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默写

2024-11-17

202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默写(精选3篇)

1.202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默写 篇一

11.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完成 1-3 题。(11 分)(东城)

秦州杂诗①·其五

西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浮云②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③老驌驦。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白马④

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

近时主将戮,中夜商於战。丧乱死多门⑤,呜呼泪如霰。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弃官西行,驻留于秦州期间。秦州:今甘肃天水②浮云:指良马。诗句中的“龙种”“驌驦”也是指良马。③残:剩余。④此诗作于潭州发生军事叛乱期间。此时,杜甫漂泊于鄂、湘一带。⑤死多门:死于多种灾难。

①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______。千古绝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其诗作______。(2 分)

②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马”是诗人表情达意的主要意象,两首诗都借助咏马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秦州杂诗》的首联,写出了马的出产地,为后文描写马及抒发情感做铺垫。

C.《白马》诗的首联,写了一匹从东北方向奔来的白马,鞍上无人,身受箭伤。

D.“秋草遍山长”侧面描写战马战死;“意气今谁见”用反问句写出骑者战亡。

③清代著名学者仇兆鳖在《杜诗祥注》中说《秦州杂诗·其五》是“借天马以喻意”,认为《白马》诗“‘丧乱死多门’一语,极惨!”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6 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其后问题。(共10分)(西城)

幽居

① 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②,谁谓薄世荣。

【注】①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②蹇劣:笨拙。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开头两句以人们为生活奔走营谋的世间常态来反衬作者的幽居生活。

B.“独无”二句细致描绘出诗人幽居的情态,透露出无外物牵绊的喜悦。

C.诗中借用“道人”和“樵者”这样的形象,表达作者自然脱俗的追求。

D.最后两句意在突出作者淳朴守拙的性格特点和看破红尘后的思乡情怀。

E.全诗感触自然,语气平和,格调清新,表现出诗人闲居时的惬意自在。

②韦应物的很多五言古诗受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影响较大,一位文学理论家对二人作如下评论:

韦苏州诗,胸中腕中,先有一段真趣,落笔方妙,足见非专以浅淡拟陶者。世人误认陶诗作浅淡,所以

亦不知韦诗也。

请结合上面这首《幽居》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或其他陶诗,说说这段诗论认为陶、韦....

二人诗并不浅显平淡的理由。(6分)

1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海淀)

古风(四十六)李白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当涂①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独有扬执戟②,闭关草《太玄》。

注:①当涂:当权。②扬执戟:指扬雄。汉哀帝时朝政腐败,扬雄不愿为官,专心著书。

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起笔不凡,开篇即从唐王朝一百多年的历史入手,以“何赫然”三个字来感叹大唐帝国的繁盛辉煌。

B.“隐隐”写长安城宫阙层层叠叠、连绵不绝,与“横三川”相呼应;“峨峨”则突出这些建筑雄峻壮丽的气势。

C.五、六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众多宾客簇拥着权势显赫的王侯的场景,意在表现他们之间的地位悬殊。

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纵横,全诗融叙述、描写、抒情为一体,笔墨酣畅,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②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③“无理而妙”,是指艺术作品的某些内容不合常理反而能达到一种艺术效果。台湾诗人洛夫也说:有些诗

是不讲理的,当理性从诗人的前门进来,灵感则悄悄地从他窗口溜走。如本诗中的“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又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等诗句,都体现了“无理而妙”的特点。请任选上面提到的一句诗,也可选取其它诗句,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你对“无理而妙”的理解。(200字左右,12分)

1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③题。(20分)(朝阳)

泾溪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险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溪兴①杜荀鹤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②篷底独斟时。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注释:①此诗系诗人晚年归隐家乡时所作。②瓦瓯:陶制的小盆。

①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诗运用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思考。B.后诗托物言志,借助溪流表达诗人的人生志向。

C.两诗内容不同,前诗旨在说理,后诗意在抒怀。D.两诗风格不同,前诗平实警策,后诗自然清新。②从《溪兴》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③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泾溪》一诗后两句蕴含的人生哲理。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哲理的认识。不少于150字。(12分)

1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3)题。(19分)(丰台)

咏竹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①②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注】①湘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

②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1)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竹生”句既描述了竹恶劣的生长环境,也赋予了竹不图安逸、不慕奢华的品性。

B.“梢云”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竹梢高耸入云的情状,为下文写“高节”做铺垫。

C.“耻染”句表明竹子自感无法与湘妃相比,为不能像湘妃那样痴情而感到羞愧。

D.结尾两句抒写竹子希望能制成长笛高声吟唱的愿望,寄寓了作者的独特情怀。

(2)下列诗句与“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一句情感态度最接近的两项是(4分)A.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晋·谢朓《咏竹》)

B.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唐·刘禹锡《潇湘神》)

C.解箨初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宋·陆游《东湖新竹》)

D.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明·朱元璋《雪竹》)

E.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清·郑板桥《竹》)

(3)这首咏竹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法在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虞世南

《蝉》(“垂緌饮清露”)、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等诗中也有体现,请以本诗或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另选其他诗作)作为例子,谈谈你对这种手法的理解。(12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词与诗评,完成①、②题。(7分)(石景山)

【宋词】踏莎行

宋•秦观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村烟淡。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踏翠郊原,寻芳野涧。风流旧事嗟云散。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注:飐(zhǎn),风吹使颤动。

【诗评】

周汝昌说:“秦郎这词,通篇精彩全在结尾一句,真好一个‘夕阳回首青无限’!”认为它足可媲美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一诗结尾“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二句,堪称千古名句。

①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三句,以晓莺、晴雁、酒旗、村烟描绘出一派田园春景,令人迷醉。

B.“山田”二句写雨后土润、泉流活活,“漫”字更令春之气息溶漾而出。

C.词人踏青拾翠之际忆及旧事,见美景依旧,而自身孑然,不由感伤嗟叹。

D.全诗写景平实,用语自然,氛围恬淡,表现了词人闲适悠然的避世情怀。

②对“夕阳回首青无限”一句,你如何评价?请与钱起诗句对比赏析,说明理由。(4分)

东城 11.①(2分)诗圣《登高》

②(3分)B

③(6分)《秦州杂诗·其五》 ①角度一:期待驰骋沙场,为国立功。结合诗句:“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

骦。”②角度二:处境艰难,仍渴望为国立功,有“怀才不遇”的伤感。结合诗句:“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白马》 ①角度一:对生命的悲悯。结合“空鞍贯双箭”、“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等诗句。②角度二:悲叹战争带来的不幸或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结合诗句:“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

(具体的诗句分析,2分;抒发的情感,1分;每首诗分析出一种角度即可)西城

13.① B、D[B项中“细致描绘”不确;D项中“看破红尘”“思乡情怀”于文无据]

②(6分)[答案示例]陶诗、韦诗中皆先有“真趣”(2分)。《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用笔平淡自然,但一个“悠然”掩抑不住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任选一点,2分); 《幽居》中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写眼前景自然朴质,但饱含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任选一点,2分)。这些“浅显”“平淡”的笔墨中,饱含了作者独具慧心的情趣意趣,使他们的作品在浅淡中见真趣。

[评分标准:本题6分。根本原因“真趣”,2分;结合作品解释,4分,每首作品2分,“意趣是什么”与“诗句支撑”各1分。具体情趣意趣,答出一点即可]

海淀

15.① C(3分)

② 答案要点:对当权者的讽刺、蔑视,怀才不遇的愤慨;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对大唐帝国前途命运的隐忧。(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即得4分)

③评分参考:共12分。能结合诗句内容分析,2分;阐述具体、准确、深入,思路清晰,6分;语言通顺、流畅,表达清楚、得体,4分;字数不足,每少20字减1分。

朝阳

13.①(3分)B

②(5分)答案要点:一个随遇而安、闲适自在、孤寂的隐者形象(2分,形象特点1分;隐者形象1分)能结合具体诗句,紧扣诗人形象特点分析(3分)

③(12分)评分要点:人生哲理:居安思危(指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概括哲理2分,意思对即可)观点明确2分;联系实际分析4分;语言4分。

丰台

15.(1)C解析:“耻”是“以„„为耻辱”之意。(3分)

(2)D、E。(每项2分,共4分).(3)参考事例:托物言志是通过对富有特征的物象的描写,将物人格化,赋予事物人的品性,来寄托作者志

向、情趣或理想的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往往能达到形象、委婉、深沉感人的艺术效果。《咏竹》通过描写竹子身居荒野、高耸向上、外直中空等特点,赋予竹子不慕奢华、不媚俗、高洁、坚贞、追求理想的品性,表达自己要像竹子一样坚贞高洁,追求梦想,愿为国家效力的高尚志趣。这种手法在其他诗人的诗中也常有运用。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借石灰经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清白”“粉末”等特点,将石灰人格化,赋予石灰历经锤炼、不惧焚烧、不惜粉身碎骨,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的品性,寄寓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吟》运用托物言志,把石灰人格化,委婉、形象,深沉动人,极富艺术感染力。

【评分标准】“托物言志”手法概述4分,结合事例说明6分,语言表达2分。

石景山

14.①(3分)D

②(4分)(表明观点,2分;结合诗句对比分析,2分)

答案示例:此句的确精彩,精彩在于以景结情、余味悠长,与钱起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青无限”句写出夕阳映照下青碧无边的山色闯入诗人眼中,原本伤感的心境变得悠远明净,景为情增添了无穷余味。“数峰青”两句描写曲终人散后,只余一川江水、几峰青山,以极其省净明丽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二者都以景结情,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同样精彩。

2.202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默写 篇二

【试卷整体概述】

2014年西城初三一模语文考试与2014年《中考说明》结合度较高,出现的新题型大多与中考说明的样题出题形式相同,其中文言文部分、阅读板块、作文部分的考查与今年中考变化方向一致,试卷整体难度适中,涵盖《语文中考说明》的部分考点,考查内容是对目前学习内容的延伸,如果对今年中考变化熟悉的西城初三同学,对于本次试卷的考查,还是有一定思想准备的,对于大多数西城同学而言,试卷仍有一定难度。

【选择】

(一)选择题,7道题共14分,考点与2013年中考的考点有3处不同,调整的3处均在《2014年中考说明》中体现,包括字词形音义、成语或俗语、关联词的考查,近几年常考的修辞方法题并没有出现,而是出现结合语境的标点符号使用的判断,还有口语交际、补写标题的考查。

选择题题型分类

1、字音(选出加点字的读音正确或是错误的一项);

2、字形(选出有错别字的项);

3、字义(选择出字义相同的一项);

4、成语、俗语(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在句子的横线上填写句子正确的一项);

5、关联词(选出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

6、口语交际;

7、病句(选出有病句的一项/选出对画线句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8、修辞的理解(选取对修辞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9、标点符号(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10、语境题(排序/句子的回填);

11、补全题目;

12、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同一朝代的)。

【默写】

根据复习范围进行复习的孩子,以往难度不是很大,考生失分率较低,但是今年在原来的基础上默写5分增至7分,增加了2分的根据具体语境填写试卷,这一点之前的中考考试中很少出现,不过这种考试形式可以追溯到当年小升初语文备考的考试形式。

名著阅读为《孟子》《论语》

阅读《论语》《孟子》这两部经典,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______战国时期_______家的思想学说,比如,孔子认为志士仁人应该有杀身成仁的勇气;与此相应,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也提出了_____的主张,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考查采用组合的形式,如果学生对每本名著都有所了解,题目还是比较容易回答出来的。

考查形式与2013年中考相同《水浒传》&《西游记》

【文言文阅读】

篇目是《活板》,2014年中考说明更新篇目,西城一模考试考察出来也是情理之中,考查形式与2013相似度较高,但题量有3题增至4题,考查题型还是主要以常规题型为主,题型传统:实词解释、句子翻译、按要求根据文意理解填空,其中第11题题干提到了其他文言文阅读篇目,但是考查内容主要还是以《活板》这篇文章的字的翻译,认真审题,迎刃而解。

【记叙文阅读】

《饺子啊饺子》 西城区一模考试的这套习题题型设置还是有一定创新的,3题共15分。

第14题行文思路,在分层这个问题上比较好把握,题干上已经给出提示时间“小时候”、“成家立业之初”、“近来一段时间”、“那个周末”,难度不是很大,找好已知、阴性条件进行分析,找出答题要点。

15题含义题。关于含义题目是西城区比较青睐的考查内容,还有一题西城区比较喜欢考查“为什么?”(原因探究题)如“2012年中考记叙文《白梅无价》”含义题有题目的含义、句子的含义、词语的含义,本题考查的是句子中的“味道”一次的含义,在解释含义的时候考虑文章的中心主旨,“承载着什么的味道?”“为什么会有味道”

17题感悟题。第16题出题形式比较新颖,“就下面歌词与上文内容之间的相同点,简要谈谈你的感悟”歌词为《常回家看看》,主打亲情牌,2014年春晚《时间都去哪儿了》让很多年轻人重新唤起了对亲情的渴望,把我文章的中心内容并联系歌词,找出共同点,逐句分析已知歌词,总结出文章的主旨。这类文章的中心,孩子比较好理解,情感类型的文章学生比较擅长,与实际生活相关。

【说明文阅读】

《洛杉矶治理雾霾的艰难历程》联系生活实际的阅读篇目,综合性学习是与事实关系最为密切的题目,说明文仿佛接过了“接力棒”,雾霾从2010年北京的生活中开始多了这样一个词汇。

17题 信息筛选、概括题。“从全文看,洛杉矶治理雾霾历程的艰难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审清题意

解析:本段关于门墩的童谣,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借助两个问句的内容,引起下文对门墩的具体说明。

18题 链接材料题。“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伦敦和洛杉矶在空气污染成因上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他们在整治汽车尾气污染方面的措施有何不同?”,此题目有两个问题,这种找相同点、不同点的题型实际与今年中考调整之前的“综合性学习”相近,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材料联系文章相关知识进行答题,此题为中考说明文的重要题型,近几年最后一题均为链接材料,该题型一定要作为重点题型去练习。

【小阅读 历史材料】

此题型也是2014年中考语文变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打破了以往中考“老三样”的格局,也算是今年中考的创新点,此题分为文段

一、文段二,每个文段单独出题,“一文一答”的出题形式。第19题,从材料中提取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并归纳内容要点,注意分析关键句,不遗漏要点即可拿到满分。第20题两个问题,信息概括题,此题要求学生对材料理解和分析能力更高,学生易丢分。

【议论文阅读】

《远大理想成就人生辉煌》共3题,题目设置围绕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进行出题。

21题考查“论据与观点之间的关系”对于此类题型应对方式首先要找到本段的观点是什么,然后观察其他段落对于事例(论据)与观点的句子是如何阐述的,进而进行仿写,有些难度。如果认真审题的同学可以分析出考查的是全篇的论证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分层,概括内容,体现其逻辑性。

22题第⑤段落论证过程,此题型相信大多数同学对这道题的信心还是有的,把握论证思路需要注意:①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②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章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③明确论证中使用了论证方法。④明确论证的角度,即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分析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的词语。

23题论据的应用,论据与第⑥段观点的关系,联系具体的语境找出与本段观点意思相同的句子。

【作文题目】

【小作文】

小作文为情境写作,将中考说明提供的两个样例“感谢信”、“消息”,西城的试题中给孩子们留下了选择空间,二选一的方式找出自己擅长的内容。题目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一个特定背景,根据题目要求写出一段文字,请注意审题,题干要求影响着小作文的写作格式,格式约占2分~4分

【大作文】

西城一模作文题目分析--《在探索中成长》月28日西城初三一模题目露出“庐山真面目”,题目类型还是命题作文(半命题、全命题),实际上作文类型可以为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命题作文是北京中考、一二模重点考场的题目类型。题目是《在探索中成长》,看到这个题目,西城的初三孩子们是否能够联想到与2013年中考题目《好奇》,还有学生们常常练习的题目《发现》、《看见》等。

《在探索中成长》题目由词组变为短语,这个题目由原来的《在____中成长》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这次的题目给出了“探索”二字。为了更好地帮广大同学学习,我在这里做了此次分析,欢迎大家学习。

下面分别从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表达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审题很多时候学生将作文的写作最大问题局限为写作素材的问题,对于初三的孩子而言,经过多次考试的“洗礼”,自己都有几个可以写的素材,那难点将转化为作文题目的审题上。先从题目的作用说起,它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具有象征意义;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等。

看到题目《在探索中成长》,其实省略了一部分内容,稍作补充,才能完整,文章主体内容才能清晰。需要将题目转化为可以转化为一句话,确定好文章的中心,整篇行文为这个题目而服务,比如题目中可以添加为“(我)在(什么)探索中成长”。题目中的动词“探索”为文章叙事的重点部分。比如:《破茧成蝶》中的“破”、《甘当绿叶》中的“当”,将“探索”的过程具体化,文章的详略、叙事重点能较好的把握。同时将“成长”具体化,成长是结果。题目重点就是“在什么的探索中”“我得到了什么成长”。完成审题之后,这个题目的立意和选材就变得简单很多。接下来就比较简单了。

立意本文立意可以确定为“我”在什么的探索中,在探索过程中“我”得到了什么样的成长,我们可以写励志类、情感类、生活感悟类都可以,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类型,励志的能好些一点,在审题、立意方面比2013年中考题目《好奇》好些一些。

选材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励志小故事、家庭小事、生活小事等素材,都可以作为本次作文的写作内容,“小故事蕴藏着大道理”,自己的成长就是在这样的小事中有所收获。

布局根据文章题目,确定文章的叙事重点“探索过程”,把握好过程是什么,结果是成长。详写为最能突出文章中心、文章立意的情节。《在探索中成长》这个题目,大多数学生能在自己积累的写作素材中挑选较为合适的写作素材,我们之前写过的素材在这篇作文中都可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文章的立意对素材的详略进行安排。

作文《在探索中成长》分析

推敲两个关键词

【探索】――这是全文的灵魂所在。“探索”,在探索的道路上,不要希冀有平坦的路可走。荆棘丛生、险象环生,这是有所建树的人在探索的征途上的必经之路!建议写励志类的内容,如写其他类型,也是可以的,但写作过程中在语言表达上提高了难度。

【成长】――并非关键词,但是文章的结尾部分需要点题、升华主题的点。比如:在成长的路上理想的山岗在呼唤,只有努力去探索。联系自己的实际,合理升华中心。

《在探索中成长》这篇作文,最大的难点是审题,考查一个孩子的分析能力,若孩子们在看到题目之

3.202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默写 篇三

一(海淀)

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共8分)

①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王羲之与文人雅士在兰亭集会,那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②归隐后的陶渊明,不仅有亲情欢娱、琴书雅趣;春天到来的时候,他还要享受春耕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③春天也可以用来寄托人生理想,曾皙是这样来表达自己人生理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④苏轼在《定**》中用带有春风斜阳等意象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书写了自己经历风雨之后的感受。

⑤春天是令人欣喜的,但有时也会引发诗人无限的伤感,陆游看到“满城春色宫墙柳”时发出了“东风恶,欢情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哀叹。(《钗头凤》)答案:14.

①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②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③ 浴乎沂风乎舞雩

④ 料峭春风吹酒醒山头斜照却相迎

⑤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共8分。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学生如多写,选前4道小题评分)

二、(西城)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共8分)

①古诗词中,多有写“愁“的妙句,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用春水比喻 愁之深重的两句是:“。”

②杜甫在《春夜喜雨》中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盛 赞春雨的体贴人意,知晓时节,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的特点。

③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讽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人的覆辙。

④《窦娥冤》[滚绣球]中直接指责和痛斥统治者的语句是:“地也,天也,⑤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曾记否,” 做了巧妙回答,鼓励年轻人要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的大任。

答案:12.(8分)[参考答案]

①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②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④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⑤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评分标准:本题8分。每空1分,多字、丢字、错字一律不给分。

三(东城)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①《曹刿论战》记载,齐鲁长勺之战中当鲁庄公急于追击溃逃的齐军时,曹刿却说不可以,观察之后才下令追击。战后他解说道:“____,____,故逐之。”

②作为高远志向、豪放气概象征的大鹏,早在战国时就被庄子在《逍遥游》中进行了一番奇妙的描绘,“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____,____。”

③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绘了滁州西南琅琊山中迷人的景致,其中“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水落而石出”表现了山中春夏秋冬四季之美。

④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抒发人们耽于享乐,不能借鉴前朝教训的感慨时写道:“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这是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诗句“___ 1

_,____”。

⑤陆游在《诉衷情》中感叹自己壮志未酬但已年华流逝时说“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与《书愤》中“____,____”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相近。

答案:12.(8分)

①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②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③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东城3月)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①《曹刿论战》中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作者只用了“齐人三鼓”、“”和“” 三句,就概括出鲁军从防御到反击再到追击齐军的全过程。

②屈原用《国殇》悼念和颂赞为国英勇献身的将士,其中描写了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 “天时坠兮威灵怒。出不入兮往不反。”

③李密在《陈情表》中突出本朝治国以“孝”为纲:“,凡在故老,„„” 再写自己的情况尤为特殊。希望借此打动晋武帝。

④韩愈通过鲜明的对比,批驳当时流俗耻于从师的错误风气:“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 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⑤范仲淹在《苏幕遮》一词中描绘了清秋时节的景象:“碧云天,秋色连 波。”色调对比强烈,意境开阔,堪称写景大手笔。

答案:13.(8分)

①齐师败绩遂逐齐师

②严杀尽兮弃原野平原忽兮路超远

③夫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犹蒙矜育

④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

⑤黄叶地波上寒烟翠

以上答案以课本所取版本为准。

四、(朝阳)12.在横线处填写出诗文原句。(任选4题作答)(8分)

①在《诗经·氓》中,作者借女子的口吻,倾诉了妇女婚后的辛苦劳作,“三岁为妇。,靡有朝矣。”

②一切景语皆情语,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泉涓涓而始流”,范仲淹的《苏幕遮》中,“。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这都是借景抒情的名句。

③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批评了士大夫之族在拜师求学上的浅见,“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吾未见其明也。”

④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用“大弦嘈嘈如急雨。嘈嘈切切错杂弹,”这四句诗,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声的美妙。

⑤《赤壁赋》一开篇,在月夜秋江美景中,苏子“举酒属客。” ⑥在《窦娥冤》中,在刑场上,窦娥指天斥地:“地也。天也,”,表达了她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

答案:12.默写(8分)

①靡室劳矣夙兴夜寐②木欣欣以向荣山映斜阳天接水

③或不焉小学而大遗④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

⑤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⑥你不分好歹何为地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

五(石景山)15.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

① 梦游天姥,仙境消失,李白返回现实,此刻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②李清照的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化用了《国殇》中“身既死兮神以灵,______” 一句,展现出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③在《书愤》中,陆游借评价诸葛亮的“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之句浇胸中块垒 抒报国之志。

④这个简朴甚至有些寒酸的老旧院子之所以被人们称为“最美县委大院”,是因为这里的 党政机关有务实清廉之风,正可谓“斯是陋室,_________”。

⑤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中都有对英雄人物的精彩描绘:周瑜“雄 姿英发,______,谈笑间,_____”;曹操“舳舻千里,旌旗蔽空,_____,_____”。答案:15.(8分,每句1分)

①须行即骑访名山②子魂魄兮为鬼雄

③千载谁堪伯仲间④ 惟吾德馨

⑤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六(丰台)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或相关文学常识(限选其中5道题)。(10分)①《氓》中“桑之未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句以桑叶来比喻女主人公当时的境况,从而引出后文的情感抒发。这里运用了《诗经》中常用的的表现手法。

②“明月”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如李煜《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等词句,都借明月寄寓了情感,营造出独特的诗歌意境。

③朋友远行,我们常会引用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两句来劝慰对方,只要两心相知,相隔千里也不用伤感。

④诗人杜牧痛感晚唐统治阶层的腐败奢靡,撰写了许多诗文,其中“用之于泥沙”(《阿房宫赋》),“,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等文句都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忧虑和愤慨,体现了其忧国情怀。

⑤面对宦海浮沉、人生变故,很多文人都有其超凡脱俗之处。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使我不得开心颜”,呐喊出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心声;苏轼在《定**》中道出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达到了一种宠辱偕忘、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⑥北宋许多文学家堪称写景圣手。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日出而林霏开,”两句形象描绘出对比鲜明的山间朝暮景象,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则用“,静影沉璧”两句细致描摹出洞庭湖有风时月光浮动、无风时月光倒映水中的美好画面。

答案:14.(10分)①其叶沃若

②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③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④奈何取之尽锱铢

⑥云归而岩穴瞑

只判前5小题。

上一篇:高雅的殿堂初中作文下一篇:《我爱唠叨的妈妈》读后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