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护理管理

2024-08-03

门诊输液护理管理(共13篇)

1.门诊输液护理管理 篇一

门诊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为门诊输液的小儿提供优质护理。方法 分析门诊小儿静脉输液的过程。结果 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水平和自身素质可以提高门诊小儿静脉输液护理。结论 优质的护理能保证门诊小儿静脉输液顺利完成。

【关键词】 小儿;静脉输液;护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由于婴幼儿对口服给药不能配合,医生会依病情需要选择静脉给药。儿科门诊输液室,具有输液量多、流动性大、患儿年龄小、沟通困难、病情复杂,静脉穿刺困难等特点[1]。护士静脉穿刺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现将门诊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静脉穿刺的要点

1.1 血管的选择 小儿从出生至2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2-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血管不清晰,一般选用手背静脉、足背静脉等。肥胖儿可选用大隐静脉。

1.2 光线的准备 明亮的自然光是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光线不好的时候,选150W日光灯泡置于穿刺台前上方,距离45-50cm,操作者的身体与手勿挡住穿刺部位的光线。

1.3 针头的选择 根据静脉粗细及深浅部位,一般头皮静脉选用5号针头,四肢静脉选用5号半针头。

1.4 进针的手法 分为直刺法和斜刺法,直刺法是指在欲穿刺的静脉上,针头与皮肤成10°-45°角,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皮肤,通过皮肤将针头直接刺入静脉;斜刺法是指在欲穿刺的静脉旁侧,距静脉约1.0-1.5cm,针头与皮肤成20°-30°,将针头刺入静脉。当阻力减小,有落空感,同时见回血后再进少许,直接固定。如未见回血,右手挤压输液器软管,穿刺成功,即可见回血。直刺法适合于小儿头皮静脉、手背及足背浅静脉,斜刺适合于大隐静脉等。

1.5 针头的固定 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绕圈固定后用1条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绕圈范围要适宜。在穿刺前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利于胶布固定。患儿哭闹或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时,用纸胶布绕头一圈,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避免出汗胶布松动脱落。手背或足背静脉穿刺,需用小夹板固定手和足,穿刺大隐静脉,则指导家长手抓扶孩子的脚,保持水平位。

1.6 肥胖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 肥胖小儿头皮脂肪厚,静脉不清晰,进针深浅不易掌握。根据静脉解剖位置,在血管的相应部位,用手指横向触摸,可触及“沟痕”感,感觉静脉的走向及深浅,穿刺时进针角度15-20°,要求持针稳,进针速度慢,进入静脉会有落空感,见回血,证明穿刺成功。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2.1 在配药及穿刺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查对制度,预防感染和差错事故发生[2]。

2.2 头皮静脉穿刺从静脉一端开始,逆行顺行均可,手背、足背静脉穿刺从远心端向近心端,而不应从血管中段开始穿刺,以防穿刺失败,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穿刺。

2.3 固定胶布要牢固固定针头,不能漂浮在皮肤上,以防针头移位,液体渗漏,造成局部肿胀。

2.4 穿刺中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有无发绀等全身情况,不可因集中精力寻找静脉忽略了病情变化而发生意外。

2.5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儿面色、神志变化、有无输液反应、局部有无肿胀、针头有无脱出、胶布有无松动、液体有无输完及各连接处有无漏夜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拔针的方法

3.1 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将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棉球,迅速拔出针头,将进皮针眼及进血管针眼同时压住,以防皮下瘀血。

3.2 因血小板及其他凝血物质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1-3min,小儿在拔针时哭闹致头皮血管内压力增高,需按压3-5min。忌边压边揉,防止发生皮下瘀血。做好宣教工作

4.1 告知患儿家长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哭闹引起恶心呕吐,发生意外。

4.2 操作前和家长交流,穿刺有一定的困难,因孩子年龄小,血管细,不合作等因素,会导致穿刺失败,请求谅解。

4.3 指导家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如何约束患儿,采取一人约束头部,一人约束膝部,穿刺成功后用喂奶的姿势抱患儿,穿刺部位朝外,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免患儿拔掉针头。

4.4 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动画片转移其注意力,嘱患儿活动或大小便时勿触碰穿刺部位,保持穿刺部位平行、放低,防止血液返流,堵塞针头。心理护理

5.1 护士着淡粉色工作衣,戴淡粉色燕帽,输液室环境整洁,通风条件良好,灯光明亮,配有电视机,播放动画片,营造一种轻松、亲切的环境,给人以温馨感。

5.2 利用小儿的心理特点,穿刺前安抚及逗引患儿,语言温柔、亲切和蔼,消除其陌生和恐惧感,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哭闹时轻轻拍拍他们,摸摸脸颊、四肢等。并温柔地安抚,用爱心体贴和爱护他们。

5.3 2-3岁以上的患儿扎针前,护士应多与患儿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多给孩子表扬和鼓励,夸奖孩子听话、勇敢,取得他们的配合。并指导其掌握输液注意事项,做好自我护理。提高护士的素质

6.1 提高护士自身修养,要具备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同时具有良好的忍耐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理解患儿哭闹时,家长心情紧张,心疼孩子,遇事易冲动,情绪激动。作为护士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和宽容患儿家长的过分语言及行为,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长的不安情绪。

6.2 提高穿刺能力,小儿静脉穿刺与成人相比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要求护士必须有精湛的技术,在操作时要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集中精力,沉着镇静,从容不迫,排除干扰,工作忙而不乱,善于应变,灵活敏捷,尽力做到一次穿刺成功。

6.3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加强护士学习,不断求取知识,总结经验,丰富和完善自己。并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提高护士的业务技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总结

小儿静脉输液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门诊输液室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患沟通能力。在输液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相应的、有效的、合理的方法,保证患儿输液顺利完成,为患儿及家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雪芳,陈立群.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输液室的应用[J].全科护理杂志,2009,10(4):2701.[2]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4.

2.门诊输液护理管理 篇二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医院护理治疗要求的不断提高, 护理管理者都普遍存在如何加强护理风险管理, 从而减少出现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压力, 同时对于护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如何做好护理服务也成为了医院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医院是个较为复杂的团体组织, 面对的病人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情况, 尤其是病情复杂和年龄较大, 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 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相应的管理, 以确保他们的健康问题, 但在处理复杂的事情上, 医院又容易因为人为的管理和出现疏漏, 造成护理的安全隐患问题, 对患者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目前对于医院如何做好安全隐患问题也已经成为重点的研究课题。为进一步能够减少出现安全隐患问题, 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该院专门选取该院2011年4月—2012年12月门诊输液室护理72例和住院部67例的常规护理进行对比, 取得显著成果。现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72例门诊输液患者护理效果和住院部67例患者常规护理效果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门诊输液室患者男37例, 女35例, 年龄最大64岁, 最小22岁, 平均年龄 (30.53±1.2) 岁;其中住院部患者男34例, 女33例, 年龄最大67岁, 最小21岁, 平均年龄 (30.18±1.8) 岁;对比患者的病史和年龄等基本情况, 并无显著性差异, 符合该研究要求。

1.2 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差错率等情况, 并将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进行χ检验。

2 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门诊输液患者护理的满意率和差错率均高于住院部患者, 两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人们的健康知识水平不断提高, 对于医院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也开始重视医院的护理风险问题。因此, 医院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概率, 降低由于护理差错事故而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也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1]。根据对于医院的差错事故调查发现, 其中门诊输液室护理过程中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也是目前存在较为严重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 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减少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 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已经成为医院迫不及待的要求, 对于医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调查发现门诊输液患者护理的满意率和差错率均高于住院部患者, 两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当前门诊输液室的护理仍有待加强, 而且其也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问题, 及时解决这一问题也越来越重要, 关系到医院的健康发展。然而引起门诊输液室护理问题的原因也值得我们去探索,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护理安全隐患因素的分析

3.1.1 护理人员因素

(1) 由于护理人员在受到教育和在职教育期间缺乏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 对于解决患者健康问题过程中没有重视法律方面的问题, 所以很多时候都会触犯了患者的隐私权和保密权等问题, 在护理过程中也缺少自我保护意识, 忽视了证据收集和管理方面的自我保护。 (2) 业务知识水平不足,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护理人员服务的范围和需要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多, 因此对于护理知识和业务技术操作的学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很多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和技术水平低下导致了出现非常多的食物, 引起了护理纠纷等问题发生[2]。

3.1.2 物质因素

(1) 护理设备是关系到护理人员能够完成护理任务的必备工具, 护理设备的性能好坏以及设备配套是否齐全等问题都会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发挥, 尤其是如果出现了急救器材等不到位或者是故障等问题, 更会对护理技术的发挥产生非常大的印象, 使得护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造成护理的安全隐患。 (2) 护理物品的质量和欠缺程度也是当前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 输液器等漏液以及输液输空等问题也是医院门诊输液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 (3) 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期使用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 减少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发生的几率。

3.1.3 患者自身因素

护理是护患双方共同参与和协作的, 只有患者给予密切的配合与支持护理工作的进行, 这样才能够有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当前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的同时却仍然缺乏疾病方面的防护知识, 不能正确处理好护患之间的关系, 在对于医院期望值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便容易出现医疗和护理方面的纠纷。

3.1.4 管理因素

医院的护理人员配备难以满足患者的需要是当前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护理人员的缺乏, 而患者对于护理的要求不断提高, 两者之间出现的矛盾加剧。给护理人员过多繁重或是超负荷的工作量, 会使得患者出现精力不足, 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环节质量无法控制等情况, 进行使得服务不到位, 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 增加了安全隐患出现的问题。同时门诊管理领导层对于安全隐患问题的重视度不够, 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 也使得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问题增加[3]。

3.2 对策

3.2.1 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水平

安全护理是医院护理道德观的基本要求, 作为医院的护理人员必须重视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水平。而作为护理的管理者, 则应通过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让护理人员能够学到更多管理职业道德观和法律方面的知识, 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做到爱岗、敬业, 学法、懂法、知法, 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好护理人员应该做好的事情, 维护好患者和自身的权益。

3.2.2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职业水平是能够让患者及家属信任的基本条件, 通过规范化的制度和培训来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让护理人员能够更好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采用多方式的继续教育拓展护理人员的知识面, 以考核方式来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进行考核和有针对性的引导护理人员的学习能力, 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方式[4]。

3.2.3 合理配置资源, 加强安全管理

护理人员的人数和护理设备都是有限的, 如何做好护理人员的资源配置以及护理设备的使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因此护理管理层应该通过科学有效的分配方式, 实行弹性的排班方式, 采用排班方式解决目前存在的人力资源不足问题, 通过合理调配设备来解决设备不足的问题;另外,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制度, 进行医院护理方面安全隐患问题的查处和及时的纠正处理, 对于用药、输液等方面实现审核制度等也是当前医疗和护理质量安全重要的环节[5]。

而针对门诊输液室护理的安全隐患问题, 建立科学有效的系统性措施, 能够有效的降低门诊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 进而提高门诊输液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在临床上得到有效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自力.门诊患者保存输液药品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病案, 2013 (1) :76-77.

[2]张淑新.中药湿热敷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 (3) :122-123.

[3]张潭月, 徐丹红.医院门诊输液室护士安全用药的监护与对策[J].中国药业, 2013, 22 (2) :68-69.

[4]刘韦科, 孙萍.移动门诊输液系统在门诊输液流程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 2013, 5 (2) :159-160.

3.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 篇三

【关键词】门诊静脉输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09-01

随着门诊病患人数的增多,门诊输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这也就造成门诊输液的几大问题,如人员流动性大,工作量多,药品繁杂,病室吵闹等,给护理工作者带来许多不便,针对这些不便,我们医院积极采取“以人为本”的优质整体护理,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患者的心理护理 随着医院诊疗的规范化,在患者经历挂号、候诊、缴费、拿药等一系列就流程后就已感身心疲惫,此时的患者常出现焦躁,紧张,烦闷的心理,作为首次接药的护士需微笑迎人,语气温顺,和蔼,作为注射护士,需解除患者的疑虑心态,告之其药名,作用及副作用,作为拔针护士,需注意宣教的语气,让患者感受到关心。

营造一个良好的输液环境 门诊人员流动性大,环境嘈杂,不易保持,但舒适的医疗環境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进而影响医患交流和治疗,所以我们需为患者创造个干净、明亮的就诊环境,保持输液室温度和湿度的适宜,每天晚上消毒,早上通风,避免交叉感染。完善硬件设备, 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也应为患者提供服务性物品, 如面巾纸、饮水机、一次性水杯等,走廊设置橱窗格,里面放置一些常见疾病防治小册等宣传栏等。

1.输液护理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必须认真查对输液单以及患者从药房取过来的药,问清楚患者的药物过敏史以及是否做过药物过敏试验,查看输液单上的药是否存在配伍禁忌,输液单上详细核对好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输液单一式两份,一份放输液室配药用,另一份挂至病人座椅, 输液瓶上贴上患者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换药步骤。由于患者存在地域差异,导致有些方言护士听不懂,此时更应该注意核对。(2)配药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有效降低输液反应。挂瓶时可告知病人现在准备注射的药品名称、输液总量、药物的作用以及可能发生的副作用。注射时根据药物选择好血管,尽量减少病人的疼痛感,做到一针见血,如果一次穿刺未成功,应主动向患者道歉。穿刺成功后,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药物性质,准确调节滴速,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自行调节滴速[1]。(3)加强护理巡视,提高患者舒适度:检查病人输液速度是否自行调快或调慢,询问病人是否觉得温度适宜,如天气热开空调,天气冷提供热水袋等,帮助病人解决行动上的不方便,如护送病人去厕所等。加强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此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护理措施,告知患者日常的健康保健知识,如饮食、锻炼方法、作息时间等。宣教时注意语气不要生硬,不带专业术语,句子要通俗易懂,患者理解,满意。(4)拔针时应做到快速、轻柔,并告知病人正确的按压方法,让病人再休息5-10分钟,无身体不适的情况下方可离开。

2.加强护士的专业技能训练及理论知识学习

目前药物品种繁多, 新药增加。护理人员必须不断学习, 才能保证自己的药物知识水平跟得上医疗服务的要求[2]。加强护士的理论知识,一旦有患者出现输液反应,要懂得采取何种抢救措施。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 做好“三查八对一注意”。

3.总结

病人来就诊时,疾病上的痛苦加上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操作,让患者感到紧张,焦虑。为了适应现代护理的发展, 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满足输液患者的舒适需求, 我们在护理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经验[3],通过有效的整体护理,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护患沟通,做好每个病人的健康宣教,使患者感受到亲人般的呵护,在生理上获得满足,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以患者为中心,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真正促进了医院的文化、经济水平,提升了护士的价值,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鹿丽华,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与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1,6(7),202-203

[2]吴美君,门急诊输液观察患者的护理管理措施,吉林医学,2011,32(13),2705-2706

4.门诊输液室人性化护理的应用 篇四

【摘 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门诊部输液室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优点。方法:提供人性化管理方式,使用人性化输液流程,营造和谐治疗环境,采取人性化的护理行为和服务技术。结果:应用人性化的护理输液病患对了解输液过程中的相关知识、心理舒适度、护理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人性化护理在门诊部输液室的应用时十分必要的,也是效果显著的。采用人性化护理,对提高患者输液过程中配合度和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顺利完成输液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门诊部输液室;人性化护理;患者满意程度

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开启和现代护理方式的改变,护士改变了由原来被动服务从而变成主动服务[1]。患者对提高医疗水平的要求和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患者希望能够享受到人性化服务,除了在医院能得到疾病治疗之外,现代患者越来越关注于服务被满足的渴望。患者希望在治疗疾病外还可以受到人性化的服务与关怀。

人性化护理指的是个性化的、整体化的、有效的、创造性的护理方式,目的在于使患者在精神、心理、社会上处于舒适且满足的状态,降低或减少不舒适的情况的发生[2]。

由于门诊部输液室是医院的窗口科室,其的工作优劣可以直接反映出医院的护理水平与质量,门诊部输液室具有患者集中、人流量大、风险指数较高,病情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等特点,故在门诊部输液室输液过程中护士的专业护理技术、服务态度、沟通技巧、责任心等相关因素都会影响到护患关系[3]。

为了减少发生护患矛盾概率,提高输液室服务质量,提供体贴优质的人性化服务和认真贯彻护理服务的精神成为必要途径[4]。我科室依据门诊输液的现状和特点,把人性化服务细节应用于门诊部输液室的护理服务中,满足了患者的要求,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本文统计和分析了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门诊部输液室进行输液的3857名患者,目的在于对在门诊部输液室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优势进行探讨和分析。资料和方法

1.1患者资料

统计了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门诊部输液室的3857名患者的资料,其中1804名,女2053名,其中20~30岁454名,31~40岁621名,40岁以上2782名。

1.2 方法

1.2.1 采用护理人性化的方法,让患者参加到工作中来

为了对患者的心声进行及时了解,科室每半个月召开一次“护患关系座谈会”,及时从患者那了解患者的建议和意见,每半个月定期发放患者对接受护理的满意程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士的语言、仪表、技术、健康宣传、行为等方面的满意程度,先进护士作为科室内的学习榜样进行表扬,调动其他护士积极工作,提高科室内的整体护理质量,从而不断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1.2.2 营造温馨和谐治疗环境,让患者有在家一样的感觉

每半小时对输液室进行清洁,保证输液室安静清洁的环境,让患者感觉到舒适温馨。床单随脏随换,每周更换。输液椅可以手动调节,可提供坐卧方式,且为独立单人座椅。输液室内安装有电视机,可以播放健康教育DVD和电视节目。输液室内设有温度计,空调可调节输液室内温度。服务区提供有一次性纸巾、饮水机、一次性纸杯等设施。护士站摆有鲜花,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的输液环境。在健康教育区宣传栏内提供相关疾病知识的杂志,供患者阅读。

1.2.3 人性化的输液服务流程

(1)当患者进入门诊部输液室后,主班护士对患者经行热情的接待,认真核对和清点药物,并及时登记。对患者是否有过敏史,是否空腹等基本信息进行了解,登记输液瓶签,指导患者坐好在输液椅上,登记座位卡片,告知患者在输液椅上耐心等待输液。

(2)患者登记好后由专人进行药品配制和输液,在输液前请患者自报姓名,核对无误后,将药液的组数和名称告知患者,让患者心中有数。

(3)患者输完液后巡回护士及时观察患者的输液情况、输液反应和有无渗液等情况。适当向患者介绍输液注意事项和疾病康复的有关知识及时做好患者心理关怀。,输液完成后及时补药或拔针。

1.2.4 提供优质的服务技术

在穿刺时要沉稳、认真选对血管,穿刺时要轻柔、快速、准确插针,努力做到穿刺一次就可成功。在冬季输液之前,先给予热水袋给患者热敷手部,充盈静脉,不至于扎错。扎止血带时使用二次扎止血带法,先选择好穿刺的部位,先扎上止血带,排气,然后再松止血带,进针之前再扎一次止血带,血管会快速充涨,有利于成功穿刺。

1.2.5 提供人性化护理行为

(1)语言行为:护理语言可以看做是一种职业语言。在门诊部输液室与患者沟通和交流时应该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称上了年纪的患者为“大伯、大妈”等,穿刺失败时及时说“对不起”,患者进来说“请”,患者出门说“再见”等等,建立和谐、温馨、礼貌的服务氛围,不能不负责任推诿自己的职责。

(2)非语言行为:护士的体态、眼神、手势具有良好的沟通效果。在输液室内主动协助在输液过程中需要上卫生间的患者,搀扶行动不方便的患者,主动倒热水给患者,关心患者病情,对病患嘘寒问暖,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护士温柔的触摸和关怀的目光,都可取得患者的信任[5]。总结

对我科室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门诊部输液室的3857名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输液患者对护理过程中人性化护理满意程度,心理舒适度、输液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门诊部输液室是医院对外接纳患者的直接窗口,每天为许多患者提供治疗,护士的服务水平直接与医院在患者心中的形象和满意程度有关。实施人性化护理是未来门诊部输液室的必行之路,是医院的重要管理举措。由此可以看出,护士给予患者关怀,热情、真诚服务态度对缓解护患矛盾、减少纠纷,缓解患者治疗时的紧张情绪,增加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和配合度都有十分有帮助。故门诊输液室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是卓有成效且有必要的。人性化护理对输液顺利、患者积极配合输液具有十分有益的作用,固值得提倡和开展个体化护理。

参考文献

5.儿科门诊输液的风险管理 篇五

赵莺阁 ,王玉梅 ,刘 展(河南省唐河县人民医院)[关键词]儿科;门诊;护理风险;风险管理

儿科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窗口。小儿静脉输液具有穿刺难度大、用药剂量小患者病情变化快等特点 ,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纠纷。同时部分儿科门诊病历字迹潦草 ,新药种类繁多等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风险。本院儿科输液室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 ,重视儿科门诊输液的风险管理工作 ,有效地降低了风险隐患 ,现总结如下。1 风险因素分析

1.1 医生方面:儿科门诊病历书写简单 ,个别儿科医生字迹潦草 ,药名的拉丁文书写欠清晰 ,甚至辨认困难。由于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品种繁多 ,部分医生对新药的规格、小儿每公斤用药剂量不熟悉 ,导致药物剂量过小而达不到治疗目的或剂量过大而引起不良反应等。1.2 药剂人员方面:药房的药剂人员在发药时有时不够细致 ,写错或漏写发药单 ,对多种药物应用的配伍禁忌、用法、剂量把关不牢 ,或把不同用法的药物混放 ,或发出的药物在剂量上与处方上的不符等。如果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易造成差错。1.3 护士方面

1.3.1 技术不熟练缺乏观察力:护士静脉穿刺水平低 ,不能做到一针见血 ,操作时动作不熟练、不规范 ,以致患儿家长对护士缺乏信任感。有时护士为力求达到“ 一针见血 ” ,注意力往往过于集中在穿刺过程中 ,而忽略了对患儿病情的观察。1.3.2 心理承受能力差:患儿输液时家长在场观看 ,易造成心理压力 ,对穿刺成功缺乏信任。特别是新护士遇到患儿哭闹、不配合而更加紧张 ,一旦穿刺失败 ,受到家长指责 ,护士心态失衡而影响穿刺成功。

1.3.3 护士缺乏风险意识 ,与患儿家属缺乏有效的沟通:由于儿科输液时环境噪杂 ,工作量大 ,护士的情绪容易急躁;护士只注意护理技术操作 ,而忽略了与患儿或家长的沟通交流 ,从而产生误解引发纠纷[ 1 ]。

1.3.4 其他:护士在工作中不能做好“ 三查七对 ” ,验记皮试 ,易造成差错。1.4 患儿及家长方面

1.4.1 盲目乐观:儿科疾病大多发病急、病情变化快 ,患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 ,家长认为门诊输液都是轻病 ,多比较乐观 ,如果病情不能较快好转 ,容易产生不满情绪。患儿家属疼爱孩子 ,对静脉穿刺技术期望值过高 ,不考虑个体差异 ,希望每次穿刺都一次成功 ,一旦不成功易产生埋怨情绪。

1.4.2 患儿血管细小 ,生性活泼好动 ,自控能力差:输液过程中容易发生针头移动造成外渗 ,增加患儿的痛苦。

1.4.3 患儿家长缺乏医学知识 ,因担心孩子哭闹而擅自带正输液的孩子离开输液室:一些药物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可导致药效降低;还可能引起药液污染 ,导致输液反应或其他意外。部分家长因有其他事情 ,希望尽量缩短输液时间 ,因此擅自加快输液速度 ,极有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的发生。2 管理措施

2.1 制定规范化的输液流程

2.1.1 发现安全隐患 ,及时上报、处理:由儿科护士长负责儿科门诊输液的具体工作 ,发现有不利于患儿病情观察与处理的安全隐患 ,及时上报护理部 ,然后统一协调 ,提出解决方法 ,再根据要落实的任务具体进行分工。如过去我院的儿科门诊输液室与儿科门诊医生的办公室相距甚远 ,经院领导管理组织讨论、协调 ,与 2007年 6月将儿科门诊医生的办公室搬至紧邻儿科门诊输液室 ,提高了医疗安全性。

2.1.2 认真执行医嘱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 制度:要求药剂人员把好处方查对关 ,认真做好药物的发放 ,发现医嘱有疑问及时与医生联系。要求护士认真核对医嘱 ,医嘱上要有核对护士和执行护士签字。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 ,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2.1.3 实行弹性排班 ,集中静脉穿刺:儿科患者特别是婴幼儿口服给药不配合 ,治疗效果不理想 ,医生往往会选择静脉给药。由于就诊高峰相对集中 ,特别在上午 9: 00~12: 00是患者输液的高峰时段 ,每一个家长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尽快输液 ,甚至会因此引起护患之间、患者之间的争执。根据这样的特点 ,护理部实行弹性排班 ,在这个时间段增加 1~2名护士 ,这样既缓解了工作压力 ,又保证了服务质量 ,避免了忙中出错的情况发生。儿科静脉穿刺不成功往往是引发矛盾和纠纷的导火线 ,未来提高穿刺成功率和保证护理安全 ,我们采用集中静脉穿刺 ,每天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静脉穿刺 ,另派年轻护士从旁协助 ,注射前必须细致查对 ,防止差错。2.2 防范护患纠纷

2.2.1 加强儿科护士风险意识:引导儿科护士充分认识风险、评估风险 ,并加以防范。护理安全措施不仅落实在对护理人员法制观念的教育 ,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落实在平时的工作中。根据儿科特点 ,接强输液编号和姓名的双核对制度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2.2.2 加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 ,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经常组织儿科低年资护士学习儿科常见疾病的病情观察和急救处理方法。对于输液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制定相关的处置流程。同时鼓励护士通过自学、外出听课等形式 ,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不断提高知识层次。护士长应经常对护士不定期进行口头提问并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开始可以先让新护士在兔耳朵上模拟练习穿刺小血管 ,以便于逐渐掌握不同年龄、不同部位穿刺技巧 ,提高静脉穿刺水平。新老护士经常在一起交流穿刺经验 ,互相取长补短 ,提高一针见血率。对于三岁以内的婴幼儿 ,我们均选用 515号头皮针静脉输液 ,不仅减轻了穿刺时的疼痛 ,而且能更好地控制输液滴速。对心肺功能良好的婴幼儿 ,一般 20~40滴 /min,同时告知家长不得擅自调节滴速。2.2.3 护士要学会自我控制 ,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静脉穿刺的成功需要过硬技术 ,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护士在工作中应及时疏导不良心态 ,减轻心理压力 ,不将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陌生环境易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 ,护士要多应用安慰性语言。对于 2岁以上的患儿 ,输液时可开展儿童输液的小红花活动、赠送科室制作的小卡片等 ,以减轻患儿对输液的恐惧 ,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2 ]。2.3 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由于婴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完善 ,应仔细观察婴幼儿的手势、哭闹等非语言动作。对于 2岁以内输注常用药物的婴幼儿 ,尽量选择头皮静脉穿刺 ,穿刺时尽量避免选择耳后静脉、枕静脉 ,穿刺此处不仅容易造成药液的渗漏 ,而且穿刺时不利于病情观察[ 3 ]。使用特殊药物应增加巡视次数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并做好巡视记录。

2.4 开展健康教育: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健康教育应采用家长教育为主 ,患儿教育为辅的方法。护士在巡视过程中可通过口头形式介绍儿童常见病的症状与预防、药物的作用与注意事项等;也可将制作好的健康教育卡片分发给家长阅读 ,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3 效果

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在领导的重视下 ,加强患儿输液的风险管理工作 ,使患儿得到了安全、高效、快捷的输液服务 ,使儿科门诊患者满意度从原来的 89%上升至 99% ,有效地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风险管理是通过识别、评价及处理服务和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 ,以减少和避免机构及部门的经济损失的一种专门的经营管理方法[ 4 ]。近年来 ,我们对患儿输液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 ,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保证了输液工作的顺利完成 ,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4 参考文献

6.门诊输液的护理探讨 篇六

1 当患者进入输液大厅准备输液前, 首先护士态度要主动、热情、得体, 接诊护士要先对患者进行评估, 了解病情和治疗用药, 根据患者的病因和病情安置输液区域。建立告知制度, 告知输液流程、用药的性质、用药目的, 对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根据药物的性质及病情决定药物的滴速等。

2 护士在配制药物时, 一定要做到“三查七对”,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药过程中, 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抽吸时, 严格执行医嘱, 准确无误地加入所需的剂量, 粉末药物注意是否溶解, 不要把药物的结晶、未溶颗粒及药物安瓿、胶塞碎屑带入输液瓶内, 保证配制药物的质量。

3 输液过程中要技术娴熟, 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微痛注射,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静脉。对于老年人、婴幼儿行静脉输液时, 需固定好穿刺针头, 取得家属的配合。

4 在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 注意输液速度的调节, 穿刺处有无肿胀、渗漏等。及时更换输液瓶, 输液室内须配备急救用药, 发现过敏及其他反应时, 保证及时用药, 就地抢救。有些患者缺乏安全意识, 家住医院附近, 在医院输液一会儿自觉无不良反应, 会自行拿输液瓶回家输, 对于此类患者, 护士要及时劝阻, 加强宣教, 告知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的严重性, 如发生过敏性休克会因来不及抢救而失去生命, 以确保输液安全。

5 在输液结束拔针时, 护士动作要轻柔, 掌握无痛拔针的技巧, 做到无痛拔针, 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的按压方法及时间, 患者输液结束离开时要交待注意事项、随诊指征等。

6 加强输液室环境的管理, 预防交叉感染, 输液患者应尽量分区输液。针对输液室内存在患者及陪护人员多、流动性大、室内空气不流通的现象, 输液室内一定要经常开窗通风, 做好清洁清毒工作, 及时清扫地面呕吐物及杂物, 用“84”消毒液湿擦地面及清扫室内物品, 坚持每日紫外线消毒, 安装空气消毒器 (如低温等离子, 静电空气消毒洁净器) , 可在有人的情况下持续除菌消毒, 将空气中的细菌数控制在较低水平, 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7 健康宣教的开展。大多医院在输液室配置电视机, 但有的患者嫌吵, 或对该节目不感兴趣, 笔者认为我们护士应充分利用患者的输液时间, 加强健康宣教工作, 形式可多样化, 如面对面口头宣教、办宣传栏、发放宣传小册子, 医院亦可自己制作各种电视宣教小短片, 如介绍输液常识, 输液过程发现进空气怎么办?以及正确的拔针按压方法等等, 了解一些常见疾病的症状、护理与预防, 以及用药的常识、保健常识等。这样能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 使门诊输液室的健康宣教工作更加深入。

7.门诊患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观察 篇七

【关键词】 门诊患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0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12-02

对于门诊患儿进行静脉输液,因患儿年纪较小,肢体活动幅度较大,多数采用头皮静脉输液,而头皮静脉输液的穿刺操作尤为重要,对于抢救患儿有重大的意义。因穿刺操作完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护的质量,患儿的康复,所以护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穿刺技巧,在进行输液工作前后不仅要对患儿实施正确的护理方法,而且个人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争取将穿刺工作顺利完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门诊部2011年6月到2012年7月接受头皮静脉输液的50例患儿作为护理对象,其中患儿年龄最小的只有1岁,最大也只有4岁,男女分别为35例、15例。患儿在进行输液之前有明显哭闹情绪,而且身体各肢体活动幅度大,不利于手臂以及腿部的静脉输液,最终采取头皮静脉输液。

1.2 护理方法

1.2.1 穿刺之前的护理 输液之前患儿跟家长会在比较闹哄的观察室中,患儿会有哭闹情绪,家长也会跟着烦躁起来,护理人员就应该稳定家长的情绪,适当的用肢体语言安慰患儿,试着跟患儿进行交流;认真检查好输液之前的器材准备,穿刺管针的型号大小要符合患儿的头皮类型;还要随时嘱咐家长对患儿进行尿布的更换或者帮助家长进行尿布更换,保持患儿的身体舒适;对于穿刺部位要仔细查找,由于患儿年纪较小,头皮血管较明显,选择能一次穿刺成功的血管,能减少穿刺失败的机率;护理人员自身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工作,冷静面对穿刺操作[1]。

1.2.2 穿刺过程护理 嘱咐家长让患儿侧卧或者仰卧躺下,让患儿四肢保持固定,特别是头部,在光线比较适中的地方执行穿刺;在之前選好的穿刺部位,通常情况下是在耳后静脉、额上静脉,选择刺针的角度,一般是正面45度角,进针后挑起皮肤在25°角进入血管,对于血管比较细小者,角度也要相对减小,不可忽视血管的正确选择,如果出现血管回血可以减少输液的进入量,仔细查看输液瓶的点滴速度;穿刺完成后便是针柄固定,仍要保持患儿头部的固定,左拇指固定针柄,右手用胶布固定,左右分别围着针柄固定胶带,执行交叉固定方式,保持胶带的稳定。

1.2.3 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穿刺失败往往是因为护理人员出现紧张情绪或者技术不够熟练等,因而要求护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不可将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上来,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头脑清醒,穿刺进行时要准确把握血管的位置,平时多看书,熟练掌握穿刺技巧,同时也要做好患儿以及家长的思想工作,尽量减少患儿穿刺的疼痛感,细心呵护患儿,将穿刺工作顺利完成[2]。

2 结 果

50例患儿中,经过有效的头皮静脉输液护理,均得到治愈,在进行穿刺时,没有1例出现穿刺失败,康复质量优良,医护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护理效果显著。

3 讨 论

在患儿的临床治疗中,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是常见的临床用药治疗,其中穿刺工作是关键,穿刺一次成功能减轻患儿的疼痛感,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同时也可增加护理人员的自信心,提高医护质量,保障患儿的康复治疗,具有重大的临床护理意义。患儿在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由于年龄偏小,对于手足的静脉输液具有一定的难度性,常采用头皮静脉输液,患儿的头皮血管容易被找到,但是要想成功完成穿刺工作也要掌握诸多的技巧[3]。经过分析,患儿头皮静脉输液的穿刺容易出现失败现象,除去患儿本身的不配合,便是护士个人的因素,儿科头皮静脉输液操作时,护士通常情况下都会感到非常紧张,严重影响到穿刺操作,加上技术的不熟练导致穿刺操作失败。整个输液过程中,护士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应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以及熟练的操作技巧,为患儿提供最优质的护理。

患儿的头皮静脉输液护理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诸多,采用合理的护理方法能提高医护的质量。本文输液的穿刺操作使用的便是分步固定法,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患儿的疼痛感,而且操作简单易懂,有助于建立起护患关系,这也是家长比较满意的一种方法;穿刺完成后的胶带固定可以减少使用量,而且避免出现针头与胶带完全粘合的现象,降低患儿针口与胶带的密封性,穿刺一次成功后便可进行吊瓶的多次更换,无需再次进行穿刺,进一步减轻患儿的疼痛感。输液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整个过程都需要家长的陪伴,因此护理人员也应具备帮助家长照顾患儿的责任[4]。综上所述,有效的头皮静脉输液护理关系到患儿康复的治疗,以及医护的质量,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工作,而且要不断加强输液穿刺操作的技巧,提高护理效益。

参考文献

[1] 洪宝谊.预防头皮静脉留置针移位或脱出的方法[J].基层医学论坛,2010,6(15):45-34.

[2] 陈勤.蔡利霞.60例表浅性膀胱癌术后病人行门诊膀胱灌注化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7(01):34-90.

[3] 孙英.浅谈门诊健康教育[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7(05):34-12.

8.门诊输液护理管理 篇八

【摘 要】目的:分析静脉输液在门诊输液室存在的问题及预防安全隐患的措施。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本院门诊输液室在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接受静脉输液的500例患者,将500例患者通过随机序列表法分为250例参照组(实施静脉输液安全护理)与250例实验组(不实施静脉输液安全护理),分析两组投诉率、护理差错及门诊输液室存在的隐患。结果:门诊输液室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为药液污染、护理技术较低、输液巡视不足、查对不严有关;实验组患者实施静脉输液安全护理后投诉率及输液差错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门诊输液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实施针对性静脉输液安全护理干预,可有效消除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降低投诉人数及输液差错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静脉输液;门诊输液室;安全隐患;预防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4--01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本院门诊输液室在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接受静脉输液的500例患者,分析静脉输液在门诊输液室存在的问题及预防安全隐患的措施。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本院门诊输液室在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接受静脉输液的500例患者,将500例患者通过随机序列表法分为250例参照组(实施静脉输液安全护理)与250例实验组(不实施静脉输液安全护理)。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对500例在门诊输液室行静脉输液患者的指标数据进行SPSS20.0软件分析,被投诉率及护理差错发生率以%形式展开,卡方检验;两组患者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展开。结果

2.1 门诊输液室安全隐患

参照组患者中10例药液污染、20例医护人员穿刺技术差、30例输液巡视不足、15例医护人员查对不严;实验组患者1例药液污染、2例医护人员穿刺技术差、3例输液巡视不足,2例医护人员查对不足,由此可见,门诊输液室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为药液污染、护理技术较低、输液巡视不足、查对不严有关。

2.2 两组患者被投诉率及护理差错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投诉率(2.4%)及输液差错率(3.2%)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投诉率(26.00%)及输液差错率(30.00%),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讨论

3.1 门诊输液室静脉输液安全隐患

门诊输液室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为药液污染、护理技术较低、输液巡视不足、查对不严有关。

3.2 安全隐患预防对策

控制污染、规范医护人员操作行为。医护人员需严格执行输液规章制度,在输液过程中需正确消毒及切割安瓶,在切割非易折安瓶时,需保证割痕不超过瓶颈的25%;采用75%酒精棉在输液前对患者进行擦拭,防止反复穿刺引发微粒污染及细菌污染;抽吸药液时应严格遵循正确的操作规范,在中部放置针头并注意手势;严格执行清洁操作规范,配药前应用消毒液洗手,保证注射器无菌。

强化医护人员穿刺技术,门诊输液科室需定期开展静脉穿刺等输液技术的培训活动,以此提升医护人员静脉输液技术水平,提升静脉穿刺成功,避免反复穿刺发生,防止细菌进入患者体内,降低因多次静脉穿刺损伤患者血管的情况,改善护患关系,提高输液质量。作为门诊医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自信积极,微笑乐观,不亢不卑,宽仁博爱。也要熟练握输液的相关理论与技能,掌握药物性能与配伍禁忌,用药后不良反应及相应处理原则,同时严格执行医嘱及查对制度。

强化输液巡视。医护人员在患者输液过程中需强化巡视工作,避免意外事件发生,即及时更换输液瓶、处理输液故障、检查输液部位等,并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以此按照药物性质及患者病情对输液速度进行调节,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以此获取患者信任,降低投诉事件发生率。工作中我们要从患者角度出发感同身受,从合作者角度出发积极协调和配合,增强服务意识,合理分工,责任明确,做到15~30min巡回一次,密切观察病情及穿刺部位情况。另外也要深入开展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用药目的、注意事项,强调擅自调节输液速度造成的危害,不能外出输液而发生药液污染、输液反应或其他意外事件而得不到及时救治,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同时将健康教育以书面形式分发给患者阅读。

?范并完善护理治理制度,强化静脉输液安全。门诊输液科室需规范并完善护理治理制度,并建立制度监督小组,对每日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以此强化医护人员制定操作制度的力度;开展法律教育活动,强化医护人员风险意识,以此有效贯穿并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开展弹性排班活动,特别是在输液高峰期需增加医护人员数量,以此避免因医护人员人数不足导致的输液安全隐患,并降低医护人员工作压力,以此强化护理质量,以此降低投诉率及差错事件发生率[1-4]。

3.3 小结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本院门诊输液室在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接受静脉输液的500例患者,分析静脉输液在门诊输液室存在的问题及预防安全隐患的措施,通过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实施静脉输液安全护理后投诉率及输液差错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根据门诊输液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实施针对性静脉输液安全护理干预,可有效消除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降低投诉人数及输液差错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9.门诊输液护理管理 篇九

根据歙卫字(2014)147号的文件精神,门诊静脉输液处方点评,静脉输液点评分抗生素和非抗生素。点评目的,就是要大家充分认识加强静脉输液管理的重要意义,严格掌握静脉输液使用指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静脉输液,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切实减轻群众负担,我院也对省卫生厅确定的无需输液治疗的53种常见病,多发病,多次进行培训,下文,也多次邀请县里汪老师及县医院的专家对我院的处方,病历审核,点评,采取事后反馈,多次讲课,目的就是要求各位医生遵循“能口服的不注射,能肌注的不静注”的用药原则。合理规范用药。按规定开展静脉输液处方点评,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干预,努力降低不合理使用静脉输液比例。现就将我院处方点评中的出现的一些问题一一总结下。

按照处方点评的表格显示的结果来看,静脉输液抗生素应用比例占多,说明我院的抗生素应用较为滥用,这样既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又增加了细菌的耐药性。不过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比例较低,而且单联应用的多,符合抗生素应用规定。存在的问题

1.处方诊断不完整,用药不相符。

如处方,医生蒋金相,处方诊断为贫血,用药却是5%葡萄糖加参麦静脉滴注,明显的处方诊断不完整。如处方诊断为桡骨骨折,医生为洪泳兰,用药的是5%葡萄糖250ml加参麦50mlvigtt,gd,肌苷氯化钠注射液100ml,vigtt,gd.肌苷为营养心肌的,参麦为补气的,显然处方用药与诊断不相符。2.选用的抗生素不合理,如处方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医生为蒋金相。用药为头孢西丁0.5g,gd ,vigtt,氨茶碱0.05g.gd,vigtt,氨溴索15mg.gd,vigtt,选用的药物不合理,其因,青霉素类药物对主要致病菌溶血性链球菌具有抗菌作用,为首选,可以选用青霉素或口服阿莫西林,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类,如阿奇霉系,地红霉素,克拉霉素,等等大环内酯类药物,其它可选用口服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如头孢氨苄,头孢呋辛酯,盐酸左氧氟沙星,这处方选用头孢西丁类物,显然不是太合理,另用理用法也有误,头孢西丁为时间浓度杀菌剂,处方为gd,静脉给药不合取,因此医生用药需要考虑到药物的半衰期,严格按照推荐的时间间隔或次数给药。才能保证药物血药浓度达到或超过最小抑菌浓度的持续时间。有利于杀菌,否则达不到治疗目的,还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今年县医院和我们是扶持单位,所以在用药方面他们对我们帮助很大,我们的医生也都虚心诚恳接受的,如维生素C针剂以前都用2克,在他们的指导用药下,说我们剂量偏大。我们现在全改成了1克静脉滴注,在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粉针以前都是用3.0bid.现在也一直改用2.0bid.另静脉输液的激素类药物应用过多,用量偏大,应尤为注意。非抗生素的静脉输液基本上都是开具一些参麦及其它活血的药物多,如血塞通,长春西丁,红花注射液的为多,病症也多为冠心病,颈椎病。如一些癌症患者的后期营养支持的为多。

总结,合理应用抗生素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后应的发生率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健,从处方点评的结果来看,各位医生还要多学学药物的动力学,药物药理性质,药物的配伍禁忌,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掌握激素类药物的用法用量及中药注射剂的配伍禁忌。我们以后会加强激素类及中成药静脉输液药物方面的学习,培训。提高医生对药物的认识度,合理用药。我们尽量当好医生的用药参谋。

10.门诊输液护理管理 篇十

[关键词] 儿科;门诊输液;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119-01

输液疗法是儿科门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由于门诊患儿年龄较小、依从性较差,且家长情绪焦虑,往往导致护理人员压力过大,影响输液的顺利进行,从而影响到患儿的治疗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甚至引起纠纷[1]。本研究对126例患儿进行护理干预,旨在提高其对输液治疗的依从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门诊接受输液治疗的126例患儿,意识均清醒,年龄6~7岁。其中男67例,女59例;感染性疾病82例,非感染性疾病44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头皮针行静脉输液治疗。对照组只对患儿进行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主要包括输液前介绍输液目的、方法,输液时护理人员从旁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1)心理干预:向家属简单交代输液流程,取得家属和患儿的信任感,减轻其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2)营造良好就诊环境:输液时,让患儿观看鲜艳活泼的图画,适当播放高雅的音乐,为患儿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3)赏识激励:穿刺前,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赏识行的语言进行肯定。穿刺成功后,及时对患儿进行口头表扬和物质鼓励。(4)加强病情观察:患儿注射完毕后,控制好药物的量及速度,并嘱患儿勿随意走动,以便巡回护士及时观察病情变化。(5)健康教育:向患儿家长解释病情的程度及避免方法,指导其加强基本保健知识,并告知其定期复查。

1.3 效果评价方法[2]

根据患儿合作程度分为3个级别,Ⅰ级:积极接受输液穿刺,配合程度良好;Ⅱ级:起初较为配合,穿刺过程中因疼痛而产生抗拒心理,经护理干预后完成输液穿刺;Ⅲ级:完全不配合,需采用强行固定的方法完成输液穿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门诊输液穿刺过程中,干预组患儿的合作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由于患儿的认知能力及依从性较差,门诊输液时易产生恐惧、分离性焦虑和自控力丧失等不良心理反应[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医学模式的改变,高质量的个性化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4]。因此,改善沟通和交流技巧,实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儿科的门诊输液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患儿实施心理护理、营造良好就诊环境、赏识激励及健康教育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良好的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有助于患儿与家长详细了解疾病,认识疾病,以减轻精神压力,积极配合治疗,并可有效避免再次发病。赏识激励其可贵之处在于给予他人欣赏的眼光,并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发挥对个体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方法[5]。该方法可使患儿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具有减少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分散注意力和增强自信心等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儿的合作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儿对输液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总之,对儿科门诊输液患儿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心理负担和躯体症状,提高输液治疗的配合程度,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立存,孟进霞,张莹,等.急诊输液室投诉和纠纷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3):77-78.

[2] 吴玉红,李颖阳,成守珍.心理干预对门诊手术患儿合作程度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6,5(3):53-55.

[3] 李玉梅.改善儿科门诊输液服务质量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5):354-355.

[4] 陈翠萍,杨玲英,王雅梅,等.护理服务绩效管理模式对提升住院病人满意度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8,8(5):34-35.

[5] 李卫军,刘畅君,刘细和,等.赏识注射法在急诊儿科静脉输液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0):49-50.

(收稿日期:2012-02-16)

11.冬季门诊输液患者的护理 篇十一

1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减轻患者的痛苦

冬季由于气温较低, 患者周围静脉不能很好的充盈, 给静脉输液造成了困难, 使穿刺不易一次成功, 延误治疗时间, 给患者造成痛苦, 现采用几种方法使血管快速充盈,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1.1 热敷法

可以让患者在室内稍坐20~30 min, 以促使手背静脉恢复充盈, 再行穿刺。也可在输液前5 min给患者使用热水袋, 将热水袋置于患者手背或将手全部浸泡入热水中, 使静脉血管扩张, 注意水温不宜超过50℃, 以防烫伤。

1.2 改变常规扎止血带方法

(1) 两次扎止血带法, 选择好穿刺部位, 先给患者扎止血带, 然后再给输液器排气, 排气结束松开止血带, 进针前再扎止血带, 可以使血管很快充盈起来。

(2) 扎双止血带法, 肘窝: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上 (内关穴处) 各扎一根止血带于部行静脉穿刺;手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 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足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踝关节的内踝上6 cm处, 另一根扎在足部1~5跖骨小头处。

(3) 延长扎止血带的时间, 扎止血带60~90 s, 确定穿刺的浅静脉, 消毒穿刺部位及左手食指, 用左手指按揉血管10 s, 手指离开, 见暴露充盈立即进针, 细小静脉扎止血带时间延长可以使浅静脉更好的充盈, 增加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1.3 局部涂血管扩张剂

(1) 使用75%乙醇涂擦穿刺血管周围皮肤;

(2) 用消毒棉签蘸取硝酸甘油 (5 mg/ml) 适量, 涂擦穿刺部位3~5次, 也可使用2%的利多卡因和阿托品 (同时局部辅以热敷) 、2%的山茛菪碱等涂擦, 等3~5 min血管扩张充盈后再行穿刺。

1.4 下垂甩臂法

在进行静脉穿刺前, 上臂保持下垂的状态下用力甩臂5~6次, 而后仍然在上臂保持下垂状态时扎好止血带, 然后将手臂平放在输液小枕上并握拳, 然后选择需要穿刺血管常规消毒皮肤, 进行穿刺。

1.5 物理刺激法

(1) 拍打:穿刺前可给予穿刺面拍打, 使静脉充盈再穿刺, 此方法适用于细不充盈的, 穿刺血管外周无损伤者。

(2) 手指推压法:用大拇指轻按欲穿刺的静脉, 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推行3~5 cm, 嘱患者用其对侧拇指按压固定静脉后, 再用拇指在被固定静脉远心端 (离穿刺点3~5 cm) 向近心端推行, 以达到静脉充盈的目的, 穿刺后即松开。

1.6 易见回血法

(1) 一是调节器高调法, 即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 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 即调节器在高调的基础上, 输液瓶挂于输液架调节旋钮上, 这两种方法, 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和液体瓶的位置降低, 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调节器置高位, 输液管内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 所以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 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 可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2) 增大输液管道负压穿刺法, 使回血迅速易见。方法为:按常规输液排气后夹紧调节器, 将调节器下部的输液管前端返折, 并挤去前端液体0.2 ml或0.6 ml[6], 固定好返折处, 穿刺针刺入皮下后, 松开返折处, 使管道内压力明显低于静脉压力, 增大输液管道的负压, 当穿刺针一旦进入血管, 血液即迅速流入针管内, 穿刺易成功。

2 输入液体加温, 提高患者输液的舒适度

在秋冬春季环境温度较低, 门急诊患者静脉输液时, 大量的液体从体外直接通过输液器进入人体血管, 因药液的温度偏低, 常常导致患者四肢发冷、疼痛、麻木、寒颤, 严重时血管痉挛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从而加重患者的痛苦。提高输入液体的温度, 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各有优劣,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2.1 恒温箱加热法

输液前将所需液体放入医用恒温箱加热至37℃, 然后加入药物再使用。优点:此法加温过程无气泡产生;缺点:加温时间较长不适于紧急情况下使用, 且加热不均匀, 温度不精确, 保温效果较差, 输液过程中先热后凉。2.2输液器加温法使用输液加温器直接加温输液器, 可将加温器直接缠绕在输液器上, 对已经配置好药物的液体进行加温, 通过对输液管中流动的液体进行持续的热量交换, 提高输液管内液体的温度。可根据具体需要调节温度至37℃~41℃。优点:加热速度快, 接通电源即可加热, 加热温度有具体显示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输入液体是流动性的, 加热较均匀, 且不受液体初始加热温度的制约。缺点:加热时输液管中会产生气泡有被输入患者体内的潜危险性。使用输液加温器会产生一定的费用, 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2.3 输液处皮肤加温法

可以将热水袋或瓶隔几层毛巾, 放置在穿刺部位以上的肌肤上, 沿血管走向对皮肤直接加温, 这样既避免了药凉对局部血管的刺激, 又不至于烫伤肌肤和影响药效。优点:经济方便, 输液管壁无气泡产生, 避免了空气栓塞的发生。缺点:温度不够恒定。这种改进后的加热方法, 不仅能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而且可以避免静脉炎等产生。另外, 静脉输液中, 操作者除了具有娴熟的技术, 还要有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 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最重要的要有一颗关爱患者的心, 真诚地关心体贴患者,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 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5,6]。

关键词:门诊输液,冬季,护理

参考文献

[1]高士英, 丁玲芳, 万珍兰.肢体垂吊时对静脉穿刺输液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1) :36-37.

[2]张秀娟.手取不同姿势扎止血带对浅静脉充盈度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10) :44.

[3]钱凌.甩臂法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8) :44.

[4]陈学建.静脉输液时加温方法的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 10 (6) :159-160.

[5]王青云.心理护理对门诊输液患者的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25) :108-109.

12.门诊输液护理管理 篇十二

一、指导思想 根据卫生部关于“示范工程”的总体部署,在总结2016年优质护理服务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卫生部《关于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方案》的要求,以“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核心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加大优质护理服务推进力度,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探索建立优质护理服务的长效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建立护理管理目标体系,加强护理管理,为更多患者提供安全、专业、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

二、具体计划(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1、医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拟通过医院各级各类工作会议反复强调,加大宣传力度,争取一季度开通医院“优质护理工作网”便于全院员工及时了解和关心护理工作的发展。

2、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尤其进一步加大医院支持保障系统对护理的投入,如电子医嘱在年内全面铺开、口服药物单包装发送的逐步推进、供应中心包揽病区所有原代消毒物品的供给等,实现全方位的将护士还给病人,用全院之力共创优质护理服务。

3、护理人员是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的主体。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统一培训,在去年二次全院交流的基础上,年内进一步做好及时总结。继续以全院交流形式发挥护士在推进责任制护理开展中的所想、所为,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二)稳步推进、重质保量

1、有计划、有步骤稳妥地铺开优质护理病房数,力争2017年底全院优质护理病房覆盖率达到80%以上。积极推进优质护理活动向门诊、急诊、手术室等其他科室延伸,只要是护士岗位、只要有患者的需求,我们的理念是“一切为了病人”如:倡导门诊护士的耐心与热情服务;强调手术过程患者安全第一;强化急诊护士过硬的预检、分诊、急救与应急技能等,让优质护理服务遍及全院。

2、在试点病区成功的基础上,逐步将优化的护理模式及成功的经验向全院推广:健全责任制岗位职责、扁平化分病人的排班模式、以病人为中心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为一体的工作流程等。

3、以卫生部“优质护理医院/病区评价标准”为参考依据,制定我院优质护理病房评定标准:除常规质量考核外,应增加合理实施排班、临床服务体现专科特色及突出护士对患者了解的程度、护理措施的落实、护患沟通等实质性护理项目的评估细则。

4、以各护理单元的病人工作量为前提,兼顾并尊重护士意愿,用好、用活、用足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完善护士技术档案管理和分层管理模式。

5、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一季度重新修订完成以不同岗位、不同风险、不同工作量、病家的反馈等综合测评结果为依据的考核方法。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质多得的合理分配原则,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6、利用自行设计的住院病人对责任护士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表和病区医生对责任护士满意度的调查表。加大对患者反馈的力度并尽力缩小内部反馈的水分。如:住院期间的护士长不定期反馈、护理部每月的有计划反馈、护理部每季抽样信访反馈。改变反馈的方法如:护理部人员穿便服反馈、聘请院外第三方(在校大学生等)反馈。建立各护理单元病人满意度档案,用直观的图标形式动态反应满意度的变化曲线,以便细化分析及时整改。

(三)夯实基础、注重专科、齐头并进

1、立足专业发展,深化优质护理内涵。完善、健全临床护理工作规章制度、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及标准。在去年已完成3本“优质示范工程”患者健康教育配套系列手册的基础上再完成《特殊检查前后的护理》、《住院病人饮食指导》。

2、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方法,如:智力竞赛、小试卷、晨会提问等来巩固广大护理人员对责任制护理及核心制度、健康教育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

3、遵循“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有机结合,通过包干制的基础护理落实过程,广泛接触病员进一步落实专科护理措施,借助专科护理内涵,提升基础护理品质。在年内的分级护理质量督查中充分体现基础、专科、人文护理的内涵即服务、质量、技能的综合评估。

4、将护理安全贯穿于优质护理的始终,关注重点环节、重点部门、重点对象的流程管理,注重质量、注重细节。强化安全意识、运用科学手段持续质量改进、开展循证证据临床应用工作。

5、加强专科护理队伍建设。借助内外合力加大对重症监护、急诊、手术室、血液透析等专科人才的培养。整合医院的优势,加大辐射力。

6、进一步顺应医院发展,提高对患者的服务质量,重视学科新业务、新技能的学习、总结和提高。(四)适时总结、弘扬先进

1、在我院获得上海市护理质控中心“护理表格式书写”改革成果奖的基础上,在全院范围内鼓励创新,发挥护士潜能改革现有的护理用具和护理工作流程包括与护理工作相关的设施和习惯模式。借助小革新、小发明、小改进,丰富护士工作内涵。提高对患者服务的安全度、舒适度,同时做到护理操作的省时、高效。

2、对护理服务中的先进病房和个人与每二年一次的校、市级“优秀护士”评选相结合,及时的鼓励和表彰。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及时宣传、推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三、各项护理规章制度。1.护理行政制度。(1)护理会议制度。

①护士长例会。每月召开一次,与会者认真记录,并作好传达。

②全院护士大会。a.业务学术会,每2个月一次,由护理部组织。b.年终总结表彰会。每年年终由护理部组织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总结,表彰先进。

③科室护士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全科护士参加。④护理早会。a由护士长主持,时间10-15分钟,全体护理人员均应穿工作服并站立进行;b.夜班护士报告夜班的工作情况;c.护士长总结护理工作情况,进行讲评,明确护理工作重点,注意事项;d.护士长向所受护理人员进行有关问题的提问和测试,以提高护理业务水平;e.护士长传达院、护理部、临时通知或重要决定,并具体布置落实。

⑤工休座谈会。a.每月召开一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主持召开,病员代表参加;b.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饮食等方面的意见,了解病人的思想情况;c.组织病人学习报刊、宣传卫生知识,要求病人自觉遵守病区管理制度等。(2)护理查房制度。①科教学查房:每月组织一次,针对疑难病例或护理问题,预先安排专人准备,提出重点需要解决的部题,由护士长或责任护士主持,并作好详细记录。

②全院教学查房:每季度由护理部组织一次。

③常规查房 a.一般护理查房:每周一次,由总护士长进行。b.护士长查房:每日不少于2次,对病区护理质量、危重病人、护理职责履行、临床护理、病区管理等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落实。

c.护士长大查房:由护理部组织,各科护士长参加,每月一次。对照目标管理各项内容进行。d.护士长夜查房:每周一次,由各科护士长对调进行。e.节假日查房:节日、双休日,每日1-2次,由护理部组织对全院或病区进行巡查,检查节假日期间各科值班人员情况和规章制度落实情况,指导危重病人抢救。(3)护理训练与护理考核制度。

①岗前培训。凡从院校分配到医院的新护士,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内容:院史教育、医德医风教育、护理规章制度、护士基本素质及礼仪规范、护士职业道德、护理基本技能操作等。

②在岗培训。a.护理部每2月组织一次全院护理人员的三基考试,临聘及参加工作5年以下护理人员每月考试一次。b.每2月组织一次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科室每月进行一次业务学习。

c.凡45岁以下护理人员,必须人人掌握常用护理技能操作。2.护理工作制度。包括: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制度、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医嘱执行制度、查对制度、治疗室工作制度、换药室工作制度、急救室管理制度等 3.病区管理制度。

四、护理各项指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100%(合格标准85分)。

2、特、一级护理合格率≥85%(合格标准为80分)。

3、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4、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合格标准为80分)。

5、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达100%(合格标准为70分)。

6、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灭菌合格率达100%。

7、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8、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毁形率达100%。

9、年褥疮发生次数为0(除难以避免性褥疮)。

五、实施办法:

1、在护理部总体目标方案的前提下,各护理单元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分目标。

2、目标制定后,各护理单元采用自我管理的方法,按照目标要求,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确保目标的实现。护理部做好目标管理的指导、协助、监督工作,共同促进全院护理工作目标的实现。

3、护理部和各护理单元将目标按季度分解。每季度护理部组织人员对各护理单元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实施动态管理。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各护理单元目标实施的进展情况,对未达到的目标,一起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力争下一季度达到目标,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目的。

13.输液治疗护理绪论 篇十三

一、宗旨

输液治疗护理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护理手段之一。我们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培训输液治疗护士的专业理论、法律知识,以及专业技术、沟通、科研、咨询、患者教育、临床管理、质量控制和预算等能力,规范实践标准,加强职业防护,提高输液治疗护理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输液治疗。

二、实践范围

(一)工作场所

依法设立的具备输液治疗条件的医疗机构

(二)工作内容

1.评估治疗方案

2.评估患者情况

3.选择穿刺部位

4.选择穿刺工具

5.正确准备穿刺工具

6正确应用输液工具

7.静脉通路的护理、维持及管理

实现各项操作程序化,提高患者输液治疗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降低护士劳动强度和减少针刺伤的目的。

三、执行输液治疗护理人员的资质标准和权限

(一)资质标准

1. 获得护士资格的注册护士可从事基本输液治疗护理工作。

2. 执行外周置入中心导管(PICC)穿刺者,应为在临床工作5年以上的主管护师,同时应经过PICC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3. 专业静脉治疗护士应具有输液治疗护理中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权限

1. 根据医嘱按照输液质量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进行输液治疗护理。2. 对患者进行教育,与患者沟通交流输液治疗的相关信息。3. 运用护理程序于患者输液治疗的整个过程。4. 正确使用输液治疗仪器设备。

5. 正确、及时、准确记录有关的护理文件。6. 监控治疗反应。7. 控制感染。8. 进行质量控制。

9. 与其他医务人员相互合作,并参与临床与输液治疗护理有关的决策过程。10. 遵守所在地区医疗单位的规章制度。11. 按规定完成继续教育学习计划,主动收集资料,开展护理科研,提高护理质量。12. 护士不仅要做一名输液治疗的穿刺专家,而且要做一名咨询顾问,为公众提供咨询服务。

四、文献检索的策略 见P2

五、草案形成的过程 见P3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

输液治疗的感染控制和护理安全

一、感染控制的一般原则

输液是一种将无菌药液直接滴入人体静脉内的治疗方法。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它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方法在多种治疗途径中占有不容质疑的首要地位。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CRBSI)

【证据】感染是指发现并存在病原微生物的增长。

感染的危险性随着无菌操作的标准化而下降,接受过专业培训的静脉治疗小组人员对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相关并发症有显著作用,由于操作不熟练的人员进行操作和护理会造成导管发生细菌种植和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同时当作护理人员的数量降低时,会导致人员教育培训和输液治疗操作、导管的维护等问题的出现,从而使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所有被血液污染的一次性物品和(或)锐器(包括但不局限于针头、导丝、探针、手术刀等)应丢弃在不透水、防穿透、不能打开的锐器盒中并定时更换。

有效实施监督静脉输液感染控制预防措施并进行感染监控,出现异常应及时记录、评估、报告、整改。

确保输液管路各通路入口的无菌,将污染的危险性降到最低。

教育医务工作者正确掌握血管内导管的适应证,正确的置管和维护操作。

二、手卫生

Maki等认为,来自皮肤的致病菌是感染的重要来源,经手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另外,在输液操作过程中操作者也有被暴露于血液和体液的危险。手卫生是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手段,也是有效控制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证据】

因此取下手套必须洗手或用消毒液擦手。WHO感染控制指南建议手卫生可采用洗手或手消毒剂揉搓,但并没有指出哪种方法更具有优势。另外,良好的洗手设施也是保证手卫生的重要环节,湖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对洗手肥皂进行检测发现,盛在皂盒中的肥皂带菌率为100%,悬挂放置后带菌率为16.7%。【推荐意见】

实施输液治疗过程中操作者不允许戴假指甲,或使用其他指甲产品。

操作者手上有可见体液、血液或可疑手被污染,应立即用抗菌或非抗菌皂液和水进行洗手。

三、无菌器具的应用 【背景】

为了预防静脉炎,研究显示从开始给药到更换给要装置的时间不超过72小时是比较安全和经济的,但最新研究数据显示证明96h与72h更换给药装置无显著不同。输液治疗时无菌器具的选择和更换,应以人体最舒适、造成的损失最少,能最大限度地预防感染为目的。【证据】

研究结果表明,整个输液系统中,导管型号、置管部位与血液感染具有相关性,使用单腔导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使用双腔导管的患者,因此无特殊需要应选择中心静脉单腔导管。有研究显示使用精密输液器输注中药注射液、脂肪乳、粉剂抗生素等高微粒静脉注射用药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输液器。【推荐意见】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发生并发症(感染和非感染)危险度低的导管、置管技术和部位。

上一篇:灵活就业社保补贴下一篇:卫生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