休克的护理和急救

2024-12-12

休克的护理和急救(共14篇)

1.休克的护理和急救 篇一

有很多疾病发作的时候不注意及时做治疗的话,那么就会容易出现休克的现象,大家都知道什么是休克吗,休克就是假性死亡,如果休克严重的话就会引发真的死亡,对身体来说是非常不好的,所以说当休克的现象发生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进行急救,这样才能让这个假性死亡状变过来,而不是因此而出现真的死亡现象,那么休克的时候给如何来急救和护理呢?

休克是一种全身性严重反应,严重的创伤如骨折、撕裂伤以及烧伤,出血,剧痛以及细菌感染都可能引发休克。休克时间过长,可进一步引起细胞不可逆性损伤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所以一定要争分夺秒送院急救。休克可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血液分布性休克。遇到休克病人,如能立即找出休克原因,予以有效的对症处置最为理想。然而在紧急情况下,有一些病不能马上明确原因,立即采取措施,同时立即送院救治。 1.尽量少搬动、少打扰病人,保持其安静。 2.松解病人衣领、裤带,使之平卧。休克严重的头部应放低,脚稍予抬高。但头部受伤、呼吸困难或有肺水肿者不宜采用此法,而应稍抬高头部。 3.注意病人保暖,但不能过热。 4.有时可给病人喂服姜糖水、浓茶等热饮料。 5.有肺水肿、呼吸困难者,应给予氧气吸入。 6.对某些明确原因的休克者,如外伤大出血,应立即用止血带结扎,但要注意定时放松,在转运中必须有明确标志,以免时间过久造成肢体坏死;骨折疼痛所致休克者,应固定患肢,并服用止痛药以止痛。

一:概念 是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造成全身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引起一系列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 二:何谓有效循环血量: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不包括储存于肝、脾和淋巴窦中和停滞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有效循环血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排出量和良好的周围血管张力。 三:试述中心静脉压及意义:是指右心房及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正常值5-12cmH2O之间。将中心静脉压与血压结合观察,能反映病人的血容量、心功能和血管张力的综合情况。

休克可不是一件小事,如果休克的时候不重视的话,那么休克很容易造成巨大的损失,导致死亡的现象发生,还有可能因为休克而不及时改善和缓解的话造成很大的风险,这样就不好了,如果懂得如何在休克的时候自救,选择急救措施来改善的话,那么就可以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了。

2.休克的护理和急救 篇二

1临床资料

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行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失血性休克的病人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64岁~89岁,平均78.9岁。本组12例病人术后8h内发生失血性休克,立即给予抗休克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并做好急救护理,及时纠正了失血性休克。12例病人在接受护理干预后全部治愈,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2病情评估及临床观察

2.1面色、意识的观察病人术后回病房后责任护士应认真与麻醉师做好交接班,了解病人在术中的失血情况。密切观察病人面色、意识及末梢循环情况,重视病人的对症状的主述,并询问病人的感觉,一旦病人出现意识明显异常、失血或贫血的症状或体征时,则提示病情严重,应及时组织抢救。本组5例病人回病房后2h内出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乏力、大汗淋漓,经护士及时发现,立即给予抗休克治疗,纠正了失血性休克,预后良好。

2.2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应予持续床边心电监护及吸氧,严密监视病人血压、脉搏、呼吸的情况,并做好吸痰的准备,及时发现早期休克状况。本组6例病人在术后8h内出现血压进行性下降,在术后6h内血压下降明显,最低为(87~99)/(52~57)mmHg(1 mm- Hg=0.133kPa),予积极的输血、输液等抗休克治疗后,术后病人12h~16h后血压逐渐回升,达到(99~ 109)/(61~67)mmHg。

2.2尿量的观察休克病人单位时间内尿量可直接反映休克的程度,为输液量及速度提供又一可靠的依据[3]。对重症休克或昏迷病人,应留置导尿管,以观察其排尿量,借以评估血容量是否补足以及心、肾的功能情况,如尿量少于20 mL/h,可能由于血容量不足引起,必要时需作中心静脉压测定,以指导输入液量。本组12例病人术后8h内尿量均减少,波动在18mL/h~ 50mL/h,其中术后5h~8h内尿量下降明显,通过积极治疗,病人尿量回升达50mL/h以上。

2.4伤口引流的观察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安放引流管可以尽快将关节腔内的积血引出,减轻关节肿胀及不适。同时,由于引流导致了伤口内血肿填塞作用消失,也可能使伤口内压力下降导致伤口出血量增加[4]。而术后90%以上伤口引流液是在术后8小时内引出,因此术后8小时内应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及早发现出血征兆。本组8例病人术后6h内出血量大于100mL/h~200mL/h,病人主诉头晕、心率加快,护士及时发现,报告医生进行暂时夹管处理。

2.5隐性失血的观察隐性失血包括术中和术后外渗在组织间隙和积留在关节腔内的血液,以及由于溶血作用所造成的血红蛋白丢失[5]。造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出血的原因很多,高龄是隐形失血的危险因素。术后应密切观察手术肢体的肿胀和皮下淤斑,一旦出现手术肢体的肿胀明显和皮下大片淤斑,应及时报告医师,妥善处理。

3急救护理措施

3.1输液、输血护理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病情危急时选择颈内静脉穿刺。按医嘱进行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检测,同时急查血型并配血。加强输液管理,输液前应充分掌握病人病史、病情发展情况,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结合化验来来判断体液失调的性质和程度进行输液治疗,留置深静脉穿刺管的病人应定期进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随时调整输液速度。 输液过程中观察病人局部及全身状况,若出现问题,应立即告知主治医师处理。本组3例病人术后血红蛋白低于70g/L,其中1例为57g/L,遵医嘱予快速输血补充血容量,经积极输血扩容治疗来抢救生命。

3.2保持呼吸道通畅休克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缺氧症状,应及时给予充分吸氧,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氧流量4L/min~6L/min,如存在呼吸窘迫的病人,立即行经口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必要时气管切开。病床旁备急救抢救药物及设备,若存在突发性呼吸困难,应做好吸痰处理。本组4例病人术后出现呼吸困难、舌后坠等现象,病人血氧饱和度一度低于70%,予立即行口咽通气管开通气道,调高氧流量为6 L/min,改为面罩吸氧,3例病人经处理后血氧饱和度上升为90%以上,1例病人经处理后呼吸困难无好转, 立即行经口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3.3伤口引流管夹闭的护理病人术后出现伤口引流增多,伤口引流速度过快,出现早期休克状态时,除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外,必要时还应遵医嘱予暂时夹闭伤口引流管处理,夹管期间注意做好交接班,并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处理。本组8例病人回病房后4h内出现出血量>500mL,遵医嘱予暂时夹闭伤口引流管,4h后开放,伤口引流量下降<100 mL/h,出血得到控制。

3.4心理护理术后病人发生失血性休克时由于起病急、并发症多,病人及家属往往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大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或恐惧心理,护士在急救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沉着冷静,及时安抚病人及家属,积极进行心理干预,以利于治疗的进行和病人的恢复。本组12例病人及及家属均能积极配合治疗,预后良好。

4小结

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失血性休克病人病情变化大,急救护理工作在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护士应熟悉失血性休克的症状表现,通过病情细致观察和准确评估,实施有效急救护理措施,包括静脉输液、输血护理、呼吸道护理、伤口引流管夹闭的护理、生命体征观察、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同时在在抢救过程中应快速、准确地完成各项操作,尽快纠正病人的休克现象,避免组织灌溉不足、损伤重要脏器功能,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摘要:[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失血性休克的观察及急救护理。[方法]对12例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失血性休克病人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并做好急救护理。[结果]12例病人在接受护理干预后全部治愈,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急救护理,有利于预后。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Sehat KR,Evans R,Newman JH.How much blood is really lost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Correct blood loss management should take hidden loss into account[J].Knee,2000,7(3):151-155.

[2]陈良龙,王万春,毛新展,等.老龄患者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及时评估和处理[J].中南大学学报,2007,32(2):316-319.

[3]原忠青,王翠梅,郭秦杰.外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增刊):122-123.

[4]Esler CN,lakeway,Fiddian NJ.The use of a losed-suction drain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a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J Bone Joint Surg Br,2003,85:215-217.

3.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篇三

救护人员到达现场,首先对病人做初步的急救护理,以抢救病人生命为第一原则。同时向病

人及家属等周边人员询问病史,包括:致病原因、发病的速度及主要表现。边询问边迅速体检:生命体征、有无高热、畏寒或肢端冰冷、发绀,有无创口疼痛及创伤部位等。

休克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休克指数(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正常值是0.5,表示血容量正常。如指数为1,表示丢失血容量20%~30%,如指数>1,表示丢失血容量30%~50%。评估休克指数,对指导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治疗很有参考价值。

血压:血压值的改变,尤其在创伤性休克时,也可作为评价失血量的一个简易指标。当收缩压低于正常的20%,约在90mmHg时,失血量约占全身血容量的20%,为轻度休克。如收缩压低于正常20%~40%,约70mmHg,或低于40%即<70mmHg时,失血量分别为30%~40%,分别为中度和重度休克。

脉搏:可清楚地扣触桡动脉触不到,仅能扣击股动脉、颈动脉搏动时,血压在60mmHg左右。

意识状态:直接反映中枢神经的血流灌注量和缺氧程度。当病人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昏迷时,表示从轻到重不同程度的脑血流灌注不足。

皮肤、肢体温度、浅静脉状态:是判断微循环血液灌注情况的直观指标。口唇与甲床色泽灰白、发绀,表示缺氧缺血。指压甲床后松开,毛细血管再度充盈时间>20秒,说明微循环血流量瘀滞、灌注不足。在温暖环境中,测量末梢肢端温度与肛温差>4℃,说明有循环衰竭。浅静脉萎缩,说明血容量锐减。胸前、腹部皮肤[LL]有出血点、瘀血斑或注射部位渗血不止,可能是DIC早期表现。

急救护理

松解病人的领扣、衣裤,使病人平卧,头腿各抬高30°,立即测量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并在以后每2~5分钟重复1次,直至平稳。

止血、止痛、包扎:①止血:在创伤中主要因大出血引起休克,首先要控制出血量,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处理的紧急措施,一般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②止痛:疼痛可引起休克,在必要时可注射杜冷丁50~100mg,但应注意该药抑制呼吸的不良反应,有严重颅脑损伤或胸部损伤伴呼吸困难者慎用。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病人,有效循环血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应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静脉选择近心端穿刺。对穿刺困难者,应及时静脉切开。一般选用1条静脉用作扩容,给予少量生理盐水,以便输血或输入平衡液,还可输入一定量的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等,另1条则可及时输入各种抢救药品,如多巴胺、间羟胺等,视血压变化调节滴数、用药剂量。

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内分泌物及异物。遇有喉头水肿或昏迷患者舌后坠,可用舌钳拉出。必要时立即进行气管插管,给予氧气吸入,及时改善缺氧状态。

放置导尿管。尿量的监测是护理工作中观察、判断肾脏毛细血管灌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如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说明肾脏血液灌注不足,提示有休克。如抢救治疗后每小时尿量恢复至30ml时,为休克缓解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在抢救的过程中,严格认真监测尿量极为重要。

上述急救措施应迅速及时地进行,以抢救病人生命为第一原则,待病情允许,应立即转运至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转运途中监护:①给予持续生命体征监护。②给氧治疗和保持呼吸道畅通。③维持静脉通路和持续的药物治疗。④保持病人平卧、保暖,尽量不移动病人,以免加重创伤或休克程度。⑤转运时不要给病人喝任何饮料或食物。如病人口干唇裂,可用湿纱布湿润。⑥对已用的急救措施和用药要详细记录,以利于与接收医院医师交接。

药监局:便秘药“泽马可”全面停用

已受理退货

京华时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使用替加色罗(商品名:泽马可)在治疗中存在增加心血管缺血事件的风险,即日起各地要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替加色罗各类制剂,已上市药品由生产企业负责收回。

替加色罗主要用于女性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缓解症状的短期治疗。瑞士诺华公司最近一项临床研究的回顾性分析显示,在服用泽马可的11 614例患者中,有13例心血管事件发生,占0.11%;在7031例安慰剂对照组中,仅有1例发生。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一些本身已存在心血管疾病或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中。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称,我国共收到替加色罗的不良反应报告98例,涉及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有:心动过速1例,低血压1例,心慌2例。目前,我国尚未发生使用替加色罗引起的缺血[LL]性心血管病例。

近期,美国、加拿大等国暂停了替加色罗的市场销售。国家药监局组织相关专家对该品种国内外监测、研究资料进行评价和论证认为,目前对于部分患者来说,使用该药的风险大于利益。因此,国家药监局决定暂停替加色罗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追访厂商

4.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的论文 篇四

1.1一般资料

本组132例,男78例,女54例;年龄12-65岁,平均33岁。致伤原因:挤压伤36例,撞击伤83例,坠落伤5例,爆炸伤8例;其中,颅脑损伤为主合并其他伤48例,胸部创伤为主合并其他伤23例,腹部创伤为主合并其他伤25例,骨盆骨折合并其他伤3例,四肢开放性损伤为主合并其他伤18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并合血气胸11例,脊柱骨折合并截瘫4例。

1.2急救方法

本组132例均经现场和途中急救,包扎、止血128例,建立静脉通路60例,胸腔闭式引流术2例,骨折外固定21例,途中密切监护20例。急救时间<5min16例,5-10min50例,10-15min56例,15min以上10例。

2结果

本组132例,其中,有效88例,死亡5例。死亡原因:多发伤伤情过于严重及复杂、休克不可逆、多脏器功能衰竭、呼吸及心跳骤停,导致死亡。

3讨论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急救人员应争分夺秒,掌握好急救的方法及常用操作技术,并应具有高度责任感,迅速勇敢、机智准确地把伤员从现场抢救出来,安全地送到医院。现场急救原则为“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笔者在实践工作中的救治体会如下:

3.1建立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对救治的重要性

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对严重创伤合并休克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严重创伤合并休克患者,病情极为严重,随时可能死亡,对这类患者必须争分夺秒地救治。院前急救人员应争取在30min内赶到事故现场,根据病情及现场条件,就地救治;救治过程中建立静脉通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转诊等环节均很重要。

3.2本着“治疗先于诊断”的原则快速实施救治措施的重要性

急救人员应本着“治疗先于诊断”的原则,快速实施救治措施,力争使患者病情及早转危为安。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迅速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内分泌物及异物,遇有喉头水肿或昏迷患者舌后坠可用舌钳夹出:必要时立即行气管插管,给予氧气吸入,及时改善其低氧状态。

有外出血者应立即止血。在创伤中,休克主要是由大出血引起的,控制出血量是创伤性休克急救处理的紧急措施,一般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查看伤口后随即包扎止血,四肢外出血可用止血带,此方法止血虽最有效,但容易损伤肢体。影响后期修复。止血带最好用有弹性的橡胶管,不可过紧或过松,最多绕两圈,以出血停止为宜;严禁使用铁丝、电线等做止血带。上好止血带后应在其上做明显的标记,写明止血的时间,每30-50分钟放松一次止血带,每次2-5min。此时用局部压迫法止血,再次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应上下稍加移动,以减少皮肤损伤。放松止血带时应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如出血不多,可改用其他方法,以免长时间压迫血管造成肢体坏死。疼痛可引起休克,在必要时可肌内注射度冷丁50-100mg,但要注意其抑制呼吸的副作用,有严重颅脑损伤或胸部损伤伴呼吸困难者慎用。有脏器脱出者先给予覆盖,不要急于还纳。有骨折者要先行临时外固定。对严重的四肢挫裂伤危及生命者,可优先处理;如四肢外伤性不全离断,截肢对稳定病情抢救生命起重要作用。

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创伤性出血性休克患者,有效循环血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应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静脉选择近心端穿刺,对穿刺困难者应及时行静脉切开。快速扩容,用12-16号针头穿刺。一般选用一条静脉早期合理地扩容,在30min内输入液体1000-2000ml,以平衡盐液为主,加适量的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对没有进行有效止血的患者要实行限制性液体复苏;另一条则可及时输入各种抢救药品,有心功能不全者给予强心药,有呼吸功能不全者可给呼吸兴奋药,有颅内高压或肺水肿者在血压稳定后可用脱水药。

3.3途中监护及必要的观察

应根据血压、脉搏、心电图等情况,不断调整输液速度及晶体液、胶体液的搭配。

3.4诊断方法

5.休克的护理和急救 篇五

[摘要] 烧伤是由热力、化学物品、电流、放射线等所引起的极为复杂的外伤性疾病,以热力烧伤最常见。如果烧伤病员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入院后加以适当的治疗和护理,就能大大减轻病员的痛苦,提高生存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关键词]烧伤;急救;护理

烧伤作为一种突发的难以控制、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生活事件,是最痛苦的损伤之一,尤其是严重损伤,若不及时治疗,病人可发生休克而导致死亡,所以必须立即进行现场抢救及适当的护理。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对烧伤的急救流程和护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现报告如下: 烧伤患者的现场急救

1.1迅速脱离致伤因素:如果置身于火焰中,首先要脱离火源。衣服着火时应尽快将着火的衣服脱下。来不及脱衣服时,可就地卧倒翻滚,也可用水浇淋,千万不要大声呼喊、来回奔跑和试图用手将火扑灭,以免加重烧伤的面积和深度。

1.2抢救患者生命:去除致伤因素后,首先要配合医生处理窒息,心跳骤停、大出血、开放性气胸等危急情况,抢救患者的生命。对头颈部烧伤或怀疑有呼吸道烧伤的患者,应备好氧气和气管切开包等抢救物品,并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必要时及时协助医生做好气管切开术。

1.3预防休克发生:由于烧伤会使体液大量渗出,伤后应尽快补充液体,口渴的清醒患者可口服烧伤饮料,尽量避免饮用白开水,因其含有电解质过少,大量摄入会使患者体液的晶体渗透压降低。中度以上烧伤患者,必须马上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按医嘱快速输入平衡盐溶液和右旋糖苷。

1.4保护烧伤创面:根据烧伤创面的大小,用无菌敷料或清洁布类包裹创面,避免污染和损伤。轻度烧伤的患者一般表现为轻微的红、肿、疼痛,可用自来水反复自然冲洗,以减低局部皮肤温度,减轻疼痛感,减少渗出和水肿。如果烧伤面积较大,要尽快脱掉包裹烧伤部位的衣物,一定不可强行撕脱,以免造成局部创面进一步损害。例如女士穿长筒袜发生烧伤时,应用剪刀将袜子沿着长轴的方向剪开后再轻轻拿掉,并立即用冷水持续给局部降温,同时呼叫120,依据“避轻就重”、“先主后次”[1]的原则入院后迅速妥善的安置患者并立即进行抢救。

1.5快速安全转运:伤势较重的病员就近选择医院,先救急救命,再进一步治疗。因烧伤后疼痛刺激、精神恐惧、创面渗出等原因,患者进入休克状态,路途遥远颠簸会会加重休克的发生,待患者度过休克期以后再转入指定医疗单位,不要舍近求远,延误病情。2 烧伤患者的院内护理 2.1输液护理

同其他抗休克补液原则一样,烧伤患者应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合理配制容量液体。烧伤早期体液迅速渗出,若抢救不及时或不当,自身不能调理而迅速发生体液丧失时,循环血量明显下降,导致血流动力的改变,进而发生休克[2]。输液应遵循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的原则。补液的过程中注意交替输入,晶体和胶体应合理搭配,输注量的比例一般为1:0.5,广泛深度烧伤患者其比列可改为1:1;伤后第一个24h,每1%的II、III度烧伤面积,成人需要补充电解质和胶体溶液共1.5ml/Kg,再加上每日生理需要量2000ml。在抢救过程中,伤员的尿量、心率、血压、末稍循环、精神状态、口渴等症状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并详细观察记录患者中心静脉压和出入水量。

快速而准确的判断病情病情估计与抢救同时进行,根据现场观察,简要询问病史,简单卫生处置,除去脏衣物及污染敷料,简单体格检查,迅速判断烧伤严重程度以及有无合并伤。2.2呼吸道护理

吸人性损伤是烧伤患者常会窒息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在现场急救时要观察鼻毛及口腔黏膜,听说话声音是否嘶哑,判断有无合并呼吸道损伤及其严重程度。首先可用用湿棉签清理鼻腔。如呼吸均匀,这时可用l%的麻黄素一滴点入病人鼻腔,收缩鼻腔黏膜,同时给病人吸入氧气。有痰患者要及时吸痰,防止窒息发生。经过处理后呼吸仍未得到改善,呼吸困难加重的,需要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以免危及患者生命。而治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对气管切开者及时正确地做好呼吸道护理[3]。为保持气道湿润,气管切开后于气管内缓慢持续滴入含抗生素的生理盐水,在无菌操作下每4 h消毒一次气管内套管,并及时清除套管内分泌物,定时吸痰。2.3创面护理

根据烧伤的部位、深度、面积大小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干疗可以保持创面干燥,减少渗出,适用于浅度烧伤。湿疗可湿润创面、减轻疼痛,避免活动时出血。包扎疗法适用于四肢或躯干烧伤患者,此法便于护理和移动病人,有利于保护创面,但不利于创面的观察,细菌易于生长繁殖且换药时患者很痛苦。包扎时应将患肢处于功能位,露出指趾,以便观察末梢血液循环,并在各指趾间用涂上药膏的纱布隔开,防止粘连。暴露疗法主要用于头颈面、会阴部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其优点是便于观察创面变化,便于处理创面和外用药物,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方便快捷,节约敷料。护理时要注意保持床单干燥清洁,采用理疗促进创面愈合,注意上下眼睑、口唇、鼻孔、指趾等要涂上药膏,防止粘连。2.4饮食护理

患者宜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口周烧伤者可将牛奶、骨头汤等用吸管吸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应由少到多,慢慢的再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2.5心理护理

烧伤多发生于突发情况,且多为青壮年,烧伤后大多会出现心情焦虑,性格急躁,丧失自信心的情况,因此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主动亲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的成功率并处处关心体贴患者,及时疏导患者的心理,增强患者信心。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机理,发展的过程,转归和愈后,使患者及家属能正确对待疾病,配合治疗与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胡栋才等.烧伤皮肤再生疗法救治严重烧伤的治疗要点一附110例病例总结和典型病例介绍.中国烧伤刨疡杂志,2006,18(1):35-39.

6.休克病人的护理 篇六

一、护理诊断与护理问题

1、体液不足 与失血、失液、体液分布异常有关。

2、组织灌流量改变 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有关。

3、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组织灌流量不足、肺水肿有关。

4、有受伤的危险 与脑细胞缺氧导致的意识障碍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 与侵入性监测、留置导尿管、免疫功能降低、组织损伤、营养不良有关。

6、潜在并发症 多器官系统衰竭(MSOF)。

二、扩充血容量的护理

1、建立两个静脉通道,以确保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并注意有无急性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的表现,以便随时调整补液的量和速度。

3、观察尿量与尿比重,以判断有无急性肾衰竭、补液量是否足够、休克有无好转。

4、安置头胸及双下肢各抬高10°-30°卧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心排出量,有利于呼吸。

5、认真记录出入量,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三、改善组织灌流的护理

改善组织灌流,除迅速扩充血容量外,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也是重要措施之一。扩充血容量的护理已如前述,在此主要归纳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护理。

1、血管收缩剂,因可加重组织缺氧,带来不良后果,多不主张单独使用;血管扩张剂,能解除小血管痉挛,关闭A-V短路,疏通微循环,增加组织灌流和回心血量,但必须在补足血容量的情况下才可使用。

2、根据病情,尤其在休克早期,可联合使用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

3、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应从小剂量、低浓度、慢速度开始,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需要调整用药的剂量、浓度和速度。

4、静脉滴注血管收缩剂时,应慎防药物溢出血管外而导致组织坏死。

四、其他护理

1、促进气体交换 ①给予雾化吸入、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常规间歇性给氧,6-8L/分,以提高血氧浓度。③鼓励深呼吸、有效咳嗽,以促进肺扩张,增加肺泡气体交换量。④必要时,使用人工呼吸机,给予呼气末正压辅助呼吸,以改善缺氧状态。

2、处理体温异常 对于体温过低者,采用保暖措施,如提高室温、加盖棉被,但不可用热水袋、电热毯等体表加温,以防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使内脏器官血流更加减少加重休克。输入库血时,应将库血复温后再输入,避免加重体温过低。对于体温过高者,应采取降温措施,维持体温在38℃以下。

3、防止损伤和感染 ①对烦躁不安者,应妥善保护,防止坠床。②做好皮肤护理,经常更换体位,防止褥疮;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粘膜感染和溃疡。③各种诊疗用品严格消毒,各项诊疗操作遵守无菌规程。④遵医嘱准时正确地给予抗生素,防止二重感染。⑤遵医嘱。给予营养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

7.创伤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篇七

本组共8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 男57例, 女31例;年龄最大75岁, 最小10岁, 平均39岁;下肢开放性骨折14例, 骨盆骨折11例, 颅脑外伤6例, 腰椎骨折5例, 多发性肋骨骨折9例;其中伴泌尿系统损伤8例, 伴腹腔脏器损伤21例, 伴胸腔内脏损伤14例。所有患者均有休克症状。

2 急救护理

(1) 立即将病员安置在抢救室, 给予平卧位, 或平卧位下肢抬高2°~3°, 尽量不要搬动患者。

(2) 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护呼吸功能。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 (5~10L/min) , 给氧浓度一般为40%为宜。

(3) 恢复有效血量。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 (最好用近心端静脉穿刺) , 成人选用14~16号针头, 必要时可以静脉切开。常用晶体液、胶体液、血液及血液成分。当休克严重时要在5min内加压输血200~300mL。

(4) 病因治疗。积极寻找休克原因并加以治疗。对于胸腹腔内大出血, 应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做好各项检查及药物皮试、备皮备血等术前准备, 行手术探查止血。

(5)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应用异丙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原则:血管收缩剂或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都必须建立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

(6) 全面动态观察。观察、监测、记录患者生命体征T、P、R、BP及脉压, 同时观察患者意识、表情、皮肤色泽及温度。观察伤口渗出情况, 观察引流液量、色、气味及性状, 保持管道的通畅。

3 加强基础护理与心理护理[2]

3.1 基础护理

保持环境清洁,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免交叉感染;防止保暖时烫伤;保持舒适体位, 保护受压皮肤, 防止胃液误入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2 心理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产生恐惧、焦虑心理, 对病情不利, 因而要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地解释与安慰, 在急救中有条不紊, 忙而不乱, 对不利于患者的因素要回避, 并充分向其家属交待。充分调动患者自身机体的积极因素, 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尽早脱离危险。

4 护理体会

4.1 要有预见性

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变化快, 护士不能单纯被动地按医嘱处置, 而应通过对创伤患者伤情的观察、评估, 预见病情的动态变化, 主动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2 要有时间性

护士必须不断地提高急救意识, 建立起快速反应的抢救机制, 从而使自己逐渐成为动作敏捷、观察能力强、急救技能高的急诊人员。

4.3 要有整体性

院前、急诊科、监护病房这3个部分应紧密相连, 护士应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 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 (第5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95-201.

8.休克的护理和急救 篇八

【关键词】 骨盆骨折;休克;腹膜后血肿;急救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74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80-02

骨盆骨折多是严重的创伤引起,损伤比较严重,通常会合并其他的脏器损伤或者是出现腹膜后血肿,死亡率为5%-20%[1]。如果没有腹内脏器受到损伤,进行抗休克治疗以后,全身的情况通常比较稳定,腹膜后血肿禁止急诊将后腹膜切开,以免导致盆腔以及腹膜后大出血,必须密切观察和鉴别,采取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

1 术前急救

1.1 进行急救配合 尽量减少搬动患者和不必要的检查,避免骨折端出现错动,加重疼痛、出血和休克。护士应当快速的监测血压、呼吸以及心率等,头部和下肢需要抬高30°,建立静脉通道两条,快速进行输液,给氧和输血,补充血容量等抢救工作。

1.2 监测病情 ①神志改变:休克患者神志意识出现变化,体现脑部血流灌注的情况和缺氧的程度。在休克早期,患者处在兴奋的状态下,患者的表现是烦躁不安,必须注意;当出现表情淡漠,处于昏迷状态,表明患者休克;②皮肤色泽和肢端的温度:患者的肢端皮肤为苍白,毛细血管的反应较差;如果转变为紫绀,表明患者是重度休克;③血压、心率和呼吸:间隔15至30min,进行血压、心率和呼吸的测量,病情稳定以后,可以1至2小时进行1次测量,当血压继续下降,表示患者的内脏具有出血的迹象,要及时通知医生,采取处理措施;④尿量:尿量变化可以用于早期的休克诊断,在休克早期,身体受到应激刺激,血压没有下降,甚至会上升。但是,肾血管收缩,在休克早期,尿量较少;当休克持续发展后,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在进行抗休克时,需要进行导尿管留置,对尿量进行记录,警惕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⑤中心静脉压监测:每小时进行1次,结合CV值,对输液的速度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出现肺水肿以及心力衰竭;⑥凝血功能:注意是否形成DIC[2]。

1.3 腹膜后血肿护理 骨盆内有丰富的血管,骨盆各骨多为松质骨,骨折可引起广泛出血,血液沿腹膜后疏松结缔组织间隙蔓延或腹膜后脏器、血管损伤均可形成腹膜后血肿[3]。注意鉴别腹膜后血肿与腹内脏器出血,检查红细胞压积,积极抗休克治疗后休克仍不能纠正,应高度怀疑腹内出血[4]。其鉴别方法是:①腹内脏器损伤时腹部的临床表现明显,可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肠呜音减弱等。腹膜后血肿的腹膜刺激征一般较轻,是由于腹膜后血肿压迫交感神经引起的。多局限于下腹部和腰背部,上腹部及腹前较轻,无移动性浊音。注意做好观察工作。②腹腔穿刺十分重要,要配合医生穿刺,要多次、多部位穿刺,穿刺部位不能太低,针头不要太长,腹膜后血肿通常巨大,易直接刺入后腹膜腔。认真观察穿刺液并常规化验检查。③需重视B超、cT及x线的检查,尤其B超对腹腔积液诊断准确率很高,急诊B超一旦发现腹腔积液,则提示腹腔内脏损伤,需紧急手术治疗[5]。休克患者应暂禁食,不能应用止痛药,避免误诊,通常情况下,腹膜后血肿患者会出现腹膜刺激症状。对于腹膜后血肿患者,通常是进行非手术治疗,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禁止急诊时将后腹膜切开,主要是因为将后腹膜切开后,腹膜后的压力变小,会导致大出血。进行抗休克治疗以后,血压不稳定,去除内脏损伤的可能,应当想到盆腔大血管受到损伤或者是盆腔静脉丛出现大出血,采取抗休克处理,并进行手术止血。

2 骨盆骨折合并休克及腹膜后血肿急救

对于骨盆骨折,进行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损伤比较小,操作的方法比较简单,可靠性强,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够降低骨盆的容积,并进行出血控制,主要是用于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抢救处理。在进行开腹手术前,对骨盆进行外固定架固定,避免在手术中出现骨折端错动,损伤加剧;在后腹腔切开之前,需要对腹腔进行仔细的探查,在确定内脏无损伤后,进行经股动脉插管,实行腹主动脉血流阻断术,将盆腔的血流供应阻断;将后腹膜切开,查找出血的原因,进行血管修复[6]。

3 术后护理

3.1 监测生命体征 手术之后,需要继续进行抗休克治疗,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伤口的引流情况,观察伤口敷料渗血的情况和腹部情况,避免出现腹部大出血。注意观察24小时尿量,24小时尿量低于400ml是为少尿,低于100ml是为无尿,为急性肾衰竭的症状;24小时进行持续引流,当血液大于1000ml时,需要想到活动性出血,告知医生[7]。

3.2 进行外固支架护理 钉眼的周围用无菌敷料进行覆盖,定期的进行换药,保持在无菌的状态。如果钉眼周围出现感染,会导致盆腔继发感染。观察钉眼周围的皮肤是否出现红肿等感染情况,引导患者和家属学会对钉眼进行保护。医生应当定期的将螺钉拧紧,防止外固定架出现松动;髋部活动需要做好保护,根据医嘱进行,避免骨折端出现移位,防止螺钉出现松动。

3.3 并发症护理 首先是感染,术后应当定期的进行换药,敷料保持清洁和干燥,负压引流保持通畅,注意伤口的渗液和渗血情况,进行抗生素治疗,防止感染;其次是呼吸道感染,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若患者痰较多,需要进行咳嗽排痰,在必要情况下,取半卧位,进行背部叩击,帮助排痰;若痰液较粘稠,排出不容易,可以进行雾化吸入;再次是泌尿系感染,术后应当在2至3天内保留导尿管,嘱咐患者多喝水,注意会阴清洁,在拔管之前,需要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第四是便秘,术后早期禁止饮食,在恢复胃肠功能以后,应当鼓励患者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在便秘时,应当嘱咐家属帮助患者进行腹部按摩,必要时,借助缓泻剂控制便秘;第五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将患肢抬高,利于静脉回流,引导患者进行肌肉收缩训练,在条件允许时,可以进行足底静脉泵治疗,注意患肢是否存在肿胀和疼痛的情况,当存在胸闷等情况时,考虑到急性肺栓塞的可能性,及时采取处理方法;最后是压迫性皮肤溃疡,术后应当设置气垫床,患者定时的进行翻身,在翻身不方便时,可以对受压部位进行定时按摩[8]。

3.4 进行功能训练 结合患者的疼痛程度,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运动,嘱咐患者进行上半身锻炼,进行双下肢按摩锻炼,膝关节和踝关节进行伸屈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若患者有条件,可以进行CPM锻炼;8周以后,扶双拐进行不负重行走,12周后丢弃双拐,负重步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4 小 结

骨盆骨折患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骨盆骨折周围和重要的组织器官相邻,受伤暴力比较大,通常会合并腹腔脏器等损伤,患者常常出现失血性休克以及腹膜后血肿,患者急诊入院以后,护士应当注意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掌握急救护理技术操作,做好配血、给氧等工作,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抢救,赢得抢救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鲁劲松,邴淑芝.骨盆骨折合并休克及腹膜后血肿的急救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89-190.

[2] 关嵩琳,付海英,杨迪.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J].哈尔滨医药,2009,12(2):78-79.

[3] 刘志荣,莫丽君.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40-41.

[4] 乔乐同.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断裂68例治疗体会.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30(1):339.

[5] 沈丽华.66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内蒙古中医药,2011年30卷05期:165-166.

[6] 韩冬梅,李静,高倩.骨盆骨折的观察和护理[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32(3):80-81.

[7] 石莉莉.一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5):28-28,30.

9.休克的护理(N2) 篇九

休克是一种由急性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的氧供呵氧需之间失衡。休克发生后体内重要器官微循环处于低灌流状态,导致细胞缺氧,营养物质缺乏,或细胞不能正常代谢其营养物质,最终导致细胞损害,无法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伴有静脉血氧含量减少和代谢性酸中毒。休克有各种不同的原因,但当休克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都表现出相同的病理生理特征,共同特点之一是任何类型的休克都有绝对或相对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即机体的组织细胞处于低灌注状态。护理工作在休克病人的抢救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观察休克病人不仅仅是定时检查和记录病人的血压和其他生命体征,更重要的是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特别是那些反映组织灌流情况的指标。在护理方面则应注意保护那些对机体有利的代偿性反应,避免人为地打断他们。对休克病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护理:

(一)体位 安置患者于休克卧位即头胸部与下肢均抬高20-30°,抬高头胸部有利于膈肌活动,增加肺活量,使呼吸运动更接近于生理状态。抬高下肢有利于增加静脉回心血量,从而增加循环血容量。

(二)氧气吸入 鼻导管给氧,氧流量2~4L/min。如患者发绀明显或发生抽搐时需加大氧气流量至4~6L/min。吸氧可保证全身各脏器有足够的氧供,纠正组织细胞缺氧,维持各脏器功能。

(三)迅速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静脉通道 一条选择大静脉快速输液监测中心静脉压,另一条选表浅静脉缓慢而均匀地滴入血管活性药物或其他需要控制滴速的药物。

(四)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尿量的变化,并详细记录。

1、意识表情:能够反映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灌流的情况。观察患者是否有神志淡漠、烦躁等。若患者由兴奋转为抑制,提示脑缺氧加重;若经治疗后神志清楚,示脑缺氧改善。

2、皮肤色泽和肢断温度:反映体表灌注的情况,若皮肤苍白湿冷,提示病情加重;若皮肤出现出血点和瘀斑,提示进入DIC阶段;若四肢温暖、红润、干燥,表示休克好转。

3、脉搏:注意脉搏的速率、节律和强度。若脉率加速且细弱,为病情恶化的表现;若脉搏逐渐增强,脉律转为正常,提示病情好转。

4、血压与脉压差:血压下降,脉压差减小,提示病情严重;血压回升或血压虽低但脉搏有力,脉压由小变大,提示病情好转。

5、呼吸:观察呼吸的次数,有无节律的变化,呼吸增速、变浅、不规则,说明病情变化;呼吸增至30次/m i n以上或降至8次/m i n以下,是病情危重的表现。护理时应保证呼吸道通畅,昏迷病人应放口咽或鼻咽通气道,及时清除鼻口咽部的分泌物。

6、尿量、尿相对密度的观察:尿量是反映肾脏灌流及全身血容量是否足够最敏感的指标,休克病人应常规放置导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及出入量、尿相对密度。当休克患者血压下降时,可引起肾动脉血压下降而直接影响肾的血液灌注,发生急性肾衰竭。若每小时尿量少于30m l、尿相对密度增高则提示循环血量不足,而肾功能并未受到伤害,应加快输液速度;若每小时尿量大于30ml,提示休克好转。

7、中心静脉压(C V P): 反映出患者的血容量、心功能和血管张力的综合情况。若血压降低,C V P小于5 c m H 2O(0.4 9 K p a),表示血容量不足;C V P大于1 5 c m H 2O(1.4 7 K p a), 则提示心功能不全;CVP 大于20cmH2O(1.96Kpa),提示有充血性心衰。

8、动脉血气分析:是判断肺功能的基本指标。严密观察是否有血氧分压下降或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警惕A R D S的发生。

(五)药物使用注意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保证用药准确无误;均匀的滴注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血压的稳定,禁忌滴速快时慢,以致血压骤升骤降;扩血管药物必须在血容量充足的前提下应用,以防血压骤降;若患者四肢厥冷、脉细弱和尿量减少,不可再使用血管收缩剂来升压,以防引起急性肾衰竭;严防血管收缩剂外渗导致组织坏死。

10.第二章 休克病人的护理 篇十

Al / A2 型题 .各类休克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是

A .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B .心搏出量不足 C .细胞代谢紊乱 D .外周血管扩张 E .酸碱平衡失调 2 .观察休克病情变化最简便有效的指标是

A .生命体征 B.神志 C .尿量 D.皮肤色泽 E .中心静脉压 3 .纠正休克引起的严重酸中毒,首选的药物是

A.11.2 %乳酸钠 B.5 %碳酸氢钠 C.1.25 %碳酸氢钠 D .稀盐酸 E .平衡盐液 4 .休克早期的临床表现下列错误的是

A .精神兴奋、烦躁 B .皮肤湿冷、苍白或发绀 C .血压不变 D .呼吸增快 E .尿量减少 5 .关于休克护理,下列哪项不妥

A .平卧位 B .吸氧 C .测血压、脉搏 D .观察尿量 E .用热水袋保暖 .王某,48 岁,休克患者,进行扩容疗法快速输液时,检测得中心静脉压1.47kPa(15cmH2O),血压10.7 /8 kPa(80 / 60mmHg)。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大量输液,加快速度 B .控制速度,减慢输液

C .减慢输液,加用强心剂 D .暂停输液 E .用升压药 7 .一患者严重创伤,血压降低,脉搏细速,面色苍白,诊断为休克。治疗时重点应注意

A .急性肾衰竭的发生 B .及时扩充血容量 C .及时使用甘露醇 D .避免使用血管收缩药 E .药物对各脏器的毒性 .患者,男性,42 岁。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诊人院,患者寒战、高热,体温高达41 ℃,脉搏112 / min,血压85 / 65mmHg,其休克类型是 A .感染性休克 B .低血容量性休克 C .心源性休克 D .神经性休克 E .过敏性休克 .一患者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尿量减少、脉压小。此时治疗上应首先给

A .血管收缩药 B .血管扩张药 C .全血 D .强利尿剂 E .平衡盐溶液 .一患者外伤后出血、烦躁、肢端湿冷,脉搏1O5 / min,脉压低。应考虑为

A .无休克 B .休克早期 C .休克中期 D .休克晚期 E.Dlc 形成 .患者,男性,中心静脉压0.98kPa(10cmH2O),血压10.7kPa / 8kPa(80 / 60mmHg)。快速滴注250ml 生理盐水后,中心静脉压为1.47kPa(15 cmH20),血压仍为10.7kPa / 8kPa(80 / 6ommHg)。提示患者 A .血容量严重不足 B .血容量轻度不足 C .心功能不全 D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E .血容量过多 .某女性,56 岁。因烧伤引起神志淡漠、面色苍白、皮肤湿冷,P 110 / min , R4O / min , BP 60 / 40mmHg,尿量10ml / h,化验[HCO2-〕18mmol / L,该患者的护理措施不包括

A .止痛 B .扩容C .应用肝素D .纠正酸中毒 E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A3 型题

(13 ~15题共用题干)

某男性患者,30 岁,胸腹背部大面积烧伤8h。查体:BP 68 / sommHg , P 121 / min , cv p 2.5 mmH20,尿量15ml / h,诊断为烧伤并发休克。13 .该患者的休克,属于

A .感染性休克 B .失血性休克 C .创伤性休克 D .失液性休克 E .心源性休克 14 .应立即为患者采取的治疗措施是

A .扩充血容量 B .应用强心药 C .纠正酸中毒 D .给予糖皮质激素 E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15 .对该患者的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 .快速补液 B .安置半卧位 C .观察生命体征 D .记录尿量 E .适当保暖(16-19 题共用题干)

男性,38 岁。因车祸发生脾破裂,除立即手术外需输人大量血液。16 .在等待配血期间,静脉输液宜首选

A.5 %葡萄糖液 B.5 %葡萄糖等渗盐水 C .平衡盐溶液 D .林格液 E.5 %碳酸氢钠 17 .输血目的是为了补充

A .蛋白质 B .抗体 C .血红蛋白 D .血容量 E .凝血因子 18 .若输人大量库存血有可能发生

A .低血钾,酸中毒 B .低血钾,碱中毒 C .高血钠,酸中毒 D .高血钾,碱中毒 E .高血钾,酸中毒 19 .在下列抗休克措施中,错误的是

A .吸氧,输液 B .置热水袋加温 C .平卧位 D .测每小时尿量 E .测中心静脉压(20 一23 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35 岁,因车祸腹部撞伤6h,就诊时血压75 / 60mmHg,脉搏100 / min,烦躁不安,皮肤粘膜发绀,多处出现瘀点和瘀斑,四肢湿冷,腹穿有不凝固的血液抽出。20 .该患者的抢救应首先

A .迅速补充血容量 B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C .吸氧,应用抗生素 D .及时纠正酸中毒 E .使用强心药物 21 .患者皮肤粘膜出现瘀斑的原因是

A .酸中毒 B .小血管痉挛 C .小血管过度扩张 D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E .急性心功能衰竭 22 .治疗失血性休克的关键措施是

A .取中凹卧位 B .补充血容量 C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D .维护重要器官功能 E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若休克患者经补液后血压仍低,CVP 低于正常。30min 内经静脉滴人等渗盐水300ml 后,若CVP 不变,BP 升高提示

A .血容量不足 B .心功能不全 C .血容量相对过多 D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E .心功能正常(24 一25 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39 岁。因车祸发生脾破裂,急诊入院。T 36.4 ℃,BP 70 / 50mmHg , P 100/ min , R 24 / min,患者口渴,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四肢湿冷。.该患者的表现提示其处于

A .休克代偿期 B .休克早期 C .休克失代偿期 D.DIC E .多器官功能受损 25 .此患者的休克指数为

A.<0.5 B.0.5-1.0 C.1.0-1.5 D.1.5-2.0 E.>2.0

参考答案

11.休克的护理和急救 篇十一

多帕菲为紫杉醇类抗肿瘤药,主要成份为多西他赛,易引起过敏反应,多发生于首次用药。均为速发反应,通常发生在滴注的最初几分钟。

2012年2月,我科1例使用多帕菲致休克,经精心治疗、护理,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8岁,乳腺癌术后一个月。2012年6月入院,入院一般情况好,营养状况好。T36.7摄氏度,BP11070毫米汞柱,血常规,肝肾功均正常,于2月8日进行第一周期化疗,化疗方案为多帕菲+环磷酰胺。多帕菲静滴5分钟时,患者突然出现头晕,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周及四肢末梢轻度发绀,BP6250毫米汞柱,脉搏细数120次分,出冷汗有轻度休克症状,立即停用多帕菲,同时通知医生,置患者平卧位,面罩吸氧,6升分钟,更换液体及输液器,增加盖被保暖,遵医嘱于0.1%盐酸肾上腺素0.5mgim,甲氰咪胍0.4g,地塞米松10mg iv。盐酸异丙嗪25mgim,20分钟后患者呼吸平稳。面色转红润,末梢皮肤紫绀消退。BP9060毫米汞柱,脉搏90次分。患者观察2天后,无明显不适顺利出院。

2 小结

2.1 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应对措施,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2.2 化疗前一个月,每日口服地塞米松8mg 2次日。连服3日。

2.3 化疗前30分钟,应用抗过敏药。如甲氰咪胍0.4g,地塞米松10mg iv,鹽酸异丙嗪25mgim。或者米乐松入液静滴。用药前20分钟,10滴分钟,若无不良反应,20分钟后快滴,1小时滴完。

2.4 多帕菲储存温度2——8摄氏度。加药时应用专用溶剂完全溶解后再用输液稀释才能用于临床,溶剂与药液混合时,切忌振荡,避免产生大量气泡。混合后的药液室温放置5分钟后开始静滴,并于4小时内用完。

2.5 用药过程中加强巡视,备好急救药品。出现过敏反应,争分夺秒,有条不紊的抢救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 李富青,多帕菲致突发性晕厥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9(17):113——114.

[2] 秦晓红,多帕菲临床应用的观察和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5.4(3):67——68.

12.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篇十二

创伤性休克见于各种严重的创伤:骨折、烧伤、大手术、大血管破裂、挤压伤、大面积软组织撕脱伤或颅脑损伤等, 伤后引起血液或血浆丢失, 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引起微循环障碍, 以及由此导致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缺氧和内脏继发性损害。创伤性休克的患者病情进展迅速而危险, 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我院地处矿区, 各种井下创伤时有发生,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 我院急诊科共收治井下创伤 (脏器或肢体严重外伤) 患者36例, 其中13例创伤引起休克, 经及时采取急救和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救治13例因脏器和肢体严重外伤所致的创伤性休克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36~48岁, 平均年龄41岁。其中, 四肢损伤8例 (股骨干骨折, 胫腓骨骨折等) , 骨盆骨折3例, 脏器挤压伤2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13例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休克, 其中重度休克2例。表现为精神紧张烦躁, 神志淡漠, 皮肤苍白湿冷、口唇及肢端发绀, 呼吸急促微弱不规则、脉搏细速在100次/分以上, 口渴, 尿量减少, 尿量<25m L/h, 收缩压降至90mm Hg (1mm Hg≈0.133k Pa) 以下, 脉压差<20mm Hg。

1.3 休克抢救成功指标

患者意识清楚、四肢转暖、皮肤干燥、轻压指甲或口唇时局部暂时苍白而松压后迅速转为红润, 呼吸平稳、脉搏在80~100次/分、血压回升, 维持在90/60 mm Hg以上, 脉压差增大, 在30~40 mm Hg之间, 尿量>30m L/h, 休克指数转为正常。

1.4 急救结果

13例中, 安全送入医院13例, 抢救过程中死亡1例, 系抢救无效死亡, 死亡原因为创伤严重致失血过多, 引起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2 急救护理措施

2.1 护理评估

2.1.1 建康史评估

了解引起休克的原因、有无大量失血、失液、损伤及损伤部位。

2.1.2 病情评估

评估休克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 重要器官功能、了解休克的严重程度。 (1) 休克早期:患者有无口渴, 有无皮肤黏膜苍白, 四肢发凉, 躁动不安或精神紧张, 脉压减小、尿量正常或轻度减少等。 (2) 休克中期:患者有无明显口渴、有无皮肤黏膜苍白, 四肢发冷, 有无意识淡漠, 呼吸急促、变浅、不规则。脉搏细弱 (100~120次/分) , 收缩压在70~90mm Hg之间, 脉压差<20mm Hg。尿量减少。 (3) 休克晚期:患者病情加重, 反应迟钝, 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皮肤苍白, 出现紫斑、花纹, 脉搏细弱数不清楚, 收缩压<70mm Hg, 甚至测不到, 少尿或无尿。

2.1.3 心理评估

创伤性休克往往是突发事件造成的伤害, 要积极评估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反应、心理承受能力、对疾病治疗及预后的了解程度。

2.2 护理措施

2.2.1 将患者安置于抢救室, 室温控制在20℃左右。

采用盖棉被等保暖措施, 禁忌加温加热, 因体表加温可使皮肤血管扩张, 增加局部组织细胞氧耗量, 破坏机体的调节作用, 减少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 不利于纠正休克。

2.2.2 取合适的体位

以头和躯干抬高20°~30°, 下肢抬高15°~20°的体位为主, 此休克体位可增加患者肺活量和静脉回心血量, 也可与其他体位交替, 但因生命体征不稳定, 尽量减少搬动次数。

2.2.3 有效止血

有效止血是抢救创伤性休克的紧急措施, 也是减少死亡的最重要措施。对于创伤引起的活动性大出血要立即加压包扎止血, 压迫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 然后在伤口处用敷料加压包扎, 以控制出血, 临时固定伤肢。四肢动脉出血要根据解剖部位上止血带, 需在扎止血带部位衬以治疗巾或棉纸等作为衬垫, 以保护压迫处的皮肤, 松紧度要适宜, 每隔1h放松一次 (冬季间隔时间适当缩短) , 放松时间以2~3min为宜, 松止血带时应缓慢, 并用手轻压伤口, 以防凝血块脱落再次引起出血。

肘或膝关节以下部位出血, 亦可用气囊止血带止血, 绑扎气囊止血带, 亦需在扎止血带部位衬以治疗巾或棉纸等作为衬垫, 既能保护压迫处的皮肤, 又能避免止血带与压迫处血管产生空隙而影响止血效果。上肢宜在上臂上三分之一, 下肢宜在大腿中上三分之一, 充气并保持所需压力, 至伤口停止出血, 远端摸不到动脉搏动, 并且记录开始时间, 每30min~1h松解一次, 每次松2 min~3min, 松解止血带时, 不可突然松开, 松开时应压住伤口, 防止大出血, 加重休克。再次上止血带时, 应避开原处, 应在原处上下0.5cm处。止血带累计使用时间不超过4h, 如肝脾破裂, 四肢大血管损伤出血难以控制时则需要在快速、大量输血输液的同时, 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尽早手术探查止血。

2.2.4 补充血容量

快速补液是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基础。应迅速建立两条静脉输液通道, 争分夺秒, 争取在休克早期建立2条静脉输液通道, 以免休克中、晚期外周静脉充盈不足、萎陷, 造成穿刺困难。选用静脉留置针, 一条静脉输液通道用输血器, 为输血做好准备, 并根据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调节滴速, 另一条静脉输液通道用以输注抢救药物, 同时还借助三通提高补液速度, 以便迅速有效的恢复血容量, 保证组织及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根据血压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 随时调整液体种类和输液速度, 晶体液和胶体液交替输入, 低血容量性休克且无心脏疾患的患者, 速度可以适当加快, 心肺疾患或老年患者速度不宜过快, 避免发生急性肺水肿和心力衰竭。

2.2.5 必要时使用抗休克裤, 抗休克裤是一种膨胀的完全包绕肢体末端和腹部的装置, 充气后在腹部与腿部加压, 使血液回流入心脑肺等重要脏器, 改善组织灌注, 同时可以控制腹部和下肢出血。

当休克纠正后, 由腹部开始缓慢放气, 每15s测量血压一次, 若血压下降超过5mm Hg, 应停止放气, 并重新注气[1]。

2.2.6 保持呼吸道通畅, 改善缺氧

及时松解患者的领口, 紧身衣服, 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 检查患者的口腔内有无活动性义齿, 口咽部有无分泌物、异物、血块等, 若有及时清除, 以免影响吸氧效果, 一般采用鼻导管给氧法, 鼻导管给氧时用40%~50%的氧浓度, 每分钟6~8L的流量, 以提高肺静脉血氧浓度。如遇到伴有舌后坠、颅底骨折、咽部血肿、喉头水肿及严重的胸部创伤患者, 为了防止出现气道梗阻, 应及早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2.7 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1) 当血容量基本补足, 休克患者仍有发绀、四肢厥冷、毛细血管充盈不良等体征时, 应用血管扩张剂, 如酚妥拉明等;当用上述血管扩张剂不能有效纠正休克时, 可以应用血管收缩剂, 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 (2) 认真查对药物名称、用法、用量;使用过程中监测血压, 根据血压调整输液速度, 血压每5分钟测一次, 待血压平稳及病情好转, 每15~30min测一次;从低浓度开始滴注, 按药物浓度控制滴速, 匀速滴注药物, 以维持血压稳定;严防药液外渗引起组织坏死, 一旦发现药液外渗, 及时更换注射部位, 并给予50%的硫酸镁湿敷, 配合理疗, 局部封闭;血压平稳后要缓慢, 逐渐停药, 不能骤停, 以防发生不良反应。

2.2.8 维护心功能

患者在抢救过程中若发生因心脏回心血量不足导致的心功能障碍、心率加快等, 可遵医嘱应用强心苷类药物保护心脏功能, 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心跳的节律和速率, 防止低血钾的发生。

2.2.9 维护肾功能

留置尿管记录每小时的尿量;纠正低血容量和低血压, 改善肾血流量;若心输出量及血压正常而尿量少, 可以遵医嘱使用利尿剂 (20%的甘露醇125~250m L, 在30min内滴注完, 呋塞米40~100mg静脉滴注或20~40mg静脉推注等一些利尿措施) 。

2.2.1 0 预防感染

积极纠正休克, 改善微循环灌注, 提高皮肤抵抗力;护理操作应轻柔, 熟练, 准确;协助患者翻身, 每2小时一次, 若重度休克, 严禁频繁翻身, 防止血压下降;床单保持干燥、平整、清洁;提供气垫, 气圈, 减轻局部受压程度。

2.2.1 1 密切观察病情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5~30min测量一次, 观察神志、表情、皮肤的色泽与温度、尿量等, 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 包括液体的种类、数量、时间、速度等。

3 急救护理体会

(1) 创伤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危急临床综合征, 在抢救的过程中, 应争分夺秒, 争取时间止血、补充血容量、抗休克, 在抢救的同时做好术前准备, 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提高生存率。 (2) 培养急诊护士具备丰富的急诊急救理论知识, 娴熟的操作技能, 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操作规程, 掌握各种抢救药品的使用方法, 使用剂量及毒副作用等, 并能正确使用。 (3) 培养急诊护士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与判断能力, 在抢救过程中, 急诊护士应对患者病情准确评估, 针对病情制定合理的抢救与护理措施, 配合医师进行有效抢救。 (4) 面对患者及家属的恐惧状态、焦虑情绪, 护士应向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及安慰工作, 进行有效沟通, 稳定患者情绪, 消除患者、家属的恐惧心理, 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 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3.外科休克的抢救措施及护理体会 篇十三

【摘 要】目的:探讨外科休克病人的抢救措施以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因外科疾病导致休克需进行抢救患者40例,给予综合的抢救措施和护理工作。结果:抢救成功34例(85%),死亡6例(15%)。结论:针对外科发生休克患者,抗休克最关键的基本措施就是及时去除病因,快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护理质量,促使患者早日脱离危险。

【关键词】外科休克;抢救措施;护理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047-2

休克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侵袭机体组织后,出现的有效循环血量骤减、血液灌注组织匮乏所导致的以微循环、代谢障碍为主的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组织灌注不良,以及以细胞受损为病理特征的血流不能提供细胞需要所导致的一种综合征,临床常表现为循环、代谢、内分泌、神经系统的较严重障碍,以面色苍白、精神烦躁或不振、四肢厥冷、呼吸急促或发绀、脉搏细数、脉压缩小、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为特征。出现休克后常可并发多器官功能发生衰竭,外科常见的有低血容量休克以及感染性休克两种[1,2],本文对我元40例外科休克患者临床救护经验进行总结,现汇报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因外科疾病导致休克需进行抢救患者40例,给予综合的抢救措施和护理工作。所有患者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24―54岁,平均年龄35±2.5岁;其中低血容量休克28例,感染性休克12例。

1.2抢救方法

一是建立静脉通路,患者发生休克后必须立即恢复有效血容量,建立静脉通路,选择较为粗大的血管进行穿刺。按患者发生休克的原因和程度,通常先进行平衡液和右旋糖酐、聚明胶肽、706代血浆等液体输入,必要时进行输血。二是积极治疗原发病,积极消除导致休克发生的原因,并有效恢复血容量,纠正血容量之后,应立即安排实施手术根除原发病,或是在抗休克的同时进行手术,避免延误病情,危及生命。三是给予吸氧,吸氧能够提高动脉血氧含量,改善患者机体组织以及细胞的缺氧状况,通常以间歇给氧或是经鼻导管给氧,氧气浓度在40%―50%,流量在6―8L/min左右。四是进行心肺复苏,患者若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则预示十分危险。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CPR技术,以及各种抢救器材的操作使用,保证抢救成功率和质量,避免耽误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结果

2.1 40例休克患者中,抢救成功34例,占总数85%,死亡6例,占总数15%。

2.2护理体会

一是进行止血,对于较严重外科损伤发生休克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及时处理其活动性出血,必要时应用抗休克裤,这样既能够有效控制患者下肢出血症状,还能够通过压迫患者的下半身,达到自体输血的效果。根据多篇文献调查显示,用此方法约能够增加600―2000mL血液,有效改善人体内各器官的血液灌注[3]。二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日常护理工作进行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注意不管患者的姿势是平卧位还是中凹位,都要保证其头部保持偏向一侧,有助于患者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和节律的变化情况,关键是要观察是否发生呼吸困难、三凹症等危险症状。休克患者通常均处于缺氧状态,保持其呼吸功能正常尤为关键,所以需要给予氧气吸入。若已发展到ARDS,就必须予以机械通气措施给予呼吸末正压(PEEP),保证患者肺泡内维持正压,扩张已发生萎缩的肺泡,避免患者发生生命危险。三是保证体位的正确,护理中通常将患者头部和躯干抬高保持在约20―30°,下肢抬高保持在15―20°,于是就能够有效增加患者的回心血量,并一定程度降低呼吸困难。也可以可以让患者间歇性平卧位,可以有助于患者脑部血液的供应,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使头部放低,因为若患者头部放低后,会影响颅内静脉血液回流入右心,导致患者颅内压升高,因此一定程度上使脑组织灌流压(脑组织灌流压为平均动脉压和颅内压之差)减少。护理工作中要需注意保持患者病房内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避免由于各种原因安排不当而搬动病人。四是给予心电监护,在护理的过程中,通常都会用监护仪严密观察休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随时掌握患者病情改变。监护仪设置为每5―15min进行血液测定,护理人员准确记录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等。同时,定时测量并准确记录患者体温,对每个休克患者均勾画体温升降曲线,直观把握体温变化,休克患者体温通常偏低,除了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体温可表现为突然升高到40℃以上,或突然下降到正常范围以下,这些表现都预示着病情的危险化。所以在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非常仔细、认真的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对于各种异常变化情况需及时向主治医生进行报告,有利于医生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抢救,并积极配合。五是一般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神志、皮肤色泽的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肺毛细血管楔入压(PCWP)、中心静脉压(CPV)以及24h尿量,以此作为指导输液的指标,有助于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的休克发生[4,5]。讨论

从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40例外科休克患者抢救成功34例,占总数85%,可见,我们的护理工作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补液,选择合理的输液途径,保证早期足量的液体输入,熟练掌握抢救技术,与医生进行密切配合,是保证抢救成功和质量的前提。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对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休克患者发病急促,进展较快,若不能及时发现,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则极容易发展成为不可逆阶段导致死亡。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烦躁或神志不清的患者,需放置床旁护栏,放置患者坠床,必要时用约束带固定四肢。护理人员需提高主观急救意识,快速建立抢救措施,培养自己成为合格的高技能急救护理人员,有效提高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孟瑞莲.休克病人的抢救措施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4(13):26-27

[2] 王秀兰.谈外科休克病人的抢救与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2,16(7):88-89

[3] 王琪,华阳.高血压病诊治与预防探讨[J].北京医学,2005,6(16):14-15

14.休克护理 篇十四

一、休克定义

休克(shock)是由不同病因所引起的,以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微循环障碍和炎症介质产生为特征的,导致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综合征。

有效循环血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但不包括贮存于肝、脾和淋巴血窦或停滞与毛细血管中的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正常主要依靠三个因素: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排血量;适宜的周围血管张力。

二、休克分类

1、低血容量性休克

常见原因:急性大失血、大面积烧伤失血浆、严重失液等。

失血、失液、失血浆→全身血容量↓,短期失血达总血量20%→休克

休克的程度取决于失血量及速度。

2、感染性休克

常见原因: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大面积烧伤感染、尿路感染、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中毒性菌痢等。

细菌/或产物(如革兰氏阴性细菌产生的内毒素)→血循→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微循环血管扩张→血液滞留→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失入组织间隙→血容量↓→休克

3、心源性休克

常见 原因: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包填塞、血栓或粘液瘤引起心内阻塞等。

心肌梗塞、心包填塞→心泵血功能↓→心输出量↓ →有效循环血量↓→休克

4、神经源性休克

常见原因:椎管内麻醉(尤其是腰麻)、截瘫、剧烈疼痛、降压药过量等。

血管张力下降→血液淤积在扩张的血管床内→回心血量↓ →心输出量↓→灌注不足→休克

5、过敏性休克

常见原因:药物性、动物性、植物性致敏物质很多。

抗生素、血清制剂→机体→抗原抗体反应→释放血管活性物质(组织胺、5-羟色氨)→血管扩张→血管床容积扩大→有效循环血量相对减少→血压↓→休克

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分型

三、临床表现

1、休克代偿期,又称休克早期、轻度休克 代偿期(轻度)表现:(1)神志清楚,精神紧张,烦躁不安。(2)口渴、皮肤粘膜苍白、轻度发凉(3)心率加快、呼吸加快,脉博﹤100次/分、尚有力(4)收缩压正常或稍高、舒张压增高、脉压缩小

(5)尿量正常或减少

2、休克抑制期,又称休克期,此期包括中度、重度休克 抑制期(中度)表现:(1)表情淡漠、反应迟钝,(2)很渴、口唇肢端发绀、皮肤湿冷,(3)脉快(100~200次/分)而弱、血压下降(收缩压70~90mmHg),脉压﹤20mmHg,呼吸急促。(4)尿量明显减少

抑制期(重度)表现:(1)意识模糊、甚至昏迷,(2)全身皮肤粘膜显著发绀,四肢厥冷过肘、膝,(3)脉搏细速或不能触及,收缩压﹤70mmHg或测不到,呼吸急促表浅。(4)尿少或无尿(5)DIC—皮肤、粘膜瘀斑,消化道出血

四、心理状况

因为病人病情危重,监护仪器设备及抢救措施繁多,现场气氛异常紧张,易使病人感到病情严重面临死亡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

五、休克一般监测

精神状态 :反映脑组织血液灌流和全身循环状况。皮肤温度、色泽 : 体表灌流情况的标志。

血压 : 血压在休克诊治中虽然重要,但并不是反映休克程度最敏感的指标。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是休克的依据之一。

脉率 :脉率变化多出现在血压变化前。休克指数帮助判断有无休克及轻重。尿量 :反映肾血液灌流情况。

﹤25ml/h,比重高—肾血管收缩和供血不足; ﹥30ml/h—休克已纠正;

﹤20ml/h,比重低—有急性肾衰可能。

精神状态:反映脑组织血液灌流和全身循环状况。﹤20ml/h,比重低—有急性肾衰可能。

六、休克的诊断

诊断依据:

1、有诱发休克的病因

2、神志异常

3、皮肤粘膜改变

4、脉搏和血压异常

5、尿量减少或无尿 救治措施

七、休克的救护原则

1、去除病因,恢复有效循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促进心功能和正常代谢的恢复。

2、积极院前急救:就地抢救,避免过多搬动

(1)体表大血管出血立即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3)病人静卧,保持¡°V¡±字形体位或平卧位;

(4)及早建立静脉通道;

(5)保暖不加温;

(6)有骨折时,妥善固定。

3、有效控制病因

积极有效控制病因,是治疗休克的根本措施。

(1)失血性休克:迅速控制出血,外出血应用包扎、止血带和手术清创止血;内出血应用内科方法止血或手术控制出血。

(2)感染性休克:尽早清除感染灶,应用抗生素。(3)创伤性休克:针对主要因素处理。

(4)心源性休克:处理心包填塞、心律失常,强心等。(5)过敏性休克:抗过敏抑制变态反应。

4、补充血量:扩容是抗休克的基本措施。

原则:需什么,补什么;需多少,补多少。

(1)扩容首选平衡盐溶液;预防休克选用乳酸钠林格氏液;已休克用碳酸氢钠等渗盐水;全血用于出血性休克;血浆用于烧伤休克;中右是最常用的血浆增量剂。低右降血粘、DIC ;高渗盐抗休克

1)扩容常用液体

晶体溶液:适用除心源性休克外各类休克初期治疗

。乳酸林格液、碳酸氢钠等渗盐水(平衡盐液);生理盐水、林格液3%~7.5%氯化钠溶液

胶体溶液: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明胶类代血浆;血浆、人体白蛋白、全血等;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2)目前对酸碱失衡的处理多主张宁酸毋碱

①酸性环境有利于氧从血红蛋白解离,增加组织供氧;②碱中毒使氧不易从血红蛋白释出,组织缺氧加重。

不主张早期使用碱性药物:经充分扩容后,酸中毒仍严重,可使用碱性药物,常选5%碳酸氢钠溶液。

(2)应用心血管活性药物:

1)在充分容量复苏的前提下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脏器灌注;

2)理想的血管活性药物应能迅速提高血压,改善心、脑灌注,同时又能改善肾和肠道等内脏灌注;

3)血管活性药物按其作用分为血管扩张剂和血管收缩剂。(3)血管收缩剂: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间羟胺、新福林、甲氧胺等。

适用:Bp<50mmHg,危及心脑血供而又不能立即输液,过敏性休克或充分扩容仍Bp<60mmHg。

(4)血管扩张剂

1)多巴胺、酚妥拉明、阿托品、654-2和异丙肾等,2)必须充分扩容的基础上使用,3)低浓度、慢滴速,4)临床上常将多巴胺与间羟胺合并使用。

八、救治措施

1、皮质类固醇:用于感染性休克和其他严重休克。主要作用:

①阻断α-受体兴奋,使血管扩张,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②保护细胞溶酶体,防止溶酶体破裂

③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

④增进线粒体功能和防止白细胞凝集

⑤促进糖异生,使乳酸转化为葡萄糖,减轻酸中毒

主张早期、短程、大剂量使用

地塞米松:首次40mg静滴, 以后6h20mg, 不>48h2、心肺功能支持:

①心功能支持:强心药常用中等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西地兰等。

②肺功能支持:保持呼吸通畅,适当镇静、镇痛和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进行辅助或控制

呼吸。

3、治疗DIC:对诊断明确的可用:

①肝素抗凝:

一般1.0mg/kg,6小时一次抗纤溶药物:②氨甲苯酸、6-氨基己酸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③阿司匹林、潘生丁、低右

4、其他类药物:

①钙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硝苯地平; ②吗啡类拮抗剂:纳络酮;

③氧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④调节体内前列腺素:前列环素(PGI2); ⑤增加细胞内能量,恢复细胞膜钠-钾泵作用:三磷酸腺苷-氯化镁(ATP-MgCI2)

九、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2、急救:止血、固定骨折、必要时用抗休克裤;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

4、安置适宜体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或平卧位;

5、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开放两条或以上静脉通道;

6、维持正常体温:保暖但不加温;

7、防止损伤及感染;

8、防止并发症;

9、做好必要术前准备;

10、加强监测;

11、神志改变:反映脑部血液灌注和缺氧程度;

12、皮肤色泽、温度:反映体表血液灌注情况。

13、生命体征 ①血压: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休克,②脉搏:休克时P增快,常出现在P下降之前,③呼吸

呼吸﹥30次/分或﹤8次/分—病情危重,④体温 一般偏低,感染性休克体温突然﹥40℃ 或﹤36℃—病情危重;

14、尿量:反映肾血流灌注是否良好。

15、中心静脉压(CVP):反映血容量及右心功能。

16、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反映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功能状态。

17、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

18、心电图(ECG)

19、血气分析、血常规、血生化测定

20、扩充血容量护理

(1)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静脉切开

(2)控制补液量和速度:①输液量和速度的掌握对纠正休克十分重要 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最好有CVP监测,随时调整输液量和速度

21、药物治疗护理

(1).充分容量复苏及酸中毒纠正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2)常将缩血管与扩血管药物联合应用: 如去甲肾上腺素和硝普纳联合静脉滴注(3)低浓度慢速开始

开始5分钟测血压1次,平稳后改为15~30分钟1次

(4)严防液体外渗

如外渗,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外渗部位用0.25%普鲁卡因作血管周围组织封闭

(5)应用强心药最好有心电监测

十、休克的预防

对容易发生休克的疾病,须加强护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休克的发生: 创伤病人:尽快止痛、止血及骨折固定

急性失血、失液较多的病人:早期输液、穿抗休克裤

上一篇:纪念白求恩课堂实录下一篇:实验中学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