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蓉中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2024-07-08

关于蓉中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12篇)

1.关于蓉中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篇一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来自河南省濮阳市,及下属南乐县,清丰县的实地

调查

姓名:张利伟学号:10225900611

3前沿:“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则是农村脱贫致富的根本。为了进一步宣传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问题,我们于2012年8月20日-24日赴河南省濮阳市及下属南乐县,清丰县进行了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询问了该市和隶属县的行政人员还走访部分村及农户。同时对南乐县进行了书面调查。通过调研,了解了河南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情况以及在的问题和困难。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2年8月20,21,22,23,24,我们几个拜访了濮阳市的行政人员还走访了部分农村村民,对我所在的县:南乐县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为主,对该市的行政人员进行一对一的访问,问卷则是在街头随机调查。而且还走进农户家里深入了解访问,客观平

实际地搜集了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本次调查问卷发出40份,收回38份,其中有效问卷36份,【2】回收率90%,问卷容量为40.调查结果显示:从这次调研的情况看,南乐县新

农村建设,总的形势较好,部分农民比较富裕,房子比较漂亮,农村也比较稳定。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最为严重的就是南乐县的街道布置问题,杂乱无章,下水道排污不通,存在着巨大的环境隐患。

(二)调查问题分析1村级经济实力薄弱,牵引力不大。近年来,由于镇村两级加大对重点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及文教卫生等项目的投入和建设,使镇村两级债务沉重,全县负债总额ⅹⅹ万元,仅村级债务就多达ⅹⅹ万元,大部分村少

则数万元,多则上十万、几十万。村级经济实力薄弱,经济发展难以形成向心力。

2传统农业难以拓展,支撑力不强。南乐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林业大镇,农业资源、林业资源、畜牧产品是其三大经济支柱。但是,现在由于受气

候、品种、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农业产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除了进一步调优、调精、提高单产外,发展的潜力似乎不大。同时,传统农业还受自然灾害、市场

供求等因素影响,处在一种靠天吃饭的极不稳定的状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十分有限。

3加工产业规模偏小,带动力不足。近年来,各村都相继建设了一批

为民服务的小型加工房。但由于资金有限、投资规模小、市场风险大、经济效益

差,这些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还十分困难,更不用说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

展。

4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不注重街道的整改和维修。近年来,该县

实施新农村建设,建设了大量的房屋,整洁而又统一,由于街道并不分属于各户,各家各户对街道的维护意识非常淡薄,真可谓:各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三解决策略

1整治乡村道路。拆除交通干线两侧的违规建筑,整理路肩路坡,清除

垃圾杂物,补植、修整树木。整治进村道路,达到路面整洁、无积水坑洼,在村

口设置统一规范的村名标志。集中整治大街小巷,达到路面平整,排水通畅,街

平巷净。每村集中整治一条标准较高的示范街道,对两侧建筑统一色调进行粉刷,安装路灯和文体设施、栽植树木花草,设立宣传栏,达到硬化、绿化、亮化、美

化的标准。

2整治垃圾。组织群众对村内卫生死角、环村垃圾堆进行突击清理,消除

垃圾围村、垃圾堵路现象。合理布设垃圾箱或垃圾池,固定清运车辆和人员,设

立垃圾集中填埋点,实现垃圾集中收集、定时清运、定点填埋。

3整治“三大堆”。集中清理随处堆放的柴堆、粪堆和建筑物料堆,利用

村内外空闲地,合理布设集中堆放点,实现“三大堆”规范有序。

4整治排水设施。有排水系统的村(居),要进一步疏通完善;没有排水

系统的村(居)要新挖排水沟渠,实现村内排水通畅。有条件的村(居)要建设

生化池,集中处理生活污水。

5整治违章废旧建筑。依法拆除挤占道路、学校、广场、市场等公共场

所的违章建筑,拆除长期闲置废弃建筑。房前屋后和村庄周围的空闲地,要全部

绿化。村内面积较大的空闲地辟建文体场所或小公园,安装文体设施,供群众休

闲娱乐。

6整治乱贴乱画乱扯乱拉。集中清理墙壁、线杆、树木上的乱写乱画,拆除或更换设置不当、破败不堪的各类广告牌(箱)和店牌门匾,调整归并供电、通信、广电等架空网线。

7整治禽畜乱散养。建设规模养殖小区,积极推进“三区分离”,对禽畜圈养、拴养,划定区域、限制范围,实现相对集中养殖,解决禽畜挡道、粪便遍地问题。

8整治集市摊点。规范集市布局,坚决搬迁影响交通的占路集市。沿街摊点要退路进店,杜绝占道经营和车辆、货物乱摆乱放现象。有条件的要集中规划建设公用商业设施,发展农贸超市。

9整治家居环境。实行农户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通畅)制度,清理房前屋后卫生死角,搞好庭院及四周绿化。倡导文明生活方式,保持院落整洁卫生,农机具及生活用品摆放整齐,积极搞好“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

在集中开展综合整治的同时,要研究制定保持村容整洁的长效机制,制定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村(居)环境卫生管理民约,并印发到户,宣讲到人,版面上墙,引导村民自觉维护良好环境。要本着因地制宜、适当超前的原则,加快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明确村庄发展方向,优化村庄布局。

2.关于蓉中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篇二

什么是村级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居于国家公务人员, 能够控制支配一定公共资源的村级基层干部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是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所在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 在此基础上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鉴定与评价的活动, 当然也包含以干部考核为目的的活动。

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权力委托代理起了激励与监督作用。对于村级这一级来说该村级的人民大众是委托人, 委托村级干部去经营管理公共财产, 村长是代理人, 经营管理公共财产并对人民承担受托经济责任。管理监督机制可以使村长通过努力工作实现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实现了人民大众的利益。

首先, 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可有效的将初始委托人的监督权力在最大程度上外部化。通过信息的公开逐步建立起外部监督机制, 让委托人可以直接监督代理人。其次,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公开审计结果, 及时发现不胜任的领导干部, 激励有业绩的领导干部。另外, 经济责任审计可以降低代理成本, 一定程度解决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并公开审计结果并不能完全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中领导干部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 这还需要建立激励相容和风险共担机制。

新农村建设中村干部的职能是以经济服务为中心。村干部主要的工作是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以及提供科技服务, 做好基础配套工作, 另外, 要正确引导农民, 积极的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新农村建设中村干部要实现思想观念上由领导管理向指导服务转变、工作方式上从行政向市场引导转变、工作重心由就农抓农向以工代农、以工促农转变, 把握好经济的发展趋势, 贯彻好、明确工作职能方向, 落实好党的政策方针, 积极地带领村民进行新农村建设。

二、我国村级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新农村建设中村级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应该是一个多组织的、多部门的联席会议, 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发改委、组织部、检察部门审计部门、和涉农部门组成, 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国家审计机关, 其他部门起协调辅助作用。联席会议制度能够更大限度的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能够使经济责任审计进行容易, 使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很好的运用。而且多部门的联席会议可以借助于社会审计组织的辅助审计解决审计人员不足和审计技术的问题, 相应的降低了审计的成本。

新农村建设中村级经济责任审计的客体就是村委负责人主要是村长和村支书, 本文把新农村建设中村级经济责任审计的客体界定为村支书。

新农村建设中村级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主要有:村干部农村经济责任完成情况, 包括任期内村财政收入等指标是否增长、村级集体资产是否增值、村级债务是否下降、农村基础设施是否完成、财务管理等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等;财经法规执行情况包括各项收入是否及时、各项开支是否合理合法、有无滥用职权行为、是否存在私下交易出租、拍卖土地等经营权问题;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包括集体资产处置情况、签订承包合同是否采取公开招标、债权债务管理情况以及专项资金管理情况是否规范;村干部个人收入及廉政自律审计, 这包括村干部个人收入情况、村干部任期内有无违反规定、有无挥霍浪费问题以及离任时是否按规定办理相关移交手续。

三、村级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实施原则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应坚持以下几项评价原则:

1、坚持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为限定范围的评价原则。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监督只能限于经济领域, 主要是财政收支、财务收支、重大经济决策和其他经济活动事项。

2、坚持以审计认定的事实数据资料为对象的评价原则。

对一些特殊的经济事项、数据资料和高新设备等不能给予评价的, 就应说明情况, 以回避审计风险。

3、坚持以经济责任为主的评价原则。

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界定和认定其所在部门、单位和地区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事项和个人经济行为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

4、坚持以量化政绩为特点的评价原则。

审计机关提供的审计结果报告, 这是干部管理监督部门评价和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行, 弥补了干部管监督部门不能客观评价领导干部的缺陷。因此, 在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时, 必须以数据资料事实证据来量化政绩。

5、坚持区分主观责任与客观因素影响的评价原则。

分清主观责任与客观因素影响的界限。

四、村级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实施方式

对村干部审计采取委托审计方式, 按照“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确定项目计划, 通过调查村级经济的状况, 确定重点审计对象。做好审前调查工作, 调查了解被审村的经济发展状况、特点和日常财务监管情况。做好审前沟通, 在审计内容上突出重点:村干部任期内农村各项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财经法纪执行情况、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实施及其效益情况、个人收入情况和遵守党风廉政规定情况。

在审计过程中综合实际, 改进审计方法。做到审计检查与收集结论性材料相结合, 审计检查与村干部个人述职相结合, 审计检查与查阅被审计单位的决策资料相相合, 审计检查与重点座谈相结合、审计检查与外调相结合。

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村级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加强村级财务监管和深化新农村建设, 有利于为组织部门提供村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有利于促进村级领导人员的勤政意识和责任感, 有利于完善村级财务监管机制, 促进了村级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总之, 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才能彻底消灭贫困, 才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城乡经济才能走向协调发展。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审计形式。特别是在村级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涉足不深, 开展不广的情况下, 在我国开展村级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 越来越显的重要, 因此, 探索新农村建设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 以更好的推进新农村的建设, 能有效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 对预防和治理腐败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农村,经济审计,模式

参考文献

[1]冯铁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研究》, 河南大学, 2009年5月。

[2]闻哲:《全国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违规金额36亿元》, 《人民日报》 (海外版) , 2007年第12期。

3.关于蓉中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篇三

一.农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备条件

经历和经验。在农业银行“三落四起”至实行商业化经营前的漫长岁月里,始终伴随着“三农”成长。从农业生产消费贷款、国营农、工、商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供销合作社贷款,农副产品收购贷款等业务,直至90年代中后期与农发行和农信社“一分一脱”,可以说农行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鉴证和功臣。期间,建立了几乎一乡一点的营业机构,组建了各种体制共存的员工队伍,收集了“三农”发展的档案资料,积累了农村融资的经验教训。应该说,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农行来讲,不是什么新课题,只不过是“旧瓶装新酒”,是在新农村的“新”字上做文章,往“新”的形式里注入相应的金融服务内容。

责任和能力。早在农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革初期,党中央、国务院就要求,农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革后,必须立足“三农”,服务“三农”。这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农行的期望和要求,也是交给农行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农行具有适应农村新发展所需求的配套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及科学的管理方法,并且还具有一支爱岗敬业的员工队伍,完全有能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潜力和前途。目前,农村资金流失过多,金融投资流向严重偏离农村。在乡镇金融机构中,邮政储蓄银行建立初期,只吸收城乡储蓄资金,而发放贷款只是近一年来的新兴业务;在农村信贷市场可以说是经验不足;农村信用社虽然近年来在农村市场大量投放贷款,但也因风险防控手段单一,造成贷款大量形成不良,政府为此提高了信用社贷款准入条件;农行近年来实施经营战略调整,管理权限上收,贷款向城市及大中型企业集中,农户贷款几乎处于只收不放的状态;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强调自身效益,忽视社会服务,纷纷从乡镇至县城撤离,整个金融为“三农”服务职能严重削弱。加之农村金融市场中介缺位,机构锐减,农村金融服务出现盲区,农村金融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这既为农行复办农村金融业务提供了市场需求潜力,也为农行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营效益提供了商机和发展空间。

二.农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把握的重点环节

(一)加大农村生产建设领域发展。 一是依托“惠农卡”广覆盖要求,发挥农行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2008年,农业银行为响应面向“三农”、城乡联动的发展要求,推出了“惠农卡”这一服务“三农”的金融产品。这是大型商业银行对服务“三农”的新机制、新模式及新途径的有益探索。农业银行应借助惠农卡发行的有利时机,加大农户贷款的投放力度,大力支持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商品流通业、加工业及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三农”合理的资金需求,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全面进步。二是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条件。包括:国家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县、乡公路及连接线建设,国家能源体系建设和符合规划与环保要求的水电建设,以县域电网改造为重点的配电网建设。三是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支持农村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以及够规模、有特色、科技型和劳动密集型农业产业化企业和行业。支持具有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及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规模化水平。四是支持县域和中心镇建设,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包括市政工程项目、公用工程项目、环境工程项目、信息化项目、循环发展项目等。

(二)支持农村流通领域发展。一是开展农产品预期保值业务,支持农产品储运、营销流通及出口贸易,立足市、县现代物流业发展,重点支持区位优势好、辐射范围大、管理规范化的各类批发市场建设。二是发挥农行网点网络优势,积极发展银行卡、电子银行、电话银行、代理保险等中间业务,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工劳动报酬结算提供便利服务。

(三)支持农村储藏领域发展。以支持农产品保鲜为主要目的,实现季节性产品“反季”与“客串”,促使农产品就地增值。包括城市“菜篮子工程”的动、植物温室和暖棚,保鲜冷藏,农用生产资料储备,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农田基本建设和小流域治理以及农机具购销等。

(四)支持农村消费领域发展。针对农村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现状,积极复办“买方信贷”与“卖方信贷”业务,支持工业品下乡,支持农民改善吃、住、行条件,支持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立足当地资源,有选择地支持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将国家扶贫开发贷款政策用足用好,帮助农村弱势群体解决生产生活问题。

三.农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一)不应支持“政绩工程”,应尊重农民或客户的意愿。据各大媒体披露,有些地方强制农民建现代化的别墅小区、公路等,使农民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农民苦不堪言。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行各业都很重视,特别是各级党政部门,采取了城市各大单位包村等一系列措施,都是积极有效的。然而,有的地方,有的同志为了政绩,不考虑农民意愿,凭“想当然”强制农民做一些农民不想做、不愿做、做不好的事情,结果事与愿违。过去,农行在这个方面有着沉痛教训,也付出了昂贵的学费。诸如80年代一哄而起的乡镇企业、供销合作以及国营农业、粮食附营大发展等等,有的地方强令农民种瓜果,育树苗,农民不情愿,则以社队名誉贷款,秋后收贷时“大抹头”,以致于出现农民卖粮“打白条”,农民意见很大。农行过去贷款存量中的“两呆”贷款,除走死逃亡和少数自然灾害形成的“灾区口粮”贷款外,大部分是这方面原因造成的,农民既不认账,也不认还。农业银行在股改正式挂牌前,就已经明确了股改后的市场定位,确定了支持“三农”的工作定量和定性目标。从农业银行股份制经营的角度讲,立足“三农”市场,实现服务“三农”的工作目标,既不能盲从,又不能强制,应该尊重农民或客户的意愿,做到既积极又稳妥,支持一个见效一个,造福一方。

(二)克服恐贷惧貸心理,加强全面风险控制。有句俗话讲“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农行过去在农村融资过程中的确付出了巨大代价,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但人的因素是主流,是经营理念偏离度过大带来的恶果。从五六十年代“哪里需要哪里贷,需要多少贷多少”的“大跃进”模式;七八十年代“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考虑内部和社会两个效益,重服务轻管理的国有专业经济模式;九十年代的以“以客户为中心”直到目前的“以优良客户为中心”的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演变,足以透视出农行在农村融资过程中的改变足迹。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过渡几年时间里,恐贷惧贷心理逐渐形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避免责任追究,这是业内最可怕的心理障碍,在农行的表现恐怕更为突出一些。全面风险控制是从客户开始的,只要认真落实防范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具体措施,坚持贷款规则,确保贷款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的统一,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里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4.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 篇四

调查背景

1、调查目的: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而我的家乡已成为新农讯建设的试点,为更好的领会中央政策,使之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对我对家乡的几个村庄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2、调查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生活情况和环境进行调查。

3、调查时间:2014年7月10日-7月31日

4、调查地点:唐河县湖阳镇马湾村及其周边的几个村庄

5、调查方式:通过和农民伯伯的交谈,自己下地干活的体验,和相关干部人员的了解得出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具体调查

鉴于三峡移民的迁入以及响应国家华融党中央的号召,马湾村以及周围的村庄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试点,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绝不仅仅是一般性的村容村貌整治(当然包括这方面的内容),而是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涵盖了当前“三农”工作的主要方面,包括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能够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农村全面工作的“龙头”和“主

线”。抓住了这个“龙头”,就抓住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把握了这个“主线”,就把握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全局。因此,我们应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新阶段统领“三农”工作的总思路和总要求。

在这二十天的调查中我了解到,如今的农民再也不是过去那些思想简单的农民,他们的观念已随改革的春风,焕然一新,与时共进。新气象、新面貌的新农村如壮丽的画卷正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一、农村的教育在加强,传统的观念在转变,新的思想在焕发。

生孩子的观念变了,生活的质量也提高了。大多数的农村已是住房整齐,绿树成荫。房子更加宽敞,更加舒适。高档的家用电器已不在新鲜。有的村已经接入了有线电视、电讯宽带,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二、党的基层建设更加牢固扎实,民主制度得到了落实

我在和下乡当村官的大学生的交谈中,说到了农村的一些制度。就拿选举来说,就和以前就不一样了,现在农村的基层选举制度更加体现了“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有志者为先,有为者当前,有智者当用”,不管你是谁,只要能了引导农民致富,使农民过上富裕日子,你就上。

三、党的政策给农民解决了实际问题,使农民也有了高品质的娱乐生活

我从和农民伯伯的谈话中了解到党的政策得到很好落实,先后在农村实施了“减免农业税”“农业补贴”的政策,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农业生产连年取得大丰收。

现在农村孩子继续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免去小学学费、课本费。建立从小学到高中的政府助学政策。小学至大学,国家给予一定的补助,农村孩子上学的机遇多了,技能得到提高了,农村子弟的明天有了美好的前景。不仅如此,农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也有了保障,真正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但是,我认为当前的做法存在很多缺点:

一是农田基本改造亟待解决。村境内农田参差不齐,不便耕作,水渠常常淤阻,年年需要花大气力清淤,耗费了农户大量时间和精力,从长远打算应着力进行整治和改造。

二是饮水问题。有部分地下水受到污染,且村民各自打井取水极不方便。铺设自来水管道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但目前缺乏项目资金。

三是村内道路需要继续建设。土路泥泞难行,为部分村民出行带来一定困难,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心村的优势地位为农民劳作、生产、生活带来较大阻碍。

四是村民环境保护意识需要加强。中心村聚居村民较多,因此产生的生活垃圾也较多,加之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随处堆放、乱倒现象没有有效改变。

五是赌博和迷信活动比较严重,这样会不利于社会之一新农村的建设。现在村里的一些杂货店里大多都买有自动洗麻将的机器供人们来大麻将,自己从中收取费用。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如果不加以整治任由其在人民面前传播,后果将不堪设想。

六是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以上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

2、重视对农民的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

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围绕“生产发展”目标,增加农民收入。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调整农林业产业结构,做好“田里、庭院、市场”文章。同时大力开展“阳光工程”,进一步加强村民的技能培训工作,为输出务工村民提供就业保障和法律服务。

4、围绕“生活宽裕”目标,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5、围绕“乡风文明”目标,扎实开展文明村建设活动

6、围绕“村容整洁”目标,实施生态村建设工程

7、围绕“管理民主“目标,建设民主法制示范村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模仿西方发达国家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村亦是如此,我们应注意以“可持续”的发展思路来发展农村。坚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大力提倡生态道德,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5.关于蓉中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篇五

——马润东 带着一颗激动的心,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作这样一个调查,我还是头一次呢。有着0%的经验,带着100%的信心我开始了我的寒假调查活动。其实回乡作调查在我回乡之前就已经在自己的日记本上排上了日程,我早已经把它当作了自己的一份工作,一个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回去的当天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乘了六多个小时的汽车,我早已累得爬不动了,只想找个地方好好休息。但想想毕竟自己还有任务没有完成呢,还是趁早为好,吃过晚饭我便来到了几个小小学同学的家里,找到几个现在也在上大学的学生,想让他们和我一同做好这份调查。他们是我最好的朋友,当然义不容辞地答应了这门差事了。我们觉得在自己本村开始为中心再到周围几个村里去调查,有必要的话我们还会去别的乡镇 里去,因为他们也分别给自己安排了各自的任务。

一、农民的生活如今已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一)农村的交通大为改观 我们调研的第一个村子是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前赵村。虽然说的只是这一个村子,但从市里回来的路上我们已经已经看到了,现在的农村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那些原本比

较贫穷的村子,一改过去那种落后面貌:道路崎岖,交通中断的状况,现在条条水泥路修进了村子里,村民再也不用担心天气给他们的交通带来的不便了。

(二)农民的观念提高了 现在的农村已经免农业税几年了,农民对国家的政策的认识水平也提高了,每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也是他们必看的。农民感激政府对农民的照顾,对这几年兴起的“新农村建设更是喜上眉梢。农民一改往日那种只靠种田,秋天卖粮食来获取收入的方式。他们开始寻找自己的致富项目。村里的果园、大棚、养殖场像雨后春笋一般到处兴办。

(三)生活水平达了小康 过去的农村,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想都不敢想,而现在呢?嘿嘿…… 全村彩电的普及率几乎达到了100%,包括年龄已高的老人,我奶奶今天已经是70多岁的高龄,而他们家今年把自己原有的黑白电视机封存起来,购置了一台彩电。今天村里还要实现家家连有线的目标!这样更放便了农村及时了解国家的最新方针政策。通信发展也是更赶得上了速……固定电话已经是每家一部,手机普及也已过半,年轻人差不多人人一部了,好多家庭也已经购置了电脑,每晚回家的时候也会上网冲浪,那种感觉实在是好……

二、农村也有自己的不足

(一)计划生育做的不够到位 国家政策规定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如果第一胎是女孩的可以再生二胎。但现在农村近些年政策好了,收入增加了,有的人也通过做生意或搞运输赚到了一定的积蓄。虽然自己的家庭不符合生二胎的标准,但是冒着被罚款的惩罚,躲着藏着最后再生孩子,我的一个邻居本来有一个男孩,今年又要了个女孩,当我们问及他们为什么还再孩子,现在都有一个男孩了,他们的回答却是:现在只要有钱,就可以再要嘛。听说他们被罚了接近三万元钱。

(二)农业机械化程度还太低 因为我所处的村子位于山区,山路曲折,田地也多在山坡上,而非在平原地区,每户的每一块土地也是比较狭长的,很不适合使用农业机械。所以到目前山上的田地还保持着最原始的耕作方式。

(三)村干部队伍状况令人担忧 我们在村里及周围几个村里调查,每每提到村干部的,村里人都很是村里的百姓都无语。村里的人民普遍反应村里的干部为政不够谦洁,每次选村干部的时候那些所谓的候选人则会挨家送礼,送烟,送酒……百姓只有收的份,因为毕竟大部分老百姓收了烟都会选那个送烟的人,如

果不选他的话,等以后请村干部办什么事情或帮忙的话都会受挫的,在村里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然而选了村干部后,那些当选村干部的人在村民眼里又成了一个个大米虫!把公款装进了自己的口袋。而百姓却又无能为力。偶而出现一个为百姓某事的好官,不愿与其他人同流合污,并且在村干部里处处受到排挤……

三、通过调查,我也颇受启发,我觉得发展农村要对症下药

(一)加强农村领导队伍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1、国家的政策再好如果不执行那也只是一纸空文!而一批有素质,有文化,有道德的农村领导干部则是国家政策顺利执行的有力保证。

2、一个好的农村干部会时刻想着怎样为百姓办事,怎么才能让村里上过上好日子,怎么才能让本村的经济有所发展!他也会利用各种信息途径为村里人寻找致富的项目,而这一点是我们所调查的村子里的干部做不到的,受各方面因素限制我们也不可能对国内所有村子进行调查,若大农村,我们只见一斑了吧!

(二)加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在农村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重树”,现

6.关于蓉中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篇六

小组: 1组

姓名:董昊轩

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班级:车辆工程2班

学号:11011240205

导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思路的集中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是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进一步促进农村城市化的新举措。本次调查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四个主题,对夏庄中心村进行调查。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现状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时间:2012年10月1至7日。调查地点:潍坊市九山镇夏庄中心村。调查对象:夏庄中心村村民以及村干部。调查方式:随机访谈 正文

一、夏庄中心村总体调查情况

新农村建设这一概念提出已有好几年了,在我们调查走访夏庄村村过程中,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普遍偏低。许多农民仅仅知道有新农村建设这个词汇,但并不清楚新农村建设到底是怎么回事,甚至还有一部分农民(尤其是老人)从来都没听说过有新农村建设这回事。调查显示:近30%的农民完全不知道,了解的仅有10%,听说过的占60%。但是大部分农民都很支持新农村建设,迫切地希望通过新农村建设走上致富之路,并且表示如果有机会,他们非常愿意配合政府搞好新农村建设。通过我们对新农村美好蓝图的描述,他们能想象到新农村是一个环境优美、生产发展、民主管理、生活水平高的和谐社会。

二、夏庄中心村新农村建设情况 1.发展现状

根据我们调查,目前,在临朐县这些年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农业经济的影响下,夏庄村推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大力建设有机绿色果品生产基地,还依托自然资源鼓励发展木材加工制造业,还有畜牧养殖业。目前已经成立了以 “山水人家”为主题的八颗树沟休闲度假村,青杨峪万亩富晒绿色有机板栗生产基地,申家上峪烟草种植示范基地,成立了8家木材加工厂,数十家畜牧养殖场,同时结合本村人多地少,特别是征地后剩余劳动力多的实际,加快劳动力转移,合关于夏庄中心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理组织引导好外出务工。2.村基础设施建设

最近几年夏庄村一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搞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把生产道路改造作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

附录一:夏庄中心村2012工作计划

一、计划投资60000元硬化河南、南北大街200米。

二、计划投资20000元复修小下河、河南河坝150米。

三、投资5000元加固下河与东岸头交界处拦河坝100米。

四、计划投资20万元硬化村两头至桃花峪生产路1000米。

五、协调政府搞好西环路建设。

六、协调烟草公司硬化上峪至天麻峪生产路1500米,计划投资30万元。

七、计划投资5万元,新修石崖至天麻峪黄烟生产路5000米。

目前,所有下属自然村都已修建了乡村公路,实现了村村通。并成立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合作医疗中心,同时实现了自来水家家通,农民安全饮水问题也得到了解决。3.农民收入与支出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于增加农民收入,虽然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三农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用于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总是和城镇相比退位其次,农民的收入增长率总是大大低于城镇居民收入,从而越来越拉大了城乡之间、城镇居民和农民之间的距离。3.1农民收入结构

从我们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民的主要收入依靠进城打工、种植经济作物,这两项占农民收入的80%。也看到增加农民收入确实还任重道远,其中有农民说道:光靠种粮食作物是没法活下去的!3.2农民支出项目

通过调查我们得出,农民用于日常开支的比例相当高大约占48%,子女的教育居于第二位大约占36%,说明农民支出结构还不够合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新农村民生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3.3农民增收

根据我们多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农民的增收问题不容乐观。政府应加大力度多方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通过调查我们得出,农民把增收的希望给予外出务工和发展副业上,而这使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劳动力。这就更需要政府加强对农民的引导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4.农村公共事业建设

4.1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夏庄中心村依托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定期对农民进行加大对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但是由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所以培训力度不够,没法展开大规模的培训活动。4.2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

调查走访过程中,农民均已参加新农村医疗合作,对于住院报销情况表示比较满意,但是有些农民对农村医疗保险有一定看法,农民还是希望农村医疗保险能有更多的报销,以此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4.3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调查过程了解到,夏装中心村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农村文化丰富活动。中心村办公室建设有农村书屋,定期对村们开放。“三下乡”活动也搞的有声有色,大家在这一方面都比较满意。5.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目前,夏庄中心村农村民主政治比较完善。村委会已经得到了优化精简,定期举办科学发展观党员民主生活会会议,设有由农民代表组成的理财小组,按月公示各项支出,及时对村务公开。但干部选举和“一事一议”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民主建设。

三、夏庄中心村存在的问题

从这次调查的情况看,夏庄中心村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总体形势较好,村容村貌正在变化,农村社会也比较稳定。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农民稳定增收增产较难

夏庄中心村是典型的山地农业村,农业基础条件较差,土地生产能力受制于天,以设施农业、机械农业为标志的现代农业比重小。农产品加工滞后,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转化尚处在初级阶段,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形成不了品牌优势。科技贡献率较低。缺乏技术支撑体系,农业技术力量薄弱,产品结构不优、品种不精。发展产业与劳务输出之间的矛盾凸现。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外出打工和发展副业上,劳务输出与发展特色产业对劳力的需求形成矛盾。2.投入不足

资金问题仍然是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瓶颈对于新农村建设,广大农民群众的热情很高,配合程度高,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以及环境的改善需要大量的资金。乡镇财政吃紧,村级财力不足,农民投入有限,需要各部门倾注大量资金加快新农村建设。3.激发主体积极性的形式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怎样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承担建设新农村的重担,还有待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予以解决。目前,引导农民发展经济的领头羊并不多,不论是从政策了解,还是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都缺乏应当具备的知识和经验。

四、对夏庄中心村的建议和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建议夏庄中心村突出抓好以下5 个方面的工作,不断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全面发展农村生产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把产业发展的的着力点放在壮大主导产业,培育知名品牌,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进一步做大做强高效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基地,同时,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快开发与旅游、观光、休闲相结合的都市农业,强化产业支撑,增强农业的整体竞争力。2.要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农业积极探索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采取有力措施,鼓励企业与农民采取多种形式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广辟渠道,多措并举,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3.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着力提高对农村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公益性事业的保障能力要进一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支出,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通过工业拉动、城镇带动、招商推动、民营激活等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的有效持久发展。

4.强化农民技能培训,增加就业技能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力保障。从科技培训、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3 个层次上推进。

5.大力推进农村民生改善

坚持科学发展理念。高度关注民生,围绕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增强服务功能。强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庭院环境整治。

五、结语

唯物辩证法指出,在事物的多种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主次矛盾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看问题、办事情要抓住重点、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也会遇到诸多的矛盾和困难,这要求我们在集中力量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同时,要学会统筹兼顾,积极稳妥地处理次要矛盾,在突出重点解决主要矛盾过程中,不能忽视次要矛盾,不能让次要矛盾转化成主要矛盾,加大处理矛盾的压力。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困难和问题,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技等社会事业的发展,科学调整工作思路,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集中一切可集中的力量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7.关于蓉中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篇七

项 目 名 称 :龙城花园

项目负责人:魏忠海

项目申报单位:吉林省宇信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申请时间:2014年3月18日

公章:

一.基本概况:

项 目 名 称 :龙城花园

项目建设地点:景台镇新开路两侧

项目实施单位: 吉林省宇信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项 目 类 型 :基本建设

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项目建设时间:2014年05月01日

二.项目建设依据:

1.项目概况:

建设标准化小区,形成有特色有规模的规范性的人性现代化小区,统一供热,24小时不间断供水,合理的绿化面积和娱乐场地,停车位, 路灯和健身器材。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响应党的政策,城镇一体化,提高和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减少宅基用地,美化风景,解决人民冬季取暖和卫浴问题,同时给地方能带来很大经济效益.三.项目主要内容及实施规模:

拟建占地面积30000于平方米,此工程分为两期,一期八栋,建筑面积32000于平方米(含回迁楼),一二层为商业街门市楼,总投资1.3亿元.四.项目效果:

1.效果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此项工程能带动地方的产业链和税收,提高了景台人民的居住环境,2.直接受益对象:

老百姓,教职员工,年轻人结婚,老年人安度晚年等.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1.项目概算及总投资:

一期投资6千万左右,总投资1.3

2.自筹资金及来源:

自筹

五.预期目标:

进度安排:

1.2014年月日至2014年月日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办理手续,拆迁,地质勘探,规划和设计,施工前准备).2.2014年月日至2014年月日为土建施工阶段.3.2014年月日至2014年月日为装饰阶段.4.2014年月日后为入户阶段.乡镇意见:

(公章)

8.关于蓉中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篇八

引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为改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国家曾建设性地提出建设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在国家的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工作陆陆续续在全国各地开展,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然而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因而需要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再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实践目的:

深入农村,熟悉农村,体验生活,感受发展。通过亲身融入,切身体会,丰富寒假生活,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激发自身关注社会民生的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认知力。在进行社会考察调研的同时还能增强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内容:

从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方面了解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以及在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实践过程:

通过和家乡农村相关的基层干部人员的交谈,了解家乡政治的进步;通过切身体会家乡农村的节日气氛,感受家乡文化的繁荣;通过亲眼所见家乡的新农村面貌,座座楼房建起,条条公路修成,人人欢欢喜喜,体会家乡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家乡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破坏,如大量耕地被占用荒废,乡土文化景观被毁坏,传统民俗被淡化等等。实践结果分析:

一、党的基层建设更加牢固,民主制度得到落实

我在和基层干部的交谈中了解到,自新农村建设以来,民主制度得到了落实。比如,基层干部的选举实行全民选票制度,每个公民都有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合适的当家人的权力,“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更加得到体现。近几年,我们这些大学生去当村官,更多的是国家考虑农村知识分子少,这样做不仅可以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农村,带领农村走向新的发展,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而响应国家的号召,而且还能锻炼当代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让他们了解农村发展的不易,从而激发自身关注社会民生的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认知力。民主制度的发展为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完备的政治保障。

二、相关民生政策的出台,让惠民更加明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出台解决了以前农民的“看病难”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集资金为每人每年30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地方财政补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近几年,村卫生室的建立,药物品种增多,实行药物“零差价”政策,更是解决了农村“缺药少药”以及“药物贵”的问题。

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农民生活得更好;农业税的免除,“农业补贴”政策更是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取得大丰收。另外,在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措施中有一项为:为年龄低于16周岁的独生子女家庭办理独生子女光荣证(当然是以自愿办理为前提),拥有此光荣的家庭每年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补贴(直到子女年满16周岁),当他们的父母年满60岁时,更是享有国家的保障,这一政策虽然在当前的惠民不明显,但从村民积极响应政策的实行的情况来看,村民养老有了保障。

新世纪以来,国家出台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相关政策一条又一条,为我们家乡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三、政府加大投入,合理规划,农村有了新面貌

政府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合理规划等多方面措施,加强乡村公路网建设。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唯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公路的建设是很重要的。农村公路发展了,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就改善了,能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随着公路的建设,沿着公路建起了座座楼房,家家住进了新房,高高兴兴过着新年。

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破坏

乱砍滥伐树林,开山采石,为建造房屋提供材料,从而导致水土流失,自然资源枯竭,破坏农村生态环境,并未将来的农业发展埋下隐患;修路,建房大量占用耕地,导致农业用地不足;进行新农村建 设,对农村进行改造,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让人难以释怀的是,“由于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在农村,文化的多样性也在农村,如果建设不当,很容易对其造成破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在开发利用的名义下进行的建设性破坏和保护性破坏。“对原生态的乡村,按照现代人的审美口味加以改造,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被大量机械性复制,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繁荣了这个项目,其实是对文化遗产的一种极大伤害。”旧的村子拆掉了,新的村子出现了,承载这个村庄历史文化记忆的载体也随之灰飞烟灭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农村里原生态的赶集、庙会等传统,正随着建设的深入在慢慢流逝。

五、新农村建设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青少年大多外出务工,村中剩下的多为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建设新农村缺少主力军;绝大多数农民的综合素质不容乐观,农民思想较保守,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新农村的要求差距甚远;村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农作物种植和副业养殖过程中,仍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集约效应等等。

六、新农村存在的一些客观问题

虽说新农村的房屋价格不是特别的高,但是对于收入甚微的农民们来说无疑不是一笔巨大的资产,要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搬出住了几代人的老家,花钱住进新农村,这又有巨大的挑战。另外,新农村是聚集在一起的,一个镇,一个村农民都是分布在各个地区的,假使农民们真的搬进了新农村,那原来留在老家的许多耕地就会由于无人耕种而荒废,就算去耕作,路途的变长又无疑会成为一种负担,会大大的打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好后,一个地区聚集的人一下子增加了不少,人口的聚集必然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一旦邻里发生一些争执,是否应该有一些类似于社区的专门的居民委员会进行协调。人口聚集后,相应的基础设施是否能跟上,是否能配套建设一些休闲设施和娱乐场所,或者一些日常的商铺以便居民们购买日常生活必须品,以及相应的医疗机构等。

另外,新农村建设后对当地的生态又会造成怎样的改变,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是否还会像以前在农村一样随手乱丢乱扔,能不能像城里社区一样集中打包,统一处理。住进新农村后,居民的素质能不能跟得上,这又无疑是一大问题。

建设新农村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为了更好地让农民朋友们得到真正的实惠,享受时代发展的成果,就必须完善政策,考虑各方面的问题并想好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新农村的建设才会真正意义上的发挥它应该发挥出的作用。。

实践总结: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了解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以及村民的努力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作用。而且,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体会到了家乡新农村的独特风味,丰富了我们的寒假生活,我们真切地为家乡的发展而感到骄傲。同时,我也知道了国家实行各项政策措施的不易与艰难,不仅要狠下心花大价钱来进行建设,同时还要考虑各样的问题以及顾及各方的感受,只有做到了面面俱到,才能更好地使政策得以顺利实施,工作顺利开展。

“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我现在只有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知识财富,才能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出一份力,帮助自己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9.关于蓉中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篇九

根据贵办的要求,我局组织市发改委等16个市直有关部门和各有关区、县级市农业局,对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和谐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有关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市现辖10个区和2个县级市,共129个街道、35个镇,国土面积7434.4平方公里(其中各镇的总面积为5579.68平方公里,占75),常住人口1015万,户籍人口737.67万(其中农业人口229.89万)。全市现有1146个村委会,农村基层党组织2800多个;今年第三届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后,现有村委会成员共4359人。200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01.44亿元,增加值118.8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753.6亿元,村组集体经营收入233.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25元,增长率均为1997年以来最高。

近年来,我市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和中央、省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略,以加快中心镇建设为龙头,走具有特色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取得了农业持续发展、农村繁荣稳定、农民增收致富的显著成效,主要做法如下。wenmi114.com

(一)以中心镇为龙头加大农村规划建设力度。

2003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中心镇建设的重大决策,按照“今日中心镇,明日卫星城”的理念和“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15个中心镇建设,规划每个中心镇中心区约20平方公里,可容纳约20万人的规模。引导产业、项目、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向农村尤其是中心镇转移,增强中心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全面带动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力,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同时,把农村地区列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把城市高、快速路与农村路网互相衔接,城市供水、供电、电讯、有线电视等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改善农业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为加快中心镇建设,市委、市政府于2004年8月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心镇建设的决定》,明确了中心镇建设的发展目标,制定实施了强化规划管理、加大投入力度、改革户籍制度、加强招商引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抓好扶贫工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2004年起,市、区(县级市)两级财政每年安排每个中心镇统筹建设资金1500万元,一定五年不变,其中市本级安排1000万元,区(县级市)安排500万元;各有关职能部门专项资金向中心镇建设倾斜;认真贯彻执行省政府有关中心镇建设的税费返还、专项资金扶持、土地开发等各项优惠政策。2004年,各级投入中心镇建设资金共有8.43亿元,200多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中心镇启动;引进投资项目412个,合同投资金额达86.6亿元,实际投资金额35.37亿元。

在抓紧推进中心镇总体规划编制的同时,中心村规划建设也逐步展开。在中心镇规划建设初期,就要求按照卫星城居住区的标准,中心村,每年每个中心镇选择1-2个中心村作为试点,同步做好规划建设工作,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农民新村建设,规范农村建设行为。目前,正在组织开展中心镇发展启动区、重点中心村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138条“城中村”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也正全面开展,已有110条村通过审查。同时,参照城市安居工程和危房改造制定优惠政策,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建房资金,解决好农村贫困户的安居问题;编制并向村民免费提供《村镇住宅建设指引》(内含住房设计示范图例),引导农村有序建房。

(二)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推进“青山绿地”工程建设。从2004年开始,用三年时间,投入12.5亿元,实施城市林带林区建设,新增和改造绿地面积86平方公里,逐步形成环绕广州的一个绿色生态屏障,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截至今年8月底,该项工程已完成总任务量的80%。

二是农村“五通”工程。2003年初,市委、市政府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出发,作出了2007年前我市农村全面实现“五通”(通电、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的战略决策。截至2004年底,共投入资金7.35亿元,完成了全部行政村的“五通”任务,并围绕中心镇建设,继续推进“五通”工程向中心镇、中心村的自然村延伸。

三是城乡防灾减灾工程。计划投资81.26亿元,大力推进列入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范围的18宗工程,其中有16宗分布在农村地区,主要包括城市防洪工程达标、江海堤围工程达标和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达标工程等。

四是农田标准化整治工程。从1995年开始,对全市146万亩的连片农田(占耕地面积的72.3)进行整治改造,全面配套沟、渠、田、林、路、桥、涵、闸等,提高农田抗御自然风险能力,促进先进农业

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地力。截至2004年底,各级政府已累计投入10多亿元完成了70万亩农田和2万亩鱼塘的标准化改造任务;规划到2010年,每年再投入2-3亿元,继续完成余下76万亩农田的标准化改造;同时,继续抓好连片面积300亩以上、共12万亩的鱼塘改造。据反映,标准化整治后的耕地利用率普遍提高3%,农民出租耕地收入普遍提高30-50;标准化改造后的鱼塘的产量、产值、利润增幅均在50%以上,推动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三)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一是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若干意见》及《实施细则》。实施“青年农民科学技术知识技能培训工程”,每年培训1万人;各级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资助5万名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对年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户,市财政按每个学生每年2000元标准,资助一名子女免费到技工中专学校读书。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转移就业激励机制。我市对参加培训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证书》的农民,分别给予200元和500元的补贴。为促进培训后的农民就业,我市还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机制和激励机制,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服务网络。

二是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7年,我市根据省政府《批转省民政厅、财政厅关于建立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意见的通知》(粤府[1997]45号)要求,不断加大投入,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展到广大农村地区。以当地政府投入为主,市级财政给予支持,每年给予增城市和从化市8个贫困镇低保补助65万元(2005年补助款80万元)。从2004年起,市财政又对从化、增城两市年经济收入3万元以下的267个贫困村共补助166.7万元,解决村级负担的低保金问题,使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村民都纳入救济范围。目前,我市农村低保标准按地区不同,每人每月在130—220元不等,实施农村低保制度7年来,共有272936名农村居民领取了12591万元保障金。今年1hyhy;—6月,我市农村低保救济对象有25406户、70945人,发放低保金1646.76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630户、18948人,低保资金增加487.5万元,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三是不断完善农村医疗卫生。加大对镇村尤其是山区镇村卫生机构建设的投入,2004年市财政共投入2580万元用于镇卫生院预防接种规范门诊改造补助、村卫生站建设以及购置医疗、检验设备。今年又投入1800万元支援农村卫生院建设。同时,加大城市卫生支援农村的力度,全市统一组织对从化市和增城市的12所镇卫生院开展对口帮扶,包括向镇卫生院赠送医疗设备和药品,免费接受镇卫生院进修人员和派出专家定期到镇医院开设专家门诊、举办专题讲座等等,增强了镇卫生院的卫生服务能力。结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启动“一家医院一间药厂帮扶一个农村医疗点”活动,对15所镇卫生院进行重点帮扶。积极开展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培训,动员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报名参加学历教育。目前,全市每镇都拥有1间以上医院(卫生院),1076个行政村设有卫生站,占行政村总数的93,拥有医务人员共9044名。建立农村基本医疗救助制度,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救助制度。实行救助资金由区(县级市)、镇、村三级负担,2003年,市拨出732万元给各区农村特困人员作基本医疗资助款,主要解决镇、村医疗金负担部分资金。从2005年1月1日起,以区(县级市)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式实施,筹资水平为每人每年39-100元,2005年农民参合率为71.81。基本形成了农民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在镇卫生院或区(县级市)医院诊治,大病才到市以上医院就医的良好局面。积极做好农村五保户、低保户等特困群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04年,共有3654个“五保”人员、54594个低保对象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四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抓住中心镇建设机遇,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并在学校用地、建设规模上为未来卫星城预留发展空间。设立创建教育强市专项资金,每年拿出5亿元重点用于农村地区加强初中建设和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力争使每个中心镇拥有省一级学校1所,市一级学校2所。实施中心镇“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力争用3年时间,使中心镇学校100%开设信息课,全部高中建有校园网,所有中学接入市教育科研网,80%小学实现“校校通”。

(四)加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

一是有声有色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市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和各层次的精神文明创建评选活动。2002年,我市开展了创建“高标准文明示范镇”活动,2004年又开展了创建“文明示范村镇”活动,市文明委修订完善了《文明镇评选条件》、《文明村及文明村标兵评选条件》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同时,各地创建文明村镇创新活动不断涌现,丰富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如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农村居民中深入开展“三管好、六个不(管好自己的嘴,不说脏话粗话,不随地吐痰;管好自己的手,不乱扔杂物,不损坏公物;管好自己的腿,不践踏草坪,不斜穿马路道德)”的自律承诺活动,并把道德自律承诺发放到居民手中;天河区从1998年开始,在全区农村大规模开展中青年村民素质教育工程,已有11410人参加培训,10539人获初、高中毕业证书。截至目前,我市共拥有14个文明镇、65条文明村、建成了478个农村文化站、618个图书室、1656个体育场馆,38个影剧馆。

二是不断强化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维护安定团结局面。建立了农村社会稳定和治安目标责任制,逐级签订了责任书;逐步完善了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形成调处工作网络;健全了农村治安联防组织。每个村都设立了治保会,配备了专职治保会主任,各村、合作社相继建立了一支6-10人的治安联防队伍。至2003年底,全市社区(村)都建立了警务室,配备社区(村)民警和必要办公设备。农村治安复杂地区增建了治安岗亭,配备了交通通讯工具。全市农村开展创建“安全村”活动覆盖率达100,已验收达标的“安全村”占村总数的61。治安重点地区面貌初步改善,如狮岭镇今年上半年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3.7。

三是全面实施村民自治,发展农村政治文明。加强领导,成立了市本级、区(县级市)和街镇三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参加,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村委会普遍能够建章立制,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村委会工作制度等。建立了村民自治监督制度,全面推行财务代理制和委派制度和电算化,以财务公开作为重点,逐步规范集体财务收支的审批程序。在年终和换届选举前,全面进行村财审计。在遇到重大村务或需民主评议时,坚持召开党员、村民代表或村民会议,把监督机制落实到最基层。许多区、县级市还将农村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纳入了镇、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强监督力度,基本做到镇级每季度检查一次,区、县级市每半年检查一次。2004年,各区、县级市、镇、村共成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858个,成立村民主理财小组1146个,设村务公开栏1157个,设监督箱1080个,设举报电话594个。全市1146个村中,按省的有关规定全面公开15项内容的有868个村。村务公开已成为我市农村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维护了稳定,促进了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建议

虽然近年来我市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和谐新农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中央和省的要求相比,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城乡差别还比较明显,农村收入、农村面貌和农村社会事业与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等。下一步,我市将继续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沿着以加快中心镇建设为龙头,从根本上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子,借鉴韩国“新村运动”和其他国家、城市的先进经验,努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和谐新农村建设跃上新台阶。

一是进一步提高农村规划建设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优先”的理念和原则,以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公用服务设施、公共环境卫生和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高起点编制市域范围内的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详规、控规等,对农村建设进行规划控制、科学指导和严格管理。对不符合规划的历史违章建筑(如城中村等),实施严格控制,逐步引导和推动其改造;对新村建设,严格按规划实施,并拆除旧村以腾出土地。要充分体现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民俗等特色,以及广大村民的意愿。结合中心镇修编工作,考虑选取1-2个有条件的中心镇进行国内甚至国际招标,提高规划水平,为全市农村规划建设作出示范。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坚持执行“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战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把农村基础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同步纳入“十一五”规划和财政预算安排,在确保财政支农支出的增长幅度继续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的基础上,增加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建议省统筹安排,协调金融机构在农村吸收的存款中拿出一定的比例,用于就地发放长期低息贷款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探索通过发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债、彩券或争取国际组织贷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三是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必要的行政推动基础上,着重激发广大农民群众改变自身落后面貌的积极性,把政府的投入和农民的投工投劳结合起来,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建立起强有力的工作推动与落实机制,对新农村建设工作切实做到“有领导、有机构、有人员、有计划、有投入”,进一步完善城乡对口帮扶和政府机关、各级领导干部等重点帮扶机制,并实行奖惩分明的政绩考核制度。另一方面,形成农民与政府良性互动的关系,既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选择,又对农民实行“奖勤罚懒”的机制,政府对那些在新农村建设上干得好的村集体和村民,多给物资和资金扶助,发挥政府投入“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四是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农村基层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一方面,要完善培训机制。除各级党委、政府组织的培训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与大中专学校联合办班、发动农村基层干部参加自学考试和函授学习等方法,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另一方面,培训内容要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克服形式主义,提高培训质量,促进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增强结合本地实际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

五是加强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切实转变过去那种孤立地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做法,注重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在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同时,引导和教育广大农民增强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认同感,提高法制意识;培养自立、自助、合作的精神,牢固树立劳动致富、艰苦创业的价值观念;移风易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通过广大农民精神状态的改变,确保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

六是发动全社会力量推动新农村建设。通过必要的行政推动和政策引导,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城市工商业企业、社会组织、民间机构和各界知名人士的力量,以经济联系为基础和纽带,加强城乡对口支援和合作,共同为新农村建设凝聚心智、出钱出力,并从中尽可能实现互利和双赢。

下一步,我局将在积极配合省委农办即将开展的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我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和谐新农村问题进行全面、深入调查研究,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10.关于蓉中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篇十

摘要:深入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的历史时期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句话、二十字”是一个体现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综合目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新农村 经济 文化 机制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着力打牢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如果把新农村建设比做一幢大厦,经济发展就是大厦的基础。近几年来,随着基础建设力度的加大、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得到了提升,但横向比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人均收入不高、群众生活还不富裕。在这样的基础上搞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把抓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应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扶持,动员组织群众投资投劳,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二是立足优势,围绕效益搞调整,发展特色种养业。三是发展劳务经济。目前农村劳务经济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超过30%。不少打工者“一年解决温饱,两年换上新装,三年盖起砖房”。但是我们也看到,外出务工的农民还主要集中在“苦、脏、累、险”行业。四是今后要在劳务经济发展上,从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建设着手,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整合劳动力培训资源,完善培训内容,健全培训机制,扩大培训规模,打造劳务品牌。要继续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实现集中组织,规模化输出。与此同时,要加大维权力度,对外出劳务人员开展法律援助服务,保障农民出得去家门、学得到技术、有个好的经济收入。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村镇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改善镇容村貌。村镇面貌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改变村镇面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以改善镇容村貌为切入点,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民群众感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打开工作新局面。从目前情况看,相对城镇而言,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较差,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村庄建设浪费大,水平低,“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新农村建设应当从改善农民最需要的生产生活设施着手,从“治缺、治乱、治脏、治空”上下功夫。治缺,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抓住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加快农村道路、电力、通讯、广播电视以及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治乱,就是要稳步实施村庄改造。按照节约用地、适度集中的原则,采取村民自愿、政府扶持、分批推进的办法,对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村组,实行整治改造,建设新型村民小区;实施村庄整体拆旧建新,建设新村庄;在人口集中、交通比较方便、经济基础较好的地方,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社区型农民新村。通过村庄整治,基本消灭特困危房户,每个村形成几个相对集中的居民小区。治脏,就是要改善生态和生活环境。全面开展改厕、改灶、改栏,突出抓好房前屋后、河沟池塘、猪圈牛栏、厕所粪坑等污染源的整治。对村组内排灌沟渠进行生态治理。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模式,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治空,就是要充实服务功能。以建立农村服务中心为主要形式,按照便民利民、实用有效的原则,整合社会力量,建设卫生医疗、村民购物、农资供应、农技服务、幼儿教育、文体活动等服务点和公益设施,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通过“四治”,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使农村逐步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美化、村貌整洁。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文化建设为载体,着力塑造农村文明新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发展农村经济,更要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倡导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农村文明新风尚,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和良好民俗的形成,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当前有一些地方健康文化缺位,赌博、迷信等不健康的文化使淳朴的乡风遭到破坏,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原因就是农村文化的发展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农村文化,塑造农村新风貌,要立足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立足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坚持重在建设、注重实际、多办实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一要大力弘扬先进文化。以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重点开展“讲文明、改陋习、创新风、树形象”活动,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开展“荣辱观”教育,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镇、创评星级文明户等多种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革除陋习,抵制迷信,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着力形成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二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在加强和完善农村党的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上,以促进村民自我管理为目标,成立农村计划生育协会、种植养殖协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制定和完善村民公约,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逐步建立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构建和谐平安新农村。三要注重培育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以民间文艺团体培育和农村文化资源开发为核心,加大对民间文艺团体的支持力度,利用各种节庆、和农闲时间等,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促进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对丰富的农村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让农村“土生土长”的文化发展壮大起来,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11.关于蓉中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篇十一

内容摘要:在我国基层政权自治领域内,首先就会提到村民自治。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在村民自治的这一体制基础上,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中央国务院更加注重解决三农问题,又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任务。提出的时间不同,但是目的却一样,都是为了全面推动村民自治,使农民能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有利于拓宽村民参与的渠道,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实施村民自治和新农村建设对我国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村民自治新农村建设关系民主参与和谐

在中国,农民问题始终是革命和建设的主要问题,从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中的“民生”思想,到一代伟人毛泽东时期的土地改革思想,以及到邓小平时期开始的在农村地区以家庭为单位的包产到户,说明了近代以来的中国政治家,都把农村问题,农民问题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特别是从邓小平时期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由此而引发的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政治体制改革等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改革,都说明中国农民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主体力量,决定着中国政治的基本走向。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的最广泛的社会主义民主实践,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及其实施又促进了村民自治制度的深化与完善。

一、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取得的成就及现状

自从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建设新农村的浪潮,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大力支持下,各地区的建设都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新农村建设有了初步的成效。以生活的地方湖北省中部地区某镇为例。

常坪镇位于湖北省中部某市,江汉平原北部,地形主要以山区和丘陵地形为主,适合发展种植业和林木业,工业发展势图强劲。在党和国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指导下,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因地置宜,量力而行,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三个明显”的初步成效。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下,农村水、电、路等基础

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首先是争取投资1300多万元,村民投工近3万个,硬化灌溉水渠100条5.7万米,缓解了8000多亩水田的灌溉难。争取各级政府的资金扶持,修建集中安全供水设施3处,惠亭水库,八字门水库等蓄、供水设施的建设和保护工程,解决了近15000人的饮水难。其次是农网改造后,农村供电设施和供电质量得到提高,价格得到统一,基本保证了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第三是村级公路提等升级建设进一步加快,2005年启动村级公路硬化工程建设以来,8个行政村共完成公路硬化48公里,合并后的13个村主干公路实现了通水泥(油)路,解决了近11000人的行路难问题。

二是农村村容村貌发生明显变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促进了改房、改厕、改栏、改路“四改”活动的开展,首先是住房条件不断改善,2006年至2008年6月,全镇大都在规划范围内,沿公路两侧共新建楼房32栋。部分新农村小村庄的雏形基本形成。其次是生活环境和条件逐步改变,巳有8个村的520户农户实施生态家园“一池三改”建设,通过建沼气池、改厨、改栏、改厕,不仅为农户年节省煤、电等燃料费用近300元,每年还少砍少了1400吨左右的柴禾,有效保护了林地资源植被,减少了水土流失,取到了一举多得的社会效果。

三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明显加快。国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卫生的扶持力度,使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保障机制的实施,办学条件的改善,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12个村卫生室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分乡卫生院投资120多万元,通过扩建和改造医疗、住院房屋设施,达到了一级甲等卫生院的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不断巩固,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6%。广播和电视的普及率分别达到56%和95%左右。

四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明显加强。通过党的十七大提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精神的贯彻落实。民主决策机制逐步健全。全镇范围内的村务决策实施“一事一议”制度;按照村民自治的要求,各村把公益事业兴办、财产处置、土地发包等交村民民主管理;各村都设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公开栏。

2、产生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有成绩就会有不足,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常坪镇发展的现状,分析新农村建设的进展缓慢的原因,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难。全镇种粮食的比较效益低,在正常年景下每亩粮食纯收入仅在400元左右,加之全镇人平不足3.33亩耕地,近2500位农民外出或就近打工赚钱。没有其他增收渠道,没有产业支撑,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投入。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难。基础设施建设难的关键是投入不足。过去靠农民筹资筹劳建起来的低标准的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国家和地方政府不可能面面俱到,安排资金进行维修,“空壳”的村级组织拿不出钱,村民“一事一议”又议不上来钱,年久失修,利用率低或废弃。

三是思想认识统一难。部分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认识统一上主要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一方面是等待观望的多,引导扶持的少。另一方面是畏难情绪的多,量力

而行的少。村级组织或群众把无经济来源,产生的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行动迟缓,归咎于各级领导支持不够、投入不够;第三方面是各级办点的多,以点代面的少。区以上各级政府层层办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倾斜到了这些村,其他村望“点”兴叹,攀比不了,自甘落后。

四是规划建设实施难。新农村建设首先必须要有社会发展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总体规划。由于过去没有这方面的规划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滞后,导致农民盖房,发展各项公益事业无规可循或有规不循,随意性大,往往是只见新房不见新村。村民未批先建,乱塔乱建,垃圾乱堆乱倒的乱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着公路交通和人居卫生环境。

二、新农村建设与村民自治之间的联系

1、新农村建设需要有稳定的政治基础和村民参与

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农村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了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的现实情况下而在全国范围内提出的。其主要目的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有新型的农民。农民是我国农村地区的基层政权的主体,农民政治素质的高低,是否能够很积极的参与村民自治,这一切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能否在农村地区行得通,能否在农村地区见到成效,能否达到最初的目的,能否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农民才是推动农村地区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农村地区村民参与政治,参与基层自治的培养。因为良好的政治基础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做到政治上管理民主,依法推进村民自治建设,落实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逐步健全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制度,民事民议、民财民理,集思广益搞好农村各项建设。对农民的要求是一是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二是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的农民。三是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农民。四是生活宽裕的农民。五是就业充分的农民。在就业问题上农民得到与市民相同的“国民待遇”,逐步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要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新风尚。通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争创文明家庭、农民普遍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生活方式科学健康,农村社会风貌文明向上。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2、新农村建设为村民自治提供了保障

良好的政治基础,群众基础是实施新农村建设的保证,同样的,新农村建设又可以为村民自治提供一定的保障。

一是提供物质上的保障,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主要是加快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地区人民生活水平。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物质决定意识。只有加快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更上一层楼,各种精神层面的东

西,包括农村基层村民自治这一意识形态。美国学者科恩认为:“社会成员如不享有最低限度水平的物质福利,任何社会也不能指望长久维持自治。”“使公民体力情况恶化并迫使他们主要或完全关心自己或家庭生存问题的经济条件,便不能产生有生气的民主。”

二是可以增强村民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可以说,“从亚里士多德到现在,人们一直认为,只有富裕社会,才能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大批民众理智地参与政治,培养必要的自我约束,以避免盲从不负责任煽动的呼吁。”我国农村经济基础相当薄弱,村民自治组织的吸引力、协调力、凝聚力和抵抗力严重缺乏;人们关注村民自治的程度不高,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经济利益;乡镇政府推进村民自治的积极性也受到一定影响。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社会事业建设等方面的公共投资,在解决了农民在各方面的后顾之忧后,农民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热情就会被激发出来了。

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民自治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国家主导农村村民自治的现状没有发生改变,在我国,政府依然是农村村民自治的主导力量,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讲,村民自治并不是完全的自治。国家主导的存在,会束缚村民自治中的好的思想的发挥,束缚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不利于他们所有才能的发挥,最后也会限制农村地区自治建设的过程。

其次,村级基层政权组织实行村民自治成为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一种普遍现象。这是因为以村为单位的村集体组织,在我国是村民自治的主体单位,这也是由我国的基本农村政策现状决定的。在我国人口分布中,农村地区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比重远远大于城市人口比重,这就为农村基层自治创造了可能性,这也是我国基层自治过程中的优势所在。

最后,通过分析新农村建设和村民自治的内在联系相互关系,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来作为我国农村基层自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其一是努力提高村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毕竟村民自治就是要求村民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按照一定的规定处理事情。完全是由村民自己管理自己。就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村民自治的现实情况来看,这还要求村民政治参与的方式、参与质量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二是我们要意识到,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凝聚民心、体恤民情、体现民意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并且,这也是村民自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新农村建设能否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使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取决于党和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的提高,同时也要求农民的政治积极性和劳动热情得到充分发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从而体现出社会主义的合作精神,激发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活力。

参考文献:

1、李云才著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什么》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6年7月第一版

2、张周来 《走进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摘自《瞭望周刊新闻》 2008年10月版

3、董江爱 《新农村建设与村民自治制度》《政治学研究》2008年第六期

12.关于蓉中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篇十二

系部名称:财经系 专业:会计

年级12 班级:12会计班 姓名:赵-英-杰 学号:120+++++++

实践单位: 山西省**市**区**村

实践时间: 2013年12月25日至 2014年1月3日共 +天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寒假生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我系于2013年组织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之一为“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我选择了“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这一主题,对自己的进行了调查。以下是我的调查报告。

我家乡所在地为 山西省**市**区**村,村中拥有土地321亩,村中有173多户人家,人口为五百八十九口(2007年统计结果),后因人口死亡,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外输出等原因,至2012年,村中大约现生活人口为560口,这次调查活动主要是为了了解家乡在区政府领导下的发展变化,国家对农村实施的政策在本村中的实行情况,村中建设,村容村貌,村中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等;了解家乡村民在城中村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了解当前村民的现实生活状态,生产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将来家庭发展的想法、期望。

首先,对于此次调查要做几点说明:

1.本调查主要通过访谈和照片的形式获取信息和资料,有三部分来源:乡村干部访谈、乡村教师访谈和农户访谈。

2.本次调查由负责访问的大学生进行同步记录,保证原始信息真实可靠。

3.由于问卷问题不足以概括我们所想了解的问题,之后调查主要以访谈为主,回答都做了及时的记录。

调研内容和结果分析

经过对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调查人员对**市农村的新农村建设得出几点认识,并对城中村建设改造等问题尝试提出必要的观点,具体如下:

**市城北交通枢纽要冲--大转盘西北方向有一个名叫**的村子。一直以来,这里优越的地域条件并没有有效利用:规划不合理,造成了大片可开发利用土地的浪费;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集体经济得不到发展。随着忻顿公路的拓宽和开发区建设的逐渐火热,**村虽有所发展,但与路东开发区林立的高楼、宽敞的马路相比,反差太大,2005年**村村民陷入深思之中:这么多年来集体经济得不到发展,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除自身因素外,归根到底是带头人的思想观念不开放,带领村民致富的口号只是写在纸上,没有落到实处。

第一,出发点立足点好

2006年**村被**市政府确立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后,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紧紧依靠村委一班人,围绕实现特色新村这个目标,立足新起点,扎实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他们大搞农田建设,历时短短12天时间,投入有限的资金,修通修好田间道路20余条、田间水渠20余条,彻底解决了农民种地浇水困难的问题;

加强了村内卫生管理,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使村内卫生面貌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健全和完善了村务公开制度、村委会议事规划、电工责任制、浇地承包责任制、治安联防队员责任制等有关的规章制度,做到了工资待遇清楚、奖罚有度明晰、事事百姓明了;针对村民饮水难的问题,采取互利互惠的原则,取得了自来水公司的支持,由自来水公司出料、村里出工,接通了470米长管道,使自来水进入家家户户;调处了多年来超占、乱占宅基地村民64户,并作了适度处理,消除了其余村民的不平衡心态和对村委会的疑虑,有力地推动了其它工作的开展;组织得力的清欠组,先后追讨石油公司、农机公司等单位欠款56万元,缓解了村里的资金压力;对村外临时占地做了统一规划,严格把关,并收取适当的占地补偿费,既保证了所有占地项目均对村民无污染、无危害,又有效地利用了闲置的土地,增加了集体经济的收入。

第二,中期建设,加快了城市衔接农村

2007年,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解放思想,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等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被人们誉为“**神话”,他们不等不靠,内引外联,先后千方百计筹资2000多万元

不断办成了以下几件事

一、投资850万元主动与**市元遗山路接轨,新修了1200多米的元遗山路延伸段,路宽16米,分上下路,中间隔离段宽2米,植胶东尾茅6万余株,两旁植国槐510株,路灯28盏,下水道通畅,混凝土路面平坦整洁,为下一步招商引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投资80万元新打温泉井一眼,出水温度35℃,投资320万元引进一套目前国内先进的地热采暖设备,利用水温高的特点,通过热交换机组加热加压,可供2万平方米小区的冬季采暖,无烟、无尘、环保节能,2007年冬季试运行,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运行成本可控在10元/平方米以内。

三、2005年投资34万元新建标准学校一座,占地2700平方米,校舍24间,活动场所全部硬化绿化,使孩子们有了一个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农村坟地是一个长久以来难以解决的难题,占地不说,分布零散,给机械化耕作带来了很多不便,为此,村支委专门召开了会议,统一规划,利用民俗迁坟日,将84处坟地迁入公墓,并对公墓加固围墙,移风易俗,群众非常满意。

五、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娱乐设施,筹资350万元修建了集休闲、健身于一体的“魅力星光”音乐广场,内设假山瀑布、文化石、旱地喷泉、罗马柱、花架走廊、六角亭、鱼塘舞场健身器,全广场采用了太阳能照明设备,绿化草坪4500平方米,种植风景树30多个品种260余株,每到傍晚,劳作了一天的村民聆听着悠扬的轻音乐,漫步在优美卫生的文化广场,放学的孩子欢快地在秋千上荡着,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今年,为了彻底改变农民的住户状况,村民自行出资,集体补贴,在原准备批给十户农民宅基地的土地上建起了三幢农民公寓楼160套,让一部分村民先搬进来,体验了城里人的现代生活。

第三,立足经济加快发展,响应国家城中村改造

2013年**城区加快发展,不断完成了7451工程,处于**经济开发区的**村将作为**市首批城中村改造示范点,加快村中建设,将村民转变为市民,乡村制转变为社区治,解决现有土地321亩土地的局限性,整合土地完成长1000米村中改造,完成200亩土地的在利用,加快城区向北继续发展。建成居民小区全部安置。

就是将忻顿公路以西现有173户居民整体搬迁至村西渠东、忻台公路之北。通过统一规划、集约化开发,在58亩土地上,建设花园式小二楼安置散居村民,腾出原来所占的168亩宅基地,用于商业性开发,使全村可开发性土地净增110亩,并使村西原相对封闭的660亩土地的可开发价值成倍增加,与忻顿公路以东的283亩土地东西呼应,连成一片,大大提升全村土地的整体开发利用价值。通过土地作价入股、联营合作,兴办商贸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安置全村富余劳动力,增加村民收入。通过实施该项目,又可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环境,新建学校、幼儿园、敬老院、村礼堂等集体福利设施,使全村提前达到小康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市的一个文明小康示范新村。

实践总结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学习了解了许多国家出台的关于扶持农村发展的政策,就像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人都会说的一句话,“总体的还是好的,比以前还是强多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各级乡政府还是为农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要不然我们也无法看到今天的成果。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感觉自己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吧

我们从对城中村一点都不了解开始,通过上网查资料,以国家政策为背景,做出了一份调查问卷。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这样的问卷时经不住考验的,没有人会耐心的回答完那些枯燥的问题。于是我们及时总结,重新删选了问题,做到既是我们想了解的问题,也是农民朋友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反复实践和多次修改,我们终于选好了这样一份满意的问卷,这便是我第一次感觉到总结和反思在一次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感觉自己离社会又进了一步吧。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保教能力提升培训下一篇:修理厂汛期安全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