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的兴奋点

2024-12-07

风景园林设计的兴奋点(精选10篇)

1.风景园林设计的兴奋点 篇一

梦瑶带来了一个小风车,引起了班里的一阵“骚动”——孩子们特别喜欢这小小的风车,争着想要玩。小风车由一根根小竹棒扎成,边缘还露着细细的铅丝,我不由得担心起孩子们的安全:万一在玩的过程中发生意想不到的危险,可怎么办?我收起了梦瑶的风车,孩子们却是满眼的期待:“老师,什么时候可以让我们玩一玩?”

安全可是幼儿园的头等大事!可孩子们对此又有这么大的兴趣,我灵机一动,何不给孩子们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制作一个风车头饰?

纸杯剪成风车的形状,彩笔装饰漂亮的图案,孩子们兴致盎然地投入到制作风车的活动之中。你看,有的画小鱼,有的画葫芦,晨晨还画了奥特曼打怪兽……孩子们都把自己喜欢的漂亮图案画到了风车上。可是,怎么把风车固定在发带上呢?这可有点儿难度!小朋友们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办法,两个小朋友互相帮忙,配合着一起安装,很快就能把风车装到发带上。

“老师,我们做好了!”孩子们一个个戴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风车”,在草地上奔跑起来。风吹风车转,孩子们变换着奔跑的方向,还不断地比较着风车转动的速度。看着孩子们的高兴劲儿,我也忍不住戴上“风车”和他们一起奔跑起来。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管是什么活动,只要幼儿感兴趣,抓住孩子们的“兴奋点”,那你一定会成功。

2.小议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论文 篇二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从18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至“大地园林化”理论的提出,反应出近代以来人类对城市居住环境的绿色空间的规划,“大地园林化”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类聚居环境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绿地”即为“人化自然”的物质空间的统称。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是将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风俗风情以及传统文化融入到绿地空间之中,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同时,体现出城市所特有的文化和精神,从而提升城市本身的内涵和文化品位。例如:中国的古典风景园林,体现出道家所表达膨意”,因此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都是“经营位置”,强调天、地、人三者之间的相互统一;欧洲国家的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主要表现在将园林展与城市设计和发展规划相互结合,强调可持续发展性。与此同时,城市绿地的规划不仅要满足国家规定的城市绿地指标,合理利用规划用地,而且也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城市脚热岛效应”,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2公园规划设计

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为城市绿地系统融入城市规划的总体布局拓展了新思路,将局部的城市调整转向对整个城市结构的重新规划。城市公园设计的目标主要是为了表达现代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以及满足人际交往的需求。例如:纽约中央公园。该公园规划设计强调了公园规划应该满足人的需求和环境的需要:强调保护自然景观,强调自然式,并提出公园中乔灌木的应用及园路草坪的规划布置。

3区域景观规划设计

进行区域景观规划时应该注意城市自然山水的格局,一切以自然山水格局为规划设计基础;合理利用城市各层级空间的边缘区,将边缘区的.各种自然景观特色融入到城市公园系统中,建立起系统的城市景观体系;进行区域景观规划的时候应该要考虑整个相关区域的环境规划与整治,从而进行整体的规划和统一,减少对其他区域的破坏.例如:长江上游地区只顾自身城市区域的发展,而忽视了下游整体的规划和整治,从而导致了那场大洪水对下游城市区域的严重破坏.同时,区域景观规划应该注重‘集聚间有离析”并且坚持可持续发展性。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1对城市风景园林的绿地重视性不足

城市绿地是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论上,虽说城市风景园林必然是以绿地为主,但是实际上,很多城市风景园林的绿地面积达不到标准。按规定,全市性公园应该在10一1(X)ha,R二3-skm,而区域性公园应该在10ha,R=l一Zkm,绿地本身的绿化率应该大于等于70%,种植保存率应该在98%以上,优良率应该大于等于90%,但是,很多城市风景园林达不到这个标准。与此同时,很多城市风景园林树种比较单一,植物功能较少,缺乏景观色彩,空间利用能力较差。

2城市风景园林水景观存在的问题

城市风景园林中的水景不仅能够给城市居民提供亲水环境和优美的水晶棺,提升了城市形象,而且能够改善一定范围城市的小气候,调节城市温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城市风景园林中的水景观缺少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从而使得我国城市水景观建设中存在着不少问题。①是水资源的利用。无论哪种水资源利用到水景观设计中,都应该尽可能的节约水资源,应该将水资源进行水循环利用。现阶段很多城市喜欢将城市风景园林中的水景观做成大水池、人工湖,并且湖底防止渗漏,这样并不仅会使得水景观的耗水量增大,而且会使得水质不断恶化。②是对城市风景园林中的水景观缺乏保护和治理。虽然城市风景园林的水景观将景观手法和文化相互结合在一起,但是却不考虑对水景观水质的保护和治理,使得水质不断恶化,原本优美的水景观变得恶臭肮脏。

3人为破坏

随着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市地表植被破坏严重,使得原本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从而使得城市风景园林中的植被大多数为“人造”,增加了城市风景园林的建造和养护成本;其次,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面积扩展的速度远远比不上人口的增长,从而使得城市相对空间不断缩小,且人口流动频繁,人为活动损坏,使得城市风景园林植被承载能力的压力不断增加,对城市风景园林的绿地系统构成了潜在的威胁;而且,由于个体素质的差异性,对城市风景园林中植物和器材带来了一定的破坏。

4处理方式

合理设计规划城市风景园林,增加园林内的植物多样性,对园林内的水体进行保护治理,尽可能地与自然水体相连,对水景观内的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在显眼处标记“爱护公物”的标牌,定期在园林内进行文化教育。

结束语

3.风景园林设计的兴奋点 篇三

整体配置就是将植物规划置于整个园林规划中,协调植物与石头、游船码头、风情乐律广场、水电的综合搭配,形成点、线、面的布局格式。正确处理各种植物与广场、石头、居民小区、长兴滨湖的关系,而这种搭配关系包括以下内容:

2.1.1树木在各种空间的配置,这种配置规划是城市园林风景设计的常见方法,因为树木的绿化面积比花草绿化面积大得多,可以说任何城市绿化都是以树木为中心展开。在树木的规划配置中考虑以下方面:一是树木大小的选择,对树木进行大小选择可以显示出树木绿化的层次,层次绿化可以将城市绿化变得整齐划一,显示出植物绿化美的特点。层次绿化不光适应树木绿化,也可以适应花草绿化。二是树木品种的要求,因为品种不同,树木生长也就不同,包括树木的树形、树叶等,而树形和树叶也会影响城市园林风景的效果。树形、树叶也是提高绿化效果的一种方法,不同的树种其树形也各不一样,如垂柳、云杉、冬青树等。同样树叶的选择也会给绿化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如鹅掌大叶、松树针叶、柳树叶、枫叶等。树叶的不同也会带来色彩的变化,从而又引申出色彩的搭配。

2.1.2鲜花的空间搭配。鲜花空间搭配,不光是鲜花的种植,而是将鲜花置于城市、广场、长兴湖滨湖、绿化树木中考虑。显然鲜花配置规划是装扮城市园林风景的主流,因为鲜花是最能体现城市风景园林色彩的植物,也是美化的有力工具。而对于鲜花的选择比树木、绿草更为复杂,首先是鲜花的品种,不同的鲜花所表现出来的色彩、大小、花型也各不一样,大大增加了鲜花配置的难度,从而也就有鲜花色彩层次,而且不同色彩层次的鲜花可以相互混合搭配,甚至与花型的搭配,那么这种搭配就会有上千种可能,从而表现出绚丽多彩的风景。这也证明鲜花是城市风景配置的主流。

2.1.3绿草的空间搭配。绿草的空间搭配是风景园林中最简单的配置,但是没有绿草,整个风景园林就会显得没有生机,同样树木和鲜花也会失去搭配的效果和意义。在城市园林中,主要是处理绿草与鲜花、休闲广场、树木的布局。同样绿草的绿化层次是通过鲜花、树木而间接显示出来。虽然绿草配置单一,但绿草绿化的面积最大,可以在城市园林的任何角落进行。

2.2局部配制方法

从前面可以看出,层次搭配始终在各种植物中表现出来,如色彩对比、植物大小对比、植物与石头、湖水、居民小区的对比等都能表现出层次的理念,反过来讲,层次搭配在风景园林规划中也很重要,正是因为有层次划分,所以园林绿化才能表现出风景的特点。因此我们就要用层次搭配的方法进行植物配置与规划。如浏阳市长兴湖滨湖园林风景中,局部视线的焦点采用5层植物搭配。整体林冠线由西向东,也就是从商业街区向湖边进行渐变,由高至低。植物搭配色彩由绿色向彩色渐变。其次在层次搭配中,我们还要根据植物生命周期进行,因为树木花草的生命周期并不相同,而且不同品种的植物之间的生命周期也不一样,不同生命周期的植物进行搭配,也显示出层次的理念,但是这就需考虑生命周期衔接和变化的次序,以便让城市园林风景慢慢变化,而不是全部同时枯萎或者绽放,那样就会破坏植物配置与规划的效果,从而让人们对城市风景园林的美化感触不深。

2.3建立循环系统的植物配置与规划

自然界中的光、水、土壤、植物本身就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再加上风景园林对城市空气的净化,整个城市环境就是一个不断变化循环利用的过程。如有植物就必须用水进行灌溉,自然也就融入水系统,因而也就有灌溉给水系统设计,保证植物的健康成长,延续风景园林的生命。所以建立循环系统的方法对植物进行配置与规划,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光、水、土壤,使植物变得更加美丽。

2.4垃圾处理

植物的光彩绽放和养护必须进行垃圾处理,一方面是保护生态园林,提供一个干净养生的地方;另一方面使植物免受垃圾的伤害,如塑料袋、污水等可以破坏植物的根、茎、叶,让植物慢慢枯萎死去,从而破坏植物的配置;污水还可以破坏土壤,增加土壤的细菌使土壤变成不毛之地,在浏阳市长兴湖滨湖园林风景中,垃圾处理主要是污水处理,来源于景观带内的2座公厕。污水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通过DN500污水管道排入已设计DN800沿湖污水干管。其次是排水处理:在中间主游路及广场处设置排水沟,用于截断外来雨水及收集景观带内雨水;为保证景观效果,广场处排水沟采用缝隙式排水沟。景观带内共布置4处雨水管道,所有排水沟接纳的雨水均通过雨水管道排入长兴湖内,雨水管道输水能力考虑西侧步行街的汇水面积。

3总结

总之,风景园林的植物配置离不开美学艺术,也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园林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中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因此,风景园林的建设发展应与自然生态、社会环境同步。风景园林设计不单是植物的堆积,也是一种艺术设计,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君仪.福州乡土植物资源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福建农业科技,2012(Z1)

2闫永久.景观水污染分析与处理[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1)

4.风景园林设计的兴奋点 篇四

2.1地域自然特征

(1)地形地貌。地形即地表的形态,是指地势的高低起伏,总体分为“陆地之形”和“海洋之形”,两者在漫长的演化中相互转换。每个区域的地形地貌不尽相同,如我国东部的冲积平原、桂林的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的丹霞地貌东北地区的森林雪原等。考虑不同的地形地貌,巧妙的运用大自然勾勒的肌理,因地制宜,“相地合宜、构园得体”。(2)气候气象。气候气象们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了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需求,其自身的发展变化也形成了地域间长年独有的气象气候特征。(3)水文条件。水是生命之源,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从古至今,人们就选择在水草丰美,交通便利,优于耕作的江河湖海依水而居。我国河流众多,海岸线绵长,内陆江湖蜿蜒曲折,这些不同的水体形式与周围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域特征。(4)植物资源。园林中植物资源是反映地域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自然环境、气候气象、水文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植物的分布风格迥异。北方四季分明,春花秋实;南方气候湿润,郁郁葱葱;西北烈日炎炎,草原广袤。植物是表达景观设计的重要语言,不同区域不同种类的比例与间隙、储水能力、干旱性偏差等等,在我国浑厚的北方园林和秀丽的南方园林之间体现无遗。

2.2地域人文特征

地域人文特征是指一定地域的“人为事物”所表现出的区别于其它地域的特征。“人文”是以人为本,以个人体验和感受来衡量其他事物的价值。地域人文景观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自然环境为依托,通过明显的人类劳动创作过程,产生了区别于其它地域人为事物的景观创作。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括历史遗迹,民俗风情和宗教信仰;中国近代文化中,物质层面上工业化的发展,非物质层面人们精神生活的追求。景观的创作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首先,使园林的感受并非草木清冷,更有人间烟火的温暖缭绕;其次,使园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更重要的是其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时代里传承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最后,提升园林的设计品质,向外来者展示自身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从而提升城市形象。文化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挖掘文化特征,彰显地域特色,用景观的语言讲述每一块地域的精彩与绚烂。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从古至今,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则是业界所公认的,文章通过对地域特征的分析阐述,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启示我们应该做到尊重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营建地域特色景观;传承历史文化,保持充满记忆的城市景观特色;现代化与本土化,地域之间的交融共生。时代是与时俱进,发展、变化的,基于地域特征基础下的风景园林设计思维也应是动态的、持续的、具有前瞻性的,景观在它适应的土壤中“开花、结果”,传承、交融、才能与时代同在。

参考文献:

[1]廖翊晟.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J].现代园艺,2016,(22):87.

[2]谈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创新思维[J].南方农机,2017,48(18):75.

[3]何海军,王颖恺,李楠,等.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分析[J].中国林业产业,2016,(2):46.

5.对我国风景园林法规的认识 篇五

景观1112 朱琰

1120122223 摘要:风景园林法规是风景园林行业标准化的评价依据,是将在风景园林绿化行业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可行的、重复使用的技术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形式,达到统一,在生产中巩固下来,加以全面推广,起到组织生产、指导生产、提高生产率的作。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范围以内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的产业竞争日益激烈。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城市园林法规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因此,为保证风景园林法规的建设和管理持续达到科学高效,有必要在借鉴国外风景园林标准化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我国的风景园林法规。

关键词:风景园林法规 城市绿化条例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我国风景园林法规包含了许多内容,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城市绿化条例等,在这些法规中与我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就是城市绿化条例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叙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城市绿化条例》已经一九九二年五月二十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现予发布,自一九九二年八月十一日起执行。城市绿化条例的制定定时为了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促进人民身心健康,条例适用于在城市规划区内种植和养护树木花草等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在条例中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绿化建设的强度,明确表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离不开城市绿化的建设,并鼓励和加强城市绿化的科学研究,推广先进科技,提高城市绿化的科学技术和艺术水平,在条例中,我们公民也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城市中的单位和有关劳动能力的公民,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植树或者其他绿化义务。在对城市绿化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有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为此国务院还设立了全国绿化委员会,统一组织领导全国城乡绿化工作,其办公室设在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等,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权划分,负责全国城市绿化工作。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管理体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规定。城市人民政府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主管部门等管理的绿化工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看过有关城市绿化条例之后,我深刻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些道理同样也适用于我的学习设计之中,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规划和建设的章节中的第九条:城市绿化规定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合理安排同城市人口和城市面积相适应的城市绿化用地面积。我想在不论是在现在的设计作业中还是在今后参与的关于风景园林建设的工作中必须要一直强调和注重这一点,绿地量的需要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当今社会一直在强调花园城市,建设城市花园,在发展的社会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一个城市发达与否,不仅看经济,还要看这座城市绿化环境。但是,也不能一味的注重绿化而忽视硬件设施的建设。就像我们在做设计作业的时候,老师强调的我们做的小游园的绿化率要在70%以上一样,大到城市建设,这个道理同样适用。我们学景观规划设计原理中也学过城市绿地分为五大类,有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要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分配绿地量。

新加坡的首都新加坡市,素有“花园城市”之称20世纪60年代起,进行市区重建。南岸是被绿树环绕的高楼林立的繁华商业区,北岸是花草树木与楼宇交错的行政区,环境优雅宁静。新加坡市道路宽阔,人行道两旁种着叶繁枝茂的行道树及各种花卉,草坪、花坛小型公园间杂其间,市容整洁。桥上,围墙都种有攀缘植物,住宅的阳台上放置着五彩缤纷的花盆。新加坡市拥有2000多种高等植物,被誉为“世界花园城市”和东南亚的“卫生模范”。首先政府对环境建设的进程制定了科学的规划,实施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新加坡政府聘请国际知名专家,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概念规划和多层次规划,确定了总体布局。同时,从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理念的上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突出相应的目标:60年代的目标是绿化净化新加坡,大力种植行道树,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开放空间;70年代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强调垂直绿化,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对新开发的区域植树造林;80年代提出种植果树,增设专门的休闲设施,试试机械化操作和计算机化管理;90年代提出建设生态平衡公园,发展更多别具风格的主题公园,将各主要公园用绿色廊道相连,加强人行道遮阴树种的栽植,减少维护费用,增加机械化操作;进入21世纪以后,新加坡开始实施新世纪前12年的绿色规划,该回话更加强调从整体城市环境入手,系统地展开城市空气与水净化、资源节约与回收利用、自然保护等各项工作;力求全面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另外,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新加坡的城市建设从一开始就处处体现出对自然的珍惜。胜负将大面积的树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和其他自然地带规划为自然保护区,以维持整个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从双溪部落国家公园,到每个路边的鸟类庇护所,其严格的管理和细微的措施,处处体现出尊重自然的理念。

这一系列的举措,有效地节约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政府严格管理也保证了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就新家坡的城市绿化规划来说,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对城市的建设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环境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在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学习、借鉴国外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对于国内加强城乡园林绿化,加快城市生态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城市绿地规划工作者提出“连片成团,点线面相结合”的方针后,城市绿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80年代后,提出了北方以天津为代表的“大环境绿化”,南方以上海为代表的“生态园林绿化”,八五期间,城市人均公共绿地由3.9平方增加到4.6平方,绿化率由19.2%增加到22.1%。1999年底,全国667个城市建设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519000平方公里,绿地率达23%,绿化率已达到27.44%,人均公共绿地6.5平方米。我国的城市绿化日渐趋于重视和规范,但是还是存在一些缺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在总体规划完成后,可编制城市绿地专项规划,其主要内容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指标、用地布局、各类绿地位置、范围、性质、功能及分期建设步骤和近期实施项目;划定需要保护、保留和建设的城郊绿地;提出实施建。可见,传统绿地规划对城市绿地市场运作、生态及景观要求很少考虑,具体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未充分从区域与城市生态系统角度构筑城市绿地总体结构和布局;(2)绿地植物配置重美观轻生态;(3)城市绿地是城市形象设计和景观规划的重要载体,传统绿地规划未充分从整体上考虑塑造城市形象;(4)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绿地建设模式、资金渠道已发生变化,总体规划确定的绿地在实施过程中难以一成不变。因此,传统绿地规划已不能适应新时期要求。

针对以上的问题,在现今的城市绿化条例里我觉得应该加上规划新理念。现在的发展应以生态学观念为出发点,融观赏、游憩与生态学的生态园林阶段。生态园林就是依靠植物来形成环境、保护环境、利用环境和美化环境,建立以绿色植物植物为主体的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它以保持生态平衡、美化环境、减少生态环境灾害为主导思想,具有公共性、广泛性、无界性、长期性、高效性、不可取代性、永恒性、连续性等特点,是当代城市绿地设计的发展趋势。

6.风景园林设计的兴奋点 篇六

1.人性化设计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基本要求

当前的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已不能只是简单的考虑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而是应该更多的关注它是否能融入人们的实际生产生活,与人们的心理需求是否有一致性,那么要确保“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风格完美的融合到风景园林设计中,应重点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1.1情调性和实用性的统一。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对实际生活环境的需求,因此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不能简单的局限于从某一个主要方面来考虑设计方案,而应该综合各个方面因素,充分展示其艺术性和品位性,同时还要充分结合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才能保证设计效果为广大居民群众所接受,才能使设计成果在实施过程中不致于脱离客观实际。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风景园林自身所具有的实用性和情调性的特色是否有机融合在一起,确保风景园林各种树木花草和周边环境充分融合,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冲突,更好的适应当地的气候、水文条件,同时还要确保园林设计可以充分融合在当地立地生态环境中,成为其重要构成部分,这也是“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思路的内在要求[1]。

1.2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大量丰富的风景园林设计实践经验表明,针对具有不同历史内涵、不同的民族地区的风景园林设计,设计的基本理念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过去传统的历史存在会对风景园林设计带来很大的影响,传统的历史会对风景园林设计产生一定的束缚,而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历史还与人们的生活需求、设计者的审美观念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对于设计工作者来说需要在进行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坚持设计的历史延续性和时代特征性的统一。由于时代和社会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才能使人们从视觉上感受到城市园林的整体美观性,达到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的精髓所在。

2.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理念的体现形式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简单的园林景观设计要素来使人性化设计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2.1园林小品的设计。风景园林设计者应因地制宜根据设计场地并针对“人”的需求为依据,对园林内各类休憩、观赏、游乐设施等进行设计处理,使其布局能够更趋于合理,为人们所乐于接受,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园林内各类园林小品设施“画龙点睛”作用,提升景观效果。例如:园林建筑设施(亭、台、楼、阁)设计时在满足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为游人提供方便;在林荫小道的转角处,布置三两条圆桌、圆凳供人们休憩,利用率极高;在繁荗的林木下布置磨菇形、树叶形的坐椅,使园林小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2.2人性化标志的设计。公园、广场是一个人流量很大的.地方,每天所容纳的人员数量众多,要保证这些人员在观赏、游览时的安全和舒适性,就要注重标志的设计及位置摆放。如整个公园、广场的总平面图或游览路线应摆放在公园、广场的入口处;危险性的区域,要有明显的警示标志。

2.3配套服务设施的设计。人性化设计要更大程度地在设计细节上体现,公园、广场内各种停车场、服务区、公厕、管理用房、饮食区等管理服务设施必不可少,各种配套服务设施是否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的尺度问题、配套服务设施材质的选择等问题都应该较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例如:公园、广场必须配套残疾人通道。

2.4各类游路的设计。公园、广场内的游路设计应依据行人的活动规律,对游路系统的功能和形式进行明显的区分,对主干道、次干道和园路采用不同的铺装材料、色彩和材质来区分游路的不同功用和效能,方便行人更加容易进行区分选择。

2.5园林植物的设计。园林植物是园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是有生命的活体,不同园林植物搭配可以体现不同的自然景观[2]。在植物配置上应综合考虑生态性,模拟自然界的植物群落景观,营造人工的“自然氧吧”,使其成为大自然馈赠给人们的珍贵礼物。例如:目前可以用滇朴+香樟+松树+红叶李+地被类植物等组成自然植物群落;针叶类植物+阔叶类植物、常绿类植物+落叶类植物、速生类植物+慢生类植物、观花类植物+观叶类植物等植物搭配方式进行相互搭配,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植物景观。

3.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有了更高更多的追求,风景园林作为现代人们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设计就必须结合人们的实际生活所需,坚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采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更好的为绿色环保生活提供服务,保证每一个景素设计的人性化,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实现风景园林设计的科学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1]高欣朴.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31(15):54-56.

7.浅谈风景园林的认识与要素 篇七

——专业导论课程小论文

风景园林,其英文释义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即景观建筑。景观,即指设计中的植物,也就是环境与自然的部分;相应的建筑,指的就是设计中的居所,即城市与人的部分。在现代化的城市建筑中,园林景观早已成为整个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风景园林的核心内容是对户外空间的营造,其根本使命是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空间与形态营造理论、景观生态理论和风景园林学美学理论是风景园林学3大基础理论。它们分别以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生态学和美学为内核,广泛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而形成。同时,风景园林学又包括6个研究方向,分别为: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遗产保护、园林植物与应用、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正是这些理论与研究方向的明确,才使风景园林这个学科逐年地壮大起来。

说到风景园林,必不可少的要了解其设计中的几点要素。由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会员诺曼K.布思所著的《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一书中写到,设计的第一要素便是地形。地形是自然赋予环境的第一层的外衣,其表现形式千奇百怪,论类型也多种多样。如何利用现有的地形,使之与实际的设计需求相结合,从而达到设计的目的并且最大程度底保留原有的地形风貌,往往是一项设计之中最最精华的部分。依山而立的茶室呈现出特有的层次感,蜿蜒于凹陷的小山丘之间的小路若隐若现,陡然垂直的石壁恰似一道围栏……许许多多的例子都说明了利用好地形不仅仅只是节约了改造地形的成本,更体现了自然与设计的结合。

既然是景观设计,那么久一定要有景才能观赏,这样一来,植物这一要素就自然地体现出来。在一项作品之中,植物的作用不仅仅只是观赏与绿化。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能够利用不同的植物特点,通过它们不同的形态,是植物在体现出特有空间感的同时,也可以起到划分区间的作用。例如在小径或楼梯两旁种植中等高度的灌木就可以很好地对区域进行划分,但又不至于阻碍了人们的视线。另外,植物的美还在于它有丰富多彩的颜色,生命在于色彩,没有色彩的作品,就算拥有再精妙的设计,也没有灵气。

除了地形与植物之外,风景园林的要素还有建筑物、铺装、水等。每一个要素都是一项设计之中的重点,只有把握好每一块的构思,才能使自然更好地与我们生活相结合,达到协调与统一,使自然与人类社会成为一个和谐的、完整的系统。

8.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 篇八

地形

1.在设计过程中的基址分析记得,正确估价某一已知园址时,最明智的做法是首先对地形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该地形既不平坦,又不均匀时。基址地形的分析能知道设计师掌握其结构和方位。同时也暗示风景园林师对各不同的用地、空间以及其它因素与园址地形的内在结构保持一致。

2.设计程序中首要任务之一,通常是要绘制“基础图”(base sheet)或园址的地形图。这种原地形图通常绘有等高线、地界线、原有构筑物、道路及现存植物。原始地形图可通过现场勘测、地图测绘或航测等方式绘制而成。

3.所有的设计思想和方案,都可以覆盖于原地形图上的透明纸上进行研究推敲和绘制。

1)在原地形图上大致画出用地的功能分区图。

2)研究各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原有地形的关系。4.从排水的角度来考虑,种植灌木的斜坡为防止流失,必须保持10%的最大坡度,而草坪地区为避免出现积水,就需有不小于1%的坡度。此外,调节地表排水和引导水流方向,乃是园址地形设计的重要而又不可分割的部分。

5.在大陆性温带地区,朝南的坡向在冬季比其它任何方位的坡向受到的直接日照要多。朝北的坡向在冬季几乎得不到日照。在夏季,所有方位的坡度都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日照,其中西坡所受辐射最强,这主要因为它直接曝晒于午后的太阳之下。

6.大陆性温带地区的东南坡向由于不受冬季风的侵袭,而受益于夏季微风的吹拂,冬季太阳的辐射和间接受到夏季午后阳光的光照等原因,而成为最受欢迎的开发地段。7.网球场的理想位置应在1-3%的坡度上。

8.就大多数园址平面图的比例而言(图纸比例尺1:100-1000),等高差一般有1m或0.5m。而地区性的比例而言(图纸比例尺为1:5000-30000),平面图的等高差可为5m、10m、15m。9.等高线使用原则:

1)原地形等高线应随手用短线(虚线)表示。2)改造后的地形等高线在平面图上用实线表示。3)所有等高线总是各自闭合,决无尽头。

4)等高线决不会交叉。每一条等高线其一侧是较高点,而另一侧是较低点。较低点决不可同出现在一条等高线的两侧。

5)除了要表示一座固有的桥梁或某一挑悬物,等高线是不能互相交叉的。等高线也不应在一幅没有围墙或伸出物的土质园址平面图上交叉出现。但是,如确有围墙的存在,那么等高线将相互重叠,从而在平面图上形成一条单一的直线。

10.在对某一标高点使用插入法时,首先应确定制图比例尺和等高距离比例。第二步是测量水平距离的比例。标高点距离等高线和低等高线的比例,这样便建立了这两个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11.修建居民住宅坡度分析:0-1%斜坡,太平坦不利于排水;1-5%斜坡,理想的地形条件,只需最小程度的挖方;5-10%斜坡,适于楼房建造,但需在坡度较高范围内更仔细地选址;10-15%斜坡,住宅单元需呈错层状,并与等高线平行,以减少挖填土方量,同时还需建造挡土墙;15%以上的斜坡,住宅需采用特殊建筑方式进行修建,如支持柱式工程,道路的铺设及设施选取不易且造价高。

12.用作商业中心以及附属停车场的工地的坡度分析:0-1%坡度,太平坦不利排水;1-5%坡度,可供选取的理想挖掘条件;5-8%坡度,需进行定量的土方挖掘,停车处应与等高线相平行;8%以上的坡度,不宜进行工程修建,以避免毁坏环境。

13.许多醒目的形状和色彩被安置在平坦的地面上,以利用这种背景特性,而雕塑式的建筑便是一个例证。

14.水平地形的中性特性,还可任其他表面被雕饰成立体的和中空的画面。仅就为原有水平地形增加特性和调剂其单调性来说,这种方式还是可行的。

15.地平面范围、斜坡坡度、地形天际线在封闭空间中都同时起作用。在任何一个限定的空间内,起封闭程度依赖于视野区域的大小、坡度和天际线,一般的视域在水平视线的上夹角40-60度到水平视线的下夹角20的范围内,而当谷底面积、坡度和天际线三个可变因素的比例达到或超过45(长和高为1:1),则视域达到完全封闭,而当三个可变因素的比例少于18度时,其封闭感便失去。

16.一般说2:1的斜坡比例,乃是地表土壤堆筑的最大绝对极限。斜坡超过2:1的比例,若不在其上筑起石块或其它硬质,不受腐蚀的材料,那么这些斜坡极易产生侵蚀现象。即使是2:1的斜坡,也必须覆盖地被植物和其它植物,以防止其水土流失。植物

1.风景园林师的智慧应闪烁在通晓植物的综合观赏特性,熟知植物健康生长所需的生态条件,以及对植物所生长的环境效应的了解方面。2.因为,地被和灌木一般先于乔木达到成年,因此,设计师还需拟定一项定期更换衰老灌木和地被植物的计划。

3.一般植物在室外环境汇总能发挥三种主要功能:建造功能、环境功能及观赏功能。

1)建造功能:植物能在景观中充当建筑物的地面、天花板、墙面等限制和组织空间的因素。这些因素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视线的方向。在涉及植物的建造功能时,植物的大小、形态、封闭性和通透性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2)环境功能:植物能影响空气的质量,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3)观赏功能:因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和质地等特征,而充当景观中的视线焦点。也就是说,植物因其外表特征而发挥其观赏功能。4.在城市布局中,树木的间距应为3-5m,如果树木的间距超过了9m,便会失去视觉效应。

5.为了增强由地形构成的空间效果,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植物种植于地形顶端、山脊和高地。与此同时,让低洼地区更加透空,最好不要种植物。6.为了取得一有效的植物障景,风景园林师必须首先分析观赏者所在位置,被障物的高度,观赏者与被障物的距离以及地形等因素。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所需植物屏障的高度、分布以及配置。7.研究植物屏障各种变化的最佳方案,就是沿预定视线画出区域图。然后将水平视线长度和被障物高度准确地标在区域内。最好,风景园林师通过切割视线,就能定出屏障植物的高度和恰当的位置了。8.地被植物还能稳定土壤,防止陡坡的土壤被冲刷。因为在一个具有4:1坡度的斜坡上种植草皮,剪草养护是极其困难而危险的,因此,在这些地方,就应该用地被植物来代之。

9.纺锤形和圆柱形植物通过引导视线向上的方式,突出了空间的垂直面。它们能为一个植物群和空间提供一种垂直感和高度感。如果大量使用该类植物,其所在的植物群体和空间,会给人一种超过实际高度的幻觉。当与较低矮的圆球形或展开植物种植在一起时,其对比十分强烈。

10.水平展开形植物的形状能使设计构图产生一种宽阔感和外延感。展开型植物会引导视线沿水平方向移动。因此,这类植物通常用于布局中从视线的水平方向联系其它植物形态。如果这种植物形状重复地灵活运用,其效果更佳。在构图中展开植物与垂直的纺锤形和圆柱形植物形成对比效果。展开形植物能和平坦的地形、平展的地平线和低矮水平延伸的建筑物相协调。若将该植物布置于平矮的建筑旁。它们能延伸建筑物的轮廓,使其融汇于周围环境之中。

11.圆球形植物在引导视线方面既无方向性,也无倾向性。因此,在整个构图中,随便使用圆球形植物都不会破坏设计的统一性。圆球型植物外形圆柔温和,可以调和其它外形较强烈形体,也可以和其它曲线形的因素相互配合、呼应,如波浪起伏的地形。

12.圆锥形可用来作为视觉景观的重点,特别是与较矮的圆球形植物配植在一起时,其对比之下尤为醒目。也可以与尖塔形的建筑物或是尖耸的山巅相呼应。其次,也可以协调地用在硬性的、几何形状的传统建筑设计中。

13.垂枝形能起到将视线引向地面的作用,因此可以在引导视线向上的树形之后,用垂枝植物。垂枝植物还可种于一泓水弯之岸边,以配合其波动起伏的涟漪,以象征着水的流动。为能表现出植物的姿态,最理想的作法是将该类植物种在种植池的边沿或地面的高处,这样,植物就能越过池的边缘挂下或垂下。

14.特殊形由于具有不同凡响的外貌,这类植物最好作为孤植树,放在突出的设计位置上,构成独特的景观效果。一般说来,无论在何种景观内,一次只宜放一棵这种类型的植物,这样方能避免产生杂乱的景象。

15.一般应多考虑夏季和冬季的色彩,因为它们占据着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对植物的取舍和布局,只依据花色和秋色来布置植物,是极不明智的,因为这些特征会很快消失。

16.在夏季树叶色彩的处理上,最好是在布局中使用一系列具色相变化的绿色植物,使在构图上有丰富层次的视觉效果。另外,将两种对比色配置在一起,其色彩的反差更能突出主题。17.各种不同色调的绿色,可以突出景物,也能重复出现达到统一,或从视觉上将设计的各部分连接在一起。

18.深绿色给予整个构图和其所在空间带来一种坚实凝重的感觉,成为设计中具有稳定作用的角色。此外,深绿色还能使空间显得恬静、安详,但若过多地使用该种色彩,会给室外空间带来阴森沉闷感。而且深色调植物极易有移向观赏者的趋势。在一个视线的末端,深色似乎会缩短观赏者与被观赏景物之间的距离。同样,一个空间中的深色植物居多,会使人感到空间比实际窄小。

19.浅绿色植物能使一个空间产生明亮、轻快感。浅绿植物除在视觉上有漂离观赏者的感觉,同时给人欢欣、愉快和兴奋感。当我们在将各种色度的绿色植物进行组合时,一般说来深色植物通常安排在底层(鉴于观赏的层次),使构图保持稳定。与此同时,浅色安排在上层使构图轻快。在有些情况下,深色植物可以作为淡色或鲜艳色彩材料的衬托背景。

20.设计中应小心谨慎地使用一些特殊色彩,诸如青铜色、紫色或带有杂色的植物等。因为这些色彩异常的独特,而极易引人注意。21.在温带地区抵御冬季的寒风,种植常绿针叶植物的最有利方位,应在房屋或室外空间的西北方。在此处,它们能使空旷地风速降低60%,风速的降低又使透进房屋的冷空气达到最小值,与此同时也减少了流走的热量。

22.阔叶常绿植物在建筑的东、西,才能发挥较好的作用。阔叶常绿植物既不能抵抗炽热的阳光,也不能抵御极度的寒冷,因此,切忌将其种植在能得到过多的冬季阳光照射的地方,或种植在会遭到破坏性冬季寒风吹打之处。因为叶片会过度蒸腾导致根部水分不足。此外,大多数阔叶常绿植物只有在酸性土壤中才能正常生长。

23.粗壮型植物可在设计中作为焦点,以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或使设计显示出强壮感。由于粗壮型植物具有强壮感,因此它能使景物有趋向赏景者的动感,从而造成观赏者与植物间的可视距短于实际距离的幻觉。与此类似,为数众多的粗壮型植物,能通过吸收视线“收缩”空间的方式,而使某户外空间显得小于其实际面积。多用于不规则景观中,极难适应那些要求整洁的形式和鲜明轮廓的规则景观。24.细质地植物最适合在布局中充当更重要成分的中性背景,为布局提供优雅、细腻的外表特征,或在与粗质地和中粗质地植物相互完善时,增加景观变化。它们具有一种“远离”观赏者的倾向。因此,当大量细质地植物被植于一个户外空间时,它们会构成一个大于实际空间的幻觉。细质地植物的这一特性,使其在紧凑狭小的空间中特别有用,这种空间的可视轮廓受到限制,但在视觉上又需扩展而不是收缩。25.植物的美学功能:完善作用、统一作用、强调作用、识别作用、软化作用、框景作用 26.种植设计程序:

1)包括对园址的分析,认清问题和发现潜力,以及审阅工程委托人的要求。此后,风景园林师方能确定设计中需要考虑何种因素和功能,需要解决什么困难以及明确预想的设计效果。

2)准备一张用抽象方式描述设计要素和功能的工作原理图。粗略地描绘一些图、表、符号,来表示这样一些项目,如空间(室外空间)、围墙、屏障、景物以及道路。植物的作用则是在合适的地方确定充当这样一些功能:障景、庇荫、限制空间以及视线的焦点。也要研究进行大面积种植的区域。

在这一阶段,一般不考虑需使用何种植物,或各单株植物的具体分布和配置。此时,设计师所关心的仅是植物种植区域的位置和相对面积,而不是在该区域内的植物分布。

为估价和选择最佳设计方案,拟出几种不同的、可供选择的功能分区草图,和更深入、更详细的种植规划图。在这一阶段内,应主要考虑种植区域内部的初步布局。此时,风景园林师应将种植区域分划成更小的象征着各种植物类型、大小和形态的区域。也应分析植物色彩和质地间的关系。不过此时无需费力去安排单株植物,或确定确切的植物种类。

在分析一个种植区域内的高度关系时,理想的方法就是做出立面的组合图。目的是用概况的方法分析各不同植物区域的相对高度。基本设计阶段关键点:要群体地、而不是单体地处理植物素材。理由:

1、一个设计中的各组相似因素,都会在布局内对视觉统一感产生影响。当设计中的各个成分互不相关各自孤立时,那么整个设计就有可能在视觉上分裂成无数相互抗衡的对立部分。但在另一方面,群体或“浓密的集合体”则能将各单独的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因为它们在自然界中几乎都是以群体的形式而存在的。

唯一需将植物作为孤立、特殊的因素置于设计中的,应是在设计师希望将其当作一个标本而加以突出的时候。标本植物可以是圆柱形、尖塔形、或具有独特的粗壮质地和鲜艳花朵的植物。但在一个设计中,标本植物不宜过多,否则将使注意分散在众多相异的目标上。3)可开始着手各基本规划部分,并在其间排列单株植物。此时的植物主要仍以群体为主,并将其排列来填满基本规划的各个部分。布置单体植物要点:

1、在群体中的单株植物,其成熟程度应在75-100%。幼树应相互分开,以使它们具有成熟后的间隔空间。一旦该设计趋于成熟,则不应再出现任何空隙。因此对设计师来说,重要的就是要了解植物的幼苗大小,以及最终成熟后的外貌;

2、在群体中布置单体植物时,应使它们之间有轻微的重叠。为视觉统一的缘故,单体植物的相互重叠面,基本上为各植物直径的1/4-1/3;

3、排列单体植物的原则,是将它们按基数,如3、5、7等组合成一组,每组数目不宜过多。以上在涉及到7棵植物或少于该数目时尤为有效,超过这一数目,对于人眼来说,难以区分基数或偶数。

完成了单株植物的组合后,设计师紧接着应考虑组与组或群与群之间的关系。在这一阶段,单株植物的群体排列原则同样适用。各组植物之间,应如同一组中各单体植物之间一样,在视觉上相互衔接,各组植物之间所形成的空隙或“废空间”应予以彻底消除,因为这些空间既不悦目,又会造成杂乱无序的外观,且极易造成养护的困难。在设计中更希望植物之间有更多的重叠,以及相互渗透,增大植物组间的交接面,以增加一个布局的整体性和内聚性。

设计师在考虑植物间的间隙和相对高度时,决不能忽略树冠下面的空间。应在树冠下面接种一些较低的植物。当然,特意在此处构成有用空间则另当别论。

4)设计的某些部分需要变更,应绘制一张包括新变化的修正图。在布局中以群植或孤植形式配置植物的程序上,风景园林师也应着手分析何处使用何种植物种类。为任何区域所选择的植物种类,必须与初步设计阶段所选择的植物大小、体形、色彩、以及质地等相近似。在选取植物时,设计师还应考虑阳光、风及各区域的土壤条件等因素。在布局中,应哟一种普通种类的植物,以其数量而占支配地位,从而进一步确保布局的统一性。这种普通的植物树种应该在形状上呈圆型,具有中间绿色叶,以及中粗质地结构。这种具有协调作用的树种,应该在视觉上贯穿整个设计,从一个部位再现到另一部位,这样当我们在布局的各不同区域看到同样的成分,就会随之而产生已曾观赏过它的“记忆”联想。此种心理的记忆同样能使一个设计统一起来。然后在设计布局中加入不同的植物种类,以产生多样化的特性。但在数量和组合形式上都不能超过原有的这种普通植物,否则将会使原有的统一性毁于一旦。按照通常的设计原则,用于种植设计中的植物种类,其总数应加以严格控制,以免量多为患。另外,树种的朴实性,也是使设计得以统一协调的另一种工具。

5)选择植物种类或确定其名称。确定设计中植物的具体名称乃是设计的最后一步,这样有助于保证植物根据其观赏特性和为生长所需的环境,而首先决定其种植点上的功能作用。这一方式还能帮助设计师在注意布局的某一具体局部之前,研究整个布局及其之间的各种关系。建筑物

1.室内空间往往具有视线向外“泄出”的性质。在夜晚,由于视线必然射向光亮的室内空间,因而此时的室外空间则具有视线“渗入”的性质。另一方面,站在室内的人,会感到室内空间的界限就截止于窗户之前。2.如果人与周围建筑物墙体能构成1:1的视距和物高比例,或视角为45°,则该空间将达到全封闭状态;如果视距与物高比为2:1,该空间处于半封闭;若为3:1,则封闭感达到最小;而当比例为4:1时,封闭感将完全消失。换言之,当一建筑物围墙的高度超过人°视线圆锥体时,空间围合感最强烈。但当周围建筑物太低,或某人远离建筑物,并将建筑物仅看作是较大空间环境中的一小部分时,空间围合感几乎消失。

3.对建筑物最理想的观赏距离,应为视距与物高比为2:1时。按这一比例尺计算,视平角为27°时,便能轻易地看到建筑物顶部。由此可见,要想使不舒服的空间围合感不出现,那么最理想的视距与物高之比值应在1-3之间。

4.水平距离相距24m的建筑物构成的空间,可以称作亲密空间。在具有这种大小的空间中,我们能辨清建筑细部或人的面目。“宏伟的都市空间“应具有24-137m的水平距离。137m是能看清行人动作的最大距离。

5.中心开敞空间的制约和人们的活动都是在空间内部进行,因而这些空间一般不受外界的影响,并且有较强的内向性。

中心开敞空间的空间制约问题:1)要想获得最强的空间围合感,必须使视线外出或空间空隙降至最低极限;2)当空间的“空旷度”得到增加时,该空间的特性也就最突出。为了达到这一点,空间的中心部分必须任其空旷。任何树木或其它景物必须布置在空间的边缘。;3)另一种加强中心开敞空间特性的原则,是使地面倾向中心。实际上,就是在中心开敞空间形成一个凹面地形,使空间更明显。

6.在一个定向开放空间的周围修建建筑物时,必须注意避免空间开放边的比例过大,否则空间的特性和围合感将会丧失掉。建造定向开放空间的原则,就是既要适当地使用足够的环状建筑物围面,又要使视线能触及空间外部的景色。

7.直线型空间的焦点集中在空间的任何一端,因而适合一切空间中的活动。当站在空间中时,人们的注意力被“挟持”和“引导”在长长的带状边之间。事实上,空间的开口端从意义上来说,比空间两边的垂直面具有更多的重要性。加强空间的中心点,消除空间沿线具有破坏性的景物才是上策。该类型的空间,能被有效地用在环境中,以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重要的地面标志上。

8.组合线型空间在拐角处不会中止,而且各个空间,时隐时现,这类空间会有相连接的间隔空间序列。一般说来,行人的注意力会被引向他或她所站立的次空间终端,但当他继续朝前行进并到达这一终点时,另一个未曾看见的次空间便立刻进入眼帘,并且注意力又被引向新的终端。

9.要想得到井然有序的布局,最简单、最普通的有用方法之一,便是使建筑物相互间呈90°,这种方法无须借助任何逻辑性,便能自动地使布局井然有序,而且它还另具一优点,即无论在规划图上还是在实地均易于实施。

但如果过多使用,建筑物的布局会变得太直观、太单调无味。如果使建筑实体彼此之间相错位,一些建筑物向前,而一些后退,则布局就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这种方法不仅能构成与建筑物相对位置有关联的次空间,而且还能削弱或消除长而不断的带状布局的单调性。另一种消除完全直线性布局呆板单调的方式,则是在布局中心小心地使建筑物相互之间不呈90°的夹角。这种排列方式也能为布局带来一定程度的变化。不过,在使用这一方法时,必须兼顾周围环境和设计目的。

设计师还可直接利用使某一建筑物的形状和线条与附近建筑物的形状和线条相互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建筑物之间的协作关系。具体实施方法,须是沿一已知建筑物的边缘向外延长虚线,然后使其与临近建筑物的边缘一致对其。这种方法能在群里中相邻建筑物之间,创造出一个令人深思,但又明显清晰的视觉联点。这一方法还能容许大量的视线从任何一建筑物进入到中心开放空间中,而且还不会受到邻近对立建筑物墙壁的直接封锁。

不过,另一方面,这种组合建筑物的方式也存在不足之处。建筑物边缘的这种假想联系,并不能消除建筑群的空间空隙。由此便会形成一个受到微弱限制的空间。而且,该组合方式与直线布局方式一样。会使建筑序列有些过于呆板、生硬,为解除这两个潜在的弊端,有时就必须使相对的两建筑物立面呈一重叠关系。这样,当行人穿行于这两个建筑物之间时,就会感受到一种空间挤压感,这种重叠关系,也会在建筑群的中心开放空间中,造成极强的空间封闭感。

10.设计中选用一相对高的建筑物来充当支配因素。而建筑群中所有其它建筑物都应附属和烘托它。设置这一具有支配地位的建筑的一个方案,就是将它置于其它建筑物中间某处,这样,由于其它建筑物与它越来越近(距离极其相近),它也就会逐渐获得高度感。因此,较低的建筑一般被置于布局的边缘,而较高的建筑物则给置于布局里面。这种方法能造成从低建筑物向高建筑物的缓慢过渡,并且能将中心点更多地置于布局内部。这样这一中心点也能受到周围建筑物恰当的烘托。

11.单体建筑物的定位:1)将该单体建筑当作受其周围环境衬托的、纯净的雕塑品来对待;2)将该单体建筑物当作与其周围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的因素来对待。

12.较平缓斜坡上营造建筑物的普通方式:1)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是将地面构筑成梯田状,以使其形如一块平地;2)台阶地形;3)在较陡的斜坡上(10-15%),台阶方式还可进一步加以发展,以便在高坡与矮坡之间出现一个完整的楼层高差;4)在极低地平面上使用一支柱结构,借用柱式结构或其它支撑结构,建筑物就可最低限度地被升高地面,并且与原有地平面等高线无什么差异。

13.过渡空间可以通过植物、围墙、土丘以及独特的铺装形式,而部分地勾划出建筑物外的区域的方式来构成。另一种建造过渡空间的办法,则是延长建筑物的上层楼板,使之覆盖住底层入口出。这种空间虽然从实质上来说是出于外部,但它仍能免受气候的影响,并能在建筑体和外部空间之间建立起内在的联系。

9.风景园林这个专业是学什么的 篇九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园林、风景与景观已持续存在数千年;作为一门现代学科,风景园林学可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在古典造园、风景造园基础上通过科学革命方式建立起来的.新的学科范式。从传统造园到现代风景园林学,其发展趋势可以用3个拓展描述:第一,服务对象方面,从为少数人服务拓展到为人类及其栖息的生态系统服务;第二,价值观方面,从较为单一的游憩审美价值取向拓展为生态和文化综合价值取向;第三,实践尺度方面,从中微观尺度拓展为大至全球小至庭院景观的全尺度。

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前景与时代背景和国家命运息息相关。21世纪,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气候变暖、能源紧缺、环境危机是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经济稳定增长和快速城市化仍将持续很长时间。物质主义和过度消费开始引起有识之士的关切和思考,对大自然和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初露端倪。由于风景园林学科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根本使命,以保护和营造高品质的空间景观环境为基本任务,因此它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10.风景园林设计的兴奋点 篇十

关键词: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存在问题;策略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生态问题成为现代社会城市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风景园林建设是生态建设的关键组成,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纵观当前我国各大城市的园林设计规划工作,量产化、模式化问题十分明显,千城一景成为常态,园林设计缺乏地域性、创新性及功能性,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也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于城市园林景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下文主要就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提出几点相关的建议。

一.当前阶段我国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之中存在的问题

(一)“模仿抄袭之风”大行其道,“千城一景”成为常态

风景园林设计工作涉及到的内容十分的丰富,除了建筑用地外,其余的都属于景观园林,风景园林代表了现代化城市的形象。各个城市都有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地域性,要能够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底蕴,但现阶段,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中模仿之风大行其道,设计人员专业素质匮乏,创新能力不足,实际的设计规划之中,相互抄袭,或者过分推崇西方设计理念,不加选择直接使用,导致现阶段我国各大城市园林景观大同小异,“千城一景”成为常态。部分设计师设计工作中大量的引进外来的物种,贪大求洋,对于本地区的植被十分不屑,不仅不利于当地特色植被的生长,浪费了资源,外来物种在本区域的生长还可能会存在问题,影响城市的绿化效果。除此之外,大面积的模仿导致城市园林景观缺乏地方特色,容易引起审美疲劳,也难以实现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规划的最初目的。

(二)风景园林设计重视形式忽略了其功能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有部分设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忽略了城市园林的功能性,过分追求形式,希望能够为城市居民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设计工作中追求平面构图的美观,忽略了居民对于室外绿地空间使用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风景园林功能的发挥。

(三)园林设计不够科学,缺乏专业性

风景园林建设规划一般情况都是由某个单位承建的,设计工作中,建筑单位受到政治因素的限制,设计人员一味的迎合上级领导的意识需求,忽略了城市历史文化传承问题,园林设计存在着许多不科学的地方,风格杂乱,难以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还有少数单位方案设计完成之后,没有全面的考虑其可行性、科学性问题,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发现设计规划不够科学临时更高设计说明、建设完成之后园林的绿化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标准等等问题经常出现,从而影响了风景园林功能的发挥,不利于城市绿化。

二.如何改善现代风景环境设计规划现状

(一)结合城市区域情况,融入地域文化,因地制宜

我国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传统文化十分的丰富,各民族、各地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及地域文化,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文化精髓,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能够切实深入到城市之中,就当地的人文、地理地貌等进行详细的勘察分析,将风景园林设计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同时,为城市居民带来更多美的享受,并充分的展现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人文魅力。

(二)继承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

我国的园林设计工作具有悠久的历史,秀致典雅的苏州园林、气势磅礴的故宫都属于珍贵的园林建筑,古典园林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折射出了我国国民的人生观、自然观,其中蕴含了许多优秀的哲学思想及传统艺术,现代园林设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借鉴国外的园林设计理念,要能够积极的挖掘我国优秀的文化历史,继承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将其发扬开拓,形成独具中国魅力的现代园林设计理念。

(三)注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知识产权的保护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之中抄袭之风盛行最根本的园林还是由于社会各阶层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比较薄弱,人们的维权意识明显不足,尽管知识产权法已经建立了很长时间,但其中还存在着一些漏洞,加上知识产权维护工作本身比较复杂、人们的维权意识不足,因此,设计人员的知识产权收到侵害后,很少有人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为了切实改变这一问题,相关立法部门要能够就当前知识产权法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善。风景园林是合计人员要强化自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无论是文字作品还是图形作品都有加强管理保护,意识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能够积极的利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权,从而更好的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要想从根本上杜绝抄袭的不良风气,设计人员还需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工作过程中积极努力的学习,不断的创新,只要这样才能够设计出符合时代要求及人们需求的风景园林作品。

三.减少行政干预,保证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

风景园林设计规划组织部门的有关决策人员要能够具备良好的素养,在实际的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之中,要能够理性的进行行政指导、要尊重设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杜绝不科学、不专业的行政干预,保障设计人员工作的自主性。设计人员在实际的规划工作之中,要能够切实考虑到风景园林建设的可行性、功能性问题,确保园林建设切实可行,具有地方特色,能够满足城市绿化需求。

结束语

本文主要就当前阶段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总结,从知识产权保护、传统园林设计理念继承等几个方面就如何改善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希望能够对行业内有关人员的工作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崔昉.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中国房地产业.2015(Z2)

[2]朱宝根,赵纪良,冯大银.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及策略研究[J].门窗.2014(05)

上一篇:优秀团员自我评价语下一篇:妈妈为我写的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