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反季节地栽香菇栽培技术

2024-12-28

北方反季节地栽香菇栽培技术(精选3篇)

1.北方反季节地栽香菇栽培技术 篇一

关键词:香菇,冷凉地区,地栽技术

随着生产的发展, 人们对食用菌的认识和需求量越来越高, 对摄入的食物越来越重视营养和保健作用。香菇是食用菌的一类品种, 营养丰富, 含有人体必须的7种氨基酸、30多种酶、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1,2]。香菇是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 具有多种保健功效, 主要由于其含有抑制肿瘤的香菇多糖、降血压和降胆固醇的腺嘌呤衍生物、抗病毒的干扰素诱导剂等。在北方地区非常适宜地栽香菇生产, 也是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优势产业。近年来,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香菇生产得到较快发展。通过对地栽香菇在辽宁东部山区桓仁县的生产研究, 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 形成一系列栽培管理模式。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栽培时间

为确保香菇在6—9月正常出菇, 应在当年11月下旬至次年3月制袋。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之间播种, 播种时气温不低于5℃、不超过15℃即可。

2 选地

为实现香菇的无公害栽培, 要求选择生态条件良好, 空气、水体、土壤条件符合无公害生产标准, 周围300 m范围内不存在各种污染源, 光照条件充足, 地势平坦, 交通条件便利, 昼夜温差大, 排灌方便的有山垄田[3]。最好用山泉水或水库存水作为灌溉水源。

3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特点、优质、高产、抗高温、抗逆性强的品种, 如L937、L1363、C26、如香66等[4]。

4 培养料配制、灭菌

代料地栽香菇的培养基配方有很多。配方1:硬杂木锯末80%、麦麸10%、稻糠7%、石膏粉1%、豆饼粉2%, 另加入50%可湿性多菌灵粉剂0.1%~0.2%;配方2:花生壳85%、麦麸10%、豆饼粉2%、石膏粉1%、玉米面2%, 另加50%可湿性多菌灵粉剂0.1%~0.2%。培养料pH值5.5~6.0。把料干拌均匀后使含水量达到60%~65%, 然后灭菌。在灭菌锅内铺上帘子和屉布, 然后大火加热, 待温度达到98~100℃时计时, 保持大火快烧1.5~2.0 h。

5 接种与菌丝培养

5.1 接种

要求在清洁、干燥的环境条件下接种, 并进行消毒处理[5]。待料温冷却至28℃以下时, 放入接种箱或无菌室内, 并放入适量的气雾消毒剂。密闭熏蒸1次, 约30 min后接种, 每袋栽培种可接种20~30袋栽培袋[3,4,5], 宜在短时间内接完。

5.2 菌丝培养

要求在清洁、暗光、干燥、通风的培养室培养菌丝, 并应该经常进行消毒。发菌室温度控制在22~25℃, 相对湿度65%~70%[4]。为使发菌室处基本黑暗条件下, 可用草帘遮光。培养期间使发菌室保持空气新鲜, 应适时开窗门进行通风换气, 及时清除不良菌袋。经过50~60 d的培养, 菌丝基本可以长满菌袋。继续进行培养, 则菌丝逐渐生长变浓密, 白点状的菌膜会在局部区域内形成, 基质表面开始发皱并收缩, 并分泌出浅黄色的液体[5,6]。此时菌袋基本成熟, 可以移栽到菇棚。

6 地栽管理

6.1 脱袋

按东西方向做畦, 地势较高的田块或坡地应做低畦, 地势低洼的田块宜做平畦或高畦。覆土地栽香菇在菌袋培养90~110 d可进行脱袋。用锋利的刀片划割菌袋, 先剥去菌袋两端, 再将菌袋剥离, 随即平铺于畦面。

6.2 菇畦消毒

将菇畦清理干净后, 除去上面的覆盖物或坷垃, 按1 000袋畦面喷洒漂白粉6 kg或石灰水50 kg, 2~3 d后于畦面喷洒硫酸铜2 kg, 覆盖好薄膜, 消毒3 d, 然后揭膜, 畦面铺盖厚度为2 cm的细沙, 再用高锰酸钾50 kg对水70 kg洒于畦面。

6.3 转色

将菌袋整齐排于畦面后及时盖薄膜, 做到边脱袋边排筒。在第4天必须将薄膜揭除, 此时发现杂菌要及时清理, 清理后撒上石灰粉, 第5天早晚各加强1次通风[3]。以后转色期控制温度在18~22℃, 一般转色至成熟需要20~30 d。

6.4 覆土

宜选用表土覆盖菌筒, 选30 cm土层以下的砂质土, 在烈日下曝晒2 d, 去除散碎的杂物[5]。拌入10%石灰粉或草木灰, 待菌筒80%~90%转色, 停止浇水, 填入配制好的覆盖土, 稍加压实, 厚度以覆盖菌筒为主。一般只在晚间盖膜, 增加浇水次数, 于田间畦沟内引灌水源, 保持每天换1次沟水。在雨天需盖膜, 以防渗入过多的水分[4]。

7 出菇管理

7.1 前期管理

覆土的地栽香菇大都采用反季节栽培, 一般在5月至6月上旬出第1批菇。此期气温逐渐升高, 但昼夜温差大, 应加强通风, 有利于子实体的分化。当采收完第1批香菇后, 停止浇水, 排去畦内的沟水, 降低菇床的湿度, 使菌丝恢复生长, 促进积累养分[4]。待采菇凹陷处的菌丝已恢复长白, 可灌畦沟水并加强浇水, 以使下一批子实体的迅速形成。

7.2 中期管理

5月下旬至7月下旬期间气温较高, 出菇较少, 香菇均靠自然生长。结合人为调控, 中期管理以降低菇床的温度为主, 加大水的流动量, 为防止高温烧菌筒, 应增加通风[6]。

7.3 后期管理

8 月下旬至9月底, 菌筒的大部分营养已经在出菇前期、中期被消耗, 菌丝不如前期的长势旺盛。因此, 该阶段的管理重点是防止烂筒和烂菇[7]。

8 采收

当香菇子实体长到六七成熟时, 边缘仍向内卷曲, 菌盖尚未完全展开, 选晴天及时采摘。采菇时不要连根拔下, 以免带下成块的菌丝体[6]。一般要求香菇5分开左右, 即菌幕尚未完全破裂时采收, 并尽量保持菌盖上的鳞, 以免菌盖上有擦伤的痕迹, 保持鲜菇外观的清洁[5]。

参考文献

[1]辛孝贵, 蔡石勋, 白仁洙, 等.植物学[M].1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丁湖广, 丁荣辉.香菇速生高效栽培新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5.

[3]牟水元.香菇地栽生产技术[J].北京农业, 2006 (1) :20.

[4]陈广先.无公害反季节覆土地栽香菇[J].食用菌, 2005, 27 (5) :26-27.

[5]爽文.地栽香菇的技术要点[J].北京农业:实用技术, 2010 (1) :20-21.

[6]牛贞福, 国淑梅, 崔长玲.夏季林地香菇地栽技术[J].食用菌, 2010 (4) :45-46.

2.林间反季节香菇的生态栽培技术 篇二

栽培关键技术:

香菇是一种低温变温结实菇类木腐菌,山区种植香菇可就地取材,除用各种阔叶树木的木屑作原料外,还可利用一些下脚料,如棉籽壳、花生壳、玉米芯、葵花秆以及野草等作培养料,不仅取材方便,还能变废为宝,物尽其用。

夏季栽培菌种选择应为中高温型品种。其基本工艺为配料一分袋一灭菌一接种一发菌一出菇。

1. 配制合理的培养料。

要求配比合理,称量准确,搅拌均匀,稍干勿湿。参考配料:木屑70%~80%,麸皮15%~20%,玉米面3%~5%,白石灰2%,糖1%,尿素0.3%,多菌灵0.1%-0.2%,pH值7.0~7.5,含水量55%~60%。适当调高p H值,有利于防止杂菌污染,提高纯菌率,促使菌丝提早分解利用木质素,提前出菇。。

2. 分袋。

选用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规格为17厘米×33厘米,每袋装干料0.4千克(湿料约1千克),松紧适度。

3. 灭菌、接种、发菌。

采用常压,用蒸煮器具在100℃的高温下蒸煮8小时,冷却到30℃以下即可按无菌操作接种。将菌袋在培养室内平放摆成行, 室温以15℃左右为宜, 控制料温在25℃以下, 培养10天左右翻堆1次, 30天左右即可长满菌袋。

4. 出菇地的选择与建设。

当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即可进行香菇野外栽培。出菇地选择近水源,无污染、易排水、干燥的成行果木间的林地。如果是果园地,就应选择树枝分枝高度较高的树种。先锄草灭害虫, 搭建小拱棚。拱棚内用树枝搭成栏杆,栏杆行与行之间的距离便于操作即可。把菌棒直接接触地面,竖起挨个(不能接触)上面1/3处靠在树枝栏杆上。每亩可摆菌棒约1万根。在温度适合时脱掉菌袋成菌筒。拱棚的的作用是便于掌控温湿度。温度过低时,棚内吊一层二道膜、棚周围靠草苫的方法来保温。雨天要盖好棚膜,防雨水淋在菌筒上引起霉变。在离菇床上一人高处,就地取材,用树枝搭盖遮光棚,不使阳光直射菇床。

5. 水分管理。

根据山区灌溉不方便的特点,可直接给菌筒注水,既节水又方便。菌筒保持湿度在55%~60%,一般每茬菇采收后需注水一次。水源要洁净,最好是无污染的地下水。可备几个较大水容器,给菌筒的输水设备可选医用输液针管(消毒)成排逐个注水。用手握住菌筒,出现水渍即可。

6. 菇床管理与采收。

3.北方反季节地栽香菇栽培技术 篇三

关键词:反季节,香菇栽培,研究

交口县农委近两年开始小范围进行香菇产业示范性发展, 通过对近两年示范性进行总结, 对发展中的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 基本形成一套地方反季节香菇产业发展模式和技术模式, 有利于下一步在全县进行推广。

1 交口县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优势条件分析

1.1 交口县发展香菇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交口县地处冷凉区, 平均海拔1 500 m左右, 年平均气温6.7℃, 最冷月 (1 月) 平均为-7.7℃, 极端最低气温-23℃;最热月 (7 月) 平均为19℃, 极端最高气温33℃。昼夜温差很大, 年平均昼夜温差15℃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18 mm。这种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对种植优质香菇是得天独厚的;另一方面, 交口县又是林业大县, 每年产生的废弃木材枝1×104t左右, 是培植香菇的上好原料。

1.2 交口县发展香菇产业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交口县地处偏远山区, 交通不便, 水资源匮乏, 人均耕地少。农业基本靠天吃饭, 传统农业难以解决农民长期增收问题, 依靠传统农业难有大的作为。前几年交口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采矿, 当挖掘业全面禁止后多数农民无事可做, 农村剩余劳动力很多, 农民在农业领域渴望发展创业的愿望很强烈。

1.3 交口县发展香菇产业有很好的政策机遇

山西省吕梁市近两年在现代农业发展上都提出鼓励和扶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交口县政府也注意到本县香菇产业发展的初步效果, 在下一步的农业发展规划中将香菇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方面。

1.4 交口发展香菇产业是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资源的耗竭、环境的恶化, 呼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香菇产业可以将富含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农林副产品及大量的农业、林业废弃物渣等废物再次利用, 生产出大量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食品, 其废渣还可进行三次利用, 开发成为有机肥和反雏动物饲料, 从而达到资源的百分百循环利用, 实现零排放和可持续发展。食用菌生产, 可以充分利用作物栽培之外的非耕地、砂石地、坡地、薄地、房前屋后等, 进行立体栽培高效率生产。由此可见, 不论从原料来源还是土地资源的利用上看, 食用菌产业发展都是造福现在、功在未来的常青事业。

2 交口县香菇产业示范性推广情况

2.1 推广规模

2013 年, 交口县示范性发展香菇栽培等50×104棒左右。2014 年, 栽培香菇300×104棒左右, 新建食用菌棚20 hm2, 采用“公司+ 专业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生产经营体系和“制菌—栽培—分选—冷藏—销售”模式, 相继发展制作菌棒龙头企业2 个、种植香菇专业合作社10 个, 涉及基地村15 个。

2.2 栽培模式

2.2.1 出菇棚选择

一是通过对旧的闲置的蔬菜大棚进行通风改造再利用, 实行地栽模式。二是通过向河南西峡等地学习, 采用小棚层架模式。两种模式效果都达到出菇要求。层架模式多出花菇, 效益更好。

2.2.2 品种季节选择

引进了808、983、武乡一号、灵仙一号、灵仙二号、向阳2 号等品种, 进行了对比试种。多数为秋栽菇, 部分为夏栽菇。从试种情况看, 以上品种在交口县夏秋两季都能正常出菇, 其中:808、983、灵仙一号秋季表现更好, 武乡一号、灵仙二号、向阳二号夏季产出和品种更佳。

3 总结和建议

3.1 季节选择

应主推夏栽香菇, 一是夏季反季节香菇 (阳历5 月—10 月) 价格是春秋正常季节香菇的1.5~2 倍, 效益高。二是交口独特的气候为栽培夏季香菇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是传统香菇生产区河南、湖北等地无法生产夏栽香菇的自然优势。三是交口秋短冬长, 普通出菇棚秋栽香菇利用自然温度无法越冬, 管理成本比夏栽菇高许多。

3.2 交口县夏栽香菇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2.1 菌棒制作时间

交口10 月气温在12℃~23℃, 是制作菌棒的最佳温度, 有利于发菌的同时成功率最大, 如果过早制棒高温下容易感染, 制作过迟则温度过低不利于发菌, 需人为增温增加养菌成本并延迟次年出菇时间。

3.2.2 品种的选择

虽然交口县夏季比较凉爽, 但未避免出现极端气温,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建议夏栽香菇尽量还是选用耐高温品种, 如:武乡一号、灵仙二号、向阳二号、高香三号等品种, 这些品种在32℃之内, 出菇产量和品种基本都能保证。

3.2.3 出菇场地、出菇棚的选择

夏季反季节香菇要尽量选择通风、阴凉、近水源、有遮阳条件的场地建香菇棚, 有条件的可以在树林中用竹片撑起小拱棚, 不能利用树林的要在菇棚上覆遮阳网和草帘, 周围留有通风孔。

3.2.4 出菇管理注意事项

主要注意3 个管理环节:一是通风, 通风应避开中午最热阶段, 采用早晨、下午、夜间通风, 避免高温烧菌。二是注水, 也是避开中午高温时间, 下午或早上棚内温度低于25℃时方可注水。三是采菇, 夏季香菇生长速度很快, 秋栽菇每天采菇1 次, 夏栽菇每日需采菇3 次才能保证菇不开伞, 避免损失。

4 小结

上一篇:2024年太安小学歌咏比赛方案下一篇:冬季防火安全通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