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2024-09-10

初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精选5篇)

1.初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篇一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不等关系

※1.一般地,用符号“<”(或“≤”), “>”(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要区别方程与不等式: 方程表示的是相等的关系;不等式表示的是不相等的关系.※3.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非负数 <===> 大于等于0(≥0)<===> 0和正数 <===> 不小于0 非正数 <===> 小于等于0(≤0)<===> 0和负数 <===> 不大于0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那么a+c>b+c, a-c>b-c.(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那么a-b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如果a=b,那么a-b等于0;反过来,如果a-b等于0,那么a=b;如果ab <===> a-b>0 a=b <===> a-b=0 a a-b<0(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就可以了.三.不等式的解集: ※1.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2.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多个,一般是在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数,与方程的解不同.¤3.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 ①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②方向:大向右,小向左 四.一元一次不等式: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像这样的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特别要注意,当不等式两边都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

④合并同类项;

⑤系数化为1(不等号的改变问题)※4.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情形为ax>b(或ax0时,解为;②当a=0时,且b<0,则x取一切实数;当a=0时,且b≥0,则无解;③当a<0时, 解为;¤5.不等式应用的探索(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列不等式解应用题基本步骤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相类似,即: ①审: 认真审题,找出题中的不等关系,要抓住题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等含义;②设: 设出适当的未知数;③列: 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④解: 解出所列的不等式的解集;⑤答: 写出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五.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六.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定义: 由含有一个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不等式组的解集.如果这些不等式的解集无公共部分,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通常是利用数轴来确定.※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情况(a、b为实数,且ab

两大取较大 x>a

两小取小

a

大小交叉中间找无解

在大小分离没有解(是空集)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分解因式

一.分解因式

※1.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2.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关系.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1)整式乘法是把几个整式相乘,化为一个多项式;(2)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因式相乘.二.提公共因式法

※1.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如:

※2.概念内涵:(1)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应当是“积”;

(2)公因式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3)提公因式法的理论依据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即:

※3.易错点点评:(1)注意项的符号与幂指数是否搞错;(2)公因式是否提“干净”;

(3)多项式中某一项恰为公因式,提出后,括号中这一项为+1,不漏掉.三.运用公式法

※1.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2.主要公式:(1)平方差公式:

(2)完全平方公式:

¤3.易错点点评: 因式分解要分解到底.如 就没有分解到底.※4.运用公式法:(1)平方差公式:

①应是二项式或视作二项式的多项式;②二项式的每项(不含符号)都是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的平方;③二项是异号.(2)完全平方公式: ①应是三项式;②其中两项同号,且各为一整式的平方;

③还有一项可正负,且它是前两项幂的底数乘积的2倍.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5.因式分解的思路与解题步骤:(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达到分解的目的;(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四.分组分解法: ※1.分组分解法: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如:

※2.概念内涵: 分组分解法的关键是如何分组,要尝试通过分组后是否有公因式可提,并且可继续分解,分组后是否可利用公式法继续分解因式.※3.注意: 分组时要注意符号的变化.五.十字相乘法: ※1.对于二次三项式 ,将a和c分别分解成两个因数的乘积, , , 且满足 ,往往写成的形式,将二次三项式进行分解.如:

※2.二次三项式 的分解:

※3.规律内涵:(1)理解:把 分解因式时,如果常数项q是正数,那么把它分解成两个同号因数,它们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p的符号相同.(2)如果常数项q是负数,那么把它分解成两个异号因数,其中绝对值较大的因数与一次项系数p的符号相同,对于分解的两个因数,还要看它们的和是不是等于一次项系数p.※4.易错点点评:(1)十字相乘法在对系数分解时易出错;(2)分解的结果与原式不等,这时通常采用多项式乘法还原后检验分解的是否正确.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分式 一.分式

※1.两个整数不能整除时,出现了分数;类似地,当两个整式不能整除时,就出现了分式.整式A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如果除式B中含有字母,那么称 为分式,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2.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即有:

※3.进行分数的化简与运算时,常要进行约分和通分,其主要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4.一个分式的分子、分母有公因式时,可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这个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的们的公因式,也就是把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叫做约分.二.分式的乘除法

※1.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分式除以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即: ,※2.分式乘方,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即:

逆向运用 ,当n为整数时,仍然有 成立.※3.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三.分式的加减法

※1.分式与分数类似,也可以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2.分式的加减法:

分式的加减法与分数的加减法一样,分为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与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上述法则用式子表示是:

(2)异号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上述法则用式子表示是: ※3.概念内涵: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最简分母,其方法如下:最简公分母的系数,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最简公分母的字母,取各分母所有字母的最高次幂的积,如果分母是多项式,则首先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四.分式方程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在方程的两边都乘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②解这个整式方程;③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2.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①审清题意;②设未知数;③根据题意找相等关系,列出(分式)方程;④解方程,并验根;⑤写出答案.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

相似图形

一.线段的比

※1.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 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CD=m:n ,或写成.※2.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 ,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3.注意点: ①a:b=k,说明a是b的k倍;②由于线段 a、b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k是正数;③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出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④除了a=b之外,a:b≠b:a, 与 互为倒数;⑤比例的基本性质:若 , 则ad=bc;若ad=bc, 则

二.黄金分割

※1.如图1,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 ,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2.黄金分割点是最优美、最令人赏心悦目的点.四.相似多边形

¤1.一般地,形状相同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2.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五.相似三角形

※1.在相似多边形中,最为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2.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3.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的特例,这时相似比等于1.注意:证两个相似三角形,与证两个全等三角形一样,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4.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5.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6.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六.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一般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基本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且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①两角对应相等;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③三边对应成比例.①一个锐角对应相等;②两条边对应成比例: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a.两直角边对应成比例;b.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成比例.※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2, l1 // l2 // l3,则.※3.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八.相似的多边形的性质

※相似多边形的周长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九.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2.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3.位似变换: ①变换后的图形,不仅与原图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并且对应点到这一交点的距离成比例.像这种特殊的相似变换叫做位似变换.这个交点叫做位似中心.②一个图形经过位似变换后得到另一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就叫做位似形.③利用位似的方法,可以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一.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1.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2.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作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作的调查叫做抽样调查.二.数据的收集

※1.抽样调查的特点: 调查的范围小、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优点.但不如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精确,它得到的只是估计值.而估计值是否接近实际情况还取决于样本选得是否有代表性.第六章

证明(一)二.定义与命题

※1.一般地,能明确指出概念含义或特征的句子,称为定义.定义必须是严密的.一般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术语,例如“一些”、“大概”、“差不多”等不能在定义中出现.※2.可以判断它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句子叫做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3.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且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4.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5.根据题设、定义以及公理、定理等,经过逻辑推理,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正确,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为什么它们平行

※1.平行判定公理: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由此得到平行的判定定理)※2.平行判定定理: 同旁内互补,两直线平行.※3.平行判定定理: 同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四.如果两条直线平行

※1.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公理: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五.三角形和定理的证明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一个三角形中至多只有一个直角 ¤3.一个三角形中至多只有一个钝角 ¤4.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六.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 推论1: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初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篇二

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

1、基本字词归纳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 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

《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

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

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⑤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解释为“手指”是名词,解释为“指点”“指出”是动词。其次分析词类活用还要和同音词区别开来。有的词读音相同,写法也相同,但如果它们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就不是词类活用。如“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中的“足”是指“脚”,是名词;而“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句中的“足”是“充足”的意思。

(1)故

故虽有名马。

——《马说》

(所以)

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学过的知识)公问其故

——《扁鹊见蔡桓公》

(原因、缘故)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见蔡桓公》

(特意)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

(因此)广故数言于亡。

——《陈涉世家》

(故意)(2)间

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

(隔开)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

(夹杂)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参与)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见蔡桓公》 骈死于槽枥之间。

——《马说》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3)绝

以为妙绝。

——《口技》

群响毕绝。

——《口技》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4)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5)病

君之病在肌肤。

——《扁鹊见蔡桓公》 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 》

(6)书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石壕吏》

乃丹书帛曰。

——《陈涉世家》

(7)上

上使外见兵。

——《陈涉世家》

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翁》

(8)见

昨日见军帖。

——《木兰诗》

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

才没不外见。

——《马说》

(9)比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裙中。——《核舟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

(10)少

宾客意少舒。

——《口技》

少时,一狼径去。

——《狼》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11)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狼》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2

(疾病、大病)

(困苦不堪)

(信)

(写)

(皇上)

(身体上的)

(看见)

(拜见)

(通“现”,显露)

(靠近)

(等到)

(稍微)

(一会儿)

(年轻的)

(随从,跟随)

(顺从,听从)

(顺从)

(一会儿)(中间)(暗中)(极点)(停止、消失)(隔绝)(观赏)(景象、景观)(看)

(12)分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分给,分配)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这里指八分挂零,说明很小)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隆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分内,名分)(13)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文章)文过饰非。

(掩饰)(14)世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

问今是何世。

——《桃花源记》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马说》

(15)业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

(16)犯

作奸犯科。

——《出师表》

(17)达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

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18)当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捕蛇者说》

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19)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20)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卖炭翁》

齐师伐我。

——《曹刿论战》

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21)阴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朝晖夕阴。

——《岳阳楼记》

(22)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以塞忠谏之路。

——《出师表》

(23)极

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

此乐何极。

——《岳阳楼记》

南极潇湘。

——《岳阳楼记》

初极狭,才通人。

——《桃花源记》

夫大国,难测也。

——《曹刿论战》

(父子相继为一世)

(时代,朝代)

(世上)

(事业,功业)

(职业)

(触犯)

(到,达到)

(做官,显贵)

(抵充,相抵)

(对着,面对)

(应当)

(在……之后)

(砍伐)

(攻打,讨伐)(讨伐)

(水的南面,南岸)

(用言语规劝)

(极点,极端)(尽,穷尽)

用法)(24)国

(国家)

(阴暗)

(同上)

(到)

(极其,非常。这是副词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

(国都,京城)(25)备

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

(完备)

众妙毕备。

——《口技》

(具备,齐备)(26)径

少时,一狼径去。

——《狼》

(径直,一直)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

(直径)(27)将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木兰诗》

(扶,持)上使外将兵。

项燕为楚将。

(28)顾

顾野有麦场。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9)胜

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30)复

扁鹊复见。

(31)称

先帝称之曰能。

袒右,称大楚。

不以千里称也。

不能称前时之能。

(32)乘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公与之乘。

(33)章

又用篆章一。

(34)惊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波澜不惊。

(35)属

忠之属也。

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神情与苏、黄不属。

(36)策

执策而临之。

策勋十二转。

策之不以其道。

(37)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38)许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狼》

——《出师表》

——《陈涉世家》

——《岳阳楼记》

——《扁鹊见蔡桓公》——《出师表》

——《陈涉世家》

——《马说》

——《伤仲永》

——《陈涉世家》

——《曹刿论战》

——《核舟记》

——《口技》

——《岳阳楼记》

——《曹刿论战》

——《扁鹊见蔡桓公》——《核舟记》

——《马说》

——《木兰诗》

——《马说》

——《口技》

——《核舟记》

(率领,统率)(将帅,将领)(看见)

(尽,全部)

(优美)

(又)

(称赞,赞许)

(号称)

(称呼)(符合)

(量词,辆)

〔同坐(一辆)战车〕

(印章)

(受惊)

(振起)

(一类)

(隶属,管辖)

(类似)

(鞭子)

(记载)

(驱使)

(奇异)

(零数)

(看望、访问)

高可二黍许。

——《核舟记》

(上下、光景)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

(赞同、答应)(39)舍

便舍船。

——《桃花源记》

(丢下)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房屋)(40)志

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

(记)必先苦其心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志)(41)寻

寻向所志。

——《桃花源记》

(找)寻病终。

——《桃花源记》

(不久)(42)道

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

(道路)得道者多助。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仁政)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正道)(43)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巩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

(固执)戍死者固十六七。

——《陈涉世家》

(本来)(44)亡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 潼关怀古》

(衰亡)今亡亦死。

——《陈涉世家》

(逃跑)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通“无”)(45)举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

(发动)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被举用)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

(推荐)死则举大名矣。

——《陈涉世家》

(成)(46)坐

众宾团坐。

——《口技》

(坐着)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因为)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

(同“座”)(47)食

谨食之。

——《捕蛇者说》

(喂食)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捕蛇者说》

(吃)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通“饲”,喂)

二、通假字归纳:

(1)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陈涉世家》(2)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陈涉世家》(3)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发起)——《陈涉世家》

(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陈涉世家》(5)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上)——《木兰诗》

5(6)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木兰诗》(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核舟记》(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还有)——《核舟记》(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核舟记》(10)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男子美称)(11)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放)——《核舟记》(12)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置放)——《愚公移山》(13)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愚公移山》(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愚公移山》(15)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16)汤熨之之所及也。(“汤”通“烫”:用热水焐)——《扁鹊见蔡桓公》(17)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回转、掉转)——《扁鹊见蔡桓公》(18)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药剂,汤药)——《扁鹊见蔡桓公》(19)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陷)——《出师表》(20)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出师表》(21)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马说》(2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干,本领)——《马说》(23)系向牛头充炭直。(“直”通“值”:价值、价钱)——《卖炭翁》(24)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岳阳楼记》(25)百废具兴。(“具”通“俱”:都,全都)——《岳阳楼记》(26)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抗拒)——《公输》(27)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公输》(28)公输盘诎。(“诎”通“屈”:折服)——《公输》(29)自余为僇人。(“僇”通“戮”:遭到贬谪)——《始得西山宴游记》(30)而游者皆暴日中。(“暴”通“曝:晒)——《峡江寺飞泉亭记》(3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2)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3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34)衡于虑。(“衡”通“横”:梗塞,指不顺)——《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35)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36)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口技》(37)持其赀去。(“赀”通“资”:资材)——《越巫》

(38)客问元方:“尊君在不?”(“不”通“否”:吗)——《陈太丘与友期》(39)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三峡》(40)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闲情记趣》(41)傧者更道。(“道”通“导”:引导)——《晏子故事两篇》

(42)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什么)——《晏子故事两篇》(43)圣人非所熙也。(“熙”通“嬉”:开玩笑)——《晏子故事两篇》(44)辑以翡翠。(“辑”通“缉”:连缀)——《寓言四则之买椟还珠》(45)宣王说之。(“说”通“悦”:高兴)——《寓言四则之滥竽充数》(4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伤仲永》(4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论语〉十则》(48)屏弃而不用。(“屏”通“摒”:摒弃)——《为学》

(三)文言虚词用法归纳:(1)相对于实词而言,文言虚词没有一定的实在意义,主要用来组词成句,在句子中起语法作用。文言虚词中可以包括代词、动词、副词等类别,而这些词类按现代汉语的划分方式,应属实词。这是因为文言虚词的概念是沿用古代留存下来的传统提法,古人的语言观念不如今人明确,分类自然不够仔细。文言虚词大体可以分为:代词、介词、助词、叹词、副词、连词等候。一个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并不相同,如“其”可以作代词。也可以是助词或副词,应结合其在语句中的作用,具体辨析。

(2)确定虚词的意义,首先要确定词性。要确定词性就得掌握每个虚词的用法规律,要联系上下文作细致辨析。除此之外,还要弄清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如“之”作主语、谓语宾语则是代词或动词,若在主谓之间,则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翻译。复习虚词时要掌握虚词的使用方法:一是在语言环境中辨别词性和用法。如“公与之乘”这个“之”是涉及的对象,是曹刿,“之”是代词。二是从语法角度分析它的作用。就是看是否充当句子成分,充当了什么成分。如果没有充当成分,只起组合作用或表语气,就是助词。

(3)在复习中,可以从虚词功能的角度作分类,以便于系统归纳掌握。A.起指代作用的虚词。包括 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中“予”是“我”的意思,除此之外还有“吾”、“余”等词。

第二人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中的“若”是“你”的意思,此外还有“汝”、“尔”、“乃”等词。

第三人称: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中的“其”是“他们”的意思,此外还有“之”、“彼”、“伊”等词。

指示代词: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中的“是”作“这个”讲。此外还有“此”、“斯”、“夫”、“或”等词。

疑问代词: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中的“孰”作疑问代词“谁”讲,此外还有“何”、“安”、“药”等词也是疑问代词。

B.起限制或修饰作用的虚词。包括 程度副词: 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中的“愈”作“更加”讲。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甚”作“很”讲。以为妙绝(《口技》)中的“绝”作“极点”讲。

此外还有“殊”、“稍”、“益”等词均可充当表程度的副词。范围副词: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中的“咸”作“都”讲。众妙毕备(《口技》)中的“毕”作“全”讲。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中的“并”作“一共”讲。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中的“但”作“只”讲。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石壕吏》)中的“唯”作“只”讲。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中的“止”通“只”,表范围。此外还有“悉”、“俱”、“举”等词都可以作表范围的副词。时间副词: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中的“已”作“已经”讲,表时间。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中的“既”作“已经”讲,表时间。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中的“向”作“从前”讲,表时间。囊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元一焉(《捕蛇者说》)中的“囊”作“从前”讲,表时间。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中的“会”作“适逢”讲,表时间。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中的“素”作“平素,平常”讲,表时间。忽逢桃花林(《桃花源记》)中的“忽”作“忽然”讲,表时间。情态副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中的“诚”作“实在”讲,表示一种情态。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口技》)中的“渐”作“渐渐”讲,表示一个变化的过程。尉果笞广(《陈涉世家》)中的“果”作“果然”讲,表示一种情态。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中“故”作“故意”讲,表情态。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捕蛇者说》)中“几”作“几乎”讲,表情态。表谦敬、频率、重复的副词: 徒属皆曰:“敬受命”(《陈涉世家》)中的“敬”表谦敬。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中的“猥”和“枉”表降低身份的谦词。扁鹊出,桓侯又不悦(《扁鹊见蔡桓公》)中的“又”作“再一次”讲,表频率。表语气或否定的副词: 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复兴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中的“庶”表陈述语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中的“宁”表反问语气。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主(《陈涉世家》)中的“不”表否定。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中的“弗”表否定。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表否定。C.起关联作用或组合结构作用的虚词。

表时间、处所、对象、方式、原因、被动、比较的介词: 试用于昔日(《出师表》)中的“于”是一个表时间的介词,相当于“在”。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中的“于”作“到”讲,表时间。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中的“于”后面跟地点,表处所。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中的“乎”也是一个表地点的介词,做“在”讲。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中的“缘”作“沿着”讲,表方式。当窗理云鬓(《木兰诗》)中的“当”作“对着”讲,表对象。告之于帝(《愚公移山》)中的“于”表对象,作“向”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中的“以”作“凭”讲,表示对象。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中的“以”也是“凭”的意思,但表示方式。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中的“比”表比较关系。表并列、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转折、关联作用的连词: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中的“及”表并列作用。下视其辙,登就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曹刿论战》)中的“遂”表结果的连词。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中的“苟”是表假设关系的连词。当“如果”讲。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中的“藉第令”是一个表假设关系的连词。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中的“而”是一个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当“但”讲。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中的“而”表修饰关系。D.表结构的虚词。结构助词: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中的“之”相当于结构助词,作“的”讲;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中的后一个“之”结构上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何陋之有”中的“之”在结构上充当宾语前置的标志。此外还有“者”、“所”等词可以作结构助词。

语气助词: 盖-岁之犯死者有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捕蛇者说》)中的“盖”表陈述的语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中的“者”表判断语气。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中的“焉”表肯定的语气。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中“乎”表询问语气。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中的“耶”表疑问语气。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中的“哉”表反问语气。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矣”表强烈的感叹语气。E.表感叹的虚词一一叹词。.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中“嗟夫”表示作者的感叹。

嗟乎!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陈涉世家》)中的“嗟乎”表示陈涉对无人了解自己的感叹。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中的“呜呼”表示作者无可奈何的感叹。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中的“噫”表示作者找不到志同道合之人的感叹。

(四)文言虚词举例

①、之

(1)结构助词 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的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2)语气助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补充音节,无实在意义。②其 作副词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还是 ○3以 作介词

“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用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凭借 作连词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因为 “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由于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用来 4.而

作连词分别表顺承关系、判断关系和修饰关系。例如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表顺承关系,不译 5.乃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表承接关系的连词,作“于是、就”讲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表判断关系的动词,作“是”讲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表人称的代词,作“你的”讲 6.于

作介词用,根据语言环境不同,意义各不相同。“告之于帝。”(《愚公移山》)——对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到 “苛政猛于虎。”(《捕蛇者说》)——比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从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给 7.为 作介词

“为天下唱。”(《陈涉世家》)——替、给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向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被 焉 作助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表句末语气,不译 ⑨所

所与“以”结合表原因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表原因 作介词结构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⑩乎

作语气助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吗 作介词

3.九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篇三

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通“遍”,遍及,普遍。2 邹忌修八尺有余。

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3 徐公来,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4 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5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6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 7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通“德”,感激。8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9 衡与虑。

衡,通“横”,梗塞,不通顺。10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弼。11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通“直”,直接。12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13 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有智慧。14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15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16 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而不相连的山冈。17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拣”,挑选。18 必能裨补阙漏。

阙,通“缺”,缺点。19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20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见,通“现”,出现。古今异义词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为了正义事业献身或放弃损害一方的利益。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古义:案件; 今义:指监牢。

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古义:见识短浅;今义:品性恶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专,古义:独自专有、独占;今义:专心、专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古义:两次或第二次;今义:表示行为的重复。6 可以一战。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可以用;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7 窥镜自视

窥,古义:照;今义: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看。8 而复问其妾。

复,古义:再、又;今义,往复、重复。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指某一地区、区域。10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寡人,古义:国君的自称;今义:妇女死了丈夫。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钟,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12 非独贤者不是心也。

是:古义:代词,这种;今义:判断动词。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发,古义:被任用;今义:发现。

举,古义:被举用;今义:举起。管夷吾举于士。

士,古义:狱官;今义:军人。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古义:明白、了解;今义:比喻。征,古义:征验、表现;今义:出征。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方,古义:纵横、面积;今义:方向或或形状。17 河阳之北。

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所有河流。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古义:竟然,连……都;今义:曾经。19 投诸渤海之尾。

诸,古义:兼词;今义:众,许多。20 无陇断焉。

陇断,古义:山冈高地;今义:把持、独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古义:时;今义:一年四季中的一个季节。22 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商店开始营业。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深切的憎恨。24 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义:出身卑贱,见识鄙陋。

一词多义

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属 忠之属也。种类,类。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托。加 弗敢加也。虚夸而山不加增。

增加 上 受上赏。

名词,上等

上书谏寡人者。

动词,送上,进献 下 乃下令。

动词,颁布、下达受下赏。

名词,下等 若

1干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动词,及、比得上

门庭若市。动词,如、像 有 邹忌修八尺有余。通“又”欲有求于我也。动词,与“无”相对 朝

1朝服衣冠。名词,早晨于是入朝见威王。名词,朝廷能谤讥于市朝。名词,官府的大堂

皆朝于齐。

动词,朝拜 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疑问代词

徐公来,孰视之。通“熟”,仔细,形容词 而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可是 2 呼尔而与之。修饰连词 于

1是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动词

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介词 为

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读二声,做,动词乡为身死而不受。是,动词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前一个读四声,炒了,介词;后一个读二声,做,接受,动词 得 者者不可得兼。能够,动词得之则生。得到获得,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德”,感恩。亡 国恒亡。灭亡,动词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动词。举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被举用,被选拔,动词发于声。发出,动词。之

1寡助之至。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三里之城。助词,的 3 夫环而攻之。代词,代上文的城郭,它 4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助词,用在后置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不译 于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介词,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 曾

1曾不若孀妻弱子。副词,竟然,连…都曾益其所不能。动词,通“增”,增加 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副词,通“无”,没有 2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逃跑,逃亡 焉

1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始一反焉。语气助词,不翻译 3片无陇断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其

1中其妻献疑曰。代词,他的 2 其如土石何。助词,怎么,如何。且 看且九十。副词,将要,快要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另外 诸

1投诸渤海之尾。兼词,之于诸将皆失色。众,各位 之

1以君之力。助词,的 2 曾涌损魁父之丘。凑足音节,不译 3 汝之不惠。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操蛇之神闻之。助词,的;代词,指愚公移山这件事。遗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留给,动词

2深追先帝遗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名词 效

1恐托付不效。成效,名词

不效则治臣之罪。效果,名词 于

1是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介词,到,引出处所躬耕于南阳。介词,在引出处所败军之际。介词,在,引出时间 受任于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介词,对,引出动作对象。所以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的 以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来,表示目的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以致辞,表示结果咨臣以当世之事。介词,把,拿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为

4.初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篇四

文言文知识

一.文学常识:

1.《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2.《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辑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

3.《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字君实。《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全书长于描写战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都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这里“资”是“帮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鉴”是“借鉴”;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戒来帮助加强政治。

4.《口技》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顺治年间进士。代表作有《铁崖文集》《秋声诗》《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5.《夸父逐日》节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6.《共工怒触不周山》节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7.《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

异的故事。二.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通“攀”牵、引。《伤仲永》 2.对镜帖花环“帖”(tiē)通“贴”粘,粘贴。《木兰诗》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通“耶”语气词《孙权劝学》 4.满坐寂然“坐”(zuò)通“座”座位,这里指宾客 《口技》 5.止有剩骨只增笑耳“止”(zhǐ)通“只”只有《狼》 三.古今异义: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

2.或以钱币乞之(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或许,或者。)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义:文采或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4.泯然众人矣(众人——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5.卷卷有爷名(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6.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几欲先走

7.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副词。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但当涉猎

8.出郭相扶将(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作姓氏。)9.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10.见往事耳(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11.及鲁肃过寻阳(过——古义:到。今义:经过。)

12.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最高的一级。)

13.会宾客大宴(会——古义:适逢,正赶上。今义:聚在一起,合拢。)14.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微——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小,细微。)

15.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1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古义:其中夹杂。今义:里面。)17.两股战战(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屁股)屠自后断其股

18.虽人有百手(虽——古义:即使,表假设连词。今义:虽然,标转折连词。)19.河、渭不足(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20.只增笑耳(耳——古义:文言文中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今义:耳朵。)四.一词多义:

1.自: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2.闻: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3.其: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4.然: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5.宾客: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6.为: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成为)卒之为众人(动词,成为)7.名:并自为其名(名词,名字)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8.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动词,完成)蒙乃始就学。(.动词,从事,做)9.于:贤于材人远也(.介词,此,)于厅事之东北角(.介词,在)10.夫:今夫不受之天(指示代词,那些)夫起大呼(名词,丈夫)

11.市:东市买鞍马(集市)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12.将:.将军百战死(名词,高级将领)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

13.帖:昨夜见军帖(名词,文书,告示)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上)14.机: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15.当: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掌管)但当涉猎(应当)16.见:见往事耳(动词,知道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17.乳:妇抚儿乳(动词,喂奶)儿含乳啼(名词,乳头)18.绝:以为妙绝(副词,极)群响毕绝(动词,消失)

19.指:手有百指(名词,手指)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20.妙:.众妙毕备(名词,妙处)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21.作: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百千齐作(动词,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22.坐:满坐寂然(名词,通“座”)众宾团坐(动词,坐)23.止: 止有剩骨(副词,只有)一狼得骨止(动词,停止)

24.敌:.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敌对,文中是胁迫、攻击)盖以诱敌(名词,敌人)25.意:意暇甚(名词,神情、态度)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动词,企图,打算)26.前: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前面)狼不敢前(动词,上前)27.恐: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担心)不治将恐深(动词,恐怕)

28.之:久之(补充音节,无义)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于厅室之东北角(助词,的)又数刀毙之(代词,指狼)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取消主谓句的独立性,不译)29.其: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们,指狼)场主积薪其中(代词,麦场)屠乃奔倚其下(代词,柴草)其一犬坐于前(代词,其中的)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代词,指屠户)

30.以: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为“来”)盖以诱敌(介词,用)

以军中多务(用)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译为“认为”)五.特殊句式的句子:(了解)

1.判断句: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全局表判断。)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2.省略句:1)“不使学”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不使之学”;不让方仲永学习。

2)“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其”,可补充为“令其作诗”。我叫方仲永作诗。3)“还自扬州”中省略主语“我”,可补充为“我还自扬州”。(我)从扬州回乡。4)“受之天”中“之”后省略“于”,可补充为“受之于天”;“借旁近与之”中“借”后面省去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借于旁近与之”。“肃遂拜蒙母”中,“拜”后省略

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拜于蒙母”。

5)“愿为市鞍马”中省略宾语“此”,补充为“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6)“抢夺声,泼水声”中省略了“抢夺”的宾语“财物”,补充为“抢夺财物声,泼水声。”

7)“北饮大泽”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北饮于大泽”。

8)未至,道渴而死。(“未至”前省略了“夸父”)夸父还没有赶到太湖,就在半路渴死了。

9).投以骨(应“投之以骨”,之,代狼。)把骨头投向(狼)。

10)场主积薪其中(应积薪于其中,省略介词“于”。)场主在那里堆积了柴草。11)一狼洞其中(一狼洞于其中,省略介词“于”。)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12)屠户乃奔倚其下(屠乃奔倚于其下,省略介词“于”。)屠户就跑过去背*在柴草堆下面。

13)“顾野有麦场”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3.倒装句:1)“还自扬州”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2)“问女何所思”中的“何所思”,是宾语前置,是“所思何”的倒装,正确的语序为“问女所思何”。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何见事”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老兄你为什么看事情的变化这么晚呢?

4)“蒙辞以军中多务”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5)会宾客大宴。(应为“会大宴宾客”,宾语前置。)正碰上由家人大摆宴席请客。6)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以”介词,译为“把”介词结构后置。)

名著导读

一、《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作品特点: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 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无所畏惧、幽默;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点恶作剧

猪八戒: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一方面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能知错改错、淳朴憨厚

唐僧: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启示:人生的道路上也有九九八十一难,我们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战胜困难的过程,往往孕育着成功。

推荐理由:《西游记》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天上地下、龙宫冥府,鲜活的人物,离奇的情节,让我们百读不厌。

二、《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作品特点: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本书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松(行 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 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武艺高强、推荐理由:它全景式地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百年间历史,描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成功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结构宏伟,故事曲折,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四、《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明末清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红楼梦》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小说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志(青面兽): 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启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推荐理由:一群豪杰人物,一个理想社会,一种反抗精神,一部英雄传奇,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心目中的英雄。

三、《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主要内容:《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西晋重新统一的历史进程,描写了当时魏蜀吴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矛盾和冲突,有明显的“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刘备: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青梅煮九论英雄 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宽人爱民。诸葛亮: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星坛借东风、空城计智退司马懿、造木牛流马运粮草智慧的化身,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妙计无穷,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关羽:刮骨疗毒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 英武神威、义薄云天,忠肝义胆。

张飞:桃园三结义 刚烈耿直、疾恶如仇、机智勇猛。曹操:青梅煮九论英雄阴险、狡诈、专横的一代枭雄。

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贾宝玉:是《红楼梦》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

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贾宝玉摒弃功名利禄,平等待人,尊重女性,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

林黛玉:她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她天性率真,和贾宝玉一样也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

薛宝钗:在贾府人眼中是“完美”的,因为她不仅遵从封建礼德,并且八面玲珑;但比起叛逆的黛玉和宝玉,她显得过分地世俗了,她虽然举止娴静高雅,却信奉封建仕途,常常因此惹得宝玉生气;人们在谈起她的端庄美貌时,也会同时想起她极深的城府。

相关故事情节 :黛玉进贾府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香菱学诗

5.初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篇五

1、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空军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从苏联买——国产化——自己研制。

3、导弹部队:1957年开始组建,担任核反击的特殊任务,1966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

练习:

1、P66“导入框”:导弹与炮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联系:都要经过发射操作。区别:导弹与炮弹相比,科技含量高许多,威力也大了许多。

从“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到炮兵部队的建立,再到导弹部队的形成,这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的钢铁长城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1949年4月,蒋介石集团土崩瓦解时,有一部分国民党海军宣布起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投诚。于是第一支人民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了。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不但在海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空军和导弹部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2、人民海军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答:华东军区海军→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3、20世纪50—70年代,人民海军有哪些发展?20世纪90 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答:A、我国自行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陆续装备到海军部队,还多次远洋航行,圆满完成了科学考察和出访外国的任务。B、不断补充新型舰艇,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4、P67“动脑筋”: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答:旧中国制度落后,国力很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侵略,曾先后败于法国和日本等。新中国制度先进,能够有效地集中国力投入国防建设,建成了强大的现代化海军。

5、新中国的空军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答:A.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能够装备自制的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等。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提升了现代化装备水平。

6、什么时候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1957年、核反击。

7、P69“练一练”:应选A(50年代)。

8、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舰队。答:华东军区海军南海

9、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飞机走上了国产化道路。答:195610、导弹部队是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任务。年,我国组建导弹部队。答:核反击196611、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组建于: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答:B12、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A、北海舰队B、东海舰队C、南海舰队D、华东军区海军答:D13、关于中国空军建设,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军刚诞生,即面临抗美援朝的考验B、人民空军建立早期,即走上国产化的道路

C、五十年代中期,我国仿制成“歼5”型歼击机D、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空军已拥有飞机三千架答:B14、导弹部队是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我国开始组建导弹部队是在()

A、1949年B、1956年C、1957年D、1966年答:D15、我国导弹部队担任的主要任务是()

A、核反击B、核攻击C、核威胁D、核追击答:A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苏联是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外交成就是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2、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是: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特点: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建国时,周恩来就被毛泽东任命为新中国的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他果然在外交战线上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和魅力,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包括那些暂时处于敌对状态下的人们。

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所以对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采取了坚决支持的政策。而美国却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处于敌对状态之下,所以要孤立和封锁新中国。为了打破这种封锁,新中国 的缔造者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终于打开了局面。/ 6

周恩来“改变了万隆会议的航程”,又在日内瓦会议上努力缓和了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局势,连美国的代表史密斯都被感动了。

周恩来当时就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后来继续作出很多贡献,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有助于联合国处理国际关系中的棘手问题。1976年1月9日,周恩来的逝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损失,也是世界人民的损失,所以联合国大厦在那一天破天荒地降了半旗。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盛赞周恩来:“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人一分钱„„”

练习:

1、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答: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满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定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丧权辱国。

2、根据P1“导入框”回答:

A、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为什么不许美国代表与中国代表握手?答:朝鲜战争期间,中美两国处于交战状态,中国人民志愿军把侵朝的美军打得焦头烂额。所以杜勒斯十分敌视中国。

B、那位史密斯实在抑制不住对周恩来的敬佩,采取什么举动表示自己的心情?答:抓住周恩来的胳膊摇晃,然后笑咪咪地走开。

3、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答:独立自主。

4、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答:苏联。

5、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答: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6、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缅甸、印度。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些原则的意义怎么样?答: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9、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答: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10、万隆会议遇到了什么困难?答:这次会议的参加者是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都反对殖民主义的侵略,但因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国家利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主张。

11、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作出什么贡献?答: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12、根据P74 “动脑筋”: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答:他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既能从容不迫、风度翩翩,又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及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扭转了会议航向。

13、综合P71“导言框”和P75 “自由阅读卡”有关日内瓦会议的材料,进一步体验周恩来的外交才干和人格魅力。谈谈“求同存异”方针的意义。答:这个方针不但能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架设友好相处的桥梁,也能使得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当然也为新中国国际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归纳周恩来在建国初期外交活动的主要贡献:a.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参加万拢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出席日内瓦会议,进行积极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协议的签定。

15、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互不侵犯、、平等互惠、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答:周恩来领土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

1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答:基本准则

17、(江宁区2009年二模)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在国际上产生很深远的影响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在与印度等国家的交往中多有体现D、只适用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答:D18、2006年新年来临之时,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

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科教兴国战略答:C19、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A、1953年B、1955年C、1971年D、1972年答:A20、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是周恩来总理说于()

A、访问印度和缅甸时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C、万隆会议上D、第26届联合国会议上答:C21、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互相尊重领土主权B、独立自主C、互不侵犯D、平等互惠答:B1、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同时恢复的还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3、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中国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练习:

1、原先美国怎样敌视新中国?答: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

2、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怎样改善关系?答:A、美国总统尼克松承认了新中国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B、毛泽东批

准用“小球影响大球”,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C、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举行了会谈。D、尼克松正式访华,会见毛泽东,与周恩来会谈,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E、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根据《历史填图册》P22题目,观看《历史地图册》P19—21《五星红旗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毛泽东和周恩来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中国代表在加入WTO协议上签字》、上海《APEC领导人合影》以及《江泽民宣读<领导人宣言>》等图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讨论回答:

A、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答: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把《活动课二》P83“纪实示例”《乔的笑》提前到这里,阅读和讨论:

a、你对这件大事有什么感想?答:为祖国的迅速崛起和兴旺发达而自豪。

b、这件大事引发什么热潮?答:许多国家纷纷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中日两国就是在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

4、“APEC”是什么意思?答:亚太经济体合作组织的英文是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 “APEC”就是这些英文的缩写。

5、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答: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6、根据这个主题,上海APEC会议取得哪些成果?答:会议通过了《上海共识》,江泽民还宣读了《领导人宣言》,成为我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7、后来又成立了第一个由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叫什么?答:包括中、俄、哈、吉、塔、乌等六个国家的“上海合作组织”。

8、年10月25日,第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的席位。答:19712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9、年1月1日,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是中国的一部分。从此,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答:1979中国台湾

10、,简称APEC。它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合作组织。年,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举行。答:亚太经合组织2001上海11、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这是基于()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日邦交正常化C、中美两国正式建交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答:D12、1991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了“APEC”,“APEC”这一国际组织指的是()

A、联合国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答:D13、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②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②①③答:D14、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下列事件可以证明这一观点是()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④上海APEC会议的召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C15、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十年后”中美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B、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C.尼克松访华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答:D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有: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1966年,核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练习:

1、什么是“两弹一星”?答: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现在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但是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例如,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就是因为他主持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2、原子弹是怎样研制出来的?答:以邓稼先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挑选了2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协力攀登科学高峰。他们在缺乏资料的“真空”状态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罗布泊的戈壁沙滩上空点燃神奇之火,生成原子弹爆炸特有的“蘑菇云”。

3、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们这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答: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日子。

4、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答: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惠及全世界,能够多养活许多人口。

5、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袁隆平哪些优秀品质?答: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增强学习自觉性,下定决心、充满信心地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6、结合课本P88“练一练”,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A、原子弹爆炸成功; B、地球人造卫星发射成功;C、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7、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A、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制,有效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B、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许多毅然归国的海外华裔科学家们热情投入、无私奉献。C、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8、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答:19649、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答:1970东方红1号510、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答:神州一号

11、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他因此被国际农学界誉为“”。答:袁隆平东方魔稻杂交水稻之父

12、(溧水县2008年二模)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成功进行导弹核武器试验

C、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答;A14、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答:A15、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成功发射是在()

A、1964年B、1970年C、1999年D、2000年答:C

4.“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它来称赞左图所示农业科学家,赞扬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2004年,这位科学家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位科学家是()

A、邓稼先B、钱学森C、袁隆平D、焦裕禄答:C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1、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我国提出了“863计划”,在《863计划纲要》里,选择发展的高科技领域有: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共八个领域。

练习:

1、“863”计划的含义是什么?答:“86”指1986年,“3”指当年3月。那时王淦昌、王大衍、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了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所以称作“863”计划。

2、《863计划纲要》涉及哪些高科技领域。答:A、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3、根据课本P91“动脑筋”:我们现在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搞高新技术的研究?答: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B、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各国竞争激烈,适者才能生存和发展。

4、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时代,以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答:信息化因特网

5、网络是一把,有利也有弊,如果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提倡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答:双刃剑

6、(高淳县2009年二模)“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种说法如今已成为现实,你认为下面哪一个选项是实现这一说法的最佳方案:()A、海洋高技术的应用B、电气化技术的应用C、生物技术的应用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答D7、如今互联网已走进千家万户,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领域

B、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购物等

C、以因特网为主的数字化正改变着世界

D、网络生活有百益而无一害答:D8、下列是在一次有关计算机网络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的讨论会上产生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利用网络可以查阅各种资料B、网络不会给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

C、网络有利于青少年和外界的交流D、利用网络可以进行购物答:B9、某地电视台播出了一则公益广告:一位父亲正苦恼让儿子上网担心他会上瘾,不让他上网又怕耽误他的学习。这则公告主要说明了()

A、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要健康上网B、这位父亲害怕网络

C、中国上网的人数不断增加D、人类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答:A10、1986年3月,中国科学院几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八六三计划”,下列成就在“八六三计划”制定后取得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导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

C、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D、“嫦娥1号”卫星发射成功答:D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三个面向:是邓小平于1983年的题词,记住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科教兴国”战略:90年代提出,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

练习:

1、P81“自由阅读卡”回答:加入WTO以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答:有助于加强我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贸易联系,为我国对外开放拓展了新的空间。同时,在WTO里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必须遵循这个组织规定的许多“游戏规则”,假如有所违犯,可能得不偿失。

2、根据P96“动脑筋”,回答:

A、义务教育的涵义是什么?答: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基础教育,强制学龄儿童接受一定的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必要措施。

B、书中哪位同学说的对?答:右边的女同学。

C、为什么?答:法律是强制性的,人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和执行,任何阻止学龄儿童上学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D、结合P95“导入框”、P98“自由阅读卡”和“活动与探究”回答:总有一些儿童由于种种现实问题而辍学,我们应该怎么办?答: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处理那些侵犯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人和事。另一方面要发动社会力量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兴办“希望工程”、“阳光工程”,切切实实地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改善办学条件,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应得的权利。

3、诵读P95“文献资料·邓小平题词”,谈论心得:A、这体现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B、当前我们正处于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大潮之中,学校和老师为同学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精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大家要珍惜这些机会,争取多学些本领,为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打下坚实基础。C、P97“练一练”:应选C(基础教育)。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怎样发展教育事业?答:A、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B、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5、观看课本P97插图,体会高等教育发展的喜人局面。讨论: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答:A、数量大增,学科齐全,布局合理。B、科学研究硕果累累。

6、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年,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学前教育B、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D、九年义务教育答:2000D7、明明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他所受的这种教育属于()

A、职业教育B、基础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答:B 8、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的关于基础教育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答:A9、我国实行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普及高中教育B、扫除文盲C、普及九年义务教育D、普及大学答:C10、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什么为国策,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863”计划B、“星火计划”C、“科教兴国”D、“科技兴国答:C

第20课: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1、1956年,中国在文学艺术方面提出了“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有了巨大发展。

2、文学成就:两个创作高峰期(1956年,中国在文学艺术方面提出了“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有了巨大发展。描写地下工作者以殊死搏斗保卫山城重庆迎接黎明的长篇小说《红岩》反映青年学生走上革命道路的《青春之歌》,童话《宝葫芦的秘密》,老舍的《茶馆》。“文革”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创作又一个高峰期,茅盾奖几个作品)。

艺术成就: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放映革命年代的故事片《大决战》,反映历史题材的故事片《林则徐》,反映新中国诞生的《开国大典》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抉择》,反映传统文化大型舞剧《丝路花雨》。

体育成就:从乒乓球队开始,中国的运动员走出国门,从射击运动(许海峰)起,中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不断夺得金牌,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8年,中国将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20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

练习:

1、为什么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人了新的时代?答:A、政策英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给文艺创作带来了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B、来源丰富:新旧社会交替阶段的社会风情千姿百态,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无穷的源泉。

2、为什么文革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者迎来又一个创作的春天?答:文学艺术的创作离不开时代的影子。文革期间由于社会的畸形,出现了一些严重脱离实际或浮夸于世的文学作品。文革后拨乱反正,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文艺工作者才迎来又一个创作的春天,涌现出一批《班主任》之类的好作品。

3、作家老舍在他的作品《茶馆》里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答:文学作品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源于社会而奉献于社会,取之于人民而回报给人民。

4、你知道哪些文学艺术作品的形式?答: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方面的形式,还有音乐、影视、戏剧、舞蹈、杂技、绘画等艺术方面的形式。

5、根据P100 “动脑筋”回答:

A、为什么郭沫若的历史剧《武则天》演出时,取得那么巨大的成功?答:他个人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敢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作品本身质量很高,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还得到了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

B、你还可以从这张图片中感受到周恩来怎样的人品?答:作为国务院总理要日理万机,他却在百忙中挤出时间来观看演出,说明他

对人民大众文艺事业高度重视,对文艺工作者无比关心。照相时,他谦虚地站立在郭沫若身后,甘居平凡之位,却在平凡之中流露出不平凡的伟大,这就是一代伟人令人敬仰的风范!

6、朗读P100 “文献资料·艾青的诗句”这些诗句中的“出发”和“到达”说明了作者的心境怎么样?答:出发=事业的开始,到达=事业成功。诗人借水手之口,表达了渴求事业成功的心境。

7、根据P101 “动脑筋”:谁的做法正确?答:女生做得对,因为她明白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脚踏实地学好各门功课。对于自己所喜爱的文学,她能合理安排时间,并且持之以恒,坚持每天阅读、练笔,准备好扎实的文学功底,为今后的事业打下良好基础。男生的做法不可取。他也许会有偶然的收获,但基础太单薄,就象在沙滩上堆积砖瓦,最终是建不成高楼大厦的。

8、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比赛项目取得哪些让世人瞩目的成就?答:A、竞技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乒乓球、羽毛球、女排、跳水、体操等项目在国际体坛上卷起一阵阵“中国旋风”,获得大把大把的金牌。振奋了民族精神,张扬了国威。B、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屡建功勋。容国团、许海峰、李宁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不断涌现,就象那长江后浪推前浪,标志着我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9、发展体育运动除了在比赛场上为国争光之外,还有什么现实意义?答:A、群众性的体育运动蓬勃开展,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民族素质大幅度提高,把“东亚病夫”的帽子扔进了太平洋。B、综合国力的增强,为发展体育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体育的发展,使民族素质得到提升,进一步增强了综合国力。

10、课本P103 “练一练”回答:

A、从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来说,群众性的体育运动蓬勃开展,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民族素质大幅度提高,把“东亚病夫”的帽子扔进了太平洋。

B、从典型的事例来说,竞技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乒乓球、羽毛球、女排、跳水、体操等项目在国际体坛上卷起一阵阵“中国旋风”,获得大把大把的金牌。在悉尼举行的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上,我国金牌总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三,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弘扬了国威。今年,第28届奥运会即将在雅典举行,我国体育健儿正在厉兵秣马,届时能够展现怎样的风采,应当不会辜负人们的厚望。

C、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也由于中国体育水平举世瞩目,所以越来越得到国际体育界的信赖和支持,2008年将由北京承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

11、年,中国北京举办了第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答:20082912、下列关于新中国体育成就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许海峰为中国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

B、中国乒乓球自20世纪50年代起硕果累累,成为“国球”

C、中国女子排球队曾经获得“五连冠”

D、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答:A13、伴随新中国的诞生,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是为了繁荣我国的()

A、文艺事业B、体育事业C、科技事业D、教育事业答:A14、改革开放后,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日益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北京在2008年举办的国际体育盛会是()

A、亚运会B、世界杯足球赛决赛C、乒乓球世界锦标赛D、奥林匹克运动会答:D15、中国实现奥运历史上金牌“零”突破的体育项目是()

A、女子排球B、乒乓球C、男子射击D、自由体操答:C16、每一次大型的运动会都有活泼可爱的吉祥物,把福娃做为吉祥物的运动会是()

上一篇:环保主题教育下一篇:那一次我感受到了父爱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