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化学教学案例

2025-01-08

高三一轮化学教学案例(精选15篇)

1.高三一轮化学教学案例 篇一

2018-2018高三化学第一轮教学计划总结

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准备了高三化学第一轮教学计划总结,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高三化学复习思路与原则:

1.熟悉《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以后的复习中要进一步阅读,不断地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2.认真研究近年高考试卷,了解试卷的变化: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近几年试卷愈来愈坚持遵循《考试说明》规定的测试内容和要求,考查内容覆盖各模块的主干知识,注重考查化学四基和应用能力,体现了高中化学新课程的

基本理念和要求。3.合理筛选复习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大纲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宜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教师应认真收集高考信息资料、试题,分析筛选。

4.处理好几对关系,加强复习教学的实效:

1)回归教本、处理好教本与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复习资料只能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方法,处理好基础和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化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每年化学高考试题的基本出发点,但试题的呈现往往灵活多变。如果学生的化学双基知识是浮于表面的死知识,那一定是经不起考验的。学好化学双基,必须做到两点:①透彻理解基础知识与技能。②通过适当的化学问题与练习,检验、修正对双基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做到会,这样才能灵活应用双基去分析解决化学问题。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化学高考在关注双基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化学科学素养、思维品质、学习策略、创新能力等全方位的考核。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去感悟有关科学原理、定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规律,才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在备考中要注重方法、改进教法,从而解决如下问题:①如何准确、全面、快捷审透试题;②如何挖掘题意,抓准立意与情境和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③如何使答题规范优化;④题干信息的有效选择与转化技巧在哪?⑤各种试题应答策略。把基本方法与解题能力相结合,从而再生知识,产生创新能力。

3)研究疑点,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与疑难问题乃至错误作斗争的过程,化解疑难问题和改进错误的多少决定着学生成绩的高低。

二、实施策略:

策略一:紧扣两纲,明确考点,把握方向 1.紧扣两纲,把握方向。

2.加强集体备课,发挥整体优势。

3.盯牢边缘生,提高升学率。

策略二:重视课本,落实基础

抓好四基是根本。四基是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理念。其中基本理念是新课标中对学生的要求,同时要强调能力和素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策略三: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讲要突出重点,做到三讲、三不讲

三讲讲理解不了的问题(疑点、难点)讲归纳不了的问题(规律、方法)

讲运用不了的问题(知识的迁移、思路的点拨)

策略四: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夯实基础。

(1)继续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抓住重点知识抓住薄弱的环节和知识的缺陷,全面搞好基础知识全面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2)系统地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纵向、横向知识链,构造知识网络,从知识的联系和整体上把握基础知识。

(3)重视学科主干知识的落实,夯实基础,强调知识运用,进行有效训练。始终要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夯实基础强调有意义记忆和逻辑记忆,提倡在总结中巩固知识,在运用中巩固知识,在训练中巩固知识,在反思中巩固知识,避免机械记忆。

策略五:高考应考的心理及方法技巧

(1)考试的心理要求:信心、细心、耐心。

(2)考试总体原则:基础题不失分,中档题得高分,难题得点分。

三、复习时对老师的要求

深入领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认真研读《新课标考试说明》中的4种基本能力和2种掌握程度,制定出一套既适合教者本人,又适合所教学生的方案,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切实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以免无的放矢、眉毛胡子一把抓。

1、认真做好试卷命制工作。

试卷命题的风格、考点分布、背景材料的来源(最好有原创题)等。

2、注重练习及试卷讲评。

①讲评的基本原则

针对性:讲其所需,释其所疑,解其所难

准确性:言之有据,正误分明

系统性:纵横联系,前后衔接

启发性:注重点拨,启发思维,点拨题眼,引领思路

规律性:讲清思路,讲清方法,讲清规律

3、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途径是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构建,也可以在许多教学辅导书查找已经归纳好的,但要将这些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必须让学生自己亲自参与知识网络的构建,进行分类等专题研究!

4、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

通过分析近几年全国及新课标高考化学试题就不难发现,实验步骤的补充、实验结果及结论的评价、实验设计思路的叙述、有关问题的原因或理由表述在近几年有逐年加大的趋势。这意味着对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查不容忽视,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及复习中,加大对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能用化学学术语、准确描述化学问题,如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设计思路、有关问题的原因或理由等问题。

5、不搞题海取胜,要注重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

由采取题海战术、猜题押题等手段考试,其结果是步入了低效率、重负担、低质量的恶性循环的怪圈。应该控制总题量,不依靠题海取胜。当处理的题目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决定复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就不再是题目的数量,而在于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

6、规范答题,典型示范,平时养成习惯。

针对学生解题答案不规范,心里想的写不出来或者写出来后语句丢三落四。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要求学生一轮复习时就在课上板演。谁答的不规范,专门请他作示范,让他给学生们分析自己答案,思路是不是清楚、明了,语言是不是科学、严谨,以考代练,逢考必严,对学生的要求如同高考一样。促使学生养成规范答题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能力。

7、高度重视新教材中新增内容(1)了解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3)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的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过程;

(4)了解离子积常数;

(5)有机化学中的氢谱图、质谱图等。

8、利用好网络资源,大量获取教学资源、及时了解考题动向、随时与外界沟通

网络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平等性,使得虚拟世界的学习具有丰富的互动性.借助网络,我们可以领略最前沿的知识;借助网络,我们可以捕获最丰富的信息;借助网络,我们还可以实现最广泛的交流。

总之,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关键,是基础复习阶段,这个阶段通常是逐章节复习,利用这段时间在高考范围内把每个知识点逐个过关,毫不遗漏。切忌急躁,需要结合教材循序渐进、查漏补缺、巩固基础,只有知识扎实了,构建成网络了,知识也就系统了,才有利于综合提高。

上文为大家推荐的高三化学第一轮教学计划总结大家还满意吗?祝大家学习进步。

2.高三一轮化学教学案例 篇二

一、梳理基础知识, 搭建知识框架要求回归教材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 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 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怎样用好教材来梳理基础知识, 搭建知识框架呢?

1. 以每个专题的核心内容为点

每本教材的首页都将本册书的几个专题以及每个专题包含哪几个单元都罗列出来了, 了解了每个单元所讲内容, 就知道了本专题的核心思想, 将每个专题联系起来, 本册书的基本内容也就心中有数了。比如《化学2》专题1为“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分为三个单元, 分别为“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从核外电子排布到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再到不同类型的晶体, 层层深入, 从微观到宏观, 串联成一条线, 将本专题的内容牢牢把握住。在复习时, 以某一典型物质为模型, 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 将考点涵盖其中, 用各知识点连成一条主线, 从而熟悉整本教材。

2. 以元素周期律作为知识主线

元素化合物这一块内容知识琐碎, 考点繁多, 复习起来难免会顾此失彼, 学生常常不堪其乱。在复习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时, 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领会元素周期律并熟悉元素周期表。教材从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原子的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等几个方面, 详细地阐述了元素性质上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得出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二、模糊知识的确认要求回归教材

在复习中常遇到一些模棱两可的知识点,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无法确定。事实是这样吗?这时候教材就是最好的裁判, 从教材中可以寻找到确切答案。在复习物质的量时, 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有没有单位的问题, 不少同学有困惑。《化学1》第7页明确写出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单位是/mol;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历来是比较头疼的问题:盐酸、硫酸等是强电解质吗?盐酸、硫酸是混合物, 而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令人感觉很矛盾, 往往复习到此处不少老师都回避。《化学1》第53页有这样一句话:“强酸 (硫酸、盐酸、硝酸等) 、强碱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以及绝大多数盐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 这样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所以不必回避了, 盐酸就是强电解质;明矾净水实际上是明矾溶于水后先发生电离, 电离产生的Al3+发生水解, 产生氢氧化铝胶体, 凝聚水中的悬浮物使之沉降。那么Al3+的水解是写成“=”还是“——”呢?在复习时, 学生又有疑问了。《化学1》第67页资料卡中关于Al3+的水解就是用的“=”, 问题轻易解决;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符号问题也可以找到答案……对待这些模棱两可的问题, 学生把握不住的时候, 让学生找到教材中的原型, 印象更为深刻。

“基础不牢, 一切徒劳。”在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过程中不能脱离教材, 数典忘祖, 一味地做题目, 搞题海战术, 这样的复习是没有多大效果的。应当紧扣教材, 以教材为根本, 强化双基, 用题目加以巩固基础知识, 并且在做题的同时将知识点回归到教材, 找到其在教材中的“影子”, 才能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回归教材, 以教材为本, 不仅能解决题目所反映出来的表面问题, 而且能挖掘出知识层面上所反映出来的根本问题, 真正做到标本兼治。

参考文献

[1]丁晓山.高考状元做题艺术一全本[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8.

[2]王祖浩.化学1 (必修)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

[3]王祖浩.化学2 (必修)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

3.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法 篇三

1 阅读教材,以本为纲: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因此,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课本的阅读。阅读课本时,要全面看课本内容,如:书上例题,有关习题,课本演示实验和有关的分组实验。在看书过程中要划出重点和难点,了解哪些知识属于记忆性内容,哪些属于理解性内容,哪些属于综合运用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如果一味的看书,不细读、精读,是必引起味同嚼蜡之感。因此,在看书前必须明确章节学习目标。如化学平衡一章,要知道这一章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部分之一,它用动态平衡哲学思想揭示了可逆反应的基本规律。这一章的重点在于动态和平衡,影响平衡移动的条件。在阅读中着重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勒沙特列原理及其应用。同时,必须通过看书对课本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可通过表解形式、图解形式加以归纳。

2 抓好基础、全面复习

复习中,要在打好基础上下功夫,把注意力放在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上,不要猎奇,不要搞"偏、难、高"的内容。对于大纲不要求的内容,要坚决删掉。如磷酸酸式盐和碱的反应,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硝酸盐的分解产物,过氧化钠与某些混和气体反应后,气体体积变化方面的内容,要少花精力。要把注意力放在抓基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及关键上。举例来说,高一化学第四章《卤素》,重点应是第一节"氯气"。关于氯气的性质、制法、用途这些都是相互联系的,对每一块都要逐个分解进行理解。单就制法而言,从反应原理、特点到具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净化干燥、验满、尾气处理各部分都必须注意到。但对后面第四节学习"卤族元素"时,类似的内容就不必这样很深入地讨论,只讨论本族元素的变化规律。总之,我们学习时必须善于抓住基础,理解基础,掌握基础。如果在复习中往高、难两方面延伸,做练习往难题、偏题、怪题等方面发展,就会使自己误入歧途、自找苦吃。

3 适时练习、注意总结

做题时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之一。但决不是搞题海战术,逢题便做,浪费精力和时间却达不到复习的目的。因此,在总复习过程中,要根据章节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做适量的练习。目的在于帮助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哪些问题已经模糊的,从而为精读打下基础。

4 自我强化,自测自评

高考是对学生五种基本能力的考核,因此一个章节复习结束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验收,自己对自己也要进行验收。特别是综合复习阶段,要进行自我强化。强化的办法是:按照高考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试题,最好是近年来的高考题材和各类模拟题。像统一考试有人监考一样,在90分钟内答卷,然后,对照标准答案,辨明正误,自我评分。通过自测自评,发现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查阅资料,及时补缺。对典型题目展开思路,寻求规律,总结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规律。制定新的措施。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应试能力,使高考受益。

5 考试认真,重视讲评

高三复习以"知识升华"为能力,"提高成绩"为目的。一次考试或练习,实际上是一次信息反馈过程。试卷的讲评,是教师根据学生试卷反馈回来的信息,将知识清晰化、脉络化的过程。教师必然要通过错题分析,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总结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结合出现错误的性质,找出发生错误的根源,防止下次重犯。还要归纳每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一题多解方法中的最佳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得分率。因此,学生本身要像对待高考一样,认真参加每次考评,专心听取老师对试卷的分析。老师的讲评课讲好了,学生听好了,就可开拓思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坚定信心、胜利在望

信心、意志、毅力是提高复习质量、复习效率、考试成绩的重要前提。因此,每个学生都要把思想意志品质的培养和磨炼贯穿于总复习的全过程。不要认为一两次考评自己的成绩不够理想,就片面地认为自己基础知识不牢固,审题能力差,应变能力弱,甚至认为自己笨,天生不是学化学的料,从而对学好化学失去信心,这大可不必。从化学知识的特征看,知识有些锁碎,难记爱忘。特别是十八、九岁的年龄段,又多偏重理解不爱记忆,要避免这点,可通过适当的综合练习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掌握。另外,对于化学基础较差、自控能力不强的同学来说,还可和那些学习有计划、有章法、成绩好的同学结成对子,共同制定复习计划,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4.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计划 篇四

高三是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和知识巩固的关键,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获得较好的成绩,首先要让学生掌握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要以知识为载体,以题目为以托,让学生充分进行互动式的探究与学习,教师进行点拨与释疑,拟安排三轮复习。

本学期主要是进行第一轮复习,由于新教材的编排次序和内容有些重叠,但在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对很多地方的要求和深度又有所不同,在高考复习中必须进行整合,因而在进行复习之时,要将几部分的材料综合到一起进行复习,还有一部分内容要根据高考的需要进行删除和弱化,而又有一部分内容要进行补充和完善。为此,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的要求,对高三化学的第一轮复习做了如下规划:

第一周8.27-8.31镁和铝(必修1)

第二周9.2-9.7铁(必修1)

第三周9.10-9.15碳和硅(必修1)

第四周9.17-9.21氯、氧、硫(必修1)

第五周9.24-9.28氮(必修1)、原子结构(选修3)

第六周10.1-10.5化学键、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选修3)第七周10.8-10.12化学能、热能、电能(必修2)

第八周10.15-10.19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必修

2、选修4)第九周10.22-10.26弱电解质的电离(必修

2、选修4)第十周10.29-11.2期中考试及试卷评讲

第十一周11.5-11.9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盐类的水解(选修4)

第十二周11.12-11.16沉淀溶解平衡(选修4)、重要的烃(选修5)第十三周11.19-11.23乙醇、乙酸、基本的营养物质(必修2)

第十四周11.26-11.30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物的结构(必修2)第十五周12.3-12.7烃——烷、烯、炔、芳香烃(必修

2、选修5)第十六周12.10-12.14烃的衍生物——卤代烃、醇(选修5)第十七周12.17-12.21

第十八周12.23-12.28

第十九周12.31-1.4

第二十周1.5-1.11

5.有关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安排 篇五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应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自己学会总结和归纳知识点,按化学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如果有时间的话,在考试之前多花一点时间在真题的训练上面,通过做习题加强高三学生审题的意识,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如何精力允许就多做复习一些化学练习题,严格按照要求答题,还有及时总结自己的错误和反思的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6.高三一轮化学教学案例 篇六

高三化学备课组 张志超

2010年10月14日下午,山东济钢中学化学教研组组长、山东省特级教师、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高强老师来我校举行了高三复习报告会。在会上高强老师从关于三轮复习计划的思考、复习课型的运用、充分挖掘现有教学资源的价值,提高教学效益、一轮复习安排四个方面对我校一轮复习备考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性建议。并对考试说明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对高考阅卷情况进行了反馈,针对学生常见的失分情况进行了剖析,使我们倍受启发。与会人员普遍认为本次培训内容充实,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都感到受益匪浅。

一、从关于三轮复习计划的思考

新高

三、新形势、新要求、应该有新举措、新对策。高老师结合自己山东省规范办学行为以来的教学实际,(二、三轮复习计划很少有系统完整的执行轨迹)提出两轮复习策略。把二、三轮合并,综合训练穿插小专题,改序列专题复习为随机专题复习,以题目投射专题。并对一轮复习目.......................标和方法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打破 “以教材为线索”的传统做法,整合必修1、2及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考查内容,组成专题色彩相对明.........显的主题。以夯实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原理,元素知识、实验基础)、....清晰基本方法,建构山东高考化学所需的基本素材框架,基本具备化学实验、分析和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很值得思考和借鉴。

二、关于一轮复习指导意见

针对高三常见的三种课型高老师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非常值得参考借鉴。复习课要明确三个目标: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学会了表达什么?不要简单重复旧知识,要旧知识讲新,要温故而知新,要创设新情景,要注重知识的综合性,要讲知识的前后联系,要形成知识网络、能力板块,要增强高考意识,及时反馈矫正,要当堂落实,不留夹生饭;习题课:教师完成习题的选择;学生完成习题的演练; 师生完成典题求解;学生完成习题的反思。对选题高老师提出了四点建议:慎选综合性习题;慎选旧课程习题;多选主观性习题;多选实验类习题。讲评课:克服讲评课上成流水课,铁爪篱捞锅,汤渣全要,滴水不漏。克服讲评课只对答案,只讲不评,就题论题。

三、认真研读教材和考试说明,充分挖掘现有教学资源的价值,提高教学效益。

考试说明是高三备考的指导性文件。要认真研究、体会《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的本质含义,把握高考的方向。注意考试说明调整意见,具体明晰《考试说明》所划定知识、能力的范围和深度。对比不同版本教材,共同点与显著差异,高考试题取材各有侧重。如何综合驾驭高考内容,在复习阶段需要对两版本教材进行对比研究。要关注山东省与其他地区考题样式、结构的比较和近年考题考点分布。做到复习不偏离方向,不遗漏知识点,不做无用功。增强复习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四、关于2010年试题分析

高老师参与了近几年高考阅卷工作,对评卷和学生高考中存在的问题了如指掌。高老师对网上阅卷的流程进行了诠释,针对学生在网上阅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馈,提出了改进措施。

结合培训,我们备课组经过认真讨论认为今后要落实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研究一轮复习的特点。充分认识一轮复习的重要性,它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充分认识一轮复习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充分认识高

一、高二教学中的缺失,教师要心中有数;充分认识本届高三学生迁移应用知识的能力非常弱,太欠缺;充分认识本届高三学生对高考题很陌生。

2、认真研究一轮复习的方法。狠抓基础,靠近高考,切忌高难偏;做到“细”“全”“实”“活”,即认真仔细,全面复习,狠抓落实,知识学活。

3、认真研究高一高二的缺失。教师要明白学生缺失什么,要采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如知识方面、方法方面、应用方面等;要循序渐进,搞好衔接,尤其是必修内容与化学反应原理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归纳总结迁移升华的能力。

4、向课堂效益要质量。向备课要质量;注意讲学生所需,继续落实好“三讲三不讲”;认真研究好两种课型:知识串讲课和试卷讲评课,并力争上好高三复习的每一节课。

5、向规范训练要分数。树立严格要求学生的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注重教学细节,为学生暴露错误创造机会,注意定时训练,重视正确结论的强调,重视补偿训练。

6、向化学实验要效益。化学实验题已经成为高考化学试题的扯分题,要加强化学实验的复习,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补做高一高二年级漏做的实验或重做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实验。如果实在没法做,也应演示一遍,或“讲”好实验,讲好高考实验题。

这次培训主旨明确,内容丰富,方法实用,务实高效,必将对我校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必将促进我校高三化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2011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7.高三一轮化学教学案例 篇七

一、“学案型”教学的思路

传统的高三复习采用的是“教案型”教学。课堂上,教案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师课堂上操作的范本,是教师主导地位的结晶。这种教法中老师们往往是单打独斗自导自演,费时费力而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不高。意识到这种情况之后,我们决定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每一单元总结出一套更加切合实际,实用性较强的学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导。我们现在所采用的基本思路是:把我们这个由23人组成的备课组分为四个组,即负责课后单词和短语为一组;负责课文中的句型为一组;负责教辅资料练习题为一组;负责查阅有关这一单元相关高考题的为一组。根据所分的备课任务,每个组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在此基础上,确定每课时的导学目标、重难点、预习思考题、导学学案等内容,形成初步的草案。在小组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由一位教师作发言人,说学案编写思路,其他教师提出修改与补充建议,形成完整的导学学案。然后编写学案,并送文印室进行打印。印好的学案及时发给学生,以便做好预习。

二、“学案型”教学的模式

“学案”教学是学生依照教师提供的学习提纲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我们组所尝试的“学案”教学模式是:引导先学→课堂交流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学生按照所发“学案”,通过收集资料、利用工具书先自学所要学的教材,同时发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做好记录,在课堂交流研讨环节中提出来集体解决。再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有用的词、短语和句型。最后找出不懂的难点或疑点。课堂交流的顺序是先小组后全班,课堂上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3-4人)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组内交流的内容通常是:收集的资料、解决疑难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还没弄懂的问题。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学生自主命题相互测验、老师准备好的练习材料检测。针对语言易忘的这一特点,课后拓展延伸这个环节就担负着继往开来的使命:复习先前的内容、强化现状的内容、引出即将要学的内容。

三、“学案型”教学的优点

1. 学案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一方面,它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来,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老师只是引导者。特别是部分学困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习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另一方面,它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学习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自主探究”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教学理念,通过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质疑、主动探究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热爱科学的意识。课堂上,学生知识的获得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得来的,这样获得的知识跟老师满堂灌获得的知识,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2. 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更加系统。

学案给了学生一个路标,让学生知道要往哪里去。学生看了学案就知道这节课该把握什么内容,并且知道应该怎么去学,避免了以往那种散漫的学习状态,这样的学习效率也更高了。学生利用学案进行学习有一定的系统性,因为它是一个教研组系统性的构思,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的讲解和归纳。

3. 学案的可操作性强。

因为学案是一种集体讨论集体研究的结晶,它把最佳的学习步骤和方法呈现出来,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总之,“学案型”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突出的是学生的学和练,体现的是教师的导和帮,学生的学是主旋律,教师的帮是画龙点睛,学生的“学”与老师“帮”协调互补,相得益彰,学习过程规范有序而有实效。通过今年一年的“学案型”教学,我们有收获,但我们的“学案型”教学还不够完善,有待我们继续研究改进,使“学案型”教学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摘要:“学案型”教学使学生由以前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究, 合作共赢, 使学生对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更加明确, 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学案”教学,高三英语一轮复习,主体性,自主探究

参考文献

[1]刘永俊.独创学案型报纸引领课堂教学模式[J].英语周报 (教师版) , 2009, (16) .

[2]梁再宏.对于外语听说教学法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河北大学学报, 1980, (4) .

[3]韩良.英语教学法综合运用艺术[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 1997.

8.高三一轮化学教学案例 篇八

[关键词]高三化学 一轮复习 有效性

高三一轮复习是学生备考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学生面临着备战高考的巨大压力,多个科目知识点的系统整合也为学生增加了许多负担。化学科目作为备考科目之一,其灵活多样的试题与分散的知识点常常让学生头疼不已。基于此,在化学科目的一轮复习中,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将复习作业与化学实验相结合,提升复习的有效性,促进高三学生成绩的提升,成为诸多化学教师面对的首要问题。

一、确立目标。提升策略的有效性

高三化学的备考是一个巨大而繁杂的系统工作,但复杂并不意味着毫无头绪,教师在其中扮演着为学生理清思路、确立目标的关键角色。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因为学科知识体系不清、知识掌握不牢,造成考试成绩不理想,由此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对化学产生恐惧心理;而有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牢固,但由于缺乏自信心,临场发挥不佳,使得自身的真实水平难以发挥,考试成绩难以提升。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学生对化学科目缺乏详尽认知,理解出现偏差,对自身的真实情况缺乏认知,没有合理地制订学习计划而造成的。

学习策略的选定是整个高考复习的开端,几乎决定着学生在之后的备考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好水平。教师在指导学生备考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确立目标导向的良好习惯,即抓关键、抓重点,制订详细且合理的短期复习计划,提升复习效率,全力去除短板,促使其接近“最近发展区”,发挥自身的真实水平。同时也要及时疏导,继而消除学生对化学科目的不良情绪,避免学生出现厌学心理。

二、立足現状。提升讲授的有效性

化学相比其他科目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包括知识点多且分散、实验灵活且偏难。学生在化学学习时需要不断地总结与探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教师在复习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总结归纳,总结归纳的内容不仅包括教学内容与化学体系的认识,还包括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与各层次能力的分布。针对高三一轮复习,教师应结合当年的课程重点与考试趋势,对知识点进行新的分类与整合,形成阶段性的复习计划,做到在布置复习作业时有的放矢,而不是毫无针对性地给学生讲授。在完成知识点细分的工作后,教师应对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总结并反复验证,结合高考题型让学生进行日常训练,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重难点的认知,避免学生一味地进行基础训练而忽视能力的提高,或者一味地追求难题训练而忽视基础的夯实。

三、训练思维。提升方式的有效性

学生在进行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独有的解题思维或习惯,而固有思维的形成虽然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科目的整体认知,但是在面对一些需要灵活思维和一定解题技巧的题目时,学生往往会束手无策,这就需要教师在一轮复习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些较为灵活的方式,不仅做到对化学知识点的系统整合,还要多层次、有侧重地进行复习教学与指导。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一是定期进行小型模拟考试。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水平的最好方式,考试内容是考试质量的关键因素。题型多样且难度设定多层次,则便于学生在进行模拟考试的过程中查缺补漏,针对自身的不足进行专项复习,而教师在进行题型讲解时也可以适当调整侧重点,做到稳固基础,适当提升。

二是定期进行小组交流。分组进行难题探究,在课堂上随机抽选学生上台讲述解题过程及对题目重难点的认识。这样一来可让不同基础、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充分交流,学生之间以对等的方式进行讲述,有助于双方对难题的深层次理解与记忆,达到对重难点题型的透彻理解,而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或者一次次的面对难题而不知所措。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学生交流的引导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生兴趣,提升课堂讲授与复习的有效性。

高三一轮复习是整个高考备战的开端,既涉及基础知识点的系统整合,又涉及高考难度的对接,是学生复习的重要阶段。在高三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正确意识,系统总结化学科目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对化学的灵活性与复杂性有清晰的认知,并有阶段、有计划地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指导复习作业的完成,做到稳固基础、适当提升,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掌握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提升复习效率,达到自身的学习目标。

9.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的知识点解析 篇九

2、Cl-、(Br-、I-)的检验:取样,先加AgNO3后加HNO3溶液有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AgCl(淡黄色沉淀AgBr、黄色沉淀AgI)

3、HF(氢氟酸):用塑料瓶不能用玻璃瓶存放(她们与SiO2反应腐蚀玻璃)

4、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5、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6、萃取分液操作: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7、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宜食用。(错误的,加碘盐对人体是有好处的)

8、AgBr:感光材料;AgI:人工降雨;NaF:杀灭地下害虫;

9、消毒杀菌:氯气,漂白粉(水消毒);高锰酸钾(稀溶液皮肤消毒),酒精(皮肤,75%)碘酒;苯酚(粗品用于环境消毒,制洗剂,软膏用于皮肤消毒);甲醛(福尔马林环境消毒);

10、AgF、AgCl、AgBr、AgI溶解度越来越小,颜色越来越深。

11、氯水的颜色是黄绿色,氯水的成份(三分子四离子):

Cl2、HClO、H2O、H+、ClO—、Cl—、OH—

氯水的性质:

(1)漂白性:HClO

(2)强氧化性:Cl2、HClO、ClO—

(3)酸性:H+(4)不稳定性:HClO

12、HF可以腐蚀玻璃。I2遇淀粉变蓝色,卤素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都小(除F2可以和水剧烈反应),但是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都大,利用这一点可以用有机溶剂萃取卤素单质。干燥的氯气体没有漂白性,真正有漂白粉性的物质是HClO。

13、将氯气通到润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上:先变蓝后腿色。原因是:

10.高三一轮化学教学案例 篇十

1.国庆庆典中的焰火晚会上绚丽的焰火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美丽的焰火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B.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

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2.(2012·桂林质检)下列反应中,其产物的颜色按红、红褐、淡黄、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 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 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

A.②③①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

3.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纯铁不容易生锈;②钠着火用水扑灭;③铝在空气中耐腐蚀,所以铝是不活泼金属;④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缺铁会引起贫血;⑤青铜、不锈钢、硬铝都是合金;⑥KSCN溶液可以检验Fe3 +

A.①④⑤⑥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⑤⑥

4.下列关于钠与水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将小块钠投入滴有石蕊试液的水中,反应后溶液变红

②将钠投入稀盐酸中,钠先与水反应,后与盐酸反应

③钠在水蒸气中反应时因温度高会发生燃烧

④将两小块质量相等的金属钠,一块直接投入水中,另一块用铝箔包住,在铝箔上刺些小孔,然后按入水中,两者放出的氢气质量相等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既能与盐酸反应得到气体,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得到气体的单质是()

A.NaAlO2B.Al2O3C.NH4HCO3D.Al

6.下列除杂所用的方法、试剂或发生的反应错误的是()

A.除去FeCl2中的CuCl2:Fe+Cu2===Fe2+Cu ++

B.除去Fe中的少量Al:可将固体加入到足量的NaOH溶液中,过滤

C.除去FeCl2中的FeCl3:2Fe3+Fe===3Fe2 ++

D.除去Fe2O3中的Fe(OH)3:可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盐酸

7.(2012·衡阳质检)下列类比关系正确的是()

A.AlCl3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AlO2,则与过量NH3·H2O也生成AlO

2B.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则与SO2反应可生成Na2SO3和O2

C.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则与I2反应可生成FeI

3D.Al与Fe2O3能发生铝热反应,则与MnO2也能发生铝热反应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2AlO2+H2↑

B.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3OH===Al(OH)3↓ +-----

C.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Fe3+Fe===2Fe2

D.FeCl2溶液跟Cl2反应:2Fe2+Cl2===2Fe3+2Cl

9.(2012·温州质检)下列各物质中,不能够按照

(“→”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10.下列除去杂质(13.X、Y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一定都是非金属单质B.如果X、Y都为非金属单质,则Z必为金属单质 C.X、Y、Z中至少有一种是金属单质D.如果X、Y都为金属单质,则Z必为非金属单质 17.(6分)电解法冶炼铝的原料是Al2O3,可由自然界中铝土矿获得。其生产过程可表示为:铝土矿(主要成分Al2O3,杂质SiO2、Fe2O3)―→Al(OH)3―→Al2O3―→Al。

从铝土矿到Al(OH)3的转化有两种方案:

(1)过滤①、②的滤渣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下同);过滤④、⑤的滤渣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Al2O3B.SiO2C.Fe2O3D.Al(OH)3E.H2SiO3F.Fe(OH)3(2)“Al(OH)3―→Al”的一般的生产方法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A.蒸发B.灼烧C.热还原D.溶解E.过滤F.电解 18.(9分)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将D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以F为分散质的红褐色胶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红褐色胶体E微粒直径大小的范围:__________。

(2)A、B、H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H________。

(3)①写出C的酸性溶液与双氧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写出鉴定E中阳离子的实验方法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实验室制备甲酸铜晶体[Cu(HCOO)2·4H2O]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该操作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证明碱式碳酸铜已经洗涤充分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趁热过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无水乙醇洗涤晶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常见方法是服用补铁药物。“速力菲”(主要成分:琥珀酸亚铁,呈暗黄色)是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该药品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人体中的胃酸。

某同学为了检测“速力菲”药片中Fe2的存在,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试剂Ⅰ是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KSCN溶液后,在未加新制氯水的情况下,溶液中也产生了红色,其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中发现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颜色会逐渐褪去。为了进一步探究溶液褪色的原因,甲、乙、丙三位同学首先进行了猜想:

和结论。

答案:

1. D2.B3.A4. D5.D6. D7.D8.D9.C10.C 13.C 17.(1)BF CE(2)BF18.(1)1~100 nm(2)Fe FeS H2SO4(稀)(3)①2Fe2+H2O2+2H===2Fe3+2H2O

②取少量E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入NaOH溶液,加热试管,可观察到试管口处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其他合理答案)

19.(1)2Cu2+4HCO3===Cu2(OH)2CO3↓+3CO2↑+H2O

(2)过滤 玻璃棒、漏斗、烧杯

(3)取最后滤出的洗涤液,滴加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防止甲酸铜结晶而损失(4)除去甲酸并减少甲酸铜晶体损失 20.(1)稀盐酸(或稀硫酸)

(2)研碎时,药片中的少量Fe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3

11.高三一轮化学教学案例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三复习 概念教学 策略方法

合理确定总复习第一轮的目标及教学策略十分重要,这直接关系到考试能否得高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和近年高考对生物学科的基本要求,笔者对总复习第一轮的目标及教学策略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有如下一些体会。

一、充分发挥《考试大纲》的强大导向作用

学生在刚进入高考复习阶段,就要认真研读上一年的《考试大纲》,明确高考的要求,知道自己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以便使自己的复习目标与老师要求合拍,与高考接轨。

二、用生物学的基本观点指导复习

贯穿于中学生物学教材的观点主要有:生物的物质性观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三、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应试能力

高考试题年年变,而解题所依据的基础知识却是相对不变的,所以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学生取胜于高考所必须具备的,若是对基础知识理解深刻,能够把握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提取准确、迁移灵活、运用合理,这样才能解决考题中设置的新情景问题。双基教学是第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没有基础就没有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

1.将一个单元内的知识通过一条主线联系在一起进行复习。

2.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归纳成图解,全面、系统地复习和巩固。如细胞与生殖发育;新陈代谢与生命活动的调节;生命的延续、发展与进化等。

3.以一幅图、一个图解、一张图表等材料为题,围绕该部分内容展开讨论,对该部分知识进行整理,提高综合能力。总复习备考阶段在强调基本知识(概念、原理、过程、事实)、基本能力(方法、技能、思路、记忆)、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还需注意对知识的整理加工,把知识内化为能力素质。这是一种新的、科学的、有效的复习策略。

四、加强实验复习

在实验复习时,要认真领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并总结实验方法。生物高考要求考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也包括判断实验结果和推导实验结论等内容;能够设计实验方案。要重视综合实验题,要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例如,在复习必修内容“细胞”时,我进一步提示学生可把选修“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工程”等内容综合起来复习,为基础好的学生指出发展空间。

五、老师精讲,学生精练并做好整理工作

讲:针对性要强,除重点、关键点外还应侧重讲解解题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交叉,突出能力的培养。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知识内容层层递进,深入培养学生思维的规范性、深刻性、严密性。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把不同的概念、原理及不同章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理透,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练:不仅练知识而且练能力,通过练,才能寻找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复习时,要精选习题,做练习不能盲目地去做,要事先经过老师的筛选,也就是把过难、过偏、重复的习题删掉,减少不必要的劳动量。

理:要整理方法、整理思路,而不是仅仅把做错的题抄写一遍,注意渗透自己的思想。

另外,对于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中出现的错误,老师也要引导学生认真对待,这些都是学生查漏补缺的重要环节,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问题。

六、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要让学生相信自己能拿下高考,取得生物高考的好成绩,在解答每一道题的过程中都要严肃、认真、细致、一丝不苟。老师每次大考都给学生进行详尽的数据分析,对校内、市内情况都有选择地进行分析,让学生对自己准确定位。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降低焦虑,排除杂念,减轻患得患失的心理负担,树立“我要成功”“我会成功”“成功是我”“必胜是我”的信念。

高考总复习时间虽短,但它是高中毕业生综合、整合高中阶段所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是提升基础学习能力的过程,也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为终身发展进一步打好基础的过程。生物总复习第一轮将目标定位在提高基础知识的清晰度,夯实基础,不仅能为其后的进一步复习打好基础,有效地应对高考,也能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严熙.高三第一轮复习中的“概念生成”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1(12).

12.高三一轮化学教学案例 篇十二

一、对“大一轮”复习真实存在问题的审视和考量

高三数学教学“大一轮”复习, 打破了高三传统教学中“三轮复习”间的藩篱, 但与此同时, 也会遇到一些无法回避的瓶颈,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知其表, 不知其里

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内涵———对象的“质”的特征及其外延———对象的“量”的范围了然于心.否则, 无法进行准确的解题思维.一次主题为“直线与圆的习题课”的高三听课活动中, 教师一开始提出了一个热身问题:“已知点P (1, 2) 和圆x2+y2=1, 求过点P的圆的切线方程.”经反馈竟有许多同学得到了如下错解.错解一的学生直接套用了公式x0x+y0y=r2, 得到切线方程为x+2y-1=0, 他们对公式x0x+y0y=r2只重形式, 对点 (x0, y0) 应在圆x2+y2=r2上的条件却熟视无睹, 导致囫囵吞枣, 理解片面.错解二的同学是设了切线的点斜式方程y-2=k (x-1) , 求得切线为3x-4y+5=0, 不知不觉地忽视了直线点斜式方程的适用条件, 将斜率不存在的切线x=1遗漏了.上述错解, 究其原因都是教师对基本概念的复习“走过场”, 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知其表, 不知其里.

因而, 教师在高三的教学过程中, 只有深化概念教学, 引导学生悉心感受知识概念的形成过程, 加以体会理解, 才能真正落实“双基”,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保障.

(二) 审题语言成掣肘, 解题能力难提高

数学是一种符号的语言, 对数学语言的准确把握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前提.但符号语言与文字语言的彼此沟通, 互为转化言易行难, 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欠缺恰恰成为了他们能力提高的瓶颈.因此做题前的审题教学, 是厘清, 是分析, 是转换, 至为重要, 但对这一方面的教学长期以来未得到教师们的高度重视, 以致教学效率低下.

对数学语言认知不足, 使得学生解题思维受挫的例子比比皆是.譬如学生往往对习题中出现“至少有一个”“对于任意的……使……恒成立”“至少存在一个……使……成立”“xy=0”“x2+y2=0”“不都是”等数学语句感到头疼, 思维出现了障碍, 严重迟滞了他们高三阶段解题能力的提高.

因而广大教师在解题教学指导学生如何审题时, 一定要高度重视有效解决如何完成符号语言与文字语言的转换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成为一个有心人, 应将习题中常见的数学命题语言及时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对这些语言仔细揣摩, 反复比较, 甄别差异.只有这样, 方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和激情, 解题效率和质量必会大为改观.

(三) 按轮复习泾渭分, 数学思维难提升

高三的教学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 一轮复习结束后, 进入二轮时, 学生在面对综合题时仍无从下手, 茫然若失.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呢?笔者也曾经历过这样的窘境, 有过类似的困惑.痛定思痛, 终于找到了其中的一个原因, 那就是面对内容庞杂的高中数学知识体系, 我们的复习方略不甚合理, 值得商榷.

在这高三一年的复习教学中, 当下的复习方略即分两轮至三轮安排复习:第一轮, 按章节进行知识点的系统复习;第二轮, 进行专题复习 (主要针对高考中的解答题类型, 对号入座) .第三轮, 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与复习.笔者经过反复实践, 觉得这样的复习常常导致各轮的复习“脱节”, 学生很难踏上高考所体现的能力要求的“台阶”, 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笔者经过实践, 在高三的教学中提倡“大一轮”的复习策略.

(四) 通性通法过度用, 解题效率提高难

解决问题普遍适用的策略和方法, 称之为通性通法.它毫无疑问是巩固数学知识, 提高数学推理能力、运算能力, 突破解题能力瓶颈的金钥匙.但在高考中, 许多考生无法合理分配宝贵的时间, 解决问题时由于过度依赖通性通法, 导致耗时较多, 解题效能大打折扣.

而能使学生最终摆脱这种“两难困境”的捷径, 就是开展对典型习题的深入探究, 从而生成一些衍生知识能力, 即笔者所谓的“特殊技巧”.波利亚说:“一道好题的价值之一在于它能产生其他一些好题.丰富而有条理的知识储备是解题者的至宝.”因而教师在通性通法解题教学唱主角的同时, 若能适时渗透利用“特殊技巧”的配角功能来解题的理念, 双管齐下, 必将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二、“大一轮”复习的策略

对于以上问题, 笔者已进行了两方面的教学实践, 采取如下几项策略:

(一) 奇招妙解信手捻, 储备知识作基奠

例1已知 ( ) .

若用常规方法解题过程烦琐, 笔者在处理时引导学生利用三角函数线的“特殊技巧”, 即当θ在二、四象限时, |sinθ+cosθ|<1, 又由从而快速得到答案.

(二) 投石问路巧解题, 特殊情形做先锋

特殊化与一般化是有用的辅助问题的重要源泉 (波利亚语) .教学中, 在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 笔者常指导其采取将问题特殊化进而探究解题突破口的“特殊技巧”,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举例说明.

例2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是F1, F2, P是右支上的一个动点, 则△F1PF2的内切圆⊙I必与x轴切于点________. (写出切点坐标)

笔者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动态演示, 对P点实施“特殊化”策略, 使点P无限趋近于双曲线的右顶点, 则⊙I半径越来越小, 最终变成一个“点圆”, 此时圆心I就是双曲线右顶点, 故所求切点的坐标为 (a, 0) .在此基础上严格加以论证, 该问题的解决就完满了.

(三) 特殊一般互转化, 公式性质巧记忆

教学中, 我们发现学生除了熟练运用教材中的公式性质外, 若能对从中衍生出来的结论、性质有所了解和掌握, 这对数学解题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如何既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又能使学生准确把握这些知识又成了难题, 如何解决呢?笔者试图运用“特殊化”技巧帮学生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实践, 收效甚好.

举例来说, 有关抛物线的焦点弦的相关性质结论有很多, 如焦点弦两个端点的横、纵坐标积均为定值, 焦点弦的两条焦半径长度的倒数和为常数……笔者做法是让学生使焦点弦处于通径位置处, 指导其说出结论并加以记忆;又如为了使学生正确记忆sinα, cosα, tanα在各象限内的符号, 笔者设计了“全, s, t, c”的口诀 (只需记忆各象限中符号为正的三角函数名即可) , 也体现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三、“大一轮”复习的实施途径

(一) 巧编组题, 穿插渗透

考虑到二轮复习出现的数学习题素材往往难度大、知识综合程度高, 加之大量新背景题、知识交汇题的频繁出现, 会使许多同学一下子失去了“防御力”, 故在一轮复习中教师应着眼全局, 精心设计组题, 通过变式训练、一题多解, 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为后续的二轮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笔者在进行了“直线与圆”系统复习后, 为学生设计了一套组题, 通过训练, 在巩固落实知识点的同时, 又渗透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取得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也在无形中得以提升.

母题——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 (m+2) x- (m+3) y- (m+1) =0, (m∈R) .求证:直线l必经过第一象限.

组题——题1:判断直线l与圆x2+y2=9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l所过定点 (2, 1) 既位于第一象限也在该圆内.)

题2:若直线l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 求直线l的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概念, 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题3:当坐标原点距离直线l最远时, 求直线l的方程. (设计意图:审题教学, 渗透数形结合与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

题4:直线l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 B两点, 求当|PA|·|PB|最小时的直线l的方程.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利用函数及不等式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此例可以看到, 在一轮复习中我们若能注意时时积累习题素材, 经常有意识地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在习题中进行呈现, 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难度分散, 化整为零, 最终集腋成裘, 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自然转变.

(二) 迁移类比, 化归整合

许多学生在高三解题学习时都会碰到两种典型的困惑.一种是“知行分离”式的困惑, 即自认为已对书本上的概念、公式、性质了然于心, 但到做习题时却一筹莫展了.一次次的失败使得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屡屡受挫.另一种是“事后诸葛亮”式的困惑, 即有的错题经老师讲评后, 感到很亲切, 似曾相识, 认为只不过是自己“遗忘了”, 但在解题实践中一而再、再而三地“遗忘”.

上述两种困惑究竟从何而来?事实上, 面对新课程背景下异彩纷呈的习题资源, 学生若不具备对知识合理迁移, 整合化归的能力, 就会被茫茫“题海”所吞没.波利亚曾说过:“别忽视类比, 它能引导我们去发现.类比是发现的另一丰富的源泉.”学生只有学会通过类比, 将典型问题的思考模式加以模块化整合, 从而才能形成进而发展迁移运用能力.尽管数学习题推陈出新, 灿若星辰, 却万变不离其宗, 不知迁移化归正是产生“事后诸葛亮”式困惑的成因.

针对学生的上述困境,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必须对某一知识点的外延进行深入挖掘, 对其不同的表述方式整理归纳, 进一步总结这一知识的考查方式.笔者在教学中十分注意指导学生在类比迁移的基础上对习题从解题技巧、思维模式等方面进行整合, 进行“模块化理解”, 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和质量.下面举例说明.

13.生物高三一轮教学反思 篇十三

第一轮复习是把各种原来的已经教给了学生,而现在可能被遗忘的东西重新唤醒并加深理解,其中存在一个个体差异的问题,即可能这个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是熟悉的,也可能那个学生对那方面的知识是熟悉的。如果平铺直叙的课堂很难让每一个学生提高兴趣,参与课堂教学。但如果设置不同的问题,就相当于带着学生再看相同的风景时,看的方式改变了,看的顺序改变了,看的深度改变了,学生的态度就不同了。

在围绕教师所提的问题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及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因为设置的问题跨度大,从简单到复杂,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兴趣,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一轮复习的课堂教学的进程,实现一轮复习的目标。

例如在复习“生长素的发现”一节时,可以设置如下问题:“为什么说单侧光引起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怎样证明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光部位呢?”“胚芽鞘具体生长的部位怎样确定呢?”“为什么胚芽鞘向光侧比背光生长的快些呢?”“胚芽鞘尖端产生的促进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吗?”“为什么取名为生长素呢?”“生长素从什么部位产生又运往哪些部位怎么运输到的呢”“生长素和植物激素是什么关系”通过这些分层次的问题串,让学生回顾课本中的生长素发现的科学史,运用这样的顺序再次从科学家当年的方法来探索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掌握和理解生长素的产生,运输等相关知识。

要用问题串,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最大的难处是如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置有价值的问题。一般而言,这些问题应当在“运用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或评价问题”的层次,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问题的问答,学生需要在脑海里迅速地检索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得出新的结论,同时要求我们教师不断给予指导,提示和帮助。

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利用以下几点创设问题情境⑴通过演示实验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⑵通过科学史中事实的叙述来设置问题的情境;⑶借助于各种模型或构建模型,显示与学生的日常经验,已有知识发生矛盾的事实,从而形成问题情境;⑷通过学生的错误创设问题情境;⑸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激发矛盾、产生问题情境;⑹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现象自身的矛盾,从而产生问题情境;⑺通过将问题“变形”创设问题情境;⑻通过“开放式“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等等。

14.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反思 篇十四

高三第一轮复习基本完成,高三上所教两个班级虽说在期末湖州市统考中所在位置正常,但从学校下达指标的角度考,高分段比率略显不足。现结合2013年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所教文理两个创新实验班学生实际,对高三上学期的语文教学作一番简单反思,以利于下一阶段有的放矢的复习。

一、深入研究2013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卷,尤其是近5年的浙江卷,为语文复习寻找规律

语文教学到了高三年级,整个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剩下的时间就是在高考前,抓好语文复习任务。在正式展开复习之前,必须针对2014年高考的新形势,认真研读2013年考纲、考试说明以及2013年全国总共18份高考试卷,重点关注近5年的浙江试卷,经过认真分析,深入领会,我们发现2013浙江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基础知识及运用版块:稳中有变。

2、现代文阅读版块:选材典范

3、古诗文阅读版块:设题灵活

4、作文版块:导向明确

5、试卷结构基本不变,部分小题稍作改动。因此,要求复习内容应该全面、系统,落实考点必须训练到位。

针对高考语文的特殊性,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认真制定高三复习计划。“心有考纲,备考不慌”。考试大纲是命题的总则,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总纲。认真研学考纲,对于备考至关重要。

为了高三教学有的放矢,少走弯路,高三教师一定要先熟悉考卷框架,掌握题型与分布,落实各知识点的构建,抓住典型题目和创新题目,举一反三,制定高三复习计划。在新的考纲还没有下来之前,我们认真研读上一的考纲,认真研究了近几年的浙江高考试题,从贯通教材基本知识,提升自我运用能力入手,我们基本采用集体备课方式,知识点落实到人,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高三语文复习三个阶段计划。即:教材复习理清知识点,专题复习发现学生长处,综合模拟分析试题思路。明确了目标,复习时自然知道训练什么,怎么训练,也就容易事半功倍。

(二)着重强化知识点。“教材是个例子”,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高考试题虽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

对照语文大纲要求及复习内容“六个能力层级,四大板块,二十六个考点”,我们带着学生对于教材中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将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同类合并,做到由一个知识点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例如复习文言文时,就要求学生重新学习高中必修课本中的文言文,从课文中积累文言文知识。与学生共同归纳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交给学生解题技巧,同时做一篇文言文阅读,通过阅读训练一边给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一边熟练解题技巧。

同时,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我们狠抓了大纲中要求必背的古诗文篇目和《论语》背诵条目。复习时采取强制性定篇定时检查的方法,每个星期指定背诵篇目,下星期以默写形式检查,直到默写出为止。

(三)因材施教到个人。每次考试之后,我们都认真分析,找出薄弱环节,与学生交流,弄清失利的原因和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学生的失分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面:语言知识运用的成语病句题、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还有作文。我们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过程管理,了解每个学生错在何处,为何错,要求答错的学生要找出答错的原因,并改正,掌握避免差错的规律。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把能得分的考点讲详做细,争取能得分的不失分,能得高分的不得低分。练习也好,作业也好,都以检查批改为主,重在检查学生的解题思路,看他改了多少,改正确了多少。力争把目标落到实处,细化内容,序化训练,深化辅导。

对病句题,可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学生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就此判定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就可以了。对诗歌鉴赏,我们分三步进行复习:(1)进行题型示例,精选出诗、词、曲鉴赏题作为例子,让学生对这类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消除其神秘感。(2)把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表现手法等整理出来作为一般常识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领悟诗歌中的意象,体会其思想感情,把握其表现手法。(3)归纳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理清鉴赏思路,注意答题的针对性和完整性。同时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出12种诗歌鉴赏题型,熟悉答题步骤与答题术语。

(四)提高效率上好讲评课。进入高三,面临着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等一系列困难,学生的复习训练也很多,但我们不能因为时间紧就忽略训练和试卷讲评的过程。我们认为认真抓好讲评课的重要环节,通过讲评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是高三复习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讲评前认真分析试卷,有明确的目的性;讲评过程引思路、给时间、讲技巧、富有针对性;讲评后,引导学生领悟小结,注意深化巩固,突出实效性。讲评时要讲清试题的角度,即这道题是怎样来考的;还要讲清解题规律或方法。如判断语句是否有语病常用三种方法:语法结构分析法、逻辑事理分析法和表达效果分析法。而对一些经典题型,更是不厌其烦地讲,不仅是老师讲,而且也让学生自己讲,讲得不对,其他同学补充,直到讲对为止。尤其是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每道题我们都不厌其烦地讲思路,讲答题套路,时间长了,学生在这方面的习惯也就养成了。每次的练习卷,即使不是全批全改,也会抽查一部分典型生来改,以了解全部学情。而综合卷,则一定全批。

另外,讲评中还特别注意坚持正面教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批评、指责、扬一批人压一批人,或者以“高考题比我们的练习更难”相威吓,都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负面效应。

二、注重作文的备考,力争作文写作不出问题

作文是语文学习与考试的重头戏,我们除了认真按考纲要求抓好作文教学的各项任务外,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⑴、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每天积累易读错、写错的字词5个、成语1个;每个月除月考外坚持每两周一次作文;坚持在每节课前五分钟开展诗词赏析或演讲成语故事或介绍名句等小活动,通过这三项常规训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同时发展。

⑵、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努力创设语文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1、要求学生订阅《读者》《青年文摘》《最文摘》《创新作文》《素材精粹》等刊物,同时坚持每周为学生提供诸如“每周时评”“热点新闻”类话题文章,供学生阅读。

2、要求学生自己坚持抄范文,利用每周一次的随笔写作进行练笔、积累材料。

3、注重作文实战训练,认真选题,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表达技巧等方面多加指导,在卷面、书写、标点等方面严格要求。

4、坚持每周背一些出自高考满分作文或著名作家之手的精彩语句或语段,同学间相互交流督促,教师适时给予评价。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想让他道出点东西,真是难为他。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高分。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三、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为了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四、坚持开展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

1、书写清晰规范;

2、审题明白准确;

3、答题科学合理;

4、时间利用得当。

四、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和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15.浅谈高三一轮复习方法 篇十五

1.深入研究《高考复习大纲》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它对高考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及每个知识点的能力层次都有明确的要求。第一轮复习时间短, 任务重, 我们不能在“深”、“难”、“偏”上浪费学生的时间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所以我们高三全组教师要团结协作, 集中学习和讨论考试大纲, 明确各部分内容在教材和高考中的地位, 教学做到目标明确, 主干知识准确, 重点、难点突出。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潜心研究高考试题

研究高考试题非常重要, 高考试题不仅是《考试大纲》对高考要求的具体体现, 而且表达了高考考查的方向和深广度。具体做法:一是高三教师重点做近几年各地高考卷, 目的是找感觉, 感受高考题试题的深广度, 这有助于我们在一轮复习把握好“度”, 特别是防止在训练题中片面追求偏、难、怪;二是对各年全国卷做比较, 从中找差别、找共性、找联系, 这样, 复习的目标更明确, 复习的思想更开阔;三是找, 通过对近三五年的山东高考试题的重点研究, 找趋势、找方向、找规律, 据此可排查出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 从面提高教师复习的针对性。

3.精心研究地理考试能力要求

《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地理学科的三种考试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 (解答) 问题的能力, 地理探究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近年高考题, 对以上三种能力在高考中的体现方面和考查形式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 要将三种能力的提高贯穿于一轮复习教学的始终。同时我们也把考纲中涉及的考点和能力要求以复习材料的形式印发给学生, 也让学生知道考什么、怎么考、考到什么程度, 从而提高学生复习的针对性。

二、精心备课,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需求, 在一轮复习中我们要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新方法。要精心准备高质量的复习课, 提高复习的时效性。

知识梳理课是高三一轮复习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课型。学生的能力在复习中能否有效提高, 知识梳理课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三、精心选题, 规范训练, 提高学生能力

1.紧扣大纲, 参照考点。在选题时重点选体现高考主干知识的题目, 考过的知识点作好记号, 方便下次命题教师参考, 避免知识点的多次重复和遗漏。

3.教师跳进题海, 认真分析近几年各地高考题, 从各种信息来源中精选基础性强、思维性灵活、重能力、有梯度的试题, 进行改编、整合, 使选编习题符合校情、教情和学情, 这才不至于浪费学生时间与精力, 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 真正做到精练。

四、突出学科特点, 注重过程和方法

地理图像分析能力训练的主要内容:

1.获取图像信息能力:

即了解各种图形的特点, 识别地图上的各种常见图例和注记等。看懂图形反映的地理事物分布、特点、变化等。

2.再现地理事物能力:

如区域地理分布图要达到能在经纬网或空白地图上再现重要自然与人文地理事物分布的能力。又如对光照局部图、变化图具有还原能力。

3.分析运用地图能力:

即从地图中获取必要的地理信息,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 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调整好学生的心态, 多激励, 给他们足够的信心, 让他们自觉地、愉快地学习。

上一篇:一年级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下一篇:《莫泊桑拜师》课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