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设计

2024-09-09

《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设计(共11篇)

1.《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设计 篇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单元复习课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除法复习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能够进一步理解什么情况下用除法解决问题。

2、在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吗,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熟练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把这一单元知识进行复习一下,本单元主要学习的哪些知识?

二、回顾知识:

1、自主回忆。自己复习课本,可以用列表,也可以举实例,整理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2、交流回顾。将自己整理的知识与同桌交流,互相提问,补充。(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回顾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收获与进步,为“丰收园”的评价提供依据。)

3、汇报板书:(边板书边引导举例)

a 什么是平均分? 能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b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能举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列出算式,说出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表示的意义。(学生举例)

C被除数是0的除法,你能举一个例子吗?结果为什么是0 ?(设计意图:密切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加深理解除法,乘法是除法的逆运算。)

三、练习。1基本练习。

同学们回答的真棒,大家看大象园长来了。(课件出示)

它要带我们去动物乐园去,好不好? 依次出示 2综合练习。课件依次出现。3拓展练习。

课本73页“我学会了吗”?

|(设计意图:分三个层次的练习,分别考察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理解,重点是在学生交流环节要引导他们对平均分的两种不同分发的的理解。)四总结评价。

通过本单元的复习,你弥补了哪些不足?

(总结自己对本单元学习的表现和收获,引导学生学会回顾与反思。)

板书设计 我都学会了吗平均分

平均分的方法1 分一分(求数量)圈一圈(求份数)除法的初步认识有关0的除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单元复习,不但对0的初步认识进行了回顾,还突出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复习中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摆一摆,看一看,数一数等实际操作手段,进行知识间的转化。与此同时在学习知识的潜移默化中教育了学生,要乐于帮助别人,帮助了人你也会感到快乐,对学生进行的良好的思想教育。

2.《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设计 篇二

苏教版第三册教材第39页—第40页的练习四1~6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不同的要求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通过对两个算式含义的比较, 体会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

2.能用学到的语言, 正确交流思考过程。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平均分的两种意义, 学会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资源:

除法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平均分东西的活动, 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是除法含义的实质。本课是在学习平均分的两种方法及根据这两种分法的意义进行列式的基础上, 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揭题认标 (预设1分钟)

同学们, 昨天我们学习了《除法》, 今天, 我们一起来上一堂练习课, 对除法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的意义进行巩固。

二、实例梳理, 巩固内化 (预设8分钟)

(1) 学生操作。

(2) 10根小棒, 每5根一份, 分成了 ( ) 份。

请学生上黑板摆, 然后写算式。

a.你是怎么摆的? (每5根一份) , 摆的结果是分成了 ( ) 份, 小朋友你们摆的过程和他一样吗?

b.你能把算式响亮地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c.谁记得它们在除法算式中的名字?

d.你们的记性真好, 谁能说一说10、5、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刚才, 我们把10根小棒, 每5根一份, 分成了几份, 用除法算式可以写出。像这样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 分成了几份, 我们就用除法计算。

(3) 接下来, 我们还是把这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 每份是几?

学生上黑板演示分的过程, 再填一填算式, 小眼睛可要看仔细!

a.小朋友看清楚××小朋友分的过程了吗?他是怎么分的?根据学生的回答, 在“平均分成2份”上画线。

b.看××小朋友列的也是一个除法算式, 你们跟他一样吗?你能说说这里被除数10, 除数2, 商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

c.谁愿意再说一说, 我们轻轻地把除法算式读一读。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求每份是多少, 也是用除法算。

(4) 像上面两题的算式那样,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不管是按每几个一份地分, 求分成多少份, 还是平均分成指定的份数, 每份是多少, 都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材解读:本题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动手摆一摆、填一填、说一说等活动, 让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两种方法。在学生的交流中, 无痕地对除法算式的读、写以及意义进行有效的反馈和梳理。】

三、当堂检测, 评价反思 (预设21分钟)

观察这幅图, 谁能根据平均分的知识,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图的意思。

刚才大家说得很好, 下面就把这两句话补充完整, 并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

这两题的被除数8表示的意思相同吗?“2”和“4”又分别表示什么?

小结:同一幅图,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平均分, 就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材解读:本题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离开实物, 根据图让学生想象是如何进行平均分的, 以此来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请你完成上面的填空。说说你是怎么填的?

如果老师把棉桃上括在一起的括号擦掉, 你能根据你的意思分一分, 并写出除法算式吗?

说说你的除法算式的意思。

12÷4=3刚才已经说过了, 难道你还有表示不同的分法吗?

噢, 原来同一道除法算式, 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意义。

在这么多算式中, 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都是12, 它表示什么意思呢?除号后面的数又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商又表示什么?

【教材解读:本题是学生对除法的意义掌握到一定程度的一种灵活思考。在教学时, 我借助本题, 进行了拓展性的练习,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提高了思考深度。从难易程度上, 较前一题又有了新的提升。】

你觉得做这样一题, 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

【教材解读:这是一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开放性题, 教材设计时, 题中的总数、份数、每份数都要求学生填写。练习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填写, 并说一说, 主要训练学生对除法算式的意义的完整、准确的表述, 同时也为解答下面一题打好基础。】

4.看图各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列好算式, 说说你列的算式的意思。

同桌互相说一说, 再交流。

【教材解读:本题设计从课始的动手操作, 然后让学生从图兼文字的提示理解除法的意义后列算式, 再到本题直接看图理解意义来列式, 从直观到表象, 再到具体, 就如蹒跚行走的孩童撤走了扶手, 独立行走一样, 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5.下面用文字表示的题, 请你写出除法算式, 再读一读。

(1) 被除数是20, 除数是5, 商是4。

(2) 把24平均分成4份, 每份是6。

(3) 8支铅笔, 每人分2支, 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对《除法》进行了练习。通过练习, 你觉得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教材解读:本题脱离具体、形象的事物, 直接在文字的表述中, 根据除法的意义进行列式解答, 为学习除法最终解决生活问题而设计。】

我们通过摆小棒、看图, 根据平均分的不同方法, 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含义, 并列出了除法算式。同学们的表现越来越棒了!

四、独立作业, 激励导行 (预设10分钟)

1.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20页第1、2、3题。

3.《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分析:

1.能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操作求出除法算式的商。

2.在分一分求商的操作活动中发展数感,培养直觉思维,体验猜测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理解平均分,除法意义基础上,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12根跳绳,15枝花,3个花瓶(可用杯子代替)。

学具: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主要活动 内容调整 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二、自主探索

三、巩固运用

四、反思小结 教师: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除法,今天我们就用除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除法可以用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学生:平均分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1.教学例3

教师:班上要组建一个跳绳兴趣小队,需要12个人参加,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几个组?这个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吗?为什么?怎样写算式?

学生:12÷3。

教师:猜一猜,可以分成几个小组?有的可能直觉地感到4个小组就可以了,有的可能把12和3结合起来思考,想几个3合起来是12。不管哪种思考均应给予肯定。

教师:你们猜得对不对呢?请用小棒分一分。把分的结果写在后边。

教师抽学生说算式的意义。12÷4,12÷6它们的商是多少呢?请你先猜一猜,再用小棒分一分。把分的结果写在等号后面。

教师:把这几个除法算式按除数的多少排一排,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一个除法算式里的3个数也像加减法算式一样有自己的名字。你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在数学上,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等号后面的数是商。根据你的理解,被除数表示什么?除数表示什么?商表示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不要求完整、规范。

2.教学例4

(出示15枝花,3个花瓶)教师:为了布置教室,需要3瓶花,要把这些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猜一猜,每个花瓶里插几枝花?学生自由猜测。学生可能根据每瓶花大致的多少猜测每个花瓶里插几枝花,也可能把15和3结合起来,想3个几合起来是15。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学生用圆片代替花瓶,小棒代替花摆一摆,再写出除法算式的商。

3.验证结合

15枝花和3个花瓶想“15÷3”表示什么意思,估计商是多少。再用小棒分一分进行验证。

练习:

(1)教科书第80页第3,4题,第81页第5题。

(2)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学生说出问题,其余同学用除法算式解决。

4.《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设计 篇四

(一)【基础练习】 师:课件出示练习题。

(二)【提高练习】

师:同学们表现这么么好,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放松一下。

1、教师拍手,请大家口答列式。或跺脚(1)每次拍3下拍4次。(2)每次拍5下拍2次。

2、师: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大家来当邮递员,把一些乱七八糟的信送回小动物的家里,看看你能不能当一个好的邮递员。为什么3+3+5送不出去?

(三)【拓展练习】

同学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大家想不想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这样的问题呢?

课间,有些同学分组跳绳,这里就有数学问题。

1、课本49页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为采集数据)

看图说图意,重点说出“每组有4个小朋友跳绳,有3组,就是求3个4相加是多少?用加法或者乘法来算都是正确的。”想:每组有()个小朋友跳绳,有()组,就是求()个()相加

2、一辆小车有4个轮,3辆这样的小车一共有几个轮?用乘法怎样算?

3、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乘法算的例子?(学生同桌合作举例并在全班展示)

4、老师也收集了有关的信息,请同学们看看这些乘法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A、一盒药的外包装(6粒×2板|每盒),你从这道算式中知道了什么?

B、一盒月饼,按3×2放置,猜一猜里面的月饼是怎样放的?

5、大屏幕上的应用题。

总结师:这节课我们运用了乘法的相关知识,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出色。最后我们就来一次综合比赛。以列为单位,每人做一道小题,看哪一列在规定时间内题做得最多,对得也最多。哪列就是冠军。准备好了吗?老师发题,宣布开始,师巡视。强调规则。时间到。将题交给老师。比赛后,我们请听课的各位老师当裁判,每位一张,咱们一起对答案。

(宣布冠军,师 :同学间的合作非常重要。希望大家学会合作。下课。)

二年二班乘法的初步认识综合比赛

1、看图写算式(1)★★★★★★★

★★★★★★★

()个()

算式是()×()读作()乘()

(2)◆◆◆◆

◆◆◆◆ ◆◆◆◆

()个()算式是()×()读作()乘()

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1)7+7+7=()×()(2)3+3+3+3+3=()×()(3)8+8+8+8+8+8+8=()×()(4)0+0+0+0=()×()(5)9+9+9+9+9+9=()×()

3、写出乘法算式。

(1)4个2相加_________(2)5个4相加 _________(3)2和7相乘_________(4)3个9相加_________

4、读一读,并列出算式。

(1)3个8相加,和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和8相加,和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个因数都是6,积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第23页练习五1--8题。

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地练习,提高计算能力。2.逐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除数是三位数以内,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练习,加深对除法从高位算起的方法,及被除数除于除数不够商1的除法算法,并让其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过程:(列出所有题目)

一、 基本练习

1.听算20题乘除法练习题。

2.课本第23页第一题,给合适的题目涂上颜色。

3.第23页第二题,看好,并用尺子连线。通过除法运算,锻炼计算能力。

4.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要同时要求格式及书写的规范,然后认真检查除法竖式的正确与否,是否漏了单位等。

5.“蚂蚁搬家”:设置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的帮助蚂蚁抢运粮食过冬。

6.先进行估算商是几位,然后再计算。

7.第7、8题,是综合练习。要求学生综合应用乘数、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知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知识和分析、推理能力解答一席简单的实际问题。另外第7题的解法有多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课题九:除法验算

教学内容:25页例4

教学目标: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听算20题。

2.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得出验算方法。

出示: 18×6=108             46×7+3=325

108÷6=              325÷7=

3.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 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得结论教师板书:商×除数=被乘数

商×除数+余数=被乘数

二、新授

1. 验证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指板书问: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出示例4。

教师巡视指导。

你们验证的结果怎样?

2. 验证带余数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样验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除数商的一种还可以:100-2=98

98÷7=14)

3. 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课题十:练习课

练习内容:26-27页第4-7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做练习,进一步熟练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

2.边练习边观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一位数整除三位数的基本练习课,巩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计算找联系.

1. 独立计算课本第27第5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计算的方法。(有的同学做了27×5=135,直接就得出:135÷5=27)

请做得快得同学介绍一下自己得方法。这个方法好吗?我们就用乘除之间得关系来计算。

2.算一算,填一填课本第27页的第6题。

二、多角度思考,填 里的数

出示2 ×4=104,你能在 里填正确的数吗?

请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二、 熟练笔算方法

1. 判断课本第26页第3题商的余数。

要指导自己判断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法验证?

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看看它们商的为数与你判断的是否一致。

再仔细观察以下,商的为数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除数一位数

被除数首位够除:

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位数

被除数首位不够除:

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位数少一位

6.《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设计

赵秋生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4,练习四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7.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七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3)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是平均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每人独立在练习本上写一写除字,然后组内互查,帮助写错的订正。

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3)支竹笋。可以用算式12÷4=3表示,读作:12除以4等于3。你能结合题目说一说12、4、3各自代表的含义吗?

小组内互相读一读12÷4=3。

2、自主学习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3、展示交流

生:我们小组来汇报:12代表12支竹笋,4代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3代表每盘放3个

师:那12个苹果,平均分成4盘,每盘三个,用算式怎么表示?12根小棒呢?由此你发现了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生:算式都是12÷4=3。我发现:把12个东西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都用算式12÷4=3表示。

师:那15÷5=3表示什么含义呢?

8.《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设计 篇八

课题:平均分

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12~14页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会用“平均分”的方法平均分物品。

3、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均分”含义及“平均分”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价值,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作业:

1、什么是“平均分”?

2、把6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几个?

二、预习反馈:

1、每人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把6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几个?

▲▲▲ ▲▲▲ 6÷2=3(个)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分”。

三、创设情景,感受“平均分”。

1、小朋友们,郊游你去过吗?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

博士班的同学也准备去郊游,瞧!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什么礼物?自己说一说。(课件出示)

这么多东西,如果让你们来分,你们会分吗?小组合作,分一分。

2、学生动手操作

3、师:看看每人分到几个苹果,为什么要这样分?(这样也就是„„)互相说一说,把分的结果用“平均分”说一句话。(你把几个苹果平均分给几个人,能说得具体些吗?)

4、(课件出示)练习:

a、判断: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b、P13 做一做

三、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

1、教学例2(课件出示)

a、小组讨论分配方案

b、小组合作分一分(用学具代替)c、学生汇报分法 „„

师: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学生讨论)

师生归纳:把15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1个或几个地分,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2、(课件出示)练习:

a、完成P14 做一做(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说说自己的分法)b、师:除了平均分成3份外,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生:(略)

师:分成1份和平均分成12份可以吗?

生:(讨论)

四、巩固引申,应用“平均分”。(课件出示)

1、练习三第1题。

a、先用学具摆一摆

b、再汇报、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2、学习练习三第2题。

a、肯定第2种分法是符合题意的分法。

b、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那么第一种分法又怎样才能平均分呢?

3、练习三第3题。

a、自由读题,理解题意。b、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五、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师:学了“平均分”,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第2课时

课题: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15页和练习三1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经历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学习重难点: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具准备:课件、学具等。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

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1、尝试用小棒摆一摆。

2、想一想,4人乘1条船,可以分几份?

3、尝试列式

一、预习反馈:

1、用图表示:

{◎◎◎◎}◎◎◎◎ ◎◎◎◎ ◎◎◎◎ ◎◎◎◎ ◎◎◎◎

2、列式:24÷4=6(人)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上节课,咱们从博士班效游分糖果中学会了“平均分”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博士班的小朋友一起去玩一玩吧!(课件出示)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什么信息?

„„

三、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

(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到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a、先独立思考

b、小组内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2、通过分一分解决了租船问题。谁还能说一说刚才是怎样分的?共分了几份? 师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让我们求24里面有几个4,就需要几条船。

3、试一试:用9个小圆片,3个分一份,看看能分几份? 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份?说明了什么?

四、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他们有事儿要请我们帮忙,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示:P15做一做)

①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图中小熊在做什么?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②独立思考。

③用小棒分一分并验证。

师:你帮小熊分分看?(生用小棒代替分一分,并说说怎么分的?)

2、练习三第4~6题(课件出示)

第4题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可获得什么信息和问题?

(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第5题 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第6题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你知道一片药片为什么是12颗吗?

五、总结

今天我们用上节课学到的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会用到数学知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我们都能很好的解决。

第3 课时

课题: 除法初步认识(第一课时)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第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

2、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过程与方法:

经历除法含义与除法算式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动手分竹笋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

1、把6个○分成两份,可以怎样分?

2、同桌讨论

3、动手操作

一、预习反馈:

1、把6个○分成两份,可以怎样分?

2、反馈板演

3、小结分法:看来“分成几份”和“平均分成几份”是不同的,谁能说一说平均分有什么特点?

二、情景导入:

1、谈话。(出示熊猫图片)

师:小朋友们,谁知道我们的动物国宝是什么?京京是一只十分可爱的熊猫,它十分好客,请了许多朋友来家做客,于是一大早去园子里挖了许多竹笋,来招待客人,瞧!它的朋友华华、盼盼、亮亮、红红来了,可是,京京却遇到了一个难题,该怎样把竹笋分给它的朋友呢?小朋友你们来,能帮京京解决这一难题吗?

2、提出问题: 京京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该放几个呢?(3)小组讨论。(4)你是怎么分的?学生上台演示。(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三、探究新知:(1)引入除法。

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的方法帮助小京解决难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种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除法)(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a、认识除号 ÷ 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两点要圆且对齐。b、怎样才能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怎样写?c、思考讨论。12÷4=3 d、这一算式读作13除以4等于3,同桌互读。(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你还能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几份,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四、知识应用

(1)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演示课件分饼干)a、分小组把18块饼干平均分成3份、2份、6份。b、根据分的结果填写除法算式,并读一读。c、小组活动,老师巡视。d、汇报。

e、小结,今天每个小组合作得很好,不仅帮助京京解决了难题,还学会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我想小朋友们一定能用这种新的计算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2)过三关。

a、第一关“快速抢答”(练习四第1题)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b、第二关“小帮手”(练习手四第2题)(出示小熊分苹果的情景图)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小熊分苹果吧!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老师巡视。师:谁能告诉大家是怎么想的? c、第三关“分西瓜”(练习四第3题)演示课件,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师生交流。

五、课堂总结。

第4 课时

课题:除法初步认识(2)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第19页例5,练习四4,5,6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认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经历除法各部分名称的形成过程,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学生动手分竹笋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熊猫分竹笋的情境图,竹笋卡片,算式卡片,分萝卜的作业纸。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

1、把8个★摆一摆,每堆4个,分成了()堆。把8个★摆一摆,每堆2个,分成了()堆。

2、摆一摆,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尝试列式

一、预习反馈:

1、反馈摆的情况:

★★ ★★ ★★ ★★ ★★★★ ★★★★

2、列式:

8÷4=2 8÷2=4

二、创设情境,引导参与。

1、出示熊猫分竹笋的情境图,让学生明确图中信息。

今天,熊猫京京请朋友们来它家做客,京京非常好客,瞧,它准备了一些竹笋作为礼物送给朋友们。(出示竹笋图)京京准备了多少竹笋?它是怎么分的?

2、根据学生回答提出探索问题: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板书: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盘。)

3、分一分 ①独立尝试分;

②小组交流自己分的过程; ③全班交流。

4、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是怎么分的?分得的结果怎样?使学生知道: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板书:5)

三、学习新知。

1、这样的问题也能用除法直接计算。(板书课题:除法初步认识)小朋友们还记得除法运算符号吗?(板书:÷)

2、介绍除法算式及各部分的名称。

A、要分20个竹笋,就在除号的前面写20;每4个放一盘,就在除号的后面写4;能放5盘,就在等号的后面写5。(板书:20÷4=5)

B、学生说一说 “20÷4=5”表示什么意思。(个别说、同桌讲使小朋友们理解除法的意义。)

C、请小朋友们看书后说一说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板书:被除数、除数、商)

3、让学生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每5个放一盘,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读一读并说一说各部分名称。

四、应用巩固。

1、小动物后面躲着谁?(用小动物图片盖住被除数、除数、商)卡片出示:10÷5=2 15÷3=5 18÷2=9

2、先分一分,再写出算式。

活动要求:﹡把12个萝卜每2个放一堆;每3个放一堆;每4个放一堆;每6个放一堆。﹡根据分的结果填写除法算式。﹡汇报交流。“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3、圈一圈,填一填。P21.6(要求:能正确表达图意。)A、分草莓。B、分蝴蝶。

3、租船。

16个小朋友要到水上公园游玩,请问小朋友们一共要租几条船?

板书设计:

除法初步认识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5 盘。÷ 4 = 5 ┋ ┋ ┋

被除数 除数 商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5 课时

课题:练习四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练习四第7—10题(P21—2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加深对除法意义及除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2、初步感知乘法与除法之间内在的联系。

3、培养数学合作意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过程与方法:

经历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转化的思想以及分析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流程:

一、复习除法算式的读写及各部分名称,巩固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1、出示第8题[课件逐一四句话],要求学生自由的读一读。

2、问:你会写出除法算式吗?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以请学生板书。

3、问:你会读这些除法算式吗?可以先请学生自己读一读,再指名读。

4、问:你能说一说除法算式中的每个数各表示什么吗?可以请学生先跟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

二、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内在的联系。

1、出示第8题的情景图[课件出示],请学生说说图意。

2、问: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乘法和除法算式吗?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展示学生写的算式,说说各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4、问:你发现乘法与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先请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三、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为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打好基础。

1、依据第9题制作卡片(可以再补充些),用抽卡游戏进行练习。

2、注意尽可能给每个学生练习机会,可以用开火车、抢答等方式进行练习。

四、综合练习。

1、出示第10题的情景图[课件出示],请学生观察画面用数学的眼光说说图意。(特别要弄清小朋友划船的具体情况。课件出示“每条船上3人”“有4条船”“一共有12人”等信息。)

2、问:你能根据其中两条信息提个数学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①每条船上3人,4条船上共有()人。②12人坐4条船,平均每条船上有()人。③12人,每3人坐一条船,需要()条船。

3、问:你能解决这几道题吗?先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再汇报交流。

五、提高练习。

1、出示题目(1)□+□+□+□=8。

2、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解题思路,再汇报。(参考思路:□表示加数。4个□连加等于8,就是4个相同加数连加等于8。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4=8或4×()=8,因为“二四得八”,所以()里填2。□=2。)

[注意:学生用其他方法“找”出答案,应给予肯定。]

3、独立完成(2)12=○+○+○。(解题思路与(1)相仿。○=4。)

六、全课总结

七、课堂作业:《随堂作业》

八、布置实践活动

9.《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设计 篇九

2.1除法的初步认识

授人:黄祥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

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

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春天到了,花香四溢,今天来是就带领大家走进森林园,森林园里有一个智慧岛,人们都说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找到它,同学们,你们想一睹智慧岛的风采吗?

2、师:那么我们就跟着指示一步一步走向智慧岛吧。

3、第一步到达小猴子家,帮助猴子解决问题。将六个桃子分给小猴子,应该怎么分?三人一小组讨论,最后请同学说出不同的分法。

根据不同分法引入平均分概念: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4、出示课件,说一说下面哪些是平均分。

二、新课讲授

1、师:小猴子非常感谢大家帮助他们,它告诉我们,要去智慧岛先要经过小猪家,我们现在就出发吧。说不定小猪也有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呢。

小猪的问题:8个蛋糕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每份可以分()个?

小组讨论,请出代表说一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2、更换情境帮助小熊种竹子,一共十二个,分成4份怎么分?

三、应用新知,解决不同问题

1、紧扣环节,通过小熊我们找到了小猫家,小猫正在为分小雨的事情发愁呢,我相信大家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孩子,我们也来帮帮它吧。

2、问题:20条鱼分给四只小猫,应该怎么分?你是怎么想的呢?

3、师:原来智慧岛只和小猫家隔了一条小河的距离,那么我们坐船过河吧。30名同学坐船到智慧岛,每条船坐5人,需要多少条船?

四、全课总结

10.小数除法练习课教学设计 篇十

1、回顾小数除法的算理,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循环小数的概念,理解商的近似值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

2、能将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并列式求解。教学重点:

1、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处理。

2、能将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并列式求解。教学难点: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处理。课前准备:

对学生进行分组,同时选出组长,并下发星级小组评价卡;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关羽—关云长吗?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非常的英勇,现在,老师也给同学们设置了重重关卡,同学们能否像关云长一样闯过重重关卡呢? 下面我们就以闯关的形式来对小数除法进行一下练习

在闯关之前,同学们要先找到手中的法宝。那么什么才是我们闯关的法宝呢?(学生回答:笔、练习本......)知识,知识才是我们的法宝!

我们首先先来回顾一下小数除法都学习了什么知评价卡;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关羽—关云长吗?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非常的英勇,现在,老师也给同学们设置了重重关卡,同学们能否像关云长一样闯过重重关卡呢? 下面我们就以闯关的形式来对小数除法进行一下练习

在闯关之前,同学们要先找到手中的法宝。那么什么才是我们闯关的法宝呢?(学生回答:笔、练习本......)知识,知识才是我们的法宝!

我们首先先来回顾一下小数除法都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翻开你的课本,我们最先学习的是小数除法的计算,其中包括小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小数,再后来学的是商的近似数,接下来是循环小数,最后是解决问题。(同时多媒体出示框架图)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之内进行交流,结核框架图总结一下我们在小数除法这一章中所学的知识,包括:小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如何求商的近似数?什么是循环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与无限小数有什么关系?一会让同学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内总结小数除法的知识点,同时深入学生,对学生在总结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指导)师:同学们刚才总结的都非常的认真,有那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呢?教师让学生说,同时在黑板上作必要的板书)

三、沙场点兵: 第一关:小试牛刀

师:下面我们进入第一关:小试牛刀。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题目,我们以抢答的进行,全做对者在你的星级评价卡上画上一个星,同时自动进入下一关,有错误的将不能进入第二关,最后还要接受老师的二次过关。下面的几关依此类推!口算练习

6.3÷7=

1.8÷2=

4.8÷6=

7.2÷8= 2.7÷30=

3.2÷0.4=

0.63÷0.09=

49÷0.07=(二次过关练习:

口算:0.54÷9=

0.45÷15= ÷4=

72.72÷72=)第二关:初显身手

师:同学们大都非常顺利的闯过了第一关,俗话说得好,真金不怕火来炼,究竟同学们是不是真金呢?下面你就要接受第二关的考验!(先让学生观察第一组式子,让学生猜一猜这是要干什么?学生大都以为要列竖式进行计算,教师明确:现在,我们不列竖式,只要求同学们说出除数、被除数的小数点是怎么移动的,最后变成了谁除以谁)

(学生完成之后,多媒体直接出示下一组练习题)在下列正确题的括号里划“√”在错误题的括号里划“×”(1)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2)2.8÷0.9的商是3,余数是1。()

(3)1.998精确到百分位约是2。()

(4)无限小数一定比有限小数大。()

第三关:小有成就

师:同学们在前两关表现得游刃有余,但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咱同学们到底是不是真把式呢?下面咱们就让同学们露一小手。

(学生在下面完成,同时从各组中找几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练习。).列竖式计算

25.2÷0.3=

30.1÷33=

57÷32(得数精确到百分位)学生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黑板上的同学的做题情况进行校正,并对同学们的做题情况进行点评,同时对于出错的题目让学生当个小老师,到黑板上给予更正。作对两道记一颗星,不足两道者在课下进行二次过关(采取相同的措施对脱式计算进行练习)2.脱式计算:

6.8×0.75÷0.5

13.75÷0.125–2

1.53+23.4÷7.2 第四关:大有作为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老师发现同学们是真把式,可是同合修一条长790米的路,同时各从一端开修。第一队每天修路13.2米,第二队每天修路14.8米,可是多少天才能修完这条路呢?

两个工程队的队长犯难了,同学们能不能帮帮他呢?

(学生自主完成后,教师让学生说自己的解题方法,并点评。此题注意:组后对结果的处理要用进一法。)

四、回顾总结

结合星级评价卡首先评选出本节课的优胜小组,并在班上提出表扬。同时对未过关的学生下发二次过关题目,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二次过关。

(结束语:对学生的表现提出肯定,并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表扬!)

是同合修一条长790米的路,同时各从一端开修。第一队每天修路13.2米,第二队每天修路14.8米,可是多少天才能修完这条路呢?

两个工程队的队长犯难了,同学们能不能帮帮他呢?

(学生自主完成后,教师让学生说自己的解题方法,并点评。此题注意:组后对结果的处理要用进一法。)

四、回顾总结

结合星级评价卡首先评选出本节课的优胜小组,并在班上提出表扬。同时对未过关的学生下发二次过关题目,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二次过关。

11.《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教案设计 篇十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56——58页,除法的简单应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教学难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编出一个数学故事来。

四到五名学生讲述数学故事。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进一步理解图意。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知道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能平均分成几份”的除法

问题: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 15÷3=(条)小练习: 1、28个枣,每个盘子放7个,需要准备()个盘子。2、16个桃,每人分8个,可以分给()人。

(二)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

提出问题:把10只狮子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只? 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0÷5=(只)小练习: 1、14个橘子,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个。2、8个西红柿,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个。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先让学生实际分一分,在圈一圈,然后再做一做。

2、自主练习2。

先引导学生摆一摆,在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平均分

上一篇:“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活动总结下一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长城和运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