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该怎么复习?(15篇)
1.考研政治该怎么复习? 篇一
一定能在短期内全面提高 写作应考能力 ,抓住重点、难点和考点,为获取考研写作高分做好充分的准备。
1.学习语言,没有比背诵更好用的办法了。作文一出生就是用来背的,背完后默写,修改,然后再接着背,接着默写,修改。建议备考考研英语作文的童鞋们背完作文后务必要默写,然后对着原文一丝不苟的修改。
2、学会活用模板,我所知道的《写作160篇》中的模板很不错。一个题目给出了三篇范文,从经典模板到思路和语言上的创新范文,大家在学习时,不只是单纯的学习这种模板,还要学会模板的思维。
3、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加入自己的东西,让你的文章更加的不同。先学习经典的模板思路,可以在对文章的语言创新时,注入自己积累的素材,把文章语言(包括词句)优化的更出采。
4
4、模板和背诵只是为你正式的书写打基础,大概每两个星期还试着自己写几篇作文练习一下,考前的话集中进行练习。避免在考场上因为不熟悉而产生任何的使结果差强人意的因素。
5
5、在考试复习中,切记不要把作文的功夫下在最后几天,这会增加你的焦虑。考场本就容易紧张,可能会让你完全想不起自己到底学了什么。那么临时失忆很麻烦,所以要早早复习,提前一个月差不多。
6
2.考研政治该怎么复习? 篇二
概念和名称的歧义, 归根到底, 是由于传统文化内容的繁复多样造成的。因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从中撷取其一并冠以一个相对恰切的名号, 进而开展一种教育活动也是可行的。我们关注的问题是, 从教育的角度, 尤其是中小学教育的角度看, 传统文化的内容体系最好是什么样的?它们各自有着怎样的意义和价值?
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如何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有不同的方法。比如, 有学者将传统文化分为规范性文化、非规范性文化、半规范性文化。所谓的规范性文化, 是以儒家经典为经, 以历代官修史志为纬, 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广泛吸收了道、法、玄、佛诸家学说而形成的经史文化, 它是中国传统社会具有最高权威的规范性文化;而普遍存在于一般民众中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信仰追求、日常心理、风俗习惯等, 则是非规范性文化;介于两者之间、雅俗程度不一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 如“四大名著”, 对经史文化呈半游离状态的各种文化教育、宗教娱乐活动等, 则是半规范性文化。也有的学者, 将传统文化分为正统的儒家文化和世俗的民间文化。显然, 这两种分类, 都是从社会层级上分的。从教育的角度看, 也有人将传统文化分为国学经典教育、礼仪修身教育、文学艺术教育、节庆民俗教育、传统技艺教育, 等等。分类要坚持的起码逻辑, 一是要标准前后一致, 首尾一贯, 不能一事一议, 不能中道改易;二是要包举齐全, 不能有逸出这个分类体系之外的内容。根据这样的原则, 作为教育内容的传统文化, 我们认为可以分为经典文本、文化知识、技艺技能三大类。
中国传统文化之经典文本
正如一位学者所言, 经典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所在, 魂魄所系, 它承载着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 守护着这个民族的历史传统, 一个民族的活力与资源、常理与常道、未来与希望都蕴藏其中。作为传统文化的经典文本,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国学经典, 就是我们祖宗中那些伟大心灵留下的伟大的书, 是我们先民中那些智慧头脑的结晶, 是指我们民族历史上那些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 是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奠基性的著作, 是塑造我们民族的性格和气质的著作, 是对我们民族语言和思想具有示以准绳、匡其趋向意义的著作, 是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其有效性不限于一时一地、历久弥新、具有超越时代生命力的著作。
接受经典教育的过程, 是一个与人类历史上伟大心灵沟通的过程, 是和人类历史上最智慧的头脑对话的过程, 也是一个接受一个心灵启示、感受其襟怀、浸濡其思想、分享其智慧的过程。通过阅读经典, 我们就能了解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之中, 都遭遇了怎样的挑战, 面临了怎样的难题, 我们又是凭借什么资源, 根据什么样的原则和方法, 成功地应对了这种挑战, 化解了这样的难题, 取得了怎样的成果。经典教育在功利泛滥的时代, 致力于培养高贵的气质, 呼唤摆脱实用主义的桎梏, 冲破名利场的喧嚣、浮躁和表浅, 追求那些深邃的、最基本的、永恒的价值。显然, 只有这样的教育, 才能唤起人类自身的优异和卓越感。
什么是国学经典?是狭义的儒家经典?是所有重要的古典文本?还是一切历史文献?是一个富有包容性的体系?还是一个独占性、排他性的体系?也就是说, 几乎没有人不认可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内容, 而且是核心内容。其实, 经典不应该定格过高, 不能由“四书五经”所独占, 更不是只有那些自命为“经”的著作才是。它应该是一个包容、发展的体系, 举凡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影响、在今天依然具有生命力的历史文本, 都可以看作是国学经典。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国学经典, 都可以作为普通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内容, 更不意味着这些经典可以在各个学段学习。在内容的选择上, 既要考虑教育的传统, 也要照顾现今的需要;既要考虑这些经典内在的逻辑, 更要照顾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具体来说, 在小学阶段, 应该以传统启蒙教材和古典诗词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在小学低年级 , 可以以《弟 子规》《小儿语》《朱子治家格言》等为主, 以养成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在小学高年级, 则以《千字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等为主, 以掌握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感受祖国语言的优雅和精致、增强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为目标。在初中学段, 可以选读四书和诸子, 让学生体味经典所具有的跨越时代的生命力, 从而热爱经典, 热爱经典诵读。在高中学段, 可以选读五经与历代文学作品中的名篇, 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感悟并了解传统的审美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 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增进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通过国学经典教育, 可以走进我们的历史, 体认我们的传统, 亲近我们的祖先。接受经典教育的过程, 就是感受、体味、掌握并逐渐能灵活应用优雅和精致的祖国语言的过程, 就是把自己生命的根须, 扎植于传统文化丰厚土壤的过程, 是把自己从一个自然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中国人, 变成一个自觉的、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的过程。说到底, 经典是我们和自己传统之间的一座桥梁, 是我们和自己悠远历史之间的一根纽带。缺乏经典教育, 我们就无法找到回归自己精神家园的路, 只能是一个文化上无家可归的流浪儿。
经典教育当然会产生现实的功效, 而且种种功效可以说不胜枚举。比如, 诵读国学经典, 不仅能掌握并自由应用汉语这种优雅、精致的语言, 而且在高声朗读或密咏恬吟中, 能感受经典中的气势和气韵, 体味经典中独特的节奏, 这本质上是一个养气的过程。在养成了“浩然之气”后, 作文就会字字千钧, 气势磅礴, 笔下风雷, 气韵生动。同时, 国学经典往往具有厚重的伦理色彩, 关系世道人心, 阐明性学治法。接受国学经典教育, 长期受其熏染, 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和气质, 增进道德信念, 升华道德情操, 优化道德行为, 而且还能由此及彼, 由远及近, 一定程度地改良社会风气, 阻止社会道德的滑坡, 疗治社会失序的乱象。
现代社会高度分化, 离心力很强。由众多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职业、不同年龄的男男女女组成的国家或民族, 如果没有共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精神信仰, 这个社会或国家就没有粘合剂, 没有凝聚力, 没有共同的立足之基。国学经典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 就是要让生活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个共同体中的人, 不仅有一个共同的知识体系, 而且有一个共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精神信仰。稍纵即逝的现在, 不过是历史发展链条中的一环, 是历史的现实性呈现。我们与其说是生活在现在, 不如说是生活在不断行进的历史过程之中。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历史和过去, 那么这个共同体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基。接受国学经典教育的过程, 就是一个人自觉走进“文化”的过程, 通过经典文本的阅读和古典文化的熏染, 改变性格和气质, 最终成为一个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现代中国人。
中国传统文化之文化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是我们的先民在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大到各种社会政治制度, 小到一个概念, 都属于文化知识的范畴。前者如科举制度、封建制度、三省六部制等, 后者如华夏、九州、中国、炎黄子孙等。过去人们的日常生活, 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各种问题, 也是文化知识的重要内容。物质层面的如衣食住行, 精神层面的如人伦关系、社会阶层、宗教信仰、生老病死, 等等。
有关文化知识的分类, 更是大相径庭。王力先生主编过一部流传很广、影响极大的《古代汉语》, 在每个单元都有“古汉语通论”。第三册的“古汉语通论”的四个单元, 都是“古代文化常识”。其中包括天文、历法、乐律, 地理、职官、科举, 姓名、礼俗、宗法, 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等14个方面。台湾学者王尔敏先生, 致力于民间传统世俗文化生活的研究, 他的《明清时代庶民文化生活》一书, 依次介绍了民间多神信仰、日常生活节奏、饮食医药与养生益寿法、日常礼仪规矩、应世规矩与关禁契约、玄理术数之信从、游乐才艺和风月调教8个方面的内容。
实际上, 这些内容, 在传统的教育中也普遍存在。著名的启蒙教材《幼学琼林》, 就设置有天文、地舆、岁时、朝廷、武职、祖孙父子、兄弟、夫妇、叔侄、师生、朋友宾主、婚姻、妇女、外戚、老幼寿诞、身体、衣服、人事、饮食、公室、器用、珍宝、贫富、疾病死丧、文事、科第、制作、技艺、讼狱、释道鬼神、鸟兽、花木等32个类目, 这可以说是古代读书人知识结构的一个缩影, 传统的知识类型在这里都可以找到。
有一部名叫《万宝全书》的书, 是明清时期庶民日常用书, 虽然不是高文典册, 但重在实用, 深受缺知识、少文化大众的喜爱, 所以流行于民间, 自明代以来, 各种版本不下60种。清嘉庆十三年的刊本《增补万宝全书》中, 就分为天文、地理、人纪、养生、诸夷、民用、诗对、种子、杂览、侑觞、相法、农桑、八谱、仙术、笑谈、武备、数命、琴学、宅经、书柬、算法、堪舆、清律、爵禄、劝谕、祛病、时令、画谱、字法、牛马、状法、解梦32类。明清时期平民的文化生活是怎样的, 他们的知识世界如何, 他们关注什么, 他们受到什么知识的影响, 这类日用类书提供了最直接的答案。
这些文化知识对于生活在传统社会的人来说, 往往是生活之所必需, 是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 或者是通过进学读书, 或者是通过他人耳提面命, 或者是在生活实践中耳濡目染, 必然要学会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 这些传统知识中的很多内容, 已经不再成为中国人必备的知识了, 成为了只有在历史文献中才能看到的内容, 在历史博物馆中才能目睹的情景。但要了解我们先民的生活, 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 了解我们的祖先为什么那么想、那么做, 就必须了解他们的知识结构、人际关系、情感世界和崇奉信仰, 一句话, 必须了解他们的生活与精神世界。
传统当然不是凝固的, 所以人类历史上有众多破除旧的传统、同时建构一种更加适宜、更富有想象力的新传统的努力。但是, 传统作为人类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 是从过去延传到现在的事物。在《论传统》的作者希尔斯看来, 至少要持续三代人才能成为传统。传统文化知识也是如此, 虽然古人对天地、四时和人事的认识, 一部分已经成为陈迹, 但也有不少内容至今仍是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并且为中国人所特有。比如关于中国、华夏、九州、炎黄子孙等的称谓, 民间日用的知识如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六十甲子、传统节日, 等等, 这些内容既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也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的模式, 是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如果说, 学习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不见踪影的文化知识, 主要是为了了解我们的祖先的话, 那么, 学习这些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定影响的知识, 则是为了认清我们自己。通过检视我们身上的文化基因, 可以看清我们的知识结构和精神世界, 受到了传统怎样的影响, 我们的血管里流淌着先民怎样的血液, 我们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此外, 学习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还有一个直接的功效, 这就是能够了解历史文献中的专有名词和典章制度, 对于我们读懂古文、理解作者的意思会有极大的帮助。如果我们对这些茫然不知, 我们面对古文献就会如同天书一样。传统文化知识不仅对我们读懂古文、理解古人的社会生活有帮助, 而且对于我们搞清楚今天生活中很多事物的来龙去脉也大有裨益。特别是这一部分内容中, 有很多地方与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关联, 十分切近, 学习这些知识, 会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中国传统文化之技艺技能
技艺指富于技巧性的武艺、手艺、工艺或艺术等, 而技能则可以看作是拥有特定技艺的能力或才能。就是说, 技艺特指某种技巧, 而技能是通过长时间反复演练后习得和掌握该技巧的能力。二者既有联系, 也有区别。比如, 剪纸、抖空竹、下围棋、说相声是一门技艺, 而擅长剪纸、能抖空竹、会下围棋、能说相声则是技能。
传统的技艺和技能, 至为繁多, 难以一一举列。如果以从事的主体而论, 就有儿童和成人的区别, 男人和女人的不同, 庶民和士人的差异。以宗旨目的而论, 有的在于表现技巧, 满足心性, 纯为娱乐;有的制陶纺织、印染刺绣、冶炼铸造、炮制中药, 纯为实用。儿童的技艺技能主要是户外空旷处的娱乐游戏, 如抓子儿、抽陀螺、打蝶螺、放空钟、踢毽子、跳百索、摸瞎鱼、撇泥钱、风鸢戏;成人的技艺技能则偏向于室内的博弈竞技和斗智游戏, 包括围棋、象棋、弹棋、骨牌、马吊牌、麻将牌、掷钱等。男人的技艺技能多表现在龙舟竞赛、蹴鞠、骑马射箭、舞刀弄枪、徒手对搏等方面, 女士则集中在绣荷包、荡秋千、猜枚儿、抓 (石) 子儿、弹珠儿、跳绳儿、捉迷藏等上面。
在传统社会, 除了书法、绘画、围棋之外的其他技艺技能, 要么被认为是玩物丧志, 要么被视为奇技淫巧, 从来没有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些技艺技能的学习, 主要是在社会上, 也有的是在家庭中, 通过民间娱乐的形式你我传习, 或者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承。
传统技艺技能极富中国特色, 体现了中国的智慧, 典型地反映了中国人的性格气质和生活情趣。比如, 围棋就是一种智慧的游戏:松下林间, 庭前室内, 两人一壶清茶, 对弈纹坪, 眼前只有一盘棋, 一切纷争, 种种烦恼, 都被抛却在脑后。正如叶朗、朱良志在他们合著的《中国文化读本》中所说的:“围棋不是确立一个对手, 而是请来一位同好。围棋的‘好局’是与对方一道完成的, 一递一着的落子, 与其说是在竞争, 倒不如说在共同修建一座美妙的大厦。……围棋是与一位‘同好’来交流心灵, 来共同创造一个‘好局’, 最终共同生存, 达到心灵愉悦。这是中国人的围棋之道, 也是中国人的竞争之道。”通过传统技能技艺的学习, 不仅能够娱乐心性、激发兴趣、宣泄情感、强壮筋骨, 不仅能使广大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 增进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提高传统文化的素养, 而且能切实理解先民的用心, 感受古人的情志, 体味传统文化的精髓。
有必要指出的是, 我们所说的传统文化教育, 主要不是传统文化的问题, 而归根到底是教育的问题。传统文化本身虽然是古代社会、传统时代的文化, 但是传统文化教育则是当代社会的教育, 是当代中国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传统文化教育本质上是为了让生活在当代的青少年, 能够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 进而在文化上找到归属, 在精神上变得丰富, 在思想上获得一种根基。这也就是说, 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虽然来自过去, 但对象却在当代, 是生活在当代社会的青少年, 从所要实现的目标来说, 则更是要面向未来。所以, 与传统文化是在过去形成、经由现在、而通向未来正好相反, 传统文化教育则是将未来作为出发点和根本, 经由现在的选择和过滤而指向过去的。
3.该怎么吃,该怎么喝 篇三
与食品添加剂和平相处的五个要点:具有“简单的怀疑”精神、仔细看好“背面”再买、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知道”食品中含有什么样的添加剂之后再吃、不要直奔便宜货。
一位朋友从澳大利亚回来,和王丁棉聊起牛奶。
“澳洲牛奶的天然芬芳挂齿留香。”朋友说。
“那杯奶,我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亦曾有幸在国内品尝过。”王丁棉说。
王丁棉是广州市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广州市奶协会长,被称为“乳业第一炮筒”。
当时,20岁的王丁棉在一位国营牧场工作的熟人帮助下,一次性购买到了5公斤的生鲜牛奶,吆五喝六地回家自加工后即开始饮用。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王丁棉说,“牛奶入口,顿觉奶味浓烈和格外清香”,“特别是当牛奶停留在口腔与咽喉部位片刻之时,那种甘露般的乳香令人感到特别清爽和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也就是这一杯奶,成为了我几十年心中一杯奶的风味坐标。但很可惜,这种奶品似乎成为了我的记忆。”王丁棉对乳业这种“倒退”郁郁寡欢。
2011年,不仅牛奶,蔬菜、大米、肉类等主要食品种类,几乎都爆出这样那样的安全问题,令国家破格增加了应对方略。
我们究竟该怎么吃,怎么喝?简单的问题,并不简单。
还有遗憾的国标
2011年6月,王丁棉炮轰乳业新国标“倒退”,又一次卷入乳业论战。
中国乳业,论战常常比销售战更为激烈夺目。尤其是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后,中国乳业的问题逐渐显露,“中国奶业第一炮筒”的王丁棉也总有轰不完的“乳业炮弹”。
2011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对2010年通过的乳业新国标提出质疑:“谁在主导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制订?”
先后四次参加相关乳品标准制订的讨论会的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曾寿瀛说:“内部待议稿上显示,巴氏奶标准初稿的起草单位是某乳业集团,生鲜乳标准由某乳业集团起草,酸奶标准也由某乳业集团起草。”
先后三次参加相关乳品标准制订的讨论会的西部乳业协会执行副会长魏荣禄说:“我至今也没有明白,反复讨论形成的送审稿,其中一些关键性标准,最后为什么会被推翻?”
“乳业标准被企业绑架”的说法由此流行。
两个阵营的背后
这场风波隐含着巴氏奶和常温奶之争。行业内围绕着巴氏奶与常温奶的论辩斗争已经持续多年,只不过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幕后进行。
王丁棉,以及一些痴情于巴氏奶的城市型乳企的企业主们,属巴氏奶阵营,他们将全国性大企业,以及乳品行业组织及其代表人物定义为论辩的反方——常温奶阵营。在两阵营这场持续多年的论战中,时不时会透露出一些“行业内情”。
王丁棉关于常温奶只剩下“活性物质的尸体”,“总乳球蛋白几乎完全变性,失去了营养成分”,“还不如喝开水”等观点,被“打假斗士”方舟子评价为“缺乏生理学和化学常识”。
于消费者而言,比论战更现实的问题是:眼花缭乱的“牛奶”们,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专家一般按照消毒方法将其分为超高温消毒奶、巴氏消毒奶和生鲜牛奶。
超高温消毒奶也称常温奶、超高温热处理奶(UTH奶)、灭菌奶,通常是指在130℃~140℃下进行几秒钟的瞬时灭菌,之后进行无菌灌装。优点是几乎不含细菌,常温下长时间保存后也可方便、直接饮用。另外也便于利用“砖型”、“屋型”、“枕型”包装运输储存,且多由于添加了合成鲜奶香精或奶油等高脂肪类物质,因此口感香浓。缺点是超高温灭菌破坏了鲜奶中生物活性物质和部分维生素,还会使钙离子与酪蛋白结合形成不易被人吸收的物质。
巴氏消毒奶也被称为巴氏灭菌奶、巴氏奶、鲜奶、鲜乳,通常是指将奶加热到75℃~80℃,进行十余秒灭菌杀死致病微生物。灌装时仍含有一些细菌,但细菌含量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优点是风味口感和营养价值接近原奶水平。缺点是保存期只有几天,不利于储存和长途运输长时间货架销售,一般用塑料袋、玻璃瓶等简包装。
生鲜牛奶是指新挤出的未经杀菌的纯牛奶,其中含有溶菌酶等抗菌活性物质。这种牛奶无需加热,营养丰富而且保留了牛奶中的一些微量生理活性成分。缺点是保存时间短。
除了这样的分类之外,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五花八门的牛奶名词,让消费者不明就里。
比如“调味奶”,也有称为风味牛奶。调味奶也被称为复配含乳饮料,是以牛奶或奶粉为主料,通过添加调味剂配制成各种风味的液态含乳产品,再经过巴氏杀菌或UHT灭菌后密封包装。调味奶包括非酸性的花色口味液态乳产品和口味偏酸性含乳饮料,前者如可可奶、咖啡奶、花生奶。有专家认为,目前市场上一些偏酸性含乳饮料产品因蛋白含量太低,严格来说不应属于调味奶产品,只能叫含乳饮料。一些调味奶产品因经不同风味调制,虽风味口感迎合味蕾,但原料奶的品质是好是坏却不容易分辨清楚。
“还原奶”也称复原乳,是指用大包奶粉经过加水、添加剂等调配制成的液态奶产品。有奶业专家根据对国内原奶量,市场上奶产品销售量等数据计算,估计纯牛奶产品,特别是常温奶产品中有三分之二的产品含有“还原奶”,甚至部分产品是100%“还原奶”。
诸如无抗奶、风味牛奶、还原奶等名词,又作何解释?
无抗奶是指用不含抗生素的原料生产出来的牛奶。一些企业在质量内控上要求达到“无抗”,而基于政策法规和一些常识,一些专家倾向于认为不存在所谓“百分百无抗奶”。
挑选食品应掌握些基本功
在理清五花八门的名词之后,在实战挑选中又该做哪些功课呢?
首要的基本功莫过于学会“看”,看包装辨颜色。这是第一道防线,也是各国法律法规为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所做的主要努力。
按国家标准,在外包装上必须標明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商标、净含量、配料表、营养成分表及食用方法等项目,缺少上述任何一项的,当属异常。
比如标签上标明食品的类别名称是国家许可的规范名称,能反映出食品的本质。再者,按法规要求,含量最大的原料应当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排在最后一位。此外,现在国家对添加剂成分标准也越来越细致严格,因此消费者可以从配料表中看到具体的添加剂名称。
可有调查表明,大多数消费者根本不看或看不懂包装信息,关注配料表和营养信息的则更少。
拿市场上眼花缭乱的风味牛奶来说,由于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牛奶,蛋白质含量低,因此其包装上应标有“饮料”、“饮品”、“含乳饮料”等字样。而一些消费者还是将此类产品当做牛奶补充营养。
包装上可能还有权威认证标志,比如米、面、油、酱油、醋、肉制品、乳制品等十几类食品必须获QS食品安全认证方可生产,所以选购食品时应认准QS标志。
“看”也包括看外观辨颜色,比如优质奶粉一般呈天然乳黄色或乳白色。新鲜的肉类表面有光泽,瘦肉鲜红肥肉洁白,颜色均匀。质量差的肉表面干燥或极为湿润,无光泽,白中带黄。变质的肉颜色暗淡、暗红,甚至有青紫色斑,血管中有紫红色血液淤积。
其次,对于一些食品甚至还可以凭听声音、闻气味、尝味道等方法。拿奶粉为例,手指捏住奶粉包装袋揉的同时把耳朵凑过去,一般而言,听到“吱吱”声说明粉质细腻优质,假奶粉由于掺有其他成分,颗粒较粗质地较硬会发出“沙沙”声。纯正的奶粉有天然乳香气,劣质奶粉没有乳香味或者过分香甜、甚至有明显异味。将少许奶粉放进嘴里尝,纯正奶粉细腻发黏,不好溶解,掺杂奶粉一般反而不黏牙甜味大,且相对溶解较快。
选购或者鉴别蛋类、豆腐、鱼、虾、贝、蔬菜等日常产品时,也有很多“望闻问切”的学问,即便经验丰富的消费者,也必须与时俱进地不断更新分辨知识。
尊重常识
在食品行业超速发展带来泥沙俱下的情况下,与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同等重要的是,消费者应该更加注重尊重常识。
消费者经常会在用一个常识性错误来补救另一个错误的误区里循环往复。比如,一些消费者将“进口”或“国产”作为奶粉等食品是否安全的取舍标准。2011年2月底,央视调查称7成北京市民不愿选购国产奶粉。但事实和常识是,进口奶粉也并非完全有保障。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陈渝表示:“虽然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时,不少国产品牌奶粉出了大问题使得乳业出现信任危机,但是单纯地将是国产还是进口作为判断取舍标准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再比如,时下各种食品添加剂能够使得食品有个“好卖相”。殊不知这类技术却常被不法商贩用来以次充好。当看到雪白的面粉、五彩斑斓的糖果、晶莹剔透的银耳、色彩鲜艳的饮料等食品时,根据常识,消费者就应明白这些食品是经美白、装饰过的。
鉴于市场上曾经出现过硫磺熏制的生姜、尿素发泡的豆芽、染色的熟肉制品、避孕虾、甲醛海产品等问题食品,专家为此总结出姜要脏点、豆芽要细、色泽太过鲜艳的一般有问题、避孕药虾没有卵、甲醛海产品煮不烂、鲜鱼眼睛稍突出等食品安全常识。一些消费者片面图便宜却往往吃大亏。
过度使用、依赖添加剂也是现代食品加工业不争的事实和悲哀。但是消费者现在对食品添加劑谈之色变,显然也有些不恰当。
消费者真的愿意选择纯天然食物吗?未必。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很多人爱好的只是‘天然这个招牌。大规模的现代食品工业,就是建立在食品添加剂的基础上的。如果真的不加入食品添加剂,只怕大部分食品都会难看、难吃、难以保存,或者价格高昂。”
范志红说:“很多时候,正是消费者的错误喜好和错误购买倾向,把那些优质天然的产品挤到无法生存的境地,很多消费者不是缺买食品的钱,而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知识。”
曾被称为日本“食品添加剂之神”的安部司,通过著作《食品真相大揭秘》进行了反思。他总结了身处现代食品加工业环境下,与食品添加剂和平相处的五个要点:仔细看好“背面”再买、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知道”食品中含有什么样的添加剂之后再吃、不要直奔便宜货、具有“简单的怀疑”精神。
4.高三生,你该怎么复习? 篇四
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考试,就其本质而言,是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特定的心理氛围引导下,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做定量的习题以求尽可能多得一点分数的过程。这是本人穷的教书生涯所得出的关于考试的定义。请各位看官注意这里的几个关键词:“特定的时空背景”、“特定的心理氛围”、“做定量的习题”。只要有高考,应试的成分就会存在,就会有应试的学问。由是观之,高考复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强化刺激的过程,其目的是要磨练学生心理品质,使之熟练运用知识,成功地答题。本文试图从考试的定义出发,对高考复习做一番解读。
一、合理分配时间资源
时间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高考考场上的时间约束机制,告诉我们,复习过程中考生必须合理分配时间资源。要清楚一周内所要做的事情,然后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在表上填上那些非花不可的时间,如吃饭、睡觉、上课、休息、娱乐,等。安排这些时间之后,选定合适的、固定的时间用于学习,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正常的阅读和课后作业。高考复习最忌讳的,就是像没头苍蝇一样,随便抓起一本书看起来或者一份资料做起来。那样做,只能是事倍功半。一张作息时间表也许不能解决你所有的问题,但是它能让你了解如何支配你这一周的时间,从而使你有条不紊地复习。
二、营造良好的复习环境
高考时,特定的考场、监考老师、场外巡监、其他考生的竞争,等等,都会对考生带来特定的心理影响。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在班级里,要做到“心外无物”,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不能交头接耳,废话连连,学习十分钟,讲废话看上去只有不到30秒,实际上,30秒前后,你都没有静下心来投入复习。在家里晚自习的考生,不要一会儿出来喝口水、一会儿翻箱倒柜找东西,一会儿又到电视机面前望两眼,或者一边听着流行歌,一边忙复习,等等,这些都是没有良好的心理环境的表现。
三、认真做好预复习
预复习工作是复习课之前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考生把要复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了解复习的大致内容及结构,以便能及时理解和消化复习内容。一般来说,高三老师组织复习课的策略大体上是这样的:一轮复习——讲练结合讲为主,二轮复习——讲练结合练为主,三轮复习——讲练结合评为主。目前,各地高三大体上都在二轮复习。所以,这个阶段,考生应该在课前的预复习时,要先看一看一轮复习时老师帮助下你整理的知识结构、典型例题剖析、错题集,等等。这样,有助于考生在课堂上避免出现常见的错误、加强复习的自觉意识。
四、正确对待课堂笔记、老师、讲义和复习资料
做好笔记,有助于考生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但是,笔记要建筑在预复习的基础上,在疑点、收获点上下工夫。不要因为记笔记而耽误思考。有时候,如果某一知识块或某一学科因为基础的原因,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宁可不记笔记,也要听课和思考——笔记,可以留在课间十分钟及时回顾并记录整理。
“抛开老师,另起炉灶”,是高考复习特别是二轮、三轮复习时的一大讳忌。有经验的老师一定会依据《考试说明》、近几年高考题、各地模拟试卷等组织复习的。他们通过研究,明白所教学科的重点和难点、热点和冷点以及空白点,等等。二轮复习时,考生切忌眼高手低,自以为什么都懂,瞧不起老师、瞧不起陈题(当然是典型题)。寻找所谓的难题,玩“心跳”、找刺激,不会有好果子吃的。抛开老师,就是丢掉基础,就是偏离高考方向,害莫大焉!
学生要有强烈的求知欲。高三学生的求知欲应该体现在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锲而不舍的质疑行为上。从应试的角度看,考生所问的问题有否价值,有经验的老师会明确的给以指导的。只有正确对待老师,才能解决有价值的问题。特别是高考复习后期,心理上的烦躁情绪可能会加重甚至会出现考试综合症,考生平时经常与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交流,善莫大焉!
有人往往以“题海战术”来蔑视数学、外语等科的训练。不错,高考时那份试卷出现的内容是题海里面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高考不太可能会出现跟自己平时做的一模一样的题目。但是,这不过是个性与普遍性的关系而已。没有大量的训练,怎能有题型以及答题规律的归纳和认知?高考时,在规定的时间里,怎能拼出速度和准确率?此乃训练的必要性问题也。(励志一生 www.lz13.cn)那么,练什么呢?有的学生甚至家长逮到资料就买,每一学科都装备了几种所谓名校名师的资料、试卷,使得学生像寓言故事里的那头笨驴,在两堆草垛之间无法选择而被活活饿死。有经验的教师,一定会精编精选高质量的讲义,反映出当年高考复习过程中考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和难点、热点和冷点及其相关的能及要求。这些讲义就是考生最好的复习资料。讲义是课任老师的物化劳动,不能抛弃老师,自然也就不能丢掉讲义。
当然,高考试卷中,试题有个难度和区分度的问题。有经验的老师编写的讲义中,自然也会考虑这些问题。近年来,各地各科试卷的中、低难度的试题比重都比较高,高难度题目所占的分数比重是很小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权衡轻重,对于基础薄弱的人来说,应该把中低难度的题目加以重视。从哲学上看,复杂问题就其本质而言不过是简单问题的组合,当然不是简单问题的叠加。如果基础性的试题做不好,凭所谓的小聪明会做高难度的试题,在高考中是会吃亏的。从应试策略上说,也是不明智的。
五、树立“错题至上”的理念
要人说,高考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作为选拔性的高考,考生只会做别人都会做的考题,那是普通考生,不可能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申雪、赵宏博之所以成功,是他俩在赛场上率先使用“抛四周”技术。而他们在训练“抛四周”的过程中,不知道摔了多少个跟头、失败了多少次。但在每一次摔倒之后,他们都加以总结,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这就启发我们考生必须树立“错题至上”的理念。只要这样的错题在高考中有考的必要,不属于偏怪类的,考生就必须注意,反复揣摩。通过错题再做,每周过滤一次错题,每月过滤一次错题。不惜错题反复做,最终,你肯定会不断产生新体验。而这一工作,往往高三同学不能做到知行合一。
六、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高考后期,测试是家常便饭。目的主要是考查考生掌握功课的程度、训练的速度和成功率以及考生的心理成熟度。所以,考生不要弄虚作假,而应心平气和地对待它。或许,有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但是这不要紧,不要掩盖矛盾、回避问题,而要尽快发现漏洞,改进学习方法,甚至换个思路。这就是辨证的考试观。
对于平时的测验一定要摆正心态。人们常说,除了高考的分数能够影响自己一生之外,其他的任何测验模拟考试的分数都是虚的。这是分数上的价值判断。也有人说,把小考当高考,高考时就会视之为小考。这也有道理,这应该是考试的心态上的价值判断。因此,不要把测验当成了高考,以分数来判断自己的进退的依据。相反,应该将试卷中反映的问题包括知识问题、能力问题、心态问题,视为自己进步的台阶、知识积累和能力上升的增长点。
5.考研政治该怎么复习? 篇五
1、勤记笔记
初中历史各个事件段跨越比较大,所以需要我们整理的内容有很多,要上虞从宏观把握历史的脉络,将历史的睡觉都联系起来,最好用笔记将各个时代的文化背景、经济背景、时间、事迹以及影响作用都整合到一张表格里,这样我们就能对比各个朝代的相似于不同地方,学习起来也就更轻松方便了。
2、掌握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有时候我们当当看一件历史事件很难看出一些什么,但是如果将同时期的其他历史事件联系起来,那么你能看到的东西就多了,从大局出发,看到的东西也就越深。
3、关注名人轶事
6.考研政治该怎么复习? 篇六
高考考出不少“问题” 新高三生该怎么复习
今年的高考结束了,考生们正在忙着填报志愿。但对于即将升入高三的学生来说,未来的一年将决定他们的命运。这一年,该如何复习?今年的高考试卷对这些新高三生有什么启示?
实例:数学填空题答得不理想
建议:注意基础知识的巩固
相对于去年,今年的数学试卷并不难,平均分也比去年高了近10分。但昨天,一位阅卷专家在研讨会上却“炮轰”一道数学题,计,能做对的学生,只有百分之一还不到。
“这样的难度,我觉得是没有必要的。”这位专家说,而且,这位专家发现,填空题总分为70分,46分。这也说识的巩固,因为出卷人的意图,17题,出卷者给出了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捧与挖》随后,17题要求学生写出“挖”的实例:出了许多平庸作文
建议:作文尽量不要提名人
高考作文一向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拒绝平庸》的作文题,却出了许多很平庸的作文。
“应试作文的痕迹太明显。”一位专家说,许多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够,一味说拒绝平庸,却没有说出拒绝了什么方面的平庸。这位专家建议,高考作文尽量不要提名人的名字,一提名人,就知道这位学生没有什么真情实感,“相比较起来,记叙文反而得分高。” 学联教育 山东春季高考
学联教育 暑假班 一对一辅导班
这些也可以给新高三学生一些思路,写作文的时候,该怎么表述自己的感情,打动阅卷老师,这才是关键。
学联教育特色:
办学目的:提成绩,拿高分,直击高考。
师资配置:一线名师、资深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倾力授课。
授课要点:查缺补漏,专题强化,融会贯通,讲解考点,难点,传授应试技巧,得分技巧,决胜高考。
7.中暑该怎么处理 篇七
中暑的急救方法
※ 发现自己或他人有中暑症状※
要赶快离开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处休息,喝一些含有盐分的清凉饮料;在额部、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有预防作用。症状严重者要及时上医院诊治。
※发现中暑较重甚至昏厥者 ※
要立即掐按人中穴,促其苏醒;然后把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并及时拨打120,以便迅速送到医院救治。如果离医院较远,在等待转运期间,可以用湿毛巾凉敷其头部,协助降温;或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病人并给强力风扇,以增加蒸发散热。
中暑的预防措施
对于中暑,关键是要做好防护。夏季出门时,要带好防晒用具,如遮阳伞、遮阳帽、太阳镜等,并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要随身携带一些防暑降温药品,如藿香正气水、人丹、风油精等,以备急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不穿化纤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老年人、孕妇和有心血管等慢性病的人,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减少外出。
夏季要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可以根据气温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含钾果汁或茶水也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夏天要多吃蔬菜水果,西瓜、黄瓜、甜瓜、芹菜、桃子、梨、苹果、荸荠、鸭梨、香蕉、猕猴桃等,都是不错的消暑佳品。中医有“补在三伏”之说,可选用益气养阴的中药泡茶服用,如西洋参、太子参、黄芪、石斛、黄精等;也可以适当加用祛暑清热的中药,如香薷、藿香、芦根、薄荷、竹叶、金银花、荷叶等。至于食物,绿豆、白扁豆、红小豆、小米、苡仁米、荞麦、芡实、山药、百合、冬瓜、苦瓜、黄瓜、西红柿、生菜、木耳、豆浆、豆腐等,适宜夏季食用。乳制品也不错,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夏季要保证睡眠的充足。夏天昼长夜短,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大,容易疲劳。而充足的睡眠,可使人的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休息和放松,有利于工作学习,是预防中暑的重要措施。夜间尽量在22点到23点就寝,不要过分熬夜。
还有几道药膳可以祛暑清热,预防中暑,特地推荐给大家:
※三色豆汤 ※
白扁豆、红小豆、绿豆各30克,煮粥食用,每日一次。
白扁豆性微温,味甘,具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的功效。绿豆甘寒,能够清热解暑,利尿消肿,滋肤止渴,是常用的消夏食品。红小豆又称赤小豆,善于解毒利水,清热去湿,健脾止泻。三色豆汤甘甜可口,能够清热除湿。常食还有助于净化血液、解除内脏疲劳。
※冬瓜海带汤 ※
冬瓜100克切片,海带30克洗净,虾皮、精盐适量,煮汤食用,每日一次。也可以加鲫鱼一条,一起炖汤食用。
冬瓜味甘淡,性寒凉,功效是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海带味咸,性寒,具有清热利水,养阴止血的功效;鲫鱼性味甘平,能够健脾益胃,利湿止渴。本方消暑除湿功效显著,多数人都可以食用。
※竹叶茶 ※
竹叶5克,白茅根5克,荷叶2克,放入杯中,沸水浸泡,当茶饮用。每日一剂。
竹叶甘淡而寒,功善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白茅根甘寒,具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的功效;荷叶味苦微咸,性辛凉,能够清暑利湿,祛瘀止血。本方尤其适应于夏季皮肤、鼻子容易出血的人。
※香薷饮 ※
香薷5克,白茅根5克,紫苏叶3克,放入杯中,沸水浸泡,当茶饮用。每日一剂。
8.考研英语该如何复习 篇八
考研英语如何复习
一、单词怎么背?
首先,大家要明确单词有多少以及考研怎么考,明确了怎么考咱们才能知道怎么去背,考研英语――教你如何复习?。
考研大纲规定考研词汇大概是5500个。这5500个单词是怎么来的呢?包括了4000左右的基础词也就是初高中的词汇,再加上1200左右的核心词,另外还有一些普通词和超纲词,大概有300-500个。
考研对于单词怎么考查呢?
当然不是让大家写出来某个单词的中文意思,而是放在语篇语境里去让大家理解。在理解文章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个重要的现象。比如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的第三篇有这样一句话:This……could support the safety net……to help families weather bad times.这句中有个词“weather”,很多同学看到后就会想起是“天气,气候”的意思。
但是把这个意思放进句子里,肯定翻译不通。因为weather还有个“平安渡过,挨过”的意思。而把意思放在这里就翻译通了。
再比如说本篇阅读理解还有一句:For younger families,the picture is not any better.这句话中的“picture”一词在这里也不是我们熟知的“图画”的意思,而是表示“情景”。这就是我们考研中常常遇到的“熟词僻义”的现象,也回答了很多同学的疑惑:为什么这篇文章的单词我都认识,可是放在一起不知道什么意思。所以,咱们平时记单词不能只记单词的一个意思,而要把它的常见意思都记下来。
怎么记单词呢?
咱们先来讲一下人的记忆力在一天中什么时候最好。经过试验证明,人的记忆力在晚上睡觉前半个小时是最好的。因此,晚上睡觉前把想记想背的东西背一遍,第二天起来马上再复习一遍,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大家可以试一下。
怎么复习背过的单词呢?
一是每天要保证50个左右的单词背诵量。当记到第15个单词的时候再回来复习一下,再进行到第30个,再回来复习,然后再到第50个。到了第二天,记新的50个单词时,先把第一天的单词复习一遍,第三天把前两天的复习下,这样到了第四天,第一天的单词就不用复习了,考研英语《2017考研英语――教你如何复习?》。到了第七天,不用记新的生词,只需要把前面六天的单词再复习一下,这样的效果比每天记但是不复习要好很多。
第二个方法是从阅读中记单词。有很多同学反映:我单词记了很多遍,可是在做阅读真题时,仍对有些眼熟的单词拿不准。因为这些单词在文章中并不是它的常见意思,影响了他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有的老师说考研英语阅读中不考怪癖的生词,而考查单词的深度。
做真题时不要查生词,当做完题目,从第一个词到最后一个词,把中间的生词都查出来意思,然后记到本子上,常翻看。这些都是真题中常出现的词,也是核心词。
如果时间充裕,也可以采用背诵文章的方法来记单词,效果最佳!
二、提起语法就头大,怎么破?
英语一在语法方面没有列出具体的语法点,而英语二有具体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考查内容要求,即要求考生应能熟练地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其中包括:
(1)名词、代词的数和格的构成及其用法;
(2)动词时态、语态的构成及其用法;
(3)形容词与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及其用法;
(4)常用连接词的词义及其用法;
(5)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的构成及其用法;
(6)虚拟语气的构成及其用法;
(7)各类从句(定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等)及强调句型的结构及其用法;
(8)倒装句、插入语的结构及其用法。
毋庸置疑,从句是语法中的重点。句子按结构划分: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简单句:句子里只有一个主谓结构,且各个成分都只由单词或短语构成。共有5种结构。即主谓,主谓宾,主系表,主谓双宾和主谓宾宾补五种简单句型。
并列句是用并列连词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连接起来的句子。并列连词有and,but,or等。复合句是指一个句子里又包含一个或多个句子充当成分的句子。大句子叫主句,充当成分、附属于大句子的句子叫从句。
英语有三大从句,分别是主语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
在主从复合句中,从句可以充当主句的主语、表语、宾语或同位语。由于在多数情况下,主语、表语、宾语或同位语这四种句子成分由名词性词类充当,所以,我们把这些作用相当于名词的从句统称为名词性从句,把充当主语、表语、宾语或同位语的从句分别称为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宾语从句或同位语从句。也就是说充当什么成分就叫什么从句。
名词性从句由连接词(或关联词)如whether,that,who,whom,whose,which,what,when,where,how,why等引导。它们的特点是:1、疑问词有本身的词义;2、疑问词在从句中担当句子成分,如主语、宾语或状语;3、这种疑问词引导的从句一律用陈述语序,不能用疑问语序。
在复合句中,修饰某一名词或代词的从句叫定语从句。被定语从句所修饰的词叫先行词;引导定语从句的词叫关系词。关系词分为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定语从句分为限定性定语从句(也叫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也叫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限定性定语从句是对先行词起修饰限定作用。一般从句不能省略,如果省略整个句子意思不完整。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对先行词起补充作用。一般从句可以省略,如果省略整个句子意思仍然完整。
状语从句指句子用作状语时,起副词作用的句子。它可以修饰谓语、非谓语动词、定语、状语或整个句子。根据其作用可分为时间、地点、原因、条件、目的、结果、让步、方式和比较等从句。状语从句一般由连词(从属连词)引导,也可以由词组引起。从句位于句首或句中时通常用逗号与主句隔开,位于句尾时可以不用逗号隔开。
1.考研英语应该如何复习
2.考研英语如何复习?
3.考研英语复习
4.如何复习考研英语
5.2017考研英语复习
6.考研英语复习建议
7.考研英语如何复习
8.考研英语复习经验
9.考研英语复习的误区
9.年轻干部该怎么走好政治道路 篇九
***强调,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年轻干部应扎实理想信念修炼政治能力。“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灵魂,决定着人生走向。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领导干部一旦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就会滑坡,纪律就会松散,规矩就会扭曲,最终就会背离党的宗旨、目无党纪国法。年轻干部只有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路基”,政治道路才会坚实,才能在前进的路上始终不渝、百折不挠。
10.书,该怎么读 篇十
读书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学习书中的某些东西,而是读书这个过程,在读书的过程中,自己的心静了下来,认清了自己,而学习只是额外的礼物。
把读书当成一个乐子,就像和你喜欢的一个人在聊天,就像你喜欢的一个人在给你讲故事,千万不要和你不喜欢的人聊天,最好不要和人格有问题的人聊天。在此基础上,没有必要说非得要看什么什么书,随意一些,读不下去的书不如不读。
好书的选择
读不懂的书不如不读,读得头昏脑涨一点儿没有兴趣的书除非是非看不可,否则千万别死磕,这会让你对读书丧失兴趣。
打个比方说:从你第一次接触女人就让你接触大把凤姐之类的女人,之后你会对女人丧失兴趣,看看好多人高考完之后的表现,把各种书撕烂,说:以后再也不用读书了。
怪木西西本人选择读书的两个标准:第一、感兴趣。第二、价值不低。
比如怪木西西喜欢武侠,但是读的武侠也仅限于金庸、古龙、梁羽生等大家的作品。
从简单的,感兴趣的书读起,然后循序渐进,在不知不觉中,就能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从金庸的武侠小说读起,怪木西西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对古代经典书目产生了兴趣,对《史记》《道德经》《孙子兵法》还有国学、佛学之类的书也产生了兴趣,而且能慢慢读懂;从古龙的武侠小说读起,怪木西西也对现代诗歌,西方经典诗歌产生了兴趣,也能欣赏一二,这就是所谓的触类旁通吧!
读的书多了,一些诘屈聱牙的专业书籍也会慢慢能读懂,很多书看似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其实阅读就是那么一回事。
《罗辑思维》中罗振宇曾说,读书的选择,不是选择书,而是选择人,如果某人的观点很好,就可以查看某人的很多书,和某人推荐的很多书,西西在这里不以为然,刘德华、周杰伦、王菲、张国荣唱的很多歌曲都是经典歌曲,但是能说他们的每一首歌曲都是好歌么?
只要找到一本书,按照上面的方法细细读来,就能做到枝繁叶茂,开花结果,找到更多好书。
没有必要读完一本书
随便问一个朋友:这本书怎么样?
朋友回答:这本书还没有看完。
读书,不是为了把某本书看完,而是读到这本书中的哪怕一个故事,一个观点,一句话,一个词语,千万不要在读书之前就给自己下一个魔咒:“这么厚的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
把很多书当成一本字典去读,需要的时候翻一翻就好。
《恰同学少年》里有一段对毛泽东读书的描写,相信很多人在电视中也看过这样的桥段,很多人在油灯下通宵读书,身边总是放很多本书,他们哪能一晚上就读完这么多书啊,他们更多时候是用来查阅。
不过现在有了互联网,有不懂的地方、想深入了解的地方,直接百度就好。
借助互联网这个工具来读书
读书中,遇到不懂的段子,想深入了解的地方,不懂的词汇,马上求助度娘,千万不要只在书本上做个问号的笔记就好,等着读完全本之后再回来一次性解决这个问题。
千万不要搁置问题,我的读书经历告诉我,搁置很多情况下意味着永远搁置,有好的词句,段落,马上做笔记,抄下来(以前一直用的摘抄本)、收藏(现在更多阅读电子书,直接用有道笔记保存起来)
读书重慢不重快,欲速则不达,让你有成就的地方不是你在两天时间里读完一本书,而是你用很长时间,真的把这本书读懂了,读透了,触类旁通又了解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读书时候胡思乱想怎么办
不知道你是不是这样子的,反正西西是这样的,读书的时候总能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冒出来,不要认为这些想法是在干扰你,其实这是读书的一种境界,要的就是这样一个效果。有一种佛家的说法叫空杯,只有把杯子里的水倒掉,才能装进新的东西。讀书的主要目的是能让我们的心灵静下来,看清自己,这个过程就是做到了空杯,这时候你才能产生自己的想法,甚至顿悟。
比如你做题,做了一下午题了,头昏脑涨,有一道题就是不会做,这时候你死磕是没有用的,你试着出去打一场篮球,大汗淋漓,回了教室之后你忽然就思路清晰了,这道题会做了。
再比如,你手头有一件很棘手的事情,没有一点办法去处理,怎么也想不通,这时候你试着去喝杯咖啡,说不定你会能想通它。
读书就是这个道理,在读书过程中,你产生的想法,思路、记忆、联想,可以帮助你解决很多问题,有这个想法的时候,马上记录下来,在读完本章之后就扩展它,完善它。注意,这里要提醒一下,一定要读完本章或者本节,不要看到一句话有了想法就马上去扩展,这样的话就真的是分心不能看书了。
最后以父亲给我的一句忠告结尾:读书,读的不是内容,而是那种感觉,在读书中把心静下来,静下来才能看清自己,一个人只有看清了自己,才能活的有意思。
(摘自360doc个人图书馆)
11.考研政治该怎么复习? 篇十一
来源:文都教育2014年的考研英语大纲终于在我们的热切期盼中和大家见面了。令我们所有考生感到非常欣慰的是,无论是英语一还是英语二,无论是从题型和题型分值来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2014年英语考试大纲体现了往年的延续性和自身的稳定性。那么各位考生就可以放心地按照原计划进行复习。各位考生在经过了暑期两个月左右的强化复习后,相信都已进入完全的考研复习状态,对考研英语题型已相当熟悉,对自己的考研水平也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
那么,在接下来的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主要就是结合新大纲,把握命题趋势和规律,主攻重点难点,取得进一步的突破和提高。因此我们要明确在复习资料方面任何一本考研英语辅导书都不能代替真题。真题是许多专家精心编纂的,每道题都要深思熟虑、反复论证才会最终出现在考生面前。
所以,真题是考研英语复习的必备材料。我们绝不能把真题简单地当成“题”做,而应该把它当成攻克考研的“教材”反复研究。到考试之前近十年的真题,也就是02年到13年的真题要至少做三遍,并攻克十二年真题中的所有盲点,比如:词汇、语法、长难句、文章结构等各个方面,尤其是阅读理解模块,不但要做到文章内容全部弄懂,而且要求每道问题都要知道为什么正确以及为什么错误并能够在原文中找到合理的依据。此外,写作是我们试卷中拿分的另外一个大的专项,希望大家在前期语料积累的基础上,开始真题作文的练习。写完后,对于自己所写的文章一定要认真检查,看是否存在单词拼写错误,语法错误,如时态,语态,标点符号等等。
12.考研政治怎么复习经验 篇十二
首先,一些考生对考研政治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几门课当中,有的考生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了专业课及英语上,而对政治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实际上,在专业课上,若想和其他考生拉开分差,难度很大;而英语成绩显然也不太可能短期内有多大的提升。而更是有一些失败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尽管总分很高,但考研政治甚至没有过线,最终影响录取。
第二,很多考生对于专业课的知识比较感兴趣,认为考研政治只是死记硬背;有的考生更是觉得,只要报了考研政治辅导班,课上跟着背一背就够了。不可否认,一些考研政治辅导班的名师讲解十分精彩,但复习考研政治需要具备的是一种考试能力,一种能够将知识点内化于心的能力。应该看到,考研政治中的确有一些考点是纯粹记忆型的知识点,但这一类知识点只占很少的比重。除此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考点(如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等)是需要深入理解、仔细辨别的。对于这一类题目,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也有一部分考生对于考研政治缺乏信心,有的考生反映,自己是理工科出身,对于政治本身就不擅长。实践表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只要方法得当,无论考生专业背景如何,都是可以考出理想成绩的。我在课堂经常对学生讲,考研政治的很多高分考生都是理工科背景的。有的高分考生甚至反映,以考研政治来和竞争对手拉开分差是最靠谱的做法,甚至可以说,考研政治是刷分利器。
13.体育大会该怎么“玩” 篇十三
我是个悲观主义者,因此无论看什么问题都难免从最坏的角度去揣测。矫情一点说,我经常因为悲观而使自己陷于惶恐不安中无法自拔。
前甲A裁判龚建平在生命的弥留之际曾说,“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背了黑锅呢?”这句话让我觉得中国足球远比报纸上铺张的报道还可怕,有那么多看不见的黑手在蠢蠢欲动,而观众却像傻子一样痴痴地喊好。每念至此,我就觉得与其被旁人有预谋地愚弄还不如换台看赵忠祥老师解说的《动物世界》呢。
再比如,刘亮的“宝马彩票”事件让我觉得,通过彩票来完成人生的捷径是个多么不靠谱的事情,生活里有那么的圈套等你去钻,我还是老老实实通过“爬格子”勤劳致富吧!
尽管掌握了这么多的生存潜规则,但我仍然乐观不起来。作为一个写文为生的体育工作者,我竟然不知道拔河和高尔夫球是体育大会的比赛项目,可笑的是,我竟然知道“超级女声”长沙赛区前五名的高矮胖瘦。这种不务正业地追求使我觉得应该被同行唾弃,但不到二十四小时这个念头便被迅速打消,因为体育大会上具体有哪些项目设置,就连其他以群众体育为己任的体育记者也不知道。事实上,要不是有丁俊晖在本届比赛上“一女侍二夫”的精彩表演,恐怕很多人连体育大会是个什么级别的比赛都不知道。
如果硬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我觉得高尔夫球尽管不是奥运会比赛项目,但它也不符合体育大会“提倡全民参与、感受健身快乐”的宗旨。高尔夫在中国来说还只是个很“小众”的运动,小众到连它的基本知识都没有多少人熟悉。不信你随便在大街上抽查10个人,问问他们标准杆是多少?张连伟是谁?
体育大会的尴尬也正在于此,它的无人喝彩或者少人问津并不是媒体的有意冷淡而造成的,而是缺乏实实在在的吸引力,台球因为丁俊晖而蓬荜生辉,但其他项目可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像拔河、象棋等项目因为简便易行,已经在民间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根本不需要通过此种途径来推广。有人说,体育大会是2008年以后中国走向娱乐体育的开端,扣这么大顶的帽子也不怕把赢弱的个别项目给压趴下。
再说,没有锦标的体育大会只对冠军进行锦旗嘉奖,这种待遇恐怕也不会促使民间体育英雄的产生。没有性格鲜明的形象代言人或者巨大的商业刺激,想让某个受冷遇的项目遍地开花,这有点“缘木求鱼”的思想在作祟。
如果体育大会的组织者还津津乐道于把开幕式的花费由全运会的上千万节俭到上百万的话,体育大会的前途真应该被彻底悲观一下。毕竟,每个项目不止是利用这个机会随便闹着玩一下的,从目前的举办流程看,体育大会的兴奋点在哪儿呢?
新闻背景:
2006年5月20日——30日,全国体育大会在苏州举行。已经举行了三届,与全运会、城运会齐名的体育大会是我国三大综合体育赛事之一,它的举办是为了积极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高非奥项目的竞技水平,更重要的是活跃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但不尽人意的是,体育大会目前其知名度仍然较低。
面对这样的局面,体育大会到底该怎么“玩”呢?
回归民间
以汉语词义分析,“全国体育大会”这个名称不甚达意,听起来应该是包罗万象的,其实不然,说白了都是非奥项目,只有再加上全运会的项目,才是真正的体育大会。
全国体育大会的定位应该是“全国大众体育大会”或者“全国社会体育大会”。非奥项目具备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全运会项目有着很大的区别。不知道为什么,体育大会却是亦步亦趋跟着全运会的步点,有点像全运会的副产品。
体育大会完全可以更民间化而不是官方化,首先,它可以更改目前的举办周期,打破四年一届的模式,两年甚至一年就举办一次。可能有人担心主办费用问题,我认为只要改变赛制就能够消除费用障碍。体育大会的绝大多数项目可以分散举办预赛,并以分散的方式提前举办挑战赛,大大缩减参加最后决赛的运动员人数,最后的主办城市可以省下大量资金投入到赛会外围(比如大众健身用品交易会等),把赛会办成一次当地的体育节。
弱化官方色彩的另一个办法就是“去明星化”。以围棋为例,全国大约有数千万围棋爱好者,体育大会给这些人中的佼佼者参与机会,让无段位选手经过具备更普及意义的预赛筛选,然后去参赛,而不是让大会的围棋赛事成为全国围棋锦标赛的翻版,反而会更受大众的关注。惟其如此,体育大会才更具备广泛性和民间色彩。明星阵容也可以成为体育大会的一部分,但应该把比赛的主体让位于代表更广泛民众的选手,明星去做表演,或者,增加一项专业和业余的对抗赛。
14.考研政治该怎么复习? 篇十四
本人是去年报考的二级建造师,最后三门科目都一次性顺利通过了。在整个的二级建造师考试复习过程中,对于二级建造师考试施工管理科目怎么复习是最初我们面对的一个普遍问题。我考过一年,对这方面还是有一些经验,今天就写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有很多二级建造师考生从1月份就开始复习施工管理科目,说实话稍微有点早,因为那时候最新改版的二级建造师考试教材还没有出来,我们手里也就没有什么权威的复习资料。在等到二月份以后,教材出版了,我就买了本教材回来慢慢翻着看。这时候我就意识到了一点,对于我这种初学者而言,自己看教材对知识点的理解总不是那么透彻,或者就是这个知识点明明看似理解了但一做题还是不对。所以后来我就考虑到了去参加二级建造师考试培训班。当时我是听了我哥哥的建议,他也考过二建,报的是103网校的课。我就也跟着报了,报了之后发现上面的老师管的都挺严的,不过也真的是严师出高徒,跟着老师按部就班的走下来,只学了一遍书本上的知识点就全弄懂了,再做题也没有了什么太多的疑虑,所以还真的是要感谢103网校老师们的严厉指导。
再接下来就是一个习题量的问题了,我们也都知道光靠课本是没法通过二级建造师考试的。这时候103网校就开始定期发给我们习题集,里面包括真题也包括模拟题,后面还都有答案解析,特别的省事,因为不用自己去找题做了,解析给的也很全面,基本上看过错题也就都懂了。后来经过了大量的习题练习,我一到考场上就真的是挺胸有成竹的。
15.该怎么认识这个世界? 篇十五
我妻子是南京人氏。今年乌饭节时,她说全家族亲戚正好趁机聚会,而我之前也没有感受过乌饭节的气氛,让我也过去参加聚会。
中国人的聚会都大同小异,吃饭、喝酒、唱歌和玩牌。聚会的间隙,一位堂姐提到了她今年夏天的旅行计划。和许多不常出国游玩,预算也不多的人相同,她把首选地定在了泰国。一众亲友听到泰国两字,第一反应都是摇头,一致认为泰国太乱,太不安全,建议她不要去。有趣的是,他们对泰国「太乱」的判断,都不是基于自身经历,而仅仅是从电视新闻上了解到的泰国政治动荡和民众游行。
泰国不行,那就马来西亚吧。但这个提议也遭到了众人的一致反对:马航刚出事不说,还有中国人在沙巴遭菲律宾武装分子绑架。尽管堂姐表示,她可以只去西马,但亲友们仍然坚持:西马小偷和抢劫犯也多,她独自一人前往,人身安全很难保证。我猜,如果堂姐是在现在提出旅游的想法,她的目的地清单上,还不得不划掉一个越南。
东南亚不行了,那就往东亚看吧。有人建议堂姐去日本,但有去过日本的人就反对,理由是日本东西太寡淡,不好吃,而出门旅行,吃当然是头等大事;况且,他觉得日本除了樱花可看,其他风景,远不如国内的名山大川。那韩国呢?韩国也不行,尽管在座的都没去过韩国,但一致认为:韩国既无景点,又无美食,如果不是为了整容的需要,那么韩国完全没有去的必要。
最终,在众人的七嘴八舌下,堂姐的夏日游路线确定为:从南京出发,去东北旅游,再加个俄罗斯边境游。
我在旁边听着他们的争论,觉得这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以电视为主体的中国媒介,成功地在大多数人群中塑造了关于某个族群或是国家的刻板印象。泰国总是在动乱、日本人不诚实面对历史、韩国人总是想抢中国人的文化遗产,等等,都经由大众媒介的传播,而变成了一种人们先入为主的观念。就像美剧中的标准化人物形象一样,亚洲国家多学霸,俄罗斯壮汉身手差,南美国家小偷多,澳大利亚人偏爱花裤衩……
可是,真实的世界仅仅这么简单吗?
【考研政治该怎么复习?】推荐阅读:
考研政治复习:哲学复习规划09-09
考研政治复习建议11-03
2024考研政治复习计划06-22
考研政治复习思路指导06-24
考研政治复习安排要点10-09
考研政治复习计划表07-07
考研政治复习计划:第二周10-14
考研政治复习做好决战前准备07-01
考研政治 我的92分复习心得07-17
2024考研政治秋季复习备考攻略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