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小麻雀》说课稿(精选10篇)
1.五年级语文上册《小麻雀》说课稿 篇一
《麻雀》是第八组课文的一篇讲读课,该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一要真实,二要具体。学习《麻雀》一课,是让学生在熟练运用“读课文,想画面”的阅读方法的基础上,着重了解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叙述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进而认识到内容真实、具体是写文章的基本要求,并激发出热爱生活,懂得母爱的伟大和爱护弱小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同时担负着培养学生根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自己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自主学习及创新精神。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后练习,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12个生字及有关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育方面:
懂得母爱的伟大和热爱幼小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发展方面:
1、掌握具体叙述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作文中能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2、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和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第4、5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母爱的力量)
教学手段:
1、多媒体电脑,课文录音带,收音机,电视机
2、引疑、导析,读、思、画、议结合法
2.五年级语文上册《小麻雀》说课稿 篇二
一、说教材
《最后一分钟》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内阅读课文,这篇阅读课文以一首诗歌的形式出现。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把他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
二、说重点、难点
由于学生曾在三年级学过《“东方之珠”》,对香港有所了解,我结合本组训练重点,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从与学生的交谈中引导学生从“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三个方面去搜集与整理相关资料从而加深对香港的认识与了解。接着,我采用播放相关的课件,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
1抓住作者直抒胸怀的诗句体会情感。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等。透过这些诗句,人们那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欢迎之情等溢于言表。
2联系所搜集的历史背景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如联系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靠鸦片加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香港被长期割让给英国。虽然有血气的华夏儿女奋力反抗,但终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导致中华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这些已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耻辱与心头之恨。而在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头百多年来的耻辱终于被雪洗了。香港回归祖国,是祖国日益强大与繁荣的有力见证,是对所有炎黄子孙的巨大激励与鼓舞。这一刻,无数的华夏儿女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腾似的。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我让学生深入体验: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4引导学生运用多种不同的朗读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3.五年级语文上册《小麻雀》说课稿 篇三
窦桂梅
【内容提要】 课程改革到今天,回味我们自身专业的时候,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一副好口才——我们这些教师不能不思考,自身的“武功”到了何种境地。好比说课,就是体现教师口才的标志之一的基本功,成为我们学校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其意义是一种回味、一种反思,更是一种提升。
【关 键 词】教学/说课
何谓说课?遍阅多年前不同的人给出的不同定义,发现虽然表述的形式不同,但所含蕴的意思却没有太大差别,就我个人看,“说课”,可以简单表述为“把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教材的分析、对学情的把握、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对教学过程的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向同行或者专家学者表述的过程”。这是一种不同于备课和上课的,展现自己教学思想和教学能力的特殊的形式。
一句话,说课就是说“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
一、如何说课
如何说课,正如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一样。以评价标准为纲,只能够保证完成说课任务。僵化于教条之内,不仅让自己的说课生命毫无特色,更有悖于教学研讨的目标。那么怎样的说课有效、精彩,为听说课人带来更大收获呢?
1.教材分析“透”
怎么才算读透?就是对教材把握的准度、高度和深度。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准确的解读,不能浅化也不能偏颇,要有自己的见解。在高度把握的基础上,再结合学段目标、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的前后联系、篇章结构特点等进行适度解说。所以,说课的正式环节一般应该从对教材的介绍入手。
要知道,教材中的课文原来是一篇篇散落在不同领域的、没有联系的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并没有想到他们写的文章会成为课文,只是编教材的人选编了他们的文章而已。它们原本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价值,可称之为“原生价值”。可这些文章一旦进入语文教材,成为课文,它们的价值就发生了增值和变化。它们保留了原本所有的“传播信息的价值”——“原生价值”,同时又增加了一种新的价值,即“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这种“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就是我们所谓的“教学价值”。解读教材时,能够这样瞻前顾后就更好了。
以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梅花魂》一位老师“说教材”环节为例:
《梅花魂》位于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组第六课。本组教材围绕“月是故乡明”这个专题,选编了4篇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情以及抒发情感的不同方式。《诗词三首》为游子思乡之绝唱,《梅花魂》由思乡情升华到了爱国心,从情感与表达方式上传承前篇,也为两篇阅读课文做了铺设。本文是归国华侨陈慧瑛的回忆录,写了远在异国的外祖父通过梅花寄托款款思乡情,浓浓爱国意。第一和第三件事直接表达这种情感,其他三件事属于间接表达。课文高度的审美性和思想性,给学生以有益的熏陶。
这位老师关注了本课的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的前后联系以及思想感情、表达方式上的变化等等,这都不错。当然也可以进一步围绕题目进行解读。梅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已经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表高风亮节的独特意象。围绕这样的意象,作者所写的3件事彼此之间是怎样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为题目中的“魂”字服务的,这些如果能在解读教材的时候再好好加以推敲,相信不仅教材定位能够说得更准,而且说课中的教学设计也能站在更高的视角上进行。
2.学情定位“准”
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分析:
(1)对学习者知识水平起点的分析。奥苏伯尔说,一个概念要获得心理意义,必须与头脑中已存在的概念建立起实质的必然联系。如:三角形的面积是与矩形面积相联系的。缺少矩形面积公式这一固着点,三角形面积公式很难获得心理意义,只能机械识记。同化(扩大相似块,建立连接点)、顺应(消除结构差,建立生长点)的概念,具体包括学习者头脑中是否存在与新知识有逻辑关系的知识——上位、下位,还是同类?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层次是否合理。试想把蝙蝠与麻雀视为同一类的学生能否很容易地理解蝙蝠不是鸟,而是哺乳动物。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新知识的输入进行定位,当新输入知识或信息保持在可理解或接近的程度时,原有知识水平与输入知识水平之间的“差异”会进一步刺激学生的语言发展。
(2)对学习者技能水平起点的分析。一要明确技能之间的层次;二要明确技能掌握的程度。“略微提前”理论:只有当输入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结构之间既有一致又有不一致,才能促进心理的发展。
(3)对学习者态度起点的分析。指学习者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认知的水平,情感思想认识上的盲点等。
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原始概念是隐蔽的,要想办法让它们“暴露”出来。只有有了明确的问题和目的,调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会比较强。
3.目标阐释“清”
目标不是做样子,在表述的时候同样应当陈述清楚。需要提示的是,目标切忌过多,目标多了等于没有目标。一堂课不可能承载那么多的学习目标,要依据课型和内容的不同而定。锣鼓听声,说话听音。目标明确,重难点就清晰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学重点”一定是教材的具体内容里的,“教学难点”是从学生角度出发的学生学习的着眼点。
还以教师说《梅花魂》的“教学目标”为例:
(1)体悟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领会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和顽强不屈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中第一条,“领会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想必说课教师一定是明白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但作为听众呢,听了你的目标,我们依旧不知其所以然。表达方式是托物喻志、还是以物自况,是正面表现、还是侧面烘托,是借景抒情、还是直抒胸臆?包括第三条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是需要体现六年级的“有感情”是什么梯度,这里的“感情”究竟是什么。关注点应是“如何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训练哪种方法技巧?”所以不要小看这短短几分钟的说教材,实际上作为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解读教材的能力,会听课的老师一下子就能从中分辨出高下。
4.教学流程“简”
这里的“简”不是简单而是简约——教学流程紧紧围绕目标与重点,进行简约的环节设计。教学流程展现的是教学过程,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教学设计的优劣以及教学理念都在这一部分中得到充分的展示。所以,说课稿的优劣百分之八十由这一环节决定。因此,说教学流程是说课的重点环节。那么如何说好教学流程呢?我想,好的教学流程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清晰具体。要想让听者通过你的说了解你的教学实际,教学流程的设计一定要清晰完整。具体而言,要从新课的引入开始说起,然后按照教学设计逐步展开,以及课堂小结、课后的巩固练习、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都是必须要说的内容,而且还要说出各教学环节的衔接和过渡。但是,切忌把说课稿设计得天花乱坠,让人听得眼花缭乱,像一幅“课堂畅想图”。教学流程的设计要经得住推敲。虽然说课不像上课一样立即付诸实践来检验,但是一定要符合教学规律和实际情况。根据学段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学生的情况来设计,写出条理清楚、有理有据、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的说课稿。
(2)详略得当。说课毕竟不同于上课,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操作到位,再者,说课有时间的限制,一般是15分钟,这就要求说教学流程的时候,既不能太概括,三言五语说完了,让听者不知道教学的思路,也不能太具体,因为它不等同于课堂实录,像上课一般师生问答展示。所以,说课中的教学环节一般应采用概括与具体相结合,对于非重点或次重点的内容,可用概括的介绍一带而过,而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则要详细阐述,说清楚其中含蕴的小的教学环节,以及每个环节中教师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预测达到的学习效果等。此外因为是说课,所以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还只停留在预设的层面上,对教学时间的掌控也是教师的主观愿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留出机动时间(3~5分钟),并设计机动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设计合理使用,切忌不能将40分钟满满地平均分配到各个环节中去。
尤其是教学重点以及难点,甚至容易引起歧义的地方,教师要展示几种教学预设,并分别针对不同的预设写出自己不同的指导对策。
(3)理念点睛。说课是一种特殊的教研活动,除偶尔用于评比外,更多的时候是教师之间互相研讨、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无论目的是什么,说课都要求教师在一定的高度上对教材、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所以,说课稿有别于教案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强调说“理”,即不但要说“教什么”和“怎样教”,更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说课者在讲述教学流程的过程中,要针对重难点环节谈明白自己的理论支撑,以便听者从中看到说者对教材的理解深度以及对教学的认识高度,从而产生共鸣。
5.教学设计“新”
这里的“新”不是花样的翻新,而是指教师自己对教学独特的理解,以及相关的独特的创意——教师大胆改进教材中的实验,采用学生可行的实验操作,一点一点地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好奇与逻辑思维能力,真正体现了教好教材的基础上用教材教。
一天的课听下来,往往是十几节,很累。每堂课都是精心准备的,但当静下来细细想想每堂课的时候,更多的是记不住讲了什么——模糊一片。然而,也有这样的情况,当沉淀后,有的课的某处创意和设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便是创新的地方,不同于千篇一律流程的独特之处。
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说课艺术,它也贵在创造、贵在灵活、贵在特色,这也正是同样一个内容,不同的说课者会有不同的说课效果的根本原因。如果刻板地按图索骥、墨守成规、死搬硬套说课的条条框框,说课也就成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标本,没有一丝活力和魅力可言了。所以,说课一定要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不违反说课原则的前提下,努力扩大创造的空间,说出自己的特色。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若干说课的环节或对某些环节作些拓展,以及设计一些与众不同的精彩的导语和艺术地运用好多种教学媒体等等。
二、说课的形象
常言说:三分戏,七分演。说课也是如此。在精致的教学设计之外,教师该如何说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呢?我想,可从以下3个方面关注:
1.语言。话剧演员力在用语言表达情感,像广告里说的:“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教师呢,最重要的同样是语言。老辈人形容教师是“两年胳膊三年腿,十年难磨一张嘴”,这不无道理。说课语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独白,这类语言是说课中用到最多的,比如:教材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概括介绍的教学环节、说课中阐述的教学理念等等,都要用独白式的语言;另一类是教学语言,这类语言主要用在模拟情景的时候,说课者以课堂上教师的身份说出来,仿佛面对的是学生。这时,不但要打动听者,而且还要让听者推测到在课堂上也会深深地吸引学生,所以,设计既要精彩,还要精彩地表达。
关于语音这里有几个友情提示:(1)声音要自然;(2)语速要适度;(3)语言要变化;(4)感觉要兴奋;(5)手势要大气。
2.自信。说课时既不能面无表情、平淡呆板,又不能拿腔捏调,像面对几岁的孩子,要亲切而不失庄重,文雅而不失幽默。因为说课是说给同行听的,说给领导听的,说的过程不是先知在布道,也不是专家在培训,更不是学生在求教,是介绍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想,唤起听者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探索更合理的教学设计。所以,说课者给自己的身份定位,既不能妄自尊大,当然更不能妄自菲薄。尤其是在答辩的时候,更应该注意谦虚但不自卑,义正词婉,理直气和。
3.细节。比如多媒体的使用,不宜过于繁复,让画面代替思考,但也不宜一张白纸、两袖清风。再如板书。字的笔顺一定要正确。明显感觉年轻教师书写方面要下工夫,字迹工整、美观、有体为好。还要注意写字用时的把握,不能因为现场的板书耗费大量的时间,让听者处于长时间的等待中。
关于说课,以上浅言陋语所谈的仅仅是属于技术层面的东西,一切的成功都是有源头的,那就是一个教师平时的积淀。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回到说课,并不是回到说课本身,而是通过这些基本功的训练,努力做一棵树,把根深深地植入读书与反思的泥土中,总有一日能枝繁叶茂。而不是做一根藤,每一个我们所依附的力量,总有一日会离我们而去,让自己强大起来,才有机会展现真我的风采。
【原文出处】《江苏教育(小学教学)》(南京)2009年4期第23~25页
4.五年级语文上册《小麻雀》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
《父母之爱》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训练内容。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进行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紧接其后的习作训练内容也是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与父母说说心里话。
二、说教学目标
1、明确写作范围,开阔写作思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写作方法。
2、激发学生兴趣,找寻来自父母的不同的爱,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
3、升华学生情感,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完成习作。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明确写作范围,开阔写作思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写作方法。
2、激发学生兴趣,找寻来自父母的不同的爱,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教学难点:升华学生情感,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完成习作。
四、说教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鼓励全体学生通过朗读佳作,优美片段,讨论交流习作中的优点和缺点等方式参与习作。
五、说学法
1、先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知道本次习作内容和范围。
2、确定中心,抓住典型事例,突出父母之爱的伟大。
3、先说后写,写后再说,师生评议,查漏补缺。
4、参阅范文,学习写作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中心。
六、说教学过程
1.总结学生三分钟口语训练内容,导课。
教师板书:父母的爱
生齐读。今天我们习作的主题就是《父母的爱》。2.激情拓思。
(1)同学们回忆一下本组课文中哪些事让你感受到父母爱的伟大?(2)说说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的爱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3.顺学而导
(1)指名交流,教师从两个方面加以引导:(1)清楚。(2)感人。随机板书写作方法(随机板书)
语言 神态 动作 心理(2)升华情感。(课件出示《游子吟》,学生齐声朗诵这首诗。)4.激励习作。
回顾自己回报父母的事。5.例文引领
出示例文,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学生习作。
六、说板书
父母的爱 生病
语言 学习
神态 饮食
5.五年级语文上册《小麻雀》说课稿 篇五
《莫高窟》选自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分别从锦绣山川和文化艺术的角度进行文字描述,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本课是最后一篇,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概貌,第二、三、四自然段则用浅显的文字具体刻画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最后一小节总结全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语言材料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清王朝腐败无能的憎恨的情感,并仿照文中排比句进行说话和写话的训练。教学难点是再现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生动的画面。
根据本单元的要求和本课及学生的特点,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确立小组研究的问题;学会利用网络搜集、筛 选资料,对资料进行加工、组合。
3、借助多媒体及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艺术在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清王朝腐败无能的憎恨的情感。
我们知道,在21世纪这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35分钟的语文课堂教学如果仅凭一支粉笔和几块黑板,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它给我们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为了实现以上三点教学目标,在设计时,我准备凭借网络平台沟通课堂内外,将文字形象化、音效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促进学客服热线:025-68801918、68801919
学科王教育资源网
群,运用书中的描述方法,来进一步进行说写训练(根据画面,找出书中的相关语句;仿照书中的语句,来说一说壁画的内容;运用书中的句式进行想象训练;利用图片指导背诵)。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
这一段的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大量主题丰富多彩的图片感知,有效地带领学生领略壁画的“宏伟瑰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深深地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和祖国丰富灿烂的语言文化。其中仿照文中的句式,进行听说读写等训练,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的方便快捷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藏经洞是莫高窟历史的浓缩。这一段的学习在时间安排上准备进行略处理。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补充 “藏经洞的劫难史”这一材料,侧重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捕捉信息、口语表达的能力。了解这段历史之后,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感受,然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感受祖国辉煌灿烂的文化的基础上,激起对清王朝腐败无能的憎恨。经过阅读文字,欣赏画面,了解历史,感受文化,再读最后一小节。学生情感的升华也就水到渠成了。
3、积累语言,熟读成诵
课文第二部分文质兼美,要求学生学完全文后会背。由于文章比较长,给学生记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我采取“挑战播音员”的方法给图配音,使文字和形象紧密结合,降低背诵难度,提高学生背诵兴趣。在学生背诵的时候,打开音乐,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使学生在古朴空灵的音乐里,咀嚼文字的韵味,体验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享受文、图、声、像相结合的赏读意趣。
4、确定主题,拓展学习
学生在初读课文阶段提出的问题,有的通过前面的精读品味已经找到答案,有的还悬而未决。还有些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在这个环节,考虑到学生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而且关于莫高窟的文化,网络上有丰富的内容,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越性,落实新课标里大语文教育观的思想,引导客服热线:025-68801918、68801919
6.五年级语文上册《小麻雀》说课稿 篇六
一、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懊”4个生字。会写“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等10个字,掌握“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了好多篇有意思的童话,你还记得哪些篇?
这些童话,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给我们小朋友以启示,
让我们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著名的大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板书:小麻雀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
(2)记、写生字:蹈、瞪、舔、懊
重点指导:蹈。(形声字,左边表形,右边表声。)
右边部分谁认识?舀(yǎo)
你还知道哪些带“舀”字的字?(稻、滔、韬)
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字的韵母都是ao
这个字哪最容易写错?(右边容易写成“陷”的右边)。
你还知道哪个字带“陷”的右边?有什么特点?(馅。韵母是an)
开动脑筋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区分、记好“稻、滔、蹈、韬、陷、馅“?
(3)词语:区分恼脑
恼:生气、使生气。烦闷
脑:头。脑筋……
你能根据意思,选正确的字填空吗?
懊()、大()、()袋、烦()、()人
3、整体把握,捋出线索,感受小麻雀成长过程。
(1)拉出成长发展阶段:
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找出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开始(),后来(),最后()
(第八自然段:不相信,样样按自己的意思解释--第十四自然段:不相信,还不知道自作聪明是要吃亏的--第十九自然段:会飞了,感到高兴,但看到为自己受伤的妈妈,鼻子酸酸的)
(2)根据成长阶段分段:
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上述内容?
(1-13)小普季克不会飞,对外界很好奇,又不相信妈妈的话,不听妈妈的劝告。
(14-18)小普季克不小心掉在一只大花猫的旁边,妈妈奋不顾身保护他,他又急又怕,竟然飞到窗台上,妈妈的尾巴却被大花猫咬掉了。
(19)小普季克会飞了,心情既高兴又难过。
4、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提出学习的主问题。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是一对怎样的母子?
5、作业:
书写生字、生词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2.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普季克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妈妈是一位怎样的妈妈。
教学难点:
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在自然界,动物与人的成长过程有着相同的经历,妈妈们在教育自己子女上也有着共同的做法。高尔基就介绍了这样一只叫普季克的小麻雀和它的妈妈。今天,我们就随着前苏联大作家高尔基的笔,去体验小麻雀普季克的成长过程,或许你能吸取到一些成长经验呢。
(二)新课:
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课文,体会成长过程。
这是一对怎样的母子呢,让我们到普季克的成长过程中去感受。
(1)以读代讲,初步体会人物特点。
默读课文1--1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
①妈妈:妈妈对孩子十分关心,总是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生活常识。生怕孩子有危险。
②普季克:
小普季克对外界很好奇,求知欲很强。
小普季克是一个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孩子。
分角色朗读:
同座位两个同学一个读妈妈,一个读普季克,只读两人的对话。读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读出小普季克的天真与幼稚。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懊”4个生字。会写“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等10个字,掌握“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2)品读重点段,感受伟大的母爱与小普季克的成长。
普季克不顾妈妈的劝告,不相信妈妈解释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终于有一天,他蹲在窝边,扯着嗓子,唱着自己编的歌。一不留神,掉到窝下去了,一只大花猫正好蹲在那里这时这对母子是怎样表现的呢?默读14--18自然段。对这对母子,你又有怎样的认识?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母爱
妈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孩子,爱孩子超过爱自己。
从哪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妈妈的语句。
①15自然段
A对比读:
出示15自然段:
妈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着大花猫。一副凶猛的样子。
花猫。麻雀妈妈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通过对比读,你有什么体会?
扑下来、推到一边、竖起来、张大了嘴、直瞪说明妈妈心里只想着普季克,毫不犹豫地飞下来,挡在孩子的面前,丝毫没有想到自己。
朗读。
B展开想象
[ a读着这样的语句,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什么?(同学描绘头脑中出现的画面)
b出示书中的图。教师激情:同学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又一只老麻雀挺身而出,用渺小的身躯拯救自己的幼儿。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什么?
朗读。
②16自然段:
还从哪感受到这种伟大的母爱?
出示16自然段:
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像一点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
谈感受,朗读
③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那母爱。指名朗读14--16自然段。
(3)角色对话感受小麻雀的成长。
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感人的话语,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普季克。我想问问你普季克,当你掉下来,正在害怕时,看到妈妈飞下来,你有什么想法?是什么力量,使你竟然飞了起来?当你看到妈妈因保护你,失去了尾巴还因你学会飞高兴而忘却自己的疼痛,你又有什么感受?你说没什么,总得一样一样学,你都学会什么了,明白什么道理?(引导学生一方面感受母爱;一方面认识到小孩子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生活的本领。)
(4)学习19自然段
普季克终于学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你能用既……又……的句式表达同样的内容吗?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如:一方面……另一方面……)
普季克你为什么鼻子酸酸的?此时此刻,你有想对妈妈说的话吗?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谈:一方面感受妈妈的爱。一方面请妈妈不要唠叨,应该多教小麻雀一些本领。
3、拓展延伸,检验成长。
创设新的情景:看来小普季克们都从中总结了成长的经验与教训。学会飞的小麻雀普季克,开始在妈妈的带领下,练习捕食了。这回,妈妈会吸取经验,怎样教普季克,普季克又是怎样学习的?想象场景,动笔写人物之间的对话。注意提示语三种不同位置的使用。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懊”4个生字。会写“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等10个字,掌握“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
7.五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 篇七
《年画》为小学岭南美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4课,学习领域属于“造型·表现”。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我的家乡”单元主题下,以每年家家户户贴的年画为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表现美好生活,热爱家乡民间艺术的感情,提高审美素养。教学中主要抓住三大内容:一是欣赏年画;二是掌握年画的特征;三是结合自身能力创作一幅别具一格的年画作品。教学内容符合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
二、说学情
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由于接触美术作品和阅历的增加,对生活习俗有一定认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中各种熟悉的事情会让他们兴奋不已或引发联想,创造出符合自我个性的年画作品。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年画独有的特征和年画的寓意、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特点。
2、通过对年画的人物造型、色彩特征、喜庆效果的理解和感受,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年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年画视频,感受年画的历史意义、风俗习惯。
通过欣赏年画图片,知道年画的特征及寓意,加深对年画神韵的体会和理解。并尝试创作一幅能表达美好寓意的年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知年画的形式美、寓意美。
2、感受民间艺术—年画的魅力,培养学生喜爱祖国民族传统绘画艺术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与感受年画的寓意、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年画特征的恰当表现。
五、说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视频导入,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
2、师提问:通过视频,你知道了过年的什么风俗?
(板书题目—“年画”)
师:年画就是就是过年时张贴的画,用以辞旧迎新、驱邪纳福,增添节日的气氛,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祈求。
1、观看视频,感知年画。
2、生答:我知道是贴年画风俗。
五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习俗有一定的认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资源呈现富于美感的或学生熟悉的`过年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思考联想。
二、课堂发展、深入学习
过渡语:今天就让我们,开启一场年画之旅,走进年画的世界,去年画之乡一起了解年画的独特魅力吧!
第一站:说年画
播放年画介绍及年画作品视频片段。
师问:同学们,看完视频,你知道了什么?年画有什么表现内容?
知识链接:四大“年画之乡”
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年画村。
第二站:赏年画
欣赏河南朱仙镇年画《马上鞭》构图、造型、色彩、线条的特点。
(1)《马上鞭》主要运用了哪些颜色?有什么样的特点?(请学生描述所见并谈谈感觉,课件展示图片并出示文字介绍。)
师小结:“这幅作品色彩对比强烈、鲜艳,用色以黑、红、蓝、绿、黄为主,构图饱满、造型夸张,富于装饰性。
(板书关键词:构图饱满、造型夸张)
(2)欣赏王玉绮的年画《龙飞凤舞》仔细观察年画构图上有什么特点?怎样的构图才能让年画看起来更喜庆热闹?
师小结:“这幅作品构图饱满,人物造型夸张、活泼可爱,富有动感,可以让年画看起来喜庆热闹,这也是年画的一个特点,而且线条要流畅。”
(板书关键词:色彩鲜艳、线条流畅)
(3)这幅年画里画了什么内容?代表什么寓意,你知道吗?(引导学生观察到年画中寓意和谐音的体现,如莲花、孩子的传统服饰、鱼等)
年画里各种吉祥物象征着哪些意义呢?
这幅年画代表着什么寓意?
(4)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年画中的吉祥寓意。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看谁能又快又准的把图案与对应的吉祥寓意说出来。
师小结:人们会把有吉祥寓意的图案画进年画里,寄予着自己美好的祝愿,为过年带来喜庆和吉祥。
过渡语:年画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不同时期的年画也有不一样的特点,对比传统与现代年画,让我们一起感受它们的异同。
(5)展示黄鹂的年画作品《新春大吉》和刘玉斌的年画作品《渔乐图》,进行对比,探究传统年画与现代年画的异同?
学生观看年画介绍及年画作品视频
年画的来历及表现内容等相关知识。
学习导学材料
生:学习年画的色彩和特点
生:这幅作品用了黑、红、蓝、绿、黄的颜色。
生:这幅作品构图饱满,人物造型夸张、活泼可爱,色彩鲜艳,线条流畅。
生:我发现年画里有莲花、小朋友穿的服装是我们的传统服装,画面里有金鱼比……。
生:鱼与“余”同音,人们将它视为富余的象征……
生:这幅年画代表着连年有余的寓意。
抢答:学生利用所学的年画知识,回答年画中不同形象所代表的寓意,学生通过题材、构图、内容、色彩、造型表现等方面来比较。感知年画作品的魅力,了解佛山年画是岭南传统民间艺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选取河南朱仙镇年画代表作品为特例,循序渐进地找出年画的构图、造型、色彩、线条上的特点,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感知年画特征。通过王玉绮的年画《龙飞凤舞》深入感受年画的特点。
欣赏年画《连年有余》。从感受艳丽色彩到饱满的构图特征,再到理解年画中吉祥美好的寓意,由浅入深,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将所学的年画知识,运用到抢答环节中,激发年画寓意的探索,同时更好的巩固学生对年画知识的掌握。对比学习提升欣赏能力。
三、实践创作、能力提升
第三站:画年画
作业:
作业要求:我们即将举办东年画展,现在邀请各位同学创作一幅年画作品参与展览。
A:能运用老师提供的素材,添画一幅年画。
A+:能独立创作一幅年画。
A++:能独立创作一幅有特色的年画。
作品要求:构图饱满、线条简洁流畅、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结合板书提出)
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动手画一幅年画了吧,现在一起完成创作吧!
拼拼乐游戏:
(1)同学们真是太棒了!接下来老师想看看同学们对年画的知识掌握得如何。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拼拼乐”游戏。
(2)这个游戏需要以老师提供素材,学生进行拼画完成,创作一幅年画。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课件循环显示学生范作,播放轻音乐)
3、完成作品的同学请把年画贴出来,用我们的创作的优秀年画装扮教室,参与展览。
说一说
画一画:选择适当的内容,根据要求,描绘年画。
贴一贴
根据学生的能力与个性,分层设计作业要求,既有共同的作品要求,也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思考、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年画的寓意知识,也为创作做铺垫。学生把完成的作品贴在展示墙上,在视觉上营造一种冲击力,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喜庆的年味。
四、课堂评价、提高审美
第四站:评年画
(给学生提出评价标准)
1、“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谁来夸夸自己画的年画?引导学生说说创作感受。(自评)
2、学生进行组内评选,选出心目中佳作,贴在教室。(互评)
3、教师从构图、色彩、造型、线条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师评)
在老师引导下,积极大胆地用美术词汇点评年画作品的优点,并从构图、色彩、造型、神态几方面对作品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建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学会用简单的美术词汇进行作品评价,培养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五、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你学到了什么?
2、“岁时一张画,贴得人间喜气来”。年画是祖先给咱们留下来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年画不但装饰环境、渲染气氛,还寄托人们辞旧迎新、接福纳祥愿望。
3、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能够更多地关注年画,关注祖国的民间艺术,做民间艺术的欣赏者、学习者、保护者、继承者和宣传者,为我国“非遗”添一份彩!拓宽知识面,了解全国各地年画的特点,以及贴年画的风俗各有什么不同,将自己了解的知识,课后与同学互相分享。
小结年画的相关文化知识,唤起学生关注我们的非遗民间艺术,课余的时间继续学习年画艺术,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
旅行惊喜
成功完成年画之旅后,听听《年画》音乐,感受旅行之惊喜!
听音乐感受学习魅力。
放松心情,感受艺术之美。
板书设计
14、年画
特点:构图饱满学生作品展示
造型夸张
色彩鲜艳
线条流畅
8.五年级上册《金蝉脱壳》说课稿 篇八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金蝉脱壳》,描绘大自然的美妙景象,展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与奥秘。本课的语言细致入微,准确形象,对蝉脱壳的过程描述得惟妙惟肖、生动搞笑,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文本的脉络清晰,整个脱壳过程能够分为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教学时,我们能够紧紧抓住“金蝉是怎样脱壳”的这一条线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脑中清楚地映出没有脱壳的蝉是什么样貌,然后重点感知蝉是怎样脱壳的,感受脱壳的顺序。脱壳后的蝉又是什么样貌。在让学生了解感知了蝉虫脱壳的情景过程时,还要典型性、适当地体会作者的观察习作方法,同时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探索欲望。
说目标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4、5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理解课文资料,透过读、观、议等方式品味金蝉脱壳的神奇。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将其运用到生活和写作中去。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和五年级学生的实际状况,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根据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制定,我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课文图片,理解课文资料。比较阅读法,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比较金蝉脱壳前后蝉的不同特征,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来进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并透过视频的播放为学生还原金蝉脱壳的全过程。
说过程
遵循语文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我制定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引入诗文,揭示课题
透过让学生回忆刚学过的清代诗人袁枚《所见》这首诗,引导学生去发现令一路高歌的牧童忽然闭口立的正是我们这天要学习的蝉!透过揭示课题,让学生读准多音字qiao,并适时补充成语,在《三十六计》和《三国演义》中,它一般用来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透过这种方式能够做好与先前学过资料的衔接,从而吸引学生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本课堂中来。
二、精读课文,积累内化
在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后,我提出问题:“作者围绕《金蝉脱壳》到底写了些什么?”帮忙学生理清课文脉络(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这样,学生简单地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结构
紧扣“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这一中心,我们首先把目光聚焦到脱壳前的部分。这一部分,我采用了自由朗读方式,引导学生采用圈点的方法,划出描述金蝉脱壳前有什么奇特动人之处,出示关键语句,引导学生理解“金蝉”名称的来历。指导朗读,采用个别读和齐读的方式,让画面鲜活起来。那里,我们还进行了作者细致观察的渗透,为下文的学法指导做铺垫。
金蝉脱壳时的情景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之中,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离不开充分的朗读。
在学习“脱壳中”,首先让学生自由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透过小组交流讨论。理清金蝉各部分出壳的顺序(背——头——脚——尾)让学生透过朗读和讨论体会到作者是按照蝉各部位出来的先后顺序写的,遵循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让人看了文章对金蝉出壳的过程十分清楚明白。所以说,作者写得有顺序!那金蝉到底是如何脱壳的,此时我让学生去圈出金蝉脱壳的动作,。学生从“抖动着”、“伸着”“仰去”、“扑来”、“抓住”、“一抽”这些不同的动词中,同学感受到蝉在脱壳这一过程中的艰难与神奇,再现了蝉尾脱壳的奇特情景。这时候我再利用多媒体用图片展示金蝉脱壳的过程,此时学生的脑海中关于脱壳的全过程就更加鲜明,也更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资料。
之后我让学生自己去交流喜欢哪个部分出壳的描述,整理学生的回答后,适时总结,主要渗透如下的教学资料:
1、让学生了解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蝉的眼睛比作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让学生体会到用了修辞能够为文章增色不少,也体会到生动的形象源自对蝉的喜爱之情。
2、作者把出壳的每个动作都写得准确到位,但重点描述了蝉尾出壳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写文章要有详有略。
对于蝉脱壳后奇迹般的变化,我围绕一张表格,金蝉脱壳后,各部位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与同桌相互交流,寻求到答案。在朗读想象中,感受“奇迹般的变化”,领悟金蝉脱壳的神奇动人。
三、升华情感,体验自然
在学生默读课文最后一段后,我提出问题:作者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他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适时点拨,在金蝉脱壳的前面学生也是仔细地观察过金蝉,此时让学生联系课文第二自然段,“我轻手轻脚地爬上树,躲在一个枝丫后面,聚精会神地盯着这只蝉虫,等待着金蝉脱壳这一时刻的到来。”让学生感受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和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探索大自然的的勇气。
四、抓住观察,渗透写作
在学完了金蝉出壳的过程我,我进行总结,回顾重点资料:金蝉出壳的顺序及蝉尾出壳的情境,引导学生去交流,思考体会到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述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勤于动手的习惯、一颗对大自然热爱的心。
让学生自己去找出课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作者在“观察”?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然后出示这个单元的关于观察的三句名言:
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一切推理都务必从观察和实验中来。——伽利略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那里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苏霍母林斯基
全班齐读,体会观察的重要性。
此时我再总结我们该怎样做好观察
(1)观察要有顺序
(2)观察时要有感情
(3)观察时有详略
(4)还要勤动笔多记录
五、拓展延伸,尝试练笔
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学习表达方法,在习作中运用表达方法,做到读写结合所以我在这一环节安排了一个课外作业。观察一个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学习本课写法,写一则日记。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习作潜力。
说板书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我的板书设计是:
7、金蝉脱壳
脱壳前
脱壳中:背→头→脚→尾
脱壳后:写作方法:有顺序
9.五年级语文上册《小麻雀》说课稿 篇九
》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版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是人教版小学
年级
册第 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主要内容是学习
的制作,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的制作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这是一节集欣赏性、操作性、创造性、互动性于一体的美术课程。
2、说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了解
是我们
以及
现象,培养孩子的意识.⑵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各种绘画形式的创作方法,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对的热爱之情和
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3、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制作
表达自己的想法及对的热爱。
难点:构图和版面设计的创新。
二、说学情
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或较高)年级阶段,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本节课的设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三、说教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小学
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本节课我采取了情景教学法、问题讨论法、引导观赏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的优美的教学情境。新课一开始,我通过让学生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视野,努力营造一个民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投入地学。
2、问题讨论法:问题讨论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摒弃了传统教学教师形象的束缚,加大了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的密度,有助于问题的深入,解决了本课的难点问题。如„„
3、引导观赏法: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我注意引导他们感受艺术的形式美感,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环境的关系。
四、说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特点的需要,本课我倡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
1、自主探究法: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因此,我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设计具有针
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你知道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吗?”等,启发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大胆想象,各抒己见,逐步解疑。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体验到喜获知识,迈向成功的欢乐,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2、自学尝试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时代的需要,是美术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在讲到„„的制作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大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他们说说、谈谈、画画,动脑、动口、动手,自己学会思维,学会分析,学会表达,不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合作学习法: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的人才,学生除了自身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外,还必须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为此,我在学生作业这一环节设计
让他们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视频导入,播放
如
等短片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进入到课堂中来,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地质灾害问题,那么我们要怎样保护环境呢?
(二)引导启发,探究新知。
1、展示教师设计的,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是怎样表现。
2、用欣赏图片的方法,比较课本第10页选取两幅图片的共同点,让学生说出两幅
图片的共同组成部分。
3、教师示范,探究制作步骤。
①确定主题
②构思构图
③充实完善
(三)展示作品,激励评价。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式进行评价。
1、自评: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什么地方最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吸取别人的优点,有更好的建议也可以提出来,提高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评价:以激励性的方式,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学生参与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板书设计
我将黑板分成三部分,左边展示教师范作,中间板书本课知识点,右边展示学生作品。
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究、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
10.五年级语文上册《小麻雀》说课稿 篇十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不例外。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好的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听课效果,巩固所学的知识,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事情,特别是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有所加强,自己有能力独自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会更加牢固。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学习本课前布置了以下预习任务:
1、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文中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用横线画出“我”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二、课堂教学
第一板块:激趣导入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所以,在教学的第一板块,我由谚语激趣,导入新课:“西方有一句谚语叫‘条条大道通罗马’听说过吗?谚语中的‘罗马’在哪里知道吗?”此时,多媒体课件出示罗马广场,师生一起欣赏那美丽、古老的地方。这时,借助声色并茂的画面,学生已能顺理成章说出谚语“条条大道通罗马”的字面意思,从而引出课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第二板块:交流预习成果
上课后,通过不同形式朗读课文、组内交流和全班展示,检查同学们的生字掌握情况以及对词语的理解情况。
第三板块:整体阅读,概括大意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和孩子们共同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读完后,再次默读思考,并与同伴交流意见,最后共同明确: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重点讲了作者人生途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第四板块: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本环节中,我想这样设计:
1、默读课文,思考: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画一画,把你读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说一说,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这样,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读、画、说)可以培养孩子合作的能力,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3、品读,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理解:
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②假如你发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在反复朗读之后,引到学生说说在学习中自己有什么收获,父亲的话给了你什么启示?进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力争做到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学生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反复诵读这些重点语段,让学生自己的思想进行运转,从而有更深刻的理解,我认为这样学习所得比老师直接教给要来的记忆深刻。当然也不能听之任之,对于他们所找到的句子,在理解之初还是先要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有了一个大方向之后,才让学生自己思考那些细节。老师再做适时的引导,最后得出结论。这样设计不仅培养了孩子的朗读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五板块:拓展总结
同学们在学完课文后再一次回顾,读一读、背一背父亲的话,说一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想一想:当你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你将如何去面对?这样,不仅加深了课文的印象,同时联系实际真正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也就突破了本文的难点,让学生明白了:要是因为一条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条,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的。这时,让学生尝试练笔把心中要对自己说的话写出来,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达到了共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说效果
【五年级语文上册《小麻雀》说课稿】推荐阅读:
九年级语文上册《月夜》说课稿10-07
一年级语文上册《操场上》说课稿06-30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观潮》说课稿08-04
《假如》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1-01
三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13、花钟06-13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说课稿10-31
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说课稿12-21
七年级语文上册《闲情记趣》的说课稿11-21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说课稿06-21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