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会形式

2024-10-13

交流会形式(共16篇)(共16篇)

1.交流会形式 篇一

通过多种形式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

班主任研修学习已经进入了第四模块了,现在全校老师都已经能比较熟练的进行网上的学习了,而且能够把在网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在第四个模块的学习中,老师们意识到了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关注,平时能多跟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最内心深处的需要,倾听他们的心灵,让这些学生真正感觉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爱。对班级中的“捣蛋”学生,老师要以平等的姿态与他们去沟通交流,跟他们讲明道理,循循善诱,以引导为主,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同学对他们的关注。

总之,在网上学习的同时,老师们能够进行广泛的讨论,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进、提升自己。

2.交流会形式 篇二

一、组建亲子手工坊, 在合作中加强交流

光靠眼、耳的感官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当然少不了手的结合。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合作性强的亲子手工坊, 例如合作陶艺、烧烤、水果拼盘等, 从最直接的角度让家长和聋儿都成为活动的平等参与者。

在每一次的亲子合作坊活动中, 家长与聋儿们可以在各个环节进行属于他们特有的沟通交流。在亲子活动中, 教师既要让聋儿体会到创造和成功的欢乐, 也让家长体会到参与交流的幸福。教师不应将亲子活动局限于某些特殊的活动, 而应注意亲子手工坊活动设计的多样性, 进而在合作中加强交流, 提高亲子间沟通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促进聋儿的多样性发展。

二、搭建亲子俱乐部, 在活动中加深感情

经过眼手口的感官活动, 亲子活动对于家庭教育所能起到的作用则是全方位的、综合性的实践教育。例如参观历史博物馆, 讲讲家长们知道的历史, 听听大家不知道的故事。家长和聋儿可以共同追溯历史, 领略历史文化教育的内涵, 激励聋儿们更好地学习生活。教师应该组织培养功能全面的、形式丰富的有意义的俱乐部活动。例如参观历史博物馆、放烟火、真人CS等, 不仅能给亲子双方都带来乐趣, 也能通过对课外知识、社会知识的普及加强聋儿知识的广阔性, 并力求利用和发挥聋儿现有的能力, 从而引导和发展他们新的能力。

三、创新家长会形式, 提升家长沟通能力

教师以家长交流会的形式将聋儿的在校情况告知家长, 让他们知道孩子在学校里做了什么, 学到了什么, 学习生活的进步和不足……通过家长交流会的沟通, 教师对学生的家庭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家长对学生的在校情况也基本可以掌握, 家校达成共识, 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积极的作用。

以前家长知道的只是自己孩子的现状, 通过家长交流会的沟通让他们看到了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距, 那么这位家长一定会针对自己孩子的不足好好地弥补。正是如此, 就在家长会后一个月, 有家长在电话中给予了老师一些反馈, 下面截取的是老师和家长的部分谈话 (以下简称:师、家) :

师:xxx最近表现很好, 经常会来问问题的。学习在慢慢进步了, 家里是不是有人在辅导还是请老师了啊?

家:那没有的, 老师, 请家教也没人愿意教。

家:是这样子的, 从那次活动回到家, 我和我爸妈 (孩子的爷爷奶奶) 又说了不要太宠这个孩子了。他们么老是认为伢儿是残疾的, 要特别照顾点的, 要啥买啥。开始我也不好说, 说说么要和我爸妈吵架的。唉!

师:呵呵, 心耐耐啊, 要有个过程的!年纪大的隔代宠正常的, 他们那样想也没错。

家:哎, 也是的, 想想可怜。这个礼拜他回来的时候, 我们家里商量了一下, 给他定了个目标, 和班里的xxx同学比, 比谁会问。上次老师你也说了会问问题的孩子说明他在思考, 就会有进步的, 那么试试看, 看他会不会成绩提高点。

可见, 家长通过对孩子存在不足的认识, 在试着揣摩能够适用于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直到现在孩子一直在进步中, 特别是一个假期回来, 已学知识掌握得很不错, 让老师很为他感到高兴。这一事例充分说明了家长的家庭教育是在用心的, 家长交流会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是需要的, 作用是明显的。

四、开设专题性论坛, 提高家长思考能力

聋儿的家庭条件参差不齐, 有的家庭虽然很富裕, 但是家长不知道该给孩子什么;而有的家庭一无所有, 家长不知道能给孩子什么。对于一开始的家长论坛所要达成的效果会有偏差。教师应该摆正心态, 从“教师讲坛”渐渐地过渡到“家长论坛”, 解除家长的思想包袱, 为家长消除实施家庭教育的阴霾, 提高家长的思考能力。关于家长论坛的有效途径可以参考以下组织形式结合应用。

1. 观看专题案例视频选段

直观的视觉冲击对于产生共鸣, 提高自省的学习能力是有一定帮助的。在初期, 大多数家长会不好意思, 也不愿意开口说话, 教师便可以从温和的组织形式入手, 渐渐地打开家长的心扉。当然, 关于视频的播放还是要有一定的主题的, 如曾播放过的:《地球上的星星》《小孩不笨》《残疾人故事:聋儿和奶奶是同学》《迟缓儿大智和他的爸妈》《我和我的孩子人间真情》等。视频的主题最好和家庭教育讲座的主题相结合, 因此教师应做到“碰撞小火花, 动之大共鸣”, 以便家长更好地进行发散性的思维, 从而主动地参与进来。

2. 确立专题讲座的主题

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心存疑惑, 面对孩子的特殊充满了茫然。因此, 教师在进行专业性的理论指导以及案例分析时, 首先在选择有针对性主题的同时要顾及家长的隐私, 并做到与家长的实际情况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在讲座之前多与家长沟通, 总结家长们类似的困惑所在, 确立让家长们能够感兴趣的专题性理论学习的主题。如曾进行过的:《家庭教育的原则》《我和我的孩子》等。

开设专题讲座的目的就是让家长开口说, 那么就不应该是一味由教师掌握发言权的一言堂, 而应该形成这样一种论坛模式:“个别说—大家听—共同思考”。因此, 教师要做到的是“简化大道理, 晓之平凡理”, 这样的主题讲座才是切实有效的, 才能说到家长的心坎里。

3.交流会形式 篇三

一、提交研究报告(调查报告)

提交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是以主题研究为主要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常见的成果展示形式。一般是在学生经历了大量的调查、访问、考察、参观、查阅资料等实践活动之后,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信息和资料,将各种资料和信息加以整理、归纳、概括之后,形成一定层次的结论。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然后指定一人负责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的撰写。在成果展示阶段,指定专人在全班宣读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并由组员提供相关资料加以佐证。研究报告(调查报告)一般由课题的提出、组员分工情况、调查研究的过程、研究(调查)结果的阐述、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等内容构成,其研究过程和结论是主要部分。研究(调查)报告宣读后,其他组可进行质疑,由组内成员负责答疑,在互相交流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后,再在拓展延伸阶段进行后续研究。例如《关于青少年近视眼预防的研究》、《我们的早餐》等活动就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交有关青少年近视眼的预防、早餐方式及营养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等为题的研究报告(调查报告)。为此,同学们就近视眼预防问题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针对学生早餐问题还提出了铲除校门口摊点、增加课中餐的很好建议。

二、小论文答辩

小论文答辩也是主题探究活动中成果展示的主要形式。其过程一般是由研究小组宣读小论文,再由指导教师和其他组成员根据小论文的观点提出质疑,由论文作者或协助成员回答问题,在相互切磋中了解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就相关问题提出,从而引起所有学生的思考。例如《我们的交通》、《校园环境建设的建议》、《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等主题活动都可以由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后撰写成小论文,在成果展示课上宣读小论文。针对《校园环境建设的建议》,我们请学校校长参与答辩,担当主问角色,而《小城镇交通管理的办法》则请市交警大队的副队长担当主问角色。研究者和主问之间还真的就校园环境、交通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虽然有些想法只是“孩子式”的,但学生得到了锻炼,而且也可以引起成人的一些思考。

三、辩论赛

辩论赛是在主题研究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种结论时所采取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辩论不仅可以使研究的问题进一步明朗化,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教师事先要确定主持人一名,辩题要准确,正反两方的主辩、副辩可由学生推荐,并聘请几位指导教师担任裁判;其余学生则旁听。例如针对小学生上网好与不好这个问题,全班学生经过近两个月的调查研究后,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本来就是一个争论中的问题),双方意见争执不下,这样就采取辩论赛的形式来进行交流展示。正方辩题是:小学生上网好;反方辩论题是:小学生上网不好。在辩论中虽然仍然僵持不下,但至少在上网的时间、上网的地点、上网的作用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四、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是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后,已根据结论设计制作了作品,而后举行的展示活动。例如学生在进行了《住宅小区的布局与设计》、《校园平面设计图》、《陆城公厕的布局》、《公交车的线路改造》等调查研究后,汇制了大量的设计图、布局图、线路图,有的还将住宅小区的布局、校园平面设计制作成模型,因而教师适时地将成果交流活动改成成果展示活动,由设计者和制作者担任讲解员,并针对同学们提,出的质疑进行解答,参观者也向设计者提出一些修改意见。而后分别将平面设计图和模型递交校办室、市建设局和交管站以供这些部门参考。

五、现场表演

现场表演是成果交流阶段最活跃的形式。表演的内容可根据学生调查研究的主题而定。例如:《我是谁》主题活动可以搞“特长展示会”;《服装你我他》可以搞一次“服装表演赛”;《广告与生活》可以来一次广告设计加表演;《手工作品的整理与加工》可以举办一次“手工作品的推介与义卖”活动等等。现场表演十分符合小学生表现欲强的年龄特征和好动的个性,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活跃了学生的身心,因而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成果交流阶段学生最喜爱的活动。

4.形式OR形式主义---李瑾 篇四

做事不可没有形式,但也不能拘泥于形式,形式是贯穿一件事情始末的精髓,从计划到执行再到最后的总结,切不可打乱其中的顺序;而形式主义是只看事物的现象而不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它违背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把形式的作用夸大到不恰当的地步,在观察事物时,总是从外部来判断事物、认识事物,在处理问题时,总是追求表面形式,其结果往往是形式与内容脱节,形式决定内容,形式阻碍了实际工作的开展。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注重形式主义,忽略了形式,过于在意过程,而不是把重要的结果展示给别人。董事长在会议上提出各人写文件是否都有署名,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书信的格式,有称呼、问候语、主要内容,最后署名及日期,回想自己发的邮件,也是从上个月才领悟,每份邮件都写上自己的名字及日期。但如果没有这个统一格式,邮件的内容再真实都会冠以形式主义的帽子。以前自己不成熟,接触的层面稍浅,总会认为自己只要把事情认真做掉了、没有敷衍工作,总结上只要用一些只言片语概括一下既好,有次受领导点拨才知,工作报告是一个与上级领导交流、沟通的过程,工作能力是一方面,这是自己及周围人所了解的,但是领导只能从你的工作报告中才能知道你的一些想法与工作状态,不认真对待的工作报告与废纸又有什么区别呢。

谈到不能拘泥于形式,这里就要说到创新了,衣、食、住、行从古至今哪样不是经过了改革、创新的,而我们的工作却停滞不前,周而复始的重复着,从思路、方法到结果都由一套方法传授下来的,想要改变是一个字“难”,但有人真正去尝试过吗,如果大家把工作八小时都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我觉得还是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忙碌的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依靠着各种关系维持着,如果没有形式化,只会是一个个的零散个体,无论是做什么都会杂乱无章,形式可以说是一个圆,从开头到结尾相联系,把相关的人们都圈在一个范围内。在工作与生活中,一味的形式化也着实让人厌烦,我们可以在有了形式的基础上带上点形式主义,也算是一种刚柔并济的新型模式吧。

监审部:李瑾

5.交流会形式 篇五

时政热点:反“四风”不能用“形式”反“形式”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国深入展开。中央要求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到实处,真正让老百姓受益。然而,半月谈记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一些地方打着学习交流名义,吃喝接待有所抬头。此外,闭门造车写材料、自我批评虚多实少等现象较为突出。

一天接待10批参观,公款吃喝暗藏其中

在东部某市,一些历史文化场馆挂牌成为教育实践活动教学点,各地前来交流学习的党政团体络绎不绝。当地一纪念馆馆长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前来参观学习的外地党政团体日益增多,平均每天接待10批次左右。

“除了安排参观、讲座等课程,吃喝接待也必不可少。”一位负责接待的干部说,普通学员大都安排自助餐,但一些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大都要安排专门宴请。不仅标准不低,当地领导也要到场作陪。“为安全起见,一般安排在部门内部食堂。”

“上有中央禁令,下有百姓监督,赤裸裸的吃喝基本没有了,要吃也要借着开会、活动的名义。最近,各类教育实践活动明显增多,相应的财政开支也在增加。”一乡镇干部透露,活动之余,有的前来学习的团体还会安排一些旅游项目。

除了借工作名义吃喝,一些会务活动中也存在巨大公款浪费。多位基层干部反映,以会务活动中的一次性消耗品为例,一个双面座签市场价为4元,按参与人员100人计算,仅座签就需花费400元,加上矿泉水、交通等费用,一个中等规模的会议至少要花费数千元,有的动辄上万元。“这些费用很隐蔽,一般人很难发现其中存在浪费。”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蔡霞表示,八项规定出台一年多来,党风政风有所好转,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下一步,各级政府还应保持高压态势,推动反“四风”向深度和广度扩展。

闭门造车、蜻蜓点水,基层干部咋成“群众”

抄袭,这个曾经只是学生应付老师的做法,如今却是一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惯用招数。“上级文件摘一段,领导讲话抄两句,先谈认识,后说体会,实际内容蜻蜓点水”;“强调重要性,突出必要性,昭示紧迫性,回避问题性”„„一些基层干部为应付上级检查,纷纷总结出教育实践活动的发言诀窍。

在一些地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本“看不到”群众。有基层干部反映,一些领导即使下到田间地头、厂矿工地,见到的所谓群众也多是基层干部,很少能和一线的普通工人、农民对话。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记者参加一个县举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座谈会,参会的三个“群众代表”,一个是大学生村官,两个是退休老干部。工作人员坦言:“原打算邀请一些普通市民代表,但有领导担心,万一‘真群众’反映了棘手的问题,让领导下不来台,该怎么应对?”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吴亦明认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在省以下各级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和基层组织开展,理应更接地气。之所以出现一些脱离群众的现象,根本原因还是一些领导干部没有真正把群众放在重要位置。“教育实践活动应该坚持开门搞活动,确保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

自我批评“虚多实少”,避重就轻少“辣味”

东部一个县委书记坦言,当前基层干部的反思能力和自省意识亟待提高。在调研中,一些干部谈集体多,谈个人少;谈优点多,谈缺点少;谈过往多,谈现在少。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此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查找问题避重就轻、自我批评虚多实少等现象较突出。

一位科级干部告诉记者,单位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表态要和每位一线职工谈话,且要求必须给领导本人或班子成员提意见。如何既提意见又不得罪领导,这让大家犯了愁。

“也许领导是真心想听取意见,但长期惯性让大家不敢提。最后,有的批评虚晃一枪,有的干脆把领导的优点硬说成缺点,还有的先自我批评,再表态要做好本职工作。”这位干部说。

一些基层干部搜集了本单位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给领导提的批评意见,主要包括:不注意身体,经常加班;不关心家人,以单位为家;处事不公,对自己严、对他人宽;架子太大,从不在基层吃饭;不注意个人形象,总是操心工作上的事„„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滨认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面广量大,必须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坚决反“四风”,让媒体和群众广泛参与监督,倒逼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务求实效。

反“四风”须防止用“形式”反“形式”

近期,总书记到兰考调研指导后强调,改进作风要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能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影响活动健康发展。要采取有效措施,举一反三,防止和避免活动走形变味、做成夹生饭。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搞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解决问题的成效,改进作风的程度。但一些地方和单位热衷于编“一二三四五”,文章材料搞一大堆,实际效果看不到。往往某项具体工作还没做完,口号已经喊得山响,而喊出的口号未必有结果。

查找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有些党员干部报告虽听了、笔记虽记了,却没有入脑入心,更没有触及自身问题;有的满足于发征求意见表、开座谈会,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对征求到的意见却不分析、不梳理;有的满足于与群众握握手、拍拍照,却没有认真听取群众心声。

“问题的苗头不容忽视,问题的根源更值得重视。”吴亦明分析,一些地方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热衷搞形式,究其根源,是一些干部没有把自己摆进去,不愿深刻反省。有的干部敷衍了事、觉得差不多就行,还有的认为在第一批活动中跟着学过了、问题改过了,主观上不想“实打实”、客观上不愿“硬碰硬”。

6.小学生写日记题目及内容形式形式 篇六

1、学习日记:把课本上学到的、课外书刊读、印象较深的心得体会、联想记下来。

2、剪贴日记:把自己喜爱的邮票、图画、照片贴在日记本上,并且按照图意写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加以说明。

3、信息日记:把看到的、听到的、有价值的最新信息记下来。

4、气象日记:把每天的天气、温度、风力、风向和出现的自然新气象记下来。

5、台历日记:把周围实实在在发生的重要事情如实简要地记在台历上,少则一句话,多则一段话。

6、摘录日记:把看到或读名家语录、格言、座右铭或写人状物的优美词句摘录下来。

7、观察日记:把看到的人物、事物、景物、记下来,每次观察最好截取一个侧面,反映一个中心。

8、活动日记:记下参观访问活动和少先队组织的各项活动,参加一次记一次,抓住要点写。

9、思考日记:把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的优缺点和心理活动或道德品质成长变化过程摘要记下来。最后一种形式要求较高,宜在高年级中有针对性地指导试用。

7.交流会形式 篇七

一、深入了解学情,准确把握学生实际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学情,依据学情构建课堂授课程序,科学有效地把握课堂,使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形式主义”出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因此教师必须清晰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知识积累、认知结构等基本学情. 此外,初中学生的思维水平、思想状况、学习状态、兴趣爱好等也是教师必须了解的重要内容. 初中学生刚由小学升入中学,其学习方式仍停留在识记、模仿阶段,抽象思维、自主探索等能力还显不足, 数学的应用能力仅是刚刚起步.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更加习惯于“被动”学习,他们更愿意在教师的整体把控下完成学习,其对学习的理解为“学习即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对此, 教师必须能够准确把握学生实际,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又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和学生学习的阶段特征, 决不能停留在自我的意愿中“自说自话 ”,过高或过低地估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而使某些课堂环节流于形式.

比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尤其是一些公开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先进性及调节课堂氛围通常会选择设计“小组讨论”这一教学环节. 小组讨论既是学生自主探究的体现,又是较好的合作学习方式,运用得当确实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格调, 促使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然而小组讨论是一个组织“精密”的教学过程,这一过程既需要教师精细的预案,即何时讨论、讨论什么、小组规模、小组分工、如何反馈、可能生成等一系列问题,更需要教师清楚学生的已有学情水平,特别是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包括学生有无 “讨论” 的经历和经验等. 如果罔顾学生实际水平与能力,“小组讨论”大多时候会沦为学生众目睽睽之下不得不完成的一项学习任务,学生只会草率应付,甚至会出现“冷场”现象,“讨论”最终可能事与愿违,流于形式.

二、精心设计教学,避免无效教学环节

优秀的教学设计是成功课堂的起点,更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教师应该认真研读大纲、分析教材,依据学生基本学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考虑每一个教学环节,预防教学流于形式. 首先,教学设计必须全面覆盖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堂、课后的每一个细节,避免因疏忽导致课堂脱节的现象. 其次,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的可行性,并考虑某些教学设计实施时可能会产生的“意外”生成,提前做好预案设计,防止学生探究偏离教学而使得后续设计流于形式. 再次,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及教学环节的衔接、过渡的语言, 确保每一个提问都是对组织教学有帮助的、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的有价值的教学言语. 教师的提问和表述必须做到精练、规范,避免重复或空话、套话,更要杜绝不恰当或不准确的语句. 最后,教师必须认真审核每一个设计环节,切记不要片面追求某些“先进”的教学方式或手段而添加无关或无效的环节,无效的形式主义即是最大的教学浪费.

比如对初中数学“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如何让学生直观理解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师可以设计利用实物展示、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等不同形式,甚至还可以借助微视频演示. 这些方式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并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依据教学需要选择一种辅助手段, 而不是将这些方式一一实施. 学生在初次直观感受数学定义后一般都会出现认知疲劳与思维惰性,过多的重复设计只能使教学流于形式,非但不能起到巩固认知的作用,反而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耐心指导学法,细化自主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引导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初中数学教学推荐“先学后教”“做中学、学中做”,这些举措都需要学生具备必要的学习能力, 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因此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然而初中学生心智发展水平仍不成熟, 缺乏合理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对于复杂的学习任务更是无从下手, 很多自主学习往往是“囫囵吞枣 ”,形式大于实效.

比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布置预习任务时,教师应该明确预习什么内容(教材第几页、哪道例题、哪道练习等),用什么方法预习(阅读、识记、模仿、整理等),预习到什么层次,如何反馈预习成果, 等等. 将笼统的学习环节细化成逐个单一的任务,并指导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完成学习过程,让每一个预设的教学环节都能真正发挥效果,避免“只设计不指导、只布置不反馈”的形式主义.

8.论形式与形式主义 篇八

关键词:形式;形式主义;群众路线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8-0021-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场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的党员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纵观全国上下,都在以各种各样的活动开展形式来积极响应号召,然而,形式和形式主义只有一步之遥,如何科学有效地防止形式向形式主义转化,成为了此次活动取得实效性的当务之急。

一、形式与形式主义的内涵

形式是指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是开展一项工作或活动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形式主义一般指的是一种只看事物的现象而不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它违背了透过事物现象看本质的科学原理,把形式的作用夸大到不恰当的地步,没有真正认识形式的本质,于是在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时,总是缺乏思考,基于表面,没有将形式的量变引入到正质变的轨道,从而使活动的实效性大大的降低,违背了开展活动的根本目的和意义。

二、形式与形式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形式与形式主义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他们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也有本质的区别。其主要表现在:形式是形式主义的必经阶段。比如:群众路线的要义就是要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和问计于民,然而,这些都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正是要通过多种多样的平台和载体,为群众路线的核心要义找到合适的实践形式,真正实现要义的具体化,然后通过这些合适的实践形式的积累不断地去强化和净化人的内心和精神,进而内化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更好地为实践服务。形式主义就是停留在这些形式的表面,是形式的抽象化和表面化,是形式量变的负质变,所谓形式量变的负质变是指根据量变质变互换原理,形式量变的过程中没有得到重视抑或满足现状而导致的偏离甚至背离初衷的变化,简言之,就是向形式主义的转变。

三、多措并举,防止形式向形式主义转变

(一)领导高度重视,以身作则,为防止这种转变提供强大的示范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自己以一个普通党员身份摆进活动中去,使每个环节、每个方面都示范到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吸取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取得实效的重要经验,从自身做起,以“三严三实”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改进文风会风和规范公务接待等具体事情,一步步做细,一个个做实;从自己抓的点做起,以点带面,为这些流于形式的点提供一面镜子,射出一缕强光,把这种转变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统一思想认识,为防止这种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基础

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只要形成了思想上的统一,才会真正做到劲往一处使。因此,要选用一些典型的纸质材料和网络材料等资料进行定期的学习讨论,帮助广大党员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为最大程度地统一思想认识提供有利的前提条件。一要树立戒骄戒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些过去的成绩都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不是今天拿来炫耀和骄傲的资本,新时期有新的使命和任务,务必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和挑战。二要牢固树立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精髓。努力从“实”上发功夫,就是干工作要务实,不能浮夸;努力从“求”子上发时间,就是要在实的基础上去进行广泛研究,深入思考,发现形式与形式主义的本质区别,然后找到一条符合发展规律、适应时代主流和科学可持续的工作方法和思路。三要严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和治治病”的总要求。和平发展年代,国际局势云谲波诡,纷繁复杂,我们在干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谨防糖衣炮弹的攻击和侵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定时进行自我反省和开展自我批评,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治疗”,以防“病”入膏肓,害人害己。

(三)健全制度机制,为防止这种转变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

建立健全活动相应的制度机制,可以确保活动的实效性。一是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要树立“任人唯贤、量才适用”的选人用人理念,选拔一批有强执行力的年轻组员和稳健成熟、经验丰富的老组员,组建一个年龄、性格和能力等结构合理的活动领导小组。二是合理的财政预算制度。活动总有一定的形式作为载体和平台,而平台和载体的搭建需要一定的物力、财力作为支撑。财政部门要适当地加大对活动经费的投入力度,避免活动因物力财力紧缺而流于形式,草草了事,进而向形式主义转化。三是科学严谨的调研制度。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深入辖区内一线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依据调研得来的数据和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行的活动方案,确保活动有序推进,提高活动的务实性。四是严格的监督评估机制。要形成科学合理的督导小组,实行小组长负责制,责任到人,活动开展前要监督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是否落实,物力财力是否到位;活动开展中要进行现场督导,对现场督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予以严厉惩处,做到活动开展层层落实;事后评估要采取查阅材料和现场座谈了解的形式,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和营造良好的评估风气,对评估优秀的进行一定的奖励,对评估结果不佳的要实行通报批评,使奖励、惩罚和监督三者最大程度上形成合力,真正让活动取得实效。五是及时的举报核实制度。俗话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身处活动之中,他们的感受是最真实的,也是最强烈的,因此,要及时公布以传统形式与新形式相结合的群众举报途径,安排专人负责,并把接到的举报情况及时进行核实,情况属实的一律进行处罚,确保制度的公信力,让活动的实效植入人心。

(四)加大宣传力度,为防止这种转变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活动开展前,利用网络、电视、报纸和横幅等载体对活动的目的、意义等进行大力的宣传,激发最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开展中,要进行跟踪报道,对开展过程中的典型要进行客观的宣传,以榜样力量去影响更多的人,使活动能够深入人心,最大程度地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活动的支持和配合;活动开展后,要以参与活动的人民群众谈感受的形式进行宣传报道,科学有效地实现活动的形式载体功能,让这些真实的成果成为形式主义的绊脚石。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实现工作目的形式多种多样,只要我们洞悉和认清了形式和形式主义之间的本质区别,把量变过程中的形式不断地进行内化,用“三严三实”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就会防止从形式向形式主义的转变,大大地提升开展活动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俊杰. 浅论如何克服形式主义转变工作作风[J]. 学术研究,2012,(6).

[2] 王寿林.坚决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N]. 人民日报,2012-6-20.

[3] 党的群总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读本 [M]. 人民出版社2013-6.

9.交流会形式 篇九

1、inactive

adj. 不活跃的;不活动的;怠惰的;闲置的

例:He certainly was not politically inactive.

他在政治上当然不是无所作为。

例:The players have comparatively long periods of inactivity.

这些运动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会无所事事。

2、slumberous

adj. 催眠的;昏昏欲睡的;不活跃的;平静的

例:Lord Henry turned and looked at the duchess with his slumberous eyes .

亨利勋爵转过头来,用倦怠的眼睛望着公爵夫人。

例:Why was she so slumberous in class this morning?

10.交流会形式 篇十

1、水泥土墙式(深层搅拌混凝土桩墙、高压旋喷桩墙)

2、排桩与板墙式:板桩式(钢板桩、砼板桩、型钢横挡板);排桩式(预制砼桩、钻孔灌注桩、挖孔灌注桩);板墙式(现浇、预制钢筋砼地下连续墙);组合式(加筋水泥土墙)

3、边坡稳定式(土钉墙、锚喷支护)

★ 工程资料承包合同

★ 关于对联的形式特点资料

★ 职场小助手提醒您 哪几类朋友不能交往

★ 用好演讲形式丰富德育载体的演讲稿

★ 介绍信有哪两种

★ 议论文有哪三要素

★ 介绍信有哪两种格式

★ 工程资料管理员的工作总结

★ 高中生班会形式有哪些

11.结合建筑形式浅析建筑形式美法则 篇十一

关键词:形式美;遵循;发展;完善;创造

一、引言

建筑美学没有国界,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在对待美的态度上都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在建筑美的表达形式上会有差异。外国的建筑和宗教的联系比较紧密,而中国则是和世俗联系比较紧密。外国的著名建筑如古希腊的帕提农神庙,古罗马的万神庙,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它们都体现出了不同的形式美感,展现出气势宏伟,高大厚重,轻盈通透的气势。然而中国的古典建筑,却有着婉转美妙的特点,小到一个单体山门(如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前山门)或是一座塔(妙应寺白塔),大到群体建筑,如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都体现出了那种“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意境。这正是中国与外国形式美表达上的最大差异所在。本文接下来将分析形式美法则在国内外建筑构图中的体现。

二、建筑形态体现的形式美法则

(一)单一几何形态

简单的线条组合,能够给人以简洁明了的感觉。例如建筑形式中运用范围较广的简单几何形态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采用这种几何平面控制整个建筑外观,能够很好地结合自然形成和谐的统一。大凡经典的建筑案例,都是由单个或者多个简单的几何形状组合而成的。

现结合罗马的万神庙(如图1)进行分析。万神庙是一幢传统的长方形庙宇,有深深的前廊,可以粗略地看成是圆形和方形平面组合而成。整个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代表,也是罗马穹窿技术的典范。根据当时的习俗,穹顶象征着天宇,穹顶中央开设圆洞,寓意着上天和世俗的一种关联,这样就将自然的建筑外观与世俗的观念结合在一起了,形成了完美的和谐与统一。任何复杂的事物,都可以通过简洁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也正是其魅力之所在。

(二)稳定与平衡

稳定与平衡主要是人在视觉与感觉上的一种内心感受。它主要体现在建筑立面的构图上,整个立面构图会存在一个重心,若重心处于构图的中心且两侧是对称布置,则这样的平衡叫做静态对称平衡;而有些构图的重心不在构图的中心,但是总体来看却仍然给人以稳定感,这样的平衡叫做静态的非对称平衡。与静态平衡所对应的就是动态平衡了。动态平衡主要是通过富有变化的曲线和韵律给人以起伏或者上升的感觉。

静态对称平衡典型的案例有,文艺复兴时期由伯拉孟特设计的坦比哀多。其整个平面为集中式形式,饱满的穹顶,圆柱形的神堂和鼓座,外加一圈回廊,整个立面均衡的对称,给人以稳定、刚健有力的感觉。

静态的非对称平衡,如巴西的议会大厦。直观的感觉就像筷子和碗组合而成。半球形式的碗,义正一反地布置在两侧,并未完全对称,但是却给人稳定静态的感觉,非常和谐统一。

动态平衡,如巴洛克时期由波罗米尼设计的圣卡罗教堂,它被称为是畸形的珍珠,立面上中央一间凸出,左右两侧凹进,均采用曲线,形成一个波浪形的曲面,似乎在流动,但总体的构图又是稳定的。

(三)比例与尺度

比例与尺度在建筑形态的表现中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好的构图比例会使得人看到的画面与实际的画面比较贴近,没有失真感和变形感。其中最经典的就是古希腊时期的帕提农神庙。当时的设计者就已经考虑到了比例与尺度还有透视的关系。神庙的平面是长方形,立面由三角形的山花和8根多立克柱式构成,多立克柱式考虑到了收分,从柱脚到柱顶慢慢收,这样的比例形式充分地结合了比例问题。其次就是山花处均衡的比例,也让整个构图端庄大方。

巴黎圣母院(如图2)的比例与尺度也是很和谐的,水平三段式与垂直三段式将立面划分,立面左右两侧的高塔与中间的低矮形成尺度上的对比;人口处的透视门,正中的玫瑰花窗,以及人物雕像带,各自不同的比例,使得整个构图富于变化。

(四)节奏与韵律 单个或者多个元素的重复或者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就叫做节奏与韵律。这种美学上的手法,不仅在外国建筑中有体现,同样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中国古代的塔,按照不同形式可以分为五类:密檐塔、楼格式、单层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在这五类塔中均体现出节奏与韵律的手法,但是最为典型的要数密檐式塔。如北魏时期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密檐的出挑都用了叠涩而未用斗棋,塔身外轮廓有缓和的收分,呈现一略凹的曲线,层层的密檐向上不断的收小与反复出现,韵律感体现得淋漓尽致。此外还有宋代时期河北定县的开元寺料敌塔、云南的崇圣寺千寻塔等等。

(五)布局中的空间序列

建筑的群体组合,要数中国的古代园林,而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却又有着不一样的空间序列。例如皇家园林中的,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都体现出了一种大尺度上的布局与层次。而私家园林主要在江南一带,如无锡的寄畅园、苏州的拙政园(图3)、吴江的退思园,以及扬州的个园等等。但是小尺度上空间布局的代表要数苏州的留园,全园曲曲折折,入口是很小的窄道,然后随着视线,步移景异到最后的豁然开朗,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与园林这样活泼轻快的群体布局不同,北京紫禁城(图4)宫殿中轴线经金水桥进天安门空间极度收束,过天安门门洞又复开敞;接着经过端门至午门则是两侧朝房夹道,形成深远狭长的空间,至午门门洞空间再度收束;往后是由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组成的“前三殿”,接着是“后三殿”,同前三殿保持着大同小异的重复,犹如乐曲中的变奏;再往后是御花园。至此,空间的气氛为之一变,由雄伟庄严而变为小巧宁静,表示空间序列的终了。

三、结语

12.水墨艺术形式 篇十二

水墨艺术在当代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形式问题,是语言推进与手段探索的问题,在艺术发展的着力点上形成了形式主义倾向。从一般意义上讲,形式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艺术品种赖以生存的基础,离开材料工具和相应技法所规定的形式和形式趣味,也就失去了水墨艺术。实际上,形式语言本身也属于题材的范畴。所以,作品表现了现实题材,并不一定就有现代性;同样,脱离时代和社会的作品,并不一定表现在材料上。而那些在形式语言上陈陈相因,僵死不化的作品无论表现的是什么题材,必定体现不了时代的精神。基于这种理解,形式的探索与创新确实能为艺术表现开拓新的空间,能为画种带来新的生机。但是水墨艺术中的形式主义,强调形式本体,把观念的转变,简单地理解为敢于破坏传统的程式,或者理解为敢于创新,就是创造一些让人瞠目结舌的形式。实践中不是积极地、能动地从表现内容的角度探索形式,而是苦心孤诣地制造形式,然后为构造的形式编织某种意义和说法。从许多水墨作品上观察,画家并不知道自己想表现什么,为什么这样表现,而是制造一种新形式,然后牵强附会地揭示其象征、演绎其韵味、寻找其内容。这样大大地降低了水墨艺术的文化意义。

进入当代社会,这种现象必然导致水墨艺术成果的丢失,逐步蜕变为博物馆艺术或玩赏品。艺术家创造的美是多样的,如果说我们被传统的优秀杰作所感染,仅仅是“笔墨”,如果说观赏者只能欣赏“笔墨”,那么这是一种不健全的审美心理和残缺的审美修养。水墨艺术形式首先应该有笔墨美、造型美、意境美、气势美、结构美、色彩美等等,把所有的绘画元素化解到仅剩下“笔墨”,这“笔墨”无论我们赋予它多么深的内涵,也毕竟让人感到过于悲壮了。

水墨艺术要振兴,真正完成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关键还是要寻找水墨画在当代文化中的位置以及完美的艺术形式。这意味着,有使命感的当代水墨艺术家,必须重新确定水墨艺术表现形式的审美情趣及价值取向,重新重视水墨艺术形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3.小学教学组织形式 篇十三

教学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

教学组织形式对于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教学的其他方面相同的情况下,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会带来极为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学组织形式在历史上经历了许多变化,从早期的个别教学到近代的班级授课制,再到以今天班级授课制为主的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它是随着社会和教育活动的进步而变化发展的。

在许多西方国家的教学理论中,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往往没有严格的区分,而在苏联和我国的教学论中,教学组织形式则是一个专门、独立的研究范畴。

二、班级授课制及其意义

(一)班级授课制的由来及发展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在古代教育中,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即使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仍然是通过个别教学进行教育的,学生在原有程度、学习内容、学习进度上各不相同,没有一致的要求和规定。工业革命后,社会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教育的规模和效率都必须扩大、提高,个别教学因为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于是班级授课制应运而生。

文艺复兴时期,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出现了班级授课制的萌芽,这种萌芽在工业革命和普及义务教育条件下迅速地发展起来,并且很快成为世界范围内最重要、最通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大体说,班级授课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夸美纽斯为代表的教育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立下来。第二阶段,以赫尔巴特为代表,提出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的理论,给夸美纽斯的理论以重要补充和

发展。

第三阶段,以苏联教育学为代表,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使班级授课制更趋成熟。

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班级授课制从理论到实践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二)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有人用班、课、时三个字来概括。

班: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教师同时对整个班集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课: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分量不大,大致平衡,彼此连续而又相对完整。这每一小部分内容和教学活动,就叫做一“课”,一课接着一课地进行教学。

时: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的单位时间里进行。单位时间可以是50分钟、45分钟或30分钟,但都是统一的和固定的。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

(三)课的研究与发展

班级授课制一直经历着变化发展,上述班、课、时的特征也是一开始就具备了,但在不同时期发展的侧重也有所不同。正如国内学者有的指出的,在夸美纽斯时期,主要是将学生编成班级,一个教师同时教许多学生,即突出“班”的特征;在赫尔巴特那里,从他的统觉论出发,提出教学是观念形成的过程,具体表现为相互联系的几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为课的划分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尚未明确提出

课的类型和结构的问题。

在“课”的发展上,主要的贡献来自以凯洛夫教育学为代表的苏联教学论,他们提出了课的类型,并且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以传授系统书本知识为主要任务,他们将课划分为两大类别:单一课和综合课。单一课指在一节课中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又可细分为若干种类: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实验课、测验课等。综合课指在一节课中承担两种以上教学任务的课,他们还进一步提出了综合课的一般结构,按照顺序依次为: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课的类型及其结构的理论,对中国的小学教学实践产生了极为深刻和长久的影响。不仅是在职前的师范教育必须让教师掌握的,而且是教学行政管理部门检查和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依据,课的类型是否明确,课的结构是否完整,成为教师教学工作合格与否及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这种状况,一方面,对保证教学工作的质量以及进行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缺少与其他形式的比较对照,也产生了使教学活动程式化的不良影响,甚至沦为形式主义,带

来了为类型而类型、为结构而结构的问题。

(四)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 1.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1)班级授课制使教学获得了较高的效率,一位教师同时向几十个学生教学,使得教育的普及成为

可能。

(2)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3)由于学生是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水平接近,有利于他们彼此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可以说,没有班级授课制,就会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因为班级授课制具有这样一些突出的优点,尽管它不断受到批评,人们不断对其进行改革,仍然表现出长久的生命力,而且许多改革实际上是对于班

级授课制的发展,而不是彻底的否定

2.班级授课制的局限

(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比较多地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现成知识。(2)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比较缺乏,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3)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多样化,形式比较固定化,缺少灵活性。

(4)强调统一性,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5)每个学生实际上分别地对教师负责,彼此之间缺乏分工与合作,因此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启发难

以保证。

由于班级授课制具有这样一些局限性,人们一直在致力于对其进行改革。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近代以来,班级授课制成为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但人们并没有停止对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这些探索又相当集中地围绕着对于班级授课制的改革而展开,人们一直在努力,试图在保持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克服它的局限性。

(一)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分层教学在西方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十分流行,一般在中学

实行,有些学校在小学高年级实行。

分层类型:通常在每一年级有A、B、C、D、E五个水平,A组为最高,B组次之,以此类推。就一般情况而言,A组和D组人数都比较少,大多数学生在B、C两组。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合流运动(mainstream)后,弱智学生进入普通学校与正常学生一起学习,许多学校的E组实际是这些学生。还有

一些学校只有两个或三个等级。

分层依据:以美国部分州为例,主要依据智力测验分数、学习成就、教师意见和家长意见决定分层。

分层范围:通常在主要科目实行分层,如数学、英语、科学、社会。

分层管理:一般实行弹性机制,分层不是固定的,每学期或每学年要进行调整,层次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如进步显著就可以上调,学习吃力则可以下调。

因为是按照科目分组,实际上所有科目都在A组或所有科目都在D组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是不同的科目在不同层次的组中学习。

分层教学的优点是,由于增加了智力测验和成绩作为依据,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较一般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更为整齐,因此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更加便利。由于不同科目各自分组,能够比较

好地适应学生的兴趣和差异。分层教学的缺点是在管理上比较复杂。

(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为主体,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通常由4~6名在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征、家庭及社会背景等方面具有异质性的学生组成。由于在每个小组内体现了合理差异,从而在全班各小组之间形成了大体均衡、可资比较的小组联合体,使各小组在大致公平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竞争。同时,由于组内各成员之间在各方面的差异与互补,又有利于各小组成员之间互助性合作活动的开展,最终促进组内每个成员的认知、社会交往、个性和积极情感的全面提

高。

2.设立小组目标

学习目标为小组而不是个人设立。这样,改变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教学偏重竞争的课堂气氛,形成了合理的组内互教互助、组际公平竞争的良性机制。对于小组目标,全体小组成员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每个学生能够体会到:一个人的成功并非真正的成功,只有在小组的其他成员也达到学习目标的情况下,自己才能达到目标。学习不再是自己个人的事。因此,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会去积极帮助其他组员,学习较差的学生由于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也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学习,尽量使所在小组不因自己的失败而被拖后腿。这样,小组成员彼此之间的关系是荣辱与共的积极、相互依赖关系。

3.实施小组评价与奖励的机制

与小组目标的设立相互联系,是小组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动力源泉。在小组奖励面前,每个小组成员都尽力为集体的成功而工作,积极承担集体义务,从而推动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保证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评价,使得小组成员之间不是你输我赢的关系,而是大家输或大家赢。这种机制可以有效地调节

小组合作,促进成员争取小组目标的实现。

4.个人责任的明确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习成效的大小与个人是否尽责直接联系在一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在两方面确保责任到个人。

(1)通过将小组任务分解到个人,或全班任务先分解到小组,再分解到个人的方法,使组内每个成员都承担小组任务中的特定部分,一个人完不成承担的任务,不仅会影响自己的成功,也会对小组或全班

完成任务带来不利影响。

(2)在单元检查、小测验和竞赛中,不再允许依靠组内其他成员的帮助来证明个人掌握学习内容、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每个组员必须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测验。统计小组总体成绩之前要先计算个人成绩。

5.均等的成功机会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只要自己努力,有同伴之间的帮助,每个学生都可以做得很好,成功的机会是均等的。小组合作学习经常采用“个体提高分”(个体本次测验的分数比上次测验高出来的分数)的计分方式。这种方式保证小组所有成员无论成绩优劣都有成功机会,比自己以前进步,在自己过去基础上比较而不是与别人比较。这样,不仅成绩好的学生可以为团体做贡献,成绩差的学生也同样可以

(三)小班教学

小班教学在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各阶段已经普遍实行,许多国家在教育法中规定的每班学生人数通常在15~25人之间。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也开始了小班教学的尝试。小班教学是社会和义务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对于教育公平性、公正性的进一步要求,以及获得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可以预见,在今后几十年内,小班教学的增加会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从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实行小班教学应当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取消教师分科任教或延缓教师分科年限

在多数实行小班教学的国家和地区,通常采取教师包班的方式,而不是分科任教。在小学阶段尤其普遍,甚至在一些班额仍然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和我国台湾,在小学也是教师包班。小学阶段各门课程的文化科学知识都是基础性的,具有合格学历的小学教师完全能够胜任。教师包班,为教师了解每个学生提供了分科任教所无法比拟的便利,也为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创造了分科任教条件下难以获得的充分条件。有些国家和地区之所以先后将班级授课制改为小班教学,正是立足于学生发展所做的选择。

2.改革现有的班级制度以保证给予学生均等的机会

在大多数国家,小学阶段没有严格的班级组织,不存在正副班长、班委、组长等相对固定的角色,各种活动所需要的工作由所有学生轮流承担。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各种锻炼,也使每个学

生有机会获得不同的体验。

14.主题班会形式管见 篇十四

所谓主题班会,是指具有鲜明主题的,以班集体为单位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而要开好主题班会,班主任必须善于抓住时机、选好主题、当好参谋和导演。

一、现身说法式主题班会

所谓现身说法式主题班会,就是让有缺点、错误的同学,自己组织以自我教育为主的主题班会。

一次做眼保健操时,班里三位男生不参加,而是来回用脚踢着足球玩。当女卫生委员加以制止时,一位男生用脚将球踩住不放。以此为题,采用现身说法式主题班会,是再好不过的教育形式了。当然,要想让犯错误的同学“主持”这样的班会,老师还需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讲清道理,指点整个班会的实施过程。在这三个同学准备了各自检查式发言稿和流利的班会串联词后,老师需有目的地指定具有代表性的发言者。于是,由这三位犯错误的同学主持的“路,该怎样走......”的主题班会召开了。他们由简介事情经过,到一个个深刻认识自己的过错,引发了全班同学的广泛讨论,使大家进一步明白了“什么是善意的忠告,什么是恶意的行为”,认识到了“要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代替对足球酷爱”的道理。从根本上使学生走出了是非不清的认识误区,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正面教育式主题班会

正面教育式主题班会,一般宜结合重大纪念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类型的班会除要求口才好的同学主持外,还需全面深入地考虑主题班会的全过程--即点明主题、展示主题、演化主题,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例如,在第1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班某小组为弘扬“尊师重教”之风,借老教师退休,年青教师接任之机,主持召开了一次以“师生相亲相爱”为主题的班会。这次班会是由一个组的集体诗朗诵《教师的自白》开始的。面对即将离开教学岗位的教师,主持人生动地讲述了这位教师工作中的真实而感人的事迹,强烈地打动了同学们的心。一位同学是这样赞美教师的:“忘不了的是老师在讲台上的英姿;忘不了的是老师对粗心大意者富有哲理的分析;忘不了的是老师使我们明白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从老师的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很多......。谦虚、谨慎、勤奋、幽默、自尊、自强是老师留给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财富......。”这位同学的讲话,表达了大家的心声,赢得了同学们经久不息的掌声。师生间的亲情,使双方都依依不舍,班会达到了高潮。接下来,班会中插入了学生为老师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有脍炙人口的《莲花落》,有舞姿优美的《印度舞》,班会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由此可见,正面教育式主题班会不仅主题鲜明,而且便于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主题,其中文艺节目的穿插,主持人的妙语连珠,极易使班会达到高潮,并且使与会者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以至久久难以忘怀。

三、两方辩论式主题班会

辩论会对于初二年级学生来说已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如我班“舌战群儒”主题班会,主持人先向观众宣读注意事项,然后将正、反辩论题及正、反方代表(各四人)一一介绍给观众,再由第一辩手陈述本方观点,其他辩手围绕本方主题同对方展开辩论。在相继发言之后,正、反两方自由发言,最后各方由一名辩手做总结性发言。

这种两方辩论式主题班会要达到预期目的,不仅要设置学生共同关心的辩论题,而且要事先准备足够的辩论材料,从而做到临场发挥咄咄逼人,促使学生们能够搞清那些容易使他们产生模凌两可看法的敏感问题,以培养学生是非分明、立场坚定、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同时也可使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15.新形式有望带来突破 篇十五

本届会议四大目标

对于196个签约国而言,本届气候大会的目标很简单:达成一项协议,将全球变暖的温度上升幅度控制在比前工业时代的气温高2℃以内。跨政府气候变化委员会(GIEC)于2014年11月发布了最新报告,报告中预测,从现在至2100年,全球气温上升幅度将从0.3℃上升至4.8℃。该预测并非危言耸听,且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因此,此次气候大会被认为是应对该预测的最后一个机会:大会期间必须签订白纸黑字写明各限制指标的约束性条约,以此控制人类对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据了解,作为本届气候大会的主办国,法国为会议提出了四大目标:一是与会的196个国家与地区签署一份控温普遍协议,将全球温度上升控制在2℃以内;二是邀请气候大会参与国发表各国的减排贡献;三是要集中讨论融资与技术转让问题;四是吸纳非国家政府类参与者为各国的气候政策提供有效的补充与支持。

采取自下而上的形式

吴昌华介绍,多年以来,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协议承担各自的责任与义务。从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以后,国际社会认识到,在联合国多边形势下,传统的自上而下形成的协议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已经不再适用,需要改变以往的形式而进行创新。

吴昌华告诉记者,今年巴黎气候大会与以往的气候大会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今年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自下而上是指由各国结合各自的具体发展情况、排放状况等提交本国将在2020~2030年中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做出的承诺与具体自主行动计划。各国提交自主行动计划之后,将进入到国际谈判过程,进行充分的协调。为了保证各国能够按照提交的自主行动计划进行履约,而不是一纸空文,同时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核查和监督机制。国际谈判主要是为国际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供一个平台,而要真正落实,则需要制定出有约束力的原则、方法和机制等等。

今年巴黎气候大会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截止记者组稿时,已经有140多个国家提交了INDCS- 国家自主行动,据初步分析,这些行动集合起来可以大大减缓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

谈判五大关键词

吴昌华告诉记者,在以往的气候变化大会谈判中有五大关键词:一是减排或减缓,必须采取行动共同降低排放;二是适应,由于气温上升和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事实,很多个国家也因此遭受到自然灾害,面对这种现实情况,受灾害的小岛国以及生态脆弱国必须去提高抵抗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和影响的能力;三是技术, 不管是减排减缓还是适应,都需要有技术支撑,但是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些方面的技术都远远不够,需要发达国家提供相应支援与帮助;四是资金,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正处于需要大力发展经济的阶段,因此需要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帮助;五是能力建设与提升,要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发展和提高节能减排技术与新能源技术。这五个关键词是历年来气候变化大会谈判的重要内容。今年气候大会除以上五个重要内容以外,还有建立核查监控体系的相关内容。

吴昌华指出,在这五大关键词下面,其实还包括很多内容,如在“减缓”过程中,气候变化谈判的内容虽不断演变,但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是发展中国家坚决捍卫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制定的“共同而有区别”的原则。近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崛起,发达国家觉得这种“共同而有区别”的原则不科学,想要进行调整,这必然会导致今年巴黎气候大会谈判中矛盾的产生。在“技术”方面,经过这些年的谈判,已经建立起一些机制,尤其是关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联合国已经建立起平台,正在慢慢地发挥作用。同时随着中国等新经济体的兴起,自身技术也不断得到提升,目前已经形成双向或者多向技术合作的格局。“资金”方面,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之下,发达国家已经做出承诺,要提供资金共同建立绿色气候基金,目前已经在韩国建立。2009年时,发达国家曾承诺,2010~2012年发达国家共同出资300亿美元,作为绿色基金快速启动资金,到2020年实现发达国家每年出资1000亿美元的目标。

16.交流会形式 篇十六

1 教师构建平台,学生主动建构

高中学生在入学前发展了许多非形式教学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很有意义也很有趣味,非形式教学常常是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接受.进入高中后,大量的学习是用符号写成的形式数学.研究表明,“学生常常不是按照教师的方式去做数学.”也就是说,学生不只是模仿和接受成人的策略和思维模式,他们要用自己现存知识去过滤和解释新信息,以致同化他们.

[案例1] “二项式定理”教学实录片段

教师:大家一定知道著名的大数学家费马吧,他是解析几何的创始人之一.费马对数学的贡献远远不止于此,他几乎涉足到数学的每一个领域当中.与费马同期的有一位也相当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就是帕斯卡,帕斯卡与费马非常友好.费马三番五次要引起帕斯卡对数论的注意,这样他们可以一起研究讨论,可是帕斯卡从来对这门数学并不在意.可是他们却同时对一个问题产生了兴趣,而且一起研究.下面让我们一同来看一看引起这两位著名学者注意与兴趣的究竟是什么问题?

教师: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是(屏幕上出现有关内容与动画演示):丢掷一个铜板或者一粒骰子几次,我们所期望的结果出现的机会是多大?能不能计算出来?这个问题在我们先前学过的概率知识中是可以解决的,而帕斯卡和费马研究最简单的情形:掷铜板的游戏.一个铜板只有二面:头和花.我们用英文字母T代表花,H代表头.

掷铜板一个一次出现的可能情形是:T、H.

掷铜板一个二次出现的可能情形是:TT、TH、HT、HH.

掷铜板一个三次出现的可能情形是:TTT、THT、HTT、TTH、THH、HTH、HHT、HHH.

在这类游戏中,我们并不关心头和花出现的次序而是它们的次数.因此我们把TH和HT看成是一样的,THT和HTT及TTH是当作相同,又如果我们把TT、TTT简写成T2、T3.那么我们看看掷铜板游戏的结果:

掷一次: T H

掷二次: T2 2TH H2

掷三次: T3 3T2H 3TH2 H3

掷四次: T4 4T3H 6T2H2 4TH3 H4

… …

同学们也来当一回小数学家,你如果得到上述结果, 你会有何推测与联想呢?

(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热烈的讨论起来.)

学生1:我有发现!我把那些数字提取出来便可以得到一个三角堆.

0行1

1行1 1

2行1 2 1

3行1 3 3 1

4行1 4 6 4 1

5行1 5 10 10 5 1

6行1 6 15 20 15 6 1

…………

教师:非常好!按照这位同学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数字结构.请大家看大屏幕.我们可以设第0行的数字是1,或者可以这样说,没有掷铜板,那么结果只有一种,大家同意吗?

学生们:同意!

教师:以上同学们推测的结果就是“杨辉三角”.让我们来看一下有关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杨辉及其成就.(在屏幕上显示有关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杨辉及其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师:当然以上的杨辉三角仅仅是大家推测的结果,正如牛顿的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 ”同学们现在就把自己置于数学家的位置,仔细观察一下这个蕴涵丰富数学思想的杨辉三角,看看它会使你联想到与哪些我们已经接触过的数学结构有关呢?

教师提示:与什么样的代数结构有关?

(小组讨论若干时间后)

学生2: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杨辉三角与

(a+b)n展开后的系数有关.

n=0, 我们有(a+b)0=1

n=1, 我们有(a+b)1=a+b

n=2, 我们有(a+b)2=(a+b)(a+b)=a(a+b)+b(a+b)=a2+2ab+b2

n=3, 我们有(a+b)3=(a+b)1(a+b)2=a(a2+2ab+b2)+b(a2+2ab+b2)=a3+3a2b+3ab2+b3

… …

教师:Very good! 大家的探究已经有了成果.处于17世纪末的牛顿也发现了二项式的一般展开式的系数具有这样的规律.这个结果一般我们的数学教材上称为二项式定理,有些参考书目上也称为牛顿二项式定理,这是代数上的一个基本和重要的定理.下面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揭开这个重要的代数定理的神秘面纱.

2 创建适当情境,自述概念实质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概念的本质属性是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而将日常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则是一项常规的数学活动,是数学应用的必要步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从数学学习的自身特点出发,在使用抽象的数学语言和符号表述思想之前,通过可观察的(实物、图形、图表等)、描述性的、可亲身体验的形式来传播新的思想,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自己去试验、构造,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去阐述和解释,以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的理解.要为学生创造一种环境,使他们在其中能扮演自主活动的角色,有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机会,能自己去寻找需要的证据,获得能够反映自身特点的对数学原理的解释.

[案例2] “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教学设计片段

2.1 看股市行情,渗透最值概念

下面是一段摘自股市分析的话:

从一月份股市行情看2007年大盘走势.通过对以前K线图的分析,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就是大盘很容易在年中形成大顶部,而在年前、年后则很容易形成大底部.

(1)给出大盘走势的一张草图.引导学生分析大盘走势草图中隐含的函数关系:横坐标的现实意义;纵坐标的现实意义;两个变量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

(2)在大盘走势的函数图像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它反映了曾学过的函数的重要性质:函数的单调性.

(3)让学生考虑用数学语言来解释“大盘很容易在年中形成大顶部,而在年前、年后则很容易形成大底部”这句话.从中隐含着函数的另一个重要性质: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设计意图:数学概念有些是由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有些数学概念源于生活实际,但又依赖已有的数学概念而产生,对于这些概念的教学要通过一些感性材料,创设归纳、抽象的情景,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在这里我们用现今的股市行情作为问题的实际背景引出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渗透着数学模型.

2.2 分析辨别概念,由表象到本质

让学生通过上述问题情境,通过“数学学习共同体”的探讨,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概念,并把这些概念罗列在黑板上.(学生给出的一系列概念中或许有些是不完善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

(1)对学生给出的一系列“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概念加以辨析,对一些不完善的理解加以完善,对一些错误的理解加以修正,从而得到“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在直观图像上的理解:函数在给定的定义域内的最大值对应于函数图像上的最高点的函数值,最小值对应于函数图像上的最低点的函数值.在函数取得最大值处,函数呈现先递增再递减的趋势;在函数取得最小值处,函数呈现先递减再递增的趋势.

(2)教师给出严格的函数最大值的定义.

(3)让学生类比的给出函数最小值的定义.

(4)对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概念的进一步理解与辨析

教师提问:若在上述定义中去掉“任意”两字,这个定义是否正确?

让学生体会“任意”两字的重要性,进一步从图像(上面的股市大盘走势函数图)上理解函数最值的真正含义.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利用“情境相关性”促使学生的认知在“数学学习共同体”的探讨与辨析中不断得到同化与顺应,矛盾对立不断得到统一,概念理解不断得到提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共同体”这个实践场当中与群体、环境产生互动与协调,从而使学生中的“边缘参与者”向“中心成员”转变;最后由教师给出函数最大值的严格的形式化定义,学生是应该能够理解与接受,再让学生类比的给出函数最小值的严格表述,这样就给学生寻找了一个合适的台阶进行过度.

3 渗透数学形式化,合理提升思维

高中数学偏重于非形式化,但一定的形式化也是必不可少的.数学是抽象化了的理论, 完全由数学特有的语言、符号、组织方式来体现,我们所操作的、所面对的也都是这些形式化了的对象.因此,掌握数学形式演变的常规的、必然的规则, 数学表示与结果形式的习惯模式、乃至具体到每一类问题的表示形式、结果形式等等, 也就显得十分必要.当然这里面绝不只是指那种纯粹的变化规则, 而是要结合逻辑的、直觉的思想方法, 以推进数学解题的进程.加强形式化思维的教学, 符合数学内在的规律, 是数学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培养学生进行较复杂的形式推演的训练,培养学生善于用数学的符号、运算、名称、关系等来考察与对待各种实际问题中的数量方面的内容, 把对象系统中量的方面的表现通过恰当的数学形式,比如:坐标系、函数、集合、方程、不等式、曲线、图形等来表示,以提出规范化的、切合实际的数学问题, 建立数学模型、目标.

[案例3] “糖水问题”案例设计

糖水应该是日常生活中再简单不过的东西,糖水浓度向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这个平凡的糖水能提供这么丰富的数学素材,我们能引导学生将这样一个普遍而又简单的实际问题一层一层的上升到数学形式化的表达式,归纳出数学形式化的不等式.对于学生来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的提高,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必要的时刻对某些问题进行适当形式化的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4 调整知识顺序,建立网络结点

数学的教育形态之一就是要把教科书上线性排列的知识“打乱”,同时融合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由内在联结将它们串起来,建立网络.这样,学生的火热的思考就在于凸现思维网络的“结点”,在纷繁复杂的干扰中寻找本质的、感性的信息,从而使教学达到对数学内在本质的认识.这里,让我们通过一些案例说明如何认识、组织和设计一些数学联结点,形成学生火热的“联结性”思考.

(1)高中数学中平面向量、解析几何、复数三者之间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其基本的连接点就是“既有方向,又有大小”.于是在这些知识的教学中就要恢复学生火热的思考.使“既有方向,又有大小”这一思想在不同的,或许是相互没有联系的情境中应用.

(2)三角函数的教学,从静态的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到动态的周期变化、潮水涨落、弹簧波的振动以及在轴上均匀旋转的轮子边缘上荧光点的运动等现象,把代数式、三角形、单位圆、投影、波周期等离散的领域联系在一起,正是三角函数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它们也是三角函数在不同侧面的反映.因此对于三角函数的教学必须通过再创造来恢复学生火热的思考,使之返璞归真,让三角函数丰满起来,才能把教科书上定义—公式—图像—性质—应用这些冰冷的美丽变成学生丰富的联想,使学生在某一领域孤立学习的主题能迁移到另一领域中.

(3)余弦定理是代数式与三角形的联结点.如下面问题,用余弦定理观察代数式就是关键,是学生火热思考的来源.

火热的思考往往只在一些关节点上发生,找到数学知识网的结点,就能纲举目张,以一当百.以前华罗庚先生说过,读书要把书读到越来越薄才好,其实也是说要在关节点上进行火热的思考,抓住关键,提纲挈领,一本书就成了不多的一点东西.

上一篇:友情花开不败作文下一篇:施工单位代表在廉租房工程开工典礼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