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勃勃的校园周记(精选5篇)
1.生机勃勃的校园周记 篇一
我喜欢美丽的大花园,也喜欢好玩的动物园,还喜欢各种各样的植物?但我最喜欢一年四季生机勃勃的校园!
每当万紫千红的春天来临,校园里的.山茶花开了,有粉的,有粉红的,可全身红红的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我碰了一下它就掉了下来。这时风吹了过来,山茶花的花瓣就优雅地跳起了舞,再看看地上的花瓣像一张红红的地毯,让人很想躺在上面。白玉兰开了,可真美!有的张开了一点,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女孩,也好像在说:“我要努力张开……”有的还是花苞像一个个正在睡觉的小娃娃,还有的已经张开了呢!像正在等待它们的伙伴出来一起去玩……
每当夏天来临时,校园里的黄山栾,叶子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像翠绿的屏障。小小的花芯黄黄的可真像一个个小娃娃刚睡醒,才睁开了眼睛,花瓣像小米粒一样小,真可爱。阵风萧瑟的秋天来临时,桂树也正开花了,风吹过,香味飘来,真香呀,香得十里之处也闻得到。银杏叶黄黄的特好看,这时叶子掉了下来风一吹叶子就跳起了舞真美。 冬天,同学们在冬天也喜欢在外面玩,有的跳绳,有的唱歌,有的玩捉人,真好玩。
2.让教育充满灵动 让校园焕发生机 篇二
小学德育教育面对的孩子是一张白纸,唯有教师用真心、爱心、耐心、信心,才能在这张纸上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为此,必须改变德育工作重理论、轻实践,重言教、轻身教,教育方法单一、僵化的教育模式,让德育教育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向学生的内心世界回归。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并实践着:
一、转变教育思想,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主体教育论出发,现代教育观强调,要让学生学会做主人,教师必须先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再加强学生自身主体意识,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来展示学生主体人格。通过校园广播宣传这些行为的危害,通过班队会明确目标,再通过组织一系列“小主人”活动,告诉学生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吃零食的坏处,扔废纸的不好,让学生自身愿意去实践,而不是教师逼着去做。
二、制订分层教育目标,逐步推进德育教育内容
在建立长效教育机制的基础上,我们围绕“做健康快乐的小主人”的总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分年级的主题教育活动。
一年级“快乐伴我行,戴上红领巾”的队前教育活动。
二年级“文明礼仪,伴我成长”队会教育活动。
三、四年级“为国旗添彩”读书活动。
五年级“我自信,我成功”的理想教育活动。
六年级“争做优秀毕业生”竞赛活动。
以上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结合了学校“文明班级”的评选活动,学校、家庭、社会协作互动,养成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丰富了“德育”教育的内容。
三、引入榜样机制,设立“文明礼仪展示板”
在每个班的教室外面最醒目的地方,学校统一制作了“做文明少年,创绿色班级”的“展示台”。要求各班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自己班级的特点,把班级一天内发生的好人好事,结合“八大习惯”的内容,进行展示,也可以对一些不好的行为进行警戒提醒。只要是做了好事的学生,都可以把自己做好事的时间、地点、内容,做成卡片贴在“文明礼仪展示板”上,让学生体验一下成就感。文明礼仪的内容涉及面广:可以是捡起一片废纸,也可以是节约用电主动关掉电灯,可以是节约用水,也可以是不吃零食,可以是讲究卫生,也可以是主动问好等,只要是文明礼仪习惯方面的都可以上“文明礼仪展示板”。
四、设立“八大习惯”荣誉墙
小学教育重在养成教育,多年来,学校一直秉承“让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的办学理念,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目标,从习惯养成入手,造就培养学生的大目标、大智慧。
1.制订学校、年级、班级“八大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按照细则各口检查评比得分,一周一评比,一月一张榜。具体要求是:
(1)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轻声慢步不喧哗,行礼问好不说谎。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读写正确会预习,认真听讲善思考。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阅读半小时,注重积累写日记。
(4)培养良好的健体习惯:阳光体育一小时,站队做操快靜齐。
(5)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讲究卫生勤洗澡,不吐不扔环境好。
(6)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自己事情自己做,值日打扫要趁早。
(7)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勤劳节俭不攀比,谦让诚信存感激。
(8)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安全规则严遵守,拒绝零食远离火。
2.每个班的教室外面有固定的“八大习惯”荣誉榜,即把班级的“八大习惯”做得好的学生的照片和简单的事迹写出来,在班内确定学习的榜样。学校德育处根据各班上交的资料及评比的结果,再评出学校的“八大习惯”之星,上学校的荣誉墙,在全校树立榜样,让学生学身边的人,规范自己的言行,通过由近及远的榜样示范教育,上学见面的“问好声”此起彼伏;晨读的“读书声”清脆悦耳;课间活动的“口号声”声声震响。学校到处呈现出一派干净、和谐,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
重德载物,教书育人。学校通过一系列的德育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八大习惯”的养成教育也深入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读书声、红歌声、呐喊声、问好声”回响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学校真正成了孩子们成长的乐园、花园、求知园!
(作者单位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道北西街小学)
3.高效课堂沐春风 校园处处展生机 篇三
“好教育写在脸上”。自实行高效课堂以来,我校的教育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漫步校园,到处都洋溢着孩子们的笑脸,那脸上写满的不仅仅是快乐,更是阳光、向上与自信。然而,走进教室方知,更繁荣的笑脸绽放在教室里。
走进教室听课,准确地说,不应该是听课而是看课,因为这里鲜有老师的讲授,大多是学生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展示。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一份学案,都有学生的讲解、辩论或朗读等形式,无论是个人独学、两人对学,还是小组群学,每一个学生都那么专注。这里的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对老师而言,不再是仅传授知识,而是教师课堂的组织者、点拨者,是学生学习中的首席,与学生一道分享学习成果。
自2008年我县实施课改以来,我校不断在摸索中前行,由刚开始的一味模仿,到反复学习杜郎口、洋思等中学的精髓,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得出了一系列符合校情、学情的措施,如对教师资源的整合,对教师进行整合,以学科为单位,详细分析每个教师的性格特点、教学能力、长项与短项,本着“大服从,小结合”的原则,确立了“单元教学组”。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架构,教师不再是“单打独斗”每个教师的强项,都找到了有效对接“强强联合”成为现实,集体备课不再走形式,教师根据自己对本学科的掌握程度,可以自选“教学模块”。
这种新的课堂,让老师们感觉工作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了。过去怕上课,现在怕下课。在这种课堂里,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胆识和表达能力,而且现在的师生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再也不是老师“牧羊鞭”下的“羔羊”,而是充满了“天性、活力、创造力”的天使,主宰课堂,演绎生活,这样的课堂真正的实现了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是高效课堂解放了教师和学生。高效课堂改变了师生的生命状态。改革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创造热情,使教师的生命状态由“麻木”转向“迸发”,乐教、研究、创新成了教师生活的主旋律;
高效课堂也变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由过去的知识的传授者、德育的“布道者”,转为学习中的首席、学生的伙伴与朋友,成为课堂学习最好的引领者。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者、知识的容器,转为学习的参与者、课堂的设计者,配合教师一同完成整个学习过程。
同时,高效课堂把“三维目标”的实现落到了实处,课堂上的展示环节,孩子们在知识的讲解中彰显能力并容进了真情实感,价值取向,是真实生命在课堂上的释放。另外,高效课堂找到了教育的“支点”—尊重学生。触及灵魂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高课堂砸掉了老师赖以布道的“神坛”,从学生的聚焦处,来到了学生中间,学生的提问、回答、质疑,不需要老师的允许,有想法就讲出来,如果没有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这些都是无法实现的。
4.校园的趣事周记 篇四
游戏规则:赵彬宁火车头跑到不该停的地方停下或者在该跑的时候突然停下,就算输了。如果赵彬宁火车头把后面接着他衣服的人甩掉,就算赢。
下课铃响了,我迫不及待地和邢皓天、牛泽群、张云鹏、崔诚宽跑到赵彬宁火车头的座位上。我们异口同声地说:“起来吧,玩拉火车。”赵彬宁说:“好!”我们按照赵彬宁小火车说的去排队。我给赵彬宁小火车起了一个外号叫“香草小火车”。为什么我叫他是香草小火车呢?因为他喜欢香草味的牛奶,所以我才叫他“香草小火车”。香草小火车开始疯狂地跑,他想把我们甩掉,就要用几个绝招:神龙摆尾、闪电漂移等等。
他首先要把最后的人甩掉,而我就是最后一个人,他使用了一招“神龙摆尾”,把我甩了个“屁股蹲”。邢皓天、牛泽群、张云鹏、崔诚宽笑个不停。我说:“以后我不要站在最后一个了!”
5.我的校园周记 篇五
走进校门,咱们就来到了花园。那里有许多的花,像蝴蝶形状的就是蝴蝶兰了;镶有浅红花边的白花叫郁金香……说到郁金香我就得说说它的品种了。像烈焰般炽热鲜红的,叫“斯巴达克”;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
直走向右转,就来到了果园。那里有着许许多多的果实。有又大又甜的橘子;又红又甜的小樱桃;又香又脆的香梨……听了就令人馋涎欲滴。到了果实成熟的季节,老师会组织咱们到果园里去采摘香甜可口的果实,并拿到教室里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大家吃着美味的水果,心里开心极了。
【生机勃勃的校园周记】推荐阅读:
生机勃勃的语句摘抄10-27
生机勃勃的阳台初中生作文10-16
美丽的校园充满生机01-16
读书给校园带来生机和活力08-21
兴致勃勃的意思和造句09-27
兴致勃勃的近义词语08-30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双流教育11-07
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作文12-24
生气勃勃怎么造句07-11
绿色=生机+希望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