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景区旅游规划

2024-09-20

桂林景区旅游规划(精选8篇)

1.桂林景区旅游规划 篇一

靖江王城也叫桂林王城,位于桂林市中心,著名的独秀峰就屹立在王城的正中位置。远顺帝妥懽帖睦尔继位前曾在独秀峰前的大圆寺修行。朱元璋称帝封藩时,将其侄孙朱守谦封藩于桂林,称靖江王。王城就是靖江王的王府。

王城景区由明靖江王城和独秀峰组成。王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洪武九年(1376年)基本建成,至今已有630多年的历史,故桂林王城比北京故宫建成的时间还早30多年。王城南北长557.5米,东西宽336米,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城墙高7.92米,厚5.5米。并辟有端礼、广智、体仁、遵义4门,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城内建筑及风景有承运门、承运殿、寝宫、月牙池、后花园等。宝善堂、清越亭、凌虚台、可心轩、玄武阁、三神祠等各类建筑齐备。御园中的月牙池可泛舟。清顺治九年(1652年),定南王孔有德抵抗不住义军的进攻,火焚王府,城内建筑化为残垣。现城墙及四门依然完好,城内建筑为抗日战争结束后,在原基础上仿古重建。

清朝时期,孔有德火焚王府后,王城遗址被辟为广西贡院,有号舍5500余间,因屡出状元而闻名全国。如今,王城内仍保留有乾隆皇帝题书的《幸翰林院赐大学士及翰林等宴便阅贡院诗四首》,王城的正阳门(端礼门)、东华门(体仁门)及西华门(遵义门)上还留有当时人们称赞学子们的.巨书牌坊。其中,两广总督、清朝著名学者阮元所书的“三元及第”是表彰桂林学子陈继昌获三元及第殊荣的,“状元及第”是表彰桂林学子张建勋和刘福姚在三科会考殿试中勇夺两个状元席位的,“榜眼及第”则是表彰桂林人于建章获得榜眼(殿试第一甲第二名)。游人可到贡院陈列馆了解古代科举制度及桂林科举成就。乡试号舍可使游人亲身体会当年学子们科举之不易。

中山驻跸处及中山不死纪念塔 19,孙中山率北伐军驻桂林,以王城为北伐大本营。孙中山在这里的重要活动有:会见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接受了马林关于“联合苏俄”和建立革命军校的建议;发表了他的著名哲学演讲《知易行难》;检阅了北伐军;确立了青天白日旗为中华民国国旗,并于1922年元旦在王城举行了首次升旗仪式。孙中山去世后,桂林人民为纪念孙中山,将王城辟为中山公园。王城内现存孙中山驻跸处遗址碑和“中山不死纪念塔”,纪念塔呈三角形,筑五级台阶,喻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之精神和五权宪法。塔的三面分别有题辞:“中山不死”为谢顺慈书;“遗嘱”为张猛书;“主义常新”为莫乃群书。塔附建有仰止亭,楹联由谭延闿书,亭西有石碑“中山常在”,为廖承志书。

猜你感兴趣的:

1.导游词欢迎词

2.广西桂林尧山导游词

3.桂林阳朔免费景点介绍

4.桂林靖江王城导游词

5.广西旅游解说导游词

6.桂林靖江王府景区导游词

2.桂林景区旅游规划 篇二

一、桂林景点景区名称的特征和文化内涵

旅游景点景区名称本身具有“短小简洁, 饱含神韵意味”的文字特点, 游客从景点名称上可以直接了解到该景点的外貌特征, 周围环境及特点等。比如说:阳朔的“Moon Hill (月亮山) ”山顶石壁如屏, 当中一洞穿透, 宛如明月高挂碧空, 因此而得名;“Reed Flute Cave (芦笛岩) ”的取名正是由于洞口原长有一种芦荻草, 传说可以做笛子, 吹出悦耳动听的声音;伏波山的“PearlReturning Cave (还珠洞) ”则源于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而在漓江东岸临江的“Nine Horses Fresco Hill (九马画山) ”, 游客欣赏到的将是在高400余米, 宽200米的班驳有致石壁上一幅宛如九马神骏图的大自然笔墨奇观。桂林著名的景点Camel Hill (骆驼山) 也正是由于其名称契合了山的极其神似外形而吸引了众多的国外游客。

由此可见, 桂林景点景区名称特点都是语言简洁明了, 准确传递信息, 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 可以让游客获得起码的了解、感受并产生美好的联想等。

二、桂林景点景区名称英译的现状

景点景区名称翻译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然而桂林景点景区名称的英译现状却不容乐观, 从桂林市旅游局官方英文网站, 各大旅行社网页, 旅游宣传册和出版物等渠道收集到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 存在着诸如译写混乱、译法标准不一致、不规范等问题。

(一) 景点景区翻译名称版本不统一, 景点景区名称使用混乱

由于或音译, 或意译的不同翻译手法, 同一个景点或景区的翻译有多个版本, 一名多译这个问题在各个景区都有存在。例如, 国家5A级风景名胜景区, 号称全世界风景最美的江---“漓江”目前就同时有三种不同的译名:一种是完全按照汉语拼音直接拼写而成“Li Jiang”, 另两种为“Li River”和“Lijiang River”。精华景点“伏波山”名称的翻译也出现过“Fubo Hill”、“Wave-Subduing Hill”, “Wave-Restraining Hill”, “Whirl Pool Hill”等多种非统一的翻译形式。普通的外国游客对这种翻译是很难理解, 甚至分辨不清, 容易误认为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景点。译法的不统一、不规范, 既不利于景区自身的对外宣传, 也影响了旅游宣传介绍的效果。

甚至有的景点门票上是一个译名, 介绍资料上又是另外一个译名。或者是同一景区内不同景点指示牌上的英译名和景点分布图上的英译名也前后不一致。当游客在实际的景区内游览时, 面对不同的英译名, 就更加不清楚将要游览的是一个地方, 还是不同的地方, 以及它们的确切具体位置究竟在哪里, 这给游客带来很大的困扰和不便, 极大影响了景区的形象。

(二) 部分景点景区名称翻译未能合理恰当传递文化信息内涵和意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桂林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的“靖江王陵”, 是中国历代靖江王的王陵, 整个陵园规模庞大、气势磅礴, 有“北有十三皇陵, 南有靖江皇陵”之称。现有不少旅游宣传资料将其译为“Tombs of Prince Jingjiang”。首先, 景点通名的翻译, 既要明确表示景点的类别, 又要确切反映自然景点的地貌特征或人文景点的实体情况。《朗曼当代高级英语词典》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都明确释义“mausoleum”为帝王陵墓, 而“tomb”为普通坟墓, 因此, 笔者认为翻译为“Mausoleum of Prince Jingjiang”会更恰当地展示该景点核心价值, 吸引更多国外游客。

音译是景点名称翻译方法之一, 但是如果过多或一味单纯地使用音译, 会导致景点名称晦涩难懂, 让外国游客如坠雾里。

还有, 在翻译旅游景点景区名称时, 由于译者对景点的文化背景缺乏必要的了解, 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对号入座式的逐字直译。例如, 桂林华夏之光广场是旅游者在七星公园里的必游之地, 在旅游指南手册和各大旅游网站上大都采用直译方法译为“Light of China Square”。实际上该景点名称含义是主要源于广场上那组号称中国最长的名为“华夏之光”的大型彩色花岗石浮雕壁画, 上面所反映的图案内容涉及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长城、兵马佣、河图洛书、针灸铜人等等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精华。仅仅是直译为“Light of China Square”只会让很多外国游客觉得疑惑不解,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广场?会发光、有光亮的一个中国广场?所以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因此, 笔者认为“华夏之光广场”翻译成“Glory of China Square”的效果会更好。这样的翻译既能让外国游客渴望了解此处景点的名称缘由, 同时, 该景点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内涵也能如愿地展现在游客面前。而桂林的重要景点叠彩山上的号称“清凉世界”的特殊景观“风洞”, 有被生硬地按字面意思直译为“Wind Hole”, 这种错误更让人啼笑皆非, 严重影响了桂林景点名称翻译的整体质量。

另外, 因文化的差异和审美观的不同, 一些容易引起负面联想的词汇在景点景区名称翻译是要特别留意和小心使用。例如蝙蝠和龙在中国人眼中代表福气和权威, 而西方人眼中则分别代表邪恶和灾难。如果直译这些景点名称就可能会让西方人特别是欧美游客“望而却步”或心生厌恶甚至恐惧、害怕的感觉,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游客是否会选择此景点作为参观游览的对象。所以, 桂林市内七星公园的“龙隐洞”, 阳朔的“遇龙河”, 漓江上的“蝙蝠迎宾”, 龙胜的“龙脊梯田”等等, 这些景点名称现建议多采取音译的形式, 如将“龙隐洞”译为“Longyin Cave”, “遇龙河”译为“Yulong River”, “龙脊梯田”译为“Longji Terraced Fields”, 这样更容易为游客所接受。

三、桂林景点景区名称翻译的规范化研究

(一) 规范化研究的意义

综上所述, 目前由于缺乏统一的指导和翻译标准, 对同一景点或景区的名称翻译不同的译者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导致译名的不统一, 有的是一名两译, 甚至一名多译, 桂林旅游景点景区名称翻译有着极大的不规范性。而景点景区名称使用混乱、意义欠准确, 给国际旅游者在信息搜集和信息服务方面造成了诸多的错觉和不便,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桂林良好的国际旅游形象。规范的旅游景点景区名称翻译是对一个国际化旅游地区的基本要求, 也是桂林自身国际化进程的现实需要。因此, 在桂林旅游国际化的背景下, 提高景点景区名称译写的准确性和规范化研究, 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 规范化研究的几点建议

1. 出台桂林旅游景点景区名称翻译规范化的地方标准, 规范统一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 由政府旅游管理部门和翻译专家研究团体共同参与, 参照广西地方标准《公共场所汉英标识英文译法》的要求和方法, 在尊重历史、尊重现状、尊重约定俗成译法的现实基础上, 起草并制定出旅游景点景区名称翻译规范化的地方标准, 对景点景区名称英文的译写原则、翻译方法和要求等做出详细规定, 为翻译规范化工作提供必要的、可行的、适用的理论基础, 以此正确指导翻译规范实践。

2. 加强对翻译规范工作的宣传和推广, 监督规范统一译名的后续使用

联合地方具有影响力的宣传媒体, 如电视、电台、地方报纸和网站, 进行桂林旅游景点景区名称汉英翻译规范化标准的宣传和推广, 鼓励相关方面参与并积极推进规范化建设, 让统一规范的译名能在桂林市旅游局官方网站, 各大旅行社网站, 旅游对外宣传资料等渠道上最终达成对外一致, 监督和保证规范统一译名的后续使用。

四、桂林景点景区名称规范化英文译写方法及示例

旅游景点名称通常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构成。专名反映景点名称的独有特征, 通名反映景点名称的类别属性, 如:“伏波山”中“伏波”是专名, “山”是通名。

桂林景点景区名称规范化英文译写的两条基本原则如下:

(一) 通名规范化英译原则:采用意译, 做到通名准确

“通名”是区别一类事物与另一类事物的标志, 如山、河、湖、海、林、台、楼、阁、塔、庙、陵等等, 相对于专名来讲, 通名更加的具体和确定, 在面对不同或者相同的“通名”时, 首先要注意辨别区分, 做到准确, 英译时根据实际情况译出景点的本质。如:“伏波山”可译成“Fubo Hill”, “猫儿山”却应译为Mao'er Mountain。通名一般用英文翻译, 其规范化英文译写示例如下:

1. 故居:译为Former Residence, 如李宗仁故居Former Residence of Li Zongren。

2. 塔:塔译为Tower, 特殊名称遵其习惯, 如佛塔Pagoda、舍利子塔Dagoba、电视塔TV Tower。

3. 岩洞:译为Cave, 如七星岩Seven-Star Cave、龙隐洞Longyin Cave。

4. 江、河统一译为River, 如漓江Lijiang River、遇龙河Yulong River。

(二) 专名规范化英译原则:意译或音译专名, 简单达意优雅

景点名称的通名将不同类别的景观区别开来, 但真正能体现出景观独特之处的应该是它的专名。不过, 相对于通名, 景点名称中的专名因来历、渊源、背景知识广泛而复杂许多。在尊重目的地文化内涵的情况下, 一般采取意译或音译、意译相结合的办法, 并应尽可能地细化景点名称的专名结构。下面就专名规范化英译中应特别注意的一些事项列举如下:

1. 对于由“单音节专名+单音节通名”构成的旅游景点名称,

应采用“通名专名化”方式, 即专名和通名都用汉语拼音并连写, 再加上分开写的通名英译, 如:“漓江”应译写为Lijiang River, “灵渠”译为Lingqu Canal。但如果旅游景点名称中的专名是“双名音节”, 如“木龙湖”则需译为Mulong Lake。

2. 有明显含义、有鲜明特点的、反映某种独特人文或自然地理特征的专名宜完全直译, 不应再用音译。

如“象鼻山”应直译为Elephant Trunk Hill, “独秀峰”直译为Solitary Beauty Peak, 。否则宜译音。如“虞山公园”译为Yushan Park”。

3. 旅游景点景区名称强调其文化内涵和性质的, 专名宜采用意译法。

如:“文庙”应意译为Confucius Temple。

4. 部分景点景区已有长期沿用或被国际组织接受的英文名称, 如:

“乐满地度假世界”, 译写为Merryland Resort;或对已有约定俗成译写方式的专名, 如将“世外桃源”译为ShangriLa, 均可继续统一使用。

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介绍桂林、宣传桂林, 让桂林旅游品牌走向世界, 翻译工作者、有关的旅游职能部门、各相关的旅游行业及企业, 都应关注和重视桂林旅游景点景区名称英译标准化、规范化的研究, 为将桂林打造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际旅游胜地, 迎接更多的入境观光游客而做出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正南.规范桂林景点英文名称的几点意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6年05期.

[2]乌永志.文化遗产类旅游景点名称汉英翻译规范研究[J].外语教学, 2012年02期.

3.桂林景区旅游规划 篇三

[关键词] 桂林 旅游 外语 人才 培养

旅游业正在迅速发展成为我市最重要的经济产业。加强和重视人才队伍尤其是旅游外语人才的培养是造福旅游事业的长久之计。我们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使我市旅游事业健康发展。本文对我市旅游发展中旅游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是高职高专类旅游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桂林市旅游外语人才需求现状

在2006年3月闭幕的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上,两会代表委员再次提交的关于“旅游立法”的提案中指出:目前,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迅速增加,已经成为旅游大国。国家制定的全国旅游发展规划是以2000年为基数,到2020年翻三番,并确立了到2020年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据国家旅游局最新统计数字:2005年中国国内旅游已经达到12.12亿人次,全年国内旅游收入5286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上最大、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内旅游市场。目前中国旅游业进入了市场主导、广泛参与、科技创新、持续深化的当代旅游发展新阶段的形势。中国出境旅游市场持续攀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之一:2004年出境旅游人数达到2885万,2005年上半年以9.6%的比率呈持续增长的态势。旅游事业在我国已成为朝阳产业和最具发展力的第三产业经济的事实和实力不容置疑。

桂林,一个富有魅力的山水城市,一个享有世界声誉的风景旅游城市。桂林市的旅游业已具相当的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系统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桂林市产业结构实现高级化的重要力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桂林的旅游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扩大政府财源,旅游业贡献预算外收入,增加外汇收入。旅游业对桂林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已经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旅游业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而且其地位和作用会越来越大。桂林要建设成为一个旅游强市,要具备几个条件: 除了硬件设施以外,比如市政建设、市容市貌、宾馆饭店、环境保护等方面; 还需要软件:软件包括三方面,一是旅游文化,二是市民素质,三是服务水平。其中重中之重是服务水平。桂林旅游发展不能只是面向国内,应该将眼光放长、放宽一点,要面向未来,面向国际。所以学习外语又是提高服务水平重要的一方面,市民以及从业人员不懂外语,就很难提高服务水平。

桂林市是对外开放较早的市,而且一直把开拓海外市场做为自己的核心任务之一。如果因为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外语人才的匮乏,让游览桂林的外国游客所能感受的只有脚下的中国土地,除此以外,他们对当地的服务茫然不解,引起他们的恐慌,从而导致我市旅游业发展停滞,最终影响我市经济稳步持续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不和谐的声音,是我市每个市民都不愿看到的景象。

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刻不容缓。桂林市旅游业发展在经历了低层次的观光游之后,正向情景化高品位的“体验旅游”发展。应运而生的“分时度假”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市旅游行业素质和水平将因外资旅游企业运营机制和企业管理体制的引入而快速提高,但旅游人才开发工作将同时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高级人才缺口将加速扩大, 旅游外语人才日趋紧张已成必然趋势。

二、旅游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现阶段国有旅游企业正在进行改革,使旅游企业发生质变,把单一的观光型转变为多元化经营。旅游外语人才的培育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企业人才短缺与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在旅游行业明显突出。当前有许多旅游企业急功近利,为了节省成本,宁用中专生不用大学生,宁用大专生不用本科生。算企业经济账时,饭店业又会嫌人才的创造力不够。据统计,很多外语院校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与市场不相适应,与企业的用人目标脱节,学生所学专业太泛,知识太广,不能应对市场对专业精确的定位需要,所谓全才,结果只应了中国人一句老话:样样通,样样松。目前我国旅游服务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如在旅行社表现为综合素质不如国外同行业的水准;外商投资的中外合资或独资旅行社大量缺乏旅游外语人才,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

旅游外语人才重要性体现在人才的培养和人力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最优搭配。行政管理部门大多重视的是行业管理、市场营销和旅游规划,轻视的恰恰是旅游人才的培养;旅游企业要舍得投入,也需要建立吸引、开发和使用人才的长期机制。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矛盾表现在旅游学科的低地位与行业发展对旅游院校的高期望方面。旅游部门和教育部门如何协调是我们共同讨论的话题。

针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外语院校在旅游外语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应该确定为:培养有专业素养、有创新能力、有实践能力、有现代化思想的新型旅游外语人才。

我国旅游教育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从各省市寥寥无几的中专学校近年来大部分都升格为旅游大专。规模扩大增加到几乎全国各大专院校都设立了旅游专业或院系。形势既喜人又令人担忧。从课程体系上来看,几乎都相差无几地按照大专院校应试教育体制设置教学大纲、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近年来,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性已迫在眉睫。高职高专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一定要脱离本科教育培养模式。外语人才应作为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外语人才要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功能运用技能。

在学科建设方面,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教师为主体,培养分工较细的外语应用人才。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无私奉献精神、社会主义劳动观念、公平态度、竞争能力和服务意识。教师还应有旅游从业人员敬业心态。

学校对教师要有中心服务意识,教师对学生要有主导服务观念,学生要有全方位社会服务态度。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每年都根据市场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使每年毕业生就业率都达到90%以上。目前,该系专业设置有旅游英语、翻译英语、商务英语、文秘英语等。班级建制中小规模,约每班30人。

在学生培养方式、方法、途径上,以市场竞争机制为压力,以企业需求为动力,以指导学生通过考试获得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为标准,顺应市场和企业人才要求。以学校课堂教学为基本,以社会实践为应用,以就业率为检验,书本教学结合校园网、多媒体、语音教学和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和熟练操作旅游服务行业所需流程。培养现代化应用型外语人才应从细微处入手,要利用社会这个大讲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专业行政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力。

三、旅游外语人才培养的前景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工作意见》提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的,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及结构的培养方案。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逐步以二年制为主,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实训时间应不少于半年。我国的高职高专外语院校可以此为办学宗旨,办出自己的特色。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高专外语教育的教学模式没有形成特色,难以完成培养旅游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很多高职高专外语院校对过去、现在特别是将来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所需要的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職高专外语旅游教育认识不足,一哄而起地创办旅游外语专业,对高职高专教育的设计、发展认识比较模糊,在教育教学中沿用理论研究模式,脱离社会和学校实际,专业设置上不注重发挥学校己有的办学优势,体现不出自己的办学特点。

旅游业发展对我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矛盾却在于一方面我市旅游市场须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人才却十分匮乏。集中反映在几个方面:桂林市旅游教育整体规模快速扩张,院校单体规模发展缓慢。旅游外语院校层次结构总体趋于合理,高层次教育实力不强。旅游外语院校初显多元化发展状况,品牌尚未形成。随着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一个日益重要的角色。再加上我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进入我市的外国游客也逐年增加。根据近期数据反映,桂林市旅游迅速发展的旺势、国民经济收入持续稳定地增长的可喜支持因素,我们预测,境内旅游必将迅速向境外旅游发展:由近及远即从亚洲国家地区向欧美国家地区发展;由旅游形式单一型向多种形式结合型发展,如自助游、自驾车游、运动游、游学等。外语自然成了必不可少的沟通、交流和学习的工具。对外语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同时实践能力与高学历也成为对人才考核的重要指标。外语只是一个工具,而并非专业技能。具备专业知识、能力强且具有外语特长的复合型人才特別受欢迎。从各地的需求信息来看,同声传译、小语种等高层次的外语人才特别受欢迎。据专家介绍,目前旅游业急需三类外语人才:一是熟练掌握出境游业务的经理人才,能进行境外旅游策划、项目开发、组团调度以及擅长同外国领事馆打交道。二是宾馆酒店总经理、销售部、客户服务部、人事部等部门经理。三是中西餐厨师、通讯技术维护、餐饮客房服务、日韩料理厨师、前厅礼仪接待等技能型人才。世界各地的旅游活动日益频繁。在与外国游客沟通的时候,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则成了交流的基础和必备的条件。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复合”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些既懂外语、又精通业务的人才可以创造更大的效益,当然更受青睐。现代管理类中的普通职员,即使是在对外语要求不高的岗位上工作,也都能够进行简单的外语沟通,作为管理者,尤其是在外企的管理者,对外语的掌控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外语类专业理想的复合型人才的特点就是“专才”。一方面,语言表达和书面的基本功要过硬;另一方面,外语与所从事的职业领域必须很好地结合。

四、旅游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需要的业务能力强、外语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旅游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应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改革。

1.改革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素质及今后工作的需要等具体情况慎重选用,关键是要适合特定学生的需要。为了满足实际交际的需要,当代旅游外语专业教材应该不断增加实用性较强的新内容,选择内容广、形式新、集“听说读写译”等多项语言技能于一体,全面反映现代社会、科学、文化及生活知识,适合新世纪发展的教材,以满足国际交流、社会交往以及旅游度假等活动。因此,旅游专业外语教材应满足下列要求:

(1)符合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直接从地道的英美等国家出版的专业科技书刊上取材。(2)内容要博,题材应多,知识覆盖面要广,系统性要强,应从本专业不同类型的专著或教科书上选材。(3)要选取能反映当前旅游专业发展动态和前沿的先进知识。(4)所选教材内容的难易度要适中,要对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汇、专业词汇、难句长句以及容易造成理解困难的句子进行注释,对容易造成混淆的词汇应重点强调。

2.培训教师

目前我国教育界极力提倡素质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说,这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旅游专业外语教师必须要加强以下两种能力的培养:一是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即对异族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理解能力。二是用外语准确介绍本族文化的表达能力。

以往在文化因素影响交际的研究中,多是以本族语为背景,主要考虑的是由于对外国文化的不了解而造成的交际失误,因此,外语教师对外国文化的理解、介绍能力和防文化干扰能力较强。然而,由于缺少相应的教材和思想上不够重视,用外语来介绍本族文化的能力相对较弱。外语教师只有具备了上述两种能力,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文化平等交流意识,让他们在对外交往中积极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3.改进教法

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各种教学法、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才是正途。以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为例,它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知识的摄入。如果单纯地使用这一方法,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忽略对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从而制约了学生外语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所以说,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既有精通的专业知识又有熟练的外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足够的语言交际能力。旅游外语教学中必须特别强调“听”与“说”的训练,真正形成“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外语教学格局,这是由旅游翻译工作的特性所决定的。近一个世纪以来,各种教学流派不断涌现,不同的教学理论层出不穷,我们应取各家之长,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总的说来,旅游专业外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行精讲多练,适当进行英汉比较,分析纠正典型错误,及时重现复习,注重语言的使用与交际活动,以达到提高学生外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目的。旅游外语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且善于使用各种工具书。因此,学会学习的方法,尤其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就显得格外重要。

4.重视文化

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语法、句法及词汇本身的用法投入较大的精力,对英语背景文化知识的重视则比较少。学习语言是为了更好地交际和交流,缺乏对文化知识的了解,肯定会产生交流上的障碍,影响交际应用。

外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用外语交谈和写作,还要让他们学会能够得体地使用外语。从语用学的角度看,句子本身的意思和说话人想表达的意思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区别。比如BY THE WAY这个短语的字面意义是“顺便说一句”或“附带问一下”,似乎是在暗示说话者是在顺便补充一点不太重要的话,但事实上它常用来引出一个对说话者十分重要的话题。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最严重的误解往往发生在说话者在语用方面的表意层次上。在说话中如果出现语法错误,人们只会认为对方外语说得不太好而谅解他们,而一旦出现语用错误,人们就会认为说话者极不礼貌、极不友好。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民族的语言都是与本民族的文化紧密相连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学习外语就必须了解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的文化,否则就会影响理解与交际。中国与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在许多方面都有极大的差异。学习外语是为了同外国人交际,了解这些习俗的差异与学习语言同等重要。

能操一口流利外语的旅游人员不一定是优秀的旅游人才,只有熟识中外文化差异,能熟练地将跨文化交际融入旅游市场开发及服务中,才是真正的高素质旅游专业外语人才。

5.重视专业

旅游专业外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应该是:在语音、词汇、语法以及听、说、写、读的教学基础上,使学生能够达到通过阅读专业文献资料,或与同行专家交流,以获取新的东西并学习国外的先进科技知识。在旅游专业外语教学中,应抓住以下重点:(1)补充专业知识,正确选择词义,理解长句和难句。在专业外语中,许多普通的词汇却往往属于不同的种类,一词多义或一词多用现象很普遍,同一个词用于不同的专业便有不同的词义;并且长句和省略现象较多,语法现象较复杂,句子成分间的语法关系不容易分清楚,给理解原文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另外,由于学生专业知识欠缺,理解和表达原文便有可能不符合事理,只有了解了专识才能根据专业内容及实际情况来判断词义。(2)了解中外文语言的各自特点及表达习惯,正确地掌握翻译的过程、方法和特点。不少同学在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时,有些内容看起来是理解了,但不能清楚地表达出来;有些句子的语法结构并不复杂,生词也不多,但就是不能准确表达,即理解了的东西不一定能准确地表达出来。针对这些现象,专业外语教学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通过大量的翻译训练来使学生加深对翻译知识的理解,克服“能理解,难表达”的窘况。

6.强化实践

旅游教育的实践性很强,因此旅游专业外语教学必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建立课堂教学、模拟教学和实习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体系,给旅游外语教学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强化实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旅游应用外语,二是旅游管理外语。应用外语强调的是交际类实用功能,管理外语强调的是阅读与翻译功能。强化实践的方式也可以分为两种,首先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分阶段、分批次地到旅游景区、旅游酒店、旅游交通或旅行社等单位实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检验自己的外语水平,培养自己的实际工作技能和对旅游企业的感性认识,提高外语水平,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是加大在旅游外语专业教学中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力度,为学生提供掌握外语、运用外语的有利环境,为巩固课堂知识、扩大知识面提供保证,充分、有力地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外谙学习环境。外语学习环境的营造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特别是在学生的学习热情减退时,教师更要积极加以引导。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对学生的评定中,学校应把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为了让学生读到一些好书、一些好文章,教师自身需要阅读、略读大量的书籍和文章,以切实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根据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外语教学也要注意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要让学生用英语谈论不同的话题,特别是有关旅游资源、旅游文化、旅游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旅游经济是外向型的经济,旅游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为旅游发展服务是旅游外语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故而在目前旅游大发展的形势下进行旅游外语教学的改革和研究是我们外语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从宏观上了解和把握经济发展的良好时机,做到教学为经济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做到教以致用,与时俱进,不落后于发展的大好形势。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十五”人才规划纲要[Z].2002-02-22.

[2]霍尔:无声的语言[M].侯勇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

[3]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学方法[M].北京:外語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苗菊:学习的主动者,未来的开拓人[J].英语学习,1999(1l)

[5]吴潜龙:关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认知心理分析[J].外语教学,2000(4)

[6]姚兰:国外EAP教学课堂讨论课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0(6)

[7]俞约法:文化背景知识、文化背景学和外语教学[A].文化与语言论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桂林逍遥湖景区导游词 篇四

逍遥湖景区位于桂林市灵川县大圩镇上茯荔村,距市区20公里,距漓江2公里,是桂林旅游东线的一颗明珠,融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于一体。

逍遥湖景区属于以山、林、溪、湖为主体的自然生态景区,景区以逍遥湖、逍遥楼及逍遥街组成的`逍遥胜景为核心。延伸出龙岭流泉、密林古风、西瓯丛林、榕溪泛舟、幽溪栈道、花路诗雨以及及第小径等6大主题景观区。

同时,通过重建以逍遥楼为主的历史名楼名亭名宅,通过仿古园林建筑、石刻诗词文章、历史名人趣事、坊间古风名俗,再现了底蕴深厚的桂林历史文化。这里有古木参天,飞瀑流泉,古坊塔楼,是访古问幽,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5.桂林刘三姐大观园景区导游词 篇五

刘三姐大观园坐落在美丽的桃花江畔,园内有小桥流水、侗家鼓楼、金蟾对歌台、刘三姐故居等景观,是一处浓缩了壮、侗、苗、瑶文化风情的大观园。一般来此的旅游团比较多。

除了优美的山水园林景观,景区内最吸引人的要数少数民族表演和互动活动。你可以和身着民族服饰的阿姐一起对歌、跳竹竿舞,或者参与抛绣球、民族婚礼等环节,身临其境地体验民族风情。但需要注意部分互动环节可能是需要一定费用的。

6.桂林旅游(范文) 篇六

2010年7月28日到8月1日四天,我们公司组织40多个人游历了桂林、阳朔。把此次旅游的一点心得写出来,一是感谢公司为我提供这一次放松心情的机会,二是跟朋友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第一天我们去的是桂林的标志----象鼻山,拍了很多照片,还合了全照。之后坐车去龙脊梯田,中午午餐在农家(瑶寨)解决,味道一般,不过听说下午要爬山还是填饱了肚皮.下

午换车沿着盘山公路,好陡的山路,到了半山腰,必须自己爬到旅馆.天气好热,身上的行李也不少,跟着大部队爬了大半个小时终于到了山腰的旅馆。第一次住木式的房屋,害怕

里面简陋,住进去感觉还不错.空调、电视齐全。抓紧冲凉、洗了衣服,也不困了,老李招呼着去山顶。带着相机,穿着短裤就出发了,沿着上山的路,真是到有说的“青蛙一条几

片田”,跟我老家的一马平原的土地真是千差万别。梯田很陡,风景不错,留了很多照片。路上很多阿妹招呼一起拍照,我想着如果有阿哥衣服让我试穿下,我就多拍几个,呵呵

。到了山顶,一览众山小。看到有几个外国人穿着少数民族的服装跟人合影,我就招呼老李一起合了几张,花了10块立马就洗出来了,老板还给我拷了底片给我。站在山顶吹了半

天风也不见同事上来,我们就打道回去,路上碰到零星几个才爬上来.回去又冲凉,实在很困,蒙头就睡,迷迷糊糊的老李叫我,一看手机才6点半多,一想起来吃饭,下去之后大

家都回来了都快吃完饭了。我们赶紧找桌子凑了一桌。晚上本来还想爬一下山的,跟老李、阿玉到了半山,天黑了怕下山不安全我们就抄近路下山了。回去没人打牌,我就拿过遥

控器看电视,调了半天看《十八岁的天空》一看竟然到了晚上12点多,老李早呼呼的打呼了,赶紧躺下睡觉。

早上刚过7点老李就叫床,起来吃了早餐,又准备下山。晚上下了雨,外面雾气蒙蒙,冒着小雨下山,一路上的风景真是不错,烟雾渺渺,也不感觉累,很快就道山脚,真是太快了

.完了又坐车沿着盘山公路到了山下,坐上车就去芦笛岩溶洞去了.路上2哥多小时,大家自娱自乐。戴刚主持把我也拉上去,我想了半天唱《朋友》的,可惜歌词记得不清,唱了一

半就忘词了。真是尴尬。很快中午先到酒店吃了午餐,传说中的桂林米粉一般般,可能要去外面的小店才能品尝到原味的米粉.完了又马不停蹄的去溶洞参观,以前在电视上看过,跟切身体验真是不一样,石灰岩,花岗岩组成千奇百怪的石林,而且还会生长,水的力量真

是很大啊。我们还在最下面的小胡旁边合了全影。导游小姐细心解说,声音也很甜美,差不多是整个行程最好的景区导游了.出去溶洞我们又去了爬了山,那个导游又丑解说也不好,最差导游,我们刚上到山顶累的要死她又帮我们叫下山。

我们就去靖江王府,体验了王爷王妃的待遇,呵呵。看了奇怪的舞蹈,拜了太岁(我才知道太岁是什么。).又去贡院玩,可惜下大雨没有参加考试.之后又看了刘三姐的演出,我们看了两场,第二场大家都做到第一排,戴刚还上去做了花轿,最后抛绣球我脚下掉了一个被人捡走了,气。最后在篝火演出哪里我跑出去拍照,结果大家都上车了等我们几个,最后彪哥叫我我才知道。到了下榻的酒店本来还想好好看昨天看的电视呢,结果整个号称四星级的酒店竟然看不了,真是烦。迷迷糊糊的到了12点就睡觉了。

第三天吃过早餐就去考了状元,还拿到了照片。接着坐车到阳朔,吃了午餐,就去坐船逛漓江。可惜摄像机没有磁带拍了一半的风景。漓江旁边的山镇石千奇百怪,我们还到拍二

十元人民币的地方留了影。中间到了一个小岛,有人拿着好粗一条蛇拍照,我对这个东西真是不感冒,吓得躲到一边.回去吃传说中的啤酒鱼,没有感觉鱼就没有了。晚上提前到酒

店,收拾了下,我合老李就去西街,敲了一圈,我以为大家都走了呢,下去碰到熊小姐他们,一起坐车去到西街路口,人真是太多了。一路上的都是摆摊的服装收拾帽子,杂七杂

八的。我们跟着人流到了酒吧一条街,好多人,外国人不少。本来想找下有什么小吃的,结果没有碰到。之后碰到崔总彪哥去了“N重门”酒吧。好吵才去感觉好不适应。一瓶啤酒

下肚过了会就感觉好多了,我发短信四处叫人过来玩,最后只有戴刚他们过来了。在这里只有酒,喝了2瓶多感觉有点晕了。吃了很多爆米花,看他们K歌K德好嗨。最后喝了4瓶啤

酒上了四次厕所,真是不行了。到了晚上1点多,我们才回去大家摇摇晃晃的走回去,招摇撞市。阿玲、小寒他们3个最嗨,大概喝的最多,女孩子喝多了真是可怕。回去之后反而

睡不着觉,混到2点多才睡。

第四天直接睡觉到9点多,中间小马给我电话我也没有怎么理她。早餐也没有吃直接开拔。到了叠彩山,看了好多蝴蝶标本。还看了演出,好像是苗族的吧,我们又看了两场。出去

之后就吃午饭,下午去坐竹筏,大家都购买打水仗设备,我直接买了3个大瓢。我跟戴刚他们专门坐了4个大男人的竹筏,不过阿静叛变到其他船去了。下去之后大家都湿身了,开

始我们用瓢还挺爽,竹筏划得远了被人家用水枪狂射,就租了船主的大号水枪,哈哈,射得真是爽,不过大家装备都换过之后,我们也是旗鼓相当。开始内战,我们船被他们几面

夹击,之后我们又几面夹击他们,射的他们眼都睁不开。到了一个小岛上面休息了下,就开始外战,碰到不认识的不叫免战我们就几面夹击,一路披靡,战无不胜。我还是喜欢打

那些小情侣,哈哈。到了岸,没有几个身上是干的,连忙去换了衣服。

7.桂林景区旅游规划 篇七

1 桂林民居旅馆文化更新建设背景

1.1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提供了契机

为了促进桂林旅游事业的发展, 充分发挥桂林旅游在其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协同作用, 桂林市编写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规划年限为2012年至2020年。2012年11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标志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该纲要是统领桂林未来8年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总规划”, 描绘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基本蓝图, 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路线图”。纲要提出桂林世界旅游城将分为四个阶段, 于2030年全面建成, 结合旅游、生态、创新、低碳四大理念建设23个功能区, 建成后的桂林世界旅游城将成为集各种旅游元素为一体的旅游城。在此背景下, 桂林的民居旅馆将迎来广大的发展空间, 通过对桂林民居、习俗文化的提取, 对现有的民居旅馆进行更新改造, 旨在为来自全球各国各地的游客提供别致的住宿体验。

1.2 大众旅游体验加速了进程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国内或出境旅游, 这标志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经济的飞速发展, 让人们获得了更多的时间, 收入也变得可观, 他们愿意放慢生活节奏, 感受旅游带来的别致体验。家是中国人传统文化的核心, 要想深入地接触当地的民俗民风,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融入当地的居民生活中, 就像在龙胜民居旅馆中一样, 亲自体验历史留下来的自然农耕文明。目前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面临着精神的缺失, 他们渴望通过自己对大自然、对社会的认识, 建立一些细腻的个性空间来表达他们对于家以及闲适自然生活地追求。

1.3 桂林民居旅馆发展建设一哄而上, 急需统一规划, 文化更新迫在眉睫

开办民居旅馆风险小、成本低、收效快、手续简便, 这些特点致使民居旅馆建设呈现出一种一哄而上的杂乱态势。民居旅馆的更新建设, 应充分体现本地所特有的居住文化, 从外观设计、空间营造等方面将传统居住文化融入其中, 使其更具吸引力, 长盛不衰, 永葆生机。目前, 桂林的民居旅馆尚处起步阶段, 只有阳朔民居旅馆规模比较大, 其余县区业态布局发展不平衡, 无统一的相关规划。

2 传统居住文化与民族习俗对民居旅馆文化更新的影响

2.1 传统居住文化对民居旅馆文化更新的影响

传统居住文化包括住宅建筑的外在形态、建造方法和与之相关的审美观念、民族心态、居住者的行为方式和意识观念等居住习俗。火是侗、壮等少数民族的崇拜物, 象征着终年不灭。桂北民居建筑内部多数建有火塘, 是家庭的社交文化中心, 家人或客人都围着火塘就餐、歌唱、聊天。灌阳县文市镇的民居建筑在其墙壁、门楣、窗户、立柱、柱础等有较好的雕刻, 院内有戏台、储藏、古井、花园、菜园。全州、兴安有许多朴素大方、具有地域性代表风格的马头墙民居建筑。桂北的资源、龙胜聚居着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 自古侗族人民就喜欢群居, 鼓楼通常是群分的标志, 多按姓氏分片集中。这些丰富灿烂的居住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在居住模式和聚落空间布局上有着强烈的映射;这些地处山区的村寨, 由于地形复杂, 道路纵横, 交通交错, 而形成了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的聚落空间;这些以传统居住文化为主题的民居旅馆文化空间通过对空间的个性化营造, 创造了鲜明的主题旅游文化环境背景;这些代代传承的传统居住文化空间丰富了民居旅馆的更新内容, 凝固了物质文化遗产, 赋予了文化更新的生机活力。 (见图1、图2)

2.2 民族习俗文化对民居旅馆文化更新的影响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 是世世代代不断发展和接连不断的源泉。对民居旅馆进行文化更新, 可以很好地保护好历史遗产, 也能让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体验当地民族的特色, 同时也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桂林民族习俗文化十分丰富, 就龙胜境内居民中, 少数民族就占76%, “红衣节”“花炮节”“情歌节”“扁担节”等民俗文化旅游节受中外旅游者的青睐。恭城的瑶族婚俗表演可称为瑶族歌舞的经典, 包括情歌对唱、挑新郎、找新娘、哭嫁、背新娘、拜堂成亲、过榜头关等瑶乡风情。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是瑶族的传统节日, 期间各种大型的民族歌舞表演充分体现了多姿多彩瑶乡民族文化。民俗文化主要包括物质风俗、社会组织风俗、节庆风俗、人生仪礼和精神文化民俗五部分。高层次文化旅游背景下的民居旅馆可通过打造壁画、雕塑、服饰、音乐、美术等小品, 展现当地的民俗艺术文化, 使游客能够在自身所处旅馆的田园风光中感受艺术文化所带来的民俗风情。 (见图3)

3 桂林民居旅馆文化更新策略研究

桂林民居旅馆文化的更新应当在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中兼容并蓄。我们应考虑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因素, 积极分析城市的发展需求, 抓住社会的发展趋势, 挖掘当地丰富的文化特色,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创新性地发展桂林民居旅馆文化, 与时俱进。

3.1 建筑文化与民居旅馆建设相融合

将传统居住文化引入民居旅馆的建设中, 首先是体现在民居旅馆的建筑文化上。民居旅馆文化的更新建设, 要求我们尊重历史, 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目前, 许多地域性建筑民居遭到拆迁破坏, 展现当地民居特色的东西早已荡然无存, 能用来作为特色旅馆的民居少而再少。能否在现代与传统中结合统一, 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思维方式来诠释传统的民居风格是建筑文化与民居旅馆建设融合过程中应考虑的问题。在这方面, 一些少数民族村寨做得相对好些。如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的民居旅馆, 聚居着壮族、苗族、彝族、瑶族等少数民族, 别具特色的龙脊梯田景观闻名于世。面对越来越多的国际和国内旅客, 他们能保留原有的传统“干栏式”建筑, 辅助地对构造材料进行以新换旧, 人性化的配置生活设施, 这种整体的建筑形态保持着传统的当地风格, 体现了建筑文化与民居的融合。 (见图4)

3.2 居住文化与民居旅馆建设相融合

传统居住文化是民居旅馆建设的灵魂, 是对游客产生吸引力的源泉与游客感受的精髓所在。桂林在民居旅馆的开发过程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 为了迎合各种旅游者的需求, 许多居住习俗都被遗弃了。从游客观光体验的感受上讲, 他们除了希望能欣赏到独特的民族建筑特色之外, 还希望能真正体验当地的居住习俗、生活方式, 这些能给人带来别致感受的体验是他们选择入住民居旅馆的原因之一。民居旅馆的更新应在不改变最基本的民俗民风、居住格局、住宿功能的前提下, 对住宿的居住环境、居住氛围、居住文化的特殊性感受进行更新设计。 (见图5)

3.3 外来个性文化与本土民俗文化相融合

当不同外来个性文化或主题内容的民居旅馆出现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时, 每一个旅馆当中都会体现出不同的文化表达, 如适当添加小资情调、文化创意、生活体味等个性化较强的文化元素。这些元素的加入相对于民居中民俗文化体系而言, 是一种割裂, 但对外面的整体空间来说, 这些元素的支撑又成为一个能够体现文化创意的场所, 形成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空间。外来文化元素的进入, 还意味着本土民居相对封闭的居住习俗与自给自足的农耕生存文化空间被打开了, 对于一些来自西方国家的旅行者而言, 中国的农耕文化对他们极具吸引力。广袤的农田、淳朴的民风及别有特色的建筑, 中国人对土地的情感, 对于生在城市, 长在城市的外国人来说, 这样近距离接触农田的机会是十分难得的。

3.4 民居旅馆个体环境氛围与整体村落文化建设相融合

单个的民居旅馆建设, 并不能展示传统居住文化的全部。民居旅馆文化更新的体现, 也不应只局限于建筑单体, 还应考虑聚落的规划布局、空间肌理和整体构成。历史告诉我们, 事物一旦脱离了群体就会显得孤立, 只有把自己放到更大的群体背景下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民居旅馆文化更新应注重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将民居旅馆的发展研究放在一个大的文化背景、环境场所中, 全面客观地分析民居旅馆对当地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生态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3.5 可持续发展、生态绿色概念与民居旅馆建设相融合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背景下的民居旅馆文化更新离不开可持续发展概念。自20世纪末以来, 由于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各种“生态问题”, 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 也日益深入人心, 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付诸实践, 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质的飞跃。新的建筑形态既具有历史的延续性, 又适应了新时代的要求。因此, 民居旅馆文化更新应将建筑文化与自然环境结合, 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构建前所未有的生态建筑形态。 (见图6)

4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由出行交通工具的增加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旅游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大众化的趋势。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加速建设, 能满足越来越多中外旅游者的需求, 也使桂林旅游市场越趋国际多元化。我们应抓住这个历史机遇, 深刻挖掘桂林的传统居住文化、民族习俗, 并传承应用到民居旅馆建设更新中, 以此丰富民居旅馆的文化内涵, 让其健康的发展。桂林在民居旅馆的更新过程中, 要不断克服自己的不足, 做到建筑文化与民居旅馆建设相融合、居住文化与民居旅馆建设相融合、外来个性文化与本土民俗文化相融合、个体环境氛围与整体聚落环境建设相融合、可持续发展观念与绿色生态文化相融合, 从而促使桂林民居旅馆建筑和文化健康更新发展。

摘要:《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 标志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该胜地建设背景下, 桂林的民居旅馆迎来了广大的发展更新空间。本文通过对桂林居住文化、民俗文化的分析, 研究民居旅馆文化的更新策略, 旨在为来自全球各国各地的游客提供别致的住宿体验。

关键词:胜地建设,民居旅馆,文化更新

参考文献

[1]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Z].2012.

[2]覃彩銮.广西居住文化[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6.

[3]林轶.浅谈民居旅馆开发中传统居住文化的应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5) :63-67.

[4]桂林市联合调研组.桂林民居旅馆业发展的现状及路径选择[J].中共桂林市党委学报, 2014, 14 (3) :33-37.

[5]谢雨萍, 李肇荣.乡村民居旅馆的开发与经营初探──以桂林阳朔为例[J].经济地理, 2005, 25 (3) :418-421.

8.桂林景区旅游规划 篇八

桂林旅游22日发布公告,公司和集团的合作景区七星景区门票价格调整到55元/人次(含价格调节基金5元/人次),调整后的门票价格自2012年2月1日起执行。自2012年2月1日起对散客执行55元/人次的门票价格,对团队游客仍执行35元/人次的门票价格。自2012年5月1日起,对团队和散客执行55元/人次的门票价格。

2002年5月,桂林旅游与总公司签署了《桂林七星公园部分景区合作建设协议》,公司2002年投资7000万元与总公司合作建设其所属的七星公园(即七星景区)。根据协议,2003年1月1日起,如遇七星公园门票提价,按照门票提价的增幅比例,公司获得相同增幅比例的门票分成收入。

此次提价后,总公司给予桂林旅游的七星景区门票分成于2012年2月1日起部分执行,即散客按19.25元/人次,团队按12.5元/人次计算分成金额;自2012年5月1日起全面执行,即团队和散客均按19.25元/人次计算分成金额。桂林旅游预计,2012年度公司获得的七星景区门票收益600万元~700万元。

从目前看,提价的实施于2012年2月1日和5月1日全面进行,将对2012年公司的业绩提升有所帮助。从历史资料看,七星景区2009年、2010年、2011年实现的投资收益分别是652.72万元、553.24万元和611万元。但山西证券指出,由于景区之间的竞争激烈,七星景区的游客人数同比有下滑趋势,这次提价同比2011年增加投资收益大概在100万-200万元的投资收益,对公司盈利规模在5000-6000万元的水平上影响不大。

实际上,相对该业务带来的乐观预期,桂林旅游更亟待直面的则是财务费用高企以及井冈山投资收益下滑的问题。桂林旅游三季报显示,今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66亿元,同比增长9.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94.57万元,同比下跌20.67%。

其中1-9月公司财务费用2848万元比去年同期2097万元增加751万元,同比增长了36%,公司表示主要原因则是公司于2011年12月8日发行了2.5亿短期融资券,年利率为7.49%。实际上,2009年以来公司的财务费用就一直居高不下,从2009年到2011年公司财务费用分别为4164万元、3035万元、2863万元。

与此同时,井冈山投资收益也拖累了业绩的增长。据桂林旅游三季报显示,2012年1月至9月,公司从参股子公司井冈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的投资收益为529万元,而2011年1月至9月为1234万元,同比下降57%。目前,桂林旅游持有井冈山旅游1800万股,持股比例为21.82%,为井冈山第三大股东。2011年井冈山旅游总营收1.49亿元,实现净利润3298万元,而桂林旅游获得的投资收益为1053万元,占其2011年度净利润15.42%。

对于公司成长的忧虑,机构似乎早有行动,三季报显示基金持股数明显减少,半年报显示机构持股中共有9家基金入驻,但三季度数据显示入驻机构仅剩2家,其中华夏大盘精选、华夏盛世精选分别持股599.99万股、300万股,占流通股2.5%。

上一篇:电影海豚的教案下一篇:儿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