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与机遇并存演讲稿中学

2024-09-19

挑战与机遇并存演讲稿中学(共18篇)

1.挑战与机遇并存演讲稿中学 篇一

环卫改革 机遇与挑战并存

环卫体制改革宣传动员了好几年,人们在等待中已渐渐习惯了“改制”这一原本陌生的名词。6月30日,这个日子对于我们整个系统而言,意义非比寻常。翻牌,即意味着两大基层正式由国家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摇身一变为独立经营、自主盈亏的企业。上千职工也由全额保障的国家人变为了企业人。长期在公有制宽大羽翼下受到保护的环卫行业,能否适应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职工能否接受这样的角色转变?特别是青年又有什么想法?我们团委对各个基层(运输场、街管所、服务所)的青年做了部分调查。

一 思想状况

50%左右青年认为环卫系统改革是好的积极的表现,对我们现阶段各方面工作都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对自己起到鞭策作用,使自己产生危机感而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其中服务所青年就提出了“完善改革体制,激发自身活力”的口号。他们认识到环卫体制改革后必将带来新问题、新情况,他们将及时调整个人的心态,发挥特长,突出个性。35%左右的青年对环卫体制事业转企业不以为然,认为对青年人的冲击不大,只要服从分配,努力做好做精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最重要的事。

还有少部分青年对环卫改革还报观望态度。对自己今后的个人待遇表现出一定的担忧。

二 对策思考

面对改革,青年不能坐以待毙,基层青年苦苦思索着应对之策与未来发展的方向。或许不成熟,或许还有待时间和实践的验证,但这样的思考与探索对于改革而言是一个好的开头。

一、完善体制,服务大局

1、环卫体制改革后必将带来新问题、新情况,及时调整个人的心态,做出积极的应对,不被新局势所淘汰。

2、把环卫事业推向市场就会有竞争,从根本上改变陈旧的管理模式及奖惩制度,用先进的、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来充实我们,进一步完善改革后的各项体制。

3、以环卫事业的服务理念作引导,在满足物质水平的同时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二、发挥特长,突出个性

1、从实际出发,抓住环卫行业的特点,体现各作业队的工作特色,对工作中存在的鄙陋可提出有创新、有创意的方案。

2、在岗位上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利用自己对工作中一些最熟悉、最了解的细节,进行思考和梳理,使其成为自己工作中的强项。

3、参与学习技术理论、业务知识,并将学以致用,通过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并能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通过合适的语言进行表达。

4、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利用业余时间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如:汽车维修(驾驶)、电脑维修、行政管理、电子商务等等,还可定期组织进行小组讨论。

5、激发创新意识,结合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如:对现有设备或机械进行改进、改装,对丢弃物进行废物利用等等。

三、注重实践,发掘自我

1、对日常工作中的机修与机扫班加强技术考核力度,结合考评机制进行奖惩,力争在每年市环卫技术比武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工作上积极配合班组做好各项任务检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我所体制改革献计献策。

3、对事业转制有正确的认识,并能正确的理解。事业转制后将创造出许多机遇与挑战,要抓住时机,发掘自身的潜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挑战与机遇并存演讲稿中学 篇二

2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作为重要的标准化工作改革措施,这标志着我国团体标准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加快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及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贴合产业发展需求,及时推广科技成果、促进国际接轨、提升国际竞争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面对机遇,做好团体标准的培育和发展还面临法律、制度和机制等多方面的挑战。一是团体标准法律地位缺失。建议结合《标准化》法修订,明确团体标准法律地位,使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有法可依。二是团体标准监管制度缺失。建议制定并落实团体标准化工作定期抽查制度,规范团体标准化活动。三是缺少团体标准采信工作机制。建议建立评价机制,将符合条件的团体标准及时采用或转化为政府标准,进一步拓展团体标准作用范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3.机遇与挑战并存 篇三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生产要素成本上涨也推高了农产品价格,居民消费支出有所增加。全面推进农超对接,有利于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稳定市场价格和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产品成交价格和数量维持基本稳定,同时能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农超对接”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目前,亚太其他地区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平均比重达70%以上,美国达80%,而我国只有15%左右。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农户“多、散、小”,因此很难做到规模化和组织化运作,超市及酒店“直采”模式在我国的实行难度比较大。

作为首批“农超对接”工作试点的15个省份之一,湖南近两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沃尔玛”、“家乐福”两家国际连锁零售业巨头,在省内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备的“农超对接”运行模式。其他超市例如步步高、新一佳、通程万惠的“超市+基地”的农产品采购渠道也日趋成熟。具体参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目前长沙12家大型超市和酒店农产品采购模式以“超市+二级批发商+基地”、“超市+企业+农户”、“超市+基地”为主,采取“超市+二级批发商+基地”模式占总数的100%,“超市+企业+农户”占总数的63%,“超市+基地”只占总数的45%。(注:各连锁门店农产品进货渠道是统一的)

1.“超市+二级批发商+基地”模式

从数据得知,“超市+二级批发商+基地”是调查对象主要采取的农产品采购模式。这种模式之所以能成为各大超市和酒店的首选,来源于它能满足企业控制成本和保证质量安全的需要。以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为例,近几年来,该市场为促进蔬菜的产业化发展,以市场为龙头,采取市场联基地的方式,大力发展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开辟蔬菜、水果产品直销区,发展订单农业,与省内外大型蔬菜基地建立合作关系,产销双方都实施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超市+企业+农户”模式

这种模式其实是一种农业产业化集成模式, 也就是把生产安全农产品的农户和有能力经营安全农产品的加工企业及选择销售安全农产品的超市连接起来, 再加上政府部门的监督和媒体的配合, 使高质量安全农产品的“卖”和“买”难问题得到解决。以“盛记海鲜”酒店为例,特色菜系需要用到的原材料,例如芥蓝、珍稀菌类,都由加工企业打包封装直接供货。而像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大型外资超市,卖场内也都设置了龙头企业的产品销售专柜,向顾客供应高质量的农产品。

3.“超市+基地”模式

从调查得知,目前长沙各酒店并没有采取基地直接向门店供货的模式。采取“超市+基地”模式的超市主要有新一佳、沃尔玛、家乐福、步步高、通程万惠。基地主要分布在长沙市城乡结合部及望城、宁乡等周边县区。基地向超市供应的产品主要是超市需求量大、价格便宜的时令蔬菜。在调查中,人人乐和新一佳的负责人都表示“超市与基地对接”目前是个模糊的概念,实际上一直以来是代理商、配送商与超市对接。

从近年的试点情况来看,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在因素,长沙市都已具备了加快推进“农超对接”的有利条件,“农超对接”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农超对接”依然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同时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合作意向不足

在笔者调查过程中,作为受访者的大型连锁超市、酒店负责人员都表示已经意识到了“门店+基地”这种模式在减少成本方面的优势,但认知的深浅和意向的强弱不同会导致后期行为实施的不同。另一方面,绝大多数超市还停留在把农产品定位为“聚客商品”的阶段,例如人人乐超市每天都会将部分生鲜产品以“平进平出”的政策作为吸引顾客眼球的一个砝码。很少有超市把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商品做成盈利商品。即便超市与基地方具有合作的意向,但需要一定的实施动力。

二、合格交易对象缺乏

大型超市为了满足超市自身商品化、标准化的运作方式,在实施农超对接时,会对合作方进行严格筛选,对其生产规模、生产条件、基础设施、配送能力、管理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就目前来说,长沙周边农产品生产基地特别是蔬菜基地仍以农户合作社集体生产为主,规模相对较小,成熟度不高,组织生产、产品流通、传递信息、经营管理等方面能力较弱,特别是大部分基地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设备对农产品农药残留物进行检测,使超市方难以放心与其合作。

三、生产管理控制存在问题

首先,农业生产存在标准化问题。超市采购要求农民的产品标准化,对其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缺少标准化管理,农民习惯于按照自己对市场的认识组织生产,按照自己的种养经验进行田间管理,按照自己种植出的产品的本身形态进行销售。

第二,基地欠缺农产品加工和存储能力。若满足消费者对加工农产品的需要,并且解决季节性生产与全年性生产的需求矛盾,需要合作社具备必要的加工能力和仓储能力,目前长沙各蔬菜基地多关注生产与销售,在此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

第三,基地缺乏对产量的控制能力。参与“农超对接”需要基地根据超市的要求进行弹性生产,能够按订单及时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然而在现实中,由于诸多原因合作社往往难以有效按需定产。

第四,个体、分散而非严格的标准化方式的生产。因种植农户的知识水平、守法意识参差不齐,可能会导致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遭遇农药残留等污染,超市方若不具备索证和抽检的能力,被污染的农产品会趁机进入市场。

四、物流设施设备受到制约

基地直接采购的远距离运输问题,考验着供应链整体的物流配送水平。超市依靠自身力量很难兴建满足全部需求的农产品配送中心,其在原有的配送中心兴建生鲜配送部门,或是与供应商及第三方物流合作,都很难针对农产品的特性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均存在着不够专业或是辐射范围较小的问题。

五、供应链内部管理协调有待完善

要实施超市与基地的对接,超市的组织模式需要变革,在超市内部运营的多个层面均需要革新与调整来配合新的采购模式。首先表现在超市采购组织体系的变革上,超市采购部门需要改变供应商送货上门的习惯,应主动走到田间地头参与农产品的生产监督、技术指导、物流配送等多个环节,与此相适应的超市内部管理控制系统也需要同步完善。另一方面,基地应采用现代商贸企业的管理要求,及时响应超市的采购需求,组织农户进行标准化、安全化生产,在超市与农户间做到无障碍的信息流通,这在基地内部管理方面还有待完善。

“农超对接”的确有优势,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但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推进过程,它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多个不同行业领域,其能否协同作战、形成强大合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超市及酒店销售方来说,他们考虑最多的是在“成本最小化,安全最大化”的基础上建立持续稳定的生鲜农产品采购渠道;就基地方来说,他们考虑最多的是如何适应供需变化要求顺利将产品推向市场。要将两者有效对接,在“超市+基地”模式刚刚起步的长沙,与众多需要国家扶持的产业一样,除了发挥市场自身进行资源配置的核心作用外,“农超对接”同样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一样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

第一,应在积极宣传、增强合作意向上有所突破。可利用正式的行政渠道,通过相关行政部门对零售企业及基地进行政策文件宣传;利用研讨、座谈、培训等方式与接触方进行交流;利用媒体(报纸、网络)进行广泛宣传。

第二,应在开辟途径、疏通对接渠道上有所突破。行政部门可采用对接洽谈会、产品展示推介会的形式搭建交流平台;超市管理者与基地方进行双向实地考察,实现供需意向对接;加大对流通的设施设备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扶持力度。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长沙及湖南省规模最大的百货零售企业,“家润多”旗下的连锁超市采取的是“超市+二级批发市场+蔬菜基地”模式,且认为在目前情况下“超市+基地”难以实行,理由是“因为基地出来的是毛菜,直接到门店后,需要门店进行大量加工,人力耗费大;对基地现有设备技术下的安全生产及农产品质量保证存有疑问。”超市管理方和决策层的顾虑理所当然,但如果基地在产品二次加工、安全生产、仓储物流这一块能和“家润多”超市的需求实现有效对接,那不但能填补“家润多”超市在“农超对接”这一块的空白,还能实现强强联合,让超市方与基地方形成一种长期稳定持续的合作关系。

4.机遇与挑战并存 动力与压力同在 篇四

——在乡镇政府工作一年的体会

时光匆匆,不知不觉中在惠来县**镇党政办工作已经一年有余了,还记得去年刚走入政府大门时,对于这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还是一种陌生而无所适从的感觉。随着这一年的工作过去,对**的事务在点点滴滴的工作中慢慢熟悉起来,对乡镇基层的工作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精细,在基层的乡镇政府承担的社会事务越来越多,在乡镇政府的人员有限的情况下,逐渐增多的事务也就只能分派到现有的工作人员身上,乡镇政府的工作人员的压力也在逐渐地增多。在乡镇基层工作人员的职责上,虽有定岗定编,但却没有办法完全按照各自的岗位职责开展工作。随着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来临,众多人手不足部门无法依靠本身的人力物力按时完成任务,经常需要从其他的部门抽调人员去协助完成任务。这造成了我们每一位工作人员在承担本身职责的同时还要多线穿插,身兼多职,在各部门之间轮流转,需要统筹安排才能及时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

这是目前基层政府一种无可避免的现实情况,对于基层的工作人员来说,既是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工作虽然辛苦,但却能从中学习到很多的东西。去年上班伊始,我分配到镇党政办公室里工作,但工作的内容却并不局限于党政办,还协助过其 他的计生办、农业办、劳保所等部门开展工作,这些工作很多都是任务重,时间紧,繁琐且杂乱。自己一开始对于这些工作真是有些无所适从,沉甸甸的压力在身实在是一件很大的考验。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回想起来这种身兼多职的经历既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磨练,更是自身能力发挥的平台,在这样的环境中,只有努力学习与适应,才能不被压力打垮,才能让自己在磨练中不断得到发展;在乡镇政府里,只要能力水平足够,能承担的任务也会更重,得到的锻炼机会也会更多,才能更快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一年来,随着对政府各项工作的逐渐适应熟悉,自己也在工作中逐渐摸到了乡镇政府的工作脉络,对乡镇政府的事务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增长了自己的见识与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对自己尽快熟悉上手乡镇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一年来,在参加过多项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乡镇政府的具体工作中,政策宣传是一项大考验,乡镇政府是上级制定下达的各项政策的最终执行者,每一项政策的发布都需要政府工作人员的宣传、执行。在基层的政策宣传工作中,面对着的不是简单的几个部门和少数的人员,而是面向各村的村干部以及广大的村民,政策的宣传也不是随便下发几个文件就能解决。基层的政策宣传工作需要我们认真钻研吃透政策规定,并通过村干部的讲解而宣传到群众中去。对于村干部和村民来说,繁杂的政策细则对于广大的农村群众来说很难理 解清楚,简朴易懂的政策规定才能够更快地宣传到位、深入人心,张贴公告、广播宣传等传统的宣传方式其效果是很有限的。在开展农村工作时,更多的是需要工作人员脚踏实地,走入农村,融到群众之中去,座谈交流、耐心讲解、举例说明、众口相传,才能让简朴的农村群众更易于理解与接受,才能让各项政策传达到位,更好地得到实施,取得预期的效果。

基层政府是与群众直接面对的行政机构,是干群交流的最前站,在群众中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关系,是建立和谐社会,幸福社会的保证,也是基层政府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的保证。在镇政府工作的时间里,每天面对着的除了同事之外,更多的前来办理各项业务的农村群众,对待农村群众的态度也是在基层工作的人员的所需要学习的一个内容。中国的农村是一个熟人的社会,各种亲朋关系错综复杂,一件小事却往往牵涉面甚广,这是乡镇工作不得不关注的内容。在这一年的乡镇政府的工作中,我对于一些前来办事群众,都是抱着公正、细心、耐心以负责任的态度去对待,对于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业务,自己都是从快处理,确保群众的权益得到保障;而对于一些不符合政策的业务,自己也没有直接拒绝了事,更多的是耐心地向群众讲解政策规定的内容以及不符合政策的要求,争取得到群众的理解,明白问题的所在,对处理结果能够很好地接受;若是简单的推诿了事,不讲清楚原因,在思想简朴的群众心中只会以为是政府的工作人员故意刁 难,很容易激化问题,最终酿成矛盾纠纷,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乡镇政府的工作面对着的并不是像上级部门只面对着下级对应的部门的几个人,而是直接面对着整个辖区的群众,很多工作的任务量更是庞大。由于**还属于较偏僻落后的地区,很多的工作事务还未能普及计算机信息管理,各项村情村务的资料信息很多都是手工登记进行管理的,汇总到镇政府的时候都需要镇里进行资料录入整理以及上报,这就给镇里的工作增加了很多的工作压力,特别是经常开展的各种调查调研,需要乡镇政府协同村干部向群众了解第一手的资料信息。调查的这些资料信息都是成千上万份的,而且是手工登记,整个汇总录入工作都是要在镇里完成的,需要镇政府的抽调人员进行计算机录入操作,碰到时间紧、任务重的时候,压力真的是有点不堪重负,是对精力与耐性的考验。这样的情况任务繁琐压力重,但如果应对得好的话,在对这些第一手资料的整理中却能更好地深入了解农村的具体情况,为后续的政策实施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的价值,比起简单的看报告之类的更加具体化。

至于基层存在的办公经费不足和工作环境落后是众所周知,办公设施的不足也算是导致政务工作无法规范化、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但这是一种磨练,只有经得起考验,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推动我们基层工作者去穷则思变,学会依靠有限的条件自己去克服这些存在的困难,在有限的条件下去办 好更多的事。

5.中国农业大数据机遇与挑战并存 篇五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向以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生产转变,正是在这个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农业信息化建设举足轻重。2004年以来,中央多次在“一号文件”中强调“全面推进农村农业信息化工作”,而被认为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关键推手正是农业大数据。

大数据是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决策者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农业大数据则是大数据理念、技术和方法在农业方面的实践,其涉及耕地、播种、施肥、杀虫、收割、存储、育种等各环节,是跨行业、跨专业、跨业务的数据分析与挖掘,以及数据可视化。我国大数据已经运用到医疗业、制造业、交通业、金融业等不同行业,农业大数据也开始试水。

4月20日,首届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京召开,大会首次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4-2023)》以及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肉类、禽蛋、奶类、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分品种展望报告,这个报告生成的背后,农业大数据功不可没。

2013年6月18日,我国第一个农业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推广机构“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据牵头成立联盟的山东农业大学的校长温孚江介绍,联盟将加强对气象、土地、水利、农资、病虫害防治、生态环境、农业科研成果等诸多信息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为政府决策和产业发展提供新方法、新思路,这也标志着中国大数据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有了实质性突破。

今年2月24日,首届中国科学数据大会在京举行,该会议以“科研a大数据与数据科学”为主题,研讨大数据时代科研数据管理、共享与应用的新趋势,并且专门特设“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分会场,围绕农业大数据,就农业大数据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有效地收集宏观和微观动态农业数据,提高拥有农业数据的规模与质量,处理数据、发现知识和决策运用的能力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讨。与会专家认为,农业大数据作为农业信息化的前沿技术,是新兴科技产业领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中反映。

“大数据给中国农业带来机遇,农业会在信息化方面实现飞跃。”吉林省副省长隋忠诚认为,大数据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和省政府每年投资2500万元,形成吉林省土壤的‘大数据’,这些丰富的数据将为农民增收、粮食丰收作贡献。”据吉林省农委主任李国强介绍,吉林省自2004年逐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十年时间摸清了全省大部分土壤的明细账。目前,吉林省农民已经可以在自己的农田上,通过拨打手机接受适合其所在土地特定的施肥指导,有效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李国强表示,“测土配方施肥手机服务系统”就是基于近十年大范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形成的“大数据”,并结合农村智能手机的普及设计而成。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宝祝认为,农业信息化、农业大数据可将市场需求变化和先进品种技术传到田间地头,以帮助农民进行科学的生产决策,不仅能够增强农业生产经营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然而,与农业相关的信息、数据来源十分广泛,包括气象、土地、水利、农资、农业科研成果、动物和植物生产发展情况、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生态环境、市场营销、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农产品加工等诸多环节,数据的数量之大、类型之多,加上快数据流转的快速程度和数据体系的动态变化,这无疑都给农业大数据的应用带来了许多诸多困难。

中国农业科学院教授孙忠富带领他的团队,正在探索农业大数据如何在农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技术,“大数据在本质上不仅数据量庞大,而且还具有结构复杂、数据类型多样等特征,特别是其中蕴含巨大的应用价值,这类数据依赖传统技术难以处理应用。”孙忠富坦言,由于全国各地农业情况各异、数据收集情况不同、各类涉农数据资源也呈现爆炸式的增长等,所以中国农业大数据的形成和发展都将面临着数据获取、存储、计算和应用等许多方面的挑战。

6.挑战与机遇并存演讲稿中学 篇六

一、商业地产发展的整体宏观大环境

得益于城市化进程、人口红利等因素,近十年来中国房地产业飞速发展。而2011年楼市经历了史上最严厉的调控令——加供应、抑投资、调结构,三管齐下,据中国房产信息集团(CRIC)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20日,66个城市中有50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较2010年出现下滑,16个城市有所上升。同时,约有40个城市选择“以量换价”,只有4个城市出现了量价齐升。

自2001年起,随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持续稳定增长,国民可支配收入、市场购买力和消费能力随之增加,为商业繁荣和商业地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图1: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住宅限购政策为商业地产的发展带来机遇。随着通胀压力与日俱增,资产保值再成热议。严厉的新政矛头所向住宅市场,对商业地产的冲击不大,而且商业地产发展相对平稳,于是成为通胀下资产保值的优选。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近10年来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的新开工房屋面积大幅增长。

图2: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新开工房屋面积(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国商业地产发展迅猛,当前商业地产中的常见模式有两种,一是地产开发商占主导地位,二是商业运营商占主导地位。一方面,受政策挤压效应,众多地产巨头均加大了商业地产的投资力度。继万科、保利、远洋等房企进军商业地产后,万通地产、五矿集团等房企紧随其后也启动了商业地产战略。华润、富力、龙湖等也加快了原有的商业地产布局。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商业地产的重要性正日益突显,商业地产成为房企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零售商自建地产热自2010年开始急速升温,新华都、华润万家、TESCO纷纷进军商业地产,沃尔玛也实现了首个买地自建项目——大连山姆会员店。此外,苏宁、红星美凯龙、美特斯邦威等都在以收购等方式向商业地产高速迈进。北京华联、步步高、家家悦、欧尚、麦德龙、新世界、王府井、新光百货、上海百联、武商集团、百盛、正大集团等国内外零售企业纷纷在自建物业进行商业地产模式上的尝试,而易买得、永旺也在低调地进行着圈地计划。

由此可见,商业地产成为调控下的投资机遇,限购令使商业地产成新宠,但随着众多知名房企在商业地产领域的圈地运动,加剧了商业地产市场的竞争,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国际以及国内商业地产发展趋势、特色

据中投顾问预测,未来5年内中国商业地产的开发总量将保持年26%的增速。但面对商业地产的井喷之势,过度开发、项目同质化和品牌资源有限等问题日益突显,对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与招商运营提出新的要求,只有符合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的项目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产生长效价值。根据中国目前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现总结出以下几种顺应发展趋势的商业地产模式。

中等规模的购物中心

国内盛行的造mall运动,反映出完全效仿欧美发达国家的商业模式往往会产生水土不服的症结。典型的美国郊区大型购物中心,是建立在其人均高消费能力和汽车文化的普及的基础上,而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消费能力有限,且习惯于分散选择购物场所,尚未形成集中时间、集中地点进行集中消费的文化。随着粗放型商业网点和底商的供应量日趋饱和,中等规模的购物中心符合现阶段的国情。

社区商业

社区商业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美国,是城市商业空间中的一个重要层次,是以社区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满足社区居民的购物需求、服务需求和休闲娱乐需求的属地型商业。据统计,社区消费大约占整个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发达国家社区商业所占的比例一般在40%左右,故社区商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借鉴西方国家的社区商业的特点,美国社区购物中心的形态以单层楼为主,占地规模4-12万平方米,服务人口 2-10万。商圈的辐射范围和项目规模同家庭汽车普及率密切相关。国外成功的社区商业具有如下几个特征,首先,其商业功能可满足一站式的购物需求。通常提供的服务设施包括银行、邮政、电信、图书馆、警察所、医疗中心等公事业,也包括干洗、修鞋、裁剪、洗车、餐饮等日常服务。二是,“购物中心+零售巨头”的开发模式,通常依托知名连锁企业的核心店(如美国沃尔玛、日本大荣),周边汇聚不同规模、不同业种的专业店和专卖店。第三,政府统一规划,可获得政府的支持,争取到优惠政策。第四,融合适应性,实现商业空间与社区住宅唇齿相依,关注同周边环境、承建条件及配套设施的融合,实现总量平衡、结构合理、布局科学、业态互补和环境协调。

休闲功能的商业地产

随着消费者对体验式购物的追捧,商业购物环境的设计关注购物氛围的营造,如:大型的挑空中庭结合促销及展示活动成为新亮点、商业广场发挥城市文化活动及集会功能,娱乐与运动设施刺激人流与消费等。为了打造体验式消费购物环境,购物中心注重特色性、文化性、舒适性、互动性及业态的丰富性,实现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与运动一体化的购物场所。

三、国外可借鉴之商业地产成功经验

中国的商业地产仍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作为发展中国家,商业环境尚未 成熟,在商业开发方面的经验尚浅,而欧美购物中心起源早,已进入成熟期,借鉴国外成功商场的开发理念和开发经验显得尤为必要,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交通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在具体实践中应加以本土化。现将国外购物中心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总结如下:

首先是项目开发前期的市场调研,包括科学的消费者行为分析,市场导向和消费者需求是开发商重点考虑的因素。例如欧洲最大的郊区购物中心BLUE WATER,其建筑规划和商业布局完全依照前期市场调研和消费者行为分析而设计。

第二、充分挖掘地域独特文化,打造主题和特色商业地产。

综观世界各国的成功项目,建筑形式及风格特色决定项目的吸引力,国内开发商也从最初的仅注重招商,逐渐意识到项目“主题特色”的重要性。借鉴国外商业咨询机构及设计公司的开发经验,通过挖掘地方文脉,利用历史文化背景突出购物中心主题。例如葡萄牙区域型购物中心COLOMBO,其设计灵感源自当地航海历史文化,在室内装潢中,绘有葡萄牙及摩尔人的历史画面,并设立赤陶色的公共场所、商场及典型的圆形大厅。韩国汉城的乐天世界“Lotte World”,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室内主题公园,每年吸引700万游客,通过打造独特休闲、旅游和娱乐主题,拉动商业的繁荣。

当前中国商业项目以现代国际式和欧美风格为主,缺少对本土文化特色的深入挖掘,中国有很多历史文化古城、古镇,将其历史文脉在现代商业项目中传承,赋予这些历史建筑和民俗文化遗产以新的活力,可以打造出城市的独特名片,保证项目的长久生命力。例如上海新天地的成功实际就是本土特色挖掘、传承的成功案例。放眼世界范围,欧洲的旧城保护及改造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其核心思想是保护性开发,带活旅游资源。另外对于老商业街的复兴,应该是综合的环境整治,含建筑外观、街道空间、广场空间和环境绿化的整体性的规划。

第三,发挥商业地产的城市景观职能。商业地产可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既发挥商业价值,同时对城市的景观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目前处于城市建设高峰期,充分发挥商业地产对城市景观的带动,与政府合力打造城市标志性建筑,有助于获得政府支持,有利于项目的融资和运营。

第四、业态丰富多样,布局合理。利用不同类别业态的混搭,令顾客保持购物的新鲜感,以保持愉悦的购物情绪,最终增加其逗留时间。例如香港时代广场,获誉香港十大景点之一,巧妙地将商户组合、布局及细节把握,打造成十层的购物中心。

第五、标准化的网点设置,虽然各类网点的功能、定位、建设标准存在差异,但美国建筑标准一般由开发商协会制定,或根据经营者要求设计。如美国塔吉特公司(TARGET)在美国47州设有1,330家商店,为客户提供当今时尚前沿的零售服务,物美价廉,而店铺大小、商品陈列均实现标准化。阿凯迪亚市开发商协会设立购物中心的三种类型,分别为邻里性、社区型和区域性,而且对每个类别提出不同标准,以供开发商和经营者参考。虽然在国内缺少相应的机制去制定标准,而且不同项目的情况存在差异,开发商应权衡好标准化和主题特色间的关系,最终打造因地制宜的购物中心。

7.挑战与机遇并存演讲稿中学 篇七

一、引起本轮物价总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

引起物价总水平上升的原因十分复杂, 既有需求因素也有供给因素, 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因素, 既有短期因素也有长期因素, 可以说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是当前物价总水平上升压力加大的重要因素。计量分析表明, 经济增长与物价总水平之间存在着同向运动的规律。这是因为经济增长需要大量的物质与人力投入为支撑。当这些生产要素需求大于供给时, 必然造成其价格的上涨。

流动性充裕是当前物价总水平上升压力加大的货币因素。我国充裕的流动性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党和政府果断决策, 实施一揽子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计划。2009年与2010年的社会融资总量均达10多万亿元。如此规模的社会融资总量对物价总水平的影响需要一个释放过程, 不会因为宏观调控措施而骤然消失。另一方面, 全球流动性过剩, 使得大量外资或热钱流入我国, 加上国内贸易顺差, 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 基础货币投放中外汇占款大量增加, 如果对冲操作不及时或不完全, 全球流动性极易转化为国内流动性。截至今年3月, 央行外汇占款余额已达23.7万亿元。过于充裕的流动性必然对我国物价总水平产生冲击。

输入性通胀持续增强是当前物价总水平上升压力加大的外部因素。输入性通胀最主要的表现是进口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去年以来,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连续上涨, 今年一季度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金属矿价格累计分别比去年末上涨了18.8%、13.6%和5.2%。目前, 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已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输入性通胀的传导渠道是: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首先造成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 接着造成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 最终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要素价格持续上涨是当前物价总水平上升压力加大的中长期因素。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各类要素成本出现上升趋势, 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现阶段, 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资源能源价格以及资金价格都处于上升通道中。

二、努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对于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中央早有预见, 一直高度重视。早在2009年第四季度, 国务院就提出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2010年, 国务院采取一系列宏观政策措施, 把全年CPI涨幅控制在3.3%, 在促进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保持了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今年以来, 根据宏观形势变化, 我国将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加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已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2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 有效稳定了通胀预期。同时, 有关职能部门积极采取约谈等辅助性措施, 有效地抑制了跟风涨价、搭车涨价等哄抬物价行为, 使各类市场有序运行。从近期经济运行情况看, 我国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国民经济继续稳定增长, 物价总水平处于可控区间, 全年有望将物价总水平涨幅稳定在4%左右。

当前, 除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加强市场监管外, 还需要深刻认识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化解中长期通胀压力。

首先, 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 缓解物价上涨的总需求压力。经济增长速度过快, 国内需求旺盛, 必然促使价格上升, 形成通胀压力, 这是经济规律。从近期数据看,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我国经济增速在2009年跌入谷底, 到2010年下半年企稳回升, 恢复了快速增长态势。事实上, 去年四季度以来物价的上涨, 与同期GDP环比增速超过10%有一定关联。今年两会期间, 我国主动将2011年GDP增速调整为8%, 并将整个“十二五”期间GDP增长的预期目标调整到7%, 就是在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同时减轻通胀压力的集中体现。需要注意的是,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年, 加之地方政府换届, 各地发展热情较高, 投资动力较强,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投资攀升, 加大通胀压力。对此, 要高度重视, 着力抑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 力争将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 为实现宏观经济“软着陆”创造条件。

第二, 加强流动性管理, 减弱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近年来, 导致国内流动性充裕有“主动”与“被动”两方面原因。从“主动”方面看,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我国实施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 许多项目开工在建, 需要继续获得信贷支持, 这部分信贷规模很难压缩。从“被动”方面看, 近年来我国外汇持续流入, 直接或间接引致基础货币增长, 这是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因。当前, 有效管理流动性, 一方面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控制住信贷总量这个“闸门”, 同时考虑到社会融资总量远大于银行信贷总量的实际, 应更加注重利率等价格工具的运用, 着力引导社会融资流向, 通过提高投资效率和增加有效产出, 消化和吸纳过剩的流动性;另一方面要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为目标, 在扩大对外投资的同时重视进口, 并及时进行对冲操作, 以减缓外汇流入引起的通胀压力。同时, 应遵循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 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 以缓解输入性通胀压力。

第三, 加快结构调整, 化解中长期成本推动压力。长期以来, 我国劳动力等要素资源价格较低, 在较长时间保持了低成本竞争优势。从目前资源环境约束条件看, 今后我国要想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需要深入推进要素价格改革, 加快建立要素资源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但考虑到要素成本上升是长期趋势, 当前对此形成的通胀压力不应进行过度压制, 否则将使要素价格发生新的扭曲, 难以发挥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的作用, 达不到结构调整的预期效果。因此, 要从根本上抑制物价上涨, 需要正确处理好抑通胀与保增长、调结构的关系, 对于有效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的要素成本上升只能因势利导, 充分依靠和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作用, 对企业的产品、市场、管理等创新形成“倒逼机制”。惟有如此, 才能通过提高经济效率来改善供给, 逐步化解成本上升的压力。而且, 从中长期看, 让企业面临真实的成本压力, 恰恰会抑制过度的投资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外延扩张, 有助于从根本上缓解通胀压力。

三、现阶段我国基本上不会出现“滞胀”现象

当前, 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确实会对经济增长形成压力, 因为无论是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 都潜在地具有抑制总需求的作用, 从而使经济增速放缓。一些人根据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回落与物价逐步走高这一现象, 认为我国经济已现“滞胀”苗头或已进入“滞胀”期。这种观点缺乏对发生“滞胀”现象基本条件的认识, 是没有事实根据的。

“滞胀”是对上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经济停滞、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胀现象的一种描述。在使用这个概念时, 应该注重两个前提:一是经济增速降到潜在GDP以下甚至停止增长, 同时物价快速上升且居高不下;二是这种现象一般持续数年以上, 而不是短期波动。仅从前一个条件看,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除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短时间外均保持在潜在增长率之上, 经济增速长期过快而引致的总需求增长恰恰是形成目前物价总水平上涨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在现阶段, 我国基本上不具备发生西方国家“滞胀”现象的条件。

从经济基本面看, 我国目前发生“滞胀”的几率极低。首先, 尽管存在“胀”的压力, 但“滞”的可能性很小。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2008年和2009年, 我国经济仍保持了约9%的增长率。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有所回落, 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 因此增长有较大的可控性, 不必担心“滞”的出现。其次, 本轮物价上涨的主因还是需求拉动, 不是负向的供给冲击。而后者恰恰是形成滞胀的重要因素。再次, 从实际工资等成本因素看, 尽管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和收入分配改革增强了人们对工资增长的预期, 但我国劳动力市场总体上仍具有足够的灵活性, 这主要是由于劳动力过剩局面没有根本改观, 从而出现实际工资刚性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8.品牌农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篇八

西方市场实践告诉我们,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品牌竞争开始从大宗生活必需品向小宗生活用品和类生活用品领域漫延,从主流常规产品领域向冷僻偏门领域扩展,从原有品类向创新品类发展;消费需求开始从满足生活物质价值到追求健康、营养、情感、便利、新颖等多重价值转换。中国目前正处于这样一个品牌升级和消费升级的战略机遇期。

品牌营销专家、原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成员钟文彬表示,品牌化最根本的是差异化。品牌不仅代表产品的档次,更代表着产品的高品质和领先的消费文化。不同的人对产品的追求是不同的,中国目前进入了M型社会,位于中下层的一部分人追求的是产品的实用和低廉的价格,而处于上层的消费者,他们对价格并不敏感,更注重高品质以及产品的精神价值,而且这部分高消费市场还在不断扩大。反观中国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开发相对滞后,尽管已经涌现一批如鸡蛋中的德青源、牛奶中的特仑苏等品牌,但远远无法满足巨大的消费需求,这就为品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国家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国家政策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国家十分关注“三农”问题,从2004年开始,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虽然具体侧重点不同,但都锁定在“三农”领域。在资金投入、农业补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2012年一号文件已经出台并锁定在农业科技。山东银香伟业集团负责人表示,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我国农业发展的问题非常严峻亟待解决,加上近年来苏丹红、毒馒头、三聚氰胺、黄曲霉毒素、瘦肉精等食品问题的爆发,现代社会消费者对品牌农业信任度大幅下滑,在这些问题频出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农业品牌站起来说:“中国的食品还是安全的、健康的”。这就为专心发展农业、真正热爱土地的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据了解,一份由农业部牵头,发改委、财政部、税务总局、证监会等多个部委参与调研的文件正在起草中,核心内容是支持现代农业转型与农业规模化发展,这份文件有望在明年初发布。此外,一些地方政府设立地方性投资平台来支持农业发展。

风投资本的青睐

品牌农业的本质,是产品结构及品质的升级,其主要动力来源于食品消费结构升级。消费者观念的转变、食品消费结构升级造就了巨大的品牌农产品市场,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使农业的产业化格局近年来发生了瓦大的变化。品牌代表着品质,植根于消费者的信任、责任和承诺。品牌农业代表了农业产业升级的方向,为人们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也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机构把目光盯在了品牌农业上。

网易CEO丁磊养猪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汇源的朱新礼在北京郊区运作了一片有机区域,从果农变身菜农;万达的王健林斥资数亿在延庆种菜;宁高宁就更不用说了,他一直倾力农产品全产业链的打造,不久前,刚刚接任了蒙牛乳业董事会主席;IT巨头联想更是在农业上进行了大手笔运作:联想控股专门成立农业投资事业部,并在2011年10月11日将联想集团开拓市场上最得力的少帅,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新兴市场总裁陈绍鹏调到联想控股,任高级副总裁(联想集团是联想控股的子公司),领导其旗下的一项新的核心新业务——“现代农业”。柳传志更是指出,“联想做大现代农业决心很大,联想控股农业目前已经确定先从水果起步,逐步进入肉类、杂粮等项目,最后是粮食,是食品行业的全产业投资,涵盖食品生产的整个产业链,最终打造一个统一的食品品牌。”

大企业纷纷进入农业,这使得VC/PE等金融资本也开始对农业青睐有加,据投中集团统计,2006年至2011年三季度,中国的农业行业共披露184起VC/PE投资案例,投资总额达50.19亿美元。2010年出现井喷式增长,披露57起案例,投资24.15亿美元,投资数量及规模均达历史最高水平;2011年至今已披露40起案例,投资总额达5.64亿美元。

在市场、政策、资本等多方推动下,品牌农业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人的餐桌将迎来一场品牌革命。然而受传统农业的经营思想观念、农业自身的产业特性和不太成熟的市场环境等影响,农业品牌化仍面临诸多挑战。

缺乏品牌经营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都是分散式、小规模经营,观念陈旧、僵化、品牌意识薄弱,营销人员缺乏,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缺乏品牌经营意识仍然是制约品牌农业的发展最大障碍。”钟文彬告诉《广告主》杂志,从他接触的一些农业企业来看,多数农企领导者缺乏品牌意识,即使有这种意识,也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他们简单地认为给产品做做包装,做本宣传手册就是品牌营销了。此外,对市场环境认知不足、市场信息接收的滞后、产品定位的不准确,企业缺乏经营发展目标等都严重制约了品牌农业的发展。

土地流转仍是制约因素

发展品牌农业必须以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经营为前提,这就需要大面积的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但是我国对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仍比较滞后,还存在不少空白地带。尽管早在2005年农业部颁布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十七届三中全会又发布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但这些规范都十分笼统,只对流转方式、流转期限等做了原则性规定,但对相关部门如何支持土地流转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另外,国家也缺乏对失地农民利益的保障措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土地流转不规范的现象(如口头流转、私自流转等)还大量存在,与土地流转相关的评估、咨询机构缺失,致使转包费、租赁费缺乏科学依据。另外,相关部门倾向于不向私营企业授予产权相关证件,而且企业是否能够长期经营自己通过流转获得的土地,仍存在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对开展农业所需要的土地集中构成了制约。

泰山投资中国联席主管邵楠曾表示,农村土地分散的现状,是实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最大障碍,“如果土地流转不能继续推行下去,谈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大规模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中国的农业问题还是土地问题。”

打好发展基础是关键

品牌农业是一个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在内的,具有完整的标准化体系,并以优质产品和良好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品牌农业难做,关键在于其投资大,回报期长,利润率相对较低,同时还容易受天气、自然灾害、病虫害或者疾病影响,这对发展品牌农业企业的实力及耐心提出很大的挑战。

银香伟业集团负责人表示,农业的发展不比工业,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资本去前期投入,国内农业企业现在主要的任务不是去占有市场而是打好根基。业内最缺的是基础因素而非市场因素,所以银香伟业保持自己竞争优势最好的办法就是坚持从源头上狠抓产品质量,打好发展基础。

9.挑战与机遇并存演讲稿中学 篇九

【摘要】:城中村是快速城市化的产物,昆明这个美丽的城市同样拥有300多个城中村,城中村改造势在必行,改造城中村过程中必然有着许多的问题,使得城中村改造机遇与挑战并存。【关键词】:昆明 城中村改造 机遇 挑战

2008初,中共昆明市委九届四次全会,做出了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之重大决策。根据2007年底的统计数据,昆明主城建成区249平方公里范围内,共有城中村336个,截止2010年底增加城中村范围到382个。昆明将城中村改造,作为强力推进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和国际化拓展,加快建设富强昆明、活力昆明、文化昆明、生态昆明、和谐昆明的重要而且必然的举措。

昆明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东、南欧、非洲的前沿和门户,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昆明也是中国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四季如春的昆明有着大量的城中村存在必将影响其城市形象。

昆明城中村改造一是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消除安全隐患;二是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现代化形象;三是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推进城市社会综合改革,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四是有利于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快滇池水环境的综合治理;五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盘活土地使用效益,拓宽经济发展空间,提高居民经济收入。六是进一步深化社会公共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优化社会公共管理方式,解决居民的居住、交通、医疗、教育、社保等保障问题。昆明市城中村改造给昆明市带来的机遇是加速昆明城市化进程,改善城市景观,优化城市空间格局,以达到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效果。

昆明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土地的权利的改变与拆迁补偿问题一直是昆明市城中村改造面临的最大挑战。城中村改造后土地的由集体产权变为国家产权,农民丢失了自己仅存的生产资料,以及可以由该生产资料创造的各种价值。在利益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城中村居民大多不愿意改造自己居住的地方。在城中村居住的居民鱼龙混杂,有外来务工者、大学毕业生等社会群体,城中村的存在给他们带来了低廉的房租,容纳他们在昆明工作与生活,城中村的该着必然会带来房租的上涨,使得这类群体的生活更加窘迫,与此同时城中村土著居民因此也失去了他们原有土地与房屋带来的收益。所以这是城中村土著居民与各类城中村居民都极力反对的。城中村改造主要是依靠政府力量,各城中村的状况也不同,干部群众的思想水平、物质基础不一样、各村民的利益出发点也不一样,对城中村改造的意见也不一样,这样的结果就是村民间意见发生分歧,有的支持城中村改造有的反对城中村改造,使得城中村改造不能达成共识,以至于城中村改造只有靠政府强制执行。城中村强制执行缺乏人性化,使得很多村中居民有抵触情绪,阻碍城中村建设与改造。

昆明城中村改造中拆迁赔偿问题直接关系到城中村居民利益,同时也是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一大挑战“城中村”现状住宅面积大,建筑成本高,每年还可为业主带来相当可观的租金收益,其所需要补偿安置的金额巨大。而且,业主对于拆迁普遍有抵触情绪,这给改造单位带来巨大的改造成本与风险,令开发商望而却步。大规模征地以后,政府对农民采取了现金补偿或村留建设发展用地的补偿方式,但“城中村”村民仍然具有普遍的抵触情绪,主要原因有三方面:1)村民不愿意改变延续了成百上千年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思想观念;2)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就业困难,较难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而政府对村民的智力支持、教育培训投入不够;3)村集体经济分红和租房经济的巨额收益,使村民的收入远远高于一般的城市市民,致使城市市民的生活对其吸引力并不大。

10.挑战与机遇并存演讲稿中学 篇十

在美国,《新闻周刊》是仅次于《时代》的周刊,创刊至今已经跨过77个年头,其读者遍布全球。03年的全球发行量超过400万。如此辉煌的一本周刊,在今年却遭到了被卖的命运——华盛顿邮报公司宣布将出售旗下连年亏损的《新闻周刊》„„

中关村在线评论:数字时代《新闻周刊》这样的纸媒体也难逃厄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子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今年异军突起,生产厂商已从最初的几家猛增至几百家,用户需求保守估计在1200万部左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电子书市场、购买电子书产品。

汉王电纸书

国内市场 汉王领航

09年,在许多人还不清楚“电纸书”为何物的情况下,汉王定下了销售量向50万台冲刺的销售目标。汉王凭借其技术的优势抢先占领中国电子书终端市场,并构建起一个本土化的内容生态系统,与本土产业链各级共存,形成一个稳定的联盟。

把中国电子书市场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围度来看,由于汉王科技拥有多项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在面向市场的同时,以行之有效的行业推广和遍及全国200多个城市的销售与服务网络,稳扎稳打,积极的与内容商配合„„正如汉王科技董事长助理张磊所言“汉王占据了一个非常伟大的位置。它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加上各方面的力量使它更容易发展。”

汉王科技董事长特别助理战略规划部总监 张磊

去年汉王电子书的市场占有率达85%以上,随着今年众多企业的加入汉王科技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汉王的优势不会变,虽不能明确估计今年汉王电子书的出货量,但从今年整个电子书市场发展来看,汉王产品翻几番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第2页:山寨厂商 无路可走

山寨厂商 无路可走

在电子书这个新兴市场中,“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山寨厂商是否能尝到点头?

首先从价格上来说,“低价”对电子书市场的山寨来说不具有优势,以生产电子书屏幕的上游厂商元太为例,他们供应几家大的电子书生产厂商已经比较吃力了,怎么可能供应更多的小型企业呢?从这一点来说,山寨及小型企业都不具备“杀低价”的优势。

华强北的标志建筑赛格广场

其次,从目前电子书市场份额来看,2010年中国的电子书消费量在300万台左右,这与手机、电脑相比来说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以手机为例,目前中国至少有15亿部手机,一个人至少有一部,且都在中国生产。这样一个庞大的手机市场足以养活很多山寨厂商。而电子书的市场容量大概只有手机的五百分之一左右,以五百分之一的市场来养活山寨企业,难之又难。除此之外,内容的提供也是山寨厂商所无法实现的,毕竟电子书用户所注重的还是其所能提供的内容。

对于一些“被山寨”的企业(不是专业领域却在生产电子书产品的厂商,也被业内称作山寨)来说,也有能爆发出来的机会,前提是要有产业的敏感度,有战略性的分析人员等等。

第3页:数字出版 重在内容

数字出版 重在内容

电子书对纸质书市场的冲击是存在的,纸质出版到数字出版的改变最直接冲击到的产业便是出版业。《新闻周刊》被卖就是数字出版时代冲击传统出版业的一个例证。“新事物”对“旧事物”造成的影响是在所难免的。但“困难”也是暂时的。

其实,书中内容(或文字)的呈现模式(纸张)从诞生到现在一直没有变化,电子书作为一个终端硬件,它的出现只不过是书(指内容)的另外一种呈现模式。呈现模式的变化不会影响到书的内容,而出版业的核心本身就在内容上,这样看来,电子书的出现只是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新的阅读平台。

某一期《新闻周刊》的封面正如其现在的命运

内容的承载模式虽然变了,但读书的时间成本并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仅仅是媒介而已。读者想获取的还是内容本身。这不难看出,数字出版时代的核心还是掌握在出版社手里。对于出版业来说,在阅读形式上如果能发生一个质的变化,才会有出路。

如果出版社能与读者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推出让用户更喜欢的内容,作为读者和电子书生产厂商的中间环节(这个环节对电子书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其从中能获取到利润将会不减反增。

汉王电子书

正如华盛顿邮报公司所言,他们是希望《新闻周刊》能有一个更好的生存方式,这也说明出版业在未来市场中的定位需要有一个新的突破。

第4页:新兴产业 等待升级

新兴产业 等待升级

电子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市场初期定会遇到一些诸如内容、用户阅读习惯、收费标准、产品本身的技术、售价等方面的困扰。以用户关心的售价为例,电子屏垄断的现状是电子书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屏幕是电子书最为核心的技术,目前主要撑握在元太,友达,LG等上游厂商手中,(元太占据市场近九成的份额)由于产能的问题,使得电子书屏幕一直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局面。据了解,每块Eink屏幕价格约为70—80美元,其成本占到阅读器价格的1/3以上,目前电子书产品大都选用元太科技的显示屏,产品价格自然受到制约。

元太科技董事长刘思诚

上游厂商与生产厂商之间的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也出现在经销商与消费者之间。市售电子书的价格在1500元以上,但价格并没有影响到电子书的销量。不难看出,这是一个不饱和的市场。这样一个新兴产业在初期步入市场时的定位是为高端人士服务的。这也是任何一个新兴市场的最初表现。随着产业的升级,各方面的供给增大后,必然会开始成本下降,从而进入大众市场。

11.新三板分层:机遇与挑战并存 篇十一

当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跑步”登陆新三板,这个往日并没有被刻意关注的地方,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处在“资产荒”困扰下的投资者仿佛抓住救命稻草一般纷纷涌向这里,寻找资本的下一个出口。而近期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分层改革方案让这个新锐的“明星”更加的妩媚动人。

分层机制势在必行

毫无疑问,企业“涌”向新三板的结果,造成整个新三板市场高速增长的同时,挂牌企业的差异化也日渐明显。从当前市场整体情况来看,新三板挂牌公司从规模到业绩、从估值到流动性,各方面分化很大。挂牌企业间的巨大差异,不但不利于监管层的日常有效监管,也不利于投资者挑选出具有发展潜力、投资价值的标的。而实行差异化的制度安排,可实现分类服务、分层监管,降低投资者的信息收集成本。

2015年11月2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研究推出新三板挂牌公司向创业板转板试点和实施新三板市场内部分层,逐步完善市场层次结构的建议。23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对外发布《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公司分层方案》。方案明确了新三板市场分层的总体思路,并对分层标准及实施程序、差异化管理安排等问题逐一作出规定。

方案显示,从2016年5月开始,新三板将分为基础、创新两个层次。关于基础层和创新层的区别,目前已经出台三大标准,只有满足其中一个标准,并同时实现最近三个月内实际成交天数占可成交天数的比例不低于50%,才可入选到新三板的创新层。而这只是对挂牌公司分层的初级阶段,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后期将会对相关层级进行优化和调整,最终实现“多层次,分步走”,也即未来全国股转系统将由多个层级的市场组成,每一层级市场分别对应不同类型的公司。

打造中国的纳斯达克

这样的分层机制充分借鉴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经验,只是在分层标准上稍有差别。如,纳斯达克的三大分层标准分别是:一,对股东权益和税前收入指标化;二,对股东权益和营运时间指标化;三,对企业市值标准化。

中国的三大分层标准则为:一,以盈利能力为导向,要求企业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平均利润不低于2000万,最近两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最近三个月日均股东不少于200人。这一标准主要倾向于总体盈利模式相对成熟的传统制造业类企业,但“200人”的要求,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企业放开股权,真正地参与到资本市场的流通中,学会用空间换时间,加快资本与产业的嫁接,实现产业升级。因为,据不完全统计,股东人数在200人以上的挂牌企业仅有不到200家,还有接近400家企业的股东不到十人。只有十几家企业的股东数量较大,在1000人左右,而这些企业多是国有改制企业,有员工持股的股东基础。

二,以成长性为导向,要求企业最近两年营业收入连续增长,且营业收入复合率不低于50%,最近两年营业收入不低于4000万,股本不低于2000万。这一标准主要考究的是企业的成长性,倾向于发展速度较快、有较好市场前景的互联网企业、生物医疗企业。但是2000万的股本却是硬指标,在这一标准的要求下,不少企业已加紧股改进程,如金润和公司拟以总股本1797.3万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5股,共转增269.595万股,转增后的总股本将增至2066.895万股,恰好过了2000万的指标门槛儿。还有部分相对“疯狂”的股改企业,像是东方炫辰采用10股转增10股,从1000万的股本变成2000万的股本,顶峰影业的10股转12.5股,从1115.2万的股本变成2509.2万的股本。

三,市场认可度为导向,要求企业最近三个月日均市值不低于6亿,最近一年年末股东权益不低于5000万,做市商不少于6家。这一标准主要针对市场流动性强的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是取决于企业本身受市场和投资人的认可程度,这是对企业的运营模式、盈利能力、市场前景、内部管理等多方面综合考究。做市商代表着投资者,做市商的数量多,流动性更好,企业的市值会在市场的调整中呈现稳健的发展状态。但如果没有流动性,没有交易量,市值再高也是僵尸股。

创新层的出台,打破了过去仅仅以是否盈利单一标准来判断企业好坏的标准,这是国内资本市场的一大进步。其标准导向的多样化,是为引导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潜力企业,也给即将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建立了层次化的资本体系。同时也从资本的角度重新定义了“什么样的企业是优秀的企业”。

虽然分层标准不同,但在引导企业达标的方向是类似的,只是针对不同市场体量划归指标数,并依据市场实际变化进行调整,这也是新三板市场朝着国际化资本市场挺进的一大标志。

多方利好,投资人仍需谨慎

对于广大投资人而言,分层机制通过标准化选出部分优质的企业,降低了投资者信息的搜索成本,的确是利好消息,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一方面,此轮分层制度的出台也并未降低500万的投资门槛,也未明确集合竞价制度何时推出,总体上市场的流动性还是比较弱。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12月9日,新三板挂牌企业总量达到4581家,当日共发生1.36万笔交易,成交股份783只,交易金额10.89亿元。其中做市转让共601家,总金额为 6.62亿元,协议转让182家,总金额为4.27亿元。当日收盘,新三板挂牌企业总股本达2602.61亿股,流通股本达927.79亿股。不难看出,虽然随着新三板内部分层制度的出台,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数量、交易金额也在频频增加,但是总体量的不断扩大,“有价无市”的市场情况仍然摆在眼前。据悉,目前新三板企业中仍然有2200多只股票是从未有成交量的,“僵尸股”占总数的一半。

另一方面,投资者对企业风险的识别能力有限,对企业也没有完整的判断标准。比如,尚未盈利的互联网企业如何界定其投资价值,硬指标多数难以达标,软指标如何把控呢?

此外,估值失真,没有涨跌幅限制和熔断机制,也导致部分“有价有市”的新三板标的出现价格剧烈波动。因此,在当前分层制度之下,投资者们在选择投资标的时仍然要慎重。

12.挑战与机遇并存演讲稿中学 篇十二

一、当前乡镇小学英语教育面临的挑战

1. 教学资源、教育质量及教师的待遇方面存在较大的城乡差距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 到城区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 而乡镇学校的生源则不断减少, 导致很多优秀青年教师逐渐流向城区, 而教资的流失又进一步加剧了学生的流失, 形成恶性循环。城区优先的经费投入, 优越的城市环境, 优质的教育资源, 优厚的福利待遇, 攀比心理和“要求上好学”的优秀生源的输入, 使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逐步扩大, 城乡教育越来越不均衡。乡镇小学英语教育受此大环境的影响, 面临严峻的挑战!

2. 英语师资力量配备不足, 这是乡镇小学英语教学的一大软肋

目前乡镇小学十分紧缺英语教师, 在教老师工作量普遍过重, 很多老师要同时教好几个班甚至好几个年级。甚至还要兼职教授语文、数学、音乐及体育等科目。每周课时大于20节左右, 甚至更高。这个状况直接导致了教师缺乏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的教材钻研、仔细教案设计、完善的课堂管理及充分的学生辅导

3.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 属于应用为主的学科, 素质教育方法很重要, 可是目前人才评价标准和人才选拔方式尚未发生根本改变的今天, 英语教育的基础仍围绕着“分数”旋转, 导致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严重偏向了应试教育的方法, 学先学会了怎么考试, 没学会怎么“说”英语, 背离了英语教学的本源。

4. 乡镇农村孩子家教短缺

乡镇农村家长普遍知识水平偏低, 更不用说英语水平了, 对孩子的辅导也只能停留在检查作业有没有做完的水平上, 无法给予深入的指导和准确的监督, 甚至有时会给孩子欺骗也无法辨别真伪。另外一方面, 现在很多乡镇农村家长长年在外打工, 孩子大都是一其组父母看管, 这部分孩子的家庭教育机会为零。这方面和城市相比, 乡镇小学的孩子与城市里的孩子在受教育水平上出现了严重的脱节, 加大了学校开展英语教育的难度。

二、当前乡镇小学英语教育面临的发展机遇

1. 国家重视, 政策支持

进入21世纪以来, 国家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清晰, 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快教育发展, 其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制定, 为我国未来的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 充分体现了国家通过立法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对教育的重视。文章开篇也提到了, 教育部提出2002年秋季, 各地乡镇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 说明国家对小学英语教育乡镇普及化是非常重视的。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对教育的投入的不断增长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指导下, 国家各级财政部门始终把教育摆在公共财政支出的突出位置并予以重点保障, 不断地加大教育投入。同时中央还出台相关政策, 在增加公共财政预算的教育投入同时, 统一了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教育费等附加制度、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提取教育资金等措施, 积极开拓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所以目前要解决的就只有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问题。

3. 家长对英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他们开始认识到这门被誉为“世界通用语”的语言的价值, 甚至有的家长在小孩上一年级时就送去参加各类英语培训班。充分认识到小学英语教学为初级中学英语的教学奠定基础。而且小学时期是英语学习的黄金时期。可能为农村孩子开辟新的天地创造条件。越来越多家长在和学校的交流中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逐渐改变观念, 提升自我素质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三、应对挑战和机遇的思考

1. 教师层面

(1)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及网络上丰富的英语资源, 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及课后学习氛围, 必要时可以自己制作必要的教具, 如挂图、音像等。

(2) 充分认识到英语这门学科的本质, 本着素质教育的目标去教授学生这门语言。真正传授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而不是只会考试的机器。真正为初中英语教育打下基础, 而不是创造障碍。

(3)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及水平, 包括英语水平和教学水平。认真研究教材内容, 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以上好每一堂课为己任。同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多开展生动的活动, 为学生课上及课后英语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 管理层面

(1) 加强建设小学英语师资队伍, 为乡镇小学配备合理的优秀师资力量。建立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组织开展送教下乡服务等工作, 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到乡镇学校支教;骨干教师定期、轮流到乡镇学校示教、挂职;薄弱学校的教师到优质学校跟班进修。通过师资轮换、调整, 均衡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的差距。

13.挑战与机遇并存演讲稿中学 篇十三

在十八大的报告中,胡总书记主要从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的重大意义、要坚定不移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重要的方面谈了报告的主要内容。谈了我们社会的问题,同时对未来充满了自信,如何走好社会主义道路,用开拓的精神解决问题,深化改革,转变思想。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迈出厚重坚实的步伐!

世界在不断变化,知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大家充分意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最有效的方法,才能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出新的成绩。我们应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勤奋刻苦的工作作风。应该坚持努力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在工作中学习,在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不断保持一股强大的活力和不竭的动力,更好地为气象事业的发展服务。

作为党员气象计财工作者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国家的财经政策法规,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时时事事不忘创先争优,努力争创一流,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扎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强化工作技能,立足本职岗位,为气象事业的发展增砖添瓦,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

计划财务处党支部要求气象部门全体党员深刻认识十八大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把握十七大以来党和国家的重大成就和巨大变化,深刻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深刻认识和把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的历史任务,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今天,历史的列车驶入十八大站点这一段征程将影响未来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登高望远,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鲜花与荆棘丛生。

14.挑战和机遇并存的作文 篇十四

所谓挑战,是指个人或群体在一定范围内为谋求他们共同需要的资源而进行比较、追赶和争胜的`过程。而机遇则是个人或群体为谋求共同的目的彼此配合的社会行为。另外,挑战和机遇都是社会存在与发展所必要的。

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始终充满着挑战,挑战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正置身于为中华崛起而奋力拼搏的历史大挑战的洪流之中,要自觉迎接挑战,积极参与挑战,在挑战中焕发人生的光彩,促进社会的进步。从个体来说,挑战影响人生。挑战能激发人的创造潜能。一个人的创造潜能很大,而安于现状的惰性也同样大。挑战意味着对人的潜能的释放。勇敢地参与挑战能拓宽人生业绩,对人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社会生活中有挑战,更有机遇。机遇具有极大的社会作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机遇。机遇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根基。机遇产生人的群体力量―社会力量,这种力量是单独个体的力量所无法比拟的,也不等于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机遇是人生力量的源泉。没有哪个人能够脱离群体而单独存在,人与人之间需要融洽、和谐,需要互相帮助。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人是需要帮助的。个人只有与他人机遇,才有力量。良好的机遇,人们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作为我们初三的学生,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中考,我们同学之间既存在着挑战也存在着机遇,如果我们自己没有信心,不敢跟其他同学在学习上勇敢挑战,争取理想的成绩,那么我们就是学习上的懦夫,我们的成长就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但是为了自己的成功,不愿意在学习上跟他人交流,不愿意告诉他人自己掌握的知识,也就是说不肯相互机遇,那更是一种做人的失败。一个不懂得跟他人机遇的人,即使暂时可以取得好成绩,但他不可能永远取得好成绩,因为这个社会是机遇的社会,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的。

机遇是事业成功的土壤。科技社会化、社会科技化的今天,是一个挑战更为激烈,同时又需要更加紧密机遇的社会。挑战需要借助机遇才更有可能获胜,机遇增强了挑战的能力。

只有在真正意义上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才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知道真正应该怎样做的。

15.挑战与机遇并存演讲稿中学 篇十五

1金融风暴给我国物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

1.1 企业业绩下滑,销售量下降导致物流业的业务量下降

据统计,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幅度,分别比2007年回落6.7和4.5个百分点;从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构成看,运输费用为2.87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比2007年回落6.4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2.6%,比2007年下降1.8个百分点。运输费用增幅回落以及占社会物流总费用比重的下降,反映出物流需求减少。今年以来,物流需求继续延续了下降趋势。

1.2 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国物流企业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一方面,由于经济不景气,物流服务价格的波动加大,影响了物流业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经济不景气也导致贸易毁约比例上升。受金融风暴的影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这导致企业延期支付的时间加长、拖欠账款、一走了之甚至宣布破产等行为增多,这给物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物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

1.3 物流企业资金短缺,投资不足的压力

一方面,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客户延长账期,物流企业垫付资金回笼放慢,同时还要面临部分上游客户破产倒闭或恶意逃债,企业坏账加大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银行放贷需要抵押,而物流企业的资产大多是仓库、车辆等,银行不认同这些抵押,因此物流企业贷款艰难。在目前这种经济不景气而使业务量锐减的背景下,企业亟需资金的支持。资金链一断,许多物流企业当期经营难以为继,原定投资计划放缓或放弃,对后续发展留下隐患。

1.4 不良影响逐步扩散,物流企业将出现亏损和倒闭的压力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物流业的影响,正在从进出口相关行业向产业链上游传导。出口业务下降,给相关的物流企业带来影响,同时也会给其他物流企业带来影响。

1.5 外资企业恶意竞争,国内产业安全的压力

在金融危机期间,个别外资物流企业凭借自身的资金和管理优势,借机逆市低价倾销,对处于发展期的国内物流企业形成直接威胁。同时,一些外资企业借机收购困境中的国内物流企业,对国内物流产业安全形成压力。

2金融风暴给我国物流业带来的机遇

2.1 电子商务市场看好,电子商务物流将获得发展良机

金融危机以来,一些企业为压缩成本,大幅减少传统的营销投入,转向成本更低的互联网营销,电子商务服务市场增长迅速。2008年前3个季度,全球最大的两家B2B公司阿里巴巴和亚马逊均取得较好业绩,阿里巴巴营业收入增长了37%,利润增长了49%,注册付费中小企业会员同比增长40%,网上商铺增长54%;亚马逊营业收入增长28%,利润增长48%。电子商务开放、简单、快捷、低成本,是企业应对金融风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不错的对策,而这也给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机。

2.2 内需市场的逐步扩大将给我国以服务国内贸易为主的物流业带来发展机遇

由于发达国家受金融风暴的影响较大,本地消费不旺,导致我国出口工厂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普遍订单下降,业务量减少。为了拓展生存空间,我国政府和企业开始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扩大内需和拓展国内市场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致力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贸易发展强劲,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达到60%以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相对地,国内贸易的发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且内需疲弱,这导致我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内外不平衡的局面,也影响了我国以国内贸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物流企业的增长。相对于一些进入我国的跨国性物流巨头,本国的物流企业在为国内贸易提供服务上无疑具有先天的优势,因此,内需市场的开拓和扩大恰恰给我国以国内贸易为主的物流企业带来了发展的良机。

2.3 行业整合出现新的机会

经济不景气导致行业重新洗牌。一方面,一些小的、经营管理不善的物流企业将无法承受经营压力而不得不退出市场,从而降低整个市场的竞争度,为剩下的企业提升生存空间和营业利润;另一方面,实力雄厚、资金充裕的物流公司可以趁经济低迷之机以便宜的价格开展对其他物流企业的并购活动,借此机会抢占市场份额,一举做大做强,从而使行业竞争格局出现新的变化。

2.4 市场对物流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的要求增强

在金融风暴袭击下,由于企业客户的物流量下降,很多物流公司转而发展散客(个体消费者)市场,而电子商务物流同样也要求物流公司与散客打交道。与企业客户往往是“厂”到“厂”或“口岸”到“口岸”的物流模式。不同的是,散客要求的是“厂”到“户”或“户”到“户”,他们对物流的需求更具个性化,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更高,这就对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对中国物流产业来讲,现在的危机和机遇可能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机会,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物流企业真正做强、做大。为了更好地应对来自外部的持续挑战,企业需立刻采取行动,才能在危机中求得生存、在危机后谋得长足的进步。与其被动的等待经济大环境的恢复,运输物流企业不如主动改变竞争策略,采取积极防守、巩固市场地位或乘机寻求金融支持扩大业务等对策。

摘要:自全球发生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危机对中国物流业的影响,正在从进出口相关行业向产业链上游传导,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逐步显现,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严重冲击。全球性的金融风暴给我国物流企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又带来什么样的发展机遇,文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金融危机,机遇,挑战,物流业

参考文献

[1]孙岩.世界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物流业[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

[2]金融危机对我国物流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EB/OL].http://www.sbl-china.com/.

16.我国信息化建设挑战与机遇并存 篇十六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向纵深发展,有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企业走出设备、技术驱动的模式,进入应用、效益导向的良性循环。加入世贸组织后,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竞争对手,已经从研究开发、经营管理、生产销售、客户服务各个方面,广泛深入地应用了信息技术,他们的竞争力已经建立在这种新的生产力的基础之上。

杨学山指出,我们如果要取得竞争优势,要加快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势必要不断推进信息化,才能够真正地"引进来,走出去",在更加开放的、全球一体化的环境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应对新的挑战要用新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方式需要信息技术来支撑。

未来50年,经济结构调整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经济结构将走向以信息和知识的生产、利用、服务为主体的格局,信息化对经济结构调整必将产生重大影响。新一届政府成立以后,特别强调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作。2003年7月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大力推进信息化,这是党中央顺应时代进步潮流和世界发展趋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环节,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21世纪初,技术革命远未完成,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也没有成熟,这表明我们在信息化的创新方面仍大有可为。而且,我们可以利用后发优势,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化建设战略。因此,"机遇客观存在"。

到目前为止,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信息技术目前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信息获取技术、处理技术、传输技术、存储技术都已经趋于成熟,美、日等国在社会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在不断进步。但在我国,对于信息技术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三者之间并未达成共识。信息技术的理论研究已取得一些进展,但依然十分薄弱,信息领域的许多核心技术还不成熟,严重阻碍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竞争日益激烈,挑战和风险也必将伴随而来。

而目前,制度问题仍是制约我国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因素。虽然信息化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已日渐成熟,但目前没有一种良好的机制来遏制不良现象的发生。我国的许多企业、事业单位还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尤其体现在许多部门决策者的观念和意识上。

17.挑战与机遇并存演讲稿中学 篇十七

[壁挂炉行业]2012年燃气壁挂炉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

2012年的到来,很多企业都开始逐渐的转型或者采取新的商业渠道。采暖行业对于国内来说是一个相当大型的行业,在国内的市场中占据着主要的位置。同样,壁挂炉作为采暖的主流方式之一也同样在这一年需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采取新的策略和计划来应对过去相对冷淡的采暖市场。壁挂炉产业在新的一年中既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获得良好的前景,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只有真正的发挥自身的实力,调整好渠道才能应对困难来抓住壁挂炉发展的黄金时期。

壁挂炉行业作为一个行业内刚刚起步,而且技术大体说来也达到了相对的成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家庭采暖的标准和家庭环境的舒适度的要求都随之加强,所以面对国内的广大居民看出壁挂炉采暖的市场前景是不可估量的。此外,国家政策的一系列施行及支持等,天然气管道的给力建设也将为天然气入驻各家各户做好了准备和支持,这就给采暖行业带来了一次焕然一新的机会。壁挂炉品牌产品以其优越的性能、舒适度、节能性等必将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厚爱,能够使用更加节能和环保的壁挂炉品牌产品已经是一种趋势。传统的采暖随着社会的进步必将被淘汰,壁挂炉的发展必将迎来一个新的突破,充分的展示出壁挂炉拥有的发展机会之多。

壁挂炉的机会虽然之多,但是如果能够及时和准确的把握住机会还需要很多过程。新的一年,最主要的就是我们要抓紧机遇去开拓我们的市场,大胆的去尝试去挑战自己加强自身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能力。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定位,从而充分的认知到壁挂炉品牌打造的重要性,快速的占据市场份额才是王者之道。初次之外还需要勇于创新自己的产品和设计理念,从大众需求的角度去满足人们的需要。很多公司都面临着市场与生产成本的两难境地,只有有价格优势、质量稳定的企业才会有更大的进步,拥有过硬的产品质量与好的售后才能更好的使得企业抓住机会迎接各种挑战和困难。

壁挂炉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使得采暖行业内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现如今人们对于舒适家居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的各项政策也即将出台,所以能够做到真正的节能环保、普遍使用才是真正的顺应市场的发展趋势。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壁挂炉行业一定会有一次大的洗牌,壁挂炉很多市场都在施行价格战使得市场的广泛度越来越缩小,所以必须要采取一种特殊的策略和寻求自身企业发展的先明道路,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和创新能力,降低成本发挥最高的性价比,满足大众的需求能力和做到壁挂炉安装的专业性。未来壁挂炉产业的机会和挑战摆在面前,孰成,孰败,在于此!

服务电话/企业QQ:400 6597 114

网址:

18.挑战与机遇并存演讲稿中学 篇十八

2015年7月30日,山东省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在济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鲁货网络销售、电商人才培训、云计算和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应用、“信用山东”等七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标志着山东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启了新篇章。山东省政府将大力支持阿里巴巴在山东的发展,充分发挥双方优势,促进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和中小企业发展,打造山东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实现合作共赢。

面对机遇与挑战,枣庄的电子商务市场是否做好准备了呢?

一、我国及我省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情况概述

“十二五”时期,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达4.5万亿元,同比增长22%。

2011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再创新高,达到5.88万亿元,其中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21万亿元。

2013年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0.2万亿,同比增长29.9%。

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3.4万亿,同比增长31.4%。其中,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10万亿元,同比增长21.9%。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2.82万亿元,同比增长49.7%。截止2014年12月,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50万人。目前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800万人。

2015年一季度,根据艾瑞咨询提供的统计数据,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3.48万亿元,同比增长23.8%。一季度电子商务市场细分行业结构中,企业间电子商务仍然占主导地位,整体占比75.7%,其中,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交易额占比46.5%。

以上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2014年底,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从4.5万亿元增长到13.4万亿元,增长了1.98倍。仅2015年第一季度,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就接近2010年全年的交易额。

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10年及2014年底的数据分别为15.5万亿元、26.2万亿元,2014年比2010年增长69.0%,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的增长速度远超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

(二)山东省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2014年山东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以下简称《报告》),全省调查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819.5亿元,居全国

第4位;2014年省内全社会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3万亿元左右,占全国交易额的5%,交易额比上年增长25%左右。

《报告》对全省符合第三次经济普查要求的8万家企业电商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电子商务呈快速发展态势,交易金额不断扩大,电子商务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但在地区间、行业间发展不平衡,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电商领域,山东制造业仍是“龙头”。16个行业中,制造业电商交易额占83%,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第三是采矿业。B2B这种企业间的电子商务交易,仍然是我省电子商务交易的主要形式。

(三)综述

根据全国和全省的数据分析来看,B2B电子商务对企业成本控制、决策观念、战略制定和实施等各方面以迅猛发展之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对越来越多的企业来讲,参与并开展电子商务模式已经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已经成为了必然,需要的是如何有计划、有目的、有策略地开展B2B电子商务。同时,我们也看到,虽然B2B(企业间)电子商务市场仍然是电子商务交易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网络零售交易市场所占份额由2010年的11.3%增长到2015年一季度的21.8%,所占市场份额在逐步加大;并根据近年来中国居民网上购物用户和增长吕来看,网络零售交易市场占电子市场交易额的比重有着继续扩大的趋势。

近6年中国居民网上购物用户和增长率万人***20000***0000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网上购物用户比上年增长%739016.8%1079020.8%21.7%194001606026.3%46%48.8%2470031200%6050403020100

二、枣庄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目前,枣庄电子商务概念在社会和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各区市电子商务发展均已形成雏形,但总体来看企业规模和发展水平不高,还处于电子商务发展的初级阶段。

截止到2014年底,枣庄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300.7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B2B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26.1亿元,占比75.2%,同比增长19%;网络零售交易额达67.1亿元,占比22.3%,同比增长22%。

根据2014年《枣庄市商务局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文,枣庄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目标为:到2015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00亿元,网络零售额达到8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超过10%。到2017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1000亿元,网络零售额达到2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流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比率达到90%以上,电子商务在社会经济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枣庄的网络零售额占比已经实现了既定目标。

(一)实体经济电子商务(B2B)在枣庄的发展 截止到2014年底,枣庄从事B2B电子商务的活跃企业达到3000余家,占全省活跃企业总数的3.75%,依托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慧聪网、敦煌网、兰亭集势等B2B综合平台开展交易。截止到2014年底,B2B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26.1亿元,占枣庄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的75.2%,同比增长19%。如下图所示,根据阿里巴巴网站数据显示,枣庄注册运营的企业中,纺织服装、化工、机械制造、造纸、钢铁企业等制造业占据全市注册运营企业的78%,比全省的83%低5个百分点。

枣庄B2B企业行业分布图钢铁企业造纸企业5%机械制造企业15%纺织服装企业31%物流企业3%在其他平台运行及其他行业企业10%煤炭企业化工企业造纸企业化工企业24%煤炭企业9%机械制造企业纺织服装企业物流企业在其他平台运行及其他行业企业钢铁企业3%

(二)网络零售(B2C、C2C)领域在枣庄的发展 2015年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通过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总额为1.6亿元,占全部限上销售总额的0.5%。

但通过网络数据监测,2014年枣庄企业和个人在网络上开设网店的数量达到12300余家,主要依托淘宝天猫、京东等第三方平台实现交易,其中在淘宝天猫注册的网店9200余家,占总网店数的75%以上,销售额达53亿元,占总网店数的79%;在京东商城注册的网店达到1500余家,占总网店数的12%,销售额达到9.4亿元,占比14%。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O2O)领域在枣庄的发展 O2O是继B2B、B2C、C2C等模式后的一个新型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是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相结合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具体而言,指线上销售支付,线下经营和消费,将线

下经营活动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

2014年,我市仅在美团网注册并提供服务的商家就达到5000余家,通过美团、百度糯米、大众点评等团购网站购买服务的人数就达到70余万人,人均消费达1000元以上。

三、存在问题

(一)企业对发展电子商务认识不足。电子商务是目前各级政府、各企业趋之若鹜的发展方向,也是时代潮流推动的企业发展必然道路,对于这一点大家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很多企业是在对电子商务系统并不熟悉,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也没有充分了解自身需要,受舆论引导匆匆上马。认为,只要企业在网上有了主页,广告上了网,订单就会像雪片一样飘来,而一旦反馈来得稍迟一些,便又会觉得上了“互联网”的当。网站运营后缺少系统管理和维护,花费大量资金的电子商务系统流于形式,造成资金和人员的浪费,同时长期不更新的网页资料也对企业信誉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二)对实体经济开拓B2B(企业)领域的电子商务引导和政策不足。笔者认为,B2B(企业)领域的电子商务应该是枣庄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领域,枣庄企业在B2C、C2C领域,一是在地理位置上和江浙沪一带以及各大商贸集中地相比不具备优势,二是和淘宝、京东等企业竞争已经没有优势,并且网络零售难以成为解决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之

道,要解决大型企业、工业、产业集聚的长期发展问题,枣庄应大力发展B2B企业间电子商务,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三)电子商务存在物流发展瓶颈。物流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环节,物流过程的快慢以及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物流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现在的物流速度和服务质量都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甚至有的地区是物流配送估计不到的地方。大多数物流企业还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指令和要求,从事单一功能的运输、仓储和配送,几乎没有物流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物流策划,物流增值少,仍停留在物流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枣庄电子商务的供应链、运输链、信息链、服务链等配套环节很不完善。

四、对策建议

电子商务发展空间大,今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制约枣庄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但是只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加强对电子商务发展的规划和引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培育电子商务发展的新体制和新模式,从而为实现全市电子商务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继续加强政府引导,突出做好目标落实。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一年,《枣庄市商务局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中制定了全市2017年电子商务发展的目标及工作重点。针对发展目标与重点,结合市场发展实际,切实落实政策,促进全市电子商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借力电子商务发展推动形成新兴业态引领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促进经济转型方面,特别是在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期,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子商务不仅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重要领域,而且日益与各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并由此衍生出大量新型的现代服务业态。建议枣庄政府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以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推动形成新兴业态引领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三)优化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鼓励和支持各级政府在城市规划、仓储设施建设等方面,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保障开展电子商务所需的仓储配送用地,完善跨区域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点三级网络体系建设,推动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逐步形成满足电子商务发展需求的物流配送体系。启动农村流通设施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提升工程,鼓励和支持电商参与农产品流通和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引导社会资

金投资建设智能物流信息网络,实现制造企业、电商企业、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物流企业的信息共享。

上一篇:论手机充电器的工作温度下一篇: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