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景观设计案例(精选7篇)
1.高校景观设计案例 篇一
一、“二维设计基础”与“三维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理念
中央美术学院提出了“设计基础教学与时代同步,与国际接轨”的课程设计理念,即课程设计要体现时代性、国际性和实用性。基础教学以能力与素养培养为核心,重视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一是造型能力,二是形式语言的能力,三是审美能力,四是思辩能力。在课程设计上不是简单地将一年级的基础理解为大学四年的基础,而是由四年的教育构成了一个共同的基础,为学生走入社会继续成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点。如“二维设计基础”与“三维设计基础”课程以空间维度来划分专业知识范围,将艺术设计各专业间共通的核心内容提炼出来,根据国际艺术设计最新理念进行编排。两门课程的课程内容与教学组织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连,两者共同构成了艺术设计各专业的核心基础。
二、“二维设计基础”与“三维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目标
课程设计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侧重于技术层面,主要指教师对达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各种因素、技术和程序进行构想、设计和选择的过程;二是侧重具体设计前的理论研究和准备,包括调研学情和市场需求、信息的搜寻、知识的筛选等。科学设计课程目标是一门好的课程设计的前提,只有明确课程目标,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课程内容、创新课程呈现形式、选择课程实施方法,学生才能带着明确的旨趣和方向来学习。
基于对课程设计理念的整体把握,中央美术学院重构课程之后,对“二维设计基础”与“三维设计基础”的课程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二维设计基础”课程目标定位于:使学生掌握二维范围内的形态要素——形、色、质的基本概念、构成规律、形式法则等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与二维范围内的形态要素相关的创造性思维及实践能力;基于对相对形态的“点、线、面”的观察与宽泛的理解,掌握“点、线、面”在面积、空间、色彩、肌理等方面的不同构成关系;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三维设计基础”课程目标定位于:使学生掌握三维范围内的形态要素——体积、空间、材质的基本概念、构成规律、形式法则等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与此相关的创造性思维及实践能力;基于三维范围内的形态要素的学习、理解与实践,使学生能够建立三维形态造型概念及寻求获得最佳结果的合理途径;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灵活有效地把握具有审美价值的视觉形式和效果。
在课程内容上,两门课程均设计了将形态造型的原理、规则、方法等知识要素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独立小课题,这有助于学生更加清晰、有效地通过练习掌握形态表现的手段与方法。这种设计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体现出较强的连贯性与可操作性。
三、“二维设计基础”与“三维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任何有效的教学模式的设计,其核心都是要体现“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统一,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
为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中央美术学院创新了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模式,针对不同专业、多班级同步授课的情况,采用“大课主讲+分班教学”的教学模式,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充分统一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与创新的积极性。具体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是由主讲导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组织集体备课、负责集体大课的讲授。各个班级由任课教师具体负责课程运作,主讲导师在课程进程中进行整体的统筹把控。在保证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学部积极鼓励教师采用讲授与师生讨论互动、学生自主表述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验室教学相结合,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班级授课、分组或个别辅导、释疑相结合,常规练习与特色小测试、小竞赛相结合等教学形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开放式的教学。
实践表明,这种以时代性、国际性、实用性为原则来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拓展学生思维方式,以多样化的训练手段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基础课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有效提升了设计基础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更全面培养了学生多元的思维方式与多样化的设计表现手段,值得兄弟院校借鉴。
摘要:本文对中央美术学院“二维设计基础”与“三维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进行解析,重点关注其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要素、与专业课程的衔接以及教学模式创新等内容,这些设计理念与设计模式对其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周至禹.从具象到抽象,从物象到心象——中央美院设计学院的造型基础课程介绍[J].美苑,2004(2).
[2]周至禹.让学生“站起来环顾四周”——我对设计基础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美术,2014(6).
2.高校案例可视化教学应用初探 篇二
【关键词】案例可视化教学 问题 应用
一、我国高校现行案例教学的主要方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行案例教学的主要方法
一是案例枚举法。这种方法又分为两种:一是案例例证法,比如教师系统讲授理论知识后举例,然后通过理论进一步验证;二是案例导入法,即教师先利用案例作为开端,再讲述基本理论,然后引出所要讲的法律概念或问题。
二是案例讨论法。一般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系统讲授相关理论知识,针对理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提供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体或分组讨论分析。这种方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选择案例一般选用关系较为复杂,涉及很多相关点的问题,需要运用多种知识来解决问题。
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一边听,一边记笔记,手忙脚乱,水过地皮湿,风过地皮干。这种方法仍然是秉承中国古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古道,与中小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并无二致。而且课程的讲授主要是围绕相关概念展开,最后学生则“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知其应然”。
(二)现行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和改进是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案例教学法正因符合这一要求而备受高校教育工作者青睐,成为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主导方向。不少高校教师进行了尝试、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出版了一定数量的案例汇编或案例教材,形成了高校教育“案例热”。但在“热”的背后,高校课程案例教学法仍然存在一些典型问题。
一是现行案例教学法被认为是种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师采用案例枚举法时,往往处于主导地位,从陈述事实、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到实践等环节,都由教师控制。并且所选案例大都是虚拟案例,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听案例”与“听讲课”并没有质的区别,教师将命题、推理、判断的思维全过程都一手包办了。在运用案例讨论法时,教师一般会选用真实案例,学生感兴趣,而且方法本身也是学生乐于接受和富有启发性的。但是教师对案件的分析都是事先搜查资料准备好的,而对学生来说则是未知的。为了维护教师的权威性,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
二是现行案例教学法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目前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分析案例时,一般会引导学生按照法律的先后关系顺次展开,即从案件事实出发,理清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寻找对应的法律知识。如此长期下来,学生的思维就会形成一种定性,会认为教科书或教师所讲的理论肯定是正确的,现行制度是完备的,从而不会主动思考案例引用的相关规则可能存在的漏洞。这种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倾向和方法,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是缺乏對案例教学法在方法论上的研究探讨和与之相适应的案例教材研究。由于采用外国的案例教学方法能适应部分课程的需要,有些课程可以照搬“洋案例”。但在国内法的教学中,照搬外国案例教学法往往会令教师们感到困难。因此,必须摸索出适合我国高校教学特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必须选编与案例教学法相适合的教学用案例,编撰成为案例教材。而这是一项极其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专业劳动,没有系统的案例研究和教学实验很难取得满意的成果。
二、案例可视化教学及其意义
(一)案例可视化的定义
可视化又称为“可视思考或视觉化思考”,是将案例或者故事转化为可视的图或文字,便于简化复杂性,以增强研讨过程中的思考。可视化可改善理解、对话、探索和交流。
面对复杂、混乱、陌生的事物,人的心里往往有一块蒙眼布去防御,去抵触。这时,无论外人把外面的世界说得多么漂亮,也只能是白费口舌。因为在蒙眼布的遮挡下,他的世界永远是一片漆黑。
逻辑、道理的表达力是匮乏的,因为以它们为媒介的信息的传递是一维的——从最开始到结束,从前提到结论。而人对信息的接受是多维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第六感。因此,可视化的本质就是——摘掉头上的蒙眼布,扩展其接受信息的维度。比如近来流行的诉讼可视化,诉讼的本质是去给法官讲一个故事,而可视化则是配合这个故事去构造一个场景,用色彩、线条、形状去叙说这个故事,给法官营造“代入感”,将法官置于这个故事当中,顺着律师的思路,在律师的帮助下走向正确的目的地。
(二)案例可视化的意义
应当肯定的是,案例教学法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突出作用不言而喻。流行于英美法系国家的案例教学法主要优点在于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环境,提供进行案例分析的素材和机会,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专业技巧训练,像专业人员那样思索,训练,在毕业后很快地适应实际的专业操作。相比之下,我国高校课程教学更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训练。有时虽然学生有了扎实的理论功底,但可惜的是却不知如何在实践中使用这些理论。
如前所述,在传统案例教学模式中,“知识加工”和“问题解决”的思考过程往往是不可见的,而且教师和学生都更多关注结论,忽视结论的生成过程。然而,学生思维的发展并不来自“结论的累积”,而来自“生成结论的思维方法和过程”。要提高教学效能,教师就必须变“强调结论”为“强调结论的生成过程”。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把“看不见的”思维的过程和方法清晰地呈现出来,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运用。运用可视化案例教学,创建思维型课堂,开发案例可视化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发展系统思考能力,同时掌握专业相关知识,是我们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正确途径,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事情,也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方向、新领域、新天地。
三、案例可视化教学应用
案例可视化实际上也是思维可视化,即把思维可视化学习模式应用到专业课上以教学案例的形式进行教学和能力培养的一种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最根本的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任何问题不是仅仅知道相关知识就可以解决的,关键是如何思考,也可以说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或者思维模式才是决定其解决问题能力高低的关键因素。运用案例可视化教学,把教学关注点从“知识”转移到“思维”,可以持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教学效能的倍增。下面以法学教学中的法律可视化案例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法律是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法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经常引用案例(包括视频)教学法来引导学生思考实际法律问题,但是实际上大多数法律专业学生仅仅是阅读案例,或者观看相关视频,仅仅是很直观地知晓了案件的结论。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惯性焦点也都集中在结果上,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十分明显,即为什么看似理解了法律知识,知道有相关法条却不会举一反三,实际操作不知如何下手。归根结底在于教师和学生忽视了教与学过程中思维意识、思维模式的形成与锻炼。
那么在法律教学中如何应用思维可视化呢?首先,法律的教学依然离不开案例教学,实际生活中大量的法律案件为我们进行思维可视化的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其次,案例思维可视化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它更是一种贯穿整个案例教学的思维;可视化思维与说故事(案例)的方法密不可分,可视化就是在叙说故事(案例),同时为故事(案例)构造场景。
所谓的可视化并非在案件最后进行可视化加工,而是从一开始就让可视化思维贯穿整个案件的全程。举个例子:某一案件,有多个主体,之间有多个复杂的法律关系,于是,案件参与者把这些主体一个个列出来,连线,标记法律关系,做出一张法律关系图(如下图):
从上图可知,在对案情基本了解的基础上,利用不同颜色来表示争议双方和非争议双方,利用实线和虚线来表示双方现在是否具有法律关系(控股、债权债务、管权转让),简洁明了、恰当地突出了本案的法律关系,并且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通过不同颜色的对比和左右明显的分布,读者的视觉刚刚触碰到图片的时候就得到了第一层模糊的感觉——今天有“两个东西”。于是,读者便带着“两个东西”这样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去阅读整个案件,当看到“南京铝厂”和“南京铝业”的时候,由于色彩区分的先入为主,在心理上并不容易在二者之间建立强烈的关联;相反,左边一致的、鲜明的颜色在视觉上引导读者将“南京铝厂”与“南京工行”建立联系。随着“债权债务关系”文字的适当点明,读者就被强烈地传达出一个信息:债权债务是“南京工行”和“南京铝厂”两者之间的事情,和“南京铝业”没有关系。
以上图为例,要运用可视化思维,参与者还需要思考的是:要更好地传达我方的观点,每个主体要用什么颜色,要用什么线条(例如实线、虚线)去画法律关系,线条的粗细如何选择,线条要用什么样的颜色,主体之间的平面空间位置该如何安排,哪些信息是必要的,哪些信息是不必要的,案情是什么,背景是什么等等。所谓可视化的威力,应该是说文字之不可说,解语言之不可解。让学生自主参与进行案例梳理,并且像“设计师”一样去构建案例场景,体验案件当事人身份或者法律工作者身份,在这个过程中真切體会在解决实际案件时如何思考,从哪些方面着手,需要用到哪些法律知识,如何运用等等,从而在日常教学中逐步形成、强化、锻炼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同时,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做出来的案例图有种创作感、满足感和成就感,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也锻炼了他们团队合作的能力。
四、结语
大学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把学习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显然,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方法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高校教师应从更深层次来思考整个教学改革。从顺应时代与社会需求到顺应新时期学生特质的需求转变;从专注于知识的传授到专注于人的最根本的思维习惯,如此才能真正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的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涛.对法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实事求是,2005(01):78-80.
[2]赵宇先.你的三维是什么——可视化的“维度”体系[EB/OL].http://chuansong.me/n/915996841157,2014-02-17.
[3]刘濯源.基于“未来课堂”的思维可视化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01):83-84.
3.高校党章学习小组建设案例 篇三
一、案例背景
为加强团员青年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广大青年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培养党的优秀接班人,我校开展了党章学习小组的建设。其组建思想是“以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党团共建”。坚持以“公开、公平”和“严格要求、保证质量”的原则,做好班级党章学习小组的组建工作,并从小组中选出品学兼优的学生进入党校学习培训,使先进团员青年对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明确党的现阶段的任务,明确自己现阶段的任务。积极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做好“推优”工作。
二、基本思路和应对举措
1、党章学习小组的工作内容及组织管理
在教育班辅导员的指导下,在班级团支部的协助下,确定党章学习小组人员名单,并按班级再分四个组,每组设组长一名各班党章学习小组。党章学习小组每两周活动一次。
(一)认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活动,积极落实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提高党章学习小组组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专题学习,主题、内容与形式由团总支书记确定;(三)参与推荐优秀的积极分子参加学院党校学习的工作,协助党支部做好“推优”工作及相关材料的准备工作。
2、党章学习小组的参加对象与程序
党章学习小组成员应是中国共青团团员,按自愿原则,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思想积极向上,进取心强,且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团员学生均可报名参加,报各班团支部备案。参加党章学习小组的组员可自愿退出,报团总支部支部备案。党章学习小组对参加党章学习小组表现不好且经过帮教不肯改正的组员可以劝退。各班级党章学习小组和团支部必须在党章学习小组活动表现出色的组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并向党支部选推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校培训,开展“推优”工作,并由小组将推优对象名单报送党支部。党支部在推优对象中确定重点培养和发展对象,开展组织发展工作。
3、党章学习小组活动的学习(教育)内容
(一)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主要内容,开展政治理论教育,提高组员运用邓小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组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主要内容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教育,使组员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开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文化知识教育,提高组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结合实际,对组员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以国情与历史教育为重点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介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历程和辉煌成就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爱党报国责任感,使组员认清中国的国情和发展方向,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三)开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文化知识教育,提高组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教育、引导组员向学生党员,尤其是向优秀学生党员学习,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4、党章学习小组活动的基本方式
(一)通过定期组织党章学习小组的专题学习活动,使组员接受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教育,特别是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
(二)邀请党员干部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组员对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认识,增进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识。
(三)适时开展形势教育和实践活动,使组员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四)组织组员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加强对组员进行党的历史和党的光荣传统的教育,增强党性意识。
(五)定期举行民主生活会,在组员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交流与监督,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六)举行“学党章、学理论”知识竞赛,加强各党章学习小组的交流。
5、党章学习小组“推优”的考评方法
党章学习小组优秀学员必须符合以下标准:
(一)思想上进,有科学的世界观,有端正的入党动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的发展史有较全面的了解。
(二)学习成绩良好(优秀者优先考虑),在一年内无补考记录。
(三)写入党申请书已满半学年,通过党章学习小组组织的党章知识考试的党章学习小组的成员。
(四)平时工作认真负责,积极配合学院和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能起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
(五)进入校党校学习过程:参加党章学习小组学习→推选入党积极分子→送入校党校学习、深造。
三、工作成效
通过组织与加强党章学习小组的活动,使同学们理解党的性质、党的宗旨,了解明确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了解党员发展一般程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教育工作,使他们不断端正入党动机,丰富党的知识,发挥入党积极分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素质,把加入党组织作为自己人生的选择和前进的目标。
四、案例分析
4.高校辅导员案例分析 篇四
2.案例简介及分析
2008年下半年,按照学生工作处的工作部署在08级学生中开展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主题班会。班会采用了统一制作的课件,笔者用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从七个方面对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了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有很多同学没有认真地听讲,甚至个别的学生在睡觉。在班会结束约半个小时,一条手机短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李老师,今天下午的班会您很辛苦,一讲就是两个多小时,但我觉得我并没有什么收获,建议以后的主题班会能否压缩一下时间或变换一下形式,否则主题班会的意义不大。笔者收到短信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找来了班级的班长和团支部书记,安排他们就班会的效果进行一次调查。班级调查结果显示:近50%学生认为班会的意义不大,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近30%的学生认为班会的形式太古板,老师一味地说教,同学们的容易听觉疲劳;90%的学生认为应该对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改革。
■ 主题班会是辅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途径。如何有效地利用主题班会,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每一名辅导员所面临的问题。不可否认,笔者所遇到的问题不是个别问题,而是一个共性问题,几乎所有的辅导员都面临这样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不同的辅导员有不同的方法,但核心的解决办法就是满足学生“参与”的需求,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3.案例简介及分析
一名男大学生喜欢一个女孩子,而女孩子已经有男朋友了,于是这名男大学生陷入单相思中不能自拔。
■情感引导,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笔者在此只想谈一谈个人的考虑,不再涉及过多的心理咨询等问题。在对待情感问题上,辅导员可以建议大学生:一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事业观,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二是要理解什么是爱,懂得爱的真谛。三是对待恋爱要客观,思考问题不走极端,坦坦荡荡,积极培养和自我纠正不良情感。四是处在失恋过程中时,多与人交流,多与家人交流,多与老师交流,帮助自己摆脱苦恼。五是一旦认为情感状态失去控制,就要及时进行自我调整,或者找心理医生、心理辅导员咨询。4.案例简介及分析
2009年9月2008级学生正式来我院报到,同时学院也在开学初期就下达了学籍注册和催缴学费的通知,在开班会过程中要求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主动到学院学生科说明情况,很快一位来自东北农村,衣着简朴的女同学来到办公室并向我哭诉家中的不幸遭遇。她的母亲和妹妹都死于脑癌,家里也因此欠下了巨额的治疗费用,父亲没有什么文化只能靠干些力气活供她上学,而且父亲年龄大了身体也有毛病但还在咬牙坚持着。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后,我的内心非常同情她。而不久,一位衣着名牌的同学也为了同样的原因找到我,手中拿着当地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我同他谈过后,很坚定的拒绝了他的请求。这一对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对学生手中的“贫困证明”和“申请书”不是那样的信服了。
■
1、辅导员在学生教育和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管理过程中避免教条主义或主观性强的问题。要通过制度加强和规范工作,按照制度进行管理。
2、将必要的行政权利下放,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自决权。但是,要做好引导,不能让这种权利变得盲目。
3、避免和戒除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上“一刀切”的粗暴做法。因为辅导员不仅是作为管理者,更是作为教育者出现的。粗暴的做法会使学生产生不信任,教育的落实就无从谈起。
5.案例简介及分析
孙某,男,2009级学生,进大学之前就决定“混个学生干部干干”,开学后,表现非常积极,也非常卖力,班委竞选中也如愿以偿 当选为班级学习委员,正式学习一个多月后,该生发现“学生干部”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美好,对所负责的工作也渐渐的失去了耐心,对同学们提出要求也置之不理,最后终于顶不住压力,递交了辞职申请。
■学生干部选拔、教育与管理虽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如何把工作做实、做细,如何让竞选者少一点功利思想、多一点服务意识,如何让广大学生满意,如何让学生脆弱的心灵变得坚强起来等问题将提醒我们学生辅导员还有好多工作要做。
一、做好落选学生解释工作:每年的学生干部选拔完,都有一些落选的学生持和赵某一样的心态,如何做好对落选学生的解释说服工作,如何让其坦然接受竞选结果是我们学生工作人员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二、加大学生干部培训力度:为培养一支高素质、创造性、复合型的学生干部队伍,做好学生干部培训尤为重要。
三、改进学生干部选拔机制:针对传统学生干部选拔出现的一些弊端,我个人认为把公务员选拔方式引入学生会干部选拔,也许是一项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使选拔更加客观和科学。6.案例简介及分析
不久前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崔某被利器砍死,事发现场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南区教学楼。事后,死者一同学被警方带走。据了解,此前两人都追求过同一个女生,曾为一些过节大打出手„„
■校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工作节奏、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总体的速度也在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跟上社会步伐的速度比较慢,这样很容易让人心情浮躁,恨不得一下子就奔向成功。相对来说,社会道德约束的力量就弱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后积聚起来的破坏力是很大的,导火索可能就是平常人看起来很正常的一件事,在他看来就是很大的事了。所以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时,本能地愤怒和攻击,但他不是以一个社会认可的方式发泄,而是寻找一种极端行为进行发泄,那么就可能对伤害他的人产生暴力倾向。
对于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需要加强心理这方面的监督,比如搞一些活动,让人的能量能够通过正常途径转化。如果老师和学生有心理健康的概念,那么就可以早点发现别人的不对劲,帮他缓解问题,就可能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7.案例简介及分析
梁某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个子高高的,长得也很帅,但几年下来他有一个很悲观的想法:做导演需要出名,而真正出名的导演又有几个呢。而且自己家是外地的,从本科到研究生一路走来实在太累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最终,他办理了退学手续。学校的老师、同学无不为他惋惜。
■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较大,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的扩招,让一些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焦虑。另外,自我和家庭对学生前途所定的目标过高,有的学生有一种为家长读书的想法,想的是将来要怎样报答家长,有的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太符合实际的目标,那么都可能在最终结果上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这需要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无论怎样,知足常乐是不变法则。另外,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8.案例简介及分析
小樊与小路是高校“夫妻部落”中的一员,两人在校园附近租下一套房子,过起了同居生活。两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双方对未来都没有太明确的想法,目前生活在一起只是为了“相互取暖”。
最近一个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受调查的同学中,有13%的人坦言大学期间有过性行为。
■在现代教育体系下,青年人“知、情、意”不平衡。可能智商比较高,情商比较低,那么意志力就更弱了,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那么在身体某方面曾经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缺失性需要,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得满足。严重的可能有露阴癖,产生一种儿童心理。这是在某些压力下,人会回避退型,退回到儿童心理阶段,那么就会有这样一种行为发生。但这是极端的一种表现,在学生中存在的大多是性渴望、性焦虑等等,这恰恰表现出在性教育问题上缺乏一定的指导。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对性充满渴望,但是真正了解的并不多,也有的情侣因为是否需要发生性关系而闹翻,这些都很深地困扰着现在的大学生。学生们可能没有很强的意识,那就是爱和性不仅是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体验和感受,它背后还有一个严肃的责任问题。这些是不可回避的,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健康、科学地对待性问题,了解性问题,更要理智思考并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大学生精神健康很重要的一部分。9.案例简介及分析
小林以当地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某重点高校,第一学期期末,本来踌躇满志准备获取奖学金的她未能如愿。她的情绪从此一落千丈,变得郁郁寡欢,无心学习,也无法处理好与同学的人际关系,还整夜失眠。最后不得不去医院精神科检查,结果诊断她是患了抑郁症。■据日前一项对大学生抑郁症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抑郁障碍疾患率为23.66%,据此推算,北京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不少于10万人。
在大学生中有抑郁现象的比较多,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我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对自己进行了一些否定。一般这样的学生情绪都比较低落、不稳定,不爱搭理人,做事情没有兴致,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心理情绪积聚,对学习、生活肯定会造成影响,严重的则会患上抑郁症。如果没有找到正常渠道发泄,可能会沉迷于一些自己觉得是正确的事物上面,比如网络。这就需要周围的人群关注他们,给他们温暖,生活中有这种情绪的大学生也要多和身边的朋友谈心、交流,释放出自己的压力,以缓解这些症状,从而恢复到正常状态。10.案例简介及分析
今年5月7日晚9时10分左右,北京大学理科二号楼一男子从九层的天台坠楼,落在楼底天井的西北角。而在15天前,北大一女生从同一座楼上跳楼身亡„„ ■自杀是一种极端行为,原因有很多。现在大学生压力要比以前大得多,那么他们就想寻找各种方式缓解压力,比如跳舞、上网、交友等等。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渠道去进行缓解,可能就会产生人生比较失败的消极想法,也可能是从前失败的痕迹与现在的失败产生共振,让这样一种力量成几何扩大,最后把这样一种情绪放在了一个点上。可以说,愤怒的力量越大,压抑愤怒的力量也就越大,最后发泄出来的力量就越大。那么,在某一个时候,这种力量也会作用于自身,自杀成了自身的需要。还有的就是目标和自身能力产生差距,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摆正心态,那么负面心态一直积聚,到最后也可能完全否定了自己,而寻找自杀这种解脱方式。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没受过挫折,面临压力就会选择逃避,这也是一种很危险的心态。
11.案例简介及分析
前段时间大连一知名网站的论坛上出现了一个“出租自己”的帖子,引起了许多网友的注意。帖子称,“本人欲将自己出租,只要不违背法律的要求都在考虑范畴!陪聊,陪逛,陪吃„„价格再议。”发帖人自称是一名22岁刚从新西兰回国的大学生,“出租自己”只因为“太无聊”。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是在一种不成熟的状态下,凭着自己青春期的冲动,把任何事物都看得很美好。他们缺少挫折锻炼,心理承受力太弱。另外,在大学里,可能无形之中同学之间会有一个比较,比如同宿舍的人都有男(女)朋友了,但是自己没有,那么可能就造成一个心理落差,情绪上很不稳定,精神比较空虚。有的则是一旦失恋后,就痛苦不堪,无法恢复自己正常的生活学习,好像没了恋人就无法生活了似的。
真正的爱情是有独立性的,大学生恋爱,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恋爱失败了,也只能说可能彼此不是最适合的,而且,还可以通过失败的恋爱吸取经验,从中学会怎样和异性交往。12.案例简介及分析
今年四月晚上十点多,我刚刚洗漱完毕把手机放在床头柜上准备休息,一条短信 “老师,你好,我想跟您谈谈。”说实话,忙了一天特别不愿意听学生反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但我还是奈住性子回复“你好,你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情吗?”“老师我是06级装饰二班的小英,我想辞去舍长的职务,并且您能帮我调一下宿舍吗?”“宿舍调整原则上只在每年的7月,提出申请讲明正当原因,学院签署意见,到公寓中心办理相关手续,中间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你能讲述一下原因吗?”“那老师我明天可以找你单独谈一下吗?”“好的,那明天下午好吧?
■ 宿舍矛盾至今仍是我们难以完全解决的问题。舍友之间因小事而闹矛盾,继而不和,再导致争执甚多,相互包容是解决矛盾的唯一方法,但大学生作为未成熟的成年人仍是无法做到这一点。“包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然是困难,但并不代表做不到,只要我们能相互努力。13.案例简介及分析
小J所在的宿舍是4人间,与其同住的3名同学都来反应调换宿舍的问题,作为辅导员我就开始留意和调查小J宿舍同学的情况,因为什么原因她们都要换宿舍。是真的如小A说的那样——家庭经济困难,四人间开销太大;像小B说的那样——要考研,需要清静的环境;还是像小C说的那样——没有什么原因,就是想要换个宿舍,换换新环境。小C不想说明换宿舍的缘由,让我感到,她们都要换宿舍肯定是有别的原因的。
■大学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关注和引导学生情感发展的学生工作不容觑视。而学生每天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宿舍度过,寝室是学生进行校园学习、生活的第二大“阵地”。关注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利用好宿舍这一“阵地”,实现关注学生成长、成才。在学院公寓开展“党团组织进公寓”,“星级文明宿舍评选”、“雅室设计大赛”等活动是学生工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
这一案例使我深深地体会到, 要做好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 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了解学生最多的辅导员的工作为其工作的重中之重。辅导员只有在学生工作中仔细分析每一位学生的个案, 用心去体贴、感化自己的学生, 才能把高等院校的学生工作做好。用自己的爱心与耐心必能换来学生的认同。14.案例简介及分析
2009年8月31日,我院一名女同学乘坐K94上海至青岛的列车从安徽赶往淄博返校途中,上车后,该同学被一男子盯上,他主动热情的帮助该同学,并不断和该同学攀谈搭讪,一路上装出处处关心的样子,在交谈中,歹徒热情邀请该同学去青岛旅游,该同学以在淄博与同学约好接站,不能去青岛,车到淄博站,歹徒露出狰狞的面目,硬说这不是淄博,下一站才是,强行阻止该同学下车,该同学此时除了恐惧脑子一片空白,火车行驶到青州站该同学强行下了车,歹徒也紧跟着下了车,下车后歹徒强行抢走了该同学的行李包,里面有笔记本电脑,学费等。随后学生在青州市公安局报案后返回学校。
■新时期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忽视自卫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是他们成为不法分子侵害对象和灾害事故伤害对象的根本原因。安全防范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保护神,大学生只要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能力,就可以防止案件的发生,避免灾害的出现,就能够为自己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作为学生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模式,便笼统说教为具体案例讲解,以学生身边的鲜活实例为例使学生对身边时的安全隐患和诈骗行为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在学校层面生可以开着一门安全防范课程,让学生更加重视安全教育。15.案例简介及分析
9月6日,学校正式开学。在学院进行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学生报到情况统计时,我注意到有一个学生没有前来报到。谨慎起见,我拨打了该生的手机,手机处于关机状态,无法联系。2009年9月7日上午上课时,该生宿舍同学及班干部仍无法联系该同学,并及时向学院进行反映。上午9:00学院就该生的情况进行了仔细调查,据该生宿舍同学反映:该生2009年9月5日下午到“XX医药”看脚伤(后经了解相关医生,该生脚伤已经基本全愈,看病后就离开医院,未见异常),截止9月5日晚10:30左右该生仍未回宿舍,其室友打手机询问,该生未接电话并发两条短信回复:“我今晚不来了,在外面,兄弟们无需挂念!给他们说一声!”;“没事我挺好的睡觉了明天再说吧”。因为是暑假期间,该生宿舍同学认为没什么大问题就休息了,该生9月6号至开学上课未能取得联系,去向不明。
■ 该生私自离校返校后,辅导员就该同学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当面进行了批评,若仅按照学生手册的规定,立即生硬的进行处分的话,该生返校后会怎么样?还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吗?自该生返校后,需要与他进行真诚交流,关心他的发展。此次事件中,通过真诚交流,该生主动要求给自己严肃处分,以警戒其他同学,从而为事件后续工作的处理铺平了道路。试想此次事件中如果辅导员在事先没有充分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对该生进行处分,对普通同学一样会起到警戒和震慑作用,但对该生本人的影响又将如何? 因此,笔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安全教育工作,尤其是网络安全教育,希望通过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保护自身不受外界不利因素伤害,更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看到该生现在正全身心投入考研,笔者也感到无比欣慰。
作为一名跨世纪的青年教师,作为一名年轻的大学辅导员,我的路还很长。青春对于人生只有一次。青春永远属于力争上游,拼搏进取的年轻人。我将继续以自己实际的、实在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证明学生的价值、证明学校的价值!16.案例简介及分析
2007年11月2日下午5:30左右,330宿舍成员×、万×、丁×、李×、赵×等人(王××舍友)在宿舍谈论考研的事情,此时正在332宿舍的潘××认为声音过大,便从阳台(两个宿舍共用一个阳台)走到330宿舍要求对方小点声音,但言语过激。随后陈象征等人把阳台门关上了。之后王××买饭回到宿舍,发现宿舍气氛沉闷,在询问了舍友原因之后,得知舍友说话声音并不大,自感说话权利受到限制,气愤之余,用力推开了阳台门。此时在阳台打电话的潘××再次认为对方声音过大,并把王××的这一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挑衅,随即两人发生了肢体冲突。陈×随后闻声紧跟,最终引发了群体冲突。在冲突过程中,多人受伤。作为“受害者”,王××所在班级同学特别是男同学情绪激动,事态可能进一步扩大。
■
1、案例发生后,与学生谈话时,如果笔者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批评,很容易与学生对立,教育的效果也不会很好。
2.2、绝大多数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以本案例事件为例,事件发生在邻里宿舍之间,当事人双方都是大三学生,并且都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性格上都比较好冲动,容易走向偏激。
3.3、应注重加强学生干部和老师之间的桥梁作用。如本案例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就发现此前这两个宿舍之间就曾经因为一些日常习惯问题产生一些小磨擦。事后据了解,所在班级的负责人在工作上存在着疏漏,对于两个宿舍之间问题没有及时的反映,认为事情较小,没有必要向老师反映,同学们自己可以解决,并且反映的话,对班级影响也不好,也影响同学们之间的感情。
17.案例简介及分析
学生肖某某,2005级广告学专业,入学时是专科,第一学年成绩良好升上了本科,第二学年下来有10门课程考试不及格,二次补考后还有5门不及格。第三学年由于学校学科整合、学院合并,他们这个专业有我来负责。通过随堂听课、到班级检查考勤,发现该同学基本不上课,又到其宿舍检查,发现正在宿舍玩网络游戏。我让其关掉电脑,进行了一次长久的谈话。通过谈话了解到该生来自农村,由于家长在学习方面干涉过多,逆反心理较重,再加上升上本科后学习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过大使得他没有心思学习,与几个没有升上本科的同学合伙购置了一台二手电脑,迷上网瘾不能自拔。习也不学、课也不上,也很少与同学交流,导致考试都没通过。现在从心底里不再想学习,准备再混一阵就退学回家。
■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第一需要是生存,所以当我们为生存感觉到危机的时候,人的潜能会无限增强。从上面这个同学的案例中,我觉得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必须彻底的从他们的思想深处发掘,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参加一些体力劳动,感受父母和家庭的艰辛。对于部分学习成绩差、学习没有目标的同学可以考虑采取该同学一样,将其“扔向”社会,让生活的现实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18.案例简介及分析
程某,男,大学二年级学生,来自农村,学习成绩较好。刚升入大学,由于基础较好,加上选择院系的压力学习较为认真刻苦,大一时各门功课都是优秀或良好以上。但是从大二进入学院开始,他觉得终于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可以放松下了,主观上的放松情绪导致了他对于课程的兴趣逐渐减退,主观认为课堂上的知识没什么用处,认为可以不用去上,看到不少同学经常光顾网吧,他也想放松一下,于是就开始上网,刚开始是去网吧,上网时间还可以控制,后来自己买了电脑,由于不大喜欢运动,所以没事就上网,经常玩游戏,甚至旷课上网。到后来,每天有多长时间挂在网上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结果到了学期末有两门主要课程不及格,学习成绩和班级综合测评名次由前几名落到中下游。
■
1、大学生要确立自身目标,科学规划大学生活,合理安排时间,健全人格,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只要提高自身免疫力,做到“进得去,出得来,拿得起,放得下”,自然可以远离网络成瘾。
2、辅导员应当深入了解网络成瘾的原因和危害,不能简单采用单一的严禁方式进行封堵解决此类问题,要采取“防”与“治”相结合的方式。
3、学校应趋利避害、发挥网络德育的积极作用,延伸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4、父母应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善于发现孩子在生活、学习、交往中遇到的障碍,帮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功和快乐。
19.案例简介及分析
黄桂东,我系一年级XX班学生,原籍湖南省六安市。该同学入校初期,因为宿舍同学彼此间还不很熟悉,在沟通、交往过程中都谨慎,在09年10月中旬一次的交往中,该宿舍的一名同学不经意的话,便触动了黄桂东敏感的神经。在随后的一周里,黄桂东处处感觉宿舍里这名同学的行为都和他过不去,认为自己对他这么好,他怎么能这样;每回到宿舍中都感觉宿舍气氛充满压抑,睡觉也总是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而且在行为举止上也处处和这名同学对着干。无论是生活、学习上,还是心理上,黄桂东都产生了很大的波动,甚至有了退学的念头。
■改变观念:
1、学会放弃——学会放弃也是一种美德,无为而有为,有一位名家曾经讲过:人生快乐的最大根源在于学会放弃;只有学会了放弃,才能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2、无论过去如何优秀,都代表不了现在,更无法预见将来,现在才是真实的。大家都是由高中优秀的学生迈入大学,现在都应重新审视,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立足于现在,才能着眼于未来。藉此两点,旨在教育黄桂东凡是不能太过计较,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太过敏感,要相信同学之间的情感和交往是质朴的;并借助著名的学者季羡林老先生的人生格言(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教育黄,要言必行、行必果,做之前只要考虑谨慎了,做时尽力而行了,对自己行为的结果除了必要的反思和总结之外,没必要持久被困扰;同时使他认清大学学习的新情况,调整失衡的心态。20.案例简介及分析
纪某,我系视觉班的一名学生,在2009年4月底进行的《概率论》考试过程中,该生没有作答,而是在试卷背面洋洋洒洒写了两千字的个人感言,该生感觉大学生活太安逸,是对生命的浪费,同时透露出对大学教育失去信心,再读下去对自身素质也没有多大提高,想退学到社会上去打拼,以求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首先,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适应社会、处理人际关系和生长发育等问题。这些问题使他们产生许多心理冲突、心理危机,而且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如果教师能针对学生这些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和恰当的指导,真诚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扰他们的心理问题。
其次,要关心学生的生活。有少数学生厌学也与他们生活上遇到困难有关系。例如,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各种费用,如果教师能及时妥善地帮助解决好这些问题,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学生也会感谢教师的关怀,努力学习,遵守纪律。
再次,多鼓励学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学生充满爱心的鼓励、肯定和赞扬,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教师对学生的信心、期望和热爱,会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一种受到老师爱护、重视的体验,会激发学生们努
力学习,报答教师们的爱护和希望;同时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又会进一步影响老师的希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在充满爱的氛围中迅速、健康地成长。
21案例简介及分析
2003级学生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4年,该生因考试发挥失误,没有分到理想学院,新学期开学后,意志消沉,经常旷课。2005年,我到学院作辅导员,曾经坚持每天早晨到他宿舍督促其上课,但一段时间以后,宋××又故态复萌。在教育无效的情况下,我只好按照学院的规定——旷课10节,警告处分;旷课20节,严重警告处分;旷课30节,记过处分——对其进行处理。宋××以为不过是学院拿来唬人的招数,但当自己被叫到办公室,当面在处分通知上签字,处分决定被装入学籍档案时,他的眼神开始变得慌乱。“能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心中也有些不忍,但想到之前自己那么多的努力都被他化为乌有,狠狠心,把装有处分文件的档案收到了档案橱。
■实际工作中,面对数量众多的学生,不一而足的脾气性格,要寻找一条培养健全人格、全面发展建设者的有效途径,必须使教育方法与学生的个性相结合。案例一中,宋××在受到处分后,心存悔意,给了教育者一个“导之向善”的机会,在教师提供给他撤销处分的可能性后,他才能有的放矢的去学习,去努力。在这里,处罚对学生是一种促进,起到了积极作用。反之,如果学生本身缺少这种羞耻心、上进心,那么教育者在以处罚的形式进行教育管理时,可能需要更多的技巧与耐心,处理不善,还会适得其反,越处罚,抵触心理越强。22.案例简介及分析
近年来,以“拉人头”、收取“入门费”等方式组织传销的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很多大学生由于刚刚毕业,就业难,社会阅历又少,对传销组织的欺骗性和危害性,以及对社会的复杂性都缺乏认识,很容易上当受骗。尤其对一些打着“直销”幌子的非法传销活动,大学生更容易被蒙蔽。这种传销的形式与手段更加隐蔽,更具有欺骗性。主要表现为:一是以直销为名实施传销;二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的传销活动日益猖獗;三是源头组织与分支组织地域分离。
■学生管理层面 要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重视学生的去向,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避免学生在一些错误的迷局中越陷越深。在具体工作中分为课堂管理,行政管理和生活管理三个方面。课堂管理要求任课教师落实和加强课堂点名制度,及时反馈异常情况;行政管理要求辅导员经常和学生谈话,通过学生骨干全面把握学生动向;生活管理要求建立或完善宿舍晚检制度,及时把握晚归或不归情况。
23.案例简介及分析
2000年11月某日中午12:50,广西某高校文学院1996级学生余某,在学校西门对面的小饭店吃过饭后,和同伴横穿马路回宿舍时,被一辆装满大石头的中型农用车撞倒,随即被送到市第五人民医院抢救。但因伤势过重,最终未能挽救她的生命。事情发生后,辅导员、学院领导、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指导辅导员沉着、冷静,细致工作,完善地处理了此事件。■们关心自己的学生,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帮助家长和肇事者周旋。做到热情,积极,细致。(2)我们帮助家长,但我们不代替家长,我们只提供参谋,一切决定由家长自己做。做到同情家长,也不能侵害学校的正当权益。(3)相信学校,相信领导,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就一定能够解决。(4)政策上的事情,多请示汇报。(5)解决阶段是最麻烦的阶段,“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一定不能松劲,不要怕
麻烦。(7)谈判阶段也是最容易把学校利益和责任扯进去的阶段,家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和别人的指点,会提出一些要求,包括无理要求。要提高警惕,不要陷入误区。(8)最后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要抱着为家长谋取更多利益,为学校合理节约经费的原则,既重感情,又要理智,做到不亢不卑,有理有节,取得圆满的结果。(9)坚守一条底线——“良心”和“责任”,做到“无私”、“无愧”,就能“无畏”、“无惧”。
24.案例简介及分析
前不久,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6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110民警来到现场,将其带走。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近几年来,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仅次于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25.案例简介及分析
事情发生在2009年10月23日。学校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正进行到最后两项,场上进行的是男子5000米长跑项目,学院08级学生周鑫同学正在400米跑道上拼搏,一圈、两圈„„最后50米冲刺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周鑫同学突然摔倒在场地上,我当时正在离他不远的地方站着,见此情况,我第一时间跑了过去。现场的医务人员也在第一时间赶了过去。学校领导、老师及部分同学都陆续到了现场。经过初步诊断为大腿骨折,需要立即送医院诊治。学校的救护车马上载着周鑫同学赶往市中心医院,我跟车前往。在路上,我电话通知同事张明马上带钱过来,并向领导及时通报病情。周鑫同学的情绪和痛楚在我和随行同学的热情帮助和鼓励下也逐渐趋于稳定。
■ 在上述案例中,辅导员就是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清楚地知道事件的处理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安危,而且事件的发展已经超出了辅导员个人的资源调动能力与决断能力,必须请示上级领导。正是因为有了学校领导的及时果断决策,才可能在资金调度、医生和医院的聘请等方面得到及时的支援;也正因为学校领导的及时和正确决策,赢得了抢救时间,得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投入,从而顺利做完手术,目前看也没有留下后遗症,对大家都有一个满意的交代。学生管理工作实际上就是做人的工作,而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了,我们只能主动面对,不埋怨,不推卸,积极想办法,寻找帮助进行最有效的救助。
以人为本,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任何时候,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
换位思考,真心相助。再多的语言也比不上一次实际的行动,再多的安慰也不如一点实实在在的帮助,再有力的劝说也不如一个感人心肺的动作。
26.案例简介及分析
9月份新学期开学后,因被录取学生与落榜学生仍在同一宿舍,那些成功的同学脸上绽放着笑容,每天都会在宿舍进行学习心得的交流。他们升本之后的生活是落榜学生曾经向往的。落榜学生情绪极度沮丧,自述说:“考试结果出来那天,简直就是一场噩梦。没想到,我花
了那么大的力气,最后还是没考上。我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我该何去何从。现在我什么都不想干,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一想起升本就感到窒息、心痛。每天饭也吃不好,还失眠。我劝自己别想了,反正已经这样了,但还是控制不了自己。感觉一切都糟透了。”同时,新学期开学后就是毕业班,面临找工作的问题,但又不愿去想这些,生活态度消极,不愿上课,整日无所事事。学生也想改变自己目前的状况,但又不知该从何做起。
■ 在该案例中,学生并未提到身负压力,但实际上其目前的困境主要是由各种压力源造成的。首先,学生没有通过学分认证考试,在目睹升本同学的“幸福生活”后,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同时,即将面临大学毕业,专科学生择业困难也是其压力来源之一。升学压力和择业压力所导致的心理紧张和心理困境,其实质是由该生自身能力与理想目标之间的落差造成的,落差越大,心理压力也就越大。
1、引导学生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失败
“一些人往往将自己的消极情绪和思想等同于现实本身”,心理学家米切尔霍德斯说,“其实,我们周围的环境从本质上说是中性的,是我们给他们加上了或积极或消极的价值,问题的关键是你倾向选择哪一种”。
2、情绪转移
当人受到无法避免的痛苦打击时,长期沉浸在痛苦中,既于事无补、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又影响自己的工作、损害身体健康,所以应该尽快地将其注意力转移到那些有意义的事情上去,转移到最能使其感到自信、愉快和充实的活动上去。
3、对失败恰当归因
成功不等于失败的简单累加,一次次蛮干的必然结局仍会是失败。
4、重新确立目标
5.高校公寓安全典型案例收集及分析 篇五
一、典型案例分析
1、马加爵事件
案例要点: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4名同学的一起刑事案件。据马加爵供认,杀人事件的起因是因为打牌争执。2004年寒假马加爵因为打工没有回家,留在学校住宿。邵瑞杰和唐学李提早回到了学校。唐学李原本是住在校外的出租房的,只是因为那几天还是假期,校内宿舍的床位空置率较高而入住邵瑞杰和马加爵的317室。案发前几天,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打牌时,因邵瑞杰怀疑马加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争执。曾被马认为与其关系较好的邵瑞杰说“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马认为他的这番话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转而动了杀机。从而导致了后面一序列悲剧事件的发生。
2004年6月17上午9时,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核准了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刑事判决。宣判结束,马加爵即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案例点评:为揭开“马加爵何以成为杀人凶手”的谜底,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奔赴云南,对此案进行了全面调查,还专门为马加爵设计了心理问卷,做了心理测试,之后写出了上万字的《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报告》。报告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
马加爵案发生之后,许多社会公众,包括一些媒体,对马加爵表现出了同情,把其杀人动机归结于他的贫困和受到的“歧视”,及因此而对社会产生的仇恨。甚至认为,这是当前社会矛盾和不公平的结果,社会应对此悲剧负主要责任,对马加爵的量刑应予从宽。
李教授的报告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反驳:如果马加爵真的因为贫困和受歧视而杀人,那么他报复的对象,应该是那些凭借自身富有而对其付诸了歧视行为的人。但事实是,受害者多数是跟他一样家境贫寒的同学,甚至包括他最要好的朋友、身边对他最友善的人之一。李教授的这一反驳是成立的。马加爵的杀人行为,与贫穷无关、与歧视无关,应该对此血案负责的,不是社会而是马加爵本人。而现行的法律,也没有任何条文规定,在犯下此种罪行后,仅仅因为贫穷就可以减轻处罚。
(1)人都是善恶并存的,我们要懂得警觉人性中的恶,人们要想实现利益最大化,需要做出一定的自我约束,因此,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做了大量的扬善抑恶的努力,所以,我们轻易不会看到人性中恶的一面。避免这种恶的方式很多,最简单的就是立刻脱离刺激环境,以及绝不在情绪冲动时做决定。当然,仅有这点远远不够,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对。
(2)不懂得用建设性方式帮助自己。人要确立建设性帮助自己的理念,使自己进入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因此,假如一个人以贫困为由而采取反社会的行为,是自己去选择被贫困和社会不公正的第二次伤害。(3)学生缺乏最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人与人相处,如果发生了冲突,一定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绝不翻旧账,这是最容易激怒对方的事,尤其是不能戳别人痛处,这最容易让别人恼羞成怒,怒不可遏。
2、吉林农业大学杀人案(郭力维)
案例要点:2009年11月14日,吉林农业大学学生郭力维刺刀杀死同宿舍室友赵研。
郭因觉得赵打呼噜影响其休息,曾将赵晚上打呼噜视频传到校内网上,二人因此不和。郭认为赵多次对其进行辱骂,伤害其自尊心,遂于2009年11月14日凌晨3时30分左右,用事先准备好的尖刀扎熟睡的被害人赵研胸部、背部数下,致使赵研因左胸部刺创致心脏破裂造成失血性休克死亡。作案后郭力维拨打“110”电话报警,并在现场等待警察到来。公安人员到达后,将被告人郭力维抓获。
2010年3月25日,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依法公开宣判郭力维杀人案,判处郭力维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赵利民、孙爱华经济损失273332元。
案例点评:郭力维属于比较自我的一个人。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只认为是开玩笑,当别人失礼时则认为自己受到侮辱。而“自我中心”也是当代大学生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只是程度不同。同时,他将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混淆,其行凶过程逻辑严密且冷静,不排除受游戏中类似情节影响的可能性。在与寝室同学生活习惯上发生矛盾时,并没有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沟通和建议,而是直接将情绪积压下来,发展成记恨,并越来越严重。
根据郭力维在法庭上的种种表现与供述,心理专家对他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从案件中了解到,郭力维属于一个非常内向的男生,很多积怨他都没有表达出来,反而压在内心。”专家分析说在第一次、第二次被骂后,郭力维没有选择与对方调解,反而把愤怒压在心里。这样,所谓的恨就成为他行为的导火索,让他没办法克制自己的行为,把这种愤怒扩大化,自己没有办法解决,才会想到了如此极端的做法。总的看,他的做法比较极端,属于单行线、直线思维,钻牛角尖,没有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思维比较偏执、狭隘。
3、四川大学4.7杀人案
案例要点:2010年4月7日晚7时左右,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某学生宿舍内,经济学院2008级同班同寝室两名本科男生不和,其中一男生陈某用手中水果刀伤及另一男生王某右侧颈动脉血管,四名同学尽力欲将其抬至江安医院,不过医生及救护车已提前赶到十八舍至十九舍中间地带进行救助,中间路程大约200米,但是一路尽是血迹,仅200米路程初步估计在2000毫升(案发地流血数量不详),最终王某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学生陈某已向警方投案自首。
案例点评:据说,这起凶杀案源起一包方便面的争执,任何悲剧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人们在生活中受到一定的压抑、一定的打击,而不能排遣出来,日积月累积淀起来,埋在自己的心里,当发展到一定程度而承载不了时,就可能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爆发出来的。加上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在校大学生受到社会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人们在生活中受到一定的压抑、一定的打击,而不能排遣出来,日积月累积淀起来,埋在自己的心里,当发展到一定程度而承载不了时,就可能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爆发出来的。
4、12·7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血案
案例要点:2010年12月7日上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内发生一起血案,该校一名大一学生在宿舍内被中学同学刺死,同宿舍另一名学生试图阻拦,也被刺伤。
据了解,遇害者李某和犯罪嫌疑人李博是中学同学。犯罪嫌疑人李博曾在高中与一女同学谈恋爱,毕业时因两人所上大学不同而约定暂时分手,还约定双方都不能找男(女)朋友,相约毕业之后再相聚。
女同学在上大学后,与李某谈起了恋爱。李博认为女友违背约定,而且还和自己的中学同学谈恋爱,非常气愤,决定给遇害者李某一点教训。
12月7日上午8时40分左右,李博在身上藏着一把刀进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找到李某宿舍后将其哄骗出宿舍,李某同学段某因其和死者关系较好,随李某一同出去。据目击者称,李博开始时对李某进行言语上的警告,劝李某和女友分手,随后言语发生冲突,李博突然拔刀刺向李某,并将劝解的段某误伤。
案发后,李某被迅速送往了附近医院,但因为刀伤深及脾脏伤势过重,不幸身亡。
据了解,伤者段某与犯罪嫌疑人李博并不相识,只因试图阻拦李博行凶被划伤,经抢救后脱离生命危险。
案例点评:心理学家董罡针对这一事件分析说,“从李博杀人后又回到咸阳来看,李博在决定“教训”情敌时,应该并没有想置其于死地,但自身控制力的不足导致了错误的做法,甚至事发后,李博可能也没有意识到受害者已经死亡。”
“李博在自己的„爱‟被剥夺时,产生的消极思想以及做出的错误决定,充分反映了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不足。
袁秋香称,80、90后的青少年以独生子女居多,不论家庭贫富,独生子女基本都是家长的掌中宝,这让孩子对爱的认识产生了偏差,认为自己得到的爱都是理所当然的。另外,目前的学校教育多重视学生的成绩,在家长和老师的眼里,学习好就一切都好,而忽视对“情商”和“挫商”的培养,当他们真正遇到情感问题和生活中的挫折时,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的缺点就会暴露甚至放大,从而引发类似惨剧的发生。
5、四川大学“因丑杀人”案件
案例要点: 2010年3月30日晚,四川大学突发一起刑事案件。晚9:20左右,四川大学保卫处接到保卫巡逻人员和学生的报告,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8级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曾世杰(男),当晚9:10左右在江安校区明远湖边,将艺术学院国画系2008级本科生彭某(女)杀死,将艺术学院环境艺术专业2007级本科生张某(男 见义勇为)和轻纺与食品学院轻化工专业2008级本科生唐某(男)砍伤,当即被校园保卫巡逻人员和学生发现,共同将曾世杰制服,并立即报警。
2010年12月29日上午,成都中院对川大学生曾世杰“因丑杀人案”做出一审判决:依法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曾世杰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案例点评:曾世杰跟马加爵一样,都是本科大学生,懂得杀人偿命的道理,但他们为什么还要干出这种万人痛骂的恶事?虽然格桑们试图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让学生们学会尊重生命,但这样的事件还是在我们眼皮底下屡屡发生。如今,面对着越来越多的校园惨案,探究曾世杰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产生这样的变态心理?才是值得引起深思的社会问题。
引发曾世杰们非得要动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有其个人性格的原因。这样的一代人,从小在宠爱和蜜罐中长大,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经受不得批评和打击,遇到挫折易走极端。由于过度自我,导致他们非常在意自己,遇到矛盾总是指责对方,不能与同学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曾经有心理专家对马加爵进行心理测试,发现其“情绪压抑、人生观扭曲”。
仔细分析曾世杰们的社会行为心理,其实是社会现实在他们身上的映射。一个人的行为,往往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比如他的家庭背景、学习经历、社会经验,他对社会的认识和判断。我们无从了解曾世杰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财富程度,但诸多社会现象对他的个人行为的影响,是有着深刻背景的。比如越来越多的暴力事件、群体事件,在这些尚不成熟的年轻人心里投下阴影,以为校园就是社会的另一个版本;比如充斥他们生活的网络暴力和色情游戏,也让他们容易把真实的社会当作虚拟的网络,以为随意拨弄鼠标就可以在校园里翻云覆雨;比如社会不公、分配不均、拜金主义、就业难等,极易让这些学生们迷失人生的方向,形成反社会性人格。当他们遭遇不公,心底的愤懑和压抑就会爆发。这样的人,就成为身边的定时炸弹。
有人说校园就是迷你型社会,是有道理的。特别是在如今网络发达、信息无法掩盖的时候,学生们提前知晓了发生在社会上的一举一动,他们没有把课堂知识与社会衔接起来,却把社会上的诸多阴暗事件与自己的未来联系起来。所以,曾世杰在做出疯狂举动之前,一定充满了压抑、冲动、绝望,把自己提前送上了审判台。曾世杰在一手制造悲剧的同时,也让自己的人生走到了终点。
6、罗卡娜
案例要点:2004年7月9日,北京外国语大学23岁的学生罗卡娜因为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与同学产生矛盾,用水果刀猛刺同学17刀,致使同学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罗卡娜供述称,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自己总是显得与他人不好相处。李春霞不仅跟她住同一宿舍的人说她性格孤僻、自私,还跟罗卡娜的房东说她曾带男的回来住。罗卡娜认为李春霞干预了她的生活,思想上就有了包袱;
据公诉人指控,今年23岁的罗卡娜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女学生,28岁的李春霞是她的同班同学。二人一起居住在北外东院南平房13号院内。今年7月9日早上,二人因琐事发生冲突,罗卡娜便拿起水果刀猛刺李春霞17刀。罗卡娜作案后被当场抓获归案。检方认为,罗卡娜作为一名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法律意识淡溥,只因生活琐事与同学发生争执后,就持刀猛刺同学17刀,导致李春霞死亡,犯罪性质恶劣,情节、后果特别严重,其行为触犯了《刑法》之规定,构成故意伤害罪。
2004年12月1日上午10点10分有了一审判决结果,北京市一中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罗卡娜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附带民事赔偿被害学生李春霞的父母29万余元。
案例点评:首先,市场经济直接地影响和塑造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获得飞速发展。这种变化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成员,当然,当代大学生也是被影响的一部分。这种影响是两面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否认的巨大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有相应的消极一面。由它带来的无序性引发了人们思想上的某种混乱。
其次,大学生自我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价值观是影响甚至支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自我价值出现了变化。比如社会上大学生比例的上升,大学生就业难以及失业现象的频繁,现代大学生已经不再有过去大学生拥有的那种认为自己是出类拔萃的优秀者的想法,他们的自我预期下降,这使他们极易产生消极颓废心理。
此外,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像罗卡娜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其心理正在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他们心理起伏比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缺考虑;加上大学生人生体验浅,而社会又极其复杂,若没有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容易走上歧途,甚至诱发犯罪。
7、兴义“马加爵”龙仕旭
案例要点:2011年6月16日凌晨3点半左右,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男生宿舍发生一起持刀杀人案,该校09级物理系学生龙仕旭将室友郝进、韦宸杀伤后潜逃,郝进在送往医院后由于失血过多,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韦宸告诉记者,郝进这个人比较内向,很少和人交往,也不愿意参加同学们组织的各种课外活动。而龙仕旭性格却比较暴躁,属于比较调皮的那种,看什么不顺眼就会开口骂。所以他们两个常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会吵架。龙仕旭与郝进吵架时,不止一次对郝进讲过“信不信我杀你”。
韦宸一直以为这是龙仕旭对郝进说的一句玩笑话,没想到最后却变成了事实。而让韦宸最想不通的是,和自己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玩耍的室友也将刀刃伸向了他。
2011年11月2号晚上11时05分,被称为兴义“马加爵”、制造了轰动全国的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男生宿舍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龙仕绪被兴义警方抓捕归案。
案例点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含蓄、直率、开朗、内向各有不同。当遇到宿舍矛盾时,不同性格的个体就会有不同的反应和解决方式,如果沟通不好则很容易造成误解。如果弄懂了龙仕旭的性格属性,也就理解了这个案子的根源,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是很容易理解的,都是符合他的性格特征的。而弄懂他的性格,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事情。为小事而杀人,明显的一时冲动,感情用事。对《易经性格学》了解一些的人,很容易判断,龙仕旭属于归妹卦的性格,因为他平时极端,骨子里感情用事。归妹卦性格,说的是这么一种人,过去,姐姐出嫁,要带上妹妹陪嫁,而陪嫁的这个妹妹,年轻、漂亮、聪明,但名分上总是不对,位置不正,他们这类人的心态,就是归妹卦的性格。用现代环境来说,就是典型的小三性格,年轻、漂亮、聪明,但位置是小三,名不正言不顺,这类小三的性格,争取自己上位的性格,就是归妹卦性格。这种尴尬的位置,决定了他们为人处事的模式,平时必然很极端,而骨子里必然很感情用事。
8、长沙医学院一女生62刀砍向同室好友(李爱娟)
案例要点:2006年5月1日上午10时许,长沙医学院女生宿舍楼内一片寂静,楼顶的深红色瓷砖在暖阳照耀下,显得格外刺目。该校临床四班大一学生李爱娟正与同学曾海燕在楼顶闲聊,两人脸上不时露出欢快的笑容。“你快看那边是什么?”李爱娟大呼,曾顺着对方所指方向看去,顿觉背后一阵刺痛,回头一看,好友李爱娟正挥舞着一把滴血的菜刀。“救命啊!”惊慌失措的曾拼命呼救,但李却越砍越凶,其脸部的肌肉抽搐着,并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声„„ 连续62刀,19岁的李爱娟将自己唯一的大学好友砍倒在血泊中后,匆忙逃回宿舍,后因事情败露跳窗逃走,在途中被警方擒获。
法院经审理查明,李爱娟与被害人曾海燕均系长沙医学院同班同寝室的同学。李爱娟多次趁曾海燕不注意时,使用曾海燕的小灵通给男朋友打电话。今年4月,曾海燕觉得自己的小灵通电话费用过高,说要去调取话费详单。李爱娟因担心事情败露,决定杀死曾海燕,以阻止其调取通话费的详单。4月30日,李爱娟在长沙医学院对面某超市购买了尼龙绳、菜刀、水果刀,准备在当日凌晨趁曾海燕熟睡之机将其勒死,后因内心矛盾没有下手。5月1日上午,曾海燕又提出要去调取电话费详单。10时许,李爱娟携带事先准备好的尼龙绳、菜刀、水果刀,将曾海燕骗至寝室七楼,趁曾不备持菜刀朝曾的头、颈、肩、背、双手等部位连砍数十刀,直到认为已经将其砍死后才逃离现场。经法医鉴定,曾海燕所受损伤系被他人持锐器砍击所致,已构成重伤并6级伤残
2006年10月23日法院认为,李爱娟因担心被害人曾海燕调取话费详单,而暴露其偷打他人电话的事实,为阻止曾海燕调取通话费的详单,持刀故意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法院据此判处李爱娟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案例点评:黄漂琴夫妻俩长期以“考上大学”作为是否“认”女儿的先决条件,培养出李爱娟强烈的竞争意识,但夫妻俩却很少与女儿进行情感沟通,往往只看成绩单,造成先期情感教育的缺失。其父亲长期使用暴力语言或手段对其施压,导致其身心长期压抑,情感方面出现自闭与冷漠,许多压力无法宣泄。
目前我国许多孩子进入大学后,由于缺乏互相关爱,许多人都将同学视为敌对的竞争对手。男朋友的无情“背叛”和好朋友的猜忌,让情感脆弱的李爱娟,最终选择以极端方式处理问题,假如李爱娟的同学能互相信任、体谅对方,并给予其更多关怀,一起悲剧也许能避免。
9、“哑巴寝室”
案例要点:“刚进校时,寝室关系挺融洽的,每个月大家还会抽空出去聚餐。”让田奇怀念的这段寝室成员“蜜月期”,只存在于大一开学后的头3个月。“蜜月”一过,磨合期来临,每个寝室成员的缺点都逐渐显露,室友之间开始有了一些争吵。寝室成员之一王鹏(化名)担任学生会干部后,经常晚归,影响了寝室其他成员的休息,因为交流缺失,他和室友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化,其他人开始不和他说话,遇到诸如交电费、寝室清洁值班等非通知王鹏本人不可的事情,就QQ通知。
对王鹏“禁言”后,这个寝室其他成员之间一旦发生摩擦,互相之间也开始不说话,有什么事也只是QQ或者短信交流。“有时候我宁愿在网吧打游戏也不愿呆在寝室当„哑巴‟。”谈及寝室气氛,另一个成员小谢坦言,这1年多自我封闭的日子让他很压抑。
案例点评: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郑晓边认为,绝大多数寝室**都由小事引起,频发的原因一是因为许多独生子女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如何替别人着想,将寝室隔阂主要归因于室友;二是不少学生遇到人际问题不知如何处理,更不懂得向老师和家长求助。
应对寝室隔阂的对策是重视寝室文化建设,改进寝室管理模式,学会人际交往技巧。郑晓边建议学校及老师帮助学生组织起宿舍管理委员会,通过自我管理来学习处理矛盾的技巧,通过沟通交流来消除隔阂,其实“人际关系”也是大学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
10、因玩游戏吵架,大学生刺死同学
案例要点:2006年10月21日,华天学院租用的厦门海洋学院。案发在凌晨1时,行凶学生黄稚(化名,莆田仙游人,20岁)持着一把水果刀,刺向对方(周泰强,南平人,20岁)左胸下方。案发前,周黄二人因玩游戏而过吵架,同寝室同学、生管员随即制止,并将两人劝回寝室,暂时平息了争吵。之后两人再次争执,生管员再次上楼时,周已被刺倒在血泊中,120到场后已无生还气息。
2006年10月22日,对此凶案,新店派出所相关警员说,案件已移交翔安刑警大队,并证实行凶者已被警方控制。
案例点评:一个大学生被杀,一个大学生成凶嫌,这起命案可能会毁了两个家庭。此案深刻的反映除了,冲动是最大的魔鬼,处事圆滑会让人赢得更多的朋友,但很多认知事物的原则,是受家人和朋友的影响,从小到大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即便是“外圆内方”的人,在处理事情时也会受到内心的左右,“只有当你内心也变成圆的,对待事物和他人不苛刻、宽容,才会真正化解人际关系的冲突。作为当代大学生,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不仅要有优秀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具备的是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11、四川两大学女生因开关电灯发生争吵动刀酿命案
案例要点:住大学集体宿舍,大家本应互相宽容,但却有人因为开关电灯这样的小事动刀致人死亡。今年刚满20岁的舒小燕是某大学二年级学生。2007年4月19日晚10点,舒小燕从学校操场回宿舍,恰巧同寝室的李某也在宿舍里。由于舒小燕与李某平时就因一些小矛盾而关系不和,所以相互间没有打招呼。过了一会儿,李某把寝室内的两盏灯关了,舒小燕因正在找东西再次把灯打开,李某随即又把灯关了。这样几次三番开关灯,舒小燕便与李某争吵起来,并对李某说:“再关灯就给你一刀!”李某不服,又去关灯。舒小燕在李某关灯时顺手拿起放在桌上的一把刀子,朝李某身上刺去。李某因心脏被刺穿,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
2007年4月29日,四川省郫县检察院以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将女大学生舒小燕批准逮捕。
案例点评:宿舍关系是大学阶段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日常活动最基本的单位。住集体宿舍,与宿舍成员搞好关系非常重要。关系融洽,心情舒畅,不仅有利于学习,也有利于身心健康。反之,若关系不和,甚至紧张,就会给生活抹上一层阴影,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宿舍关系呢?
(1)与舍友统一作息,在日常起居生活给予包容和理解 一个宿舍有三四个或五六个甚至更多的人在一起生活,宜用统一的作息时间加以调整。只有大家协调一致、共同遵守,才能减少争执,消除摩擦,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如果你是“夜猫子”,晚上睡得很迟,待宿舍成员都睡了,才洗漱睡觉,这样就容易惊醒其他人,影响别人休息。久而久之,你就会引起舍友们的厌恶。
(2)不搞“小团体”
在宿舍,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不要厚此薄彼,和一部分人打得火热,而对另一部分人疏远不理。
(3)不触犯舍友的隐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也有足够的好奇心。对于舍友的隐私,我们不要想方设法去探求。对方把一个领域化为隐私,对这个领域就有了特殊的敏感,任何试图闯入这个领域的话题都是不受欢迎的。尤为注意的是,未经舍友同意,切不可擅自乱翻其衣物。我们要格外注意这个问题,千万不要随随便便,以为是熟人就忽略了细节。(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宿舍的活动不单纯是一个活动,更是舍友之间联络感情的重要形式,应该积极参与配合。
(5)给予别人关心,有难要帮,自己有事也要求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互相帮助为前提的。在集体宿舍中要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别人在整理床铺时,你应该想想这种事情是否需要帮忙;有人生病时你是否愿意帮他去食堂买饭。相互帮助的确是不可缺少的,因为任何时候人都难以凭借自己的力量生活。哪怕只是些小事,相互关心帮助也可以加深友谊。
12、一张失踪的麻将牌,一条鲜活的生命
案例要点:为了一张失踪的麻将牌,同寝室的两名室友反目成仇,22岁的张某用铅笔刀将室友李杰(化名)扎伤致死。
2012年2月21日傍晚,郑州某学校的2010级学生李杰与几名同学下课后回到宿舍,几人商量打麻将,把租来的麻将摆上桌却发现少了一张。李杰从室友口中了解到,室友张某曾独自待在宿舍。随即,李杰电话询问张某。“我没有拿麻将牌!”张某在电话中明确表示,自己没拿麻将牌。几分钟后,张某回到宿舍。李杰与张某见面,两人发生口角争斗,张某用一把铅笔刀刺在李杰的上腹部和左胸处。虽经医院几个小时的抢救,李杰最终还是因被刺破心脏导致急性失血性休克身亡。
案例点评:学生由青春期向成年人过渡阶段,学校、家长及社会要加大对学生心理的疏导教育,避免他们在处理某些问题时的偏激行为。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宿舍是生活和学习的必要场所,它不仅是休息住宿的地方,也是一个小家庭、小社会,在这里,宿舍成员远离父母亲友,与性格各异的人相互接触与交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际关系形式。良好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和身心健康都有较大的影响。
怎样处理好宿舍问题,理顺同宿舍同学间的关系,有关专家给出建议: 首先,要正视自身问题,多找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及对宿舍人际关系造成的影响。如自己生活习性是否给他人带来不便?自己言行是否得当?若有不妥的地方,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性;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以他人可以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
其次,争取多沟通多交流。不要因为大家有些误解而避免交流和沟,而应主动与大家沟通,参与大家的讨论与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加强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其三,心胸宽广,对别人多加理解和包容。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应海纳百川,多吸收别人的优点;对他人的缺点,应多加理解和包容。平时对一些生活中出现的鸡毛蒜皮的纠纷,不要太耿耿于怀,该忘的忘,该原谅的原谅,该和解的和解,不要太放在心上。所谓“大事聪明,小事糊涂”,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做主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搞好自己的学习。
再次,真诚地对待他人。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播种真诚,展现真实的自我,才会收获别人的真诚。因为人们无意识中在遵守“人际关系互惠”原则,你袒露真诚的程度,会得到相应的回报。有的人害怕自己的缺点被别人看到会影响自己在别人心上中的形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并不喜欢一个各方面都十分完美的人,而恰恰是一个各方面都表现优秀而又有一些小小缺点的人最受欢迎。所以你不用太在意自己的缺点,对这点要有足够的信心。
最后,发自内心地赞美他人。学会欣赏、赞美他人,每天至少说一句让人感觉舒服的话,比如:“你太棒了!“你这个发型很好看!”这种赞美的话语会给被赞杨者带来快乐,引起积极的情绪反应。情绪具有传染性,即也会传染给周围的人给周围所有人带来快乐。“快乐”,则会消融人际关系的僵局,使寝室关系变得融洽。
三、造成宿舍关系紧张的原因
1、生活习惯上的差异
作息时间的不同,资源(水电)的使用习惯不同,个人卫生习惯不同,娱乐时间不同等。寝室具有典型的公共空间特性,所以个人的喜好可能给他人带来消极影响和干扰。
2、价值观差异
由于宿舍里的同学来自不同的生活背景,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因此大家的价值观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很多事可能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如果没能处理好这些差异,就会导致室友之间相互不认同对方并进而影响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3、性格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含蓄、直率、开朗、内向各有不同。当遇到宿舍矛盾时,不同性格的个体就会有不同的反应和解决方式,如果沟通不好则很容易造成误解。
4、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缺陷
中国有52.43%的同学认为自己在与人交往中,曾经因为自卑而使人际关系失落,包括退缩和过分争强好胜等,自卑感一经形成便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扩散力,并因此给正常的大学生宿舍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带来不良的影响。嫉妒和嫉恨心理同自傲、自卑心理一样,是建立良好宿舍人际关系的大敌。嫉恨者时刻寻找对他人实施“报复”行为的时机,因此,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的“高度戒备”状态,也成为最不安定因素之一。此外,还有猜疑心理。猜疑心在中国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根源的。“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这句封建古训在少数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中仍有一定的市场。在平常的宿舍成员的交往中,通常表现为生活孤僻、敏感多疑、小心谨慎、戒备心强,对人冷淡。与人交往总是胸有城府, 恪守“防人之心不可无”的信条,很少向宿舍成员提供自己的情况,也很少真心实意地接受别人反映的情况,完全是在一个自我封闭的心理防御小圈子中。同时,具有猜疑心理的人,一旦遇到一些意外或不顺心的事,不是首先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怀疑别人在背后做了手脚。这是阻碍宿舍成员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四、创造良好宿舍关系的途径
1、豁达大度,培养宿舍成员之间的心理互容。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各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心理互容就要求相互多看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多肯定他人,少求全责备,从而和睦共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和相互理解。心理互容是以正确认识他人,正确对待他人个性中的不足为前提的。因此,对待千差万别的个性,不能强求千篇一律,实行“一刀切”,更不能用自己的价值尺度去衡量他人。任何个性都有积极因素,任何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都需要升华和提高。认识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大家就会正确认识和对待彼此的优点和不足,消除自己心理上的障碍,博采众长,丰富提高自己。
2、将心比心,培养角色互换心理。
互换心理是指将自己设想为对方角色,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心理上的角色互换是消除猜疑、嫉妒心理的最好方法。大学生宿舍成员之间种种心理障碍的产生,实际上多半是因为别人没有满足自己的需要,或觉得别人需要的满足超过了自己而引起的。这种心理反应,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带有很大的主观片面因素。如果能与别人进行心理互换,将自己置于对方角色,处处为他人着想,那么,宿舍成员之间的各种偏见和误解都会因此而“烟消云散”。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强调心理治疗的介入
6.高校学生干部告退现象案例分析 篇六
小T, 我系电信专业的大三学生, 家庭条件一般, 在大一、大二时是班级和系学生会骨干成员, 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大三学年刚开学他好像变成另外一个人, 对工作敷衍了事、推诿扯皮, 加上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对他的影响, 他对未来开始怀疑、迷茫, 觉得做了两年的学生干部浪费了时间、影响了学习, 入党希望破灭, 因此他想辞去学生干部工作。
了解这一情况后, 第一时间与小T进行了沟通, 小T讲两年以来因任职班级和系里学生干部, 耽误了很多学习时间, 又因学业成绩不理想, 到现在也没能加入中国共产党, 认为做学生干部不但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帮助, 反而阻碍了自身在专业方面的发展。
当我问他其他一些无任何职务的同学经常旷课、多门次补考又该作何解释呢?他没能回答上来。归纳起来小T的理由如下:
第一, 自己是本科生, 学习至关重要, 做学生干部感觉浪费好多宝贵的时间, 影响了专业成绩的提高, 学生干部只不过是“头顶上的光环”, 况且入党的目标因成绩没能实现。
第二, 强调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自由放在首位, 认为大学生就应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自己想做学生干部就积极工作两天, 不想干了就退出学生组织。
第三, 小T认为自己在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做学生工作时纯属浪费时间, 认为当初的选择是幼稚或好玩, 还不如利用这部分时间到社会上打工挣钱。最初和小T谈话时, 他仍坚持自己的观点, 还表示做学生干部主要为了荣誉, 为了捞取利益, 他还说:“自己只是部分学生干部的代表”。所以当入党目标一时受挫时, 他就对自己的前途开始迷茫, 对自己的职业不再规划, 开始过上“混日子”时代。从他的目光里我感觉到他心中有怨气, 还有茫然。
二、案例分析
经过与小T及一些学生干部的交流和谈心, 结合平时在做学生事务中的观察和调研, 我认为学生干部出现告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干部与工作氛围共同作用的结果, 小T同学也不例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角色定位矛盾。
进入大学生活以后, 大部分学生仍有惯性思维认识, 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和学生干部两个角色的合理安排, 不同的角色对应着不同的内容和期望, 学生和学生干部的双重角色让学生干部面临着角色的困惑和选择, 继而造成错乱。当他们时常在两种角色要求之间进行选择和转换时, 就会产生角色冲突。学生的天职是学习, 学习应当是第一要务, 学习成绩的好坏也常常成为衡量一个学生的重要标准。工作和学习在时间上存在着较多的重合性, 鱼和熊掌如何兼得?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 繁重的课业压力, 他们常常在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冲突中转换。当无法妥当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时, 他们更加看重和选择的是学习, 从而影响了工作的连续性和实效性, 相互制约, 在两者的矛盾冲突中产生了烦恼[1]。
2. 部分学生干部动机不端正, 功利性强。
竞争存在于方方面面, 大学校园也不例外, 当前不少高校在学生入党、评优评先、奖助贷等方面对学生干部都有倾斜政策, 招聘单位也看重大学生是否有过学生干部的经历和能力。正是诸如此类因素的影响, 部分学生干部出于功利目的, 而不是真心想借助这一平台锻炼、提高自己。在功利性任职动机驱动下, 工作实效性不高, 在无指导老师现场监督的情况下尤为突出, 出现一些目标在短期内无法实现时就想告退。
3. 重使用、轻培养, 忽视“重点”干部的疏导。
针对三本高校的部分学生干部, 在自律、自警、自省意识等方面较为薄弱的情况, 如果对于这部分学生干部只是重使用、轻培养、忽视疏导, 每天只是简单分配工作和汇报工作, 很少给予实践性的指导和帮助, 更谈不上人性化、有针对性的培养。这就造成学生在惯性思维中固步不前, 艰难摸索, 凭感觉向前走, 不能掌握超前、高效、系统的管理方法和技巧, 对学生干部自身能力、阅历提高较慢, 甚至无用。长此以往对于学生干部的个人特长不能充分发挥和展示, 在合适的岗位上没能创造出合适的业绩。其结果就是学生干部的积极性无法调动, 工作实效低下。
4. 自尊心过“强”,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目前学生在家中受宠, 父母较为娇惯, 做错事情不太懂得反省和担当, 总认为自己做的就是对的, 不会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和问题, 作为学生干部, 工作中出现失误和问题从应然层面看亦属正常, 不能从实然角度加以自查和自勉。辅导员或其他老师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对学生干部指出问题或给予批评时, 他们会认为老师对自己的工作全盘否定, 理解不了老师的“批评”对自己是良苦用心帮助自己成长, 干部一旦过于钻牛角尖, 就很难积极面对今后的工作, 甚至撂挑子不干。
5. 机制不完善, 挫伤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现有的学生工作组织机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损害了一些学生干部对工作的美好愿望, 只是他们以告退来表达对组织机构的不满。一是缺乏民主, 选拔任用机制不健全。在选拔学生干部时学生干部拉帮结派走过场, 指导老师参与较少、指导较少[2]。二是机构庞杂。职位设置过多, 任务内容重复性较多, 发生较多推诿扯皮, 责任不清、效率低下。三是缺乏动力, 考评激励制度不完善。在入党、评奖评优等活动时, 以学生的专业课程成绩为主要参考, 学生干部身份仅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 无实际量化, 造成两者不能转化取正能量。一味地要求学生干部无偿奉献, 不进行及时的肯定、必要的精神鼓励和适当的物质激励, 很容易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正如邓小平同志告诫我们:“不讲多劳多得, 不重视物质利益, 对少数分子可以, 对广大群众不行, 一段时间可以, 长期不行”。
三、解决方案
1. 作为真挚的听者、了解“告退”真实原因。
心理学中, 倾听是最为有效的沟通方法之一, 以求达到思想的一致和感情的共鸣。在本次工作案例分析中, 针对小T的告退情况, 多次预约其课后教学楼下谋面, 为了避免在办公室遇人较多时的尴尬, 就和他一起校园散步聊天, 为不触及其敏感问题, 每次谈话, 我都从其他话题切入, 再慢慢谈到班级工作, 当说到班级工作时, 表示想听听他自己有关“告退”的真实原因和想法。在小T表述时, 我认真倾听, 不打断, 微笑地听他讲完。经过多次认真倾听后, 终于得知小T“告退”主要原因是因为担任班干部时期, 感觉浪费好多宝贵的时间, 影响了专业成绩的提高, 而且认为担任学生干部只不过是“头顶上的光环”, 况且都大三了还未能入党。
2. 真诚沟通、帮其树立阳光、积极的工作态度。
针对小T担任班干部影响学习的情况给予分析, 告诉小T, 其实班干部和学习是不冲突不影响的, 关键在于自己协调处理好工作事务和学习的关系。举例说明:电信二班班长程同学不仅班级工作做的好, 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 获得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 告诉小T合理分配自己时间和精力, 班干部工作是不会影响学习成绩的, 反而会督促自己并促进学习, 事实证明让自己“忙碌”起来, 收获的会更多。与小T交谈, 成绩之所以下降是不是自己学习方法出了问题, 而非担任班级干部的原因;针对小T担任两年班委却没有入党的问题给予交流, 告诉小T, 担任班委本身就是义务的为大家做工作, 绝对不能为了入党才当班委, 不能为了入党才入党, 能否入党是对一个学生干部综合表现的考核和肯定, 包括学习情况、对班级贡献、参与活动情况、思想道德和对他人、对工作的态度综合考量, 关键是思想成熟。入党名额有限, 小T未能入党并不是自己不优秀, 而是有更优秀的同学, 告诉他端正入党动机, 继续努力做好工作, 并肯定他两年来的工作成绩, 希望他继续担任班委, 做好工作, 希望他在今后的工作中树立阳光、积极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班级工作, 作为老师会加大培养并帮助小T向党组织靠拢。
四、学生后续表现
自从多次校园散步谈心后, 小T学生表示愿意继续做好班委工作, 之后, 我时常与小T沟通, 以此巩固工作成效。从关心他最在意的学业入手, 询问学习近况, 告诉他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 给他讲解些学习方法, 并告诉小T做班委其实最大的收获就是锻炼了自己, 这是种无形的收获, 可能现在自己感觉不到, 向他举例:前段时间陈元和书记和李耀书记去广州回访校友, 发现事业有所成就和建树的基本上是原来的班干部, 主要因为在学校他们得到了较多的锻炼, 踏入社会可以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 告诉小T做班干部是对自己非常有益的, 让他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工作态度。
经过3个月的观察。小T同学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 班级工作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在宿舍文化活动月中认真组织每一项活动, 而且也取得较好的成绩。特别是在叠被子比赛中, 他负责组织上报十名队员参加学院比赛, 经过激烈的竞争, 全院前十名队员中, 他们班就占了四位。在与小T聊天中发现, 他的心态有了明显的改善, 再没有那么多怨言和多虑, 思想更成熟、做事也更踏实了, 根据小T目前的表现, 我对其给予充分肯定, 以强化其工作成效。
五、案例启示
对于一些已经告退的学生干部, 作为高校辅导员好像束手无策, 听之任之, 甚至认为干与不干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实属不然, 学生会干部的告退有时折射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失误。若不及时展开工作, 往往会发生负面的连锁反应。但如果在学生干部告退之前, 就把实际矛盾采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疏导, 应该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 完备学生干部选聘制度。
根据之前的选拔制度, 只重视公开性, 没有做到广泛性。今后可以采取多渠道多方面了解。例如, 班级同学可以推荐和自荐来加深了解学生, 学长和指导老师参与并合理安排任务进行进一步的考察, 在使用期满后检验这些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达到优中选优的目的, 降低学生干部告退的几率和风险性。
2. 建立一支科学、高效的政工干部队伍。
政工管理教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是学生工作的主导力量, 是学生干部的培养者、指导者和使用者。指导教师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工作作风、人格魅力等, 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干部的工作情绪。教师给予学生干部充分指导和信任, 能够使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持和激发, 使得学生干部有所依, 压力和困惑有倾诉的对象。
3. 努力解决好学生干部自身素质的提高。
从高中到大学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跨越, 高中时期的强制性生活规律随着进入大学校门的那刻起不会存在了, 在来自多民族、多地域的大学生来说, 短时间统一达到某一个标准有难度, 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在学生干部的日常生活中多多关心、引导, 让他们学会专心学习、认真工作, 让他们明白如何才能做到优秀的学生干部同样可以获得优异的专业成绩。
4. 充分调动和保护学生干部的积极性。
真心、负责人的与学生干部交流, 对学生干部进行情感投入也是一把解决告退现象的钥匙。解决以往对学生干部使用多轻培养少沟通难的问题, 实现各级组织的人为关系和人性化管理。让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干的开心”, 在集体相处中“处的开心”, 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中“学的开心”。充分利用现有的心里咨询室、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室等有力资源, 对学生干部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心理调适以及职前规划。积极创造学生干部的成长空间, 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王宏.高校学生干部告退现象的分析与对策探讨[J].山东青年, 2012, (3) .
7.高校景观设计案例 篇七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选用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1-0039-02
开展案例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探索,它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怎样才能使一堂案例教学设计精彩纷呈,让大学生喜爱?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开发和选用优质的案例教学资源。但是做好这项基础工作并不是杂乱无章的,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遵循其自身的基本原则。
一、典型性和浅易性相结合
国内许多案例教学专家开发和选用案例主张一定要选择具有一定影响的经典案例,且具有代表性,这种案例对于解读和引导学生理解和消化课堂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最具有说服力,这种经典性案例教学原则直到今天仍被许多教师作为案例优选的重要原则。然而,典型性意味着这种案例被许多人熟悉,把这种案例开发成课堂教学资源,必须加工引发出许多未挖掘的价值或自己的心得体会,典型性就是要把课堂深奥的教学知识点用这种案例还原知识再现过程,或者说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深入浅出,典型性必须和浅易性相结合。比如,讲到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典型性案例就有小岗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故事,这种案例必须挖掘出新的价值或者“新的情节”,才能更好地凸显这个故事的历史价值和历史背后的规律。
二、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
开发和选用案例教学资源要能体现“尊重教与学双向个性”的特点,以体现教师实际和学生实际来收集案例资料和开发案例教学资源。
首先,开发和选用案例教学,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教师的个性,教师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对案例教学设计元素统筹安排综合考虑,发挥这些教学元素的最佳效应;教师要有效地把案例教学元素组织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驾驭案例分析的进程;教师要及时、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的思想交锋,并把讨论引入正确的轨道和引向深入,教师要发挥自己宽容的角色优势,允许学生出现和自己不同的见解,不能一味地否定,真理愈辩愈明。
其次,开发和选用案例,要注意尊重学生的思维和思想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精神。开发和选用案例必须符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思维风格,学生只有对教师布置的案例感兴趣,才有可能认真预习,反复阅读和思考,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案例法的精髓不在于教师单方面的自我感觉良好,而在于真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其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给学生的不是既成的思想道德规则和政治教条或者说习惯性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知识,而是给予他们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给予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素质和习惯;要让学生意识到要想把课程内容真正学到手,必须对它们进行消化,内化为自己的素质。
进行案例教学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其中,开发和选用案例资源应照顾到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个性和特点,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所有人都必须对所选的案例感兴趣、有表达思想的欲望和意愿,有极强的参与讨论和思想交锋的冲动,并能做到全力以赴参与案例教学,从多个角度去考虑案例中所提出的问题,真正达到共振共鸣。
三、时代性和历史性相结合
开发和选用案例要做到贴近现实,具有时代感,最好近期或刚刚发生的,具有新鲜感和亲切感。高校思政课选择案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立场和方向,做到与时俱进,不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有创造性,引领时代发展,抓住本质和规律,引领未来的方向。教学案例要选择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推动科学发展以及共建和谐社会的最新重大历史事件,具有时代性特点。比如,讲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理论时,2011年利比亚冲突和战争就是很好的案例。利比亚冲突的根源在于利益分割矛盾,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全面和低层次,出现不和谐的因素,国际上美国主导的世界是想建立以美国为首的超级世界,制造阿拉伯世界的不和谐;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主张建立和谐世界顺应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再如,讲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建设时,2011年“两会”代表们普遍提出的热点问题包括物价、房价、医疗、就业、教育等可以作为案例,这些就是社会主义民生问题,表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任重而道远。但是,案例教学并不排斥选用历史性案例,比如,讲到概论课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历史上出现的和谐社会历史文献、和谐社会探索实践等历史题材可以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历史的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方法,通过案例史实还原历史原貌,让学生明白概论课的理论成果和重要论断源于历史实践,可以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和感染力[1]。因此,选用时代性案例要做到用历史沉重感和未来眼光对待案例的时代性,要挖掘时代精神和闪现当代价值之光,透视出历史和时代重大案例的背后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和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本质。
四、价值性和科学性相结合
开发和选用案例要讲究价值性,一是所选择的案例体系一定要按照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教学大纲编写,对教学具有便利性。二是选择的案例要源于实践,背景真实,资料丰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三是选择的案例要具有针对性。利用邮箱、QQ等方式及时收集学生身边案例,收集普遍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保证案例选择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说服力;如果选用案例缺乏针对性,对学生情感需求、思想困惑、思维节奏和思维能力、生活兴趣、问题的兴奋点和缓冲点把握不准,就会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思维实际,影响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2]。四是选择的案例要符合案例教学的预期价值要求。案例教学不是以案例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这种“记忆型教学案例”会导致学生产生厌“案”情绪,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创造思维,这种“思维型教学案例”会让学生主动接受教师传授的思想政治观点和把教师传授的思想政治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案例教学要实现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共同寻求人生的意义和情趣,净化大学生心灵的价值诉求目标。案例教学不是追求案例标新立异,不是单纯传承政治说教,不是堆积一些无聊、空虚、浅薄的社会现象,而是能让大学生在案例剖析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心灵的震撼,洗涤自己的大脑,净化自己的心灵,提高自己的品味,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开发和选用案例要讲究科学性,一是所选案例要具有政治严肃性和原则性,思政课理论性较强,案例积累、准备和组织不能偏离国家当前的大政方针,具有严肃性、原则性,虽然不是用案例教学模式化来打造和规范学生的一致言行和价值观,不是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盲目崇拜、被动服从和接受,不是让课堂上整个案例教学实施过程缺乏人味和创造性精神,但也绝不是放弃原则,误导学生走入唯心思辨和放弃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信念。选用的案例既能做到宽容学生与学生之间对案例问题个性化的激烈讨论,经过和而不同的思想交锋后要达成共识,在思想上与党中央高度保持一致。二是所选案例要具有客观规律性,分析路径符合认识规律,内容上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做到与时俱进,思维上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实践向度和辩证思维方法。
五、继承性和新颖性相结合
开发和选择案例包括案例视频、案例音乐、案例故事、案例问题、红色案例、案例电影、大学生身边案例、社会实践调研案例、文献案例、改革开放案例、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案例等各种形式和各个时代案例,既要注重案例教学资源的继承性,又要注重案例教学资源的新颖性。
首先,注重案例教学资源的继承性。坚持可持续发展,不断投入和积累,注重案例资源的可持续性累积发展,只有系统深化才能做到厚积薄发、不断创新,才能奠定案例教学品牌化的基础,协调解决案例教学继承性与创新性同步发展的关系;注重案例教学资源的传承性,挖掘和开发已有的案例教学资源。
其次,注重案例教学资源的创新性。建立案例教学资源创新的长效机制,坚持案例教学资源不断创新。最能吸引大学生的案例资源一定是大学生新近身边发生的可亲可敬、可歌可泣、富有教育意义而学生又没有思考开发的案例,网上搜索最新的案例资源,更新案例教学资源库,将自己的最新案例教学资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教室里如身临其境,增强了案例教学的吸引力与感染力;选择案例不仅要内容新,而且要体例新。利用邮箱、QQ等方式,每次课后收集和掌握大量有效的学生思想案例。编辑《湖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集》,收集疑难问题200多个,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说服力。教师通过实地考察或文献收集、网上搜索下载或者购买,收集了各个类型的案例教学资源,建立了思政部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案例资源库。
参考文献:
[1]柳礼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研究与教学设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33.
[2]陈若松.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理相融[J].思想教
【高校景观设计案例】推荐阅读:
高校典型案例07-30
高校阅读推广案例08-12
高校反腐警示案例09-13
庭院景观设计案例说明09-07
高校图案设计教案08-10
高校珠宝设计大赛07-18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论文07-14
浅谈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08-26
高校禁毒防艾宣传活动方案设计大赛策划书06-15
高校公文处理及文件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