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设计

2024-06-29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设计(共11篇)

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并能从中感受到爱因斯坦的谦逊和对孩子的关爱。

3. 能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

一、质疑课题,整体感知课文

1. 读完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2. 请学生介绍有关爱因斯坦的资料。

3. 这么伟大的一个人,做出了这么一番贡献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和那个美国小女孩一起走近他,去感受感受吧!

4. 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5. 抽查生字的自学情况。注意“踱”、“溢”、“搁”和“辅”字的读音。

6. 借助工具书理解课后第2题的词语。

7.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的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二、细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 文章讲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碰面?

2. 第一次碰面:

(1)小声自由读初次见面的段落,你从中了解到些什么?

(2)品读描写爱因斯坦外表的句子,感受他外貌的平凡。再有感情地读有关句子。

(3) 从爱因斯坦的举动中你又感受到他哪些不平凡?抽学生读有关句子。在互评中点拨,感受人物的谦和有礼。

3. 第二次碰面:

(1)分角色读4~7段,请学生质疑。联系课后第二题理解“伟大”的意思。并进一步感受爱因斯坦的谦逊、小女孩的天真可爱。

(2)再次分角色读这几段,注意读出人物的感情,以及自己对人物的喜爱。

4. 第三次碰面:

(1)自读8~9段,思考这次会面发生了什么事,用简洁的话说一说。

(2)结合课后第3题说说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了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3)分角色朗读。

5. 第四次及以后的碰面:

(1)这次碰面和前几次有什么不一样?

(2)通过母亲和爱因斯坦的对话,你了解到他和小女孩后来是怎样相处的?

(3)从这里,你感受到爱因斯坦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小组内先自由谈体会,然后请一位同学把小组意见综合起来说给全班同学听。

(4)分角色读这一段,注意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读出相应的情感来。

三、课外结合、交流拓展

1. 你还了解爱因斯坦的哪些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听。

2. 老师讲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

3. 完成课后第2题的造句。

四、总结全文

爱因斯坦平凡,他仅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普通得连自己生活都不会照顾的人;同时,他又是不平凡的,他谦逊的人格魅力、善良的心灵、高超的学识让他不同凡响,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参考资料

☆爱因斯坦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一生为现代物理学发展做出了卓绝贡献。其最卓绝的成就是他突破牛顿经典物理学的框架,创立了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领域的相对论。

在爱因斯坦之前,人们自古以来都认为,虽然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它们的运动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但时间和空间都是不受物质的分布及其运动影响的。由此,把时间、空间、物质、运动完全割裂、孤立开来。天才的物理学家牛顿也相信这一看法,据之提出了绝对时间、绝对空间和绝对运动观念。爱因斯坦不同意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和绝对运动观,从光速有限出发,提出宇宙间的时间同时性都是相对的,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的,如月球上事件发生的时间是相对于地球这个参照系来说的。在同时性是相对的基础上,他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和绝对运动概念。因为时间的同时性都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的,所以都是相对的;而运动又是与时间紧密相连的,所以运动也都是相对的,孤立地看地球,它的运动是不存在的;空间和时间是紧密相连的,所以绝对空间也是不存在的。从而,爱因斯坦把看起来似乎是彼此无关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了起来,使它们成了相互密切联系的对立统一体,于19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又经过探索,进一步完成了广义相对论创立工作。广义相对论是一种没有引力的新引力理论,是适用于所有参照系的物理定律。它与狭义相对论不同,狭义相对论仅仅适用于不存在引力的物理过程。研究的是直线、匀速相对运动的参照系;而广义相对论研究的是作任何运动的参照系,既适应直线、匀速运动的参照系,又适应加速运动和旋转运动的参照系,因而它是相对论大厦的第二层楼房。广义相对论进一步表明,时间和空间并不是孤立的,物质的分布和运动也反过来决定时间和空间的结构。它们之间也相互影响,是对立统一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近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取得的最重大成果,它导致了古典物理学的彻底革命,完成了物理学第三次理论大综合,进一步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发展的基石。

☆相关网址:

xiayu.unicyclist.com/ayst.htm

☆爱因斯坦的小故事

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东部的乌尔姆,犹太血统。他的父亲海尔曼爱因斯坦很有数学天赋,但父母没钱供他上学,只好弃学经商,爱因斯坦的母亲保里诺爱因斯坦是富有粮商的女儿,很有音乐天赋。年幼时,爱因斯坦就开始学习音乐,6岁开始练习拉小提琴,音乐几乎成了爱因斯坦的“第二职业”,小提琴终身陪伴着他。

在爱因斯坦上学之前,他父亲给了他一个罗盘(指南针),罗盘的指针总要指着南北极,使小爱因斯坦着迷了很久。直到成年,他都还记得这件使他印象深刻的事。另一次经历给他的印象也很深刻。在上学几年后,他领到一本欧几里得几何学课本,书中论证得无可置疑的许多公理,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无法按照课程进度学习,而是一口气就将它学完。

爱因斯坦和牛顿一样并不早慧,他到3岁还不会说话,在整个学习期间也无“神童”的表现,甚至在教师眼里显得平庸迟钝,他主要是对教师的呆板教学方法感到不满,而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勤奋自学的探索能力。他在中学时代就自学了包括微积分在内的基础数学及某些理论物理知识,进入大学后,他经常缺课,独自修读了经典理论物理,研究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爱因斯坦不拘成见,勇于创新。“怀疑一切”的信条始终贯穿他的整个科学生涯。当然,爱因斯坦的杰出科学成就来之于他坚持不懈的毅力。一次,有个青年人请教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给他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他解释说,A代表成功,X代表你付出的努力和劳动,Y代表你对所研究问题的兴趣,而Z表示少说空话,要谦虚谨慎。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科学研究好像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2.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设计 篇二

一、读文,“以貌取人”

1.以貌取人,初识爱因斯坦

(1)读课文第1~2自然段,提出问题:在小女孩眼中,老人是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出示:“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3)学生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是一位忽略生活小节、衣冠不整、邋遢懒惰的老人。

【设计意图:外貌识人。从外貌与衣着上找出答案,在疑问中自己找到答案,初识爱因斯坦是一个简单的以貌取人的过程。】

2.三处对比,再识爱因斯坦

(1)对比一:父亲对爱因斯坦的看法与小女孩对爱因斯坦的看法

原文:“父亲听后兴奋地说:‘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可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思考:在小女孩眼里,爱因斯坦是一个科学怪爷爷,而父亲却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2)对比二:爱因斯坦的伟大成就与外貌邋遢

介绍爱因斯坦的伟大成就:

1905年,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奇迹。这一年他写了6篇论文,在3月到9月这半年中,利用在伯尔尼专利局每天8小时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在3个领域做出了4个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他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这4篇重要论文。

1921年,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这一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5年到1917年的3年,是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第二个高峰,类似于1905年,他在3个不同领域中分别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除了1915年最后建成了被公认为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的“广义相对论”以外,1916年在辐射量子方面提出了引力波理论,1917年又开创了现代宇宙学。

思考: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爱因斯坦为什么会把自己的衣着弄得这么邋遢?

(3)对比三:前两次外貌与后一次外貌

“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

全方位多角度思考:是什么让爱因斯坦前、后衣着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3.初识再识,有无矛盾

探讨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有这样一个公式:A=X+Y+Z,A指成功,X指勤奋工作,Y指正确方法,Z指少说废话。猜一猜爱因斯坦平时在干什么?给这样的爱因斯坦一个理由:想想他的外貌衣着为什么会这样。

【设计意图:初识爱因斯坦是一个“以貌取人”的过程,让学生思考这样判断爱因斯坦到底准不准,让学生意识到小女孩恍然大悟爱因斯坦这种身份与从事的工作使他的衣着如此有合情合理之处。】

二、写文,“以人取貌”

1.埋下伏笔

这是一节在别的学校借班上的公开课,在上课的一开始我进行了自我介绍:我姓朱,来自你们的周边学校,今天要给大家上一节课———《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晚上回家你会不会对爸爸妈妈讲一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呢?你们会不会说今天有一个朱老师给你们上课了呢?如果爸爸妈妈问你,今天来给你们上课的朱老师长什么样子,你们会怎么说呢?(有学生说朱老师个子不高,有学生说朱老师有点胖,有学生说朱老师穿着一条牛仔裤……我叫学生在黑板上写,不一会儿,黑板上就呈现出了对下面内容的描述的句子:高矮、胖瘦、衣着、头发、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设计意图:第一次见爱因斯坦,小女孩对爱因斯坦是一个初识的过程,第一次来到这个班,借班学生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初识的过程。在设计时,我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将小女孩的想法迁移到自己身上,与小女孩感同身受,更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2.以貌猜人

(1)“老人消瘦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光造成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与海搏斗的老人》)

(2)“他也真怪,即使是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着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车夫支起车篷。”(《套中人》)

三、以人取貌,练笔绘人

在课文中作者抓住了爱因斯坦的眼睛、衣服、胡子、鞋子、头发来描写,看来外貌描写只要抓住几个方面就行,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哪些内容呢?要抓几个?抓哪几个?这才是最重要的。

对照第2自然段中描写爱因斯坦外貌衣着的文字,在表格中画出作者是从以下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富有鲜明特点的爱因斯坦是一个案例。那么在生活中,人的职业是不是与人的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朱老师的印象从刚开始上课到现在有没有改变?如果现在回去向爸爸妈妈介绍朱老师,说说朱老师长得什么样,你会从哪几个方面入手?请在下面的表格中画出对钩。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外貌衣着常常会给我们透露出很多的秘密(板书:外貌衣着),我们不应该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抓住表现这个人的独特的外貌特征、个性的衣着来写。(板书:独特的、个性的)

【设计意图:富有鲜明特点的爱因斯坦是一个案例。在生活中,人的职业与人的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小丑、侦探、海盗、消防员也具备独特的外貌、个性的衣着。通过设计表格让学生学会迁移,知道外貌描写不要全写,只要抓住几个内容就行,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目的地去写。】

3.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设计 篇三

1. (映示插图课件)图上这位老人是谁?爱因斯坦是伟人吗?假如你在街上遇到爱因斯坦,你会怎么做?

2. 可是,有一个小女孩初次见到他,却不是这样,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生齐读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二、 读好语气,学会概括

1. 这篇课文大家课前都认真读过了吗?请看下面第一组很有意思的词语!谁敢第一个站起来读准它们的音?出示:

hēi mɑ ō hē

嘿 嘛 噢 呵

(1) 提示“嘛”读轻声。

(2) 聪明的你,发现这些词的共同特点了吗?(口字旁、语气词)

2. 别小看这些语气词,读好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物性格,读懂人物的内心世界呢!来,现在我们把这些词送到文中的句子里,谁来读出这些语气词的味道?出示相关句子:

(1) “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2) “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3) “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4) “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

3. 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读读1、2两句,这两句是谁说的?(小女孩)你为什么把“嘿!”读得又短又高?(突出小女孩的惊奇)

4. 第二句如果把“嘛”读成拖长声,读出她的得意,效果一定更好!

5. 看你们读得这么津津有味,老师也想来读读,好吗?假如老师这样读,你们觉得行吗?为什么?你再来读读这一句。(读出“噢”的轻声)

6. 最后一句,谁来读?老师听出了你亲切的口气。

7.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带着对小女孩和爱因斯坦的初步印象,再读课文,老师相信你们这次一定会读得更好。

8. 老师把课文分成4大部分,请4位同学读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和亲切谦和的爱因斯坦之间到底发生了哪些故事?

9. 请画出刚才4位同学朗读那部分的第一句,老师把它们浓缩一下(出示:1、1940年的一天下午撞上;2、第二天又遇上;3、第三天下午等待;4、从此,每天坐坐)聪明的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文章按时间顺序来写——你发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小女孩与爱因斯坦是从相撞—相遇—相邀—相处,一步步建立了友谊——你发现了事情的发展过程)

10. 现在你能根据这些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11. 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理清事情经过,就可以很快读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这是读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叶圣陶老爷爷也曾经这样告诉我们——(出示: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最要紧,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老师一直很喜欢这一句话,现在把它送给大家,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并把它记在心里。

三、 品读外貌,对话质疑

1. 了解了文章的大意后,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第1~3自然段,想想,小女孩初遇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给她留下怎样的印象?出示:①老人蓄(xù)着一撮(cuō)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②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guǒ)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tā)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xié)。

(1) 这两段话有3个生字词(蓄、裹、鞋),大家一起读读。

(2)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爱因斯坦?(邋遢、不爱打扮……)你从哪些语句描写中看出?

(3) 这两处描写,第一处主要写什么?(长相),第二处主要写什么?(穿着)这两处描写可以调换吗?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还有什么原因不能调换?(第一处是相撞时近看,应看到人物的长相,第二处“望着”是远看,看到的是整体穿着)所以,在描写人物的外貌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观察顺序。总之,不管是近看还是远看,爱因斯坦都是那么邋遢,不修边幅的。

(4) 今天老师教你们一个读书的好办法——抓住句中主要词语边读边推想它的原因,或把词想象成一幅幅画面,比如:(点击)从“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你会想到——(很久没有刮胡子,很忙);从“蓬乱的头发”, 你会想到——(像鸡窝);从“又肥又长的衣服”,想到——(衣服很难看);从“卧室的拖鞋”,想到——(那拖鞋很大……)

(5) 瞧!像这样抓住重点词句把它想象成画面,推想原因,文字就会变得有味道起来。现在,带着你们的理解和想象再读读这两句话,感觉是不是不一样了?

2. 看到这样一个邋遢不修边幅的老人出现在小女孩面前,难怪小女孩会惊奇地想——(出示:“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 难怪小女孩会那么纳闷——(出示:小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4. 可是父亲听了小女孩的话,他兴奋地说:“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可别小看这儿的一个“!”,你读出了什么?(父亲很激动)要是我们遇到爱因斯坦,会激动吗?

5.“直纳闷”是什么意思?小女孩不理解什么?

6. 一个兴奋,一个纳闷!多大的反差啊!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爱因斯坦到底伟大不伟大?如果他伟大,又伟大在哪儿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下节课继续学习吧!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答案。

4.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课时教案 篇四

教者:王新星 目的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研、不拘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爱因斯坦。生介绍交流有关资料。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

蓬乱

纳闷

踱步

冷不丁

衣衫不整 蓄着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3.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三.学习课文,体会内容。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里走出来的?”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出示句子: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又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着重抓住头发“蓬乱”穿的衣服“又肥又长”、脚下趿拉着“卧室里穿的拖鞋”)

(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6)小结:小女孩第一次遇上爱因斯坦。

2、阅读第二段。

(1)过渡:上面一段写的是小女孩第一次遇上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又巧遇上了爱因斯坦。(2)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

“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体会“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运用时的规律。(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率真)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5)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第二次遇见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3、理解第三段。(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第三次遇见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

工作室内: 一塌糊涂。

4、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5、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

5.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人物形象,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4.揣摩本文的表达顺序。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人物形象,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

揣摩本文的表达顺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归类理解课题

1.同学们喜欢读书吗?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读书。都读了哪些书?

2.你读的书里或文章里,有没有带有“和”这个字的?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可从《伊索寓言》引导。《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

3.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带有“和”字的课文。找一个写字好的同学帮我写课题。其他同学想一想,这里有什么规律呢?

4.课题写好了,谁要读读看?(指导停顿)

5.孩子们,读书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发现规律。说说看,你发现这类课题有什么规律?

6.对,他们都是讲两个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那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咬文嚼字,在“立像”中“得言”

过渡:从这件事上,我们能感受到怎样的爱因斯坦呢?我们先来看看,小姑娘眼中的爱因斯坦:

投影出示: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1.孩子们,这两句话能读好吗?需不需要练练?每个人一次机会,选择一句读一读。谁先来?

2.读书要学会看到文字后面的东西。谁从这两句中发现了什么?(1)连两句都是描写爱因斯坦的外貌的。不错,发现了两句的共同点。(2)反映了爱因斯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还有哪些类似的词? 衣衫不整,不修边幅,邋遢不堪,衣衫褴褛

学习要学会举一反三,有一个想到一类。这样,学习进步才快。

(3)请你关注文字的表达,你看出了表达的秘密了吗?看出文字的顺序了吗?

3.孩子们,发现我们是怎么读书的吗?首先要读好,然后要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老师再教你一个方法?

出示: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1)谁来读?要读好呀!

(2)穿戴的整整齐齐,我们还可以说成?文质彬彬、衣着考究、衣冠楚楚、风度翩翩。

(3)从衣衫不整到衣冠楚楚,从不修边幅到风度翩翩,爱因斯坦怎么变化这么大呢?从中看出了什么?

(4)这叫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同学们,要想了解一个人,还需要听其言,观其行。“听其言,观其行”是什么意思,理解吗?请同学们用刚才学到的方法,选择读读他的言或行。

5.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出示:

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1)一人一句,谁来读?

(2)从这两句话中,我们读出了什么?联系上面的外貌。(3)指导用“一面„„一面„„”造句。

(4)既然“一边„„一边„„”和“一面„„一面„„”表达相同的意思,那为什么不都用一样的?

出示:

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

(1)指名读。

(2)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被撞了为什么还主动道歉?联系上文理解。

“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1)指名读

(2)你读出了什么?

(3)比较:“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不伟大,我是爱因斯坦。” 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1)指名读

(2)读出了什么?从哪里读出的?

“是吗?太好了!我打算请你到我那里作客。”(1)指名读

(2)读出了什么?从哪里读出的? “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1)指名读

(2)读出了什么?从哪里读出的?

“她教我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1)指名读

(2)读出了什么?从哪里读出的?

(3)用“只好”造句

课文学到这里,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爱因斯坦伟不伟大? 补充资料:

我认为爱因斯坦,因为。

三、迁移运用,在言语实践中内化语言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说到顺序,其实我们这篇课文很有意思?大家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得?

哪些表示时间的词? 还有哪些?

6.《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一 篇六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333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一 教学要点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3.凭借对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教材简析

[内容提要]

文主要写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向一个12岁的小姑娘学习穿戴和整理的事,反映了他热爱科学事业和谦逊的美德,同时也表现了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学会分段]

本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小姑娘碰到了一位穿着随便的老人,父亲告诉她,那位老人是爱因斯坦。

第二段(第4——自然段):写爱因斯坦向小姑娘学习穿戴。

第三段(第6——7自然段):写爱因斯坦向小姑娘学习整理工作室。

第四段(第8自然段):写小姑娘的母亲问爱因斯坦,他和小姑娘在一起时都谈些啥。

[写作特色]

1.文按时间顺序来叙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2.借助对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教学重点

1.朗读文。

2.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具准备

磁带、录音机。

时安排

3时

第二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会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板书:爱因斯坦(?)说说你对他的了解。齐读题。

2、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三次相遇,相处,成了好朋友)

二、精读训练

(一):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

1、根据学生交流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从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时间在推移)“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朗读三句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

2、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引导让学生自由提问。(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出示:老人蓄着一棒短而硬的小胡子 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 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A、照样子写词语:短而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2)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动作的句子。

A“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齐读。

(3)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读文,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

(4)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出示: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足及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A、照样子写词语:又肥又长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穿着的句子。

2、当小女孩把这见事告诉父亲后又怎样呢?师引读父亲的话。

3、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小女孩为什么“纳闷”?

4、根据回答出示: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6、分角色朗读这一段。(由三名同学分别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7、小结:这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三)、精读第二次相遇部分

1、过渡: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又遇上了。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2、找出文中有两个“仍是”的句子。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1)、读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

(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说说“一面……一面……”体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3、找出这一段中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对话,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说说从这一段对话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4、分角色读第二段。

、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四)、精读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

4、分角色读第三段

、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板书:

第一次相遇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第二次相遇

第三次相遇

等待

http://lxsx/blg/user1/13/arhives/XX/281htl

7.《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反思 篇七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讲述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直接描写爱因斯坦语言、神态和动作的语句进行自读体会,交流感悟,让学生充分得自我解读文本,拥有自己个性化的观点与感受。如:从小女孩父亲眼中,我们读出了爱因斯坦的伟大,他在科学领域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世人心中的巨大影响。从天真、率直的小女孩眼中,我们读出了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不拘小节。从读者的眼中,我们读出了更多:他谦虚、宽容、有礼貌、平易近人、诚实幽默知错就改……

整堂课我始终围绕“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人”这个中心问题,变换不同的问法、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领悟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爱因斯坦,让学生用自己的目光去看爱因斯坦,在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畅谈自己的观点,这正是对文章的真正理解。

8.《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反思 篇八

这是这个单元我最喜欢的文章,带着学生读读演演,一节课过得很愉快。学生在课上客串小女孩的天真,爱因斯坦的谦虚;在想象爱因斯坦的蓬乱,一塌糊涂的书房;在辩解伟大与十全十美的区别……

当然,课堂并非一直是热闹的。一开始,朗读出现只有两三个人举手的场面。对于这样的文章,我是有点意外的,角色扮演,不应该是孩子喜欢的形式吗?不过,这样的尴尬在几个孩子尝试读之后就消失了。有了带头羊,再加上后文爱因斯坦的童心与女孩的天真,孩子们真正被文中人物所吸引,课文变得更形象了。

下了课,我在想如果第一节课后就布置孩子自习后面的段落,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文章浅显易懂),那第二课时也许会更生动,以此减少些直接的课本分析,课堂效率会更高。

9.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第二课时 篇九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文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学重点

读好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讨论交流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的理由。教学过程

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爱因斯坦,说说你认识了怎样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 但课文里的人物可有好几个,板书(爸爸,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下面让我们随着他们的目光,去认识他们心中的爱因斯坦。边读边用笔圈画出他们的观点。

二、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

师:首先,咱们来交流小女孩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谁来说?(出示句子:孩子,你今天......他是爱因斯坦!)师:父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感到 ——兴奋

1请你读出父亲的兴奋,为什么这么兴奋?(板书:最伟大)

2回忆一下,你们有没有碰到过什么兴奋的事情?给大家说一说,带着你的体会读。(两人)

3让我们一齐感受一下小女孩父亲那激动的心情!(齐读父亲的话)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人,在他心中“伟大”是什么?(生回答)

三、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

1.小女孩也是这样认为的吗?读小女孩的话,意思是说?

2.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爱因斯坦,究竟什么样子?快速找出文中的相关句子,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出示:课文中的两句描写

3.这两句,一句写了(外貌)一句写了(穿着)。细细品读这两句话,透过一些关键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爱因斯坦?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他?

4.瞧,这就是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引读两句话)

小结写法:作者抓住爱因斯坦的特点,寥寥几笔就把他的样子写活了。真了不起,我们在描写人物的时候,也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

这样一个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的爱因斯坦在小姑娘的眼里,分明是从童话故事书里走出 来的,是一个生活中“怪人”。(板书:生活怪人)

四、爱因斯坦是怎样评价自己的 :“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谦虚)

1过渡:爱因斯坦认为自己是最伟大的人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2爱因斯坦真的不伟大吗?老师这儿有一段资料。

我们可以看出爱因斯坦为人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为什么说自己并不伟大呢?看了爱因斯坦这两句自评,相信你的感触会更深!(出示爱因斯坦的名言)

3自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交流

4小结:对,什么才是伟大?也许伟大就是在平凡中不断地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或许伟大就是另一种平凡!让我们分角色朗读小女孩和爱因斯坦的话。)

在爱因斯坦的眼中,觉得自己很普通,和平常人一样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正如爱因斯坦自己说:我自己不过是自然的一个极微小的部分。我没有什么才能,只不过喜欢刨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小结:在他看来,或许伟大就是在平凡中不断地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或许伟大就是另 一种平凡。

五、自读文本,感悟感悟人物

品读我眼中的爱因斯坦 过渡:

小结两种观点:同样的一个人,在父亲的眼里„„在小女孩的眼中却是„„,你眼中的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呢?

出示自学提示:请大家走进课文,关注爱因斯坦的言谈举止,抓住关键的字、词、句,细细地读读课文,在书旁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悟。

六、汇报交流,品读我眼中的爱因斯坦 预设1

: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什么。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1.一面„„一面造句。

2.第一次相遇爱因斯坦在思考,第二次相遇,他仍在„„爱因斯坦的时间都用在了思

考和研究上,难怪他有那么大的成就。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爱因斯坦的几个小故事,读后你们会有更深的感悟。

3.读到这儿,你想对说些什么?(联系一下爱因斯坦的外貌)

4.多么可敬的老人呀,他的分分秒秒都用在了探索、研究上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办法成为科学家的。一个人被工作弄得神魂颠倒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这的确是幸运的。

预设2 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童心未泯谦虚诚恳天真可爱)1你能学着爱因斯坦的动作,读一读。

2.爱因斯坦出生于1879年,1940年时,他已经61岁了,此时的他简直成了一个调皮可爱的老顽童。拥有一颗童心,便是一位天使。再读这句话。

3目光那么温柔:是因为小姑娘的天真直率打动了他。他喜欢直率真诚的人。

4.他会对付的又是什么呢?一个提出相对论,解决了无数难题的科学巨人,怎么就不会对付„„ 预设3 “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

“小女孩”成了“小教授”,“大教授”成了“小学生”。一个简单的称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虚心请教的爱因斯坦。

预设4:

“她教我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1.只好造句。预设5 :第三天下午„吓了一跳„整整年轻了二十岁。(乐于接受教诲)1.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第三次相遇可是有备而来。爱因斯坦怎么样?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通过第三者间接的进行描写。)

3你能结合课文插图,对此时的爱因斯坦的外貌、穿着做具体的描写吗?说一说。

4.一向衣衫不整的爱因斯坦变得„„,透过这个“整整齐齐”你还感悟到什么?爱因斯坦为了一个女孩,付出那么多的时间来打扮,这里面包含着他对孩子的爱。小结:看似淡淡的一个词语,却是意味深长。读

六、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方面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了。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但他却很谦逊,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交往

七、结束语

平凡孕育了伟大,伟大源自平凡。让我们走进爱因斯坦伟大的灵魂,聆听伟人质朴的声音,铭记伟人的谆谆教诲。让我们记住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爱因斯坦,记住这个温暖感人的故事《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八、作业:

1、课外借阅介绍中外伟大科学家方面的书籍,了解更多的伟人。

2、收集爱因斯坦的名言,把最受启发的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五 板书设计

21、爱因斯坦

爸爸 小女孩

伟 大

谈不上伟大

10.《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 篇十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力:认识8个生字,主动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情感:感受生活中的爱因斯坦平易近人、谦和慈祥、虚心好学的品质。

重、难点:感受生活中的爱因斯坦平易近人、谦和慈祥、虚心好学的品质。

教法:读中感悟,自读自悟。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资料

流程:

一、谈话引入,读读交流

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爱因斯坦的一件什么事?

二、自读体会:

1.生活中的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课文中描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交往时的语言、外贸、神情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三、总结课文:引导学生交流,从生活中的爱因斯坦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发?

四、积累内化:认识课文中的8个生字,自选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五、实践活动:

课外搜集一些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发明和生活中的故事和鱼肚有关科学家的书籍。

板书:

相撞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儿

相遇 伟大

相邀 执着追求

11.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及课后反思 篇十一

教学要求:

1.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断。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熟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

2.课外了解爱因斯坦的相关情况。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课文。

1.板书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组织审题

同学们,从题目上看,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篇写什么的课文?你看到这个题目,想到些什么问题?

请同学带着问题认真读读课文。

读完以后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指名请学生按课文叙述顺序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完以后进行点评。

(2)请学生说说读了以后你对刚才的疑问处有了什么答案,请学生概括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课文主要讲了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多次相遇,小女孩教因斯坦穿戴和整理房间,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3)学习生字新词

撮踱噢嘛耸

蓄裹鞋鬼呵

裹鬼脸蓬乱纳闷冷不丁衣衫不整

蓄拖鞋温柔穿戴手把手一塌糊涂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请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他们几次见面?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思考他们每次见面有什么不同?

2.读完以后请同学们进行交流,说说他们见了几次面,课文中哪些话分别写出了他们的每次相见?

课件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3.请同学认真读三句话,想一想,他们三次见面有什么不同之处?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三次相遇方式不同,特别是第三次,爱因斯坦“等待“小姑娘,请学生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4.根据以上内容对课文进行分段。

(三)读熟课文,巩固练习。

1.请学生分别演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母亲,朗读文中的人物对话,其他同学读课文的其他部分。

2.进行描红,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3.完成课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研、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4.通过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人物特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重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人物不同特点;

2.体会不同人物,不同角度对人、事的不同看法。

教学准备:

1.课前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充分了解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2.请学生说说,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一人什么样的人?(伟大),还有不同意见吗?(平凡、普通)

板书(伟大?爱因斯坦普通?)

那么,到底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二)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爱因斯坦的伟大或者普通,还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学生自学课文,准备交流。

(三)我们先来讨论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同学,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1.父亲听后兴奋地说:“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

请学生说说你是从这句话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爱因斯坦的伟大?(当今世界上,最伟大,他是爱因斯坦!兴奋)请学生练习朗读,体会父亲对爱因斯坦的崇拜和说话时的兴奋。

请学生说说,为什么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你知道爱因斯坦取得了哪些成就?

2.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

请学生说说你从中看到了爱因斯坦具有怎样的品格?(文明)

再请学生想一想,为什么明明是小姑娘撞了他,他还要向她说对不起?为什么说“是我不小心”?他是怎能走路的?他平时也是这么走路的吗?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他这样走路,以前可能被谁撞到过?或者他撞到过什么?这样相撞以后,他都会怎样说?

那么,你从这样一边走路一边在思考着什么,还看出了什么?(如果学生没想出来,那么追问:他到底在思考着什么呢?(思考科学问题),他走路时还在思考,那么平时呢?吃饭时在……喝茶时在……躺在床上时……乘在车上时……)怪不得爱因斯坦说,天才就是1%的灵感再加上……。

对呀,同学们,爱因斯坦很伟大,但我们从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中体会到了这么多内容,我们也很伟大啊。

3.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从这样一句话中体会出爱因斯坦的伟大的?

(想一想,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请学生体会“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做个鬼脸”是怎么样的一幅情景?

听了这话,爱因斯坦放射出温柔的目光。说说他听到了哪一句话?小姑娘说你并不伟大,他有没有生气(没有)。他不仅没有生气,还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你体会到什么?

4.“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请学生说说你从中看出了什么?除了虚心,你还感觉到什么呢?(爱因斯坦实际认为父亲的话对不对?爱因斯坦有没有直接表示反对,这样说话给人感觉怎样?)

(四)刚才,很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认为爱因斯坦很伟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可有同学心里憋了一肚子的话要说,因为他们认为爱因斯坦也很平凡,很普通啊。好,接下来的时间让给我们这部分同学来发现意见。当然,刚才发言的同学也可以发言,因为你们可能也发现了爱因斯坦普通平凡的地方。

请同学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爱因斯坦很平凡、普通的。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交流

1.“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这么想。

请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爱因斯坦?联系第二段说说,小女孩为什么说爱因斯坦像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他哪些地方很特别?

2.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小女孩为什么认为爱因斯坦不像最伟大的人?“衣服也穿不整齐”能换一个词语来表达呢?小女孩觉得,最伟大的人身上能用“衣衫不整”这个词语吗?应该用哪些词语呢?

3.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

请学生说说此时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童心、幽默)

抓住“但愿你能教会”展开教学。想一想,“但愿你能教我”是什么意思?爱因斯坦后来还请他教过吗?你从哪儿知道的。比较一下,两句话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哪一句表示请求的语气更强烈?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现在小女孩被称为“小教授”了,是什么人的小教授?而此时的爱因斯坦又从大科学家变成什么人了呢?此时爱因斯坦不仅不是最伟大的人了,大人也不像了,是一个大小孩了。

(五)讨论,到底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大家都各执己解。请学生说说,爱因斯坦在生活中为什么会如此衣衫不整、卧室里一塌糊涂?(他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科学研究之中)。我们从他在生活上的平凡见到了在科学上的伟大。?(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

同学们,我们身边没有最伟大的人,连能称为伟大的人也很少见到。我们都见到的是普通、平凡的人。有平凡的母亲、平凡的老师、平凡的工人……但是,他们这些普通人身上有伟大之处吗?

上一篇:水龙吟 落梅,水龙吟 落梅吴存 ,水龙吟 落梅的意思,水龙吟 落梅赏析下一篇:2.2调控情绪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