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改进措施

2024-07-12

大学英语教学改进措施(11篇)

1.大学英语教学改进措施 篇一

物理作为一门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的一门课程,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与时俱进,应该跟随时代的发展,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并且还应该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创新理念,从而推动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和优化,创新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从而进一步有效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之中,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实操课程,它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够培养出很多的高素质人才。实验室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学习好大学物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大学物理教学的过程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同时物理实验之中综合了很多的实验工具与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实验接触到更多的仪器,了解面和知识面也就会很广。实验物理化学在化学科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学好物理课程所具备的重要条件,同样也是学生未来对物理做研究的基本功,所以说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在未来的物理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第一就体现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把被动变主动,更好的参与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参与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还体现在物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一种思维开拓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甚至还会培养学生的处理数据的能力,总之在各方面都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甚至还会提高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所以说,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积极地作用,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在不断地改进,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创新,但是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依然需要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单一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就表现在教学模式的单一。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之下,大学的物理实验教学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单一化,只是一味的强调学生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之中去,去而忽视了学生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老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标注出了很多的实验数据,还有实验原理,还有需要操作的各项内容,这样单调的教学模式,久而久之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就会比较弱,这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教学模式单一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就是不善于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没有充分的发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没有充分的把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从而造成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不高,教学模式单一的现象存在。

(二)学生参与度不高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就表现在学生参与度不高。在大学之中,设置物理实验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和掌握所学习到的知识,通过整个物理实验过程所展示的结果或者是过程,让学生加强对课本上所学到知识点的认识,从而加强对所学到知识的理解。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之下,一味的根据课本操作,还没有亲自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之中,就知道了实验的结果以及试验所验证的理论知识点。甚至有的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之中,根据书上的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指导写出了一个实验报告,完全没有参与到真正的物理实验过程之中,动手能力非常的差,这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大学英语教学改进措施 篇二

一、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

(一) 语音知识匮乏, 发音不准确

英语发音是大学英语听力学习的基础, 语音学习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听力理解程度的高低。在初高中学习阶段, 大多数学生接触的都是“哑巴”英语, 口语、听力、音标环节都比较薄弱, 部分学生甚至没有系统、完整地学习过48个音标, 不能清晰辨别语音相近或相似的音素, 不熟悉短音、长音、异化、同化、连读、吞音、爆破等基本发音规则, 尤其是很多学生不能区分美音与英音, 语音障碍明显, 当繁杂的听力材料扑面而来, 经常无从下手。

(二) 语法、词汇量知识掌握不充分

语法是英语句子的血液, 而词汇是英语句子的骨骼, 大学生只有充分掌握语法知识, 在词汇方面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才能较好地提高听力水平。很多语法和用法是有规律可循的, 但是在大学英语听力中会出现较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复合句, 很多学生分不清英语的时态、语态、倒装、主谓一致、强调等语法, 没办法理清句子间及句子内部的关系, 理解障碍较大。此外, 大多数学生词汇量积累不足, 不熟悉常用词组及习惯用语, 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经常碰到生僻词、俗语, 即使听懂了一些单词, 也没办法正确书写出来, 造成理解障碍。

(三) 缺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播, 而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学生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过度高估自己的能力, 低估听力材料的难度, 在解题时粗心大意;另一种是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 对自身的听力水平缺乏自信心, 在听力课程中常常感到紧张和恐慌, 处于被动状态, 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而自信心受挫严重制约着学生潜力的发挥。有关调查显示, 有些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基本一致, 但心理素质不高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感到恐惧、紧张、焦虑, 其听力学习成绩会比心理素质好的学生差很多。由此可见,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可有效促进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开展。

(四) 缺乏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给予语言丰富的内涵, 两者密不可分。文化背景参与学生听力理解的整个过程。大学生学好英语的前提条件就是充分了解英语文化背景。我国与西方国家在语言使用习惯和情感表达方式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很多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匮乏, 不能准确地理解句子大意。

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 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

语音、语法和词汇量是英语最基础的知识。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辨音示范, 提高学生的语音基础。同时, 还应做好英音、美音和其他地区英语语音的对比示范和讲解, 指导学生总结和分析其中的特点和规律。在日常训练中, 要强化语法知识练习, 对重复出现的重要句式要特别关注。督促学生在日常学习和业余生活中大量积累词汇, 不断掌握新的词汇和短语。在平时的训练中, 做到多听多练, 以增强语感, 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二)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听力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通过科学的引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使其克服焦虑心理, 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生疏的词汇和遇到的困难。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循序渐进地选择适当的听力材料加强听力训练。另外, 可以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幽默笑话、歌曲等, 调节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精神状态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 补充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应将听力材料与相应的背景知识结合起来, 充分补充学生文化背景知识, 重点抓住关键词和词组。同时,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大量不同的英语国家的相关材料, 大力拓宽知识面, 积累背景知识。

(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采取精彩多样的教学方式, 丰富教学内容, 英语课堂不再按部就班。近年来, 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教学手段现代化, 听力材料也越来越多样化, 教师可有效利用这些资源, 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知听力的实时场景, 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潘海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3) :120-122.

3.大学英语教学改进措施 篇三

摘 要: 21世纪是知识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期,这一形式对高等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大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夯实的外语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外语能力普遍不高,本文针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两年大学英语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是特别好,学者对大学英语的批评由来已久。胡壮麟(2002)[1]认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费时低效”问题,吴启迪(2004)[2]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也越来越不满意,赵庆红等(2009)[3]在2008年对武汉、北京、西安、济南和长沙12所高校的2283名大一和大二学生调查中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从大学英语中收获不大或英语水平没有进步反而退步,究其原因,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1.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是应试教育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英语教学仍然是通用英语(general English)教学,教授语言知识,要求学生通过期末和四六级考试。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围绕考试进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考试,考试中考什么,教学中就教什么,主要是讲解单词、句子和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以灌输知识和考试为主要目的,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是以老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慢慢失去学习英语的动力。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可能在考试中得高分,但英语应用能力差,这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2.大学英语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虽然教育界强调大学英语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但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体现在课堂上,基本上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以听为主,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很少。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缺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慢慢地,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大班授课更是如此,一堂课下来,学生基本上没有机会开口说英语,形成戴炜栋(2010)[4]所说的“哑巴英语”。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新形势下,这种外语人才很难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3.大学英语仍普遍采用大班授课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的师资越来越紧缺,有限的师资难以满足扩招的需求。因此,很多高校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来缓解师资紧张压力,很多院校英语课堂上的人数有八九十人甚至一百多人。课堂人数过多对教师来说是极大的挑战,难以实现因材施教,难以顾及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大班课堂上经常存在学生聊天、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学生在大班授课的课堂中学习效率不高,导致外语水平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时间不短,但是学习效率不高,经过两年的大学英语的学习,仍无法适应新形势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二、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改进措施

1.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与测试体系

评价与测试是检验教学质量、推动大学英语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应改变以考试为主的单一的评价体系,向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转变,建立科学的评价与测试体系。评价学生学习好坏不能以考试成绩高低为主要标准,这种评价方式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把过程性测试和终结性测试结合起来,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考察,如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自主学习情况、课后活动的参与情况,等等,将学生平日表现与期末成绩结合起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建立科学的评价与测试体系,通过多维度的综合分析,判断大学生英语能力是否实现了既定的目标,从而实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总体目标。

2.实现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转变

培养满足新形势需求的外语人才需要在外语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授课模式,明白在新形势下评价老师的标准不仅是课堂上讲授了多少知识,还有能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否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和协调课堂活动,改变满堂说的局面,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说、去思考、去提问,增加学生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的机会,实现以教师为导向的课堂向以学生为导向课堂的转变。以学生为导向的课堂是指外语教学是围绕学生进行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该做什么,怎么去做,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

3.采取措施提高英语课堂学习效率

从授课内容上来说,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不能满足于增加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各高校应根据学校类型、层次、生源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形成反映本校特色、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5征求意见稿)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通用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专门用途英语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从事工作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社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国内不少学者(蔡基刚,2004,2015;杨惠中,2010)[5][6][7]主张大学英语应从通用英语教学转向专门用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向。

从授课方法上,可以采用任务式、合作式、项目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教学活动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运用应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教师要不断更新理念,注意吸收国内外应用语言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使用符合新一代大学生特点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结语

新形势下的外语教学应适应当代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外语教学应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为主要标准的教学评价模式,尝试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尝试多元化的授课模式,以传统方式为主,辅以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计算机等实施英语教学;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课堂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当代外语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避免大班授课所带来的弊端,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改变过去对听说不够重视的局面,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听力口语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适应国际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壮麟.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低效”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2002(4).

[2]吴启迪.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外语,2004(1).

[3]赵庆红,雷蕾,张梅.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界,2009(4).

[4]戴炜栋.搭建高水准教改交流平台,推动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J].外语界,2010(4).

[5]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6]蔡基刚.再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

4.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改进措施论文 篇四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普及,高校大学生也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思想观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得到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并已展开相关研究。本文在探究当前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原因的基础上,对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及其改进措施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生;网络道德;思想政治教育

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仅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所体现,还开始向约束性相对较差的虚拟网络世界延伸,网络信息环境开始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特别是近几年,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对网络世界的控制,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对我国实施了一定的西化政策,致使部分大学生受到大量鱼龙混杂信息的刺激,在网络世界中迷失了自己,道德认知逐渐模糊,出现了一系列行为失范现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新时期必须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进行探索和创新,强化教学效果,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教育支持。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

现象出现的原因任何一个社会现象的产生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对事物的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外因作为主导因素指明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也是如此,这一问题的产生受到内外部双重因素的影响。

1.内部因素

(1)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趋于稳定的重要时期,影响着人的未来发展方向。[1]从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性格和心理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大胆,但比较单纯,有些人遇到一些社会问题时极易产生偏激心理:对当前现实世界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却又极其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既希望能够从相应的群体中独立出来,又不由自主地依赖周围的人;好奇心强,自制力差;性格张扬,希望能够突显自身个性,在生活中不自觉地模仿新鲜事物。因此,在限制和约束能力相对较差的网络世界里,大学生受到自身性格缺陷的影响一般会变得散漫,无所顾忌,在网络空间中宣泄在现实社会遇到的压力,甚至违背社会公共道德做出一些不当的行为。以上这些都会对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产生不利影响。(2)高校大学生的家庭背景。新时期高校大学生以“90后”为主,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到大生活较为顺利,一般没有遇到过大的挫折或逆境,导致生活中过于依赖父母,独立能力相对较差,也无法对社会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某些学生在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我行我素,一旦遇到问题,往往不会和周围的人沟通,而是在网络中寻求帮助,而在这一过程中,一旦学生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就会产生错误的价值判断,不仅会影响到正确价值观的确立,严重者甚至还会产生人格异化问题,对学生的发展造成限制。

2.外部原因

(1)网络自身性质。因为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世界成为一个巨大的虚拟社会。互联网以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相对简单的操作方式和便捷的信息传输渠道等优势,成为社会大众特别是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进行思想交流的主要渠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本身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和隐蔽性的特点,网络信息鱼龙混杂,质量得不到保证,大量垃圾信息充斥其中,极易对辨别能力相对较差、心理尚未发育成熟的大学生造成不利影响,使其沉溺于虚拟世界中,甚至个别学生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进行违法犯罪,影响社会稳定。(2)传统德育功能逐渐弱化。长时间以来,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普遍较为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理论方面的灌输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德育有所忽视,科学合理的德育体系尚未全面建立起来。这种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已经无法适应网络时代下学生德育的实际需求,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再加上社会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蔓延,某些学生受到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开始产生不讲信用、相互欺骗等不良行为,威胁着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其中,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就是现实社会道德问题在虚拟网络中的真实写照。所以,要想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分有必要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进行改进和创新,提升网络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3)家庭教育缺失。我国绝大多数学生在大学就业阶段远离原有生活环境,到外地求学,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与父母及时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导致家庭教育缺失,父母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2]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的父母一般会满足学生对于电脑的需求,并且不会在意学生购买电脑的实际目的,实际上这从侧面为学生沉迷于虚拟网络社会创造了条件,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这样,当家庭教育无法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时,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产生也在所难免。所以,高校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工作时应该督促家长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二、高校逐渐改进和完善网络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1.推进网络普法建设,规范大学生上网行为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互联网安全条例》《计算机系统安全规范》等,对网络安全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逐渐加深,高校也应该加强对这些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视,通过对教育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大力向学生宣传和推广互联网法律规范,提升学生对于互联网安全的认识,进而逐步增强自身法制意识,在现实社会和虚拟网络环境中都将法律作为自身行为准则,降低互联网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切实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

2.加强对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视,建立相应的教育机制

我国高校在认识到互联网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影响的基础上,应该加强对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视,开拓创新,对当前教育力量和相关教育资源进行科学整合,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进而构建网络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提升网络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最大限度地避免网络道德教育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3]在具体操作方面,高校相关德育部门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生动快捷、开放、便利的优势,通过网上德育学校、青少年在线、校园网络等,向学生传输积极向上的网络信息,并及时对网络失范案例进行解析,让学生认识到网络失范行为的不良影响,进而提升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提供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高校的教育管理固然能够对学生网络行为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自身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决定其网络行为。所以,要想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网络素质,必须对其进行网络道德教育。[4]在教育实践中,高校相关部门的教师应该仔细分析学生的日常行为,准确把握学生的日常心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尽可能正确看待网络上传递的相关信息,并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提升网络事件处理能力。基于此,高校可以构建适当的网络心理咨询平台,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在网络上与心理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虚拟的世界中坦露自身内心世界,在教师和专家的指导下转变思想观念,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教育实效。

4.加强网络监管,提升学生的网络维权意识

校园网络是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虚拟网络平台,能够通过适当的宣传教育,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所以高校必须保证校园网络环境的可控性和有序性,为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提升创造条件。首先,紧跟时代潮流,为适应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普及的社会大环境,高校应该逐渐完善网络教育管理手段和方式,对不良网络信息加以屏蔽,防止非法、糟粕信息入侵校园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5]其次,校园网络中心还应该结合高校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大学生网络行为监管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对本校学生的上网行为加以引导和监督,提升青年学生群体网络生活的规范性,避免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最后,高校大学生是校园网络的用户主体,高校在为学生提供良好沟通交流平台的同时,还应该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如隐私权、诉求权等,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进而促使其在使用社会网络过程中能够正确对待自身权益问题,强化社会责任感,从侧面逐步提升自己的网络道德素质。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已经逐渐成为教育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切实提升其网络道德意识,规范大学生上网行为,能够促使学生在接受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提升自身修养,最终实现自律与他律的完美统一。同时,在教育实践中还应该认识到,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一项相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社会、高校和家庭等重要教育因素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增强教学效果,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强化和提升创造条件,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良玉.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实效性的路径及对策[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33(6):155-157.

[2]张元,丁三青.传统“慎独”思想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J].广西社会科学,,(8):212-216.

[3]俞亚萍,强浩.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协同创新微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8):60-62.

[4]贾友枝.高校德育教师推进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之路径[J].学理论,2015,(26):177-178.

5.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 篇五

英语教研组 胡红

回顾自己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我给自己制定了本学期的改进目标与措施。

一、改进目标:

1、多多钻研牛津版的英语教材,以便正确把握好教材,能在教学上很好地体现二期课改的理念,合理有序地进行教学。

2、在课堂上注重初一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以游戏贯穿教学,让学生寓教于乐,玩中学。

3、在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生命教育与英语教学完美地整合,让多媒体人文关怀为英语教学锦上添花。

二、改进措施:

1、熟悉教材,细读教学参考上的指导要点、其他教学建议,做到对教材的全面了解,明确整个教学的流程,对重点的,学生难以理解的,能有的放矢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在教学时,做个有心人,对当天的教学及时地做好教学反馈,并在blog上发表自己的反思,大家共同探究,积累教学经验,促进进步。

2、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设计教学,让学生对每堂课充满好奇与新鲜感,从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展示出“要我学转换成我要学”一种主体性学习氛围,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自己多听课,多观摩,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得精益求精。

3、积极的、有机地与信息技术整合。自己做一个有心人,利用课余时间,对教材中需要用到的媒体进行系统收集,建立自己的资源网,以需而用。自己也可尝试制作或对一些现成课件的修改,为自己教学需要而服务。

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

语文教研组 封林华

改进目标:

1、从学生的成长来看,他们将成为21世纪的主人,他们面对的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学习化社会,21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化社会,要学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学会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具体包括:(1)具有自发学习的愿望。(2)能够独立自学、自习。(3)学会倾听。(4)学会自我表达。(5)学会独立思考与质疑问难。(6)学会自我反思与评估。(7)学会合作学习。

2、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进入课堂教学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与阅读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同时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拓宽学生的时空观,使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形成发现问题——积极探究——追求创意的学习过程,使教与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完成任务,促进教与学的优化,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改进措施: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倡小组合作、讨论式教学。(1)精心设计导语。(2)设置悬念。(3)创设情境。(4)精心备课。(5)运用多媒体。

2、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1)指导学生课前预习。(2)教会学生读书方法。(3)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步骤。

3、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养成。

二、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1、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2、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1、鼓励质疑,引导发现,使学生敢想、敢说,敢于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2、恰到好处地运用讨论、探究等学习手段,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式学习,利用多媒体超连接声音、图像、文本、动化,能准确地展示课文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悟。

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和措施

数学教研组 吴伟东

为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完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教学质量。针对自身的教学优势和不足,本学期我将从改变陈旧的导入与乏味的提问方式进行入手,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标进行教学改进。

改进措施:

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决于其学习积极性是否在课堂上被充分调动。针对我以往课堂上面面俱到,爱唱“独角戏”,堂下一部分学生呼应,一部分学生当听众的弊病。本学期着重在这些方面进行努力:

1、课前作好充分准备,仔细挖掘教材,把课堂还给学生。减少老师说的时间、范围,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课前准备充分了,抓住了课题的主线,就不会面面俱到了,就会避免进行烦琐的课题分析,把课题分解得支离破碎,从而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2、在利用开题阶段,尽量选择契合学生要求和兴趣的,便于学生理解和感悟,也能在课堂开始就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

3、充分利用提问,提问始终是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和可以增加学生参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的有效手段。在设置提问的时候注意单一性,变化不同形式。在进行提问时,在引导方面多下功夫,不提倡灌输,而是靠学生自己提出,自己体会。即使提问结束,也注意点评学生的回答,从回答中引问题,解决问题。

首先,在导入部分,我采取了联系实际的方法,利用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来激发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兴趣,其次,发挥学生的积极动手能力,自主动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第三,在分组回答了寻找线索的问题,理清了数学问题思路后,我以自己做个小评委,评一评小组的讨论与实际的差距,设置这一问题的本意是在学生提高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水平,但是,由于对于学生水平估计和提问方面的引导不足,指向性不十分明确,这一部分的任务完成比较草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四,鉴于学生具体情况,在分析实际问题阶段我没有直接提问,而是采用了主讲。

第五,在拓展阶段,我采用了二选一的提问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接下来的展示时间也能够把握好问题重点展开了充分的想象。最后,请一位学生做小老师对于本节课进行了总结。

这堂课的环节简言之就是评一评,讲一讲,在提问方面根据不同环节,我分别采用了引导,换角度和降低难度的方法,意图激起学生兴趣。

这样的课堂设置的效果是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都得到了提高。课前所设置的目标也基本达成了。

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

体艺教研组 李坚

改进目标:

在精心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以理论修养、课改理念银铃,理性富于激情地投入到美术课堂教学,关注课堂教学生成,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各种“随机应变、教学机智”的能力,更好地营造师生民主、尊重、宽容、共鸣的艺术学习氛围,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关注学生生命的个体。

改进措施:

1、广泛阅读,学习。艺术通历史、文学、美术史、美学等各方面的知识,经常外延阅读,提高理论素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学机智”需要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行为研究为基础。

2、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更多了解年龄、心理特征,寻求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思维活动的主体。

3、静下心来,挤出时间分析、观察优秀教师的教学创造(借实验学校的有效载体),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技巧和机智,学以致用。

4、自我教学分析与反思,形成惯性,再行动再反思,慎独、并向名师请教。

5、再静下心,自身实践绘画,尝试现代绘画语言的表现,提高心智的敏感度,提高辅导学生创作作品的应变能力。

课堂教学改进目标与措施

物理教研组

邓军会

改进目标:

1、在短时间内熟悉实验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点及学生所应达到的学习程度。

2、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让课堂在预设与生成中精彩起来。

3、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渗透过程性评价,使课堂上师生真正互动起来。

具体措施:

1、多钻研任教年级的教材,多和教研组内老师讨论交流,了解其它年级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对整套教材有整体的认识。

2、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每节课要给学生精心设计“留白”,能及时捕捉对课堂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生成资源,鼓励并引导学生思维产生碰撞。

3、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要能始终贯穿于整堂课。教师的评价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指明方向。培养、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在评价他人或听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学会合作学习的方式。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和措施

电教组

朱建虎

一、课堂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 优势:

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像是天然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不必担心学生们对计算机的好奇心消失,而是注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去保持、加强这种可贵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在无意中形成这种内在的动力,积极参与学习。在信息课上我营造一种和揩、融洽的教育环境,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动”起来,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学习动力,我的课堂上总能感受到活跃的气氛和看到表现欲强烈的学生。

2、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效果好

信息技术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课程,课堂上少不了学生动手操作。每当这个时候,学生们就能大胆尝试,交流互助。只要是学生能观察的就尽量让他们去观察;能思考的尽量放手让他们去思考;能说的尽量让他们去表达。在这过程中他们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3、作业评价多元化,注重过程性评价

本学期信息技术学科根据教务处的要求,实行学生过程性评价,启动了过程性评价平台,这是走在各学科前列的一个举措。借着这个评价平台,我们对学生的评价由单一转变为多元,把对学生的日常评价和重要资料系统地保存下来,真正体现了学生发展变化的轨迹。 不足:

1、讲究提问艺术的意识需增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探索才会发现真理。但“老师问,学生答”的现象有时还会在教学中出现,这种传统的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此外对于“教师问”的效果也是值得思考的

问题,老师的问是否问在点上、问得恰当、问得深刻、问得有价值,而我还需要在讲究提问的艺术性方面下点功夫。

2、教学目标中情感目标的渗透还不够

教学活动是智慧与情感、知识与理想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新课程要求的信息技术教学已由仅仅注重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人的整体生命存在,由有限的知识把握转向无限性的人生理解。而面对这一要求,显然是有所欠缺的。虽然平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然而力度总是不够,渗透总是不深,总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放在前位,对于教学中“情感共鸣”的关注还没有一种质的提高,这也将成为我今后教学工作中探索的一个重点。

二、课堂教学改进措施和对策

“二期课改”的理念指导我们,只有让学生在现代信息平台下,学会主动探索和研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这一理念,努力探索和研究“引领式教学方式”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改进教法和学法是我本学期将着重改进的内容。

1、改进目标:通过从研究教法、学法入手,切切实实改革教法。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学得有效。

2、改进措施:

1)、从备课着手,详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我将预先分析课程内容,在备课中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

2)、从操作着手,注重教学组织形式

信息技术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将在组织教学形式时,将自己当作学生的学习伙伴,引导他们参与学习,并将大量时间分配给学生进行分组自主讨论学习、巩固操作练习。

3)、从反思着手,总结教法经验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因此只有通过写反思、写心得的形式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本学期我将把撰写教学反思作为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一个途径,在反思中认真分析课堂上的得与失,分析得失的原因,思考解决的方法,从而利用反思来更新自己教学的方法,提高自己教学的能力。

音乐课堂教学改进措施和对策

综合组 李玉红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音乐新课标阐明:“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改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的”学习,我把欣赏教学作为主要的改进之处,制定了如下计划: [改进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引发学生想像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态度;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

[改进对策]

1、老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熟悉教学的曲目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准备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聆听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

2、根据欣赏重点,制定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掌握重点,设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活动方式包括听、动作、歌唱、演奏、表演甚至创作,老师应当活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内涵,深刻地感觉与理解。

3、以音乐为主体,讲解简明生动。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象,以音乐来教音乐。

4、欣赏教学应与其他教学内容相联系,且应反复多次聆听:音乐感受与鉴赏在课程标准上虽是单独列项,但是它与音乐的其他各个教学领域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欣赏时可作一些音乐感知能力的训练。演唱或

演奏主题有助于音准和操作乐器的技能;乐曲中的乐理,若学生已学过,正好用来加强复习;若是与识谱(乐理)教学的进度一致,就是最好的现成教材;创作的理念也可运用在欣赏的过程当中,随时让学生发表自我的想法。每一个重要的主题,乐句或段落应多次反复欣赏,从感觉、反应、知觉等多反面来欣赏。

5、视听器材应多加运用且注意品质:丰富的软、硬件视听器材有助于欣赏教学的教学成效。录音带、VCD、录像带、录音机、电脑多媒体、网络是基本的设备,配合教学所用的乐器图片、幻灯片、或实物可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而具实效。因此,教师要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6、应事先录制欣赏的音乐:老师应事先录好上课欣赏的音乐,特别是需要反复聆听的片段,要事先剪接,记录位置,以免在课堂上手忙脚乱,耽误时间,影响教学效果。

7、老师本身就是最佳的被欣赏对象:老师随时在学生面前范唱或范奏,本身就是最佳的表演者。老师要注意到自己的每一次表现都应具有音乐性,做让学生学习研究的好对象。

8、欣赏的曲目应广泛:欣赏的曲目应尽量涉及到各种不同形式(如童谣、儿歌、民歌、进行曲、音乐故事、标题音乐等)、时期、民族、国家、作曲家,让学生有机会广泛地接触。多听、多比较就有更宽广的视野,能培养敏锐的鉴赏力。[具体措施]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音乐新课标也明确提出“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1、随音乐做身体律动、画图。

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音乐欣赏教学应运用人们这种天性,让听者“闻乐起舞”。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身体能够对音乐产生动作反应表示个体通过听、动作、认知对音乐有所感觉与理解。传统的教学看似重视身体律动的表现,但是主体角色并非以学

生和音乐为主,而是摆在老师和音乐以外的事物。学生的动作往往是在老师的故事、歌词、比喻的牵引之下所做出的样板反应。学生对于欣赏的音乐内涵仍然一无所知。所以,听音乐表现律动必须是老师引导学生感觉音乐中的强弱、快慢、长短、高低、音色、曲式,让学生发自内在对音乐直觉的动作反应。其动作不须经过修饰,完全是原本自然的身体动作,像是:行走、跑步、跑跳、旋转、扭动、摇摆等。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组曲当中有多首乐曲其力度、速度、节奏、曲调、乐句、曲式等均有鲜明的表现,易于激发学生的律动反应,借助律动的表现,学生从中能体会、理解音乐基本乐理概念。例如:第六曲“袋鼠”上、下行断奏与圆滑奏连结的主题,并有速度和节奏的变化,形成长、短的乐句。随音乐做身体律动是用身体动作来反应声音,听音乐画图则是用图像表现声音,但并不是要求学生一定要画出具体的物体,过分复杂的画图过程会让教学活动脱离“听觉”,而是从“听”引发“感觉”,产生“形象”,以简单的线条、色彩、直觉地反应表现音乐。

2、配合图片、影片欣赏引导发问。

欣赏音乐的同时,配合图片或影片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不要连续实施太长。最好是在欣赏的过程中,老师适时地引发一些与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听音乐当中思考答案:“这段音乐是快的?还是慢的?”“你觉得这是描写哪一种动物?”“为什么?”“这段音乐特别激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聆听之后再发表他们的感想

3、哼唱主题演奏曲调。

以儿歌、民歌、名曲为主题的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乐曲当中发现他们所熟悉的歌曲从而引起兴趣,然后配合音乐哼唱或演奏主题,学生从回忆旧经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伟大的名曲。例如《念故乡》这首优美而富有乡愁的曲调取材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黑人音乐。德沃夏克引用在他的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新世界》的第二乐章,该交响曲因此而受到世人特别的喜爱。《念故乡》的中文版,其充满思乡情怀的文思再配上哀愁的曲调使旋律更加优柔动人。有的乐曲,其主题虽然不是取自民歌、名曲,但本身具有歌曲的形式,令听者印

象深刻。老师可将曲调编配歌词,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唱歌,使学生参与到音乐中喜欢这首乐曲。当学生具备了演奏曲调乐器的能力之后(例如:竖笛、口琴、口风琴等),可以配合音乐演奏曲调。

4、配合音乐表现节奏。

一边听音乐,一边随音乐表现节奏,让学生综合听觉、认知、技能,与作曲家、乐团、打成一片是何等的有趣而有成就感。凡是结构简单、节奏明显、速度适中的乐曲均可在欣赏的时候一起演奏。在欣赏过程当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培养了良好的节奏感,正确的演奏技巧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随音乐演奏,最简单的就是打强拍、打拍子或是某一个固定的节奏型,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就可以形成合奏,完全靠听奏而不需要视谱。老师根据乐曲节奏的特点设计节奏型,并用不同的符号画成“图谱”。每一种符号代表某一种节奏,而每一种节奏可用人声、身体乐器或节奏乐器来表现。如把贝多芬《土耳其进行曲》作图谱设计,符号及表现方式:“◎”表示碰铃、大鼓、吊钹。“●”表示圆舞板、木鱼、摇响板。“~~”表示铃鼓、串铃、沙球摇奏。学生视图演奏,易学易记毫无压力,很快地就能奏出优美雄壮的音乐。

5、配合音乐表演戏。

:戏剧与音乐是一体的,歌剧更是戏剧与音乐结合。在音乐欣赏的同时,配合音乐表演戏剧是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整合的体现。凡是标题音乐、音乐故事或是歌剧都是现成的教材。进行这项活动之前,先要对乐曲内容有所理解。在设计戏剧动作时,尽量从音乐要素的各种表现中引发想象,以音乐来设计动作,不应以完全凭空想象的故事勉强和音乐凑在一起。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序奏与狮王进行曲)》的音乐,角色与剧情可想象为:“序奏”„„森林中的各种动物,兴奋、紧张、期待的心情,主题的前奏„„卫兵、狮王的前导队伍,主题„„狮王、狮后、小狮子、狮子家族威风凛凛的行进队伍,模仿狮子吼叫的音乐。其他装饰性的音型表示森林中的各种动物的欢呼、呐喊、致敬。

6.期末教学改进措施 篇六

一、今后教学建议:

1、抓两头并进,促中间层发展。学困生已成为每个班的现实问题,一时也难以改变。只能在新知教学时让这部分学生切实掌握好一些简单知识,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和方法。尖子生还不是很全面,今后要融入拓展性习题,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敏度,当然首先要夯实基础,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的系统性,帮助建构数学知识体系。中间层的学生只能靠耐心,多伸援助之手,利用课后辅导时间,详细讲解要点,帮助他们掌握好每节课的知识点,这样才不至于他们掉进学困生的队伍,使他们稳定在八十分左右。

2、注重数学知识的过程演绎。在备课时,我们要形成整体观,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系统知识体系,落实各个知识点,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开展思维训练,一定要让学生切实经历知识的习得过程。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脉络体系,建构系统知识。如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我们只注重面积的推导,而没有去挖掘周长的计算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可见,备课缺乏系统观,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演绎过程的思维价值,进行系统教学。

3、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基础知识一定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尤其是学困生,教学不能浮在知识表层,一定要深挖,体现思想。

7.大学英语教学改进措施 篇七

一、新疆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障的现状

新疆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公费医疗、公费医疗加学生商业健康保险、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种形式。我国高校的医疗保障体制始建于1953年。这套独立的医疗服务体制为:国家给计划内招生的部委所属院校学生每年每人拨60元, 省属院校学生40元作为医疗费用 (高职学院和二级学院的学生则没有国家拨款) 。这在今天医药价格迅速上涨的情况下, 远不能满足学生治病就医的正常需要。现在大学生的体质也令人担忧。据调查, 目前大学生患大病和重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仅乙肝病毒携带者就占9%—11%, 如果按普通疗法治疗乙肝, 通常一年需要1.5万元。结核病也呈上升趋势, 按常规治疗, 一个普通结核病患者治愈, 至少需要9000元医疗费用。这部分费用还是比较昂贵的。而且, 学生中的意外伤亡和严重疾病的发生也是高校中带有普遍性的。在校的大学生一旦患病, 解决的途径一是靠公费医疗 (能享受公费医疗的学生) , 但庞大的医疗费用给学校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二是靠家庭, 但即使是公费医疗解决90%以上, 自己仅承担5%左右, 许多家庭仍负担不起。

二、新疆大学生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 医疗保险覆盖面较窄, 难以惠及所有大学生

大学生公费医疗有严格的条件限制, 只有在校计划内的大学生才能享受, 非计划内招生, 包括自费生和其他各种代培生都排除在外, 也就是说, 非计划内招生的学生一旦得了大病, 医疗费用都得自己承担。而这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 计划外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这部分学生的医疗保障很成问题。

随着我国医疗费用的迅速上涨, 一个普通感冒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已近百元。据调查, 新疆在校大学生实际平均每人每年医疗费用支出是100-130元。现以省属学校为例, 国家一年为每个学生公费医疗拨款40元, 一万名学生共得拨款40万元, 每年只要有4名学生患上重大疾病, 公费医疗费用就用光了。

(二) 大学生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具有局限性, 高校学生购买的商业医疗保险没有真正地发挥医疗保障作用

虽然许多高校参加商业医疗保险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看病就医的需要, 但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第一, 部分学生缺乏保险观念, 认为自己身体好, 没有必要投保;有的学生因为家境贫穷, 不愿也没钱交保费, 因而他们都得不到商业保险的保护。第二, 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没有解决。第三, 保险理赔时间长, 保险金事后支付, 因此常出现被保人支付不起医疗费而影响治疗, 存在保险公司“雨后送伞”的情况。第四, 保险公司认为保费偏低, 不太愿意介入。第五, 国家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 操作还不是很规范。我们知道, 如果要使大学生“医保”险种能维持下去, 一要适当提高学生投保金额标准;二要增加投保大学生数额, 但要做到这两点是很困难的, 商业医疗保险并不是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的长久做法, 它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遭人质疑。

(三) 高校医疗机构力量薄弱

新疆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医院, 但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校医院的医疗水平, 长期以来, 由于经费有限, 各高校医院治疗水平低下。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医疗设备少、旧。大型设备大多只有用于一般体检的X光机、心电图、B超等, 而且大多是使用时间较长的老设备, 有些甚至是大医院淘汰下来的旧设备。例如X光机, 高校医院大多是老设备或旧设备, 主要用于学生入学或毕业时例行体检的流水式胸透检查。对于可能患了肺结核的学生, 医生往往要求学生去大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二是校医院缺乏高技术水平的医生, 高学历、高水平的医生不会留在校医院这座“小庙”。三是校医院配备药品以价格低廉为原则。由于上级拨款有限, 学校又要求承担医药费的“大头”, 所以校医院购药的首要标准是价格, 其次才是疗效。

(四) 各项医疗保险存在衔接问题

将对大学生纳入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是一种解决目前大学生医疗问题的良好模式, 但是大学生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尚处于探索阶段, 其疾病诊疗、医疗费用报销和后续的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建立大学生医疗保险相关的管理制度, 合理协调各种医疗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 提高大学生的医疗保障水平,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从参保率来看, 目前新疆省大中专院校整体参保率仅62.26%, 距国家、自治区提出覆盖率达100%的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该项工作中, 仍然存在如下问题:部分大中专院校对大学生参保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措施不得力, 造成参保缴费工作进展缓慢;部分大中专院校无指定部门和专人负责此事, 出现相互推诿情况, 导致学生参保积极性不高, 参保缴费随意性较大, 无法确保缴费工作顺利开展。新疆供销学校、新疆民俗艺术学校、新疆艺术学校、新疆幼儿师范学校、新疆工业经济学校、新疆商贸学校、新疆水利水电学校等7所大中专院校, 截止目前仍未开展学生参保工作。新疆信息工程学校、新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新疆钢铁技工学校、煤矿技校、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外贸易学校、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组织新生参保多, 对老生参保不重视, 导致新、老生参保数量差距较大, 学校整体参保缴费率不足40%。

三、对新疆大学生医疗保障解决方法的思考

(一) 将新疆高校的大学生纳入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

新疆高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办法。按照试点地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规定, 以学校为单位统一到当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手续, 每人每年政府补贴60元;新疆大学生参保的个人缴费可以按照当地中小学生缴费标准, 每人每年个人只需缴费20元。大学生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应突出社会医疗保险的一般特性──强制性, 要求所有的大学生都参加保险。新疆预计有22万余名 (含兵团) 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一举措不但填补了新疆大学生没有基本医疗保险的空白, 而且将新疆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也纳入了公费基本医疗保险的范畴内。

2011年以来, 在各区县的高度重视下, 在各大中专院校的积极配合下, 截至2011年5月, 乌鲁木齐地区46所大中专院校应参保大学生17.04万人, 实际参保缴费11.8万人, 参保率69.41%。其中:天山区大中专院校16所, 应参保5.54万人, 实际参保4.03万人, 参保率72.8%;沙依巴克区大中专院校4所, 应参保4.75万人, 实际参保4.26万人, 参保率89.74%;新市区大中专院校17所, 应参保4.28万人, 实际参保2.65万人, 参保率62.03%;水磨沟区大中专院校1所, 应参保0.25万, 实际参保0.12万, 参保率48.00%;头屯河区大中专院校3所, 应参保0.71万人, 实际参保0.31人, 参保率43.65%;米东区大中专院校6所, 应参保1.52万人, 实际参保0.45万人, 参保率29.76%。其中:新疆大学、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新疆司法警官学校、新疆艺术学院附属中等学校、新疆职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安装技工学校、新疆冶金建设技工学院12所大中专院校参保率达到80%以上。

一是各院校要进一步提高对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明确校内各部门职责, 层层分解任务目标, 切实搞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工作。各区县要积极主动联系各自辖区内的院校, 督促并配合各院校开展学生参保工作。二是各院校可借鉴新疆大学等缴费情况较好高校的做法, 采取灵活的缴费方式, 提高学生参保缴费率, 切实保障大中专院校学生的医疗待遇。三是各区县、各经办机构要深入学校, 继续加大对学生关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宣传力度, 切实提高学生参保的积极性。

(二) 积极推行商业医疗保险

笔者认为商业医疗保险属于大学生个人行为, 是社会医疗保障的有效补充, 保险公司和学校可以共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商业保险进一步分散风险。鉴于传统公费医疗的弊端, 新疆各高校医疗费用支出逐年增加, 学校事业经费和建设经费被挤占的现象比较突出, 因此, 新疆各高校纷纷引入商业保险, 建立起国家、学校和学生3方共同负担机制, 以提高大学生的医疗保障水平和抗疾病风险的能力。截止到2006年, 新疆80%高校已采用了这种模式。据统计, 2008年这种模式的新疆高校学生参保率达到了80%。

(三) 加强校园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当把大学生纳入了社会保障的范畴后, 学校就应该把校医院交给社会, 转为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的特征是它的全面性、可及性、综合性及系统性, 它不仅提供医疗服务, 处理常见疾患, 而且提供预防疾病以及促进健康的服务。对高校而言, 每年的公费医疗费用都严重超支, 社区医疗服务加强了对疾病的主动预防和控制, 减少了疾病的发生,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费用的支出。因此, 转变高校卫生服务模式, 建立预防、治疗、保健和康复于一体的全科医疗服务模式, 是高校卫生医疗保健制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将社区卫生服务纳人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管理, 从而使得社区服务医疗费报销的问题得到顺利解决。2011年新疆医科大学校医院开始重新整合, 将原新疆医科大学校医院与新疆医科大学中医直属医院合并, 并且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北京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在该院。合并后校医院建筑面积扩大到约8000平方米, 总服务面积22.25平方公里。编制床位98张, 设有西医内、外、妇、口腔, 中医内、外、妇、儿、皮肤、针灸、推拿科, 中西医结合科, 维吾尔医学科, 预防保健科等二十多个临床科室及检验、放射、B超、心功能等十多个辅助科室。校医院依托新疆医科大学各临床医学院专业优势集医疗和预防保健等多项功能为一体, 医疗设备齐全, 并拥有一批高学历、高年资、临床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和优秀的中青年医务工作者, 现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4人, 中级技术职称人员19人。

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谋求事业的发展, 应当学会如何更好的规避风险, 实现利益与效益的统一。以前的职工劳保医疗制度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企业负担过重, 职工的医疗得不到保障。因此, 国家对它进行了改革, 目前新的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来, 城镇职工基本实现了低水平、广覆盖、有保障的基本医疗需求目标。同样,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大学生的医疗保险也应该是利益与效益的统一, 即既要有利于学生享受到合格优质的医疗服务, 满足其就诊医疗的需要, 达到小病能医, 大病能治的目标;又要有利学校事业发展, 而不是制约学校事业的发展, 也就是保障与发展相统一。

摘要:文章指出高校医疗体制亟需改革, 现阶段新疆高校大学生沿用的公费医疗体制已基本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存在着覆盖面窄、公费医疗费用不足、学生的重大疾病得不到保障等问题, 并提出完善新疆高校学生医疗保障的新思路。

8.大学英语教学改进措施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状况; 特点;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特点

1、道德状况健康向上。当前,大多数学生认同主流价值观,进取意识强烈,其思想道德状况呈现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绝大多数学生意识到,一方面应该学习有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就是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绝大多数学生能认可集体主义观念,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热心参加志愿者社会服务活动,积极参与文明创建活动,充分表明当前大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助人奉献、文明礼貌等方面意识有所增强和提高。

2、价值观念趋于务实。当前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并呈现务实、个性化、多样化等特征。当前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三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着高度一致。同时,“合理”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也在一部分学生中表现较为突出,既认同奉献的理想主义,又注重功利的现实主义;既信奉理想和知识追求,又看重金钱价值和个人发展前途需要;既愿意享受集体利益,又极力推崇个人价值;既倡导“客观为别人”“为他人奉献”。

3、政治态度比较理性。当前,大多数高校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能关心国内外时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在大是大非等重大原则问题面前,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立场坚定,态度明确。绝大部分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爱国主义情感,能比较冷静、理性地思考和判断诸如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国与他国间贸易争端等有关政治和经济问题,不再容易被一些错误思潮或极端势力所左右而采取过激行动;对社会安全稳定重要性的认识明显有所提高,能够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来看待国际关系、看待国内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措施

1、丰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为应对国内外各种不良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冲击,高校应切实改进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形式。第一,要加强政治理论教育。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做好“三进”工作,促进大学生真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要突出形势政策教育。高校要通过拓宽教育渠道,加大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国内外重大时事专题讲座,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基本国情,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要注重发挥宣传作用。高校既要加强对校园传统宣传阵地的管理,充分利用报纸、橱窗、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又要适应当前网络快速发展形势,建立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并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2、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具有能以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方法、手段积极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首先,高校要针对部分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理论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的问题,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现代管理政策和现代文化知识的学习,并加强以“甘当人梯、安心岗位”为根本要求的职业道德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科学的政治理论、形成优良的知识结构、具有先进的教育方法。其次,高校应建立一套符合现实及自身实际、有利于优化队伍结构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教育培养、考核评价、选拔任用、奖优罚劣制度,特别是要通过各种方式、采取各种措施,切实落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政治、经济待遇,为他们创造和提供施展个人才华的条件及平台。

3.有效加强对“四困”学生帮扶服务工作。坚持定期组织开展访谈学生工作,真正摸清“四困”(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困难、心理困惑)学生情况。针对经济困难学生,学校要坚持把关心人和关心事结合起来,积极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并组织贫困学生参加校内外勤工俭学活动,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针对学业困难学生,学校要坚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增强顺利完成学业的自信;针对就业困难学生,学校要坚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就业困难学生合理规划人生发展方向,协助他们选择恰当的就业单位或就业方式;针对心理困惑学生,学校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4.不断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学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课堂教育教学、日常行为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会实践、后勤保障服务等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形成全方位、全人员、全时段共同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格局。首先,要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管理服务工作结合起来。思想教育政治工作不单纯是思政人员的事,它涉及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高校其他人员也应树立“管理也是教育”“服务也是教育”的意识,大家以身作则、齐抓共管,思想教育工作效果必然大大提高。其次,要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最后,要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弘扬先进结合起来。高校要注重树立榜样、弘扬正气,坚持用身边的人讲述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努力在学校内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结束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进行,我国经济社会政治形势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着的形势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也产生着诸多影响。因此,面对着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实际情况,如何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使学生真正被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是高校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韩强等.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1)

[2]谭益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高校思想政治教育,2005(8)

9.教学质量改进措施报告 篇九

——崖窑小学

何红平

10月25日,教育办组织了本期中期质量检测,这次考试,我班四年级语文及格70%,优秀0,人均成绩62.58,积分46.03,与第一名积分76.9相差30;英语及格60%,优秀30%,人均成绩65.85,积分53.34,与第一名积分97.15相差44。两科均排列全镇倒一。我通过试卷分析,认真反思,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业务能力差

因我不是专业出身,知识水平有限,对教材吃不透,尤其英语,我对音标一窍不通,单词发音仅停留在中学学的一点很不标准的水平上,简单的语法也是一知半解,重点、难点把握不准,在管理学生上欠缺,导致成绩不理想。

优生不优,差生太差

培优补差工作不到位,导致我所代的两门课程均没有优秀学生,且差生差得惊人,孟小勇和李林杰两名同学加起来语文勉强才考20,主要在于我平时对学生没有耐心辅导,差生没狠抓知识落实,导致学生学习习惯差,对所学知识没有及时记忆、理解。

改进措施:

一、学习业务,提高自身素质

为了熟悉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我自学新课标,向我校语文骨干教师马文艳等教师请教,借助网络等资料钻研教材、分析教材,吃透教材中的重难点。

二、培优补差,提高整体成绩。

把培养优生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去做,通过平时作业、测验试,了解学生的学情,注重培养优生,真正给他们一个不断提高和超越的平台;同时,对差生也要进一步了解,因材施教,对他们再付出多一点的耐心,从而让他们达到基础知识全部落实的程度,给他们设定适当的目标,让他们逐渐乐学并善学。

三、对学生宽严相济。在知识落实上应对每一个学生严格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心理层面上则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理解和鼓励,让学生在不背思想包袱的前提下轻松学习、快乐学习、智慧学习。

10.小学英语作业改进措施 篇十

一、立足一个“趣”字,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儿童学习的动力,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提升能力的前提。作业设计若能体现趣味性,就能培养学生对作业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言学习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及时的梳理、复习和识记。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所学的知识在遗忘之前,要迅速并及时巩固、复习、重现、运用,才能更好地强化记忆效果。因此,我们布置的英语作业应包括有常规型的读写作业和阶段型活动作业。

1.常规型作业

常规型作业的设计主要是帮助学生梳理课堂所学语言知识,多围绕本课所学,以词句为中心,以课文为载体,让学生进行复习、识记、理解和表达。现代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直接法”和“全身反应法”都强调句本位,认为词句的复习、识记只有结合文本,才有生命力。因此,学习语言,读课文很重要,通过读调动视、听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促进记忆,加深理解,并有助于良好语感的形成,为综合语用作好积累和铺垫。传统的听读、朗读作业形式单

一、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设计听读、朗读作业时,应更多地考虑形式的变化,并借助于在生活中的任务,既让作业融入学生的生活,容易操作,又能让学生喜欢,使他们乐于尝试和实践。例如:设计课文仿读录音作业,允许学生自己扮演,读出不同角色,鼓励他们和家人、朋友分角色对话,或者和同学通过电话合作等等,完成录音后,以班级加姓名为文件名,通过网络发送到教师邮箱。这种新颖的作业形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跃跃欲试。朗读作业则可以读给家人、好友或同学听,并请他们在课本相应的地方签名和评价。教师定期检查、反馈,并适时进行评价和奖励。词句识记强化,则可设计迷宫找词、拼图找单词、填词搭桥过河等游戏形式的作业,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完成对单词和重点句式的复习和识记。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家人、好友的互动和鼓励能增进良好的情感,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教师的评价、肯定,则可以让孩子们充分体验被关注和成功的感觉。师生的这种既新鲜又具备神秘感的网络互动形式,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厌烦感,还可以激发他们交流的热情。而学生通过常规作业培养良好的语感和学习习惯,亦能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阶段型作业

11.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篇十一

一、教学时间投入较少

不少学校每周或至少每两周安排一次语文连排课,用于作文的布置和讲解。而大多数学校并没有专门的作文课,交由教师机动安排。但现实情况却是“作文专用时间”被讲授新课或讲解练习所“借用”。没有“作文专用时间”的语文课堂,每次作文的布置和讲评加起来不超过20分钟。以每学期六到八次写作为单位计算,将得到一个让人惊骇的结果:一学期作文教学所占用时间总共不超过一周!

二、缺少相应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指导

作文课之所以让学生“畏惧”、“厌烦”,很大程度是因为作文课就是简单的布置讲评。真正需要加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指导却被忽略或置于次要地位一带而过。布置重在提要求,从题材到体裁,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繁多的要求让学生不知所措,自然容易产生畏难心理。作文讲评则好似批斗,一大堆或者多到仿佛不计其数的缺点,足以让学生上作文课像斗败的公鸡,不能提起精神。最终的结果是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有所提高或突破。师生都对作文课望洋兴叹。

三、忽略日常教学,考前集中训练和突击收效甚微

无论初中、高中,一二年级的作文教学总是学校规定次数内的简单布置和讲评,随意性较大或没有系统的训练目标和任务。将本应循序渐进和呈梯级式提高的作文教学都滞留在三年级的复习中。而为了应对中考、高考,三年级教师在复习时大多采用的都是专题复习,作文也不例外。日常作文教学中写作素材的收集、筛选、整理等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作文复习中却加大了难度和强度,同时向学生要数量和质量。如此高强度的训练有时也许恰恰适得其反。大到审题、立意、取材,小到书写、标点、错别字都要强化训练。这样一段时期的训练难免使学生有“条件式过敏反应”——听到“写作”两字就头疼。

四、学生对写作训练认识不够,敷衍了事

为数不少的学生认为作文主要靠天赋和基础。将作文的好坏归结于是否有相关思维及灵感,或者觉得自己基础太薄弱不扎实。在此思想驱使下,每次写作都变成应付差事,既无写作兴趣和信心,也体会不到写作带来的舒畅和成就。素材和写作经验的积累更无从谈起。时间在推移,写作水平却难以提高。还有的学生认为写作就是“写”,和听说读写观察感受没有必然联系,写出来的作品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有闭门造车的“味道”。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几点改进建议,供同人参考。

第一,加大作文教学投入时间。一学期6~8篇作文至少用16~20课时完成。有了充足的时间,教师就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备课,才有可能使每节作文课都有吸引学生的亮点和相应的训练目标与侧重点。反之,过短的授课时间则很难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况且,分配较多的时间,师生才有交流及互动的余地。不少学生反映:希望一学期至少有一次被老师关注,可以提到自己的习作,不论优劣都可以和老师同学分享探讨。而实际情况是老师在作文讲评时总是“概而言之、统而言之”,自己需要慢慢对号入座,逐渐丧失了对作文课的兴趣。教师布置作文时对材料分析、立意指导等如蜻蜓点水,学生感觉似懂非懂。这些现象,应该与授课时间较仓促有关。

第二,加强写作方法技巧点拨,提高课堂利用率。有写作兴趣的学生对作文讲评课总是翘首以待,希望老师提到自己的名字,读到自己的习作。所以,大多数教师也采用分类讲评办法,即将作文分为不同的等级并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这样便于找出典型问题对症下药,方法固然不错。但笔者以为,每次着眼于一至两个问题即可,不必小到错别字,大到主题思想,面面俱到。否则,极有可能无意中挫伤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而对于作文布置,教师要根据题目确定指导重点,同样不必全盘兼顾。例如,有审题障碍的训练题目重在和学生分析材料,揣摩命题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找切入点、突破口,分解难题,化抽象为形象。而对于无审题障碍的题目是重点启发学生创新立意还是深入挖掘思想则仍然要以本次训练重点为准则。同时,要求学生当堂构思立意,拟好写作提纲也非常必要。甚至抽出足够时间(约50~60分钟)让学生课堂写作,这样既可避免抄袭,又可训练学生的写作速度,可谓一举两得。

第三,将考点进行合理分割,渗透在日常作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尝试、创新非但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而且历经多次探索实践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所谓“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许多成功的案例并不一定适合任何教师,任何学生。但可以肯定的是高考作文成绩高一定不是考前突击的结果。所以,有步骤分阶段的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能将中考或高考前的专题训练或强化训练分解渗透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在高中一年级就规划好三年的作文教学。当然,新教材已为我们做好了安排,如亲情、感恩、爱心等话题,专题专项,便于教师实施教学。我们在此要做的是适当拓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让学生真正领会掌握这类题材的写作。而不是就题论题,简单布置,使学生只学会某个题目材料的写法,对稍作变形的题目题材却束手无策。

第四,提高学生认识,加强写作训练。从现实情况看,学生并非没有意识到写作在高考中的重要性,而是忽略了日常训练对提高写作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大多数学生既不注意积累素材,又没有将听说读和写作结合起来的习惯。不扩大视野,增加阅读量和相关知识储备量又怎么可以写出好的文章?“死水怕勺舀”,久而久之,原有的“积蓄”逐渐陈旧甚至“缩水”,写作水平自然处于停滞状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不仅要求学生看各种类型的作文素材(包括老师印发的相关资料,配套复习资料中的故事,历史、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中可以写进作文的内容等),还要经常鼓励学生看新闻,读报纸,浏览网页,关注时事,甚至了解热门电影,听听街头巷尾的“闲话”,关注宣传栏中的话题等等。总之,一切与国计民生有关的话题焦点,都是关注的对象。并且根据学生的爱好有针对性地布置相关阅读视听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相关话题的作文学生有话可说,体验到了“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愉悦,有了写作的兴趣及成功的体验。

总之,写作水平的提升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个旅途我们可以走得不那么辛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如果我们每一步都扎实走过,千里和一步也许只有咫尺之遥。

上一篇:试卷名称下一篇:关于预备党员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