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13篇)
1.调研报告-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一
邱家店镇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报告
第一调研组
按照区委部署要求,我们调研组于6月7日至9日,对邱家店镇的基层班子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听取了镇党委书记、分工负责同志的情况介绍,并深入有代表性的村与党支部书记、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群众代表进行了座谈,基本掌握了该镇村级组织建设的现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邱家店镇共有44个行政村,人口6.6万,全镇共有4个党总支、66个党支部,2678名党员。
1、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状况。全镇共有44名村党支部书记,其中女书记1人。支部书记年龄分布在34到57岁之间,平均年龄47.93岁,其中35岁以下1人,36—40岁3人,41—45岁9人,46—50岁17人,51岁以上14人。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4人,高中16人,中专7人,初中17人。目前“一肩挑”的支部书记有24人,占总数的55%;由镇机关干部下派担任支部书记的7人。从镇党委考察的情况看,优秀等次的支部书记26人,称职的16人,基本称职的1人,不称职的1人。
2、村“两委”班子情况。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242人,其中男性197人,占81.4%;女性45人,占18.6%。年龄结构偏大,其中35岁以下13人,占5.4%;36—45岁的77人,占31.8%;46—54岁的113人,占46.7%;55—59岁的32人,占13.2%;60岁以上的7人,占2.9%。“两委”干部交叉任职的158人,交叉兼职比例为65.3%。按照村级班子的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团结干事以及群众的评价情况,对44个村分成三个类别:放心班子25个,占57%;基本放心班子16个,占36%;不放心班子3个,占7%。不放心班子3个,分别是:五里井、东旧县和姚家坡。共同特点是经济基础差,内部派性严重,党员群众对干部意见不一,分歧大。五里井村宗族观念强,派性明显,党员群众意见不统一;东旧县村的班子主要负责人更换频繁,村内矛盾复杂,群众基础不好;姚家坡村“两委”班子不团结、“两张皮”现象严重。3个不放心班子中,有“两委”成员22名。东旧县村由于近期班子已停止工作,在充分考察和推荐的基础上,于5月28日已进行了支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班子。基本放心班子16个,分别是:梨园、刘家庄、邱家店、郝家庄、栗林、孙家庄、官庄、崔家庄、吴家庄、东郭庄、中郭庄、后燕村、东燕村、中王庄、北王庄、桂林。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是村经济基础较差,村党支部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不够强,班子成员素质不均衡。具体来讲,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村庄小、人口少、党员少,缺乏干部人选,这种情况的有7个村(梨园、刘家庄、郝家庄、官庄、崔家庄、东郭庄、东燕村);二是村庄较大、支部驾驭全局能力较差,群众基础不太牢固,这种情况的有5个村(邱家店、后燕村、桂林、中王庄、中郭庄);三是村内有两个以上大宗族,有较明显派性分歧,班子相对软弱,这种情况的有3个村(栗林、吴家庄、北王庄)。16个基本放心的班子,共有支部委员55名,村委委员66名,交叉任职的48人,实有人员73人,有4个村缺支部委员4名,1个村缺村委委员1人。调整的初步方案是:4个村保持不变;1个村因书记考核为基本称职调出班子,副书记任书记;2个由下派干部任支部书记的村,经过培养已产生书记人选,拟撤回下派干部;1名支部委员因工作能力或作用发挥不好,调出班子,同时增补1人;1名支部委员退休,递补1人,对4个村支部委员缺职的,增补委员4名。其他为放心班子,共25个。由于各村经济条件不同,党员队伍状况不均衡,具体情况也有不同。目前,李家庄、黄沟港、宋官3个村仍由机关下派干部担任支部书记,为保证换届期间的稳定和有利于村里工作的开展,决定继续由下派干部担任书记,因此,以上3村可作为放心班子考虑。25个放心班子,共有两委成员163人,缺职6人;10个村保持目前班子及成员不变;14个村退休12人,调整2人,增补缺职6人,共计20人。此外,埠阳庄村因书记退休需要调整,原支部副书记可作书记合适人选;逯家庄村因支部书记由总支书记兼任,根据推荐情况,选拔1名支部书记,正在考察之中。
3、后备干部队
2.调研报告-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二
近年来, 按照国务院及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 开封市立足于新农村建设需求, 积极推进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进程, 探索农技推广服务新形式, 农业技术指导、科技素质培训、信息服务等服务功能为河南省开封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准确掌握当前开封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 理清下步工作重点, 全市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
1 开封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根据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调查结果, 目前开封市市、县、乡三级包含种植业职能的农技推广机构共有125个, 其中市级农技推广机构4个, 县级农技推广机构26个,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95个。市、县、乡各级包含种植业职能农技推广机构共设编制1 427个, 实有人数984人。其中市级种植业农技推广机构共设编制77个, 实有人数70人;县级共设编制440个, 实有工作人员315人;乡镇级种植业推广机构和综合站共设编制910个, 实有工作人员599人。
2 存在问题
乡镇农技推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严重的在编不在岗的现象, 二是在编在岗而不主要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2.1 农技人员素质不高, 知识严重老化
据统计, 县、乡两级农技推广队伍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仅占三分之一。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员中一半以上是工勤人员和非专业技术人员, 这些人占用了大量编制及办公资源, 却不能有效地从事推广服务工作。而且由于单位经费不足, 基层农技人员普遍缺乏再教育和培训的机会, 很多农技人员知识老化严重, 难以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
2.2 农技人员“进口”不畅, 推广队伍“青黄不接”
由于各种原因, 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非常困难, 部分县、乡农技推广队伍近几年来没有进过全供编制的大、中专毕业生。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没有一个畅通的进口渠道, 造成人员青黄不接。如通许县农业局自1992年以来, 20年只进了9名大学毕业生, 调走1人, 长期借调2人, 同期退休了13人, 出现了负增长。
3 开封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
近年来, 为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大力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 强化农业科技服务, 开封市按照“三化”协调发展, 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部署, 以增强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为目标, 围绕“科技进村入户, 助力增产增收”的主题, 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 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 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加强队伍、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措施, 逐步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真正发挥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在农技推广中的主导作用。
4 开封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重点任务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 对扎根乡村、服务农民、艰苦奉献的农技推广人员, 要切实提高待遇水平, 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 实现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同时,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 即“一个衔接两个覆盖”。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开封市积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农技推广法有关规定, 积极推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
4.1 依法落实机构设置、管理体制、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
4.1.1 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
针对原有乡镇农技推广机构长期以来存在的职能不专、人员不专、服务功能较弱这种情况, 省政府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豫政[2013]1号) , 按照豫政[2013]1号精神, 根据开封市作为农业大市、粮食大市、平原面积大等实际情况, 决定结合高标准粮田建设规划, 在全市建设35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 服务范围覆盖全市绝大部分农业乡镇及街道办事处。其中:开封县8个、尉氏县8个、金明区1个、龙亭区1个、通许县6个、杞县11个。设置原则是与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相配套, 与区域种植特点和农民科技需求相结合, 与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组织形式相适应。根据耕地面积、农业和粮食生产、生态类型、乡镇和行政村数量等情况, 统筹确定各县 (区) 建站数量, 向粮食生产大县倾斜。承担高标准粮田建设任务的县 (区) 设置区域站, 原则上每站服务范围覆盖2~3个乡镇或10万~15万亩耕地。
4.1.2明确性质、定位及管理体制
《省政府指导意见》明确新建的公共服务机构区域农技站是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向基层延伸农技推广服务的平台, 是公益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基础力量。该机构主要承担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职能, 负责区域内的种植业技术推广、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农机技术推广和监理服务。理顺为“三权归县”的管理体制, 即基层农技推广站的人员管理、资产和工作经费由县级农业部门负责。
4.1.3 合理配备人员
《省政府指导意见》明确规定, 每个区域农技推广站应根据其服务范围、区位特点、主导产业规模、农户数等, 合理确定配备人员数量, 每站8~10人。针对基层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在位不务农”的现象, 明确规定区域农技站不设专职管理人员岗位, 全部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4.1.4强化经费保障
一是明确各级财政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经费、工作经费的保障责任。二是用好中央财政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资金。三是支持区域农技站承担实施各类农技推广、农民培训项目, 与科研机构、涉农企业合作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 补充工作经费。
4.2 大力扶持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发展
近年来, 全市积极探索, 不断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机制, 鼓励、扶持多种主体参与农技推广, 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
4.2.1 强化与科研、教学部门的协作
2009年开始, 连续实施“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科技服务行动”, 全市数百名农业技术推广、科研及教学部门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协作, 分包全市所有农业行政村, 开展全覆盖、全程化农技推广服务。2012年以来, 依托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 强化农技推广体系与农业科研体系的对接,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实地对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开展指导培训。
4.2.2 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总要求, 坚持立足产业、需求导向,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稳步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 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服务重大工程项目需要为导向, 加快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环节, 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三类协同”培育对象和初、中、高“三级贯通”证书等级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 构建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各项政策、补贴向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倾斜, 各种农技推广类项目优先扶持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4.2.3 充分发挥涉农企业的作用
依托涉农企业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等方式, 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4.3 强化农技推广体系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
加快条件建设。目前各县区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豫政[2013]1号) , 整合利用国家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资金,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站条件建设, 集中用于为区域农技站新建业务用房, 目前全市35个区域站业务用房已完工34个, 剩余1个于2014年全部建成。新建的区域农技站全省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标识。区域站两层建筑面积367.72m2, 设有技术咨询及信息化服务大厅、培训教室、试验检测室、人员办公及值班生活等功能区。外墙悬贴农业部设计的标识, 并统一门头、大厅内标识。
3.调研报告-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林场改革;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引进人才;保障民生
2015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要求各省(区)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围绕保护生态、保障职工生活两大目标,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新体制。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确保我省国有林场改革顺利推进,我们与省林业厅对全省国有林场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并在省内选取部分市(县)的基层林场进行了调研,省林业厅还到浙江(先行试点省)进行了学习考察。我们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本调研报告,为制订我省《国有林场改革方案》提供了依据。
一、我省地方林业国有林场发展状况
(一)历史沿革。我省国有林场是地方国有林区的主体。一部分是在新中国第一代森林经营机构(森林抚育站)基础上建立的;另一部分是由于森工企业任务繁重,逐步将无力经营的天然次生林交给市县林场经营形成的;还有一部分是由国家投资在荒山荒岭上通过大规模造林形成的。
(二)基本情况。目前,我省有425处国有林场,占全国8.7%,分布在13个市(地),78个县(市、区)内。林地面积726.1万公顷,为全省林地面积的28.75%,为全国国有林场的12.74%;活立木蓄积4.1亿立方米,为全省的22.58%,为全国国有林场的17.27%。职工78382人,其中在职职工51872人、离退休职工26510人。2014年度全省国有林场收入25.33亿元、支出28.76亿元,收支差额为-3.43亿元。
(三)在全省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国有林场为主体的地方国有林区与龙江森工、大兴安岭并称黑龙江三大国有林区。重点公益林297.7万公顷,占国有林场林业用地面积的44.7%;一般公益林221.8万公顷,占国有林场林业用地面积的33.3%。全省享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312万公顷,被纳入中央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的国有林场327个,为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防风固沙、水源涵养、国土安全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战场。我省在国有林场经营区内建设的各类型自然保护区92处,占全省自然保护区的45%;63处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在国有林场经营区内,总面积155.1万公顷,占国有林场林业用地面积的1/4。可以说,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在维系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二是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重要屏障。地方国有林场森林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老爷岭和森林资源破坏严重的嫩江、松花江流域及三江平原腹地,多为次生林和天然原始林,既有边境县(市)的国防林、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特种用途林,又有以嫩江、松花江为主的五大江河水系和多处大中型水库周围的防护林,是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绥芬河等五大水系的发源地和涵养地,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重点区,成为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生态屏障重要组成部分。三是维护国土安全的重要基础。我省拥有边境线3023公里,18个边境市县有84个国有林场,其中有38个国有林场沿边境线上与俄罗斯水陆接壤,为维护国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管理体制。自1952年成立第一个国有林场以来,地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经历数次收放、合并,形成了目前以市县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按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可划分为省、市、县(区)和企业管理四类。省属18处林场;市属48处林场分别由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和黑河八个市林业局管理;县(市、区)属332处林场,大部分由县(市、区)林业局直管,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市所属县(市、区)的部分林场,林业局与其是业务指导关系,人权和财权由县政府直接管理;其他行业林场分别由龙煤集团和佳木斯造纸厂等管理。按照隶属关系:省属18处,市(地)属48处,县(市、区)属329处,其他行业30处(龙煤集团28处,辰能林业公司2处)。按照单位性质:事业368处(其中全额6处、差额51处、自收自支311处),企业56处(其中原事业转制为企业的林场19处、行业部门所属企业林场30处、原市县区属的企业林场7处)。
(五)经营机制。自2001年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以来,国有林场的中心任务从培育、经营、管护、利用森林资源转为以林业生态建设为主,部分国有林场停止了采伐活动,国有林场的性质应由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但国有林场一直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经营模式。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定位不清晰、体制不顺畅。国有林场从事的是公益事业,但企业化的管理使一些地方政府在处理国有林场各项工作时受到误导,影响了对国有林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也制约了国有林场的发展,国有林场逐渐形成了“不城不乡、不工不农、不企不事”的局面,使国有林场发展陷入困境。
(二)经济总量小、职工收入低。全省国有林场2014年经营收入25.33亿元,场均经营收入596万元,与国内经济发展较好的浙江等省相比差距较大,与拥有资源总量不相称。国有林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大,既没有形成适合本地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无力引导和发动职工因地制宜发展自营经济。2014年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21541元,仅为我省社会平均工资42700元的50.4%,低于森工国有林区,大部分林场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人均收入。黑河市国有林场职工2014年人均收入仅为1.84万元,低于当地农民收入水平。全市国有林场在职职工中兑现全额岗位工资的仅占总数的19.8%,档案工资的占38.8%,以田抵资的占9%,还有32.4%没有工资收入。林口县国有林场场长月工资1880元,副职领导月工资1650元,主要职能人员月工资1490元,管护员月工资1350元,工资性收入低下导致林业职工家庭抵御风险能力较弱,有的出现因病、因灾返贫现象。
nlc202309042253
(三)社保能力不足。国有林场在职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2581人(其中:参加事业单位的有29975人、参加企业的有12606人),未参保的有9291人,参保率82%;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3826人(其中:参加机关单位的有26214人、参加企业及城镇居民医疗的有7256人、参加新农合的有10356人),未参保8046人,参保率84%。大多数林场参加的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为当地统筹,缴费比例偏高,最高达40%。同时,还要负担离退休人员生活费非统筹部分(约占退休人员生活费50%)。一些林场只能参加保障水平相对较低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社保缴费已经成为林场沉重负担,净收入全部被吃掉还不够。鹤岗市林业局所属单位承担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达40%,还要承担离退休人员生活费非统筹部分,2014年核定缴纳养老保险2690万元,医疗保险540万元,合计3230万元,超过其木材生产纯利润。
(四)人才匮乏、冗员较多。在我省国有林场5万多在职职工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12.57%,其中获得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只占9.6%,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明显不足。国有林场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待遇低下,新毕业的大中专学生不愿到林场工作,严重制约着国有林场的发展。由于林场营林工作量的减少,用工量也相应减少,平时在岗职工只有林场管理人员、森林管护人员及后勤等,占林场职工的30%—50%,其余人员有的从事季节性劳动,有的在自己分得的“工资田”中从事种植业,有的外出打工。齐齐哈尔市发展林场402名在册职工中,在岗职工仅为66人,种工资田269人,内部退养67人。
(五)林权问题不容忽视。由于国有森林资源产权主体不明确,管理权和经营权混淆,出现省、市、县政府都是国有森林资源产权主体的问题,一些市县政府和林业局甚至个别国有林场随意将森林资源抵押、流转。据不完全统计,国有林场已有95万公顷林地产权发生变化。其中:承包44.26万公顷、占流转总面积的46.5 %(下同);转让13.10万公顷、占13.7%;租赁9.42万公顷,占9.9%;股份制11.24万公顷,占11.8%;合作9.66万公顷,占10.1%;抵押1.59万公顷,占1.6%;其他类型5.72万公顷,占6%。按流转对象看:流转到企业和个人79.45万公顷,占80.4%;流转给本林场职工15.52万公顷,占19.6%。其中除了省政府批准的流转试点外,其余均属各地自主非法流转。哈尔滨市政府将市林业局胜利林场、呼兰区黄土山林场、阿城区的两个林场抵押给国家开发银行。
(六)脱离同级财政预算管理。1996年国有林场管理体制下放市县管理后,全省只有少数行政编制人员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绝大部分林业局所属事业单位经费主要依靠国有林场上缴利润弥补,为自收自支管理方式。东宁县林业局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一直维持自收自支方式,未纳入财政预算。
三、意见建议
(一)准确把握国有林场改革方向、原则和要求。国有林场改革要坚持走公益性改革为主的方向,以厘清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各方面关系为主线,坚持生态导向、保护优先,坚持改善民生、保持稳定,要明确市(县、区)政府是国有林场改革的责任主体。
(二)理顺管理体制,搞活经营机制。一是推进国有林场政企、政事、事企、管办分开。理顺政府部门与国有林场的关系,市、县所属国有林场作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还国有林场事业法人地位,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林业部门负责资源监管、业务指导和党务管理,解除林业部门既是管理者又是经营者的双重身份,实行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二是推进国有林场从事的经营活动实行市场化运作。对于商品林采伐、林业特色产业和森林旅游等暂不能分开的经营活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鼓励职工联合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投标、承包、租赁等形式取得林地经营、国有资产运营、森林资源培育管护、生态建设等工程施工或经营权,在竞争中自求发展。林场承办的企业要从林场剥离出来,成为独立法人,国有林场可作为出资人,享有出资人权益。有条件的可整合国有林场经营性资产和资源,引入战略投资者,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股份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
(三)全力保障民生。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林场职工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国有林场改革后,职工统一参加事业单位社会保障,按照政策规定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改革前国有林场拖欠的社保费一次性补齐,免收滞纳金。改革后,国有林场职工社会保障统筹缴费纳入财政预算。鉴于改革前国有林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问题复杂,建议由省人社、财政、林业部门联合制定政策措施,对此进行规范。完善国有林场社会救助体系,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和遗属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
(四)积极引进人才,妥善安置富余职工。针对目前国有林场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建议有关部门对有意愿到国有林场工作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出台优惠政策,以吸引人才,提高国有林场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安置富余人员:一是通过财政专项经费采取购买劳务的方式安排其从事森林抚育、造林和管护等工作;二是对接近法定退休年龄的富余职工,可利用林辅用地安置,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三是利用现有经营项目组建新的法人经营实体方式安置或由林场为富余职工提供林业特色产业等工作岗位逐步过渡到退休;四是鼓励国有林场职工离岗创业,对经单位同意的可在3年内保留原职工身份,对符合条件的享受相应优惠政策。
(五)完善森林资源监管体制。按照中央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的要求,明确由省政府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人职责,按照林地性质、生态区位、面积大小和对社会全局利益影响程度,建立省、市、县分级监管资源体制,实行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明确产权主体和监管责任。将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情况纳入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国有林场场长实行森林资源离任审计。实施以提高森林质量和严格控制采伐为核心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森林经营方案的执行力度,严格按照森林经营方案编制采伐限额、制定年度经营计划和开展森林经营活动。
(六)完善林业财政政策。以此次国有林场改革为契机,捋顺林业与地方财政的关系,国有林场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切断国有林场与林业主管部门的经济联系,重新核定林业主管部门的人员和机构经费,避免由国有林场养林业局的局面。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财政厅农业处)
责任编辑:洪峰
4.调研报告-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四
根据市政协年初工作安排,10月下旬,法制委在**副主席带领下,组织部分委员并会同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相关部门,先后赴清涧、吴堡、佳县、榆阳等县区,深入派出所、司法所和乡镇法庭,通过实地察看、个别走访、听取汇报和座谈讨论等方式,对基层政法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法机关不断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基层政法干警素质,无论是人员结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等诸多因素都发生的深刻的变化。为保民生、保稳定、推动社会经济各项事业顺利进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人员结构:全市现有政法干警7359人(男6161人,女1198人),其中法院系统1165人,检察系统660人,公安系统4420人,司法系统1114人,中共党员4618人,占63%。有基层公安派出所164个,乡镇法庭49个,司法所238个。基层政法干警2482人(男2128人,女354人),其中公安民警1594人(在编民警978人,辅警616人),法官干警196人,司法助理员692人。中共党员1028人,占41%。
(二)年龄结构:在全市政法干警中,30岁以下1632人,占总数的22%;31岁至50岁4886人,占总数的67%;51岁至60岁841人,占总数的11%。在基层政法干警中,30岁以下719人,占29%;31岁至50岁1387人,占56%;51岁至60岁376人,占15%。
(三)文化结构:大学本科及以上3274人,占总数的44%;大学专科及以下4085人,占总数的56%。在基层政法干警中,大学本科及以上482人,占23%;大学专科及以下1646人,占77%。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班子建设,提升整体素质。一是加强班子的组织建设。各级政法机关在选拔班子成员上注重选贤任能,把群众满意和有能力的干部配备到领导岗位。市法院在为两级法院选拔领导干部时坚持结构合理和注重实际的原则,形成了年龄结构科学合理、能力结构优势互补的新型领导班子。榆阳区法院巴拉素法庭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庭长被授予全市政法机关“十佳人民满意优秀干警”称号。二是加强班子的廉政建设。各级政法机关都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检察系统在廉政建设中采取组织监督、制度监督、群众监督等多方位的监督办法,取得较好成效。清涧县组织公检法“三长”在县电视台向全县人民报告工作,承诺责任,接受监督,县政法委会同组织部、纪检委对“三长”工作特别是廉政情况进行考评,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加强班子的作风建设。各级政法机关在班子作风建设上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发挥班子作用,提升整体素质。全市基层政法组织围绕加强队伍建设开展了“纪律作风整顿”、“大学习、大讨论”、“整风纪、树形象”、“大走访”等活动,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
(二)端正执法思想,强化服务意识。一是增强理想信念。全市各级政法机关都把对干警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结合基层政法干警工作实际,通过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等主题教育,把思想教育同工作实践相结合,坚定干警的理想信念。二是强化职业道德。全市各基层政法组织针对自身业务工作特点,开展了以增强党纪、廉洁勤政和执法为民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提高为民服务意识。三是注重基层工作。目前,全市公安机关一线警力2924人,占到总警力的66%;派出所警力占到总警力的36%,消除了5人以下的派出所。全市县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成员中有基层所队长工作经历的占到87%。全市各司法所充分履行职能,积极开展各项业务,仅2008年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13000余件,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6.5万余次,代写法律文书5000余份。清涧县设立乡镇调委会15个,成员76人;村级调委会640个,调解员1280人;村组信息员360人。今年上半年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432件,调解成功率达96%,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三)深化教育培训,增强业务能力。全市各级政法机关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以提高基层政法干警专业技术水平、拓宽知识面为重点的专业知识培训。法院系统利用新的法律法规实施之机,聘请法学专家为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专题辅导。吴堡县法院每年开展多项法律业务考试、书记员业务培训、法律文书评比、庭审观摩等活动,并将考试成绩和参加培训情况记入法官干警考评档案中;全市两级检察机关针对岗位特点和实际需要,组织开展了业务知识竞赛等活动;市公安局在全市治安系统开展了业务技能比武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一线公安干警的实战能力。市司法局对新录用的司法助理员分批进行应知应会
知识培训,让新上岗人员尽快适应工作需要。
(四)主动接受监督,促进执法公正。全市各级政法机关进一步推进了警务、检务、审判公开,以公开促进公正。各级法院都聘请了人民陪审员,并不定期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旁听法庭庭审。榆阳区法院聘请了7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担任“廉政执法监督员”,对本院及基层法庭工作进行民主监督。各级检
察机关都聘请了人民监督员和执法执纪监督员,各级公安机关和司法组织也都分别聘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担任监督员,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这些措施增强了各级政法机关执法工作透明度,加大了监督力度,有效减少了执法违法现象。
三、存在问题
(一)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具体表现在:一是个别干警执法思想不端正。宗旨意识不强,公仆意识淡薄,特权思想较重。对有经济利益的案件争着办,使办案变相为个人创收的途径,严重损害执法部门形象,乃至地方经济发展环境。二是少数干警工作作风欠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裁判不公,徇私枉法、吃拿卡要,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等现象时有发生。调查中据群众反映,有的审判人员对当事人态度冷漠,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允许当事人辨解;有的干警搞刑讯逼供,靠打、逼、吓等暴力取证;有的干警在八小时之外对“五条禁令”的遵守时紧时松,为了罚款设饵钓鱼;有的干警扣押当事人财产物品不认真登记,个别甚至私自留用。三是办案质量有待提高。部分干警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办案能力,不思进取。特别是有的办案人员不认真判断案件事实,不认真研究法律规定,主观臆断,往往出现与法律规定相悖的处理结果;有的同一类型、同一性质的案件其判决结果差异很大;有的案件开庭走过场,审判员及合议庭缺席开庭,开庭准备工作不充分,不按规定举证和认证。
(二)人员流动机制僵化。《法官法》、《检察官法》对法律本科学历的硬性规定和国家司法资格考试报考条件的提高,在提高队伍素质的同时,也给当前法检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是招录门槛高,且还要通过司法资格考试才能具备法官、检察官条件。近年来,由于我市法、检部门每年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很少,而法职人员按规定只能是在法、检部门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中任命,在我市现有人员中符合条件的较少,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硬件又不够,面向社会招聘人员的机制尚未形成,致使全市法、检部门解决法职人员缺少的问题困难很大。在一些基层法庭,有时连组庭人员都不够,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
(三)培训管理不到位。近年来,各级政法机关都重视对基层干警的培训,但在具体实施中,对“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的标准坚持的不够。培训工作抓的不实,考试不严格,成绩没有作为人员安排使用的重要依据;培训变成了提高政治福利待遇和获取执法上岗资格的一道程序,没有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有的培训内容不科学、不实用,理论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方法单一,没有特色。对实战性、技能性很强的基层政法工作而言,这样的培训于事少益,致使出现一些政法干警对犯罪嫌疑人“追不上、打不赢、说不过”的尴尬局面。
(四)内部监督处罚不力。全市各级政法机关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普遍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在具体落实上,却缺乏广度和深度,没有起到干警之间相互监督、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特别是错案责任追究工作不力,处罚力度经常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对办理错案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往往只停留在批评、警告或罚款的层面,缺少严厉惩处措施,起不到警示作用,对队伍建设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五)装备落后,经费不足。目前,我市基层政法机关办公经费普遍不足,办案工具落后、装备简单、办公设施陈旧老化的问题普遍存在。一些县区公安派出所辅警的工资长期拖欠,造成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佳县法院通镇法庭是1956年设立的老法庭,原来借用镇政府的5孔窑洞办公,现在迁至镇上祥和巷一座小楼的二层,使用面积不足120平方米,设施简陋,条件很差。清涧、吴堡、佳县等县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政法部门人均1.5万元的办公经费无法保障,严重制约着政法工作的开展。
四、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当前,要结合科学发展观教育,引导广大干警讲政治、讲大局,把维护公平正义、强化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放在教育的首位。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守法和严格执法教育,使干警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公与私、名与利的关系,消除特权思想,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做到公平正义、执法如山、清正廉洁。
(二)依法治警,严把“入口”畅通“出口”。《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规,对政法干警的职权、义务、纪律、组织管理和法律责任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是搞好政法队伍建设的法律依据,各级政法机关应严格贯彻执行。一方面,要严把入口,就是要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全面考试考核,确实把高素质人员选拔到政法干部队伍中来。在人员的录用管理、奖惩等方面整章建制并抓好落实,坚决防止低素质人员进入政法队伍;再一方面,要放松出口。使无德、无才、无能的人员能及时调整出政法队伍。对基层政法机关自行招用的人员,应进行清理整顿,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辞退,维护政法机关的形象。
(三)着力治本,提高队伍的执法能力。各级政法机关要把对基层政法干警的培训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在职培训活动,重点加强岗位业务培训,强化岗位技能;不断提高业务培训的质量;努力使学历转化为能力,知识转化为素质,文凭转化为水平;要把培训结果与干警的升迁挂勾,做为干警使用的重要依据,真正使培训工作起到内强素质的作用;切实培养出更多的技术硬、本领强、守纪律、讲奉献的警官、检察官、法官和司法人员,使政法干警对犯罪嫌疑人能够“追的上、打的赢、说的过”。
(四)从严治警,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各级政法机关要切实从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出发,不断强化自身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特别是完善以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大内部监督处罚力度,对严重违法违纪的坚决惩处,对严重损害政法部门形象的害群之马,坚决予以清除,不断净化队伍。同时逐步试行公布处罚决定、判决书的做法,进一步全面落实警务公开、检务公开、公开审判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树立基层政法机关的良好形象,切实提高基层政法队伍的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
5.调研报告-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五
目前,我市11个镇(管委会)团(工)委全都进行了统一换届调整,乡镇一级团委组织健全,乡镇团委书记配备率100%,副书记配备职数普遍在4名左右。开发区团工委在本次调整中,着力实施大学生村官进团计划,配足配强团委力量,通过积极争取党政领导支持、广泛动员辖区团员青年和大学生村官,一次性配备了7名团工委副书记,在我市的乡镇团委换届调整工作中独树一帜。
随着基层团组织格局创新活动的开展,我市朝着区域化覆盖的方向作了大量的工作,坚持了推进基层团的民主建设,把团员青年作为团的工作主体,深化了团务公开、团支部“海选”、团员青年恳谈等团内民主形式,切实增强了团员青年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团员青年的主体活力,发挥了团员青年的主体作用,初步形成了以乡镇团委为核心、区域内各类团组织广泛参与的基层团的组织网络,并在“两新”组织、青年社团组织、网络虚拟组织等各个新兴领域积极探索建团和团建工作。另外,基层团建工作也培养了一批以青年工作联络员、青年志愿者骨干等为主的青年工作者,壮大了团的外围青年工作力量。
共青团xx市委员会现辖三大系统团组织63家:城市工作系统团组织(机关)、青年农民系统团组织(乡镇)、学校系统团组织(学校、少先队),以及分列在三大系统之外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团组织。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xx基层团的组织正在不断扩大,团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增强。
城市工作系统团组织现有团(工)委16家,分别是交通运输局团委、卫生局团委、供销总社团委、住建局团委、供电公司团委、粮食局团委、城管局团委、电信公司团委、水利农机局团委、公安局团委、民族宗教旅游局团委、规划局团委、农工商行团委、实验小学团委、人民医院团委、机关团工委;市级机关团支部18家,分别是:市委 党校团支部、国税局团支部、地税局团支部、农委团支部、审计局团支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团支部、邮政局团支部、物价局团支部、法院团支部、检察院团支部、民政局团支部、统计局团支部、环保局团支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团支部、财政局团支部、国土资源局团支部、广电局团支部、文体局团支部。
青年农民系统团组织现有团(工)委11家,分别是:xx镇团委、xx镇团委、xx镇团委、xx镇团委、xx镇团委、xx镇团委、xx镇团委、xx镇团委、xx镇团委、xx风景区管委会团工委、开发区管委会团委。
学校系统团组织现有团委18家,分别是:xx省xx高级中学团委、实验高中团委、市二中团委、市三中团委、市教师进修学校团委、市职教中心团委、xx中学团委、xx中学团委、xx中学团委、xx中学团委、xx中学团委、xx中学团委、xx中学团委、xx中学团委、特殊学校团委、xx中学团委、xx中学团委、xx中学团委。
6.调研报告-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六
中组部基层组织建设年视频会议结束后,我区迅速行动,立即部署,扎实做好分类定级准备工作。通过进一步明确省、市规定要求,结合我区工作实际,重点推进基层党组织调查摸底工作,现将落实该项工作任务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阶段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全面掌握基层党建发展现状。依托12371党建综合服务平台,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同时深入基层,重点围绕党组织与党员关系现状、基层党建工作特色、党建过程中重难点问题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基层党建发展现状。二是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文件。为科学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坚持多方征求意见,出台《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方案》,坚持分类指导,将基层党组织分为村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六种类型,出台分类定级标准及配套文件。三是组织召开基层组织建设年动员会议。召集各基层党(工)委分管领导,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机关、事业单位分管领导等参会,要求基层党(工)委因地制宜,通过会议等形式,将分类定级工作的具体要求及标准迅速落实到各支部,确保分类定级工作职责分解
到位,明确到人。
二、分类定级具体做法
严格按照循序渐进、分布实施的思路,抓好时间节点,明确工作范围,规范实施程序,扎实推进各级党组织的调查摸底、分类定级工作。
(一)确定时间节点
细化部署分类定级各项工作,明确时间节点。各基层党(工)委因地制宜,对辖区内基层党组织进行全面摸底,分类汇总,4月6日前确定参加定级企业名单;党组织自评工作与党员群众评议工作同时开展,并于4与13日前将结果上报至上级党组织;结合综合摸底调查、支部自评、民主测评情况,由基层党(工)委召开会议讨论评定各党支部的等次并尽快上报组织部。
(二)确定工作范围
严格对照标准,区别党组织类型,明确分类定级工作范围。一是确定参与定级对象。综合“12371”党建综合平台与各基层党(工)委分类摸排结果,确定全区分类定级范围是492个基层党组织,包括15个村党组织,51个社区党组织,个国有企业党组织,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个社会组织党组织。二是科学量化考核指标。确定“党组织带头人、工作思路、工作制度、活动阵地、保障机制、工作业绩、群众反映”等
七项分类定级指标,细化分解考评要点,规范量化评分办法,确保分类定级有理可依,有章可循、科学实施。
(三)确定实施程序
严格按照“党组织自评、党员群众评议、党(工)委评定”的方法,全面铺开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一是党组织自评。党支部对照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参考标准,召开支委会讨论,按照“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进行自我评价,形成自查报告。二是党员群众评议。由基层党组织组织党员群众测评,根据支部人员总数,区别要求参加测评的人数,科学把握合理确定标准,同时由党(工)委选派人员参与测评工作并全程监督。三是党(工)委评定。结合支部自评、民主测评结果,召开党(工)委会议进行讨论,坚持真实、准确、客观原则,科学评定各党支部的等次,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
三、分类采取工作措施
坚持分类指导,重点围绕农村、社区、“两新”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等领域,推进分类定级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到位,实现进档升位。
(一)农村党组织。围绕加强村级“四有一责”建设要求结合分类定级结果,巩固先进、推动一般、整顿后进,全面落实“一定三有”激励保障机制和“四议两公开”民主自治机制,巩固“两提三增”成效,促进村级组织科学
发展,提升农村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社区党组织。围绕推进“三强一化”建设要求,实施社区服务阵地规范化建设,试点推行“1+X”阵地建设模式,坚持创新社区运行模式和管理方式,积极推进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提升社区科学化服务水平,促进社区民主自治。
(三)“两新”组织党组织。严格按照“五有”规范化建设标准,根据企业实际,将“两新”组织划分为较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两种,总结成功经验,拟定党建工作方法,作为同类别企业组建工作的参考依据。同时,广泛开展培训,培训以轮训的方式,由企业代表作为讲课人,结合企业自身组建经历,共享成功经验。通过科学制定目标,保障“党群工作一体化”建设成效,提升党组织影响力,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实现晋位升级。
7.调研报告-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七
1.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发挥了较好的支持推动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了《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设立了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2006年专项资金规模1亿元,2007年增加到2亿元,2006~2010年5年累计投入省级专项资金9亿元,重点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农村环境建设,突出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重点,促进了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党的建设,使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概括省级专项资金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1.1带动了各级财政投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聚财力和共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局面 据统计,5年间市(州)和长白山管委会投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46亿元,县(市、区)投入专项资金10.77亿元,乡镇投入4.09亿元,加上省级投入,各级专项投入总计达到25.3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占35.5%,市(州)级财政投入占5.8%,县级财政投入占42.5%,乡级财政投入占16.2%。
1.2有效捆绑了各类资金项目和集聚了社会各方面力量,专项资金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 在省专项资金引导支持下,按照资金项目投入渠道不改、使用方向不变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和打捆使用农村泥草房、道路交通、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商贸网点、市场流通、清洁能源、科技推广、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农家书屋、信息网络、职业教育、扶贫开发、畜禽养殖、绿化美化、环境整治、社区建设、兴边富民、水库移民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向新农村建设,形成合力。在整合项目的基础上,在全省进一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机制,有效整合各级领导、部门单位、大专院校力量,创新建立了村企共建、军民共建、部门帮建、社会捐建、干部回乡援建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方式。同时,积极发挥了乡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的主体作用,形成综合性、多元化投入格局。5年间,全省新农村建设总投入达到227.06亿元,其中整合各类项目投入46.43亿元,占20.4%;各级各部门单位帮扶投入14.74亿元,占6.5%;发动社会能人和有关团体、企业捐助投入3.9亿元,占1.7%;乡村集体投入51.55亿元,占22.7%;农民自主投入94.12億元,占41.5%。省级专项资金辐射带动效应达到1∶25.23,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1.3有力支持了项目建设,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农村民生改善和村屯改造 5年时间,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了试点阶段“百镇千村”和深入实施阶段1000个示范村建设,支持农村道路、饮水、桥涵、清洁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1538个,支持农村文化广场、村部、卫生所、有线电视等社会事业项目609个,支持农村院墙、边沟、垃圾处理等环境改造项目437个,支持建设畜禽养殖小区424个,支持改造农村泥草房50110户。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1.4强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确保新农村建设科学化 全省新农村建设始终坚持和把握规划先行的原则。5年时间,利用省级专项资金累计投入规划编制经费2220万元,地方配套3280万元。开展并完成了全省696个乡镇(街)、9306个行政村、38539个自然屯和364个国有农场的自然概况、经济发展、农民收入、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规划布局等11个方面数据普查,支持完成了28个县(市、区)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和1361个试点(推进、示范)村、51个省级试点镇建设规划编制任务,促进了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建设。
1.5支持启动了多层次、大规模培训,提高了各级干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能力和工作信心 5年时间,在省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先后举办了地厅级领导干部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组织了全省60个县(市、区)县委书记和县(市、区)长到中央党校参加新农村建设培训,对全省624个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从2009年开始,利用5年时间,对1万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选聘高校毕业生(选调生)进行系统培训,实施3年已完成培训任务6000名。还支持组织3期90人的韩国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组织5期200人到长三角、珠三角考察新农村建设活动,进一步拓宽了新农村建设思路。
2.当前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投入使用面临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省级设立的2亿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尽管发挥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已经出现了总体规模少、支持力度弱化、拉动带动作用下降的新问题。具体表现在:
2.1建设成本快速攀升,极大地削弱了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力度 调查中发现,农村各项建设上已经出现3个大幅度上涨:一是建筑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长岭县前七号镇大三号村现行农村建筑材料价格与2007年比较,水泥售价480元/吨,涨幅90%;红砖0.4元/块,涨幅130%;钢材3600元/吨,涨幅34%;木材2300元/立方米,涨幅187.5%;河沙70元/立方米,涨幅100%。地砖、油漆、房瓦、玻璃等价格均有大幅上涨,总体上农村建筑材料价格上涨1倍左右。二是人工费和机械租用费大幅度上涨。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农村力工雇工费由2007年的60元/人·天,上涨到目前的100元/人·天,涨幅67%;木瓦工雇工费由2007年的100元/人·天,上涨到目前的200元/人·天,涨幅100%。无论是力工还是木瓦工,雇佣单位中午还要负责1顿午餐。钩机租用费用由2007年1000元/台.班,涨到目前的2000元/台·班,涨幅100%;推土机租用费用由2007年800元/台·班,涨到现在的2000元/台·班,涨幅150%。三是工程造价大幅度上涨。农安县开安镇柳树洼村修建4.5米宽水泥路工程造价由2007年35万元/公里,涨到目前52万元/公里,涨幅49%;修建砖道工程造价由2007年11万元/公里,涨到目前21万元/公里,涨幅91%;辉南县楼街乡板石河村修围墙由2007年250元/米,涨到目前480元/米,涨幅92%;修边沟由2007年65元/米,涨到目前120元/米,涨幅85%。由于原材料价格、人工机械费用、工程造价成本大幅度上涨,目前全省设立的2亿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只能起到2007年的1亿元资金的支持作用,支持作用削减50%。
2.2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数量增多,单位专项资金支持额度明显减少 2007年省级新农村建设2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50个试点镇、200个试点村,平均每村每年支持规模50万元。2010年全省启动1000个示范村,平均每村每年支持规模20万元,资金额度下降60%。村干部普遍反映:省里给的资金少,每年建设一个项目都不够用,希望省里能像2007年那样多给一些专项资金支持。
2.3示范村建设内容增多、标准提高、投入增大,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拉动带动效应逐步减弱 2010年全省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制定了建设指导标准,对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环境整治、社区建设、精神文明、基层组织7个方面37个重要建设内容都进行了明确和规范,新农村建设已由过去路、水、电、气、房等基础建设转到全面发展、基础完善、功能配套、服务提高上来,一般1个2000左右人口的中等村,新农村建设由过去投资500万~1000万元,提高到现在的1500万元以上,有的建设投资更多。调查中了解到:长岭县前七号镇大三号村前几年发展产业和基础设施、房屋改造投入达1200万元,今后尚有道路、打井、排水沟、围墙、休闲广场、蔬菜大棚等项目建设投入1500万元需要筹措;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目前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913万元,今后还要建蔬菜大棚900栋和15栋楼的农民新村,尚需大量资金投入;辉南县楼街乡板石河村现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00万元,尚有12公里边沟、12公里围墙、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清洁能源、房屋改造等资金投入1200万元需要筹措;今年,长春市绿园区增加垃圾处理一项就投入了2000多万元,为24个行政村购置10台钩车、200辆手推车,修建11个垃圾中转站,安放22个移动垃圾箱,实现了垃圾户集、村转运、区统一处理。由于示范村建设内容不断丰富,建设标准不断提高,所需建设资金也不断增大,因此,省里每年投给村里20万元的专项资金,所占比重越来越低,其拉动带动效应明显减弱。
2.4加快大型秸秆气化站建设势在必行,资金严重短缺成为制约瓶颈 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参观了东丰县横道河子镇合力村秸秆气化站,大家一致认为大型秸秆气化站具有投资合理、使用方便、清洁环保、易于推广的特点,“一家点火、百家做饭”,是农村清洁能源推广的主要模式,也是实现农村环境整洁的关键。会后,各地纷纷要求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2010年和2011年省里拿出一部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扶持建设了26个大型秸秆气化站,一方面由于建设点少,无法满足示范村纷纷建设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建筑成本增加,建一个可带动300户的大型秸秆气化站由原来投入120万元增加到180万元,资金筹措的难度增大。全省9306个行政村每年都在建设1000个示范村,如果没有专项资金用于大型秸稈气化站建设,就很难加快推广这一清洁能源生产模式,农村环境整治也无法实现突破。
3.关于增加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的建议
虽然2007年以来,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保持在2亿元,但鉴于目前建筑原材料涨价、人工费机械费增加、工程成本大幅提高,加之新农村建设点多面广、建设内容丰富、标准提高,全省亟待大规模推广大型秸秆气化站这一清洁能源等实际情况,就增加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提出如下两点建议:
3.1建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吉发〔2009〕29号)文件精神,主要是:“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完善专项资金制度。省、市、县三级政府要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随着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专项资金”。建议省政府成立由省农业、财政部门组成的专门督查组,对各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设立情况、投入使用情况、发挥效应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吉发〔2009〕29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确保各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有投入、有规模、有带动作用。
3.2逐年增加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 建议2012年省政府在保持原有2亿元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重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再增加6000万元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专项资金,重点扶持50个示范村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每个大型秸秆气化站建设扶持120万元,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达到2.6亿元。2013年大型秸秆气化站专项资金再增加2000万元,总量达到8000万元,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达到2.8亿元。2014年大型秸秆气化站专项资金再增加2000万元,总量达到1亿元,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达到3亿元。
8.林业工作完成情况报告 篇八
今年以来,***镇林业工作在镇党委、政府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全镇工作重心,立足本职,服务大局,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较好的完成了全年林业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全力抓好护林防火工作
针对去冬今春天气极度干旱,森林防火等级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我镇高度重视,结合实际,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森林防火安全。一是及时制定森林防火应急预案,与各村及有关单位签订护林防火责任书,严格落实责任;二是加大投入,投资数十万元,新购置森林防火专业运兵车一辆,防火服20套、新式进口风力灭火机6台、2号工具及其它防火器材数百件,设立防火了望哨10处并安排专人值班,在区镇边界及重点林区、关键部位开设防火阻隔带60余公里,垒砌护林防火标志,固定宣传碑、牌1200处,新建焚烧炉40个;三是进一步加大扑火队伍和护林员管理力度,多次组织防火队员和护林员收看森林防火教育片,强化安全和扑火技能培训,时刻绷紧防火安全弦,镇上在组建防火专业队的同时,也要求各村成立了10至30人的防火专业队和扑火预备队;四是加大防火值班力度,实行了领导带班24小时昼夜值班制度,护林防火人员全部到岗到位,每天安排8人轮流巡查,切实做到了遇有火情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置;五是强化宣传,入春以来全镇共书写各类标语3000余条,在集市及人群聚集处发放明白纸8000余份,利用宣传车,宣传栏等各种形式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营造了浓厚的防火氛围,进一步提高了全镇上下的森林防火意识;六是强化火源管理,在进山路口及重点林区,风景区设卡,严禁携带火种进山,及时对野外违章用火及发生火情进行处置。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镇安然度过防火期。
二、植树造林工作取得新成效
入春以来,我镇紧紧抓住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结合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和有机农业发展,积极开展道路绿化,园区绿化,经济林建设,四旁植树,荒山造林工作,效果显着。上半年共完成道路节点绿化20公里,新栽植杨树,柳树,松树及各种灌木等各类苗木30万株,道路景观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绿量进一步增加。改造提升果园3000亩,完成果实套袋2100万个,新发展经济林面积5080亩,其中在**、***、**、**、**等村新栽和补植金银花****亩,在**村建起核桃园一处、栽植核桃*万余株,面积***余亩,**村新栽植元宝枫**亩,***新栽黄桃800亩,***村新发展大樱桃200亩,桃300亩,其他各类经济苗木800亩,完成荒山直播造林700亩,进入雨季,我镇抓住汛期雨水增多,雨量丰沛的有利时机,早准备,早行动,组织专业队,大力开展雨季造林活动,现已完成造林任务2000亩,我们将继续根据天气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确保雨季造林任务的完成。
三、林改工作进展顺利
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今年,在区林改办统一部署安排以及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我镇组织精干力量,安排专门经费,全面开展了林改外业勘界工作,并圆满完成,全镇共勘林地***宗,面积***万亩。同时我镇对林改工作开展以来涉及到的各种表格资料文件进行进一步规范完善,分类整理并归档保存,确保了这次林改工作的每个步骤、环节、程序都真实有效,有据可查。10月下旬,我镇和开发区代表全区顺利通过了省里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检查验收。
四、努力做好美国白蛾、杨雪毒蛾等病虫害防治工作。全镇共设立病虫害监测点*处,对美国白蛾等病虫害进行密切监测,同时积极组建病虫害防治队伍,并购置高枝剪、喷雾机等机械设备,储存药物,做好了防治准备,为有效防治病虫害,确保全镇林业资源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截止目前,全镇尚未发现美国白蛾等病虫害。
五、林政工作。进一步加大护林员巡查力度,严格执法,积极配合林政,公安,国土、安检等部门打击非法采石,采砂,乱占林地,乱砍滥伐及盗伐林木,偷窃名贵树木,木材无证经营行为,及时查处各类林木案件,较好地维护了全镇林业秩序。
以上是我镇今年林业工作主要完成情况,可能距离镇党委、政府及区林业局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逐一整改落实,争取工作的更好成绩。
9.调研报告-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九
研报告
区妇联关于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掌握全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现状,推动妇联工作的开展,近期丰南区妇联采取座谈、走访等方式,对基层妇联组织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组织网络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按照“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联组织”的工作原则,加大妇联组织建设力度。全区目前15个乡镇,483个行政村,有乡镇妇联干部16人,村妇代会主任483人,乡镇、村两级妇女组织组建率分别达到了100%。全区建机关企事业单位妇委会
25个,企业妇代会21个,组建率较过去已明显提高。组织网络的拓宽使妇女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全区不同领域。全区妇联组织实现了纵向到底的格局,即区妇联下属有乡镇妇联、机关妇委会,乡镇妇联下属有农村妇代会、企业妇代会。全区形成了一个辐射面广,延伸线长的妇女纵向组织网络。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区不断加强横向妇女组织网络建设,相继建立了女干部联谊会、女企业家协会、女能手协会、巾帼志愿者协会等,加强了与各层面妇女的联系,使妇联的工作手臂和工作领域得到了延伸。
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各级妇联积极配合党委组织部门,创新干部选任方式,通过选举、竞聘、直选、调整充实,把热爱妇女工作、能力较强的优秀年轻女干部充实到基层妇联干部队伍中;加大妇联干部的交流轮岗和挂职锻炼力度。干部队伍日趋年轻化、知识化。目前,全区15个乡镇妇联共配备妇联干
部16人,平均年龄为34岁,全部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5名机关妇委会主任平均年龄为35岁,全部为大专以上文化。村妇代会主任平均年龄38岁,大专以上52人,高中以上学历265人,104名通过农村妇代会直选产生。80%以上的妇代会主任掌握了2门以上农业科学技术,成为致富创业的带头人。
基层妇联干部待遇进一步落实。区妇联争取组织部门的支持为区直妇委会主任落实了正股级待遇。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村级妇代会主任政治、经济待遇。目前,全区村妇代会主任进两委的比例达到53%。村妇代会主任的报酬享受村正职70%以上的占%,80%以上的占%。部分乡镇出台相关政策,解决了村妇代会主任退职补助问题。王兰庄镇对正常卸任的村妇代会主任给予一次退职补助。
二、主要做法
开展妇联干部教育培训,提升组织能力。各级妇联组织依托妇女学校,采
取集中与分散、理论学习与外出考察、实践锻炼与学习培训相纵使等方式,开展妇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区妇联坚持每月2次的不定期学习制度,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每年组织至少1─2期的镇乡妇联主席、机关妇委会主任培训班,并组织40%的村妇代会主任参加培训。各镇乡妇联也通过以会代训等形式,每年组织由村、企业妇代会成员参加的政治、业务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了妇联干部的整体素质。
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各级妇联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的实践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以提高妇女素质,促进妇女进步与发展为重点,规范妇女学校建设,开办“新农村、新女性”大课堂、女能手大专班,成立各类妇女协会组织,加强集生产、培训、示范、服务、创收于一体的示范基地建设。全区涌现出十大农民女状元1名、全国双学双比
先进工作者1名、女能手2名,省级女能手5名。围绕和谐发展主题,突出“科学、文明、生态”重点,举办家庭美德、女性修养、家庭教育等各类培训、开展“十佳母亲”、“孝亲敬老”标兵、“好婆婆、好儿媳”等评选、组建各类妇女文娱宣传队伍,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黄各庄镇惠达社区文艺队在全国“亿万妇女健身活动”中被被评为巾帼文明健身队。为了有效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在全区纵向建立了区、镇、村三级维权组织网络、横向建立了法律援助机构、联合区法院成立了维权合议庭。针对贫困妇女儿童和单亲母亲家庭,建立贫困单亲母亲家庭和特困妇女档案,全部实施救助。深入开展“春蕾计划”活动,实现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春蕾女童应救尽救的基础上,在全市率先实施对高中阶段春蕾女童的救助,发展了2个以个人名义冠名的“爱心基金”,为救助工作注入了活力。目前,全区累计救助春蕾女童657名,发放救助金80余万元。通过主体活
动、特色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妇联组织的独特作用,提高妇联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存在问题
妇代会主任进两委比例呈下降趋势。一是由于村级两委职数减少、在选举法中要求两委中有女性的规定不明确,以及妇女在选举中受村内家族观念的影响,有些较优秀的妇女人材,得到的选票较少,不能入选。二是计生部门的影响。妇代会主任进两委后,不利于计生部门管理。三是近年来,妇代会主任的工资由计生部门支付,工资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进两委后,妇代会主任的工资不由计生部门支付,则按照两委干部的工资标准发放,有时还不如计生部门支付的工资高。还有的村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不能按时兑现妇代会主任的工资。
妇联工作经费偏少。随着新形势下妇联工作内涵和外延的不断延伸,以及妇女群众对妇联组织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的经费数额已难以维持日常工作的开展。县级妇联经费虽已纳入财政预算,但经费数额偏少。各乡镇也没有将妇联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直接影响了妇联各项工作和活动的开展。
阵地建设发展不平衡。目前县、镇两级分别建立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妇女学校、家长学校等妇联活动阵地。但村级阵地建设由于受村经济状况的制约,发展不平衡,部分经济困难的村不能将阵地落实到位。同时,县、镇两级阵地的活动设施、教师配备等条件,与阵地建设的职能不相匹配,不能满足妇女儿童发展的需求。
四、对策建议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党政领导应进一步提高男女平等的国策意识,不断深化对妇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到思想上重视、经费上支持、工作上指导、政治上关心,为妇联工作提供有力保证。要争取把妇联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之中,把妇联工作纳入党
政重要议事日程。
加强培训,提升素质。加大对各级妇联干部的培训力度,县区妇联组织应积极与党校、组织部门联系,争取把妇联干部的培训纳入各级党校的培训计划,在培训过程中正确引导、教育基层妇联干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作为求地位,同时要处理好专兼职工作的关系,明晰自身工作的主要职责,充分发挥兼职的优势。上级妇联也要积极提供条件,组织妇联干部参加妇联系统业务培训及外出学习考察。
创新工作,提高效能。面对新形势给妇联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级妇联应自觉把妇联工作放到工作大局中把握,把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三维点作为妇女工作的切入点,把妇女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受益不受益作为履行妇联基本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利用各种节日组织开展规模大、档次高、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活动,提升妇联组织 的影响力,增强凝聚力。
10.调研报告-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十
关键词:北京市;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改进
一、问题提出
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咨询方法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学生进行谈话或通信,对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疏导的一种方法。它与政治思想工作有很大区别,不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问题,而是解决心理困惑和障碍、培养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保持心身健康的问题。
我们于2006年进行调研时曾经发现:在所调查到的北京1452所学校中,有固定提供心理服务的专门场所的学校有829所(57.09%),其中朝阳区有251所,比例最高,占了30.28%;燕山、大兴、房山在10所以下,其余区县在13到65所不等。提供心理服务的专门场所名称包括心理咨询室、聊聊吧、心语室、宣泄室、知心小屋、心灵小屋、谈心室、心语小屋、知心屋、心理辅导室、心曲交流站等,其中以心理咨询室、知心小屋、谈心室为称呼者最多。
有专门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咨询热线的学校有302所(20.80%),有专门的学生心理问题咨询信箱或邮箱的学校有656所(45.18%),有较为健全的学生心理档案的有287所(19.77%),配备了专门的学生测量工具的有106所(7.30%)。
为落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小学校和职业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基本要求的通知》要求,保证实施2007年德育工作要点提出的全市小学中心校以上的建成心理咨询室的工作目标,为及时了解区县和学校工作进展状况,帮助和指导学校建设好示范性心理咨询室,加快和推动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与应用,从2007年6月6日到6月22日,我们对北京全部18个区县和燕山的小教科、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及40所小学进行了调研。
调研内容:心理咨询室建设的外部环境;心理咨询室建设的内部环境;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条件;心理咨询室的应用情况。
调研形式:听取学校情况介绍、实地察看了解、座谈等。
二、调研结果
本次调研发现,北京市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情况和2006年调研的结果相比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改进。不少领导高度重视建设示范性心理咨询室工作,从教委的主管科室到学校的主要负责的校长,大多数工作热情高,有实际行动。
1.成果显著
(1)加大资金投入
北京部分区县比较重视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如顺义区,全区中学100%有心理咨询室,全区小学80%有心理咨询室。加上市拨20万元建设咨询室的经费,两年为建设心理咨询室共投资200万元。
又如,朝阳区小学心理中心在中心所在地三里屯小学建成了一个示范性的咨询室。 2006年,区教委选择10所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较好的小学,每所学校拨专款1万元,专门用于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区教委要求各学校要做好事前调研,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做到专款专用,建设完毕各校上交《关于咨询室建设与使用的报告》。2007年,区教委将心理咨询室建设列入“十一五”期间重点工作,按照每所学校5万元的标准,拨专款投入全区150所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分期分批实施。
丰台区共有小学120余所,2批68所小学心理咨询室资金已经到位。
(2)开展场地建设
心理辅导室(谈心室、咨询室)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心理辅导室不是学校的摆设,它有着自身独特而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我们在调研中看到一些小学克服场地紧张的困难,留出房屋建设心理咨询室。一些学校的咨询室体现出了心理咨询宣传、发展、预防、转介的四大功能。
石景山区的小学中开展个别心理咨询的,共有33所小学;采取现场咨询的有24所学校,占72.7%。
东城区和平里二小在2005年建立“心理宣泄室”的基础上,开辟出心理辅导专用的教育区域——心理健康团队辅导室“开心天地”和个体心理辅导室“爱心小屋”、“阳光书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室。
2005年,房山区仅有4所小学和7所中学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到2007年,小学发展为20所,中学发展为26所,职业学校发展为2所。超过半数的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绝大部分学校设立了“心语信箱”。各种活动吸引着学生主动打开咨询室的大门。这里有针对陷入困境的学生进行的个别辅导,又有面向有着共同需求的学生所开展的小组专项辅导训练。学生还可以到这里来玩一玩、看一看,或者参加为心理辅导室起名字的活动。不少学校的心理辅导室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有时学生会在小屋外面排起队来。
丰台区新发地小学的心理咨询室档案资料目录有:学生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室台帐;班级与团体心理辅导记录;面询与电话心理辅导记录;高危学生情况记录;与家长和教师沟通记录;心理预警记录。
宣武区32所小学全部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计划,有13所学校建立了专用心理咨询室,19所学校设兼用心理咨询室。负责咨询的人员全部专科以上学历。学校均建立心理档案,咨询室硬件建设逐步改善。
(3)培训教师队伍
北京市2006年、2007年各集中培训了数百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各区县普遍认识到,相比场地和硬件建设,配备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更为关键。因此,各区县积极开展教师的培训,为教师创造参加市、区级乃至全国的有关培训的机会,设法保障教师的培训经费和时间。
通州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带领梨园中心校德育干部到西城、朝阳、石景山参观学习,建立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此基础上,召开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为全区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操作的模式。同时,组织全区中小学心理教师参观学习通州六中,并在通州六中的心理室培训全区的心理教师。
东城区西总布小学为校心理小组成员制定了每月交流两次的工作制度,形成了浓厚的教研和“比赛”气氛。
怀柔区的师资培训有梯度,有38人的研究生课程班,有区里的培训,有观摩研讨。目前,共22人取得心理咨询师证书。
从2006年暑期开始,房山区与高校联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任教师培训班。第一期43人,第二期34人。18名中小学教师已经获得国家劳动部心理咨询师等级证书。还有部分教师自费完成了心理咨询师培训,并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
崇文区、石景山区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专业化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宣武区教委小教科和健康中心与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室合作,举办了宣武区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师资培训班。有38名学员取得结业证,为各校培养了骨干。还有七十多名教师参加了北师大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研修班的学习,为学校、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2007年,有26名教师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继续教育学习。 2006年,小教科组织34位德育干部赴广州、深圳考察,对四所广东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进行考察学习,并以体验式方式学习团体心理辅导。
(4)重视整体部署
一些区县重视整体部署,从机制上解决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朝阳区出台了咨询室的评价方案和标准,并于2006年在150多所小学中评出了56所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学校。朝阳区劲松四小有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全体教师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完善制度,落实机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心理咨询,每天中午12:30~1:30、下午3:30~5:00是咨询时间;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网有网络论坛、邮箱交流、家长心桥、教子田地、快乐驿站等板块;学校每班培训三名学生成为“快乐小天使”,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
房山区教委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中、小教科和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组成工作小组,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在市教委的正确指导下,2005年颁发了《房山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基层学校由主管校长负责,组建由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由德育处(政教处)组织实施。
顺义区教委成立了由主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副主任担任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员有教委中教科、小教科、职教科及教研中心心理教研室、师训科等部门的相关领导以及部分中小学校长。学校建立了由校领导负责、有关职能部门参与、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构,逐步形成了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班主任、团队干部和政治课教师等为主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各校心理咨询室有学期工作计划,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计划之中;期终有工作总结。
燕山教育委员会2006年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各校在教委投资与自筹资金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建设标准依据《北京市中小学校和职业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基本要求》(试行)。确立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原则上5年不准调换工作。切实做到学校心理辅导的“三化”,即辅导工作普遍化、辅导人员专业化、生涯辅导主流化。充分利用个人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通州区开展常规教研,提高心理教师的工作能力。一是根据区里中学心理教师专业水平较高、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水平相对比较低的情况,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让中学教师来培训小学教师;二是开展心理室使用的具体操作技术培训,从如何向学生宣传、如何制订预约表和谈话表、如何建学生心理档案、如何接待学生、如何了解学生到如何谈话等形成系列培训。
海淀区上地实验小学把握教育契机,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抓学期开始之时;抓评选班干部之机;抓考试前后的心理疏导;抓校园活动开始之日;抓典型人物表彰宣传。
大兴区黄村镇第一中心小学2000年建成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牵手心育网。
据统计2006年,石景山区心理咨询室一年间共接待学生117人,教师14人,家长222人,合计353人次。对来访的学生所咨询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有学习问题(含厌学、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无动力、考试焦虑等)、人际交往问题(家庭关系、同伴交往、师生关系)、性问题(恋物癖、恋爱问题、异性交往、性角色混乱)。此外,还有学校问题、行为问题(打架斗殴、沉迷网络、常不回家、异常打扮、违规违纪、厌食等)、情绪问题、自我认同问题等。这些问题可以分为四个层面:第一层面多为发展性问题,约占40%;第二层面是一般心理问题,约占40%;第三层面是神经症,约占15%;第四层面是精神病(多为家长代询),约占3%。
2.存在问题
(1)观念问题
在部分干部和教师中存在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到位。有人认为心理咨询不就是做思想工作吗,谁都可以进行;有人认为小学生哪儿来那么多事,过一会儿就好了。而实际上,小学生确实有许多心理问题需要解决。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方方面面都可能遇到障碍,遇到矛盾,产生困惑。此时,咨询工作者应以爱心和真诚,以亲切问询的态度和平易近人的语言帮助他们。首先,咨询者要能倾听,弄清问题所在,有时要巧妙设问,引导求询者把问题说清楚。心理工作者千万不要盛气凌人、居高临下,以教育者自居,教训别人,而要用语恰当,有所创建,给予求询者科学、独到、恰当、耐心的服务,并提供几个方案供其选择,这样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还有的学校只是在口头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说起来重要,但资金、人员、时间各方面投入不够。
(2)政策问题
目前,按照新的人事编制制度,中小学校的编制人数根据学校的学生数和教学班数而定,具体教师岗位编制完全由学校自主安排,因此不存在“心理教师没有编制”的问题,学校心理教师有没有专门的编制完全在于学校对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决心和重视程度。由于小学规模相对较小,而学校虽小,功能齐全,各个部门都有相应的工作,学校总体的编制非常紧张,因此小学教师身兼数职,小学心理教师往往都是兼职,重心往往不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方面是尽可能调整学校总体编制;另一方面是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较大规模的学校可以安排专职教师,较小规模的学校安排兼职教师,但兼职教师也不能身兼数职,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同虚设或者有很大的随意性,至少要有相对固定的工作时间。
同时,也不存在心理教师不能评职称的问题。现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中有心理教师系列。学校中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或兼职教师都可以自己选择是否走心理教师系列参评职称。问题是,教师职称评定中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课时量,而如果按照一般意义上的“上课课时”概念,心理教师很难达到相应的要求,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或兼职教师参评心理教师系列的职称就不占有优势。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学校应合理将心理教师的工作量折合成相应的课时,使心理教师的工作得到某种程度的认可。
(3)人员素质
心理疏导、心理咨询不等于无所不能。如果教育者只想改变对方的观念,证明自己的观念更成熟、更正确,这样就没有对话的可能,这样的交流不能算是对话,而是抗衡、辩难。所谓对话,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是不宣传自己的教义,不强求对方改变自己的信仰,不通过对话达到宣教的目的。对话主要是了解,同时自我反思,了解对方,也重新反思自己的信念、自己的理想有没有局限性。对话的结果应该是互相参照,不仅是互相参照,而且是互相学习。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对话才有可能,才是真正的平等互惠。对话的最后应该是“庆幸多样”。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只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来访者提供的信息进行讨论和分析。有的人咨询了一两次,没有达到“豁然开朗”的心境,就大失所望。其实,心理疏导与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求询者如果没有强烈的求助、改变的动机,没有决心和恒心,是难以成功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该有打持久战的准备。辅导教师不是无所不能,不是救世主,救世主只有一个,就是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战胜自己,才能超越自我,达到理想目标。倘若把自己完全交给教师,希望教师开出一剂灵丹妙药,服后立即见效,只会造成消极被动的局面,推卸责任,终究于事无补。
北京市的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还有很大差距,培训的机会和有效性也需要进一步增强。大部分小学心理教师都是兼职,不具备咨询服务资格,咨询行为不规范,也很难专业。
(4)效率问题
在部分小学心理咨询室,学生很难主动去寻求帮助,有的咨询室名不符实,主要还不是地方不好,或名字不对,而是教师的资格成问题。咨询时间(上级要求一天10小时)很难保证。对咨询室建设的功能定位不够准确,有一定的偏差,有追求建设专业性、治疗性咨询室的倾向。如采购了一些不符合教师实际能力和水平的设施。
建设中功能划分过于求全,势必会造成难以长期坚持与充分发挥作用,而造成使用不充分的设施浪费。学生咨询档案与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缺乏统一标准。
另外,区县心理咨询室建设和推进不平衡,城区和郊区相差很大。在一个区或县内的小学相差也可能很大。这有历史的原因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原因,也和领导重视程度的不同有关。
三、具体建议
1.完善政策、建立管理机制
今后,应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校干部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在重要会议上应强调,并制定有关文件,加强宣传,深入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政府需要转变角色,从教育培训的主要提供者转化为一个更为广泛和更具有包容性体系的促进者和监管者。
完善市、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与组织机构。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顾问小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市区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规划和实施步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统筹安排,加大支持力度。
进一步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与兼职教师的编制、任职资格和各项待遇,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系列。为高校的心理学系毕业生进入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更完善的政策保障。
2.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水平
学校领导者要注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教师培训。要挑选出色的教师担任专职和兼职心理教师工作。
班主任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除心理健康教师外,学校要对班主任和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以规范教学行为。班主任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班主任培训的重要内容。
3.积极稳妥,场地要提高效率
学校在心理咨询室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主体性,把咨询室建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实施过程。心理咨询室除本身固有的功能外,还要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队伍的培训场所。
小学如果只有一间房间作为心理咨询室,建议不称为“心理咨询室”,可称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室”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按照此方向建设,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使用效率。
咨询室建设应依据本校的不同性质而定。在环境的布置、测试和统计软件的选取及团体辅导器械等方面的选取上,高中校、初中校和小学校应有所区分。心理咨询室不应仅限于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咨询,还应对所有的学生、家长开放,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咨询室建设要依据本校的现有经济状况而定。校领导要努力争取多方上级主管部门的经济支持,力争使咨询室设备的配置达到齐全。虽然目前各种学科及地方课时的安排已经把学生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主管部门仍然要想办法给学生安排心理咨询的时间。
4.面向社会,加强体系的建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加强与社会性的教育咨询和治疗机构的整合衔接,各司其职,加强联系和相互配合。学校的责任主要应该集中在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上,学校不承担对有严重或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的矫正和治疗,对他们的治疗需要社会相关机构的介入。
充分利用北京市网上家长学校和中小学家长学校的阵地,宣传普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知识,从而使家长懂得一些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目前,北京市大部分中小学校的心理教师中,专业出身的仅限于部分高中学校,大多数教师为其他学科或校医转行兼任,缺乏系统的理论与技能的学习提高,而多数学校在聘请指导专家方面还比较感性和随机。学校非常需要了解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资源的整体情况和专业特色,所以应在政府的指导下以适宜的方式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库,形成组织机构和服务机制,以便选择和利用。
要构思建立市、区、校、班的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网络系统,研究搭建起与社会专业机构相联系的咨询渠道和转介渠道。
5.科学测量,规范工具的使用
目前,学校心理测验工具的使用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购买渠道不统一,部分量表信度和效度存在问题。应组织心理测验方面的专家对目前中小学使用的心理测验量进行专题的调研和梳理,并推荐和购置适合于当前中小学需要的心理测验量表,同时加强心理测量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培训。
6.模式研究,及时推广好经验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以研究带动队伍建设,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作为第一线的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有着丰富鲜活的经验需要用科研的方法加以总结和归纳,同时他们又面临着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注重采用课题研究和研讨会等方式推进工作,培养队伍,传授经验和组织学习培训,为教师提供支持性教学与实践操作活动的技能。
围绕着咨询室建设与应用,应该设定专项研究课题,加强研究与指导。如:如何建立咨询档案、健康档案;如何开展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
适时召开全市性交流研讨会,或在区县召开现场交流研讨会。
近年来,北京市的基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边研究、边培训、边实践、边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由一支骨干队伍带头发展到学科教师、行政后勤人员、家长的全员参与,由一条途径、一个载体发展到学科渗透、各项活动渗透、整个教育过程的渗透。全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稳步发展、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相信在干部、教师和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在北京市素质教育中进一步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电邮:yangzhongjian@medu.cn)
11.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十一
一、城区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目前,城区共有基层党工委xx个,党委xx个,党总支xx个,党支部xxx个,党员xxx名。近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形势从总体上来讲是好的,呈现出不断加强和改进的趋势,特别近两年来,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通过实施“党建网联工程”,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了新气象,发生了新变化,党员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建设“四宜”城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有不适应的地方,需要用改革的精神,发展的办法去研究解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基层党组织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强,政治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有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经济和业务工作不够熟悉,对大局缺乏了解,找不到基层党的建设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尽管能够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但在实际工作中开拓进取、迎难而进的劲头不足,工作成效不明显。
(二)少数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组织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村、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尽管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在农村、社区干部职务补贴和激励机制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整体来看,村、社区干部待遇仍然偏低,以2011年为例,农村主干年平均岗位报酬xxx元,“两委”委员平均岗位报酬为xxx元;社区主干平均岗位报酬家园00元,“两委”委员平均岗位报酬9600元,明显低于在岗职工平均岗位报酬水平,同时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也未建立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少数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不高,人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部分党组织班子成员特别是农村干部的能力与党的执政能力不相适应,部分农村干部“双带”能力不强,责任意识淡化,群众威信不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办法不多。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的作用更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中心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
(二)立足夯实基础,下大力气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三)着眼发展需求,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
(四)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和监督。
12.调研报告-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十二
关于学习贯彻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的 情况报告
省木检总站:
为落实云南省林业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要求(云林发【2009】28号文件),根据总站党总支会议关于传达学习贯彻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的安排部署,我站队于7月17日召开全站职工大会认真传达学习省厅通知要求及总站领导的重要指示,大会结合站队实际对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做了具体安排,强调全体干部职工要通过学习,深刻领会召开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林业的战略地位,认清林业肩负的重大责任,进一步增强做好站(队)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定不移地推进我省林业改革和发展。
站(队)高度重视学习贯彻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及时研究制定学习计划,提出学习贯彻具体措施:一是认真抓好对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传达。每周集中组织安排干部职工进行一次专题学习教育。充分利用《中国绿色时报》学习贯彻专栏和林业期刊、林业网站等途径鼓励干部职工开展自学互学,努力在站(队)掀起学习会议精神的高潮,通过抓好会议精神的学习,把会议精神转变成推进站队工作的 不竭动力和实际行动。二是宣传好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利用墙报、标语、宣传册等形式在站(队)广泛宣传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在站(队)形成人人讲学习的良好氛围。三是把学习贯彻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干部职工目标管理考核挂钩,注重学习落实,突出学习成效,确保学习质量。
站(队)结合单位当前工作实际对学习贯彻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安排:一是学习由支部书记主抓,每周一次的集中学习由支部组织委员按照林业的地位、林业的作用和当前林业的主要任务三个专题组织进行。二是支部纪检委员及时掌握站队干部职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情况。督促干部职工做好学习记录,检查学习效果。三是支部宣传委员要按照总支的要求及时将站(队)学习贯彻情况上报总站并把上级有关学习贯彻的意见要求及时传达到每一个干部职工。
此报。
云南省华坪木材检查站
13.市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十三
一、基本情况
我市有201个行政村,已建有村级妇代会组织149个,占应建村数的74%,全市妇联组织实现了纵向到底的格局。村妇代会主任一般采取兼两委成员的方式,我市的妇代会主任中,有138名妇代会主任进村支委或村委,占总数的93%。各级党委、政府对女性进村“两委”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市妇女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村妇代会主任在农村各项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身兼多职,推进和谐文明乡村建设。
村妇代会主任一般兼管计划生育、农村合作医疗、村级事物管理等多项工作,同时兼任基层人民调解员。首先,村妇委会主任是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者和贯彻者。组织农村妇女开展禁赌、禁毒、反对,,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广泛深入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计生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对妇女进行“四有”、“四自”教育,是村妇委会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其次,村妇委会主任是农村妇女的代言人。作为“两委”中的女性成员和女村民代表,村妇委会主任能及时了解妇女需求,反映妇女意愿。组织妇女积极参与村级规划和村规民约的制定,引导农村妇女运用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通过“一事一议”等途径,依法解决好妇女问题。村妇委会主任还是村庄和谐的促进者。近年来,村妇委会主任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调解解决有关妇女的矛盾纠纷,配合有关部门解决妇女受侵害案件等工作中的作用得到明显的体现。村妇代会主任作为基层人民调解员,有事依法办,使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减少因法制观念淡薄而激化的矛盾纠纷,进一步降低民转刑案件的发案率,有效地推动了我市平安村庄的建设。
2、带头致富,拉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村妇委会主任是组织妇女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村妇女文化科技水平,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排头兵”。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及市场经济的冲击,大批的男劳力外出务工,从事农业产业结构的主力军是妇女。作为“半边天”的领头雁,大多村妇委会主任都是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女能手,如何带领本村妇女发家致富是摆在农村妇代会主任面前的一大难题,“发动群众干,不如做给群众看”,许多村妇委会主任结合实际,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不断深化“双学双比”活动,健全和完善了培训体系,向农村妇女传授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和知识。同时身先士卒,率先调整种养殖结构,改变经营模式,成为有影响的致富带头人。例如:盐池河镇武当口村妇代会主任组织村级妇女上武当山经营中药材,自己带头干,月收入3000多元,另外,学习八仙观种茶技术,在承包地里种植茶叶,带动全村户平1.5亩茶叶的种植,利用李时珍山庄招商引资的机会,种茶兴产业,现已初具规模,全村发展300多亩,种茶挑大梁的多是妇女。在发挥优势带领致富的同时,多数妇代会主任通过参观学习,聘请专家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科技素质,增强了她们致富本领。据了解妇代会主任都有1—2门实用技术,大多数是村的致富能手,创业骨干,带动帮助许多困难妇女走上脱贫致富道路。200x年,为消除广大农村妇女对养畜禽挣钱的猜疑,白杨坪村妇代会主任杨丽帮助本村妇女李发荣贷款2万元建成2亩鱼塘,当年鱼和藕收入就达到3万元,从而带动了全村的养殖业;簸箩岩村妇代会主任符永翠主动出主意,充分利用山场资源,使该村办起了种猪饲养基地。200x年,蛤蟆口妇代会主任郑大芬带领全村妇女发展肉鸡养殖,年可为全村妇女户创收300余元。
3、倡导文明新风,打造农村新风貌。
村妇委会主任是农村新风尚的引导者。把推进家庭美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充分利用“三八”节、春节等传统节日,通过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到村里参加座谈会,把深化美德在家庭活动作为组织妇女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载体。组织文艺宣传活动,抵制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有的村成立了妇女健身秧歌队,组织发动农村妇女积极参与科学健身活动,村委会还为她们购置了录音机、彩扇、锣鼓等活动器材,提高了广大妇女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满足了农村妇女求知、求乐的愿望。从动员妇女群众从治理脏、乱、差,美化生活环境入手,倡导广大妇女建立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例如:武当口村组织妇女群众开展“美德在农家”净化家园文明行动时,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方法,先树立一批典型,接着召开现场会,组织全村妇女参观学习,同时制定了检查评比措施,做到每月检查一次,每半年评比一次,从而调动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200x年仅武当口村组织本村妇女参观学习达200人次。
村妇代主任能干事,工作能力强,她们虽然是一名普通的村干部,但她们所承担的工作有计生、农村合作医疗、村级各项事务管理等工作,村里有什么样的工作就要面对什么样的任务,大多数妇女干部工作勤奋又认真,做群众工作有耐心,为民办实事有恒心,不怕苦不怕累,在群众中印象好,在村中的威望较高,不少妇女生活出现问题,就会及时找到妇代会主任进行解决。因为有群众基础,妇代会主任大多愿意干好工作,以此回报众人的信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村妇女工作线长面广,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千家万户,可谓是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妇女,哪里就应该有妇女工作。通过调研发现,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基层妇女组织不健全。
全市还有52个村没有妇代会,妇女工作处于于瘫痪状态。主要原因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三提五统,村无集体经济收入,村各项开支及干部工资仅靠财政转移支付来维持,有限资金迫使村干部职数减了又减,有的干脆不设置妇代会组织职位,有的因为村小,负担过重,不愿配置。有些村庄不少村优秀女性都外出打工,选不出有能力又热心妇女工作的女性任职,有的物色到比较合适人选,又因家庭阻力无法到位,造成村干部中没有女性。
2、妇代会主任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
妇联工作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要求的能力也很强,如:维权工作涉及法律知识,“双学双比”活动中需要农业知识,创建文明生态村涉及科技知识等等。工作中还需要较强的协调能力,如一些工作要与司法、农业、精神文明、派出所等协调解决。而目前我市一部分村妇女主任年龄偏大,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程度较低,掌握不了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已经难以适应工作需要;部分年轻妇女主任工作经历单一,基层工作经验缺乏,独立自主、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还不够强。
3、村妇代会活动经费不足。
税费改革后,村级转移支付金额有限,除掉人员工资开支后,办公经费要优先保证党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妇女工作几乎没有活动经费,妇代会主任开会、学习、开展活动没有经费保障,不能如期、按计划开展工作和各项活动。在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妇代会主任很难及时参加上级妇联组织举行的业务、政策、法律法规培训班,不能清晰透彻掌握上级有关政策,严重阻碍了基层妇女工作的开展。
对这些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
一是认识上有差距。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全面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对妇女工作重视不够的现实,没有从根本上认识选举女性村委会成员对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促进妇女解放的重大意义。只停留在比例配备的基点上,形成“上级抓得紧,下边配得齐;上面抓得松,下边就空缺”的局面。
二是一些妇女竞争意识不强。随着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村委会“海选”,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一些妇女存在着自卑依附、顺从等心理弱势,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高,参政意识不够强,对成功的期望值较低,不敢也不愿担当重任,缺乏主动的竞争意识。
三是经济基础制约妇女工作开展。我市大多数村级经济基础薄弱,妇代会工作经费缺少,报酬低下,妇女干部积极性不高,导致许多地方长期无人参与妇代会主任岗位的竞争,因此普遍存在妇代会主任委任现象。由于机制
缺乏激励因素,导致妇代会工作的恶性循环,妇代会自身建设迟滞不前,甚至严重退化。三、对策和建议
(一)、落实责任,加强领导
1、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建带妇建”工作。
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党政领导要重视妇女工作,把镇村妇女工作列入党建总体规划,统一部署,共筑共建。各村党组织要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一步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关心支持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完善妇女活动阵地建设,建立完善“妇女之家”,关心基层妇女干部的成长,支持基层妇女干部大胆开展工作,帮助她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困难,更好地发挥她们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推动妇女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妇代会工作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使妇女工作日趋规范化、科学化,使基层妇女组织更加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要健全完善规范化的活动机制。要继续坚持各项有效的工作活动制度,通过定期召开工作汇报与交流会,确立妇联工作责任制、工作督查制等,将各项工作以制度的形式落到实处。
三是要建立完善科学化的考评机制。各级党组织要将妇女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考评体系,和党建工作同检查、同考核。
2、切实解决好妇代会主任的经济待遇问题。
提高村妇代会主任的工资待遇。关于村妇代会主任工资问题,相关部门和镇、村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充分认识到基层妇女组织工作的艰辛与劳苦,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妇女干部解决后顾之忧。妇代会干部必须享受村“两委”成员工资待遇,达到正职待遇的80%以上。实行政策保障,将年满60周岁,工作满20周年的村妇代会主任纳入享受农村干部退休津贴的人员范围。这是党政领导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重视妇女干部的行动体现。
3、要重视基层妇女组织的实力培养。
要激发村级妇女组织的创新能力。逐步形成“品牌设计,村有特色,镇有亮点”的妇女工作格局。要积极开展“双培双带”活动,把女能手培养成为妇代会干部,妇代会干部培养成为致富带头人,使农村基层妇女组织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也使基层妇女组织阵地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落实法规,形成机制
1、贯彻落实妇代会主任进“两委”的政策法规精神。
我国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妇女权益保障法》都对村民委员会的女性比例作出规定:“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村民代表、村民委员会候选人中妇女要有30%以上的比例,采用设岗定位的选举方式,保证妇女在村委会成员中至少有一个名额”。应将保证妇女干部职数列入指导性文件中,在换届选举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具体的保障措施,妇女干部入选村两委会。
在换届选举结束后,妇女进村“两委”比例不达目标的前提下,各乡镇可以采取补救措施:凡村委会班子中没有女成员的,当届期内村委会成员出现缺额时,应首先补选女委员,或建议党委部门在村党支部内配备一名女干部。另外也可安排没有进入村民委员会领导班子的妇代会主任列席村民委员会会议,她们中是党员的,可列席党支部委员会会议。
2、健全妇女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九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当有适当的名额。《妇女联合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也明确指出,农村妇代会主任应是村党支部或村委会成员。村妇代会主任作为全村妇女的代表和领头雁,其政治地位的高低直接反映农村女性政治地位的高低。
《民政部关于努力保证农村妇女在村委会成员中有适当名额的意见》指出,“民政部门在报请党委或政府批准村委会换届选举领导(指导)小组时,过去已吸收同级妇联组织参与的,要继续保持,没有吸收的,要增补”,因此,市组织部、民政局、市妇联要一起参与部署、指导村两委会换届选举,要把每村至少要有一名女干部进入“两委”的工作纳入村换届工作的议事日程,建好组织,选好班子,配好带头人,确保从组织上重视妇女干部进“两委”的工作;在政策的制定上做到向妇女倾斜、向基层一线倾斜、向有利于开拓妇女工作倾斜的“三个倾斜”,并要求村民在提名各村委会候选人时,必须要有两个妇女代表候选人以保证选举,形成村级妇代会组织在新的形势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良好氛围。
3、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换届选举中的作用。
在换届选举之前,各地妇联组织要结合本地实际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做好调研工作。摸清各村妇女组织的真实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寻求对策,制定方案。二是向当地党委和上级部门反映真实情况,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三是配合组织部门在各村选拔优秀的妇女干部,在选举前把各村的女干部物色好并安排到位。
在这次村两委换届中,各级妇联组织应发挥作用,确保每个行政村都建立妇代会组织,并且使妇代会主任能够顺利进入“村两委”。在换届选举过程中,本级妇联主席应成为换届领导小组的成员,全程参与村两委换届工作,及时纠正选举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妇女干部选举政策落实到位。及时同主要领导交换意见,结合实际大担提拔女干部,巩固和提升现有女干部的地位。在村级换届中,由于采用直选的方式,因而不少女性缺乏男同志的自信与大胆,不能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宣传自己。在群众中影响小,知名度小,往往在选举中出现被遗忘的现象,妇联组织要对现行的妇代会主任进行思想沟通,提升她们的竞选能力和信心。
在换届选举后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妇代会主任的工作和思想动态,及时向党委政府反馈真实情况,为她们开展工作创造便利的条件。加强对基层妇女组织规范化管理和动态管理,注重日常考评和工作调研的经常化,使基层妇女工作有指标可量化、有进度可参考、有绩效可评定,更好地调动基层妇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落实培训,促进提高
1、机制上实行分工负责。
建议由组织部为主推动建立和完善村级妇女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对全市村级妇女干部出台一个总体培训规划,并使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已当选女村委会成员的妇女干部,整体轮训一遍。妇联要配合组织部门制定“农村妇女人才培养计划”,将文化较高的、打工返乡的、有一技之长的、年龄较小的、条件较好的农村女性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女能手培养成妇代会干部,把妇代会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创建“妇字号”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共同致富。
2、内容上做到实用适用。
乡(镇)妇联要履行对村妇代会主任业务指导和协助管理的职能,从多方面积极争取,加强管理,为村妇代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劳动、农业、科技等各相关部门在实施各类培训过程中,也应该对基层村级妇女干部有所侧重,有所针对性考虑,为妇女干部提高综合素质提供平台,推动形成文化教育、实用技术、农业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绿色证书、职称评定的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学习使妇代会干部不断更新知识、创新工作方法,成为科学发展观、法律法规、实用技术宣传和指导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3、规划上保证后备力量。
【调研报告-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县人民法院关于基层法院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08-31
远安: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10-12
陕西林业行政案件有关情况调研报告08-22
乡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自查情况的报告10-08
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10-21
关于妇女儿童之家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08-04
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调研报告06-27
关于城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11-15
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状况调研报告10-12
项目建设情况调研报告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