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训工作鉴定(11篇)
1.调训工作鉴定 篇一
干部教育培训点名调训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对各级各类干部特别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脱产学习管理,严肃调训纪律,规范学习行为,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及有关规定要求,结合我县干部培训工作实际,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范围主要是在县级以上党校举办的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修班及内容、任务等有特殊需要的其它班次。
第三条 程序安排
1、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干部参加培训的五年规划及调训计划,明确培训任务和调训对象,落实培训时间和学校。
2、对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修班学员的调训,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干部职数和办班期数,在认真做好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分配调训名额,科学安排培训时间,确保调训工作符合实际,落到实处。对其它班次的调训工作,应根据培训目的,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调训对象,保证人员适当,规模适中。
3、各单位对下达的调训计划和点名调训人员,必须坚决执行。对拒绝参训的单位和个人,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进行通报批评,并纳入干部工作考核情况。
第四条 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修班学员的调训工作由县委组织部干部科和干部教育科负责,其它班次学员的调训工作根据需要由县委组织部干部科、干部教育科与有关科室或部门协商落实。
第五条 调训对象一经确定后,不得随意取消或变更,确因特殊原因无法参加培训的,应说明情况,经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方可准假或替换,同时确定下一次补训的时间。
第六条 干部要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参加学习,未经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第一次擅自不参加培训的,进行通报批评,由组织部门谈话打招呼;第二次的,由组织部门给予诫免;第三次的,建议县委按不称职干部进行组织调整。
第七条 本制度由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八条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2.调训工作鉴定 篇二
关键词:高校,档案,鉴定
目前, 大多数高校没有正常开展档案鉴定工作, 只是把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不加任何甄别就统统归档, 形成了“有文必档”的现象。由于一些无保存价值的文件被收集归档, 使得馆 (室) 藏档案数量越来越庞大, 档案管理的工作量成倍增加, 档案管理员的负担日益加重, 严重浪费了档案管理资源, 阻碍了高校档案工作的正常发展。加强高校的档案鉴定,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已经是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迫在眉睫的工作。
一、高校档案鉴定工作没有正常开展的原因
(一) 对档案鉴定工作缺乏认识。不少档案管理员认为, 只要档案室资料齐全, 学校检查档案收集工作的时候有据可查, 鉴不鉴定都无关紧要。很多学校在进行档案评估时, 对档案是否经过鉴定不作要求, 只要需要检查的材料都有就行。许多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 也没有正规的经过培训的鉴定人员进行档案鉴定工作, 使得档案鉴定工作迟迟不能开展。
(二) 归档的档案质量低, 数量庞大。部分高校档案管理员没有受过正规的档案学教育, 业务生疏, 档案鉴定知识缺乏, 对收藏的档案藏而不鉴、只进不出, 使归档的档案质量偏低。档案鉴定的程序复杂, 要剔除没有价值的档案, 重新编排文件目录, 重新填写案卷目录和专题目录, 工作量很大。若进行一次全面的档案鉴定, 需要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 档案价值鉴定难度大, 无固定的标准。鉴定是档案管理中最具决定性意愿 (决定档案存毁) 且难度最大的工作, 要
求档案鉴定人员具有档案鉴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还牵涉到鉴定人员应负的责任。学校、社会及学生对档案材料的利用需求成了高校档案鉴定的重要依据, 而这种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 它具有短期性和局限性, 导致认定的档案价值等级变得不稳定, 所以判定者在做鉴定时存在较大的难度, 承担较大的风险。这个原因是困扰高校档案鉴定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四) 高校盲目追求馆藏数量。不少高校受到本科评估标准的影响, 盲目认为馆室) 藏档案越大越好, 单纯追求档案的数量而忽视了档案的质量。
二、高校开展档案鉴定工作的好处
(一) 有利于提高档案的质量。原来的档案由于保存期限、保存价值划分不清, 经常会出现档案重复和有些档案无人问津的现象, 既增加了查找的难度, 也使得馆 (室) 藏档案得不到有效利用。经过鉴定后的档案, 由于经过了档案价值的判定, 去除了失去保存价值的部分, 大大提高了档案的质量, 同时优化了室藏结构, 提高了档案箱柜的使用效率。
(二) 有利于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通过对档案的鉴定, 可以发现档案收集、整理、编目等工作环节中的不足, 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 大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 有利于决定档案保存的方法。价值大的档案比价值相对小的档案利用的机会要大得多, 这些重要档案的破损率也相对较高。通过档案鉴定, 把档案按照其利用价值的大小区分开来, 然后将价值大的、利用率高的档案材料进行复制, 把复制的材料作为平时利用的档案, 既不影响利用效果, 又有效保护了重要档案的安全与完整。
三、高校开展档案鉴定的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把档案鉴定工作纳入工作计划。首先, 档案馆 (室) 要成立档案鉴定领导小组, 其成员应是部门领导和档案管理员代表, 定期对馆室档案进行统计, 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鉴定计划, 对已到期或未到期但已无利用价值的档案进行分析, 各自提出鉴定意见, 保证档案鉴定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其次, 把档案鉴定工作纳入本部门的工作计划, 归档材料要从“入口”抓起, 选择本部门形成的材料作为归档重点, 尽量不重复归档, 保证所藏档案的质量。
(二) 制定档案鉴定标准。对馆室档案保管期限的鉴定, 应依据国家有关保管期限的规定, 并且以档案存在的价值为鉴定依据。在档案的鉴定工作中, 要注重考虑档案的价值, 要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下考量档案的价值, 要考虑鉴定的档案对学校和社会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要明确鉴定工作的依据、程序和步骤, 从而使鉴定工作能有条不紊地开展。
3.关于文物鉴定工作的研究 篇三
【关键词】文物鉴定;社会变迁;历史发展;思考
文物鉴定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且对技术性具有较强的要求,作为一项科学性的研究工作,在文物鉴定过程中需要利用科学的方法来对文物的年代、真伪、质地、用途和价值等进行分析和辨识,为文物保护和收藏做好基础性工作,为文物研究和科学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文物鉴定的必要性
文物作为具有较高价值的人类历史文化的遗存物,其主生于一定的历史环境和自然历史的发展变迁过程中,这使其真面目前很难识别,人们对它的年代和价值在认识上会存在较大的难度。再加之当前大量复制品及伪品的存在,导致文物鱼龙混杂。这就需要通过文物鉴定来对文物的年代进行判明,从而确保文物的价值。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其价值不具有直观性,这就需要通过鉴定来揭示文物的价值文物鉴定工作作为一项科学性较强的工作,需要鉴定的文物形式具有多样性、而且产生时代不同,这都给文物鉴定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此在具体文物鉴定过程中,需要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做好调查和研究工作,从而准确判明文物真伪。针对文物自身的综合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力求对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准确进行评定。这就需要文物鉴定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广博的历史知识、文物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等,同时不宁对各种鉴定方法进行掌握,在具体鉴定工作中要实事求量,具有较强的法制意识和对国家文物财产高度负责的品德,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准确的鉴定。
二、文物鉴定的工作性质、对象和内容
文物鉴定主要是对文物的真伪、时代、产地和质量等进行辨识,从而揭示文物内涵和价值,并进一步对针对文物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进行研究,不仅能够有效的实现对文物的保护,而且能够更好的提高人们的对古代艺术品的鉴赏能力和研究能力。文物鉴定是文物保护和收藏工作的基础,只有通过鉴定,才能真正的揭示文化的真正价值。在文物鉴定工作中,主要以鉴定对象为可移动文物和部分不可移动文物,主要包括文物藏品、流散文物、文物遗址及遗迹等。文物鉴定的主要内容以辨伪、断代、评定价值和评定等级为主。对于馆藏的文物和一些流散的文物需要对其真伪进行有效的辨别,对于一些文物史迹来讲,只需要对其中一部分的真伪进行辨别。文物断代对一切文物来说都是鉴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在具体鉴定过程中,需要对一些作伪而导致的文物年代混乱进行有效辨别,同时部分没有纪元的文物,也需要对文物年代进行鉴定。文物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还作为具有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存,在没有被确定为文物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对其价值进行评定。这就需要在具体鉴定工作中需要将文物置于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对文物的内容、制作者工艺、历史地位、作用和价值进行鉴定。另外,在文物鉴定过程中评定等级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针对文物自身价值并按照文物相关法律法规对其等级进行划分。
三、文物鉴定的方法
(一) 根据不同类别采取不同的鉴定方法
在具体文物鉴定工作中,由于文物具有不同的类别,这也使其在鉴定过程中采取的方法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文物鉴定之前,需要做好文物的分类工作,通常情况下对于文物藏品都会以其质地来进行分类,然后對其真伪、时代及价值进行鉴定。在具体鉴定工作中,鉴定文物的方法较多,可以将其归纳为传统鉴定方法和现代科学鉴定方法两大类。
1、传统鉴定方法。这是鉴定工作中通常会采取的一般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来进行鉴定。在鉴定工作中对鉴定者自身知识积累和经验具有较高的要求,通过反映观察来对文物进行鉴定,利用传统鉴定方法时,通常出差的概率较小,而且从古至今也有许多关于文物专门的著作留存下来,为文物鉴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效的促进了文物鉴定工作的健康发展。2、现代科学技术鉴定方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对文物进行鉴定,所采用的方法较多,具体有X射线荧光分析法、电子探针法、中子活化法、放射性碳素测定法、钾氢法、热释光测定法等。利用这些现代科学技术来对文物进行鉴定,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可靠性。但相较于传统的鉴定方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鉴定不仅费用较高,而且在鉴定过程中可能会对文物带来一定的损坏,特别是对于一定石质文物或是明清以后的陶瓷器等文物利用现代科技技术方法进行鉴定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存在时间较久远的文物在鉴定过程中极易出现误差。
(二)对同类文物进行比较和辨识
1、比较。利用比较方法来对文物进行鉴定,无论是现代还是在古代都是经常采用的方法。在具体鉴定时,需要选择已知真伪及年代的同类文物作为标准,并将二者进行对比和分析,从中找出需要鉴定文物与已鉴别文物在质地、花纹及工艺等方面存在的异同,对二者之的联系和区别进行分析,从而做出科学的判断。2、辨识 。通过对文物本身进行调查、考证和科学检验等方法来对辨识文物,并用理论思维、概括和抽象的作用来对这类文物形成普遍概念,利用逻辑推理、概括及抽象等作用来对文物进行辨识,从而取得科学的鉴定结果。
四、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文物文化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也有效的带动了文物鉴定工作的发展,文物鉴定作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开展其他相关业务的出发点,因此需要对文物鉴定内容和方法进行掌握,有效的实现对文物的保护,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广博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宝.关于文物鉴定问题的思考[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5-25.
[2]陈宝奎.浅谈文物考古与文物鉴定[J].黑龙江史志,2013-08-08.
4.调训工作鉴定 篇四
1 西瓜种子纯度种植鉴定工作的重要性
西瓜是世界十大水果之一, 我国西瓜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我国相当一部分省市已将西瓜列为主要农作物, 而优质西瓜种子特别是杂交种子是西瓜栽培成功的前提。自20世纪80年代西瓜杂交品种在我国普及推广以来, 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但在人工制种过程中, 由于隔离不严或个别品种人工去雄不及时、不彻底等原因而导致的杂交一代种子不纯, 从而给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 加强对西瓜杂交一代种子纯度的种植鉴定工作就成为西瓜良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同工酶、分子标记等实验室鉴定方法技术性强、成本高、鉴定结果不够直观、不宜大量操作等原因, 目前我国西瓜种子纯度鉴定工作仍然以种植鉴定为主。
2 西瓜种子纯度种植鉴定工作转移到我国南部的必然性
因为我国西瓜种子繁育基地大部分都集中在甘肃、新疆等西北地区, 再加上都是以农户为单位的预约制种, 从播种到收获到一家一户晾晒收购, 最后再到分别扦样, 一般鉴定种植时间已到8月下旬和9月上旬。从西瓜生长周期来看, 因为温度原因, 此时已无法在北方地区进行种植鉴定, 所以种植地点只能南移。结合平均温度、水利条件和无霜期长短等因素, 各个西瓜种子生产企业经过多年探索, 最终把广西百色、北海, 云南元谋、元江、西双版纳以及海南作为了种植鉴定最理想的地方。
3 目标明确、因地制宜地做好南方西瓜种子纯度种植鉴定工作
3.1 纯度种植鉴定方法的选择
目前来说, 西瓜纯度鉴定的方法有以下三类:第一类为成瓜鉴定, 也叫大瓜鉴定, 是等西瓜不再膨大或者成熟后进行鉴定的一种方法, 优点是准确、直观, 缺点是耗时长、成本高;第二类为子房鉴定, 是利用瓜胎或幼瓜的长圆等标记性状进行鉴定, 主要针对那些母本和杂种一代瓜胎形状不一样的品种, 优点是周期短、成本低, 缺点是不能看出果皮颜色, 只有那些对自己亲本纯度完全有把握的企业才能利用;第三类是利用叶型 (全缘叶等) 、蔓型 (短蔓、紧凑等) 、叶色 (叶片黄斑等) 进行苗期鉴定,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具有以上特殊性状的品种, 相对单一。
3.2 样品的准备
把农作物检验规程中OECD规定的纯度鉴定“4N”原则和农户一家一户繁种的客观条件相结合, 根据种子量的多少, 每个农户至少扦取1份2个重复的种子样品。扦样前必须混合均匀, 每个重复样品数为230粒左右。
3.3 鉴定地块的选择
上述南方适宜种植鉴定的地方大多终年无冬, 造成地下害虫猖獗, 且雨水较多。根据西瓜易感病、耐旱怕涝的特点, 应选择地势高且平整、土质好、排灌方便、易于管理的非重茬地, 并要做好病虫防治工作。
3.4 播种前的准备
播前先将地块深翻晾晒, 打磨平整, 用犁开沟, 沟与沟间隔2.5 m (成瓜鉴定) 或1.5 m (子房鉴定) 的畦面留作植株生长带。种植密度一定要适宜, 防止因为密度过大, 导致光照不足而影响坐果率, 最终影响鉴定结果。在沟的两侧各整理两条种子畦, 畦高20~25 cm, 畦面宽25 cm左右。两个种子畦之间宽约30 cm, 留作浇水沟。因为种植目的不是追求产量, 只要植株长势稳健, 果实生长正常就达到了鉴定目的, 所以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 在整种子畦前撒上适量的肥料和杀灭地下害虫的农药, 然后将畦面打碎、耙平即可。为防治杂草, 提前铺上地膜, 置于待播状态。
3.5 合理布局进行播种
根据每份种子样品设置2个重复种植, 每个重复种植230粒的原则, 每亩成瓜鉴定能种植样品6份, 每亩子房鉴定能种植35份。尤其应注意的是, 为了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企业千万不能为减少费用不设重复或者减少种植株数。种植前做好田间设计, 画好种植平面图。为避免高温烫种, 播种时根据株距在地膜上打孔, 放入种子后用提前准备好的砂土进行覆盖, 播种完成后一次浇水要足, 保证出全苗。
3.6 科学管理是种植鉴定工作成功的重要条件
鉴定田的田间管理基本与大田种植管理相同, 但应结合南方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科学灌溉, 及时排水。病虫以防为主, 正常情况下每隔10天左右喷一遍农药;一旦遇到下雨天气, 雨停后一定要再喷一遍药。防虫防病工作一定要做好, 防止病害大面积发生而无法控制。根据植株的长势确定追肥的类型和数量。尽量不要用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以免影响植株和果实的正常性状。
3.7 田间鉴定工作
根据品种类型不同, 选择合适的鉴定时期开始田间鉴定。鉴定人员要本着科学、公正、公平的原则, 把主要性状和次要性状相结合, 从皮色、瓜型、瓤色以及种子大小等各个方面进行判定。鉴定时还要考虑到自然条件、种植密度和施肥情况等诸多要素, 准确计算出每份样品的田间纯度。
3.8 鉴定完成后的收购工作
鉴定工作完成后, 依据国家规定的种用标准, 严格对照纯度鉴定结果, 收购农户合格的种子;不合格的种子说服农户进行转商处理,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对农户进行适当补偿, 一则可以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 二则可以保证繁种基地的稳定。
5.企业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之我见 篇五
1 企业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现状
早在1984年6月,国家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就联合颁发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1998年8月修订),对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及过期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做了明确规定。所以,应当说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已经有章可循。但是,由于过期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政策性、业务性、程序性、责任性很强,使大家产生了畏难心理,导致目前没能很好地开展此项工作,保管的过期会计档案数量很大。如,中原油田成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截至2010年12月份,中原油田一个基层档案室库存会计档案就达58215卷,其中,需要鉴定销毁的大约12000余卷,占库存总量的20%。
前几年,面对档案快速增加的现实,我们也曾成立了档案鉴定委员会和领导小组,开展过几次档案鉴定销毁活动,但主要是针对到期的短期普发性文书档案和一些到期及无法再利用的设备档案,而并未涉及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
2011年以前,我们油田虽然有个别档案室对过期会计档案做过一次鉴定工作,但也是只做鉴定而从未销毁,使得这些应该销毁的会计档案挤占了库房容量,浪费了人力物力。
2 企业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滞后的原因
2.1 工作责任性强,企业领导有所顾忌。在《档案法》第十五条中,对“禁止擅自销毁档案”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在第二十四条中将这种行为明确列为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条对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应当经过一定的鉴定和审批程序后予以销毁也作出了规定。但以上两个法规性文件却均没有对不开展此项工作的行为提出追究责任的要求,加上对到期会计档案进行鉴定时很难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所以,企业领导出于避害趋利的心理,为了预防万一,往往一律从长,一般不主动开展过期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
2.2 缺乏效益观念,忽视保管产出关系。保管档案需要很多方面的费用支出,如库房费用、处理费用、保护费用,等等。随着企业的发展,会计档案数量的急剧增长,档案数量的无限增长与有限的保存能力之
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这个矛盾既可以通过扩大库房面积,也可以通过对到期档案的鉴定销毁,压缩档案存量来解决。现在企业为了便利和保险起见,往往宁肯增加费用,放弃可能的效益而不想及时开展鉴定销毁工作。
3 做好企业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的对策
3.1 转变观念,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辩证统一。关键是要转变企业领导和档案管理部门的观念。档案保管和提供利用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为了追求某种效益,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更需要转变只重视社会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的观念。在对会计档案的管理中,要注重保管费用等因素的考虑,适时开展鉴定销毁工作,这对优化馆藏,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鉴定工作中应摒弃不计成本、多多益善的观点,要考虑每份档案是否值得保存,值得保存多久。
3.2 结合实际,制定切实有效便于操作的鉴定制度。档案部门应依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结合本企业会计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工作标准。在制定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细则时,一要坚持突出依法鉴定销毁的原则,消除怕负责任的心理;二要充分考虑到保管费用因素,使其更加具有科学性、更能体现效益原则。如,中原油田为了规范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提高档案库房的有效利用率,先后制定印发了《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办法(试行)》和《关于鉴定销毁1993年前会计档案的实施意见》,对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作出部署。还下发了《中原石油勘探局会计档案电子化实施方案》,决定对各单位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在销毁前全部转换成电子档案保存,以利于解决“有效保存”和“以防万一”的矛盾。
3.3 健全机制,严格按照规定开展鉴定销毁工作。要想把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落实到位,就必须纳入企业的管理制度体系,定期开展对过期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在鉴定销毁过程中明确规定各环节人员的工作职责、应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对企业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带来的风险。在实际操作中,应当由档案管理部门和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会计人员组成档案鉴定工作小组负责档案鉴定销毁工作,以保证企业过期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的正常开展,从而提高管理效益。
6.与时俱进开创文物鉴定工作新局面 篇六
一、建立独立完善的文物鉴定工作体制
提出建立独立完善的文物鉴定工作体制是《我国文物鉴定理论与方法亟待创新、突破、完善》一文的亮点之一。该文对文物鉴定领域的乱象进行了深刻分析,认为目前各取所需、各自为政的文物鉴定模式,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和文物交流交易发展的需要。只有建立独立完善的文物鉴定工作体制,才能从根本上治理文物鉴定领域的乱象。笔者对此创新观点深以为是。笔者认为建立独立完善的文物鉴定工作体制势在必行,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充分认识建立独立完善的文物鉴定工作体制的必要性。
文物鉴定工作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和相对独立的自身规律,应当自成体系并有与其工作规律相适应的理论体系和独立完整的工作机制。首先,从目前情况看,现有的文物鉴定工作模式,主要是以知名专家、文博机构研究人员、拍卖机构和艺术品交易机构从业人员及资深藏家分散式个体鉴定为主。由于对鉴定对象的认识标准不统一,对鉴定结果的期望值追求不统一,因此意见相左的情况屡有发生,权威性受到了严重挑战和质疑。其次,随着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和文化市场的发展,对文物鉴定工作准确性和权威性的要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文物的征集,保护和传承,研究交流和交易,都需要文物鉴定工作有一个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工作机制。再次,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文物艺术品已成为社会法人组织和自然人投资理财的一项重要手段。据统计,全国进入文物艺术品市场投资理财的群体人数已达七千多万,在其中流动的资金更是天文数字。而真正可以赢利的投资者还不到百分之十二,有些投资者因此倾家荡产。这中间除了一些投资者急功近利、一夜暴富的投机心理作祟外,各类自诩鉴定专家的误导也难辞其咎。因此正如《我国文物鉴定理论与方法亟待创新、突破、完善》所指出的,文物鉴定工作已到了乱极必治的关键时刻,建立独立完整的文物鉴定工作的理论体系和工作机制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第二,制定文物鉴定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运行机制,加强文物鉴定工作的制度化约束。
文物鉴定工作乱象丛生、各自为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规范文物鉴定行为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对鉴定工作缺少应有的制度化约束。鉴定工作常常按照约定俗成的形式随意进行,收费鉴定对其鉴定结果不承担任何民事法律责任。因此,加强文物鉴定工作的刚性制度化约束,是治理其乱象的关键。首先,要在《文物法》中增补规范文物鉴定工作的内容。对各级各类鉴定机构的设置,鉴定资质的确定,鉴定从业人员准入条件,鉴定职称系列的考试、考核、晋升,鉴定程序和鉴定意见及其结果派生的民事法律责任做出明确规定。使鉴定工作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有条不紊地开展。其次,建立独立完整的文物鉴定工作机制。文物鉴定工作具有鲜明的裁判性质。因此,应当把鉴定工作从文物管理部门、文博机构、拍卖公司及其他文物艺术品交易机构中分离出来,自成体系。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尴尬,和因名利驱动挂着专家头衔走穴敛钱的弊端。逐步推进文物鉴定机制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进程,形成相对独立的文化产业,以维护鉴定结论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再次,对现有各级各类文物鉴定机构和鉴定证书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专业考试考核不合格的坚决取缔。取消以个人名义出具鉴定证书,改为以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有偿出具,并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
第三,培育文物鉴定的专业化工作队伍。
文物鉴定工作还必须有一支专业化工作队伍。这是推进文物鉴定创新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常抓不懈。一是大学教育在设置文博专业的基础上,增设各类文物鉴定专业,培养具有专业强势的鉴定人才;二是建立文物鉴定从业资格考试准入制度,通过严格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鉴定实践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从业资格许可证;三是建立完善的文物鉴定专业职称系列和考试晋升制度,调动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
二、创新建立文物鉴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科学体系
中国文物考古事业虽已走过近百年历史,但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文物鉴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科学体系。从目前的情况看,正处于一个百家争鸣、乱极必治的关键时刻。把总结前人经验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起来,创新文物鉴定工作理论和方法科学体系的条件已经成熟。笔者认为,《我国文物鉴定理论与方法亟待创新、突破、完善》在论述六维辩证文物鉴定法框架体系的内容中,提出的几个基本原则对创新建立文物鉴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科学体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第一,文物鉴定工作是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必须进行知识积累。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其产生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审美价值取向的历史痕迹和时代信息。而文物鉴定就是全面把握和正确破解这些信息并做出判断。这就需要鉴定工作者在认识上要把此项工作看作一项系统工程,在能力上要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一是具备史学功底。正如《我国文物鉴定理论与方法亟待创新、突破、完善》指出的,鉴定工作者必须学习熟知运用多种史书。二是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去把握文物的时代特征,历史地、辩证地分析文物和其产生的时代特征吻合度。三是在此基础上,运用审美观的时空穿越对位方法。即在面对鉴定对象时,要和其产生时代的审美标准、价值取向、生活习俗、制作工艺进行对位,把鉴定对象的时代特征、创造环境和历史审美观作为文物鉴定的前提依据,从而做出正确的结论。
nlc202309041150
第二,把刑侦痕迹物证技术引入文物鉴定。
《我国文物鉴定理论与方法亟待创新、突破、完善》首次提出把刑侦痕迹物证技术引入文物鉴定。即利用刑侦痕迹物证技术,破解文物老化的运动规律、轨迹、痕迹和其独有的DNA密码。用文物老化的痕迹物证支持鉴定结论,从而使鉴定结论建立在更科学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这完全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将带来文物鉴定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一是因为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文物作为历史文化载体的物质也不例外,从其制作开始,运动就不会停止。这种运动既有同其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宏观绝对运动,又有其内部结构相互作用的微观相对运动。两种运动的结果,既有外部环境对文物老化的影响,也有其内部运动带来的微观结构变化。二是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运动的规律受时空环境和其内部结构的制约。三是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破解的。因为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物质外观和内部结构由量变到质变的轨迹和痕迹,破解这些轨迹和痕迹,就能找到文物老化的DNA密码。例如,这些轨迹、痕迹和时空的关系,和其存在的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的关系,和其内部物理结构、化学结构的关系。从理论上说,无论是金属文物的锈蚀,瓷器的胎釉气泡,玉器的受沁,都会有其特有的运动轨迹和物证痕迹。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统计学手段对文物老化运动轨迹和物证痕迹进行分析对比,并找出规律,将是文物鉴定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当然,这需要文物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联手进行不懈的探索与研究。
第三,实行文物鉴定的三元化结论。
《我国文物鉴定理论与方法亟待创新、突破、完善》首次明确提出,文物鉴定结论由过去约定俗成的“真品赝品”两元化结论改为“真品赝品存疑”三元化结论。笔者认为,这是文物鉴定工作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重大突破,是辩证法在文物鉴定工作上的运用和创新。一是两元化结论在实践中存在极大的片面性,非此即、非彼即此本身就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命题。这种方法在文物鉴定上长期使用,带来的消极后果比比皆是。有的专家为了面子轻下绝对化结论,把赝品定为真品只能说功力不深,把真品定为赝品就可能埋没真品,遗患子孙。二是两元化结论不符合认识规律。客观世界是无限的,人对客观世界认识是有限的。文物鉴定的认识规律也是如此。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文物博大精深,出现不认识的文物很正常,应当辩证地、客观地再学习、再研究、再认识,而不能逞一时之能轻下结论。三是三元化结论的科学性在于其符合认识论规律,可以推动文物鉴定工作者去扩大知识空间和视野。正因为世界上有未知的问题,才会有人类精英不断去探索、去认识、去突破。实现认识上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实践上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客观世界是无穷的,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和认识也是无穷的。
三、整合文物鉴定的知识技术资源
整合现有的文物鉴定知识技术资源是创新建立文物鉴定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我国文物鉴定理论与方法亟待创新、突破、完善》认为,目前文物鉴定在乱象丛生中凸显的百家争鸣的活跃氛围,客观上为整合文物鉴定的知识技术资源创造了条件。笔者深以为然。现行的各种鉴定技术,各级各类鉴定机构和专家,只要站在振兴祖国文物事业的高度,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阔胸襟,互相学习,借鉴包容,去伪存真,从以下三个方面起步,就一定会为创新文物鉴定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第一,总结传统眼学鉴定经验,把其概括提高到理论高度。
中国文物考古近百年以来,主流鉴定方法是传统眼学。鉴定家以其身经百战的实战经验,通过眼观、手触、心辨和感觉的方法进行,其中蕴含着大量符合规律和科学的经验是毋庸置疑的。这是创新文物鉴定科学理论体系的宝贵财富和深厚基础,对其进行总结提炼是我们的职责。一是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应把此项工作作为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划拨专项资金,制定研究专题和验收标准,按照文物分类进行发掘性提炼,取其精要形成成果。二是鼓励传统眼学鉴定专家著书立说,授道解惑。对现有知名的各级各类学有所专、技有所精的传统眼学鉴定专家和民间收藏研究大家建立档案,并为他们著书立说授道解惑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激励机制,引导他们结合文物鉴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提炼传授自己的经验,为创新文物鉴定理论方法做出贡献。三是把传统眼学鉴定经验纳入国民教育文博专业课程,培养现代技术和传统经验相结合的文物鉴定人才。
第二,引入现代科技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推进各领域创新的同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文物鉴定理论与方法亟待创新、突破、完善》提出把现代科技手段引入文物鉴定,这是推进文物鉴定理论和方法创新不可取代的正确选择。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常抓不懈。一是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识文物鉴定工作创新的重要性。把研发文物鉴定现代科技手段作为国家级科研项目,从破解各类文物老化规律和微观痕迹入手进行开发研究。二是鼓励各类文化艺术品交易机构、民营科研机构、企业、法人组织、自然人投资参与文物鉴定技术的研发,对研究成果授予专利投入市场有偿使用,推进文物鉴定创新的市场化进程。三是把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对目前正在鉴定实践中应用科技手段的利弊进行梳理改进提高,对研发中的科技手段通过尽快进入鉴定实践,不断推进技术创新。
第三,建立文物鉴定数据库。
与将现代科技手段引入文物鉴定领域的另一项重要配套工作是建立文物鉴定数据库。可靠的统计学数据分析是发现物质运动发展规律的重要依据。正确的数据分析可以证明、支持、推进文物鉴定科技手段的创新。但由于文物具有时空跨度大、运动环境差异大的特点,因此建立文物鉴定数据库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本着先易后难、单项突破、循序渐进的方式长期积累。一是做好建立文物鉴定数据库的基础性工作,建立数据信息模块并采集现有可靠信息。对传承有序或定为真品的老化规律和痕迹物证进行梳理,找出规律性特点,输入数据信息模块,并在鉴定实践中评价该模块的可靠性,不断充实改进数据信息模块的内容和程序。二是坚持先易后难,寻求单项突破。从百年来文物鉴定的实践看,人们对书画和瓷器的老化规律特征及其所体现的时代审美特征、工艺技术特征和艺术风格特征的认识相对成熟。如书画可先采集建立时代艺术风格,绘书载体和颜料,个人艺术风格等方面具有规律性的数据;瓷器可先从研究气泡老化与时空和环境的关系入手发现规律性的可靠数据。三是坚持反复的鉴定实践和实验,不断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度。
综上所述,《我国文物鉴定理论与方法亟待创新、突破、完善》在论述自创六维辩证文物鉴定法的内容中,提出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观点对解决目前我国文物鉴定领域存在的问题,推进探索创新文物鉴定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特别是自从我学习和粗放式照文应用后,自己感觉鉴定的自信和鉴定的准确率都有大幅度提升,所以我对此鉴定方法和观念非常认同看好和有信心。
7.调训工作鉴定 篇七
为此, 我们对现有鉴定报名工作进行改进, 以电子照片为依托, 采用网络技术, 实现照片信息化采集、网络化传输和规范化管理, 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 目前我局在采用电子照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对电子照片要求: (1) 图像格式:JPG。 (2) 图像背景:白色。 (3) 命名原则:"身份证号+姓名.jpg", 中间不能有空格。 (4) 尺寸规格:2寸电子照片尺寸规格为413像素 (宽) ×626像素 (高) , 由鉴定站统一打印, 用于办理《职业资格证书》;1寸电子照片在2寸基础上进行修改, 尺寸规格不作要求, 文件大小<20kb, 用于办理考生《职业技能鉴定申报表》、《准考证》。通过两年的应用, 发现我局各基层站段上报的电子照片有两种:一种是照相馆专业人员拍摄修改的比较规范;一种是考生自己拍摄修改的 (大多站段采用这种) 不达标。这些问题挫伤了鉴定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不利于鉴定工作的开展。
(一) 2寸电子照片
(1) 尺寸不达标。个别站段上交的2寸电子照片尺寸不达标, 出现了诸如:413像素 (宽) ×578像素 (高) 、413像素 (宽) ×591像素 (高) 等尺寸规格, 不达标的照片在批量打印时, 就会出现大小不一, 还需逐个手工调整, 降低了工作效率。
(2) 照片变形, 模糊、清晰度不高。个别站段使用不当的照片修改方法, 人为破坏照片长宽比例, 随意降低照片分辨率, 结果导致照片人像变形, 模糊、清晰度不高。
(3) 图像位置不符合要求。职工用相机或手机拍摄的照片会有半身像、大头像、身子倾斜、尺寸不达标等, 而基层站段鉴定管理人员又没有严格按照要求修改, 不能作为证件照使用。
(4) 照片命名错误。我们打印合格人员2寸照片, 是根据照片名字提取的。在实际的应用中, 常出现由于照片命名与《鉴定申报信息录入模板》不一致导致照片无法提取。
(二) 1寸电子照片。
(1) 逐张修改, 效率低下。目前, 电子照片在由2寸修改为1寸时, 各基层站段普遍采用的方法是逐张修改, 不能批量进行, 工作量极大。
(2) 个别照片太大, 无法导入考务系统。个别站段反映有些照片在由2寸调整为1寸时, 压缩到极限, 也不能小于<20kb, 而且图像也不清晰, 不能导入考务系统。
(3) 《职业技能鉴定申报表》提取的照片需逐个手工调整。将1寸电子照片库与《鉴定申报表word模板》、《鉴定申报信息录入模板》关联生成鉴定申报表时, 照片部分显示不统一, 有些刚好适合设定的照片框, 有些过大或过小而不适合照片框的需再逐个手工调整, 费时费力。
2 问题解决方案
(一) 2寸电子照片。
(1) 利用简单易用的小软件, 修改出标准的2寸照片, 解决尺寸不达标、照片变形模糊和清晰度不高、图像位置不符合要求问题。分析2寸电子照片存在的问题, 考虑我局各基层站段电脑配置以及鉴定管理人员电脑使用水平, 功能太强大、太复杂的的照片修改软件不易于应用, 下面我以ACDSee 9.0这个小软件结合职工用手机对着墙自拍的照片粗浅讲一下电子照片的修改过程, 解决我们工作中碰到的上述问题。
步骤1:首先打开acdsee9.0程序, 选中程序左侧要修改照片的文件夹, 找到要修改的照片并双击打开。
步骤2:选择工具栏按钮"缩放大小", 出现图2-2中右侧"调整大小"工具栏。
步骤3:图2-2所示, 首先将照片缩放到适当大小 (宽度和高度的设定依据人像在整张照片中的位置, 若人像较大, 位置较正, 则宽高接近413像素 (宽) *626像素 (高) , 反之则远离) , 本照片设定像素高度为800, 宽度自动调整。设定后, 点击"完成"按钮, 则图片返回到图2-1所示界面, 选择工具栏按钮"裁剪", 在出现图2-3中将宽度和高度像素修改为413和626, 则照片中出现413像素*626像素裁剪框, 将裁剪框移动到合适位置后点击"完成"按钮, 则照片修改完成, 保存即可, 如图2-4。
(2) 建立统一规范的校验程序, 及时发现2寸照片命名错误。2寸照片错误命名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身份证号与姓名之间有空格;二是姓名与".jpg"之间有空格;三是电脑系统"文件夹选项"中"隐藏已知文件类型的扩展名"被设定后, 看不到照片名字后缀".jpg", 在隐藏的".jpg"之后重新加".jpg";四是身份证号或名字错误。如果有统一规范的校验程序, 可以批量校验照片命名, 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此, 我将考生个人信息与照片库关联, 建立《照片校验模板》。为了更直观, 我用一张彩色卡通图片作为模型制作模板, 该模板可以显示30张照片, 照片下方显示个人信息。按照操作步骤生成该报名批次所有人的照片, 若照片中显示的是作为模型的彩色卡通图片, 则说明该考生照片命名错误, 对照错误类型, 及时进行纠正。该校验方法一目了然, 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 1寸电子照片。
针对电子照片由2寸修改为1寸碰到的三个问题, 我们还是利用ACDSee 9.0这个小软件, 达到批量修改, 修改后的照片既能满足<20kb的要求, 又能满足生成《职业技能鉴定申报表》时照片刚好适合设定的照片框。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首文打开acdsee9.0程序, 选中程序左侧要修改的文件夹, 中间出现要修改照片的列表, 全选所有照片后, 点击菜单项:工具→调整图像大小, 出现"缩放图像大小"对话框。
步骤2:在出现的对话框中, 选择"实际/打印尺寸 (A) ", "单位"设定为"厘米", "宽度"为"2.5", "高度"为"3.5", "分辨率"设定为"120", "保持原始外观比例"要选中。设定完成后, 点击"开始缩放尺寸"按钮, 则所有图像都调整为符合要求的1寸电子照片。
注: (1) 一寸照片宽高尺寸还可以用厘米表示:2.5*3.5 (cm) , 依据上述标准设定, 生成的鉴定申报表照片刚好能适合照片框大小, 不用再逐个手工调整;
(2) 分辨率。将照片调整为20kb以下跟分辨率有关, 分辨率越高, 照片越大, 分辨率从72至600不等, 经测试, 分辨率调整为120时, 则照片大小满足要求且图像清晰。若个别照片超过20kb, 则单独修改时降低分辨率或用QQ截图即可满足要求;
3 取得的效果
电子照片实行以来, 受到了广大基层站段鉴定管理人员的一致好评, 极大提高了我局鉴定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为共建美好郑铁家园做出了积极贡献。
(1) 减轻了基层负担。我们利用数码相机、手机等设备, 借助于局域网、互联网等网络, 实现照片拍摄电子化、报送网络化功能, 有效减少了基层站段鉴定人员往返路局报送资料频次, 减轻了基层站段工作负担, 也为全局增收节支做出了贡献。同时, 也为鉴定不合格人员退还照片提供了捷径, 既简化了步骤, 也方便了操作, 受到广大职工的好评。
(2) 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建立《鉴定申报表word模板》、《鉴定申报信息录入模板》, 将电子照片用考生身份证号和姓名作为唯一标示进行命名, 通过数据调用, 批量生成带考生照片的《职业技能鉴定申报表》和《准考证》, 既避免了因职工重名而带来的错误操作, 又避免了基层站段鉴定人员重复挑拣、粘贴照片带来的工作量大且效率低下等问题, 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 提升了工作质量。我们建立《合格人员照片打印模板》, 将电子照片与合格人员信息进行计算机自动对接, 实现了《职业资格证书》与所要粘贴的照片一一对应, 有效提高了鉴定信息质量。同时, 将电子照片按照基层站段、合格人员、批次等进行分类管理, 规范基础工作, 有效杜绝了《职业技能鉴定申报表》厚薄不一, 不易归档和保存等弊端, 极大提高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8.调训工作鉴定 篇八
职业技能鉴定是按照国家对各个行业职业技能的要求, 在政府指定的认定机构对劳动者实施技术技能水平测评的活动。企业以认定机构出具的评定依据确认劳动者是否具备上岗资格, 并对后续的培训工作进行规划。特别是在大型企业中, 职工数量多, 技能鉴定工作需要循环往复进行, 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将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1 企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职工的技术技能是生产开展的基石, 良好的职业技能有助于维护企业生产的高速运转, 创造高质量的产品。在我国新时期建设的过程中, 提高职工的职业技能至关重要。一方面, 我国各行各业正在积极推进产业升级换代, 引进先进技术, 提高生产效率, 这就对职工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 不少企业开始引入新型生产设备, 缺乏专业知识和过硬技术的职工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生产的要求。另一方面,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国际企业和国内企业之间、国内企业之间都充满了异常激烈的竞争, 产品和服务是竞争的焦点, 人才是实现竞争取胜的资本, 因为高科技环境下的竞争也是高技能人才的竞争。因此, 企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管理不容忽视。技能鉴定管理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技术能力审核的管理, 企业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管理将使生产技术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增加企业的无形资本。在延伸至国际范围的行业竞争中, 拥有职工职业技能的无形资本又是企业加速发展的保障, 由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
2 大型企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质量管理
大型企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质量管理, 质量即责任。大型企业如煤炭、铁路、化工、设备加工制造等企业承担着艰巨的生产开发任务, 每一名上岗职工都具有自己对应的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 如果缺少对技能鉴定工作的质量管理, 或是质量管理不到位, 生产环节以及客户反馈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风险。近年来风险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 职工《职业资格证书》的真实性、岗位胜任能力、培训吸收程度都是质量管理的关键, 也是风险控制的关键, 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疏忽, 技能鉴定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 有的职工以某单位颁发的培训证书作为求职的证明, 但实际上很多不法分子以制造假证谋取暴利, 根本不会对职工是否拥有该项技术技能负责。如果职工持假证入职, 企业技能鉴定人员未能重视资格证书的质量, 将会给企业生产带来隐患。再如有的职工虽然持有的《职业资格证书》是真实的, 但个人实务操作的熟练性不高, 对各项生产工序应对不够自如。如果鉴定人员没有对职工岗位全程的技能鉴定, 仍然会给日后的生产工作带来潜在影响。所以大型企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质量管理应关注以下问题:
第一,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标准的建立。
确立质量标准是技能鉴定工作的起点。对大型企业来说, 技能鉴定部门应设立集资格证书、职工述评、现场考务于一体的质量标准体系。企业应结合从事的行业领域, 系统制定以上三大模块应鉴定的具体指标, 每个指标划定相应的评分范围以及权重。其中, 现场考务应作为最重要的鉴定内容, 占据最高的权重。鉴定人员通过对职工的各项考评得出综合成绩, 职工应确保单项成绩和综合成绩均达到岗位要求才能上岗。
第二,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专业队伍的建设。
大型企业职工技能鉴定工作量庞大, 构建一支专业的队伍是厘清工作责任、确保鉴定质量的基础。企业应将技能鉴定部门的工作人员分别赋予综合管理、技能考评、质量监督的职能, 形成既独立又关联的专业队伍。综合管理人员负责落实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 制定企业职工技能鉴定的工作方针与目标;技能考评人员负责对职工的资格证书、述评表达、现场考务进行检验;质量监督人员负责日常生产一线的工作监督, 发现职工存在的技能问题, 以便在培训和鉴定工作中加以完善。企业应树立技能鉴定工作的责任人机制, 使任何参与职工技能鉴定的工作人员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防止技能鉴定工作的疏忽大意。
第三,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基础资源的供给。
技能鉴定工作离不开基础资源的支持, 企业应注重鉴定系统、鉴定场所、鉴定装备、鉴定题库的配备。鉴定系统主要服务于《职业资格证书》真实性的鉴定, 可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网查询资格证号;鉴定场所侧重对现场考务的落实, 企业应将任何需要考评的实务操作环节与具体的鉴定场所对应;鉴定装备是鉴定场所内由职工实际操作的设备和工具等;鉴定题库以先进性、实用性、规范性为原则设计考试题目, 供职工理论和实务考评使用。
3 大型企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流程管理
大型企业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动态性的工作, 不仅职工入职前需要实施技能鉴定, 职工在岗工作一段时间后也同样需要与时俱进的技能培训和鉴定, 以适应不断的生产技术改进。而且细致的流程管理也有助于保证鉴定工作的管理质量, 所以企业应把握以下鉴定流程:
第一, 职工入职前的技能鉴定。
关于入职前的鉴定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职工凭借已有的职业技能参加企业的入职评定, 二是职工不具备专业培训的背景, 需要企业统一组织培训和技能鉴定。企业应根据两种不同情况, 分设鉴定流程。前者可从资格证书检验、职工述评、现场操作入手展开;后者应由企业按培训的目标确定技能鉴定流程。
第二, 职工在职期间的技能鉴定。
在未有在职培训的前提下, 职工在职期间, 其技术技能的熟练程度也会产生变化, 有的职工面对同样的生产工艺, 提出了优化操作工序的建议, 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这就是职工技能水平提升的标志。例如, 生产制造、铁路部门职工经常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安全生产、安全服务的技能方法, 企业应设定职工在职期间的技能鉴定周期, 每个周期实行一次全面的技能鉴定, 尤其侧重职工对技术技能创新的考评。
第三, 职工在职培训后的技能鉴定。
职工在职期间也有不少接触岗位培训的机会, 例如, 企业新增设备后, 职工需要适应新技术新工艺, 在职培训必不可少。企业每次组织在职培训后, 应将培训和技能鉴定融合起来, 及时考评职工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接受程度, 同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更好地改善培训工作, 扎实职工的技术技能, 加快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
无论哪一个流程的技能鉴定, 都应遵循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要求, 对职工的理论认识、实践能力详细评定, 环环紧扣, 生成职工的动态评定分值, 为职工晋升、参与后续培训提供依据。
4 大型企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制度管理
大型企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质量管理、流程管理都必须依托严格的制度保障实施, 此外, 技能鉴定并不是企业最终的目的, 激发职工的进取心、工作的积极性才是提升企业整体技术实力的关键, 因为职工的进步就是企业资本积累的源泉。在制度管理方面, 企业应落实以下工作:
第一, 将技能鉴定的质量和流程管理要求在制度中体现。
企业应将技能鉴定工作的质量要求、流程要求用明确的制度公示出来, 促进企业各个部门的参与配合。制度的规范性、严谨性将使技能鉴定工作放置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并在持续实施的过程中塑造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的统一体, 使企业内部的培训工作与技能鉴定并举发展。
第二, 将技能鉴定的结果与职工的福利待遇关联起来。
企业对职工技能的鉴定并不等价于职工的被动参与, 鉴定的结果应当和职工福利待遇紧密挂钩。企业可以通过绩效工资、奖金等方式, 对职工在技术技能方面取得的成果予以奖励, 使职工深切感受到企业对自身的关心, 并更加重视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
第三, 将职业技能大赛融入企业技能鉴定工作中来。
职业技能大赛是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技术技能的有力时机。例如, 铁路部门职工的服务技能大赛、安全运营大赛, 都是紧密结合当前时事热点的主题。企业应在管理制度中规定职业技能大赛应有的地位, 对技能大赛中获奖的职工, 企业应明确记录技能奖项, 以此作为职工岗位晋升、奖金颁发、培训参与的凭证, 从而焕发职工生机, 使职工主动关心并配合技能鉴定工作。
5 总结
企业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 科学的管理将使企业严把职工技术技能的质量关, 遵循严谨的流程, 既对职工高标准严要求, 又能以人性化的福利待遇表达对职工的尊重, 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双丰收。
摘要:职业技能鉴定是确保职工队伍素质的基础, 特别是在大型企业中, 职工数量多,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更加复杂。首先探讨企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管理的重要性, 然后以质量管理和流程管理为重点, 分析具体的管理方法, 并从制度管理入手, 将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工作、职工福利待遇建立有机的关联。
关键词:大型企业,职业技能,鉴定,管理
参考文献
[1]王群.以职业技能鉴定推动企业工人培训可持续发展[J].资治文摘 (管理版) , 2010, (04) .
[2]孔繁麒.职业技能鉴定是提高企业职工素质的有效途径[J].中国市场, 2010, (31) .
9.调训工作鉴定 篇九
[关键词]职业技能鉴定;人力资源;福建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6-0114-03
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化以及资本和劳务流动国际界限逐步消失、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蓬勃发展,服务产业迅速增长,职业竞争压力加剧。福建的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全球金融风暴更加快了福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的加快。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为此,福建省政府提出了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创新型福建等一系列重要战略决策,这些都迫切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优化配置。以新技术为基础的生产体系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灵活性,它要求所有职工不断更新、提高他们的技能,这一切也迫切需要社会构建一个以人力资源职业能力开发与评价为核心的职业技能鉴定新的发展体系。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福建中职学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形势,把握规律,大胆突破传统的发展思路、发展途径和发展模式,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为导向,以构建职业能力开发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为目标,树立世界眼光,改革创新,全力推动学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转向职业能力开发与评价,实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科学创新发展。
具体来讲,要实现福建中职学校职业技能鉴定事业新一轮的大发展,学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亟待做好以下工作:
一、技能鉴定回归 “两个本质”
在技能鉴定功能定位上要回归到职业能力开发评价,即从技能鉴定扩大到劳动者整个职业能力的评价,评价对象是各职业的从业人员,而不局限于技能人才,工作范围要从单一的评价发证向职业需求分析和职业能力开发应用两端延伸,服务时限要扩展到人力资源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把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开发作为整体加以推进。
在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上,改变以行政手段为主,回归以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集中精力制订符合行业、企业要求和职业发展需要并动态更新完善的职业标准,提高职业能力评价的科学性及职业资格证书的市场适用性,提高证书含金量,通过行业、企业、劳动者和社会认可来自发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发挥职业标准的“四个引导”作用
即充分发挥职业标准对教育培训、劳动者职业能力发展、企业用人和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
职业标准是开展职业能力评价的依据,是对从事某一职业的人员现实能力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引导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有效结合,促进企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此,中职学校要通过实施完善职业标准开发更新体系和建立延伸引导机制,使职业标准能有效地引导教务部门合理设置课程,配备教学设施和师资,培养符合企业和产业发展要求的合格从业人员;有效地向企业推介新的用人标准,合理用人;引导劳动者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不断提升职业能力;通过上述引导、推介,使潜在人力资源有效地转为现实的人力资本,促进产业发展。
三、坚持职业技能鉴定的“四个结合”
就是要将新时期的职业技能鉴定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双转移”及人力资源开发配置工作紧密结合。让中职学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更多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根据大局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及时配置、跟进人力资源职业能力鉴定。如大力开发适应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新职业,加强人力资源核心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职业能力开发评价工作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新的发展。
四、推进学校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四化建设”
(一)推进制度化建设,为成功转型提供制度保障
要研究制订学校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建设规划,明确鉴定机构、人员、场地、设备、制度等硬件、软件设置标准,加强学校鉴定机构能力建设。探索建立新型的鉴定质量监控体系。探索实行鉴定站“场地化”管理的新制度,从根本上杜绝对鉴定质量难以监控的弊端;实行按质量、能力水平给予证书发放权限的差别化管理办法。通过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推进鉴定工作规范化建设,建立起省内统一的工作标准和工作规范;完善鉴定质量管理制度,规范鉴定所站、鉴定考场及考评人员等配套管理。
(二)推进专业化建设,为转型提供能力保障
探索系统化、集成式的职业标准开发机制,系统地组织开展现代产业新职业和农村劳动力培训专项职业能力认证项目;加强职业技能鉴定从业队伍建设;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研究,大力开展职业能力开发和评价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以专业手段实现鉴定工作的多元服务,通过推进鉴定队伍和鉴定运作的专业化建设,不断提升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建立健全鉴定运作的技术体系,形成完整的技术支撑,通过抓品牌实现运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三)推进社会化建设,为转型提供资源整合平台
在校内,要建立学校师生多赢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建立服务外包机制,将非核心的事务性工作进行外包。在校外,要进一步深化校际之间的职业能力开发和鉴定合作,引入先进的鉴定标准和成功经验,共同开发现代产业新职业标准,探索建立省内各职业学校技能人才评价互认体系,探索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综合认证体系,提高学生一专多能的职业素养。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为转型提供运作平台
搭建集职业能力需求调查与分析、职业能力评价和职业能力开发应用“三位一体”的人力资源职业能力评价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实现鉴定工作从新职业需求调查、职业标准完善、题库开发及运用管理、考务管理、质量督导到证书发放、职业能力提升及应用等全程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运作。
五、提高新形势下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学校的服务水平
(一)提升服务能力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专业性强、技术性强,许多服务性的工作必须在一定的基础条件下展开。因此,就必然要求进一步夯实服务基础。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取之于鉴定,用之于鉴定”的原则,将职业技能鉴定的收益部分持续不断地投入到改善职业技能鉴定的基础建设之中去。改善办公条件,配置符合要求的设施、设备。其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要以完善鉴定站管理、考务管理、考评员与督导员管理等规章制度为重点,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管理的长效机制。第三,加强鉴定队伍建设。建设、管理好鉴定工作管理人员、考评人员、督导人员三支队伍,提高鉴定站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
(二)拓宽服务领域
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是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技能鉴定的服务要求也发生变化,因此,学校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技能资格导航计划,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的内涵和外延。在继续做好在校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同时,还要拓展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实质性鉴定服务,帮助他们提高从业能力。
(三)创新服务方式
与时俱进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活力所在,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要适应新形势任务发展需要,紧紧依靠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考评队伍,不断地运用新技术、新手段,积极创新评价方式,为不同层次、不同等级水平的在校学生搞好技能鉴定服务。积极组织在校生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可以为技能人才提供展示技能、切磋技艺、提升素质的交流机会,也为企业搭建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用人平台,积极促进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学习技能,提高职业素质。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在校生广泛宣传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内容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作用,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影响,把现行的政策、信息及时的送到在校学生的手中,让更多的在校生了解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受益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现素质就业,实现技能成才。
(四)提高鉴定质量
当前中职学校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展总体上是好的和顺利的,学校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正确处理好鉴定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当前和长远、发展和规范的关系,切实提高鉴定制度范畴的管理质量,加强质量管理措施的研究,加强鉴定现场质量督导和违规案件查处,实行在校鉴定人员的“红黑榜”通报制度等措施,完善本站的自律机制、激励与退出机制,保障鉴定工作的健康、有序、规范运行,提高在校生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
六、结语
“十一·五”计划是全国大力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省职业技能鉴定事业发展中最为关键的时期。社会对具有技能的劳动者的强劲需求,为技能鉴定工作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也对鉴定系统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学校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应借助“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东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做好职业能力开发与鉴定的评价工作,不断开拓职业技能鉴定的新途径,培养更多符合企业和产业发展需要的合格从业人员。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烟草专卖局职业技能鉴定站. 狠抓规范 夯实基础 开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新局面[R].中国烟草·中心简报,2003-9-12.
[2]崔勇.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C].中国劳动网.
[3]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平均在全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认清形势与时俱进做好新形势下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R].2007-4-28.
[4]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2007年海南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S]. 2007-11-15.
[5]辽宁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我省2007年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总结[R].辽宁省就业网.
[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关于印发2009年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的函(人社职司函[2009]22号)[S].中国教育信心中国.
10.调训工作鉴定 篇十
一、当前我国高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现状
高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 即对于相关档案资料价值进行判断与甄别。经过科学合理挑选, 将具有一定价值的部分加以妥善保存, 并将不具有保存意义的部分予以适当处理甚至废弃。从内容上讲, 可分为归档前、后的鉴定及销毁。通常, 由于高校日常事务繁多, 学生数量庞大, 科研信息量繁杂, 因此相关档案的鉴定和销毁工作表现出很多问题。从宏观上来看 (以会计档案管理为例) , 学校财务实行统一管理, 会计档案管理任务重、时间紧。一方面, 很多档案仅仅交由档案馆并做了数目清点和核对, 而缺乏必要的后续鉴定和销毁工作。另一方面, 很多高校是由多家合并建立, 而会计档案的合并工作并没有跟上步伐。再以科研档案为例, 很多高校建校历史悠久, 现存的科研档案资料数额庞大, 不乏很多有期限保管变成了无期限保管, 然而保存空间有限, 造成了档案库房面积紧张的现状。
二、我国高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的若干问题
(一) 未对档案材料进行准确性鉴定。尽管档案理应作为高校日常工作的详尽记录, 然而由于档案资料的形成容易受到客观条件及主观意愿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运行当中其内容并不一定真实、原始。很多情况下, 档案资料会对于当下情形夸大、缩小及扭曲, 且因不同存在时期和工作模块而情况各异。例如, 会计档案资料中统计数字的虚报、科研工作成绩的夸大及学校基建档案资料与实际不符等。这些主观错误及客观过失, 都会造成档案材料有失准确性, 档案鉴定工作者有义务和责任降低甚至杜绝此类现象的出现。
(二) 亟待鉴定和销毁的档案资料数额庞大。通常, 这类问题是由以下两点引起的:其一, 鉴于很多高校档案室都错误地将馆藏量作为工作质量的衡量标准之一, 因此为了实现一定的规模要求, 将一些不具备实际价值的档案引入档案室, 片面追求档案数额的升级。其二, 很多档案在入管时缺乏及时地鉴定, 导致工作长期累积, 负担日渐增重。在上述情况下, 很多档案室需要完成的鉴定和销毁工作需要涵盖如约到期档案, 且还要涵盖很多被辅以永久保存之名, 而实则毫无价值的部分。
(三) 未进行完整性鉴定。在如今的高校档案室工作中能够发现, 很多归档资料文件拥有一定的价值, 但却缺乏必要的完整性。一方面, 归档部门缺乏必要的健全性。学校日常事务繁杂, 各个部门拥有的职能各异, 所产生的档案数量、内容不具有一致性, 很多仅仅是综合部门形成一定红头文件, 而其他部门档案材料形成较少甚至没有, 从而缺乏成体系的档案归整。另一方面, 档案材料门类不全。很多学校除了财务、科研、学生信息等档案之外, 其他方面信息缺失。同时, 档案资料自身不完整。很多档案资料缺页、缺补充附件等, 甚至很多核心部分漏失。
(四) 缺乏鉴定档案的条理性。很多档案室管理仅将档案资料保管期限作为鉴定依据, 缺少了一定的鉴定条理性, 如忽视了档案文件本身的价值高低。然而, 档案资料最为关键的并非为其馆藏是永久性还是暂时性, 真正重要的是其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实际蕴含的价值和作用的发挥。因此,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 要分次重地进行档案保护、抢救, 突出关键性档案的地位。
三、如何应对存在于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的相关问题
(一) 提升进馆档案的质量, 强化档案价值鉴定。在档案进馆之前, 筛选工作就已经属于档案鉴定工作的一部分, 若能工作到位, 将会为后期档案鉴定和销毁工作省却很多麻烦。在筛选和鉴定档案价值、立卷及确定档案报关期限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需做到详细缜密, 坚持有价值的档案入馆, 无实际用处的档案不盲目接收。相关指导部门工作人员要定期、保质进行案卷质量抽查检验, 档案室需要在检查案卷之后入档。凭借全面合理的档案鉴定与销毁, 档案才可以立卷。在此过程中, 相关工作人员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 对待每一步档案管理环节。
(二) 提升监督与指导力度, 完善档案鉴定销毁制度。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力量, 领导层面要加强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 严格按照《档案法》的相关规定安排工作, 次重点分明, 依法依章办事, 有部署、有安排、有检查, 形成上行下效的完善档案管理体制。因此, 要成立高效负责的领导班子, 通过划定出鉴定委员会、领导小组, 分工落实成员责任。同时, 要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 按照一定时间、重要性等有序完善鉴定与销毁工作。对于不存在保存意义的档案资料, 要在建立完善的书面记录且经上级领导审核后进行销毁。
(三) 加强档案管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作为一项对于高校事业发展意义深重的工作, 档案管理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很多高校档案室的管理人员身兼数职, 甚至由其他部门人员监管相关工作, 这样做有失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性。高校在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 要首先重视起从业人员的选拔和任职环节, 以必要的标准挑选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当中, 定期安排相关培训与讲座, 为工作人员充电, 为其介绍和普及最新、高效的档案鉴定和销毁知识。经过专业化培训, 帮助工作人员形成科学的工作流程。
(四) 健全档案鉴定和销毁体系。完善的档案鉴定和销毁体系是保障高校档案管理高效、高质量完成的前提, 很多档案室工作人员仍旧沿用传统标准, 且忽视了对于电子档案管理工具的使用。如今, 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应再沿用过去的期限管理模式, 应将档案价值视为首要, 例如, 一些会计档案资料, 如会议出差发票等, 那样的话不必要进行永久保存, 不仅占用库存, 而且缺乏必要的价值。通过综合权衡各档案资料价值, 形成明确的管理规定。
档案鉴定销毁工作质量的高低关系到高校生存及长远质量, 在本文中, 笔者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现状、存在的若干问题 (未对于档案材料进行准确性鉴定、亟待鉴定和销毁的档案资料数额庞大、未进行完整性鉴定、缺乏鉴定档案的条理性) 及有效的应对措施展开相关探讨, 提出了提升进馆档案的质量、强化档案价值鉴定、提升监督指导力度及完善档案鉴定销毁制度、加强档案管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及健全档案鉴定和销毁体系等相关策略, 以期为行业提供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1]杨齐蕴.档案鉴定标准与档案法规及档案标准化关系探析[J].办公室业务, 2012 (21) .
[2]刘琳.档案鉴定标准与档案法规及档案标准化关系探析[J].办公室业务, 2013 (01) .
[3]杨艳, 董玉节.高校档案鉴定工作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 2011 (31) .
11.调训工作鉴定 篇十一
1.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范围不宽 近年来,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虽然比以往有了很大地发展,特别是耕作机械、插秧机等农机操作工的鉴定有声有色地开展,使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鉴定范围却还只停留在农机修理工、农机操作工、联合收割机驾驶员等几个工种,而像农机营销员、农机推广员、农机运输驾驶员、拖拉机驾驶员等其他10余个工种却止步不前;另外,这些工种的初级、中级技师和高级技师等职业技能鉴定只停留在农机修理工上。
1.2农机鉴定对象文化素质不高 目前,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的对象主要来自农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不经过培训,难以按农业部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规定进行鉴定,但这些人的实际操作水平能够达到所需的证书等级。因此,需要提高这一部分人的文化素质,使其文化水平达到等级标准,保证鉴定工作依法规范地进行。
1.3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准入制工种不多 目前,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准入制工种还只有农机修理工一个工种,而农机营销员、农机推广员、拖拉机驾驶员、农用运输车驾驶员等工种因不列入准入制工种,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可有可无,一些人认为已经有了驾驶证,就不需要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了,使这些工种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无法开展。
1.4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办证时间太长 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从申报、审查、考试、考核、上报到发证,短的半年时间,长的1年多时间。这不僅影响了培训鉴定机构的公信力,也影响了培训鉴定机构今后工作的开展。
2.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建议
2.1加强领导,扩大宣传 由于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面向农村和农民的,同时这项工作又处在起步阶段,因此,需要行政力量的推动,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及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完成各方面协调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有效地宣传,提高农机管理部门的知名度,通过政策宣传,强化用人单位及从业人员就业准入观念,提高全社会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认识,扩大资格证书对社会的影响,使广大农机从业人员把办理资格证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和行动。
2.2制订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增加准入制工种 部、省业务部门应尽快制订出台相应的法规文件,用以规范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特别要增加准入制的工种数量,便于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拖拉机驾驶员和农用运输车驾驶员,不仅要取得驾驶证,还要取得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才能从事农机运输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