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研究内容

2024-07-02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研究内容(17篇)

1.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研究内容 篇一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经验总结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关注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多层次性,鼓励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这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获取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尝试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取得了点滴的经验如下:

一、依据学生认知差异和知识水平的悬殊,将学生合理分层、分类

要对学生合理分层、分类,必须首先做到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认知潜能分成不同的层面和类别。一开始我就耐心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并做仔细的分析,认为班中的左春莉、王振静、朱婷婷等同学思维敏捷,在接受知识方面,语文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都很强,现有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是班里的优秀生,把他们分为A组。

像程杰、王海燕、吴家林等同学,他们能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目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有着较强的语文意识和较大的潜能,把他们分为B组。对于张家运、胡德浩、沈业初等同学学习兴趣较低,认知能力也很差,接受知识感觉困难,压力大,把他们分为C组。

二、课堂中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实施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具体实施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例如我在教授课文时,就针对不同层次的同学采取了不同的提问方式和教学要求。对于A组同学,提出问题,要求独立思考,独立写出问题的答案,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对于B组,要求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出最恰当的结果。对于C组学生采取引导提问,多为差生创设问题情境让他们相互交流,巡视指导,帮助差生疏通思维,这给几位成绩好的学生创造了发展的机会,又为差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

2、课堂练习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练习题目的设计要有针对性,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难易要适度。比如我在布置作业时,对于A组学生不但要求独立完成基础知识题题,还要完成带星号的思维拓展题。对于B组学生在完成带星号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时给予一定的指导,提示,让同学之间进行相互交流,进而理解题意。对于C组学生的素质,要求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引导且鼓励A组、B组学生帮助C组同学,基础题。

三、拓展课外活动,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做好课外活动工作对实施素质教育有重要的意义。根据A组学生的认识能力,兴趣爱好,为他们创造一个发挥潜能的机会,比如鼓励他们做一些课外延伸的题目,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善于发挥的技能。对于C组学生把他们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分析。结合学生实际,给予一定的辅导,同时做好家访工作。

四、在学生评价方面

在评价中我采取了平时和期末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课堂评价中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都采取了多表扬鼓励,少批评的原则,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期末质量检测中我设计了基础知识、知识与技能、思维拓展。不同的试题供不同层面的学生使用,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和知识的潜能。

由于我在教学中实施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原来的几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在我的指导下,成就都有显著提高,在我所教的这个班级及格率由最初的55%上升到80%。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的加以完善,探索出更适应现代教育思想的路子,是的全体学生都能在各个方面得到很好的发展。

2.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研究内容 篇二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将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施要点, 归纳如下。

一、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前提, 我根据学生的认知与心理水平, 将学生进行分层, 结成学习小组, 当然, 学生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 依据学生的发展可以灵活调整。在教学过程中, 学习小组要相对集中, 并在组长的组织下开展讨论与学习。

二、教学目标分层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后, 笔者根据《中学语文课程大纲》的要求, 在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制定出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以应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其中, 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切实可行的, 即学生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如此方能调动起所有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与求知欲。据此, 我们可将教学目标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针对所有学生, 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点, 培养必须的基本能力;第二层针对大多数学生, 要求掌握阅读技巧, 能理解文本的关键字句, 并作者的写作情感;第三层针对少数能力出众的学生, 要求他们能拓宽阅读视角, 发散思维, 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分层

语文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 最难便是对教学内容的分层, 我在对教学内容分层是主要从内容的深浅程度和数量多少两方面入手。首选, 在分析学生基础、学习潜力、兴趣爱好的基础上, 在处理教学内容时, 设定不同难度的学习目标,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 达到最基本的目标即可, 对于学有余力的则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引导他们探讨提高性问题。做到“上不封顶, 下有保底”。其次, 对于所需掌握的知识点也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同样针对全体学生, 此类知识数量最多, 属于基础知识;第二层针对大多数学生, 数量适当, 属于应用型知识;第三层针对少数尖子学生, 属于提高型、发散型知识, 知识点数量较少。对教学内容如此分层, 将知识的难易与多少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 达到了供与需的平衡, 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差异化发展。

四、教学提问分层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一个班级中, 因为学生层次的不同, 提问也应该讲究方式方法, 因为学习气氛是所有学生共同维护的, 只有当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提问获得自信心, 产生学习的愉悦感, 才有可能将良好的学习氛围保持下去。所以, 教师在提问时, 首先, 应该让“学困生”解答基础性的问题, 通过寻找他们回答中的闪光点, 多加鼓励, 帮助他们树立解决问题信心;之后, 提问“中等生”, 问题难度加大, 利用他们回答中的遗漏之处, 提示引导, 将问题深入下去;最后, 提问“尖子生”时, 借助他们的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如此, 在教师的引导下, 一气呵成, 在分层次提问中带动全体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

五、作业分层

根据教学实践我们发现, 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 过于简单的训练对于能力的提高没有明显效果。对于这部分学生, 我们应该多布置提高型、应用型的作业, 而对于面向全体同学的基础型作业, 他们可以自己选做甚至不做;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 同样要为他们“开小灶”, 除了完成面向全体同学的基础型作业, 教师还要查找他们作业中出错的知识点, 在此类知识上设置同类作业, 通过强化训练, 帮助他们加深理解最终掌握。

六、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是学习效果的体现, 在实施分层教学的同时, 为了区别化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 必须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以便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评价方法, 就是要充分体现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程度, 每一个评价层次都设有优秀、良好、中等、不及格这四类评价, 对于由高到低不同的考核目标;即便同为优秀, 对于不同层次学生其评价目标也不一样。如此, 一改“唯分数至上”的片面评价方法, 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都有机会获得优秀的评价, 让所有学生都拥有均等的参与和发展机会, 真正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在认同鼓励的过程中, 自觉实现教育发展的最终目的。

总之,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满足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实际操作中分层次教学需要教师升入体察学情, 做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 其操作难度是很大的, 需要教师付出数倍于常时的努力。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有选择, 通过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实践, 其形式与内容比较不断丰富成熟, 最终大放异彩。

摘要:分层教学适应“因材施教”的教育发展原则, 对于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本文基于作者多年来教学实践的经验, 介绍了语文分层教学的实施要点, 希望能为分层教育的探索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素质,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盛慧.分层教学:适应性教育的艺术[J].新课程 (综合版) , 2010, (11) .

[2]高洁.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尝试[J].中学数学, 2008, (08) .

[3]石宪.尝试分层次教学[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1) .

[4]王根平.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初探[J].科学教育, 2011, (03) .

[5]林若如.分层教学不同目标的定位——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分析[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 (02) .

3.浅析初中语文分层教学 篇三

关键词:语文教学;分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122

前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指出:“素质教育要研究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同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因材施教,用一把锁匙开一把锁。不但要研究孩子们的共性,还要研究其个性。”

素质教育的思想理论给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希望,同时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不仅要面向全体,还要因材施教。当今初中的教育对象再也不是由“应试教育”中选拔出来的学生,而是面对着“九年义务教育”体制实施中涌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一个学生群体。传统的课堂教学已远远适应不了这样的一个群体,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面临着新的挑战。

面对挑战与机遇,各种各样的教改试验应运而生。分层教学正是作为大力开展的初中语文“指导——自主学习”教改试验走入课堂,并激起一波波涟漪,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先后达到大纲的要求。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同时,教师鼓励竞争,及时表扬和调整目标要求,这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理,更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内动力。一方面,教师重点辅导了中下生,为他们学习扫清障碍,不盲目批评学生,有利于促进成绩稍差的学生积极向上:另一方面,教师适当引导学习较好的学生,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知识指明方向,有利于他们不断进取。因此,分层教学适应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心理,使每个学生都乐学、会学、善学。

一、组织形式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让其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A、B、C三层中的一层,即把教育对象分成A层(优秀生)、B层(中等生)、C层(后进生)三个部分,其形式为开放型,允许赶超、晋层。这种分层有利于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现有的学习水平在班集体中所处的位置,以便明确自己在学习上切合实际的赶超目标。试想要在短短的两三年内让中国男子足球队捧回世界冠军杯,这可能吗?同样的,要让后进生在短时间内超过优秀生,这也是不现实的。另外,这种分层也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对各层次学生的要求做到宽严有度,做到目标与要求的统一。同时,根据学生性格的相容性和学习的互补性,以自愿为原则组织一个“一个A层,两个B层,一个C层”的四人学习小组,即每个学习小组都有一位优秀生、两位中等生、一位后进生,并选择责任心强的优秀生担任组长。

二、教学形式

课前,设计“难、中、易”的A、B、C三个层次的自学作业,C层要求能看懂例题,掌握完成教材中简单基本的练习题;B层要求完成教材中A组题的大部分;A层要求完成A组题中部分较难的习题以及能对课本的例题加以改造、变形。这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思考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带着问题走入课堂,提高听课效率。同时,让A层次的学生以协作、互助的形式开展课前讨论,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而获得更多的信息量,从而促进知识的深化,达到更好地帮助、指导其小组成员的自学。

课堂组织: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对自学作业的充分讨论,达到以优带中,以优、中促差,共同进步的效果;教,通过学生对自学作业的讨论和提出的问题,教师课堂巡视中的看、听、问,在全面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自学情况时,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对例题、习题进行精选,并改造成由易到难的范例进行讲解引导、归纳、小结,从而解决各层次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问题。

课堂中的分层练习,则是精心编制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练习,使之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各层次的学生除了完成该层次的练习,有能力者可完成上一层次的练习;练习的订正可由同层次的学生互批互改,也可由上一层次的订正下一层次的,充分让学生扮演小教师的角色,然后教师进行分类点评,对改得好的或做出不同解法的同学,分别进行表扬和奖励分票,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经常出现好几名同学争做或争改某一道题的现象,大部分学生都能量力而行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让笔者感触最深的是:在这种课堂中,大部分的后进生重新找回了属于他们的位置,他们的自卑感、孤独感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正如秋燕同学所说的:“我原来的语文基础差,一上语文课往往处于被遗忘的角色,有时我也渴望得到同学的帮助和老师的关注,但苦于找不到适合自己表现的机会,现在的语文课堂为我们后进生提供了一个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

课后,学习小组成员进行心得交流及小单元的分层测验,有目的地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及时地对学习中的知识缺漏进行弥补。经常召开学习小组长会,反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过关情况,以便教师能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更能适合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评价方式

传统的奖励办法通常只局限于少数的优等生,而对大部分的中等生、后进生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及,有时甚至会使得一部分的中等生、后进生对受奖励的同学产生既嫉妒又不服的心理,这种心理障碍严重地制约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分层奖励正是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而采取的,它是对同一层次(即现有学习水平均等)的学生只要通过努力即能在同一层次中取得较高成绩的学生进行奖励,如评出A、B、C各层次之星,这样不管是优秀生,还是中等生、后进生,获奖的机会就增多了、平衡了,并鼓励其夺星、晋层,从而较大程度、较大面积地提高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赶超意识,同时减少了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压力。一位同学在《狼》一文测试完获得C层次之星后,激动地对笔者说:“以前我只有在做好事时才得到老师的夸奖和鼓励,没想到现在我也能评上C层之星,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今后我会更认真地学习,争取再夺C层之星并进入B层。”话虽不多,但这正是分层教学、分层奖励在学生中获得初步成功的体现。通过一个学期开展的分层评价后,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已有十二人从C层升入B层,八人从B层晋升为A层,其中一位同学不仅从C层进入B层,还上升为A层。实践证明,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质量。

总之,分层教学真正做到了教学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一把锁匙开一把锁。分层教学能够更大程度地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量力而行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做到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篇四

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这一现状,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使得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长期以来,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检测等都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多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得优等生吃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致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将在教学中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进行分层教学的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一、摸底调查,划分层次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必须要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检测、平时观察、家访等各种途径,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各层次学生人数的比例一般以1:2:1为好,也就是把全班学生中的1/4学习、思想较好的编为A组,1/2一般(中等)的学生编为B组,目前1/4较差的学生编为C组,重新排座位(座位编排如:BB||CA||CA||BB)。考虑到C组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编排座位时首先让C组学生坐中间,与A组同桌,这样有利于A组学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C组学生,使C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帮助。在各层成员名单上,不指名道姓地点出那些差生,那些学生是优生,避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师生感情。

二、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1、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备课,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相适应。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共同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余力的A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中最基础的内容。如:在课文教学时,只要求C层学生掌握字词;A层学生则要求提炼课文中心。安排教学时间,巧妙地设计教学程序,选择灵活多样,综合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C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A组学生的求知欲。

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C组学生能回答能听写,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较难题让A组同学回答、课文的启发,争强他们的自豪感。

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大纲要求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做到了“提优”和为“学困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

2、课堂教学。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点像复式教学。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教室上课。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另一方面课堂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环节,主攻基本目标,又有兼顾优、学困生的环节,分解层次目标。即使是在共性指导阶段也要把握课堂提问的层次,让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课堂教学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这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学困生以“扶”为主,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学困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学困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把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如:在教学“阅读现代文”时,就可以进行分层教学,对优生(A组)可以接通过自学,自我发现文章脉络,找出文中重点句子。对中等生(B组)可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文章脉络的方法。对学困生(C组)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为了在教学里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学生作业、练习要分层。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设置应该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知识实际水平,科学的作业量=承受力×(1+10%)。在学生对知识学习缺乏兴趣的情况下,最大的作业量不应该超出学生承受力的百分之十,难度应该设定在不抄袭的前提下能够回答。才有可能培养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C层学生作业应以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为主;B层学生作业应以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为主;A层学生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同时,应该减少C层学生的作业量,减少到能够回答。A层学生的作业量反而应该适当增加,增加到能够体验到挑战成功的愉快感。这样循序渐进的训练他们,可使A、B、C三层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不断得到进步。作业应包括课堂作业、课后作业、辅导练习等。学生作业簿上须注明分层层次,以便分类收集。作业应全批全改且要及时、认真、适当批注、讲评。

给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根据学生练习速度参差不齐的现象,为最先做完且全部正确的学生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作文题让学生练习。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可设计一组逐步深化深化的练习给不同的学生做。这样的练习没有把全部学生框在一起,增大了思维,拓宽了思路,调动了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地进行个别指导。一般说,优生基础知识扎实,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时着重在于两方面:A:让他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选做题、思考题;B:让他们积极参加语文活动课,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中等生基本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勤奋好学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所以对他们要加强这方面指导。学困生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他们要重点指导。应善于抓住教学中写作实践,听、说、读、写、想等一切机会,有重点进行辅导。同时,对学困生做到四优先:优 先发言、优先表演、优先表扬、优先激励。

3、作业与分层评价 作业也要求分层次,对学困生一般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读读写写。对作业题中出现的一些选做题和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可以让中等生做。对优生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就可以全面落实大纲要求。分层评价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很重要。所以我们要重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及时的给予肯定及表扬。由于学生的习惯,智力,兴趣和性格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因此对分层学生的评价要注意过程性和发展性。对学生的评价分为:严格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赏识性评价。比如。对于C层的学生我们要用赏识评价法,和家长沟通好,有些进步就要共同对孩子的进步加以肯定与鼓励。B层的学生则是要求激励评价。比如,可以加些评语“要是再努力些一定会更棒!”;“你觉得这次背诵怎样?进步了吧?”„„对于A层的学生,我们不但要激励,而且更要严格要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困生采取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4、检测。同期达标是“分层教学”的终端结果。虽然看起来不同层面的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同,但都朝着不同的目标共同前进。在对学生检测时,也采用不同的题目和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不同层次学生的得分。具体方法:有A、B、C三种层次的习题分别给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做,分别是优等生做A组,中等生做B组,学困生做C组。成绩计算方法为:学困生C组题(C组题为100分)得多少分就是多少分;中等生做B组题(C组题+20分加试题),得分计算为:C组题得分X80%+加试题得分;优等生做A组题(C组题+B组题+A组加试题20分)得分计算为:C组题得分×70%+B组加试题得分×50%+A组加试题得分。这样以来,学生所做的习题有难易之分,但分数上就没有太大的区别,极大的保护了后进生的自尊心,促进了优等生的上进心。

三、动态优化法调整学生层次

动态优化是“分层式”教学法的基本过程,也是“分层式”教学发展的核心问题。如果固定学生的层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不求上进的现象。因此,要及时调整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升级或降级的可能,具体做法是:如果A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组中的某些学生,就把A组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组,而将组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组;同样,C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组,B组学生成绩退步的也可以调换到C组。这样,通过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到高一层次,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升的机会。

四、实践效果

5.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研究内容 篇五

【内容摘要】初中每个班级的人数较多,而学生在语文基础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制定并使用不同的教学计划,不同的教学方法,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分层教学

一、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水平

要分层教学,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水平,对班里的学生预先有一个正确的定位。给学生分层不一定仅仅以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唯一标准,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心理情况等等。初中生刚刚步入花季,学习能力普遍不差,可塑性极强。了解学生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了解学生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通过平时的作业情况,上课的表现等,也可以不时的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是不断进步的,要及时地调整对学生的定位,所以要一直保持对每一位学生的密切关注。了解好每一位学生,做好分层,为分层教学做好准备工作,是对学生的负责,是对教师行业的尊重。同时,教师需要学习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生,把自己融入到学生这一群体中,成为一名有水平,受尊重,受欢迎的教师。

二、上课提问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提问

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肯定有一定的难度差异,简单的可以问一些稍差的学生,让他们觉得能很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的兴趣,从而爱上语文的学习,不再害怕学习。而一些较难的问题,可以提问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有自己的想法,不一味地跟着老师走。

比如,在上《社戏》(《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俗风情)时,可以让一些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朗读一下课文,回答一些在课文中可以找到答案,比较直白的问题。而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介绍一下鲁迅的一些事情,分分段落,赏析一些写作手法,概括一下文章大意什么的。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这种有针对性的提问,让每一位学生回答时有一定思考,又在能力范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每一位学生注意力牢牢抓住,不断地思考问题。这不是简单地教学,更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习惯的培养,让所有层次的学生有所收获,落后的学生逐渐赶上大部队,一同进步。

三、教学内容分层,有重点,有舍弃

不仅学生好差有一定的分层,课文之间的难度,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像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关注科学中,《斜塔上的实验》(亨利?托马斯;达纳?李?托马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等等,这些文章更适合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没有多大难度,只要稍作一些了解就可以,不需要在这些课文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在这些文章上花过多的时间,很多学生并没有多少问题,对于课堂就会失去兴趣,也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对于这些文章完全没有必要详细讲解。而对于一些文言文,像《黔之驴》,《小石潭记》……这样的名家名篇,就需要多花几个课时,详细讲解,充分挖掘,带领学生感受文学大家的风采。因此,教学的内容也需要做好分层工作,有详有略,有轻有重,切不可毫无重点,完全同化地去讲解所有课文。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有限的,一定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教学内容的分层其实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学期开始时就要统筹规划,对整本书有一定的了解,制定好一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把有限的课时多花在重点上。

四、教师团队的分层合作

和学生一样,教师也存在着分层,各自有各自擅长的方面的。有些老教师经验丰富,且教学水平较高,就可以带一些毕业班,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考入理想中的高中,提升学校的升学率。同时,老教师可以在平时的工作中分享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让年轻教师快速地适应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年轻的教师虽然经验较少,技巧不够成熟,但是思想相对先进,而且富有激情,就可以多带一些基础年级。既能磨练年轻教师,积累宝贵的经验,又能让学生容易与老师相互熟悉,感受到老师的激情,在教师的带领和感染下激发学习的热情。让同学对学习产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教师也有了一定进步。教师团队的分层,各自发挥最大的作用,其实在校园中非常普遍。所以只要进一步地完善即可。合适的教师,用合适的方法,去教授不同的学生,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

结语

班级中学生的水平各有不同,统一教学虽然省事省力,但会促使优秀的学生觉得学到的东西很少,失去学习积极性,稍差的学生听不懂,跟不上教学进度,学习越来越差,陷入恶性循环。教学内容、教师、都存在着分层。合理有效地利用分层,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分层教学的理念非常适合当下的中国大班教育,为每一层次的学生打造合适的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跟上大部队,优秀的更加优秀,落后的迎头赶上。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并帮助他们进步,是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6.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研究内容 篇六

一、学生分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对教学对象进行分层,这也是影响分层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我们之所以提出分层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法,正是由于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影响,初中生在性格特点、学习方式、能力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而这些差异也是导致学生之间语文水平逐渐增大的主要因素。为了改变初中语文教学中两极分化的现状,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一般来说,我们通常将全体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是针对在语文学习中感到吃力,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这部分我们简称为基础层。第二层次的学生主要特点是能够按部就班完成学习任务,但在学习中对教师指导依赖性较强,这一层次我们可以称之为发展层,而第三层次主要是指学习领悟性较高,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即拔高层。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对教学对象进行分层的依据并不仅仅是语文成绩,我们分层的目的在于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可以说,这种分层是短时间内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变化及时调整,也就是说,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具体分组情况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把握。另外,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实施不同方式的指导,主要可通过一对一、自主互动和特别指导的方式进行。

二、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反映分层教学的核心理念,教师要灵活机动的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具备针对性的目标,总的来说就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在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明确教学目标包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人文素养三个方面,这也正是我们常说的三维教学目标。我们知道,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在遵循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课程标准中所涉及的要求进行适度的降低和提高。例如教师在给基础层的学生设立目标时,教学重点应放在要求学生掌握基础语文知识,完成基本学习任务上,对于课程标准中设计的拓展延伸要求可以暂时降低,当基础层的学生在分层教学法的引导下能力有所提升时,再调整教学目标,制定更具挑战性的目标。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指导整个教学活动,起的是“导向”作用。因此,目标分层也是应用分层教学法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教师应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学生个体的智能优势组合,设立“量其力所能至”的目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跳一跳,够得着”的状态,要避免走入将学生之间在学习成绩上的差距等同于其自身能力的差距的误区,同时要排除个人情感因素,对待学生必须一视同仁,将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这也是帮助学生实现成绩稳步提高,能够循序渐进的发展自身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三、内容分层

内容分层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最关键,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的深浅多少都是分层中需要认真考虑的因素。孔子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分层的思想。教师应该根据学习者的资质来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学习者更加容易接受,这也是我们对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进行分层的原因。首先,教师要明确内容分层是在集体教学框架下的一种变革,它并等同于复式教学,内容分层的关键在于引导中上水平即发展层的学生实现循序渐进的发展,同时又能带动后进生,引导优秀生实现个人进步。我们以课堂提问为例,提问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门艺术,它可以搭建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有效的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也应具备一定层次性,达到“层层递进”的效果,同时问题要给学生带来一定启发。在学习李白的《行路难》一文时,文中引用了几个典故,例如“闲来垂钓碧溪上”,引用的是姜尚被周文王重用一事,有学生提出疑问,引用这个典故有何作用?老师可以提问:“这个典故是讲什么内容的?它是在何种情况下被引用的?”等,这样教师在教师的启发下得知《行路难》中李白借此次典故表达自己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信心。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将语文课推向高潮,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这也是达到分层教学,兼顾全体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主要目的,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探寻更加符合初中生特点的教学措施,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感受语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贾洋洋.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应用[J].小作家选刊,2016(15).

7.初中语文分层教学问题探究 篇七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在一个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作为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尝试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教学实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效方法。

一、初中语文实施分层教学的背景

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面,分别进行相应的教学目标要求和活动组织,以此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要求。分层教学模式显著的特点就是将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细化,与相对应的学生发展基础相协调,力争通过对每一个层面学生设计符合学生能力基础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组织的各个环节区别对待,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目标定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大化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效的目标。

二、初中语文教学组织的分层要求

1.在互动探究上分层要求

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引入语文课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探究,最终依靠自身努力来获得问题答案。在这种模式的探究学习中,教师一定要科学定位好每一层次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位置,教师在学生分组的时候,应当考虑到均衡原则,每一个小组里面既要有一定数量的优秀生,也要有相当比例的中后生,在自主开展探究学习的时候,中后生应当注重探究题中基础性的内容搜集整理,而优秀生则应该将重心放在那些具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题目上面。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进行交流探究,中后生侧重交流基础性问题,优秀生着重分析解答拓展性与提高性问题,各自分工不同,在最后的汇报交流中进行整合,体现小组之中每一个学生的科学定位,在合作的同时,体现了差异性与分工。通过这样的分工合作,小组的全体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找准角色定位,提高学习活动参与程度,真正将优秀生思维引导与后进生结对帮扶的作用体现出来,彰显分层教学的效用。

2.在梳理归纳上分层要求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结束以后,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归纳与总结,提高学习成果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自主汇报文流学习成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点评与梳理归纳。对于一些难度系数不大的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中后生进行回答,如果达不到要求再安排优秀生进行补充,一些难度较大或是不易提炼的内容,则交给优秀生去完成,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

三、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施要点

1.教学目标分层制定

教学目标的制定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具有方向性作用,所有的教学活动组织都是围绕着这一目标来开展的,所以分层教学活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教学目标方面的分层制定,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具有适合自己的教学目标,让所有的教学环节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处置,能够为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选择较为适宜的目标参照系,有助于教学活动因材施教成效的彰显。

2.课堂提问分层实施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有效进行传授和交流的途径,其中教学提问是主要形式,教师要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方面的情况,分析学生的思维探究效果,学生则是在回答提问的过程中汇报学习掌握效果,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在互动过程中,提问作为重要的载体,一定要面向所有学生,注重将全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和激发出来,但是部分教师在提问过程中,难度处于一个层面,容易将其他层面的学生忽略,导致部分学生被边缘化。教师可以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对不同环节预备几种难度系数的提问,在教学活动中穿插使用,力求能够兼顾到更多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进一步营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

四、初中语文的分层评价

教学评价是学习效果的体现,在实施分层教学的同时,为了区别化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必须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便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评价方法,就是要充分体现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程度,每一个评价层次都设有优秀、良好、中等、不及格这四类评价,对于由高到低不同的考核目标。即便同为优秀,对于不同层次学生其评价目标也不一样。如此,一改“唯分数至上”的片面评价方法,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都有机会获得优秀的评价,让所有学生都拥有均等的参与和发展机会,真正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在认同鼓励的过程中,自觉实现教育发展的最终目的。

语文分层教学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实际,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成绩。学习中等的学生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拓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尝试分层模式,一定要掌握这一教学模式的精髓,针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优化,将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要求掌握清楚,在教学措施的安排上注重针对性,同时处理好相关问题,全面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成效。

8.浅议初中语文作业分层布置 篇八

丁波 郭海荣

(江苏省泰兴市常周初级中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多层次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为了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达到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看菜下饭”,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在布置作业时,分层设计,分层评价,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展示,成绩得以提高。

记得第一次尝试着创新作业是在我上完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一课后,为了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我就设计了如下作业:

1.将字词表中的本课字词,对你来说比较陌生或者难写的抄写两遍。(基础题)

2.摘录1~2处你认为描写生动、优美的句子或语段,说说你欣赏的理由。(基础题)

3.你能给作者笔下下雪后的山,配上一幅彩色的插图吗?(提高题)

4.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它;选择你特别喜欢的一段文字,尝试着把它背下来,并将它积累到笔记本子上。(提高题)

5.你能仿照这篇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段150字左右描写冬天的文字吗?(提高题)

6.阅读乔忠延的《一河冰川动春潮》一文,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拓展题)

要求:完成基础题,另外根据自身能力在提高题或拓展题中任选1~2题完成。

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对这几项作业,积极性很高,许多学生甚至主动地完成了4项或5项作业。通过这次分成作业的设计,我深切感受到了分层作业的好处。分层作业我已经实施了两个年头,它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分担,提高了作业的效率,也使我的学生爱上了语文,在实施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查研究,学生分层

教师要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切实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如果忽视这一环节,那么即使分了层次也往往是无的放矢,难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人对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习惯、学习个性及态度等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并对他们进行了科学分类。语文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往往他们的求知欲较强,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有较高水平;有的学生很勤奋,兢兢业业,学习态度认真,但却总是无法提高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还有的学生或语文基础差或口头表达能力差或写作水平差或阅读能力差;有的学生主要是厌学情绪浓厚,在语文学习中缺乏兴趣,把自己的兴趣指向其他学科上,但却很聪明,也有一定的领悟能力和接受能力;有的学生反应慢、动作迟缓等。根据这一了解,将学生分为A、B、C三层。学生的层次是动态的,对有些学生还可采用隐性分层或自主分层,目标是求得学生主动的发展。

除了对他们存在的差距作了具体了解外,还对他们存在差异的成因作了分析,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当然,学生本人的语文知识水平以及学生之间的差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异曲线的变化往往是一个旧的差异不断缩小,而新的差异又不断形成的过程,可见,学生之间不但存在着差异,同时也存在着差异的可变性。教师要时刻关注这种可变性,做到心中有数,要不断调整对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

二、合理设计,作业分层

作业由浅入深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题、综合题、创新题。例如,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对A层学生的要求是熟读课文三至四次,疏通生字词;对B层学生的要求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对C层学生的要求是欣赏文章精彩文段并写一些赏析性文字;在记叙文的写作上,对A层学生的`要求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够五六百字,要完整通顺,对B层学生的要求是写具体,即能把一件事写完整,有一定的重心并做到叙事有条理,内容具体,详略得当。对C层学生的要求是写生动,就是要求在叙事中融入一定的描写,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在作业的设计上,要遵循情趣性、开放性、激励性、探究性、多样化,难度设计应略高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且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对于优秀生应以拓展、提高为主,训练其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对于中等生要在完成基础作业的基础上,适当选择1~2道提高作业,力争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对于学困生,设计基础题,旨在查缺补漏,稳步亲近。

三、情感激励,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比如,对A层的学生主要以鼓励肯定为主,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要以鼓励为主,鼓励他们力争上游;对C层的学生以激励竞争为主,调动他们学习竞争意识和学习创造力。从预习作业到课堂学习再到课后作业,我们都以分层标准来进行分层评价,这样能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首先在分层的基础上达到“小题勤改”。即每次布置的作业在数量上要“少”,在批阅的次数上要“勤”。学生在做题时往往先做那些短、小、快的题目,对大的、难的题目往往最后做。其次是在批改上多用评语来引导学生。对于作业出错特别多的学生,我抓住他们的闪光点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常写道:“你一直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关心、关注他,激发他们改掉缺点的决心。对学生做题思路不正确的,我常在题的旁边写这样的评语:“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有更好的答案吗?”“不仅激励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同时开启学生的心灵;对于一些做得好的学生,写上:“你回答得巧,方法妙!”既肯定了学生的独特见解,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实现知识迁移。这样批阅虽然老师在作业本上仅写上一两句或表扬或鼓励的话,但学生能在鼓励中产生学习的动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

作业的设计是一个充满艺术的课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成功地完成自己的作业,从而树立不断向更高层次攀登的信心。让我们为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参考文献:

9.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初一内容 篇九

一、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代著名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风格豪迈潇洒,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有《李太白文集》。

二、故事背景《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深感不平和悲伤,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王昌龄的同情和关切。

三、课文翻译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注释:杨花:柳絮。子规重复布谷鸟,又称“杜鹃”。闻:听说。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译文: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道溪水。原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注释:夜郎: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译文: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让它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你的身边。

四、问题解疑1.“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 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点明特定时令,渲染暮春环境。

2.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诗歌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3.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10.初中语文课实行分层教学探究 篇十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教学;探究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从备课、授课、辅导到讲评都是按照“一刀切”的方式来进行的,这就没有考虑到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在接受能力、智力以及家庭环境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别,因此,在升入初中后,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基础与素养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这个时候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不认真区分学生,还是用“一刀切”的方式来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授课,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初中语文老师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基础与素养都可以得到提高,就必须因材施教,根据自身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行分层教学。但是现阶段,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做好分层教学并非易事。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广大初中语文老师要想做好分层教学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初中语文老师对分层教学的认识

分层教学是区别与传统教学的教学方式。由于其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与挑战,甚至还会在短期内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我国很多的初中语文老师都不怎么愿意在语文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认为其会影响到课堂质量。面对这种情况,要想在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分层教学,首先就应该提高初中语文老师对分层教学的认识,使其在思想高度上认识到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具体而言:一是初中语文老师要提高对分层教学的认识水平,不能因为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挑战,就不愿意实施分层教学,而是要充分认识到分层教学对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二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积极主动的践行分层教学方式。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仅仅提高对分层教学的认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要将其付出实践,使其变成现实。

二、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来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认识、理解等方面存在的误解,很多的学生,尤其是家长对分层教学存在着理解上的误区,认为分层教学就是搞认为的等级划分,就是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一方面导致家长、学生不配合分层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尤其是差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将自己贴上了差生的标签,进而就会自暴自弃。面对这些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要想分层教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消除学生与家长的误解,使其可以积极主动的配合与支持分层教学的开展。具体而言:

1、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在分层教学中,由于将不同基础的学生划分在一起,就使得优等生倍感优越,差等生则自暴自弃,而中等生则随大流,这显然不是分层教学所要取得目标,为此,老师应该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改变其传统固有的看法,使学生可以正确对待分层教学。

2、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分层教学的良好实施离不开学生的支持与配合,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家长日渐重视孩子教育的今天,如果不能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分层教学就难以开展下去,为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工作,使其认识到分层教学不是为了。

3、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分层教学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家长而言,其最基本的想法都是希望可以使孩子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因此,在做好学生与家长的思想工作以后,老师还应该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学生与家长的信任与支持,而其做好的回报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与家长都可以感受到分层教学的好处。只有这样,学生与家长才能一直都配合与支持分层教学。

三、合理划分学生“层次”,使“层次”动起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之所以实行分层教学,就是希望在承认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实行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可以得到更加适合自身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因此,为了可以在分层教学中,使老师对每一层次的学生做好因材施教,这就需要老师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前合理划分学生“层次”。具体而言:一是确定层次划分标准,合理划分学生层次。层次是分层教学实施的标准。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接受能力、语文基础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别,如果学生层次没有划分好,分层教学就难以取得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语文老师应该要确定相关标准,例如:可以根据考试成绩、课堂表现等,合理划分学生层次,尽可能的使学生层次划分合理;二是使学生“层次”动起来。初中语文老师划分好了学生“层次”以后,并不是就是万事大吉了。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在发展与变化的,对学生的层次,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动态的划分,不能搞层次终身制。使学生“层次”动起来,一方面可以让老师了解分层教学的效果,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奋勇争先,提高学生的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三是一视同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不搞人为的等级差别。在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着差异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在分层教学中老师不管对哪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都要多鼓励、多关心、多肯定。

参考文献:

[1]杨雪. 结合《岳阳楼记》教学谈初中语文分层教学[J].学周刊.2011(11).

[2]邵玉梅.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初步尝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9).

11.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研究内容 篇十一

因此, 分层教学适应于各层次学生学习心理, 使每个学生都乐学、会学、善学, 感受到“个个有特长, 人人成大材”的成功愉悦。

首先, 根据学生学习可能性的特点和水平, 可以将不同的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和类型。这是因为个体与个体之间不但存在着差异性, 也具有某些共同性, 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群众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 不可能完全顺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与水平, 又需要教学尽可能去适应每一个学生, 做到因材施教。因此, 将某些重要特征相似的学生归为一类或一层, 有助于针对这一层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 既能提高教学效率, 又可在群体中增加个别化施教的因素。同时要强调学生层次的可变性。将学生区分为若干层, 是为了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更主要的, 鼓励学生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递进”正是教学的基本目标, 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

1、了解学生特点, 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教师要对所教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习惯、学习个性及态度等进行了全面了解, 并对他们进行科学分类。在学生已出现分层的情况下,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 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能力, 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各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 这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在教学的主体作用。为此, 教师可以将目标具体化为三个层次的任务:任务一是基础知识的识记, 基本能力的培养, 所有的学生都要达成;任务二是学会阅读, 能理解文本的关键字句, 体会文本中作者的情感, 这是中等程度的学生可以完成的;任务三是发展思维, 拓宽阅读视野, 提高写作能力, 这是优生可以完成的。

2、科学制订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确定了, 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 注意内容的难易度, 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在阅读教学中, 除了共同探究教本中的课文, 我们还适时引入贴近学生生活, 文字浅易的课外读本, 或学生的优秀作文。不同层次文本的共读, 各层次学生各得其所, 各有所得。

3、难易适中, 布置作业分层。作业、练习、检测是教师了

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 更是学生掌握、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在作业、练习、检测的选择上体现层次性、多样性、做到有难有易、难易结合, 合理安排, 使成绩好的学生有刻苦钻研的劲头, 差的学生也有认真完成的可能,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课堂上, 问题解决先要想到“学困生”, 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表扬鼓励, 树立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再提问中等生, 利用回答不足之处, 将问题展开, 深入下去。重难点突破时, 要发挥优生的优势, 以带动全体学生的深入理解。教师要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如课本上的习题要求全部学生掌握, 做这类习题时, 中等层和优等层没困难, 教师就要求他们独立完成, 而基础层同学就必须在老师的个别辅导下做作业, 通过努力也能完成。练习时还可以从数量上进行分层要求。不同层次学生完成作业数量有区别。

4、动静交替, 教学过程分层。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的教学活动, 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活动。要真正上好课就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按照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及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实行课堂四十五分钟分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安排课堂结构, 讲解课文, 分析问题, 朗读训练, 提出问题时, 必须满足多层次学生的需要。课堂的动静交替是分层教学的难点。

5、方法多样, 课外辅导分层。

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是尽量以发展“学困生”和中等生的学习能力为主, 那些优等生剩余的学力怎样充分利用, 让他们也同样尽其所能的发展呢?我们根据多年的经验, 每周五设一节语言趣课, 20分钟, 专门辅导阅读和写作, 又专门开办班级文学周刊。同时积极鼓励他们参与作文竞赛、语文基础知识竞猜、校报的编写。实践证明, 这确为他们找到用武之地。

6、灵活掌握, 对学生的评价分层。

评价分层是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评价。还是以分数定终身, 就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 不能够让每个孩子都鼓起自信的风帆。课堂上, “学困生”的回答寻找闪光点表扬, 中优生的妙招也作适当的回应。予以鼓励。阶段测试, 把同学的成绩制成系统表, 看谁的进步最大, 就及时表扬, 再适时点一下不足, 不伤他们的自尊心。也不会因成绩最好而大加表扬, 养成骄习。

12.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篇十二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的数学学习为难情绪较大。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较大。

减轻学生的负担,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让学生不再感受到数学学习压力,就是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减轻负担的重要表现。

分层教学法,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为学生设置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促进其数学学习兴趣与效率的提高。

本文以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析为题,对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必要性以及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必要性 应用 方法

前言: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进行统一授课。

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时,往往会从学生的平均水平出发选择课堂内容以及课堂练习。

但是,平均化的初中数学教学,会使学习能力高的学生“吃不饱”,使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吃不得”。

分层教学法应运而生,响应教学改革的号召,对分层教学法进行应用,是推动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观改革与学习质量提升的重要方法。[1]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必要性分析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让每一位学生的教学机会得以平等。

新课程标准肯定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自我提升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

然而,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平行分班的模式仍然是主流的教学模式。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兴趣,具有不同的智力水平,也有着各不相同的学习方法与数学基础水平。

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尽相同,思考能力不太一致。

参差不齐的学习水平以及较大的班容量,并没有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

大部分教师仍然利用中等学生水平进行授课。

在长期的教学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追求得不到满足,学困生跟不上教师的步伐,最终导致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整体下降。

在这样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下,分层教学的实施是很有必要的。[2]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分析

分层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应用,对于数学学科教学以及初中学生的个人发展来讲都是一个十分正确的选择。

利用分层教学法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对于一些教师来讲也是很大的教学业务考验。

下面,我们就来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1. 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

要加强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数学教师需要先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组。

特别是在每一个学期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全面的测试来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水平进行了解,再通过调查与交流,对学生的新知识接受能力、个性爱好、性格特点等进行了解。

通过多方面的检测,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层。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深入观察,综合学生的检测结果,将学生分成基础、中等以及优秀这三个层次。

基础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水平不足,且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

中等层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可逆性,一定的数学基础。

优秀层次的学生有着良好的数学知识基础,也可以快速接受新的数学知识。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

要告知学生这样的分组无关他们的人格,只是为了激励他们进步。

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进步时,教师要及时调整学生的层次,促进学生竞争进步。

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是分层教学实施的第一步,也是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基础。[3]

2. 关注数学教学过程的分层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

优秀层次的学生可以快速接受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引导,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探讨,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形成。

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对其进行针对性地点拨。

教师要多对中等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通过提问让他们成为课堂中的活跃份子,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具有较高的学习自主性。

而基础层次的学生,鉴于其基础能力不足,他们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大。

教师要多帮助基础层次的学生,提示他们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加强督促。[4]

比如在学习有关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时,老师可以给优秀层次的.学生一个具有探究性与应用性的例题,让学生从中发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以及意义。

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先让他们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与应用方法,再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加强应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通过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思维困难。

而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基础知识的不足,着重组织学生理解与记忆概念性的东西,并督促学生多练习,促进学生基础能力的提高。[5]

3. 加强教学检测的分层

在经历过分层化的学习之后,利用统一的考试来对学生进步与否进行检测是不尽公平的。

让学生通过层次化的检测,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会大大激发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找到自我提高的突破口。

教师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查,可以每周一测试,也可以一个月一次测试。

在完成测试之后,教师要认真对比学生的前后差别。

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表扬,让学生找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并针对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层次的调整。

而对于情况不尽乐观的学生,教师要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学生单独交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激励学生再接再厉。

分层检测,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公平,也让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客观。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发展的今天,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服务者。

教师要做的是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相关内容实现自我提高。

分层教学法,是以因材施教教学思想为指导的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建立。

只有实施分层教学,才能使初中数学教学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叶伟东.“因材施教”――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8)

[2]. 温正辉.浅析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12)

[3]. 李秀梅.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新课程(中学).(05)

[4]. 车兰琴.简析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8)

1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篇十三

云南省马关县八寨镇浪桥中心学校 蔡治焕

摘 要:

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后,小学生毕业生全部进入了初中,在我们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加上受班级授课形式的制约,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到评价,不能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接受能力差异,大多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常常是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从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来全面考虑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从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来说,分层教学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根据我多年从教初中数学的经验,对分层教学作粗浅探索。

关键词: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问题分层 教学练习分层 教学评价分层 教学辅导分层

正 文: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初入中学的学生在许多方面有共同点,但是他们也有明显的个性差异,这些差异分别表现在考试成绩、课堂接受能力、适应初中生生活、对社会的认知等方面。就课程学习能力差异来说,在数学、英语这二科的接受能力表现最为明显。当然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也势必造成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目前农村传统教法大多受大教学班(我校每班50人以上)、课时45分钟时间等限制,很多教师的教学切入点是中等学生(学习成绩、接掌能力中等),只用一种教法、一种作业和一种评估测试这种“一刀切”的教法,这种教法必然不能照顾各个层面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势必要求教师不但要在全面具体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有层次、有步骤地搞好面向全班学生的集体教学;而且还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提出不同的标准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是分层教学,目前分层教学的模式主要是两种:班内分层、年段某些学科的分层,这里我谈的主要是指班内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分层教学既是教学指导思想,又是行之有效的具体教学措施。在实验教学中,我的主要思路是:首先,将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思想来指导教学的全过程;其次,将分层教学转化为具体的措施来使各层次的学生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尤其是C组学生,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建立分层档案

科学的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设立学生分层档案是把本班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为高层学生、B层为中层学生、C层为低层学生)目的的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包括成绩和能力,跟踪实验过程中的每个学生的动态变化。分层的标准

1、课堂接受能力为主要分层标准

2、学习成绩为次要分层标准。

3、影响学习成绩的各项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辅助分层标准。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分层教学

1、教学目标分层

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进行的主线,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材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教材中的正文、练习题、复习题A组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而“想一想”选做题、复习题B组属于较高要求是为程度较好的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装实际出发,同时要体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可以分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类。如在“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制订的教学目标如下:

基本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看着图形正确叙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重要性质;

(2)使学生能够直接应用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重要性质求解一步的计算题。

较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解典型的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使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问题的一些常用技巧,会添加辅助线和用分析法去寻求难题的解法。

要求A类学生达到“较高教学目标”,做相应练习,C类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B类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较高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2、提问、设问要有层次性、针对性。

课堂提问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能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乐趣。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用权不同层面学生学有所得。对于基础题总是先让C、B层学生回答:对于逻辑性强、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则由A层学生回答,这样既能使用权提问有普遍性、针对性;同时采用四人小组集体讨论并由C层学生回答的方式激励各组相互竞争,增强他们的信心;特别是C层学生有了优先回答的机会同时得到了同组学生的帮助,以及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大激发了他们对学好数学的信心,由于A层学生负责本组的讨论、学习并对C层学生的指导与帮助他们感到有压力也决不敢放松,从面能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3、作业练习分层

(1)作业分必做和选做,否则会加重学生装课业负担、加重抄袭现象,作业本必做、同步选做、练习卷选做,并注明A、B、C。保证练习题效益;同时每周也可增加一些智力题、创造性作业供有余力的学生去做。

(2)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两类或三类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其中一或两类。两类题一般分基本题和提高题。

4、测试、评估分层

测试是对教学方面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达标、检测功能、矫正强化的功能、层次反馈功能等。我上的班级考试采用一卷盖三层,严格按ABC提早命题,A组全做、BC组折算后仍为满分、同时改革成绩册。这种分层命题多能化测试既不会使差生考得“灰溜溜”,也不会把优生考得“轻飘飘”。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某些C层按传统的评价方式永远是不及格的,采用A、B、C分层试卷后可考到及格乃至80分以上,达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这大大激发了C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鼓励B层学生向高一级努力,A层学生采用相互竞争与目标达成与否,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气氛。

5、课后跟踪辅导具体化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分层教学重要的一环,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有效措施。

(1)加强C层辅导,促差转优。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或者说实验的关键是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水平。为此在辅导中首先要尊重他们人格、采用作业过关法、作业面批,成立课外补课小组等形式,及时做好矫正和补救来消除他们学习上的障碍,同时利用四人合作小组学习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2)强化A(B)层辅导,促优拔尖。对B层学生建立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活动,加强变化题指导;对A层学生成立数学兴趣小组通过各种活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加强竞赛辅导,发展其个性特长,A层同学间开展数学对抗赛;同时使他们成为一名数学“小教师”协助教师做好辅导工作。

二、分层教学效果及长处

(一)强化了学生主体作用

分层教学的落脚点是建立在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只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分层教学中就能事半功倍,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听课、练习、作业测试等环节学习知识并在课堂上找到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同时结合四人学习小组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尤其是C层学生)改变了以前有少部分参与而大部分学生做“观众”的课堂氛围,进而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具有针对性

在集体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各环节以照顾到班级中各层面的学生,有利于提高整体的课堂效率,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最大的“回报”,使学科成绩有较大幅度提高。初一编班时4个班级数学平均分相差在0.4以内,及格人数相差1~2个,优良率0.3%,因素也做到尽量均衡。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我任课的两个班(50班和51班共99人)2006~2007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时平均分高出其他二班平均分8.35分,及格率高出7.63%、优良率高出8.41%、较差率低于其他各班平均的3.28%。

(三)在分层教学中,分层档案的动态管理并建立相应的升降级制度,自律目标的制订都是激励学生的手段,这些手段在分层教学中必不可少。

(四)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特别强调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师生之间要努力建设融洽的双边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兴趣、良好的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都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条件,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耐心指导学生,要经常对他们讲“你行,你有进步”;包括在作业中、测试时的评价语要以激励为主,这一切都可能成为他们学好数学的动力。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是实现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重要保证。实行分层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还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让分层教学更趋科学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1.因材施教的深入思考.东方艺术: 2004;09 2.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策略.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02 3.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附: 作者简介:

14.初中语文作业分层布置与管理 篇十四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业分层,布置,管理

为了实现初中语文作业分层合理的布置与管理,教师要兼顾学生所处阶段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对初中语文作业数量、难度和形式进行合理的布置,并采取有效的多元的作业评价方式,保证初中语文作业布置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一、初中语文作业的分层布置

1.分层布置作业量。

教师应适当地减少提高类题目的作业给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使学生首先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再适时培养提高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有着较强语文素养的初中学生能更快掌握教材内容,对于基础类题目的解答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对这样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基础类题目的数量,使学生从机械重复的练习题中脱离出来,抽出大量的时间用于课外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形成。相对较差的学生的作业量,可以依次适当地增加。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一篇课文的背诵,为语文能力不同的学生分层设置背诵和理解的层次,即全文背诵、背诵若干段和逐段背诵。总的来讲,根据学生语文能力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布置作业量,不仅有助于加快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促进了学生按照个人需求有序发展。

2.分层布置作业难度。

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设计选做、必做和挑战三个层次的题目。其中必做题属于基础类题目,注重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效果的检验,该类型题目对学生的能力有较低的要求。选做题属于提高类题目,要求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后并能够进行实际运用,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教师设计的题目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性到综合性的规律,先模仿后创造并创新性发展,逐渐地提高题目的难度,适应学生认知特点。基于初中学生语文能力个体差异的客观现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类,发现每类学生各自的最近发展区,以此为基础分层设置不同的作业内容,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在各自原有语文能力的基础上获得进步和发展。

例如,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通过基础类题目的成功完成,不仅使其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基础知识,还能够建立强烈的自信,并体会成功的乐趣,激发其挑战提高类题目的信心和动力。对于学习能力相对好点的学生鼓励其积极主动地去挑战有一定难度的选做题,与同学交流合作一起研究讨论,增进学生间的互帮互助感情的交流,通过一起解决问题享受到共同努力的幸福感和快乐感。然而对于挑战题,适合能力较强对语文有着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去挑战,去展示自我。

3.分层组织作业形式。

分析教育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可知,每个学生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因此初中语文作业的布置也要体现多元化的特点,尽量依据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为其布置符合其兴趣并且擅长的作业内容,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特点的发展。例如,在完成教材某一课内容的学习后,通过组织多形式的作业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一是搜集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名言警句,作为班级板报的素材;二是学唱有关课文主题的歌曲;三是根据课文的故事发展排练话剧小品,表演给全班同学等活动。这种多形式且内容丰富的作业,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获得了很好的改善。

二、初中语文作业的分层管理

初中语文作业分层布置必然要求在其作业管理上,设置分层的作业评价标准,如果只是单一的评价对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培养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经过对学生初中语文作业分层管理,可使具有不同语文素养能力的学生平等地享受评价管理,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放松,促使他们的语文素养能力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改善和提高。

例如,教师对给学生布置的作文进行评价的时候,以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别为依据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按照语文素养的程度由差到好的顺序,首先是只要突出文章中心,符合字数要求并且语句准确流畅;再就是在完整叙述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突出文章中心并且具有一定的条理,语句相对较流畅,内容较具体;最好的是能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及景物的描写要详略得当,突出主旨。对于这三类学生分别进行管理与评价,只要处于某类别的学生达到其最佳的写作程度,就对其做出积极的引导性评价,对于超水准完成写作内容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嘉奖和鼓励。经过不断的写作训练,检验学生写作能力的水平改善情况,并重新定位以实现对学生能力提升的动态管理。

15.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篇十五

为了迎合应试要求,想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就必须突破死板教条的教学模式,运用分层教学模式高效的提高上课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撒网式的招生方式,导致初中生的基础、能力、性格偏差很大,很难统一教学进度。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千篇一律,节奏适中,从而导致尖子生抱怨进度太慢而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步伐。在这样教学方式下,班级的整体成绩水平就可想而知了。为了避免这样的弊端,只有通过分层教学的方法巧妙解决,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就如何在课堂上运用分层教学进行了仔细钻研和探索,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分层教学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让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人公,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不同,发现每个学生的性格和优点,再结合语文教学特色,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因此,就需要在课堂上运用分层教学来实现,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也是语文教学的重大改革,是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那么,在课堂上如何顺利的开展分层教学呢?

一、学生分层

(一)捍卫学生课堂主人公的地位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公,培养学生能力水平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和归宿,开设的教学课堂也要围绕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主要原因。没有了学生,再生动多彩的课堂也只是摆设,让分层教学直接丧失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因此,教师要通过课前与学生交流完全理解学生,才能制定出具体、高效、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将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到极致。

教师要学会全面了解学生,不管是语文基础、文学素养还是情感、家庭情况等非智力因素。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新进入每一个新班级的时候,通过课间交流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可以向自己敞开心扉,向教师诉说自己的兴趣、生活、对语文的热爱程度等,做到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如此一来,才能高效、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当然,教师可以根据高中差的等级将学生分为三份,这样更容易管理;也可以将学生进行更详细的划分,不是只是仅仅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划分,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口语交际能力、特长等划分,这样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更容易和谐相处,更有共同语言,好差混杂,互帮互助。这样才更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二)教师要及时与学生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的变化

学生在初中阶段是较为活跃的时期,情感、学习成绩等方面都不稳定,都有可能随时发生变化,根据一定的趨势转变,是一个不断缩小原本的差异,但同时又会产生崭新的差异。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动态了解,及时发现学生差异变化的规律并且有针对性的制定出解决方法、调整分层模式。学生的转变也是教师让教案与时俱进的重要依据之一,才不会让之前的分层教学取得的效果白费,才能让学生永久保持主人公的地位。反而言之,如果教师不与时俱进,不及时了解学生并且做出调整,忽略学生的个体变化,没有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分层模式,那么分层教学也失去了本身的意义,无法将分层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最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学生,进行调整、合理的分层,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不能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让分层教学失去了本身的意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成绩。

二、目标分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从而了解每个学生之后再进行分层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信心的觉得自己能学好语文,才能实现不同学生对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的过程中,让基础教薄弱的学生阅读文章,指出其中的修辞手法;中等生指明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找出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的本体和喻体、说出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好处;尖子生对文章整体把握,将文章进行分段、试着说出本文的中心思想、仿写其中优美的句子。这样既可以让每个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又可以快速提高自己的阅读赏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另外,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目标,布置不同的作业,引领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例如:有的学生阅读文章平平淡淡、没有起伏的就读完整篇文章,没有感情,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早读课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感情,也可以通过竞赛的形式,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对于有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写了大量的题目,跟着教师一个脚印、一个脚印的走,但是学习成绩没有明显的上升。这就需要教师对此类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对语文学习存在排斥感的学生,通过小游戏等方式尽情展示语文的魅力,侧重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然而对于尖子生,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让他们走出书本,读一些文学素养高的书籍,试着自己理解,不理解的及时向老师寻求帮助。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才能发挥分层教学的最大作用。

三、练习分层

写适量的作业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是课后巩固课堂知识、提升能力的关键,也是分层教学不可缺少的。因此,教师也不能忽视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不能大锅乱炖,不根据学生的水平布置一样的作业,要有针对的设计作业,还可以同时避免抄作业的现象。例如:在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提出抄写其中优美句子并且背诵的要求;对于中等生,给出几个句子,让他们进行赏析,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表达出的思想等;对于尖子生,让他们对文章整体把握,突破教师的思维,在字里行间找出自己的发现。这样的措施虽然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得到学生学习成绩快速提高的直接回报。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意课后读一些名著,从而加深自身的文学素养。

四、评价分层

教师肯定的评价语言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知道自己正在进步,从而更有相信通过自己和教师的努力就会有所提高,会更努力、热情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反而言之,过于消极的评价,不仅不能起到激励学生注意力的效果,又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今后的课堂产生排斥,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学都无法达到教师的要求。然而,教师要同时明白,肯定的评价并不是盲目的赞扬,赞扬中还要夹杂一些批评,是需要教师转换语言,将批评用婉转的方式说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从而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对于学生的不足,也要给予适当的批评,不能让学生处于盲目的境地,通过这样的方式时刻鞭策学生。否则,没有批评的后果就是让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不足,阻碍了学生的进步和全面发展。

【结 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让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人公,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不同,发现每个学生的性格和优点,再结合语文教学特色,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因此,就需要在课堂上运用分层教学来实现,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也是语文教学的重大改革,是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努力,理解和探索分层教学的真正内涵。结合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对学生能力水平分层、学习目的分层、教学方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只有这样才能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迎合参差不齐的基础,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让学生自主的与课堂融为一体,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参考文献】

【1】李晓林.关于初中语文分层探究教学的思考【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9)

16.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方案 篇十六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把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落实实施素质教育,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是要让学生主动发展。我们认为实施英语分层教学改革,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分层教学是把“因材施教”作为基本的教学原则,但分层教学不是理想化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而是依靠现有的条件和已有经验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进行改革,建立起以因材施教为根本原则的可操作性教育方式体系。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基本要求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分层教学必须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教师要按照“尊重、民主、爱护”的原则,从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教学组织和相互作用方式上把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规范和最纯美的情感贯彻到师生关系之中,保证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2、培养学习能力。

学会学习已被公认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习能力是一切教学活动应注重培养的首要能力和基本能力,也是顺利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中,要从两个方面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二是从学校学习向社会学习过渡,不但要使学生熟悉预习、听课、作业、练习、复习的方法,而且要更多地考虑一般的社会学习规律,切实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进度和学习策略的选择决策能力。

3、提高教师素质,发挥主导作用。

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从“一个标准一个速度教一切学生”转变到“不同标准、不同速度培养每一个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性和主动性,注意多激发学生的兴趣,对高层次学生多鼓励他们主动探讨、自主发展;对低层次学生不流露出差生观念,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对中等层次的学生,鼓励他们向上一级层次目标奋进。

三、教学过程的组织

1、学生的分类分层。

分层教学,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英语水平的高(A)、中(B)、低(C)分类。学生进入哪一层学习,由学校根据学习成绩决定和学生自愿选择。各层人数比例为各占1/3。高水平学生是指那些能够轻松完成教学要求并能得到更大发展的学生;中水平的学生则指那些经过努力能基本完成教学要求的学生;低水平的学生则指那些即使努力,完成教学要求也比较困难的学生。根据能力水平分类后,要将同类同水平的学生分编到同一个学科班中安排学习。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情况相互流动,进步大的,可以进入上一层次学习,退步的或在本层次学习有困难的,则进入下一层次学习。学生层次间的调整应在学期结束后进行。

2、教学目标和要求。

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提供学习材料的多少上、练习题的数量和难度上,提出不同的要求。

(1)教学目标:A层次学生在全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得到较大提高。B层次学生重点以掌握教材内容为主,力争不存在缺、漏、忘、记忆混乱等现象,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C层次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适当补习初中内容,教师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提高学习信心,激发潜能,有所提高和突破。

(2)学习材料的多少上。A层次学生除教材内容外,教师可在阅读素材,时事新闻,口头表达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B层的学生以教材为主,适当增加知识的灵活应用,力求牢固掌握基本知识.C层学生仅限于教材内容的学习,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减去教材中的难点部分,补充初中部分基础知识.

(3)练习题的数量和难度。A层次学生教材练习以自做为主,教师适当增加一些迁移题和提高题,提高运用能力.B层次学生以教材练习为主,教师以使学生明确答案的具体理由为主要出发点,搞清楚为何应如此去做,以便掌握原理,争取事半功倍.C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练习,尤其是语音,语调上,要求学生必须有准确的发音.

3、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教无定法,学有规律。教师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分层教学的基本方式在于把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改造为学程授课制,这需要一系列能够区别对待学生和处理教学过程的方法,这些方法教师不但要创造出来,而且要熟练使用它们。一切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的有效方法,都是好方法,这样的好方法多种多样,极为丰富。重要的是教师要明智的选择和灵活地运用,从而能为每一类学生提供不同的“菜单”,并为每一类学生消化不同的内容提供切实有效的具体方法,使每个学生可能最大限度地去发挥他们的潜能,完成教学目标。

四、分层教学的管理和评价

1、班级管理。

单一的行政班级管理已不能适应学科分层教学的需要,因此,应实施学生行政班级(生活班)与教学班级(学习班)的双重管理模式。同进度的课程及晨课、课间操、班团活动、文体活动等仍在原行政班进行。不同进度的分层学科教学在各教学班进行,学生实行流动上课,分层教学的教师负责教学班的学习管理。

2、实施弹性的课程结构和教学计划。

传统的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缺少弹性,分层的课程结构和教学计划必须富有弹性,这种弹性要保证各类学生有更充足的学习机会和教师有可能地区别对待。在分层教学中,年级、学期的概念应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学程和单元。通常将一个学期分为两个学程,每个学程包含的单元数要根据分层后的教学班级具体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程结束,都应进行目标测试。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实现超学程的学习,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补救原学程中的学习缺漏,从而从根本上建立和完善分层教学规范。

3、分层教学的评价。

评价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分层教学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学校教学管理、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情况三个方面的评价。这三个方面评价的核心是学生的个性能否全面健康地发展。评价要以每个学生是否达到可能的最好发展水平为标准,要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合理地使用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

17.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 篇十七

摘要:先进的教育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教什么”上。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学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应选择教师“理解”了的文本。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内容 选择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它源于课程、教材、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然而当前我国语文教育研究缺乏一种课程意识,对“教什么”的课程内容研制缺失。“教什么”的课程内容不确定,“用什么去教”的教材内容便无着落,“实际上需要教什么”的教学内容更不易确定。其次,我国现行文选型语文教材也更使语文教学内容模糊化。对于数理化这些课程,“教什么”是相对比较清晰、确定的,它要“教会学生”的内容都具体体现在教材上,直接呈现在教材的章节里。但语文课不同,语文教材是文选型教材,由若干篇相互之间在内容上没有必然联系的文章组成。而这些文章原本并非作为教材来编写,而是作为一种社会阅读客体存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它具有丰富的“原生价值”,所以一旦进入语文教材,我们必须在它原来作为社会阅读客体的丰富的原生价值上,再赋予一种“教学价值”。而这种教学价值不能等同于原生价值,它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有效地选择与创生。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新课标”取代了原来的“教学大纲”,这并非只是名称上的变化,而是赋予了语文课程与教学崭新的内涵,显示了语文教育整体研究从“怎么教”到“教什么”的重心转移。

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详细规定了教学内容和要求,“教什么”不需考虑,课堂教学更多关注“怎么教”。而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主要规定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即“是什么”;对于通过“教什么”来实现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则不作详细规定,这给语文课程与教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无论教材编写者还是课堂实施者,都必须首先考虑教学内容和要求,因此,“教什么”——“最需要教什么”——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自然成了时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焦点问题。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

王荣生教授说:先进的教育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教什么”上。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或者只有在考试的试卷上才有用,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把握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1.教师对教学内容有自觉的意识。2.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3.教学内容相对集中。所以,教师应对教学内容作选择。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有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绿色蝈蝈》教学的:先问学生有没有见过蝈蝈这种动物,学生大声交流,然后用幻灯显示各种姿态形式的蝈蝈图片和它的声音效果,并且拿出标本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课文后,详细地介绍作者。然后读课文,要求学生说出,蝈蝈的外形特征、习性。接着,教师进行总结并加以拓展,请学生说说自然界还有哪些喜欢的动物,让学生口头表达自己喜欢动物的习性和特征。最后,留一点时间让学生写篇200字左右的介绍动物的文章。这堂课很热闹,但我们仔细思考一下这是语文课吗?它已经失去了语文课堂的本来面目。很大程度上,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学情

为什么小孩不喜欢和大人一起逛商场?小孩说:商场并不好玩,我看到的全是大人的屁股走在我的前头,卖货阿姨也没对我笑过,我看到的全是货架的柱子,没看头,重要的是我喜欢的玩具这里没有。什么意思呢?我们看到的世界与他们看到的世界不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应以“学生发展”为宗旨,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学生为本”,不仅考虑“教给学生什么”,更应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学生想学什么”——以学定教,因材施教。钱梦龙老师说:“我在备课时,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怎样讲文章……每教一篇课文之前,我总要反反复复地读,有时自己阅读中遇到的难点估计学生也会在这些地方发生困难,就多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多想想。”

语文课要考虑的是学生需要培养与训练的语文能力,即学生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我们这里以文学作品教学为例来说明。一般来说,学生读一篇文学作品时,可能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读不懂”,一种是读得懂但“不喜欢”。从根本上来说,文学作品教学就是做两件事情,一是解决学生“读不懂”的问题,可称为“解读”;二是解决学生“不喜欢”的问题,可称为之“鉴赏”。“解读教学”具体教“课文说什么”,“说的这些意味着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说这些、为什么要这么说”,“鉴赏教学”具体教“你喜欢课文吗”,“你觉得课文什么地方好”,“这些地方为什么好”。我曾经听过一位老师教两篇课文,一篇是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一篇是鲁迅的《雪》。对前者,学生是完全读的懂的,就是怀念故乡,但对后者,学生显然是读不懂的。前者应该教学生鉴赏,让学生喜欢上这篇课文;后者应该教解读,让学生读懂这篇课文。但这位老师恰好相反,教《端午的鸭蛋》时让学生反复回答“这里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而教《雪》时,老是给学生讲“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如何生动有趣。”——这显然违背了“以学定教”的原则。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应选择教师“理解”了的文本

教师文本解读的深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高度—关系着学生精神发育的进度,思维发展的程度,课堂教学的效度。《语文课程标准》说:“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课堂教学的进程总是随着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的持续展开而不断深入的,教学的效果主要从“对话”的质量上反映出来,即取决于对话是否有效而不断地得以由浅入深地延续。而保证对话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引领、点拨,指导必须得法而到位。而要能正确地引领,得法地指导,恰到好处地点拨,全仗着教师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疑难和困惑早有充分的预见并有周密的对策。如果教师预先没有独立地钻研文本,没有认真“倾听作者”的切身体验,没有对作品内容的深刻理解,没有对思想感情的独特感受,那又何谈课堂教学中正确的引领,得法的指导,恰到好处的点拨呢?

总之,一堂课好与不好,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然后再谈教学方法好不好,教学效果是否达成的问题。参考文献

①《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王荣生,„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9月第2版

上一篇:2018考研复旦大学哲学类专业参考书目下一篇:音乐鉴赏之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