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教材目录

2024-12-09

最新人教版初中教材目录(20篇)

1.最新人教版初中教材目录 篇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最新目录

必修3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2.祝福................鲁迅

3.*老人与海..........海明威 第二单元

4.蜀道难..............李白

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9.劝学................《荀子》

10.*过秦论.............贾谊

11.*师说...............韩愈 第四单元

12.动物游戏之谜........周立明

13.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

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

必修4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窦娥冤...............关汉卿

2.雷雨..........曹禹

3.*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第二单元

4.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6.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单元

8.拿来主义...............鲁迅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

10.*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蒙田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 信条..........富尔格姆

第四单元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12.苏武传................班固

13.*张衡传...............范晔

2.最新人教版初中教材目录 篇二

一、现行《化学》教材不适用于农村学生

现行中学化学教材具有很多优点, 体现了编写者的很高水准, 可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而言, 起点太高, 不适用于农村学校化学教学。就当前的农村初中办学状况来看, 农村的科技水平还不高, 因此作为科学课的化学教材过高地估计了农村学生的科技认知水平。农村中学生在小学时分散在各个教学点或初级小学, 没有打下较好科技知识基础, 缺乏相应科学认知能力, 加之农村中学的实验条件简陋, 药品仪器短缺等因素, 出现了教材、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节的尴尬局面。主要表现为:一是班级生额过多, 教室拥挤无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二是大多数学生科技基础差, 无法完成需要动手动脑能力的探究实验;三是学生对资源整合能力差, 无法将搜集、调查、了解等探究活动得到的第一手材料转化为“生产力”。所以, 我认为现行中学化学教材的编写不适于农村学生和贫困落后地区, 没有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课程理念, 要努力体现因材“编”教的原则, 更有利于农村学校的化学教学。

二、教材编写不够严谨, 在教学中出现诸多问题

1. 缺乏严谨。

教材第14~16页, 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探究时, 当探究两种气体中的水分不同时, 课文中是这样设计的:“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 对着其中一块呼气, 观察玻璃片上的水蒸气的情况, 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教材作如此设计的本意应该是:在操作中, 会看到被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而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则没有, 然后根据这个现象得出“呼出气体中所含水分比吸入的空气中多”的结论。这无疑是一个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的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一般只能控制一个变量, 可这个对照实验中却出现了两个变量:水分和温度。被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主要是因为呼出气体的温度高于玻璃片的温度。空气中也有水分, 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 是因为空气与玻璃片之间没有温差。试想:如果被呼气的玻璃片与呼出气体之间没有温差, 还会看到被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吗?所以, 根据“被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而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这个现象得出“呼出气体中所含水分比吸入的空气中多”的结论是不严谨的。因此, 根据“被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而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这个现象得出的结论应该是“呼出气体的温度高于空气的温度”。

2. 操作困难。

教材第90~91页, 在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这个课题进行探究时, 其中“探究方案一”中, 导管下端与白磷靠得太近, 白磷燃烧产生的火焰或温度很高的气流会使气球破裂, 从而导致实验失败。在多次实验中, 都产生了同样的实验结果。

3. 画蛇添足。

教材第98页, 在描述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时, 在第一步中作了这样一个说明: (在括号内) “或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化学方程式中要用等号, 如果先使用了箭头, 试问:在第三步中把箭头改成等号方便吗?很显然, 这个说明是没必要的, 应该删去。

4. 知识不全。

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改变、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等知识在教材中都没有体现, 可在课后习题中却有相关试题。新课程改革强调自主学习, 对于知识不全的教科书, 学生们如何去进行自主学习?又如何去完成相关试题?

综上所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试用也还不久, 出现的一些瑕疵也是起始阶段不可避免的, 但它却是教材编写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否则, 我们的新课程教材就会失去其重要的“范例”作用。诚然, 我们对新教材的一些看法, 也许并不成熟, 旨在希望得到教材专家的参考, 以期教材编定更加完善, 更加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刍议 篇三

国内语文教材的样式基本上是以选文系统为核心,这决定了在教材结构中练习系统的附庸地位。对练习系统的不恰当定位是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过程与方法”维度薄弱的根本原因,对练习系统的跨文化比较有助于教师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本文将对比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和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美国语文》(两卷本)二者中练习系统的设置,探究在练习系统中发展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两套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结构分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练习系统基本是由两部分组成:“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第一部分主要涉及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写作手法的体会以及对具体字词句的理解和运用。精读课文一般有三到四个问题,泛读课文有一到两个问题。其中,问题中所占比重最多的是说明、再认、评判类问题,分别占到了所有问题的17.3%、11.3%、10%,这说明我们的教材更注重对文本的领悟,知识的积累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而创造类和运用类的问题则分别只占到了8.7%和4%,也就是说,对“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的考察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练习系统中所占比例最小的部分。[1]而创造类问题中的计划类问题更是从未出现,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人教版教材对于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多地停留在对文本的机械记忆和对文本意义的牢固把握上,对于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缺乏足够的重视。“读一读,写一写”版块则是罗列每课重要的生字词,属于词汇的日常积累。而每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则以每个单元课文所属话题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口语和写作训练,一般由三到四个子话题构成,每个话题附带一个口语或写作题目,最后还会呈现一些补充材料。

《美国语文》的练习系统也是由两大版块组成,分别为“问题指南”和“作品积累”。从数量上看,平均每课有十八个问题,其中最少九道,最多三十九道。[2]其中第一版块为阅读版块,大致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文学和生活,一般考察读者对文章的直观反应,并适当地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做情境迁移;阅读理解,一般考察读者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掌握;思考,考察文章的内在逻辑、作者立场、作品意义,并且在每个问题之后都会标注问题的解决手段,如“比较和对比”、“证据支持”、“评价”、“概括”等等;文学聚焦,考察文章笔法。第二版块为写作版块,由“点子库”和“微型写作课”组成。“点子库”侧重应用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写作,比如编写广告,设计电影剧本,竞赛公告等等;“微型写作课”则侧重从本文出发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并具体设置了腹稿(构思)——写稿——修改三个环节,并且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指导意见。

二、两套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比较与思考

如上所述,中美两套中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虽然这些差异并不必然表示优劣之分,如果考虑到两国无论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乃至具体的教育理念的异质,则这种跨文化比较更有利于双方互取长短,共同进步。

首先,人教版教材的编排受传统的选文中心主义的影响,导致练习系统完全围绕着课文展开。练习系统的这种附庸地位不仅体现在所占教材系统的比重上,更体现在练习系统的设置完全是围绕着课文来展开上。选文本身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练习系统是在首先承认选文正确性基础之上来展开设置的。练习系统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内在逻辑、文章笔法的记忆和掌握,而不是对课文本身所讲内容进行讨论和探究。练习系统对选文的内在指向性过于明显,它预先设置了思考的方向,这方向指向选文本身而不是对选文合理性的追问,有时甚至直接给出思考的结论而不是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这样的练习系统要求学生做得更多的是“论证”而非“探究”。以九年级上册《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课文来说,文章的中心议题就是“创造力源于对于既定答案的好奇和追问”。但“研讨与练习”的第四题是这样设置的:“把课文的最后一段抄在本子上,并选取这段中的某一个观点举出生活中的一两个事例来证明它。”本题的前半句完全是在要求学生机械记忆,后半句则要求学生证明文章结论,这样一篇讨论好奇心如何重要的课文却从没有组织学生对这个已给出的结论进行质疑。思考的过程与方法被省略掉了,学生无须思考,只要领会文章意图然后给出证据支持就可以了,不能不说这与这篇文章本身的内容南辕北辙。而《美国语文》在讲授帕特里克·亨利《在弗吉尼亚州大会上的演讲》这一课的时候,对于学生的演讲训练是这样安排的:“想象你是弗吉尼亚州大会上的一名发言者,你不同意帕特里克·亨利的看法,写一篇演讲稿,反驳亨利的每一个观点。”有的研究认为,我国现行教材练习系统中“你”这个称谓的出现频率增多实践了新课改所提倡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和独立思考的主体地位。但是,如果练习系统对于选文的内在指向性不根除的话,无论在称谓上如何改进,学生都只能是听从无声号令的傀儡而不是独立思考独立行为的主体。

其次,两套教材的练习系统都可以分为两大版块,即阅读版块和写作版块,只不过人教版的写作版块放在每一单元最后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里面,每单元包括三到四个话题,话题主旨与本单元的选文有内在关联,并力求贴近学生生活。而《美国语文》在每篇课文后面都附有写作版块,每个版块两到五个写作任务,任务的性质与课文密切相关。但往往以“职业连线”、“媒体连线”、“健康连线”的方式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搜集材料,做出行动计划,作品的呈现方式多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计划书、新闻稿、媒体展示材料、研究报告等,并且在“微型写作课”中会详细讲解写作的技巧,并随后分几个步骤逐条引导学生构思、写稿和修改。相比较而言,人教版语文的写作版块貌似与单元选文做到内在主旨的一致,在题目设置上只是做到了话题范围相近。话题是讨论学生的生活,但作品的呈现方式却与学生生活没有太大关系,写作的应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事实上,人教版教材将阅读教材与写作教材混编在一起,合只是形式,本质上仍是分。阅读教材放在前面,写作教材放在后面,而且互不呼应。”[3]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读写结合”流于形式,并且,阅读与写作的互不呼应不仅体现在写作任务的设置与前面阅读任务的设置毫不相关上,而且从所占比重而言,人教版的阅读任务要远远多于写作任务。对写作任务的轻视还体现在对写作的技术指导上。人教版写作任务的习题表述过于含混,不具备实际操作性,并且除了题目之外,没有具体的写作技巧的指导,更不要提引导学生构思和修改了,通篇所见都是“写出真情实感”、“生动形象”等虚无缥缈的词汇。至于如何“生动形象”,怎样“写出真情实感”则语焉不详,全凭学生自己领会。由此可见,人教版初中语文对写作的强调远远比不上《美国语文》。

最后,在练习系统的逻辑序列上,人教版的练习序列逻辑不明显,其编排的随意性既不符合语言的内在逻辑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题与题、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册与册之间这种规律性都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叶圣陶老先生很早以前就说过:“语文课到底要包含哪些具体内容,要训练学生的到底有哪些具体项目,这些项目的先后次序该怎么样,反复交叉又该怎么样……现在都不明确,因而对教学的要求也不明确。”[4]这固然有我国对于语文的学科定位尚有争论的原因,但是将只需要机械记忆的“读一读,写一写”放到“研讨与练习”后面,却是明显违背语言规律和认知规律的。即使在“研讨与练习”的诸问题的设置之间,也多见将知识积累的题目放到理解评价题目之后的排序。而《美国语文》的练习系统排序则要科学得多。拿指导文本阅读的“问题指南”版块来说,从首先考察学生整体感知的“文学和生活”开始,过渡到对文章基本内容的“阅读理解”,继之以包括解释、评价、扩展等对文章进行进一步赏析和评论的“思考”,最后以“文学聚焦”来作一个文学上的拓展和延伸。问题与问题之间的排序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将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引导有计划地融入到练习系统的编排之中,问题之间的梯度排列使得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的积累,更得到了思维的训练。从根本上来讲,练习系统的排序应当向学生传达这样的信息:学习应当是有计划有策略且逻辑明晰的思维发展过程。

综上所述,通过两套教材的对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要想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体,就必须在练习系统中打破“选文中心主义”的藩篱,将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练习系统的制定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知识与积累”、“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之间的平衡,充分考虑阅读与写作在比重和内在逻辑上的并重,充分考虑练习的可操作性和生活中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充分考虑语言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等特点。

注释:

[1]王苗苗.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研讨与练习”部分分析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2]魏洁.中美教材中练习设计的比较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3]刘美英.中美两套中学语文教材练习设计的比较[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4]欧阳凯.关于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思考[J].太原:语文教学通讯,2005,(12):9.

(高天子 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 572800)

4.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篇四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2、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张允文) 3、* “挑战者”的追思(郝铭鉴)

4、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5、*种树“种到”联合国(李广华 孙亚辉)

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7、驿路梨花(彭荆风)

8、一面(阿累) 9、*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10、*吾家有女初长成(程乃珊)

第三单元

11、荔枝蜜(杨朔)12、猫(郑振铎)

13、*斑羚飞渡(沈石溪) 14、* 心中的鹰(唐敏)

15、*鹤群翔空(江口涣)

第四单元

16、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 静夜

17、现代诗三首 纸船(冰心) 我是一条小河(冯至) 色彩(闻一多)

18、*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

19、*乡愁诗两首 乡愁(余光中) 乡愁(席慕蓉)

20、*外国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第五单元

21、短文两篇 三峡(郦道元)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2、闲情记趣(沈复) 23、*周处(刘义庆)

24、*晏子故事两篇《晏子春秋》

25、诗词五首

使至塞上(王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春望(杜甫)

登飞来峰(王安石) 论诗(赵翼)

第六单元

26、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7、小石潭记(柳宗元)

28、*观潮(周密)

29、*寓言四则 画蛇添足《战国策》 买椟还珠(韩非子)

滥竽充数(韩非子) 塞翁失马《淮南子》

30、诗词五首

渡荆门送别(李白) 秋词(刘禹锡) 赤壁(杜牧)

5.高中政治教材目录--人教版 篇五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消费及其类型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第二单元

生产 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

企业和劳动者

经营公司 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股票、债券和保险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效率优先与公平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的巨大作用 第九课

征税和纳税

税收及其种类

依法纳税

第四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 第十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一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第十二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面向经济全球化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政治生活必修二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综合探究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综合探究

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宗教政策 综合探究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

走近国际社会

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我国处理国际关系和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综合探究

中国的和平发展

文化生活必修三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体味文化 文化与经济政治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感受文化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 综合探究 聚焦文化竞争力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第五课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 综合探究

建立“学习型社会”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化文化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综合探究

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第四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第九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 综合探究

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哲学生活必修四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生活处处有哲学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有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十二课

6.最新人教版初中教材目录 篇六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一)2.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3.亿以上数的认识

(一)4.亿以上数的认识

(二)5.用计算器计算

6.亿以上数的认识综合练习题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1.直线 射线和角

(一)2.直线 射线和角

(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

(一)3.笔算乘法

(二)4.笔算乘法

(三)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垂直与平行

(一)2.垂直与平行(二 3.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一)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三)4.整理和复习

(一)5.整理和复习

(二)第六单元统计:1.统计

(一)2.统计

(二)3.统计

(三)第七单元数学广角:1.合理安排

(一)2.合理安排

(二)第八单元总复习:1.总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一)2.总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二)3.总复习——空间与图形

(一)4.总复习——空间与图形

(二)5.总复习——统计图

(一)6.总复习——统计图

7.最新人教版初中教材目录 篇七

一、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对青岛市不同学校的一些学生做了相关调查, 发现许多学校的英语教学模式大致分为两种:死记硬背式教学和多媒体式教学。这两种英语教学模式对现代中学生英语学习有一些弊端。死记硬背式教学虽然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记住一些知识, 但是对知识的本质理解严重缺乏。有些老师课堂上只是简单地标出一些重点单词和短语, 甚至让学生们背诵全篇课文, 因此, 课堂上老师由原来的授业解惑转变成了提问背诵和标记重点, 长此以往大部分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给课堂增添了很多新元素, 节约了大量时间, 但与此同时, 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弱化了课堂间师生间的交流, 过于花哨的内容和幻灯片展示速度过快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新的学生观。

二、教材编写的依据研究

人教版英语教材在2013年实施了新课标, 发生了重大改变, 这一改变使教材更加的规范化、系统化。下面主要以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来分析。我们都知道英语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动词、表语、宾语、宾语补足语等组成的五种基本句型。一切看似复杂的句子其实都是这五种基本句型的扩大、组合、省略或倒装。因此掌握这五大句型, 是学习英语的基础。

人教版新版英语教材的内容设计恰恰就体现了这五种基本句型。七年级上册unit1、unit2、unit3、unit4的内容设计就讲了英语中五种基本句型中的其中一种—主系表句型;unit5和unit6讲了“主语+行为动词”这一结构, 剩下几个单元是对这些句型的复习。因此, 七年级上册教材的设计就是学习五种基本句型里的最基本的三种。七年级上册的内容设计为以后从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九年级unit2和unit3讲了一个重要的专题—宾语从句;unit5、unit6和unit7是对被动语态的分析:unit5是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 unit6是一般过去式的被动语态, unit7是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unit9讲了定语从句;unit1、unit4、unit10和unit11分析了一些重要的短语及用法;unit12综合分析了时态和状语从句;unit13综合复习了时态、语态、used to的用法和情态动词。

三、改进初中英语教学的对策

不难发现, 人教版新版英语教材的设计极其合理, 几乎每个单元的设计都是以一个专题的形式来展现给大家。因此, 要想让这套教材发挥它的价值, 教师们就必须首先正确认识到教材编写的依据, 然后再根据每个单元合理地来设计教学方案。

上述已分析七年级上册前四个单元是讲的主系表, 教学备案时就应该把这四个单元当做一个整体, 在学习这四个单元之前让学生们首先先了解“主系表”句型里的主语、系动词和表语。“主语是什么”的问题难倒了不少初中生, 很多学生简单地认为是“你”“我”“他”, 因此, 教师应该从汉语入手让学生简单清楚地学会这些概念。说到概念, 切记不要直接把某个概念告诉学生, 应该从多个例子中让学生自己体会出它们的概念。同时举例子的时候最好用上教材中的句子, 这样一来, 等到学生们再看教材课文时就会有一种熟悉、容易的感觉。例如:This is my book. 让学生们分别指出主系表的各个成分。等到学生对每个主系表句型完全正确的判断出各个成分后, 再学习这个句型的否定句、疑问句的变化。把这些准备工作做好后, 再打开课本学习前四个单元就轻松了许多。以同样的方法来学习“主语+行为动词”这一结构。其实它包含了两种基本句型“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和“主语+不及物动词”。也是先从汉语举例子, 让学生搞清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含义。学会分析句型成分之后再学习这些句型的否定句、疑问句的变化。系统地讲, 七年级上册就学习了三种最基本的句型, 其余的就是些单词和短语的记忆了。

九年级unit2和unit3讲的是宾语从句, 有了三种基本句型做铺垫, 从句的学习就简单了很多, 在学习教材内容之前, 根据宾语从句的不同引导词和主从句的时态特点, 让学生做一些汉译英的句子翻译, 根据这些例子让学生体会和总结出宾语从句的含义和特点, 这样会比老师直接讲解宾语从句效果要好得多。同样的道理来学习unit9的定语从句。Unit5、unit6和unit7讲的是被动语态, 因此老师应该让学生做一些主动语态的翻译练习, 然后将其变为被动语态, 让学生观察被动语态的来源—主动语态里的宾语变为了被动语态里的主语, 要注意不同的例子具有时态上的差异, 最后让学生总结出被动语态的特点和构成。

总之, 教材的学习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地位, 也就是学生是课堂上的主角, 而不是让学生们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知识, 教师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 而不是知识的强行灌输者, 唯有这样, 学生才能比较有兴趣地了解到知识的本质, 教材才能够得到更有效地利用。

参考文献

8.最新人教版初中教材目录 篇八

关键词: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思考研究

一、新教材使用的现状调查

笔者通过对周边的11所学校展开了定向调查,选取了172名新教材使用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以访谈问卷的形式开展,经后期总结分析,共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首先学生整体方面对于新教材基本持认可态度,多数同学认为新教材比较注重在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但也有少量的同学认为新教材在习题的题量与难度和配套教材方面,仍需作出进一步改善,进行教材习题的难易比例调整。而笔者认为,在新教材的使用中,应当做到对教材使用方法的良好掌握,同时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方式及学生的学习特征及兴趣等方面,综合考虑对教材的整体改良,以此达到学生对教材方面的良好使用。以下为笔者个人对新教材使用的思考与建议。

二、新教材使用的建议与思考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改革,是一项基础教育较为艰巨的改革任务,同时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调查所得出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及建议:

1.调整教材相应部分内容,使教材更为具体、便于操作

教材知识内容过散,不利于系统地学习,是学生所反映较为明显的一个问题,因此在当前有必要对教材教学内容作出调整。以尽量使教材更为具体,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方便。诸如信息技术应用这一范畴,学生普遍反映教材应更为明确细致地陈设操作步骤,同时教师在授课中也要在演示相关软件的同时,教会学生把握操作的方法。又比如,对相关的定理公式,虽然课程标准中未明确要求学生進行把握,但教材中也应该通过某类恰当的形式给出,如小字标注形式,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具体脉络,以此加深理解。

2.强化配套教材资源的建设开发

因为新教材的使用不是太久,所以市面上相应的新教材配套资料较少,在此值得提出的是新教材自身附配习题较少,题目的难易度与教材的配套也欠缺合理,导致层次不分明,超越了学生现有学习水平,因此教材编写人员在教材编写时,对相关习题设置,应充分从学生的角度进行难易度的感知,这样对于教材习题选编及难易度把握将会更趋合理科学,同时也便于配套教材资源的开发,便于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3.教学设备需与课程改革步伐协调一致

为紧跟时代发展,新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做出了信息技术同数学课程的内容整合,并特地设置了信息技术应用相关栏目,但自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信息技术使用的情况,距离课程标准的要求仍存在着很大差距。在多数学校中,信息设备存在着置备不足,再者多数学校未良好运用设备资源,因此建议学校在教学设备方面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尽量令学生多接触、使用数学教材中所要求的信息技术,以促使学生对数学教材内容的深入了解。

参考文献:

[1]班毅敏.浅谈如何使用初中数学新教材及体会[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9):106-106.

[2]黄丽虹.初中数学新教材“空间与图形”难度比较[D].浙江师范大学,2009.

9.最新人教版初中教材目录 篇九

第一单元 负数

1、负数的认识、写法

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 1.圆柱

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体积

2.圆锥

2.1圆锥的认识 2.2圆锥的体积

第三单元

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1 比例的意义

1.2 比例的基本性质 1.3 解比例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2.1 成正比例的量 2.2 成反比例的量

3、比例的应用

3.1 比例尺

3.2 图形有放大与缩小

3.3 用比例解决问题

第四单元 统计

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

第六单元 整理和复习

1、数与代数

1.1 数的认识 1.2 数的运算 1.3 式与方程 1.4 常见的量 1.5 比的比例 1.6 数学思考

2、空间与图形

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2.2 图形与变换 2.3 图形与位置

3、统计与可能性

10.最新人教版初中教材目录 篇十

有家真好

1、祖父和我——萧红

2、金黄的大斗笠——高风

3、凡卡——契诃夫

4、散步——莫怀戚

每周一诗:望驿台——白居易

秋思——张籍

同龄人的故事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6、花脸——冯骥才

7、口哨——张海迪

8、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9、两小儿辩日——《列子》

每周一诗: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村晚——雷震

寄情山水

10.十六字令三首——毛泽东 11.古诗三首:观沧海——曹操

望岳——杜甫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12.词二首:菩萨蛮——韦庄

卜算子——王观

13.山川之美——陶弘景

每周一诗:暮江吟——白居易

夜泉——袁中道

科幻天地

14.童话般的太空城——莫幼群 15.海底奇光——儒勒·凡尔纳 16.门外有敲门声——杨书森 每周一诗:嫦娥——李商隐

迢迢牵牛星——无名氏

动物世界

17.松鼠——布丰

18.云雀——儒勒·米什莱 19.藏羚羊跪拜——王宗仁 20.森林中的绅士——茅盾 每周一诗:蝉——虞世南

画眉鸟——欧阳修

童心是诗

21.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22.星河——宗白华

23.我召唤青青的小树林——邵燕祥 24.留住童年——钱万成 每周一诗:牧童词——李涉

夜书所见——叶绍翁

读书有味

25.忆读书——冰心 26.美容新术——张秀亚 27.窃书记——林海音 28.为学——彭端淑 29.孙权劝学——司马光 每周一诗:劝学——颜真卿

赠外孙——王安石

小故事,大智慧

30.受宠的象——克雷洛夫 31.文字和狮子——伊索

32.一个采白芷花的城里人——冯雪峰 33.白兔和月亮——周国平

34.中国古代寓言四则:买椟还珠、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画蛇添足

每周一诗:东栏梨花——苏轼

水口行舟——朱熹 附录:汉字

预初下册目录(2012)一 春天来了

1、春——朱自清

2、春风——林斤澜

3、花的话——宗璞

4、春之古韵:春夜喜雨——杜甫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江南春——杜牧 每周一诗:春日——秦观

雨晴——王驾

少年心事

5、羚羊木雕——张之路

6、在那颗星子下——舒婷

7、一千张糖纸——铁凝

8、为少年歌唱——简平

为生命喝彩

9、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10、“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

11、清贫——方志敏

12、百合花开——林清玄 每周一诗:对酒——秋瑾

狱中题壁——谭嗣同

唐诗精华(上)

13、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14、黄鹤楼——崔颢

15、山居秋暝——王维

16、过故人庄-孟浩然

17、李白诗二首:送友人、月下独酌每周一诗:鸟鸣涧——王维

客中作——李白

生活中的科学

18、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19、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 20、统筹方法——华罗庚

21、一百个问号之后——叶永烈 每周一诗:游山西村——陆游

丰乐亭游春——欧阳修

域外风情

22、布鲁塞尔大广场——卢鸣

23、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冯骥才

24、马来的雨——胡绳梁

25、在埃及数骆驼——周轶君

每周一诗: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纪昀

问刘十九——白居易

先哲智慧

26、《论语》八则

27、天时不如地利——《孟子》

28、《吕氏春秋》两则

29、橘逾淮为枳——《晏子春秋》 30、螳螂捕蝉——刘向

每周一诗:登飞来峰——王安石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杨万里

读一本名著

31、花果山拥立美猴王

32、孙悟空棒打白骨精

33、火焰山宝扇灭火焰 每周一诗:海棠——苏轼

泛吴淞江——王禹偁 附录一

诸子散文 附录二

常用修辞格

七年级上册目录(20110910)一

成长纪事

1、表哥驾到——秦文君

2、顶碗少年——赵丽宏

3、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4、伤仲永——王安石

5、周处——世说新语

每周一诗:小儿垂钓——胡令能

小松——杜荀鹤

故乡情思

6、社戏——鲁迅

7、滹沱河和我——牛汉

8、藕与莼菜——叶圣陶

9、枣核——萧乾

每周一诗:杂诗(其二)——王维

春夜洛阳闻笛——李白

唐诗精华

10、杜甫诗三首(石壕吏、又呈吴郎、登岳阳楼)

11、白居易诗二首(放言五首·其

三、卖炭翁)

12、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14、无题——李商隐

每周一诗:月夜忆舍弟——杜甫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山水清韵

15、壶口瀑布——梁衡

16、小石潭记——柳宗元

17、白洋潮——张岱

18、天目——袁宏道

每周一诗: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宿建德江——孟浩然

敢为天下先

19、老山界——陆定一 20、梅岭三章——陈毅

21、永远执着的美丽——曲志红

22、我看见了我的骨头!——唯夫 每周一诗:红梅——王十朋

过零丁洋——文天祥

少年诗情

23、我为少男少女们唱歌——何其芳

24、写给云——白冰

25、在自由和力量中飞翔——惠特曼

26、一句话——闻一多

27、青春万岁——王蒙

每周一诗:渡荆门送别——李白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赠·其一——李商隐

技艺超群

28、卖油翁——欧阳修

29、核舟记——魏学洢 30、口技——林嗣环

31、口技——蒲松龄

32、明湖居听书——刘鹗 每周一诗:草书屏风——韩偓

望月怀远——张九龄

神话传说

33、中国古代神话三则——愚公移山、女娲

补天、精卫填海

34、中国民间传说两则——干将莫邪、孟姜

35、希腊神话故事两则——普罗米修斯、阿

喀琉斯之死

每周一诗:读《山海经》(选一)——陶渊明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 附录一: 唐诗的两座高峰

附录二:怎样学习文言文

(一)——注重诵读 七年级下册目录(2012)

一 亲近自然

1、山中访友——李汉荣

2、溪水——苏雪林

3、你一定会听见的——桂文亚

4、囚绿记——陆蠡

每周一诗:春寒——陈与义

宿甘露寺僧舍——曾公亮

两代人的心灵沟通

5、背影——朱自清

6、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7、给傅聪的一封信——傅雷

8、父与子——马克·汉林

9、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 每周一诗:偶题(其一)——朱熹

赠刘景文——苏轼

人贵有精神

10、七根火柴——王愿坚

11、生命的舞蹈——楚女

12、陋室铭——刘禹锡

13、爱莲说——周敦颐 每周一诗:春晚二首(选一)(王令)

浪淘沙(其八)——刘禹锡

风俗世情

14、老北京的小胡同——萧红

15、上海的弄堂——陈丹燕

16、水乡茶居——杨羽仪

17、安塞腰鼓——刘成章 每周一诗:至节即事——马臻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自然奥秘

18、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19、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20、旅鼠之谜——位梦华

21、诗人伤脑筋的鸭嘴兽——叶进 每周一诗:兰溪棹歌——戴叔伦

鲁山山行——梅尧臣

宋词集粹(上)

22、苏轼词二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

23、蝶恋花——柳永

24、浣溪沙——晏殊

25、采桑子——欧阳修

26、卜算子——李之仪

27、如梦令——李清照 每周一诗:望江南——温庭筠

梦江南——皇甫松

议论纵横

28、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

29、公输——《墨子》 30、曹刿论战——《左传》

31、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每周一诗:咏怀古迹——杜甫

题乌江亭——杜牧

外国传奇故事

32、初航——笛福

33、制陶——笛福

34、小人国被俘——斯威夫特

35、了不起的粉刷工——马克·吐温

36、大战风车——塞万提斯 每周一诗:题都城南庄——崔护

蝶恋花——苏轼 附录:标点符号简表

初二上学期教材目录(20110910)

一 爱在人间

1、笑——冰心

2、小巷深处——林莉

3、芦花荡——孙犁

4、哦!冬夜的灯光——莫里斯·吉布森 每周一诗:春日五首(其一)——秦观

三衢道中——曾几

面对逆境

5、我不是懦夫——王嘉鹏

6、生命之线——乔·辛普森

7、石缝间的生命——林希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每周一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郑燮

宋词集粹

9、诉衷情——陆游

10、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张孝祥

11、辛弃疾词二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每周一诗:卜算子·咏梅——陆游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地球,我们的家园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刚

13、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徐刚

14、警惕生物入侵——林森

15、大叔和我们的生活——周涛 每周一诗:归园田居——陶渊明

畲田词五首(其四)——王禹偁

心灵诗语

16、西部畅想——孙德斌

17、汗血马——牛汉

18、采莲曲——朱湘

19、短章一束:红叶——沙白

雨——雷抒雁 故乡——杨孟芳 我——臧克家 断章——卞之琳

每周一诗:北陂杏花——王安石

和《淮上遇便风》——苏舜钦

为学有道 20、孔孟论道

21、勉学——颜推之

22、黄生借书说——袁枚

23、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郑燮

24、问说——刘开

每周一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陆游

观书有感——朱熹

戏剧天地

25、陈毅市长——沙叶新

26、虎门销烟——叶 元 吕 宕

27、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 每周一诗:听弹琴——刘长卿

听张立本女吟——高适

外国短篇小说选读

28、变色龙——契诃夫

29、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30、二十年后——欧·亨利 每周一诗:早梅——张谓

雪梅——卢梅坡

附录:婉约与豪放——宋词概说

八年级下册目录(2012)

一 祖国在我心中

1、最后一课——都德

2、五月卅一日急雨中——叶圣陶

3、我爱着土地——艾青

4、向中国人脱帽致敬——钟丽思

每周一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别云间——夏完淳

人物春秋

5、夏衍的魅力——王蒙

6、钱钟书先生——黄永玉

7、忆冼星海——茅盾

8、木兰诗——《乐府诗集》

9、巢谷传——苏辙

每周一诗:贾生——李商隐

蜀相——杜甫

慎思明辨

10、不求甚解——马南邨

11、对人类社会公理的敬畏——赵鑫珊

12、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因格

13、卖柑者言——刘基

每周一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淮中晚泊犊牛——苏舜钦

散曲小唱

14、关汉卿二首:一枝花·不服老、四块

玉·别情

15、天净沙·秋——白朴

16、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7、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

18、醉太平——无名氏

每周一诗:沉醉东风·渔夫——白朴

寿阳曲·远浦归帆——马致远

面对灾难

19、血染的丰碑——汪浙成 20、保卫大坝——钱钢

21、沉船之前——舒特斯曼

22、俄罗斯性格——阿·托尔斯泰 每周一诗:无衣——诗经·秦风

满江红——岳飞

生命的沉思

23、外婆的手纹——李汉荣

24、雁——石钟山

25、麻雀——方刚

26、火光——柯罗连科

每周一诗:步出夏门行——曹操

孤桐——王安石

艺术长廊

27、晋祠——梁衡

28、秦俑漫笔——和谷

29、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朱伯雄 30、莫扎特的单簧管,巴赫的双簧管——肖

复兴

每周一诗:题郑防画夹——黄庭坚

听蜀僧睿弹琴——李白

动物的启示

31、黔之驴——柳宗元

32、黠鼠赋——苏轼

33、束氏畜猫——宋濂

34、狼——蒲松龄 每周一诗:猫儿——林逋

官仓鼠——曹邺 附录:元曲四大家

2011-9-29 初三语文上册课本目录

一 生活文化

1、苏州园林

2、周庄水韵

3、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谢道韫咏絮)

4、文化眼光

每周一诗:咏绣障·春日偶吟

二 爱情如歌

5、给女儿的信

6、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7、致橡树

8、贤人的礼物

每周一诗:东栏梨花、生查子·元夕

三 走近鲁迅

9、风筝

10、故乡

11、孔乙己

12、诗两首(自题小像·自嘲)

13、有的人

每周一诗:观猎·春日忆李白

四 步入书林

14、《安徒生童话》前记

15、《真话集》后记

16、《繁星》《春水》内容提要

17、文中有“画”

18、《窗》的艺术辩证法 每周一诗:渔翁、鹧鸪天·代人赋

五 讲坛回响

19、几年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20、最后一次的演讲

21、敬业和乐业

22、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演讲 每周一诗:伐檀·硕鼠

六 世间百态

23、差不多先生传

24、劳山道士

25、竞选州长

每周一诗:山中寡妇·咏柳(曾巩)

七 忧乐天下

26、岳阳楼记

27、醉翁亭记

28、诗两首(望海楼·登拟岘台)每周一诗:滕王阁·池州翠微亭

八 明清小说选

29、煮酒论英雄 30、武松打虎

31、范进中举

每周一诗:横塘·采莲曲二首(其二)王昌龄

附录一 明清小说概述

附录二 怎样学习文言文

11.最新人教版初中教材目录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化学 ; 新教材特点 ; 教学研究 ;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97-01

一、化学新教材的特点

1.新教材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新教材加大以图代文和利用图画等创设学习情境的力度。教材精选了大量的彩色图画,让学生对化学产生亲近感,使学生爱看、爱学。充分利用每一个版面,做到版面图文并茂,布局清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化学新教材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改变传统课程过分偏重学科知识体系的倾向,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在体现学科内容现代化的基础上,重视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选择素材,努力做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实现课程内容的社会化和综合化。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的化学知识的同时,能够感觉到学习化学很有用,能够解决自己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2.探究性学习是新教材的亮点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说传统教学过程最大的缺失是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那么新教材的“探究性学习”正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补救。“探究性学习”强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力求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鼓励学生自己去探求、去发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减少了验证性的实验内容,符合学生的好奇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如:教材中 “交流与讨论”、“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1)调查研究本地区的雨水的PH,(2)向当地农业部门和从事农业生产的亲友、邻居了解或家乡近年来使用化肥的情况,(3)自制叶脉书签等等。

3.教材全方位扩展知识面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书中列出的“资料”,“化学、技术与社会”, “拓展性课题”等栏目,这是对知识的有益补充,可以满足学生的多元认知需要,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以对化学的热爱。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让学生知道空气污染问题,绿色化学让学生知道化學正在向无污染方向发展,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与发展让学生知道化学定律的得出的曲折。本教材注重强调学生环保意识,通过对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环境恶化的阐述,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由此引发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和自我行动意识。书中共有39处之多有关环保的内容。

二、新教材使用存在一些问题

1.现行的评价机制制约了新教材的真正实施。

从本质上看,有不少教师还是用的老方法上新教材,呈现出“新瓶装老酒”的现象,使得新教材的优势无从发挥,新课标无从具体的落实;其二就是针对一线的教师有目的、有意义、有实效的培训太少,对具体的新课程实施的具体做法理解较为肤浅,新教材部分化学知识的系统性不足,淡化了某些重点知识,对教师教学存在不利,让老师难以把握知识的深浅程度,如补充的溶液、酸、碱、盐的相关知识要求程度不够,使初、高中化学知识脱节太大,让学生对后续高中学习化学知识感到困难。

2.学校在资源的配备上严重的不足,制约着新课程改革实施。

如:不少学校化学教师数量少,班额又大,造成工作量大,备课、批改作业等常规工作就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使得教师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上好新教材,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初中化学有23个探究活动,这些探究活动课前要花大量时间准备,课堂要占用较多时间,学习效率低,完不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老师担心考试跟不上,因此实际教学中就没有真正去一一落实。实际上,教材中的许多设想和意图难以实施,结果有些好的栏目和内容形同虚设。再如就是部分农村学校化学实验室以及各种器材、药品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3.教材安排不尽合理,教学任务、总复习与课时的矛盾。

新课程教材编排存在着先天不足,首先教材编排与学校课时安排存在矛盾。上课只能是四十五分钟一节课,而有不少内容教学中讲少了造成教材很难顺利完成,讲多了很难给学生思考探究的余地;第二,把教材分成上下两册,特别是下册内容过多,更是难为了师生,如今中考复习都是赶进度抢时间,升学看成绩,这样把教材分成上下册,更是加剧了矛盾,教学中造成前松后紧,教学效果严重受到影响。

三、教师教学中存在一些困惑

1.教师整体的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中考评价制度没改变。

课改对教师的素养提出较高的要求,除要求教师的专业素质强,还要有一定的学科间渗透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才可能多渠道的吸收各种知识。虽然各种新课程培训以点带面,但在短时间内想提高综合能力对现有的大部分教师而言,依然是杯水车薪。在近几年的听课中,看到很多初中化学老师加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感和动机水平在逐渐降低,愈发觉得初中化学老师有必要学习一些高中化学知识。另外中考的指挥棒,社会的评价依然是以成绩为重。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要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课时紧张,教学任务繁重,结果教材中好的栏目和内容形同虚设。

2.学生素质普遍较低,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

初中课堂纪律令老师头疼,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极不端正,这些问题困扰了大多数教师,教师的一部分精力用来狠抓课堂纪律,为自己的教学时间内赢得片刻安宁,一部分精力用来抓课程基础知识的巩固,为应试教育的结果不至于“太难堪”而努力,备课能让学生听懂就行,再有一部分时间用来批改作业,练习或试卷,此外很难再有其它时间用来反思教学过程是否还可以改进;能否利用课改契机、本学科的优势争取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12.最新人教版初中教材目录 篇十二

一、避免传统教学方式, 加大学生活动的内容

初中地理教材中少了教师讲授的部分内容。避免传统的教学方式, 老师一味教, 学生一味学, 学生学习过程很被动。初中地理教材是一本实验性比较强的教材, 它更多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中激发学习乐趣, 这也是我国如今地理教材的发展趋势。举个例子, 在对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节约和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之类的常识问题进行调查的时候, 学生们能够提出自我约束和一起保护国家自然环境资源的意见, 同时也可以收集近年来全国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特别要注意了解的是国家出台了哪些相关政策来解决所出现的问题, 当然, 问题提出和实施的过程, 细节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在某些地区的教师依旧使用传统的陈旧教学方式, 不能够把学生本身作为课堂学习的中心, 使得教材编制变得没有意义。在新教材的编写上, 更注重学生合作活动的重要性, 让每一个问题和活动的目地更加明确也更加具体, 只有这样才能让教材发挥它本身的作用, 加强学生的动手、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地理中常识案例的分析增多

初中地理教材当中的案例讨论不同于其它版本教材, 它的优势是不仅仅能把案例与学生活动变换使用, 满足了学生们的学习需求, 还可以把案例与学生的活动联合起来进行应用, 这种优势能够准确、系统的阐明地理教学里所存在的一定规律。举个例子, 在美国的商品农业里, 要适当的引申出当地能够适应谷物商品发展所必须的自然基础和条件; 或者是在澳大利亚农业里所存在的农业混合的一些现象; 当然也能够突出美国硅谷工业生产里所体现出的地理优势和一些人文因素等。这些案例的共同特点都是要有一定的决策性、要能够反证式的, 还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总结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的思维能力。所以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案例一定要相应的进行增加, 尽管案例数量增加, 但是案例质量还是要保证的, 高质量的案例能够让学生们学习知识面更广阔, 效率更高。

三、教材内容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感性资料相应增多

所谓感性资料分很多种, 可以是图像, 或者是户外实践, 又或者是多媒体教学方式等。

( 一) 地理图像

地理图像中涵盖了很多有价值的教育信息, 初中地理教材里图像明显比同类的其它教材多很多, 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试后, 能够发现图像在对学生空间想象力养成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大胆地进行设想: 新版地理教材的编排里用大批量的、直观的图像来代替原来书里的传统理论文字, 老师们的教学模式也从传统的老师被动传授转换为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尽可能地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 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老师起到引导的效果。

( 二) 进行地理户外实践

地理作为一种了解地球各类环境转变的学科, 户外的实践学习当然是少不了的, 让学生们到户外做实地的考察是一种更为有效果的学习方式, 不单单是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更重要的是实践, 地理教材里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在户外做实地考察是未来教材编排中的一个重要趋势。

( 三) 多媒体的配合地理教学

众所周知, 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更具有直观性, 每一个教学的内容都会应用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直观教学里, 教学的中心围绕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开展, 这种配合教学方式, 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也活跃了课堂当中的气氛。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最大的发掘, 地理教材对教师和学生起到一个指导性效果。所以, 在地理教学当中, 要尽可能地多做课前准备, 使用多种教学模式, 从中寻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模式, 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指导帮助作用。

四、地理教材功能的改革更新

传统的教材功能观是这样认为的: 教材是人类文明和人类知识的精华之所在, 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学术性和知识性的基础特征, 所谓教学就是把这些知识和文明的精华传授给学生, 学生们学习的过程就是把这些知识进行累积的一个阶段, 这样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作为主要步骤, 是相对单一的传输过程。教学的核心是以教材为本, 教师要理解教材从而进一步做教学, 学生要掌握教材里学到的理论知识。然后随着时代的更新交替, 传统的教学观念受到了质疑。新地理教材的产生使教学观念有了新的认识, 教学的目标已经不单单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了, 它还涵盖了学生们对学习这个过程的理解、学习方式的了解掌握, 还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养成熏陶。学生们对知识理解、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显性的, 它直接地体现在教材当中; 然后态度、情感还有价值观念是相对隐性的、更具动态性的, 它是活的教学内容, 需要教师在教材当中进行研究挖掘, 然后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教学, 这样就使得教学活动从单向传输过程转变为双向的互动, 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革, 而是有深刻的内在动因存在。

五、结语

我国的教育教学事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当中, 初中地理教材也要紧紧地跟随国家新课改的脚步, 做出一定的突破, 初中地理教材 ( 人教版) 是实验性较强的教材, 作为最基本的教材引导了地理教材编排的未来发展方向。所以在新一轮的地理教材的编写里, 要在此基础上加深每个教学内容的深远意义, 增大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地理是一种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更直观的学习方式是教材里要求重点中的重点, 不要死记硬背理论, 要掌握方法, 向更深一步迈出, 在这方面, 初中地理教材的进步空间还是相当大的, 我国的教育教学研究者也做了初步的尝试, 希望在这个良好的开头下地理教材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 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彩凤.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文字系统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3, (06) :107-109.

13.最新教科版初中物理目录 篇十三

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2.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3.活动:降落伞比赛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1.认识运动 2.运动的描述 3.运动的速度 4.能量 第三章 声

1.什么是声音 2.乐音的三个特征 3.奇异的声现象 4.噪声

5.声与现代技术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1.光的传播 2.光的反射定律

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4.光的折射定律

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6.神奇的眼睛 7.通过透镜看世界 8.走进彩色世界 第五章 物态变化

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3.汽化和液化

4、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1.质量 2.物体的密度

3.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下册

第七章 力

1.力

2.力的描述

3.弹力 力的测量

4.重力

5.摩擦力

第八章 力与运动

1.力的合成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3.力的平衡

4.力与运动

第九章 压强

1.压强

2.液体的压强

3.连通器和液压技术

4.大气压强

第十章 流体的压强

1.在流体中运动

2.认识浮力

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4.沉与浮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

1.功

2.杠杆

3.滑轮

4.功的原理及应用

5.机械效率

6.改变世界的机械

第十二章 机械能

1.机械能

2.机械能的转化

3.水能和风能

教科版9年级物理上下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

2.内能和热量

3.比热容

第二章 改变世界的热机

1.热机

2.内燃机

3.热机效率

第三章 磁与电

1.磁现象

2.电现象

3.电与磁

第四章 认识电路

1.电路

2.电路的连接

3.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

第五章 探究电流

1.电流

2.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

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第六章 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

2.测量电阻

3.等效电路

第七章 电功率

1.电功

2.电功率

3.灯泡的电功率

第八章 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1.电磁铁

2.电磁继电器

3.电磁感应

4.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5.电话和传感器

九下册

第九章 家庭用电

1.家用电器

2.家庭电路

3.安全用电与保护

4.家庭生活自动化、智能化

第十章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1.神奇的电磁波

2.电磁波的应用

3.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

第十一章 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创.1.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原子核、核能

14.新课程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目录 篇十四

七年级上探究实验(9)

1、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3、探究人自身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4、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5、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6、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

7、空气流动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8、叶片正、背面气孔是否一样多

9、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原料吗? 七年级上演示实验(4)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2、种子萌发时放出了CO2气体

3、萌发的种子吸收氧

4、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七年级上学生实验(8)

1、练习使用显微镜

2、观察植物细胞

3、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4、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5、观察草履虫

6、观察种子的结构

7、观察叶片的结构

8、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七年级下探究实验(9)

1、晚育的意义

2、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3、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4、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5、观察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

6、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7、测定反应速度

8、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9、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七年级下演示实验(2)

1、胆汁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2、模拟膈肌的运动 七年级下学生实验(4)

1、测量胸围差

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3、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

4、膝跳反射

八年级上演示实验(1)

1、发酵现象

八年级上学生实验(1)

1、饲养和观察蚯蚓 八年级上探究实验(6)

1、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2、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3、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4、动物的绕道取食

5、蚂蚁的通讯

6、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八年级下探究实验(4)

1、扦插材料的处理

2、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3、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15.最新人教版初中教材目录 篇十五

多元文化教育是以教育中存在的文化多样性为出发点, 使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学生都享有同等机会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尊重不同文化且依据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特征的条件下实施的,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对待自身文化及其他文化的得当方式及参与多元文化的能力。从世界教育改革来看, 文化多元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了各国教育的方方面面。一方面, 各种不同的文化无孔不入地渗透到教育过程中;另一方面, 教育无时无处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不同的文化。如今的教材中也体现出了文化多样性, 笔者基于现今的多元文化教育对教材中的所体现的文化的多元性进行了分析, 并且提出了“多”中的“少”这样一个问题, 即在文化类型“多”的同时, 也存在过于“少”的方面。

二、分析的对象及界定

本研究分析的教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 (以下称为“人教版”) 和苏教版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 (以下称为“苏教版”) , 这两套教材均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初审通过。

笔者所统计的文章是两套教材中的所有课文对于教材中的诵读欣赏及推荐文章不做统计。

三、统计方法

戈尔尼克以共享范围的标准将文化划分为宏观文化和微观文化。按照共享的范围, 又将微观文化划分为:种族或民族文化、社会经济水平文化、宗教文化、地域文化、城市郊区农村文化、性别文化、特殊文化、年龄文化。笔者依据我国的国情, 将教材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分为以下几类:一般文化、民族文化、阶层文化、性别文化、年龄文化、地域文化及特殊文化。民族文化分为外国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华夏民族文化;阶层文化分为精英阶层文化和普通阶层文化;性别文化分为男性文化和女性文化;年龄文化分为成人文化和同辈群体文化;地域文化分为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

四、统计结果

人教版

苏教版

说明:由于一篇课文中包括多种文化, 所以统计出来的总数与课本中课文的总数不相符。

五、统计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 教材中包含了多种类型的文化, 然而, 在“多”的同时也存在过于“少”的方面。笔者将其总结为“四多”“四少”。

(一) “四多”

1.文化类型“多”

从图标中可以看出, 人教版和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都包含了一般文化、民族、阶层、性别、年龄、地域及特殊性等多种文化。

吴永军教授在其《课程社会学》一书中了文化的“双元取向”:文化选择中既要考虑共同文化, 又要考虑到亚文化, 首先把两者作为相对独立的部分, 然后再考虑其融合部分。

在多元文化教育中, 既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又有外国民族文化;既包含精英阶层文化, 又包含普通阶层文化;既有城市文化, 又有乡村文化;既包括成人文化, 又包括同辈群体文化等, 另外, 还有特殊群体文化。

2.外国文化“多”

多元文化教育是一个包含文化以上的教育过程或策略, 是帮助学生了解并认同自己的文化, 尊重与自己不同的他人的文化, 以消除种族歧视并提供平等机会的教育。一个敢于吸收人类及外来优秀文化成果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根据统计结果显示, 人教版和苏教版语文教材中, 反映外国文化的篇目都占到了10%左右。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能吸取到异国的文化气息, 体会到异国的风土人情以及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如苏教版《七颗钻石》中小女孩的纯真和善良;人教版《走一步, 再走一步》中的父亲, 孩子身处险境, 但并没有主动去救护, 而是让孩子自己下来, 经历一次冒险, 接受一次历练, 锻炼孩子的胆量, 磨练孩子的毅志。

3.成人文化“多”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 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中描写成人文化的篇目均占到15%左右, 占据了文章的相当篇幅。伯恩斯坦的编码理论将语言分为局限语言编码和精制语言编码。教材中成人世界的语言, 结构比较完整, 属于精制语言编码的范畴。如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写到:“……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表现在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 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这段话体现的成人世界的价值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极端的责任心。这种精致语言编码脱离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学生的内心感受、理解和情感, 容易导致学生形成“假大空”现象。

4.男性文化“多”

许多研究表明, 目前教科书中, 人物性别比例有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在人教版和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也存在同样的倾向。男性文化篇目居多, 而且课文中被提及的男性大多数属于精英阶层。如《斜塔上的实验》中的伽利略、《一面》中的鲁迅、《纪念白求恩》中的白求恩、《始终眷恋着祖国》中的钱学森、《邓稼先》中的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的闻一多, 等等。这些男性的都表现出科学、探究、勇敢的特点。

(二) “四少”

1.少数民族文化“少”

“各民族之所以不同, 是因为表现在民族特点上的精神状态不同。”民族与其自身的文化特征密不可分, 文化是界定和衡量民族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材中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描写, 会影响到学生对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态度。但是, 据笔者同侪发现,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描写少数民族的文化的篇目少之又少。图标显示, 人教版中只有两篇是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 即《云南的歌会》和《安塞的腰鼓》, 而苏教版教材在少数民族文化这一块是缺失的。西方国家形成种族歧视和种族偏见的成因主要有: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缺乏认识和了解;依据我族的标准和价值去判断其他民族或种族;在生理上和文化内涵上都认为其他民族是次等的。因此, 教材中应该适当地选入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的篇目, 避免学生形成文化“自我中心主义”, 对少数民族产生偏见。

2.同辈群体文化“少”

同辈群体也称为同龄人群体, 是指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结成的一群人。同辈群体文化指的是学生与之交往的特定的群体所具有的文化特征。学生与成人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是有很大差异的。教材中描写同辈群体文化的有《我们家的男子汉》、《十三岁的际遇》、《伟人细胞》、《给我的孩子们》等等, 但是只占到所有课文的5%左右, 而且有些篇目都以成人的视角去描写同辈群体。如《我们家的男子汉》, 是作者“我”, 一个成人, 去看待家里的“小男子汉”;《十三岁的际遇》中, 是以一个成人的“我”, 去回忆十三岁——儿时所发生的事情。如果学生不能从教材的学习中接触理解那些与自己有相同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群体, 那么, 他们的教育习得是被迫的。因为, “真正把人联系起来的是他们的文化, 亦即他们共同具有的观念和标准。”同辈群体文化属于亚文化的范畴, 给所有的学生平等的机会以建立社会共识, 是不现实的。因此, 麦坚索 (A.Magendzo) 认为课程的编制应从注重文化转向注重文化异质, 重视文化亚文化对课程的影响。

3.特殊阶层文化“少”

特殊阶层主要是指智力超常或低智的阶层。如《伤仲永》中的仲永则属于智力超常的儿童。教材中所描写的特殊阶层大部分都属于弱势群体, 如《享受生活》中的海伦·凯勒、《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中的盲孩子, 等等。尽管海伦·凯勒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强者”, 她的顽强的精神、坚强的毅志、不懈的努力, 都属于“强者”的品质。但是, 这些品质却是以一个弱者的形象——残疾人作为载体, 无形中放大了她的品质, 而不是“弱者”本身。两套教材中描写特殊群体文化的篇目分别只有七篇和六篇。多元教育就是要消除性别、种族、宗教、社会阶层、年龄、特殊性等方面存在有的偏见和歧视。“教育改革应涉及确保所有学生受教育的平等和机会, 它更应强调一些处于弱势地位学生的特殊需要。”

4.女性文化“少”

如今, 女性主义研究的兴起, 使更多的人关注女性文化。然而, 许多研究显示, 在教材中女性文化偏少。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中女性文化各占了4.5%和4.9%。除了海伦·凯勒和居里夫人是以“强者”身份出现, 其他的女性大多数是以女孩、母亲、祖母、外祖母、老师等身份出现。她们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是善良、贤惠、顺从等。在《散步》一文中写到:“……我的母亲老了, 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妻子呢, 在外面, 她总是听我的……”不论是“母亲”, 还是“妻子”, 都习惯于听从“我这个强壮的男人”。教材中呈现女性的“柔弱”的形象, 要依附于男性的“强大”。

六、结语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 课程的本质是控制, 课程内容的价值特性充分反映了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统治阶级总是要对知识总体加以筛选, 筛选出符合自己意识形态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在文化的选择过程中, 统治阶层更倾向于选择共同文化, 而亚文化仍然处于一种弱势地位。

本研究只限于人教版和苏教版两套教材, 而且在统计的过程中对于文化类型的归类时, 含有更多的主观因素。

在文化分析的过程中, 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比较。比如精英阶层文化和普通阶层文化的对比;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的对比;以及两套教材之间存在的差异, 等等。

参考文献

[1].吴永军.课程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郑金洲.多元文化教育[M].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4.

[3].郑新蓉.多元文化视野中的课程与教材建设[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4, (2) .

16.最新人教版初中教材目录 篇十六

关键词:数学教材;配套教材;信息技术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逐渐被各大中学接受、认可,很多老师开始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模式,改变传统枯燥、单调的教学方式。这主要是因为人教版初中教学教材是以“以人为本”和“素质教育”为教育原则的,在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因人施教的同时,还制订了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提高其数学水平。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鉴于此,笔者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讨,力争使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基础更为充实。

一、教材中的表述过于简单

在最初的教材版本中,为了充分满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育要求,要求各地中学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积极贯彻“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个人素质。然而,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由于教材中对知识点的讲解过于单调,对重要的知识点也并未进行例题分析或者更为深入的研究,而仅以概念进行表述。在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学习较为简单,在运用的时候,通常会觉得力不从心,无法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课程中,教材在引入负数、正数之后,利用数轴引入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逻辑性较强的数学概念,即绝对值。在学习这一概念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教材中讲解的内容较少,然而在解答这方面的题型时,学生却经常力不从心。笔者通过总结与思考,将绝对值问题进行了专业性分类,具体如下:

1.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可按照相关的数学知识,将其理解为两个有理数差的绝对值,也就是说,倘若在数轴上,一个数字表述为2,那么距离这个数字5个单位长度应怎样进行表述呢?

2.非负数相加其结果为零

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利用绝对值同时为非负的性质,分别对其求解,比如,| a-1 |+| b-2 |=0,对a+b=?进行求解。

3.对绝对值所具有的几何意义进行专业性求解,比如,对| x+1 |+

| x+2 |的最小值进行求解。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上文中叙述的问题均是对绝对值这一个知识点不同角度的总结,但是,传统的教材中却对知识点、难点的表述较为简单,在课堂上老师根本无法对应教材进行表述,如此一来,将会错失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机会,使得教学质量与效率无法提高。

二、加强对配套教材的开发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之下,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被广泛应用于各地中学中,然而,相关教材的开发却明显不足。已有的配套教材具有层次分布模糊、知识开发力度不足以及难易程度不均衡等弊端,与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水平不符。除此之外,市面上缺少权威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材开发单位,已有的教材要么表述太过简单,要么内容不够深刻,令学生无法领会数学的真正奥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应加强对人教版配套教材的开发力度,充分贯彻其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通过开展大量的开发与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学习数学的不同需求,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

三、加强信息技术与教材的结合使用

人教版初中教学模式与传统照本宣科般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在教育教学中,引用了多种信息技术,但是,应怎样将人教版教材和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积极性,成为当前教育界重点思考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笔者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听觉、视觉带给学生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了解数学这门学科传达给我们的真实含义。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投影和几何画板软件,使学生了解目前实际生活以及数学中已有的几何形状,加深学生对此方面的记忆,为后续开展教学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人教版初中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与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及想象能力,摒弃传统枯燥、单调的“填鸭式”教学,实现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连结,让学生能够快速汲取数学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也正因为如此,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才得以广泛使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人教版初中教材弥补了传统教材的缺点,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然而,由于开发时间较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数学界应加快挖掘人教版教材的步伐,充分发挥其功能与优势,弥补其不足之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情感体验。在满足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为后续开展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燕明.初中数学教材中值得商榷的问题[J].江西教育,2010(17).

17.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目录 篇十七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9.《夜雨寄北》李商隐 10.《泊秦淮》杜牧 11.《浣溪沙》晏殊

1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13.《如梦令》李清照 14.《观书有感》朱熹 七年级下册:

15、《木兰诗》乐府民歌 16.《山中杂诗》吴均 17.《竹里馆》王维 18.《峨眉山月歌》李白 19.《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20.《逢入京使》岑参 21.《滁州西涧》韦应物 22.《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23.《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24.《约客》赵师秀 25.《论诗》赵翼

八年级上册: 26.《望岳》杜甫 27.《春望》杜甫 28.《石壕吏》杜甫

29.《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30.《使至塞上》王维 31.《渡荆门送别》李白 32.《登岳阳楼》陈与义 33.《长歌行》(《乐府诗集》)34.《野望》王绩

35.《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3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37.《黄鹤楼》崔颢 38.《送友人》李白 39.《秋词》刘禹锡 40.《鲁山山行》梅尧臣 41.《浣溪沙》苏轼

4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八年级下册:

4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44.《赤壁》 杜牧 45.《过零丁洋》文天祥 46.《水调歌头》苏轼

47.《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48.《饮酒》陶渊明 49.《行路难》李白

5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5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52.《己亥杂诗》龚自珍

53.《赠从弟》刘桢

5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55.《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56.《终南别业》王维

57.《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5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59.《无题》李商隐 60.《相见欢》李煜 61.《登飞来峰》王安石 62.《苏幕遮》范仲淹

九年级上册:

63.《沁园春·雪》毛泽东 64.《望江南》温庭筠 65.《渔家傲》范仲淹 66.《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67.《武陵春》李清照

68.《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之》辛弃疾

69.《观刈麦》白居易 70.《月夜》刘方平 71.《商山早行》温庭筠 72.《卜算子·咏梅》陆 游 73.《破阵子》晏殊 74.《浣溪沙》苏轼 75.《醉花阴》李清照

7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77.《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78.《朝天子·咏喇叭》王 磐

九年级下册:

79.《关雎》(《诗经》)80.《蒹葭》(《诗经》)81.《从军行》杨炯 82.《月下独酌》李白 83.《羌村三首(之三)》杜甫 84.《登楼》杜甫

85.《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8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87.《雁门太守行》 李贺 88.《望月有感》白居易

18.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目录 篇十八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课题3 元素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课题2 水的净化

课题3 水的组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 化学肥料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19.最新人教版初中教材目录 篇十九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创新应用

前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 我国的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 各种关于教学改革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层出不穷。学案教学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我国的教育界对于学案教学的研究尤为重视, 各种相关的论文、文献数量也随着时间逐年增加。这些论文、文献深刻分析了我国的教学现状, 对促进学案教学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初中地理作为一门具有一定专业性与实际意义的学科, 能够结合学案教学模式对教学成果进行巩固和深化。探讨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渗透学案教学模式, 对初中其他学科的教学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一、引导自主学习

学案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项关键环节。但是由于初中生年纪尚小, 缺乏学习的积极情绪和正确方法, 需要教师加以引导。科学调查表明:学生不能够自主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不知道需要学什么, 怎么学, 按什么顺序去学。所以, 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脉络和结构,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 按照科学合理的步骤和顺序去进行自主学习。比如人教版教材当中的“全球气候变化”一节, 教师在讲解之前提出“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是什么”、“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是有利还是有害”这几个问题, 就能够顺理成章地给学生布置好学习的线索。

二、组织学生讨论

分组讨论是一种能够让学生吸收他人观点, 寻找自身不足, 并且锻炼自身表达能力和分工协作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室布置一定的教学任务或者讨论话题,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学生们相互倾听、相互交流, 记录并且整理所有人的意见, 然后派出一个代表向教师进行汇报, 从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完成教室布置的任务。比如说在人教版教材当中的“地球总体环境”一节, 教师通过课文概括出地球的几点环境特征, 向学生提出“你认为人类想要在地球上生存, 还应该了解哪些知识”这一问题, 交给学生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 学生们能够倾听别人的意见, 调整自己的看法, 达成小组内的共识。

三、设问答疑

这一阶段是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评价的过程。对于一些简单的、学生很容易找出的答案的问题, 教师就可以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简单带过;对于一些正常的问题, 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理解当中的偏差, 对学生没考虑到的角度进行补充完善;对于一些学生不能解答, 或者学生解答起来比较困难的问题, 教师要进行重点分析和解答。对于这些教学问题的设置, 教师要尽量控制在合理的难度范围内。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 可以鼓励学生去进行独立探索思考。

四、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是教师将课堂上的零散、琐碎的知识整理为各个知识点, 将肤浅的、表面的认识深化为系统的、直指事物本质的认识的过程。通过归纳总结, 教师能够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出现的错误和偏差, 总结整理这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的目标, 加强了教学效果。比如人教版教材当中学习“全球的温度带”时, 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通过图表、图画的形式总结出全球各个温度带的范围, 特点和分界线。

五、巩固训练

巩固训练阶段是教师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转化实际应用能力的过程, 通常形式就表现为教室布置的课后作业。传统教学的课后作业要考虑到学生的平均学习水平与接受能力, 保持在一个中等难度水平, 这就容易造成一些学生不能完成作业, 另一部分学生又轻易完成, 没有学习上的满足感。在学案模式当中, 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 避免布置大量重复性质的作业。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反思出现知识运用错误的原因, 并且记录下来, 防止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

六、结论

学案教学是利用学案这种载体, 倡导“教师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我国在学案教学上的相关研究文献不计其数, 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 我国的学案教学的实际应用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这一教学模式的价值还没有发挥到最大。对此, 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要全面落实学案教学的应用, 弥补学案教学的缺陷, 从引导自主学习、组织学生讨论、设问答疑、归纳总结、巩固训练等角度入手, 发挥学案教学的积极作用, 推动我国课程改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岗.我国学案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 2014.v.34.No.37008:98-103

[2]董雅琪.浅析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性课文的分类与功能——以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1) 教材为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v.10.No.4402:60-64

20.最新人教版初中教材目录 篇二十

在许多学生与家长看来,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较大,而且学习起来会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数学史在数学教学内容中的融入,扩展了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视野,更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做好数学史专题教学,会让数学教学改革得以落实,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利用数学史故事,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其数学学习效率与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学生具有数学学习兴趣,他们才能愿意学,愿意将个人精力放在数学学习上。数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不仅有理科的科学性,更有文科的深远性。在教学中,教师从教学内容出发,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讲数学家的奇思妙想,有利于激发初中学生的好奇心。

比如在讲解“负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出“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这部分教学史内容,给学生讲解我国数学如何想到负数这个概念,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明了负数,从而让负数学习更有特色、更有意思。

二、利用数学史教学,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魅力

初中学生要想成为数学学习积极者,就要从思想上认可数学学科的价值,认为自己有必要去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数学史的渗透,向初中学生展示数学学科的魅力,有利于学生爱上数学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数学史的讲解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数学思想。

比如,在讲解有关勾股定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中外数学家对于勾股定理的不同看法,经过哪些分析与证明才得到了世界公认的勾股定理,促进初中学生建立不断探究的数学学习精神。

综上所述,数学史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较大的意义,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更多地考虑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在课堂中向学生传遞正确的数学史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数学史内容,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从而促进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徐文彬,彭亮.我国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料的分析与思考:基于苏科版、人教版、北师大版教材的比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

上一篇:05 关于转发《开展“岗位学雷锋 争做好员工”活动》的通知下一篇:大连市艺术教育督导团莅临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