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教学(精选8篇)
1.江南教学 篇一
江南好教学反思
江南好教学反思1
经过两天的积极准备,我在小学四(2)班执教了《江南好》一课。这课中,我带领学生在江南音乐中感受江南美、江南好。这节课既有成功之处,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下面,就这节课谈几点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一、成功之处
1、目标明确,主题鲜明
这节课的总课题为《江南好》,我在选用了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采菱》一课作为主材料,以江南民歌《太湖美》以及民乐合奏《江南好》作为辅助材料。在这节课我紧紧围绕江南音乐的特点展开教学。欣赏江南民歌、学唱具有浓郁江南民歌风味的歌曲、运用自己对江南音乐的感悟选择音乐为描写江南风景的古诗配乐,在听、看、唱、动过程中充分感悟江南音乐的美好。
2、构思巧妙、亮点突出
《采菱》这首歌曲旋律婉转优美,中间还穿插了一小段轻快活泼的音乐,特别是歌中多次出现的一字多音,给学唱带来了比较大的难度。
我从“菱角”入手,制造了一系列有趣的“菱角故事”,带领学生视听结合感受旋律的起伏变化。之后,我大胆地设计了歌词谱,不但能看到歌词在演唱时的高低变化,还通过一些点线直观形象地呈现出一字多音的旋律。一系列有趣的感知活动中,学生轻松感知了歌曲的旋律特点,大大降低了学唱的难度。这些“菱角故事”都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而成的,成为了本课的一大亮点。
3、声情并茂,感染学生
这节课中,我亲自演唱了江苏民歌《太湖美》,音画交融的多媒体展示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太湖,感受到浓厚的江南气息,而我声情并茂的演唱也感染了学生,赢得了他们的掌声。在音乐课中,教师帮助学生体验音乐的方式有很多。不过,教师自身的一举一动是学生的最好的榜样。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会直接带给学生内心美的体验,从而折射到学生们的音乐活动中。
虽然是第一次为这个班的孩子上课,师生之间也缺乏了解,但整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乐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这让我非常感动,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教学热情。
二、不足之处
1、课堂时间把握不够精准
按照课前的设计,在学会演唱歌曲之后,有一个跟孩子们一起划小船采菱角活动环节,由于学唱环节花费的时间过多,语言略多,导致学唱歌曲之后没有宽裕的时间进行活动了。课后我觉得非常遗憾,仔细回想教学过程,在“圆滑线”这一知识点上,可以直接由教师告诉学生,而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启发学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2、教师与多媒体互动不够。这节课的设计着重点在于旋律线的感知。教师要紧紧抓住旋律线,直观地进行当场指认讲解,但是由于场地屏幕过高,不能点着屏幕直接进行演示,只能通过远离屏幕的鼠标点击,精准度、及时度都不够,使得这一环节的实施效果打了折扣。
3、关注学生演唱的质量。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歌曲中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不过,中间乐段开头的小切分节奏却没能准确把握,在第一次连唱全曲时,学生就在这里出现了问题,可是我忙着纠正其它的地方,把这处给遗漏了,到最后学生还是存在同样的问题。错过了最佳的时机,这让我深感遗憾!
通过这节课,我收获了很多:课堂中对教材的把握、时间的把握、时机的把握、学生的把握等等,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江南好教学反思2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这首诗简单易读,琅琅上口。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看图: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像一个个大圆盘!”“绿油油的莲叶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我教给他们词语“挨挨挤挤”,并让同桌用身体动作演示一下,加深对莲叶茂盛的感受和理解,然后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 “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接着创设情境:我们和这些采莲姑娘们一起坐上小船去采莲,你们来到池塘里,看到了什么呀?漂亮的荷叶、荷花下面,还躲着小鱼儿呢,它们在干什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说话,感受小鱼儿的机灵可爱。学生切合实际生活,想想自己就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鱼儿,在水中快乐地捉迷藏呢。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江南的什么,进一步表达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这首古诗刚开学不久孩子就已背过,可诗中的有些词语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难以理解,例如“戏”、“田田”、“间”等词语。因此在教学时如何把握好学生理解的“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经过一番思考,我把目标定为:通过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感受江南水乡莲花满池的美丽景色,体会到鱼儿在池塘中嬉戏的快乐。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读这首诗,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有几个孩子也能够绘声绘色地描绘出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并且很贴切诗歌的内容。接着,我又让学生谈谈:你最喜欢什么? 大多数的孩子都对文中的小鱼很感兴趣,于是,我便就势引导学生想象水中的鱼儿在干些什么,它们之间会谈些什么……从而来感受鱼儿在水中嬉戏的快乐。
紧接着再结合书上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莲叶何田田”的美丽景色并指导第一句的朗读。
学习了本课以后,我觉得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使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并结合诗文中具体可感知的意像,引导学生理解诗文。
江南好教学反思3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的理念。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在《忆江南》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2、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
⑴多层次的诵读: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
⑵要求学生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在古诗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江南好教学反思4
教学中,能抓住古诗特点,在学生读准读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想象,解诗意悟诗境,感受江南春色之美,体会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与热爱。巧设情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借助资料自主解疑,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品味诗歌中那淡淡的忧伤。在解意悟情的同时,设计了个人读、小组展示读、男女生比赛读、情境引读等多样化的朗读,朗朗书声中激起学生与诗人的情感共鸣,并让学生明白了: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读,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则能看到文字背后的秘密。整节课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思考,大胆交流,自信展示,精彩不断。
身为师者一定要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古诗教学亦是如此。因此我打破课堂界限,适度拓展,引入杜牧的《泊秦淮》、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乐游原》,以诗带诗,拓宽学生的知识积淀,为学生长远发展服务。
不足及改进措施:
1、整节课虽然书声琅琅,但是朗读的形式多停留在小组读、男女生读、集体读等层面,学生个人展示的机会较少,且朗读的层次性不强,不能体现螺旋式推进的课堂节奏。
2、在借助想象理解诗意和引入背景感悟诗情的环节,由于课堂节奏把握不准,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充分,,因而孩子口中的江南春景不够生动丰满,课前设计的“看着烟雨迷蒙中的座座寺庙,诗人杜牧仿佛在说……”的说话训练未能进行,因此整节课总有点稍欠火候的感觉。今后在教学环节的取舍和课堂节奏的把控上还应多下功夫。
3、课堂中虽然有意识的关注全体,但在真正的实施中总有些不善于展示的孩子被忽视。于我们而言,他只是一个学生;于家长而言,他就是一家人的希望。因此我们不经意间的忽视,对一个家庭来说影响的可能是未来。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在“注视”的同时,多些“扫视”,多关注教室边边角角的学生,多关注那些默默无闻孩子,让每位学生都被重视,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江南好教学反思5
《江南好》教学反思经过两天的积极准备,我在小学四(2)班执教了《江南好》一课。这课中,我带领学生在江南音乐中感受江南美、江南好。这节课既有成功之处,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下面,就这节课谈几点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一、成功之处
1、目标明确,主题鲜明这节课的总课题为《江南好》,我在选用了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采菱》一课作为主材料,以江南民歌《太湖美》以及民乐合奏《江南好》作为辅助材料。在这节课我紧紧围绕江南音乐的特点展开教学。欣赏江南民歌、学唱具有浓郁江南民歌风味的歌曲、运用自己对江南音乐的感悟选择音乐为描写江南风景的古诗配乐,在听、看、唱、动过程中充分感悟江南音乐的美好。
2、构思巧妙、亮点突出《采菱》这首歌曲旋律婉转优美,中间还穿插了一小段轻快活泼的音乐,特别是歌中多次出现的一字多音,给学唱带来了比较大的难度。我从“菱角”入手,制造了一系列有趣的“菱角故事”,带领学生视听结合感受旋律的起伏变化。之后,我大胆地设计了歌词谱,不但能看到歌词在演唱时的高低变化,还通过一些点线直观形象地呈现出一字多音的旋律。一系列有趣的感知活动中,学生轻松感知了歌曲的旋律特点,大大降低了学唱的难度。这些“菱角故事”都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而成的,成为了本课的一大亮点。3、声情并茂,感染学生这节课中,我亲自演唱了江苏民歌《太湖美》,音画交融的多媒体展示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太湖,感受到浓厚的江南气息,而我声情并茂的演唱也感染了学生,赢得了他们的掌声。在音乐课中,教师帮助学生体验音乐的方式有很多。不过,教师自身的一举一动是学生的最好的榜样。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会直接带给学生内心美的体验,从而折射到学生们的音乐活动中。虽然是第一次为这个班的孩子上课,师生之间也缺乏了解,但整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乐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这让我非常感动,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教学热情。
二、不足之处
1、课堂时间把握不够精准按照课前的设计,在学会演唱歌曲之后,有一个跟孩子们一起划小船采菱角活动环节,由于学唱环节花费的时间过多,语言略多,导致学唱歌曲之后没有宽裕的时间进行活动了。课后我觉得非常遗憾,仔细回想教学过程,在“圆滑线”这一知识点上,可以直接由教师告诉学生,而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启发学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2、教师与多媒体互动不够。这节课的设计着重点在于旋律线的感知。教师要紧紧抓住旋律线,直观地进行当场指认讲解,但是由于场地屏幕过高,不能点着屏幕直接进行演示,只能通过远离屏幕的鼠标点击,精准度、及时度都不够,使得这一环节的实施效果打了折扣。
3、关注学生演唱的质量。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歌曲中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不过,中间乐段开头的小切分节奏却没能准确把握,在第一次连唱全曲时,学生就在这里出现了问题,可是我忙着纠正其它的地方,把这处给遗漏了,到最后学生还是存在同样的问题。错过了最佳的时机,这让我深感遗憾! 通过这节课,我收获了很多:课堂中对教材的把握、时间的把握、时机的把握、学生的把握等等,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江南好教学反思6
景、情、理是我国古典诗词的重要元素,也是打开古典诗词艺术殿堂的一把钥匙,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若能披景入情、缘情入境、因理生悟,必将收到很好的效果。
先说“景”。
?江南春》《春日偶成》两首古诗都和春天有关,也都有对于春景的描写。“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那绿的草,红的花,欢快的鸟带给人美的遐思,淡淡的云,轻轻的风每个字都浸透的美的体味。诗人用精炼而浅显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唯美的画卷。这一美景,不仅成为诗人记忆中难以磨灭的印记,也感动了千年间的一代代人,沉淀在中华文明的血液里,成为永恒的经典。 “色不迷人人自迷,景不醉人人自醉”,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沉醉在这个美丽的场景,沉醉于这魅力的春天。
如果诗人就此打住,仅仅将一幅图画展给世人即沉默无语。也许,这首诗也能名噪一时,但很快将湮没于历史的风雨中。诗人的高明之处,更在于他没有沉迷于眼前的美景而流连忘返,而是兴起一份对景物,对人性的深思冥想。
于是关注了“情”。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此句既有“景”又含“情”。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感叹,就特别引人遐想。有人说,这是诗人对于佛教的讽刺,我也同意这种观点。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一定非让他们在这里就学会明显的批判,不要硬性的破坏诗人带给我们的关于春天的美丽感受。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抒发作者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出语新颖,平淡中寓有深意,这种“怡然自得”之乐,似乎也感染了读者。全诗色泽协调,情景交融,在程颢的诗作中,这算的上是一首好诗。
最后再说“理”。
江南好教学反思7
新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还记得我们秋游时去过哪儿吗?”小朋友们马上异口同声:“荷塘月色!”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在荷塘月色看到了些什么?小朋友们众说纷纭,“看到了荷花!”“看到了莲蓬!”“还看到了大大的荷叶!”“还有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接着我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
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充满感情地对学生说:“江南是个好地方,这里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来到湖面上采莲,看活泼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玩嬉戏,大家想去吗?”小朋友们都喜欢去,有学生问:“怎么去?”我便顺势引导:“古人把采莲的情景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江南》,我们学好这首诗,不就是去采莲了吗?”这一环节通过图片展示的实在情境和教师绘声绘色描述的语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们带入了课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时候,我充分借助课文的插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1、自由读读诗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仔细看看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3、边读课文边看图,说说古诗中的哪些句子能在图上找到?
让学生结合诗句进行看图。交流讨论问题时引导学生联系前两行诗句,观察小姑娘是怎样采莲的。周围的荷叶、荷花长得怎么样。再联系诗的后五行,进一步观察莲叶间的小鱼是怎样游动的。在观察的基础上,把看到的画面和诗句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这样训练,学生的脑中会再现出美丽的采莲画面,也就体会出了诗句中蕴含的美。
江南好教学反思8
温馨提示:
1、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215808601
(教学反思参考1)江南课始,我出示中国地图,由我们泰州(江北)引出江南,让学生搞清楚江南的具体方位,接着借助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领略一下江南的美丽风光,然后说说江南哪儿最美?这样学生就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激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感受到江南的美,他们不由得陶醉其中,为下文的教学打下基础。这篇课文不像我们平时学的现代儿歌那么容易理解,对于一年级刚刚接触到课文的小朋友来说要理解这样一片乐府诗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不理解课文,学生就难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才能有感情的朗读,所以这节课我重在培养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先出示图,让学生认识莲花、莲叶、莲蓬,再让学生知道这儿的莲蓬特别多,从而引出“江南可采莲”,而“莲叶何田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理解“何田田”,所以我借助图片让学生想象莲叶的样子及莲叶茂盛的特点,这样孩子们就有点明白了,接着通过指名读、做动作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在指导背诵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对于这个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就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第二个长句的教学中,我先出示图引导学生想想小鱼在荷塘里会干些什么?学生顿时来了精神,纷纷举手发言,这样就能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放飞思想,尽情遨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接着再出示这样一个句式:荷塘里,鱼儿有的像在,有的像在(),还有的像在()……,它们玩得()。这样又可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真是一举两得。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我接着让孩子从书中找出小鱼游戏的诗句并划出来,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自己感悟鱼儿游玩时的快乐、自在,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就体会到“戏”的妙用了。我觉得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在教学时,我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使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再让学生带上小鱼头饰,配上动作,结合诗文中具体可感知的意像,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背诵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我还引导学生背一背自己知道的关于描写江南景色的诗文,并播放《忆江南》这个视频,把本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拓展。
江南好教学反思9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看图
图上画了些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们在干什么/这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
二、分析课题
三、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词语
1、练习书空第二题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江:三点水,右边是“工”。
南;下面不是羊。
叶;口字旁,右边是十
田鱼西北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二、精读训练
1、第一行:江南可采莲(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义)
2、第二行:莲叶何田田(理解莲叶的样子)
3、第三至七行: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通过看电视来看鱼儿嬉戏的情景。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三、巩固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小结
五、作业:
记住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小结: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到的理解相信会比老师灌注给他们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教学反思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本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图。
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了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可初步体验到诗中精彩的语言,受到古诗文的熏陶。可要让刚接触汉字的一年级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就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必须由我们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图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揭题激趣,感受美。
新课一开始,我从课题引入江南是一个鱼米之乡,然后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江南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读诵诗句,感悟美。
请小朋友们读读诗歌。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我让学生读课文理解什么叫“何田田”?看图,教师引导: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
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同学站起来,配上动作读。通过师生齐读,同桌互读,互评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在指导背诵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对于这个学生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读中想画,欣赏美。
接下来我请小朋友们看画面,猜一猜“莲叶何田田”是写莲叶怎么样的?以图解诗,以读代讲,用想象把诗句还原成画面,把学生带入梦中的江南,自然地读出了赞叹之请。还没读到“鱼戏莲叶间”时,学生显得有点坐不住了,一年级的小孩子自控能力差,很难把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坚持到底,于是,我灵机一动,话锋一转,说:小朋友们,愿意跟着老师划着小船到“莲叶田田”的湖里去采摘莲子吗?这么一说,小朋友们的精神顿时又来了,我因势利导——“那就让我们划起桨儿,去欣赏莲叶田田吧!”话毕,轻轻地划了起来,小朋友们也都学着他的样子,进入了情境,有的小朋友动作太大了,影响到了同桌的小朋友划桨,于是我说:“我们可要轻轻地划小船哦,别碰疼了莲叶,碰伤了荷花哦!”小朋友们都是善良的,听我这么一说,赶紧放慢了速度,划得很轻很轻,好象真的是泛舟湖上一样,入情入境,就
在小朋友们开心划着小船的时候,我突然叫起来:哎呀,快看一小鱼,我接着吟诵:鱼戏莲叶间——故意拖长了声调,小朋友们没跟着接,于是我又接着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小朋友们明白了,有的说:鱼戏莲叶南。有的说:鱼戏莲叶北。就这样,由发现小鱼的惊喜而发出的叫声不绝于耳,当时那场面的热闹和划船的欢快溢于言表。这五句几乎相同的诗句,本来学生是很难读出层次感的,读这五句诗时,大部分学生不解其味,只知道有鱼,与上句断开理解,抓的是“鱼戏”。却不知道此处是“互文见义”的手法,经这么一划桨,一发现,一惊喜,一叫喊,小朋友们茅塞顿开,立即领悟到了这五句诗是采莲人的惊喊,再指导朗读自然也就轻松得多了。
这首诗简单易读,琅琅上口,故无须在背诵上花较多时间,应着重指导学生对诗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临写。在指导朗读诗的第二句时,因为这一句中很多部分相同,所以学生读起来会没有精神,设计教师口述鱼儿嬉戏的情景,让学生表演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尽情“游来游去”的环节,学生很活跃,达到预先的目的。
2.江南教学 篇二
一.导入语言的文学味
师: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 最爱歌咏的, 便是江南的春天了。如白居易的《忆江南》 (幻灯片展示词作及其写意画)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然而, 现代散文大师郁达夫另辟蹊径, 却着墨于江南的冬景 (板书课题《江南的冬景》)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 江南的冬景在郁达夫先生的笔下, 又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5页: (幻灯片展示主问题) 速读全文, 领悟作品的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思路, 找出有关江南冬天的具体场景描写, 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这是2013年我校优质课评比中黄老师上课开始时候的一幕。他用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画卷巧妙地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然后设置一个主问题, 迅速让学生投入到对文本的阅读和整体感知中去。图文并茂, 语言生动, 引人入胜, 妥帖得体, 行事利索, 一点也不拖泥带水。我们不禁沉浸于学生的琅琅书声和圈点勾画的氛围之中去了。
二.整体感知的科学味
接下来便是师生们的相互对话和热烈讨论, 用精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课文的五幅图景, 大致领悟作品的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思路, 也就是这五幅图画背后的深层联系。即:表面看来这几幅图画是从早上八九点钟写到第二天的清晨, 深层的内容却是作者从不同角度刻画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天气背景下的江南的冬景———午后的明 朗, 大地的生气, 雨中的迷蒙, 雪中的温暖和亲切, 冬旱中的悠闲等等, 所有这一切都指向于作者在江南冬景中的那一份特有的“闲适”的志趣。
怎样评价以上这一环节?这是一节阅读鉴赏课的整体感知部分, 整体把握对于阅读教学来说, 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任何语言文字都不是孤立的词句, 每篇课文都是有生命的言语作品。只有在“语篇”这个有生命的整体环境中, 词和句子才能获得生命的活力。其次, 教师要求学生围绕课文的题目, 领悟作品的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思路, 鉴赏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所描绘的五幅图画, 这其实是在鉴赏和领悟作品的内容———江南的冬景之美。因为课文的题目是“江南的冬景”, 那么江南的冬景究竟有什么特点?它与北国及华南的冬天又有何不同之处?这是教学这一篇课文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而且借助五幅图画标题表达的准确性, 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词语选择的表达能力, 这本身就是语言活动的内容。
三.鉴赏表达的语用味
整体感知过后, 便是对具体画面的品味赏析和合作探究了。在这一环节, 黄老师着重带领学生借鉴作品遣词造句的精当之处, 品味语言表达的魅力。他还是先亮出预先设计好的主问题———请在郁达夫所描绘的五幅江南冬景图中, 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幅, 并结合文章中的句子, 谈谈你喜欢的理由。于是学生开动脑筋开始思考, 先在学习小组内部展开讨论, 相互探讨, 然后在全班展示, 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共同分享。下面是他对其中两个画面的问题预设和导学点拨:
(一) 冬郊草木图
1.作者在这里描写了哪些植物?整个画面及其色彩各自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点拨:在丰腴的江南冬季的青天碧落下, 有叶红花白的芦荻, 有叶红果白的乌桕树, 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 以色彩入文, 给画面着色, 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 泛出了生气。整个画面的特点为“含蓄着生气”;其色彩的特点为明丽。
2.“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 红叶落后, 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 一点一层, 用照相机照将出来, 可以乱梅花之真。”作者为什么说是“着在枝头”?“着”能否换成“悬”、“挂”、“吊”等字?
点拨:美术课上, 给画面涂上色彩, 叫什么? (学生马上顿悟, 有人自告奋勇起来回答) ———着色!作者用一“着“字, 使这一幅画面好像是有人为的结果, 突出了自然之美就像是人工画出来的一样。
(二) 江南雪景图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8段中的几句诗, 思考作者勾勒了哪几个时间段和什么样的雪景图?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
点拨:
晚来天欲雪 , 能饮一杯无?———日暮;欲雪;悠闲自得
寒沙梅影路 , 微雪酒香村。———入夜;微雪;闲适
柴门闻犬吠 , 风雪夜归人。———深夜;大雪;温暖
前村深雪里 , 昨夜一枝开。———第二天清晨;雪停;惊喜
2.请想象一下, 这几句诗所营造的意境。作者大量借用古人诗句, 是否有给人以堆砌之感?
点拨:日暮时分, 天空阴云密布, 诗人邀约故旧, 以待赏雪。在前往酒店的路上, 月光朦胧, 脚下梅影横斜疏落。木屐踩在沙滩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不远处河边的酒店传来阵阵沁人的酒香。这时, 零星的雪花从天空四散飘落, 诗人及其几个知己尽情地行令饮酒, 一杯一杯又一杯……不觉更深人静, 大雪弥漫, 诗人酩酊大醉, 踏着积雪摇摇晃晃向家中走去。柴门犬吠, 贫穷而自足。第二天清晨, 戏雪的村童带着顽皮的黄狗将他弄醒:“快看快看, 下大雪了!前村的梅花也开放了!”
与前文直接描绘画面的方法不同, 这里作者精心挑选前人诗句, 以个别诗句勾起读者的无限想象。这种手法, 叫做虚写。描绘“冬郊草木图”和“微雨寒村图”, 让文章尽显画意, 此处别出心裁, 另辟蹊径, 尽显诗情。如此笔法变换, 行文摇曳多姿。既有画意, 又有诗情, 散文才堪称完美。而且善于引用古典诗句, 正是郁达夫散文的一大特点, 即所谓的“文人气”“书卷气”。他那一代的现代作家, 是在古文的浸润中长大的, 有着浓厚的旧学根底, 得了文言的底蕴和神气, 此段的引用, 便是行文之中的自然流露, 虚实相生, 文白杂糅, 自有雅韵, 不应以堆砌视之。
四.探究活动的情趣味
对于“微雨寒村图”, 黄老师不仅带领学生再现了画面, 而且还带领学生由此探究到了文本的主旨。
近年来, 有人主张语文教学只应该品味语言, 不应该涉及其他学科, 这是一种狭隘和片面的思想认识。众所周知, 古代很多著名的文人同时还都是著名的画士, 比如王维、李清照、黄庭坚等等, 苏轼曾经盛赞过王维“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所以笔者认为语文活动应该包括绘画活动, 一方面中国绘画是一种文化, 另一方面懂得绘画也有助于学生对画面内容和层次的理解。黄老师的问题预设和导学点拨是:
1.画家刘海粟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 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新安, 也读不通郁达夫的妙文。”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当一回画家, 根据第七段的文字画出这一幅图画的草图, 然后用彩笔填上色彩。
点拨:文中的“三五人家”可用一座房子指代;画面要求必须具备以下元素:小村、河流、远阜、长桥、小树、白雨、乌蓬小船等。师生共同边读边画。
2.本文所表达的仅仅是作者悠然自得、豁达洒脱的情趣和胸襟吗?作者为什么要流连于江南的山水?
点拨: (多媒体展示) (1) 郁达夫《〈鸡肋集〉题辞》“……1925年是我衰颓到极点以后, 焦躁苦闷, 想把生活的行程改过的一年。这一年中书也不读, 文章也不写, 任意的喝酒, 任意的游荡, 对人生又改变了态度。在客中病卧了半年, 待精神稍稍恢复的时候, 我就和两三位朋友, 束装南下, 到了革命策源地的广州。在那里本想改变旧习, 把满腔热忱, 满怀悲愤, 都投向革命中去的, 谁知鬼域弄旌旗, 在那里所见到的又只是一些阴谋诡计, 卑鄙污浊。一种幻想, 如儿童吹玩肥皂泡儿, 不待半年, 就被现实的恶风吹破了。这中间虽没有写得文章, 然而对中国人心的死灭, 革命事业的难成, 确舔了一层确信。”
(2) 1927年8月15日, 在广州深感失望的郁达夫回到上海后, 对创造社同仁在革命风暴中的软弱和犹豫非常不满, 在上海《申报》和《民国日报》 上同时刊登《郁达夫启示》, 宣布脱离创造社。1931年左右, 与王映霞在杭州筑起他们的爱巢“风雨茅庐”, 过起了三年神仙眷侣的婚姻生活。“何当放棹江湖去, 芦荻花间结净庵。”所以乡村的悠闲其实是一个境界, 一个“得失俱亡, 死生不问”的境界, 一个可以消弭诗人与强盗之间言语界限的理想乌托邦。画中的“乌蓬小船”, 正是其处于漂泊与安居状态的写意。
(3) ①《唐诗纪事》:涉尝过九江, 至皖口 (今安徽省安庆市, 皖水入长江的渡口) , 遇盗, 问: ‘何人?’从者曰:‘李博士 (涉曾任太学 博士) 也。’其豪 酋曰 : ‘若是李涉博士, 不用剽夺, 久闻诗名, 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②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 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 世上如今半是君。显然, 诗人在即兴式的诙谐幽默中寓有严重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感慨———时事动荡, 盗贼蜂起, 国家濒临灭亡的边缘。
(4) 郁达夫《移 家琐记》“……烽火满天殍满地, 儒生何处可逃秦”、“……朝市而今虽不是秦, 但杭州一隅, 也绝不是世外的桃源”。
3.江南教学 篇三
一、善于捕捉情感,感受美好生活
散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散文的语言文字,还要深入挖掘散文中蕴含的情感和现实,从而有效地把握文章的思想,让高中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把自己的感情完全融入课文之中,并且积极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升。
《江南的冬景》真切地描写出江南冬景的特殊情调,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作者将这种情感寄托于构建的“冬郊山野图”“寒郊散步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和“旱冬闲步图”之中。语文教师要从文章的细节人手,仔细揣摩文章的深邃之意,通过文章蕴含的真情实感去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其今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积极创设情境,提供互动空间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坚持以学生为本,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情境,给高中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散文教学更需要创设情境,秉承“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理念,把握教材重点,以培养高中生的语文应用技能为教学出发点。
《江南的冬景》让我们看到了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显得那么的闲适而恬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江南的美景,让学生在美丽景色的映衬下朗读课文,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感受文章的意境。同时,还可以借助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与本文进行对照讲解。《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描写。
三、积累语感灵感。领略散文美感
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不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意愿去学习,最终造成学生厌烦语文课。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积累语感,让高中生多读原文,具备从文中挖掘语言信息的能力,从而找到答题的灵感。
学习《江南的冬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大声朗读,并且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这篇课文中优美的语句非常多,“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段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晨霜比作“黑女脸上的脂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晨霜的色彩,对环境的描写体现出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四、紧扣文眼,理清行文脉络
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语文教师常常会出现“三重三轻”现象,也就是重分析轻朗读、重形象轻想象、重提问轻思考,导致高中生完全失去了课堂的主动权,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散文相对来说并不难理解,只要高中生能够在阅读时抓住文眼,理清行文的脉络,就一定可以理解透彻。文眼是散文的点睛之笔,是牵制全篇结构的关键点,把握住文眼,也就把握住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江南的冬景》通过与江南秋天的对比,突出了江南冬天明朗的情调,这就是文眼。为了突出江南的冬景,作者做了许多比较,包括与北国冬天、粤闽冬天的比较,与北方无寒郊散步比较,与德国寒郊散步比较,等等。
五、鼓励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新课改提出的新型教学方式。在散文教学中,教师也要鼓励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为了丰富高中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应试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发散性的题目拓宽其视野。
如在讲完《江南的冬景》后,可以进行分组拓展训练,开展小组间的竞赛,排名第一的小组得到教师的奖励,这样就激发了高中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氛围高涨。教师提问:“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对江南有了新的认识,也领略了江南的美丽风景,那么你们能说出古人描写江南的诗句吗?”这时学生都跃跃欲试,有的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有的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等等。
4.《江南》教学反思 篇四
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3、《江 南》教学反思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这首诗简单易读,琅琅上口。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看图: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像一个个大圆盘!”“绿油油的莲叶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我教给他们词语“挨挨挤挤”,并让同桌用身体动作演示一下,加深对莲叶茂盛的感受和理解,然后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接着创设情境:我们和这些采莲姑娘们一起坐上小船去采莲,你们来到池塘里,看到了什么呀?漂亮的荷叶、荷花下面,还躲着小鱼儿呢,它们在干什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说话,感受小鱼儿的机灵可爱。学生切合实际生活,想想自己就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鱼儿,在水中快乐地捉迷藏呢。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江南的什么,进一步表达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5.江南教学设计 篇五
第四小学
李翠兰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读准生字字音,借助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会写田字格中的5个生字。
3、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想像劳动人民采莲的情景,体会他们在劳动中愉悦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三、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
2、给生字组词说句。
3、揭示新课。
二、精读课文
1.学习诗的一、二行。(1)指名朗读诗的一、二行。
(2)指导学生看图,观察荷叶。荷花长得怎样。“何”:表示感叹,惊讶;“田田”: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盛鲜亮,非常可爱。(3)指导反复朗读,展开联想,从这两行诗中你知道了什么?从中感受荷叶茂盛鲜亮、非常可爱的样子。2.学习诗的后五行。(1)指明朗读诗的后五行。
思考:在荷塘里除了荷叶、荷花、莲蓬之外,还有什么?(鱼儿)鱼儿在干什么?(游水嬉戏)
(2)鱼儿在莲叶间是怎样游动的?哪些地方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
指导反复朗读:“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北。”
课件展示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的情景,让学生展开联想,感受鱼儿的快乐和自在、逗人喜爱的样子。
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并让学生动手画出方位图。这里的东南西北是指荷叶的四周。
展开想象:鱼儿在莲叶间游玩,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同桌互相描述鱼儿在莲叶间游玩的欢快情景。
教师揭示:鱼儿在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又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又滑到了北面。五个“戏”字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东、南、西、北”则写出了鱼儿在水间自由自在、逗人喜爱的样子。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问:小朋友,当你看到鱼儿那样欢快,你心情怎么样呢?怀着高兴的心情朗读鱼儿戏游的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顿。
七、背诵课文:
1.尝试背诵。(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练习背诵课文。)
2.抽生背诵,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背诵课文。(看图记、根据重点字词记、想象记)
八、总结布置作业:
6.《江南春》教学反思 篇六
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谈谈春天的美景,回忆、交流描写春天的古诗,引出诗体,介绍作者。
初读指导,教师先范读课文,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时,提醒学生看准拼音读准生字。指导学生按古诗的节奏读好诗句。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7.江南教学 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字形、看图片、动作演示、展示汉字演变等方法,识记“江、南、可、采、莲、鱼、东、西、北”9个生字,认识新偏旁“三点水”和“草字头”。
2.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正确书写“可、东、西”3个生字,学写新笔画“竖钩”和“竖弯”。
3.借助生动的画面,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同桌合作读、表演读等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采莲人的欢快之情,体会江南的景色之美。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江南美景图片,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江”“南”:重点认识新偏旁“氵”,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姓名认读“江”;指导“南”的读音。
二、走进诗歌,识字读文
1.自由读古诗,要求:边看插图边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同桌互读古诗,学习圈出来的不认识的字,教师巡视。
3.教师呈现古诗,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预设“采”字的教学:
(1)卡片出示“采”字,指名学生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2)播放“采”字的微视频。
4.同桌互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学习诗句,感受美景
(一)学习前两行诗句
1.课件出示江南采莲的美景,提问:你最喜欢江南的什么风景?(莲叶、莲……)
2.交流反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
(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莲”,学习新偏旁“艹”:“莲”就是荷花,“采莲”就是采莲子;“莲”可以和哪些字交朋友?(莲叶、莲花、莲蓬……)
(2)指导学生感受荷叶“田田”的美景。
仔细观察莲叶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赞美莲叶———碧绿的、一张接一张的、层层叠叠的……莲叶这么多、这么密,就是古诗中的一个词———田田。
指导朗读:江南采莲时节,大大的、绿绿的莲叶一张挨一张、一层叠一层,多美啊!谁来美美地读给大家听?让我们配乐朗读,再一次美美地读一读这两句诗。
(二)学习后五行诗句
1.师:看着莲叶的美景,听着你们动听的朗读,湖中的小鱼也乐了。瞧,它们也来了。
图片出示红色的“鱼”字,学习“鱼”字。
2.读后五行诗句,小鱼儿在莲叶间干什么?
学习生字“东、西、北”。看图猜字:
3.创设情境,体会“戏”的快乐。
师:谁来当小鱼?这条小鱼,你想游到哪儿去?(反复巩固认读“东、西、南、北”)小鱼小鱼,你的心情怎么样?(自由自在、快乐)
小鱼这样自由快乐地在莲叶间游戏玩耍,诗句中用了哪一个字来表达小鱼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鱼“戏”莲叶间的自由快乐之情。
(三)游戏表演,熟读成诵
1.播放歌曲《江南》,加动作表演读。
2.用师生对读、同桌表演读、拍手歌等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3.看课文插图,背诵古诗。
四、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1.摘莲叶,读生字。
师:小鱼快乐地玩耍着,我们也来做一个游戏吧。(PPT出示)莲叶间藏着许多生字,谁认识它们?(北、江、可、鱼、采、莲、东、西、南)
2.出示“可、东”,认识新笔画“竖钩”。
观察比较,这两个字有哪些相同的笔画?认识“竖钩”,红线勾出竖钩在田字格中的不同位置。
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东”字书写,边范写边说口诀:一横平平稳又稳,撇折折在横中线,左右两点齐对称。
学生书写,反馈评价,学生再写一个。
3.播放“西”的书写微视频,认识新笔画“竖折”。
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反馈评价—学生再练。
【设计意图】
汉乐府《江南》是一首优美的采莲曲,富有江南水乡特色,语言生动活泼,格调清新明朗。整首诗短短七行,前两行写了江南水乡的美,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了鱼儿在莲叶间游水嬉戏的情景,还配有淡淡的水墨画,孩子们很喜欢。学生在这之前只学了两篇课文,识字量少,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都有一定的困难。基于学情和第一学段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努力达成“识好字、读好文、写好字”这三个要求。
一、“多种方式”识好字
在教学中,我试图引领学生通过看字形、看图片、动作演示、观察汉字演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识好字。在集中识字环节,制作“采”字微视频,通过展示“采”字的演变,变抽象线条为生动图形;继而联系生活经验,点明“采”有“摘、取”之意,表示人用手去拿、取,又把“采”字放入果农摘果子的生活情境中(“爪字头”代表伸手去取,“木字底”代表一棵结满果实的树),这样学生识字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在巩固环节,我以歌曲、游戏的方式作为课间操复现,集课中放松游戏、识字、诗歌梳理于一身,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既消除了疲劳,又自然而然地背诵了课文,更为接下来的写字教学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朋辈互助”读好文
“朋辈互助”是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一条路径。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借助“朋辈互助”的学习方式,同桌共读一首古诗。在朗读环节,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小组合作、师生对读、问答读、小组合作演读、情景表演等方式,运用角色转换入情入境,演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采莲人的欢快,体会江南景色之美。
三、“观察比较”写好字
8.绵竹新貌: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篇八
在参与2010年5月5日至9日“江苏省赴川援建新闻采访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绵竹大地上丝丝流动的“江南意韵”,这“江南意韵”里不仅包含着江苏人民的大爱,也包含着“江苏质量”、“江苏速度”、“江苏理念”、“江苏精神”和“江南风貌”。无论你来自哪里,只要你踏足绵竹,你就会有所体验,“江南意韵”如影随行,就在顾盼之间。也许是暮春之故,当我们刚刚踏足这片川西蜀北之地,竟疑是身在江南。在这里,春的气息尚未尽褪,夏之舞步却已翩跹。沿途目不暇接的是绵延的绿树,掩映之间,粉墙黛瓦时隐时现,白墙之上,描画着一幅幅绵竹年画,透出浓郁的中国味道,再配以远处的小渠流水、塍陌相接、田畴交错,怎不让人亿起江南?然而,绵竹毕竟不是江南,她给人以江南感觉的地方,正是江苏援建者无私奉献、辛勤劳作在这里开的花、结的果。
苏州风情:孝德镇新城水街与中国年画村
孝德新城位于绵竹市的东南部,与孝泉镇毗邻而居,扼交通之要,从成都北行而入绵竹,必经此地。这里流传着“一门三孝”(二十四孝中的“涌泉跃鲤”和民间流传的“安安送米”)的故事,绵竹年画的标志性作品之一便是全套《二十四孝》,在这里,“孝厚为德”的观念深入人心。孝德镇新城整齐划一的柏油马路横平竖直,将整个新城分割为各个功能区。苏州水街是我们此行采访的第一站,车沿苏州街驶入新城,左边即为姑苏苑,是一排排簇新的民居,沿途经过慈善爱心孝德学城,转入苏孝路后便折向学仕路,同行的记者感叹道,“学士路在苏州工业园区也有的,不过这里加了个单人旁,叫学仕路,现在感觉就好像进入了苏州工业园区”。从学仕路再折向天香街,就看到了苏州水街,水街两边皆为休闲之所在,商铺林立,建筑风格一律宽檐白墙黑瓦,高低错落,随着一条流水向前延伸而去,流水边是石柱扶栏,扶栏边为依依杨柳,随风而摆。流水上有石拱小桥,长椅凉亭倚水而建,让人如入江南画卷之中。水街的样式让人不自觉地想起了苏州的山塘,不过这里没有了市嚣声的喧闹,显得更加的宁谧与自然。水街正对面为孝德镇中心幼儿园,里面隐约传来孩子们嬉闹的声音,伴着小河中水车被流水冲击着转动时的声音,交织成了一曲动听的旋律。水街入口边树立着一座小牌坊,一面书写“苏孝情”,一面书写“一家亲”,足可体现苏州与孝德两地人民携手共建孝德新城之深厚情谊。
从看到中国年画村的标牌到进入年画村(孝德镇射箭台村)还有着一段路,从车上望开去,田里的麦子业已黄熟,稻田里的秧苗插植不久仍是绿意盎然,而老去的油菜花早已褪去了绿叶黄花的盛妆,结起了一簇簇、一层层坚实的籽粒。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一个好的年成。有关人士介绍,年画村是由苏州与绵竹共同投资打造而成的年画产业基地,也是年画创作学习与交流的平台。苏州援建给绵竹年画产业带来了崭新的经营理念,绵竹年画也带给了苏州桃花坞年画创作上更多的想像空间,二者之强强联合,将使中国的年画产业更加蓬勃发展。年画村绕着一座水塘而建,其核心建筑是位于射箭台村二组126号的“绵竹民间年画坊”,画坊面对着水塘边的广场,绵竹年画南派大师陈兴才老人就住在这里。在画坊里,我们幸运地见到了陈兴才老人。老人已91岁高龄,穿着蓝布衣的工作装,手持着烟斗不时吸着烟,工作室中虽烟雾萦绕,却隐不去老人炯炯有神的目光,老人耳力仍然聪敏,说话时轻声细语、淡定自若,这让人想起了画坊门口的那副对联:“根植绵竹千家农户亦锄亦笔,载誉中华万卷锦绣越土越洋”。据老人自己讲,他从十几岁开始画年画,已经画了70多年,他热爱年画,画年画就是他的生命。当我们离开年画村的时候,老人走到了画坊的门口,倚门而送我们这些外来的客人,脸上挂着慈霭且淡然的笑意,使人久久不能忘怀。镇江智力: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
在九龙镇的九龙山脚坡沿上,有这样的一处所在,它打破了绵竹本土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成功首创了绵竹本土第一家高效农业生产基地,这就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倾力援建并打造的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在记者见面会上,绵竹市农业局副局长肖义贵对镇江农科所的专家们表达谢意,他肯定了高效农业示范园所取得的成绩,并表示,江苏高效农业的技术移植成功有效,草莓等经济蔬果种植示范效应明显,但因为农业项目见效的周期长,绵竹今后还需继续与镇江农科所的专家们合作,争取以示范园带动四川盆地整个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促使农业发展的整体跃升。绵竹本地率先尝试高效农业的代表们也向记者现身说法。玉泉镇农民、养猪大户钟长兴介绍了他的养猪经验,自从他在示范园学习了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他养的猪生长快,肉质鲜美,销路很旺,用他的话来说,他现在是“生态养猪,快乐养猪,养快乐猪”,他养的猪主要是供给苏源牌放心肉,目前在绵竹,苏源牌放心肉店已开了3家,预计年底会开到6家。富兴镇的魏有强,本在外打工,他回家后接受了示范园里江苏农科专家的指导,尝试着种植本地比较稀有的草莓,虽然只种了一年,却因此受益匪浅,作为草莓种植示范户,他种的草莓不愁销路,在市场上卖到15元/斤,比起一般草莓几元的市场价高得多。板桥镇的殷代斌是本地最早种植草莓的示范户,也是本地最大面积的草莓种植户,他将草莓与农业观光旅游相结合,用5亩地来种植草莓,专门卖给观光休闲的游客,有着很好的收益。
高效农业园区分为南北两片,北片为科技培训区,南片为科技示范区。我们在镇江农科所副研究员刘照亭的带领下参观了南片的科技示范区。据介绍,园区核心示范面积300亩,示范面积5000亩,辐射面积有50000亩。园区重点示范优质高效草莓、梨、桃、葡萄、蔬菜及发酵床生态养猪、养鸡新品种、新技术。在示范区我们见到了江苏来的“草莓大5E"SE柏生和他的妻子高春英。王柏生介绍,他是志愿来援助当地农民的,为了更方便地传授草莓种植技术给当地的农民,他还特意叫来了妻子,由妻子去指导女学员们,正因为此,他每年收入少了七八万元,如果是在江苏老家,每年种草莓收入可达十七八万元。在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点,我们见到了沈晓昆研究员,他正在猪舍现场向大家介绍并展示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走进猪舍,看见几十头粉皮肉猪争先恐后地吃着猪食,奇怪的是,这些猪一刻也不休息,不像一般的猪吃完了食便睡在一边,据介绍,这样的猪才会长得快,不停地运动会消耗猪胃里的食物,所以它就不停地吃。口渴了,猪就会跑到另一边的特制取水器里喝
水,当猪嘴顶在取水器里,水便会流出,当猪嘴抽离取水器,水便停止流出。这样的科技养猪法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在鸡棚边,沈晓昆研究员向我们介绍,这里选用的鸡的品种是从江西精选的绿壳蛋鸡,它能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另外,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示范区里随处可见的喷灌系统,这有效解决了山坡高地农业生产用水的问题。
常州韵致:金花镇玄郎村
来到玄郎村的人们是幸运的,它为人们展示了新农村的样板形象。车子穿行于绵延起伏的龙门山脉脚下,在经过了沿山旅游观光带数以十计的农家乐后,终于到达了今日的玄郎村。金花镇玄郎村本位于大山深处,地处幽僻,原名玄郎沟村。“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玄郎村所有的农房、生产资料、基础设施损毁殆尽,直接经济损失达1.6亿元,由于其地处地震断裂带上,经专家论证不能原址恢复重建,于是在遵道镇棚花村调地142.16亩,由江苏武进对口援建。在对新地块进行了统一规划之后,玄郎村以统一的风貌进行了异址迁建,共有422户、1217人需要安置,目前已有352户落户于新址,其余则以投亲靠友解决了安置问题。今天的玄郎村交通便利,景色优美,设施完善,已逐步成为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消费、美食、品花为一体的农村休闲旅游观光胜地。在玄郎新村,我们采访了武进援建指挥组指挥长冯路兴,他说,当初建设玄郎新村时就考虑到了其功能不能仅用于安置,而是要定位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要使它具有带动与样板的作用,为绵竹乃至四川的新农村建设带一个好头。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武进援建者们对重建进行了统一规划,特别强调了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协调性,所有建筑风格整齐划一,粉墙黛瓦坡顶,但具体到每幢房屋又有所差别,随着地势高低而错落有致,做到了“一户一景”。呼吸着山间吹来的清新的风,欣赏着整洁优雅的村景,人们心旷神怡,不远处的一张大标语牌上写着“山上有银行,山下美家园,生活比蜜甜”,这就是今天玄郎村人的真实写照。
玄郎村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已由武进规划院设计出来了,这为玄郎村乃至金花镇的后续发展与发展的长效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用冯路兴的话来说,他们的援建是“用心在做”,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临行前,金花镇的镇长感慨地告诉我们,绵竹的新农村建设至少提前了20年。
无锡特色:汉旺新镇
无锡对口援建指挥部位于汉旺镇东汽集团某废弃的厂房里,条件殊为艰苦。在这里,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作风,无锡援建者们正是以这种全身心的忘我姿态投入到汉旺新镇的建设当中的。汉旺是绵竹受灾最严重的镇,与汶川、北川、青川、映秀镇合称为“三川两镇”。黄莉新副省长来汉旺视察时说,这里“任务最重,工作量最大,条件最艰苦”。无锡对口援建指挥部指挥长王学芯在介绍无锡援建的情况时总结了5个“无锡特色”,一是科学规划先行,二是文化统领工程,三是生态环保建设,四是资金监管运用,五是苏南模式移植。王学芯介绍,汉旺新镇规划是四川省通过的第一个原地异址重建规划,工作量大,涉及面多,援建总投资达12.5亿元,共分为32个项目,今年6月可以全面完成援建任务,目前也只有对汉旺的援建提前半年达到了“两个基本”的要求。王学芯还谈到了汉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他认为援建一定要把“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前期的援建主要集中于“输血”式的恢复性建设,后期还要加强“造血”功能,以汉旺无锡工业园区为依托,引进民间资本,做好东汽的配套项目,就地带动老百姓的就业与消费。除了硬件上的“造血”,还要软件上“造血”,着力促成“苏南模式”向汉旺的移植,通过组织培训与交流,将资本运作的概念植入到当地干部群众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加强汉旺后续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新镇绿地文化广场上的“汉旺诗碑”铭刻着无锡援建者与汉旺人民的深厚情谊,王学芯指挥长以其诗人的笔触写下了一首诗,道出了他对汉旺的感情:“新镇在这碎梦边伸展,每间新房,每条新路,关怀就是亲人。亲人,份量无限”。在汉旺镇中心小学里,还有这样一幅标语,“让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快乐成长,让每个老师在自主发展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这幅标语相匹配的是崭新的校园,宽阔的操场、明亮的教室与完备的设施。这些文化的印记,将时时刻刻让人们铭记“以文化统领工程”的无锡特色。
江苏大爱:永远的铭记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说的“江苏和绵竹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的话音还言犹在耳,江苏援建者在这句话的鼓舞下,以大爱的精神,夜以继日,全身心地投入到援建工作中去,克服了种种实际困难,在保证了工程建设速度的同时,也保证了援建工程的质量。在这次采访过程中,由于时间及行程所限,我们仅仅采访了几个援建点。然而,几个援建点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江苏援建者的整体风貌。因为,无论是苏南各市,还是苏中、苏北各市,她们都是在以同样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进行着援建工作,并且都是在以同样的质量与速度,让绵竹在两年时间中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有了“江苏速度”与“江苏质量”的双重保证,自然就促成了江苏省100个援建项目集中交付使用仪式于2010年5月9日在四川绵竹经济开发区的成功举行。在交接仪式上,中共绵竹市委书记兰开驰致辞说:“总计100个项目的援建工程涉及民生保障、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它们的集中交付,展示出的是跨越千里的援建深情,给予的是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承载的是加快发展的美好希望。一所所设施完备的学校与卫生院,一个个环境优美的民院与小区,一条条笔直通畅的交通干道,已成为凝固在绵竹大地上的座座丰碑,都镌刻着江苏同志的援建情谊。对此,绵竹不会忘记,绵竹人民将永远铭记!”这里铭记的是江苏的援建者们,也是江苏怀有大爱的人民!
(题头摄影:袁文)
【江南教学】推荐阅读:
江南 教学设计09-15
语文《江南》教学设计06-08
忆江南教学设计10-12
《忆江南》教学设计10-27
人教第十册《忆江南》教学设计08-14
小学音乐第六单元甜甜江南教学设计集体备课06-16
忆江南旧居,忆江南旧居雍陶,忆江南旧居的意思,忆江南旧居赏析08-14
望江南/忆江南,望江南/忆江南韩琦,望江南/忆江南的意思,望江南/忆江南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