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精选20篇)
1.“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一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广办中心中学是一所乡镇级初中学校,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学生,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学生之家的工作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学生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学生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学生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学生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学生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学生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学生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支部中对“留守学生”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学生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学生”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学生帮扶制度》等。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学生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学生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学生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学生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学生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学生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学生”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开展“校园歌手赛”活动。为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留守孩子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比赛中选手们个个满怀激情,引吭高歌,《童年》、《小螺号》、《爸爸的雪花》等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和现代歌曲被歌手们演绎得激情四溢、个性飞扬。嘹亮的歌声响彻赛场,引来台下观众和评委们的阵阵掌声。有的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要参加校园歌手赛,不远千里,赶回家亲历孩子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成功时享受到更多的关爱。
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学生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学生”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学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2.“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二
在学校里, 留守儿童的成绩一般都不是很拔尖, 克制力和约束力也不是很强, 因为丧失了家长的监护与督促, 孩子的成绩下降很快。如我校留守儿童在父母出去打工前的整体平均分是68.75, 一年后, 他们的整体平均分降至57.64。如影相随的是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也日趋下降, 自我“松绑”, 变得散漫, 整天无所事事。如一名男生三天两头迟到的原因是晚上睡迟了。若是再追问下去, 他则会搔着头告诉你, 看电视看到深夜, 或是在网吧泡了一夜。一旦把他看紧了, 他干脆就不来上学了。还有一个女生, 今年11岁, 不但要照料自己, 还要照顾弟弟。她在周记中写到:在学校里有学不完的知识, 做不完的作业;回到家里又有干不完的活, 每天一放学回家就要洗衣服, 然后到菜园里去锄草, 回来还要烧晚饭……我几乎累得快要喘不过气了。我没有时间去学习, 所以成绩很差。在学校里, 老师嫌我成绩差, 同学嫌我笨。
留守子女正处于情感、性格的成长期, 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生理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很多留守儿童反映:“朋友不多, 经常自己一个人玩或看电视, 很孤独”“生活中遇到烦恼或困难没有人帮助自己解决”“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觉得有人歧视自己”“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另外有极端行为倾向的比例虽然不大, 诸如“想离家出走”“觉得生活没意思, 想自杀”等想法, 因其后果严重, 也应特别关注。
我国目前约有2000万留守儿童, 主要是在农村地区, 仅阜阳市大约就有50万人。这些留守儿童大多数是隔代抚养, 得不到有效地教育和监护, 存在很多不良习惯, 大多数儿童自私、厌学, 其教育问题、心理状况十分令人堪忧。
怎样才能关爱留守儿童, 使他们健康成长呢?可以从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做起。从学校方面看, 可采取为留守学生“解难题, 做好事, 办实事”的措施。班主任对本班留守学生逐人统计姓名、性别、年龄、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家庭电话, 汇总后按村组整理, 本着方便就近的原则, 全体教职工, 分片包村, 担当学生的代理家长。要求代理家长每周至少与学生谈心两次, 每周进行一次家访, 每半个月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发现学生有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 代理家长在第一时间内应知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代理家长还应经常与留守学生所在的村组干部交流, 征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代理家长要成为这个网络的枢纽。从社会方面看, 应建立完善的未成年人监护人委托制度, 落实留守儿童的责任主体, 并重视其教育与管理是目前政府和社会所要解决的问题。
从家庭方面看, 父母虽然身在外地, 但也应尽量和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
1.“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家长要经常回家看看, 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经常与孩子交心, 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 特别是加强孩子校外活动的管理和监督, 时时给孩子敲警钟, 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2.通过各种方法, 如电话、信件、网络等, 和孩子谈谈知心话, 不要一开口就是“学习成绩怎么样?”, 这样与孩子的沟通就会变成对他学习的督察, 只会让孩子更加远离父母;
3.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可以在孩子假期内将他们接到身边, 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参与自己的工作, 让他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 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立坚强的个性, 千万不要出于内疚的心理给予孩子过多的经济补偿, 这种补偿只会适得其反, 养成孩子冷漠、任性、缺乏责任感等不良性格。
从学校及社会角度来说, 学校教育最能弥补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管理上的不足。解决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管理最有效的途径是实施寄宿制管理。由于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普遍很差, 有些地区甚至根本就没有寄宿条件, 使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 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地发挥。因此, 要加大对农村学校寄宿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实施有效管理, 填补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空白。此外, 发动社会广泛参与, 多渠道筹资建立寄宿制学校, 配备相应工作人员, 系统地解决留守学生的吃、住、管、教等一系列问题。
3.留守学生的关爱与教育 篇三
在学校里,留守儿童的成绩一般都不是很拔尖,克制力和约束力也不是很强,因为丧失了家长的监护与督促,孩子的成绩下降很快。如我校留守儿童在父母出去打工前的整体平均分是68.75,一年后,他们的整体平均分降至57.64。如影相随的是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也日趋下降,自我“松绑”,变得散漫,整天无所事事。如一名男生三天两头迟到的原因是晚上睡迟了。若是再追问下去,他则会搔着头告诉你,看电视看到深夜,或是在网吧泡了一夜。一旦把他看紧了,他干脆就不来上学了。还有一个女生,今年11岁,不但要照料自己,还要照顾弟弟。她在周记中写到:在学校里有学不完的知识,做不完的作业;回到家里又有干不完的活,每天一放学回家就要洗衣服,然后到菜园里去锄草,回来还要烧晚饭……我几乎累得快要喘不过气了。我没有时间去学习,所以成绩很差。在学校里,老师嫌我成绩差,同学嫌我笨。
留守子女正处于情感、性格的成长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生理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很多留守儿童反映:“朋友不多,经常自己一个人玩或看电视,很孤独”“生活中遇到烦恼或困难没有人帮助自己解决”“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觉得有人歧视自己”“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另外有极端行为倾向的比例虽然不大,诸如“想离家出走”“觉得生活没意思,想自杀”等想法,因其后果严重,也应特别关注。
我国目前约有2000万留守儿童,主要是在农村地区,仅阜阳市大约就有50万人。这些留守儿童大多数是隔代抚养,得不到有效地教育和监护,存在很多不良习惯,大多数儿童自私、厌学,其教育问题、心理状况十分令人堪忧。
怎样才能关爱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呢?可以从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做起。从学校方面看,可采取为留守学生“解难题,做好事,办实事”的措施。班主任对本班留守学生逐人统计姓名、性别、年龄、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家庭电话,汇总后按村组整理,本着方便就近的原则,全体教职工,分片包村,担当学生的代理家长。要求代理家长每周至少与学生谈心两次,每周进行一次家访,每半个月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发现学生有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代理家长在第一时间内应知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代理家长还应经常与留守学生所在的村组干部交流,征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代理家长要成为这个网络的枢纽。从社会方面看,应建立完善的未成年人监护人委托制度,落实留守儿童的责任主体,并重视其教育与管理是目前政府和社会所要解决的问题。
从家庭方面看,父母虽然身在外地,但也应尽量和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
1.“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要经常回家看看,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经常与孩子交心,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特别是加强孩子校外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时时给孩子敲警钟,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2.通过各种方法,如电话、信件、网络等,和孩子谈谈知心话,不要一开口就是“学习成绩怎么样?”,这样与孩子的沟通就会变成对他学习的督察,只会让孩子更加远离父母;
3.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可以在孩子假期内将他们接到身边,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参与自己的工作,让他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立坚强的个性,千万不要出于内疚的心理给予孩子过多的经济补偿,这种补偿只会适得其反,养成孩子冷漠、任性、缺乏责任感等不良性格。
从学校及社会角度来说,学校教育最能弥补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管理上的不足。解决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管理最有效的途径是实施寄宿制管理。由于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普遍很差,有些地区甚至根本就没有寄宿条件,使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地发挥。因此,要加大对农村学校寄宿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实施有效管理,填补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空白。此外,发动社会广泛参与,多渠道筹资建立寄宿制学校,配备相应工作人员,系统地解决留守学生的吃、住、管、教等一系列问题。
“留守学生”是因时代发展而产生的特殊群体,“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关注“留守学生”的教育,关爱“留守学生”的成长,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实现和谐。
4.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计划 篇四
毛李中学 代克祥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向前迈进的步伐的不断加快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外出务工的人数与日俱增,留守学生一族日益庞大,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经济相对匮乏的毛李来说,这种现象更为严重,结合我班留守学生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为了更好地发挥班级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学生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使留守学生建档率达100%;
2、留守学生巩固率均达100%;
3、关爱留守学生,在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二、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学生”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学生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各班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班级设立留守学生亲情电话。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学生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包班教师。由包班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学生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让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习较差的留守学生学习。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学生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学生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包班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
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学生成长日记,培养更多帮扶学生家长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学生,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学生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学生,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帮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学生的谈心制度
班级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每月与“留守学生”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学生”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学生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动员留守学生寄宿,抓好寄宿生的晚辅导、住宿、就餐等日常工作,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学生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学生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对留守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学生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通过免收杂费、书本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5.暑期关爱留守学生活动总结 篇五
引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生活的悉心照料者。但留守学生因父母外出打工,使他们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的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相对陈旧,教育管理方法比较简单,往往只注意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要么过分顺从、要么过分溺爱;要么过分严厉、要么干脆不管。对留守学生思想引导较少,不能及时与他们沟通。所以作为志愿者的我们更多的是给他们心灵上的抚慰,启迪他们的思想。成为他们的学习教练,传授知识技能,做他们的代理家长,带给他们温暖和关爱,更要成为他们的心理医生,帮助他们树立必胜的信念,给予他们集体的温暖,展示他们与众不同的才华。
正文: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段话:“小小的我,微不足道的尘土一颗。小小的我,平平常常的乐土一钵。阳光和水给了我美好的生活。我生来就是为栽下一朵花。”不可否认我们每一个人都微尘一样渺小。不同的面孔,同样的心情,因为有爱,大家相聚在一起。像尘微一样,相聚在一起也会发出太阳般的热和光。
从报名参加关爱留守学生活动到成为这次活动的志愿者,我第一次以承成人的姿态接触社会。对于第一次,每个人都有很深的感触。作为一名关爱留守学生的志愿者,我们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个老师的角色,更应该成为他们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我的学生
曹雪玉,一个内心乖巧的女孩儿。第一次看到她感觉她比较内敛,可是不管怎样,我相信微笑的力量是伟大的,我相信我们能够成为朋友。
我并没有一开始就教她课本知识,而是轻声地问她的生活学习请况。得知她的爸爸妈妈都在上班,家里有年小的弟弟,家务活和弟弟都是她在照管,我当时就觉得这小孩太乖巧了。后来经过深入的接触,我了解到她对于这样的生活还是有一些抱怨的,作为一个刚上五年级的小孩来说她的负担确实有点重,所以抱怨也是无可厚非的。她时常说弟弟夺走了她的爱,爸爸妈妈对弟弟比对她好些。其实我们都知道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样的无私和伟大的,但是由于生活的需要,大孩子总是提早的充当小大人的角色,孩子毕竟是好孩子有些道理她们不能够深入的理解,所以就回归结为父母的偏心。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时代进步所造成的另一种悲哀。此时,我们像尘微一样来到他们身边,呵护这颗受伤的心灵。我想,只要心的距离拉近了,沟通起来就容易了,教学也就不是问题。
然后我叫她做数学题,带她到附近出去玩,做游戏。她很认真,学东西也很快,有时候都让我自愧不如。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滴水,作为老师要有一桶水,此刻也让我更加坚定要不断学习进步。
课间的时候我建议她给我们唱歌听,教我们手语,她都很乐意,并且做得很棒,看得出来她挺喜欢文艺的。和她在一起,时常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真是让人怀念啊!
夏花绚烂的日子
我们每天8点从学校乘坐公交车出发,在闷热拥挤的公交车中度过将近半小时在高速客运中心下车,每次下车后总能看见马路对面早就到了的来接我们的学生。此时,我们感到有股无穷的力量来抵抗酷暑的炎热,心中似乎生长着一片绿洲,让人无比的舒爽。然后我们一行十几人步行前往目的地,9点准时开始一天的教学工作。看似单调的生活却因为有了孩子们充满了欢声笑语,也让这冗长的炎炎夏日加快了前进的脚步。
时间在一抬头一低头的罅隙里偷偷的溜走,而我们的关爱留守学生的活动也在这不经意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我们的爱心行动才刚刚开始。
每一次尝试,每一次经历都会有收获,不论结果是怎样的,只要我们心怀感恩,认真去做,都会为我们的生活添上一抹亮丽的色彩。
有人说:“使人成熟的,并不是岁月,而是经历。”我不知道,15天的关爱留守学生的经历是否让自己变得成熟,但这15天的时光让我明白自己未来在从教生活中的教务方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心中的教育理念和成为一名教师应该有的责任和义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出色的中小学老师。作为一名学生,我深切的了解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首先得让自己成为一名好老师,而要想当好一名老师,首先就得充实自己的知识,然后懂得如何与学生相处,在寓学于乐中有效的将知识传输给大家。为了积累工作经验,从大一开始,我就一直在寻找与教师有关的活动或这兼职,这次关爱留守学生的活动也是一次绝好的锻炼机会,有了这次的体验我的教学经验也更加的丰富了。
我教的这名学生念五年级,她的数学不够好,所以我的任务就是给她复习,即将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再次讲解。其实,对于一个大二的本科生来说,这当然是小菜一碟,特别是对于我来说,八分自信还是有的。但是,通过这短时间的真正接触,我才明白,我对自己太过自信了。
教学经历和感触
因为对学生不了解,刚开始无法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想是我在这段时间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了。例如,刚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如果我不提醒学生做笔记,学生不会记,记笔记也没有重点,还有课堂气氛非常的沉闷,要是让学生自己思考,讲解她自己的思路的话,那是一个漫长的沉默等待,很多时候都是在等待答案,而自我学习的意识十分的薄弱,对于我来说在没有完全清楚学生的学习习惯的情况下,一时对于这样的状况,很难适应,而对于学生来说,我也是陌生的,我的教学方式对于她来说可能也是很难适应的,于是在和学生沟通后,自己再不断的调整,尽量以学生为主,改变自己的方式,同时也在慢慢的帮助孩子们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多和学生,和其志愿者进行交流,了解这里学生的各方面的状况,向他们请教一些适合这里孩子的教学方式。
2、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积极认真学习新教材,将教材、教法、学法尽可能完美地结合,积极、认真备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节课。
3、组织好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针对课堂沉闷的现象,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关注学生的心里
4、要提高教学质量,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积极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了课余辅导,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
5、注重学生综合知识的培养,例如学科课程课与活动课程相结合。
6、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7、注重和学生的沟通。在经过了一段艰难的适应后,我们从最开始的陌生,磨合到后来的相互理解适应,这对自己在教学上,特别是在面对新的环境,不同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实践之后,我对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总结了以下几点感想:
首先,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
有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作为老师,特别是一对一的辅导老师,应当做到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传授方式,让他们寓学于乐,这样我们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开始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用以前较基础差的学生的方法来教,几天下来,除了基础题以外,稍微有难度的题她都不知道怎么做。幸好,我及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改变了教学策略,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更侧重于对难点、重点的深度挖掘和巩固。最后她终于顺利的学会了解题的技巧,做起题来也得心应手,这是她的成功,也是我的成就。作为老师就要懂得因材施教。其次,学无止境,何以言满。不管是任何人,任何事,我们都应当时刻保持严谨谦虚的态度。因为觉得教的学生是小学生,没有什么可以难住自己,所以一直觉得没有备课的必要。直到那一天,一个简单的概念把我给难住了,想了很久才把其中的关系理顺。我们永远不知道下面将发生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此之前做好最最充分的准备。
最后,不管条件多么艰苦,我们都应当学会坚持。只有坚持,才会给你带来胜利的曙光。这个暑假,内江其实挺热的,特别是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更热。每天当大多数人还在赖床时,我们就已在拥挤的公交车上“蒸桑拿”了,中午还得顶着火辣的太阳回校。但是一想到孩子们的欢歌笑语,我又有了勇气,我想:再艰难也就那么回事儿,忍忍就过去了,以后的道路将比现在艰难地多,经受历练才能真正成长。
这次暑期关爱留守学生的活动不仅让我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同时也让我对小学教材及教学方法有了全新的认识,特别是对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理念有了深刻的理解。
6.156班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计划 篇六
我班现有学生71人,留守学生就有39人,占全班人数的54.9%。其中父母双方都在外面做事或是做生意的留守学生有22人。这些“留守”的孩子,生活上缺乏关照,精神上缺乏关怀,学习上缺乏管理,行为上缺乏监管,加之“留守学生”队伍日益增大,学校对校外“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鞭长莫及。因此留守学生易出现学习、生活、心理和品行等方面的问题。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的关注,学校的重视。针对我班实际,本学期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计划如下:
一、建立档案,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首先,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掌握学生信息,摸清本班留守学生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方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兴趣爱好、联系电话等),监护人方面(姓名、联系电话),家长方面(姓名、务工地址、联系电话)。建立“留守学生”情况统计表。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帮助发现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行为的成因、制定策略、选择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做到:留守学生不辍学、留学学生在班里学习不掉队、留守学生在校没有严重的违纪现象。
二、营造良好环境,制定管理制度
大力营造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制定“留守学生”管理制度。我们力求给每一个留守学生在心理上给予关爱,生活上给予照顾,学习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留守学生,让每个“留守生” 1
感受到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平等与真诚。为“留守学生”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定期举行“留守学生”座谈会,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三、开展帮扶活动,精神上给予爱护,生活上给予关心
由班主任合理安排任课老师和留守学生结对子。由单纯学习上的指导者转换为对生活、情感、心理、烦恼等方面都给以关注和疏导的“代理家长”,并要求学生定期与“代理家长”进行思想交流及学习、生活情况汇报。班主任定期召集“代理家长”交流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适时安排 “代理家长”与“留守学生”监护人见面会,以加强联系,形成教育活力。同时推行“手拉手”联心工程。即同班级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固定帮助一名“留守生”,为其检查作业,辅导功课,以求共同进步。同时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干部、团员、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儿童”邻居与其“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为留守儿童选配了退休教师和在职教师与他们结成对子,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进行心理辅导,让留守儿童倾诉心中的苦闷,帮助他们排解烦恼,恢复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实行全程跟踪教育。同时选配优秀学生和班队干部与留守儿童开展生活学习互帮互助活动,让他们成为知心朋友,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品德行为上互相促进,在心灵思想上互相交流,许多学生邀请留守儿童到家里做客或共度周末,感受家庭的温馨。
四、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建留守学生教育体系
建立留守学生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制度。班主任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和教育外出务工的家长,使其进一步了解对子女生活和教育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帮助、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促进“留守学生”的管理。最主要的方式是正面教育诱导:
1、“五自”教育。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班主任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注重“心育”,力求治本,坚持正面引导、激励、辅以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班级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或个别交流,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提高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勇气。
2、开展 “五个一”活动。具体内容是“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满意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做一名合格中学生”。
3、对家长 “四个一”要求。具体内容是要求外出务工、经商的家长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系列的社会工程。“留守学生”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他们长期存在,决定着“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长期性。学校、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促使他们同非“留守学生”一样,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主人。只要我们以“关爱、尊重、科学”为前提,工作中做到“爱心、细心、耐心、匠心、恒心”,采取疏导、启发等方法,晓之以理,导之以法,就一定能够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
“代理家长”分工表
杨理椒老师:邹凯辉杨倩邹缘杨会心
袁 杰杨伊惠叶紫涵
罗孝勇老师:叶敏杨威杨利萍邹 宇
杨情情邹超蓝杨继琛
叶颂华老师:邹巧飞
邹倩老师:
罗颂峰老师:邹艳青
曾鲜华老师:宁怡雯
7.“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七
一、深入了解, 对症下药
对于班内的留守学生, 我们都要尊重其人格和情感, 要把爱心无私地奉献给他们, 并与他们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知心朋友的关系, 多关心他们、诱导他们、亲近他们、帮助他们, 并用良好的师德影响他们, 以精湛的教育艺术启发他们, 让他们真正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 要切忌“恨铁不成钢”而操之过急。俗话说:“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学生的思想素质、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 转化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耐心抓、反复抓、时时抓, 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转化方式。大多数留守学困生往往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对这种学生大可不必大发雷霆, 更不能变相体罚, 因为他们受到批评时自尊心很容易受到伤害, 极有可能不接受, 因此, 我们要找出原因, 对症下药。
二、保护自尊, 克服自卑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 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教师对他们要以诚相待, 不歧视, 不能态度粗暴, 要耐心启发诱导, 以慈母般的关爱去点燃他们心灵的火花, 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真诚的, 因而信任老师。要坚决反对损害和践踏学生做人的尊严和权利的行为。留守学生由于自尊心特别强但又十分自卑, 对学习失去信心, 有时还会制造事端, 有意刁难老师, 这时教师要细心体察学生的情感, 不急不躁, 耐心引导, 要善于透过学生调皮捣乱的行为, 发现其“闪光点”, 保护其自尊心, 表扬其优点, 委婉地指出不足, 始终牢记教育家陶行知的忠告:“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就拿我班的刘某来说吧, 刘某父母在广东打工, 他从小跟姑姑生活在一起。他在班上成绩较差, 学习时得过且过, 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并且在课上也常做恶作剧, 竟然有一次睡在了课堂上。我真想把他狠狠地批评一顿, 但理智告诉我, 他虽成绩差, 但也有自尊心, 于是, 到嘴边的一大堆批评的话语又收了回去。下课后, 我把他叫到办公室, 耐心地给他讲解课上的内容, 讲完, 我认真地对他说:“就因为你的一时疏忽, 错过了这么多知识, 牺牲老师的时间不说, 你把你课余本应该玩的时间都搭上了, 想想, 这样做对吗?”不知是我上课时间当着同学们的面没批评他, 维护了他的自尊心, 还是我课下耐心地给他这样一个上课不认真的学生补课感动了他, 还是……总之, 后来他上课比以前认真多了, 也变得有信心了。是的, 面对这类问题, 我们教师应及时观察, 发现问题, 及时引导, 否则难以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三、激发兴趣, 重塑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 关心学生, 了解并理解他们, 对学生要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 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 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使他们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来。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 成功的奖赏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 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 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 高二年级留守学生黄某某, 她的学习成绩比较差, 反应较慢, 常常为此感到自卑而缺乏信心, 但内心还是想把学习搞好。于是, 我在课堂教学时特别地尊重、注意、宽容她, 常常用鼓励的语言评价她的发言, 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发言, 都让她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从而树立起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信心。通过近一年老师、同学的帮助及她自身不懈的努力, 她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课堂上也能大胆地发言, 09年6月参加高考总分上了二本线。
8.“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八
一、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
学习上,留守学生对学习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生活上,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学生,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过早地分担家庭负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此外,留守学生心理问题是最值得关注的。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监护不力。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学生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二是缺乏抚慰。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学生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一部分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违法犯罪的倾向。
三是疏于照顾。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学生防护能力差,农村留守学生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三、班主任应采取的措施
为了关爱留守学生,保障下一代健康成长,班主任应尽力担负起留守学生教育这一任务。
1.建立班级留守学生档案
班主任要制订具体、详细的留守学生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配合学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学生教育的氛围,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学生学知识、学做人的临时家园。建班级留守学生档案,时常更新档案,保证随时了解学生的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2.给留守学生更多的关爱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学生心里话无处倾诉,委屈无处诉说。教师要关心学生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要事事关心。教师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留守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不会感觉孤单。这些事确实很平常,这是班主任最基本的工作,这也正是班主任爱心的具体体现。
3.充当中介,让留守学生感知被爱
充分关注留守学生的个性心理和需求。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与学生的父母通信、通电话,介绍孩子的情况,把学生的一点一滴都向其父母转达。每当学生出现什么错误时,班主任既是学生的教师,更是父母的代言人,学生感觉到有人在爱自己,并且这种爱就在身边,就会愿意改正,积极进取。
4.感化留守学生,使之学会关爱他人
大多数留守学生都是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长辈过分的溺爱使孩子认为父母不在身边,自己就是家里的“老大”。只求得到他人的关爱,却很少关爱他人。如何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呢?
本班有一位学生也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家中年近七十的奶奶照顾,在“联亲”活动中听奶奶说,这个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不愿做,连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全是由奶奶包办。我知道,他的惰性也有一些是源自奶奶的溺爱,让他只懂得索取,不知道付出,不懂得去关心他人。在这以后,我经常星期六、星期天到他家去,帮他奶奶做事,并故意把老人力不从心的状态指给他看,教育他应该照顾老人,这是他的责任,更是他的义务。这位学生看着我每次都来帮忙,想到自己的责任,也逐渐变勤快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自己做,奶奶做不了的事,他都主动给奶奶帮忙。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5.应特别注意的方面
首先,与家长建立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利用家访和家长会,教师要与留守家里的监护人很好地沟通,在同他们的相处中,教师有意地提高他们监管孩子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让他们配合学校、教师一起管好孩子。
其次,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学生的真实生活。我给学生每人一个记事本,要求他们把教师当天布置的各种作业、任务记在本子上。回家后一一对照完成,养成良好的自立能力。要求他们坚持每天写日记,把一天最值得写的事记叙下来,并谈自己的感受。让多彩的活动成为留守学生成长的乐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因材施教。
最后,班主任要做学生的心理医生,要适时开展心理辅导。以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弥补留守学生的感情缺失,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但是一定要保护好他们的隐私,不能对学生造成伤害。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找根源。
9.乡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实施方案 篇九
近几年来,农民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把自己的子女有的交给爷爷奶奶管理,有的托给亲戚朋友照看,有的甚至让孩子独自留在家中,让这些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少年”,也就是我们的“留守学生”。“留守学生”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学校的一个大难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国务院《
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意见,以及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乡各中小学实际,特拟订**乡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学校的关爱,让学生不孤独、不自卑。
2、通过学校的关爱,让学生感受到家庭温暖。
2、通过学校的关爱,让学生养成自主、自立的良好习惯。
4、通过学校的关爱,让学生树立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理想。
三、主要内容:
1、有计划地安排生活费。
2、与其他同学正常交往。
3、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4、养成自觉学习习惯。
5、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
6、孝亲敬老、讲诚信。
7、培养自我约束能力。
8、珍惜时间、珍惜青春。
四、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全乡成立以**乡中心学校校长为组长,**乡中心学校基教干事和**乡中小学校长为副组长,全乡完小、初小校长和干事为成员的**乡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基教干事为办公室主任。要求各中小学要成立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校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实施方案。
2、做好10项工作。(1)利用寒、暑假搞好摸底工作,开学报名时由学生填好“留守学生”登记卡,交班主任处保管。(2)、由班主任造好“留守学生”登记册,交学校汇总成册,学校将汇总册和“留守学生”统计(电子表格)表交中心学校备案。(3)各班要认真落实部分“留守学生”教师“一帮一”,学生“一带一”任务,并认真开展好“一帮一”、“一带一”活动,学校必须将“一帮一”、“一带一”情况汇总,并交中心学校备案。(4)尽可能地开通亲情电话,设立“留守学生”专用寝室、食堂等。(5)确立班主任与“留守学生”父母定期电话联系制度,并如实填写“留守学生”登记卡,学期结束交学校存档备查。(6)学校要积极争取社会对关爱“留守学生”的帮扶,开展部门联动。(7)开展家校联动,搞好“留守学生”监护人的培训工作。(8)把“留守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好。(9)学校要及时总结、交流关爱“留守学生”的典型经验,并将典型材料交中心学校“留守学生”办公室。(10)学校要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与关爱“贫困生、德困生、学困生、残疾生”工作相结合。
3、完善10项记载。(1)亲情电话记载。(2)与“留守学生”谈话记载。(3)与“留守学生”家长联系记载。(4)与“留守学生”监护人联系记载。(5)具体关爱行动记载(6)“一帮一”、“一带一”活动记载。(7)“留守学生”个案成长、进步记载。(8)典型案例记载。(9)社会、部门联动记载。(10)“留守学生”中的“优秀干部”、“优秀团员”或“优秀少先队员”、“学习标兵”记载。
10.关爱留守学生 篇十
在乡村小学耕耘十载,感触良多。在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县,经济条件不好,很多成年人都是在外打工挣钱养家。在家里的大多是两代人“爷爷奶奶和孙儿孙女”没有上辈的甚至把孩子寄养在亲戚家里。这样的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温暖,在学校大多是问题学生。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作为一个教师,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不再成为问题学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首先要关怀这些学生的日常生活,给他们家人般的温暖。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这在他们心里是一个遗憾,也是老师打开他们心灵窗户的一把钥匙。如果能充分抓住这一契机给他们以父母般的关爱,我相信在他们的心目中一定会对你充满尊敬,更不用说好好学习了。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不无道理。要让孩子从心里觉得你就是他的父母一般。这样对你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绝对的优势。
其次,留守儿童在行为上会有很多不当之处,如:逃学、上网、打架斗殴等等,如果不能很好的加以教育、约束,将来在社会上就会增加很多不良青年。而对这些学生的行为教师不能仅仅口头教育或惩罚就完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还是应该从心开始,要充分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爱护,而不是一味的管束压制。这就需要老师从平时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表达老师的关心爱护方式很多,包括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心理、想法;一起游戏;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帮忙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家访等等。让孩子从心里觉得你是真的关心他,为他好。这样当他出现问题时你的教育才会更有说服力,他才会从心里接受你的教育。
在我们班上就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放学后不是按时回家,而是在网吧上网打游戏。被其他学生告到班主任那儿后,班主任只是把这些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批评教育,有的甚至请家长到学校一起教育。但是这些学生当面承认错误很快,过后还是我行我素,照上不误,老师的教育没有起到根本的作用。这样的学生除了要让他们认识到网络游戏的危害,还要让他们理解你的良苦用心,而这就需要老师平时的感情积累:让学生体会到你对他们的爱,你是他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
而我虽然不是班主任,但因为我和他们相处了五年,而班主任是去年才教他们的,再加上我平时和他们相处时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随时和他们聊聊天,一起做做游戏,关心他们的点点滴滴。所以当孩子们出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来向我反映,而我也会不怕麻烦尽力解决,只要没有超出范围的事都是能解决就解决,没有办法时才要他们去请教班主任。因而有时候我所说的话比班主任老师的话更有效。我想这就是感情的力量。
11.“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十一
《意见》主要内容纲要
优先满足留守儿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留守儿童的寄宿、用餐和交通需求。
加强留守儿童受教育全程管理,提高工作技巧性,避免将留守儿童标签化。
做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支持社会关爱活动,推广“代理家长”模式。
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会管理创新体系。
《意见》出台背景
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教育部等多个部门就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工作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2011年,教育部、全国妇联等部门召开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全面总结交流近10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教育部等5部门经过反复论证、修订,形成了本《意见》,将好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政策,并根据新情况提出新要求。
《意见》提出的主要任务
从提高教育条件保障水平、教育教学水平和社会关爱服务机制建设水平等三方面提出了工作任务。
针对切实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要求做到“三优先”:优先满足留守儿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改善留守儿童营养状况,优先保障留守儿童交通需要。针对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水平,提出“四加强”:加强留守儿童受教育全程管理,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加强家校联动组织工作。针对逐步构建社会关爱服务机制,提出“三支持”:支持做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支持做好留守儿童社区关爱服务,支持做好留守儿童社会关爱活动。
切实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
优先满足留守儿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要通过科学规划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努力实施好重大建设工程,使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室、宿舍、食堂、厕所、浴室等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确保每名寄宿生有一个标准床位。提高经费标准。优先改善留守儿童营养状况,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及其他留守儿童集中地区,要建立留守儿童用餐登记台账和营养状况档案,优先保障留守儿童用餐需求。优先保障留守儿童交通需求,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要合理设置学校或教学点,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能够就近走读入学,减少上下学交通风险。
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水平
加强留守儿童受教育全程管理,要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时全面了解留守儿童学籍变动情况,将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和监护人变化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并及时更新。要重点提高班主任照料留守儿童的能力。要将关爱留守儿童成长纳入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要将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要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与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班主任和心理教师要密切关注留守儿童思想动向。要提高工作技巧性,避免将留守儿童标签化。加强留守儿童法制安全教育,要组织安全演练,增强留守儿童自救自护、应急避险能力,推进保护留守儿童的法制建设。加强家校联动组织工作,组建家长委员会时,要遴选热心留守儿童工作的家长或监护人参加。家长委员会要引导外出务工家长以各种方式关心留守儿童。
逐步构建社会服务机制
支持做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各级妇联组织、关工委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中的独特优势。综治组织、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要协调配合妇联组织和关工委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支持做好留守儿童社区关爱服务,充分发挥妇女儿童之家、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少年宫等的重要作用。通过设立留守儿童之家、托管中心等形式,聘请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公益人士参与。建立16周岁以下学龄留守儿童登记制度。支持做好留守儿童社会关爱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通讯手段开展活动,方便外出务工家长和留守儿童的联系。推广“代理家长”模式。有条件的地方,要利用寒暑假组织开展冬令营、夏令营等活动,创造机会让留守儿童与父母团聚。加大妇联组织做好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力度。
落实《意见》的关键
要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之中,形成有效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模式。要坚持家校联动、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在关爱留守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学校与家庭亲情接力、密切配合、有机联动、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要坚持社会参与、共同关爱,鼓励、动员和组织社会各部门、各界人士参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12.“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十二
一、成立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
为了让更多教职工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中, 使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可考核,我校成立了“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由校长任组长,负责留守儿童工作的整体部署、方案制订,监督、考核工作的落实情况。主管教学副校长和后勤副校长任副组长,分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与心理。各班主任任组员,负责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落实,如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组织文体活动、搜集社会对中心小学校的有关意见,等等,及时将留守儿童情况向副组长汇报。工作组分工明确,齐抓共管,为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把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引向健康轨道,共同把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做牢、做实。
二、制定留守儿童评优管理办法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辅导, 因此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和个人卫生等方面赶不上其他儿童, 在社会、家庭上很难得到肯定和鼓励,久而久之,这些留守儿童在心理上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对他们的成长及为不利。面对留守儿童渴望得到鼓励的客观实际,我校专门制定《留守儿童评优管理办法》,在留守儿童中设立学习进步奖、行为规范奖、自强自律奖,奖项设置标准不过高,而且让他们明白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就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学期末,每个班级评选出各奖项1~2名获奖者,并颁发“荣誉证书”,给他们鼓励,激励他们下学期做得更好,产生良性竞争。
三、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要求各班主任建立本班级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载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父母联系方式及务工地点、监护人联系方式等具体信息。各班班主任负责联络本班留守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 遇到问题及时沟通,让孩子的父母和监护人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四、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教育
学校设立留守儿童校长信箱, 这个信箱主要承接留守儿童及他们的家长和监护人的信件及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成员对校留守儿童工作建议的信件。信箱钥匙由校长负责直接保管,每周一早上由校长打开信箱,查阅信件,保证写信人的隐私。从来信的内容来看,有一小部分留守儿童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丢下自己不管,由于长期远离父母,与父母的感情渐淡。这时,就需要学校教师积极引导,告诉这些孩子,父母外出务工,不是不疼爱你们,而是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你们要明白父母的苦心,一定要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该信箱自开设以来,平均每周收到各方面来信5.4封,平均收到来自留守儿童的信件接近3封。信箱逐渐成为家长与学校、留守儿童与学校、教师与校领导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
五、注重对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学校注重对监护人的教育培训,每次家长会后紧接着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学校向家长、监护人传递新的教育理念,向家长、监护人宣传正确的亲子沟通方式,特别是引导老一辈监护人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与教育,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通过开展家长和监护人班会,有效提高监护人的素质,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发展。
六、举办留守儿童兴趣活动
为了培养留守儿童的特长和技能, 不断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学校专门设置了体育、音乐、英语、书法、科技制作、科学实验为主的兴趣小组,并配备专门老师进行指导,让留守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参加相应的兴趣小组。学校每学 期举办一 次留守儿 童参加的 各种兴趣 小组活动 ,届时,每位留守儿童都可以对自己平时所学、制作的成果进行全面展示。
七、鼓励留守儿童寄宿制
父母外出打工后, 农村留守儿童被留在家里或由祖父母或由亲戚、邻居代为照管,从而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有效约束和管教而养成行为放任自由, 不服从管教等不良习惯。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实行寄宿制,不仅可以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集中管理和教育,督促其认真学习,防止他们不良行为习惯养成, 而且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的良好行为习惯。两家子乡中心小学高年级班主任轮流留校住宿,专门照顾和关心留守孩子,随时查看学生寝室,经常与寄宿学生聊天,关心饮食起居。从根本上消除留守儿童在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隐患。
八、不断强化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
寒暑假历来是学生安全问题多发期, 尤其是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安全更是令人担忧。为此,我校采取集中开展安全教育,利用班队课、红领巾广播站、家长会、监护人培训会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把预防溺水、交通事故、鞭炮事故、食物中毒、火灾、防雷击等作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与家长、监护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让他们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度过快乐假期。
总之,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不仅是教育领域的问题,更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除了学校和老师无怨无悔地为留守儿童付出外,更要呼吁社会加强导向, 让我们共同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用爱心温暖他们幼小的心灵,为他们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生长空间。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焦点。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成长、成才的主阵地,必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作者所处学校虽地处吉林市昌邑区农村,但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积累了一定经验。
13.关爱留守学生,共建和谐校园 篇十三
关爱留守学生的探索与思考
潜江市刘岭中学
由于种种原因,大批未成年人不能随父母进城读书,成为“留守学生”。他们的受养方式主要有隔代照管、旁亲照管、单亲照管等方式。由于这些代理监护人年纪较大或没有产生家庭教育效能,往往对孩子的监护力不从心,加上孩子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期,随意性强、贪玩、好动,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因此,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如不加强教育和管理,将严重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照管者由于难以替代留守学生的父母或完整家庭的教育效能,致使生理、心理、知识、品德和思想等方面亲子教养缺失或部分缺失。在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下,这个未成年群体极易产生道德品质、价值观念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上的异常。总体而言,留守学生的行为缺乏有效的家庭约束,不少人变得自由散漫,甚至失足犯罪。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在中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城市化、工业化时期,“留守学生” 的群体规模不会减少,这已经成了一个普遍而突出的社会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这种现象尤为突出。“留守学生”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作为学校如何从教育的角度来解决这一困扰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顽疾”已成为我们必须深思的问题。贯彻中央8号文件和第五次全国少代会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及共青团队组织的优势,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我认为学校应以教育担责,以校为主关爱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改善学校的教育环境。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必须全面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清除一切妨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学校应尽力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与支持,组织可以利用的教育力量给孩子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通过帮困扶贫、爱心捐助等形式,解决贫困孩子的实际生活问题,消除孩子学习的后顾之忧,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同时,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协调师生关系,形成积极健康的校风和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防止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些合力作用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使学生时刻感到:在社会有关注,在学校有关心,在家庭有关爱。孩子在这种和谐环境中学习生活,自信心和责任感都会明显增强。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应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或信息卡)制度,内容包括“留守学生”家庭情况、思想道德状况、学习状况、行为习惯、生活状况、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状况、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以及当前监护人联系办式等内容。同时,积极加强学校与“留守学生”监护人或者代监护人的协调、沟通制度。广泛向他们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
三、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应围绕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三方面进行。通过轻松愉快的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辅导目的,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留守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锻炼坚强意志,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使他们明白,虽然父母不在身边,缺少亲情,但这正是养成个性独立,自立自强的好时机,只要自己努力,一样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四、调查摸底,弄清“留守学生”的情况。在解决“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上,班主任和课任教师担负着最直接的责任。所以,学校应要求班主任和课任教师要特别注意这一特殊群体,不仅要细心观察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更要了解他们的心理情感发展情况,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措施。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根据“留守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教师要扮演“留守学生”的长辈等角色,要像父母一样去关爱他们,使“留守学生”在学校找到家的温暖。每一个教师在接任一个班级时,无论他是不是班主任,都应对本班每个学生家庭状况进行摸底,特别是了解学生父母的去向,并向上一任班主任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同时要求通过家访的形式,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便于采取适当的方法教育孩子。作为班主任,要抽出时间家访,督促亲属履行监管职责。科任教师对班主任回来反馈的信息要有针对性的做好“留守学生”的工作。
五、关爱学生。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求,中小学生更是明显。由于“留守学生”最缺乏的是母爱、父爱,因此作为教师更应注意给予他们足够的师爱。教师要在生活上体贴他们,在学习上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他们,使他们在精神上振作起来。师爱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亲其师,信其道”,对于中小学生,教师对他们的爱是先决条件,又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桥梁。如果教师能真正用师爱去填补孩子这一心理需求的空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可以亲近的,老师是他们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依恋心理,自然乐于听老师的话,乐于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对“留守学生”:①学习上特殊关照。指派教师指导督促“留守学生”学习,完成作业,帮助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难题,培养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之间建立互助互帮“手拉手”活动,使“留守学生”能与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班级经常举办生动有趣的竞赛,以赛促练,提高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②生活上加倍关心,使他们体验到更多的人文关怀,集体的温暖。要加强对他们的生活指导,从小处入手,将道德规范落实到生活的各种情境之中,正确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四大关系,帮助青少年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六、进行个别辅导。对于那些经观察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学生”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虽然这些问题多数不属于精神病症,然而其影响却不容忽视。因此,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已掌握的资料或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从心理上寻找原因,制定矫正的对策,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建立和谐的辅导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开展自我教育,发挥潜能,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在“留守学生”的教育中,我校做了大量工作,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师资方面的问题:①一些教师的认识水平不高,他们认为,普通教师的工作任务是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关爱“留守学生”是广大班主任教师的事情,是学校职能处室的事情。工作缺乏主动性。②由于“留守学生”中有较大比例学生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问题,而代理监护人对“留守学生”的管教缺失,出现问题时,学校和代理监护人沟通存在一定的问题,使部分教师丧失了工作热情。③学生家长对“留守学生”的生活的过分关爱,而对学生的教育却难以顾及,出现问题,这些家长首先问责于学校和教师,使得教师的工作热情受到打击。
二、学生家长、代理监管人方面的问题:①家长的教育观念不够端正,社会现实仍有“读书无用论”泛滥的土壤。对于成绩不够理想的“留守学生”,很多家长放弃了让学生读书成才的期望。他们让孩子上学的目的令人失望,仅把学校当作托管所,以解决他们无法照看“留守学生”的难题。②学生家长由于打工,无法照看“留守学生”,心理上存在着对“留守学生”的欠疚,以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作为补偿,对于学生的金钱需求缺乏控制,导致“留守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生活。当“留守学生”在和同学发生纠纷时,不是从教育孩子的角度出发来处理问题,而是为“留守学生”强出头,极大地抵消了学校的教育管理效果。③学生家长、代理监管人与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沟通存在障碍,难以形成教育合力。
三、社会方面的问题:①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缺失,特别是对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三室一厅”的管理不够落实,处罚不力,使得黑心网吧等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难解的症结。②我市缺乏学生活动的基础设施,“留守学生”双休日没有适合的活动场所。
一直以来,我校许多“留守学生”在老师的教育、引导下,能正确的面对学习、生活。但随着“留守学生”队伍的不断壮大,这就更需要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努力,撑起“留守学生”一方明亮的天空。
14.关爱留守学生 关注心理健康 篇十四
为了更好的关注留守学生,解决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生活、生理、心理等问题。洋湖乡中学从我乡外出打工人员较多的实际出发,3月2日下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召开了由学校领导班子、班主任、教师代表和全体留守儿童参加的每学期一次的留守学生大会,学生们聆听了德育主任刘玉峰老师的专题讲座,讲座重点从以上四个方面介绍了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校长李振华最后做了《对留守儿童多一份关爱》报告。使大家感受到了学校领导、教师对留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
(通讯员:史付亮杨新顺刘金强)
15.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 篇十五
一、搭建“三大平台”, 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校园环境
(1) 深入开展“代管家长”活动。学校要求班主任、科任老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 当起学生的“代管家长”, 积极承担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 做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2) 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达到有电视、有电脑、有电话、有羽毛球等“六有”标准。“留守儿童之家”建有他们的档案, 在学生生日送去生日卡片, 在学生取得成绩后, 给学生父母送去一封报喜信……让他们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3) 成立“留守儿童互助组”。“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让这些孩子相互取长补短, 各班通过成立“留守儿童互助组”, 有效地把留守儿童组织在一起, 对他们强化同伴教育和同伴互助, 弥补了留守儿童的心理缺陷, 提高了他们的交往能力。
二、扎实推进“四项结合”, 增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效
(1) 与少先队工作相结合。针对一些留守儿童的不合群, 各中队开展“我的中队我的家”等活动, 让留守儿童明白少先队组织是自己的家, 从而有了归属感。通过“我的爸爸妈妈”主题队会, 让留守儿童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到家长养家糊口的艰辛;开展了“七个一”活动, 即一天扫一次地, 做一次饭菜, 抚摸家长一次手, 为家长洗一次脚, 为家人洗一次衣, 为家长倒一杯茶, 向家长说一声“您辛苦了”。通过每月一次的“希望之星”“自立之星”的评选活动, 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2) 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新课程改革与关爱留守儿童的理念是一致的, 都是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需要,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学校要求教师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尽量整合学科知识, 让具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在每一科学习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感应点,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的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联系起来, 向家长传授一些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等, 转变家长观念, 让家长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 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这样, 学校和家庭有效地连接在一起, 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4) 与社区相结合。针对一些留守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错位, 我校以“我为海西建设出份力”活动为载体, 对留守儿童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并通过组织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 组织参加社区劳动, 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历练。
三、创新“五项机制”, 努力打造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品牌
(1) 举办“待优生培训班”, 给留守儿童以信心。不少留守儿童钱多乱花, 养成了上网成瘾、打架等恶习, 这些学生被称为“待优生”。为更好地教育这些迷途的孩子, 从2013 年9 月开始每月举办了“待优生培训班”。由学校班子成员任教师, 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健康、养成教育、感恩教育、理想教育等, 上课教师结合身边事例分析讲解, 以心交心, 以情动人。
(2) 建立心语日记, 给留守儿童以关怀。每个留守儿童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为了解留守儿童的所思所想, 各班设立了“留守儿童心语日记”, 鼓励留守儿童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 把喜怒哀乐写进日记, 班主任每周批阅一次, 或鼓励、或引导……师生间实现了互动交流, 既解决了学生的思想问题, 又融洽了师生关系, 不少班主任已逐渐成为学生信赖的“知心”朋友。
(3) 建阳光图书室, 给留守儿童以美的熏陶。“最是书香能致远”, 我校阳光图书馆周末照常开放, 用优秀的经典名著、童话、寓言、儿童画刊填补留守孩子精神世界的荒芜, 让他们从文学中去感悟人生的真、善、美。
(4) 举办“才艺大赛”, 给留守儿童以展示平台。尽管留守儿童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但他们各有各的才艺。从2013 年10 月起每年我校举办 “留守儿童才艺大赛”, 这不仅为留守儿童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激发了他们学习才艺的热情和兴趣, 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5) 评选“留守之星”, 给留守儿童以鼓励。学校每一个月, 都要以年段为单位, 评选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表现突出的留守儿童, 授予他们“留守之星”荣誉称号, 并把他们的照片和事迹在学校橱窗里张榜展示, 树立他们作为其他留守儿童学习的榜样, 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16.“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十六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镇中心学校及各中小学校分别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学困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各中小学校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儿童的底子,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相关内容。
三是真情关爱,做到“三个优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学困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随时了解他们的疾苦,学校、教师做到有求必应,消除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的顾虑,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四是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学困生制度。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
五是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学困生的谈心交心制度。学校广泛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地,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班主任、任课教师每月至少分别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
六是注重对留守儿童、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上好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这些有力措施,形成教育合力,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机制,不断提高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教育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17.08。3关爱留守学生活动方案 篇十七
一、指导思想
由于打工经济的兴起和农村剩余的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背井离乡,将儿女委托给祖父辈或其他亲戚照管。切实加强农村外出务工农民留守子女的教育和管理,让留守学生在学校能安心地学习,特开展此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在教师中倡导“温馨”教育、“赏识”教育,让“留守学生”感受学校、班级温馨的“家”的氛围。
2、让每一个班主任都成为心理咨询的行家里手,让每一个办公室都成为留守生的心灵驿站。每个教师每周不少于一次与“留守孩”谈心、交心。班主任每两月撰写一篇留守生工作随记。
3、班主任每周至少一次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与家长或托管人联系,家长及托管人每月至少一次通过书信、电话与学校联系。家长与学生也要增加亲子互动与沟通。
4、建立学校家庭联系制度。要求教师要重点做好留守生的家访工作,每位教师对留守生每学期实地家访不少于5次,每月与留守生家长至少联系一次,促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5、建立结对帮扶制度。一是组织教职工与 “留守孩”结成对子,加强个别辅导,实行全程跟踪教育。二是组织同龄优秀学生与“留守孩”结对子,开展生活、学习互动互帮活动。
三、具体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确定专人负责。
在学校建立关爱“留守学生”的领导组织,制订工作方案,安排专人狠抓落实。建立德育、心理教育辅导制度,辅导“留守学生”学习;以班级为单位设立“留守学生”互助小组,并登记造册;两周召开一次“留守学生”会议;设立亲情热线,周末安排“留守学生”和家长通话交流。
(二)建立健全“留守学生”档案。
内容包括学生姓名、班级、性别、年龄、父母姓名、打工地点、联系电话、学生监护人、学习成绩、行为道德、思想品质、学校帮教人等。逐班逐生登记造册,摸底排队,建立档案;做到“七有”:有常规制度,有工作计划,有活动,有记录,有总结,有档案,有专人负责。(三)管好“留守学生”的学校生活。
安排专人照顾“留守学生”生活,建立留守学生帮扶制度,给“留守学生”过生日;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发现他们在思想上、生活上的问题和困难,及时予以解决。
(四)、积极发挥团组织作用。
团支部积极组织团员和“留守儿童”结对子,一帮一;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活动、联谊活动,丰富“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
(五)、办好家长学校。
开好两次家长会,一次安排在寒假,“留守学生”家长打工返乡的时候,利用这次家长会,相互交流学生的学习、思想等各方面情况,指导家长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另一次安排在学期中,邀请全体“留守
18.“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篇十八
玉贤镇是一个农村集镇,由于当地土地少,人口多,小企业也比较少,年轻人为了生计只好背井离乡,远离父母和孩子外出打工。于是,便出现了大批的留守儿童,看着这些没有父母在身边照顾的孩子,老师们心里痛着、爱着„„
一、基本情况
学校学生数(246)人,留守儿童数(136)人,其中父母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数(112)人,父母双方都外出的留守儿童数(24)人。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比例为(55.3%)。
二、工作情况
玉贤中心小学始终坚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要求班主任和骨干教师积极行动起来,伸出友爱之手,争当“爱心妈妈”和“爱心爸爸”,为留守儿童奉献一片爱心。
(一)建立班主任关爱制度,要求班主任对留守儿童做到“一口清”。掌握留守儿童家庭背景,思想状况,学业成绩,日常行为,主要帮助孩子解决学习、思想,身体及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使他们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二)坚持“双访”制度。“爱心爸爸妈妈”经常与留守儿童监护人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联系,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监护人、家长及时沟通,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及身心健康情况。
(三)坚持联络制度。“爱心爸爸妈妈”每月定期以电话、见面、书信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联系,并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电话,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到留守儿童家庭看望留守儿童。
(四)创建留守儿童活动室。学校投入一定的经费为留守儿童创建活动室。经常带领留守儿童到活动室看看电影,看书,打乒乓球等,为他们创造活动环境。
(五)关爱留守儿童,进行爱心资金投入。我们为关爱留守儿童做宣传,为他们购买书包,为他们过生日,为其中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减免生活费等,本学期共投入资金三千余元。
三、亟需解决的困难与问题。
(一)“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心理障碍的产生,让我们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难度增加了不少。
(二)留守儿童在家没有辅导者。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基本上都是年迈的爷爷奶奶,其中的“文盲”占大多数,基本上不能在家对学生进行辅导。作业都不能帮助检查对错,更别说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了。在家的所有学习活动基本上都靠学生自己,学习习惯好的留守学生还好说,那些学习习惯不好的留守儿童问题就严重了。
(三)监护人的溺爱阻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
虽然经过我们与监护人不断的交流,也要求他们不要过于溺爱孩子,但是效果甚微。作为爷爷奶奶,他们根本就不管老师们苦口婆心的劝解,仍然一如既往地溺爱着自己的孙子、孙女。每天怕他们钱少了,宁可委屈自己,也总是给不少零钱留守学生,回家之后也是任由学生玩耍,从来不加限制。监护人的溺爱给学
校的教育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总会出现“在学校是乖孩子,在家里是野孩子”的现象。
四、深化教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建议。
(一)心理辅导室要配备完善
心理辅导室应该是为留守儿童疏导心理问题最好的场所,我们学校为留守儿童配备心理辅导老师,随时接受留守儿童的咨询,根据需求对需要关注的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
(二)组织留守儿童与家长见面会
“解铃还须系铃人”,作为儿童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如果能经常组织留守儿童与家长见面会,这将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当然,组织这样的见面会是有一定的困难的,经费的投入以及学生家长回乡的组织工作,这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我们相信,这种活动虽然组织困难,但是意义同样巨大。
(三)给监护人提出明确的建议
19.关爱留守儿童,提升本土教育 篇十九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 以及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就业的数量不断增加,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中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 是指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 寄住学校或需要其他亲人照顾, 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儿童。他们没有跟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 而是被留在家里, 在当地农村上学的农村流动人口的子女。
调查统计, 本地的留守儿童处于0~14周岁, 留守儿童占到了在校学生数的65%。面对这个惊人的数据, 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得不深思时代赋予我们这一崭新的教育课题。父母外出打工后, 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 沟通少, 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 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 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心理、性格、道德等方面出现偏差, 学习受到影响。在当地留守儿童的调查中, 发现问题十分严重, 笔者将调查中发现的几个问题整理以下: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 心理问题
父母不在身边, 缺乏及时沟通, 学生放学回家面对的多是花甲之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是不闻不问的寄住房东, 更有甚者, 周五回家面对的是紧锁的大门和冰锅冷灶的家庭。然而, 祖父辈的隔代教育, 要么产生极度溺爱现象, 要么就是有深不见底的代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 关注不够。孩子们感到寂寞, 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甚至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滋生怨恨情绪。遇到失败、挫折, 没有人在第一时间给予及时的引导, 孩子们要么继续享受祖父母的溺爱, 要么就把心灵之门紧紧闭合, 自信心逐渐消磨殆尽。由于远离父母, 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 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 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 如忧郁彷徨、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2. 学习成绩差
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 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 身体不好, 大多数是文盲, 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 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 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 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在我任教的班级中, 留守儿童能够完全自觉地努力学习, 并取得中上游成绩的, 十个学生中难出一二个。心理问题影响到学习心态, 若是儿童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 那成绩怎么可能提高?
3. 性格缺陷
通过调查发现, 在留守儿童中, 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 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 外出父母则管不到, 孩子们的思想就像海绵, 对精华和糟粕没有分辨能力。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 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无论是对他人、对事、对物、对金钱、对自我, 这些学生都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 道德缺失
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 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 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 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 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 使用自由度提高, 极易形成孩子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 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 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人生是0, 道德是1, 无论你有多少钱, 多少学识, 多大权势, 没有道德这个1, 那有再多的0都是枉然。然而现在的学生,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浸染, 小小年纪便开始产生拜金、暴力、色情的负面情绪, 衍生出偷盗、斗殴、沉迷网络和色情等诸多道德问题。如果说成绩差影响成才, 那么道德败坏将直接上升到做人的高度。这是四大症状中影响最为恶劣的一个。
二加强本土教育, 关注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 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避免的问题, 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 问题更加凸显, 因此, 我们必须从教育根本出发, 关注留守儿童, 能够标本兼治, 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 社会教育
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 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解决困难的教育, 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邻里管护网, 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 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 及时沟通、及时了解, 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 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2. 学校宿管教育
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 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家长亲情教育
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使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 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 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虽然我们都爱这些孩子, 但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 亲子教育是任何其他形式教育都无法取代的。
4. 教师自身教育
老师们做什么, 学生们学什么。老师的一言一行, 都可能被学生模仿, 因此除学校一直强调的专业水平提升外, 不仅是班主任, 各科老师也必须重视提升自身道德品行和个人修养。关爱留守儿童, 用爱心教育。高尔基说:“谁爱孩子, 孩子就爱她, 只有爱孩子的人, 才可以教育孩子。”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还要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的意义, 端正学习态度, 最终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助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无愧于父母, 无愧于社会。
总之,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 既牵涉到教育方面, 也关乎社会、法律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 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 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人力、物力的投入,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让祖国的花朵含苞待放。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本文针对留守儿童问题, 在偏僻的农村教学生活中不断探索总结。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较突出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协同合作。
20.关爱与留守同在 篇二十
【关键词】留守学生 关爱 成长
留守学生是指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工作,由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群体。留守学生平时缺少父母的关爱,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学习、心理、青少年犯罪等问题,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我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中,37.2%的学生为留守学生,其中,属隔代监护即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占46.7%,17.8%的为亲戚监护。我们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关爱留守学生,充分发挥班级、家庭的作用,让留守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
一、开展有关留守学生主题班会课
我班经常开展如“我留守 我成长 我快乐”“在留守中健康成长”“心手相牵 快乐成长”等系列主题班会课,形成关爱留守学生的氛围。这些主题班会课紧密联系留守学生生活实际,以留守学生身边的故事为题材,让学生懂得虽然他们是留守学生,但他们并不孤单,班级、老师、父母都在默默关心着他们,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留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直视留守,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他们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通过学校广播站,进行爱心点播和开通班级信箱
我班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在留守学生生日、获奖时,在留守学生失意或遇到挫折时,以班级名义点歌送上祝福或鼓励,让留守学生感受到班集体、老师和同学的浓浓深情和温馨的关爱,开展爱心教育。同时开通班级信箱,让留守学生与父母互相留言,把留守学生中的好人好事及父母对子女真情的留言通过广播站播放,帮助留守学生增强学习信心和加强亲情的交流。
三、通过视频聊天、留守学生家长QQ群、校讯通等网络媒介加强联系
(一)留守学生家长QQ群和视频聊天
我班建立留守学生家长QQ群,由教师、家长、监护人、留守学生等组成,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把留守学生、老师、家长请到电脑前进行互动沟通。留守学生可以选择恰当的时间和家长进行视频聊天和语音聊天,随时与父母零距离交流。在一些节日里,家长可以通过视频当面给孩子祝贺,孩子面对面送给家长祝福。视频聊天和语音聊天,缓解了孩子对父母的想念、家长对孩子的挂念,使亲情爱心得到了传递,为留守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二)利用校讯通短信平台
校讯通短信平台架设了班级与家长之间迅速、便捷的信息沟通桥梁,为教师、家长、学生提供了便利沟通渠道。我班利用校讯通平安短信、亲情电话、成绩管理、家校互动、家长网校等服务功能,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还有如学校、班级近期开展的活动,孩子的获奖与进步情况等等,也可以通过校讯通短信平台传递给家长,实现家长与教师密切联系,加强了留守学生与远方父母的亲情联系,使留守学生亲情得到及时弥补,身心健康的成长。
四、开通班级留守学生微博、微信、博客等
微博、微信和博客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种信息交流手段。利用微博、微信和博客作为互动平台,实现了家庭与班级、父母与留守学生之间跨时空沟通,从而为留守学生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家长可以随时随地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把自己对孩子教育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及时反馈给班级。我们加强了博客、微信和微博在班级和家长互动中的作用,通过博客、微博、留守家园亲情群等途径,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家长、老师共同教育学生健康成长。
五、丰富留守学生的课外活动
各种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能够让留守学生的身心受到极大的关怀与温暖,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促进良好品质的形成。我班结合实际,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关爱留守学生课外活动。如,组织留守学生观看书法、美术、舞蹈等方面的光碟或网络视频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特长、爱好;再如,利用课余时间成立电脑机器人制作、科技制作、电脑画画等留守学生课外活动兴趣小组;通过多媒体教室,每周定时向留守学生播放爱国主义影片或教育片,像《大山里的孩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警示录》《留守的天空》《小小擦鞋匠》《城市候鸟》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弥补了留守学生情感的缺失,促进了留守学生健康成长,为留守学生创造了活泼、有趣、快乐、和谐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很好地融入集体中,消除了孤独感、自卑感,促进了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留守学生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如何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应充分发挥和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实现班级、家长、学生之间实时、快捷的沟通,共同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丽萍.寻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契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内容计划06-25
关爱留守学生计划12-23
关爱留守儿童思想总结10-30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简报07-17
2023。09暑期关爱留守儿童总结06-16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简报08-27
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工作计划09-01
社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10-01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2013年度06-13
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总结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