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4-07-22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精选13篇)

1.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一

中学生物

联系电话:***

小议初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龙岩四中李素萍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得以大力推广。教师力求在课堂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来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提高单位时间学生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虽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课改的口号声中,许多教师自然地把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但是,我发现,目前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

有的合作学习只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当老师要求学生小组学习时,学生们有的东张西望趁机做小动作,有的不讲给别人听或不听别人讲,各做各的,没有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样小组合作学习就只停留在形式上,学生间没有真正的讨论与合作。我听过一节生物信息整合课,当教师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上网查找相关知识时,小组的同学没有进行任何分工,便开始各自行动,结束后也没有集体交流。当老师让第一组派代表来阐述本组观点时,发言的同学表达的也只是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就只有形式而没有落到实处。究其原因,学生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主动意识,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进入讨论和交流阶段时没有及时提醒或指导。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通过我的尝试与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每个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发言人的角色,困难学生则成了听众,往往错过独立思考的机会,致使困难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获益较少。听过公开课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一节课就是那么几个同学在发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可能是教师上公开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困难学生发言;可能是教师注重体现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忽略了学习过程和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这是形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还可能是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或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责任感等。因此,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一部分学生,另一部分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也是失败的合作学习。

(三)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没有协调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间缺乏合作的意识,尤其是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合作最不理想。学困生由于还没有养成预习新课的习惯,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在新知识的探讨中,往往没有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而优秀学生由于基础较好,反应快,为了小组得分,往往不顾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结束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四)教师评价和奖赏重整体,组内的评价不足

教师的打分往往是以小组为单位,这样,小组中积极参与和不积极参与的同学的分数一样,没有激励制度,就不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另外,教师往往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较少关注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准确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正确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科学地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可以有效地避免小组合作学习走入误区。

二、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表述,可谓众说纷纭,但其本质是一样的,即: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性活动为载体,以小组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以小组总体成绩和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针对前面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

(一)确定好合作交流的规模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合作小组人数不宜太多,人数过多,不容易组织和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常组织由4名学生组成的小组进行讨论,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真正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二)培养学生正确交流的习惯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展现自我,探索真理,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交流的过程是个体从狭隘走

向广阔的过程,通过交流使得学生的个体思考成为集体智慧,体现了合作的目的。但如何让学生更有效的进行交流呢?

(1)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这种“说”的能力包括: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等,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

(2)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在讨论学习时,教师应教学生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倾听他人观点,肯定别人的优点,有不同意见时,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时,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这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的长期培养,潜移默化。

(3)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提高学习效率。

(三)有效实施评价策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

(1)实施目标评价,促进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是通过学生互动求得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学习目标,只有小组成员都完成了自身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目标才算最终达成, 才能给予此小组较好的评价。

(2)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培养合作精神。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小组合作表现”是评价的主要指标,它包括: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

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个人对集体学习的贡献等。教师要将激励性评价指标公布给学生,并定期对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3)评价和奖赏整体与个体相结合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时,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同时对组内个体的评价也应有差异,可以采用组内成员互评和自评相结合,力求给每位同学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方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2.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二

1.过于形式化

在教学中,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要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就要将课堂气氛带动起来。现在小组合作学习被多数教师视为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法宝, 频繁地运用于教学中。但是过犹不及, 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 换言之, 有些内容用其他教学方法更易于达到教学目的。

2.缺乏秩序

在观摩公开课的过程中会发现,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的确有利于学生的讨论, 增强学生的表现欲望, 增加课堂的整体参与度, 但是在教师提问后, 小组往往会陷入表面上的“激烈讨论”中, 整个课堂秩序较为混乱。

课堂缺乏秩序主要有三种表现:1.小组成员对小组讨论完全不参与, 只等讨论结束后老师给出最后答案。2.小组成员中有一大半的学生不参与其中, 甘心当听众。问题的讨论成为少数几个同学的“一言堂”。3.小组成员全部积极参与讨论,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和见解。该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 讨论结束时观点仍然没有得到统一。以上现象不管哪一种都没有实现合作学习的效果。

3.内容和形式单调重复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部分教师布置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比较空泛, 问题不够明确简洁, 从而造成学生无法回答, 以至于出现冷场。有些问题的内容太过空洞, 学生在解答时无从下手, 最终以失败告终。也有部分教师在课堂实践中频繁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单一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对该模式渐渐失去了兴趣, 参与讨论和交流的学生逐渐减少。

4.过度积极评价

当今课程对学生的自主发挥是非常鼓励的, 同时亦支持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很多教师为了迎合对学生的鼓励政策, 大施鼓励, 各种“很好”“回答得不错”“大家欢迎以示鼓励”等不绝于耳。虽然积极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过于频繁或滥用积极评价, 将会大大降低积极评价的预期效果。

二、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实施策略

1.筛选学习任务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 想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要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水平, 选择相对应的教学内容, 方能体现出小组合作的价值。当然, 这需要教师加大课前工作量, 提前对小组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设计, 亦需结合学生各自水平, 为其制定学习任务。

2.创设合作氛围

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有利有弊, 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的同时, 也使得课堂纪律难以管理, 从而造成看似活跃实则无序的课堂气氛。创设“活而有序”的课堂气氛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第一, 合理搭配学生组合, 保证每组都包含学习成绩、综合素质不同的学生, 使每组的每个学生在各个方面有所提高。第二, 明确各学生的职责, 设立组长、登记员、总结员各一名。组长负责安排小组内学生的具体工作内容;登记员负责将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内容记录下来;总结员的职责是将小组的学习情况总结整合后向全班同学汇报, 相互交流。交流时, 每个学生都要表达自己的观点, 并记录其他同学的重要内容, 再与自己的想法相比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又可避免合作学习中的不良情绪。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只有科学组织与实施小组合作教学, 才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 相互启发、相互交流, 找到最简洁的问题解决办法;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在学习方法及知识面上取长补短, 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各取所需, 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刘代恩.对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探究[J].新课程 (上) , 2011, 05:96.

[2]梁岗.对化学课堂小组合作的批判性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 2015, 13:29-30.

[3]张文林.谈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J].快乐阅读, 2013, 04:55.

3.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策略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在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但在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它的意义是重大的。但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1、小组活动重形式,缺实质。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例如:”找规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练习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道开放性的习题:给每个小组分发很多张有空白图案的卡片,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涂出有规律的美丽的图案。学生每人涂出一张图案后,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还不够均衡,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相对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如教师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困难学生发言;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够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另外,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小组学习开始后,学生围桌而坐,教师没能及时发现有学生开小差,原因是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没有足够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或是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个人责任感等。

3、学生间的关系不协调。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如”统计”一课,教师把各种颜色的花分给学生,讓学生两人一组合作摆出象形统计图,统计每种花的数量;个别学生把卡片全部拿去,不让另外一个同学摆,另外一个同学争辩了一下说:”老师让我们俩一起摆”,然后才一起操作。原因是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性格相对自私、独立造成。

4、评价和奖励重整体、轻个体。小组合作学习要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但这可能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了个体的发展。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1、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现阶段部分教师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课堂上没有很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广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2、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

3、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的、民主的、互助的关系,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和个人的学习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停留在形式上。

4、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①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上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流制,如组长、纪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②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如统计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一般需要合作,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独立思考。③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低年级小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每堂课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5、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会与人合作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学生开始不能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缺乏与他人沟通、维持人际关系的技能,个人责任感不强;大部分学生只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内缺乏讨论和交流的意识和技能。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①学会收集资料。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现在是信息社会,培养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收集对自己解决问题有用的部分这种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学习和工作都很有帮助。②表达自己的观点。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③讨论问题。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人已经解决了问题,也可能没有人完全解决问题。需要大家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④个人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⑤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论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始终保持团结。

4.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四

我市新课程实验已步入第二个年头,由于广大实验教师的积极探讨,取得了不少经验。同时,随着新课程实验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如何防止两极分化问题,等等。本人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听课及教学研究活动,就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二)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安排不合理。

(三)对合作学习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四)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五)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六)用合作学习取代学生的独立学习。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对于大部分数学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 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 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优化组合,增强合作信心。

(二)选择好可供学生合作学习的切入点。

(三)学会表达和倾听是有效合作的途径。

(四)学会互助和支持是有效合作的重要环节。

1、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3、学会讨论问题。

(五)让合作小组参与课前预习。

(六)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以上只是本人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初步实践和探索。

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功效,还得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市新课程实验已步入第二个年头,由于广大实验教师的积极探讨,取得了不少经验.同时,随着新课程实验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问题,如何防止两极分化问题,等等。本人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听课及教学研究活动,就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合作学习不仅仅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提出一些要求就让学生展开学习,在具 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有的老师见有人在公开课上使用合作学习的手段,受到有关人员的肯定时,自己也就不假思索地照搬过来,因此就形成了不管课堂实际需 要不需要,一古脑儿搬进来,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完全流于形式。课堂上我们 时常可以看到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对此置之不理,有的学生仍然做自己的事,有的几个人在一起随便说两句就算大功告成,还有的学生虽然几个人在一起,但说的却是与学习无关的事,教师对这些事也是听之任之�6�7�6�7当老师叫合作学习小组代表发言时往往都是自己的一家之言:一个人来代替小组,小组的其他组员对此无动于衷.老师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则是熟视无睹,心中想的反正我使用了合作学习这种形式,至于效果如何那我就不管了。

曾经听过一节“找规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练习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道开放性的习题:每个小组发很多张空白图案的卡片,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涂出有规律的美丽图案(教 师也没提出明确的要求)。学生每人涂好一张后,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效果不能代表小组水平。究其原因,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

(二)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安排不合理。合作学习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需要的,而是要讲究一定的契机,教师在上课时不能随心 所欲地安排合作学习。所谓的内容不够,合作学习来凑是万万不可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见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合作学习,只要遇到问题都离不开合作学习,把合作学习当作灵丹妙药,包治学习上的百病。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教师设计的问题也不错,而且看似很热闹,可是学生刚刚学习才1 分钟、2 分钟,有的还刚投入,有的还在“尝试错误”,教师就给“停” 了,这种“假讨论”是不可取的。还有一种情况,教师不能很好的调控讨论过程,让学生漫 无边际的说下去,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种“浮躁”的讨论也是不可取的。本身是一个 很简单的大部分学生都已明白的问题,有的老师也要让学生合作学习。凡此种种,已经对合 作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我们倡导的合作学习是名副其实的,是在学生独自解决不了问题的 情况下,学生发自内心,确实需要合作学习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才采用。

(三)对合作学习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3、大家都知道,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 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收益较少。凡是听过公开课的教师都会发现: 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 教师上公开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困难学生发言;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另外,在本人听过的小组合作学习课中,大多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这种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课;而小组学习中,学生围桌而坐,教师不容易发现学生开小差,这是客观原因。而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则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集体责任感,也是其原因之一。

(四)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 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如:一位教师在上“长方 体的体积”这一课时,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发现、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每个学生自己 有多个棱长1 厘米的小正方体,但实际操作时不够用,要求学生4 人一组学习,按照要求合 作完成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请同学们长里边摆5 个、宽里边摆4 个、高里边摆3 个小正方 体,看看你们用了几个体积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大,并记录好。但就在活动的时候,有些组的同学自己忙自己的,有的不把自己的学具拿出来一起操作,有 的无所事事,甚至有个别还会捣乱。在探讨总结规律时,多数同学很投入的思考和讨论,少 数同学还在继续弄学具或是开小差,学习效果不是意想中的好。究其原因,可能现在大多数 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没有养成很好的合作意识。另外,教师自 己对小组学习时的调控不是太好,对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技能方面还欠缺。

(五)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为完成教 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教 学方法。曾经听过一节“100 以内数的认识”的课,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数100 根小棒,要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 根捆成一捆,数出10 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应该多交流,说一说 10 个一是

十、10 个十是一百,理解为什么把10 根拥成一捆。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感知 100 的大小,了解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数100 以内的数;体会数数的根据是十进制计数法,知道10 个一是十,10 个十是一百。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学生6 个人一组合作数出100 根 小棒后,成员间没有什么交流,然后让每个小组的代表汇报自己小组数了多少根小棒,都是 怎么数的。学生花了很多时间汇报自己是1 根1 根地数、2 根2 根地数、5 根5 根地数�6�7�6�74 然后教师发现时间不够了,就匆忙结束合作学习,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这是教师没 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 识,没有向学生说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学生没有体会数数的根据是十进制计数法,即10 个一是十,10 个十是一百。

(六)用合作学习取代学生的独立学习。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十分热衷于合作学习。课堂上看到的整节课都是学生在 合作学习,很少看到有时间让学生独立学习,这样一来有的学生就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我 懒得动脑筋,反正我不思考也没有关系,我不思考自然有人帮我思考,有人会帮我说出答案。常此下去,一个班上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得到锻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学生独立 学习的能力就不能得到培养。要知道在一个人一生的学习中独立学习是占主要的,因为生活 中需要独立学习的时候太多太多。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对于大部分数学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 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 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优化组合,增强合作信心。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 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 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 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 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展开小组竞赛。组建后,要求每个小组 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并适时组织一些小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时时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自信心。

(二)选择好可供学生合作学习的切入点。我们知道,一项需要分工,需要大家共同完成的任务是促成合作行为的最基本条件。在 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乍一看,学生人声鼎沸,似为积极。但仔细一听却不尽然,虽有分工,但各人的工作基本能独立完成,缺少讨论、帮助和支持。这样的合作学习对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培养意义不大,所以教师选择好合作学习的切入点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并通过创设情境,提出有趣、富有挑战的问题,或开放性的问题,很好 地激发学习积极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一个人学习有困难,只有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人才能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合作。另外,还要探究恰当的合作时机,如当学生独立思考 5 出现困难时,当学生仅靠个人的思考不全面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一位教师在执教五年 级数学《数据的搜集与整理》中,大胆地让学生提出合作的任务取得了很好地效果。首先这 位老师先让学生各自看录像统计进校门的男女学生人数,结果学生统计的结果五花八门。面 对这个困难,老师问学生用什么办法才能够达到最好的统计效果?有学生说多看几次,老师 说统计录像可以,但是如果我们统计生活中的事物往往就不能重复,还有什么更好地办法 呢?这时许多学生几乎同时说用分工合作的办法,小组内一个人数男生,一个人数女生,一 个人记录,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了。结果,在此基础上大部分合作小组的统计结果几乎没有什 么误差了。在该例子中,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让学生分小组统计,而是让学生在发生困难时 自己提出合作任务,结果大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配合默契,产生了很好地合作效。

(三)学会表达和倾听是有效合作的途径。数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多需要合作者之间的表达与倾听,两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只有表达或只有倾听都不可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低年级的孩子常有急于表达而顾不上 倾听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除指导好孩子们有序、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外,还要求他 们必须认真倾听别人的表达。让孩子们听其他合作者发表意见时不打岔、不插嘴、听清说什 么 ?哪里说得好?还有哪里不足?我该怎么说?这一做法使孩子们的说在听的基础上,使说的 起点更高,表达得更好,双方达成了有效的合作。

(四)学会互助和支持是有效合作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合作学习,合作者们的互助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实践使我感受到来自同伴间的帮 助远比教师的帮助效果好,于是我采用多种方式肯定并鼓励互助、支持的精神。如:小组代 表发言精彩,相关的组员也受到嘉奖。在全班交流中,谈自己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帮助、收 获等。使合作中互助、支持的精神得以肯定和延续。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 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 有效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具体而言,主要 可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

1、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 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 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 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 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 现问题及时指点。

3、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 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 6 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就是在教师引导和组长的组织下,四人一起讨论和交流。每人对问题摆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或把在独立探索中没有解决、认识不清、理解不透的问题进行讨论辨析。在这步中,每个组员都要履行自己的职责。通过 组内交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通过组内启发,将个人独立思考转化为全组共同认识;通过组 内帮助,提高学习的正确率;通过组内合作,学生养成更多的合作精神,提高小组的学习效 率。如在教“三角形面积”时,我是这样设计:“准备四组不同的三角形,每组两个完全一 样的三角形,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拼一拼,看一看发现了什么?在实际操作中思考、摸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这样的探索后,同学们纷纷举手说:“老师,我们把两个 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于是,教师让举手的同学都 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同学们都能较好地解决以上两个问题,顺利地推出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但对于后进生来说,要他们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困难较大,因此,我问道:你们还有不明白 的地方吗?这时有的学生发问:“老师,为什么要除以2?”我就鼓励他们说:“这个问题 提得好,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这样使学生以后敢于大胆质疑,有利于发挥小组的合作学习的精神,共同探讨所遇到的问题。

(五)让合作小组参与课前预习。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但是一些 同学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无视预习,到课堂上疑点重重,感到吃力。一年来我让合 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前,我先布置学生预习,并试做几道题,发现疑难问题可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有时鉴于小学生思考时易出现随意性,预习前,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思考题,独立 思考后,再拿到小组里交流解决,比一比,哪组同学学得好,谁是小组中表现最棒的人。学 生为了表现自己,认真地进行预习,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大大提 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5.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五

合作学习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操作、反馈、探索等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探索能力和质疑、释疑能力。对于我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教学实践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由于教师的组织不到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小组成员各自为政,不相往来,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学生疏于自我管理。小学生由于自控力较差,小组合作中会有一些不必要的争端或讨论与学习无关的问题,使小组学习变成自由散漫的活动教 学秩序比较混乱,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是互帮互助还不完善。学生理解片面,认为互帮就是帮他人做,一方面加重了自己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无形中剥夺了其他学生思考和实践的机会,使得学生间差距越来越大,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是课堂管理缺乏成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制作是容易的,但如何使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讨论、结束制作则较难。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教师准备进行作品评价时,有的学生由于还没做好,或沉浸在制作活动的乐 趣中,对教师讲课置若罔闻等问题,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趋利避弊,进一步完善,发挥更大作用。我认为应 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课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习新课时对课前相关知识的收集与整理就显得更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小组的讨论正是由于学生对课前相关资料准备不足而无法深入全面地展开。资料的收集可以是告诉学生相应的网址,引导他们查询,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生活中的小知识。加强对相关资料的收集使小组讨论更加活跃,并且在资料整理过程中也加强 了小组成员间的交流。

二是学习小组组织形式多样化。小组的形成既可以是按原座位就近组合,也可以让他们自由组合,让学生尝试和更多不同的人交流合作。自由组合会使学生感觉自己在小组中是独立平等的,没有太大压力,容易建立自信心。小组合作中每一小组推荐一名协调人,协调人的主要工作是当小组成员发生争执时负责调解,让争执者说明自己的理由并讨论总结。对于组合中形成的强弱差异不同的小组,教师要根据每一小组能力的不同提出相应要求,并对 弱势小组重点帮助,多启迪他们思考,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增强小组成员的自我管理。如何加强小组成员的管理呢?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小组活动前明确目的。在讨论或制作中围绕“目的”有的放矢地去做。避免因目的不明确而造成小组合作混乱。(2)提出确 切要求。目的是学生将要达到的终点,要求就是达到终点的步骤与方法。

四是重新定义小组学习中的互帮互助。首先,小组学习中的互帮互助体现在师生间的互帮互助。如今的学生已是学习的主体和学习的探索者,学生 间的讨论和制作有时也会出乎教师意料,并启发教师的思维。

五是强化小组合作中的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可忽视的是同组人对自己的评价,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扬。评价时先自我介绍作 品,使同组学生对作品的创作构想有更好的理解。

6.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策略 篇六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体系。作为合作学习最主要的一种方法的小组合作学习,从诞生起就被国内外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广泛地研究和运用。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另外还可以考虑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和性格、脾气等方面的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强调异质分组,这是因为同质分组已被实践证明是弊多利少,它容易养成学生盲目自信或过度自卑的心理。而异质分组的最大好处就在于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既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出团队学习的最大成效。

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好、中、困学生以1?U2?U1的比例搭配。4人小组采取相邻前后桌对坐,6人小组采取马蹄形排座。在实际教学中,一般采用4人小组,这样容易实现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独立学习的变换。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的意愿只能作为参考。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就像到了社会上,我们不能选择单位里的同事,难以选择与谁做邻居一样;我们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是要关心那些交往能力弱、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愿意接近他们,争取共同进步。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后,小组成员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可分为领导者、记录者、操作者和汇报者等。这样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角色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并获得不同方面的发展。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定期轮换,以便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但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非任何时候都需要进行合作交流,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以下是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种情况。

1.意见分歧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较大的意见分歧。如果此时采用合作学习,可以形成较浓厚的研究氛围。在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中,学生思维的缜密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都将得到相应的提高。例如,教学《诺贝尔》一课,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使得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等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砸了,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后来大量的炸药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到底哪种观点正确呢?这时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下,学生终于认识到两种观点都正确。科学技术本来就是一柄双刃剑,关键是怎样运用。

2.思维受阻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当学生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在学生理解了诗意,欣赏了满园春色后,教师问: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从而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古诗所揭示的哲理。这是一个难点,学生的思维往往无所适从。这时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理解“春色”是锁不住的,“红杏”是必然要“出墙来”的,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也是禁锢不住的,它必能冲破束缚,蓬勃发展。

3.动手操作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动手操作探究时,进行小组合作,可以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质。尤其是在一人操作有困难时,开展小组合作,能使问题迎刃而解。例如,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从“打通居庸关隧道”“开凿八达岭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例子了解詹天佑杰出的才能,我先请各学习小组细读课文,并小组合作在本子上画出施工示意图;然后,请每组派一个代表把施工示意图通过实物投影向大家展示,并说说这样画的依据。这样,学生不但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在共同操作中锻炼了合作能力。

4.文本补白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留白,让读者有更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教师适时地带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补白,往往能生成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如《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描述法布尔对昆虫着迷时写道“:……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读到这里时,孩子们一定会产生共鸣,因为水底世界也是他们向往的。这时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奇妙的水底世界还有些什么?在即兴想象补白中,激活了文本,同时学生走进了主人公法布尔的内心世界,与之同呼吸、共命运,与文本的对话也更积极、更精彩!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7.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七

1 目前主要有以下的误区

1.1 小组活动重形式, 缺乏实质性合作

其教学场景的表现有如下两个方面:

1) 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 (通常是教师的提问无人应答, 教学进行不下去时) , 教师便会要求学生“几个人讨论讨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这时, 有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 但往往是你说你的, 我说我的;有的学生则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这样的小组讨论不是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 教师使用它, 只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完成教师对教学的设计 (以教师为中心) 。这种小组讨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2) 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 (特别是公开课教学时) , 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 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 导致问题过于简单 (课本直接能找到答案) , 小组合作只是作为形式表现出来。

1.2 放任自由缺乏监控

有些教师上课伊始便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 有的教师则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 有的教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到了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的时间, 教师开始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 汇报完毕, 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这样的课堂, 教师是可有可无的, 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处于一种缺乏监控的自由放任的状态。

1.3 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其表现形式是少数人学习, 多数人游离。小组合作学习时, 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 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 坐在那里静听;小组汇报时, 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 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 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 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 因此也是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

1.4 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 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学困生由于还没有养成预习新课的习惯, 独立思考能力较差, 在新知识的探讨中, 往往没有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而学优生由于基础较好, 反应快, 为了小组得分, 往往不顾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 就匆匆结束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 准确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 正确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科学地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 可以有效地避免小组合作学习走入误区。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表述, 可谓众说纷纭, 但其本质是一样的, 即: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组成单位, 以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性活动为载体, 以小组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 以小组总体成绩和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2 要真正体现小组合作学习, 其分组策略、问题策略和评价策略等的正确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2.1 适时调整分组策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2.1.1 自由式

地理教师由于任教的班级数多, 对于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而新组建的班级, 在开学伊始, 一般不能及时、全面的了解学生情况, 因此, 这时的分组可采取4~6位学生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的形式进行。由于是学生自愿情况下的自由组合, 因此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自由式的小组合作, 很可能出现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分组, 即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 (好好组合) 、学习基础薄弱学生分在同一组 (差差组合) , 或者性格外向的归在同一组 (外外组合) 、性格内向分在同一组 (内内组合) 。必然造成好好组合和外外组合的小组发言积极, 常常得分, 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多, 因此越学越有趣。相反, 差差组合或内内组合的小组就可能索然无味, 越学越没劲, 出现厌学的趋势。因此在运用基本式合作学习4~5周以后, 应对学生重新进行分组, 转为基本式分组, 这样可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 并使学生有机会同别的同学合作, 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气和新意。

2.1.2 基本式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目前比较认同的是小组由4人至6人组成。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办法 (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不尽相同) 。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 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 确认每位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其学习的一般步骤是:组内成员自学→在“主持人”的协调下学生依次发表意见 (相同的意见不再重复) →若经过争论后大家的意见仍不统一, 则由“记录员”记录下来, 待小组汇报时提交全班讨论。

2.1.3 特殊式

特殊式是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临时采取的分组形式。

1) 同桌式:地理教学中, 地图的使用是经常化的, 在地图中要寻找某一地理要素, 如果采取同桌互助, 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别是在不同的页面中, 寻找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时, 同桌的两位同学分别翻到不同的页面, 进行对照, 可以减少页面的翻动, 而且直观明了。例如:要查刚果盆地的气候类型, 就可以一位同学翻到地形图找到刚果盆地, 另外一位同学翻到气候类型分布图。

2) 并列式:对于几个平行并列的内容, 让各小组负责一项内容,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然后在课堂上汇报, 达到全班学习的目的。如:湘教版气候类型一节学习, 就可以根据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四个部分, 要求班级中的四个大组, 分别就各带有哪些气候类型, 各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和成因及该带气候的共同特征, 进行说明。还比如:三大宗教、三大人种、国际组织等内容的学习, 采取并列式的分组, 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3) 拼盘式。拼盘式就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之后, 把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 各小组的各个成员负责掌握其中的一个部分, 然后将分在不同小组学习同一部分任务的学生集中起来, 组成一个个专家组, 共同学习和研究所承担的任务以至熟练掌握。然后全部学生都回到自己的小组中去, 分别就自己掌握的那部分内容教给组内其他同学, 从而全面掌握全部的学习任务。

4) 课题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赋予教师的一项新的使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把已有的知识拓展到生活、生产的实际中, 是课程标准中学习有用地理这一理念的有力体现。它由学生提出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 学生积极性应得到最大的张扬。因此采取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分组原则, 可以让有相近性格、兴趣、爱好的同学分在同一小组, 成员的多少, 也可以根据课题的大小, 灵活处理。这样学生开展活动的兴趣高涨, 保证了实践活动的持久、顺利开展。

5) 辩论式:在课改前, 对于人文地理部分, 教师大多采用讲授法进行, 考试时学生背一背了事。而初中人文地理的学科地位, 笔者认为重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对人文地理部分的掌握, 教材也相应增加了篇幅, 因此如何加强学生对人文地理的掌握是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学生分组, 根据不同的观点, 课前搜集资料, 课堂上进行辩论, 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如:人口的增长问题、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问题、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问题等都是很好的辩论题目。这时的分组可以采取全班分为两个大组进行。

2.2 正确实施问题策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2.2.1 问题要明确:

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的问题一定要明确, 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 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度目标入手, 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 切忌摸棱两可。

2.2.2 问题要精选: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 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有利于集体研究, 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 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 学生张口就会, 看起来气氛活跃, 久而久之, 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 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要经常进行, 但并非每堂必要, 要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定。一般一节课最多两个回合。因此一定要精选问题, 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 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 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对过于简单的问题可以采取讲授法或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

2.2.3 问题要设计:

苍白、直露、难度过高的问题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情景性、启发性、层次性。其步骤是:教师情景导入分层次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记录小组汇报、补充教师点评。在这一过程中, 特别要注意:

1) 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探讨的时间。如果不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 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 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 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 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 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 在小组合作学习前,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问题提出后,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思考, 或出现思考障碍, 或出现答案不一, 此时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不可问题一抛出就小组合作。

2) 教师要巡导。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 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注意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 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

3) 即使后面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也要发挥教师的应变能力, 来保证本次的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际的效果。

2.3 有效实施评价策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

2.3.1 制定适宜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是通过学生互动求得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 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 通过相互协作, 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要求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学习目标, 只有小组成员都完成了自身的学习任务, 小组学习目标才算最终达成。

2.3.2 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 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

研究结果表明, 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 “小组合作表现”是评价的主要指标。它包括: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度、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个人对集体学习的贡献等。教师要将激励性评价指标公布给学生, 并定期引导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

2.3.3 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 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 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非但达不到目的, 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 优生更优, 差生更差。为此, 教师首先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大胆发言, 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 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 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 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 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再次, 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 听完再动手操作, 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 教师行间指导时, 应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学习, 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2.3.4 评价和奖赏整体与个体相结合

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 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 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可能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 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

8.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八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254-01

一、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学习形式,它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我们很多情况下的课堂小组讨论只是一种让课堂“热闹”的形式,远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表现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经常出现小组内的分化和重组;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成为一个或两个成绩好的学生的表演舞台,大多数学生被边缘化;小组学习过程中由于组际差异,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有长短,在学习活动的后期教师一般忙于对未完成学习任务小组进行指导。这时,已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便会进入无序的状态。我们的很多课上,经常看到讨论的后期有的同学仍然有好多问题没有解决,而有的学生之间已经开始有好多小动作了。

二、目前小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组合缺乏科学性。一般合作学习主要是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其中生生合作中,小组组合模式较为单一,不能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改变而随机变更,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

2、内容缺乏实用性。现在有部分教师是为形式而合作,许多没有合作必要的问题去让学生合作学习,摆空架子,缺乏实效。

3、合作缺乏深入性。小组组合较多的是学生独立后相互交流,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生相机组合起来的研究或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还太少。

4、课堂难以控制性。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你一言,我一语,回答很积极,这时你不忍制止他们发言,但是让他们去说,又会影响进度,这样课堂容易失控,造成放出去收不回来的后果。

5、学生参与度不均衡性。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机会多,困难生则成了听众。困难生往往越过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处获得信息,使得他们在小组合作中获益比在班级集体教学中还少。

三、解决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策略

1、明确责任分工,形成良好的秩序。

明确讨论时的责任分工,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针对这次讨论提出要求,对每个参与者分配以一定的任务。二是根据不同的组别讨论不同的问题作出明确的分工。

(1)个人分工,提出要求:如果不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往往是你一言我一语,甚至还会出现争论不休的情况,难以自觉地形成良好的秩序和讨论氛围。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往能力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在讨论之前,教师就应提出相应的要求。 如:每组选举产生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组长要起到组织组内同学发言并起到管理、指导、协调作用;记录员要针对每一个同学的发言作明确的记录。当然,每个成员都发表了意见,不可能把他们所说的话全部记录下来,那么该如何作记录呢?这就要求记录员针对每个同学的发言和别拘一格的观点作出反思和概括,用一个词来表诉一个成员一句话的大意;汇报员的责任在于参考记录员记录资料,并对每位同学的发言内容进行整理和加工,在全班开展汇报交流的过程中,用简单直接的语言来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并提出组内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也是责任的分工。再如:组内成员要根据前期自学课文的收获和成果做到人人发言,发言必须以普通话进行交流,但发言声音要小,以免影响他组同学;要学会集中注意力倾听别人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要努力记住别人说话的要点。对待自己听不懂的应当举手要求对方作进一步解释,但要经过组长的许可才可以进行提问;针对组内成员对待一个问题意见不统一时,要学会反思,学会判断,综合大家发言的合理成分,修改完善答案。还要要求各小组同学不要随意窜组,窃听抄袭他组的学习成果,影响组内讨论有序地进行。只有养成了这样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时候,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有条不紊。进而形成良好的合作秩序和态度。

(2)小组分工:在有的课文内中,同学们提出来的疑虑较多,如果一个一个的用来合作学习,将会大大地延误教学时间。但是问题也不能草率解决或是弃之不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自愿选择想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开展合作学习,最终在全班交流汇报过后,根据学习的成果情况评选优胜小组。这样一来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让大家都能明白问题。

2、教师要积极参与,善于引导。

有些人以为合作学习就是学生的事,教师不便于介入。所以有的教师在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就轻轻松松地站在讲台旁边袖手旁观,或是在学生中间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新的课程理念提到: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教师应当积极地加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一个成员,溶入各小组倾听,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也要做一名引导者,适时点拨、引导和帮助。以利于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或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好的措施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组织好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成果是合作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合作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全班性的汇报交流,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将无法得到展现和肯定。组织好全班的汇报交流,也可以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并对学生的学习情绪起到积极地鼓励和鞭策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小组内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相互之间获得启发,实现资源共享。但在交流时,应当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面向全班同学作出汇报。

9.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九

摘要:本研究论文旨在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考察研究、分析、思考,结合体育教学工作的经验,分析、归纳、总结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及对策,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其重要意义,对于学生而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因此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中小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体育课教学中有一系列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其原因有:教师缺乏在体育课中组织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现有体育教学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现有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

关键词:体育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对策(一)问题提出

21世纪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树立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适应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充分学习和借鉴其他学科中合作学习的经验,本文拟就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进行初步探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这种模式有利于将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与双向交流转变为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形成学生之间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发掘学生个人内在的潜能,照顾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一真正去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集体、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由此可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1.实践意义 第一、“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形式可以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心理品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和创新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白勺能力和水平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时合作学习小组,利用小组成员间的互动、互助,以团体成绩为基础,共同完成体育课教学的内容和目标。

2.理论意义

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在我国实施,合作学习是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也是广大中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体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适应新的形势,充分学习和借鉴其他学科中合作学习的经验。

(三)研究方法

1.调查访谈法_(1)采取询问调查:主要是通过询问的方式收集有关信息;(2)观察调查法:主要亲临所要调查的现场进行实地调查,或在被调查者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进行。(3)调查问卷法 2.经验总结法

根据教学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学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学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学实践活动。3.文献法

通过对网络数据库、电子阅览室、图书馆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进行查阅、抽样、鉴别、整理等四个阶段,根据研究的目的,按照统一的标准,去粗取精。

(四)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意义

1.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学生是未来的社会个体,还要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而学生的主体性并非是游离于社会的,它必须将个体融入社会之中,以此在将来服务于社会。

2.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当前我们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

3.为学生创造了体育锻炼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尊严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

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遇,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生的价值。

4.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高中体育课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回答老师问题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不想思考,二是敷衍了事,结果通常是错误的。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改正;不愿意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正确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团队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意识,增强学生

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5.有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品质,集体意识和团队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团队竞争意识和品质,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的教学,学生可以较好地适应以后进入社会中的各种情况,使个别差异在团队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五)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学效果的意义

第一、在体育课堂中实现“教”与“玩”的融合。

学生的兴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教”与“玩”的融合。贪玩好动,是学生的天性。特别是男同学喜欢新鲜时髦的运动项目,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又能在娱乐游戏中完成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一系列的小组合作教学形式,既能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又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例如:课堂上教师采用的集分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示范动作,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练习。

第二、在体育课堂中实现“学”与’教”的融合。

体育课中,教师利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组织教学,再对学生进行集中教学,找出错误动作后,集体纠错后再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在小组集体练习中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练习能力,并不时在旁边进行指

导纠正。学生对于老师的这种教学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求学心态,并且这样,就使学生很容易记住动作技能的要领,在小组练习中达到教师所预想的效果。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果,在有限的一节课40分钟内完成教师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心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就需要体育教师在全新的体育理念和观念下,不断地更新知识充实自己,适应现代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和自信心,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六)体育教学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分析

(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分组模式

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及班级实际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4一6人为一小组,以4人小组为最佳。小组成员要件好合理分I,确定组长,组长轮流担任。由组长确定资料员、记录员、报告员,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资料员负责资料收集,归类;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记录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报告小组学习情况。让每个成员都要有参与的机会,同时注意关照配合小组内其他成员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间互动互启,充分体现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

再如,在学习课间操教学,合作时间较短,采取“灵活小组”的教学模式,按技能水平好坏搭配分组,有意把己经掌握的同学和尚丰熟练者编成一组,让会的教不会的,发挥学生之间的帮带作用,使小组内的学生间互帮互学互评。这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缩短了教学时间,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合作精神,改善了学生的人际关系。

(二)抓住合作学习契机,选准合作学习内容

在新课改的趋势下,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发生转变,体育老师由以前填鸭式的教学,转变为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所以在体育课教学的内容选择上就应该很讲究科学性、合理性,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具有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索性,要有一定的难度,是个人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通过合作讨论,学生能够形成对问题深刻,全面的认识,又能感受合作交流,听取各种观点的重要性,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人共处。其次,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力所能及的,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的,并与他们的

智力经验,知识结构等水平相当。一般情况下,像有些情况就比较适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学习田径短跑起跑方式,在解决起跑问题的方法比较多,有利于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短跑的多种起跑方式,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把握合作学习的时空,恰当组织教学活动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调控者,又是直接参与者;在组织学生合作研讨时要科学调控时间,针对性在分组合作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给予纠正,指导点拨、评价,以保证各组能顺利按时完成合作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前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先进行独立思考,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物质和心理准备;在小组合作时教师要留有充裕的时间,积极参与,及时调控;分组合作学习后要组织各组进行班内尤报、交流、完善、总结,使学生能够理性升华。

(四)掌握合作学习方法,形成合作学习技巧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方式。但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技巧。教师要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指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讨论。讨论是解决问题之关键,组员出现想法不一致之处,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进而形成方案。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一种学习。不断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调控者,又是直接参与者,让学生掌握小组合作的方法十分重要。

(五)建立了小组合作规则,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在体育课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遵循了小组合作的规则,并受到规则的制约,保证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有序性与有效性。

(六)构建了多元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构建了立足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的参与状态、学习习惯与合作意识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了引导学生养成反思总结的好习惯,让学生参与自评总结的能力与自我完善和自我认识的能力。对学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学生注到以下三点: 第一、要求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一节课的体会。

第二、要求学生写体育日记的方式对一天的学习进行记录,写出得失。第三、要求学生在每一次记录上用一句话写出自己的感受。

(七)结语

(一)实践效果

1.激发了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了成功

体育课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的一种教学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兴趣,会乐于学,乐于做,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培养,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快乐中成长。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老师注重了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了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2.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学生在合作小组中,通过与同伴共同努力来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求问题的答案或纬论,这一合作过程,既是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过程,更是学生之间能力、情感、心理不断调整互补、互动统整的过程。这种合作,通过相互启发、激励,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容易得多。发展认知能力,对一个人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形成也具有奠基作。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在体育课活动中,通过课堂这个舞台,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华、挖掘自己潜力的天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组织调配、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等,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既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激发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产生了不仅为个人荣誉,更为集体荣誉而战的感受。

参考文献

[1] 崔树毅.主体性教学管理策略〔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2] 蔡士凯.对体育课程改革提‘昌平三中’学习方式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6.6.[3] 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4] 陈红梅,王海雁.关于体育合作学习模式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5] 高彩芹.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参与度的实验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6.[6] 葛永利.谈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体育教学,2003.1 [7] 何敏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 侯海燕.体育合作学习教学禅式的研究与实验[J].山东体育科技.2006.04.[9] 胡小明.中国体育的改革与创新[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5.[10]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组织与方法〔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1] 李京诚,孙伟.合作学习理论与体育合作学习实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5 [12] 毛振明,赖天德.如何正确理解与运用自主学习[J].中国学校体育.2006.9.[13]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4] 邵建勇.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探讨I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09.[15]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16] 张立新.试论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中国科技信息,2005.4 [17] 朱应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4 [18] 朱应明.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04.3 [19] 索红杰,魏旭波,贾西波.体育课合作教学对提高学生自尊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6):99一101 [20] 董翠香.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学因素分析[J].体育函授,1997.3

附录:调查问卷 同学们: 我校为了更好的提高体育课教学效质量,切实有效地发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现将搜集相关信息,请你如实的回答以下问题,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谢谢你的参与!

一、你的基本情况 性别:

年龄:

二、请在下列问题中选出最符合你实际情况的一项,并在答案上打勾。1.你喜欢上体育课吗? A很喜欢B熹欢、C一般D不喜欢

2.你最喜欢什么运动项目? A田径B篮球C足球D其它

3.每天用在课余时间体育锻炼的时间好多:

A20分种以下B30分种C4O分种DSO分种以上

4.你对一现有学校体育课教学组织满意吗? A很满意B沛意C一般D不满意

5.你对目前学校体育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满意吗?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6.你对目前学校体育课中小组合作学习后,对体育课更有兴趣? A很有兴趣B有兴趣C一般D无所谓

7.你对学校现有体育课评价满意吗?-很满意B满意一_C一般:D不满意

三、通过学校体育课小组合作学习之后,你的收获有哪些?

研究 目 : 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

名 :

李 明

葛条港乡常庄小学 工作单位 :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

10.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十

课 题 实 验 研 究 方 案

一、课题的提出

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通过共同合作、互帮互助、探索的学习活动,形成好学、会学、乐学的学习氛围,各小组之间形成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良好风尚,学生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时,团队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合作学习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这将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进行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奠定良好的基础。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在合作学习方面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在很多课堂,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情景:待小组讨论的口令一宣布,学生迅速地回头,教室里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充满了热烈的讨论声,四人小组里,似乎每张嘴都在争先恐后地发出声音,却谁也听不见谁。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开始汇报个人意见------。这一现象凸现出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所存在的较普遍的问题:小组合作的时机很随意,目的不明确,内容未经过选择;小组活动的时间不充分,学生还未进入真正的学习状态或问题还没有足够的探究就草草收场;小组成员间的发展机会不平等,看似全员参与,却是好学生说了算,学困生只能袖手旁观;缺乏合作技能,不会倾听,不会合作,以自我为中心,无法进行相互学习等等。所以提出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策略研究》,希望能通过研究切实解决课堂合作学习实效性低下的问题。从而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功效。

二、课题的界定

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务,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以小组形式开展的互助性和促进性学习。本课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策略研究”是指通过课堂教学的探索研究,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造成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低下的常见问题,并通过研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策略。从而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功效,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心理素质,一定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最终使学生由“接受性学习”变为“主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课堂的交往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2、《物理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学习质量,培养物理科学素养,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力求实现:(1)学生目标:

①通过课堂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②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尝试、学会参与、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创新。③最终让每一个学生都想学、乐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主动的发展。(2)教师目标:

①探索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②通过课堂探索与研究,使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更好的理解新课程标准要求,把课堂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为以课堂为主阵地向课外辐射的网络状情感交流体系,从而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创新之处

课题研究的意义: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要求,已深入教师的课堂中。但小组合作的时机很随意,目的不明确,内容未经过选择;小组活动的时间不充分,学生还未进入真正的学习状态或问题还没有足够的探究就草草收场;小组成员间的发展机会不平等,看似全员参与,却是好学生说了算,学困生只能袖手旁观;缺乏合作技能,不会倾听,不会合作,以自我为中心,无法进行相互学习等等。所以开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策略研究》有着现实的意义,它可以:

1、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

2、更适宜于让学生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为学生获得科学研究与学习的相关体验提供了基础。

3、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4、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课题创新要点:

(1)物理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的研究很多,但在复习课中如何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能力却鲜有研究。所以复习课中合作学习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研究是一个新的研究角度。

(2)抓住课堂教学过程中造成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低下的常见问题,进行研究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策略。既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功效,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心理素质,一定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也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新课程教育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主体性教育。为此,我们必须创造一种适合学生主体主动发展的、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的学习方式。既要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过程与态度、情感,使之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自主决策、自主思考、自主讨论、自主地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新课程教育又是促进教师树立教学新观念、新方式、新行为的教育。为此,我们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让以提问、被动接受的课堂模式退出历史的教学舞台,让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转变师生角色,营造氛围,处理好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牢记教师是合作学习中的首席,要走在学生之间而不是之上,让合作学习成为习惯而不是形式。有鉴于此,我们拟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物理课中合作中的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如何采用相应变式的策略研究;

(2)物理课堂中解决合作学习实效性低下问题的策略研究;

(3)实施合作学习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研究;

(4)关于合作学习中评价标准的研究。

七、课题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

八、课题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起始准备阶段):2008年11月-----2008年12月 选准课题,制定研究方案,落实课题负责人及参与人员分工。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09年1月-----2001年11月

进行课题的深入研究,通过对课堂(包含复习课)中合作学习的任务的精心选择与设计,发现、归纳合作学习中的常见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6月

经过总结、反思使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明确化与合理化,撰写结题研究报告。

九、课题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李文涛

研究人员分工:

11.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英语 小组合作 问题 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改的实施,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必须创新教学形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被很多英语教师广泛推崇和应用,它是一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善班级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如何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却是值得每一位英语教师深思的。下文笔者首先简析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其次探讨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一、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

1.课堂气氛过于活跃,重氛围,轻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但其弊端是会带来较传统教学更大的噪音,导致教师课堂上过分注重课堂气氛,却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是很多小学英语课堂上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在英语课上有时可以看到.教师还没有分配好合作的事项和内容,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自由讨论。例如,某节四年级英语公开课上,教师的任务是“How to choose a toy in a toy shop”,教师将学生分小组进行选择,并观看诵读各种玩具的图片和英文解释,但学生的注意力早就被玩具图片本身所吸引,根本没有认真听取教师的读音提示,到最后是一群学生说着中文,看着玩具图片,成了一堂英语课里的玩具图片展览课、劳动课。这就造成课堂非常活跃,而学生却没有掌握和巩固已学知识,没有达到本节课预期的教学目标。

2.分组缺乏科学性,达不到预期的合作效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一般会采用前后排或是左右边同学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简单省时,但是这样分组,存在一个隐性的问题,教师忽略了小组成员在性别、学业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有可能造成有些小组由于学生各项水平相当,配合起来非常顺手,提前完成任务;而有些小组则是鸦雀无声,配合不到位,从而达不到合作的效果。在牛津版三年级英语中,出现了What’s this这一单元,教师在分组的时候没有让学生有效地借助自己身边的物品,导致学得很呆板。由于小学生特殊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个人喜好的感性思维往往决定了他们的主观判断,很多学生有可能不太满意现有的分组,以致于造成组内成员不能友好相处,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合作效果。

二、探讨如何有效实施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

1.具体落实任务,注重教学效果

针对上述课堂气氛过于活跃,重氛围,轻质量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主要是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都负责自己具体的任务,或者就是使学生为他们本组的学习负责。教师可以把只奖励小组中表现最优的个人,变为以每个小组成员的个人测验得分的总和为依据,奖励几个在合作中表现积极、全体参与的小组。在英语对话中,教师对小组的评价不仅要看对话的效果,还要关注成员的参与度、难易度。避免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讲了一大堆,而大部分学生却充当了配角。牛津版四年级What’s the time中,教师在安排任务时,要让每个学生会报时:What’s the time? It’s 4:00。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首要的任务就是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学会和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学生都会积极努力,避免了“滥竽充数”的学生。在英语小组合作中,如果教师忽视了小组中的任何一名成员,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适当调整和优化分组的人员

教师针对上述出现的分组缺乏科学性,达不到预期的合作效果的问题,应将每个小组成员按学习成绩有机分配,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间必须建立一种“团结合作”的荣誉关系,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这样他们才会和睦相处。强调小组间的稳定,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完成小组作业,而不是推脱责任。同时教师也应有针对性地提醒个别学生,使他们明白,藐视合作、拒绝帮助别人是不可取的,也不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合作优胜的小组给予一定的额外奖励,这样会不断激励学生的合作意识,达到合作本身的要求。

综上所述,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可以让教师明确认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教师看到当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不断改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是新课改对英语教学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符合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1.王玲.关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考试周刊,2007(45)

2.栾偲高.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础英语教育,2006(9)

12.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十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 参与欲提高了, 由过去“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我要学”的自主学习局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 小组成员之间还可以优势互补、相互帮助、共同协作, 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尽管有许多优点, 却也存在着许多低效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而不“作”

在合作过程中, 学生常有这样的表现:只是坐在一起, 没有按老师设定的目标进行交流, 有的闲聊、有的在写作业、有的沉默不语, 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 已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2. 合作问题设计简单, 没有合作讨论的必要

有的教师认为一节课内合作学习用的越多越好, 没有合适的内容也要合作讨论一番, 这样课堂气氛才好。教师提出问题后, 学生马上说出答案, 可教师还是让学生讨论, 对于这样的学习内容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例如在讲《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节时, 教师要求学生看图:陆地各种环境中生活的动物,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描述这些动物的栖息环境。这样的设计就是没有必要的, 因为这个问题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就了解了。

3. 教师指导不到位, 学生合作无序

有些教师在学生讨论时, 像个局外人, 对学生不闻不问, 不加以指导, 不监控学生的交流合作。学生就有可能七嘴八舌, 你一言我一语, 没有明确的分工, 为了讨论而讨论, 只营造了热烈的课堂气氛, 却没有解决问题。

4.小组合作评价机制不完善

有些教师在小组回答完问题后不加以评价, 小组答与不答没有任何区别, 这样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不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5.小组讨论目的不明确

教师没有目的性的让学生进行讨论。例如, 有的教师在讲社会行为的时候, 让学生看图: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和狒狒的群体生活, 然后进行讨论。讨论的是什么, 要得到什么结论没有对学生说明, 学生会漫无目的的进行讨论, 可能讨论到最后已经脱离了教材。这样的讨论也是无效的。

针对这些问题, 我谈几点建议:

1.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和培养小组长让学生学会了沟通

学生按优→中→差进行组合, 这样的学习小组对于难易适中的学习任务比较容易解决, 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比较大, 也有利于后进生的进步。在组长的选择上不一定要优等生, 需要善于总结, 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的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积极参与,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每个组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而且各组员之间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即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往往也能有所进步。因此,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学会互相尊重和理解, 学会沟通, 学会互相分享。

2.讨论问题的设计

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一般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无法较好的完成, 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互相交流、讨论能够完成的。如同时提出几个问题, 问题也需要由简到难, 有阶梯性, 照顾不同程度的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讨论中, 都有事可做。

3.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应该在活动开始前对讨论目标、小组活动规则、纪律要求等做必要的申明。在学生合作讨论时, 教师要走入学生之中, 关注每一个小组, 对小组提供必要的启发、建议和帮助, 还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在讲《植物细胞》学生分组实验“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时, 教师演示完实验后不能放手不管, 学生在实验时, 教师一定要走到学生中去, 了解学生在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是否有问题并加以指导, 例如:洋葱鳞片叶取的大小、厚薄是否合适, 盖盖玻片时怎样减少气泡的产生, 染色时染液是否浸染全部标本等等。显微镜观察时学生最容易找不到物象, 这时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在总结交流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出现的问题拿出来与各小组交流, 防止以后同学们出现类似的问题。

4. 健全小组评价机制

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 一定要对小组进行评价, 评价可采取加分的方式, 每节课后公布每组的得分, 一个月进行一次总结, 评出优秀小组、优秀小组长, 并给予奖励。也可把评价和学生每月综合素质评价联系在一起。通过评价机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

例如:在我的课堂教学中, 使用了“导学案”, 其中的预习导学部分是小组必答题, 每个小组机会均等, 答对的小组加一分。学案中的合作探究的问题各小组讨论后进行抢答, 答案基本正确的给小组加一分。每节课后公布本小组分数, 因为生物课课时少, 所以一学期一总结, 最后评出优秀小组和优秀小组长。通过这样的评价小组合作才有实效。

5. 小组合作目的要明确

教师在安排学生小组合作时, 要明确目的。例如:教师在介绍社群行为的特征时, 让学生看图: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和狒狒的群体生活, 然后进行讨论, 找出两个群体中都有哪些成员, 成员之间有没有分工, 有没有等级。这样要求后目的就明确了, 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行讨论, 讨论的效果也是很好的。

6. 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拥有了自信

在我们的课堂中, 很多学困生整日默默无闻, 不敢张嘴, 不敢看老师, 但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后, 他们在组长及其他组员的教导下敢于张嘴, 勇于表现自我, 特别是在成果展示的平台上, 我们常常听到的就是他们的声音, 学生的自信力增强了, 学习兴趣自然高涨

13.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十三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大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是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当今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对合作需求的比重越来越高。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合作策略,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学中被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但是对于这种学习形式在当前农村小学实际课堂教学中被运用的现状怎样?学生和教师对于课题的理解和体会怎样?我们不尽明了,基于以上原因,特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本次调查,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寻找、诊断、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研究、制定解决对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起到改进课堂教学机制、改善教学方式、改良教学形式,优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和策略,切实培养、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的目的。

1、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比较单一。

调查显示,学生选择前后桌四人交流的占63.3%,选择全班打散,重新分组的仅占14.4%,课堂中偶尔开展几次合作学习的占61.1%,这说明我们平时小组合作学习机会少且形式单一已影响到学生,已形成定势。

2、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

合作学习前没有作预先的准备,小组合作学习内部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和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尖子学生的表演舞台,使得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而事实上所有的学生在内心深处都想成为小组的组长(占37.8%)或小组发言人(占32.2%),选择做组员的占30%,学生的此种希望并没有得到满足,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们去研究、探讨、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和策略,让所有学生的内心希望都转化为现实。

3、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没有更多的关注过程

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在干什么?”一题中,教师参与小组讨论的占41.1%,教师在教室内巡视的占43.3%,看教案的占15.6%。由此可见目前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匆匆开始、走走过场、草草收兵,对小组的表现、小组合作的技巧、小组合作效果、对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4、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尤其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表现没有给予必要的评价反馈

“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对同学们作了什么样的评价?”一题中选择对个别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的占44.4%,选择没有评价、继续上课的占21.1%,选择综合评价每个小组表现的占34.4%;“小组合作学习时你班的纪律怎样?”一题中选择“吵闹无序”的占25.6%,选择“气氛热烈、有序进行”的占47.8%,选择“很安静”的占26.7%,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处于有合作、无竞争,表现好坏无所谓状态,缺乏科学、积极的激励、反馈等评价机制,学生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合作的需要,缺少持续发展的内驱力。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反思,笔者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师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反差很大。问卷反映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欢迎,问卷中少数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不知道”(占4.4%),选择“知道”的占72.2%;问卷中“你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怎样?”选择“好”的占72.2%,选择“不好”的仅占1.1%。问卷反映我们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够,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课堂上开展的不多:选择“经常开展”的占30%,选择“偶而开展几次”的占61.1%,选择“从来没有开展过”的占8.9%。通过与教师的交谈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仅仅把小组合作学习看作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它真正的意义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却未能深刻领会。

2、学生合作意识较差,合作技能较低。合作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往往导致合作活动流于形式,对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感到困惑,不知所措;对讨论过程中结论、问题等缺少记录、比较、分析,造成合作成员讨论时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即草草了事,讨论很难深入,合作学习难以落到实处。

3、小组合作之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25.6%的同学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时“吵闹无序”,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展开讨论、交流,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同时思考问题的程度不会缜密、深刻,致使对问题的研究讨论难以深化。

4、小组合作时未能创设营造应有的情境。合作学习前没有创设应有的条件为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合作时又没有给予充裕的时间,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只顾预设,不问生成,造成合作时疲于应付,无从下手,往往是虎头蛇尾,学生无法从容进行实验、探索、讨论,只得草草收场。

5、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没有太大的探讨价值。只追求合作讨论的形式,只是为做给人看的,不讲究效果,容易造成“摆样子”、“走过场”的现象。问题3选择“偶而开展几次”的占61.1%正说明这一现状。

6、教师没有发挥好应有的作用。通过调查了解,我们清楚地看到由于过份强调学生的“学”的意义,教师常常只成为事后的评论员,而不能积极参与并引领学生“学”的全过程,对一些普遍问题不能及时适当的提供变式帮助学生解疑,以至使教学活动出现东扯西拉的思维混乱,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7、缺少评价激励机制。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掌握了一种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方式和技巧,能促进合作学习效果的提高。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看,评价的方式可以调节群体的成员学习性质和方式,从而改善、协调群体内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而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泛泛说一说某某小组表现不错,某某同学表现尤佳了事,缺少针对性、激励性和有个性的评价,从问卷调查的第9题来看,还有大约21.1%的课堂根本没有任何评价。

五、思考与建议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强化角色意识。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以及我们农村学校硬件差、班级内人数多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学习小组应该灵活组合,这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组建学习小组,应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或“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合作小组,采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机制开展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也可以采用同桌前后四人的围桌组形式、或同桌两人的微型组形式。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负责者、记录员、资料员、评分员、汇报员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使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有事做,切实研究不同形式的优点合理设计小组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效率。

2、注重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针对农村小学生特点,部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强烈及浮躁而不踏实、部分小学生性格腼腆内向、不爱说话的特征,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尤其是表述自己新的观点和思想,并以虚心诚恳的态度接纳别人的正确意见等,在合作中让各人的智慧大放异彩。

3、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提高合作效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应重视“引”,大胆“放”,抓住合作契机及时引导。可以在新知探就的过程中引导;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引导;在灵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中努力丰富文本和自我中引导;在小组合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引导等。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始至终营造民主、和谐的合作气氛,既不失时机地点拨,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完善,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合作学习的一分子)、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学风和习惯。

4、不图热闹,讲究实效。小学生合作学习要注重其实效性,要根据数学课堂知识内容的特点,在需要时、重要处、均受益的前提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注意避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例: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避免合作交流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合作学习要有价值,避免造成“摆样子”、“走过场”、“赶时髦”的现象;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力戒合作学习“假”与“浮”;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内容及评价等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既要注意预设,更要重视生成,要因时、因地、因情、因人制宜等等。

5、切实加强交流与评价。小组之间缺乏交流与评价,容易迷失方向、产生冲突。让学生之间把合作的学习情况进行大组充分交流并对之进行适当的评价,既可以拓展思维,营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环境,又能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交往合作能力。如果评价以小组为对象,必然导制学生小组或群体之间竞争性行为,群体之间的竞争又促进群体内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帮助远远比教师仅仅针对学生个体的指导性行为更有效力。为了不致使班级群体出现分化、敌对的现象,可以考虑在一定的时期内按适当比例更换小组的成员构成,对学生尽可能的采取积极、多元多维的评价方式和标准,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上一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加拿大无犯罪记录证明办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