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外出听课心得体会(精选10篇)
1.数学教师外出听课心得体会 篇一
小学数学教师外出听课体会
2012年10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临沂金雀山小学举行的“临沂市乡镇小学教研员研修暨一年级教材培训会”,并听了参加省课比赛的五位老师的课:刘士峰老师的《方程的认识》、尤中华的《找规律》、冯伟峰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王海燕的《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郑玲玲的《抽屉原理》。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实、朴实、扎实、精彩呈现,她们的教学都充满了激情,分别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学到了很多,也着实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这次听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老师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
细细品味这五节数学课,从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她们的教学看似水到渠成,却包含着精心的准备,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都是那样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每位老师的课,都设计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数学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如刘士峰老师的《方程的认识》中,老师让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教师随即又引导着提出了新的问题,一节课就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探索、发现新知。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新知,发展思维,完成了教学目标。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师的有效引导是一节课成功的保障。
三、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通过这五节数学课,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课本知识,还要自始至终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在体验中丰富经验、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感受到“数学好玩”。
总之,这五节课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很实在,值得借鉴。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最终实现快乐学习、快乐成长。认真回想,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2.教师外出听课心得体会 篇二
通过这次听课学习,我受益匪浅。我认为几位执教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为我们做到了极好的表率:
一、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轻松愉快的获得知识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本次听课过程中,几位执教教师均比较重视游戏教学法。博兴的曹林老师在《毛毛虫变蝴蝶》这节活动课中,自始至终以游戏为主,结束活动更是别出心裁,教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爬进蚕茧里(帐篷),又变成了一只只翩翩飞舞的蝴蝶从蚕茧里飞了出来。师生都穿着漂亮的蝴蝶衣服,道具准备十分充足且非常精致,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看到这里,听课教师不由送出阵阵掌声。博兴实验幼儿园的宋婷老师则执教了综合活动课《小蝌蚪变青蛙》,整节课以游戏为主,气氛相当活跃,幼儿参与积极性高,学习效果非常好。
二、教学创意新颖独特,多媒体课件丰富多彩
九名教师课堂道具准备得精心而充足,尤其是多媒体课件制作丰富多样,像放电影一样深深把幼儿吸引住了,高度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如博兴幼儿园赵春雷老师执教的《啪啦啪啦---砰》一课,她根据故事情节进行了创造性调整:把主人公小鼹鼠在地下的行程制作成了幻灯片,以讲故事的形式,教幼儿认识了小鼹鼠行程中遇到的各种植物、动物和矿物资源。整个活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多维互动的形式,使幼儿便于掌握故事内容,并进而了解了地下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资源。又如一棉幼儿园董林老师的《肢体律动》这节音乐活动课,以各种影像资料为主,将“欢乐城堡---自由宫---信号谷”等精美的影像贯穿于整个活动中,并配以优美的音乐、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动作,都让孩子们深受感染。孩子和教师配合得如此默契,孩子们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是那么自然那么开心!
3.教师语文外出听课心得体会 篇三
其中,来自我们市二十一中的一位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上得生动有趣,朗读的如痴如醉,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来自曹县的一位老师更是将初三的一篇《麦琪的礼物》分析的无比透彻,更是博得了所有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老师的语文功底扎实,语文素养要高,深入研读教材。例如:教师在文章的指点,列举问题等方面,他们都明确指出,便于学生理解并从文章中找出,尤其是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中学生来说,教师的辅助指导所起的作用是无比大的。
2.驾驭课堂教学能力要高。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从这节课可以看的出来,由于在备课时已经“预测”到学生会提这样的问题,因此,这两个老师在指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显得尤为巧妙,具有艺术性。整个过程她都没有作正面的解释性回答,而是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答案,在言语实践中自然感悟问题的答案。
3.简简单单教语文,静下心来钻课文。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他们没有简单化处理,而是引导学生来联系自己,从实际出发,进而得到情感世界的升华和丰富。
这几位老师通观年龄,都比较年轻,相对来说也是一名新教师,却彰显出非浅的功底和教学智慧。榜样就在身边,我要更加努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而言,教书育人这条路还很长,还需要一如继往地兢兢业业地扎根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身、自己的心。
4.XX教师外出听课心得体会 篇四
在全县组织的语文联研活动中,我有幸参加了本次听课活动。这次活动共有二位老师执教,分别是五年级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和二年级的《雷雨》。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节课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教师把握教材熟练,设计教法新颖,紧紧抓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从课前德国的美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便于理解学习。进入课文学习,主要抓住读,采用多种读法的形式,从而在读中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标。导入语言简洁,问题设计巧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轻松愉快的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本次活动,我也进行了反思,那么作为我们教师该怎样扎扎实实地做好教学工作,语文阅读教学又该怎么做?
一、如何处理好讲与读的关系
在阅读教学中,过分重视朗读,忽视了作品内容的理解,看似有感情的朗读实则牵强无味;若一味的讲解,忽视了朗读与感悟,学生就不能很好的消化与吸收,所以如何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
然而从读与讲的关系来看:读的作用远远大于讲的作用,讲是为读服务的。讲的目的是在于讲清文章的重点、重点,要讲得精确、精炼、精彩,调动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读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读书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再从目标要求、教材编排意图、教学现状、古人经验、儿童心理特点等无不强烈要求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以讲为辅。
二、如何达到有序有效教学
我认为欲达到有序有效教学应重点抓有效备课。只有如此,教师才能抓住“课标”与“教材”的基准点;才能抓住“情境”与“情感”的交汇点;才能抓住“问题”与“思考”的融合点进行教学。
5.数学教师外出听课心得体会 篇五
新桥小学
2014年3月26日,在学校组织下,我和毕金丽老师来到襄阳五中实验中学,观看了“襄阳市第十三届小语优质课竞赛”决赛。此次活动的内容主要针对3-6年级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总共听了13节课,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位参赛老师的精心展示,与学生的频繁互动,不仅感染了学生,也感染了台下老师。课堂上精彩不断,笑声不断。这次学习对于初入语文教学岗位,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这次听课的心得体会: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听完13位老师的精品展示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对于口语交际,重要的是找准话题,并能够根据这个话题,适当创设情境。而这都是在熟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完成的。
第二、善于创设情境,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这13节课充分展示了口语教学与习作教学创设情境的重要性。合理有效的情境创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能够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有话说,有话写。
就《向你推荐一本书》这堂口语交际课,浅谈我对情境创设的理解:上课伊始,王易红老师就以小游戏的方式,通过出示一些内容,让学生猜出书名。这一个小小的环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的揭示课题,同时也能看出王老师平日的细心观察,看看平日学
生们都在读什么书。只有做一个细心观察的老师,吃透学生,才能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将话题出在学生身边。
第三、注重学法引导。朱春艳老师的《教你学一招》先让学生观看自己的魔术表演,以一根小绳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设问,“你们想学吗?”“那么你们认为老师该怎么教?你们又怎样学呢?”。将问题答案留给学生自己,学生自然而言的就能说出,老师教要“一步步”“讲清楚”“有条理”,而自己在学的时候也要“认真看”“仔细听”“记下来”“会思考”“不懂就问”,以学生自学自悟的方式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
第四、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情境创设服务。13位老师的课件制作都很精美,在教学时,都合理利用了图片,动画,视频,音乐。在带给学生视听觉感知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乐学,活学。《奇妙的动物世界》一课,刘老师播放了很多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说出动物的名称以及动物的奇特之处,然后询问同学们都自己养过小动物吗?你观察到你养的小动物有哪些特点和习性?同时教师自带几幅图,让学生近距离感知,这样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多媒体课件,更好的为自己教学服务。
第五、教师妙用语言,进行亲切的评价。13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有的老师运用“你真聪明”、“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好孩子”、“你读的真流利”、“你真是爸妈的乖宝宝”、“你说的真有条理”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不光教师单方面的评价,更重要的是由学生互评。《学会赞
美》的课堂上,充分展示了“赞美”,学生们互相评价,并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这样的教学,在让学生学习赞美的同时,也学会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情感教育。13位老师,让我充分认识到多元评价语言的魅力。
6.数学外出学习听课总结 篇六
阳光明媚的四月,我带着一种崇拜的心理,走进梦想已久的千课万人的现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如此盛大的活动,激荡的音乐,庞大的气场,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的老师相聚在这里。四天每天的日程都安排的满满当当的,说实话每天都听得很累,但是却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为我们一线的教师打开思路,启迪智慧。
学习是一种经历是一种过程,天津徐长青老师富有激情的言辞,巧妙形象的比喻,恰当好处的点拨与引导,把《重叠问题》一课上的淋漓尽致。徐长青老师,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亲切、幽默、热情、奔放,像一个老顽童,把学生、听课的老师带进了一个充满奥妙、有趣、生动、令人回味无穷的数学世界。
徐长青老师就是向各位老师传递一种理念:数学,使一切科学变得简单;在简单的数学背后要蕴含着思维的深刻;接受孩子的“简单”,教师不要拒绝任何一个孩子参与数学活动,课堂是孩子们的。
一、数学的形式“简单”,它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徐老师的课简单质朴,他没有华丽的课件,没有复杂的过程,他所有的就是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他的课就是以他独有的魅力,在简单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拓展思维能力。他用一句话来形容数学教学:“数学教师就是教师制造认知冲突,引发认知的矛盾。”一句简单的话阐述了不简单的数学教学。他执教的《重叠问题》就体现了这一点。
在课的开始,老师讲了一个《理发师的故事》:一家理发店来了一个孩子,对理发师说:“请您给我和我的的父亲理个发吧!”理发师让孩子等一等,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人:“请你给我和我的父亲理个发吧!”理发师又让这位客人坐下,心里暗暗高兴:“今天生意真好!”等理发师给别的客人理完发,回头一看,他纳闷了。徐老师的第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会纳闷?”因为这个故事比较熟悉,学生纷纷解释:“只有三个人,儿子、儿子的爸爸、爸爸的爸爸。”徐老师不依不饶:“第一次来了2个人,第二次来了2个人,明明有4个人,为什么只有3个人?”老师设计4人和3人的矛盾,引起了认知的冲突,学生探究的兴趣大大调动起来了,他们纷纷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
一个简单的故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矛盾,一句简单的设问:“明明有4个人,为什么只有3个人?”把学生带入了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重叠问题”,让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生动、活泼。
二、“简单”数学形式背后蕴含着思维的深刻
徐老师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数学课是什么?他是从思维的开始而开始,思维的结束而结束,我们的数学课堂就是让孩子们的思维积极运动起来。”徐老师的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设问:“我不懂”、“我不明白,请你说说”、“你把我搞懵啦!”、“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通过这样的设问,让学生的思维积极运动起来,从而让学生学会思辨。
徐老师的课设计的问题是非常精炼和深刻的,《重叠问题》有关“重叠”的概念,他也是别具匠心的让学生理解的:他设计了一个“抢椅子”的游戏,首先让两个孩子抢两把椅子,这个环节旨在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其他学生不服,提出修改意见-----增加人、减少椅子。学生选择增加人,结果上来了4个学生,只能留下一个人,教师采用了“锤子、剪刀、布”的游戏让一个学生留下,3个孩子开始了“抢椅子”游戏,这个游戏结束之后,教师设问:“请参加抢椅子、玩锤子、剪刀、布游戏的7位同学站起来。”结果只有6位同学站起来,老师说道:“抢椅子3人,玩锤子、剪刀、布的4人,明明是7人,怎么又少了1人,我又懵啦!”学生纷纷解释。在学生弄明白因为“有一个同学既玩了抢椅子又玩了猜拳游戏”时,有一个学生说:“应该把那个重叠的同学减掉。”徐老师把那个参加两次游戏的同学带离现场,结果大家发现只剩下5个人了。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深刻体会到:“要减去的不是这个同学,而是要减去这个同学2个角色中的1个角色。”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这个重叠的“1”的含义,而徐老师这种独特的处理方式,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他这种挖掘知识内涵的程度,实在令人惊叹。
徐老师在学生初步掌握“重叠”这个知识之后,他又设计了“3年级一班女生有19人,男生有17人,全班一共有多少人?”一题,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问:“为什么不减去1?”这个问题,让学生摆脱了“重叠”问题的束缚,不受机械模仿的干扰,从而也明白:性别是相对的,不能用“重叠”的方法解决所有的问题。
徐老师用他的精心设问,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地爬梯,使学生的思维呈螺旋式上升,在获取、感受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辨,他们的思维在交流和碰撞中得到升华。
三、接受孩子的“简单”,老师要学会尊重
学生都喜欢徐老师,只要是他上课,就像来了明星,学生一个个乐开了怀,课堂活跃的气氛无人能比。用我们的话说:“他把学生弄‘疯’了,‘疯’得理智,‘疯’得有成就感。”审视徐老师的课堂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徐老师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他爱学生,学生因此更爱他。
“等待就是尊重”。《重叠问题》一课,老师总是说:“我不明白。”为什么不明白,不是老师真的不明白,而是学生没有把道理说明白,因为学生“简单”的话语没有达到挖掘知识深度的目的,于是,徐老师用自己的“不明白”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鼓励学生通过更多的言语、探究获取知识。当徐老师将两个呼啦圈交给参加“抢椅子”、玩“猜拳”游戏的学生,让他们解决“重叠”这一问题时,他走到了学生的背后,不让学生看到老师的脸,给了学生更多的尝试探究的时间,一次不行,徐老师不着急,两次不行,徐老师仍没有进行任何提示,第三次学生成功了.他相信学生,课后他说:“我走到背后,这样学生的创造激情才会得到激发。因为看到我的脸,学生总会想得到暗示。各位老师不要让自己的脸成为天气预报。”多多等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这样才能增强体验的深刻性,从而营造具有创造性的课堂。
7.外出听课心得体会 篇七
第三实验小学
武
敏
外出听课心得体会
2011年10月24日至29日,我有幸参加了“全省第六批教学能手滨州的现场活动”,非常感谢学校以及领导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此次教学能手评选是结合课堂教学和教师平时的德、勤、能、绩考核,这两方面各占50%,我认为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成绩都是考验,两者成正向观。本届教学能手评选改变了过去的办法,按地域分为潍坊和滨州两个会场,评委两个会场不换人。在课题内容方面,把教学评比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每半天一个课题,便于同课题异构,专题研究。每天七节课都设有专家讲评,专家讲评采用“1+1模式”,即一个亮点+一个建议,39节课就是39个亮点和39个建议节节课都各有各的精彩,以下是我听课后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课前交流的重视。
每位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通过课前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有的利用课前交流为学生学习新知创设埋伏,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新知。有的利用课前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给大家变魔术,学生很高兴,这样拉近了师生距离,同时又为教学创设了很贴近学生的教学素材。使全体学生快速投入小游戏中,并且以这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进入课堂的教学中去。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必须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对新知识的引入或巩固都要注意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都注重选择了以学生熟悉实际生活为教学素材。
三、在自主探究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30多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炼、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如德城区高翔老师教学的《口算除法》中,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生们就想出了很多口算的方法:联想竖式法,分解法等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我在以后教学中主要学习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活跃起来,达到师生互动课堂效果。
四、巩固应用时,体现数学的生活化。
在课中练习时,练习题设计的很好,由浅入深有阶段性的习题。练习的形式很多样。突出了当堂课的重、难点。学生即巩固了知识,又拓展了知识面。有的老师的练习题,特别生活化。练习既有用又有
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学素材来说,很多内容与生活紧密相关,甚至是直接从生活中得到。
五、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 “ 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 ” 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总之,听完几位老师带来的精彩课堂,感触颇多,每位都带给我许多感动,惊奇和深思。
感动的是他们的团队精神,每当一堂课结束都会在台上看到他们其余成员的身影,他们在干吗呢?看他们忙碌的样子就知道是在为他们的队友准备上课所需:排放桌椅,分发教具等。这不是教育着身边的人互帮互助吗?
惊奇的是他们在课堂上不像老师,更像孩子们的好朋友,在引导着这群可爱的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肆意穿梭,孩子的思维在他们的引导下像威尼斯的小艇在数学的殿堂里畅游无阻,闯过一道道难关,经历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神奇历程。
8.外出听课心得体会 篇八
————在学习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
为期两天半的优质课评选活动结束了,全程共听了19位教师的课,两天半的时间里,来自临沂市各个县区的优秀教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
参加英语教学工作已有三年,对英语各种课型的了解还不算很是到位。通过这三天的聆听学习,感觉自己已经基本把握了英语基本课型。通过本次学习,在目睹了各位老师的风采之后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虽然这些优质课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也有值得我反思注意的地方。下面一一阐述:
1.19位老师都是采用了歌曲、视频的方式导入新课,更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 最近较为流行的电视节目,比如《中国达人秀》、《倒霉熊》等。这很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与此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过视频的截取与歌曲的选择还需要多下功夫,有的视频感觉是刚进入高潮,老师就按了暂停键,结果在学生余兴未消的时候老师就开始询问一系列问题,有的孩子转变的比较快,而有的孩子却不能够立马跟上。这一点告诉我们要合理的选择与截取视频。2.听说课型的处理上,尤其是八年级的英语听力难度很大,不同的老师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老师提前把听力中的长难句拿出来领着学生机械操练,有的老师将听力任务做了改动处理,降低听力难度,有的老师把听力材料分割成不同的段落并设计出不同的任务,总之听力的处理是一个亮点,很值得我学习。
在听说课上的语言输出同样重要,19位老师也都给予了重视。有的老师是根据重点的句型自己设计,有的老师是直接让学生对听力材料进行改写。我个人比较喜欢后一种,改写听力材料。这样既可以复习巩固听力内容,又可以把听进去的知识写出来,其巩固效果不言而喻。在今后的教学中准备借鉴此种方法,而且自己的听说课总是会缺少写也就是语言输出的环节,改写听力材料很值得借鉴。3.读写课型的处理上,大部分老师都采取了总分的模式进行,分段进行设计,不少老师充分利用暑假研修的时候学习的思维导图对文章进行设计,很实用,很美观。不得不说,各位老师学以致用的能力很让人佩服。
自己平时教学中的读写可的处理都比较仓促,大部分是处理处理生词,然后读读文章,直接切入语法点的学习,最后也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主要原因还是自己花在备课的时间上太少,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准备。自己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要端正态度,潜心备课、研究。毕竟,态度决定一切。
4.小组合作。本次活动就20个学生分成5个小组,在写作环节都是survey到writing ,好几个老师小组活动用的特别好,调动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收效特别好。但是也有的老师利用的不够充分,包括我自己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小组合作运用的特别不好。自己平时上课运用最多的是pair work ,仅仅是对话的联系而已。但是在语言输出的survey环节做得不够好,这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待改进。5.老师个人的整体素质上。有的老师活泼,善于调动;有的老师沉稳,善于掌控;有的老师激情四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老师温柔如水,循循善诱。各有各的好,每个人都比较会利用自己本身的特点。此外,还发现老师的口语以及声音的抑扬顿挫对学生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回想自己的浓浓的中国临沂腔的口语,在看看其他老师流利地道的发音,真真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英语老师,不能给我的学生带来最好的学习条件。今后,要加强自己的口语练习。
9.外出听课心得体会 篇九
王书茵老师的导课从自己名字中的“书”这一字谈起,告诉孩子多读书,抓住三个关键词“圣诞节”“救助中心”“给予树”切入文本,围绕 “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这个问题展开教学,从而感受金吉亚那金子一样的心灵。用“不但……还”这一关联词语教给学生语言怎样做到简洁明了。本节课设计理念新,创新意识强,值得学习。
张娜老师的课堂突出了岱岳区语文课教学的特点,从导入到新授,环环相扣,井然有序。尤其是生字教学扎实有效。先用“你用什么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学生的回答就是“加一加”“减一减”“变变形”等等,学生学得轻松愉悦,效果显著。张娜老师还运用了“一字开花”这一识字形式,给“包”这个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并且通过编歌谣的形式来记住这些生字,“有水把茶泡,有食能吃饱……”鼓励学生继续编下去,好有趣!在认识“册”这一生字时,教师出示了“册”这一生字的由来,她是古人把字写在竹片上,中间一横代表穿起竹片的绳子。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有趣的汉字。在指导书写“岩”“厚”两个字时,张老师还让学生观察两个生字的撇有何不同,真是细致的语文老师呀!
第三节孔向霞老师给二年级的学生上绘本课《我妈妈》。孔老师教给学生四把阅读文本的金钥匙,那就是“看”“读”“猜”“想”,而且从文本中感受绘本的主题是“妈妈爱我”“我爱妈妈”,让人为之动容。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到口头表达,到有感情朗读文本,精彩感人,感受颇多。
10.小学数学外出听课心得 篇十
东风中心小学 杨波
4月25日—28日,我有幸到湖北宜昌参加了中南华南西北十省区市第六届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会,3天内一共观摩了来自河北石家庄、河南郑州、云南红河、广东中山、海南海口等十一个地级市的小学数学优质课,另外聆听了多位专家对课堂的点评以及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经验之谈,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下面我就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首先,这十一堂课都有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都非常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而且目的性明确,真正做到了为教学服务。例如: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的陈果老师上的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陈老师在课件中呈现了同学们下课时在操场活动的欢乐场景,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动态的图片、欢快的音乐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知兴趣。又如:广东省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陈钢老师执教的《奇妙的图形密铺》中,陈老师整堂课都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学习起来也是事半功倍。
其次,进行课堂评价及时,而且形式多样。这里不光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很好的进行了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及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老师鼓励的话语“掌声送给他”“给自己画一个笑脸”,“你感觉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怎么样?”等等。再次,在这十一堂课中,有多堂课都涉及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通过观摩,我总结出了他们在概念教学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1、概念教学要遵循小学生对概念的认识的特点,合理组织教材。
2、围绕教学要提供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
3、概念的理解要通过正方面的比较(这一点我在平时教学中做得很不够)
4、要注意概念之间的比较、分析、深化理解,并加强概念的应用。以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陈剑老师所上的《秒的认识》为例,陈老师首先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倒计时的场景引入课堂,让学生初步感受秒。再让学生从课堂上常规的“起立”和“坐下”2个动作亲身感受1秒的长短。然后通过做1秒的动作、读表、睁眼闭眼、想一秒能做的事情4个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秒的概念。接下来通过听儿歌感受5秒,观看天宫一号升空视频感受10秒,读绕口令感受20秒,静坐感受60秒,逐步帮助孩子建立60秒的时间观念。最后通过小组活动体验1分钟能做的事和1分钟比赛帮助孩子巩固1分钟的时间概念。在这个教学过程当中就围绕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声音、视频、活动等感性材料,这些材料都是孩子比较熟悉的,既调动了孩子学习积极性,又让孩子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教学中一系列的活动的设计则让孩子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让孩子们明白知识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在整个时间的认识过程,教师从最基本的1秒开始,然后5秒、10秒、20秒、1分。每个过程都借助不同的活动作为载体,特别是对于1秒的认识通过初步体验—亲身感受—对比判断—再次感受多个活动环节帮助孩子强化1秒的概念。整个概念的形成过程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学生学起来也很轻松。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有关于课堂的预设和生成。课堂教学中要有准确的目标定位,要准确表达教师的教学思路,同时要给课堂教学留下空间,不要把教案备得太死,另外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时的调整我们的预设,另外还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在河南省郑州师院附小郑青老师所执教的《认识角》一课中,郑老师在学生认识了角的各个部分名称之后,巩固角的概念的环节中,拿出一个角的模型,为了使学生看得更清楚,特意把角的边做得粗了一些,这时候有些学生在判断时就错误把角认为角是由一个顶点,2个长方形构成。这显然和老师当时的预设不相符,而郑老师当时并没有改变模具,也没有适时加以引导,而是继续以手中的模具问其他学生,得到的也是类似的错误的回答,使得学生本来已经建立的正确的角的概念随着前面几个学生错误的回答而变得模糊,甚至转变为错误的一方。这里如果郑老师能灵活处理下教具或者回归到黑板上抽象的角的概念中去,或许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
【数学教师外出听课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教师外出听课心得题目06-15
教师外出听课总结报告09-29
初中数学教师读书心得08-11
数学教师挂职培训体会10-13
初中数学听课体会11-13
数学教师教育工作心得11-06
数学专家听课心得体会06-26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12-11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心得体会11-28
骨干数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