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障碍及其成因分析(共10篇)(共10篇)
1.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障碍及其成因分析 篇一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其对策的论文
进人21世纪,80后、90后一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马加爵事件再次敲响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警钟。大学生充满对未来的憧憬,但面对社会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和内心冲突的压力与挑战,他们的心理变化明显,不同程度地存在强迫、偏执、敌对、抑郁、敏感、焦虑等心理问题,表现出苦闷的情感与心境,如烦躁不安、神经过敏、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甚至死亡的想法,严重者甚至会引发精神疾病。近年来患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多,据调查,某省属高校3000多名新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占30%,比较严重的占12.4%。心理是人的一切活动的根本,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成长的客观需要,维护和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已是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1.外部环境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随着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网络时代的到来,新事物、新观念日新月异,给传统价值体系以很大冲击。网上垃圾、、黄毒与色情等消极因素的泛滥,使大学生易受不良信息的诱惑,以至沉溺其中。封建迷信思想、邪教、伪科学借助网络制造混乱,无情吞噬着自控力、识别能力不强的大学生,使其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发生动摇,产生心理偏差和失衡。社会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特征的负面效应(如传统文化要求人的喜怒不形于色等)、内倾性国民性格等使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先天不足。社会不良风气和思潮的侵蚀在大学生身上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他们很难对人生价值、幸福生活等系列问题达成共识,无法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新的学习任务、生活环境不能很快适应,面对人际交往的日益复杂化、社会化、功利化,他们看不惯世风又无力改变,陷人自我封闭的孤独境地,从而谨小慎微、害怕交往、行为怪异。
2.父母人格特征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学生心理状况在父母人格特征、夫妻关系、家庭教育方式中可找到直接或间接的根由。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谦虚诚恳、乐观大方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反之,父母粗暴蛮横、孤僻冷漠、夫妻关系不和等会造成学生心理阴影,使其任性、依赖、骄横,独立性差,逃避困难。家长望子成龙的期待易让学生产生恐惧和内疚心理,对子女要求过分严格、缺乏沟通甚至训斥打骂孩子反而容易造成其形成逆反心理或失去个性,若娇宠和溺爱孩子,对其错误言行、不良习惯放任自流,缺乏适当教育,又会使之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缺乏教养,难以适应集体生活。
3.挫折教育不足形成消极心理。大学心理咨询方法落后、陈旧,适应不了学生的要求。学校教育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普遍不高,抗挫力比较脆弱,而以往积累的社会经验和资源又不足以应对眼前的`诸多问题。于今,大学校园里强手如林,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的色彩日渐淡化,但其生活经历简单,成长道路大多一帆风顺,偶然失败(如成绩不如人、奖学金未评上、失恋、受处分等)或自尊心受挫,便耿耿于怀,容易消极懒惰、意志消沉、缺乏进取心,甚至有破罐子破摔的打算。因家境条件不好或亲友病故等也会造成大学生内向敏感、自卑抑郁。
4.学习紧张造成焦虑心理。有的大学生进校后为保住高中时代佼佼者地位,废寝忘食,学习负荷加大。大学里专业考试和各种过级考试多,学生长期处于学习应激状态,有的考生考前失眠、考试怯场。因所读学校不理想、专业选择不当、对任课教师教学方法不适应、学习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欠佳等都会使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导致心理压力加剧,焦虑不堪。
5.经济压力形成自卑心理。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悬殊大,且消费多,除学费和住宿费外,还有人情消费、“品牌”消费、恋爱消费等各类生活费。同学之间易攀比、讲排场,由于物质的贫乏会被同学瞧不起,有的学生就靠或找亲友借钱来维持体面的生活。由于学费高,有的学生想去校外打工但又怕影响学业,在校内愿意从事勤工助学但又不乐意干服务性工作,怕人瞧不起,结果自卑、抑郁、烦恼,形成持续的消极心理。
6.就业压力造成恐慌心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成为大学生的就业方式,择业难度和就业风险加大。面对理想与现实、职业与地域、经济实惠与发挥专长等方面的冲突与选择,他们无所适从,进退两难,急于毕业又怕失业,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难以树立。他们慨叹找工作难,找理想工作更难。以往进了大学就是国家的人,现在受专业、性别及社会关系的制约,他们不容易找到合适岗位。看到学长找不到合适工作而灰心,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内心深处充满优虑。许多人为了就业不得不压抑个性去做本不喜欢的事,参加各类培训班,准备相应证书的考试,导致心理重负。
7.社交不良形成优虑心理。大学生既有对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传承,又有对新事物的磨合和吸纳。大学学习与生活环境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中小学时代,社会接触面扩展,若不以健康心态和较成熟的思想观念去应对,势必造成人际交往的不良冲突:如与父母的代沟、与同学亲友及老师关系的紧张、异性交往的障碍、恋爱矛盾等。大学生大多是与老师、同学、恋人、家人及亲朋好友交往,只不过他们与人相处的经验相对较少,缺乏基本交往技巧,不知怎样与来自不同家庭、民族、地域、社会背景的人打交道,过分关注自我,对别人缺乏关心和谅解,自命不凡或过于挑剔,一旦不合己意便易产生交往障碍。有的缺乏在公共场合表达思想的能力与勇气,面对校园文化活动不敢参与,担心失败;有的因贫穷、成绩不好或受过处分,不愿敞开心扉与人交往,造成封闭自傲或自卑。有的渴望交往,得到友谊,但沟通不良,有孤独感。人际交往中的自卑感及消极等待均会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影响心理健康。
8.恋爱与性心理适应不良带来心理困惑。爱情是大学生敏感的话题,大学生性生理趋向成熟,但因性知识暇乏、性心理异常、性行为压抑而苦闷仿徨。西方性文化冲击影响性观念,使大学生产生性认知偏差、性矛盾冲突,导致性心理障碍和性适应不良。有的不能正确对待异性朋友,想人非非,陷人单相思。有的不知如何宜泄和释放性意识;有的对异性充满神秘感,导致窥阴癖、恋物癖。有的涉人爱河中不够理智冷静,到校外租房同居,使女生怀孕。有的恋爱低龄化,大一就公开谈朋友,同桌自习,同桌吃饭,在众目睽睽下依偎搂抱不足为奇。有的渴望与异性交往,但害怕影响人党、评三好学生和各种奖助学金而压抑这份感情,从而得不到正常健康的异性交往。当理想的交友恋爱状态与现实的具体问题发生矛盾、产生误解或失恋时,他们就痛苦消沉,不能自拔,甚至轻生。
9.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欠佳。大学生处在青春时期,也是心理断乳期,成熟和不成熟交织,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自我意识混乱,自我认同失调的现象,且早年形成的人格结构对其心理发展的水平影响深远。有的个性存在缺陷,心理健康知识缺乏,心理调控能力差。如为朋友关系破裂、父母感情不和而苦恼,为自身形象欠佳而悲观。有的不了解自己的优点,有无能感,感到不被他人重视和接纳,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做事畏首畏尾、优柔寡断、依赖性强。有的自我评估偏高,认为自己能干大事情,时时处处应走在同龄人前面,形成优越感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定势心理。有的因生活自理能力差而焦虑,怀疑自己,缺乏自信,过分担心将来。有的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漠不关心,不与人交流思想,也不多管闲事。对集体活动不热心,对学习成绩不在乎,一学期几门功课不及格也不着急,甚至对处分也不在乎。有的对学校正面的宜传教育内容不假思索,一概持冷淇甚至抵制的态度.表现出较强的逆反心理。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广大教师在大学生心目中值得信赖,倍为推崇,其品德、能力、兴趣、心态、情绪、性格、气质等对学生都有深远的影响。要发挥教师自身的楷模作用,以科学态度对待心理问题,结合教学过程并利用讲座、专栏、参观访问、讨论等多种形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人格魅力和良好的个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保持积极、辩证、通达的人生态度,富于正义感和同情心,精神状态乐观向上。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全的人格和稳定乐观的情绪,冷漠严厉、喜怒无常、惩罚无度,势必会引起大学生的情绪困扰和适应不良。
2.发挥学生工作专职干部的积极作用。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的专职干部要用高尚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健全的个性去塑造学生,做到自信自强、民主平等、宽宏大度。若自己思想上有模糊的概念,学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习气就会乘虚而人。
学工干部要帮助大学生树立信心和人生目标,正确认识身心发展的规律,培养高尚的情操,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接受社会的洗礼。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使其对社会、人生有正确的认识与了解,采取积极适当的态度与行为反应,客观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学会修身养性,保持开阔胸怀。加强大学生认知教育、青春期教育和人际和谐教育,促进其自我认识的完善和发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良好心态,从而抗拒诱惑,避免心理失衡。培养大学生成熟的恋爱观和符合民族文化心理的性观念,积极主动地进行正常的两性交往,正确处理恋爱挫折。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交往动机和交往技能,勇于交往,善于交往,学会信任、尊重、理解和宽容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有社交恐俱症的学生,要通过团体咨询和积极暗示,让其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走出自我,融人集体。加强大学生个性健全教育和挫折教育,使其适应自身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学会调控烦恼、调适情感、排解困扰、减轻压力,正确对待和承受挫折。
把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自杀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既按社会要求规范大学生行为,也要满足其个人的合理需要。立足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促进其科学发展、文明生活和健康的成长。常到学生宿舍谈心,了解他们独特的生活条件和观点感受,使之受到关心、得到尊重,寻求积极的改变。做到正面教育与侧面引导相结合,言教与身教相统一。
积极开辟大学生表达思想感情的渠道,为其宣泄和放松情感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对校园内寝室文化、课桌文化、另类文化乃至厕所文化等非主流领域的情感信息要给予适当包容,以达到对大学生心态的深刻把握,同时要扭转其寻求心理咨询可耻的观念,及时寻求专业性帮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和培养专业兴趣。创设文明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提供高雅健康的精神食粮。大学生在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团结友好、宽松和谐的集体中会心情舒畅,激情涌动,力量倍增。
规范建设校园网络,创设积极和谐的网络氛围。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及时清除网络垃圾,构筑抵制不良冲击的防火墙。培养一支既善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工作又能熟练使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德育队伍,开辟网络党校,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文化阵地,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
3.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院系设立学生心理委员,聘请经验丰富、有专业知识技能、乐于奉献的心理专家或医生开展工作,强化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当前的心理咨询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防微杜渐、有的放矢、未雨绸缪。个别辅导、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书信电话咨询等相结合,辅之以暗示疗法、和音乐疗法等,加以疏导和化解。心理咨询室有宽敞明亮的房间、舒适温馨的布局、美观大方的设备,以营造良好的气氛。注重个案分析,认真分析起因,对症下药,对重点学生加强跟踪和干预。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自觉预防心理疾病。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校刊、报纸、橱窗、板报等媒介,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卫生知识。系统开设生理心理课程并纳人教学计划,如爱情与性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练、大学生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际交往心理学等。每年开展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办好“心理健康教育报”,结合第二课堂活动,建设好学生心理卫生协会,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好一年一度的心理节或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氛围。
4.大学生要加强自我优化。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将自身愿望、需要、目标与行为统一起来。通过听讲座、心理测评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评价、完善和发展自我,培养良好个性。正视自己的得失,不盲目与人竟争,避免过度紧张。悦纳自我,放弃完人和超人的念头,对自己不苛求,多一些平常心。提高认知水平,学会辩证和多角度地看问题,审时度势。面对失意的现实遭遇,能运用激励法(将成功人士的话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补偿法、转嫁法(用诙谐化解困境)、升华法(把低层次、不被社会认可的需要动机转化为建设性、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较高层次的行为方式)等进行自我调节,自我保护。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措施,自我教育,自我锻炼,提高心理免疫力。当受到自卑、沮丧情绪包围时学会情绪自控,或及时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或找知心朋友倾吐郁闷,寻求理解与慰藉,获得心理平衡,强忍着眼泪反而对心理健康不利。
正确认识同学之间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的差异和矛盾,努力从自我做起,善解人意,在理解、维护其需求与尊严,学会宽容和感激他人。养成健康的学习心理,克服惰性、厌学、惧考、怯场、舞弊心理,掌握学习规律,拓宽学习领域,培养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掌握一定交往艺术,善于从他人的反应、态度和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长短处,从而选择恰当行为。培养恋爱道德,妥善处理感情。扩大交友范围,注意交往对象的筛选,根据自己的业缘、地缘、趣缘、情缘圈,既注重同辈间交往,还注重与良师学者、专家名人交往,锻炼交往能力,在交际合作中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强化参与意识,积极参加文艺体育、寝室文化、科研学术或其它社团活动,拓展视野、发挥特长、增长才干、增强自信,通过学习、活动、交往形成和谐自由发展的个性。
正确认识周围环境,能以积极的态度和心理防御应对不利的生活条件,保持乐观愉快的心境。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和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增强道德自律能力、选择能力和生存能力,既能走进又能走出网络。提高对外界紧张刺激的心理承受能力,遭遇压力和挫折时不逃避退缩,而是认真分析受挫原因,及时纠偏,另择佳途,坚信冬天过后就是春天。“天道谁无烦恼,风来浪也白头”,如果有此豁达开朗而富于幽默的心理品质.就不会因失败而一以不振。
2.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障碍及其成因分析 篇二
1 技师学院学生体育学习障碍成因
1.1 技师学院学生的体育学习习惯存在问题
技师学院学生自我的体育学习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一旦形成, 就会具有比较显著的稳定性和指向性。学校在进行体育成绩考核的过程中, 大多数都是以完成体育技术动作的好与坏来进行具体的评定, 这也就严重导致了技师学院学生群体只是片面地重视考试结果, 而严重忽视了体育活动中的学习和锻炼的整个过程。
1.2 技师学院学生严重缺乏体育学习兴趣
如果班级中的学生, 对于体育学科的学习, 具有非常浓厚的学习兴趣, 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活动中, 他们的身体也会随之得到有效的锻炼。如果是在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下, 就会不自主地产生厌烦感和抵触心理, 进而严重影响体育学习效果。技师学院学生群体不愿意上体育课, 但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一些体育器材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技师学院学生群体比较容易产生情绪困惑
对于技师学院学生来说, 当自身的情绪处于十分饱满的状态时, 就会自主地投身于学习活动中, 学习效率也会随之不断提升。处于低沉消极状态时, 就会不自主地产生厌倦心理, 对于自身所学的知识和训练活动没有学习兴趣。技师学院学生们在刚刚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时, 对学校充满了幻想。在新环境中可能会经常遇到一些问题或预想不到的挫折。学生一旦遇到挫折, 就会不自主地产生焦虑和烦躁感。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 情绪上会极度地压抑, 以至于在课堂学习活动中, 不认真学习, 甚至是不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2 技师学院学生体育学习习惯问题的解决策略
2.1 培养正确的体育学习习惯
体育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让班级中的学生知道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确理解什么是正确的体育学习习惯。技师学院学生群体的心理和生理都处于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 具有很强的可塑性[1]。体育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障碍时, 需要积极地引导班级中的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教育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 并用榜样教学形式来进一步鼓励班级中的学生。对于班级中一些具有体育学习障碍的学生, 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2.2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实际运动技能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特别注重教学中一些最基础、最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并依据技师学院教育阶段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让班级中的学生可以尽快地掌握并学会体育教学活动中最基础、最基本的运动技能。体育教师则需要及时地参与学生练习活动中, 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及时地指导和教学帮助。
2.3 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评价
体育教师需要对一些在课堂学习活动中, 比较积极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进行口头或者是物质上的表扬和激励。对于一部分不愿意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和没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 给予一定的教学提醒和真诚的引导, 耐心地对其进行思想教育, 并充分地调动班级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 逐渐使其形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体育学习习惯。对于体育成绩的考核, 体育教师不应该以学生运动技能的好坏, 作为评定学生体育成绩的唯一标准, 而是需要将课堂学习的表现和平时的体育锻炼进行结合综合地进行评价[2]。
3 针对班级中学生学习兴趣缺乏问题的解决策略
3.1 转变技师学院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态度
在进行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 体育教师首先需要重视向班级中的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的教育活动。让班级中的学生可以从客观理性的角度对体育教学课程开设的教学意义, 以及教学价值进行充分认知。让班级中的学生可以通过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 可以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身体素质、学习成果做出最科学的评价, 进而才根本上改变自身对体育课程的错误认知态度。
3.2 体育教师需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教学内容作为体育教材
只有班级的学生有学习的兴趣才会自主地参与到体育学习活动中。依据学校实际的发展情况, 进而选取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体育教学内容, 以此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体育教师可以选择学生集体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作为体育教材。如篮球、足球、排球等。这一类体育项目既可以满足班级中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又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 针对学生学习情绪问题的解决策略
4.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 需要用关爱的心去深入地接触班级中的学生, 进而全面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立即解决问题。班级中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关爱, 就会不自主地对学习活动充分期待感和兴趣。技师学院学生群体十分重视教师对自己的态度与评价。如果班级中学生深刻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和关心, 进而就会建立真正的情感, 并深入到非常信任的程度。如果学生遭到教师的大声斥责或批评, 就会不自主地产生自卑的学习心理或抵触的学习情绪。
4.2 体育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体育教师需要表现出非常饱满的教学热情, 让班级中的学生感到十分亲切的感觉。教师需要以真诚、公平的态度来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 尽可能多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与班级中的学生进行深入的心理沟通。体育教师还需要注意自己的具体教学言行, 控制好自己的教学情绪, 进而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尽可能多地为班级中的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进而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3]。中职生的学习情绪表现比较明显, 教师需要认真地倾听学生们内心心声, 为班级中的学生提供一些可以使他们进行宣泄情绪的方法。例如, 做一些深呼吸、放松操, 或组织一些游戏活动等来宣泄一下自身的情绪。
5 结语
综上所述, 笔者在文中简单地分析了技师学院学生体育学习障碍的成因, 并着重地对于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希望可以为我国的中职生体育教学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吴秀惕.浅谈技专体育学习障碍的成因及其应对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 2015 (2) :69.
[2]梅志中.浅谈中专生体育学习障碍的成因及其应对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2015 (3) :93.
3.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障碍及其成因分析 篇三
一、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翻译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在中医药专用名词、中医药产品说明书、中医药商标、中医药广告等方面翻译上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进程。
(一)中医药专用名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医药专用名词的翻译大多直接借用西医现成的术语翻译法。但中医是与西医完全不同的一个医学体系,有着许多独特的概念及疗法。如果照搬西医术语去翻译,一方面容易造成误解,如“white patch wind”(白癜风)、“wind fire eye”(风火眼)这两种疾病被译成西医名称中的“vitiligo”和“acute conjunctivitis”,尽管两种疾病中西医的症状是相似的,但如果照此翻译,就不符合中医对发病机制的理解;另一方面完全照搬西医的术语不能准确表达中医的概念,如“fearful throbbing (心悸),它的西医名称为“heart palpitation”,而在中医理论中,心悸又被划分为“惊悸、怔忡”,仅用“heart palpitation”是无法准确表达中医里面“心悸”概念的。
(二)中医药产品说明书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产品说明书作为指导使用者合理用药的依据,其翻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医药产品能否拓宽国际市场,真正走向世界。中医药产品说明书翻译过程中往往按照中文的字面意思或用其他学科术语直接将药品成份译成英文,如“Processed Radix Ginseng”(红参)被译成“Red Gin seng”; “新雪颗粒”药品说明书中“Gypsum Fibrosum”(石膏)被译成“Calcite”(地质学名词“方解石”);此外,中医药产品要开拓海外市场,说明书必须符合国外人士的使用规范。中医药产品说明书应包括Composition (成分)、Action (药理作用)、Indication (适应症)、Administration (用法)、Dosage (用量)、Contraindication (禁忌)、Packaging (包装)、Date of Production (生产日期)、Date of Expiry (失效日期)等,这样才能更好地被国外使用者所接受认可。
(三)中医药商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作为商品推向国际市场过程中,中医药产品商标品牌名称的翻译至关重要。中医药商品在翻译成英语商品名称时,应该以通俗易懂为原则,从而拉近产品和国外消费者的距离,增强他们对这种商标品牌的亲和力。可根据药物功效采用直译法,如“Lung Heat Expelling Powder”(泻白散)、“Pill for Invigorating Kidney Energy”(肾气丸)、“Spleen—warming Decoction”(温脾汤)等,这样翻译使商品简洁易记,符合商标的主要功能。但是有时直译会使外国人产生误解,如“Baihu Decoction”(白虎汤)本是一副清热剂,被译为“White Tiger Decoction”,会使动物保护意识强烈的外国人误认为这种药是用白虎的骨头熬制而成的,他们就难以接受这种药品了。因此,在翻译中医药商标名称时应该首先考虑意译,因为意译能够更充分地体现中医药商品的内涵和文化气氛。
(四)中医药广告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产品在做广告时常用的广告语是“补”、“利”、“生”等,在翻译时容易发生如下错误:不顾中西医术语所载概念不同,一律生搬硬套,造成误译,如“wasting-thirst”(消渴)错译成“diabetes”;“diabetes”在西医中是“糖尿病”,而中医中的“消渴”,分为上、中、下三消,从广告效应角度来讲,“消渴”可直译成“wasting-thirst”;以不成熟的中西医理论指导术语翻译,造成中医西化,如“reinforcing male hormone”(壮阳)错译成“increasing male hormone”。其实,专指补阳的时候,最好用“reinforcing,invigorating,strengthening”这样的词。
二、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翻译障碍
随着中医药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中医药翻译成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中医药交流的纽带。但由于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专门的中医药翻译人才的奇缺、东西方医学与文化的差异等原因,导致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翻译障碍问题特别突出,这些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导致翻译标准化缺失。
中医药学是在中国哲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着自身的独特理论体系。中医语言与哲学用语的融合,一方面固然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此同时又导致了中医翻译标准化的缺失。大量带有哲学色彩的名词术语如“阴阳、五行、精、气、神”等在译成英语时容易导致歧义。如“wuxing”(五行)在中国哲学中的理解是“木、火、水、金、土”五种物质形态,被译成“five elements”。但在中医学中“五行”不仅代表物质形态,更讲究“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的运动变化过程。“five elements”无法准确表达中医“五行”的内涵;又如“qi”(气)是中医学中最常见的词条之一,很多人译成“energy”,但是,“energy”的英文意思是“能量”。中医既有功能之“气”,也有物质之“气”,统一音译为“qi”更具准确性和实用性。
(二)专门的中医翻译人才奇缺
目前国内外大部分中医药翻译工作者主要由不具备中医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师,或是懂英语但缺乏翻译技巧的中医医生组成。在实际中医药翻译活动中,他们往往借助诸如汉英中医辞典,再加上自已的理解和习惯去翻译。所以,不可避免地造成中医翻译过程中标准化缺失,甚至闹出了一些笑话。如“Gongsun”(公孙)是人体的一个穴位名称,一些人将其译为“爷爷和孙子”;又如“severe and migratory arthralgia”(白虎历节)本指四肢关节走痛,痛不可忍,即痛风,被译为“白色的老虎在奔跑”;如“gynecologist”(带下医)本指妇科医生,被译为“躲在裙带下的医生”。因此,中医药翻译人才不仅要精通翻译知识,而且必须掌握一些中医中药的基础知识。
(三)东方医学与西方医学的差异
中医与西医是处在两个完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医学科学,有其各自的理论基础。中医是以阴阳五行等抽象概念为思维,西医是以解剖、细胞、组织等进行具体分析为思维,两者无论是基本理论还是在诊断治疗方面都有很多不同之处。中医是一门完整的科学学科,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和风格,只有尊重和保持语言特色和风格,才能进一步得以发扬光大。失去其语言特点,就失去了中医独特的内涵。如“Shixiao Powder”(失笑散),本指“具有行血止痛祛瘀,推陈出新的作用,病人用此方,每于不觉中病悉除,不禁欣然失声而笑”,故名“失笑散”。 这里的“失”不是“失去”,而是“得到”的意思。但“失笑散”通常被译为“Powder For lost smile”,这种译文就与原文内涵完全相反。
(四)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对西方人士而言,传统中医药学是一种异质文化。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可能引起文化禁忌和误解。因此,在中医药翻译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东西方文化背景的理解,切忌使用有文化禁忌的词语来翻译中医。如“Powder of Two Well-matched Drugs”(二妙散)被错译成“Two Wonderful Drugs Powder”,会使外国人容易理解为“二种奇妙的药物”。其实“二妙散”是由黄柏、苍术两种药组成,这里的“妙”字是指这两种药搭配起来所产生的绝妙效果,并不是指这两种本身有多么奇妙。又如“wujl Baifeng pill”(乌鸡白凤丸)在许多字典里被直译为“black cock and white phoenix pill”,这就触到了西方的文化禁忌。因为在西方国家,对于如“cock,Piss,shit,fuck,tits”等词是严格禁止使用的,这被认为是西方社会遵循的最起码的伦理道德准则。再如“黄帝内经”被译为“Yellow Emperor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这就是因为外国人对中国历史文化不了解的结果,黄帝是人名不是“皇帝”,也不是黄色,内经不是内科,而是一部书的卷。因此,中医药翻译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还有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对东西方文化背景均有一定的了解。
三、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翻译对策
长期以来,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翻译问题及障碍使我国至今尚未建立健全规范化的翻译理论指导体系,缺乏统一规范的翻译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因此迫切需要探索研究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翻译对策,用以指导中医药翻译实践、理论传播和成果推广,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医药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一)加深文化趋同,克服文化差异障碍
充分了解东西方的文化背景在中医药英语翻译中非常重要。如果忽视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仅从中医本身或仅以教材上给出的翻译作解释,往往不够全面、准确。如果忽视东方的文化背景,又不能弄清中医术语、体系的来龙去脉。因此,从文化传输角度来看,中医药翻译应以东西方文化趋同作为衡量标准。所谓文化趋同即东西方文化特征相互覆盖的部分。中医英译应有强烈的文化意识,克服文化差异的障碍。从中医理论的起源、特色、英汉语言差异和翻译理论规律中,寻求这种文化趋同,力求中医译文的统一规范。译者可以借用西医的某些术语来翻译相同相近的中医概念,如疾病名称和解剖名称。中医的药物剂型有些与西医相同或相近,如丸、散、片等,可译作pill, powder, tablet等。但更多的却属中医特有,在西医上没有对应概念,如汤、饮、丹等,这些中医特有剂型可以统一翻译。如将“汤”译作“decoction”;“丹“译作“boluso”;“饮” 译作“decoction”。
(二)确立中医药翻译的原则,统一翻译标准化
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要使中医药更多地被外国人所理解认可,中医药理论基本术语英译的统—非常必要。近年来,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的研究虽然发展较快,但主要集中于对翻译方法问题的研究。其实,翻译方法属于语言文化交流与沟通领域的表层问题,确立正确的翻译指导原则才是实现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根本问题。中医药翻译应采用“简洁明了、保持特色、互通有无”的原则。“简洁明了”就是中医译语也应力求简洁,要用常用词语来翻译以保持本意。“保持特色”就是要求在中医翻译中保持中医特色,译出纯正中医的味道,而没有必要过分拘泥于中医的美妙修辞和行文方式。对于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术语最好采用音译法。如 “气”、“阴阳”、“气功”、“推拿”等;“互通有无”就是中医英译中可把中医术语转换成相应的西医名词。如“Heart liver Soleen Lung Kidney”(心、肝、脾、肺、肾)、“headache and vertigo”(头晕目眩)、“vexation and palpitation”(心悸心烦)、“insomnia and poor memory”(失眠健忘)等。
(三)建立中医药翻译语料库,形成统一的中医翻译理论
目前中医药翻译缺乏统一的标准主要是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医翻译理论对目前的翻译实践进行指导。因此,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中医药翻译语料库,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治疗、中药、方剂、针灸、临床各科等基本词条,对中医术语的英译进行规范,从而形成统一的中医药翻译理论具有其现实意义。语料库的建立可以通过研究西医英语的特点来规范中医术语的表达。
(四)加强中医药专门翻译人才队伍的建设
4.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障碍及其成因分析 篇四
改革不断深入,社会快速发展,人们为高校培养了大批人才而欣喜的时候,一个新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却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了。有关方面对全国l
2,5万大学生的抽徉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学生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有关单位对南京4所高校的一万多名大学生精神状况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约有四分之一的人有心理问题,有”,7%的学生患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另外对南京市的608名同学调查时发现,有过心理危机的占75%。夭津曾对5万大学生进行调查,16%存在着焦虑、恐怖、神经性忧郁和情感危机等心理障碍。去年对全国14万大学生的调查显示,27%的学生存在负面心理情绪,大学生因心理疾病退学的高达总人数的%。研究还表明,大学生中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一、当今大学生基于他们特殊的生活环境、心理环境和生理环境,可以看到引起他们的心理障碍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表现
(1)学习持久紧张感和竞争压力感。从进入高中到考上大学,持续3-4年的紧张学习,没有得到心理上的放松,进入大学后依然按照原来的学习方式拼命。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考上大专的要争取专升本、考上本科的要争取毕业后考上硕士研究生、博士„„。有的大学生,中学时代一直是尖子,总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家长的夸奖,常常自我感觉良好。到了大学,服胃‘‘强中自有强中手”相比之下,原来的优势消失了,这在心理上产生了竞争压力感,使大脑处于高度疲惫状况,导致心理功能失调。
(2)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我国著名已故的心理卫生学家丁攒先生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大学生有强烈的交往欲望,但不少学生表现出人际沟通不良,性格上不合群,相容性差,使自己易在同学中处于不被理解,被排斥,被受冷落的境地,久而久之,往往会产生精神压力,因而一遇到问题影响情绪时,便无以寄托,无所支持,无处抒发,于是只能压抑.激烈竟争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擅长单打独干,易于自我封闭,不善与人交流,在恐惧失败的心理下,不敢与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竞争力的丧失。
(3)强烈的孤独、空虚及压抑感。学校生活的单调,早年建立的伙伴关系的解体。青春期综合反应所带来的烦恼,缺乏精神支柱,理想与实现的矛盾,人际感情的失真,特别是高消费和外来的诱惑与所造成的心理落差,往往给人以压力感,并由此产生孤独和空虚感。
(4)情感危机难以排除。目前大学生恋爱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据对在校的大学生抽祥调查,正在恋爱的一年级为I
S%,二年级为25%,三年级为40%,四年级为65,单相思者为10%,失恋者为20%
o调查还显示有手淫的占%。由于传统认识与性心理、性生理知识的不足,以致很多学生在手淫后又往往产生较强烈的恐惧与不安、自责与自罪,使心理处于持久的疲劳与冲突之中而不能自拔。从心理卫生的角度上看,都需要动用大量的精神能量,其强度不亚于紧张的学习。就年轻人而言,如果学习和恋爱交织在一起,并产生各自的或交叉的冲突时便可能造成心理危机。
(5)经济困难。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一部分同学家庭经济比较富裕生活好点也无可厚非,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家庭经济非常困难,因而使学生的生活水平产生日益明显的差别,使“穷困者”的自尊与虚荣受到挑战,从而破坏了其心理内环境的稳定。近几年高校学费节节攀高。学生消费也日益增长,许多下岗职工家庭和农村家庭的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内心闭塞。
(6)进步受阻和评优评先榜上无名。积极进取,奋发成才是大学生的主流,乐于表现,勇于竟争也是大学生的一大特点。因此,大学生中有很多同学积极要求进步,靠拢党组织,有不少同学希望从事社会活动当学生干部。然而,有些同学由于种种原因而得不到重视和肯定,或者评优评先榜上无名,因而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陷入痛苦之中,而这种现象往往又发生在那些上进心比较强的学生身上。
(7)专业兴趣低。许多学生因对专业不了解误填或其它种种原因进入了一个无趣的专业,但在我国现有教育管理体制下,进校后没有一定的关系是无法转专业的。致使他们对本专业产生抵触情绪,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性去应付学习,心理矛盾倍出。
(8)文化选择和社会冲击带来的困惑。大学是思想开放的地方,各种思潮和文化流派齐头并存,物质诱惑和文化选择丰富多彩,这对于一直生活在单一思维氛围中的大学生们来说无疑是眼花缭乱。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也在大学校园中找到了土壤,这些都很容易让大学生们失去方向。
(9)网络时代还带来了信息和机会强迫的危机。这是一个“信息爆炸”,也是一个“信息匾乏”的时代。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一位教授就指出,网络资源的巨大能让深入其中的人们产生自己信息不足的错觉,从而越来越拼命的陷入其中,最终把自己折腾得疲惫不堪,伤害了身心健康。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已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了,如果我们不给这些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以及时地、有效地帮助和治疗,就可能使他们心理障碍进一步力口深,给社会造成潜在的损失和危害,其后果是严重的。
二、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的成因主要可归纳为几个方面
第一,从生理、心理的发育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健康状况从简单走向复杂,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的“暴风雨时期”,大多数学生在这段时期内都可以完成生理上的成熟,但多数人还不能同时在心理上达到成熟,这个时期是人生由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处在变动之中的大学生一方面产生了强烈的自主意识,且随着知识海淘论坛dongding的逐渐丰富,逐渐走向成熟。同时,又因为一下子失去对父母和家庭的依赖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应。
第二,从社会变革来看。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一个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化的历史过程中,加之中西文化的冲突,各种思潮的涌入,民主化逐渐推进,时代突然把社会转型过程中纷繁复杂,扑逆迷离的矛盾现象呈现在心理结构十分脆弱的大学生面前,这不仅会造成价值观混乱而且还会造成情感的极度苦闷,至使他们心理复杂而动荡不安。加之缺乏社会生活的磨练,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薄弱,因而极有可能发生严重的心理失衡,产生各种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第三,从家庭、学校来看。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除了生理原本有缺陷的,从小受到歧视(如私生子、弃儿、父母犯罪)未能正常成长以外,有相当部分则是被家庭和学校刻意重视、溺爱的“骄子”。强烈的优越感,造成他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但由于缺乏自主意识和适应能力。加之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间距以及面对考试、毕业分配带来的持久的期待焦虑,在任何一场哪泊是不大的精神冲击下,都可引发心理障碍。
第四,由干社会、历史、文化等传统因素的影响,我们一直把健康狭义理解为身体健康,而忽视了人们的心理健康。迄今为止,心理治疗与咨询意义仍未被更多的人所认识。有不少人心理、情绪、行为失常,却一直以为是生理方面的原因而四处求医问药仍不见好转,经人指点才来见心理医生。
第五,独身子女的群体不断增多。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委屈,心理特别易受挫折。同时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过去更导致他们无法适应新的生活。思乡与适应不良。多见于一年级新生,以女生为突出,她们在家中是宠儿,来到新环境,没有独立生活及在外的经验,面对社会化的大学生活,感受到陌生和不知所措。
心理学认为每一个人都存在着产生心理间题的潜在可能性,一旦这种可能性受到外部某种条件的激发,就会产生心理问题。但是心理问题并不是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只有发展的一定的程度,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之后才形成为心理障碍。虽然我们的心理咨询和一定的思想教育缓解了无数大学生心灵的痛苦,不同程度地矫正了他们中众多人行为上的偏差,弥补了他们人格上缺陷,挽救不少濒临绝境的轻生者,为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但是,如果我们从多方面(家庭、学校、社会等)重视心理卫生教育,尤其在高校加强心理卫生保健,使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情绪、行为得以及时地引导、排泄和治疗,那么,大学生心理障碍就会得到及时的调节和控制,许多潜在的因素也可以避免。
5.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障碍及其成因分析 篇五
一、影响企业发展因素的成因
构成影响企业发展因素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理念的滞后性。
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时,许多企业十分重视自身组织结构的转变,汲取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改变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科层管理体制,大部分企业采取的扁平化管理体制,首席执行官、执行总裁、董事长、总经理、事业部等领导体制迅速构建,对促进领导作风的改变、保证科学决策和政令畅通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却暴露出新旧体制转换中的冲击与碰撞。其中最重要的是管理理念的滞后,没有根本上从″以制度为本″转变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许多人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习惯于过去的行政命令的管理方式,从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甚至在管理跨度和管理纵深上还明显带有不适应的状况。有些部门和个人经验主义、形式主义、事务主义的倾向依然存在;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等随意性管理也较为严重。
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重形式轻内容,重表面轻实质,重口号轻落实所造成的局面,使企业的总体战略和模式在运作中走样,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凝聚力和诚信度。
(二)人员素质的反差性。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这一道理已成为许多企业的共识,但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管理干部和员工对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思想素质、专业技能、科学文化知识、技术水平、心理状态、社会交际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有的差距还十分明显。
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上是企业尚没有健全和完善的培训教育机制。主观上的原因则是主要方面。一些人随着地位的提高没有及时地学习;一些人随着改革调整中机构的自然升格,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没有质的改变;一些人则是长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只注意对上级领导和具体事务的应付,并没有着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一些人满足于尚能完成基本任务而缺少较高的责任心,等等。因此,人员素质与职务、岗位的反差使工作缺乏创造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容易产生满足现状,因循守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状况,严重地影响着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三)现代意识缺位性。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员工对转变观念、勇于创新的重要性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执行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还缺乏主观能动性,一些干部和员工停留在上级抓一抓,下边动一动的状态。特别是在形象意识、公众意识、沟通意识、互惠意识、信誉意识、战略意识、科学意识和创新意识等现代意识上,只知其然,不只其所以然;只停留在口头上而缺乏实践性。更不要说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实质、理论意义、战略地位和指导意义的深刻理解了。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些人主观上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改造的淡化与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削弱和自身的脆弱;激励中对物质和金钱的强化与偏颇;管理中的惩罚多于奖励;经营中的风险尚未真正传递到每一个人,致使工作缺乏前瞻性、预见性和先进性。
(四)员工行为的习惯性。
企业体制发生变革以后,广大员工开始逐步接受新的管理机制。但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当前,部分员工中还存在着几个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的倾向性的问题。
一是“铁饭碗”意识衍生出的雇佣行为。“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还在部分员工中存在,分配制度中实际存在的大锅饭的弊端还没有彻底根除,给多少钱就干多少活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官商作风滋生出的惰性行为。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等客上门,得过且过的倾向依然存在。
三是从众意识衍化出的散漫行为。不冒尖、不抢先;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稍有不如意就怨天尤人、满腹牢骚。
个别管理干部对上报喜不报忧、对下和事佬;有问题推上怨下、有成绩夸夸其谈;不愿负责、不敢负责的现象较为严重地阻隔了领导与群众的联系。
这些思想和行为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格格不入的,是与中新公司腾飞计划极不适应的。
二、对影响企业发展因素的基本对策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历史使命。对上述影响企业发展因素的成因,国内贸易部党政领导班子曾经进行过多次研讨,并努力在工作中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引导、改进和变革。我们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基本对策:
(一)大力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理念,从以制度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不仅是一场思想观念的变革,也是管理机制的根本转变。一切从激发人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积极性是现代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国内贸易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去年二季度开始对本部各部门的职权范围,企业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地修订和完善。制度的修订中遵循了四条原则。即坚持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而不是唯命是从的奴性;坚持激发人的创造性而不是推推转转的惰性;坚持激发员工的能动性而不是目光短浅的盲目性;坚持激发员工的规范性而不是随心所欲的随意性。
在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中,以公开、公平为原则,对二十三个中层管理岗位实行竞聘上岗,并坚持每年考核一次。
(二)加大对各类人员的教育培训。
对全体员工实行在岗终身培训是企业的责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教育培训中应注意坚持“三个结合”。
第一,把专业培训与学历培训结合起来。专业培训和学历培训属于正规教育范围,企业本身承担起来较为困难。主要是有计划地选派中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相关的院校参加专业培训。如:办公室的行政管理学和秘书学的培训;人力资源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的培训;市场部的市场学、广告学的培训;采购部、销售部的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的培训等等。同时还要鼓励在岗干部员工中的骨干参加学历教育,使其在三至五年内达到大专及其以上水平。企业应当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和方便。
第二,把思想道德教育与技术培训结合起来。教育员工把诚信作为职业操守,广泛开展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主题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同时,每年要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员工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
第三,要把提高与普及结合起来。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需要普及的知识如药理学、中医基础理论、营销技巧、管理手段等亟需进一步提高。同时,如计算机知识、药品知识、常用公文写作常识等也需要在干部和员工中普及。
从去年开始,我们成立了职工素质教育工程领导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员工,特别是采
购、销售等窗口岗位进行了岗位职业道德培训;对超市的一线员工开展了技术比武活动;在党员中开展了保持***员先进性教育,对团员青年进行了WTO知识培训等等。这一切对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三)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向心力。
企业发展要靠全体员工的努力。“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搬起地球”。企业的支点是什么?就是优秀的企业文化。要坚持把“天人同序·惠福民生”的企业理念,变成广大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观。要按照这一理念的要求建立约束和激励员工行为的有效机制;把企业标识系统变为企业外显形象的统一规范;把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点放在塑造企业良好形象上。国内贸易部严格遵循中新公司企业形象战略,利用多种手段,宣传团队精神和中新品牌的优势,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统一员工的行为,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提高员工文化生活质量,普及职业礼仪规范,提升员工的个人品位等等,新型的企业文化已经初步形成。
(四)深入研究企业改制中的行为科学,不断满足各类人员的需要。
员工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是有头脑、有思想、有主见的自然行为人,企业应深入了解各层次人员的需要,不断地创造条件予以满足。在现代企业中,员工不是劳动工具,而是创造价值的主体,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十分注重员工的思想、文化、物质等方面的需求。我们坚持每季度员工队伍分析,根据当时倾向性问题专题研究,能够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也要在一定场合和范围给予明确的答复。如一线员工对分配制度的反映较大,我们及时出台了工资调整方案,调动了一线员工的积极性;我们及时整合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解决了经营中手续环节繁杂的问题,召开部分大中专生座谈会,提高他们的各种待遇,激发了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我们定期开展经济形势和中新公司发展规划的教育,不断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期望值。满足员工的需要不是被动的盲从,而是在统揽全局的基础上,首先满足促进企业发展和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主流需求,使企业的凝聚力不断提高。
6.浅析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对策 篇六
一、财务风险的涵义及表现
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指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筹资渠道的不同选择、筹资数额的多少必然会引起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变化,因此产生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这里的筹资通常是指举债,因此狭义的财务风险可界定为企业因举债利用财务杠杆而导致的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现金流量风险、连带财务风险、外汇风险和资本营运风险等形式。我国加入WTO以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环境出现了变化,财务风险也随之出现一些新变化。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筹资、投资风险增大
加入WTO以后,金融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大,国家对金融机构的监督也进一步规范。我国金融企业必须要加强自身的管理,企业只有具备良好的信誉、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才能获得资金,并且金融机构执行到期还债的弹性也会减少,而制度执行的刚性会增加,这样就增大了企业的筹资风险。此外,国内诸多产品的投资报酬率下降、投入资金回收期增长,投资的风险增加。
(二)外汇风险进一步加大
我国的出口企业在享受更多国家的最惠国待遇的同时,也承担了更加复杂的不利因素。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更多币种、更大量的外汇结算业务,这样就会增加外汇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同时,更多的国外金融机构正在进入,我国企业有了更多的筹资方式和渠道,这无疑会加强企业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联系,也会进一步增加外汇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三)资本营运和管理风险加大
国内企业,特别是在某些行业领域具有优势的企业,将和国外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争夺上短兵相接,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实施外部扩张的最好方式就是采取兼并、收购、重组的方式。国内许多企业由于产品生产成本相对过高,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会处于困境。企业既要筹划实施并购,也要忙于并购,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资本营运风险。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投资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能力低下的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
(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是有财务活动,就必定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会避免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五)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到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有,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
企业财务风险作用于企业,通常表现为企业资产流动性下降、经营资金不足、资产负债率过高、债务负担沉重及盈利能力下降等,这些问题都与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直接相关。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应居安思危,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具体来说,应加强动态分析,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使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中能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提高风险价值观念,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置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理顺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
(二)运用适当的技术方法
规避财务风险的技巧、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它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结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因此,每个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以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三)建立科学的财务预测和风险监控机制
准确的财务预测,能使企业预先知道自己的财务需求,提前安排融资计划,估计可能筹措的资金量,在了解筹资满足投资程度的基础上,安排企业生产的经营和投资,从而使投资与筹资相联系,避免由于两者脱节而造成的资金周转困难。预测还包括了对未来各种可能前景的认识和思考,通过预测可以提高企业对未来不确定性事件的反映能力,从而减少了不利事件出现带来的损失。同时建立风险监控机制,使企业具备风险自动预警功能,对事态的发展形式、状态进行监控,信息反馈,及时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研究相应的对策和控制手段,把不确定性事件带给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四)培养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
7.汽车驾驶学习心理障碍成因分析 篇七
关键词:驾驶学习 心理障碍 分析 预防
汽车驾驶是一种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劳动,其过程不只是驾驶者肢体动作的简单操纵过程,更是驾驶者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驾驶者在汽车驾驶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反应将直接影响其行为结果(即操作行为的得当与否)和行车安全;而对于驾驶学员来说,在驾驶学习时的心理素质状况,不仅会影响驾驶培训的安全,更会影响学员对驾驶技能的学习效率及对技能的巩固。因此,在驾驶培训实践中,通过剖析学员在驾驶学习中常见心理障碍的成因,能有效帮助教员在带训中主动克服易引发学员学习心理障碍的不利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
汽车驾驶学习心理障碍是指驾驶技能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影响驾驶技能有效学习的异常心理活动。在驾驶培训教学中,学员常见的学习心理障碍主要有过度紧张、亢奋、过度焦虑、消极归因、自卑等异常心理。
一、过度紧张心理成因
紧张心理是驾驶初学者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通常,随着学员对汽车操纵性能的了解及对汽车操纵技能的掌握,学员心理紧张程度将会逐渐缓解。但当学员的紧张程度不能随驾驶学习时间的推移得到缓解,则说明学员已有过度紧张的心理障碍,易出现动作僵硬、反应失控、判断失误等反常行为。造成学员过度紧张的原因有:学员动手能力弱,身体协调性较差而产生对技能学习的不适应;学员基础训练时间偏少而训练进度过快,额外增加了学习负荷和压力;学员对汽车知识、驾驶操作原理不了解,致使技能学习处于一种被动模仿的状态而增加心理负荷;教员采用应试教学,教法僵化单一,使部分学员因不能真正领悟技术要领而感到手足无措;教员平时带训的言辞严厉粗暴,或对待学生的操作失误“责备多于指导”,使学员产生恐惧心理。
二、亢奋心理成因
出现亢奋心理的学员通常会出现注意力失调、判断力下降、行为控制能力减弱、盲目操作、喜欢冒险等行为表现。
原因主要有:学员意志品质和情绪控制能力弱,行为较为轻率冒险;学员学习目的不端正,对驾驶技能学习“求会而不求精”,开车“求快而不求稳”;学员对自我驾驶技能过分自信,却对车辆驾驶环境的多变性及车辆行驶的复杂性估计不足;学员安全意识不强,对安全文明驾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缺失应有的社会责任意识;教员对学员过度表扬,夸大评价学员的技能水平,从而导致学员盲目自信。
三、过度焦虑心理成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焦虑会使人感到沮丧、失望、内疚,增加失败感,从而削弱学习自信,甚至丧失学习内驱力。
学员产生过度焦虑的原因主要有:学员自我期望值过高,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挫折,就会强化自我内疚感而产生焦虑心理;教员在带教中言辞失当,挫伤了学员自尊心;教员在带教中忽视学员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在教员与学员间出现沟通障碍,无形中增大了学员学习难度和压力;教员带教方法失当,在技术指导中重指令落实而忽视技术的讲解分析,使学员难以领会技术要领而产生无助感;学员在培训中出现的不当操作行为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而使操作技术问题不断堆积,并在后续训练中不断重现,学员在训练中感受到与他人的学习差距不断增大,从而强化自责和失望感。
四、消极归因心理成因
归因是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或推论。出现消极归因心理障碍的学员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存在的问题,习惯用客观原因来掩盖自身主观上的问题,如教员原因、车辆原因等。
学员产生消极归因心理的原因主要有:学员自尊心和虚荣心过强,不能客观面对现实而刻意寻找客观理由掩盖自我存在的问题;学员性格偏执,人格发展存在一些障碍;学员因得不到教员的尊重而对教员产生不信任。
五、自卑心理成因
自卑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出现自卑心理的学员常会低估自我能力,出现害羞、自闭、灰心而无进取心等行为表现,甚至导致培训的失败。
学员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主要有:学员性格较悲观内向,不能及时宣泄和排解消极体验而造成消极体验累积,从而加重失望情结;学员因自我认识不足,低估自我能力而将消极后果放大;一些学员由于长时间得不到教员的激励而丧失自信力;教员指导的效度不高,不能通过指导有效化解或消除学员在训练中出现的挫折感,而使学员陷入无助境地。
综上所述,导致驾驶学员产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既有师源性的,也有生源性的。因此,教员在带训实践中,应注重对学员心理状况的评估、分析,积极预防学员心理障碍的产生,科学开展学员驾驶心理素质的强化训练。
8.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障碍及其成因分析 篇八
以江西省高校师范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集体座谈等方式,从性别差异这一角度就师范生普通话水平进行调查统计.调查结果表明:师范生普通话水平存在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自认普通话等级、经测试确认普通话等级、学习与运用普通话时间等六个方面.这些差异的存在是两性生理、心理、语言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此调查研究为江西省高校乃至全国高校推广普通话工作提供了实证参考.
作 者:侯涛 谢旭慧 HOU Tao XIE Xu-hui 作者单位:侯涛,HOU Tao(陕西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
谢旭慧,XIE Xu-hui(上饶师范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9.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障碍及其成因分析 篇九
施工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内部微观环境不容乐观
(1)、外部环境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集团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等综合环境。然而建筑施工企业因其生产的流动性、产品形式的多样性、施工技术的复杂性加之露天和高出作业多、机械化程度低等特点,不能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由于许多建筑施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系统不够合理,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使得在应变复杂的外部环境时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进行科学预见,且在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引发出财务问题时不能及时解决。如国家对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高度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这些存在于外部环境中的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若不能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必然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巨大的风险。
(2)、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企业高层对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企业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认识不足。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高层决策人员只凭借以往决策中固有的经验,或是个人主观意识,从而对集团的招标等财务投资进行盲目决策,致使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决策失误的现象时有发生。盲目的墨守成规、固执己见,不经过科学客观的实时分析,妄下财务决策,只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其次,在现实工作中,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并非受过专业培训的合格工作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本身的素质差异与经验的欠缺导致其在工作实践过程中欠缺对财务风险的科学认知。一些财务管理人员认为只要做好了建筑施工的货币收支、融资投资,就不必担心财务风险,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财务风险是伴随财务活动共同存在的,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致使其缺乏对财务风险的预见性。再者,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忽视建筑施工企业本身的特点与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一味纸上谈兵,纯粹利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来解决所有的财务问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着的,只靠一纸理论来管理财务,使得客观实践流于形式,是行不通的。
(3)投资缺乏科学预见性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价格变动等许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投资决策的预期效果,因此很难保证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利与亏损平衡了天平两端,使得建筑施工业的投资成了一个两难决策。而在投资过程中,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高层决策者未能客观认识到投资存在的风险,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只看眼前利益,对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完全忽视,加之其成本控制意识的欠缺,使得盲目投资的事屡见不鲜。其次,建筑施工企业的投资中,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决定着资产购置和改造革新的决策是否可行。当前,许多施工企业在作投资决策时由于参照了不实的经济信息,加之对投资项目缺乏周密严谨的研究与分析,致使投资决策失误、实际获利与预期效果完全相悖的情况频繁发生。盲目投资,不遵从客观实际,没有预见性的投资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建筑施工项目无法承受的,更有甚者,会给建筑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的打击。
(4)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信息不透明
建筑施工企业因其生产的流动性特点致使企业财务管理不能进行完整的系统规划,加之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够健全,财务基础管理工作不能得到完善。一些企业内部各级工作人员为谋私利,假账真爆真账假报,不同的场合报不同的账目,各部门、上下级之间出现人为制造财务信息现象,使得会计出纳在整理核实财务信息时核算不准,报表失真,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虚假。种种此类致使建筑施工企业集团无法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因而影响企业决策者在面临新的商机时投资招标的客观决策;还会导致企业在控制物流、资金流的过程中出现偏差,给企业集团造成巨大的财务风险。其次,在资金运行、收支与利益分配中,由于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使得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出现了权责不明与管理混乱的现象,致使资金流失现象加重,资金无法得到合理有效使用,资金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得不到保证。同时,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失衡,也不利于企业合理科学客观地解决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带来的问题,加之财务基础管理薄弱而导致无法及时规避与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5)合同风险
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建筑施工业面临着建筑资源相对缺乏的问题,许多工程项目的业主趁此时机与施工企业签下不平等合同,更有甚者,一些业主还要求施工企业垫付大量资金,且向施工企业收取违法保障金。导致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财务周转不同,举步维艰,甚至出现过程结束后施工企业濒临破产的现象,不平等合同的签订致使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系数加剧。其次,由于建筑施工项目存在周期长、时间跨度大、项目规模大、施工过程复杂等特点,这些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也使得施工企业集团在签订合同时难以完全规避风险。
二.建筑施工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增强对财务风险的客观认识与防范意识,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集团内部各级工作人员进行财务风险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帮助财务管理人员从根本上树立和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普及财务防范知识。将财务防范工作切实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以强化每一位员工的风险防范能力、增强工作人员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预见性,达到真正的责任到部责任到人的高度集中的.管理效果。通过营造一种浓厚的风险管理氛围,以便及时高效应对不同形势下复杂的财务风险状况。其次,建筑施工企业因其工作流程的复杂多样性,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更加需要高素质的财务管理者,因此,企业在配备财务管理人员时应进行严格考核,配备吃苦耐劳、对理论知识有系统性认识且洞察力强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
(2)树立风险评估意识,合理决策投资项目
承接工程任务是建筑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在投资决策中,企业决策人员应有一定的风险评估意识。在决策投资项目之前,应进行项目承接的前期调查,坚决抵制饥不择食的做法。要合理分析即将投标的工程项目的经济背景、实力及信誉等方面的情况,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其次,施工企业应考虑到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潮流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在投资决策中应杜绝以固有经验笼统决策的现象,应以实际现状、资金资源的充沛与否及周转能力为主,以当前社会经济大环境为依托,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科学投资。在决策中对即要招标的文件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利用企业过去的、现有的施工资料及数据、经验分析项目经济的可行性、技术措施的可行性,权衡成本与收益,从而达到规避投资风险的目的。
(3)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做到信息透明化
要想最大限度规避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是关键。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具有流动性与分散性的特点,因而企业管理者在将管理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到各部各职员的同时,还应确保该制度的严格执行。只有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才能降低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造成的损失。其次,施工企业集团须设立资金结算中心,作为企业的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集中办理企业内部资金收支、运转、投资、分配,并定期向各部门管理者进行核实。这样可以避免假账目及虚假财务信息而引发的一系列财务风险,因而做到真正的信息透明化,制度化,规范化,以解决资金的分散、监控、筹划三大难题。
(4)仔细分析合同条款,认真履约
施工企业在签订施工合同之前应仔细分析合同条款,密切关注合同中的补充协议,合同中应对“税金缴纳、工程变更、违约、保险、大型材料的支付”等有明确规定。其次,施工企业的项目负责人在施工中应熟悉图纸,按图施工,如发生设计变更等问题应及时办理工程坚定,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合同的签订是整个施工工程的基石,全面考虑如何合同中的每一个细节,可以有效规避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也是施工企业能够从中获利的前提与保障。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趋势,建筑施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着愈加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伴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建筑施工业僧多粥少,建筑资源相对缺乏的局面也相伴而来。施工企业的饥不择食现象的加剧,加之本身流动性、产品形式的多样性、施工技术的复杂性加之露天和高出作业多、机械化程度低等特点,而造成的资金风险、合同风险、成本风险等不利因素,又因为决策者在投资招标过程中存在的决策失误问题,从而使得建筑施工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加剧。要想规避施工业的财务风险,内要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机制,且要有足够的能力应对一切可能发生的外部环境问题。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不可避免,因而必须从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符合企业的管理决策方案,做到真正的内无忧外无患,才能起到真正的防范风险的成效,建筑施工业也才能永葆青春。
参考文献:
[1] 李东旭.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及其控制对策[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10)
[2] 毛春霞.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与对策分析[J]. 北方交通. 2011(08)
[3] 董文琴. 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与施工生产的矛盾与平衡[J]. 现代机械. 2006(05)
[4] 唐海翔. 浅议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J]. 时代经贸(下旬刊). 2008(12)
10.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障碍及其成因分析 篇十
随着工业、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迅速发展、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大气污染问题已引起我国高度重视,为了控制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所谓大气污染,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过程,向大气中排放出各种污染物,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环境极限)时,大气质量就会发生恶化,使人们的生活、工作、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以及设备财产等直接或间接地遭受破坏或受到恶劣影响,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人生活在空气里,如果空气受到污染,就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危害。人体呼吸的空气量很大,从空气中摄入污染物的速度又很快,因此空气中微小的污染物就能对人的健康发生极大的影响,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轻则诱发病变,重则夺去人的生命。
大气污染的有害成分。一氧化碳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不易被察觉,所以它对人体的危害往往是致命的。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通过器官和肺泡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生成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大200~300 倍,降低血液输送氧的能力而引起缺氧。结果使血液输送氧的机能大大降低,导致集体缺氧并出现各种症状,如头痛眩晕、直觉失常甚至昏迷死亡。
二氧化碳对人体虽无直接危害,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气温上升,它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研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人就会头昏、耳鸣、心悸、呕吐、血压升高,当浓度达到10%时,人就会失去直觉,停止呼吸而死亡。
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其刺激性。经常接触低浓度二氧化硫的人会有乏力、疲倦、咽喉炎、支气管炎等症状。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中危害性较大的一种。二氧化硫常与大气中的污染物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二次污染物,引起污染空气的恶劣作用。
大气中的颗粒物主要来源于自然界活动(如大风、沙尘暴等)和人类的生产活动(如工业排放、交通运输等)。颗粒物是人体健康的大敌,尤其是直径在0.5~5 微米的飘尘可以直接到达肺细胞而沉积,并可能进入血液往全身流动,其危害后果相当严重。
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
控制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以达到控制区域性大气环境质量、减轻大气污染的目的。
烟气污染物的处理。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涉及面比较广,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必须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对该地区各污染源所排放的各类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时空分布做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污染的最佳方案。工业生产区应设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工厂区与城市生活区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距离,并营建绿化带,减轻污染危害。对于现有污染严重,资源浪费、治理无望的企业要坚决采取关、停、并、转、迁等措施。
区域集中供热。分散于千家万户的燃煤炉灶,市内密集的矮小烟窗是烟尘的主要污染源。发展区域性集中供暖供热,设立规模较大的热电厂和供热站,用以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是消除烟尘的有效措施。这样还可以提高热能利用率,便于采用高效率的除尘器,采用高烟窗排放,减少燃料的运输量。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绿化造林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植物是空气的天然过滤器。蒙尘的树叶经雨水淋洗后,能够恢复吸附、阻拦灰尘的作用,使空气得到净化。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因而树林有调节空气成分的功能。
颗粒污染的治理。大气中的烟尘主要是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根据烟尘的特性,可将其分为粉尘、烟和雾三种类型。中咨网(http:///)研究部总结颗粒污染物的去除方法以下几种:
干法去除颗粒污染物。通过颗粒本身的重力和离心力,使气体中的颗粒污染沉降。而从气体中去除的方法,如重力除尘、惯性除尘和离心除尘。常用的设备有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等。
湿法去除颗粒污染物。用水或其它液体使颗粒湿润,再加以捕集去除的方法,如气体洗涤、泡沫除尘等。常用的设备有喷雾塔、填料塔、泡沫除尘器、文丘里洗涤器等。
过滤法去除颗粒污染物。使含有颗粒污染物的气体通过具有很多毛细孔的滤料,将颗粒污染物截留下来的方法,如填充层过滤、布袋过滤等。常用的设备有颗粒层过滤器和袋式过滤器。
静电法去除颗粒污染物。使含有颗粒污染物的气体通过高压电场,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使其去除的过程。常用的设备有干式静电除尘器和湿式静电除尘器。选择哪一种方法,去除颗粒污染物,要从颗粒染物的粒径大小和数量以及操作费用等方面来考虑。一般情况下,较大颗粒宜采用干法,而细小颗粒(数微米)则以过滤法和静电法为宜。
气态污染物的治理。
吸收法。吸收法是采用适当的液体作为吸收剂,使含有害物质的废气与吸收剂接触,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被吸收剂吸收,使气体得到净化的方法。这种方法也用于气态污染物的处理。吸收可分为化学吸收和物理吸收两大类。化学吸收是被吸收的气体组分和吸收液之间产生明显的化学反应的吸收过程。从废气中去除气态污染物多用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是被吸收的气体组分与吸收液之间不产生明显的化学反应的吸收过程,仅仅是被吸收的气体组分溶解于液体的过程。在吸收法中,选择合适的吸收液至关重要。在对气态污染物处理中,吸收液是处理效果好坏的关键。
吸附法。吸附是一种固体表面现象,它是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处理气态污染物,在固体吸附剂表面,在分子引力或者化学键力的作用下,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障碍及其成因分析】推荐阅读:
企业分配制度及其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分析01-08
浅谈中国物流企业经营现状及其经营模式12-22
中外企业文化及其实证分析之体会12-18
中国服装行业SWOT分析及国际化战略11-07
中国建筑质量低劣的成因09-28
探讨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治理10-12
国际投资与跨国企业管理 案例分析08-05
中国企业并购案例分析12-02
中国企业培训市场分析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