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艺术》教学设计

2024-09-23

《科学与艺术》教学设计(精选10篇)

1.《科学与艺术》教学设计 篇一

《领导科学与艺术》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山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学生设置的一门通识课,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领导科学与艺术》是一门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和现实性的课程,本课程针对领导科学研究面临的诸多新的课题,综合近年来国内外领导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从领导理论、领导主体与客体、领导决策、领导沟通、领导艺术、领导绩效评估、领导力开发等方面系统分析、介绍了当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的理论与应用。

《领导科学与艺术》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不仅要帮助学生全面、综合、深入地理解理论原理,还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的介绍本着“广、博、精”的原则,使学生集中了解该课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脉络。方法的传授则本着“简单易懂、可操作”的原则,在帮助学生熟悉各种原理的同时,结合研究案例,为他们提供操作范例和实践指导。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对国内外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领域核心主题的分析,使学生系统掌握领导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通过案例的讨论学习,让学生掌握领导科学艺术的基本应用,发展一些领导技能,为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开发学生的领导力打好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建议

(一)教学组织形式

电大教学采用个别化学习、学习小组为主,集中学习为辅的教学组织形式。、个人自学

学生根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在认真阅读文字教材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个体化的自主学习。

2、小组学习

特别提倡组织成立学习小组,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便于交流、沟通和讨论,促进学习者在相互启发中深入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同时小组学习利于学生间交流教学经验,提高学习效率。

3、集中学习

集中学习也可称面授辅导,主要解决四方面的问题。(1)对教学内容中共性化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解、分析,对学生的具体困难进行答疑,应注意避免用面授取代学生的自主学习。

(2)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作到能够自主阅读文字教材;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或不足进行学习,能够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多种媒体学习材料进行学习;能够获得本专业相关的资料和信息。(3)辅导中应大力倡导案例教学,注重学生对管理实践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对具体管理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一特殊情境进行讨论,使学生认识管理实际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促进学生对这一案例相关理论的理解和掌握。(4)适当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

4、网上答疑;IP课件;课程论坛;电话;信件答疑等形式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助学习、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含作业、面授辅导、网络辅导课考勤及学习笔记等)和其末终

结性考试相结合的形式考核。形成性考核中以平时作业为主,占总成绩的30%;期末终结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具体每学期的课程形考比例见课程考核说明。

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课程学时分配

本课程为4学分,教学时数为72学时,各教学环节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安排 备注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领导活动的主体 8第三章 领导活动的客体 8第四章 领导理论及其发展 8第五章 领导决策 6第六章 领导用人 6第七章 领导沟通 8第八章 领导艺术 6第九章 领导方法 8第十章 领导绩效评估 6第十一章 领导力开发 6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1、总体说明

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基本教材。教材选用的是《领导科学与艺术》(朱立言 高鹏怀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

2、教学媒体使用信息表

教学媒体 主要内容 主要作用 导学或自主学习安排

文字教材 领导科学与艺术 学生学习的主教材,是在教和学中贯穿始终的重要依据,是学习的尺度和标准。导学

课程网页 山西电大在线平台 参考助学媒体 自主学习

课程答疑 在线平台课程讨论区 答疑解惑 导学

第三部分 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领导活动与领导科学

第二节 领导科学的理论来源

第三节 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

说明和要求:

了解我国古代丰富的领导思想,以及当代我国领导科学研究的发展,并了解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领导活动的主体

第一节 领导与领导者的内涵

第二节 公共组织领导者

第三节 领导者的基本技能

说明和要求:

(1)掌握领导的内涵及构成要素,了解公共组织领导者的内涵,清楚公共组织领导者和工商企业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2)重点难点:领导的内涵及构成要素;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第三章 领导活动的客体

第一节 领导环境

第二节 领导体制

第三节 我国行政领导制度

第四节 学习型组织文化与领导角色

说明和要求:

(1)掌握领导环境的含义与特征;了解领导环境的影响因素;掌握领导体制的内容与特征;了解领导体制的结构与类型;了解学习型组织文化与领导角色的特征及功能。

(2)重点难点:领导环境和领导体制的含义、特征;领导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四章 领导理论及其发展

第一节 人性假设与领导理论

第二节 领导行为和领导风格理论

第三节 领导权变理论

说明和要求:

了解人性假设理论;领会领导权变理论的内涵。

第五章 领导决策

第一节 领导决策的要素与原则

第二节 领导决策体制、类型与程序

第三节 领导决策理论、决策评估及其方法

说明和要求:

(1)掌握领导决策的含义和要素及特征和原则;了解领导决策的体制和类型;对领导决策方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重点难点:领导决策的含义、特征,领导决策的原则。

第六章 领导用人

第一节 领导用人的成效及其基础

第二节 领导用人的标准与原则

说明和要求:

(1)了解领导用人成效的类型;掌握领导用人的标准与原则,了解领导用人的方法。

(2)重点难点:领导用人应遵循的原则。

第七章 领导沟通

第一节 领导沟通的内涵、过程与功能

第二节 领导沟通类型与方式

说明和要求:

(1)把握领导沟通的内涵;了解领导沟通的过程及注意事项;理解如何实现有效的领导沟通。

(2)重点难点:领导沟通的内涵;领导沟通的类型。

第八章 领导艺术

第一节 领导艺术的类型与领导授权艺术

第二节 领导激励艺术

第三节 领导语言艺术

第四节 领导平衡艺术

说明和要求:

(1)把握领导艺术的特点及类型,了解领导授权的目的;掌握领导激励的含义与方法;了解领导语言的功能。

(2)重点难点:领导艺术的特点;领导激励的含义;提高领导语言艺术的途径。

第九章 领导方法

第一节 愿景领导

第二节 情感领导

第三节 运筹领导

第四节 危机领导

说明和要求:

(1)把握愿景领导的含义及作用;掌握情感领导的内涵;了解运用情感领导提升领导力的途径;理解运筹领导的内涵、要素及原则;全面把握危机领导的含义及特征。

(2)重点和难点:愿景领导的含义、作用;危机领导的含义、特征。

第十章 领导绩效评估

第一节 领导绩效评估的内涵与功能

第二节 领导绩效评估的原则、标准与类型

第三节 提升领导绩效的基本途径

说明和要求:

(1)了解领导绩效评估的内涵;掌握领导绩效评估的原则,理解领导绩效评估的类型与标准;了解提升领导绩效的基本途径。

(2)重点和难点:领导绩效评估的内涵;领导绩效评估的标准。

第十一章 领导力开发

第一节 领导力开发的内涵及价值

第二节 领导力开发的障碍

第三节 领导力开发的途径

说明和要求:

(1)掌握领导力开发的内涵;理解领导力开发的价值;了解领导力开发的途径。

(2)重点和难点:领导力开发的内涵;领导力开发的途径。

2.《科学与艺术》教学设计 篇二

精美的雕梁画栋装饰艺术, 飞檐斗拱建筑技术, 凌空欲飞的形体架势, 使中国古建筑如诗画一般隽永。西周诗篇《诗·小雅·斯干》赞美当时的建筑屋顶“如跂斯翼, 如矢斯棘, 如鸟斯革, 如翚斯飞, 君子攸跻”。

从台基到屋身再到屋顶, 无不渗透出中国古代建筑的绝妙技术, 也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我们看到西方建筑在发展过程中, 各主要部分很多时候都会因不同的功能需要而增减、隐藏甚至消失。但是传统中国建筑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一屋三分的特色。率先将一栋房子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来统筹的是宋代的民间著名建筑师俞皓。上分是屋顶, 中分是屋身, 下分是台阶。这种三分既有科学性, 又充满了中国特色的文化和艺术概念。

一、结实的基础 (下分)

中国建筑之所以能够突出地发展木构架, 一个重要的技术关键就是成功地把木构和夯土结合起来。夯实的台基一方面能阻隔底下水分渗透, 同时亦可防止地面雨水溅起侵蚀屋身的结构。作为基础, 台基肩负着通风和稳定竖柱的功能, 一旦遇上猛烈地震, 土地颠簸抖动, 整个台基就会像一只浮筏那样发挥缓冲作用, 抵消地震对建筑物的不规则摇撼。经过几千年的发展, 台基在文化和美学上的价值超过了实际功能, 所以一直未因为需要而茫然调整。特别在一些重要的殿室中, 台基所起的艺术造型作用十分显著。宽大的基座避免了庞大的屋顶带来的头重脚轻的不平衡构图, 大大增强了造型的稳定感。砖石构筑的台基也为殿屋造型突出了材质和色彩的对比。汉白玉等石料砌造的台基与红柱、黄瓦交相辉映, 在蓝天衬托下组成极为纯净的强烈的色彩构成。

二、优美的屋顶 (上分)

中国建筑的台基与屋顶, 用两个截然不同的形态来表现一种对比中的和谐。

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最大特色, 优美的弧线充满了魅力。屋顶的弧度在力学上可以将铺设的瓦片扣搭得更紧贴, 宽阔的出檐能保护木构屋身, 同时又避免地基受到雨水的冲激而损坏。

程式化的官式建筑屋顶体现了在木构架体系条件下的实用功能、技术做法和审美形象的和谐统一。深远的出檐, 弯曲的屋面, 反宇的檐部, 起到了排泄雨水、遮蔽烈日、收纳阳光、改善通风等多种功用。木构架的结构形式, 从早期的大叉手加披檐到成型后的抬梁式、穿斗式构架, 也推动和适应了凹曲反宇的屋面做法。抬梁式和穿斗式结构的共同特点都是以柱梁、柱坊支撑体系。屋面的掾条与柱檩是非连续的柱点接触, 柱点与柱点间没有结构受力的关系, 屋面在任一柱点降落或中断都是允许的。翼角的起翘也是由于斗拱的缩小, 角梁悬挑的增大, 促使老角梁断面加大, 并将后尾托于金桁之下而形成的。至于屋面瓦垄所形成的丰美屋脊, 脊端节点所衍化的吻兽脊饰等等, 无一不是基于功能的或技术的需要而加以美化的。

中国建筑屋顶正是通过这一系列与功能、技术和谐统一的美化处理创造了极富表现力的形象, 消除了庞大屋顶很容易带来的苯大、沉重、僵拙、压抑的消极效果, 造就了宏伟、雄浑、挺拔、高崇、飞动、飘逸的独特韵味。

三、生活的屋身 (中分)

严格来说, 屋身结构就只有木柱。柱是木结构建筑承重的主要构件, 分为角柱、檐柱、山柱等。柱的造型多样, 截面不一, 有方、圆、八角、束竹状等。自宋代起对柱的做法即有规定, 整根柱子分为三等分, 上段的柱径向上逐渐修细, 变成微微内收的曲线, 以减少柱子完全毕直的僵硬感, 看起来又带着木材本身原有生长的稳定特性。木柱有时连下段也加以内收, 变成好像一根织布机的梭子般, 这种细致的处理手法称为“卷杀”, 它能将柱顶承受的重量在视觉上通过弹性的柱身顺滑地传到地上。柱子凡檐柱背向内倾侧少许, 称为“侧脚”, 檐柱的高度由中间柱向两端柱逐渐加高, 称为“升起”, 由此导致了整个构架的稳定性, 对榫卯构造来说这是一关键的力学问题。

古希腊人的形象思维为消除视差把门列柱造成侧倾, 而古代中国人则是以科学思维使之发生飞跃。中国人把圆木加工成抗弯强度最大的矩形, 选择了近似黄金分割比例, 且为民间易掌握的3:2高宽比, 在工程实践中得出的法式已十分贴近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

卷杀、侧脚、升起的处理方式到明清时代逐渐减少。一方面是厅堂框架结构, 内外柱网的高度和粗幼作不同的处理, 削弱了斗拱与屋顶梁架密切的杠杆关系。另一方面, 砖墙在明代之后越发流行, 支承的构架就不再像以往那样讲究。此举是材料力学和空间处理上的进步。

三分之外, 还有很多细节部分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讨。

斗拱是屋檐与柱子结合的过渡部分, 是转移传递荷载的构件。它向上承托屋顶的重量, 向下过渡到竖柱或横枋上面。向左右两边伸展减少梁枋所受压力, 增加开间的宽度。向内聚合, 支持天花藻井。向外将屋顶的出檐推到最大的限度, 保护屋身。斗拱像一个弹簧垫承托着建筑本身的重量, 一旦遇上地震颠簸, 又可抵御大部分对木材及榫卯造成损害的扭力。在很多次地震中, 石造建筑纷纷倒塌, 而以斗拱支承巨大屋顶的木构架房屋却则依旧丝毫无损。这实在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上的一项巨大成就。斗拱在完成它的功能的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远远望去, 一攒攒的斗拱好像层层叠叠的波涛, 将庞大的屋顶烘托地犹如航行的船只。斑斓的色彩也使屋檐下的空间更加生动和丰富。

榫卯技术是中国古代建筑又一个突出的技术。理论上一个方向的榫卯组合, 镶嵌的部分在毫无干扰的情况下, 长时间在大自然作用力的牵引下, 便会自动松脱。然而当榫卯结构是由不同的方向镶嵌的话, 张紧和松脱的作用力便会自动抵消, 无数的榫卯组合在一起时, 就会出现极其微妙的平衡。榫卯技术在宋代达到颠峰, 一整栋大型宫殿成千上万的构件, 不靠一枚钉就能紧紧扣在一起, 实在非常了不起。当榫卯结构受到越大的压力时, 就会变得越牢固。古老的木构建筑经过多次地震之后依然安然无恙, 除了由于木材的延展力强外, 还有很多榫卯在维系着。

一部中国建筑史, 几乎就是整个工艺发展史。原因尽在建材——木头。在中国, 但凡可以应用在木头上的技术, 几乎都可以发生在建筑上, 同样, 建筑的种种技术都可以应用在其他木材工艺上。从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中我们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也看到了它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这值得我们作更深入的研究。

摘要:文章从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入手, 阐述了科学技术在古代建筑中的应用, 体现出古代建筑中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科学技术,木构架,建筑艺术

参考文献

[1]侯幼彬, 中国建筑美学,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3.《科学与艺术》教学设计 篇三

一、探求本体,追求真实的存在:让事物的状态呈现出自然与和谐之美

任何事物都以一定的状态存在。关注和认识一种事物,始于该事物的外在形式和存在状态。状态美的撷取和获得,源于对事物本体的关注。需要表现事物的真实存在,让事物的状态得到自然而真切的表达。

1.在环境联系中凸显静态美。静态是事物最基本的物质存在形式,也是我们欣赏美的最直观的外部形象。要让事物呈现一种静态美,就必须在环境中回归事物的真实状态,仔细把握其外部的特征和特点。当代画坛泰斗吴冠中老先生曾言:“绘画是一门求真的艺术。愈真愈美。”“事物的美,美在它与环境的浑然一体,自然和谐。”同样,科学探究上,对于事物的存在状态,呈现得愈真实,愈有环境联系,就愈有视觉美。如苏教版科学四(上)《搭桥梁》一课,在研究具有“薄壳结构”的拱形桥这一问题时,一般老师首先做的,是把拱形桥抽象为一条弧线,然后以弧线为桥,图示力的分解情况。

看上去,这样的图示具有一定的线条美,但是由于它们被孤立地抽象为一种“非桥”的符号,尽管老师认定它为“拱形桥”,而学生的心里仍然很难将之与真实的桥梁对接,视觉上还是欠缺桥的形象美感和韵味。反之,若把桥和桥所处的环境一起托出,定会真切地传达出桥的独特韵致、格调与风景。

虽对桥上行人的施重进行了力的图示分解,但由于桥身和行人等一切都是静止的,学生还是感觉不到力的作用,更感受不到力作用的方向和分解方式。接下来可以放手让学生用纸做拱形桥,把重物放在“桥面”的不同部位来切身感受拱形纸桥的变化,感受力的分解方式,触摸力的传递和律动之美。即为重力分解过程及“桥面”的变化情况。

2.在真实场景中呈现动态美。“美在运动,运动就是美。”(罗丹)只要准确地表现出事物的运动状态,就能够传达出事物特有的美。科学课上,大都通过实验来呈现事物的动态特质和美感,比如:苏教版五(上)《四季和昼夜》单元,为了认识“三球运动”规律(太阳、地球、月球),很多老师用“三球仪”来模拟运动过程,具有一定的运动美感。但是,三球模拟是一种孤立的存在,缺乏在太空背景下天体运行所具有的浩瀚之美、规则之美。如若借助网络媒体,将三球置入宇宙中进行真实场景的“再现”,必能为学生呈现宇宙的宏大壮观以及动态美、深邃美和自然美。这种美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强烈的敬畏和震撼,让人憧憬和神往。

二、关注过程,定格永恒的瞬间:让事物的演变呈现出运动与力量之美

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呈现运动和力量之美。科学课在揭示事物的演变及其规律的过程中。定有许多精彩的瞬间和美轮美奂的景象,需要老师精心捕捉,并将这种美真切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美的浸润中主动求索。

1.非生命物质的演变:捕捉“巨变”的瞬间之美。

这种物质的演变有的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完成。也有的可以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比如:《溶解》一课,对于溶解。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演变过程。一般老师最常用的是取食盐或蔗糖在水里溶解,其溶解过程粗糙模糊,学生不能真切地感受到溶解的细微变化以及变化带来的独特的美。我在教学时,换用一种便于观察的颜料为溶解物质,将红色颜料放入水中,便会在刹那间看到,红色颜料迅速扩散,好像有一种强力在水中穿行,形成很多回旋的红带子,向远处自由舒展,线条流畅优美。这是颜料在溶解时极力扩散的力量之美,线条舒展之美,回旋运动之美。这也是在做食盐溶解时看不到的常被忽略的细节和视觉现象,着实让人赏心悦目。

2.生命物质的演变:彰显生命的奇彩和壮美。

生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一种精神的蜕变与勃发。科学教学中,对于生命物质的演变,要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力量和顽强,正是这种神奇和力量,传达出生命的光彩和撼人心魄的壮美。

如《种子的萌发》一课,我并不急于研究“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阳光、水分、空气等),而是着力引发学生对种子萌发的生命状态的关注。如:墙角的种子吐出一片嫩绿:岩石下的种子从岩缝里“崭露头角”:坚硬的土块下,小草破土而出……这些生命的场景直逼学生的眼睛,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神奇,进而引发对生命的敬畏和感佩。当学生有了这份情感后再去研究“条件”,定然是饶有兴味,乐此不疲。再如四(下)“蚕的一生”单元,唯有亲历养蚕活动,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轮回和蜕变。见证生命历程中一个个伟大的“创举”和奇迹:蚕宝宝食桑时的可爱、吐丝时的可贵、结茧的精巧、羽化成蝶的玄妙与神奇……这种生命的神奇和壮美时时撞击着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在求知的路上兴味盎然,美不胜收。

三、透视本质,凸显独特的个性:让事物的性质呈现出简洁和意趣之美

不同事物的本质属性各不相同,因此,每一种事物所呈现的面貌和情形都有其鲜明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就是美。科学课,就是要以美的视角,去关注和开掘事物美的特质,让学生感受到事物本质所传达出的鲜明的个性之美。

1.运用构图元素,赋予本质属性以简洁的线条之美。

事物的性质有时可以用线条和图形揭示出来,形象直观,简洁明了,给人以晓畅通达的意趣之美。科学课上,我们常用绘图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如在教学“平面镜成像”这一原理时,老师可以线条构图,把抽象的成像原理和视觉形成清晰地推导出来。并以美的视觉呈现出来。这完全是用点、线、面等诸多美学元素进行原理的解析,借助于线条和构图。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很容易得到化解,并清晰地表达出来。线条流畅,边角对称,构图精美,形成了整体的和谐与美感,很容易唤起学生的审美趋向和探求兴致。

2.化平淡为神奇,赋予本质属性以别致的情趣之美。

事物的本质属性别具色彩和个性之美。教师如能对其进行生活解读和人文观照。必然会在无“声”处掀波澜,化平淡为神奇,让事物的本质属性传达出饶有兴味的情趣之美。如苏教版六(上)《金色花》一文,上课伊始,老师把紫甘蓝水喷洒在一朵白色的纸花上。很快,纸花变成了一朵鲜艳的红花,并有一簇绿叶相衬(课前白纸花的花瓣上洒上白醋,纸叶片上涂上碱水)。这仅是一个微小的细节和举动,但生发的审美效应却非同寻常,它能够为整节课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情趣之美,唤起了学生的内在情绪和对美的渴求。

3.融入自然情怀,赋予本质属性以奇异的意境之美。

一幅画、一首诗有意境,同样,一个问题、一个场景

也能生发出某种意境。意境是一种幻视觉的影像,更是一种愉情慧心的氛围。这种影像和氛围能够沉淀出意味深长的、足以温润心灵和陶冶性情的韵致与美感。科学课上,对于事物的属性,完全可以用一种意境之美得以呈现和表达。如:我在教学“光的色散现象”时,首先考虑的不是用三棱镜分解光,而是分层次营造和感受“彩虹”的意境之美,即:先欣赏雨后天边的彩虹(宏大、奇异、壮美);再带领学生到学校广场的喷泉处,背向阳光感受和触摸水中的“彩虹”,体会其中的真意;然后,组织学生自制彩虹,铺陈出形态各异的彩虹的美;最后,再指导学生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研究。一路走来,学生的探究活动在美的观照下,一步步走向深入,并在愉悦中不断明晰光的色散现象及其本质,整节课意趣丰满,富含生命活力。

四、化解抽象,寻求直观的表达:让事物的概念呈现出视觉与形象之美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对于事物的概念,如果单从概念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去认知。是很难理解和把握的,同时也使得概念的学习单调刻板,枯燥无味,缺乏生活的情趣和认知上的美感。

1.用符号审美地诠释概念。

符号是一种文化,给人启迪和智慧,传达出一种别有寓意的美。如:对于天气变化,我鼓励学生进行创意的符号标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想象能力,给各种天气设计生动的符号。下面是部分学生设计的天气图标:

这些符号不光体现了孩子们对气象的理解。更促使他们以鲜活的笔触和灵动的思维,放飞想象,创造出了极具想象力和审美特质的符号来。传达出浓浓的人文气息和动态的美感。再如《物体的运动方式》一课,对于移动、转动、滚动、摆动这些运动方式的概念,可用各种符号表现出来:

这些图标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同时具有线条的韵味和美感,很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致和热情。

2.用实物直观地演绎概念。

用实物演绎概念也叫概念的物化,就是将概念的抽象概括性转化为直观形象性,把理性的思想和思维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处理,并以实物存在的形式进行科学演绎,形成物质存在形式的视觉效应和美感。如《搭支架》一课,我在教学中,一改惯用的做法,花3节课时间放手让学生大胆设计支架。搭建支架,并通过学生间的互评与检测,启发和引导学生用三角形加固支架,用突兀的棱角和回环的线条来凸显支架的结构和造型美。孩子们在完全自我的情境中,在不断的发现与改进中主动求索,积极尝试,并不断地创造美,感受美。

3.用故事生动地厘析概念。

认知心理学指出:“故事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他们最喜爱的学习方式之一。”生动而新奇的故事,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心理美感,促进学生科学认知的重要素材。贝蒂娜·施蒂克尔编著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一书中,科学家们用形象的比喻和平易的语言,将一个个深奥的科学道理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如诗如歌,清新自然,让孩子们在美轮美奂的视听中轻松明白了道理,化解了一个个疑团。(例略)

与之相应。科学教学。就是要把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转化成生动浅显的故事并真切地传达出来。给学生以触动和美感,促成学生的求知兴趣,更准确地把握概念的内涵。

4.用诗歌形象地表达概念。

诗是一种才情,更是一种意象的美。用诗歌表达事物的概念由来已久,有些已成为科学意象的经典。如《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用诗歌表达概念,是科学教学艺术美的最高形式,也是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着力推行的一种形式。如: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开篇以一首清新的小诗道出了“风”的由来(概念):

你见过风吗?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但我知道,当树枝摇晃的时候,风,正从那里经过。

你见过风吗?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但我知道,当湖面泛起波纹的时候,风,正从那里经过。

几行清丽简洁的对白,便道出了风的无形和有意,在形象真切地表现风的同时。更赋予了风的内在情韵和景致,给人一种自然清新的美感。

4.《科学与艺术》教学设计 篇四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领域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它融声音、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在教育教学领域里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和突出。笔者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多年,现就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古代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多媒体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学习语言,古诗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古代诗歌既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中阅读鉴赏的重要考查部分。而古诗独有的文体特点――高度凝练的语言、丰富含蓄的情味、整齐多变的体例,使其成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难点,制约着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发展。而多媒体的直观性、可感性恰好可以打破这个限制,在教学中使用它,除加大课堂容量、开阔学生视野外,还具有以下作用。

激发兴趣,促进阅读与理解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对所学产生了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思维才能活跃起来。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读、学生听,教师析、学生记,教师查、学生背,课堂干干巴巴,枯燥乏味,学生有何兴趣可言!而教学中运用集声、像、形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能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和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生形成“阅读期待”,产生“阅读激情”,从而迫不及待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如在教学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播放长江“惊涛拍岸”的画面,同时配上激昂的乐曲和富有激情的朗读,视听结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起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同时,这样的画面和乐曲也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诗人慷慨激昂的情怀,促进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创设情境,引发联想与想象 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凡是没有被悟性彻底领会的事项,都不可用熟记的方法去学习。”古诗教学更是如此。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韵味极其丰富含蓄,仅凭字面上的几十个字是很难理解其深刻意蕴的,教师生硬的灌输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联想和想象就成了品味诗境、领会诗意、理解诗情的重要方法。在古诗教学过程中,能否引导学生调动联想和想象进入诗境,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通常,教师是通过语言去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但这样的方法,即使教师的语言表现力很强,也难免会陷入千篇一律的窠臼,使学生产生审美懈怠心理,收效甚微。而多媒体技术中声、形、色等直观性的资料,无疑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氛围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会自然地而不是刻意地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去,去体味诗人的喜怒哀乐,产生情感共鸣。如在讲授《春江花月夜》时,先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在古韵悠悠的乐曲声中,让学生根据“春江湖月夜”五个字,去感受,去体味,去联想,去想象,他们很自然地进入了“春江花月夜”的意境中。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欣赏语言、品味意蕴,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引导感悟,启迪深思与创新 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发现和创新的能力。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学习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往往把侧重点放在阅读理解和艺术手法上,忽略了有创意的阅读。没有问题,没有活跃的思维,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有创意的阅读。而问题的产生,有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刺激。因此,古诗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资源,对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创新思维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比如,在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时,在解析完诗歌内容,基本完成本课教学任务后,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精心选择的几个资料:陶渊明的作品――表达陶渊明积极入世的雄心壮志的《咏荆轲》《读山海经(其十)》,记录陶渊明潦倒寂寞的归隐生活的《五柳先生传》,抒发时光流逝而志业无成的痛苦的《杂诗十二首(其二)》;同时配以不同时期的陶渊明的画像――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归隐后的恬淡寂寞、晚年时的落魄潦倒;再播放今天社会轰轰烈烈发展的影音片段。基于此,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怎样看待陶渊明的人生选择?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怎样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面对这些材料,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对陶渊明的归隐不再是一边倒地赞美,有了质疑和反对。他们体会到了隐逸背后的悲哀与无奈,对人生有了更积极的认识,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应用多媒体进行古诗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多媒体越来越完善的技术、越来越丰富的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无疑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古诗教学中更是功不可没。但是,它毕竟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要正确看待它,恰当使用它,这样才能使其高效地发挥作用。所以,在应用多媒体进行古诗教学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曲径通幽,切忌开门见山 古诗是文学宝库里最美的存在,那曼妙精炼的语言,那摇曳婉转的韵律,那含蓄隽永的情味,是古诗最大的魅力。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古诗的魅力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去感受、去领会、去思考。所以,运用多媒体时要少用直观性的资料,更不要一下子把所谓的知识点全部展现在学生面前。要多用引导性的、烘托渲染类的资料,曲径通幽,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

适度使用,切忌喧宾夺主 学习语言始终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多媒体技术只是语文教学的催化剂和推进器,使用时要务求实效,不要哗众取宠。蜻蜓点水,显然起不到作用;而过度使用,使课堂成了“放映室”“展示厅”,“点击”代替了“点拨”,“师生互动”成了“生机互动”,更是本末倒置,喧宾夺主。中学古诗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基本思维方法。而学生的思维活动有一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太“热闹”的课堂上,学生被纷繁多样的声音、画面所吸引,感官刺激湮没了理性的思考,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不利于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舍本逐末,难以形成诗歌欣赏的思维体系,教学目标自然难以达成。

精心设计,切忌粗制滥造 任何一种粗制滥造都是没有价值的,更是不负责任的。古诗的语言、音韵、情感,无一不是美的。随意摘取、粗制滥造的多媒体课件,不仅无益于学生理解感悟,反而会破坏诗歌的美感。古诗教学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教态,多媒体的应用,与古诗应是完美的统一体。那么,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就要根据古诗内容精心选择、设计,实现与古诗的完美统一。结语

5.领导科学与艺术 篇五

正如斯蒂芬罗宾斯博士所言,即使一本导论性科学所包含的题材,也应当具有的内在就、刺激性。因为我们谈论的都是现实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情。例如:为什么艾柯卡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推销员成为世界闻名的超级企业家。张瑞敏为什么要对海尔集团进行市场链流再造?为什么超前的决策回失败?怎样的领导激励下属为组织目标奋斗?

领导学是一门方兴未艾的新学科,实践的需要使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领导学中经验和艺术的东西所占的比重比较大,特别是高层领导需要经常处理的是变幻莫测的重大事件,而这几乎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此是就需要领导者具有随机应变的领导艺术。李德伟,1955年生,哲学博士、经济学教授,多所院校兼职教授,曾在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人民大学学习,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广西工学院院长。先后在国家经委、财政部国资局、计委、国家工商总局、柳州市工作。从事经济管理与改革工作近三十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曾直接策划企业改革、发展项目,企业上市、资本运作、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主持过一系列涉及国家宏观调控、改革和发燕尾服重大问题的政策项目、直接为国家有关部门采用。其成果被中央新闻媒介多次报道。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曾应邀担任亚太发展中心企业改革研究网研究员。牛津大学访问学者,与OECD、法国工业研究中心等国际研究机构进行多次合作。发表过200多篇论文,出乍8本著作,多篇论文在国际学术著作,多篇论文在国际学术议上宣读、发表,并被收入国外专著。本书是作者在对古今中外大量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领导者的比较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同时这些观点也为作者本人及他人的实践证明是快捷有效地学习领导学知识的方法。领导是什么?准确地说,领导不是一个静止的位置和权势,而是一个过程、一种活动,是做出决策并带领被领导者实现决策的过程和活动。决策是领导过程的核心和灵魂。决策制定后,领导过程转入实施阶段。由于领导是组织被领导者去实施决策,因此,这实际上就是识别、选拔、组织人员,指挥他们按照既定决策行动的过程。显而易见,领导者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并不包揽全部活动。作为决策者,他只是就如何挑选合格的执行者,如何组织、指挥被领导者去行动等方面进行决策。这实际上是对如何用人、如何组织进行决策。同时,领导者要运用其权力,调动组织系统的人财物。中国已经加入WTO近两年,中华大地上的企业也是变化万千,然而在苏醒和梦噩中挣扎的企业领导人们又如何面对这一崭新的局面呢?总体前进中的企业管理领导方式又将何去何从?

那么企业中的领导现貌问题怎么样;如何管理好企业如何成为优秀的领导者;成功领导者应必备的素质及观念又是一个什么样?这些将是本文对现代企业以领导学做出的一些浅谈。

所谓领导,就是设定目标,率领和引导组织或个人在一定的时境以及其他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计划或方法实现该目标的行为过程。有分工协作必须要有领导。

领导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艺术,需要不断地顺势而变,需要不断创新。领导艺术应该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重点。特别是在当今中国,企业的朝气、活力,甚至生死存亡都和领导层是否得力密切相关。对于一个亏损企业,领导班子的更换往往会使企业起死回生。

东方人也许有这个习惯: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把希望寄托于什么救世主;不是积极大胆的参与管理,而是守侯贤明的领导者来指引方向。这也许是封建社会阳儒阴法的深刻烙印。作为一种民族心理、民族文化,有其特色,也不能说就是不好。但无论如何,这对领导者的素质、观念、行为方式方法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领导者也要不断自我提高才对得起民众的信任。我们也许应该注意中国传统的权术和御心术,和西方现代领导心理理论(主要是管理风格理论、生命周期理论、情势理论、效用理论等)结合到一起,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效益效率都得到同步提高。

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具有创造性的领导才能、技巧、艺术和方法。主要包括:决策的艺术、创新的艺术、应变的艺术、指挥的艺术,抓总的艺术、统筹的艺术、协调的艺术、授权的艺术、用人的艺术、激励的艺术。在履行领导职能,恰当分工、协调管理、提高工作有效性,拓展联系等弹性(可塑性)较大的方面能够体现得很明显。

领导是一门艺术。虽然我们可以学习其中的一些原则和基本方法,但是这就如同有了砖石未必能够盖得起大楼一样,更不用说辉煌、雄伟或雅致的建筑。

在这个专题,我除了与其他栏目相互配合,说明一些领导学原理以外,主要还是描述成功领导的境界。

对于领导者来说,境界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

领导者的成功在于能够引导人充分的思考。以智慧推动着下属与合作者的活动

继费德勒的权变论之后,70年代初,一种新型的领导权变理论颇受重视,这就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豪斯(R.J.Howse)的通路――目标理论(Path goal theories)。该理论把伊万斯(W.G.Evans)的研究加以延伸,又把期望理论与俄亥俄大学的领导行为二因素理论(关心人和抓组织)结合起来。该理论的基本前提是:某些领导行为之所以有效,乃是因为在该情境之中,这种行为有助于下属人员达成和工作有关的目标。豪斯等人认为:领导是一种激励部下的过程。领导方式只有适用于不同的部下和环境时,才是有效的。该理论的核心是要求领导者用抓组织、关心生产的办法帮助职工扫清达到目标的通路,用体贴精神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帮助职工通向自己预定的目标。因此,豪斯提出了四种领导方式:指令型的、支持型的、参与型的、成就型的。而这四种领导方式必须根据部下的不同情况分别选择,选择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即部下的人格特性和环境因素。人格特性包括能力、需求等。环境因素包括任务的性质、组织的权力系统和工作群体等。

6.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 篇六

【摘 要】领导不仅仅是指组织、策划并实现一个单位整体目标的人,也是指真正关心属下职工的生活、拯救那些已达到被解雇边缘的员工并帮助他成功的人。领导也是一种必须不断发展的天赋,艺术和手艺。因此,领导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应该富有艺术性和科学性。领导者应该努力得到下属的充分信任、尊重和跟随,而不是依靠权力得到下属的敬畏。领导者要破除旧例,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新方式,要重塑创造力、思维、信念和追求。

【关键词】领导;科学;艺术;研究

学习研究领导科学与艺术不仅有助于认识和把握领导活动的规律、造就科学的领导观,而且有助于总结实践经验、感悟领导艺术,提升和提高领导意境和实践能力。本文试就领导科学与艺术的定义、产生和发展进行粗浅的梳理和探讨,并结合实际,就怎么样做一个优秀的新时期领导者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一、领导科学

(一)领导科学定义

领导活动是领导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而科学地揭示领导工作中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是其最基本的任务。领导科学主要研究领导活动中各种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并从那些规律中进一步形成领导活动的科学理论体系。依据领导活动的基本实际情况,可以将领导定义为:领导是由特定要素组成的统一体,是领导者在一定的客观环境条件下影响、率领和引导被领导者实现双方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的社会活动过程。由此可以看出,领导活动是一种领导者、被领导者以及领导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领导者最关键的一项工作是决策,准确的决策则需要领导要有较强的全局观念。为了部门的健康发展,领导者在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弄清每一项决策的意义的基础上,要掌控可能出现的主要利益矛盾,认真、系统分析决策的是否可行、是否可控、下达命令的方式和时机是否合理。合理决策是评价一位领导是否优秀的主要手段之一,因为优秀的领导不会或很少犯决策性错误,他敢于负责自己做出的每一项决策,决策时更不会出现随风型、急功型、豪赌型、矛盾型等不理性的、对企业或单位发展有负面影响的决策。

(二)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

我们之所以将领导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是因为领导工作是一种特殊的、需要科学来指导的实践活动,其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含,这是生产领导科学的土壤和源泉;其次,领导工作自身拥有的特殊规律性和科学性是其他学科是无法代替的;第三,领导工作牵涉到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综合性极强,当我们利用这些知识和学问解决问题时,新的知识和学问随机也会出现。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任何的组织和集体为成功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依托科学进行领导。

(三)怎么样才能实现领导科学

1.树立科学的领导观念

各级领导同志必须要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坚持走群众路线,积极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地走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着重提出“公仆”意识、“法制”意识,强调“领导就是服务”,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改变工作作风,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陋习,真正实现科学地领导。

2.完善科学的领导体制

本人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科学改革,完善领导体制:一是必须改进和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二是必须从上到下建立健全一套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和程序,坚定地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做到“群众路线永远在路上”;三是更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做到精兵简政,提高各级领导机关和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陋习;四是进一步完善组织人事制度以保证领导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3.掌握科学的领导方法

(1)坚持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领导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的工作原则,工作当中不能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求实效,更不能出现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的不良作风;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2)采用科学的领导方式。首先,领导应该以身作则,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在工作当中要认真负责,放低姿态,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给其他员工做一个好的榜样。其次,要坚持教育改正的领导方式。领导者要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正确、科学的指导,对所犯的错误要认真梳理改正,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改正工作,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3)科学管理,提高员工工作成效。领导者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团队的业绩。工作当中要给员工创造轻松愉快的工作气氛,不断挖掘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发挥。要善于发现和调整员工的情绪,尽可能地帮助员工解决其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使其快速进入到工作状态。有必要时可以安排一些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成效。用人时要给予员工充分地信任,让他尝试新的或者更重要的工作,让他意识到自己对单位的重要性,因为领导的信任是对员工来说既是一种荣耀,又是一个很大的动力。

二、领导艺术

(一)领导艺术的定义

领导艺术是在领导的方式方法上所表现出的创造性和有效性的综合。简单地来讲,领导要在管理过程中把握规律,而把握的规律必须要符合政治理念,要用使人愉快、舒畅的方式进行管理,并在规律中创造升华,升华到艺术境界;另一方面是有效性,领导实践活动是检验领导艺术的唯一标准,领导在实践活动当中要保持原则、提高管理力度,让职工心里形成一种“总有人在监督”的理念,约束、规范职工行为,如果在管理实践当中发现有些管理方式方法不符合实际情况,那么必须第一时间进行改进,不断完善各类管理制度,保持管理方法的有效性。

(二)领导工作是一门艺术

领导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艺术,富有艺术的领导会给团队无限的激情和斗志,更会给成员创造更大的发挥空间。领导艺术需要不断地随着形势得到发展。领导是一个团队的核心和凝聚力,他负责把一盘散沙结合起来,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将大家拧成一股绳,这样才能让整个团队一起进步,因此做一个成功的领导必须具有领导艺术。

(三)如何实现领导艺术

首先,要有较强的用人艺术。领导工作中的关键是用人的方法和艺术。伟大领袖毛泽东曾将领导者的职责归纳为 “出主意,用干部”,认为领导的决策与用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领导者用人的艺术可以简单概括为:合理选择,知人善任;合理使用,积极培养;扬长避短、宽容待人。

其次,决策上要富有艺术性。决策要善于顾全大局、统筹兼顾、抓好关键点。决策指令要及时果断、一目了然;要善于激发下属的积极性,要有更强的预测能力,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三,用权艺术要更强。其包括:(1)规范化用权,即在规定的权力制约与监督体系下使用权力,不能出现越位、越轨现象;(2)实效化用权,即权力实行方案要有可行性,其效果要达到预期的目标或结果;(3)体制外用权,即依据机构或部门及政策制度外的法定政策制度使用权力。

第四,要具有更强的授权艺术。其包括:(1)合理选择授权方式;(2)授权时要留下一定的责任,即如果下级得到权力后在工作上出现重大失误,上级领导也要负一定的责任;(3)根据下属的能力和素质来授权,授权时要公平合理,不能任人唯亲,要任人唯贤;(4)授权时要明确责任和权力,讲清下属的工作任务、责任和权力,权责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5)授权时要分清能下授的权力和该保留的权力,授权有做到适度。

第五,要具有人际交往艺术。人际沟通要有艺术性,与他人沟通时要态度和蔼、端庄谦虚;尊重别人、注意方式;简化语言、积极倾听;抑制情绪;积极创造互信互敬的交往环境;更要有处理好矛盾纠纷的艺术,即严己宽人;分寸得当、审时度势;讲究策略、把握主动。

总之,领导工作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体,领导活动不仅需要科学地进行,而且也需要艺术性地进行。领导者必须要认识到领导工作是一种不断发展的天赋和艺术。学习和实践是提高领导艺术水平的根本途径,因此要掌握历史、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广博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要从领导实践中总结经验,观察体会别人的领导方法和艺术,向那些在发展领导艺术上取得成功的领袖学习。要学会关心下属、爱戴下属,关心下属的兴趣和成功。要多思考、多总结,这不仅有助于不断提高自己科学领导的艺术,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增强科学领导的能力。

参考文献

7.《科学与艺术》教学设计 篇七

当前许多人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误解, 许多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虽然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统治者维护了利益, 但思想政治的本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有两种基本功能, 即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社会功能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社会更好地运行。个体功能指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 帮助其确定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政治观,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两种功能相互依存, 但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 人们却更加注重其社会功能, 而忽视了个体功能。这种片面的教学方式, 已经一定程度影响了思想教育的效果。虽然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重点放在社会功能上, 但也告诉我们, 社会功能的实现不能脱离个体功能而存在,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理论和历史实践都告诉我们应当从侧重社会功能, 轻视个人功能的误区中走出来, 使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实现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的同步发展。

二、在高校展开思政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高校是优秀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产生地, 也是各党和政府宣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场所。因此它需要担起研究、解读、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任。大学生通过网络等各种手段, 也能了解到西方的各种意识形态。多种意识形态在高校中碰撞、竞争, 如何保持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的绝对领先地位, 守住高校这一块精神阵地, 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点。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大学生受到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 形成了自己的是非观, 追求精神的独立。这种情况下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展开就更加复杂和困难。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 自律性不强, 政治嗅觉不敏锐, 很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蛊惑, 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看成异类。西方也企图扼杀世界文化的多元化, 对中国进行思想文化的入侵, 从而和平地“解放中国”。

高校是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是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 有些高校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脱离实际, 将马克思主义描绘成了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 毫无弊端, 缺乏说服力和科学性。而有的则只是将马克思理论生搬硬拽进课堂, 机械地讲述理论, 枯燥乏味, 缺乏教学艺术, 使马克思的理论显得毫无生机。

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思政教育应注重其科学性和艺术性并进

1. 具有一定的原则性。

马克思的思政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 以建设一大批具有坚定马克思信念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为目的, 使当代中国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系统的了解, 使其拥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念, 增强其对中国发展的信心。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思政教育有四门课程, 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主要对马克思的基本思想做出系统的归纳, 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有基本的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则向大学生讲述中国近代的历史, 使其了解中国近代之所以落后的原因, 树立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目标。《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使学生了解基础的法律知识, 并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著作, 使学生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思想需要与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结合, 社会主义的建设不能只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生搬硬套。

2. 具有科学性。

邓小平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 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在实践中摸索真理。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使学生树立宏伟的目标, 但不能脱离实际, 一味浮夸。任何理论一旦脱离了实际, 就会失去说服力, 使学生产生排斥心理, 失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马克思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尊重客观规律, 反对出现“假、大、空”。经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形成一套较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并不完善, 比如如何针对不同学历的学生的需要, 制定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怎样让教育者迅速地学习到最新的理论成果等。系统地总结教学经验,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 也是其科学性的一种表现。

3. 注重教学的艺术性。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是对理论的机械化陈述, 强制性地要求学生掌握, 而应当结合相关活动, 具体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真谛。一味地强调理论的传授, 而忽视了教学的根本规律, 会使学生对课程甚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排斥心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 尽量使马克思的思想政治教育严肃而又生动, 深刻而又有趣。

四、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教师本身的素质对马克思理论教育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科学性, 又要注重艺术性, 二者都不可忽略。高校可对教师进行培训,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1. 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

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教师所决定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够以其人格魅力征服学生, 学生以其为榜样, 成为一个高尚的, 有追求、有理想的人。因此高校应注重培养教师的品德修养, 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

2. 丰富教师的知识内容。

一个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家不仅仅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着深入了解, 也应对其他更领域的知识都有所涉猎, 在教学过程中旁征博引, 使课程丰富多彩。只有拥有了广阔的知识, 才能对教材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将教材整理归纳, 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

3. 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

首先, 教学是立足在教材之上的, 教师只有充分理解了教材, 理解了教材的各方面内容, 才能将教材中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融会贯通, 在教学中熟练运用。其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既要注重讲述马克思的基本理论, 也应当以中国几十年建设的实践的具体活动为例子, 深入浅出, 增强理论的趣味性与说服力。在课堂中, 可以综合多种教学艺术, 比如一个精彩的导入, 一个有趣味的活动, 启发式的讲学, 幽默风趣的语言, 等等。这些方式都会为课程增色不少, 使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提高教学效果。

4. 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

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讲述。如果只是一味地闭门造车, 照本宣科, 脱离学生的实际需求, 而不是因材施教, 学生就会对思政课程丧失兴趣。高校应当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了解学生的要求和愿望, 才能有的放矢, 针对性地处理问题。

5. 建立专门的研究创新部门。

高校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研究创新部门, 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创新研究。可以从制度上着手,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进行研究, 完善其工作制度, 对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等。专门的研究创新部门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考察, 对其教学方法提出建议, 让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进步。研究创新部门可以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案整理成文件, 组织高校教师进行学习。

五、结语

8.初中历史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篇八

一、对教学思想的若干思考

教学思想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指导思想,是登高远望的山石。中学历史教育不仅要完成认知目标,还应完成情感的、意志的、道德的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目标。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对个体和社会的责任感的培养,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怀,是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首要关注的内容。以人为本的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和个性需求。由于传统文化中学科带头人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消极因素的影响,由于教师素质的个性差异,还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等等,常常会使我们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少对学生的一分尊重,一份关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方兴未艾,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潮流把广大第一线教师推到了潮头。对此,一方面要积极参与改革,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同时也要冷静思辨,保留和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长处,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及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如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媒体,通过综合编排处理,不仅扩大了学习容量,节省了时间,还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再现生动的历史场景、鲜活的历史人物、复杂的历史事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具体的、直观的感性材料。尤其是多媒体的运用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具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在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时,不能对传统的教学手段一概否定。因为传统教学手段有自身的长处,更有多媒体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教学中应将两种教学手段结合,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的点滴实践

当我们手执教鞭,走进课堂时,我们就获得了一项特殊的权利,对一批又一批的中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权利。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我们更要惦量所承担的义务,努力上好我们的每一堂课。一个教师表现出的综合素质,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学识的掌握和良好性格的养成。如何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不同看法,能集中反映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如果教师宽容,理解和引导学生,就等于给了学生一定的思想空间,给了他们足够长的助跑距离,使他们能够展翅高飞,有所作为。反之,则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到的只是专制与非理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应时刻牢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戏剧界有句名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它同样适合教育界。要想获得教学的成功,就必须在台下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寻找源头活水,丰富教学内容,提高理论水平。

从事中学历史教育,仅靠大学时代的专业修养远远不够,还必须系统地学习史学名著。涉及历史学科中的史学理论,通史、断代史、国别史、专史、文明史、宗教史等类的名著很多,如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司马迁的《史记》,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的《全球通史》、伯恩斯和拉尔夫合著的《世界文明史》等等,都是价值很高的史学名著。通过研读史学名著,領略史家的研究态度,既能受到严谨学术规范的熏陶,又能提高专业素养,从而把自己努力塑造成学者型的历史教师。唐代杰出的史学家刘知几提出史学修养的标准是才、学、识三长,清代章学诚又加之以德。才、学、识、德也是今天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品质,并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终生。

9.领导科学与艺术-0001 篇九

1.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人才使用制度是()。A、世袭制 B、聘任制 C、任命制 D、终身制

2.领导者拥有权力,而不受监督的权力容易产生()A、腐败 B、成绩

C、政策执行的困难 D、责任

3.下列不是领导活动沟通的基本方法的是()。A、一是向下沟通 B、二是向上沟通 C、三是横向沟通 D、前后沟通

4.要有效开展调查研究,正确的方法是()。A、蜻蜒点水,浮光掠影 B、“解剖麻雀”,举一反三 C、先入为主,按图索骥 D、编造信息,取悦于上

5.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一般不包括()。A、迁移法 B、顺思法 C、放松法 D、抄袭法

。6.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实际上是()的具体体现。

A、统一领导原则 B、民主集中制 C、分层领导原则 D、权责一致原则

7.要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领导不宜采用的方法是()。A、熟悉听众对象与场合

B、精心设计讲话开头语,努力引发听众好奇心 C、正确定位讲话身份,做到量身定做有分寸 D、长篇大论演讲

8.在我国党政系统中作为一个领导者来说,首要的素质条件是()。

A、生理素质 B、身体素质 C、政治素质 D、知识素质

9.在领导方法的基本层次中属于领导方法基础和依据的是()。A、根本领导方法 B、具体领导方法 C、基本领导方法 D、重要领导方法 10.领导的核心()。A、指挥 B、负责 C、权力 D、决策

1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是人的最高层次需要。A、物质需要 B、交往需要 C、安全需要 D、自我实现

12.领导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唯一正确方针是()。A、疏通 B、疏导 C、引导 D、教导

13.思想政治工作有其特定的对象,就是()。A、理论 B、人 C、实践 D、机构

14.在对立统一的方法论中,“两点论”是指(A、抓主要矛盾 B、抓次要矛盾

C、既要抓主要矛盾,也要重视次要矛盾 D、抓所有矛盾

15.下列关于领导表扬的方法错误的是()。A、表扬人和表扬事

B、当面表扬和背后表扬 C、当众表扬和个别表扬 D、只表扬个人不表扬集体

多选题

16.调查研究中需要坚持的原则有()。

A、理论指导原则 B、目的性原则 C、全面准确原则 D、客观公正原则

17.领导者正确处理与上级关系的原则有()。

A、尊重不崇拜)。B、服从而不盲从 C、局部服从全局 D、完全遵从上级

18.在领导决策时,确定目标的基本要求有()。

A、目标内容要明确具体 B、目标制定要符合实际 C、多个目标要正确区分 D、目标内容简单

19.领导激励的特点有()。

A、员工激励是以人的心理为出发点的 B、员工在激励条件下会产生动机与行为 C、激励的对象具有差异性

D、激励的目标是挖掘员工的潜在能力

20.下列属于衡量领导班子团结基本标准的是()。

A、共同的事业基础 B、有融洽的感情纽带 C、班子成员眼界和胸怀宽阔 D、“一把手”、“二把手”密切配合

21.优化领导群体结构需要坚持的原则有()。

A、稳定性原则 B、能位相称原则 C、高效精干 D、自我完善原则

22.领导的特点包括()。

A、系统性 B、动态性 C、静态性 D、权威性。23.领导用权的误区有()。

A、唯权是从 B、用权家长制 C、放任用权 D、有权不用

24.现代社会领导应具备的现代人才观念有()。

A、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B、爱护激励,养用并重观念 C、凭实绩考量人才的观念 D、包容人才合理错误的观念

25.领导者正确应对突发事件的态度是()。

A、回避原则 B、减少损失 C、以人为本 D、沉着冷静

判断题

26.文献调查法是一种直接收集资料的调查方法。

√ ×

27.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工作存在法律、制度和执行方面的不足和问题。

√ ×

28.领导用人的应该大公无私,任人唯贤。

√ ×

29.领导科学是领导艺术的升华与理论化,领导艺术是领导科学的精华和落脚点。

√ ×

30.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激励效果=期望值×效价。

√ ×

31.当前我国应对突发事件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 ×

32.领导是人的活动,所以领导只有社会属性。

√ ×

33.领导思维方法就是领导者为实现领导目的而在头脑中进行思维活动的方法,它既包括领导者个人的思维技巧,也包括领导者在实施领导活动过程中思维必须遵循的规范。

√ ×

34.在领导班子中,副职领导要完全听命于正职领导。

√ ×

35.领导决策是完全由领导集体来决定。

√ ×

36.越权是指领导者拥有或使用超越个人领导职能之外的权力。

√ × 37.模仿式幽默就是借助于某种违背正常逻辑的想象和联想,把原来的语言要素用于新的语言环境中制造幽默感。

√ ×

38.领导建设中环境只要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

√ ×

39.渐进批评法就是指领导者逐步输出批评信息,有层次地进行批评的方法。

√ ×

40.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下属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领导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下属的物质需求。

√ ×

41.领导者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领导者正确决策、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 ×

42.被领导者是在社会共同生活中处于被领导地位的组织和个人。

√ ×

43.领导在任何场合下说话都要幽默。

√ ×

44.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 ×

45.思维的发散性其实质是迁移,迁移是指整个思维起点、思维指向、思维标准、思维结果之间的跨越流动、变化,善于变通,善于创新。

10.领导科学与艺术简答 篇十

答:①加强学习,提高认识;②健全制度,严肃纪律;③建立和健全监督机制;④加大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力度;⑤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必须做出表率;

简述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原则。

答: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原则有:

1、科学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互补性原则;

4、精干性原则;

5、务实性原则;

6、动态性原则;

7、相对稳定性原则。

简述领导决策的程序。

答:1.发现、提出、论证待要决策的问题;2.确立决策目标;3.拟定可行性方案;4.评价选定方案;5.实施决策方案;6.追踪决策

简述领导创新的地位和作用。

答:领导创新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领导创新是组织的立身之本;2.使领导活动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动的环境;3.提高领导活动的绩效;4.在领导者与组织成员之间建立起更加融洽和谐的关系。

简述目标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

答:群体目标作为组织的行动方向,在领导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群体目标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群体目标正确与否是领导活动成败的关键。

2、群体目标是推动领导活动前进的巨大动力。

3、群体目标的变化决定着领导活动的变化。

4、群体目标贯穿于领导活动的全部过程。

简述协调人际关系的四个环节。

答;(1)尊重;(2)了解;(3)给予;(4)索取。上述四个环节,是做好疏通、协调工作的关键。

领导的本质是什么?

答:领导活动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与此相关领导的本质也是双重的。从自然属性看,任何领导都是社会组织中的一种特殊劳动,是社会管理中的一种高层次劳动,是领导者进行统率和引导的活动过程。统率和引导是领导的最一般本质。从社会属性看,不同历史条件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领导者的产生方式、领导观念、领导方式和方法等又无不受到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因而又是各不相同的,从而表现出鲜明的社会历史性。一般来说,领导的自然属性要从属于领导的社会属性。

领导批评下属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戒无凭无据,捕风捉影(2)戒大发雷霆,恶语伤人(3)戒吹毛求疵,过于挑剔(4)戒不分场合,随处发威(5)戒乘人不备,突然袭击(6)戒清算总帐,揭人老底(7)戒威胁逼迫,以势压人(8)戒当面不说,背后乱说(9)戒以事论人,全盘否定(10)戒口实不严,随处传扬(11)戒反复批评,无休无止(12)戒一批了之,弃之不管

为什么说总结工作十分重要?我们应怎样总结工作?

答:之所以说总结工作十分重要,是因为①只有注意总结经验,才能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发现领导工作中的规律性。②只有注意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运用客观规律,实施科学的领导。③只有注意总结经验,才能切实提高领导水平。

那么,领导者应当怎样总结经验呢?(1)不要面面俱到。(2)不要请人代劳。(3)不要只总结成功的经验。(4)不要“一点论”、“一分法”。(5)不要囿于一种思维方式。(6)不能一劳永逸。

阐述领导的五种技能及其应用。

答:1,法定性权力:指组织内各领导所固有的合法的,法定的权力;2,强制性权力:指领导者对其下属具有的强制其服从的力量;3,奖赏性权力:指领导者提供奖金、提薪、晋级、表扬、理想的工作安排和其他任何会令人愉悦的东西的权力;4,专长性权力:指领导者由个人的特殊技能或某些专业知识而形成的权力; 5,参照性权力:指领导者由个人的品质、魅力、资历、背景等相关的权力。

阐述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的作用。

答: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包括领导的性质和领导体制、领导职能的内容和实现程度、领导活动主体的发展、领导活动的全过程和领导方法等几个方面

阐述领导讲话和公关艺术。

答:领导讲话艺术:领导者的语言艺术,就是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建议,运用最生动、最有效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听者,从而对听者产生较为理想的影响效果。需准确表达思想、明确听众对象、区分不同场合、论点明确精练、时间配置合理、讲话技巧娴熟、注重表达效果。

领导公关艺术:公关,是一种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领导者的公关艺术是以一定组织机构为支点从同公众对象呈多辐射的网状关系,是一种互相沟通关系。领导者公关艺术实际上是以公众为对象、以美誉为目标、以互惠为原则、以长远为方针、以真诚为信条、以沟通为手段,是指一个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社会关系网络技术。

阐述领导决策的程序和方法。

答:领导决策程序,是指决策的整个过程,按事物发展的客观要求,依时间顺序所经过的步骤。

依照决策进行的先后顺序来划分,领导决策的程序可以分成六个阶段①发现、提出、论证待要决策的问题;②确立决策目标;③拟定可行性方案;④评价选定方案;⑤实施决策方案;⑥追踪决策。领导决策的方法有以下7种;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抽象提喻法、竞赛式决策制定法、回归分析法、模型决策法、系统工程法。

阐述领导决策评估的内容。

答:决策评估分为三大类:预评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预评估,就是先前对所要决策的内容进行分析与判断。

过程评估,领导的决策过程评估是指对决策问题认定的整个过程、决策方案的设计和选择过程,以及决策执行过程进行评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决策目标评估、决策规划评估、决策执行评估。

结果评估,决策结果评估是整个决策评估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结果评估是延续、终止一项决策的依据,也是新一轮决策循环过程的开端。

阐述领导体制的含义、特点、作用、类型。

答:含义:领导体制就是指领导系统中的上下、左右之间权力划分和机构组织设置及领导工作制度 特点:领导体制具有系统性、根本性、全局性、和稳定性四个基本特点。

作用:领导体制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科学的领导体制是决定领导效能高低的重要变量;②科学的领导体制为领导活动提供组织保证;③科学的领导体制有助于协调各级各类领导机构;④科学的领导体制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建立关系的桥梁和纽带;⑤科学的领导体制提供规范领导行为的根本机制证;⑥科学的领导体制有助于造就优秀的领导者。

类型:现代领导体制的基本模式有如下几个类型;①首长负责制和委员会制;②集权制和分权制;③层级制和职能制;④完整制和分离制

阐述领导艺术与引导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答: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都同属于领导科学方法论领域;②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都以领导手段作为共同的研究对象;③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在某一层次上是交叉的;④领导艺术可以转化为领导方法。

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领导方法是领导者分析、处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性原则,而领导艺术是对这些原则的具体运用;②领导方法是稳定的、不易变化的,而领导艺术是灵活的、易变化的;③领导方法具有普遍性、共同性、规范性特点,而领导艺术具有特殊性、经验性、机变性特点;④领导方法属于理性知识范畴,而领导艺术属于感性知识范畴。

阐述领导用权的技巧。答:领导者在实现巩固权力的技巧中,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比较适用的方法;①巩固权力,创造自己的传奇、保持适度的距离感、坚决果断以及协调各方面的关系;②分配权力,大胆放手、适当超脱、知人善任、虚怀宽宏;③管理权利。规范化用权,要遵守法定权限,不对上越权和向下侵权。谨慎性用权,领导者不要轻易运用法定权利,但在必要时敢于果断用权。实效化用权,要保持权力的诱导和控制公功能,使下属不能逾越和冲垮权力底线。体制外用权,领导者要以个人影响权弥补组织法定权之不足,依靠个人影响权使下级达到自觉服从的效果。

阐述领导者素质。

答:领导者的素质除了具有人的一般素质特征之外,还有其特殊属性。领导者担负的决策、组织、协调和指挥等重要的社会角色,这必然要求领导者具有高于一般人的基本素质。领导者的素质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综合性、阶级性、动态性、层次性。

阐述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答:领导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①对待目标的态度不同;②权威基础不同;③职责不同;④存在的空间不同;⑤关注的对象不同;⑥思维方式不同;⑦待人态度不同;⑧自我意识不同;⑨生活方式的抉择标准不同。

阐述协调人际关系的原则和方法。答: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一般要遵循以下七点原则:实事求是原则,目标导向原则,疏导沟通原则,及时持续原则,利益一致原则。严己宽人原则以及公平公正原则。

领导者协调好人际关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充分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做下级心目中的“理想上级”;② 充分调动上级的积极性,寻求更多的信任与支持;③协调好同级之间的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

创新中领导者的素质分析。

答:

(一)领导者的政治素质:(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正确的政治立场(3)较高的政治鉴别力(4)较强的政治敏感性

(二)领导者的道德素质:(1)责任感(2)宽容(3)严于律已(4)诚实正直(5)信任

(三)领导者的知识素质:(1)综合性知识(2)法律基础知识(3)领导与管理理论知识(4)专业知识与技能

(四)领导者的心理素质:(1)积极乐观的个性(秀才赶考)(2)充满自信(握住自信)(3)顽强的意志(卧薪尝胆)(4)果断的能力(三星李健熙)

(五)领导者的身体素质:(1)体力因素(少年毛泽东)(2)心理健康(3)年龄因素

德鲁克的“五项主要习惯”的内容有哪些?

答:(1)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2)注重贡献和工作绩效。(3)善于发挥人之所长。(4)集中精力于少数主要领域,建立有效的工作次序。(5)有效的决策。

沟通目的是什么?

答:(1)交流信息;(2)表达情感;(3)控制下属行为;(4)激励员工改善绩效。

管理沟通的重要性。

答:诚然,沟通是人为的行动,没有人的行动,也就无所谓沟通。那么先来看一下近现代管理人性观的演进。从麦克格里戈(D.MC.Gregor)60年代提出的X理论和Y理论到薛思(E.Shien)的管理人性观四阶段学说,再到斯柯特(R.Scott)的四阶段模型,物和人作为两种基本的管理对象始终贯穿其中,然而人的因素在演进中逐步占据了核心地位,人本管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早已深入到企业的内部。现代企业管理中,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和追求经济效益摆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成为新时期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

管理沟通是什么?

答:沟通是指可以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⑴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管理工作都与沟通密切相关。计划者与企业外部人士的交流,组织者与被组织者之间的信息传递,领导者与其下属的情感联络,控制者与被控制者的纠偏工作等等,无不与沟通相互关联。

化解冲突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1)防重于治原则。对破坏性冲突,切记防范重于治理,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且一定要快刀斩乱麻。(2)引导原则。对建设性冲突,则要加以鼓励和刺激,以树立创新导向。(3)依据法理情处理原则。(4)换位思考原则。让对方舒服我才舒服,对方难受我的要求也难满足,双赢、互相满足方能化解冲突,解决矛盾。

价值观通过哪些方式影响领导者?

答:价值观会影响领导者对即将到来的情境和问题的感知;领导者的价值观会影响其提出的解决方案和有关问题的决策;价值观影响领导者对不同的个人和群体的感觉,从而影响其人际关系;价值观会影响领导者对个人成功和组织成功的感知,并会影响其赢得这些成功的方式;价值观为领导者区分正确与错误、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提供了基础;价值观会影响领导者在多大程度上接受和抵制组织压力和目标。

简述360度反馈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答:(1)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考核者的不同岗位设计个性化的考核表格,这样才有针对性;(2)评价后要及时向考核者反馈结果,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资源支持;(3)在实施时应确保考核者的匿名性,以消除考核者的顾虑,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真实。

简述构成领导环境的变量。答:影响整个领导活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自然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教育因素、技术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自然环境就是指那些直接和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自然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气候、人口、地理位置这三类因素

政治因素也是构成领导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任何领导活动都不是一种自然人的行为,它总是与一个国家的政治传统、政治精神和政治权力结构联系在一起的。影响领导环境的政治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政体类型;②国际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③政府经济干预的政策与手段;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导向和体制改革方向;⑤法律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限制条件。

经济因素经济活动,是指围绕商品所进行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活动,而经济环境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构成的,经济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政策

简述价值观对领导者影响的表现。

答:价值观可以在多方面影响领导者和领导能力,首先,领导者个人的价值观会影响其对事态和问题的洞察力;其次,价值观会影响领导者与他人的关系,重视服从和礼貌的领导者就会很难接受一个自我信赖、独立、有创造力并且有点倔脾气的追随者;;再次,价值观影响领导者的选择和行为。

简述领导的重要性

答:(1)在组织体系中起到权衡和调动的作用;②组织社会资源实现社会组织目标;③在决策过程中起指向和决断的作用;④在组织行为方面发挥的是激励与协调的作用;

简述领导激励的方法和技巧

答:领导激励的方法:

1、形象激励:指领导的个人形象对被领导者的思想和行为能够 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从而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2、情感激励:情感,是人们情绪和感情 的反映

3、需要激励是产生行为的原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4、心智激励:激励从心 开始,可以达到对智的激励;

5、信心激励:很多时候下属可能对自己缺乏信心,不能清楚 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尤其是对自己的能力,往往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实现目标的 可能性有多大;

6、赏识激励:赏识是比表扬、赞美更进一步的精神鼓励,是任何物质奖励 都无法可比的。赏识激励是激励的最高层次,是领导激励优势的集中体现

领导激励的技巧:

1、听取员工意见;

2、不给员工施压;

3、管理约定而不是管人;

4、应用认可-重申-跟踪模式;

5、让员工放开手脚;

简述领导激励的作用、原则:

答:领导激励的作用:

1、激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方法;

2、激励是提升人 的价值的有效措施。领导激励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强调激励的对象的整体性;

2、公平性原则:要注 意在激励过程中激励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公平性;

3、方向性原则:必须要准确的确定激 励方向;

4、适度性原则:适当地运用激励程度;

5、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原则:在激励中,物质激励的作用是重要的,它具有实在性和强效性;

6、充分考虑下属的个体差异,实行 差别激励的原则

简述领导讲话艺术的原则。

答:领导讲话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准确表达思想;2.明确听众对象;3.区分不同场合;4.论点明确精炼;5.时间配置合理;6.讲话技巧娴熟;7.注重表达效果。

简述领导决策的类型和原则。答:类型:领导决策可分为以下主要类别;①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②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③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④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⑤单项决策和序贯决策;⑥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几层决策;⑦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⑧常规型决策和非常规型决策。

原则:客观原则、信息原则、系统性原则、预测原则、可行原则、选优原则、外脑原则

简述领导权变理论。

答:权变理论阶段的主要理论流派有:菲德尔的领导理论、豪斯(R.J.House)的途径与目标领导理论、费雷姆(V.H.Vroom)和耶顿(P.W.Yetton)的领导参与模型、坦南鲍姆(R.Tannebaum)和施米特(W.H.Schmid)的领导连续统一体模型以及雷定(W.J.Redin)的三因素领导理论等。

简述领导授权的原则。

答:领导者授权的目的就是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这就要求领导者在授权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授权原则。比较常用的授权原则有以下几点:1.勇于授权;2.合理授权;3.逐级授权;4.责权一致;5.适度授权;6.因事授权;7.慎重授权;8.信任授权;9.有效授权。

简述领导素质的构成要素。

答:(1)身体素质(2)科学文化素质与劳动技能(3)思想道德素质

简述领导效能的含义和特点。

答:

1、领导效能的含义:一般意义上讲,效能是事物所蕴藏的有力的、有效的集体效应。从领导学意义理解,领导效能是指领导活动的目标及其实现的程度,包括效和能两部分。效是领导在实践活动中,实现领导服务目标中所要达成、达到的一种效能、效率、效果、效益的综合反映。能是指领导在实现领导目标过程中所显示的一种能力。

领导效能就是领导者在实施领导活动过程当中,实现领导活动目标的能力与所获得的领导效率、领导效益以及所引起的组织状态、组织环境与组织关系的有效变化的系统综合。

领导效能包括以下三个要素:(1)行政领导能力、领导力。领导能力就是领导者的行为能力。领导能力是领导效能的基础和前提;

(2)领导效率。领导效率是讲领导者从事的领导工作产生不同的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等要素之间的一种比率关系。领导效率主要受领导者的能力、工作态度、领导环境以及下属素质与能力的诸多条件影响,领导效率是受到一些条件制约的;

简述领导协调的原则与途径。

答:原则:⑴ 秉公办事;⑵平等;⑶统筹兼顾;⑷求同存异

途径:⑴通过政策与目标 获得组织活动的协调;⑵通过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获得协调;⑶通过正式沟通或非正式沟通获得协调

简述领导与管理的区别。答:领导者同管理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1.对待目标的态度不同;2.权威基础不同;3.职责不同;4.存在的空间不同;5.关注的对象不同;6.思维的方式不同;7.待人的态度不同;8.自我意识不同;9.生活方式的抉择标准不同。

简述领导者处理突发事件的主要方法。

答:(1)当机立断,迅速控制事态;(2)注重效能,标本兼治;(3)打破常规,敢于冒险;(4)循序渐进,急中求稳,稳中求胜。

简述领导者与智囊团的关系。

答:在现代决策系统中,领导者与智囊团的关系是“谋”与“断”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但不能相互替代。一方面,领导者不能干预智囊团的独立研究过程。尤其是对官方的智囊团,党政领导人不能把个人意见强加给他们,更不允许党政领导人已经做出结论,而让智囊团只能论证其结论的正确性。另一方面,领导者,特别是企业领导者又不能让智囊团代替自己决策,不能完全为智囊团的意见所左右,最后拍板的只能是领导者自己。

简述领导作风的概念和特点。

答:概念:领导者作为领导活动的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领导目的,就要率领,引导组织成员和下属,并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去从事领导活动,并在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活动态度和行为,经过不断修正和多次重复,这种态度和行为就会形成相对稳定,具有一贯性的模式,反映出一定的特征,人们通过把领导者的这种相对稳定、具有一贯性的态度和行为叫做领导作风。

特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作风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各级领导活动中的体现;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和党风在各级领导活动中的体现;无产阶级继承以往人类社会一切积极的精神文明成果的体现;社会主义和共产党主义道德品质的集中体现。这是无产阶级领导作风的基本特点。

简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答:人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源泉,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创造性是人才的基本特征,人才的创造性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明创造,二是管理创新,三是文化创新。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和最直接的动力源泉。

简述使命管理的途径。

答:(1)把个人愿望和企业使命结合起来。(2)明确企业方向,塑造使命整体图像。(3)把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使命。(4)培养共同语言。(5)开展团队精神。(6)号召成员实现自我超越。

简述事业部制的优缺点。

答:事业部制的最大特点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即在集权领导下实行分权管理。其主要优点是组织最高领导层摆脱了具体的日常管理事务,有利于集中精力做好战略决策和长远规划,提高了领导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有利于培养和训练领导人才。

缺点是由于机构重复,造成了管理人员与费用的浪费;各个事业部独立经营,各事业部之间要进行人员互换就比较困难,相互支援较差;各事业部领导考虑问题往往从本部门出发,忽视整个组织的利益,形成本位主义。

简述危机领导法以及领导化解危机的途径。

答:危机领导法就是领导者如何处理例外事件或突发事件的方法,所谓,突发事件,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突发性,即这一事件必须是突然发生、难以预料的。二是关键性,即这一事件包含的问题极端重要。三是首发性。即无章可循。

领导者化解危机的办法: A心态上要正视危机。B判断上要找出问题结症。C决策上要敢于打破常规。D措施上要标本兼治。

简述影响领导沟通的因素。

答: 组织结构因素;心理因素;个体沟通风格差异;人际因素;沟通传递过程中的障碍因素;信息技术。

简述影响领导沟通的因素和技巧。

答:因素(9点):信息源(领导);接受者(下属);编码和译码;目标;信息;沟通渠道或媒介;反馈;噪音;背景或环境。

技巧(10点):明确角色和换位思考;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积极倾听;直接,清楚的语言表达;利用反馈技术,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选择适当的沟通气氛和时机;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注意恰当地使用非言语沟通;注意保持理性,避免情绪化行为;注重礼节。

简述影响领导效能提升的因素及提高领导效能的基本途径。答:

(一)影响领导效能提升的因素(1)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2)相应的资源和条件(3)目标确定是否适当(4)环境因素(5)被领导者的潜力和能力是否被充分调

(二)提高领导效能的最佳途径 :(1)确定可行的目标(2)提高领导者的能力(3)塑造共同的愿景(4)掌握授权艺术(5)科学地利用时间

简述专家集团式的领导体制。

答:专家集团式领导体制,是指由一个优秀企业家为主的企业家集团领导的体制,既发挥企业家的个人作用,又突出企业家集团的力量。

建立一个科学民主的决策咨询机制,已成为上至高层下至地方政府的强烈诉求。试结合实际谈你对决策咨询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咨询系统在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 决策咨询指智囊团接受委托,就重要决策事项进行研究,提出科学的建议或比较方案,供委托人决策选择。不管从哪个角度去区分现代领导咨询机构,有一点是所有领导咨询机构的共性,就是它只是为决策服务的机构,不是决策机构,也不是政府的职能机构。

决策咨询系统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公正的咨询服务。咨询虽是围绕决策者的需要开展工作,为决策者服务的,但咨询只依据事实真相,决不以领导意图为转移,更不为领导的错误意见所左右。正是现代领导咨询本身的这一特点,使其做出的分析和判断可靠性强,具有科学价值。这一特点也最适合领导决策的需求。(2)发挥咨询系统作用的途径是多样的咨询系统是现代决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决策的科学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使领导咨询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为领导决策中心的好帮手,必须从领导、组织、人员、环境等各方面加强建设。根据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当前要充分发挥领导咨询系统的作用,应作如下努力。(1)加强常务性咨询机构的建设。(2)充分利用其他咨询机构和社会咨询力量(3)领导者应注意发挥专家的作用。(4)加强对咨询人员的培训和调整。

近代西方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那三个基本阶段?

答:“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现代管理理论丛林”阶段。

决策的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答:1.决策者

2.决策目标 3.决策备选方案 4.决策情景

5.决策后果

决策评估所面临的困难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1)决策目标的不确定性;(2)有关人员的抵制;(3)获取数据和信息的困难;(4)决策资金的混乱与决策的重叠;(5)决策的沉淀成本;(6)决策影响的广泛性;(7)决策评估缺乏效果。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领导与管理两者差异的认识?

答:领导者:确定愿景,优化组织,激励人心,引起变革,制造需求,做正确的事。管理者:制定计划,管理预算,调配人员,控制局面,满足需求,正确地做事。13.领导决策的要素有哪些?(1)决策者;(2)决策目标;(3)决策备选方案;(4)决策环境;(5)决策后果;(6)决策准则。

领导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

(一)领导应有自知之明

(二)领导并不就是管理

(三)领导的职位是通过竞争获得的

(四)激励从“目标”始,到参与终

(五)正确对待计划的作用

(六)建立关系是领导过程绝对不可缺少的领导方法的本质是什么?答:1.领导的主题是组织的管理者,领导的客体是管理者的部下,有部下并对其施加影响才可称之为领导。2.领导的作用方式是带领与影响,包括指挥.激励.沟通等多种手段。3.领导的目的是有效实现组织的目标。4.领导是管理者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是管理者的一个重要职能。领导的作用主要有:指挥作用.激励作用和协调作用。

领导方法与领导方式的区别与联系领导方式。

答:是指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对被领导者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领导活动的模式化。依据不同的标准领导方式分为不同的类型。

领导方法,就是领导者为达到某种领导目标而进行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方式和手段。因为领导工作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统一,因此,简单地说,领导方法就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所运用的方式和手段。作为实现领导目标的手段和方法,领导方法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在领导实践中,领导者对这些规定性的认识、把握和运用的能力和技巧会影响领导行为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

领导活动是科学还是艺术?

答:科学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描述和探索规律;艺术是一种创造力、想象力的展现,需要夸张、个性、求新、求异。那么,领导是什么,是科学还是艺术。领导的科学性:领导的科学性,就是指领导工作中合乎规律性的东西。领导科学就是研究领导活动的规律及其特点的科学。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结合以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

领导活动(领导)=F(领导者、追随者、领导环境)

领导活动是由领导者、追随者、领导环境这三个要素组成的复杂函数。领导的艺术性

所谓领导艺术,简言之,就是指在领导的方式、方法上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和有效性。人们习惯于将领导与职位和权力联结在一起。职权是构成领导者影响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要素,但不能说凡占据了一个领导职位的人都注定可以成为一个真正、完整意义的领导者。职权这一强制性因素不过是保障领导活动得以推行的最后一道屏障而已,它决不是构成领导者影响力的唯一要素。领导者的人格、修养、能力和知识等凝聚性要素是领导活动顺利推行、领导目标顺利实现的基础所在,也是领导这一概念的核心。可见领导不仅是在正式结构中进行的一种规范化、科学化的活动,而且也是在非正式结构中得以施展领导者影响力的一种艺术化活动。

一方面,它必须是创造的,领导艺术是真善美在领导活动中的自由创造与发挥,如疱丁解牛,游刃有余,达到了艺术的境界。我们中国人绝对智慧——隔岸观火、借刀杀人、笑里藏刀。正如克劳塞维茨论及军事艺术时所说的:“在这里智力活动离开了严格的科学领域而成为艺术”。

另一方面,领导艺术必须有效,接受实践的检验,产生领导绩效。既要出神入化,又要切实可行。

领导获得权力的路径有哪些?

答:要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完成关键工作;乐于助人,既要能适时地进行感情和利益的投放;帮助组织克服危机;谨慎地寻求顾问;不断增加自己人力资本的储蓄;同有权势的人形成联盟。

领导激励的主要方法有那些?

答案: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就其内容来说,整体上可归入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大系统。根据组织成员的需要特性,比较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需要激励。

1、物质激励。

2、精神激励。精神激励主要有:(1)荣誉激励(2)情感激励(3)尊重激励(4)支持激励

(二)目标激励。

(三)工作激励。领导者的重要责任就在于启发和增强人们对工作的兴趣或者对工作结果的兴趣。

(四)榜样激励

领导激励机制的目的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

答:通过领导激励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下属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相应的奖酬,强化自己的行为。主要通过这些途径来实现:(1)物质激励,主要指工资和资金等物质报酬;(2)成就激励,主要指工作、事业上取得的成就;(3)职务激励,主要指晋职与职称晋升;(4)情绪激励,主要指人际关系和情感。

领导绩效考核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答:领导绩效考核的基本程序和步骤有:(1)思想动员。(2)组织准备。(3)考评方案准备。(4)提出绩效目标和对绩效风险进行评估。(5)确定绩效责任。(6)制定与公布考评目标。(7)绩效检查。(8)公布考评结果并进行评定。(9)考评结果的反馈。(10)绩效总结及存档。

领导决策的特征是什么?

答:(1)预测性:把握未来;(2)实施性:可操作性;(3)目标性:寻求达到;(4)创造性:发现提出;(5)优选性:令人满意;(6)风险性:承担后果;(7)动态性:调整修改。

领导授权的目的是什么?

答:更好地管理;提高下属的工作积极性;领导者抓大事管全局的需要。

领导体制的作用是什么?

答:一般说来,领导体制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为领导活动提供组织保证。其次,提供规范领导行为的根本机制。再次,领导体制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建立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最后,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的组织保证

领导维护影响力有哪些策略:

答;使用理性说服法;对理想、价值和情感的要求;使用信号行动;建立联盟;扩展网络;使用决断力。

领导效能不仅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还是其最终的归宿。试举例说明怎样才能提升领导效能?

答:(1)确立现实可行的目标。首先,在目标的确立阶段,应当经过充分的论证和决策,广泛听取各方面不同人士,包括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的意见,确定最合理可行的方案。其次,目标的确定不应被视为一个静态不变的过程,而应结合环境因素的变化不断修正,以使主观目标及时适应变化的客观条件。

(2)塑造共同愿景

首先应当把组织的现状真实地告诉每一位成员,让他们知道组织的处境,从而产生一种克服困难和障碍的冲动。其次,领导者应努力将组织共同愿景发送到组织成员的心中,以推动他们为实现共同愿意而全身心奉献,并充分听取成员对愿景的不同反应。第三,将组织中的共同愿景具体化、个人化,把组织愿景与个人期待结合起来,从而塑造每个成员积极向上的动力源。

(3)改善领导者的能力素质

领导者的能力是保证领导效能的关键因素,领导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才可能完成领导过程。这种能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各种能力的集合,是具有多种功能、多个层次的综合体,其内在构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创新能力、转化能力、应变能力和协调能力。

(4)善于授权

一个组织中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很多。作为领导者不可能也无必要事事过问,这样会使其陷入琐细事务的汪洋大海之中,还会使得下属无所适从。要提高领导活动的效能,领导者必须善于分清并抓住主要问题,同时善于授权,将次要的问题和由他人来做会干得更好的问题交付他人。

(5)有效利用时间

这是有效的领导者的一个明显特征。时间的稀缺是领导者常常深切感受到的问题,领导者必须善于对自己的有限时间进行综合统筹,把它用在最主要的工作上。

领导艺术于权术的区别:

答:A.艺术出于公权术出于私;

B.艺术强调道德标准权术不择手段; C.艺术公开正大权术秘不告人。

领导用人的方法有哪些?

答:(1)鼓励自荐;(2)群众评议;(3)聘任;(4)公开招考;(5)试用观察;(6)委任。

领导用人应遵循哪些原则?(1)竞争择优原则;(2)重才用人原则;(3)尊重信任原则;(4)扬长避短原则;(5)整体功能原则;(6)层次授权原则;(7)激励爱护原则;(8)称职适时原则。

领导在社会组织中有何作用?

答:第一,领导是社会组织协调统一的保证; 第二,领导是 组织有效利用和整合组织资源的根本途径; 第三,领导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组织的存亡。

领导者必须具备那些素质?

答案: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第一,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是前提。第二,才能素质是关键。第三,学识素质是基础。第四,身体素质是保证。

领导者配置资源的技巧有哪些?

答:①要确立资源分配的明确标准; ②分配资源时,要按实现总体目标重要程度和先后秩序进行确定资源分配的优先序列。③要对新产品开发和人员训练投入足够的资源,以确保公司的发展后劲。④要对组织的第三资源——时间进行精心安排,有效管理。

领导者如何将危机转化为建设性的力量?

答:注重公共安全;制定危机预案;实施危机预警;明确领导方向;关心受害民众;吸取危机教训。见微知著,预知先判;果敢决策,快速应变;把握大局,掌握局势;严密组织,周密协调。

如何克服沟通障碍?

答:(1)运用反馈:接受复述、核对信息、不懂提问、行动反馈。(2)简化语言:沟通语言要与沟通对象、内容一致,使用听众能够理解的语言,语言精确、简练。(3)积极倾听:善于听取完整的信息而不予作结论或解释,也不急于思考如何对所接收的信息作出反应。(4)抑制情绪:过于情绪化会使信息失真。认识自己的情绪,情绪激动时,应暂停进一步沟通,直到恢复平静。5)注意非语言信息 :应该意识到行动胜于语言,保持言行一致。

如何提高领导用人的成效?

答:总策略:抓住素质基础,提高领导用人成效。具体策略:善于抓住并充分获得领导用人的事实根据;善于最充分地把握和运用领导用人的理论根据。实行和坚持一整套相互配合协调和相互支持保证的用人原则;逐步改善领导用人环境,逐步净化影响领导用人的社会风气与腐朽文化;发展,完善和应用素质测评的专业理论,技术和工具;全面优化组织人事工作者的素质;全面提高领导素质,只是提高领导用人成效的先决条件;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不断改进和完善用人标准;建立和推行有效的领导用人监控机制。

如何提高追随者的工作满意度:

答:创造公平竞争的企业环境;创造追求进步的企业氛围;创建自由开放的企业氛围;创造关爱员工的企业氛围。

什么是领导管理的核心问题?为什么?

答: 如何正确地引导组织成员,有效实现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是管理的核心问题。因为,有效的领导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对实现管理目标起着重要作用。领导是管理的一项核心职能,因为管理的其他各项职能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保证组织既定目标的实现,由此而对组织的各种要素和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在组织的各种要素和资源中,人的要素和资源是最重要的,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组织目标的实现及实现程度。管理工作如果不了解如何去挖掘人的潜力,开发人力资源,那么其他管理职能都将收效甚微。所以,如何正确地引导组织成员,有效实现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就成为管理的核心问题。

试阐述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答:T技能——技术技能;H技能——人事技能;C技能——概念技能。

试分析领导创新环境因素中组织成员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答:领导创新不仅是领导者的问题,也是组织所包含的每一个成员的问题。因为领导关系是遍及整个组织,涉及组织中的每个成员,没有成员的相互配合,领导创新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

(1)领导者的创新意识:任何组织的领导者由于在组织中的核心地们,以及掌握的资源,必然在创新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领导者的创新意识和素质对整个创新活动的成败具有关键的作用。

(2)组织成员的能力结构:个体的综合素质决定了个人在领导创新方面会有多大的能力和行为。创新需要多种类的知识和学科的交叉与碰撞,组织成员需要掌握不同门类、学科背景的知识和技能,并且需要处于一种合理的互补状态。

试分析我国传统领导体制的弊端。答:①党政不分的情况依然存在;②领导权力过于集中;③领导权力关系的运转不顺;④领导集团工作方式的落后;⑤领导规则的不健全;⑥领导程序的缺漏;⑦人事制度缺乏活力 试论领导关系在领导活动中的重要性(要求理论联系实际)

答:领导关系是领导者在进行领导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之间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和感情交往的关系。领导关系对领导力量、领导效能、领导行为都有重大影响。领导关系的处理艺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领导者如何对待上级; 2.领导者如何对待同级; 3.领导者如何对待下级。

危机领导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及其特征是什么?

答: 主要内容是:(1)注重公共安全(经济、政治);(2)制定危机预案(预则立,不预则废);(3)实施危机预警(人为危机有预警期,微不足道见真情);(4)明确领导方向(需多中心、多组织、跨领域的回应网络;现场指挥,自主因情处理,非规范性);(5)关心受害民众(解决衣食住行困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6)吸取危机教训(汲取经验教训,寻求规律;有些可预测);

特征是:(1)复杂性:地域不一,不易控制;时间很长。(2)多样性。(3)影响的长期深远性。

引起领导人权力腐败的个人特征:

答:自我主义膨胀,傲慢专断;僵化固执,缺少灵活变通;好大喜功,求名心切;用人太狠,盘剥压榨;为人冷酷无情,不善与人沟通交流;不择手段,追逐权力;邪恶无德,暴戾恣睢;溜须拍马,谄媚上司。

有效沟通的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1)沟通不是目的,而是过程,沟通是一个始终变化的、动态的、连续的过程;(2)沟通不是线性的,而是循环的;(3)沟通是复杂的;(4)沟通是不可撤销的;(5)沟通是人的完全参与。

有效追随者的内涵.答:具有自我领导与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目标承诺感;凭借自身的能力充分实现目标;具有诚实、勇气和值得信赖的道德品质。

愿景领导的胜任特征是什么?

上一篇: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读后感下一篇:培训普通话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