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记录(精选10篇)
1.野外地质记录 篇一
野簿的记录格式
野外记录簿(简称野簿)是专门用来记录野外地质现象的观测结果。这些观测结果是十分珍贵的第一性资料,是同学们每天辛勤劳作的汗水结晶。因此,要分外爱惜野外记录簿,注意保存,不要随意丢失,也不要随意撕页。
野簿记录的格式虽然没有统一的规范,但是应该简明扼要,实事求是,条理清楚,方便自己和他人阅读。一般要求用铅笔记录野簿,而不是用钢笔或圆珠笔。这是考虑到野外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造成野簿受潮或被水浸泡,铅笔的字迹或线条不容易散开,从而便于及时补救。
翻开野外记录本,右页是划线页,记录文字描述的内容;左页是方格网页,记录的则是图件,也可带少量说明文字(图6-7-1)。每次出队前要求事先在划线页上用 铅笔画两条竖线,分别距划线末端约1-1.5厘米。这样,划线页被划分成左侧、中间(主体)和右侧三部分,每部分都记录着各自不同的内容。
野簿的记录是随着野外地质观测路线的开展,记录下路线上每个观察点上的观测内容。每条路线的开始都要求单独另起一页记录,在该页上面写清楚当天的日期、星期、天气和工作地点。每个观察点要填写和描述的内容包括点号、点位和点性三方面。
点号:所有的观察点都要连续编号,采用“TS”或“No.”等为前缀的阿拉伯数字,如“TS05”或“No.23”。
点位:每个观察点位置可以根据地质图或附近标志明显的地貌或人工参照物来确定,象山峰、垭口、沟口、小路分岔、路标、桥梁等等都可以用来做参照物。例如,图6-7-1的TS02号点的位置是“羊山东沟沟口水库西岸公路拐弯处”。每个观察点的位置和编号都需要在地质图上表示出来。
点性:观察点的布置一般选择重要的地质界线,如地层单元内部或彼此之间的接触界线、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侵入体内部的岩相分界、断层等等,也可以是构造如褶皱转折端和节理统计处、化石、矿化点等等。观察点上,要尽可能地详细观察和描述地质现象,内容包括地质现象的组成、岩石学特征、地质时代、形状和规模等多方面。此外,还要测量地质体的产状和尺度,画地质素描图或照相,采集岩石或化石标本。所采集的岩石和化石标本也要分别统一编号,将编号登记在每个观察点描述的后面,并且用记号笔或红蓝铅笔在标本表示出来。观察点上所有的描述都记录在划线页中间即两条竖线之间,地层代号写在左侧,标本编号写在右侧。每个观察点描述完毕后,要空一行再接着描述下一个观察点。
图件是一种非常实用、形象直观的记录方式,与文字描述相辅相成。有时候,大堆的文字描述还不如一张简图那么明了、直观。图件具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内容,包括地质素描图、剖面图和平面图、示意图、地貌图等等。所有的图件尽管各自要求不尽相同,但都必须是自明和完整的,除了图件本身外,还要有图名、图例、方向、比例尺和可能的简单说明。
在所有的图件中,野外最经常打交道的就是地质素描图。它所描绘的对象可以是露头上的断层、褶皱、地层接触关系、化石、沉积构造等等五花八门。地质素描图不同与美术上的素描图,它不是简单地重复、所画即所见,而是要求通过细致观察和分析地质现象,抓住本质特征,用简洁的线条表示出所要揭示的地质现象。因此,地质素描图的制作往往超出了描绘本身的内涵,带有不同程度的地质分析和解释。
如何画好地质素描图?这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美术修养,而且更主要地取决于个人的地质专业水平。这是一项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需要同学们在本次实习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勤奋苦练,逐步提高。
图6-7-1 野外记录簿的记录格式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1.野薄记录格式日期: 年 月 日 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路线:(如:自 经 至)手图号: 航片号:任务:(岩区(或...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1.野薄记录格式
日期: 年 月 日 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路线:(如:自 经 至)手图号: 航片号:
任务:(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 断层(或 层)
人员:(记录);(手图与航片)点号:(如:0066)座标: X: Y: GPS:(经度 纬度 高程)位置:(如: 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露头:(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
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描述:(点E为„„„;点W为„„„;接触关系为„„„)
标本:(于900m处采同位素年龄样一件 样号为0066-1 岩性为„„„)照相:(记录照相序号、位置、照片内容简述等)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遥感地质解译记录的详细内容是:(1)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置;(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及其两侧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点间:(如:(1)NO0066SE+650m 650m: 沿途为„„„(2)650ms+850m1500m: 沿途为„„„
(3)1500mssw+900m 2400m NO0067: 沿途为„„„)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 一是对当日路线工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熟悉;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注重: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路线1/5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2.野薄记录格式说明
①天天开始一页应记录日期、工作区、天气状况,其中工作区记录工作站或填图地区。
②点位应以观察点四周的高程点、村庄或其它固定地物作标志。
③记录本的右面作文字记录,左面作素描图、路线剖面或附贴照片,必要时也可作简要文字批注或补充记录。摄影资料记在相应地质观察记录之后,应注重数码照相编号或底片编号、摄像对象和内容及方位,凡图上有路线通过的地点必须有文字记录。
④工作小结应另起一页。记录本内不得记与野外地质调查无关的内容。⑤产状标记方法(记录或信手剖面):层理140°∠30°;次生面理50°∠40°,可在产状前注明S0、S1、S2或糜棱片理等;断层120°∠45°;节理320°∠70°;轴面A40°∠50°;枢纽Fh30°∠60°;线理L3000∠10°等。3.野外工作手图勾绘内容
野外工作手图必需标记和勾绘如下内容:
① 地质点(直径1mm的小圆)及点号(一般标记在地质点的右下方);② 地质点上所观测到的岩层产状和各种面理产状;
③ 地质界线(地层单位之间的分界线、断层线、岩性岩相分界线、侵入体侵入界线、含矿层界线、地貌单元之间分界线等,勾绘时需遵循“V形法则”及野外实际展布情况);
④ 地质体填图单位(各种正式和各种非正式填图单位)代号及岩性岩相代号或花纹;
⑤ 各类样品采集点及编号;
⑥ 地质路线(用绿色虚线标绘)和实测剖面线(用黑色实线标绘)及剖面代号。
各类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登记表
各专业调查采集样品种类、数量、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等的选择,根据研究内容、调查面积等内容详细确定。一般情况下某些特种样品,均需配套采取薄片,标本、光谱样品视具体情况确定。
1、薄片及标本 确定岩石的矿物或碎屑颗粒的种类、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对岩石定名分类;测定岩石的沉积、变质变形等显微结构构造特征;鉴定岩石后期交代及矿化;测定矿物的晶形、粒度、构造、蚀变、光性、物理性质等特征等。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一般采手标本大小(3×6×9cm)即可,磨片大小2.4×2.4cm厚度0.03mm。光片 测定不透明矿物的种类及含量,矿物共生组合。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光片一般2×3cm,厚0.5cm,表面抛光。岩组分析 对矿物颗粒向量进行测量统计,研究应力大小和方向。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在构造面上标注产状,如(节理),磨片厚度0.04mm。4 人工重砂 副矿物特征,有用矿物的赋存状态,挑选单矿物作其它测试用。采样要求:一般在同一露头用拣块法采10—20Kg岩石。粒度分析 沉积岩粒度概率统计分析。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6 大化石 化石定名、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定。采样要求:样品大小依化石大小而定,尽量采集化石整体;对疏松化石,先作固结处理,再采集;对大脊椎动物化石,应打成1×1m2的格子,对格子编号、照相,按格子整块采集。化石在野外要进行初步整理。微体化石 微体化石种属、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统计微体化石的出现率组合及演化、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定。采样要求:一般逐层采集,采样间距一般5—10m,取掉表面风化物,样品重量一般不少于1Kg,以1.5—2Kg为适。X—射线衍射分析样 一般样品挑几粒—十几粒晶体(X—射线单晶,采用粒径为0.1—2.0mm左右的单晶体),一般需矿物重量十几克,粘土矿物鉴定采粘土100g以上,同一地质体需采三个以上样品测定。测试要求:1)X—射线粉晶 矿物定名,测定结构简朴的矿物晶体晶包参数及格子类型,区别同质多象变体及长石有序度;(2)X—射线单晶 测定晶胞参数(a、b、c、α、β、γ)、空间群、原子坐标参数(表征晶胞中原子种类、数目和相对位置),分子晶体中分子立方体构型、键长、键角、电荷分布、分子间的距离、离子晶体的配位、构型、离子大小、晶体结构的有序、无序等。电子衍射法样 测定矿物晶体结构及参数,确定矿物种类。采样:采手标本大小的块状样品。10 红外光谱分析样 鉴别矿物种类(尤其是胶体矿物和火山玻璃等均质体)、确定矿物中水的存在形式、区分类质同像和某些同质多像矿物、区分矿物多形结构、阴离子基团配位对称性、原子的有序—无序分布、阳离子配位数、确定沉积岩成熟度和相指标、含油岩层中干酪根的特征和演化,测定海绿石膨胀层含量。采样要求:挑所需单矿物2克左右,液体1ml,气体200ml。激光拉曼光谱法 测定矿物及有机物成分、结构;鉴定矿物显微气液包裹体中子矿物种类及气体、液体的成分;同位素含量及其比值。采样要求:固体和粉末样品要多于1g,液体和气体多于1ml。穆斯堡尔谱法 鉴定铁、锡矿物种类;确定矿物中铁、锡氧化态(如Fe3、Fe2含量及比值)、电子组太(如低自旋、高自旋),配位对、配位状态及化学键;确定铁、锡离子有序—无序及类质同相置换,含铁、锡矿物的同质多相变体;生油岩成熟度;在不同温压下矿物相转变过程。采样:200mg破碎的岩石和矿物 13 核磁共振波谱法 矿物中水的类型,矿物结构的有序—无序,矿物中扩散、相变、结构缺陷,晶体中电荷分布,化学键的确定,定性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定量测定混合有机物中各组分的量比。采样:固体80—160g,液体1—2lml 14 热分析样 有差热分析和重热分析,二者常同时进行。测试要求:鉴别粘土矿物、铁、铝、 氢氧化物等含水矿物以及碳酸盐矿物、胶体矿物、非晶质的种属,鉴定类质同像系列矿物的种属(碳酸盐岩、绿泥石、蛇纹石等),确定矿物的风化、蚀变程度,测定矿物中CO2、有机碳等的含量及水的赋存状态,定量测定矿物的反应热,作样品的热分析曲线。采样要求:单矿物或岩石均可,样重5g。15 矿物包裹体分析样 测温,包裹体成分分析。采样要求:
1、测温:均一法,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粘片用加拿大树脂);用于爆破法的样品,需是单矿物,纯度高于98%,粒度0.5—1mm。
2、成分分析:测定对象主要为石英、长石、绿柱石等硅酸盐矿物或部分氧化物,单矿物纯度高于98%,粒度0.2—0.5mm,送样重量10—30g。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样 对矿物微区(微米级)进行元素常量分析(不能区分变价元素价态)和形貌、结构分析。采样制样要求:采集薄片样,用环氧树脂粘接,不盖玻璃片,载片小于28mm×50mm;也可采单矿物颗粒。离子探针微区分析样 矿物微区同位素比值测定,元素含量测定(ppm级)。采样制样:同电子探针相仿。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样 分析要求:确定矿物晶体形态,矿物种类,扫描分析矿物微区表面形态(如石英、锆石)及微观结构;鉴定微体古生物种属。采样制样:采薄片样,减薄至1000埃左右;粒度小于1微米的颗粒样品,取数毫克可直接测试。19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样 矿物表面微区形貌、显微结构和微晶形态等;通过稳定矿物表面特征(石英、锆石等),分析颗粒的成因和水动力条件;古生物(特殊是微古生物)的微细形态和结构的确定;分析岩石成分、结构及石油储油层显微构造。采样制样:基本与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样相同,试样大小取决于仪器型号,一般不超过100×30 ×50mm。激光显微光谱法 测定矿物中杂质元素种类;定量测定矿物次要成分,杂质痕量元素含量;确定微细矿物名称;岩石重砂中副矿物含量的快速统计。采样:固体样品制成光薄片后测试,液态和粉末样需作处理后才能测定。岩石化学全分析样 主要有硅酸盐岩石全分析,分析项目一般为14项、有时还要加上S、Cl、F、烧失量。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分析结果百分数总和99.30—100.70%。采样要求:拣块取新鲜岩石2Kg。岩石化学多项分析样 根据需要分析部分项目,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采样要求:拣块取新鲜岩石2Kg 23 单矿物化学成分全分析 分析项目根据不同矿物理论化学式来确定,分析结果百分数总和99.30—100.70%。也可用电子探针等仪器测定。挑选单矿物10—100g;用电子探针分析,采集薄片样即可。岩石微量元素定量分析 分析项目根据样品的用途而定,精度要求要比元素在该岩类中的丰度值高一个数量级,分析误差不得超过20%。采样:新鲜岩石拣块,500g左右。岩石稀土元素定量分析 分析稀土元素15种,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采样:新鲜岩石1—2Hg,拣块法。单矿物微量元素定量分析 分析要求:分析项目依样品的用途而定。采样:挑选单矿物2g。K—Ar年龄样 有体积法和稀释法,测定新生代—古生代未受后期热扰动的成岩年龄,热事件年龄。采样要求:测定对象常为云母类、角闪石、辉石、斜长石、海绿石、伊利石、霞石、火山玻璃,以及含钾的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全岩。选单矿物重一般2—50g,全岩样500—1000g。40Ar—39Ar年龄样 样品要在反应堆中经快中子照射,测定氩的同位素比值,经多阶段加热,测定岩浆岩的结晶年龄和后期热事件年龄、沉积岩的沉积年龄和后期热事件年龄、变质作用的年龄、硫化物年龄;提供多阶段加热的氩同位素分析数据、年龄值及年龄坪谱图。采样:测定对象及样品重量同H—Ar年龄样。29 U—Pb年龄样 分析要求提供每个矿物颗粒的U、Pb同位素比值及年龄值,多个矿物的一致曲线及年龄。采样:取新鲜岩石分离、挑选单矿物,主要测定对象为锆石、独居石、磷灰石、晶质铀矿,对锆石含量高的花岗岩取3—5Hg,对火山岩取10—15Hg,对中基性、超基性岩取20—25Hg,一般挑单矿物重量0.5—2g,纯度>98%,每种单矿物按物理性质不同分别测定。铀系法 40×104a以内的湖泊沉积物、海洋沉积物、锰结核、盐类、碳酸盐岩(珊瑚、钟乳石、钙结核、贝壳、骨头)、年轻火山岩、自然水的形成年龄。采样:样重一般为10—100g,水样10—20lml,碳酸盐岩和火山岩取新鲜岩石。31 Rb—Sr年龄样 测定中生代以前的岩石形成年龄、变质年龄及物质来源信息。要求提供同位素测试数据、等时线图、等时线斜率、截距、相关系数、等时线年龄及误差范围。采样:测定对象主要为中、酸性岩;全岩等时线样一般采6—10块样,每块1Hg左右,要保证样品的同源、同期、同一封闭体系;全岩—单矿物等时线样和矿物等时线采一块即可,单矿物测定对象同H—Ar法;样品要新鲜。32 Sm—Nd年龄样 测定中生代以前的岩石形成年龄、变质年龄及物质来源信息。要求提供同位素测试数据、等时线图、等时线斜率、截距、相关系数、等时线年龄及误差范围。采样:测定对象主要为超基性、基性岩;全岩等时线样一般采6—10块样,每块1Hg左右,要保证样品的同源、同期、同一封闭体系;全岩—单矿物等时线样采一块即可,单矿物测定对象同H—Ar法;样品要新鲜。
14C年龄样 200—5×104a含碳物质的年龄。采样:采集对象及重量,木头、木炭、树根、古植物种子等采25—30g;泥炭、珊瑚、贝壳、淤泥200—1000g;土壤500—2000g;动物骨骼1000—1500g;水500—1000g;样不需破碎,剔除非测定杂质;样品装入塑料袋(不直接装入布袋);水样应在野外进行处理后,将沉凝物,装入玻璃或塑料瓶中送化验室,通常100升左右的水才能分离出足够数量的沉积物供测定。
古地磁 测定岩石的天然剩余磁场,求得样品的平均磁偏角、磁倾角、磁极位置等参数的对比,根据样品的磁极对地层进行划分对比、研究板块的迁移。采样要求:
1、间距,垂直走向逐层采集,采样间距一般为1—5m;
2、数量,应满意统计的要求,侵入岩在中央取样,不得少于10块;
3、规格,野外采样12×12×12cm大小手标本,并表明层面或构造面的倾向和倾角,对于松散沉积物可采用器具取得定向标本,误差不得超过10,室内制成4×4×4cm,每块手标本截取四个以上的样;
4、采样对象为含磁性较高的沉积物和岩浆岩;
5、采集方法,可在新鲜岩石采集手标本或用手提式钻机采取;
6、送样时附剖面图,写明采样位置及经纬度。
热释光(TL)测定受热受光样品,如古陶瓷、断层泥和黄土、沙丘等(测石英、长石),测年范围1000a—1Ma ;采样:深度,30—40cm,采样避光进行,不透光包装。样重,1000g左右。
光释光(OSL)测定河流相、洪积相、湖相、海相、冰水相、风积物、火山喷发物及断层磨擦生热烘烤的产物及考古样的最后一次暴光或受热以来所经历的年龄,测年范围2千年—50万年。采样:基本同热释光样 37 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定物质内部结构特征;测定第四纪沉积物、火山岩地质年龄及断层最后一次活动年龄等,测年范围几百年—几百万年。采样要求:1)测定物质结构的样品,单矿物采长度为2—9mm的单晶,粉晶采4—9g,液体需0.01—0.1ml。2)第四系测年采集对象为碳酸盐类钙结核、贝壳、珊瑚,磷酸岩类牙齿、骨头、硫酸盐石膏、硅酸盐、火山物质、断层物质、经阳光照射的样品等;采样深度30—50m;避光处理和保存;样品量一般50—100g,含石英颗粒松散沉积物一般需1000—2000g。
裂变径迹(FT)测定对象磷灰石、锆石、硝石、云母、火山玻璃等。测年范围几百年至几百万年。采样:样品要新鲜,矿物充分结晶;测抬升速率沿不同高度系统取样,样品量足以保证选出几十个矿物颗粒,送单矿物100—500颗,送岩石2Kg。
氧同位素 测定样品的氧同位素组成和同位素平衡温度取样:根据用途不同而不同:1)、计算成岩温度常采同一世代矿物对,岩石要新鲜,矿物纯度98%以上,矿物样重0.2g ;计算碳酸盐岩古海水温度要用腕足类及软体动物贝壳。2)、判别岩石物质来源采单矿物(或全岩),岩石要新鲜,矿物纯度98%以上,粒径小于0.3mm。判别水的来源主要用矿物包裹体。3)、测定第四纪古气候变化,采集冰块和雪装入玻璃瓶,蜡封,样品体积50—100ml。
氢同位素 测定δD值。用于计算温度,判别物质来源,结合氧同位素研究地下水成因。采样:测定对象主要有云母、角闪石、蛇纹石、天然水,测定包裹体的矿物有石英、萤石、硫化物、碳酸盐等;样重,单矿物20—50g,水10—15ml。41 硫同位素 分析硫同位素组成,计算δ34S,计算矿物的平衡温度。采样:测定对象主要为硫化物,测定温度取矿物对,挑单矿物0.5g左右。
碳同位素 测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用于计算温度,判别有机碳和无机碳、淡水和海水碳酸盐岩。采样:采样对象主要为碳酸盐岩、含石墨变质岩及含碳地下水、气体和植物,样重0.5g,气体5—10ml;测定包裹体碳同位素组成的矿物主要有石英和硫化物,样重150g。
铅同位素 分析铅同位素比值,计算模式年龄,判别成因。采样:测定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钾长石,样品要新鲜,取矿物重1—2g,同一地质体应取三个以上样。
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化学分析样 根据矿石成分作基本分析和必要的组合分析,确定矿石中有益组分和伴生组分及有害元素的含量。采样原则:根据自然分层和矿化情况连续拣块系统取样,在一层内以样长0.5—1m垂直矿层连续刻槽采样,沿矿化走向至少布置两条以上采样线。
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光谱全分析样 了解矿体及围岩的元素含量情况。46 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自然重砂样 分析要求:重砂矿物定性定量分析。采样:采集重量15—30Kg,经野外粗淘后不应少于10—15g。47 非金属矿物理性能及工艺性能测试样 测试项目及采集方法与矿种及用途不同而确定。
采煤层煤样 刻槽法(10×10—25×25cm)直接在煤层上系统取样,作半工业分析(水分、灰分、挥发分)、全硫、磷、发热量及元素分析(C、H、N、O、S)等。
生油样:分析项目为有机质含量、元素分析、沥青族组分分析、氯仿抽提物等。采样对象有油页岩、沥青质岩、煤、浅色碳酸岩等,采集新鲜岩石,要系统采集,样重一般为300g—1000g。
储层样:分析项目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采样规格6×6×7cm,采样岩石为油页岩、含油砂岩、含油碳酸岩。51 盖层样:测定孔隙度、渗透率及岩石突破压力实验。
水样:主要有简分析水样、全分析水样、专项分析水样和现场分析水样,水样的采集、分析项目与密封见有关规范。
土壤样:分析与矿产、农业、牧业、林业、污染、环境生态有关的元素和成分。样品采集系统采集有机层、淋积层、母质层,样重100—150g。
植物样:分析微迹化学元素。主要取植物器官和腐殖质,样重150—200g。
2.野外地质记录 篇二
我校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实习环节。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开展地质认识实习,地点安排在北京的西山。大二阶段进行地质填图实习,地点为秦皇岛柳江向斜盆地,大约1个月的时间。大三阶段进行金工实习,大四阶段为毕业生产实习。截至目前,笔者已经连续参加了两次地质认识实习和地质填图实习,带领学生也超过了50人。结合自己在填图实习过程中的认识,并参照我院制定的《地质专业二年级地质测量教学实习大纲》要求,探讨地质实习的具体流程以及采取的教学方法等问题,供同行参考。
1 教学流程
1.1 地质填图实习目的
根据我校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制定的《地质专业二年级地质测量教学实习大纲》要求,区域地质填图实习是一次综合性的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训练,通过地质填图实习,达到如下几个目的:(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1:5万地质填图的规范、程序和基本工作方法。(2)巩固课堂所学矿物、岩石、构造地质学及古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加以正确应用。(3)加深对已学课程基础地质理论的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高年级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具体的操作环节
为达到地质填图实习目的,根据地质填图工作的一般程序,并依据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将教学进程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1.2.1 教师备课阶段
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院要求所有带实习的教师需要提前到实习基地进行备课。老教师可以重新整理和思考实习区内的地质现象,同时,把经验、认识和工作方法等内容传授给青年教师。此外,还邀请国内重点院校的老专家到实习基地对我们进行指导,如,曾邀请北京大学的张老师(构造方面专家)对我校带队教师进行了培训。
1.2.2 动员及准备阶段
这是个重要阶段,主要涉及三方面:(1)由院领导出面作动员,既表明了院里对实习的重视,也有利于学生的思想统一。(2)带队教师向学生讲解地质野外填图实习的目的、意义和任务,简要介绍实习的主要内容、实习区内的研究进展和地质基本情况、区域地质填图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等,目的是让学生做到心里有数。(3)带队教师向学生讲明实习应携带的东西和注意的问题,尤其是组织纪律问题。
1.2.3 教学基本训练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地质填图基本技能训练。此阶段是关系到实习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应把遇到的地质现象、地层、矿物和岩石等相关的知识点以及工作方法传授给学生。本阶段会选择10~ll条地质路线进行教学。其具体的基本技能训练主要有:(1)矿物和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2)地层划分对比及时代的确定;(3)岩石与化石标本的采集和编录;(4)路线地质信手剖面的勾画;(5)实测地层剖面的工作方法;(6)基本地质构造现象的识别、描述与初步分析;(7)地质观测点的布置、观察与记录;(8)多种地质素描图的绘制;(9)地质路线的布置;(10)填图单位的划分和地质界线的填绘等。
1.2.4 半独立和独立填图阶段
半独立填图阶段作为一个过渡阶段,首先安排2条半独立路线让学生进行试填,通过这2条路线,检验学生在填图单位划分、标志层、定点以及观察和记录中是否存有问题。指导教师在路线结束后的总结交流中,应指出路线填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要求。而独立填图阶段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每天检查各小组的工作进度,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检查填图质量,并就新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1.2.5 编写地质报告阶段
编写地质报告是区域地质教学实习的总结性环节。在编写地质报告开始前,教师向学生讲明资料整理的目的和要求、几种主要地质图件的图式和规格、地质报告编写内容和提纲等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地质问题进行专题性论述。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地质报告。
2 如何高效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野外地质实习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如1.1所述。要高效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笔者认为至少应该做好两个环节:(1)改进教学方法、思路和教学手段。(2)加强和完善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和方法。
2.1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1.1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曹文融等通过参加美国南加州大学本科生野外地质实习,切身感受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野外地质实习的好处和魅力。笔者也有幸于2008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习期间参加了一次实习,主要是由本校教授和学生组成的实习团队,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规划路线等内容,效果非常好。但是,由于在国内的确还存在一些因素阻碍着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实习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因素,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观念有关。鉴于此,笔者更倾向的做法是,在目前这个阶段,总体上还是由教师制定路线,明确教学要素。但在个别路线上,尤其是独立填图的路线上,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在学生完全掌握了实习的具体任务和方法后,逐步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动性。因为,在我们最近的一次实习过程中,确实尝试了让第一小组针对独立填图中的6号线进行自己设计路线和对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结果表明,学生对地质现象的寻找和描述只是基本合格。而在寻找地质现象时,只知道穿越法,而没有适时地应用追索法。
在野外实习过程中,进行研讨式的教与学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1)在野外时,教师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也就是,每到一个教学点或者观测点时,教师就其地质特征提出几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观察、分析和思考。学生不懂的,首先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给大家充足的时间。经过学生讨论后,仍然没有弄清楚的,教师在当天的实习总结时,集中回答学生争论较大或疑问较多的问题。这种探究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增强学生的信心。(2)选择集中讨论问题的地点也很重要。如,在秦皇岛实习过程中,可以选择大石河边或者实习基地院内的某个角落等地方。其目的是让大家在一个轻松而愉快的环境下进行讨论,这样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
2.1.2 引进新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先进的技术已经应用到地学研究中,如GIS技术应用于区域填图、CAD应用在数字地质填图和MAPGIS在地质填图的应用等,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针对野外地质填图实习的教学目标,需加大对计算机新技术的应用,野外地质教学应从单纯的“老三件”(罗盘、放大镜、地质锤)转变成“老三件”和“新三件”(GPS、便携式电脑、数码相机)的双臂合力。但是,实习提交的地质图件(素描图、剖面图、地质图等)不能借助于计算机来完成,而是由学生亲手绘制。
2.2 教学效果的考核
地质填图实习能够全方位地反映学生对地质基础课中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程度。为了能够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基本技能和地质思维能力的全面训练和培养,建立一套有效的考核体系非常必要。笔者连续两年参加了野外地质实习,与带队多年、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起制定了一套考核体系(见表1)。并应用于2010年野外实习,结果显示,本次实习的学生对实习具体知识点的理解、解释以及编写实习报告的规范等方面,较之以前的学生有明显提高,表明制定的考核体系合理且有效。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个考核体系中,指标的第2项和第3项是在实习过程中完成。其出发点是检验学生的实习成果,评价其优点和缺点,并指出不足,以便为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因为,经过实习,学生对实习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流程已经很熟悉,指出的优点和缺点,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消化,并能指导后期工作。
3 结束语
野外地质实习是掌握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完成的程度和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系统的规划、成熟的教学流程、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规范的考核方式等。通过野外地质填图实习,不但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产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并具备一定的地质思维和掌握解决地质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朱洪涛.完善地质类野外实习的建议[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105-106.
[2]杨高学,李永军,杨宝凯.如何提高地质类大学生实习质量[J].中国地质教育,2010,4:93-95.
[3]曹文融,高远.美国南加州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野外地质实习感受[J].中国地质教育,2008,1:53-56.
[4]赵文吉,张松梅,晋佩东.GIS技术在区域填图中实施方法与数字地图[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30(3):286-289.
[5]何虎军,赵亚宁,杨兴科,等.CAD在数字地质填图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10,35(6):250-252.
[6]张钊,韦龙明,陈三明,等.MAPGIS在地质填图及化探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0,2:221-225.
[7]张维宸,颜丹平,王根厚,等.周口店实践教学基地—地质精品课程建设的“摇篮”[J].中国地质教育,2008,4:113-116.
[8]邹和平.野外地质填图教学实习课程考核的一些做法[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1):205-206.
[9]肖军,朱蓓,王家生,等.“快乐地质”教学—以北戴河实习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07,1:43-46.
3.浅谈水文地质孔野外编录工作 篇三
关键词:野外编录 岩芯 水文地质
对于地下埋藏的煤炭资源来说,在寻找过程中,钻探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借助钻探可以对各类岩石、煤等物性参数进行采集,同时能够提取大量的岩、煤芯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确定煤层空间分布位置和收集地质信息奠定基础。其中,水文地质钻探一方面能够完成勘探任务,另一方面综合分析评价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为建矿立井提供保障。通常情况下,水文地质编录涉及到岩芯的岩性、结构、构造,同时需要对岩芯的块度、坚硬程度、风化程度等进行重点的描述。
1 岩芯编录程序
①抄录班报表的回次进尺、施工方法等水文地质现象。
②对回次位置及填写岩芯回次票进行校正。
③对岩芯进行整理,同时检查上下顺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岩芯长度进行适当的校正。
④鉴定岩性,同时对分层位置进行确定,并填写相应的分层票。
⑤终孔后,按照顺序将岩芯装箱保存。
2 岩芯描述的顺序及内容
①定名、颜色、结构、矿物成分、构造破碎情况及次生变化等是描述岩芯的主要内容。
②测量岩芯标志面与岩芯轴夹角。
③在小范围内,丈量岩层、矿化、蚀变的变化,以及具体深度,并注明。
④钻孔内岩性分层时,对渐变关系、侵入关系等上下两层岩石之间的接触关系进行注明。
⑤按照繁简适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要求记录内容。
⑥松散岩层的描述内容大致为:定名、颜色、胶结程度及胶结类型、化石等。
3 计算岩芯采取率
①计算回次岩芯采取率:对于回次岩芯的采取率,通常情况下按照公式:回次岩芯采取率=本回次提取的岩芯总长/本回次进尺数×100%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如果采取率超过100%,一般是由残留岩芯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处理,其处理措施主要表现为:进尺数不变,修改岩芯实长数字,对于回次岩芯采取率超过100%的部分,依次往上一回次推,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加上推上来的岩芯长,如果上一回次的岩芯实长比进尺数大,并且回次岩芯采取率依然大于100%,这时需要继续上推,对于这种情况一般需要重复三个回次。经过上述处理,如果回次岩芯采取率依然超过100%,这时需要通知机长或班长进行相应的处理。
②计算分层岩芯采取率:对于分层岩芯采取率,通常情况下,按照下列公式进行计算:分层岩芯采取率=分层各回次取出的岩芯总长/(分层下界孔深-分层上界孔深)×100%。
4 钻孔天顶角、方位角测量及要求
对于钻孔来说,需要按照要求(斜孔每钻进50米,直孔每钻进100米),对钻孔的天顶角、方位角进行测量。
5 钻孔孔深测量及要求
在钻探过程中,每钻进100米或者见煤层、重要标志层等需要利用钢卷尺对钻具进行丈量,进而对孔深进行验证,并且校正误差控制在千分之一点五,如果超出允许的控制范围,需要查找相应的原因并做出调整。
6 简易水文地质观测项目及要求
对于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来说,通常情况下是在钻进过程中,需要及时发现含水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初步确定含水层的富水性及岩溶在不同垂向深度的发育程度和发育规律等。其观测项目主要包括:地下水初见水位、稳定水位、水温、漏失位置和漏失量等。涌水、漏水、坍塌、缩径、溶洞等视具体情况与技术负责人进行协商,进一步提出简易水文观测的具体内容。详细的观测和记录岩芯采取率、钻进速度和钻进情况及变层、换径的位置等。在钻进过程中,记录掉钻、卡钻、埋钻、坍塌掉块、换径变层、返水颜色的突变及涌沙、气体逸出等现象的起止深度。
7 判断含水層
在钻进过程中,对含水层进行判断,通常情况下,需要依据以下几点:
①破碎的岩芯,裂隙发育的孔段。②在钻进过程中,涌水或严重漏水及水位突然上升的孔段。③在钻进过程中,坍孔、掉块现象严重的孔段。④岩芯采取率低、进尺相对加快的孔段。
8 编录小结
钻孔完工后,通常情况下需要编写钻孔地质小结,其内容主要为:
①目的任务及施工结果;②钻孔质量评述;③孔内地质情况;④存在的问题及认识。其中,需要对岩性分层情况,地质矿产特征、矿化蚀变特征及二者的关系和矿床类型等情况进行重点描述。
9 室内整理
①随着钻孔施工编录的不断深入,需要对野外编录资料进行及时的整理;②对于收到的各类实验结果,需要进行样品登记,同时填入柱状图和注记、补充正文记录;③终孔后,需要及时提交原始资料和附属表格,以及钻孔质量验收报告。
参考文献:
[1]张希.野外岩芯地质编录工作[J].中国西部科技,2009(06).
[2]武永青.甘肃邵寨南井田煤层地质环境研究[D].兰州大学,2013(03).
4.野外地质作业安全要求 篇四
一、野外作业前准备
野外地质作业出队前应了解地质工作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交通、治安、人文和动物、植物、微生物伤害源、流行传染病种、疫情传染源等情况。对于工作目的地的信息,了解越多越好,如河流走向和水流流速、水的落差、当地海拔高度、山的坡度和植被、当地气温、日夜温差、社会治安和当地民俗、民风、交通条件状况等,并将地质工作区域有关安全信息向全体野外人员进行告知。
在疫源地区从事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人员,应接种疫苗;在传染病流行区从事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人员,应采取注射预防针剂或其他防疫措施。
野外地质勘探施工应收集历年山洪和最高洪水水位资料,并采取防洪措施。
二、野外地质作业
禁止单人进行野外地质勘探作业,禁止食用不能识别的动植物,禁止饮用未经检验合格的新水源泉和未经消毒处理的水。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时间和路线返回约定的营地。
在悬崖、陡坡进行地质勘探作业应消除上部浮石,一般情况下,不得进行两层或多层同时作业;确需进行两层或多层同时作业,上下层间应有安全防护措施。2m以上的高处作业应系安全带。野外地质勘探临时用电电力线路应采用电缆。电气设备应安装在干燥、清洁、通风良好处;电气设备熔断丝规格应与设备功率相匹配。
野外电、气焊作业应及时清除火星、焊渣等火源;电、气焊工作点与易燃、易爆物品存放点间距离应大于10m。
雷雨天气时,作业人员不得在孤立的大树下、山顶避雨。坑、井、易滑坡地段或其他可能危及作业人员或他人人身安全的野外地质勘探作业应设置安全标志。
在电网密集地区测量作业应避开变压器、高压输电线等危险区,并禁止使用金属标尺。
三、特种区域野外地质作业
山区(雪地)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1.每日出发前了解气候、行进路线、路况、作业区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等情况。
2.作业人员应当掌握在冰川、雪地等危险地段的行走方法。3.在大于30度的坡道或者垂直高度超过2m的边坡上作业应当使用带有保险绳的安全带,保险绳一端应固定牢固。
4.上或下陡坡、悬崖、峭壁应当采取长距离的“之”字型路线行进。
5.两人以上行走时应规定联络信号并应在视线之内。
6.进入易雪崩的地区,行进中应系紧腰带并放长雪崩绳,各行进小组应保持5人以内。7.冰川、雪地作业,作业人员应成对连结,彼此间距应不大于15m。8.在雪线以上高原地区进行地质勘探作业,气温低于-30度时应停止作业或者有防冻措施。
沙漠、荒漠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1.备足饮用水,并合理饮用。
2.发生沙尘暴时,作业人员应聚集在背风处坐下,蒙头,戴护目镜或者把头低到膝部。
3.作业人员应配备防寒、防晒用品,穿明显标志工作服。海拔3000m以上高原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1.初入高原者应逐级登高,减小劳动强度,逐步适应高原环境。高原作业,严禁饮酒。
2.艰险地区野外作业应配备氧气袋(瓶)、防寒用品用具。3.人均每日饮用水量应不少于3.5L。沼泽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1.在沼泽地区作业应佩戴防蚊虫网、皮手套、长筒水鞋,扎紧袖口和裤脚。
2.在沼泽地行走应随身携带探测棒。
3.在植物覆盖的沼泽地段、浮动草地、沼泽深坑地段,应绕道通行,并标识已知危险区。
4.在沼泽地区作业应配备救生用品、用具。水系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1.水上地质勘探作业应配备水上救生器具。2.每天应对船只和水上救生装备进行检查。
3.徒步涉水河流水深应小于0.7m,流速小于3m/s,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岩溶发育地区及旧矿、老窿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1.进入岩洞或旧矿老井、老窿、竖井、探井,应预先了解有关情况,采取通风、照明措施,并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
2.在垂直、陡斜的旧井壁上取样应设置绫车升降作业台或者吊桶。3.洞穴调查作业时,洞口应预留人员,进洞人员应采取安全措施。
四、野外地质作业宿营
借住民房应进行消毒处理,并检查房屋周边环境、基础和结构。营地应选择地面干燥、地势平坦背风场地,预防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
营地应设排水沟,悬挂明显标志。
挖掘锅灶或者设立厨房,应在营地下风侧,并距营在大于5m。在林区、草原建造营地,应开辟防火道。
五、野外地质作业交通
地质勘探野外工作机动车辆应满足野外作业地区越野性能要求,并在野外作业出队前进行车辆性能检测,在野外工作期间应随时检修。
5.经典野外地质露头照片 篇五
本资料图片较多,打包下载:http://
照片名称:交错层理
照片名称:K-T界线的露头,加拿大亚伯达省
照片名称:X型节理裂缝
照片名称:三角洲沉积物风蚀面
照片名称:二连浩特 戈壁 小褶皱
照片名称:中国南方奥陶系宝塔组马蹄纹泥晶
照片名称:东北-西尖山:火山六角柱状节理
照片名称:不详
照片名称:云南,腾冲一宾馆,石香肠
照片名称:云南屏边,箱状背斜
照片名称:云南腾冲——一宾馆花园,揉皱+
照片名称:云南腾冲,火山喷泉,热海大滚锅
照片名称:冰川石臼
照片名称:云母斜长片麻岩柔流褶皱
照片名称:冰川遗迹
照片名称:冲积扇扇端亚相中片泛泥、粉砂岩
照片名称:南温河花岗岩眼球状变斑晶
照片名称:南秧田含矿围岩构造叠加现象
照片名称:大型槽形层理峨眉山实习基地
照片名称:南秧田矿区切层弱矿化脉体
照片名称:印模构造(重庆北碚)
照片名称:向斜
照片名称:奥陶系砂岩夹泥岩露头新疆
照片名称:安徽巢北地区三叠系殷坑组层内平
照片名称:奥陶纪岩石
照片名称:安徽巢北地区狮子口北公路旁高家
照片名称:山东潍坊昌乐火山口
照片名称:山东济南 趵突泉 大气降水渗漏地
照片名称:山东昌乐——北岩,火山六角柱状
照片名称:安徽巢湖的复理石构造
照片名称:峨眉龙门洞交错层理
照片名称:川西——长兴组生物礁
照片名称:川西高原,含褐铁矿陡立岩层
照片名称:巨型波痕
照片名称:张家界--砂岩
照片名称:延长油田东部长6油苗2
照片名称:延长油田东部长6油苗1
照片名称:广西钦州-火山岛,层状岩浆
照片名称:断层褶皱
照片名称:断层,断面非常平直,中间夹2-4
照片名称:新疆-关垒,高陡岩层
照片名称:新疆——独山子泥火山
照片名称:新疆郝家沟 k与t分界
照片名称:新疆库车野外泥痕(自然风干)
照片名称:新疆喀纳斯--河流及心滩
照片名称:新疆准噶尔盆地喀拉扎 波痕
照片名称:新疆,曲流河
照片名称:昌乐火山口
照片名称:曲流河
照片名称:新疆,魔鬼城,风化地貌
照片名称:波痕1
照片名称:法国乡村风蚀岩(自然侵蚀)
照片名称:此为丹景山剖面中上部,红色砂岩
照片名称:桂林,金钟山永福岩,石钟乳
照片名称:波痕2
照片名称:波痕3
[责任编辑:唐颖]
6.野外地质工作实地考察感想 篇六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总院 时间:2012-7-30 14:34:
547月16日—20日,我参加由胡海珠书记率队的工作组,对我院郏县马武寨矿区、桐柏县王家大庄矿区、西峡县菊竹沟矿区及淅川县西簧矿区进行了实地考察。每到一个矿区,工作组都详细了解了矿区技术人员工作与生活情况,听取了项目组对项目进展情况的介绍,并实地查看了矿区民采采坑、已施工槽探、坑探等工程情况,充分了解了项目工作进展情况,达到考察目的。
一、考察中深感野外工作的辛苦
在考察中,每到一个矿区胡海珠书记都带领工作组实地察看了矿区的典型工程,在郏县马武寨矿区主要察看了槽探及钻探工程,在桐柏县王家大庄矿区主要察看了民采采坑及槽探工程,在西峡县菊竹沟矿区主要察看了坑道工程(PD1、PD2)、在淅川县西簧矿区主要察看了槽探及正在实施的钻探工程。烈日当空、酷热难耐,山高路岖,寸步难行,每上一次台阶都是一次考验,汗流浃背,衣服都湿透,脸上的汗水就像刚洗过脸没有擦一样直往下滴。有的矿区需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才能到达工作地,有的项目由于路程远,早上上山之后要到下午5点多才能下山吃饭,在野外考察中深深感到野外地质工作的艰苦。
二、野外工作不仅是体力劳动,更多的需要智慧与创新
在郏县马武寨矿区,项目组根据地表为庄稼地情况,槽探工程采取分段平移施工,即达到了地质目的又减少了青苗赔偿费;根据地形及矿体产状较缓的情况,槽探中采样采取了台阶式采样,可操作性强,槽探分段平移施工及台阶式采样是项目组在工作过程中总结出来好的工作方法,对我院类似非金属勘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桐柏县王家大庄矿区化探找矿信息不明朗,但矿区民采采坑多,项目组经过多次踏勘,在采坑壁上发现铜蓝线索,经过仔细查看在采坑壁上发现了铜矿化,进而推测矿区深部可能存在斑岩铜矿,虽然深部存不存在斑岩铜矿需要很多的工作去证实,但是地质工作需要大胆的设想和创新,项目组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还有菊竹沟矿区钻探施工地方关系协调,西簧矿区荆紫关矿段林场关系协调,都考验了项目组人员的智慧。优秀的项目负责人,不仅仅应具有较高的地质工作技术水平,更要求有创新精神和较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野外地质工作经历也锻炼了地质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
三、专家应给予野外工作更多的技术支持
所考察的项目工作实施都较顺利,但是也存在矿区找矿方向不明、质量管理体系落实不到位、填图点布设置不合理、槽探原始编录不符合要求等问题。经了解,矿区工作的项目负责人有的学习的专业不是地质或相关专业,有的为刚毕业的学生,对地质工作程序、要求不了解,地质综合研究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跟老地质技术人员学习。而目前,因工作繁忙,专家在矿区检查居多,在矿区驻地时间很短,指导偏少,这部分地质专业背景不强、工作经验不足的项目负责人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摸索边干,对项目缺乏整体认识,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对技术力量薄弱的项目,派出专家驻地指导,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项目工作质量,提高研究水平,促进项目出成果。在考察中,一些项目负责人非常期望得到指导,在实地查看中也提出了一些疑惑。
7.野外地质记录 篇七
1煤田地质勘探野外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在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中, 无论是施工现场作业, 还是在野外普查取样、测绘等都不能单独一人。此外, 所有外出的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人员都必须按约定时间和路线返回指定的营地。在野外食用动植物和饮用水源都应进行检验性试验。电是野外地质勘探工作中使用的主要能源, 为保障安全用电, 野外地质勘探临时性用电电力线路应全部采用电缆。火灾发生的原因, 虽有自然因素, 如雷击、物质自燃等, 但主要还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在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中, 电、气焊作业较多, 野外电、气焊作业必须及时清除火星、焊渣等火源;电、气焊工作点与易燃、易爆物品要按规范规定存放。地质勘探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坑、井是一种危险因素, 应有围栏、井盖等防护措施, 并应安装醒目的警示标志。
2煤田地质勘探野外营地人员的人身安全
2.1宿营地的选择
宿营地点的选择, 首先应考虑水源和燃料。由于帐篷是由质轻的材料制成, 经不起风吹、石砸, 因此, 搭帐篷时要注意避开风口、雨水通道以及松动的岩壁, 避免被雨水冲下的树枝、石头等破坏。此外, 还应注意防避雪崩、滚石必及突如其来的山洪等灾害。夏季宿营地点必须选择在干燥、地势较高、通风良好、蚊虫较少处。一般在湖泊附近和通风的山脊、山顶是夏天较为理想的设营地点。冬季宿营地点要视避风以及距燃料、设营材料、水源的远近等情况确定。森林和灌木丛是较为理想的营地。但应避开易被积雪掩埋的地点, 如避开崖壁的背风处, 因为在这种地形上, 风很快会吹起大量的积雪把帐篷或遮棚埋没。
2.2野外宿营的人员安全要点
(1) 尽量利用天然的树洞、山洞等, 以节省力气。如不合适可以稍加改造。
(2) 不要在陡坡上或悬崖下, 以及那些有掉落岩石、雪崩风险的地方设营。秸树下也不适宜露营, 以防它们折断时砸伤人员。
(3) 野外宿营应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在干燥炎热地区, 白天需防太阳暴晒, 而夜间又要防寒。在潮湿的丛林地区应防雨、防昆虫叮咬。
(4) 应使帐篷或其他隐蔽场所的开口逆对风向, 可用放倒的圆木、石块、冰块和积雪堆积起来, 建一道防风墙, 以阻挡狂风。
(5) 冬季宿营应先把雪扫净, 在雪层较深处, 应把雪筑实再在雪上铺一层10cm以上的干草, 以免雪受热融化。
2.3沼泽地区作业人员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进入沼泽地区应集体统一行动, 并由经验丰富的人引路。作业人员应佩戴防蚊虫网、皮手套、长筒水鞋, 扎紧袖口和裤脚, 预防毒虫叮咬。查清地貌和植被, 标识已知危险区再开展野外作业。通过沼泽危险区域时, 使用树枝、木板等铺成道路后再通过。陷入沼泽时应当横握手中木棍等, 或者抱住湿草, 保持冷静, 不惊恐乱动, 救护者应当站在稳定的地方, 通过木棍、绳索等救出遇险者。每日工作返回营地后应及时做好皮肤卫生保健, 防止皮肤溃烂。
2.4在山地、林区作业人员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在林区、荒原进行野外地质作业, 应随时确定自己的方位, 与同行人员保持联络, 必要时在作业路线上留下标记。了解所工作的林区是否设置有狩猎用的弩箭、套索、夹具等。配备必要的砍伐工具, 在砍伐时防止树枝回弹伤及后人。在林区生火应当看清风向、风速, 选择在下风处生火, 生火后应当有专人看守, 离开时, 应当熄灭残火, 时刻注意防火。严格遵守林区防火规定, 当出现火灾预兆 (烟味、烧焦味、野兽和鸟类向同一方向奔跑和飞驰、烟雾等) 时, 应当迅速寻找并撤离到林中旷地、河边等安全地点。
3煤田地质勘探野外作业的安全检查与现场管理
3.1安全检查
(1) 班前检查结合交接班进行, 对机器设备、安全设施、工器具、现场环境、人员状态、劳保穿戴进行检查并保持记录。长期闲置设备, 使用前应进行检查, 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2) 班中检查, 对设备动态、安全装置、人员状态等进行检查并保持记录。
(3) 班组应本着事事有人管的原则, 责任落实到人。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并保持记录, 不能及时整改的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并保持记录。
3.2现场管理
(1) 作业现场应保持整洁, 无脏乱差死角。班组内的机电设备、工具、车辆及工作现场等都必须做到无隐患。安全防护装置、设施齐全可靠。
(2) 材料、设备、工具、产品应摆放整齐, 安全附件齐全。设备清洁完好, 无跑、冒、滴、漏。生产作业环境文明整洁, 无埴圾、无油渣、无杂物, 安全通道畅通, 安全标志明显。
(3) 员工对本岗位设备做到“四懂、三会”, 即:懂原理、懂构造、懂用途、懂性能, 会操作、会维护、会排除故障。
(4) 班组各类原始记录应做到标准化、规范化、书写工整。
(5) 安全管理制度上墙, 设立班组 (工段) 安全园地。员工必须熟知劳动防护用品及应急救援器材的使用方法, 上岗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班前必须保证充足的休息, 杜绝疲劳连班作业。
摘要:加强煤田地质勘探工作, 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阐述了煤田地质勘探野外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野外营地人员的人身安全, 煤田地质勘探野外作业的安全检查与现场管理等问题。
关键词:煤田地质,勘查,野外作业,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定绪.煤炭地质勘查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7, 8.
[2]王定武, 王运泉.煤田地质与勘探方法[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5, 2.
8.野外地质记录 篇八
[摘 要]地质类本科生培养在我国地质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本科生的地质实践教学则关系到地质人才培养的质量,其也是地质类本科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地质科学的实践课程教学应遵循人类认知的客观规律,并符合人类认知的一般思维过程。在这个认知过程中,教师将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但对此问题的探讨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本科生地质实践课程中,教师应起到与实习指导书互补的作用,包括“激、鼓、开、增、培”五个方面,即激发实践兴趣、开拓知识视野、鼓励独立思考、增强学习信心和培养科学精神。
[关键词]地质类;本科生;实践教学;教师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9-0150-02
当前,我国本科生培养已进入了教育规模适度增长,优化结构与提高质量的阶段。本科教育规模稳步发展和结构优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本科生培养在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而本科生实践教育是本科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及教学方法的研讨还非常欠缺,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本科生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与研究生教学相比,本科生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靠教师引导,这一特点是国内外公认的。可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尤其重要。本文将以周口店野外实践教学为例,对教师在地质类本科生野外实践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周口店地质实践课程特色
周口店地质实践课程是地质类本科生获得感性认识、强化室内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实际野外工作技能的必修课[2],其课程体系包括经典教学路线、综合考查路线和综合性训练等方面。在实践教学上,又分为认知教学、半独立实践教学、独立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教学和地质报告编写等五个阶段。[3]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要求本科生理解和掌握室内所学的基础理论与原理,增强和提高学生的野外工作能力,形成和建立综合地质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学精神,为后续课程学习,国土资源调查、地质生产、地球科学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4]
二、实践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美国三院(科学院、工程院和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以及地震工程学奠基者之一George W.Housner (1910-2008)在求学时曾经分别修过著名应用力学大师Timoshenko和Von Karman的课。Timoshenko是一个“黑板艺术家”,他授课时会不停地写黑板,而且写得十分整洁。课堂结束时,刚好写到黑板末尾。相反,Von Karman则会写得很杂乱且只突出难点。因此,Timoshenko的授课方法是掩盖难点的方法——因为所有知识都讲授得十分流畅;而Von Karman则突出了难点。[5]笔者更尊崇Von Karman的授课方式,其会促发学生去思考。一个教师在课堂或者实践教学中采用什么方式授课,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地质类高校的教师,笔者从地质类本科生野外实践教学中总结了教师的作用。
(一)激发实践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发动机。教师既可从学习的趣味性出发来提升学习兴趣,也可从学习的挑战性出发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两者应相辅相成。[6]在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在野外认识各种丰富的地质现象。如果依靠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详尽描述,学生完整纪录,学生虽然可以了解地质现象的特点,但无法从深层次理解其原因,更无法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因此,在周口店实践教学中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调动本科生对野外实践学习的兴趣。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在地层、岩性、构造的概貌给出说明,同时要通过联系本科生已经具有的整体知识背景及专业知识基础,阐明实践教学在整个专业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在野外实践教学环节中,笔者在实习中有意激发学生的野外实习兴趣,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譬如,在八角寨-栓马庄地层路线中涉及铁岭组叠层石构造时,笔者穿插了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既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又强调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二)鼓励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就是以自己的思考为中心,不人云亦云。其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质疑的能力;2.独立客观判断的能力;3.求真的能力。在周口店野外实践教学中,在讲授不确定性知识点时要明确:关键不在于让学生掌握不确定性知识本身,而在于鼓励学生开展应对知识不确定性的理性判断。[7]譬如,在羊屎沟热接触变质路线涉及岩层变质和减薄的现象,教师要清晰地了解学生对这些现象的解释,并对各种可能的解释进行点评,并把最终的认知交给学生。在野外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大量的互动交流和实践细节的补充可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如在太平山南坡实测路线中涉及绘制平面图,其中指北针并不是正上方,独立思考的学生能发现这一现象并及时进行图件校正。
(三)开拓知识视野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性和探索性的学科。其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涵盖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等。因此,在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时,需要对岩层、岩性和构造进行一体的分析。[8]譬如,在黄院-东山梁地层路线中涉及沉积与构造的时空关系,根据总体岩性特征首先让学生确立从长龙山组至冶里组海相沉积的基本特征,再从岩性变化分析出浅滨海沉积环境,进一步分析海平面的变化特征。另外,路线中涉及的构造特征,如斜卧褶皱、不对称斜歪褶皱以及大量的层劈理等,能让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课堂所学。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地质不是一个固定的呆板的模式科学,而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因此,在本科生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适当深化与拓展,以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了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四)增强学习信心
《庄子·田子方》说:“夫哀莫大于心死,而身灭亦次之。”卓别林也曾说过:“最大的不幸是绝望。”自信心是对自己的一种态度、认识、评价和信念。[9]因此,信心对个人学习能力具有潜在的推动和激励作用,是学生进步的基础。在周口店野外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有部分课堂成绩落后的学生常常自暴自弃。实际上,他们的学习之所以落后,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心。因此,在野外实践中,教师要经常适时地鼓励学生多多交流,让学生放下负担,认识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快乐。八角寨-拴马桩地层考察路线中涉及铁岭组和下马岭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存在古风化壳,风化壳中含有磁铁类物质,让学生用含铁物质进行测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五)培养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能约束科学家的行为,另一方面,又能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熟读“四书五经”不代表真正具有仁义精神,学习科学知识也不意味着能够自动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开拓进取是科学精神的活力。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0]的背景下,培养本科生的科学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每一名教师,都应该结合自己的所学,把对本科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以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周口店野外教学实践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野外教学安排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突出了分层次、分阶段的科学培养模式,并始终贯穿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这一主线。
三、结语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地质类本科生野外教学实践质量的重要基础。充分发挥教师专业特长,将教学科研相结合,创新了野外实践教学理念和形式,提升了野外地质教学的实践质量,推动了野外地质教学的良性发展。总之,在周口店本科生地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起到与指导书互补的作用,具体包括“激、鼓、开、增、培”五个方面。整体来看,实践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周叶中.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关于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5(7):4-8.
[2] 李长冬,王亮清,严森.互动式教学法在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2):51-55.
[3] 袁晏明,赵温霞,章泽军,等.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体系与内容[J].中国地质教育,2008(2):61-66.
[4] 赵温霞.周口店地质及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与高新技术应用[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212-216.
[5] 陈建兵.研究生课程中教师应起到怎样的作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116-120.
[6] 赵婷婷,杨翊.工科学生学习投入的国际比较研究——以A大学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70-76.
[7] 荣辉,姜久华.周口店野外地质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实践[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41):129.
[8] 谭俊.周口店地质教学实习中学生地质时空演化思维的培养[J].中国地质教育,2012(1):155-157.
[9] 陈志刚,刘灵芝,韩晓日.教书育人过程中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109-111.
[10] 董峥楠.高校教育工作如何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涵[J].商,2014(46):57.
[11] 汪和生.师范院校教学与评价创新探析[J].大学教育,2013(5):8.
9.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篇九
我们进行实习的具体地区是重庆市北碚区。在这里,我们连续进行了为期四周的野外实习,平均每天走山路7公里,组织学生对观测路线上的各种典型地质现象和沉积相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实习期间,我们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野外记录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实习结束后,又对学生的所写的调查报告进行了批阅。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同学们基本上学会了应该如何进行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对沉积相的研究;如何确定野外的地质观察点,在一个观察点上如何进行规范化的记录;如何写每天的调查总结,如何根据在一个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记录绘制该区的地形图和构造等值线图。
实习完全结束已经很长时间了,虽说实习报告里面已经写了很长的感想,但是这里还是想对这一次野外实习做一下总结,主要是经验和教训。
我们同学中有很多从一开始就没有很用心,这是第一个教训:即无论做什么,一旦做了就必须要认真对待,并且必须无条件高要求完成,不然就不做。当然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时间怎么办,次要的任务要不要放一放?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在任何时候只能全神贯注做一件事,选择主次,一件一件地来。以前的经验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是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有了第一个问题,后面的也就必然发生:在实习之前没有作任何的准备工作。至少应该了解一下,地质实习应该注意些什么,实习过程中要记录一些什么,实习要求有哪些知识准备的要求(包括学过又已经忘记了的)。还有就是有必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说前一个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就是提醒我们时刻记得复习。每天实习之后,完全应该把一天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个日志,以使以后的总结更方便一些。我起初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一拖再拖,一天也就很快过去了,结果到最后对每天实习的内容没有一点印象,特别是在后期回校后整理资料,图也绘不出来。这也说明了今日事今日必须完成的重要性。事实上,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每天必做的至少包括晚上留出一段时间来复习一天的功课,回顾一天的收获。无论是实习还是其它的学习,绝对不能再像有些学生一样在最后一个月临时抱佛脚。
学习不能只是死读课本,如果只看文字,永远不能真正理解,只有实际观察,配合书本上的理论,如此一来不但能加深印象,也能学到书上没有的东西、经验,说不定还会发现新的问题。
一个实习最终就是要得到一个报告,这也是实习的目的之一。因此对实习报告的准备一点也不能含糊,除了前面讲的实习前的预习之外,还包括每天的日志整理。每天整理的时候就应该标出来重点,绘出必要的图形,如此一来完成报告也就很轻松了。
10.野外地理地质实习报告—永安 篇十
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
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了解和掌握水文学的知识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及其体系,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了解水文测验的程序和方法,掌握河流水情的测验与分析。重点掌握实习区域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了解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与防治;重点掌握海岸地貌、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的类型、特征、分布和演化规律、地貌灾害与防治;重点掌握河流水文、海洋水文的基本知识,地表水的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水污染与防治;观察和了解实习地区的植被及其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了解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植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分布规律;识别本地区主要的一些植物种类;调查样地的植物群落;观察当地土壤类型,学会对土壤剖面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野外实习,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内容,激发对祖国、对福建大好河山的热爱,树立珍惜资源、合理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达成人与自然和谐之目标,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实习时间与人员安排
实习时间:2010年7月3日--7月9日,共7天。
2007级规划管理专业学生81人,领队教师沈金瑞,指导教师郑敏、陈香、傅文杰等。
三、实习地点、内容和实习路线
福建省永安市等地
第一天(7月3日):上午莆田—永安,住永安市。下午 实习地点:龟山公园。实习内容:观察山区河流、水情、常见的庭院观赏树木的种类、形态、特征;永安市主要城市的绿化树种。
第二天(7月4日):永安—天宝岩保护区、加福煤矿和桃源洞
第一班(1-4组)永安—天宝岩保护区
地点:天宝岩植物保护区。实习内容:自然保护区的地形、景观,主要保护动植物,山地的土壤与植被的垂直分布情况;河流的成因与特点。
第二班(5-8组)永安—加福煤矿、桃源洞
地点:加福煤矿实习内容:区域的地层发育、岩石、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了解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与防治等;观察和认识丹霞地貌的类型、特征、分布和演化规律;河流地貌、瀑布、水库水文,山区河流地貌。
第三天(7月5日):永安市区—永安水泥厂、大湖隐鳞石林
实习地点:永安水泥厂、大湖隐鳞石林
实习内容:观察和认识区域的地层发育、岩石、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喀斯特地貌类型、特征、分布和演化规律;河流地貌、瀑布、水库水文,山区河流地貌。
第四天(7月6日):永安—天宝岩保护区、加福煤矿
第二班(5-8组)永安—天宝岩保护区
地点:天宝岩植物保护区。实习内容:自然保护区的地形、景观,主要保护动植物,山地的土壤与植被的垂直分布情况;河流的成因与特点。
第一班(1-4组)永安—加福煤矿、桃源洞
地点:加福煤矿实习内容:区域的地层发育、岩石、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了解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与防治等;观察和认识丹霞地貌的类型、特征、分布和演化规律;河流地貌、瀑布、水库水文,山区河流地貌;
第五天(7月7日):永安—莆田 休息半天。
第六、七天(7月8-9日)室内资料整理,撰写实习报告。
四、实习用具
铁锤、罗盘、放大镜、化学试剂、皮尺、标本袋、标签、手电筒、望远镜、照相机、GPS定位仪、地形图、地质图、笔记本等。
五、实习过程
2010/07/03下午实习地点:龟山公园
主要观察:①植物类型搭配;②布局;③设计
地质点一:龟山公园原本为河漫滩——一级阶地
龟山公园主要的植物:
1.无患;2.香樟;3..木棉;4..朴树;5凤尾葵;6.红叶檵木;7.苏铁;8.红叶梨;9.文兰兰;
10.假连翘;11.海桐;12.伏地柏;13.鹅掌楸;14.含笑(永安市花);15.紫薇;16.紫藤;17.扶桑;18.银槐;19.水杉(福建特有品种);20.桂树;21.雪松;22.迎春花;23.佛肚竹;24.黄杨;25.三处叶脉(樟科);26.大戟科;27.活力楠;28.侧柏;29.鸟臼;30.苟骨;31.桑树;
32.蒲葵;33.南洋杉;34.绿竹;35.黄金间碧玉竹;36.高山榕;37.(银)合欢38.骨碎补(附古植物、骨头受伤可用);39.崇洋木;40.牛角焦
灌木类:
1.苏铁;2.红叶檵木;3.九里香;4.海桐;5.文殊兰;6.假连翘;7.伏地柏;8.紫藤;9.紫薇;
10.迎春花;11.构骨;12.牛角焦;13.冬青;14.蓝花楹
草本类:
1.麦冬;2.紫鸭趾草
参观园艺馆中,园林盆景植物包括:
1.雪松;2.文竹;3.榕树;4.构骨;5.白花檵木;6.铁树
2010/07/04实习地点:天宝岩自然保护区
地质点二:位置——桃园往清水10公里左右
观察土壤的垂直分布情况
土壤的类型:红壤——红中带黄,与成土母质有关。
土壤的形成过程:自然五大形成因素——母质、地形、时间、生物、气候
山体成土原因:水山石灰岩为主
山顶:残积母质为主
点三:位置——植物展览馆
天宝岩保护区中的缓冲区可有人居住生活,但是其核心区就不能有人生活。
展览馆中的种类:
1.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①南方红豆杉(提取紫杉醇,具有抗癌功效);②苏铁;③四川苏铁;⑤钟苊木;⑥银杏
2.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半枫荷
3.①蒲兰;②三尖杉;③虾脊兰;④叶艺建兰;⑤银边建兰
4.昆虫类——蝶类:
①蓝凤蝶;②柑橘凤蝶;③浓紫彩左蝶;④琉璃硖蝶;⑤腌紫弄蝶;⑥二属硖蝶
5.鸟类:
①白腰;②粉红色椒鸡;③橙腹叶卑鸟;④竹芦虫;⑤豆芜青;
地质点四:山中
植物:①三尖杉;②沉水樟;③大叶锥;④草珊瑚;⑤丝栗;⑥罗孚;⑦梨茶;⑧茗竹;⑨白花树;等等
点五:海拔在700~800之间,土壤为山地黄红壤,剖面厚度在1~1.5米左右,植物以毛竹为
主。
点六:海拔在1300~1400米左右,土壤为山地黄壤,气温降低但是紫外线更强烈。植物以黄山松、柳杉、山顶灌木、竹类为主。
点七:海拔在1604米,植被只有稀疏的黑松和柳杉,非常颓化,多为杜鹃、红牡丹、禾本科的草本植物。黄壤进一步发育为偏山地草甸。通体A~H层为主,角砾很多。气候特点为风大,气温较低,紫外线强。
2010/07/05实习地点:桃源乡
点八:地貌点
由咯斯特地貌、溶蚀作用产生石钟乳、石笋、石芽、溶蚀、石灰岩(刀砍状)
岩性:石灰系中的船山组。岩山主要分布溶沟和石芽地貌。其中石芽最小在25米,最大为石林或石芽。
点九:地貌点——石灰岩
地貌类型:石林(高30~50米、直径10~15米),形成石林的岩石产状较平,沿节理裂为石缝,有的岩石上有灰炭钙堆积。
点十:地质地貌点
该点位白垩纪砂砾岩,砾石大小大多在2~5cm之间,更大的也有8cm,更小的为0.5~1cm左右。成分复杂,颜色为砖红色。为菱角到次菱角度,厚度在厚层到巨厚层。该点地貌为大徒壁,几乎成90度,壁上流水冲到明显会形成许多洞穴,有桃源洞。
点十二:地貌点——全世界最大的一线天
该点位白垩纪的砂砾岩,颜色为红色,为丹霞地貌,桌状山,塔柱徙岩,燕江从中穿过,高度为50~100cm。
2010/07/06实习地点:永安水泥厂
点十四:地质点
该点位中生界下肚组委紫红色的火山角砾岩或为灰白色的含角砾凝灰岩。粒径在0.5~1mm之间,含有石英、石灰岩、橄榄石、胶结物为火山灰火山角砾岩的角砾含量>50%,含角砾凝灰岩的角砾含量<50%。角砾粒径为5~8mm之间,露头风华严重。
点十五:地质点——坂头组
该点为含砂粉砾岩或含砂泥岩。颜色为砖红色或灰绿色,为沉积岩,磨圆度较差,直径为0.1~0.5mm,胶结物为泥质胶结。
点十六:地质点
点上为灰白色的石英岩,由石英砂岩变质形成,泥盆纪。点上西侧岩性为坂头组的点性同点十五位含砂粉砂岩,东侧为泥盆纪天瓦洞族,岩性主要是石英岩,岩石坚硬,露头完整。点的西侧300米推测为一条断层,它的走向大致为25°,断层的西盘为坂头组,东盘为泥盆纪天瓦峒组,推测东盘为上升盘。
点十七:地质点
白垩纪的粉砂岩,点上为白垩纪砖红色的粉砂岩。
五、实习感想
【野外地质记录】推荐阅读:
地质矿产勘查野外作业11-18
野外地质调查安全手册12-21
野外骑行09-02
野外拓展心得09-10
野外烧烤方案12-31
野外考察实践报告07-31
野外作业基本规定10-22
小学野外春游方案12-02
简易野外生存手册07-07
野外秋游作文500字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