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2024-08-19

参与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精选16篇)

1.参与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篇一

《微课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课题参与实践活动体会

1音乐专业微课的形式和内容

音乐专业的微课是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也可以在课后使用,主要针对课堂教学或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某一个知识点,集中说明问题,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但不局限于视频,还可以包括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内容,具有短小精悍、内容精炼、目标明确以及结构化、模块化的特点,是一种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和封装,可根据需要进行扩充,可满足学生的差异化、自主化学习的需求,方便进行网络传播,特别是移动设备的传播。有的老师把“微课”理解为一种围绕重难点或关键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的教学活动,主要讲解一个知识点或者专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微课应能较好地折射出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重点反映某个知识环节中教与学的活动。微课视频应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融PPT、音视频为一体,较生动、完整地呈现某个知识点,微课视频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通过观音微课视频,学生以小见大,领悟其中的学习重点和精髓,激发学习动机和欲望,从而不断地推进自主学习,在学习中有针对性地掌握获取资料、分析和评价知识的技能,结合教师课堂教学指导与自主学习,学生真正掌握课程学习的重点,较出色地完成课程学习任务。

2音乐专业微课的特征

微课的特征:基于对微课内涵的认识,高校教师认为微课具有哪些特征呢?通过调查反馈内容的分析发现,老师们认为微课主要有“视频为主、主题突出、短小精悍、资源多样”等特征,北京吉利大学商学院张静老师对微课特征的总结很有代表性。视频为主,短小精悍: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视频片段一般控制在8~10分钟。与传统的45分钟课堂相比,资源容量较小、时间紧凑、短小精悍,对于音乐专业的教学更有其生动和随意性。内容精炼、主题突出: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主要用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内容更加精练,主题更加突出。容量有限,便于观摩: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适合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资源多样,情境真实:音乐专业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从上面的反馈意见分析可见,高校教师最认可的微课特征是:第一,主题突出,高度聚焦。第二,短小精悍、应用面广。第三,以教学视频为核心,资源构成多样。这正好符合了微课的应有之义: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短小精趣,以教学微视频为微课主要载体,以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为主要内容,特别是对重难点的精炼讲解,与其他辅助教学资源共同构成完整的微课。

3音乐专业微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微课在受到教育领域的极大关注与认可的同时,也引发教师对于微课资源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思考。成都师范学院夏珊老师认为目前微课建设中存在如下问题:微课作为一个新型事物,依然有它的不足。其一,微课的制作存在困难。大多数高校教师对于微课制作软件的不熟悉,而选择在制作微课时由他人摄像及后期处理,这种方式耗时耗力,不利于微课的大范围制作。其二,不同教师微课选取的点可能存在重复,造成资源的浪费。以2013年高校微课比赛为例,仅excel表格便用技术,就有55个微课视频讲授了该技术,虽然各自侧重点有所不同,依然有些知识点存在重复。但是一些生僻、较难的知识点,微课涉及的较小。如何有效利用微课传播知识,减少资源的浪费,扩大知识覆盖面,是微课将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最后,微课如何让更多的教师持续的参与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微课仅仅是教学方法的一个创新,但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意义的课堂教学活动。微课出现前,已经有不少教师讲课视频和视频公开课,但并没有对课堂教学产生太大的影响。许多老师和学生们还是更愿意现场讲课和听课,教学视频并没有多少人去看。这是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生成性过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有机互动的过程,有效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缺乏现场气氛的教学视频,容易使学生产生孤独感而影响学习效果。微课以短为特色,它在广度、深度和复杂度方面存在不足,同时因为它是提前录好的,也不能支持动态临时性的问题。因此,微课应该配合其他众多教学手段,共同完成教学活动,而不能盲目地要求所有课堂全部采用此法。

4结束语

针对学校微课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对音乐专业老师们也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主要有:希望微课系列化、课程化,形成一批精品,示范推广;关注微课的教学应用,利用微课资源创新教学模基,如翻转课堂;呼唤微课设计、制作技术方面的系统培训,希望专家给予指导,进行微课的主题研讨;希望比赛能够常态化,重视后续推广与资源的共建共享;微课的定位需要更清晰;可以考虑在微课资源库基础上建立在线学习系统,把学生这个因素纳入微课资源的可持续建设中。

2.参与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篇二

为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亲身体验、亲自实践、自主活动的能力, 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可以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那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在教学中应以实践活动为主线, 以多种形式来促进与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施。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一切活动都应围绕着学生展开,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 应正确、合理地引导学生, 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用心, 让每一位学生都来参与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这是因为他们的视野是开阔的, 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 集思广益, 才能更好地把问题分析透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友谊, 更好地实施我们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我设计的课例《赵州桥》中, 学生可以接触到有关桥的文学作品、科技应用、交通作用和历史价值等方面的知识, 也要求学生用走访、参观、翻阅历史、上网查找等多种方法进行收集资料, 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在班队各种活动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 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充分利用好班集体这块沃土, 我们的教育工作就会事半功倍。每一位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公,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学生可以看成是展示自己的一个舞台, 都应该积极地参与, 密切地配合, 互相支持, 相互理解。如运动会、拔河比赛、歌咏比赛、清明扫墓等等, 在这些活动中, 学生可以是运动场上的一名健将, 也可以是场外一名呐喊助威者, 可以是比赛大舞台上的一名主角, 也可以是默默无闻的配角。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以集体的力量来感染、影响每一位学生, 也能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快乐, 获得知识, 学会合作和交往。同时, 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总之, 要让学生都成为活动的参与者, 因为参与所以快乐。

三、在家里也要培养孩子参与的好习惯

家庭教育者是父母, 作为父母要承担起培养孩子参与意识的重担。家务活应该进行适当的分工, 提倡自己的事自己做, 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孩子主动参与家务事的管理, 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但是现实中的情况却令人担忧,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 父母对孩子是爱护有加, 不敢让孩子做任何事情, 包括一些简单的家务事, 生怕孩子有所闪失。孩子离开父母家人后什么也不会做, 他们不会做饭, 不会打扫卫生, 甚至不会自己整理床铺。有的学生上大学了, 还需要父母给整理床铺。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 它需要一个个具有独创本领的人。因此, 我们要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让他们在学习和竞争中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 这恰恰成为最为重要的一点。因此, 作为教育者, 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 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 养成孩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我在书上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在一个独生子女的家庭里, 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做什么事家长都不放心, 跑前跑后地跟着孩子。孩子没有伙伴, 唯一的伙伴就是自己的父母。长大后, 孩子问父母:我想玩会儿, 谁来和我玩呢?父母说:我来。孩子需要健康的成长, 他们应该有自己的伙伴, 需要跟伙伴聊天、玩耍、游戏。父母呵护孩子, 但不能把他封闭起来, 那样孩子永远长不大。因此, 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 应该从小做起。

四、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向生活,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 让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要深刻贯彻标准精神, 充分利用身边的有利资源, 将课堂进行延伸和拓展, 让学生走向社会, 走向生活。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到社会上去宣传环保知识和交通法则, 也可以到敬老院帮助他们打扫卫生, 可以带领学生去野营、去踏春, 也可以游览附近的名胜古迹……开展活动时还可以邀请部分学生家长担任辅导员, 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这样, 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 领略了青山绿水的美丽, 了解了地方的历史文化, 体验到生活的真谛。综合实践活动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也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

3.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掌握数学 篇三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升学为竞争目标,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实践教育,只重视课内而忽视实践。数学教学更侧重于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结论,忽视了数学学科的基本精神“数学知识的应用”。新的课程标准规定:我们要使学生既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而现在我们的教学长期脱离实践,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学习好数学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许多学生无法回答,甚至有的数学老师也回答不出来。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数学实践活动的条件,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充分不断的提高。

一、数学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体系严重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阻碍着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具体表现在:一是课程结构以学科课程为单一的必修课模式,教学中缺乏全面育人的意识。二是课堂教学模式只注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而忽视直接经验的获得。课堂上由于重教师传授,轻视学生探索,忽视实践,缺乏对自主性的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机会少,学生的个性和思维不能彻底释放,导致创新意识淡薄。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大脑思维的动力,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学生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

二、数学实践活动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课堂所传授的内容是相对稳定的,难以向学生传递最新的科学知识。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科学技术,可以学到课本以外的各种知识,获得大量信息。如介绍科普知识,参观科技展览馆,组织各种各样科技实践活动操作等。这些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了解,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才能。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缩短书本与社会的距离,学生把学到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同时又能用实践中得来的知识补充和完善书本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数学实践活动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展

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有特殊的作用,学生的禀赋、爱好及特长等方面的差异性使相当大的,课堂教学的集体性和进度的同步性无法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使每个学生的天赋、兴趣、爱好和特长等,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实践活动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实践活动的范围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可以从多方面给学生开辟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的新天地。

四、数学实践活动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

实践活动可以形象生动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青少年学生处于身心同步发展时期他们喜欢活动,精力充沛,加之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很容易受具体事物感染。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作为主体去参与实践活动,在互相交往的合作中进行智力活动。教师适当引导他们概括归纳应掌握的知识,促使学生将活动的内容化为理性的思维,掌握规律。给学生适当自由度的时间和空间,引导鼓励学生形成具有个性的见解及行为习惯,这些既可以培养学生活泼、开朗、英勇顽强和团结互助的品质,同时又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促使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数学的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初中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换而言之,数学活动课教学是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实践活动之一。

五、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方法和原则

学生由于一直处在相当比较封闭的环境中学习,见识面比较狭窄,动手能力差,又由于家庭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数学水平的层次参差不齐,要提高一定 “层差”学生群体性活动的适应性,教师首先要着眼于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来确定活动的多元性,设计有一定层次的数学行动,以适应学生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对活动课形式的研究。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内容的选择,一定要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可遵循以下原则:

1.实践性:活动内容要比较适合学生的实践领域,让学生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不要设计过高过难的活动,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比方说给学生一张统计图表,他们可以简单的进行分析处理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出大量的信息,以形成良好的量化意识。

2.兴趣性:活动内容要尽量贴近当今学生中热点问题,或学生有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去主动参与。变 “要我做为我要做”。引导的话要精彩,可以吸引学生参与的热情,还可以让学生更加佩服你,喜欢这一学科。

3.层次性:由于学生程度的层次参差不齐,设计活动的内容,要富有层次,不要一刀切,让每个学生通过活动都有所发展。

4.鼓励性: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和鼓励,是保持学生在活动中激情不减和持续探究的重要环节。肯定他们的探究意志,表扬他们的探究精神,都会使学生的精神亢奋,自信心增强,参与意识受到激发,主动发展得以加强,数学能力得以提高。有条件的话多采用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5.“统一”和 “自由”相结合性。由于数学活动课的内容有时含有隐性的特征,如果放任自由,活动内容就得不到监控,例如测旗杆高度,如果没有统一参照物,没有规定的测量目标,那么他所测的物体长、宽无法说明他到底有没有实践,也无法一一证明他们的答案准确与否,所以有时活动内容必须统一。

数学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内容及方式,对于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来讲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数学教师学习、领会、应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的具体体现。因此,实践活动在学校育人过程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开设实践活动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活动的开展,可以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 “全面发展,各有所长”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参与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篇四

黑龙江省庆丰农场学校 梁海燕

【摘要】针对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尝试,在乐器进课堂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设计,改变教学策略,真正让学生在音乐课上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初探;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中学 学生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寓教于乐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所以要提供给儿童自我表现的机会。”这是苏联理论家、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我认为这就是针对我们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的。一个人的兴趣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也是参与学习活动是最有效的方法。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的任务是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用我们的歌声、琴声、语言和舞姿动作,将音乐美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那么作为一线教师,我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在教学中我总结如下几点:

一、优化教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1)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及音乐文化底蕴不同,在我的竖笛课上进度不能够统一,我就选用了学校的好办法,“音乐课上一帮一小组”,让学的快的学生教学得慢的学生,我把规矩定好,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尊重,并且举行比赛,看看谁教的方法好,谁的学生学得快。因此学生非常有积极性,也解决了班级的纪律和吸收程度不同的问题。当然这个办法并不是百分之百对学生好用。

(2)当学生对本学科没有一点点的学习兴趣,或者学习和操作演练的内容有比较高难度的时候,往往表现出无精打采、漫不经心、态度消沉,即使参与,大多数被老师牵制参与的,因此,我决定优化教学活动设计,首先,我把手影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了,每节课开始之前,我带领学生们进行手影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多得积极性,学生能够运用手影组织一段小故事,运用手影进行对话,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在这个活动不断进行中,我发现孩子们能够运用音乐进行创造,让班级一些不喜欢音乐的男孩子们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有的男孩子在课下上网查视频,运用身体去做一些小动物的形象,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意识,让音乐课活跃起来,在下面进行上课的时候,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跟上老师的思路进行。

二、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为此,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我通过在网上收集图片,视频等方式制作电子相册,或者通过同样风格的音乐来导入是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来体验本课音乐的`美,只有学生能够真正体验音乐的美,才能真正受益。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更好的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具体形象的学习情境,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并引发学生相应的情感态度来促进音乐学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我们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宜学生体验的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活动体验之中,亲自去感受,去品位,去接触音乐作品。所以在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我们为学生配备了教学音响资料、各种音效资料以及可以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乐器,以及能发音的物体等。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一些必要的物质以及材料、设备的准备,激活学生的研究参与欲望。例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音乐的声效,给学生播放音乐片段或电影片段,引导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乐器、声效资料、以及日常生活用品,铲子、塑料碗、酒瓶、易拉罐等探索声音,为音乐片段、电影片段加配声音效果。有些学生尝试用塑料碗有节奏的拍打,模仿马蹄奔跑,有的在酒瓶中加水探究音乐的不同音高为音乐片段配乐等。学生还利用日常用品的“打击乐”及乐器进行小乐队演奏练习,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演奏着他们的“锅碗瓢盆儿”交响乐。例:在《雷鸣闪电波尔卡》一课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部分音效,雨中雷鸣的声源,引导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去研究创作雷鸣电闪的声音,也有的用日常生活用品去研究,也有的学生运用身体敲击节奏或口技模仿等方式去模仿自然声。学生们用音乐语言来表现电闪雷鸣的景象,从而激发了极大的兴趣。在体验中,学生们通过敲击、吹打、弹奏等音乐技巧的尝试,既感受了音乐,也掌握了技能,也了解了理论,使学生较有兴趣。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多为学生提供感受体验的机会,努力使学生在体验中享受音乐的乐趣,体会音乐的魅力。因此我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上总结了五个优点:

一、利用信息技术 创设教学情境

二、利用信息技术 更加真切的了解乐曲时代背景

三、利用信息技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信息技术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

五、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了的音乐文化视野

通过我在音乐课上的大胆尝试,我的学生们能够愉快的在音乐课上学习音乐技能,体会音乐的美,能够洗涤心灵,做一位正直的中学生。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在音乐教学中,德育因素无处不在,我们只有不断地去发现、挖掘并加以引导,才能实现音乐教育的社会目标。

【作者简介】

5.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日记 篇五

首先我们来到了位于大悟县宣化店镇的中原突围纪念馆,七十年前,正是在这里打响了解放战争的第一枪,讲解员用精彩的解说带我们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这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参观纪念烈士的地方烈士陵园。据解说员介绍,大悟县之前只有26万人口,15万人都参军了,6万人牺牲在了革命道路上,县城虽小,但革命贡献非常大。

如今的安稳, 我们早已习以为常,震撼我的是这背后的牺牲和付出,还有共产党人的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离开中原突围纪念馆后我们来到了大悟县宣化店镇张墩村开始了我们的扶贫调研活动。同学们在张墩村委的指引下,在当地村民的积极配合下,开展了调研活动。

走访过程中一个贫困家庭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丈夫去世后,疾病缠身的单身母亲独自拉扯两个年幼的女儿,家庭本一贫如洗,暴雨和洪水又给了这个脆弱的家庭一次沉重的打击。

下午我们来到茶坳小学,与在这里的大别山支教团进行了简单的交流。最让人感动的是,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却约定在这个暑假来到这里,陪伴这里淳朴的孩子在最简陋的环境中。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大别山志愿团的到来为这里的学生带来了知识与爱心。这里的艰苦是无法想象的,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这里的教育状况,赢得了村民们的尊重。

6.记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洗碗 篇六

我穿上围裙,戴好袖套,做好了准备工作。我先倒了一盆清水,然后把“白猫”洗洁精加到清水里,用手一搅,泡泡就一个一个冒了出来,我连忙把碗放进泡泡里。我拿起碗正想洗,可碗像个泥鳅似的,怎么也拿不出来。奶奶说:“这是因为‘白猫’放多了,加点冷水吧!”于是我就加了一点冷水,并让奶奶示范给我看。我看见奶奶的动作很麻利,心里也跃跃欲试,我就说:“我学会了!让我来试试吧!”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洗起碗来。可是碗到了我手上就不听使唤了,老是滑下去,连转都不好转,更别说拿布擦碗了。我心里想:怎么回事?连这点小事都做不了?顿时有点灰心。这时候,在一旁看的奶奶鼓励我:“没关系,做什么事都是由生疏到熟练的。你现在已经很不错了。今后只要‘白猫’少放一点,手就不会滑了。”听了奶奶的话,我又信心百倍了。我用左手一边抓住碗,一边小心地转动,右手用抹布擦。不一会儿,碗里洗干净了。我再把碗的外面也洗干净,最后我还把碗的底部也洗了几遍。一只碗洗干净了!我的心情更加激动

一个碗,两个碗,三个碗……不一会儿,十来个碗洗好了,我又把勺,锅洗干净,我还把筷子放进水里,学着奶奶的样子,反复用手搓洗。

我又换了一盆清水,把洗过的碗筷清洗了一遍,然后把水龙头关小,又冲洗了一遍,最后,又把抹布搓洗干净。这时我的手冰凉冰凉的,有点累,不过心里却兴奋又激动。

7.参与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篇七

关键词:中职教育,语文实践,综合活动

怎样才能将中职学生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积极性提高,是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本文为此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制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在中职语文教材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虽然只有两节,但怎样上好这两节活动课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教师课前应加强教学准备。尽可能收集活动所需的各种材料,再以活动目的为标准,选择合适的作为教学内容。一个好的活动方案,不仅应体现活动的目的、活动的重难点,还应注明活动的注意事项。标明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中每阶段需要的时间书写清楚。

本文以“我的青春印记”这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例,来进行整个活动方案的具体设计。活动目的有以下几点:促使学生在对生命进行思考时,运用理性思维,并引导学生明白人生的意义;让学生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树立融入社会的信心;培养并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在活动中,指导学生摆脱依赖性,对学习负责,进而认识到自己对家庭、社会的责任。

语文实践活动方案的制定,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时时检测自己与目标的差距,不断进行调整,使方案日臻完善。在此,本文从两点谈起:

第一,活动内容不宜过多,不宜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深入了解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把握每个单元的内容,熟知活动的总体面貌。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活动内容太多,学生应付就感到吃力。同时,教师精力不够,无法掌握教学重点,使实践活动空有形式,却无法使学生掌握应学的内容。因此,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上进心。实践活动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不畏困难的精神,从而使其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能够正确应对。

第二,突出语文元素,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元素则是语文实践活动的核心所在。因此,应在实践活动中突出语文元素,而非将其当成音乐课、美术课,甚至是广告课。例如,在“我的青春印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写一篇《自我介绍》,来对其写作能力进行训练,并使学生搜集一些有关青春的故事,以此将其阅读、理解及整理资料的能力锻炼起来。

二、有效组织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教师教学思路要清晰

教学思路是指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进行考虑,以使其轻重、详略及顺序与时间安排的线索得以明晰的安排。调控得当就是要将使活动课上教学内容具有连贯性与层次性以及逻辑性与循序性。与正常语文课相比,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每个单元,只有九十分钟的时间,且容量大而形式多。为此,教师要在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的前提下,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及形式得以厘清,并要按照活动的要求、学生的能力等方面的具体实际情况,把自己的教学思路细细琢磨出来。

(二)教学手段调控得当

在“感受母爱”的这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安排几分钟的时间来调查学生对母亲的了解,如“母亲的年龄”“生日”“喜好”等。并在调查过程中,注重观察学生反应及言色,根据实际灵活动用教案,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例如在一节主体为“对联”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可利用多媒体的方式,通过图片展示对联的起源、开始、发展,并组织学生对“对子”。

三、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评价

评估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不是通过活动成果实现的多少、活动水平的高低作为其评估标准的,而是以学生学习内容是否丰富,活动方法是否多样来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的。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其要对学生收集、分析及整理资料等能力加以注重,看其是否对活动的结果能够恰当地进行反馈等。总而言之,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活动过程的重视度,要高于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视度。并要重视以下两点:

其一,明确评价标准。因为其是保证教学有序进行的关键。在具体过程中,应将其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及格线进行分阶段评定;二是对创新附加分进行专门的建立。并在两个部分中,使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得以增强,并提升其对活动的兴趣。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活动的质量。

其二,随时评价纠偏。新教材更强调人文主题,注重师生的互动,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而非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并将单元主题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中去,从而随时进行评价纠偏。

四、结语

8.一次印象深刻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篇八

记得在小学课本中有篇课文叫《西门豹》,文中所说的那条河就是漳河,心中怀着对漳河无比的憧憬,我随爸爸第一次乘车来到漳河河堤上,“巍巍太行山,涛涛漳河水”,我没有看到,看到是干涸的河流和一望无际的黄沙。没有水的河流?这便是爸爸单位为什么要搞这次植草实验的原因,原来自从漳河上游岳城水库修建后,把漳河水都拦在里面,水库下游便变成了眼前的景象。

下面我把我观察到的植草实验跟大家进行一下详细叙述。

选择草种:首先进行草皮性能、特征的选择 。根据堤防特点和实际需要,在选取草体时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草体自身特性,包括科类、叶状、根系、高度、匍匐性、萌蘖性、次年萌生性等方面。二是草体对自然的适应性,包括抗旱、抗病、抗虫害、抗践踏、耐畜啃性等。三是外观感,包括成坪草密度、颜色、绿期、枯黄期及冬季抗燃性等。

根据以上选择原则,我们到相关草业公司咨询,在充分了解各种草品种性能基础上,经比选,确定进行试验的草品种为:野牛草、小羊胡子草、狗牙根、野生狗牙根(本地爬根草)。每种草都有着不同的生长特点,其中野牛草生长缓慢,低矮、耐热、抗旱、枯黄期短;小羊胡草耐粗放管理,发芽迅速、耐寒温季性草种,低矮、耐旱、抗病、耐践踏;狗牙根根系发达、分蘖能力强、低矮、耐旱、抗病、抗虫、抗畜害、耐践踏;野生狗牙根(本地爬根草)根系发达、分蘖能力强、低矮、耐旱、抗病、抗虫、抗畜害、耐践踏。

地点选择与处理:选择好草种后就该进行实验地点的选择了。本次试验地选在漳河左大堤临背河的堤坡处,该段堤防坡长10米,坡比1:3,砂壤土,高度、坡比、土壤特性具有较大代表性,坡面平整、无杂物、无放牧现象、利于观察和维修养护,交通状况、社会环境和治安状况均较好。

栽种和播种:从6月25日至7月11日,实验小组共在实验地种植了狗牙根草皮1210平方米;栽植野生小羊胡子草560平方米;栽植野生狗牙根840平方米。从7月11日至7月20日,进行了试验区的草籽播种实验,狗牙根播种区计1400平方米;野牛草播种区计350平方米;小羊胡子草播种区计420平方米。

种子处理:由于野牛草、小羊胡子草种子自然萌芽率低,播前需进行种子处理提高萌芽率,处理方法为:用冷水浸泡24小时捞出,阴处晾干—再用冷水浸泡24小时捞出,阴处晾干后播种。

播种量确定:播前先把欲播地块分成若干个等面积的小地块,丈量每小块土地面积,记录下来。每一草种最小播二个小地块,根据单播量计算出实际播种量。单播量为:野牛草15~20g/m2,小羊胡子草7~10g/m2。将称好的种子均匀分成二份,一半准备横播,一半准备纵播。

播种方法:均用撒播,播后立即用耙子耙平,以不露种子为宜,用铁辊(重60kg)辗压一遍。

播后管理:草籽播种好了,栽植的草皮也已完成,播后管理就是工作的重点了,我们按照镇压、浇水、覆盖、进行播种后出苗期的管理。

浇水:第一次要足水,以后每天喷水1~2次,保持土壤呈湿润状态至苗齐。

覆盖:待第一次浇水后表土稍发白时,用草帘覆盖,每天观察土壤干湿情况,及时喷水。

掀覆盖物:当有60%以上种子出芽后,可掀掉草帘。

苗期管理:幼苗出齐后,根据天气和长势,全理安排人工,进行浇水、施肥、除杂草、松土、病虫害防治及相关测量工作,按附表要求,做好每天的日志记录。

成坪后管理:按照《漳卫河堤防植草品种试验记录表》进行观察记录,并视旱情及时浇水,共浇水三次。同时清除杂草。

对比分析:实验数据统计完成后,我们邀请了大学生物学。

教授进行了数据分析比较,最后实验结论为在试验堤段生长旺。

盛的为狗牙根草,移植与播种两种方法都能达到当年良好的效果。

9.记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作文 篇九

这不,前两天,我们就迎来了一个惊喜:“我们要去拓展训练!”听到这一消息全班都沸腾了!同学们一回到家便去准备拓展训练需要的生活用品,因为我们要独自生活三天。

我们去时,是抱着美好的心态去的,但事实并没有那么美好!一是因为不能吃零食;二是因为每天都要早起,并且要跑步;三是因为室友知道我胆小,所以总是晚上散着头发扮鬼、讲鬼故事。

不过,我从每个活动中都获得了不小的收获。比如我从室外拓展训练中明白了我们要团结,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多体谅别人,自己做了错事就要自己承担责任和后果,不能让别人来收拾自己的烂摊子。

从晨练中,我又明白了一定要坚持,一定不能跑到一半就放弃!做其他事也一样,一定不能半途而废,要勇敢地坚持下去!

总之,这次的拓展训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勇气,什么是团结,什么是善良。所以当我听到自己是220名时,不骄傲不伤心,不像有的人一样,听到自己考差时,只会嚎啕大哭。我冷静地分析了一下自己为什么会与定的目标——年级前50名相差那么远。我没达到目标的.主要原因就是课外积累的知识少、没认真复习,只顾和小侄女玩了。

10.记一次实践活动 篇十

早上起来了,整顿好了以后,大家被老师一个个分组,我是组长,组员是:林成豪、林华俊、林椒裕、林为鸿。我看着组员们一个个背上的包袱,我也拿上我集合时用到的多功能小熊,还有水,排好队伍轻快地踏着脚步到了车上。我们的车是两层楼的,很宽敞。

车一路颠簸,到了目的地——位于鲸头云岩的苍南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一进基地,一个大大的魔方映入眼帘,接着,拓展活动的设施也出来了。我们下了车,到了操场上,进行了升旗仪式。这时,广播的老师说,我们班是A班,第一节课是塑泡艺术。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到了教室——塑泡教室。

到了教室,我们的小组围成一桌,听老师讲课。老师的耐心指导后,我们踊跃地做了起来:陈咏做的皮卡丘和小火龙,活灵活现,和动画上的一模一样;陈振涛的小魔法师惟妙惟肖,绿色的衣袍让它成了森林魔法师;我和林椒裕做的“腾云驾雾小兔兔”,憨态可掬,那云朵的可爱模样,让人真拿它没辙……一个个塑泡做成的东西,真可爱!

第一节课下课了,我们又到了风铃制作教室。一进教室,一阵清脆的风铃声传入我的耳朵,接着便是一个个漂亮的风铃。老师让我们分组坐下,就开始为我们仔细地讲解。我认真地听着,因为我想做一个和我姐姐一样的漂亮的风铃。老师把道具发下来,我仔细地安装着。一根根钢管穿进绳子,再穿过白色的泳圈……一个个细活还是难不倒我,因为在家,我都会帮妈穿针线。下课了,我还没做好,于是,我把未制成的风铃放入小袋子,恋恋不舍地离开教室。

“午饭吃好了!大家去玩吧!”这计划还没说完,大家就逃命似的跑向拓展训练的地方,开心地各玩各的。我先来到“勇攀高峰”,这很像一个大金字塔,中间布着网。我抓着网,爬上来了,我一触小红旗,赢了!我来到平衡木那边,一个健步,不慌不忙地踮起脚尖,踱起轻快的脚步下了来,没有任何摇晃。我又到了荡秋千的地方,坐在秋千上,迎着风,愉快地摇晃。来到“绳索飞踱,我们同学称它为“跳楼”,因为是从很高的地方跳下,可刺激啦!我压住心中的恐惧上了跳台,看着许多同学排着队跳,我想:这年头,学生排队“跳楼”,学习压力大呀!我忍不笑起来。到我了,我犹豫了一下,看见后面同学催促的眼神,我努力鼓起勇气,跳了下去。”呼!“我跳在了垫子上,一点恐惧也没有,很刺激!我找回了勇气。

不一会儿,要上课了,这堂课是中国结艺。我们随着老师到了教室,坐好位置,开始制作!老师细心地教着我们,还让我上去帮他做呢!很快我们学会了,先串流苏和玉佩。然后继续,先是逆时针,再是顺时针,还有拉耳朵……我都烂熟于心。我细心地做着,呀,好了!一个漂亮的中国结出现在眼前。我高兴不已。我把它挂在脖子上,真漂亮!

11.参与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英语 主体参与式 课堂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教师要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教师要能够明确自身对学生的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就要能够将教学知识教授给学生,也要使学生能够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并使学生主动采用到教学过程中。

一、关于小学英语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活动的现状分析

据调查显示,目前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没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无法激发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兴趣,这使得课堂教学氛围缺乏活力,学生不愿学习英语教学。由于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时也缺乏明确的设计目标,这样教师就无法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活动方案。

小学英语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活动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身的综合素养和各方面的能力,但教师在教学中却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这样就导致学生无法激发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对英语教学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不会主动的配合教师教学,这样就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下降,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得不到提升。

二、关于小学英语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当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为自身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带动课堂中所有学生学习,小学英语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讲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在小学阶段做好基础准备,才能在日后的学习英语的时候不会遇到阻碍,也能够在此过程中,激发自身的对英语教学的兴趣爱好。与此同时,教师在对教学方法创新时,也可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三、对于小学英语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

1.教师应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对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设计,因而,教师就要能够充分的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主动的与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并能够将自身的思想毫无保留的表述给教师,教师也要能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表述,从而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關系。比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教学课程“Open the door,please”时,教师可以采用对话教学的方法,教师提出与教师内容相关的教学话题,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的与教师交流,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交流对话,然后表述给教师,这样教师就可以有效的了解学生的特点并因材施教。

2.教师应创设情境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中。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师都会采用创设情境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想情感,从而使学生能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能够深刻的体会教学内容,从而加深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因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Goodbye”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表演,让两个学生上台对话,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带动教学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训练。教师也可以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音频、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3.教师采用趣味的教法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兴趣可以推动学生学习动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游戏教学、比赛教学、表演教学等都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Dinner time时,教师可以关于晚餐的游戏,让学生能够主动的与到游戏过程中,学生会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从而对英语教学产生兴趣。

4.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设计教学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而,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能够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一般表现为好奇心理和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这样学生就会激发自身的思维想象力。例如:在学习“Nice to meet you”时,教师在教学前用这句英语与学生打招呼,观察学生的反应,然后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带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学内容。教师也就可以有效的设计英语课堂教学活动。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能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征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英语素养。

参考文献:

[1]魏华.新课标下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衔接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3,(10):12-23.

12.参与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篇十二

目前, 我校“实用电工”实验课通常是先由教师讲解实验原理, 再演示操作方法, 最后让学生动手实践, 下课后学生自行整理实验报告后上交。实践证明, 这样的模式使得教学效果较差, 大部分学生常常是讲时不听、做时不会, 课上不能按照实验要求完成所有步骤、获得全部数据, 课后难以完成实验报告。这就无法达到训练学生动手能力、掌握基本技能的目的。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实验课很感兴趣。他们喜欢在实验仪器上尝试和探索。同时, 在我校教育研究督导室每学期的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中, 我们每次都能听到学生希望多上实验课的呼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矛盾的现象?究其原因, 第一, 中职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基础薄弱, 中职阶段没有安排物理课, 影响了学生对实验课理论知识部分的理解。第二, 在实验课的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师为了弥补学生理论的不足, 会再次讲解实验理论, 学生感到非常厌倦。第三, 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 为了维持课堂纪律, 往往不允许学生触碰实验仪器, 打击了学生积极性, 等到教师讲解、演示结束后, 学生已经没有太多的兴趣了。第四, 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占用了实验课的很多时间, 真正留给学生操作的时间非常有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我们尝试将参与式教学思想引入“实用电工”实验教学, 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改善实验教学效果。

参与式教学思想与参与式“活动—实践”模式

参与式教学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源起于英国, 渊源于很多不同的学科传统和社会实践, 主要有参与式行动研究、人类学和农业发展项目。这些不同的理论和实践中蕴含的共同点是强调当地人的参与, 强调当地人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 认为只有让当地人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时, 才能最终获得成功。而这种观点与教育工作者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是相契合的。这种思想后来被引入教育教学领域, 并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模式是根据不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 设置不同的工作任务, 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方式和工具, 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参与课堂, 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职学校更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动手能力的培养, 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为引领、“做学一体”的职业教育理念。参与式“活动—实践”模式是从参与式教学模式细化出的一种适用于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 主要应用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理论基础后, 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活动, 要求学生独立或配合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实践任务,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 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或综合应用水平。其操作程序流程图如图1所示。

参与式“活动—实践”教学模式在“实用电工”实验课中的应用尝试

参与式“活动—实践”模式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 主动探索。在“实用电工”实验课中, 我们尝试在各个阶段通过工作页下达任务, 引领学生自主或互助完成, 让学生在每个环节中都担任主角, 教师则起引领、指导和总结的作用。

(一) 实验理论部分

由于中职学生理论基础比较薄弱, 学习自觉性不强, 实验理论部分不能省略。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参与进来, 而不是被灌输。因此, 我们采取的方式是教师放弃大段讲解, 代之以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精心设计的“工作页” (如图2所示) , 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方式, 在教材中寻找答案, 填入“工作页”中。“工作页”人手一份, 下课时交上来, 作为实验课评价的一部分。目前, 我校“实用电工”实验是2人一张实验台, 为减少组数, 方便讨论, 分组讨论是2张实验台即4人一组。

在这个环节中, 第一, 教师先介绍实验目的。第二, 布置第一阶段任务:请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分组讨论完成工作页的填写。第三, 在学生开始讨论后在实验室中巡视, 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适度的管理。在巡视中, 如果发现共性问题, 可以进行统一指导;反之, 个别指导。如果在巡视中发现个别小组或个人开小差或讨论内容偏离主题, 则要进行管理。第四, 到规定时间后, 教师进行第一阶段总结。总结包括两方面内容:学生讨论情况, 表扬讨论积极的小组, 对存在不足的小组提出要求;明确实验原理, 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正确理解并填写实验原理。

这样的教学安排是把寻找实验原理的任务交给学生, 让他们根据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去寻找相应的实验原理, 化被动灌输为主动寻找, 强化学生的主动性。另外, 本阶段为实验课的准备阶段, 要督促学生尽快完成, 以免占用过多课堂时间。

(二) 实验设计部分

实验设计部分是在学生顺利完成实验理论部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熟悉实验仪器。由于“实用电工”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教师应特别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以免发生人员的损伤或仪器的损坏。其次, 教师通过工作页让学生明确本次实验目的和任务, 引导学生将实验任务进行分解, 将大任务分解为2个或若干个小任务, 然后再具体讨论完成每个小任务的步骤, 完成本节实验步骤的设计。再次, 在各小组讨论结束后, 教师结合各小组讨论的情况, 在全班范围内总结并强调本次实验的具体步骤, 并指导学生填写到“工作页”中。

这样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做到动脑后再动手, 而不是机械地按照教师给出的实验步骤去操作。但由于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还不够, 设计的实验步骤可能存在欠缺甚至有错误, 因此教师对实验步骤的明确讲解非常重要。对学生而言, 自己设计实验步骤有新奇感和探索的成就感, 再结合教师的讲解, 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本部分内容在学生刚刚接触实验课时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经过几次实验课的学习, 慢慢对“实用电工”实验、仪器、注意事项有所理解之后, 可以相应地缩短时间, 以使学生自行操作的时间更充裕。

(三) 实验操作部分

实验操作部分是实验课的核心内容, 是学生根据前面已经讨论过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并且根据测得的数据进行计算, 完成实验任务。

学生刚刚接触“实用电工”实验时, 对于实验操作很陌生, 什么都不敢动;有些学生又会非常兴奋, 无论哪里都想摸摸。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已经商定好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如让学生思考参考实验原理分析是否需要记录数据, 记录那些数据, 如何处理数据、进行计算等。教师要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并对操作的规范性进行指导。若大部分小组操作无误, 实验数据记录完整, 则可以针对个别小组或学生单独辅导;若各组学生普遍存在操作问题、实验数据记录不全或不知如何计算等现象, 则教师需要及时叫停实验, 统一加以指导, 必要时进行示范。

在大部分学生基本完成后, 可以请各小组派出代表展示本组的实验结果与计算过程, 其他各小组挑错。由于时间关系, 每次实验课可以有两个小组展示, 其他小组负责点评, 下次实验课进行轮换。完成了小组评议后, 如果时间允许, 学生可以再一次进行实验操作。

这样的教学安排引入了竞争机制, 各小组学生摩拳擦掌, 唯恐自己小组被其他小组超过, 因此非常认真, 教学效果也不错。但教师要注意时间的掌控, 保证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

(四) 评价部分

以往在实验课中, 教师根据学生交上来的实验报告情况对学生做出评价。这样的评价是一种单项的终结性评价, 主要关注实验报告是否完成, 完成质量如何, 而对于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 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实验操作方法, 是否能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等并没有进行考核。这样的评价比较片面, 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实验课的学习情况, 不利于引导学生专注于实验操作训练。

参与式“活动—实践”模式突出了评价的过程性, 通过对工作页填写、各小组就实验操作过程展示和讨论的分项评价, 可以对学生在实验课整个过程中的参与和实践情况作出整体评价, 有利于全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有利于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学习实验操作技能。

参与式“活动—实践”模式在“实用电工”实验课中应用的优势与弊端

在实验课引入参与式“活动—实践”模式的尝试中, 课堂教学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参与度显著提升。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行动起来, 积极参与讨论, 动手操作;有了不懂的问题会马上想办法解决, 与同组的同学讨论或者向教师请教;在其他组同学展示成果时, 积极挑错;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到下课时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正确填写工作页、规范操作并完成实验任务。

参与式“活动—实践”模式在“实用电工”实验课中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 (1) 搭设台阶, 让学生感觉“我可以试试”。通过“工作页”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联系起来, 让学生熟悉实验原理、认识实验仪器、探索实验步骤, 随着工作页的完成, 学生由面对仪器茫然不知所措逐渐对实验熟悉起来, 可以自己试着动手尝试。 (2) 提供机会, 让学生有机会先尝试。与以往不同, 教师不再先完整地演示实验操作过程, 而是让学生根据大家讨论出来的实验步骤先行尝试。学生的跃跃欲试得到了满足, 他们的积极性得到了最大的保护。 (3) 及时指导, 让学生感觉“我可以做得更好”。在学生尝试的过程中, 教师不断巡视, 对有需要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 让学生消除恐惧感, 增强胜任感。 (4) 提供舞台, 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中职学生喜欢实践操作, 也喜欢展示自己, 同时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同和鼓励。小组展示环节给了学生一个舞台, 展示自己、点评他人, 让他们能够体会到受关注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也发现, 参与式“活动—实践”模式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弊端。第一, 参与式教学“活动—实践”模式环节多、耗时较多, 对教师控制时间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第二, 在实验教学中, 需要多次“收—放”的过程, 特别是在讨论环节期间, 对教师的管理和掌控课堂秩序的能力有一定的挑战。第三, 实验课上, 如果学生比较多, 教师较难顾及到每一个学生, 会有少部分学生“滥竽充数”的现象。第四, 在展示讨论环节中, 会存在好的学生抢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 多数学生只能“洗耳恭听”, 学生之间没有真正的合作、交流, 长此以往, 大部分学生慢慢地也会产生乐于坐享其成, 不再动脑思考的现象。

如何解决上述弊端?第一, 时间掌控问题是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 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去克服。在刚刚开始实施参与式“活动—实践”模式实验教学时, 需要安排较多的课时, 随着学生对实验仪器的熟悉、操作技能的提高可以逐步加快进度。第二, 教师对教学次序的管理和掌控是参与式“活动-实践”教学模式的难点问题之一。需要通过师生对教学环节的熟悉、教师对学生的明确要求, 以及对学生及时评价来逐步地磨合师生的配合度, 以期能够达到理想的状态。第三, 这种模式要求学生的数量不宜过多, 应控制在20人左右, 以便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若班级人数过多, 无法分小班授课, 则需要增加指导教师, 确保人人能够完成实验操作。第四, 展示讨论环节中, 如何让大部分学生参与进来, 也是该模式的难点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加分或者奖励等方式引导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展示和点评, 也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更替, 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得到锻炼。

目前, 参与式“活动—实践”模式在“实用电工”实验课中的应用仅仅进行了一个学期, 对于一些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法仍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探索。

摘要:中职学校更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动手能力的培养, 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为引领、“做学一体”的职业教育理念。为了改善中职“实用电工”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我们尝试将参与式“活动—实践”模式引入中职“实用电工”实验课堂。参与式“活动—实践”模式是从参与式教学模式细化出的一种适用于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 主要应用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理论基础后, 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活动, 要求学生独立或配合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实践任务,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或综合应用水平。

关键词:参与式“活动—实践”模式,中职,实用电工,实验

参考文献

[1]过增元.提倡参与式教学, 强化创新意识[J].中国高等教育, 2000 (6) :21-22, 45.

[2]钟志奇.论参与式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 2006 (23) :136-137.

[3]陆海燕.关于“参与式教学法”的概念、研究与建议[J].高教高职研究, 2010 (12) :204-206.

13.一次实践活动作文 篇十三

吃过午饭后,我们就乘车出发了。一路上的风景可真美呀!那金黄色的树叶像一把把小扇子挂在树上摇摇摆摆的。我们坐在车上兴奋极了,一边看着车外的风景,一边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一样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很快我们就来到了菜地。站在菜地边望去,哇!好大的一片菜地。地里到处是一丛丛的叶子,好像一把把绿色的小伞。

在小伞的下面贴近泥土的地方就是那一排排紫红色的萝卜。它们好像似一排排正在接受检阅的小士兵一样,仰首挺胸的站在菜地里。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就像一匹匹脱缰的小马冲进了菜地,我迫不及待地蹲下身去,用双手抓住萝卜的叶子使劲地向上拔。一边拔,一边还高兴地唱起了小时候的一首儿歌“拔萝卜”。使了半天劲,萝卜的叶子也被我拽掉了,可大萝卜还是稳稳地扎在土里。怎么办呢?想了想,我找来一根小树枝,把萝卜旁边湿润的泥土轻轻地挖开,再拽住萝卜使劲地往上一拔,哈!萝卜终于被我拔出来了,可我也因为用力太猛,屁股和大地来了一次亲密的接触。可看着手里这圆圆的大萝卜我开心极了,顾不得屁股痛,急忙把大萝卜放到袋子里,又继续的拔了起来。

14.一次实践活动作文 篇十四

清明假期,我们班举行了一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和家人一起做一道菜,还可以制作水果拼盘。为我们单调而枯燥的网上学习生活增添了一抹彩色。

活动终于开始了,老师在群里说:要快,还要做好。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开始舞刀弄叉。我和妈妈也不甘落后,开始行动起来。妈妈爱吃水果,所以我准备做一个水果拼盘。我先拿出一个盘子,然后再拿出橘子、苹果、香蕉等水果,接下来开始给苹果、香蕉去掉棉袄,把橘子身上橘色的大衣去掉。准备工作就绪,就开始摆造型了,这可难住了我,到底拼什么形状呢?看着班级群里同学们发出来的一件件精美作品,我急得头上直冒汗。这时,妈妈说:你不是喜欢小动物吗?可不可以妈妈的话还没说完,我猛拍一下脑门,是呀,我最喜欢金鱼了,就拼一条金鱼吧!心动不如行动,我立马做起来。我首先用橘子拼了一条可爱的金色小鱼,正在自由自在地玩耍呢!可是它太孤独了,于是我又用苹果摆了一只小乌龟和它作伴,还用一些香蕉做一些装饰品,可爱极了!最后,又用一些黄瓜切成小圆片,和一些碎叶做一些水草和珊瑚,这样就完成了一个拼盘。我欣赏着自己的杰作,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原来自己这么能干!

事不宜迟,赶紧拍图片发班级群。哇!班级群早已成了水果、青菜、鸡蛋等的天下了,简直令人眼花缭乱!有橙子小熊、有番茄鸡蛋、有寿司、有美味的排骨汤、有水果薯条、有爱心早餐、有焖面、有橘子味的夏天

15.参与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篇十五

第一步:开题指导课——“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堂链接]:执教《安全伴我行》开题课的是一位年轻老师。她巧妙地创设情景, 播放了一组她特意拍摄的学生身边的安全隐患照片。这勾起了孩子们对“安全问题”的探究欲望。然后, 教师请在生活中曾经意外受伤的两位同学讲述了“负伤”事件。这些真实事例大部分孩子亲眼目睹过, 随着两位学生的讲述, 同学们都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现在感觉还有些后怕呢。同学们在“受伤原因”、“怎样避免伤害的办法”等问题探讨中, 话匣子被打开, 思路被拓宽。经师生们的共同整理, 最后确定了《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大搜索》、《寻找校园不安全行为及对策》和《意外受伤后的自护自救办法》等探究小主题。学生有了探究的兴趣和激情, 相信课堂之外的真正探究也会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

解读与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开放的开题课。简洁的教案设计, 自然的过渡语, 到位的课堂评价, 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拉开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序幕。回顾这堂开题课, 没有精彩的包装, 没有华丽的课件, 没有热闹的高潮, 可是它的朴素和真实正是让人感动。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 由他们自己作主, 自己创设生活场景, 自己选择研究主题, 自己设计活动方案, 这个过程是主动的、快乐的。

首先, 学生兴趣的激发对于综合实践的开题课来说很重要。课堂中, 执教老师紧紧围绕“安全”这一主题展开, 为实现预设的目标, 教师创设了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情境, 来激发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兴趣。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 这个环节是做得比较成功的, 毕竟“安全”问题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 大家还是比较有感性的认识的。值得一提的是, 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唤起学生的兴趣, 在平时也要注意对学生选择主题兴趣的培养。因为这不仅仅是该课程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培养学生对选择主题的兴趣其实也是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体现教师在帮助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意识和能力方面, 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因此, 笔者认为培养兴趣比注意兴趣更重要。

当然, 教师激发了学生兴趣, 把选题权逐渐交给学生的同时, 也不能撒手不管、听之任之。如在抛出了“安全伴我行”这一大主题后, 在没有任何指导和铺垫的情况下直接将选题权交给学生, 来让他们自己提出小主题, 所以一开始课堂上出现了片刻的冷场, 好在这位教师很有教学机智, 马上自己作出了示范, 提出了“校园设施安全隐患”、“游戏中的突发事件应对”、“路边摊饮食安全”等小主题, 学生的思路霎时被拓开, 更多的小主题在现场生成。所以, 在学生初步学习选题时, 教师可设计准备一些有代表性的课题供学生选择, 教师仅提供参考, 采用这种方式将活动课题的选择权移交给学习的主人, 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兴趣, 减轻了学生对定题难的困惑,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在开题指导课中, 教师的导是必不可少的, 它应该贯穿在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

第二步:方法引领课——“弦弦掩抑声声思”

[课堂链接]:第二节向我们展示的是方法指导课——设计一张关于校园安全意识的调查表。《校园安全意识的调查》需要教会学生怎样设计问卷、调查中应注意什么。课始, 老师问学生:调查问卷我们第一次亲密接触, 你们打算怎样入手?学生说, 模仿呗!于是乎, 学生忙碌开了:有的从网上收集来的, 有的是从报纸上剪来的, 有的从语文、数学书上找来的……通过学生动手收集、整理, 学生对问卷形式有了整体感知, 对问卷的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问卷设计是重点也是难点, 她一边多媒体出示样卷调查表, 一边问:想想看, 你们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当然也有制约学生“瓶颈”的时候, 教师应进行适时的点拨和指导, 将“难点”以步步分解, 给学生一个“台阶”。教师始终以引导者的角色定位, 使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拓展。最后一个环节, 教师通过学生的模拟表演——采访学生, 通过学生的采访, 让学生发现采访时的困惑, 然后通过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为体验活动实效性奠定了基础。“让课堂成为课外延伸的主阵地”, 看似平淡的设计, 恰恰很能体现出教师的聪明智慧。关注课堂教学, 我们不难发现鲜活的课堂教学生态, 不难领悟出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解读与反思:

“于细微处见精神”, 关注细节, 尊重细节, 剖析细节, 是当前我们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一个全新视角的独特空间。在这节方法指导课中, 研究性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它需要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生活去选题, 通过自己去搜集和整理资料及研究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对于知识结构、社会经验等方面还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显得极不适应, 甚至感到茫然。因此, 在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 很需要教师根据主题研究的不同阶段和出现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指导方法。

有点遗憾的是, 入环入扣的设计, 虽然听来井然有序, 但总觉得课堂缺乏了点什么。如在《校园安全意识的调查》这节方法指导课中, 如果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 发现许多未知区域的内容, 然后生成有关怎样设计问卷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依照学生的需要来解决他们的难题, 可能更符合“以生为本”的理念。至于问卷设计的卷首语与结束语比较简单的问题即使学生提出来, 也可以在同伴的帮助下完成。通过实践尝试, 初步得出了方法指导课的基本模式:感悟 (收集资料) ——构建 (问卷的构成及要素有了初步的认识) ——模块 (掌握理论的操作方法) ——体验 (模拟场地进行情景体验) 。这样通过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才不致于学生的盲目实践。

第三步:成果汇报课——“大珠小珠落玉盘”

[课堂链接]:《安全伴随我成长》的成果汇报课如一道盛宴, 活动成果琳琅满目:你看!调查采访组写成一篇篇调查报告, 一边阐述一边用DV回放着采访的过程;艺术创作组有的创作了漫画, 有的设计小报;自护自救组, 他们不但掌握了大量的安全知识接受其他组同学的拷问, 还现场教给大家自护自己的应急办法;表演组呢, 将身边的安全隐患用朗朗上口的快板方式展示。经过学生考察、体验、探究、创作, 一系列的活动中, 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了, 自护自救的能力提高了。

解读与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交流是实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应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汇报课的教学目标与其整个活动中的地位、意义。这个活动过程, 他们把自己的学习经历总结为成果, 并利用课堂平台展示出来, 汇报收获, 阐述观点;要向其他小组学习新知识和方法, 提出疑问;也要倾听其他小组的汇报, 评价他人等。这个过程是大家分享自己实践成果的过程, 也是学生的能力、情感、知识得到提升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还是过程取向的, 它强调学习者与具体情景的交互作用, 因此我们不仅要通过展示成果, 验收预设的目标的实际情况, 更要关注在活动过程中以及因活动情景需要所生成的新主题。如在这次成果汇报中, 总结了学生的活动表现后, 教师让学生交流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这是一个很好的收口。因为成果汇报课不只是一个纯粹的表演舞台, 它只是一个活动的阶段性总结。综合实践活动是可持续发展, 安全教育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所以, 实践还要继续, 安全意识应常抓不懈, 执教老师作出了一个很好的延续——下发《金点子行动卡》:“上了今天这堂课后, 你会感到安全教育活动永远没有结束。接下来你又有什么特别想去实践的行动呢, 请把它写下来。”学生填写行动者姓名、行动方式、行动内容、行动目的及行动方案。通过学生填写表格和交流互动, 教师敏捷地捕捉到学生交流中有价值的信息并予以放大、点燃, 使其成为宝贵的再生资源。这看似不经意的一个小小的环节, 却让课堂因此而璀璨无比。

16.参与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篇十六

1950年代早期,美国一些武器爱好者在洛杉矶举办了一次交流午宴,其中有一位衣冠楚楚的英国绅士和一位年轻的武器迷。这位英国绅士和年轻武器迷一见如故,很快就交谈甚欢,英国人向这个年轻人讲述了他与汤姆逊冲锋枪的故事——这位听故事的年轻人就是后来英格拉姆Mac-10和Mac-11冲锋枪的设计师戈登·英格拉姆,而讲述故事的英国人名叫唐纳德·科茨,他曾在英国皇家爱尔兰警察部队服役,后来成为一位著名的手枪专家和冒险家。科茨在与英格拉姆的谈话中自称是第一位遭到汤姆逊冲锋枪射击的人,这引起了英格拉姆的极大兴趣,并将这个故事记录在他的回忆录中。

1921年上半年,英国与爱尔兰之间的战争冲突愈加激烈,当年刚满17岁的科茨在英国皇家爱尔兰警察部队中服役,参与英军对爱尔兰共和军的战斗。6月9日晚,他在都柏林城区沿科菲河巡逻到一个码头时,突然遭到一名武装分子的连发射击。当时,科茨判断袭击他的人是一名爱尔兰共和军士兵,使用的武器应该是爱尔兰共和军常用的刘易斯轻机枪。而第二天科茨再次到他遇袭的地点进行详细勘察时,发现现场所留下的枪弹弹壳是0.45英寸ACP弹壳,而不是刘易斯轻机枪所使用的0.303英寸枪弹弹壳。

发现现场残留的弹壳与他之前的判断有出入之后,科茨猛然回忆起就在码头遇袭事件发生不久前,科茨曾追捕一名逃入都柏林城区一所民宅中的爱尔兰共和军士兵。科茨与民宅的主人很熟悉,在他对这所房子进行搜查时,发现客厅衣帽架上挂着一件大衣,而大衣下面挂着一个双肩手枪套,手枪套中装着两支经过特殊改造、可连发射击的柯尔特M1911手枪。科茨向民宅的主人询问这两支M1911手枪的来历,民宅主人说这两支枪属于借住在他家里的一名来自美国芝加哥的旅游者。当时科茨很年轻,而且与房子的主人非常熟悉,因此没有质疑他的说法,而是猜测借住在他家的人应该是一个来自芝加哥的匪徒,因为遭到追捕而到此地避难。当时英国并没有规定不允许外国人携带这样的手枪,因此科茨并没有没收这两支枪,而是离开了民宅。

再后来,科茨分析这两支改造型M1911手枪的主人可能并不是他早前所想象的到爱尔兰逃难的匪徒,而是一名爱尔兰共和军士兵,而且很可能就是因为被他发现行踪而袭击他的人,使用的枪正是这两支手枪的其中一支。

之后,科茨向上级军官提交了一份报告,在报告中声称被一名爱尔兰共和军士兵使用经过改造的M1911手枪袭击。然而在他提交报告后不久,他和队友奥克希尔斯在一份英军报告中得知,1921年6月16日,在都柏林郊区的一所火车站内,埋伏已久的爱尔兰共和军士兵向运送英国皇家西肯特团一支分遣队的火车发动突然袭击。在此次伏击中,爱尔兰共和军士兵使用了两支汤姆逊冲锋枪。看到这个消息后,科茨猜测,在码头袭击他的人使用的可能并不是改造型M1911手枪,而是一支汤姆逊冲锋枪,这可能是汤姆逊冲锋枪第一次用在实战中,因为没有资料证明汤姆逊冲锋枪曾在此之前的实战中使用过。科茨正是将这个故事讲述给了英格拉姆。

两名美国人将汤姆逊冲锋枪交给爱尔兰共和军

上述故事中提到爱尔兰共和军士兵使用了两支冲锋枪,那么,这两支冲锋枪是如何被得到的呢?后来证实,在1921年5月,两名来自芝加哥的美国人詹姆斯·迪宁和他的表弟帕特里克·克罗宁至少携带两支汤姆逊冲锋枪到爱尔兰。迪宁和克罗宁都曾是美国陆军的军官,参与过美国和墨西哥的战争,也曾在一战中随美国远征部队到法国参与作战。英国和爱尔兰爆发冲突后,迪宁和克罗宁支持爱尔兰共和军,因此离开美国到达爱尔兰,并在1921年5月24日在都柏林城外的一个废弃隧道中,将他们携带的汤姆逊冲锋枪展示给爱尔兰共和军的军官迈克尔·柯林斯和汤姆·巴里,并将这些枪赠送给爱尔兰共和军。

当时在都柏林作战的英军部队中虽然也有多支汤姆逊冲锋枪,这些枪是应休·波拉德将军的要求而装备到他的部队中进行测试的,但这些枪在爱尔兰共和军发动火车站伏击之前从未被正式在战斗中使用过。波拉德将军是都柏林英军中的高级情报官员,也是一位著名的武器专家。根据为波拉德写传记的作家迈克尔·科伦记录,波拉德将军称1921年5月25日爱尔兰共和军在袭击都柏林海关的战斗中,曾使用一支汤姆逊冲锋枪。而爱尔兰共和军的指挥官奥斯卡·特雷纳后来否认了这一说法,他承认当时爱尔兰共和军中装备有汤姆逊冲锋枪,但由于某种原因,并没有在袭击都柏林海关的战斗中使用。因此波拉德将军声称5月25日曾见到汤姆逊冲锋枪这一说法并不能被确立。

难以解答的疑问

尽管英军的说法遭到质疑,但是肯定的是,当时爱尔兰共和军至少装备有两支汤姆逊冲锋枪。特别是詹姆斯·迪宁曾经是一名美军军官,而且在离开美国到达爱尔兰之前,他从部队退役而在芝加哥警察部队中担任侦探警官及武器教官。根据接受过他训练的人所述,迪宁对所有类型的武器都非常精通,他还有几支相当稀有的可连发射击的改造型M1911手枪,其中两支是海曼·莱布曼于1930年代分别为芝加哥悍匪约翰·迪林杰(1930年代活跃于美国中西部的银行抢匪,是美国黑帮成员,1934年7月22日被击毙,他的越狱及抢劫经历成为一种传奇)以及“娃娃脸”尼尔森(与约翰·迪林杰同时代的抢匪,嗜杀成性,曾一度加入迪林杰的团伙,同样于1934年被击毙)所改造的。

考虑到可连发射击的改造型M1911手枪数量稀少,而巧合的是科茨几乎同时在都柏林发现了两支改造型M1911手枪,那么是否可以推测科茨看到的这两支手枪的真正主人其实是迪宁?另外,迪宁还是一位公认的神射手和武器专家,很可能是迪宁在当天晚上使用这两支手枪的其中一支向科茨开火,而并不是像科茨后来猜测的那样使用的是汤姆逊冲锋枪?或者迪宁确实是使用他携带的汤姆逊冲锋枪向科茨开火?这些疑点现在已经无法找到答案。

目前,位于伦敦的英国国家档案馆并没有发现科茨提及的他向上级官员提交的报告,也没有英军曾在爱尔兰共和军手中缴获汤姆逊冲锋枪的报告,只有一份1921年7月11日的报告记载了英军在此前6个月从爱尔兰共和军中缴获的武器名单,其中包括各种步枪、霰弹枪和手枪,但没有记载汤姆逊冲锋枪。而在这一混乱的时期,爱尔兰共和军对其所装备武器的记载更少,因此也无法找到相关的证据证明,袭击科茨的武器确实是汤姆逊冲锋枪,而不是经过改造可连发射击的M1911手枪。因此无法确定汤姆逊冲锋枪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是否是在这个晚上。

另一方面,有资料记载,1921年6月13日,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一个煤矿爆发工人暴乱,西弗吉尼亚州警察局在处置这场暴乱过程中使用汤姆逊冲锋枪,造成一名煤矿工人死亡。而这场暴乱处置发生在都柏林火车站突袭的三天之前,这也是目前发现的有关于汤姆逊冲锋枪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的最早的官方资料。

汤姆逊冲锋枪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究竟是在1921年6月9日的科茨遇袭中,还是在几天后6月13日的煤矿工人暴乱中,已经无法再进一步考证。

上一篇:项目管理规定动作下一篇:小学开学典礼优秀教师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