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校教育体系(共12篇)
1.培训学校教育体系 篇一
一、专业成就品牌,光华成就未来。
二、为光大中华而继续教育光华教育,见证成功。
三、梦想,你的起点在光华。
四、暗夜黎明有晨曦,光华四射闪登场。
五、实现梦想,开创辉煌光照前程,华彩今生。
六、留住时光,亮出春华。
七、光华引领时代,教育成就未来。
八、光彩职教,华彩生活。
九、光华闪耀,助力成功。
十、光华教育,成就你的`明天。
十一、光华教育,为你实现一切理想。
十二、一技傍身,精彩(幸福)人生。
十三、光华教育,成人梦想加油站。
十四、进光华学习,开成功之路。
十五、受光华教育,做职业精英。
十六、相约光华教育,未来尽在掌握。
十七、光华,只做良“薪”教育。
十八、专业成人教育,就找光华。
十九、学学新东西,免的怨现在。
二十、光华成就,成就光华。
二十一、光华教育,教育之“花”。
二十二、光华精诚树人,职教成就英才。
二十三、八面见光,就能才华盖世。
二十四、育良才,放明珠光华。
二十五、精品师资,成就英才。
二十六、选择光华,受益一生。
二十七、光华教育,改变一生的选择。
二十八、光华教育成才快车道,就业直通车。
二十九、光华教育,开拓未来。
三十、享受光华教育,助力人生进行。
三十一、光华教育,我们帮您成就梦想。
三十二、光宗耀祖,华美转身。
三十三、师出名门,桃李天下光华教育,为您加分。
三十四、考学历学技能,去光华奔前程。
三十五、教育晨光,成就中华。
三十六、光华教育,完善人生。
三十七、光华改变命运,成就精彩人生。
三十八、韬光养晦,春华秋实。
三十九、光华,一“薪”为你。
四十、光华教育,你一生的导师。
四十一、光华教育,选择你的第二人生。
四十二、光艳人生,华人教育。
四十三、你的华丽转变光华教育,传教精华。
四十四、光明磊落办教育,华人扶持有志者。
四十五、光华培训,点石成金。
四十六、光华教育,成就你我他。
四十七、光华教育,与爱人的共同选择。
四十八、光华教育,助您华光。
四十九、教育选光华,一生带光环。
五十、光华教育,开启成功的另一扇门。
五十一、光华教育,开发潜能。
五十二、知识技能多,赚钱总容易。
五十三、光华教育,还你我梦想之旅。
2.培训学校教育体系 篇二
一、更新观念, 抢抓机遇, 把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面对高等教育新一轮改革发展, 我们必须更好地发现机遇, 下大力气抢抓机遇, 牢牢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战略机遇期。如何抢抓机遇, 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机遇。教育教学改革包含三个重要内容。1.分类培养。《教育规划纲要》指出, 要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为了应对这种要求, 我校实施了“3+1”人才培养模式, 并按照师资型、学术型、应用型三种人才类型对学生进行模块化培养, 经过在4个学院的试点, 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2.创新型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 我们还需不需要精英化教育?精英化教育应如何体现?这实际上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我校大力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覆盖了全校61%的学生。在这方面我们还要进行积极探索。3.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规划纲要》提出, 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高等教育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适应社会需要,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这三个方面都是谋发展、促发展的良好机遇。
二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机遇。近期, 国家出台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我省作为中部之“中”, 要重视区域发展、率先崛起, 建设中部崛起示范区、黄河中下游生态经济区, 构建中原经济区, 积极推动将河南区域发展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可以预计, 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将使河南发展的专项资金增加、专门项目增多, 专设平台也会增加。高校怎样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抓住机遇, 争取到更多资源,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早做准备, 积极应对。
三是经费支持的机遇。《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 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统筹各项收入, 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2012年要达到4%。要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 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就我省而言, 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9万亿元, 财政性教育经费为588.9亿元, 占GDP的3.04%;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2.5万亿元 (按9%的增长率预计) , 教育经费要实现占GDP4%的目标, 投入将达到1003.25亿元。这将为高等教育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和发展机遇。
四是人才战略的机遇。《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河南省人才工作相关规定都对高层次人才引进提供优惠的政策, 这为高校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政策支持。具体到河南师范大学, 当前要把握好两点:一是吃透政策精神, 二是更新人才观念。今年6月, 学校召开人才工作会议, 对人才政策进行调整。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把相关政策用好、用足, 积极主动地引进高层次人才。
五是科研上层次、上台阶的机遇。我省对加强基础研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重视。今年8月, 省政府专门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河南省人民政府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会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表示要加大对河南的支持力度。今年, 我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已经超过亿元。今后, 我省将进一步加大对科研的支持力度, 力争获得更多的国家级项目和资助经费。高校要抢抓机遇, 进一步加强组织申报工作, 争取立项数量和资助资金都有大幅度提高。
六是学校自身发展的机遇。河南高校都面临着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机遇。河南师范大学有着87年的办学历史, 积淀深厚, 基础扎实, 近几年发展态势良好, 发展格局基本奠定, 同时又解决了一些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 明确了学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学校事业处在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时期。我们要抓住大好时机大干快上, 否则就会坐失发展良机。
二、理清思路, 应对挑战, 把脉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在看到机遇的同时, 我们也要分析面临的挑战和需要应对的问题。8月10日, 省委书记卢展工主持召开全省教育系统座谈会。会上, 卢书记把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归纳为“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质量怎么保”“学校怎么办”四句话。这四句话点明了教育面临的挑战。“钱从哪里来”, 讲的是资源支撑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卢书记讲的“钱从哪里来”。教育资源投入的有限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大资源的争取力度。资源不但包括人、财、物等“硬”资源, 还包括政策、信息、项目、形象、影响力等“软”资源。这几年, 我们不断强化资源意识, 加大资源获取力度,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今后, 我们要在获取配给性资源的同时, 把更多、更有效地获取竞争性资源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二是“钱往哪里用”。近两年, 河南师范大学积极推行资源的有效配置与绩效评价, 学校层面资源配置效率得到较大提高。但学校创收支出部分的配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利于把“蛋糕”做大、是否把好“钢”使在了“刀刃”上, 是需要我们继续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人往哪里去”, 表面上看讲的是学生就业问题, 实际上是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的问题, 是内涵建设的问题, 与“质量怎么保”密切相关。8月中旬, 第七届全国师范大学联席会议在山西师范大学召开, 大会的主题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我们要进一步积极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内部管理机制, 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将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学校怎么办”, 我认为主要讲的是发展和提高问题, 确切地讲是如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问题。河南师范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目标, 提出了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具体路径。我们要按照既定目标, 把各项任务解决好、完成好, 为教育事业、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深化改革, 强化内涵, 把牢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关和质量关
教育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教育发展是一个永恒的时代课题。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必须坚持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办学体制改革为动力、以管理体制改革为基础, 坚持改革方向与改革政策、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的协调统一, 着力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努力做到“以改革促进学校发展, 以质量提升办学水平”。面对我国教育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我们的基本任务是:“全面深化改革, 加强内涵建设, 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层次、优化布局, 推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夯实基础, 就是要在继续巩固和发挥学校优势的同时, 扎实做好学校各方面的建设, 特别是要下大力气建设好近几年争取来的各类教学、科研平台和质量工程项目, 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升层次, 就是要高度重视并全力以赴做好学校的学科建设、高层次标志性成果的获取等工作, 努力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优化布局, 就是要继续着力优化学校的管理体制、学科专业布局、办学层次结构、师资结构等, 切实增强学校发展的合力。这些都是加强内涵建设的着力点。
3.培训学校教育体系 篇三
摘要:美国的家庭学校是以家庭为教育基地,以子女为教育对象,以家长为教育者,以塑造孩子的宗教、道德、智力等综合素质为目标,对学龄儿童进行个别化教学的模式。本文分析了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的定义与起源。并从家庭学校教育的视角反思传统学校教育。论述家庭学校教育对传统学校教育的超越。
关键词:美国;家庭学校教育;传统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0-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6-0062-02
作为美国诸多教育选择形式的一种,进人21世纪以来,家庭学校(homeschoo1)愈发引人瞩目。据美国家庭学校协会统计,2005年至2006年,约有190万儿童在家上学,2007年增至240万人。据美国教育部预计,到2016年前,学龄人口将增加9%,家庭学校的增长率仍将维持下去。由于其规模和影响的不断扩大,家庭学校甚至被一些美国教育研究者视为“当今美国的主流教育方式之一”。
一、家庭学校教育的定义与起源
有关美国家庭学校教育(Homeschooling)的定义形形色色。但核心的意思都一样,就是“由父母或监护人在家里而不是学校对学龄儿童进行的教育”
追溯家庭学校教育的历史,直到19世纪中叶,它一直是美国教育的支柱,但随着公立学校的普及,家庭学校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伴随着家庭学校运动重新出现,它的重新兴起既有理论上的背景,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般认为家庭学校运动直接起源于两个思想流派,一是由雷蒙德·穆尔及其妻子多萝西发起的宗教右翼思潮,另一个是由约翰·霍尔特发起的反文化左翼思潮。两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表了大量作品来宣传它们的思想,同时它们的追随者也将这些思想付诸实践,并努力为家庭学校争取法律上的认可。这些努力逐渐使家庭学校在美国各州全面解除法律限制,成为合法的教育形式。另一方面,在家上学现象的兴起反映了美国社会广泛的对公立教育的不满。公立学校培养了大量文盲学生和没有为继续学习做好准备的学生,同时其中的犯罪问题相当严重,贩卖毒品、侵犯老师、校园枪击等问题层出不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很多改革方案不断出台,比如实施教育券计划和建立特许学校。尽管如此,美国教育仍旧陷入困境,于是很多家长失去了等待改革的耐心,开始把孩子的教育事务和权力收归自己。于是,很多孩子开始在家上学,家庭学校运动逐渐开展起来,而且越来越被公众接受。
二、从家庭学校教育的视角反思传统学校教育
家庭学校的蓬勃发展必然有其合理性,我们研究它的目的不是研究这种现象的本质如何,也不是要非此即彼,而应该是从家庭学校的视角反思传统学校教育。
(一)传统学校教育让儿童产生强烈的学业竞争焦虑,扼杀了他们爱学习的天性
爱学习是儿童的天性。“没有人天生愚笨,只需仔细观察那些婴孩,认真思考他们的所学和所做,你就会明白:除了极端的智能迟缓者,他们所展示出的生活风格、学习能力和求知欲,如果是出现在年长一些的人身上,这些人会因此被我们称之为天才。”然而,学校成为“社会的压力锅”“社会的筛选机”。社会生存竞争的压力直接表现在学校里,学生们之间展开学习竞赛,攀比分数的高低。孩子们厌烦学习,许多孩子被贴上了“注意力缺乏”“多动症”“弱智”等标签。
约翰·霍尔特认为:传统学校教育中,儿童的学业水平有巨大差异的原因之一在于充满竞争和评价的学校环境,而儿童之间的能力差异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一切。“学习的能力不是被其他,而是被我们误称为教育的过程中所破坏……是我们成人对儿童的所作所为以及指派儿童所做的事情,破坏了他们大部分的智能和创造力。确切地说,是由此产生的恐惧感破坏了儿童的这些能力。他们害怕有负他人所望,害怕发生不愉快,害怕犯错误,害怕失败。”
(二)传统学校教育抑制了儿童个性的发展
正规学校由于班级人数众多,倾向于对接受教育的儿童提供平均化、“一刀切”的教育,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严重抑制了儿童个性的发展。此外,“班级授课制”也存在着局限,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进度、统一的要求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校成为选择“适合于教育的学生”,而不是提供“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育”,限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和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约翰·霍尔特认为,如果学校认为自己的权力和职责就是告诉儿童哪些东西必须学习,那么学校里就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学习。只有儿童自己才真正了解哪些学习内容是他最需要的。成人的任务仅仅是尽可能为儿童提供帮助,让儿童了解学习的线索和途径。但实际上学校只使学生整天重复乏味的作业,忙于应付机械操作似的功课,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和机会进行真正的思考。
(三)传统学校的安全性遭到越来越多家长的怀疑
在美国,学校教育的看守环境日益恶化,低俗文化泛滥,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增多,孩子的身心受到不良影响。美国《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报道揭露,有相当多的学生早在一年级就成为校园威吓事件的受害者,他们受到嘲骂,被塞进衣帽柜,被罚不许与大家一起吃午饭,而老师根本不可能进行有效调解。越来越多的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从此走上不归路,所以,他们拒绝将孩子送到正规学校进行学习。
(四)传统学校的学生在社会化方面存在不足
传统学校成了反向社会化的机构。学校生活并不是为了孩子自身的需要,而是为了管理、安全、秩序的需要,甚至是教师的需要。学校经历对于孩子更多的是消极的社会化经验,他们没有感受到团结、友爱、宽容等积极的情感体验,更多感受到强势者的欺凌弱小,少数人的优越感,被老师和同学冷落等消极的情感体验,过早体验到世间的“人情冷暖”。
三、家庭学校教育对传统学校教育的超越
与传统学校教育的种种缺失相比,家庭学校具有传统学校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能够取得成功,因而成为父母们的合理选择。
(一)家庭学校的学生不存在学业竞争,因而可以更好地释放儿童学习的天性
家庭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一个家庭内所有的孩子,3-4名甚至更多的孩子在父母的带领下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因为年龄不同,导致学习内容也不同,因而根本不存在竞争的问题。家庭氛围也是温馨、轻松的,家长允许自己的孩子以他自己喜好的方式进行学习,不强制也不压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孩子的天性得到充分的释放。
家庭学校的教育方式更人性化,与学校不同,家庭信仰和价值观处于孩子社会情感学习的中心地位;家庭生活服从于孩子自身的需要。而不是屈从于学校的要求;孩子学习的天性得到培养而不是压抑;孩子可以享有无限的教育资源,世界就是他们的课堂,资源存在于社区。
(二)家庭学校能克服传统学校教育“一刀切”的现象。满足了儿童个性化的需要
家庭学校真正实现了“个别化教学”,他们真正用小规模的个体教学代替了大规模的班级授课,每个孩子的兴趣、特长、爱好更容易得到重视和培养。由于教学对象很少,家长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认识孩子的特性,挖掘孩子的潜力,并用合适的方法对之加以培养。来自芝加哥一个家庭学校的母亲兼教师鲁思·克雷比尔说到:“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一个班级通常都有二三十来人,再好的老师也无法对一个孩子给予足够的关照。而在家里,教学是一对一的,效率很高。懂了,我们就往前学,不用等别人的进度;遇到困难也不用担心,我们可以集中解决。”家庭学校的非正规化教育是一种灵活、个性化的培养方式。由于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是基于孩子习惯、爱好、兴趣、特长等个体因素而设计的,而且因为家长们更熟悉孩子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比教师更能与孩子达成心理和感情上的亲密和信任感,所以这种培养势必是以孩子学习需要的满足为结果的。
(三)家庭学校完全避免了儿童遭受侵犯,安全得到保障
家庭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学习场地,家庭氛围轻松、温馨,当然也更安全。孩子们不必担心被其他高年级的同学欺负,因为他的同伴都是他的兄弟姐妹,也避免了来自同辈团体的压力,他们将其他人视作自身世界的一部分,看作自然的学习伙伴。家长们则不必担心学校暴力的发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孩子当中。
(四)在社会化方面。家庭学校更有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家庭学校有积极的社会化环境,家庭学校并不是如人们想像的那样,把儿童单独关在家里,每天接触的仅仅是作为教师的父母。事实上,很多家庭学校的儿童比接受传统学校教育的儿童有更多机会接触不同年龄、种族和信仰的人。研究证明,家庭教育的父母比政府更加担心孩子被孤单地封闭在家里,很热心让孩子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向不同年龄的人群展示自己。由于经常和各种年龄的成年人、儿童进行社会互动,在家受教育的孩子比在学校受教育的孩子显得更加成熟。而在传统学校里,儿童反而会感到孤单和封闭,因而也较幼稚。莱恩斯的研究表明,家庭学校的儿童参与的社会活动包括下午或周末与公立学校学生在一起的活动(体育活动、童子军组织、教会活动、芭蕾舞表演、志愿者工作、钟点零活)、白天的野外旅游以及与其他家庭学校学生的团体合作项目。还有研究显示,有98%的家庭学校学生每周会参加两次或更多的社会活动。
四、结语
在评价家庭学校教育中,重要的因素是这些儿童的品德、智力发展与学业成绩。美国很多家庭学校教育研究机构通过学术性测验、成绩水平考试、基本技能考试等国家级标准测试,都认为在家接受教育的儿童的成绩高于国家平均水平。有资料显示,1998年春,39607名家庭学校的学生参加了依荷华州K-8年级基本技能考试和9-12年级的成绩水平考试,成绩明显好于其他类型的学校。2000年全美中学生单词比赛的前三名均来自家庭学校。可见,家庭学校的儿童在学业的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家庭学校教育并不仅仅意味着在家上学,而是一种自由学习、选择学习、轻松学习和愉快学习的体现。与传统的学校教育相比,它也有其不足,如“家长老师”管理不当。导致儿童过分依赖网络,容易偏离学习的主题,知识的系统性难以把握等。但这些不是重点,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随时为儿童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学习工具,使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释放儿童学习的天性,满足儿童个性化需要才是真正的教育。
参考文献:
[1]Patrick Bashan.Home Schooling:From theExteme to the Mainstream[J].(http://www.fraserinsfitute.ca/admin/books/files/homesehoo1.pdf)
[2] Lyman Isabel.Home Schooling:Back to theFuture?[M].Cato Institute Policy Analysis,Jan7,1998
[3]John Holt.How Children Fail[M],New York:Dell,1964
[4]陈竹,蓬勃兴起的美国家庭学校[J],中国新闻周刊,2006,9
4.成人教育培训学校宣传标语 篇四
一、光华教育,职业+学历不是梦。
二、努力在光华,成功在光华。
三、光华与您共成长光宗耀祖,华丽转身。
四、机会,一直都在你身边教育之光,华丽转身。
五、教育进光华,赢我在中华。
六、真才之光,实学之华。
七、选择“光华”,选择美好明天。
八、提升自己,光华未来。
九、光彩夺目,华丽转身学无止境,光华人生成才不分早晚,职教成就未来。
十、给你翅膀,助你飞翔。
十一、光华成教(教育),华丽蜕变。
十二、光华教育,成就精彩人生。
十三、光华教育,成就人才辉煌。
十四、光华,给你一个崭新的未来。
十五、选择光华,成就未来。
十六、光华教育,时代精英。
十七、光彩职教,华彩人生。
十八、走进光华教育,开启光华人生。
十九、光照前行,华彩未来。
二十、光华教育知识无限,无限光华。
二十一、光亮前程,华采人生。
二十二、进光华就是发展光宗耀祖,华表人生。
二十三、光华教育,助你一臂之力。
二十四、从光华开始你的成功之路。
二十五、光华教育,厚德尚学。
二十六、成人教育的典范光照前程,华彩未来。
二十七、光华教育,只为您的选择而选择。
二十八、光华教育,让你满意。
二十九、光华教育,带给你的不只是成功。
三十、光烛其身,华您一生。
三十一、光未来,华先知光彩人生,华丽起身。
三十二、光华教育,伴您成长。
三十三、幸福阳光,普耀中华教育凝聚希望,光华成就梦想。
三十四、学历技能双丰收,高薪职业牵你手。
三十五、光明照未来,华夏育儿女。
三十六、您前程渺茫吗?光华为你铺路。
三十七、光华人生,教育为本。
三十八、育人成才,光华夺目。
三十九、光华前程,教育为本。
四十、光华教育,“智”造未来。
四十一、光华教育,立成教旗帜。
四十二、光照前行,华彩天下。
四十三、成才不分早晚,学习成就未来。
四十四、光前绝后,选择这里,选择成功。
四十五、光华教育,“职”的期待。
四十六、光华教育,成人需要的教育。
四十七、美好人生始于光华教育。
5.学校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篇五
学校安全关系到师生生命安全,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一贯的安全生产方针,也是学校正常工作开展的保障。为认真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中小学安全和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安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强化日常管理,狠抓各项科学预防措施的落实。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全面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安全文明校园”、“交通安全学校”和“等级食堂”的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做到无重大火灾、爆炸、重大交通安全、集体急性中毒、踩踏、坍塌等各类学校安全事故。
二、主要工作
1、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深入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各教学班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课经常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安全教育。让“安全”二字深深地刻在他们幼小的心里,懂得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达到他们行为的规范化。任课教师,不管是什么课(包括室内室外课),都要对学生的安全负责,要坚守岗位,保护学生的人生安全。若需要做实验,教师实验要规范,把安全问题考虑周全。
经常利用集中学习时间,认真组织全体教师、职工,特别是班主任学习有关学校安全的法律法规、常见事故的预防和突发事件的处置及用水、用火、用电等安全等安全知识。要加强对职工遵守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本岗位操作规程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保护能力。每学期要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一次紧急疏散、逃生自救演练,增强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不断完善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学校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安排后勤人员和督促相关人员排除。
牢固确立校长是学校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的意识。把学校安全管理列入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议题,定期研究、分析安全工作形势,及时处理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整改措施。逐级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不断完善安全工作目标管理办法,加强对各部门、教职员工安全管理工作的考核,落实奖惩措施。
制定和完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严格执行“市教育系统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及时上报并协助查处各类事故,认真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对每一起事故,都要按照“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的要求处理。
经常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活动,认真执行每月一次、开学、放假前以及恶劣天气前后的安全检查制度,及时消除各类不安全因素。全面排查重大危险源,落实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并登记建档,定期进行检测、检验、安全评价,制定并实施应急预案,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3、注重设施设备的投入,确保安全管理的各项活动和措施落实到位在注意教育性投入的同时注意安全设施设备的投入,将安全教育、培训、活动的经费列入学校支出预算。按规定配足学校门卫,完善和规范学校消防、防盗、防暴等各类安全设施设备,为确保学校安全提供物质保障。学校重点单位,如实验室、阅览室、电脑教室、办公室,由相关人员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排除,不能排除的要及时报告有关领导。
(一)组织与制度:
1.建立安全工作领导管理机构,构建学校安全管理网络健全。
2.制订本安全工作计划和安全工作预案。
3.制订安全管理工作各项制度
(二)宣传教育:
1.结合各种活动,开展安全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教育的工作。
2.综合学科教学,渗透安全知识教育,使安全教育内容真正进课堂。(责任人:各教师)
(三)饮食安全:
1.规范学校食品卫生管理,严防学校群体性疾患的发生,卫生保健制度落实。
2.加强学校饮用水的管理,专人负责,定期检测,确保安全。
3.学校不允许过期、变质食品进入校园。
4.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坚持学生定期体检制度。
(四)交通安全
1.接送学生的车辆必须符合公安、交警部门的安全标准,严格禁止无证、无牌、无安全保障的车辆接送学生,并落实相应制度
2.开展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小学生交通安全小黄帽活动,学校邀请交通部门有关人员来校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讲座。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有效减少交通事故。
(五)校舍安全
1.学校的校舍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及消防、卫生、规划、建设等各种标准。校内在建工程落实严格的安全措施,应逐步治理危房,破旧房。
2.校舍安全的定期勘检检查,经县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的危房,立即制定修缮计划和方案,尽快修缮、加固或拆建、新建或封闭停用。发现危险校舍、建筑物、构筑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向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限期解决。
3.消防安全工作:学校建筑物必须按照现行有关消防技术规范要求设置疏散通道,做到不锁闭、不封堵、不占用,4.经常检查电器设备和消防设施,发现损坏应及时维修、更换。
(六)活动安全:
1、杜绝学生课间奔跑,打闹现象。
2、总务处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定期对教室以及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对厨房、电脑室进行重点监控,确保学生用电,用水以及其他方面不存在安全隐患。
3、杜绝学生携带刀具,棍棒,爆炸品等物品进入学校。
4、结合安全教育周、119消防日、禁毒宣传教育及放学前“一分钟教育”等活动,对师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毒品危害等多方面教育。
5.学校组织师生参加各种集体外出活动,都必须制订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安全预案,确定安全负责人,并报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兴义市仓更镇中学
6.学校安全教育培训资料 篇六
一、加强安全管理,从严管理、落实责任,做到防患于未然
学校安全问题己成为当前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中的首位,成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在每学期开学初,学校日常工作的重点是要通过广播、板报、上好开学初安全教育第一课等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增强安全意识,经常学习安全知识,逐步提高自护应急的能力 在开学初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定期对学校的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消除事故隐患。
将安全工作抓实,抓牢在开学初、放假前,新生入校后,我们学校都有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的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规定,本学期我进一步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要以对学生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学校安全工作。
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成长涉及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全工作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麻痹与松懈,学校安全工作必须重视再重视、尽心再尽心,必从严管理、落实责任,要进一步形成 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集中抓,学校教职员工人人参与的安全工作体系,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各个工作环节中去。
二、加强家校合作、明确各自责任,让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现在我们的中小学生几乎全部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家长的宠爱,比较任性并且唯我独尊,而我们的家长认为一旦将学生送入学校,学生的安全就成了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几乎家长就和学生安全没有什么瓜葛了,而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还为成熟的阶段,有时缺乏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出于逞能、好强等心理弱点造成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这给我们的学校和家长都是一笔重要财富的损失。
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但在自己给孩子讲好一些安全知识的同时,还要督促我们的家长也要给孩子负起安全的责任,让他们知道孩子是学校的安全关注体,更是家庭的安全关注体,时刻提醒家长高度重视孩子们的生命安全,进一步明晰未成人在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外出期间的管理责任,切实落实好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教育责任,并恳请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对学生的防 溺水、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教育,教给他们防雷击、电击、火灾等方面的自救知识,我们也将学校的作息时间告知了学生家长。
以方便家长们更好地监管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们家校合作,让教师和家长各自明确自己的责任,让我们共同意识到这个孩子是我们共同关注的对象,这样我们定会在安全工作上有个好的收获,并要求家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与老师、学校共同创造最佳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孩子在今天快活地成长,让孩子在明天快乐地飞翔。
三、加大宣传,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自救能力
当前学生的安全,已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已成为学校、家长及社会的当务大事,各年段要利用集会时间,再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各班级要利用班会活动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特别要从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方面入手,同时还要利用板报、标语宣传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师生防范意识,营造校园安全环境。
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有效预防校园周边和校内暴力、伤害事件的发生,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事件的发生,教师要关注学生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对校园周边发生的及学生中间发生的各种暴力欺负行为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对心理上出现的问题要给予更多的关爱、积极疏导化解,要重点关注单亲家庭子女、农民工子女、留守子女以及有缺点错误的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各学校可通过上好堂富有成效的法制教育课、举办一场富有特色的校园法制教育活动等,把法制教育落到实处,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沟通桥。
关注青少年学生在家庭和社区的具体表现,使法制教育效果得到延伸和巩固,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要提高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发现苗头性问题,预防校园周边及校内暴力犯罪事件的发生,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要对全体教职员工全面进行安全责任心教育,增强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学校在开学初应该都要对学生进行一次安全教育,重点加强对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安全、游泳安全、防火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以及防范自然灾 2 害等安全工作教育,特别对学生进行一些应急事件逃生自救教育及演练,比如地震、火灾等,全面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学生自助自救能力。
安全无小事,重在抓落实,常抓是保证,预防最重要。我们要力争做到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让安全意识、安全责任深入人心。一个学校,肩负着千钧重担,如何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配合学校安全文化建设,让学校满意,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更让社会满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是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疏漏和大意,务必把工作抓实做细,确保万无一失。
7.中职学校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 篇七
一、开展中职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 对中职学生的培养, 更加鲜明地突出其职业性。中职学生作为未成年群体, 与属于成年群体的大学生相比, 他们作为不成熟个体, 更早地进入职业生涯, 并进行职业选择。因此, 加强对中职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教育, 对其成长、成才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 教育部把中职学生的职业规划课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专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 ( 教职成[2008]7号文件) , 明确规定职业生涯规划应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四门德育课必修课程之一, 首次将职业规划课程作为原课程列入必修课中。
目前, 中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从构建量和系统化程度上, 缺少理论知识和系统的操作体系, 使得大多数学生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们学习和今后就业的指导与激励性作用。而且, 中职生在就业中面临和大学毕业生竞争的压力, 缺乏自信和学习的上进心。另外, 中职院校本身的师资力量、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总体不高, 技术实践教学设备不足, 实践合作企业相对缺乏。最后, 中职学校没有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部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因此, 推行专业化、有针对性的中职学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很有价值, 也势在必行。
二、中职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指导原则
中职学生生涯规划借鉴了职业生涯设计的某些理论和方法, 既与职业生涯设计有联系, 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所谓职业生涯设计。突出了中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导向性, 体现的是人才培养的逻辑而不是资本和工具的逻辑。中职学生涯规划的针对性, 一是学生在进入学校后的价值迷失问题, 即不大了解上中职是为什么; 二是学生在从九年义务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过程中存在不适应问题, 即不大明白来职业技术院校究竟该做什么。职业技术学校生涯规划的着力点, 一是抓住学生希望学有所长这一最大的“兴奋点”, 以解决好成才的目标定位与价值观定向的问题; 二是抓住职业教育价值导向与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长需求之间的重要“结合点”, 以解决好职业教育中的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协调问题; 三是抓住学生成长由继承期向实践期过渡的这一关键的“转折期”, 以解决好学会做事与学会做人的统一问题。
中职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原则是: 以学生为中心,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成才与发展的工作理念, 提高生涯规划指导的专业化水平; 以就业为导向, 按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指导; 以服务为载体, 结合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 使学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教育为目标, 将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生人生指导的一部分, 贯穿教育的始终, 引导学生对中职生活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规划和实施, 推动优良学风的形成。
三、中职生涯规划教育的管理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
成立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 学生处或教务处负责牵头, 学校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的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服务体系, 负责制定学校中职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实施细则, 协调和组织学校生涯规划教育和咨询工作。
为保证做好中职生涯规划, 需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 建设一支以班主任、辅导员、专业教师为主力, 校内外聘任导师共同参与, 专业互补、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要建立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二级组织架构, 配备相应的工作队伍。
一方面, 在学校层面建立专门的生涯规划教育协调和指导机构, 在各专业成立生涯规划教育办公室, 培养一批具有专业化水平的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教师。每专业配备1 ~ 2名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专职辅导员, 可由班主任担任。及时反映学校学生的特征动向和问题, 要为学生提供个别和团体辅导, 开设生涯规划课程或讲座; 开展学生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制订学生生涯发展计划和培训方案; 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并为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另一方面, 努力让学生辅导员要经过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教育等专业培训, 具有初步的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教育知识, 争取持有相关资格证书。
四、中职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和形式
职业技术学校的校内外资源要充分加以利用, 把现有的各种职业教育载体的作用积极加以发挥, 努力形成符合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职业教育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和个别咨询辅导体系。把职业教育中的多种教学形式加以配合, 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针对性地选择不同地形式来开展相应的职业发展教育活动, 包括以下方面:
1. 课程建设体系
开设各类选修课和讲座要以人生导航为目标, 有意识、成系统地讲授生涯规划教育内容, 使课堂成为学生生涯教育的主渠道。根据不同阶段特点, 构建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 使学生系统掌握生涯规划和生涯决策的理论和方法, 培养学生生涯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2. 校园文化活动体系
结合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不同阶段的生涯发展需要, 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主题活动。如在学校内通过生涯规划的主题研讨与成才论坛、户外素质拓展训练、职业身份的角色扮演等模拟实训、团体合作游戏、生涯规划与职业能力测评等多种活动, 去积极探索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的新途径, 充分利用校园新媒体, 设立生涯规划教育的主题网络平台, 积极扩大生涯规划教育的受众面和受益面。
3. 社会实践活动体系
职业技术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类资源, 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对口的实习单位、参加社会与专业实践, 邀请校外有关专家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生涯规划, 通过榜样教育引导, 来有效帮助学生认识行业信息和职业需求, 树立专业精神。
4. 个别咨询辅导体系
充分发挥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专业辅导人员的作用, 为中职学生提供个别生涯规划咨询、职业咨询、测评和辅导。
摘要:分析了开展中职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阐述了在中职学生中实施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指导原则, 从中职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的角度, 系统地论述了生涯规划教育管理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内容、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和形式、生涯规划教育的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中职学校,生涯规划教育,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荣发.职业发展导论——从起步走向成功.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2]Reardon, Lenz, Sampson, Peterson著.侯志瑾译.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曲可佳, 邹泓.职业生涯探索的结构、方法及影响因素.心理科学进展, 2009, 17 (2) .
[4]权福军.生涯辅导: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课题.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
8.职业培训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施 篇八
目前职业培训学校的德育状况及其原因
目前职业培训学校的德育状况可以概括为:德育实施难度大,德育实施效果差。之所以出现目前这种状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社会对职业培训学校的片面认识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职业培训就是对在职的成人学生进行职前或者职后的教育培训,这类学校纯粹是为了经济利益而办学。职业培训学校及其学生在社会上被认为是“差校差生”是不被重视的,德育教育是可有可无的。社会上的这种片面认识无疑给学校、教师及学生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职业培训学校及教师对德育认识的误区及培养目标的偏差
职业培训学校及教师对德育的认识有两个误区:一是受学校历史的影响,认为职业培训学生主要是成人,他们有较成熟、稳定的品德素养、性格特征和价值取向,无须进行道德教育。二是受社会舆论的影响,认为职业培训学生,素质较差,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无异于瞎子点灯-白费蜡。由于学校和教师存在着这两方面的误区,因此在培养目标上,认为只要学生能毕业,有个一技之长,出去能找个工作就可以了,至于学生的道德修养、价值取向、性格特征都不在培养之列。
职业培训学校学生的特殊性
职业培训学校学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在职的,他们一般都是成年人,有较稳定的性格特征和道德品质;另一类是待业的,这类学生都是直接从初高中升上来的,年龄在18岁左右,不论是在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是在性格特征、生理特点上,都还未发育成熟,有可塑性。显而易见,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对象在后者。这类学生除了具有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的普遍特征外,还有其特殊性。他们大多在初中阶段或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或二者兼而有之,并因此不受重视或被遗忘,甚至受到歧视。这类学生的家庭一般是单亲,或者双下岗,使得他们要么性格上有缺陷,要么情感上有空白,形成了既自尊又自卑的个性。因此,职业培训学校教育针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加强德育,创新德育,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品质和完美人格刻不容缓,并且任重道远。
实施职业培训学校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
提高学校和教师对德育的认识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教育不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获取生存、生活的能力,还应肩负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重要使命。
加强纪律约束,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职业培训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在初中阶段比较散漫,对纪律的约束满不在乎。显然,学生的这些经历使他们对纪律的约束不适应,甚至反感,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学生不需要纪律约束,恰恰说明他们需要更多更严的纪律约束,在约束中内化为一种习惯,形成自我约束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这要求职业培训学校制定出既符合學生特点,又切实可行的纪律条款,做到“有纪可依,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使纪律成为职业培训学校进行德育的一个外在条件。在纪律约束过程中,逐步形成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充分发挥学校各主体的作用
1、发挥学校德育部门的宏观指导作用。
职业培训学校学生基本来自各中学的后进生,文化基础知识、日常行为规范及品德素质相对于同龄人要落后些。因此,学校德育部门在制定学校培养目标和德育计划时,要和各班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充分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上级要求和学校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出既切实可行又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培养目标和德育计划。
2、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潜移默化作用。
职业培训学生绝大多数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不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屡犯错误,往往会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讥讽、挖苦、训斥、打骂、体罚,时常受到冷遇,逐渐与同学疏远。由于缺乏交流及正确的引导,他们养成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错位的人生价值观和审美观。要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转换他们的观念,除了必要的有形措施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对他们的无声影响,使其“如入幽兰之室”。身教比言传更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
3、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引导和交流作用。
班主任在教育中承担着特殊职责和使命,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的态度、师生关系以及班主任自身各种能力和素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职业培训学校,由于老师不坐班,只有班主任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较多,容易与学生建立感情,取得学生的信任。班主任要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友谊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先成人,后成才”的宗旨。这在职业培训学校显得尤其必要。由于培训学生存在上述的性格弱点和缺陷,要使学生明确要想成才,只有首先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做一个健康的人。唯有明确这一宗旨,班主任才能在带班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心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符合学生实际的班级制度和班级计划,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平等地、辨证地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认同和鼓励,唤醒他们尘封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这就要求班主任用全面的、辨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让学生明白他们在班主任眼中只是一个不适应应试教育的学生,在其他方面有着较好的天赋和潜能,同样有着广阔的前途,深受老师的爱护和重视。
第三,对待学生要有爱心。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是还未成熟的个体,是处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个体,他们的不成熟使他们表现出许多不讨人喜欢,甚至令人烦恼的习性:淘气、贪玩、倔强、散漫、不听话、不自觉、爱恶作剧等等。如果教师对学生没有爱,很容易让学生的这些缺点改变自己的情绪和态度,甚至讨厌这些学生,就根本谈不上教育和教育效果了。但是如果教师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就能认识到这些缺点是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自然现象,是发展中的缺点,那么,教师就不会因此而改变对学生的态度,而会因材施教,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我相信,经过职业培训学校各方面的不断努力,职业培训学校一定能走出德育教育的误区,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具有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素质、良好品德修养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硚口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9.学校思想教育培训简报 篇九
201x年9月25日,思想品德学科在玛瑙学校举行了全区思想政治教师集体研讨活动。玛瑙学校的刘咏梅和龙骧教师同时上了一堂9年级的思想品德课。该堂课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导学、合作探究、课堂体验的模式,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学习气氛浓郁,教学效果良好。
针对今年教材的变化,在教研员主持下,全区教师积极专研新教材,会上由茶园新城中学的两位教师对教材进行了解读。
最后,邱继先教研员对全体教师讲话。他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今年中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对今后中考考试考什么,我们怎么教提出了他的新观点。
10.培训学校教育体系 篇十
——〈实 验 报 告〉
一、问题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基本宗旨,以真善美社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
1、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美育是人全面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正如决定中指出的“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重要的是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成长。”
2、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美育具有开发人的创新意识,加强实践能力的功能,根据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美育对人的右脑和智力的开发,有着巨大的功能,尤其对发展提高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有直接的作用。美育的内容(自然美、精神美)也决定了实施美育必须在自然实践中,与人的交往中才能得以展开。由此可见,美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有着独到的作用。正如决定中指出的“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对于促进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育中包含了强烈的情感因素,具有激励人主动发展的动因及机制。所以可以充分运用各学科中内涵美的内容,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
3、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
学校教育要求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包括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美好的心灵。实施美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气质、情操、性格、意志和信念,从而起到塑造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健全人格的作用。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形象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标准。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思想,一定的社会道德,一定的人生价值,一定的追求与理想,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
4、学校办学传统的需要
“建设特色学校,培养新世纪人才”是我校多年来的办学目标,在构建 美育教育方面做了些研究和探索,但如何向深层次发展,使之规范化、系列化、科学化,就要作些科学的研究。从美育和主体性艺术教育着手,创设校园良好的精神氛围,培养新世纪所需的高质量人才。
鉴于以上认识及分析,我校决定进一步强化美育教育,全面推进实施学校的素质教育。
二、课题的界定
学校美育、艺术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的研究其定义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美育特色为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将美育融入到学校教育全过程中,是弥漫于整个校园的以美育人的氛围,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多学科、多渠道渗透美。在备课中,充分挖掘教材的美育因素;在上课时,精心展示教学活动过程中一切美的事物,在师生互动中,努力建构美的互动形式。注重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展示学生和教师的个性美。倡导追求教学过程的和谐美、纯朴美、自然美。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素质,达到以美育人的教育境界的过程。同时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三、理论依据
1、政策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成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坚实的哲学依据
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党的教育方针。
3、科学研究依据
(1)1967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获得者,美国神经生理学家斯佩里博士,关于裂脑的系统性研究以及左,右脑功能研究,可提供生理学的依据。
(2)我国学者通过美术,音乐等形式训练培养儿童的实验表明,美育在挖掘人脑的潜能,启迪灵感思维,培养创造型人才有重要作用。
(3)教育学心理学依据。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以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实验目标
经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使全校教师形成新的美育教育的理念,建立“以美修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的美育框架。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挖掘美的事物,拓宽美的领域,利用美的因素,探索美育独特的育人功能,实现“双重(教师学生)”育人目的。深入研究美育与创新的关系;研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美育途径。
五、实验内容
美育问题的研究现在在教育领域已经蓬勃地开展起来,但是如何使美育注入新的内涵,使美育真正的起来,为教育教学服务,是值得研究探索的问题,我们后石小学做为“省美育名校”将会认真学习国内外的一些新的美育研究理念,并融合于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促进其它几育的发展。我们将提供高素质的教师,提供高素质的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经济来保证深入对美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1、以美促德规范、引导人。
德育和美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努力提高我校教师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教师按照美的规范塑造自己,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才能承担实施美育的任务。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大量审美因素能使学生透过美而更深刻地求取真。同时,教育过程的审美化可以缓解德育中的机械灌输性,增加自觉和活力。教育中的审美氛围有助于学生树立美好的生活理想,产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并推动他们完善人格的形成。
2、以美的环境熏陶人。
学生的发展与教育环境关系密切,校园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对学生的培养起着陶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建设好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美化自然环境,让校园处处体现美的情趣,陶冶美的情操;优化人文环境,让每一面墙壁说话。做到六个“一”。即一个“新”,新颖,有独创性;一个“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一个“远”,眼光要远,有超前性,随时代发展不落后;一个“高”,层次起步高,体现真善美的要求;一个“严”,严密、细致、质量好;
一个“美”,美观,协调一致,和谐多样,给人美感。
3、以美的教学教育人。
(1)教学,是人们按照教学规律所进行的一项创造性实践活动。它是科学,又是艺术。当代教育的发展,又赋予这一命题以更丰富、更深刻、更富有时代的内涵。教学科学艺术化和教学艺术科学化是教师的一种对美的追求。“以美立艺”,即要求教师正确认识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之间的辨证关系,以及教学艺术的规律,自觉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艺术素养。
(2)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掌握教学艺术进而形成独特而鲜明的教学风格。充分运用形象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以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来传递具体的直观的信息材料,进行学科的教学。
(3)由于美育有助于开发人的右脑,使其左、右大脑的机能得到发展,从而增强了学生各种能力(感受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因此在学科教育中要树立正确的美育观念,运用美育的方法,来促进学科知识的获取及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的效率,真正实现“以美辅德、以美陶情、以美益智、以美健体”的目的。
(4)挖掘学科中美育的内容,运用美的情感来唤起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把学生推上主体的地位,从而使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达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意向。
(5)美育与各学科相互渗透,进行学科整合。各学科都有明确的美育教学目标,都担负着美育的任务。例如,语文要学习关于艺术的美学知识,要认识汉字的结构美、领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体育要学习人的健康美和形体美等。运用各学科的内涵的美来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通过美的感受体验并运用有关的手段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智力
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以低年级重点陶冶爱美的心灵;中年级重点培养审美的情感;高年级重点培养创造美的能力为活动的基本内容。
4、以美的艺术智慧人。
美育的独特作用,通过美育与主体性艺术教育的结合,做到以“美”导“真”、以“美”辅“德”、以“美”促“新”。以艺术作为媒介,引发、释放和发挥儿童的潜在能力,促进艺术教育的内化,切实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到每个学生身上。扩大儿童音乐、美术审美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夯实艺术基础,为将来发展建立丰厚的生长点。
5、以美的心灵完善人。
近年来,对审美心理的研究已经初步揭示出美会使人的各项心理能力处于极其和谐的状态,它们既互相依存,又互相配合,每一种能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但同时又能兼顾到整体,而不损害整体的统一。美育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给人心灵以本质的定性,也就是要使人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心灵,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并开发其它各育无法完成的人的各种潜力。
六、实验过程
为了使实验顺利进行在每个学科教学之中我校倡导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创境准备入境美
通过谈话法、歌曲感染,图形展示,结合电视录相、投影仪等电教媒体创境引入,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师生间教学共振,情感共鸣,形成畅通的信息交流网,显示出课堂教学高效性、入境美。
2、教法新颖形式美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引发学生积极思维,采用尝试法,探究法等,结合多媒体,提高学生兴趣。促进美中启智、美中促学、美中促能、美中施教。
3、挖掘内容展示美
注重挖掘多科教材中美育因素,展示“美”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社会课上让学生体会人类历史美,祖国河山美。语文课上,让学生体会语言美、行为美;美术课欣赏画面艺术美,作画时的创作美;数学课的数学美、图形美;体育课做到场地设计美,队形排列美,广播操的韵律美、和谐美。尤其是音乐课,构建了“创设情境入境美,技能训练和谐美。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美无处不在,教学内容的美感得到充分显示。学生在追寻美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有益于综合素质的形成。
4、情感贯穿体验美
没有情感的教学,永远是枯燥的、乏味的。教师端正、得体的仪表,紧随课堂节奏,内容或激昂、或沉静、或愉悦或悲伤、语言无时不在投入一种情感,时时感染学生,使学生随之而动,充分感受着美,体验着美,达到情景交融,身临其境。
5、实践创新创造美
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给学生大胆想象的空间,发挥潜能,动手、动脑大胆实践。
6、多种活动培育美
学校开展艺术周活动;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大自然中寻找美;有机整合感悟美;“文、画”共生
鲜活学生的日记与习作;演绎课本剧,活化教材。
七、实验成果
我校大力加强“学校美育、艺术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的研究”使学生学有所长,学生由原来的绘画到现在的粘贴、石雕等艺术创作,由原来的模仿向自我创造型发展,而且学生的作品形成系列画,有彩笔画,有国画,有剪纸,有粘贴,有石雕等,走进美术展室,琳琅满目的书法绘画作品令人目不暇接,充分展示了美育研究的成功,那奕奕闪光的奖牌,那一张张来自全国各地,的奖状,证书,都满含着教育者辛勤的汗水。学生的绘画,经常参加各级比赛,并获得奖项,其中有7幅作品收入全国小学作品丛书之中。再现了学生对艺术美的追求。在音乐方面,我校又加强了实体建设,投资上万元购进电子琴等乐器,配备了大型鼓号队,使艺术特色一年上一个台阶。我校参加市大合唱演出,多次荣获优秀节目奖,优胜单位奖。各种美术班、音乐队在市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表演,并给予很高评价。大大推进我校艺术工作的蓬勃发展,给我校带来可喜变化。学校呈现四新局面即:学校有新形象;领导有新水平;教师有新素质;学生有新质量。教师们在探索美中品位提高,在研究美中素质发展,呈现出四提升局面即: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得到提升;人文素养得到提升;研究氛围、合作意识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多次在省、市、区进行大型的教学观摩研讨,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教学骨干队伍日趋壮大。涌现出一批省、市、区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近年来,我校被评为“东三省美育名校”、“省美育名校”、“美育先进校”,校长被评为美育先进工作者,教师多次获得省、市、校级优秀课,所撰写的美育论文也曾多次获得省市校级优秀论文。04年至05年间,连续两年溪湖区在我校召开“溪湖区小学校本课程研发阶段现场会”和“全面落实课程计划、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场会,同时我校近年的教育教学成果倍受新闻界的关注,我校的《探究式多维赏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走出“朝雾暮霭” 扬起课改风帆》等教学经验曾在《辽宁教育》、《本溪教育》、《本溪日
报》等刊物上发表,市教育电视台、市电台、电视台也给予多次系列报道。正是学校美育、艺术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的研究”,推动了我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发展和前进,推动了我校的整体发展。
溪湖区后石小学
“学校美育、艺术教育融入 学校教育全过程的研究”
——〈实
验 报
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后石小学
告〉
11.规则教育:现代学校教育之基 篇十一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家庭、学校、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要有相应的规则在进行着某种程度的约束,协调着发展。然而,国人规则意识淡薄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些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闯红灯、乱扔垃圾、随意吐痰等有损个人文明素养行为的说辞,如千万支流、小溪潺潺,汇聚成不得不让我们直视的问题:规则教育——素质教育之基、责任教育之基、和谐教育之基、现代社会文明发展之基。
一、 如何理解规则教育?
简单地说,“规则”就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必须共同遵守的一条条制度和章程,是约定俗成的。
规则意识是以规则作为行动准绳的思想行为,是发自内心的。它属于意识范畴,包括人们对规则的认识、看法和对涉及自身规则的理解、态度等。从家庭、学校到社会生活中,规则意识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它是规则制定的心理基础,是正确、自觉实行规则的思想保证,也是学校、社会建立有序、和谐环境的思想基础。
“规则教育”,是对受教育者专门施加有关规则方面影响的过程,最终达到人人都去遵守规则。学校的规则教育就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中通过教育的手段由不自觉变为自觉、由他律变为自律。良好的有序的规则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合作意识、责任感和自律精神,帮助学生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促进每个学生富有个性发展的社会性教育。
然而,目前我国学校的规则教育方式却让人忧虑,主要表现为:(1)规则的内容过于宏观,多为一些程度性的描述;(2)规则的落实过于理想化,多为贴在教室里墙上的台词,等于束之高阁;(3)规则实施奖罚过程过于形式化,很多受制于主观臆断,这反而弄巧成拙,滋养了学生们不愿遵守规则的陋习。如《小学生守则》中的内容虽然条条在理。但是细分析,有些条条却颇费思量、难理解。如“遵守法则,增强法律意识”这种意识范畴领域里的内涵对小学生来说真就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又如“热爱科学”,什么叫热爱?科学表示什么?诸如此类,不一而举;难执行,每一条规则都没有绝对的遵守和不遵守的明确界线,学生并不能很明确地知道正确和错误的做法是怎样的,也使得教师在落实规则时有些困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们在规则教育问题上的困惑和纠结。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不是单一的,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无疑是我们在制定规则内容时出现了问题。
二、 如何制定规则教育的内容?
说得实在,才能做得实在!笔者认为规则的内容一定要实在、简单、清晰、明确。
朱熹说:“圣贤千言万语,教人且从近处做去。”笔者认为,学校规则教育的内容也应从近处着手、从实处落脚、从细处生根,规则教育才能真正找到适切于它的那片天空。
先来看70多年前江苏维安的新安小学制定的学生一天的“生活规定”:①每天做身体运动一次;②每天整洁一次;③每天写日记一篇;④每天吃开水五大碗和豆浆一大碗;⑤每天大便一次,且有定时。还有每月的、每年的“生活规定”,从生活到其他的无一例外。就是这些让人发笑的规矩却又是那么真、细、实,条条规矩都可以让人触摸到,也可以让人去做到,条条规矩中又渗透了学生身心发展、道德修养等各个方面,于这种规矩中浸润长大的学生,怎能不拥有一个健康、阳光、向上的人格。
借鉴这些传承下来务实的“规定”和国外的规则教育经验,笔者认为,我们现代学校制定规则教育的内容也应该具体、简洁、可行,让学生能触摸到并能做到,从而真正实现学校规则教育的育人功能。如针对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规则可设计为:(1)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2)不与陌生人说话;(3)不搭乘陌生人的车;(4)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5)遇到危险可以马上自己跑开。如针对刚入学小朋友的课堂规则可设计为:(1)听从老师指挥;(2)上课铃声一响,进入教室即坐直;(3)眼睛注视老师,耳朵仔细听;(4)嘴巴不讲话,发言前要举手;(5)手脚不乱动、乱摸、乱碰。针对课间休息的规则可设计如下:(1)在教室里说话要轻;(2)经过过道靠右走,不能跑、挤;(3)在过道、厕所排队时要安静,大小便后要冲一冲;(4)安静地回到教室,坐回自己座位上时动作要轻;(5)不小心撞到同学要主动扶起来并说声“对不起”!
笔者认为这些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的规则,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才会收到实际的效果。只有课堂言语规则和行为规范内容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只有客体和主体的合拍,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养。这也启示我们,制定在学校里实施的规则内容时,不能脱离教育心理学和儿童行为发展理论,一定要结合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实际,细化成可操作的要求和规定,才能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特别是年龄越小的学生,越需要具体细微的行为指令,而不能给出太抽象笼统的规则,那会使他们在实施时感到困惑。
三、 如何实施规则教育?
规则的规范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为更高层次的道德行为和体验打下基础。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功能,把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作为一项素质教育内容来抓,为培养有操守、有原则、有责任的高素质一代人而服务。
1. 坚持有机渗透:规则教育的基点
规则教育内容具体丰富,涉及面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有这样一段阐述:“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德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从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各有侧重地开展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理想信念等教育,使德育更贴近实际、更贴近学习生活、更贴近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因此,必须以学校日常管理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各项活动为辅助,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为网络,做到有机渗透、早植入规则意识,形成教育合力,发挥整体效益。一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是进行规则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学生的大量活动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言语、行为、姿态等均可在课堂上表现出来。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科特点,进行规则教育,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做到心里想着规则,观察不忘规则,讲课适时讲规则。二是与学校日常管理相结合。规则教育的内容体现在学校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许多内容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要把规则教育作为贯彻《规范》、开展养成教育的重要方面,结合学校的日常管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规则教育,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三是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学生规则的形成,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因此,学校要主动向家长和社会宣传规则教育的内容、目的和要求,争取他们的配合和支持,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在规则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教育的同步性、一致性和整体性。
2. 坚持以身立教:规则教育的支点
在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社会里,教师总是被当做其他社会成员的楷模。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这点往往是觉察不到的。但还不止如此,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正因为这样,所以一个教师也必须好好地检点自己,他应当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是学生直接模仿的对象,也是规则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习惯品行、文化素养、治学态度、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影响,在学生的成长中留下印记。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至关重要。在规则教育中,教师应以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只有教育工作者人人做楷模,处处讲规则,才能让整个校园拥有良好的规则教育的氛围。
3. 坚持内化自律:规则教育的拐点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诚哉斯言!学生的需要一旦出现,就会激发出一种“支配行为”的动因,成为去从事各种活动的源泉和动力,这就是“内驱力”,内驱力产生和强化的过程就是“内化”的过程,就是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过程。“言为心声、行为心表”,规则教育要取得实效,内化是关键。因此,在规则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规律,要及时、及早植入规则意识,明理、激情、导行,引发其“内驱力”的产生,进而促使“内化”。在此基础上,狠抓规则行为的训练和养成,逐步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最后形成行为自觉。只有这样,规则教育的效果才是真实的、牢固的、持久的、稳定的,才会为学生的文明生活习惯和幸福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才是现代学校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才会真正培养出一代高素质公民!
12.学校教育中的“诚信教育” 篇十二
首先教师必须诚信。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对教育教学工作要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决不能敷衍塞责、弄虚作假。“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高尚人格”。每一个教师,不但要以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才能来教育学生,而且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启迪学生、感召学生。
其次,要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强化诚信教育课程。学校诚信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以思想品德课等形式进行的,由于学校教育长时期处于封闭状态,诚信教育显得较为抽象。但是近年来学生的信用受到来自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条件下,闭门进行诚信教育显得远远不够。各级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手段,把诚信道德教育的内容融入有关课程的讲授中。
再次,诚信教育要与校园基础文明建设相结合。学校素质教育强调以德育为首位,首先教育学生要学会做人。学生的诚信教育应密切结合学校的基础文明建设,从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明礼守纪、拾金不昧等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逐渐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和为人处事的道理。把“诚”和“信’’作为学生行为的基本准则,通过积极开展诸如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自省、慎独教育,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在校园内形成崇尚诚信的氛围。
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信用评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我们的教育实践来看,建立诚信的关键是在人和制度之间建立一套良性的互动机制,即建立一个诚信体系,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和信用机制。通过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和赏罚纪律,建立科学的体系,每学年进行评估,以其作为操行测评、奖学金评定、三好生评选、入党申请人考察等的主要依据。加强对“诚信”者的奖励、褒扬和对“失信”者的惩罚与贬斥,形成浓厚的“诚信”氛围。以前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主要看他的学习成绩及有无特长。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学生在校的表现,不仅应关注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应关注学生的操行。现在许多学校已经在试行“信用档案”,即使用《学生素质教育证书》,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历练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经历和主要成绩的客观记载,建立对学生素质评价和社会认同机制。证书可作为学生评优、综合测评、高校录取和参加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日益受到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欢迎。
构建诚信体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现实生活中,信用危机正浸渗在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诚信的缺失正严重败坏着我们社会健康的肌体。某新闻媒体曾作过调查,信用危机已成为位居腐败之后阻碍经济发展的第二大因素,信用危机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长了15%,我国每年由于信用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000多亿元,由于诚信缺失使得人们心理自危而造成的各种损失更是无法估计。个人失信,贻害数人;社会失信,则人人自危。因此,必须在全社会营造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一是要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全社会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强化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形成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对那些不讲诚信的人进行道德鞭挞、舆论谴责,渐渐确立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风气。
二是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机制,逐步形成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很大的冲突,要建立和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首先必须要有一个诚信体系。目前,我国北京、上海等许多大城市已开始建立公民“个人资信制度”,并且推出个人“信用身份证”,建立个人电子信用档案。随着这一制度的推广及发展,今后若某人信用违规,信用机制将会令他在社会上寸步难行。
【培训学校教育体系】推荐阅读:
教育培训学校运营方案10-04
教育系统学校民主管理专题培训会主持词07-01
培训学校培训内容公示08-13
民办培训学校学校申办报告格式09-11
驾驶培训学校09-01
月嫂培训学校09-08
××学校校本培训总结08-20
学校安全培训总结10-11
培训学校章程制度07-15
艺术培训学校章程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