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分层教学方案

2024-09-03

体育分层教学方案(共9篇)(共9篇)

1.体育分层教学方案 篇一

经过体育教学改革,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普遍采用分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模式通过将学生进行分类,由教师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有效提高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但在体育教学的实际运用中,这种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充分发挥良好的作用,因此,高校要正确认识体育分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这种模式的优化策略,真正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

一、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分层教学模式的分层方式有待完善。目前,高校体育分层教学的分层方式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分层标准不够全面。大多数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标准包括体育成绩、身体状况、竞技水平等。这些因素过于片面,无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划分,导致最终的分层结果不够科学。另一方面,教师不能按照实际情况对分层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导致学生长时间处于一个层面,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2.分层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不合理。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使教师找出自身教学中的不足。但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对评价体系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将其真正落实到体育教学中,即使对学生进行评价,所依据的评价标准也过于单一,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应优化分层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心理素质、认知水平、参与意识、合作能力等因素纳入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二、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1.完善分层体育教学的分层方式。对学生的分层结果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学习效果,所以,在分层教学模式的最初阶段,教师要利用科学的分层方式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差异性,从心理和生理两个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其中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竞技水平、学习态度、努力程度等因素。例如,教师在进行羽毛球授课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羽毛球水平、对羽毛球的感兴趣程度、羽毛球的竞技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分,一到四分属于基础层次,五到八分属于提升层次,九到十分属于高等层次。基础层次的学生重点进行接球及发球的训练,提升层次的学生主要进行接球质量及发球质量的训练,高等层次的学生主要进行竞技过程中技巧的训练。通过将学生进行精准的分层,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教学计划,教师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体育水平,还能真正增强体育教学的效果。

2.建立科学的分层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制订科学的评价标准,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的意志力以及学生的个性态度等。不要只对学生生理方面进行评价,应结合学生的心理、努力程度等其他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其次,在评价模式上,教师可以利用多种不同的模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教师在对学生的篮球水平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运球、投篮等比赛,观察学生近阶段的篮球水平是否得到了提升。在运球比赛中,教师可以利用几名学生进行干扰,计算每个学生的运球时间;在投篮比赛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两人,一人投篮,另一人计时,并将投篮结果记录下来。综合比赛结果,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并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完善分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不仅要完善教学方法,还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例如,在练习排球时,许多学生害怕排球传递过程中造成的冲击力,无法进行正常的排球训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调整发球的距离,使学生逐渐适应排球的接球方式,克服害怕的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细节问题,全面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使学生在每次训练中都有所提升。随着社会对高校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分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如何将其有效运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是高校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笔者通过将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运用于教学实践,提高了分层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优化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能够为分层教学模式在今后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谭军辉,黄正喜,柳华清.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分层升降”教学模式的实施问题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4(6):49-50.

[2]魏强.高校体育教学优化组合模式的大体育策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4(7):69-70.

2.体育分层教学方案 篇二

一、按兴趣分层

大家知道, 学生体能是有层次的, 有的好, 有的差;也有认知速度的不同层次, 有的学习速度快, 而有的认识速度慢;学生原有的体育基础也是有层次的, 有的基础好, 有的基础差, 或者在某个项目上没有基础可言。但有的老师却提出按照兴趣、运动特长进行分组, 这样做着实不妥,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兴趣、特长是没有层次的。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 有的喜欢篮球, 有的喜欢舞蹈;有的速度好, 有的柔韧好。因而, 他们的兴趣也不尽相同, 他们在体育项目发展上也不尽相同。例如, 一个体能差的学生跑不行, 而街舞好。所以, 我们不能说对跑有兴趣的学生层次高, 而对街舞感兴趣的学生层次就低。笔者赞同的是“教学分层, 兴趣只能叫做分组”。

2. 学生的兴趣与运动特长不能为分层的依据。

有些运动项目, 不是凭学生的兴趣与运动特长而教学的, 即这些项目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会。比如单元教学计划或者单个课时计划中是无法“按兴趣分层的、按运动特长分层”, 因为他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确定的, 分层的目的只是要求不同的学生能力水平所要求达到的目标不同。不管你有无兴趣都得学;不管你运动水平怎么样也得学。如果单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运动特长而教学, 这个学生就有可能在体育学习上走向片面, 新课标要求在一定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一至两项运动特长, 很显然“在一定的基础上”是前提。

3. 只看到兴趣而忽略学习能力。

有的老师经常按兴趣分组教学, 自认为这是分层教学的最好方法。实则不然, 如果按兴趣高低分层教学, 学习兴趣高的学生就给他高目标, 学习兴趣低的学生就给他低目标, 这样就会:学习兴趣高的学生学习能力差, 不能达成高目标, 学习兴趣低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面对低目标却吃不饱。这样一来, 决定达成目标高低的诱因不是兴趣, 而是学习能力, 所以按兴趣分层教学就是虚无的。拿篮球学习来说, 在目标设置上就是不一样的, 学生对于篮球感兴趣的点是不一样的。男生的目标着重是提高篮球的运动技能水平与运动能力———能打比赛、会打比赛、打好比赛。女生的目标着重是提高篮球的运动技能水平与对运动的理解———可以进行比赛、懂得怎样比赛、能够欣赏比赛。

二、按学生分层, 因材施教

在教学前, 教师给全体学生公布本节课不同组别需要达到的目标和内容, 让学生自由选择需要加入的层次, 让体能和技术水平相接近的学生到同一层次小组进行学习, 进而进行因材施教的原则。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运动技术技能水平和态度等, 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 如一般组、提高组、能力组等。为了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也可以以测试手段为分层的主要标准, 在教学中, 学生觉得自己加入的层次不适合自己, 可转入其他层次进行学习, 要注意教学的这种分层是动态的, 要定期进行调整。

三、目标分层, 适应学生实际学习水平

目标分层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 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 每一层次的目标设置要从低至高递进, 采用递进性的原则, 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地进行分层。一般将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为可完成目标、提高目标、发展目标。可完成目标要求学生人人达标, 提高目标要求中高层的学生达标, 发展目标是有特长的学生和有潜能的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的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设计好教学内容, 注重学生的进步程度, 要把教学内容分为适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材料, 又能促进学生向高一层次目标递进。

四、分层教学有损后进生的尊严

在采用分层教学时把后进生放在一起, 虽说是更有利于对他们进行特别辅导。但是无形中给了他们压力, 让他们觉得自己是班上体育方面最差的学生。体育教学的分层有别于其他文化科, 其研究落后于其他学科, 而且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区别。文化科可以通过分层教学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甚至可以通过特别辅导, 让他们成为一名优等生。而体育则不然, 由于体能、体形、身高、力量、速度等方面的先天原因, 他们无法仅通过体育课而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甚至永远地会被打入低层次。所以, 在借鉴其他学科经验的同时要切实考虑到体育学科的特点。

五、分层教学没有与新课程标准联系起来

3.小学体育分层教学的研究 篇三

关键词:分层教学;目标;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在课堂上选择应用分层教学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低效现象。我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同行交流、观摩公开课等形式,结合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对课堂分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低效表现进行分析。

一、低效成因

1.学情不了解,课前预设落空

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前,对学生已具备的技能基础考虑不周到,凭着经验或者想当然进行课前预设,实际的课堂教学与预设的情况相差甚远。

2.难度不适宜,学生操练不积极

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教学目标的难度设置和完成情况综合反映出来。一些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教学目标过易,绝大部分学生不努力就能掌握,难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3.练习层次僵化,学习动力难提升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体能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观察学生的进步。一节课中,学生固定在同一层次反复操练,基本上实现了该层次的目标,教师却置若罔闻,视而不见,如此单调乏味的练习,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

4.缺乏有效指导,学生进步不明显

教师能在课前预设学生的多种易犯错误,同时也有相应的改进方法,但学生共性化问题、个性化问题以及课堂生成的问题出乎意料,若方法不当,会制约学生技能的提高。

二、分层教学中低效现象的解决对策

1.深入了解,课前充分预设

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运动技术基础,是教师课前预设分层教学的重要基础。如何深入,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教师要有负责的态度,要有服务学生的意识。如,认真落实体育课堂常规,用心来备课、上课,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了解学情,为课前预设分层打好基础,同时促使教师观念和思维改变。

(2)教师要留心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必要时可做记录,以更好地发现学生已有的技术基础。根据他们的能力,分层次找共性。课前预设提炼对大多数学生的教学策略,对个别基础薄弱的学生实施个别化的教学策略。

2.目标明确,学生练习有目标

(1)了解学情,预设目标有梯度。在课堂教学前,了解学生的差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观察与评估学生练习的情况,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进行分层预设;根据学生所呈现的层次差异,制订各层适合的学习目标。

案例:在排球自垫球复习课时,首先让学生集体体验一次连续自垫球的练习,失误者停下来有目的地观察其他同学的垫球动作;然后回归到技术,教师进一步强调垫球动作要领;紧跟着进行分层练习,连续垫球达到20次—在直径为3米的圆圈内连续垫球达到20次—在直径为3米的圆圈内,达到一定的高度连续垫球达到20次。

通过自主没有限制垫球20次—限场地垫球20次—限场地有高度垫球20次三个梯度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敢于去挑战下一个目标,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2)分析教材,各层目标适宜衔接。在设置分层教学目标之前,全面分析教材之间的衔接性,是否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设置出具有适宜性的目标具有关键作用。

如,技术之间的有效衔接(技术+先备技术)运球与篮球单手肩上投篮可以衔接,运球+传接球+单手肩上投篮也可以衔接。学生在分层练习时,可以按照基础性练习—提高性练习—运用性练习三层来逐步提高。

3.方法多样,指导学生效果显著

为了提高分层练习的效果,教师必须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教材中运动技术的特点、场地器材设施条件、天气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特长与爱好诸多要素中稍有改变,固有的教学方法就要发生变化,必须从实际出发,从众多的方法中提炼鲜活的方法。

4.动态分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态分层能使学生的间接兴趣与直接兴趣相互渗透,使直接性学习动机和间接性学习动机相互支撑。如,在篮球运球教学中,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教师将班级学生分为三层:能够走一步运一次或走、停结合的学生分为一组(C层);能够跑动中运球、运球中可以变向的学生分为一组(B层);能够做出跑动中运球—投篮或者运球—行进间上篮的学生分为一组(A层)。练习一段时间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做出必要的调整,最终C层逐渐解体,B层、A层的队伍逐渐壮大。

面对当前分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期待各位教师认真领会分层教学的内涵,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提高育人本领,使所有的学生通过分层教学能有进步,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庞耀琴,陈明.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智慧[J].新课程:综合版,2011(04).

4.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篇四

一、背景

1、现代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个体优势,最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圆满完成学业。新课程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大众化和平民化。让每一位学生实现各自的完满发展是国民素质整体性提高的前提。在这种历史和社会的要求下,在个人能力有大小的现实中,有必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主体要求,实施分层次教学。

2、新课程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是建立在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适合于自身的发展机会的基础上的。追求平等并不意味着不管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而提供整齐划一的课程和教学,而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只有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机会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自身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才是平等的教育,才是大众主义的教育。

3、学生的经验不同、需要和兴趣不同,因此应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引导其不同的探究兴趣,这样才能促进其完满的发展。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关注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反对划一的、标准化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倡导多样化的、非模式化的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学校不是加工厂,学生也不是同质化的原材料,而是有着不同的文化家庭背景、不同的认知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心理特征,不问青红皂白“一刀切”,必然会抹杀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本来进校时有着各种差别的学生,从学校毕业出来后就成了模式化的产品,这何尝不是学校教育的悲哀!在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中,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分层次实施教学。

4、传统的教学与社会需要脱节,与发展相背离,与实现有效的智力活动相冲突,所以“一刀切”的教学,应从现实的教学中消失。主体教学和分层将把教师从课堂的“一言堂”解放出来。课上,教师将从“传授知识”转变到“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实践模式。学生将从注重模仿转变为注重理解;从缺乏创造转变为注重创造;从热衷于过多的常规练习转变到发展基础及宽广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从接受性学习向发现性学习转变。接受性学习是一种封闭性的学习,而发现性学习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过程具有开放性。

5、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才能。

二、分层次教学的依据

1、分层次教学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生对知识、对社会、对他人和对自己的理解是建立在其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学生的认知决非无中生有,而是以一定的前提为基础,这种前提就是学生的经验以及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认知结构。从宏观来讲,人都是生活在传统之中的,生活在文化和情景之中的。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一降生就带有特定的文化印记,被带入一定的生长环境。这些文化环境就给予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和前提。对学生的教育也要建立在这些经验之上。具体来说,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建构需要其原有经验的支撑,对知识的学习如果抽掉了经验的支撑,那么知识只能成为抽象观念搭建成的空壳,意义无从产生。根据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只有把知识与其经验相联系,学生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他们的认知结构才能有意义地同化和建构知识,否则只能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学生的经验不同、需要和兴趣不同,因此应尊重儿童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引导其不同的探究兴趣,这样才能促进其完满的发展。

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及所受教育不同,学生的智力存在着个别差异。心理学和教育学明确指出,教师必须针对个别差异,进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一方面在教学的广度、深度、进度上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另一方面必须考虑学生个性特点,尊重个别差异。成功教育表明每一个正常儿童,只有采用适宜的教育手段,都会获得发展,取得成功。分层次教学正是从这些理论出发,选择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开发他们的潜能,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发展,最终达到人人合格。

2、分层次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基础教育积极推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客观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育思想要有一个大转变,要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因材施教为方法。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科类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不解决,活动类课程就不能正常组织,“面向全体”、“促进全面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分层次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从最关键的环节上,解决“教育目标的短视性”、“教育对象的局限性”和“教育内容的片面性”,是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3、分层次教学是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需要 统观《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设计有一定的弹性,一方面,教师要按照《标准》中指出的要求,保证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与一定的训练;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和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教师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体现一定的弹性,要充分发挥创造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具体的内容安排可以是就同一问题情景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以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选择阅读;习题可以设置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探索性问题等多种层次;在安排课题学习时,所选择的课题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在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拓宽知识的内容,但应注意思想方法,注重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认识的本质与作用,增强对的学习兴趣,而不应该片面追求解题的难度、技巧和速度。

四、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⒈全体性原则

在教学中,着眼点和着力点始终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促使每一个人都获得成功。这本是党的教育方针的一贯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但在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长期以来未真正落实。应试教育存在这样两个面向:面向少数人和面向少科。教育不是以素质培养为目的而是以考试为目的,考试结果是源源不断分流出差生,最后是向社会输送大批“失败者”。分层教学正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为每个学生发展提供平等机会,把目光从少数人转向全体,把发展作为目的,考试只是促进发展的一种手段。偏爱优等生,是绝大多数甚至全体教师容易做到的,而要做到厚爱后进生,视他们为迟开的花朵,给予精心的哺育,却往往是不少教师不易做到的。鉴于此,我们应该借鉴魏书生老师的后进生转化奇招对后进生帮心、给法、树志,勾通师生感情,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不排挤、歧视后进生。

2、保底性原则

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根据不同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并组织教育活动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因此,不应该也不能够用统一目标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分层教学中,对后进生适度降低教学要求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保护自尊心,但绝不是要降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所谓“保底”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最终必须保证后进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力争毕业人人合格,不向社会输送一个“失败者”。

3、动态性原则

心理学表明,人们成长过程既有相对的阶段性和稳定性,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显然,对学生的分层也是一个相对运动的动态过程,切不可固定化。分层是因材施教的手段,促进最优发展才是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区别不同对象、不同时期及时灵活地调控学生的分层标准、各层人数的多寡、课堂教学的结构、作业和考查的尺度、辅导与评价方法,使学生潜在水平转化成新的现有水平,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达到最优化发展。

4、主体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灌输的过程。分层教学中从对学生的要求、课堂分合教学模式、分层评价等无论怎样细化的项目和对学生的要求,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被动的接受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教师给学生明确目标与让学生选择目标,在体现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积极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教学中要先确定好三类目标,然后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实际选择自己的要求,尽量让目标趋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教法适应学生自身需要,评价因人而异,师生情感相互沟通,因此,学生心里充实,学得轻松、愉快,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五、分层次教学的目标

1、发展A层学生的学习品质,特长,培养并提高他们的知识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2、提高B层学生,使他们牢固掌握课程标准、教材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努力争取成为A层学生。

3、帮助C层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心理教育,严格要求,热情关怀,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质量,稳步发展成为B层学生。

六、分层次教学的模式和做法

分层次教学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可按如下模式进行:(一)分层建组

(1)实行动态分层,把学生分为A、B、C三层;(2)建立学生的个人档案;

(3)建立各层学生互帮互学小组。(二)分层备课

(1)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2)筛选分层内容;(3)设计分层问题;(4)设计分层练习;(5)安排分层指导时间;(6)设置分层作业。(三)分层授课(1)分层设疑;(2)分层释疑;(3)分层练习;(4)分层辅导;(5)分层反馈;

(6)分层纳入知识系统。(四)分层辅导

(1)教师辅导;①查漏补缺;②学法指导;③心理辅导。(2)建立课外兴趣小组、互帮互学小组。(五)分层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①必做题;②选做题。(2)课外作业:①每日一题;②拓展题。(六)分层测试

(1)考试题包括:①基础题(80分);②提高题(20分);③综合题(20分)。(2)采用不同的记分方法。(3)分类矫正,全面提高。(七)分层评价

(1)根据学生达标递进情况,对学生进行层次升降;(2)建立分层激励机制,体验成功;(3)改变传统的成绩报告单模式。

1、分层建组

把学生分层建组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基础。对学生分层应遵循“多维性原则、自愿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教师通过对全班学生平时的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学习习惯及学习成绩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采取学生自报和教师考查相结合的办法,把学生按好、中、差分为A、B、C三层,分别占全班人数的30%、50%、20%左右,随着学生成绩的全面提高,A层学生所占的比例应有所增加,B、C层学生所占的比例应有所所减少。分层前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明白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了解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并说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地作些调整,合理地进行升降,消除学生的心理不平衡状态。分层后,再按自愿结合的方式组成互帮互学小组,每组里A、B、C三层学生都有,给学生提供互帮互学的机会,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建立学生在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质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个人档案,使分层次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前提。备课要在透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当然,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不同的要求,对相同内容的层次要求也应随知识、能力的增长而逐步提高。在分层教学目标确定后,应制定分层教学方法,筛选不同的训练内容,设置分层练习、作业,设计反馈检测题。其中要特别关注如何解决C层学生的学习困难和A类学生潜能的发展。

3、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做好分层设疑,分层释疑,分层练习,分层指导,分层反馈,分层纳入知识系统等六个教学环节。具体要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分层设疑,通过分层提问、讨论、答疑等形式使各层学生学懂本节课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接着进行分层练习,教师分层重点指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再进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训练,教师对时间、题量、难度等方面做合理的安排,使各层学生学得灵活、主动。最后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层反馈和指导,做到统筹兼顾,矫正提高,在此基础上,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纳入整个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

4、分层辅导

分层辅导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关键。因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课堂上只能解决大部分学生的问题,两头学生依然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等现象,故教师应加强分层辅导。分层辅导包括查漏补缺,学法指导和心理辅导。对A层学生辅导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及解题的思路分析,并提供一些课外思考题,充分开发其学习的潜能;对B层学生辅导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C层学生辅导重点放在最基本的知识点的掌握和最基本的题型的解决上,鼓励其学好。除教师个别辅导外,还可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帮教小组,开展互帮互学,使学生整体优化,进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分层布置作业

分层布置作业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有效途径。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使各层学生得以提高和发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对C层学生,作业的份量较少,难度较低,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尽可能安排一个题目考查一个知识点的练习;对A层学生则可减少一些重复性作业,适当增加一些灵活性较大的题型,以综合性、提高性为主;B层学生介于二者之间,要求A层学生也要完成B层学生的要求,鼓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的部分作业和C层学生选做B层学生的部分作业。另外也可以通过每日一题的形式,按题目的难易程度布置三道习题,让各层学生有选择地做,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

6、分层测试

分层测试是衡量分层次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统一试题要求下,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记分方法,试卷分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三部分。基础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满分为80分,各层学生都要做,C层学生得分80分记作100分;提高题考查的是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满分为20分,A、B两层学生必做,C层学生选做,B层学生得100分记作100分;综合题考查的是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满分为20分,A层学生必做,B、C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得120分记作100分。如果B层学生考试得分超过100分,主动升为A层再折算分数,C层学生得分超过80分或100分,升为B层或A层再折算分数。从而改变一张试卷,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的现状,使各层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可避免优生常因得高分而产生的骄傲自满的思想。

7、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是进行分层次教学的重要环节。分层次教学是使所有学生通过教学都有所学、有所得,逐步向各自的“最近发展区”递进,从而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但整体水平提高后,并非不存在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只不过此时比原先提高了。一个班级内学生的差异始终是存在的,为了更好地发挥分层互促的作用,在评价中也应进行分层,对C层学生侧重表扬,B层学生侧重鼓励,A层学生侧重促其发展,让每位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一段时间后。根据学生学习成绩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成绩进步的给予升级,退步的则降级,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实施分层考试,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成绩报告单的模式,由单纯地报告学生成绩改为报告A、B、C三层学生在德、智、体、特长等各方面综合性素质成绩。

七、分层次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分层次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对其工作的难度应当有充分的估计,且认真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其次,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教师的依据。分层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

2.分层教学的动态管理

动态管理是对传统教务管理的挑战,学生不是在班主任的监控、“保护”之下,任课教师又不能保证全员性管理,学生将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在动态管理中,不稳定因素会增大,管理的范围会拓宽,这就要求管理者、任课教师,“教书育人”尽到责任。新的分层管理中加入了动态调控,将淘汰制变成了自我选择制。

3.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

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可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学生或家长,做好顶住压力的思想准备。分层应以学生能否取得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准。

4.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分层教学下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5.实施分层后的评价方法

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任务,他们所接的班不同,达到的质量目标也应不同。如何判定分层教学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大问题。

八、分层教学实施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为准备阶段,主要为理论的积累,以及准备实施的前提工作。

第二阶段:2009年2月至2011年7月为初步实施阶段,主要为将理论实施于课堂教学,并在2010年8月进行初步总结。

第三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为分层教学反思与理论补充阶段,主要为结合课堂实践将理论补充完整。

5.浅谈高中体育的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篇五

摘 要:现在的高中班级基本都处于大班额状态,学生也由于家庭环境、生活经历等方面的不同,身体素质的差异十分明显。为了解决这个现实矛盾,使每个高中生都能接受他们真正所需要的体育教育,切实提高他们的体能素质,教师就应该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这个背景下,分层教学应运而生。针对如何在高中体育课堂中展开分层教学研究,展开研究与讨论。

关键词:高中体育;分层教学;学生分层;活动分层;评价分层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习惯在集体授课中使用“一刀切”的方式教授学生,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吃不了”和“吃不饱”的局面,无法兼顾所有的学生。尤其是高中体育不属于高考考查科目,很多学生由于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教师面临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他们都忽视了体育学科的重要性。然而,体育是综合锻炼高中生身体素质,使其能够健康成长,并且以更加高昂的精神面貌应对文化科目的学习任务的重要学科。再加上近年来的“全民锻炼”意识不断深入人心,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分层教学法能够兼顾所有学生,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能,使他们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体质。下面,笔者从将学生分层、将教学内容分层、将评价分层三个方面,讨论如何以分层教学法来促进高中体育的高效发展。

一、将学生分层

现在的体育课堂,基本上是以教师组织学生做好热身运动,然后让所有的学生按照老师的统一要求进行锻炼。这种教学活动只能调动起一部分学生的锻炼热情,其余学生只会应付体育活动。因此,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生的兴趣、特长、体质等具体情况,在充分了解学生的锻炼意愿之后,将学生进行分层,这是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也是后续分层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在实施分层教学法之前,我在全班范围内举行了一次体能测试,考查学生的运动能力。根据这次考核结果的反馈,我将学生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指的是运动能力较差、体质较差的学生;第二层是体质比较中庸的学生;第三层是运动能力较好的学生。然后,我以此为依据,根据学生的需求展开体育教学。这只是初步的分层模式,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根据学生的体能特点,进行重新分组。比如,在篮球教学活动中,我进行了篮球摸底测试,让学生在篮球场进行了“三角换位传球练习”“弧线运球接力赛”等,了解学生对篮球技能的掌握情况,观察学生的战术配合意识,综合了解他们的篮球素质。然后,我将具有篮球经验、技能水平较高、战队协作能力较优的学生分为A组;将体能素质比较不错,有着一定的篮球学习经验的学生分为B组;将一些对篮球运动没有兴趣,体质较差的学生分为C组。

二、将教学内容分层

在将学生进行分层之后,教师便可以展开分层授课。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展开不同的教学活动,使每一个高中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现在依然有很多学校会压缩体育课的教学时间,也普遍存在一些教师挤占体育课时,将体育课变成文化课,而高中生对此颇有微词。因为体育课是他们参加课外活动的最主要途径,也是他们得到放松的重要方式。然而,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忽视了很多学生的实际需求,渐渐消磨了他们的兴趣,也使其开始应对体育课程。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出分层的体育教学活动。另外,辅导教学也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切实提高高中生体质与运动技巧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辅导中,也要进行分层,针对每个学生出现的问题,展开针对性的辅导。另外,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体质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要求,切忌要求过高,损伤学生的身体;切忌要求过低,无法提高他们的体能素质。篮球是大部分高中生都十分感兴趣的体育科目,它可以综合锻炼学生的跑、跳、投等能力,可以提高高中生的耐力、速度、力量等,对于高中生的健康成长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分层教学中,面对C层学生学习篮球教学时,我主要是以亲自示范、鼓励表扬、篮球游戏等方式来展开教学活动的;在指导B层学生学习篮球技能时,我主要是以点拨、指导等方式来教授学生的;在面对A层学生时,我通常会用启发式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学、自练等活动中练习并掌握篮球技能。

三、将评价分层

任何教学活动都会伴随着评价,只要有教学活动,就一定有评价。因此,分层教学法也要求教师可以制定多?N评价标准与方法,分层评价高中生。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尽可能用鼓励性的方式激起高中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很多教师习惯用统一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挫伤了很多无法完成任务的学生的锻炼积极性,使这部分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后几乎很少进行锻炼。教师必须改变这种方式,设计初级、中等、高级的训练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与不同级别的考核,使运动能力好的高中生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魅力,也避免挫伤运动能力差的学生的自尊心。在评价A层学生的时候,我关注的是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作战技术等方面是否有所提升;在评价B层学生的时候,我主要是考查他们是否能够将篮球技能灵活运用在实际的练习中;在评价C层学生的时候,我主要是看他们是否对篮球教学产生学习兴趣,是否积极练习。在最后判定高中生的篮球成绩时,我会将他们的学习表现列入首位,然后再综合评价他们的素质与技能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C层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鼓励、表扬等具有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表述,避免教师的语言过于严厉打消这些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应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只能取得优异的文化课成绩的学生,已经不再是时代最需要的人才。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必须采用分层教学法,使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高中生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教师要将学生进行分层,这是实施分层教学法的依据;教师要将教学活动分层,使体育课堂能够切合每层学生发展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教师要将评价进行分层,使所有的高中生都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参考文献:

6.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篇六

王宗平

(执笔)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我校是一所城区中学,有一大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也有相当部分的中等生和后进生。而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是为每一个学生设计的,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给英语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英语分层教学是以我校教学现状为背景的教学探索,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尝试,它的有效实施能为我校英语组教师在教学实践上形成更完整的理论体系。

我校实验班的老师爱岗敬业,教学基本功扎实,并深入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正在由“经验型”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分层教学是把“因材施教”作为基本的教学原则,对传统教学的弊端进行改革,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能力,依靠现有的条件和已有经验,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的必要性。《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它的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强调的是“大众化”教育。

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人的先天遗传因素不同,而且表现在人的后天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也有区别,因而决定每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能达到的发展水平都是不同的。因此学生学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的策略”的理论,他认为,“世上任何一个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为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

分层教学的人文性。“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 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提高自身的英语技能,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通过分层教学促使学生互帮互助,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开展分层次教学的分组原则、分组方法、实施方法、评价方法、实验效果、制约因素等,建立班级分层次教学模式。

四、研究的基本内容:

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类分层?如何实施弹性的课程结构和教学计划?在备课中如何针对教学目标和要求,选择和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分层教学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与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的优劣体现?

五、研究的思路:

调查了解各个实验班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上的差异,形成统计表格,给学生分层。

开展宣传发动,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学习国内外有关开展分层教学的成功经验,吸取有效的做法。开展集体备课,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通过开展实验课、研讨会、反思、案例等收集研究成果,探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形成分层教学模式。

六、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分析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为研究提供必须的理论依据。

2.文献借鉴法:在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网络信息,分析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他人的教学成果,研究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

构建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现实方案并予以执行。

3.行动研究法:有目的、有步骤地制定课题组的行动计划,然后在实验中充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有效地促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后在行动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再修改计划——再贯彻落实于行动——再反思,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完善此项实验。

七、研究对象:本校八年级学生和九年级学生。

八、研究的进度计划:

第一阶段:(2011年9月至10月)调查及宣传准备阶段。各科任教师对所任教的班级进行问卷调查、谈话及思想动员,合理给学生分层。并确定学生的具体目标。

第二阶段:(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实施阶段。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讨论课堂教学中的分层目标、分层问题的设计、学生的角色不同,给全体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帮助树立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的激情。教案和作业的布置体现分层教学效果,形成分层教学案例。

第三阶段:(2013年2月至2013月6月)总结阶段。撰写阶段性小结和课题总结,反思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确定完善的方法和途径。完善分层教学模式,总结并推广。

九、研究成果预期效益和使用范围

1.形成学生分层方案,包括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环境、学习资源调查;

2.分层教学研究论文汇编成册;

3.通过课题研究,更有效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提高课程(课堂内外)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深化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和学习能力。

十、经费预算以及需购置的仪器设备

资料(包括统计、抄录、复印等)费:1000元; 文集编印费:1000元; 研究行动经费:3000元。

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负责人:王宗平

核心成员:连琼云 郭永惠 庄月玲 林秋霞 庄能扬 庄清梅 洪冰冰 吴月琴

林友发 庄秀琴

具体分工:王宗平

统筹协调,上传下达,课题实践过程中的大事记录 庄清梅、吴月琴、郭永惠、庄月玲

分层前的调查摸底,为学生分层提供现实依据

连琼云、林友发

前测及后测,用于体现实验的效果 林秋霞

课题研究有关材料的收集与分析记录 洪冰冰

课题组重要研究活动(会议)情况记录 庄秀琴

课题组阶段性研究工作小结记录,材料归档 庄能扬

7.中学体育分层教学策略的运用研究 篇七

1 中学体育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的必要性

1.1 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客观存在

由于受遗传基因、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中学生在身体发育、兴趣偏好、运动心态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而当前很多中学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都是标准化, 即采取标准化的教材、课时和教学目标, 忽略了所有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分层教学策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 在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等方面要采取差异化策略, 尤其是对于那些身体虚弱、运动基础差的学生, 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帮助他们实现应有的进步与成长。

1.2 分层教学法能够防止两极分化, 提高学生的整体体育水平

在分层教学模式下, 能够在班级内部形成一种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集体氛围, 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使所有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都实现应有的提高, 促进学生体育素质在整体的上升, 有效预防个别同学兼顾不到而出现掉队的情况。同时, 教师借助分层教学策略, 可以在体育基础薄弱学生的身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方式, 实现更多的激励和帮助, 使这部分学生实现更快的进步与发展。

1.3 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中学体育教育事业也实现了巨大的进步, 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实现了应有的创新和发展, 体育教学投入持续增长。但是, 相关调查显示, 在校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和重视。为了更好的满足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的需求, 中学体育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和研究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坚持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将分层教学策略进行实践和检验, 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 分差教学策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2.1 学生主体分层

中学体育教师根据班级内中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 对班级内学生的体能、体育能力、运动素质及心理素质进行综合性的考评, 并以此为依据, 将班级内学生分为A层、B层和C层三个层次。其中, A层主要是那些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和运动基础比较高的学生;B层主要是指那些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和运动基础处于中等或平均水平的学生;C层学生则是指运动能力较差、存在身体缺陷或者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后, 在教学实践中就可以针对每层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 并获得相应的体育乐趣和成功体验。同时,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基础上, 还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 与分组教学策略充分结合起来。例如, 教师可以根据每层学生的兴趣爱好, 分为足球组、篮球组、乒乓球组、健美操组等, 并且每堂体育课都给每个小组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 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2.2 教学目标分层

在综合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 将学生合理的划分为对A、B、C三个层次之后, 中学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具体特征, 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 使体育教学目标既要有统一也要有区别。按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课本教程规定了“三基”, 即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及基本技能, 这是每个学生都能应当达到的, 然后就是教材广度、教材深度、教学速度、深层次知识理解和高难度体育练习等教学目标的制定, 这时需要教师根据班级分层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在具体实践中, 教师可以根据A、B、C三个层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分别制定具有创新性、发展性和基本性的教学目标, 即:A层次学生选择创新性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和运动素质的基础上, 对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拓展, 将学生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B层次学生应当采用发展性目标, 在让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前提下, 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拓展;C层次学生选择基础性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锻炼学生的基本体育素质。

2.3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分层

首先, A层次的学生一般都是整个班级中的体育尖子生或特长生, 体育能力整体较强, 有自我表现和进一步发展的强烈欲望, 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以学生体育特长的发展和整体运动能力的提高为主线, 让学生在接近于体育实战的场景中进行锻炼和学习。例如在篮球教学中, 教师可以针对性的组织小组对抗赛, 在提高学生基本篮球技能的同时,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篮球意识和对技战术的理解能力。

其次, B层次的学生一般是班级中的中等生, 具有一定的学习潜力, 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以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主,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运动潜能。例如“任务教学法”在B层次学生体育课堂上的应用, 能够激发学生彼此之间的积极配合和彼此鼓励,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升自身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再次, C层次的学生一般是班级中的学困生, 体育基础较差, 缺乏体育学习的自信心, 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 这时教师要让学生树立起参加体育运动的自信心和兴趣, 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 养成参加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例如“游戏教学法”、“助教制”等教学方法的应用, 可以对C层次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成果进行动态化的管理, 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

2.4 分层评价, 全面考核

在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时, 应当在坚持全面性、合理性原则的基础上, 制定差异化的评价策略, 实现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运行潜能。例如, 对于C层次的学生, 教师可以制定以激励为主的评价策略, 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学生自评有效结合起来, 这样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 端正学习态度, 培养对体育的乐趣, 养成爱锻炼的好习惯。

3 结语

综上所示, 中学体育教育中分层教学策略的运用, 顺应了素质教育背景下社会对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 符合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 中学体育教师一定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认真领悟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要求, 多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体育分层教学策略的有效贯彻与实施,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在整体上的进步, 不断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运动能力。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 体育教学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任务, 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但中学生在身体上和兴趣偏好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 就必须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本文在分析中学体育教育中运用分层教学策略的必要性的基础上, 结合中学体育教学的实践, 就分层教学策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进行理论探讨。

关键词:分层教学,中学体育,素质教育,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赵猛, 李占平, 高原.实施体育分层教学优化学生的个性品质[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3) .

[2]卓英韬.论高中体育教育现象[J].新课程 (上) , 2012 (1) .

[3]张伟民.对高中体育分层教学的若干思考[J].体育师友, 2010 (4) .

[4]“如何在体育实践课中实施分层教学”的讨论与争鸣[J].中国学校体育, 2009 (7) .

8.浅谈小学体育的分层教学 篇八

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我国一个长远的战略方针,然而最近国家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令人触目惊心,引起国人的极大关注,那就是仅亚洲而言,我国目前青少年的身高和体质远不如日本。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学校体育是影响学生体质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改变目前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向、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是学校体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所必须研究的课题。传统体育教学脱离实际,存在许多弊端,严重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体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分层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小学体育教学由于受到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辅导、考察到评价,很难顾及到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差异,使得优等生吃不饱,低等生吃不了,因此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体育课堂教学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科学地对待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異,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教学素质化目标,又使体育教学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认为,应当重视学生差异的存在,开展课堂分层教学研究,针对学生的特点,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在班级授课中把集体教学与个体化教学结合起来。体育教学分层的依据是学生个体的差异,课堂教学分层目标要求教学必须采取与学生学习可能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的方法进行分层施教。

二、体育课堂教学分层教学的优点

1.符合实际出发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同步教学中渗透异步教学,分层教学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形式,在班级的框架下,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班级授课形式下的异步教学,进而解决教学要求的整齐划一性与学生实际学习可能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

2.有利于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分层教学以学生的实际差异为出发点,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的个别差异、不同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不同要求制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程序,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多样化学习提供可能,以满足他们的不同要求与兴趣。

3.可以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通过分层施教、分层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机会,使学习困难学生摆脱困境,学习优良的学生脱颖而出,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体育课堂教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1.应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

对自己的教学对象的了解程度如何,是分层教学成败的关键。作为教师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要求授课计划和教学方法之前,必须对学生的情况作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虽然学生面广,量大,但要搞好分层教学,必须对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生理机能、运动基础、心理素质以及性格、爱好、个性特点等进行了解,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2.应熟悉和掌握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总体目标

课程标准是实施体育教学的根本依据。只有熟悉和掌握他,我们才能以此为基础合理制定各水平段层次的教学目标。才能搞好分层教学。

3.合理的划分层次

教学层次的划分不是简单的教学分组,而是将教学对象根据其相关因素,按递进关系划分成若干不同群体。体育课中的层次划分主要以身体发育、身体素质、健康情况、体育基础、兴趣、意志品质等因素为依据。当然不同项目还有其不同标准,那就要依据实际出发,分别对待了。当然分层教学的层次划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随教材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内容上我们可以分两至三层,换一个教材可能就分三至四层。如在技巧前滚翻教学时,我按学生技能水平设置三个练习层次:在帮助下完成动作;独立完成动作;创设技巧动作。在投掷教学中,我则根据考核成绩优秀、良好、及格、仍需努力四个等级进行分层。同样,这个学生在这项教材中分在这个层,在那个教材中就可能分到另一层。一些爆发力较好但身体协调性较差的学生在跑步、跳跃中能分在优等生层次,而在体操、跳绳中则会处于中、低层次。因此,我们在划分层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把划分到低层次的学生称为“差生”,更不能歧视低层次的学生,而是要一视同仁,更多的给予他们鼓励。

(2)要注意灵活性。任何学生都有其所长亦有其短,在分层次时切忌不可把任何一名学生长期置于低层次中学习,否则对于他的心理上的健康成长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3)要注意各层次的连续性。分层次教学,不是把各个层次机械的分开,低、中层次教学只是一个阶段,他们最终应向高层次发展,所以要注意各个层次的衔接,保持其连贯性。要让每个学生明确该层次的目标,要求,学习重点,也应鼓励每个学生努力向高层次发展,培养他们的进取心。

4.合理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与各层次的学生的水平、能力相适应,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我在教授技巧后滚翻时,由于学生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或统一,就会出现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设计教法时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前滚翻教学时,将学生按技能水平的高低分成三个学练小组:“斜坡”前滚翻,前滚翻,连续前滚翻,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练习内容,这样使学生有了新的目标,促进了练习的积极性,体会成功的乐趣,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高,确保了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9.体育分层教学方案 篇九

江西省广丰县永丰中学

江西省广丰县永丰中学创办于

1957年,现有学生4300余人,教学班69个,教职工260人。自2001年2月以来,广丰县永丰中学实施了《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研究》的省级课题研究。2003年,江西省教育厅授牌我校为“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研究实验基地”。通过实施,我校的体育教学有了根本的变化。学校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教师有了展示才能的平台,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浓了,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的基本情况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根本目标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奠定基础。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应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并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发展学生的体育爱好,为其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原来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过多,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现象,如初

一、初

二、初三年级的实践部分(包括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基本体操等),分别有十多个项目,教学内容庞大,课时有限。同时,受既有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既要考虑男女生的差异,又要考虑学生身体素质与动作技巧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差别,从客观层面产生教学难以深化、学生管理散乱等负面现象,进而弱化学生课堂纪律、集体观念。

为从根本上解决初中体育课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偏低、课堂纪律涣散等现状,走出一条符合学校实际的体育教改之路,同时更为了破解传统教育教学课堂管理这一难题,广丰县永丰中学在教师集体讨论、专家点拨指导的基础上,于2000年9月开始,分五个阶段(含后续的拓展深化阶段)实施《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研究》的省级课题研究。

(二)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实验研究”,是根据本校的师资、场地、器材、设备、学生数量等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兴趣、爱好、特长、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划分成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本着自愿的原则,自由选择喜爱的教学班。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个性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使学生兴趣稳定,主动参与,自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观。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就可以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从而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1.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实验研究的主要目标:通过初中阶段三年的体育教学,学生在体育合格基础上掌握一至两项体育特长,培养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1)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的界定;(2)学生合理分类的标准和方法;(3)师资力量的有效发挥,场地器材的合理使用;(4)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课型的结构与模式;(5)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的评价与测试;(6)学生素质的培养和体育特长的发展;(7)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的校本教材的开发;(8)体育活动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9)体育活动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10)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中的应用。

3.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实践与探索的具体进程。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实践与探索分五个阶段(含后续的拓展深化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00、9—2001、1)。该阶段主要任务是:理论学习、外出考察、调查研究、搜集资料等。

①学校拨出经费购买数十套与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相关的书籍、VCD光盘、电脑软件;

②组织体育教师赴浙江衢州三中学习考察; ③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进行分工,由周守勤校长挂帅的课题研究小组定期对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准备工作予以科学督导;

④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所需要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根据学生的身高,自行设计制作不同高度的篮球架;

⑤邀请江西师大体育学院副院长、余万予教授,省市教研员杨涛、方建新老师等专家来学校举办理论讲座,指导课题研究并担任课题组顾问。

(2)实验研究阶段(2001、2—2003、11)。主要工作包括: ①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

②按学生志愿将整个年级进行分班,并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

③对参与实验的学生体能、兴趣爱好等进行各项数据测试,并建立档案;

④实施分类教学,在开设足球、篮球、排球、体操等项目的基础上增设民俗舞龙、踩高跷、跳竹杆项目;

⑤实施分层教学,聘请体育尖子生担任项目“小老师”,增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3、反思提高阶段(2003年3月—2003年2月)。本阶段对前面的工作进行总结,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构建分层分类教学的基本模式,主要工作有:(1)认真做好阶段性分析、总结,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探求解决办法;

(2)课题组成员加强学习,提高科研能力,抓体育教师的理论学习和培训,要求每学期摘录10000字以上的科研笔记,同时把握现代教育、体育教学的动态信息;

(3)确立体育教师的学术地位,鼓励体育教师拟定教学心得、教学论文,选派体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

(4)发展学生的特长爱好,为学生展示才华搭建平台;(5)构建各项目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

4、总结推广阶段(2003年9月——2005年7月)。主要工作有:

(1)形成高效的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管理模式;(2)深化课题研究,使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由经验型向理论化转变,总结成果,申报江西省“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实验基地” 通过并获得授牌;

(3)开展体育校本研究,大力挖掘各种体育资源,申报省级课题“民俗舞龙等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立项;

(4)开设民俗体育项:如舞龙、踩高跷、跳竹杆、跳绳等,丰富体育课程内容。

2004年,我校“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实践与探索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江西省教研室的肯定,组织全省体育教育专家来学校进行了调研,并组织召开现场研讨会,随后,这一教学模式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5、拓展深化阶段(2005年9月——现在)。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等方面均有极大的效果,受此启发,学校与引同时逐渐将该成果拓展推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多个层面,形成了后续的拓展深化阶段(2005年9月——现在)。拓展深化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探索:

(1)打造校本课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乐享教学”的探索)。永丰中学在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的基础上,促进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独具特色的“分层教学”、“乐享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分成A、B类不同层次的班级,分层制定学习目标,分层施教,分层评价,适应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了各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警惕了学习效率,让大多数喾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乐享教学”模式,是将一节课大致分为“欣赏(感受)—探究(质疑)—生成”三个环节,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最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生成能力。“分层教学”和“乐享教学”的推行,充分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促进了广大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2)以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为基础,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师生2+1达标工程”。永丰中学师生“2+1达标工程”中的“2”为二项共性项目(教师为“乐享教学”达标、健康达标,学生为学习习惯达标、健康达标),“1”为个人特长达标。学校通过每学年组织一次全方位的考核,督促每位师生实现健康达标与个人特长达标,要求全体教师实现“乐享教学”达标,所有学生实现学习习惯达标。

(3)实施“做人工程”,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在进行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校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永丰中学将师生健康具体化为两个层面:一为身体的健康,二为心理的健康。为培养健康阳光的学生,学校申报并扎实实施省级课题 “做人工程”,努力锻造学生完美人格。“做人工程”,以健全学生人格,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宗旨,通过深化法制、孝敬、感恩、诚信、环保与心理健康教育,以日常评比、班级管理、德育成绩评定、“一帮一”活动等德育实践活动来吸引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师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孝敬课”,坚持每学期评选“孝敬星”,还专门编写了校本德育读本。同时,学校单独成立了健康教育办公室,并专门设立了心理咨询室,设臵了心理渲泄室,所有学生都建有详细的心理健康档案、成长记录册,便于班主任、任课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轨迹。学生可以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悄悄话”信箱、校长信箱等各种途径来反映自己的各种心理问题,还可以到心理咨询室与经验丰富专职心理咨询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个别存在严重负面心理的学生还可以进入心理渲泄室及时为自己的心灵减压。

细致而又完善的“做人工程”,有效地解决了德育实效性与针对性的问题,切实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心理品质,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永丰中学学生犯罪率、重大事故率一直保持为零,学生自杀、仇视社会等极端行为为零,厌学逃学、与父母不和等现象逐年下降。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

永丰中学实施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坚持十余年,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成全校范围全方位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符合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潜能。通过初中阶段三年的体育教学,学生在体育合格基础上掌握一至两项体育特长,培养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学校在研究的过程中,取得了众多成果,主要成果如下: 1.建立了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基本模式,不同课型的结构与模式; 2.制定了合理学生分层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以及学生体育与健康达标的评价标准与测试方法;

3.建立了在班级授课制基础上合理安排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的课程安排、师资力量的有效发挥、场地器材的合理使用的课程管理模式;

4.学生体育特长、心理健康、自主管理与综合素质提高之间的正相关理论;体育活动中学生;

5.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的校本教材的开发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6.在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中,教师工作评价维度与量化指标;

7.在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基础上拓展形成的“乐享”主题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模式、评价等制度体系;

8.“师生2+1达标工程”的实施方案、实施细则与考核成绩等;

9.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与充实。

三、效果与反思

(一)取得的成果

我校初中体育分层分类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的成果主要体现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本课题的实施,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为学校赢的诸多荣誉。学校体育设施、装备等硬件建设不断完善,规模不断壮大。积累了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了课题研究的方式和方法,推动了学校校本研究的进行,培养了一批科研型的体育教师队伍,探索、创新、构建了具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师在实施课题中,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得到了得高,在各级各类体育竞技中频频获奖,并逐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全体学生在实施课题中,体育素养和体育精神得到科学的培养,对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的理解和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养成了良好的健康习惯和意识,兴趣,特长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1.推动了学校的全面发展。

(1)我校体育教学工作获得省市县各级领导、专家的赞许和社会的首肯,如2001年4月,全省体育教育现场会在我校隆重举行,2003年11月,全省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展示会再次在我校召开。国家及省市著名体育专家余万予、杨涛、方建新、高修定等均肯定了我校体育分层分类教学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模式,社会各界人士和学生家长对我校体育分层分类教学了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构建了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基本模式,大力开发了校本资源,民俗体育舞龙、踩高跷、跳竹杆等新项目的确立与教学,丰富了体育课程内容,为体育教师展示自身特长提供了崭新的舞台。

(3)推动了学校全面发展,实施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分层教学”、“乐享教学”,引领每一个师生在教与学中找到自己的目标,推动着永丰中学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学习方式呈现出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良好势头;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师生评价呈现出多元化、过程性和发展性的良好导向;学校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学校连续八年中考成绩、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优异,多次成功举办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教育教学研讨展示现场会,师生参加全国各级各类竞赛获国家级奖180余人次、省市级奖500余人次,先后被评为全国启发式教学实验先进单位、江西省 “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研究实验基地”、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验基地、江西省德育示范学校、江西省中小学和谐校园、江西省首批素质教育示范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江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江西省绿色学校、江西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先后赢得了省内外众多教育专家的肯定,引起了国家、省、市众多媒体的关注,《中国教育报》三次报道了永丰中学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其中《让师生都感受进步的快乐》在《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进行报道。

2.引领一大批教师健康成长。初中体育分层分类教学的实施,提高了师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培养了一大批科研型教师,为体育教师的健康成长构建了良好的环境,课题组教师努力涉取新课改的知识营养,积极参与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高涨,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体育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运用,科学引导学生掌握体育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意识,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校体育教师荣誉和竞赛捷报频传。我校体育教研组被评为首届优秀体育教研组,体育教师刘春木、叶身红先后被评为上饶市优秀体育教育工作者,刘志豪、王洪伟、朱继良、左淑琴、郑海琳、江建平、严建玉、毛丽萍等教师多人次荣获省、市、县优质课,基本功竞赛一、二等奖,有10多人次上省示范课,教研论文有20篇获省、市一、二等奖。此外,在拓展深化阶段有力地促进了多个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祝建明、夏春雨、程丽红、周坤福、朱余静、周斌芳、刘雪娥、杨利水、刘涛、李玉珍、包建平、韩珍、叶茂盛、郑云清、徐晓辉、赵贞炎等各学科三十余位青年教师先后在省、市、县教学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3.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1)初中体育与健康分层分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成就动机,发展情意,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全面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由于分层分类教学尊重学生的意愿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重视学生的学习评价,全体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项目,通过自主学习活动不断获得成功,因成功的体验又激发他们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因而在运动场、体育课上都呈现一片龙腾虎跃,青春飞扬的情景。

(2)初中体育分层分类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分层分类教学是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从而组成了一个学习团队,学生既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新知识,又能在学习团队中运用知识,发展个性,发挥创造性才能。

(3)初中体育分层分类教学强化小组活动,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分层分类教学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积极平等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遇和氛围,既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意识,养成自我调控能力,又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成长为创新型学生。

(4)初中体育分层分类教学,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实验数据表显示,我校学生国家体育达标率由先前的80%上升到96%,平均身高超出1厘米,强健的体能更显示出非凡的优势,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我校中考节节胜利,稳居全县第一。

(5)初中体育分层分类教学为我校学生体育竞技带来无尚的荣誉,一批批体能强健的希望之星脱颖而出,我校在广丰县第26届、27届中学生运动会上,以优异的成绩连续二次荣获团体冠军,并有15人次打破县中学生运动会单项纪录,56人次刷新校运动会纪录。今年,我校乒乓球队、足球队、田径队代表县队分别参加上饶市各个项目的比赛,荣获市中学生乒乓球男子团体第二名,足球第三名的好成绩。近年来,广丰中学,广丰实验学校,广丰五中招收的体育特长生,有80%是我校应届毕业生,在学校举办的三届学生才艺展示会上,体育特长才艺表演更是锦上添花。

(6)体育与健康密不可分。初中体育分层分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磨合,强健了学生体魄,解决了学生心理问题。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综合活动,使学校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红红火火,各具特色的兴趣小组活动方兴未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元化学习方式应运而生,健康的体能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二)反思与建议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实际的问题:①由于一些主观或客观方面的原因,小学阶段更注重教学质量而忽视了学生体育课堂教学的管理,使得众多学生缺乏良好的体育习惯与基本的体育知识,给“初中体育与健康实施分层分类教学”的全面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②目前实施的学生评价体系过于看重学习成绩的衡量,导致学生综合素质无法得到应有的界定,影响了“初中体育与健康实施分层分类教学”这一管理模式的社会认同感;③在后续的拓展深化阶段,由于当前学校大多实施班级授课制,成班率一般高于50人,容易造成教师课堂纪律、教学时间失控的现象;④教师的研究成果缺乏交流的平台,限制了课题研究成果的探讨、完善、推广;⑤研究开展以来,不少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有了显著提升,但却出现了部分学生话题延伸过于广泛的现象,课堂纪律维持存在一定的难度;⑥由于应试教育的实际存在,尤其是现行学生评价以学习成绩为主导的评价体系,给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建议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科研部门紧密配合,为教学研究的深入持续开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①细化师生评价的维度,出台适合新形势的师生评价方案。建议将教师评价细分为身心素质、专业素养、教学业绩三个维度,通过探索确定一个合理的量化标准,促进教师成长;将学生评价细分为身心素养(包括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学习品质、学业成绩三个维度,通过探索确定一个实践性强、合乎教育科学的考核体系,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②加大专家对教学研究及学校工作的指导。建议具有科研优势的教育机构与学校开展联合研究,开展实效性高、易操作的师资培训模式的探索,以促进教师综合素养尤其是教育理论素养的提升;

③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随着丰富学校教育内涵的不断深化,教师的现有教育辅助手段已经难以满足教育实验的需要,我们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够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配备上给予政策上、资金上的支持,比如尽快推进电子白板在学校的应用、出台措施支持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为校本教育资源库的建立与完善提供资金支持等;

上一篇:干部作风整治剖析材料下一篇:儿童教育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