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专业理论(精选10篇)
1.体育教师专业理论 篇一
最近的《体育与健康》之理论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体育锻炼的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特殊性,沟通不仅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而且,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典型体现。
3、足球有五种二过一战术,举出四种二过一战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足球裁判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情况下必须鸣哨。
二、选择题(共15分,每题1分)
1、人体营养不足会引起营养缺乏病,缺乏(c)会引起贫血、水肿等。
A.维生素AB.维生素CC.蛋白质D.维生素B2、肌肉、韧带、皮肤等软组织损伤时,受伤局部有疼痛、肿胀、压痛、活动障碍,开放性损伤还有创口。损伤后(c)内,通常称为急性损伤早期。
A.6-12小时B.12-24小时C.24-48小时D.48-72小时
3、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人体内的水和溶解于其中的电解质共同构成体液,占体重的(c)。
A.40%-60%B.50%-70%C.57%-60%D.60%-70%
4、糖是体内热能的主要来源,机体(b)的热能由糖提供。
A.50%B.60%C.55%D.65%
5、美国的统计资料表明,妇女的癌症60%与营养有关,男子的癌症40%与营养有关。而适量的某些营养素如(b)和()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A.维生素A维生素EB.维生素A维生素C
C.维生素C维生素ED.维生素A维生素B6、脚内侧踢球时的助跑方向是(a)
A.直线助跑B.斜线助跑C.曲线助跑D.弧线助跑
7、原地头顶球时的发力首先从(c)
A.胸部开始B.腰部开始C.脚蹬地开始D.上肢发力开始
8、掷界外球时,(c)
A.可单脚离地B.可双脚离地C.双脚均不能离地D.可进入比赛场地
9、一场足球比赛如果有效,每队上场人数不得少于(c)
A.11人B.9人C.7人D.10人
10、如果直接任意球直接踢入本方球门,则(c)
A.判为对方得分B.无效重发球C.判给对方踢角球D.发球门球
11、如果间接任意球直接踢入对方球门,则(c)
A.判为得分B.无效重踢C.判为球门球D.判为角球
12、《足球竞赛规则》共(c)
A.十五章B.十六章C.十七章D.十四章
13、正式比赛时,场地各线宽度不超过(b)
A.11厘米B.12厘米C.13厘米D.10厘米14、1900年,足球首次在奥运会上露面,(c)年,足球被正式批准为奥运会项目。
A.1906B.1907C.1908D.190915、国际足联从最初的7个会员国,发展到现今的(a)多个,是世界第一大国际单项 1
体育组织。
A.190B.197C.189D.19
2三、判断题(共15分,每题1分)(认为正确的用“√”,认为错误的用“X”符号)
1、检验运动量是否合适,一般可以用客观生理指标的测定和锻炼者的主观感受来
分析判定。()
2、运动量主要决定于运动持续时间、运动强度和运动项目三个方面有关。
()
3、据研究,运动后即刻摄入糖果对肝糖原的效果较好,葡萄糖与糖原储备在24小时后保持
较高水平。()
4、准备活动也叫“热身”,是一种为正式运动作准备的身体练习。()
5、自我监督是指体育运动参加者在训练和比赛期间采用自我观察和检查的方法,对健康状况、身体反应、功能状况和比赛成绩进行记录和分析。它包括主观感觉
和客观检查两个方面。()
6、三大热能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按重量的供给比例应为5:0。7~1:1(或4:1:1)。()
7、疲劳是一种综合性症状,他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
8、整理运动一般应包括慢跑、深呼吸和一些和缓的放松练习。()
9、准备活动的内容是各种身体练习,可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和混合性准
备活动。()
10、在所有的比赛中,替补队员名单必须在比赛开始前交给裁判员。未被提名的替补队员不得参加比赛。()
11、被替补下场的队员可以再次参加该场比赛。()
12、掷界外球可以直接进球得分。()
13、被罚令出场的队员可以在比赛场地附近及技术区域内休息。()
14、开球可以直接射门得分。()
15、古代足球起源于中国,称为蹴鞠运动。()
四、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
1、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越位?判罚越位需要根据哪几条?哪些情况下不能判罚越位?
3、判罚直接任意球和罚球点球的依据是什么?
4、判罚间接任意球的依据是什么?
五、论述题(共30分,每题15分)
1、试述运动疲劳的产生及消除。
2、通过一学年的学习,你对足球专项课的课程设置有何建设性的意见。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一分)
1、自觉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持之以恒原则全面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2、直观性 及时性 准确性 主动性沟通 注意力集中性沟通 信息交流充分性沟通
3、踢墙式二过一直传斜插二过一回传反切二过一交叉掩护二过一
4、比赛开始停止比赛胜一球罚球点球比赛结束
二、选择题(共15分,每题一分)
1、C2、C3、C4、B5、B6、A7、C8、C9、C10、C11、C12、C13、B14、C15、A
三、判断题(共15分,每题一分)(认为正确的用“V”,认为错误的用“X”符号)
1、V
2、X
3、V
4、V
5、V
6、V
7、V
8、V
9、V
10、V
11、X
12、X
13、X
14、V
15、V
四、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
1、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思想上对预防运动损伤不够重视,预防措施不得力。②运动时心理状态不良。③身体素质差,运动技术水平低,造成动作不协调、不到位,出现错误的动作,违背了生物力学原理,而造成运动损伤。④内容组合不科学,程序安排不合理,机体局部负荷强度过大,运动中又不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整,容易造成运动损伤。⑤场地、器材不符合安全要求。⑥空气污染、噪音、光线不足,或气温过高、过低,以及运动着装不符合运动要求,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伤害事故。
2、什么是越位?判罚越位需要根据哪几条?哪些情况下不能判罚越位?
答:队员较球和最后第二名对方队员更接近于对方球门线。
干扰比赛;干扰对方队员;利用越位位置获得利益。
球门球;掷界外球;角球
3、判罚直接任意球和罚球点球的依据是什么?
答:踢或企图踢对方队员;绊摔或企图绊摔对方队员;跳向对方队员;冲撞对方队员;打或企图打对方队员;推对方队员;为了得到对球的控制而抢截对方队员时,于触球前触及对方队员;拉扯对方队员;向对方队员吐唾沫;故意手球(不包括守门员在本方罚球区内)。在比赛进行中无论球在什么位置,如果队员在本方罚球区内违反了上述十种犯规中的任何一种,应被判罚球点球。
4、判罚间接任意球的依据是什么?
答:守门员在本方罚球区内的犯规:用手控制球后在发出球之前持球超过6秒;在发出球之后未经其他队员触及,再次用手触球;用手触及同队队员故意踢给他的球;用手触及同队队员直接掷入的界外球。
队员的犯规:动作具有危险性;阻挡对方队员;阻挡对方守门员从其手中发球;因规则第十二章以前未提及的任何其他犯规,而停止比赛被警告或罚令出场。
五、论述题(共30分,每题15分)
1、试述运动疲劳的产生及消除。
答:运动疲劳产生的原因:(1)衰竭学说(2)堵塞学说(3)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4)保护性抑制学说
疲劳的消除:(1)整理活动(2)运动后相互按摩或自我按摩(3)温水于浴(4)补充足够的营养(5)保证充足的睡眠
注:每一小题可答到第一句话及相关语句即可。
2、通过一学年的学习,你对足球专项课的课程设置有何建设性的意见。
答:师资力量的配备;选课的形式;上课的时间;课程设置的内容;场地器材的配备;其他。谈足球基本知识和理论~
足球基本理论知识
1、我国古代的足球游戏称为蹴鞠。
2、足球场各线的宽度不超过12厘米,各线的宽度应包括在该区域面积内。
3、足球技术可以分为有球技术和无球技术。
4、任意球可分为2种,直接任意球和间接任意球。
5、一个完整的踢球动作是由助跑、支撑、摆动腿摆动、击球和随前动作五个部分组成。
6、根据规则规定,必须向前踢的定位球有中圈开球和罚点球。
7、足球比赛中,每队上场队员不得多于11名,其中一名必须是守门员。
8、全场比赛90分钟双方打成平局,需决出胜负而采用决胜期,决胜期的比赛时间为30分钟,分为两个半场,每半场为15分钟。
9、标准足球比赛的球门高2.44米,宽7.32米。
10、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在当时成为蹴鞠。
11、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大、水平最高的足球比赛是世界杯足球赛。
12、足球战术可分为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两大系统。
13、比赛阵形“352”中的“3”是指三名后卫。
14、足球比赛每队上场队员不得少于7人,否则比赛不能开始或继续。
15、正式国际比赛的场地长度是100-110米,宽度是64-75米。
16、裁判员在执法过程中,除了判罚犯规外,还可以用黄牌和红牌来对队员进行纪律处罚。
17、球门柱和横梁必须是白色。
18、足球比赛全场时间为90分钟,分为上下两半时各45分钟。上下半时开始比赛及进一球后双方队员应在本方半场场内。
19、世界上最早的足球是中国古代的鞠,内充毛发之物,外裹皮革之鞧。
20、1904年在巴黎由法国、瑞士、瑞典等国有关人士发起成立了国际性的足球组织,英文缩写为FIFA。
21、第一届世界足球锦标赛是于1930年在乌拉圭举办的,到目前为止已经举办了17届。
22、我国男子足球队于2002年参加了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的比赛。
23、国际比赛用足球场长度为100至110米,宽度为64米至75米。
24、每队上场队员数为11人,最少人数为不少于7人。
25、在攻方罚定位球时,防守队员应至少退出罚球地点9.15米。
26、裁判员判罚间接任意球时,其手臂应上举,判罚直接任意球时,其手臂应平举。
27、胸部接停球可分为上顶式和下压式。
28、运球过人的基本要求是要有速度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
29、脚内侧传球适合于传短距离球。
30、“二过一”传接配合可以分为斜传直插和直传斜插。
31、用脚背内侧踢弧线球,应该踢球的后部侧下方部位。
32、用脚背内侧踢球,应该采用斜线助跑。
33、用脚背正面踢球,应该采用直线助跑。
34、踢球的力量主要来自于小腿。
35、罚点球点距离球门线9.15米。
36、中圈的直径是9.15米。
37、队员在本方罚球区内以粗暴的动作踢人,拉人,绊人等犯规动作,应当被判罚直接任意球球。
38、裁判员要求比赛暂停时,应当以坠球恢复比赛。
39、球出边界以后,应当以掷界外球恢复比赛。
40、防守队员将球踢出自己的球门线,对方将获得角球。
41、中国足球协会成立于1955年。
42、我国于1994年开始设立男子足球职业联赛。
43、欧洲足球锦标赛是每4年举行一次。
44、脚背内侧适合于长传球。
45、罚任意球时,防守队员应当退到距离罚球点9.15米的距离外。
46、防守一方在防对方的任意球时应当排人墙,主要由前锋和前卫参与,后卫负责盯人。
47、守门员可以在罚球区内用手接球。
48、脚内侧踢球时,应当采用直线助跑。
49、支撑脚的方向一般与球飞行的方向一致。
50、场上队员辱骂对方队员,应当被判罚直接任意球。
51、故意延误比赛时间,应被判罚间接球。
52、判断进球是否有效的标准是球的整体是否越过球门线。
53、罚角球一般采用脚背内侧踢球。
54、边后卫在防守时,应当站在进攻队员的里侧。
55、裁判员鸣哨示意进球有效后恢复比赛之前,是可以更改结果的
2.体育教师专业理论 篇二
1 “体育教师理论研究”的现状
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发现,大部分体育老师的观点是:我们教学、训练任务重,没时间与精力参加科研活动?理论研究是专家的事情,教师只管上课?写论文的目的就是为了评职称,为了评职称就只能“想办法”搞论文?教师的成绩评价,职称评定,只能看教学成绩,不能把科研成果、能力作为评价内容与条件?教学成绩是硬指标,关系学校名声、学生前途、老师利益;而科研成果对学校、个人没有什么影响等。所以绝大部分体育老师对什么理论研究都不感兴趣。为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访问的研究方法,对湖南体育教师进行了一项抽样调研,结果表明:98.2%的体育教师没有参与理论研究的兴趣,而且对于怎样确立科研课题,选择研究方法感到力不从心;61.2%以上的教师对科研的目的、意义说不清楚;有17.8%的教师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改革实验,但习惯于“决定论”为理论基础和线性思维,因目标不明、方法不当而半途而废。能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科学研究的老师不到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的欲望膨胀,物质主义与工具理性的高扬;人事制度的缺陷;教师事业心的缺乏,也有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要求、引导偏颇。
2 “学术理论”不适合体育教师
体育教育学术理论是“为了解释和预测现象,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用系统的观点将相互关联的概念、定义和命题组织在一起的总和”。体育教育理论具有特定的逻辑体系和陈述语言,对体育教育学具有普遍的解释意义,它具有抽象性、确定性和客观性特征。而体育教师面对的是一个教育环境、体育基础、生活背景、个体性格不同的、又正在成长的学生,也就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生成性、模糊性和特殊性等。具体表现为行动性、问题解决取向和条件制约。
体育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的对象是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可以抽象现实。而体育教师,(1)教学工作具有更强的主观性、反思性。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首先是情感上的互动,通过互动而达成体育教育教学效果。(2)工作的对象是现实。而现实是复杂的、变化的。他们在课内课外,是以一种自己认为恰当的方式教育学生,而这些教育方式又必然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育教学效果。
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专业化职业,面对的是相对稳定的、可以归类的病例、案件和工程。而体育教师:(1)很难将体育教育教学理论准确地、一个一个的对应于学生的教育与培养。他们只能根据教育教学中的具体情境,多义的解读已知理论及其应用范围, 或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根据出现的不同情况或不同问题,而综合使用多种理论解决。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等新课程理念,就只能对教学具有普遍的解释意义。(2) 他们的工作内容繁杂多样(如上体育课、代表队训练、课余体育活动、两操、社会体育等)。时空边界模糊,承担的责任弥散,很多事情互为因果,无法被清晰的切分、剖析或精确地计算。因此,体育教师的思维呈现模糊的、探究性的特征。如体育在教学中运用讲解示范或图像;在教育学生时使用榜样、故事、比喻等。(3)体育教师的工作是情境依赖的、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他们的工作效果很难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对教师所上的一节甚至一学年体育课,几次运动训练效果,就很难有一个准确地、量的评价。
体育教师很难准确地将理论对应于不同个体特征的学生的培养。所以他们具有一种“反智”倾向,厌恶冷冰冰、无人情味的学术理论。
3 体育教师应研究实践理论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那些远离体育教师工作性质和特征的“学术理论”,对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指导意义不大,但这是否意味着教师不需要理论。
当代体育教育教学理论可以分为两大类型:(1)是为了说明和解释体育教育教学现象的学术理论。它由体育大学或体育研究机构在实际情境中开发出来,并通过“研究—开发—应用—推广”的模式,由理论转换成为体育教师、学生服务的产品。如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参考书等。(2)是为体育教育教学行动提供指导的实践理论。体育教师的工作和专业发展,更多的是遵循实践认识论范式下的“反思理性”,它推行的是“实践—反思—开发—推广”的模式。都是先进行体育教学实践, 反思自己或其它老师的经验,通过对经验进行提炼,总结出符合自己的实践理论,再推广到类似的体育教育教学情境中去。来自体育教师的实践理论,是在教育教学实践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认知。包括教育信念、自我认知、人际感知、教学机智、策略性知识、批判反思意识等。
体育教师实践理论有很强的包容性。包括:美感的和道德的、隐性的或显性的、理想的和现实的、表述的或奉行的等。
优秀的体育老师依赖于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看成一种反身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型塑,并在理解、反思和行动的互动中,对自己的理论不断进行修正。也就是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越善于学习、反思、合作与研究的教师,其实践理论基础越深厚,工作效率越好, 越受学生欢迎与尊重;他们的自我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越强。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特征,教学过程以实践性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学内容以体育技能练习这主,“文本”学习为辅。教师的教学、训练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既然体育教师与体育学者需要不同的教育理论,那么:(1)体育理论工作者与一线体育教师之间就不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关系。(2)体育教师需要的是体育教育教学实践(行动)理论,这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与把握的方向。
4 体育教师的研究方向
科研以人为本。体育教师通过对实践理论的研究,能全面了解和揭示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训练的质量,加速和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在研究过程中能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促进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能了解体育发展趋势,并不断创新,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上升为实践理论。没有每一位体育教师的自主研究,就没有自上而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体育教师没有形成自己的行动理论,就只能天天面对课改中的困惑而无法解决。而当前体育教师对实践理论研究的认识与现状,对课程改革的深化有着非常消极的影响。所以体育教师首先要认同、理解与接受学术理论,在研究的方向上:(1)注重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是以理论探讨为价值取向,而一线教师研究的问题,主要是自己学校、教学实践和自己学生中产生的,这些问题只能靠自己去解决。我们的研究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研究能力的过程。(2)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研究。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的当事人,每天都置身于鲜活、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之中。只要做有心人,以参与者的身份在教学中研究教学,许多以前不被人注意的问题就会被你发现,你也就不会每天都在重复枯燥乏味的表演,而天天都在开展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教学。(3)开展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各校有各校的特色,不同教师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持之以恒地“教学→研究→应用”,就能将自己的经验不断上升为理论,最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
3.体育教师专业理论 篇三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师;体育理论;重要性
现如今的小学生,独身子女多。由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发育提前,身体生长很快,他们每天获得的信息量非常多,吞吐的知识量如同鲸鱼觅食一样。他们喜欢体育,却又不懂体育,这就需要体育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在小学,有的教师认为参加体育活动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因此反对他们的学生参加一切体育活动,特别是对毕业班的学生更是如此,使学生整天埋头读书,成了考试的机器。结果造成身体素质极差,心理负担重,没有其他活动缓解。因此,小学教师体育素质如何,制约、影响着小学体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小学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的体育素质,这将对小学体育的开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加强小学体育教师体育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1、未来的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教师具有体育理论素质。小學班主任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如学生的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活动都是班主任的工作范围,体育教师主要负责教学训练、竞赛,班主任要把学生体育活动安排好、组织好、指导好,必须掌握体育基本理论与知识,特别是农村的小学,专职体育教师更是屈指可数,许多语、数学科教师更要兼上体育课,掌握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显得格外重要。
2、加强体育理论教学,有助于改变重智育轻体育的现状。重智育轻体育是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一种观念。这种观念使许多小学生不愿参与体育锻炼,其原因就是不了解体育,不懂得体育的作用,认为体育只是玩玩,因此可有可无。而作为小学教师来说,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转变对体育的错误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倘若教师本身都不懂体育,那么就无法从事对学生体育的教育引导,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武器。
3、提高体育理论素质也是小学教师自身的健康需要。作为小学教师,不仅有责任教育、组织、指导学生参与体育,而且也必须身体力行,一方面为学生作出榜样,另一方面也是自身健康的需要,要提高体育参与的意识、兴趣、习惯,必须掌握体育理论的基本知识。
4、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也是教育形式的需要。小学教师都将会为人父母,将成为家长,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在思想上重视体育煅练,并能用正确的理论指导体育煅练,那孩子从小就能对体育煅练有正确的认识。全民健身是靠全民在观念上,对健身有一定的认识才能有效开展,如果每一个家庭,有一个人能从理论上给全家老少进行科学的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练,何愁群众体育开展不起来?
二、小学体育课理论知识的教学现
1、对体育理论教学重视不够。体育课是各小学的必开课,领导只重视室外体育课,而室内理论课上的质量得不到重视,教师本身也存在着这样的想法,只要将室外实践课上好,室内课上不上无所谓。学生接受不到全面、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对体育正确深刻全面的认识,就没有体育参与的动机与愿望。毛泽东同志在体育研究中深刻指出:“要促使其自觉,非动主观不可。”因此,要学生重视体育、参与体育,必须从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人手。
2、体育室内课教学质量低下。上好体育室内课,教师除了需要具有扎实、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外,还必须具有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理论教学的能力。然而,由于体育教學长期受“重技术、轻理论”的影响,体育教师队伍大多是“技术型”、“经验型”,而“理论型”、“科研型”教师少,因此造成实践课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上室内理论课力不从心、费劲吃力,上课就是照本宣科,自己也不知所云,学生迷迷糊糊、一知半解。体育教师缺乏体育理论知识,不仅影响他们自己的体育参与态度和能力,也直接影响他们对小学生进行体育教育。
3、体育室内课教材较少,缺乏新事物。体育教师要使室内课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有新的教学方案、方法,要不断增加新内容。学生无法从教师那里学到新的体育理论知识,怎能掌握最新的体育理论和技术?
三、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措施
l、增强对体育理论教学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老师的教育指导,使学生认识到体育理论的重要性,意识到只有具备了较全面、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理解、支持、科学地参与体育,从而促进小学体育健康地发展。
2、改革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体育理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育认识,增强体育意识,了解体育活动中生理、心理变化的规律,掌握体育煅练与健身的科学方法,教你如何欣赏体育,如何去组织安排体育活动竞赛等。因此,体育理论的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着体育理论教学的目标,任务去组织选择教学内容。依据体育理论的教学任务、目的,体育理论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运动生物,运动力学的最基本知识,体育保健,体育卫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编排方法,体育欣赏等,这些都是小学教师应掌握的体育理论知识。
3、举办体育理论知识讲座。由于小学体育教师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他们的兴趣。
4、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素质。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素质,是提高体育理论教学质量的关键。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应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也应该是全面的,由过去侧重掌握活动技术转变为理论、技术全面发展;由简单的“示范型”向具备高素质的“智能型”过渡。体育教师的理论素质,应该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必须掌握必要的政治理论和方法,其次,必须掌握生物学知识,心理学,活动训练学和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第三要掌握活动项目的有关理论及其比赛规则,第四还应具备社会学,文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理论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体育观念,体育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小学体育活动的开展,影响到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因此,小学体育理论知识教学的改革和实施已迫在眉睫。
4.教师专业化理论概述 篇四
(一)“专业”(profession)概念的界定
这里所说的“专业”,是个社会学概念,或称“专门职业”,是指一群人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较高深和独特的专门知识与技术、按照一定专业标准进行专门化的处理活动,从而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并获得相应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专门职业。专业作为社会学概念,既不是教育学学科专业中的“专业涵义”,也不是汉语语义学中的“专业”涵义,而是“profession”,是社会分工、职业分化的结果,是社会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达到一定深度的表现。人类之初,虽有社会分工,但未形成专业,不同职业之间没有严格的技术上划分。现代专业则通过高、中等专门教育而形成。传统上最古老而典型的三大专业是牧师、医生和律师,它们有一个可追溯到13世纪中世纪欧洲大学孵育而成长的结盟。然而,至少直到18、19世纪,当工业化的职业结构在英国和稍后的美国进一步发展时,一些知识含量较高的职业才开始承载特定的“专业”意蕴,取得了专业称号,如律师、牧师、医师、工程师、化学师、会计师、社会工作者、经理、商务专家等。
(二)专业的标准
任何一种职业要成为一门专业,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标准。(1)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这里指一套完善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体系,作为专业人员从业的依据,简称专业知能。在现代社会,专业知能往往在高等学校里通过完整的课程得以完成,但事实上,修完这些课程的毕业生,充其量仅仅算是“准专业化”。(2)强调服务的理念和职业伦理:这里指服务或奉献的专业道德。专业道德是该职业群体为履行责任、满足社会需要、维护职业声誉而制定的自我约束行为规范,即一套一致认可的伦理标准。这里除了强调自身的职业操守外,更多的强调的是“行为的介入”、“责任”、“义务”和“承诺”。(3)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成熟的专业必须通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有一个养成的过程。(4)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作为专业的职业生涯,在几十年的专业活动中,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变迁,对于专业的挑战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所以需要不断适应和学习进修,才能使专业的知能不断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被发展着的社会所认可。(5)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当一个专业处于相对强盛的地位时,它的专长能满足重要的社会需求,它的科学知识体系已经高度专门化而十分深奥复杂,以至于外行人员不能挑战专业人员的技术判断,专业自治便成了可能,专业自主的人员可以自己决定进入该职业所需的教育和培训标准,并在帮助国家形成规范这一职业实践的法律上,发挥巨大影响力。(6)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一种工作是否专业,也可从是否形成坚强的专业组织上来看。专业的成员发起组织,诸如学会、协会等设定入会资格的民间组织,形成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自我管理的专业团体并对专业人员的个人成就给予认可。一方面能够保证专业地位的确定,保护和提高他们的个人利益,另一方面则能通过设立章程和伦理法规,促进伦理规范与权利义务的实施,强化个人以及团体的责任感,保障客户和公众的利益。
(三)教师——专业工作者
教学是不是专业?教师是不是专业工作者?这两个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问题在我国一直是受人关注且引起广泛争论的问题。人类在古代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并没有把教书视为一种专门化的职业,教师也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起初是“养老与育幼相结合,师长合一”的古***
俗,后来是“官师合一”、“僧师合一”的漫长历程,并无专门的机构与特别的制度,教师的养成模式基本上是简单的“艺徒式”。后来随着师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产生、丰富和发展,教师职业才逐渐成为专门的科学的职业。20世纪6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运动逐步发展起来。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召开的“教师地位之政府间特别会议”,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指出“应该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师专业化运动进一步走向深入,1986年,美国的卡内基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同时强调确立教师专业性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教师专业化运动开始在世界众多的国家中蓬勃发展起来,教师成为专业工作者的观念广为人们所接受。
我国20世纪30年代就对教师职业展开对讨论,当时有人认为,“时至今日,教师不独是一种职业,并是一种专业,其性质与医生、律师、工程师等相类似”、“教师地位日益提高,师范教育日益重要”。[7]尽管如此,我国对教师是不可替代的专门职业仍有分歧,不少人认为,在不合格教师仍然存在、中小学教师专业性不强、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下,难以让人认同教师是专业工作者。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教师是专业工作者”的声音逐步在我国增强,并且逐步得到法律的认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已经确立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教育专业人员”,将我国教师的专业权力扩展到了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学术自由、民主管理等方面。这是对我国教师专业权力和职业性质的重大突破。它不仅标志着我国教师的劳动性质发生根本意义上的变化,也表明教师的角色开始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工作者。1998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师范教育国际研讨会”明确指出,“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 目前,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一线教育工作者都一致认为,21世纪的教师必须是接受过专业化训练,有着较高专业素养的教育专业工作者。
(四)“教师专业化”的涵义
5.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篇五
赖文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身为教师的我也应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的提高。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来提高自身质。
这本书是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有很深刻的理论,也有各国教育改革的理念及措施。我紧扣“专业化”这个关键词,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它以“专业化”构建了这样的框架:理论篇包括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专业化发展的概念辨析,专业素质,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政策篇包含教师专业化的政策保障,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师教育机构认可制度,教师教育课程鉴定制度。实践篇包括教师教育机构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本位的教师专业发展,大学与中小学校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集中,我对理论篇中的“教师专业化”有了较深的认识。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业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育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从这一高度上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递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 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优秀的教师既需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求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懂得教什么和怎么教,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发展学生的智慧,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良师必学者”,教师专业化首先要求教师学历应达到文理学科同等毕业生的学术水平。其次,教师应具有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渊博,而且要“饱学有识”,并内化为个体的人文素质,从而成为一个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健全的人格特质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再次,教师要精通所叫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透彻的了解。“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另外,教师应具有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学者未必是良师”。教学工作是一种培养人的专业工作,教师要成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具备教学科学方面的知识是必须的。
“教师专业化”不仅需要教师去认识,更需要教育机构为教师专业化提供学习、发展的保障。其中,“大学与中小学校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这一章节内容吸引了我。
自19世纪末期以来,美国大学与公立学校曾多次进行合作,其目标在于改革公立学校教育。一百多年前,在哈佛大学于中小学教师的联席会议,讨论如何改进教育与教学方法,与会者主张应当更多地参与到改进中小学教育中来。这是美国大学首次与中小学建立直接联系。
与此同时,杜威倡议在大学校园建立实验学校。1896年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与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校于1887年创办的霍金斯馒实验一起,成为后来美国兴起的实验学校运动的滥觞。在杜威看来,实验学校既是教育研究与实验的场所,也是培养新教师的地方。
专业发展学校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教师培养的新形式。它并不是建立一所新学校,而是在原有的中小学的基础上与大学合作形成的一种新功能。
专业发展学校有以下一些特点:
重视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联络员经常向教师提出问题与教师分享教育研究的成果和优秀教师的经验,参与解决学校中出现的情境性问题,为学校和教师提出应当加以探讨的问题或要求,评价教育活动是否成功等等。
加强面向中小学校实际的合作研究。中小学里发生的事情具有迫切性和同时性。因而往往限制了教师有时间提出问题,进行反思和形成理论框架。中小学教师解决问题缺少教育理论素养。而大学教师提出理论观点却往往不能把研究的问题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因此专业发展学校的合作研究既有利于解决中小学的实
际问题,又有助于中小学教师与大学教师双方的专业提高和发展,具有互惠性。
最后,我想以这样一个故事来表达我的感受。1985年,一位天资聪颖而普通平凡的教师克里斯塔麦克奥利佛被选为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空间设计教师。当被问及她为什么参加这一设计时,她迅速直接而充满自满地指出:“难道你们不明白吗?我是一位教师,每一天,通过学生,我感触未来。”
6.体育教师专业理论 篇六
一、目标任务
(一)目标:
组织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内容的全员岗位培训,使全校教师普遍掌握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技能,增强专业自主研修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责任意识和师德水平,着力建设一支师德水平高、教育教学能力强、能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主要任务:
1、以加强师德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提高教师“立德树人”的能力为目标,以增强教师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学习意识、诚信意识为重点,每学期对全校教师进行政治理论和师德学习培训。
2、以新理念、新课程、新要求为主要内容,结合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五年内所有教师完成不少于240学时的全员培训,分期分批对全校中小学教师进行不少于50学时的脱产培训,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新课程改革适应能力。
3、以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文化知识水平、教育教学技能、教育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水平为目标,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打造学科团队,提升学科教育教学水平。
4、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为目标,五年内分期分批对全校教师进行不少于50学时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并通过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考试合格,全面提高我校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教学、教研和教育科研的能力。
5、以学校为基地,以自学和校本研修为主要形式,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全面提高我校教师教学和教育科研的实践操作能力。
6、以加强名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为目标,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名师、骨干教师考核、管理、使用新机制,通过名师博客、师徒结对等形式,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务主任为副组长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教研组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成员,负责 “计划”的统筹管理和组织实施,责任分工如下:
1、教务处负责制定师德建设评估办法,督促、指导开展相关活动,组织开展教师师德水平评估;负责建立健全名师队伍、骨干教师队伍选拔、考核、管理、使用机制,促进名师、骨干教师充分发挥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
2、教务处负责督促、指导教师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校本培训,组织开展脱产轮训及相关培训,组织开展教师专业素质评估。
3、各教研组负责组织开展学科专业知识培训,指导、督促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打造学科团队,组织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过程评估。
4、电教组负责组织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组织开展教师教育教学实绩评估。
5、各年级组负责组织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和本组教师素质能力建设的各项工作,加强对学校实施“计划”情况的督促、检查和指导。
三、工作要求:
1、各牵头培训机构和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要围绕目标任务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组织开展培训,加强培训过程管理,严格考评,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培训机构要以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契机,着眼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把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三者紧密结合,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2、相关科室要为学校提供专业发展支持,要确定教师定点联系年级组,帮助年级组制定校本培训方案,协助和指导各组实施发展计划、组织开展好各类培训、完成培训任务、指导教师完成学历学位提升计划、读书计划等。要结合我校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和不断创新培训模
式,如现场研讨、集体备课、专题讨论、案例分析、实践反思、对话交流、微型科研、叙事研究、网络博客等。各类培训要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和实际出发,满足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紧迫要求,不断改进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模式和方法,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各教研组和电教组要及时将教育局已经开发的网络课程采取各种途径送到各组,保证教师每周至少学习一节网络课程。同时,校各培训机构要立足本土,积极开发筹建教师培训资源库,及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优质资源。
4、各教研室要在有效提供专业支持和培训资源的基础上,大力促进各组扎实开展以实践探索、总结研讨和自主学习反思为基本特点的校本研修,帮助教师对自身经验不断进行总结、提升,努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校本研修要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校本群体性研修要与教师个体性自学反思相衔接。要建立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机制,打造学科团队,形成专业协作共同体,充分实现信息沟通和经验共享,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5、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灵活开放的教师培训与研修活动。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要积极参与专业发展,加强自身专业培训,在教师中起好示范带头作用。各校要认真落实好读书计划和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大力组织教师自学和参与校本研修,积极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提
高。各校要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档案,定时对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进行指导、评价。
7.体育教师专业理论 篇七
一、胜任力理论
胜任力是从西方引入的一个概念, 即Competence。1973年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兰德 (David C.Mc Clelland) 发表了题为《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的文章以来, 20世纪80年代胜任力成为一个前沿的管理理论, 我国的研究人员逐渐从单纯介绍西方的理论, 进入深入了解西方理论, 在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和模型。
1. 冰山理论
Spencer等人 (1993年) 经过二十多年对胜任力的研究和应用, 提出一个人的岗位胜任力就好比一座冰山, 戴维·麦克里兰德教授提出了冰山模型式的胜任才能模型, 从质量和才能层面论证了个体与岗位工作绩效的关系。他认为能够用个体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形象、动机和特质等潜在的深层次特征, 将某一工作 (或组织、文化) 中表现优秀者和表现普通者辨别开来。这些区别特征后来被称作胜任才能, 是决定工作绩效的主要因素特征。心理学指出, 越是内在的、深层的素质, 越不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而且对工作业绩的预测作用就越强, 效果就越稳定。浅层的知识和技能只是露在水面上冰山的一小部分, 是基准性胜任特征, 是对胜任者最基础的素质要求。价值观、自我概念、个性、内驱力这些特质, 都潜藏在水面以下, , 它是区分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的关键因素。) 如图1所示。
2. 洋葱理论
2003年彭剑峰从另一个角度对冰山理论进行分析基础上, 提出胜任力由外层到内层, 层层深入, 最表层的是基本技巧和知识、里层核心内容即个体潜在特征。如图2所示。
二、招聘能胜任体育教师角色需考虑的问题
1. 专业知识是体育教师胜任力的前提条件
教师专业知识的储备是从事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 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教学的好坏。对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进行考查, 是招聘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教师胜任力评价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基础资料是专业知识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基础资料是评价主体根据评价目的收集的、能有效反映评价对象的文字资料或操作观察记录。这种基础资料可由评价对象提供, 也可以由评价主体主动收集。如应聘教师的个人档案、个人简历是教师基础资料的主要内容。教师的基础资料能较有效地反映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学历水平、科研水平、教学经历等, 能较准确地反映出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专业知识的测试是评价专业知识水平的一个常见手段, 可采用笔试或面试来进行, 主要是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将专业知识应用于教学的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试, 这种评价方式的有效性、可靠性较高且易于操作。
2. 专业技能或能力是体育教师胜任力基础
专业技能是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是教师胜任力的基础。在招聘体育教师时, 就重点考查两种专业技能。一是前教学技能。前教学技能指没有学生的参与, 教师在备课、评价或其他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技能, 它需要教师独立思考, 较少受到时间的限制。由于前教学技能不涉及到学生, 目前国外常采用“包内”测验形式。测验中, 被测者会收到一包材料, 模仿教师公文包中准备带回家自行处理的教学任务或问题。每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单独或同时运用知觉技能、实施技能、决策技能, 由此可进行相关技能的测评。它需要体育教师独立思考, 是对专业技能的有效测评方法。二是相互作用技能。相互作用技能指教师在与学生相互作用过程中运用的技能, 它需要教师做出迅速的、直觉的反应, 对于它的测评主要包括运动技能测评、知觉技能测评、决策技能测评和实施技能测评。目前, 在体育教师各种招聘中, 常采用是相互作用技能测评, 尤其是用课堂教学效果来对教师的相互作用技能进行测评, 具体方法有教学观察、教学录像、教学评价等。其实前教学技能是相互作用技能的前提, 是教师教学效果重要影响因素。另外, 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能力, 是提升体育教师教学成效的有力保障。因此, 在体育教师招聘工作中要注重前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的考查。
3. 专业发展动机是体育教师胜任力的内在动力
专业发展动机是驱使教师职场生涯中朝着专业化教师这一目标不断前进的推动力, 是影响其专业发展进程及水平的内在的核心因素。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动机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能唤醒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意识, 激励和维持教师为达到专业化教师这一目标而作不懈努力的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动机越强烈, 就意味着教师投入专业发展的热情越高, 所作的努力就越大, 所能达到的专业水平也就越高。专业动机反映了教师的职业价值内化情况, 直接影响着教师从教思想的稳定性。
在体育教师的招聘过程中, 要考虑专业动机, 不同的专业动机对教师职业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由此而引起的对教师职业的体验和态度也是各有差异。属于奉献型 (认为教师可以为社会作出特殊贡献) 的体育专业动机, 由于本身热爱体育教师工作, 就能克服种种困难, 认真去做好专业上的各项工作, 甚至会产生一种以苦为乐, 以失为得的享受型心态, 能较好地体验到职场的乐趣与领略到自身的价值, 在这种“体验”与“领略”之中, 甚至会伴随而生发一种高层次的职业幸福感, 而“职业幸福感是从业者进取最持久有力的驱动源”。因而, 属于奉献型专业动机的体育教师就会对专业发展起着一种巨大的驱动作用。反之, 如果是属于无奈型, 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影响专业发展进程。由此可见, 专业动机的显著差异是造成教师工作的满足感和失败感主要因素这一。这种差异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职业的稳定性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 在体育教师的招聘时, 要对其专业动机进行专项测试, 从中选择奉献型、有成就感和责任感的体育教师。
4. 专业态度是体育教师胜任力的源泉
专业态度也即专业情意, 指教师专业行为的心理倾向, 是基于对所从事的教师专业的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一种精神。面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在招聘体育教师时, 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考查专业态度:一是在对待师生关系上。现代教育强调的是教师要尊重和欣赏学生。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 还需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都有自己的体育爱好和特长, 因而教师要赏识每一位学生,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二是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 现代教育强调合作。现代课程的一大特点就是课程的综合化性, 所以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 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 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每个体育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 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科目教师的教学, 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完成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教师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 这不仅具有教学的意义, 而且还具有教育的功能。三是对待自我上, 要不断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四是教育要求体育教师形成完美的专业自我。专业自我的形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境界。体育教师要对“自我”有明确认识、对“自我”有深度体验、对“自我”有较高调控能力。只有这样的专业态度才能真正成为一名能胜任的体育教师。
总之, 从胜任力的角度招聘体育教师, 除了关注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外, 还要考查其专业动机、专业态度和专业价值取向等深层次的要素, 这样才能把优秀的人才补充到体育教师队伍中来, 为体育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2009.
[2]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 (1) .
8.体育教师专业理论 篇八
摘 要: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是学生形成体育兴趣、培养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开设体育理论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普通高校 体育理论 体育专业
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应该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理念,从更深的层次使学生了解体育、认识体育,从而在其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自觉地从事体育锻炼。鉴于此原因,有必要对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体育理论课程的传授。
一、开设体育理论课的重要性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却是参差不齐,而对体育的认识水平将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体育的热爱程度、参与程度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效果。
首先,大学生必须有终身体育意识,即指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培养的终身都具有的从事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将会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开设体育理论知识课程,从思想上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之了解体育的目的、体育的本质和体育的功能,更进一步的形成自己的体育理念和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
二、开设体育理论课程的必要性
文献研究表明,我国高等院校目前的体育教育理念与管理还有相当一部分停留在较原始的水平上,认为体育课就是简单的活动身体、跑跑步、打打球而已,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体育实践课教学也是按照“学艺与练功”的方法进行,只注重近期的教学效果,而淡化了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导致了学校体育竞赛投资大大高于体育教学投资。
1.提高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理论课是实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教学计划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增强体育能力,培养自觉参与身体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体魄强健的国家各项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理论指导实践
体育理论可以对体育实践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详尽的计划,选择合适的方法、手段、器械以及如何应对体育锻炼之中遇到一系列的突发事件、意外的运动损伤等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运用科学的体育理论知识来指导体育实践,才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设体育理论课的相关内容
体育理论的内容非常的广泛,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分为必修和选修课两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的,对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不可能全部开设,只能是有针对性地开设与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体育锻炼指导、运动损伤以及身体的养护等方面的相关内容。
四、开设体育理论课程的形式
1.开设选修课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把体育理论纳入公共选修理论课教学之中,像其他课程一样,设立一定授课时数和学分,而不是把体育理论课作为实践课的“附属品”,和实践课捆绑进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个人的实际情况,学习和锻炼的需要以及兴趣爱好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自己喜爱的教师。
2.重视体育实践课中的理论渗透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理论与实践是不可分割的,是一个相互交融的整体。在体育实践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向学生穿插传授有关体育方面的知识、理论,解决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在课间、课下也可以与学生交流、探讨、传授体育理论知识。这样的交流与传授既贴近学生体育生活,让学生乐于接受,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开设讲座
根据学校开课的情况、季节时令特点和学生的需求,把体育理论知识按照一定标准和体系以讲座的方式进行传授。教师可以把自己研究的较透彻的理论在讲座上传授给学生;或者是定期聘请一些专家进行讲座,就目前体育运动中的一些先进的技术、方法、手段以及一些先进器械的使用进行讲授,使学生获得更大的信息量,更加科学的指导他们的练习。
4.充分运用网络资源
在电子技术发达的今天,网络是一个最不能忽视的资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体育知识网页,根据体育理论知识的分类,在网页上设置不同的模块,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与自己相关的知识;也可以是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可以自由发言,相互讨论,教师可以定期做客,回答学生的问题,以满足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需求和解决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困惑。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是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的过渡的一个时期,是承上启下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大学生通过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体育理念和终身体育意识,能够加深对体育锻炼意义的了解,掌握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手段,从而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找到适合自身体育锻炼的项目和方法,并能进行自我监督,终身受益。
9.体育教师专业理论 篇九
这是一篇关于体育教师基本功考试,中学体育教师考试,中学体育教师考试试题的文章。于哪年退出了国际奥委会并与其中断了一切联系()。A、1一、判断与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新课程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加强了课程与社会发展和学生参与的联系,体现了时代感。(×)
2.为提高小学生力量素质和合作精神,经常开展拔河、搬运重物等活动是值得提倡的。(×)
3.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4.《体育与健康》体现了实用性、活动性、兴趣性和时代性特点,突出了该课程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性质。(√)
5.体育教学中,教师施加的影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外因,只有通过教师的教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6.科学的身体锻炼可以促进人体形态,机能的发育,运动能力的提高,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能力的增强。(√)7.人体下肢长有几个长度:(d)a.1个b.2个c.3个d.4个
8.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供给有几种:(c)a.1种b.2种c.3种d.4种
9.人体速度素质发展最快的敏感期:(b)
a.8-9岁b.10-13岁c.14-15岁d.16-17岁 10.从进入青春期发育高潮到发育趋于稳定一般历时:(d)a.1年b.2年c.3年d.4年
二、填空题(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基本途径是课程(堂)教学。2.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是这次课改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3.教师专业化培训和发展的基本理念包括回归生活理念、发展性教学理念和生命化教学理念。
4.体育教学应遵循认识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和运动负荷规律。
5.体育教学体系包括四个要素,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6.科学研究证明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成功先天因素是主要的,后天训练是重要的。7.有人断言“选材成功意味着训练成功一半。” 8.力量是指人体克服阻力的能力。
9.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
10.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而疲劳不能恢复的训练是危险的训练。11.新课标中规定小学一至四年级为每周4节体育课,五至九年级为每周3节体育课。12.《课标》中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13.培养体育能力的教学模式程序为引导提示、明确目标方案、探索尝试、思考验证、总结评价。
14.在田径比赛中,铅球、链球的投掷圆圈直径均为2.135m。15.在体育课教学中,尽量使教学效果达到汗、会、乐、美、大、中、小、多八字标准。
三、名词解释(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1.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2.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3.快乐三要素
简单的,没有附加条件的,发自内心的。4.生物年龄
指个体在解剖结构、生理机能等生物方面达到的实际年龄,它反映了每个人生长发育的快慢程度。5.运动训练
凡是培养运动员的一切准备过程都可称之为运动训练。6.健康
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善的状态。7.运动指数
课内的平均每分钟脉搏数除安静时的每分钟脉搏数。8.诱导性练习
体育活动中正确掌握运动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9.体适能(体能)
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10.练习轨迹
指在体育锻炼中,身体和身体某些部位的移动路线。
四、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何由知识的传播者转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①积极地旁观;
②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 ③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2.教学研究是提高和成就教师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教师,你如何认识教研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①桥梁和通道;②大舞台;③大课堂;④大平台;⑤切入点。3.什么是乳酸能?
人体如以最快速度持续运动数秒后atp耗尽时代之而起的肌糖元在无氧条件下供能以使atp合成并产生代谢物质——乳酸。4.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①谈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②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综合性; ③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概念; 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⑤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⑥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⑦改革体育考试和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5.近年来,体育教学原则主要包括哪八个方面? 身心全面发展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提高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综合创新原则等。
五、问答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在课程改革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体作用,这与“放羊式”教学有什么区别,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①教学指导思想;②教学计划设计(目的、内容、要求、过程等);③教师作用;④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⑤教学反馈与调控;⑥教学评价;⑦安全因素。
2.课程改革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更加全面关注学生的认知、身体、心理和行为表现,教师的角色和作用也更加多元化。请你谈谈在教育观念方面将发生哪些变化?
①从过去被动的执行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课程设计的决策者; ②从单一关注运动水平,变成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 ③在教学方法上,从强调“教”,转为强调学生自主“学”;
④在师生关系方面,从学生的主宰,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与朋友; ⑤对学生的评价,从主要关注学生成绩,转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3.如何测量运动员的步频、步幅,举例说明。
把跑道清扫干净,测量统计运动员在跑的过程中跑道上钉鞋留下的痕迹。例:某运动员百米成绩11’’,全程跑49步,则有: a全程平均步幅=距离/步数=100m/49=2.04m b全程平均步频=步数/时间=49/11=4.45步/秒 c全程平均速度=距离/时间=100m/11=9.09米/秒
4.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你怎样处理好“普及”与“提高”,“个体”与“全体”的关系,举例阐述。(略)5.“身心全面发展原则”的基本依据、基本要求是什么? 依据:人体是在大脑皮层统一调节下的有机整体,尽管身体任何部位的运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某一运动器官的运动,对其他部位生理运动都是有促进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用多种多样的教材和恰当的教学方法,有计划地对身体、心理进行科学全面训练,才能使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要求:①制订好学习水平段的计划,全年教学计划与学期教学进度,必须全面性;②在安排每次课内容时,特别注意基本部分教学内容的合理搭配;③在课外体育活动的各种专项运动中,也应注意学生的身体、心理的全面基础训练。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 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要从、和等三个方面去评价。
3、运动参与是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与表现。
4、肌肉工作时的直接能源是,它贮存在细胞中,以肌细胞为最多。
5、人体的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骨骼起着的作用,关节是运动的,肌肉收缩是运动的。
6、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增强体能,主要是由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7、、、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必测项目。
8、由一列横队变成二列横队时,应先报数。
9、耐久跑中的途中跑,要求的节奏与节奏相配合。
10、三级跳远由助跑,沿线向前的连续三次跳跃组成。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支撑摆动要求以肩为轴,脚向远伸,髋向远送,身体伸直。()
2、直腿后滚翻的保护与帮助是保护者单手提拉练习者臀部,帮助推手和翻转。()
3、韵律操比赛,可设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规定动作由竞赛组织部门确定,采用统一的动作和音乐进行。()
4、侧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动作是通过蹬腿、送髋、转体、挺胸、低头、推臂、拨球连贯动作将球推出。()
5、足球个人进攻战术包括:停球、跑位、运球过人、射门。()
6、排球比赛中a队队员在接发球时,用脚将球踢到了对方场内,裁判员判其违例。()
7、急停是快速移动中突然停止,借以甩开防守者的方法。动作有一步急停和两步急停。()
8、如八个队员参加比赛,采用单淘汰制,其比赛场次为七场。()
9、长拳的手法主要有拳、掌、勾,步法主要有马步、弓步、仆步、虚步、歇步。
10、重力休克是在剧烈运动中,由于体内大量缺氧所引起的暂时性脑贫血而发生的休克。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1-12‘gym‘1.2.1)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1-12‘gym‘1.2.2)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1-12‘gym‘1.2.3)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1-12‘gym‘1.2.4)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2、体育锻炼应遵循哪些原则?
3、简述体育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4、学校体育应从哪些方面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5、分腿腾越动作要领是什么?请用简笔画描绘动作过程。
四、分析题(15分)
10.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篇十
计划一: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为了学校和教师的持续发展,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从我自己的实际出发特制定本人的两年发展规划。
二、个人专业发展的两年总体目标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
1、继续继承优良体育教育教学品质,衣着符合教师规范,以普通话教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提前下课。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渐形成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向业务水平高的青年教师看齐。
2、继续体育专业理论结合专业技能的学习。熟知《教育学》《学校体育学》等有关著作,更新个人专业知识、深识教材,做到因材施教;能科学合理地设计每一学期的教学目标,并与单元计划相配套;在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展示实践课中,开发教育资源,从而寻求自身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
3、坚持每天1-2小时的阅读,除教育教学类书籍,增加案例、课例的阅读参考,寻求在理论研究上有建树,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研究的能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
三、个人专业发展的目标
1、第一目标
1)继续自己的专业学习,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2)继承优良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寻求自身教学特点,发挥所长,利用各种器材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逐步建立个人教学风格。
3)深识教材,因材施教。逐步提升自己的课堂掌控性,完成几节高质量的优质课,并写下教学感想。
4)阅读有助于自身教学提高和教师个人素质提高方面的书籍,教学方法和理论方面等的著作,尝试每学期能自读2~3本;写下教育教学感想,每个月写下教育一篇千字教学感想,到学期末总结出一篇有质量的文章。
5)积极参与各教育教学类学术活动,做好笔记及完成其相应要求和功课。
实施的方式和途径
1)熟悉中学体育教材,按照要求,配套单元计划来设计教案。从学生角度来展现,学生能喜欢上体育课,愿意上体育课,认为上体育课是一件开心的事。学生能与教师关系融洽。
2)积极参加各类教科研活动。参加观课、评课活动后,注重自身实践、反思和总结;积累经验,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3)多问,经常请教优秀教师,学习其成熟的教学理念、对待事物的随机应变能力和课堂掌控技术,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一个全新的、便于自己控制的教学,使课堂教学有成效。每月写一篇能反映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日志。
2.第二目标
1)在体育课教学设计、语言、手段、方法等有一定的教学特色和教学经验,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在教育科研方面有突破,积极参与体育教研组课题研究,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拟定一个学术研究方向。
3)继续专业理论的学习,探索学生体育课创新能力,总结经验,促成更有效的课堂教学。
4)通过自学或学校培训,拓展1-2项专业技能。
5)关注学生的自身认知,从兴趣、道德、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了解各年龄段学生。不局限于教材,不断从新角度理解和挖掘,做好2年教育教学的反思和总结。6)随着教学经验不断积累,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教学风格,有一套完整的教学经验集。
7)进一步培养自身专业素养,以高水准的经验型青年教师为目标。
实施的方式和途径
1)终身学习的目标,尝试阅读整套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对课堂的掌控性有质的提高,熟悉程度加深,力争做到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2)运用低年级教学语言,教学规范、做到语言精练,课堂教学氛围良好,课堂纪律严谨,学生自信好学,身体素质不断提高,活动能力加强。
3)堂的随机应变能力提高,能及时有效处理好突发状况。对于课堂上的一些隐患有及早的应对准备。
4)过各级层面的观课、评课,汇总其创新,模拟一套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方法集,为确立自身教学风格作指导,发挥优势。
5)循课改精神,注重学生主体,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鼓励学生创新;在教学中注意学法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6)提高课堂有效性,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学习各项教材新增重点及重点转移等等。经常阅读教育教学类书籍及科研著作,通过反思和总结经验成果,加强自身教育科研能力,使制定的学术论文有其可行性。
7)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学校的教育工作或重大活动中有所用途。
四、预期目标效果:
通过对两年规划的逐步实施,应达到如下预期效果:
1、学习专业化知识、提高专业化技能的自觉性有明显提高。
2、能够产生比较强烈的自我提高欲望。
3、为终身学习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开端。
4、成为思想素质高,改革意识强、专业结构合理、教育教学水平高的教师。
5、成为能够适应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学习型教师。
五、达成目标的保障措施及自我检测措施
1.积极、认真对待每一节体育课。互听课、展示课上能得到同行的赞同。形成自身特有风格的体育课教学,学生反响热烈。
2.根据个人专业发展两年规划的制定,进行每学年、每学期的实施内容细化,制定改进计划和实施措施,并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和创新。
5.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参与专业技能提高培训,更新专业知识和水平。
6.学期、学年的考核,接受校委会和同事们的监督审查,以此来督促自己。
计划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从20xx年8月至今,踏上教师岗位有整2年的我较顺利的完成了社会角色的转换,从一名师范生到一名合格的小学体育教师。其中,有幸参与了多次市级、县级及学校组织的教研、观课、评课等活动,并在学校和体育组等层面开了3堂展示课,得到了很多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从而使我的课堂教学有了跨越式的发展,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增强了,动手能力增强了、课堂掌控性增强了、课堂有效性的意识提高了、科研意识也有所增强。如今,将继续担任低中段的教学工作,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从新教师向经验型青年教师转换。
一、个人专业发展三年的总目标
向经验型青年教师转型
1.继续继承优良体育教育教学品质,衣着符合教师规范,以普通话教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提前下课。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树立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向业务水平高的“经验型”青年教师转型。
2.继续体育专业理论结合专业技能的学习。熟知《教育学》《学校体育学》等有关著作,更新个人专业知识、认识教材,做到因材施教;能科学合理地设计每一学期的教学目标,并与单元计划相配套;在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展示实践课中,开发教育资源,从而寻求自身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
3.坚持每周1-2小时的阅读,除教育教学类书籍,增加案例、课例的阅读参考,寻求在理论研究上有建树,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研究的能力,并结合实践有成效。
二、个人专业发展的年段目标
第一年目标的成果形式
1)1~2节有质量的展示课,并认真做好课后反思。
2)听课、展示课有好评,学生的反响良好。
3)好的师生关系,好习惯好行为伴随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4)有3~4篇反映自己提高的教学日志;积极参与读书活动,写下读后感,并保证每月有1篇教学类随笔总结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上
第二年目标的成果形式
1)1~2堂一定范围内的公开教学展示课,并且获得好评,学生的反响良好。
2)和睦的课堂,良好的师生关系,好习惯好行为伴随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3)有3~4篇反映自己提高的教学日志;积极参与读书活动,写下读后感,并保证每月有2篇教学类随笔总结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上。
第三的总目标
1.关注学生的自身认知,从兴趣、道德、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了解各年龄段学生。不局限于教材,不断从新角度理解和挖掘,做好3年教育教学的反思和总结。
2.随着教学经验不断积累,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教学风格,有一套完整的教学经验集。
3.强化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在确定的理论研究方向中草拟一份学术论文。
4.进一步培养自身专业素养,以高水准的经验型青年教师为目标。
实施方式或途径:
1)过各级层面的观课、评课,汇总其创新,模拟一套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方法集,为确立自身教学风格作指导,发挥优势。
2)循课改精神,注重学生主体,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鼓励学生创新;在教学中注意学法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3)提高课堂有效性,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学习各项教材新增重点及重点转移等等。经常阅读教育教学类书籍及科研著作,通过反思和总结经验成果,加强自身教育科研能力,使制定的学术论文有其可行性。
4)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学校的教育工作或重大活动中有所用途。
成果形式:
1)1~2节较为成熟、并能发挥自身教学风格特点的公开展示课。
2)总结3年的教学经验,集合成一套较有实用价值的教学总结资料。坚持每月有2篇教学类随笔总结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上。
3)一篇学术论文初稿。
计划三: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体育教育体系,对广大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建立一支能适应需求、面向未来的体育教师队伍,从我自己的实际出发特制定体育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二、现状分析:
从学校未来的发展对体育师资的需求来看,我在教学中欠缺的主要表现有:
1、新课程思想观念、现代教育理论和管理知识较为欠缺。
2、现代体育教育教学手段掌握不够。
3、从事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亟待提高。
4、缺少全面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专业基本功不够扎实,专业素质还亟待提高。
三、主要措施:
在实施自我发展规划的操作过程中,考虑到我自身特点,根据新课程学校体育教育对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的方向,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成为本学科带头人,特制定以下学习计划:发展的模式:“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和准备——实践和行动研究——总结提升”。
1.学习理论,主动积累。
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阶梯,好好想想,看哪里做的不对。这样会使我们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学会自我观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观念会有深层的认识。另外,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因而经常做好读书笔记、写教学反思可以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每学期至少完成1万字业务学习笔记和政治笔记,每学期结束自我检查,落实情况,作为教师业务学习的目标之一,以促进学习深入。
2.制订计划,自我规划。立足个人发展,通过制定《学科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做到有目标、抓落实。根据自己制定的目标和措施,有针对性地把握体育教师的整体发展方向。根据所教学科和自身实际情况确定研究目标,按照规划努力进行自我培训和科学研究。
3.精于思考,勤于笔耕。
每学年撰写至少一篇论文、一篇好教案、一篇案例分析,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省市各部门组织的论文、教案等评比。
4.认真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
通过《学校体育》、《体育教学》、《教育报》等专业刊物的认真学习,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在集体备课、课堂观摩、小组交流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中领悟适合现代体育教学的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
5.坚持参加中小学继续教育学习。
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广大教师加强学习、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要想与时俱进,与新课程共同成长,要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6、学习信息技术,动手制作课件。
电脑现已被运用到各行各业中,电脑的运用大大推进了社会的发展,效率的提高。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驾驱课堂的能力,向40分钟要质量。因而能够制作一些分散教材难点、突出重点的生动体育课件使用,无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学习信息技术,制作较难的课件是我的又一个发展规划。
四、预期目标:
通过规划的逐步实施,应达到如下预期效果:
1、学习专业化知识、提高专业化技能的自觉性有明显提高。
2、能够产生比较强烈的自我提高欲望。
3、为终身学习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开端。
4、努力成为本市体育学科带头人和骨干。
5、成为思想素质高,改革意识强、专业结构合理、教育教学水平高的体育教师。
计划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我相信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在认真学习了学校发展规划和各部门本学期工作目标后,针对自己的特点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如下:
发展目标: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有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要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深化课改,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两个整合”和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理念,充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培养。注重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实践,解决教改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做一个有思想的新形势下的教师。
我工作三年以来,深知自己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利用不懈追求的渴望,努力在课堂教学艺术、学生学法、学生个性特点等方面有较大突破。
一、转变观念
1、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让学生在进行相关体育活动时了解健康知识。
2、转变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由重传授向全面发展,由统一要求向差异性要求,由重成绩向重过程,由被动接受向合作学习,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等方面的转变。
二、勇于实践,大胆创新
1、创设环境,服务于学生。个人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鼓励学生大胆地去选择、去发现、去感悟,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创设问题,激发思维。在教学中,我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具体措施:
1、在体育教学中,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的综合目标要求,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以身体锻炼的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强调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三维目标。(2)克服过分强调运动技术的系统性,把学习和掌握简单的运动技术作为载体,充分发挥本学科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既要重视学习和掌握技术,又要克服为技术而技术,要在学习技术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扩展和达成五个领域的学习目标。
(3)教学内容,作为达成教学目标,自己要努力尝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如何教,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要设计新的教学方法,选择新的教学手段。
2、努力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出良好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我要不断的学习,接受新的信息,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努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转变教学观念,时刻用新的课程标准来指导教学,积极开展“两个整合”和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实践,大胆创新。
4、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拓宽个人的视野。努力钻研教材,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体育教师专业理论】推荐阅读:
福建省光泽第一中学2014高中体育教师论文 如何上好体育理论课06-10
最全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入编考试试题集07-03
体育教师09-18
教师体育活动方案09-15
体育教师教学叙事10-21
体育教师教师调职申请书范文06-27
体育教师年度工作反思06-18
初中体育教师研修计划06-22
体育教师个性特征论文06-26
体育教师师德个人小结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