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2024-08-21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18篇)

1.小学教学论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篇一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保德县第二小学

王玉珍

网络教学正以它独特的魅力走进数学课堂,悄然改变着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如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又切实可行的全新教学方式,那就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那么,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有哪些优势呢?

一、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的直接动力。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网络中的资源丰富多彩,各种信息以多媒体化——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呈现,形象逼真,生动新颖。这些外部感官的刺激,使学生处于一种强烈的感受之中。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可利用信息技术动画设计四个动物举行自行车比赛,画面上小猴子的车轮是方形的,小猪的车轮是椭圆形的,小狗、小兔的车轮是圆形的,让学生猜猜最后谁能得第一?为什么?(小狗,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它得不到第一呢?(因为小白兔的车轮车轴不在中间)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提出要思考的问题,诱发出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让学生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二、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

运用网络环境新颖的视频动画展开课堂教学,能较好地突出知识的重点,突破知识的难点,使学生通过最直接的感性材料感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丰富的感性认识往往会使学生印象深刻。这样,可以用计算机多媒体来实现,通过计算机多媒体音频、视频、动画等的合成,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考虑到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只是单纯的讲解,学生并不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真正含义。所以,新授部分可以利用计算机操作平台,形象、具体地把“什么是余数”这个难点展示给学生。“国庆节到了,学校组织做纸花庆祝国庆节,高年级的同学共做了20朵漂亮的纸花,要把这些纸花平均分给我们低年级的一些小朋友。如果让你分的话,你打算平均分几份?”学生上机操作,选择不同的份数,计算机就会相应地演示出分纸花的不同过程。最后屏幕中能够显示出多种不同的分法,便于发现问题。学生可以很快地进入下一个问题的环节,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加大了教学密度。

三、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把网络教学引进数学课堂,能改变“教师演示多,学生自主少,不管会不会,大家齐步走”的现象。利用网络创设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环境,适应不同进度、不同程度、不同能力学生的个别差异,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学习。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可在网络中设计一个简易花店,标上“康乃罂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问:“老师想买7支菊花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老师又想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各自在电脑前回答教师设计的每个问题,对于设计方案更是热情倍增,发表出不同的见解和方案。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四、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有利于反馈学生知识的掌握

学习“空间与图形”一课时,在学生学习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四种立体图形后,可设计一组选择题“猜猜它们的名字”,检查学生对这四种立体图形特征掌握的情况。每完成一次选择后,屏幕立即显示全班每个学生的选择及正确率统计。学生看到的是成绩,体验到的是成功;老师看到的是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过程。学生还可以在谈论模块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发表出来。教师可以当堂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也能够当堂解决困难,掌握新知。教师还可以根据反馈的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整个教学过程既面向全体,又因需施教。

网络技术与小学数学有机整合,利用网络创设一个既虚拟又现实的情境,与传统课堂教学形成强烈反差,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练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保德县第二小学

2.小学教学论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篇二

一、创设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让学生快乐地语文阅读,快乐因你而定

我们现在就是要彻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交代给学生,这就给学生搭了一个台,然后让学生利用网络,搜寻自己喜欢的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然后拿回课堂讨论交流。比如,我们在学习冀教版小学二年级《采蘑菇的小姑娘》这篇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搜索《采蘑菇的小姑娘》歌曲MV,在家里学唱这首歌曲,这样在讲课前学生利用网络就非常熟悉这篇课文了,然后我们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室从声、画、演进行立体式教学。

这样教师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搭建了近乎和大自然贴近的环境,让学生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多媒体展示课件的情感和生命体验,比我们的学生要丰富和深刻得多,能够补充学生生活阅历和经验的不足,引领学生更加理性地把握并阐释作品的底蕴,最终达到学生与文本的沟通与交融。指引学生畅游网络空间,让学生博览群书,快乐因你而变。

课改中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就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整个网络世界的信息存储量比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的存储量还大,也就是说,利用计算机能增加很大的阅读量,使学生获取大量的、丰富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水平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教师要做的就是指明学生在网络中搜集哪些知识。比如,我们为了培养小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我让学生搜集名人各方面的故事,这样学生就能有目的地阅读名人故事,既拓宽了知识面,又积累了作文材料,同时,又没有太多拘束。学生有喜欢古代故事的,有喜欢当代故事的;有喜欢国内故事的,有喜欢国外故事的,各取所需,不亦乐乎!比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学校教学网络和家中的网络观看《安徒生童话》,这样动画视频和纸质书籍相结合,既激发了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又降低了阅读难度,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网络信息既丰富又散乱,对特定的学习任务来说,无用信息乃至垃圾信息占到了绝对大的比例,有用信息往往淹没在大海般无用信息之中,小学生从其中获得完整的教益而不需要任何指导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在引导学生接受和吸收信息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促进者、指导者的角色,及时引导,以便培养学生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放手也是对学生的爱,让学生在网络空间里自由创作,快乐因你而生

网络以它丰富的资源,信息传递快捷全面,为学生提供了精彩纷呈的生活画卷和生动活泼的知识长廊,让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信息世界,可谓掉到了“米仓”里,为学生开阔视野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应利用网络开设网上阅读课。我们小学教师可以利用现在发达的网络和学生在网上时时沟通,比如,可以让学生建立自己的微信、博客、微博等把自己平时看到的好东西发到上面,让同学和老师共享资源,也可以把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写到上面,这样无形中就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每周利用一两节课通过学校的多媒体展示一周学生的网络成果。这样我们可以把小学生从网络游戏的泥淖中拉回到快乐学习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

3.小学教学论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篇三

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它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为此,我就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谈一点个人的浅见。

一、拓展方式,激发兴趣

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如《植物怎样喝水》这一课,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这一难点就解决了。再比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等一系列天文知识课文,《食物链》等表现多种生物类课文,都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

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 ,不可能在课堂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或对现象进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境中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二、提高兴趣,增强感知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学生兴趣不大,而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生动、形象、直观,学生兴趣浓厚。如教学《昆虫》一课,在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训练学生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哪些是昆虫。这时可以在电脑上出示“送昆虫回家”的题目,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选择昆虫到相应的位置里,这样学生既引发了兴趣,又强化了知识。

三、丰富资源,深化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是传统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几乎成了除课本外的唯一信息来源。这时候在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就能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其拥有的大量信息成为新的知识来源,成了源源不断的学习财富。如《保护大自然》一课,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导他们登陆相关环保网站,进行收集资料,大量的资料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再将这些信息整理、筛选、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知识。这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既让学生收集到许多有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学生不再是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成为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一点是传统课堂所难以实现的。

但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如果仅停留在搜集信息加工信息、交流信息这一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为学生创造机会,展示学习成果。如学完了《保护大自然》这一课后,让学生利用网上搜集的资料办手抄报、写倡议书、谈体会等,深化探究学习,延伸探究成果。

四、虚实互补,优势互补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胜任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科学课堂教学,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则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显示了更大程度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将学生带入无比辽阔的世界。如讲雨的形成、行星等知识,就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形象生动地再现给学生观看,这样虚实互补,学生对这类知识就不会只知理论而却茫然了。

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技术发展催生的结果,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重视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的研究,把握网络和教育相结合的切入点,不断探索网络教学与科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4.浅谈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 篇四

浅谈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

[摘 要] 网络的发展,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不少学校顺应时代需要建设了校园网,并连入了互联网,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网络教学不同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这就要了解网上教学的教学模式、特点、问题以及应对办法,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

[关键字] 计算机网络;网络教学;问题与对策

1、引言

网络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的发展将信息时代的社会细胞(多媒体计算机和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人)连成了一体,实现了人类智慧的连网,并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不少学校顺应时代需要建设了校园网,并连入了互联网,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

所谓网络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或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知识。由于网络教学具有时效性、共享性、交互性和个别化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网络教学不同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这就要了解网上教学的教学模式、特点、问题以及应对办法,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

2、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建构学习,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技术下的新的学习理论。这种理论是将学生看成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外界信息环境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转变成为自身的知识。这种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固疾。

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网络教学最大特点是它的实时交互性。实时交互性是指在网络上的各个终端可以即时实施回答。交互的方式有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之间。通过课件还可以有效地获得图、文、声、像并茂的教育信息,师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获得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进行协作学习。这种双向交互活动不仅使学生通过视、听手段获取教学信息,而且它还代表着一种学生所能接受到的、前所未有的兴趣。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互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按要求调整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2)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共享资源,其中包括硬件的共享和软件的共享,核心是软件的共享。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习者在链接或教师指导下,可轻松自如地在知识海洋中冲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神奇的网络环境,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对促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多媒体网络融超媒体和超文本于一体,集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4)教学方式的先进性。传统教学的中心是教师的教,网络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学。在网络教学中,教学不再是满堂灌,学生的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调控,并以作业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至于学生的步调、方式、进度、内容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等则由学生本人决定。

(5)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风格、学习的起点等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在传统的“教学流水线”上难以实现因材施教,网络教学克服了这些弊端。多媒体网络教学,带来了许多真实的情境,将生活中五光十色的现象带进了课堂,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得到提高,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6)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网上的教学内容不仅有本校学科教师编制的CA I课件,而且有来自于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学校的课件内容。学生通过比较借鉴,选取那些内容结构组织严密的优秀网站或课件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3、网络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与方式。

学校中心工作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真正为培养一代新人发挥效能就必须从课堂主阵地着手。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课堂教学中心从教师转向学习者,核心在于学习者主动将新的信息和经验与其原有的知识基础相融合的过程,因此网络教学正是适应了建构主义理论的需要。

网络教学模式大体可以分为:

(1)集体教学模式。教师先用常规教学中的讲授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将概念、原理等讲述清楚、提供途径,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收集信息或者分组讨论、协作交流,同时交待任务情景。利用计算机迅速和反馈及时的特点,提供化难释疑。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学生出现疑难问题,可用电子举手。教师通过监视管理功能,选定有疑难问题的部份学生,组成一个特定的学习小组。学生可以利用语音对话、BBS论坛、留言簿、公告栏等展开讨论、进行经验交流。教师同时也可接受学生的咨询,指导学生解疑,提供帮助。利用广播功能,可以对典型错误在小组或全班进行广播,迅速进行纠正,以引起学生注意。对有创造性的见解在小组或全班广播后进行表扬或肯定,以供同学学习和借鉴。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可以在轻松环境中学习新知识,促进了学生共同合作的意识。对教师来说,能迅速有效地收集到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的变更和教学方案的调节。

(2)自主学习模式。该模式是利用服务器功能,充分利用硬件资源,使有限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率。学生利用服务器站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一个服务器站点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学生可以共享服务器站点上的大量信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个别学习,使课堂教学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论文网 ]

目前网络教学的八种方式:

(1)视频广播:由网络管理中心通过播放视频(实时视频或录像)。这种形式与电视或播放录像没有太大的区别,学生无法控制,实际上是一种直播课堂式的教学。它的好处是学习者不受地域和人数的限制,且占用带宽小(只需1.37M)。多用于名师授课、学术报告、重要会议的直播等。

(2)视频点播: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对服务器中的视频进行点播。内容可以是电视教学片,也可以是课堂实况录像。由于是非实时的点播,所以我们可以对其精心设计(插入图文、视频、动画等)。

(3)视频会议: 视音频多向实时传输的形式。

由于设备昂贵,应用不是很普遍,多用于教师答疑。

(4)WEB 教材: 把教学内容作成网页的形式。

其好处是编制难度不大,运行方便,因而使用普遍。

(5)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语言或课件开发工具开发的教材,一般通过下载到本机运行。

(6)BBS论坛: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公告板的形式相互交流和协作。

(7)聊天室(教学讨论区):师生间、学习者间通过文字、语音等形式异地实时交流。

5.小学教学论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篇五

小学科学是课程改革中的一门新兴课程,它源于课改前的自然课,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课程内容很好地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以其逼真的图像、动画、音效能营造另一个教室外的“真实的虚拟环境”,同时又以其灵活多变的交互性深深吸引着学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教学之中,能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此,笔者拟就网络环境科学下小学科学教学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解决教学重难点

科学课上有众多的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这些活动的安排教材编排者是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的,他们有能力完成。但有些活动过程周期较长,要在课堂上立刻看到结果是不可能的。采取计算机网络资源来进行教学既让学生进行了自主的探究,又能不受学生调查时间的制约,从而保证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科学课上经常会有一些实验要学生来完成,这些实验的操作过程因为学生的差异会造成实验的进程和效果各不相同。教师的演示只能针对大多数,不可能反复地进行。有一些实验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如解剖植物的种子,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教师演示要求。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制作或实验演示分成几部分放在自制的网页里供学生随时调用,让人机进行对话,教师腾出时间进行实验结论的指导。

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 ,不可能在课堂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或对现象进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境中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二、丰富网络资源,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科学发展表明,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某一特定对象,是当代科学发展的最有前途的方向。各种信息数量增大,知识种类增多,使人能产生丰富的联想,找到多种事物的交叉点,产生新的思路,提出多种设想,得出新的结论。当代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正是产生于各门科学相互结合的交叉点上。基于这方面的认识,我们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无疑应让学生把教材变“厚”,从而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在科学课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既能让学生收集到许多有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网络对学生来说是一座巨大的信息宝库,根据老师的指引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这一点是传统课堂所难以实现的。收集大量的信息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相讨论、补充、分析所收集的信息,在交流中激活思维,可以产生许多新的想法

三、发扬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在科学课中探究活动占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教材的内容中也可以看到这一特点。教材中大量的实验既是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认识,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这些真实的或模拟的环境中掌握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关于网络环境下的科学实验在前文已有简要叙述,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是为了创设一种全新的科学课教和学的情境,网络还是教和学的工具以及研究和交流的工具,它不单是一种手段。如一位老师在教学《迎接蚕宝宝的诞生》这一课时设计了页面精美、内容丰富的网页,上课开始就以一段生命的变化视频片段引出生命诞生这一话题,然后让学生就“生命诞生”这一主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进行主题探究时学生利用教师设计的网页中的单元进行资料收集、分析,然后再进行交流。在网页中教师不是单纯地丰富教材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而是根据教学目标还设计了一个留言板,让学生将自己的收获及时地发布,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从教学的反馈来看,学生借助网络这一工具使得课堂容量可以无限扩充,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过程,不再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改变了学习方式,学生真正成为了科学学习的主体。

四、积极探索,摸清规

在网络环境下,将科学课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是一种趋势。由于科学课的开设时间不长,故其整合规律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有许多具体的操作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其一:网页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学生在线学习时对那么多的信息有时有些茫然,有时点击了很多页面还很难有所收获,如何设计好网页能更明显的体现学科特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可是我们要长期探索的一个问题努力。

其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教师的角色如何把握呢?从传统的课堂跨入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关系是不会发生改变的,但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呢?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并加以解决。

其三,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急待提高。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师生都要具备熟练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才能发挥出网络的优势,目前这种状况还只能是一种理想,要将理想变成现实需要我们教师作出更多的努力。

6.小学教学论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篇六

报告(张华威)

上传: 张华威

更新时间:2012-5-8 22:22:09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工作报告 阳峰中学 张华威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日新月异,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更使中小学校信息化进入了高潮,网络教育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热点和焦点。教育需要优质的资源,如何优化网络教育资源并使之与优秀的传统教育资源有机结合、合理应用已将成为迫切的时代要求。

正因如此,多媒体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在教育领域中全面推开。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或网络教学,需要大量的多媒体网络资源,而目前缺乏新课程标准的网络教学资源,给教学应用带来诸多不便。我校已建成比较先进的校园网络,学校网站已颇有水准,也充分体现了我校在相关教育科研上求得突破的决心。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标准的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的推出给我们一个契机,使我们看到了研究的目标和方向。所以,我们提出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这一课题进行实验研究。

二、理论依据

教育改革的历史表明,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的指导,是改革得以成功的基本保障。要开展本课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就必须广泛学习借鉴当代各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这样,课题研究才能在立足于先进理论制高点的情况下顺利开展,并获得预期成果。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从建构主义思想出发,不难发现,建构的过程具体的表现其实就是一个“发现——探讨——研究——创新”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学科教学的主体,是资源开发与应用的主体。

2、生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理念是在人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提出“在教育中必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为观,认为除了反映学生的利益、学生在学校社会中独立和自主的存在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生本教育”方法重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为指导思想,特别是教师应为此指导思想精心设计教法。在资源的建设应用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的主体。

3、小学英语课程纲要。新的课程纲要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的学科资源内容充分包含新的课程理论,为学生全面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研究假设

我们目前进行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如果能将现有的资源库和多年来的教学资源内容与学校实际的情况结合起来,同时考虑新的课程的需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必将会在新的教学条件下,影响原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从而变原先只能被动的使用做好的资源为主动的建设与应用学科教学资源。从而让教师从繁重的备资源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进而全面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让教师乐于运用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资源,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四、研究变量

1、自变量:网络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资源建设应用的整合。

2、因变量:改变原有的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不同教师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能力。

3、干扰变量:教师的教学方法与风格,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教师学生运用网络技术能力的不同,外部对学科教学质量的评价,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这些都会对课题的研究与结论产生干扰。研究过程中要尽可能排除和回避干扰变量。

五、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校3年级的全体学生。

六、学科范围

外研版小学三年级起点第一册、第二册教材。

七、研究目标

本课题总的研究目标是:以服务小学各年级英语教学为宗旨,围绕英语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有效教学目标。

1、探索小学英语学科资源建设应用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方法与途径。

2、建设校园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科资源专题网站,实现学科资源的共享。

3、提高教师的备课与上课效率,全面实现有效教学。

4、建设适合我校校情、学情的专题网站,每单元试卷一个bbs,把大家的试卷分析、改更建议、迁移练习等内容发布到网上,广泛积累资料,形成特色。

八、研究内容

1、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专题研究。开展学科内的调查,了解各位参与教师的教学风格,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情况,学生对学科资源使用的接受情况及意见建议,新的教材对资源建设的要求,讨论研究确定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模式方法,组织步骤等。

2、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实践课的案例研究。组织开展新的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实践课,定期组织研讨,开设研究课,形成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方法和模式。

3、网络技术与学科资源建设应用的整合。剖析典型案例,研究网络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一般方法,形成符合我校英语教师进行操作的指导意见,建设与应用符合学校环境下的学科资源。

九、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在学科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网络条件下的实践课中,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不断提出改进的方案与意见,再进行计划和下一步的研究,同时提出新的目标,不断完善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方法,同时加强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程度。

2、调查法:通过问卷、座谈会、网络交流等形式,了解教师的特长,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学生的感受、要求,了解学生教师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效果的评价。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的过程中,定期开展研讨,观摩课,通过反思与总结,逐步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方法与途径。

7.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篇七

1、利用网络锻炼学生“听”的能力

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听是他们获得一个新的语言信息的重要途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学生通过听来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他们会对教师的声音进行模仿,对录音机中的声音进行模仿。但是,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英语听力的练习和学习。网络可以帮助教师促使学生自主地进行听的练习。小学生往往对于朗朗上口的英语小诗歌和歌曲比较感兴趣,因此在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歌曲,帮助学生练习听力。例如,在进行《Fingers》这一首歌曲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各自带上耳机,在各自的电脑上边看动画边学习英文歌曲,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相等的机会去练习自己的听力,照顾到了所有学生的需要,并不会给学生造成压力。并且,学生掌握了这一首歌曲之后,还会主动在网络上搜索其他的歌曲进行练习,从而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同时,小学英语教师还可以在学生系统上放置基础题、发展题以及挑战题三个层次的听力测试题目,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听力练习更加有效,同时也有向上提升自己和发展的机会。

2、利用网络锻炼学生“说”的能力

学习一门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表达交流,要开口说。对于小学生来说,开口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网络环境下可以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创造开口说的条件。一部带有话筒和耳机的电脑就为学生的口语表达提供了足够的条件,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推荐的一些交谈软件进行口语练习。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下载Alive Chat软件,然后登录到主页进行现场谈话练习。关于Health的话题就有很多,如“A: Did you have breakfast this morning be-fore you go to school? B: No, I will miss the school bus if I did it. A: That is not right, you should have your breakfast next time. B: I know you are right; it is bad to my health. I will do it next time, thank you for that.”这样一段简单的对话就可以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接近英语思维,这样学英语的时候就会更加轻松。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电脑、手机等设备进行自己的英语表达的片段录音,反复练习和完善自己的发音,让学生的英语表达更加顺畅、流利,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3、利用网络锻炼学生“读”的能力

阅读可以让学生主动接触一些新的信息和知识,同时也是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积累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接受新的知识。网络上的资源丰富,有趣的故事以及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更加能够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文学素养。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所学内容从网络上下载一些辅助教学的资料向学生展示。此外,微博、QQ、微信等已经成为学生们交流的主要阵地,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社交软件进行课后渗透,在学生的微信圈或者微博里推荐一些优秀的文章引导学生阅读,并且便于阅读之后进行交流,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会得到显著的提升,而且这样一种方式也易于学生接受而不会产生抵触情绪,学生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尤其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4、利用网络锻炼学生“写”的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单词储备非常有限,因此,写作往往成为学生不愿意面对的一个难题,许多学生厌恶写作,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写作,从而解决这个难题。E-mail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的书信,时效性强,而且方便快捷,可以免费发送,教师学生可以通过E-mail进行联系,帮助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可以展开电子贺卡制作的竞赛,让学生将自己的贺卡写成E-mail发给自己想要祝福的人,然后评选出最优秀的贺卡给予奖励。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还可以为自己班里的学生开一个QQ群,设置话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如“What do you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写作,同时还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留言,有助于互相学习,不仅可以进行对其他同学的模仿,也减轻了写作能力不强的同学的心理负担,使得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写作练习。

8.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篇八

一、网络——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向倾向。小学生的兴趣,主要是学习兴趣,即认知兴趣。一直以来我们的广大教育者都集思广益,从教学方法着手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使学生的视野大为开阔,网络辅助教学在色彩、动画、声像及表现手段上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一般的语文教学中,课本提供的只是一个不动的画面,产生的视觉效果差,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而在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则不然,它可以利用“Windows”中的画笔及“Powerpoint”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视像效果。

记得我在执教《荷花》一文时,在网上搜索了“荷花”,进入了“颐和园”的“荷花展”,选取其中一种美丽的白荷花,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进行加工处理,最后将“满满一池荷花”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动画处理,“一阵风吹来”,荷花还不时地舞蹈。学生仔细地看着。当我提问学生时,一个个精彩的回答出现了:“我好像变成荷花了。”“我在舞蹈,微风吹来好凉爽啊!”……这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生动有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网络——营造氛围,强化探究

网络是一个容量大的新鲜舞台,创建了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给学生提供了平等、自由、拓展的学习空间,同时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

如在《神奇的鸟岛》一文的教学中,涉及了四个可以发散延伸的空间:一是关于青海湖和鸟岛的介绍、传说,通过链接相关网站,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充分了解青海湖、了解鸟岛,感受青海湖和鸟岛的美丽;二是关于现在的青海湖的污染,以及当今社会中一些污染大自然,破坏大自然的行为和后果,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多种思考;三是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或表现手法相似的文章,为所有学生提供比较鉴别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文字评价能力,加深学生阅读素养的熏陶,从而真正培养了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四是学生在网站平台进行创作,模仿文章写法,回忆自己曾经到过的风景胜地,将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写一写,一道道迷人的风景便从学生的手指尖流泻出来。探究性学习结束后,学生再互相阅读作品,相互评价作品,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真正实现了阅读教学的个性化。

三、网络——丰富资源,深化体验

网络上的音频和视频,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听”和“看”成为“起始阅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受到感染和启示,并能深化情感体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作者运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丽与神奇,没有到过桂林的人一般都难以领略它极富特色的美景,更无法与作者描摹的语言文字产生共鸣。上课伊始,我通过激情导语引入后,让学生搜索旅游网站,初步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同时用优美的语言配合画面进行讲解,轻轻拨动学生的心弦,有效帮助学生再造想象,整体进行思考和感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进一步体验领会课文内容作了良好的情感铺垫。

四、 网络——拓展空间,培养品质

由于网络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参与,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明显加强,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在网络的参与下,文字符号和课文语句可以进行再加工,或文字与画面结合,或文字与声音结合,或文字、声音、画面三者结合,增强直观性、形象性,可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性学习,真正当家作主,这样易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也易使学生保持较高、较久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默读的习惯。

如在教《悯农》这一首古诗时,在网页上建一个网上影院,利用动画,生动地把炎热的太阳挂在半空中,发出耀眼的白光,太阳底下有一个老农正在烈日下锄禾,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滴,滋润了禾苗。学生争着看这个电影,反复看这个动画并联想:劳动非常辛苦,这盘中的一粒粒饭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呀。古诗蕴藏的内涵自然就体会到了,从而进一步升华为学生自己的认识,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接下来再去读诗句时,情感已经上升了一个层次,阅读过程中再进一步想象、感受,反复品味,学习和积累便到了最佳境界。

五、网络——鼓励表达,实现协作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群体活动开展起来较困难,开展的较少,而在网络环境下,这一学习方式逐渐彰显优势。利用网络可以很方便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群体活动的能力以及竞争和合作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把分散在课堂中的学生链接成学习小团体,他们运用网络来传递声音、文本、图像等各种符号,以此达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同步传递信息,加强互相交流的目的。这对于克服学生操作的自我中心性,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网络环境下的《枣核》教学设计 篇九

假如你是老师,在教《枣核》时,你会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请你以老师的角度设计一个问题。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 1 情境铺垫:(主页面上以〈月之故乡〉的音乐为主,穿插表达展现祖国壮美河山的图片)预备铃响后学生进入主页面欣赏 进入公共讨论区,交流大家的答案 交流,打字慢的可口头交流

反思 将学生在公共讨论区的问题分析整理,发布在小组聊天室的主题上,教师可参与讨论,指导学生分析,如果问题探究完成还有多余时间也可向老师申请增加探究内容,教师针对情况作具体补充 学生可在浏览相关的补充资料后自由选择进入聊天室参与讨论探究 教师可在讨论结束后,请同学就问题的探究发言 二.合作学习——专题合作探究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 过渡:课前老师布置了作业:假如你是老师,在教《枣核》时,你会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请你以老师的角度设计一个问题。老师将大家的问题进行了整合,请大家进入合作探究页面,这里有五个专题讨论区,请大家结合对文章和背景资料的思考,将你的思考发表在专题讨论区。浏览课文与背景资料,在专题讨论区发表、交流对专题的探讨 让一些学生讲解、展示自己的成果。期间,教师作适当重点点拨。讨论结束后讲解展示自己的成果 来不及在讨论区发表观点的同学可讲解展示自己的成果 反思

三.自主探究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

10.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教学 篇十

曾都区五眼桥中学 杨晓双

摘要

当今世界正进入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知识经济和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交流方式。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为了更好的了解外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学习外语,特别是作为国际性语言的英语,从而架起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是我们的必经之路。新课程改革也要求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因此,如何运用网络进行英语教学就显得及其重要。本文以中学英语为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经验,对网络辅助英语教学的特征和优势进行论述,让大家对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教学有更加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互联网;改革开放;素质教育;中学英语;特征;优势

引言

网络自发明之初就起到了重大作用,而其影响的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而拓展,从最初的政治领域延伸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当今世界正进入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知识经济和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交流方式,也必将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而在改革开放的大前提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更好的了解外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对中国来说的非常必要的。在这样的条件下,学习外语,特别是作为国际性语言的英语,从而架起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是必经之路。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因此,如何运用网络进行英语教学就显得及其重要。本文以中学英语为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经验,对网络辅助英语教学的特征、优势和方式进行论述,让大家对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教学有更加正确的认识。

一、网络的定义及作用

网络原指用一个巨大的虚拟画面,把所有东西连接起来。在计算机领域中,网络就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

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它是人们信息交流使用的一个工具。网络会借助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游戏聊天等软件工具,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面给人们带来极其丰富和美好的使用和享受。网上可以直接实现虚拟产品的交易,如文字、影音的购买、发送、传输、接收。

二、网络辅助英语教学的目的

新大纲对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目的的规定为:“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而网络,作为一个巨大的资源共享平台,利用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游戏聊天等软件工具对中学英语教学进行辅助,将会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深化教育教学目的。

三、网络辅助英语教学的技术特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辅助英语教育呈现如下四种特征: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数字化是信息社会的技术基础,是软件技术的基础,是智能技术的基础,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确切的说,我们英语学习所用到的语音、图片、文字、录像等信息都是数字化的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的水平将会越来越高,实用性也讲进一步提高。多媒体化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处理文字、声音、影片、图片等的技术集成在一起,它是用来扩展人与计算机交互方式的多种技术的综合。网络的多媒体化,促进了英语教学系统的出现。多媒体的发展促使大量信息的快速传输、存储、提取和呈现,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图片、文字、声音等的质量也得到提高,提高了教学质量。

网络化是指利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及各类电子终端设备互联起来,按照一定的网络协议相互通信,以达到所有用户都可以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的目的。英语课堂的网络化,使教师可以随时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网络作为资源共享平台的作用。

智能化要求网络能够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网络的智能化体现在人机互动方面,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软件自动查词,输入文本时电脑自动纠错等。

四、网络辅助中学英语教学的优势

随着网络的发展,它在中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其优势也越来越突出。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网络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恰好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其中集声音、图片、影像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多媒体更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例如,在上到八年级上册Unit 3 topic 2 What a sweet music!这一课,涉及到几种音乐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如果教师仅仅是空泛的口头介绍,难免让人觉得乏味。但是如果教师在介绍歌手的同时配以照片集其代表作品,那么学生一定兴趣更高。学生从中体会到乐趣,自然也就更加主动地学习,这一课时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二)、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

紧紧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基本要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网络设计与生活相贴近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知语言,理解语言,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例如:在讲到过去进行时时,我设计了一段动画情境,村庄里的一户人家在夜晚被盗,同时动画中特写附近几位村民的动作。第二天警察到了,开始做记录。同学们两人一组,一名学生扮演警察,另一名学生扮演村民,继续对话练习,老师从旁指导。学生在此过程中,会对此语言点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并且在练习过程中明白过去进行时使用的语境。

(三)、优化单词教学,增添趣味性

对于英语刚入门的中学生来说,最大的困难在于对单词的发音及其拼写的掌握。个别学生因记不住单词,致使学习成绩下降,最终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由此看来,掌握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教单词时,利用网络课件显示,色彩、动画、声音牢牢地抓住孩子的心。例如:在教动物时,设置一个这样的情境:在动物园里有各种动物,学生想要学那个动物的单词,只要点击该动物,它就会发出叫声并读出单词的音。动画逼真、活泼,特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对该学的内容就乐学,而易记。遗忘的规律告诉我们语言必须反复记忆、运用。复习单词时,为了避免“炒冷饭”,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听动物的叫声比一比谁最快说出单词,游戏过程中学生积极“抢”答,气氛十分浓烈,单词及时得到巩固。

(四)、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中,网络可以把学生的信息来源从课本扩大到更广的范围,为学生提供新颖的活动情景。例如:在讲到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时,为了使大家有更好的理解和锻炼,我在网上下载了一些图片,比如乡村的蓝天白云和灰茫茫的城市天空进行对比。将语言学习与实际生活情景联系起来,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之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运用语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网络辅助中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网络对中学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能够极大促进中学英语教学的教育目的的深化。学生们在网络环境下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教学信息,最真实的语言环境,最标准的单词发音,最新颖的教学方式。然而,各种各样网络工具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也必将使教学资源极大地得到丰富。总而言之,网络与英语教学结合给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我们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活力。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能把英语学习的情景设计得生动活泼,富有创意,能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领悟语言,操练语言,运用语言。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学生主体性得到更大发挥。

参考文献

11.小学教学论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语文阅读理念;网络环境;网络阅读;阅读形态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学习世界,并为任何愿意获取知识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它既给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动力,也给我们的从教者提出了要求。

综观近年报章所载,网络为语文教学带来了三个方面的突破。首先是教学模式的突破。出现了诸如个性化语文学习、交互式语文学习等教学模式。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汇集大量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学习语文教学领域的最新知识。其次是教学内容的突破。网络巨大的知识容量为语文教学内容拓展了无限的空间,学生的学习范围已不再局限于那好几年甚至数十年都一成不变的教材。从课堂学习,到课外阅读,只要鼠标轻轻一击,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各种美文名著,精彩句章,任你纵横捭阖,尽收眼底。再次是教学时空的突破。网络使教学活动由课堂扩展到了课外的家庭、社区等任何信息技术普及的地区;同时也使学生可以在四十五分钟以外的任何时间进行上网学习。

一、网络阅读

“知识是人的心灵在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内部生成的。人的心灵具有自觉能动性,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的过程,是对事物和现象不断解释和理解的过程,对既有的知识体系不断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以获得新的意义新的理解的过程。”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最根本的教学目的就是训练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阅读的材料也不局限于文本,“读”的载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读”的形式是文本阅读,它在现行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在知识骤增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纯文本的阅读材料不免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以“超文本”及“超媒体”的形式的应用性阅读显得更为重要。阅读的范围扩大到了一切可以感受的材料,图片、漫画、flash、视频介绍、音乐、电影等。这种阅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阅读面,来自各方的信息、资源刺激了学生感官体验。因此,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是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趋势。

二、网络环境中阅读形态

1.主题式阅读

主题式阅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主题式阅读有丰富性、灵活性的特点。主题可以是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艺术方面的;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主题及有关文本可以由教材规定、教师规定或由学生自己选定。这种形态信息容量大、外延宽。

2.选择性阅读

选择性阅读方式指的是学习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在“博览”的基础上,任意选择文本中的某一点进行“精读”,如专看情节,专看艺术特点,专读某一段等,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当学生阅读时调动自己的知识、思想、情感参与其中,把自己的主观认识注入到文章中去。通过选择性阅读刺激学生的阅读兴奋点,培养了学生主动吸取信息、选择信息的习惯。

3.程序性阅读

程序性阅读指的是教师按照正确的学习策略,规范学生的阅读步骤,学生按程序操作,教师个别点拨,学生经过反复实践,最终形成由单向线性到多向路径的规范化阅读的良好习惯。程序性阅读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掌握多种路径的阅读方法,是引导学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不被浊浪淹没的一项重要的阅读训练。

三、网络化阅读的模式

网络化阅读以课堂精读、主题研读等模式,激发学生探究性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使学生从被动获知的状态变为积极主动的求知过程。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旨在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技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体验为目的,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自主独立钻研的精神以及创造能力。

1.课堂精读

教师对课文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恰当地将课文与网络阅读教学整合,根据学生语文能力建构的阶段性特点,确定网上阅读的能力培养目标。教师必须考虑课堂情境的设置,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利用网络现有的声音、图片、动画、视频资料等,创造生动活泼的可以激起学习兴趣的情境。除了教师创设课堂情境外,让学生也能够自主设置情境,从因特网上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并进行筛选,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制作演示文稿,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2.主题研读

网络化语文阅读不仅仅运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后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由于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资源有限,每一个学生不可能同一时段查阅课内学到的知识的相关知识,了解知识的最新动态,发现课内学习的不足等。每个班级虽然有“图书角”,但是普通文本的课外读物,由于知识量、信息量受纸张、版式、刊期以及图书价格等客观物质条件限制,学生阅读收益是有限的。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就能轻松的解决这个问题,网上阅读为学生提供了喜闻乐见的阅读形式。但网页浏览有很大的随机性,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力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阅读效果。加上网络中的信息纷繁复杂,学生又很容易受次要信息和无关信息的干扰。

综上所述,网络化阅读具有传统阅读无可比拟的优势,网络化阅读的广博性、交互性、简捷性、新颖性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图文并茂,丰富的多媒体呈现形式,又使学生感到信息的接受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更妙的是,它解决了传统阅读无法解决的问题——少慢差费,丰富了阅读量,促进了快速高效阅读能力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2] 李秀兰.《中学网络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3]鲁洁.《网络时代走出异化的洞穴》.《北京教育》,2000.2期

12.小学教学论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篇十二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不应仍然秉承着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而应采用更先进的、与信息技术联系更为紧密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给我国国民带来了许多生活上、工作上的便利,对于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也应如此。相较于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而言,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更加动态,更加开放,更具活力,也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使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以使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比以前的传统小学科学课堂更具活力与生机,使学生能在科学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得到提高。接下来,笔者将对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期能为目前正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进行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带来启发。

二、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1.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

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进行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小学科学教师应注意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小学科学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需要查阅大量的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在查阅这些资料时,许多教师可能需要去图书馆进行查阅,这样不仅费时,而且还很有可能查不到自己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就不需要小学科学教师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小学科学教师只要利用计算机查阅与课程相关的知识,然后将课堂上所需要的知识复制下来,利用计算机将其制作成PPT,甚至小学科学教师还可以将相关的视频、音乐保存在U盘里,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

2. 借助多媒体进行小学科学教学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时候教材中会涉及许多图像,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带着大量的图片、模型去教室进行授课。对于教师来说,带着大量的图片、模型进行教学不仅麻烦,而且还有可能会遗漏某些教具; 对于学生来说,有时候坐的比较靠后的学生可能根本就看不清图片、模型的内容,除此之外,有些学生可能在观察图片、模型之后,还是不能理解课本上的内容。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就可以改善这一点,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小学科学教学,将课堂上所要用到的图片通过PPT进行播放,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播放相关视频,使学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

3. 注意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科学课堂

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小学科学教师不仅仅需要了解怎样使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还应了解怎样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科学课堂。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难免会忽视与学生的互动,使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不仅不能提升教学效果,还可能会降低原本的教学效果,对此,小学科学教师应注意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科学课堂,使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更加紧凑、更加生动。

4. 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应注意利用网络资源使教学资源得到丰富,为学生创造知识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应是为学生创造足够的知识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不应局限于查找网络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而应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资源,使学生能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自己的好奇心,自主地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探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

5. 注意创设课堂情境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完全没有课堂情境这一说,因为小学科学教学中只有教师、学生以及课本等三个元素,学生要获取科学知识只能通过课本和教师,教师也没有任何途径为学生创设课堂情境。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课堂情境,而课堂情境的创设则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印象与理解。例如,教师在讲授《昆虫》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由昆虫的叫声组成的音乐,使学生感觉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与昆虫相关的图片、影像,使学生对各种昆虫的印象更为深刻。

6. 重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对照着课本进行讲解,在进行知识的延伸时,教师采取的方式是为学生讲述一些相关的知识,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模型,除此之外,所使用的道具也只有粉笔和黑板,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免有些枯燥,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对教学信息进行扩充,使学生能在多样化的教学信息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仍以《昆虫》一课为例,教师利用电脑为学生设计简单游戏“送昆虫回家”,让学生为相应的昆虫找到自己的家。设计这种游戏,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在无形中强化学生有关昆虫种类的记忆。

7.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科学修养

科学课程所涵盖的内容以及背景知识在所有小学课程中是最丰富的,对于教师的科学修养要求较高,需要教授科学课程的小学教师能够掌握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天文、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并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尤其是在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背景环境下,如果教师墨守成规,停滞不前,就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学生的发展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在信息技术网络普及的今天,教师要时刻注意提高自身的科学修养,利用方面快捷的网络技术,不断汲取最新最科学的理论知识,在研究中成长,在成长中教学。

三、总结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国民科学文化修养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我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大背景下,每一个科学教学教师都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随着教学环境的改变,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应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教师应注意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注意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科学课堂,借助多媒体进行小学科学教学,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资源,在课堂上应注意创设课堂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我国国民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也逐渐运用到了信息技术,引起了小学科学教学环境的改变,可以说,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小学科学教学既面对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对此,小学科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环境的改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对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13.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论文 篇十三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这就要了解网上教学的特点、问题以及应对办法,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网络教学;问题与对策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外部环境更加多变而复杂。

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一方面是提高组织效率和竞争能力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有效途径。

在这种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解决信息系统实施低成功率问题关键因素之一,比具体项目的开发更加重要。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是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它是企业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个切实有效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可以利用信息系统为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服务,规范组织内部管理,提高组织工作效率,为组织获取竞争优势。

1.引言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将我们彻底带入了信息时代,实现了人类智慧的连网,并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

校园作为知识文化的摇篮更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引入互联网,建设校园网络,并开始尝试网络教学。

2.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是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下的新的学习理论。

这种理论的思想核心是将学生的主动性放在第一位,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动构造者,外界信息环境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由学生主动建构,消化吸收转变成为自身的知识。

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2.1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只有本校教师编写的教案,将可以把不同学校不同类型的课件内容融合在一起,大大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而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课件,突出重点,全面综合地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教学目标的多样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因材施教,但网络教学却可以做到了这一点。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来安排不同的教学目标,毫无疑问,网络教学更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状况,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

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共享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共享,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正是由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使信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也为个性化教育奠定了资源基础。

而这种独特的教学模式会促进教学关系转变,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改变。

2.4 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实时交互性是指在网络上各个终端的学生个体可以即时发问,而教师可以及时回答。

交互的方式不仅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之间。

也可以自由相互交流,在课件图文影像声情并茂的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学生间的互相学习。

这种多双向交流学习一反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加乐于主动接受教学信息并对网络教学充满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交互学习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能了解到自己的进步,并作出调整,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3.1 向多元化发展。

现代信息系统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主要有文字型、数字型、影像型、声音型,其中在文字型信息系统中,全文信息发展很快,是信息系统发展的方向。

3.2 向平民化发展。

信息系统不再只是服务于政府部分、科学教育、银行业务和市场交易,现在的服务对象应该朝着更广更适合大众的方向发展,更深入的普及到股票市场、证券交易、订票系统、天气预报以及个人生活米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

3.3 向着多媒体化发展。

信息系统的发展向着音频和视频、图像文字的声音、影像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3.4 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信息操控系统现在的发展趋势是更符合人性化操作,由过去的逻辑提问命令式发展到语音技术,机器对自然语言的相互匹配方向发展。

4.网络教学模式的具体实现

网络教学模式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它的具体创建也是完全由学生依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的,它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的,其他方面再由教师的引导,其他同学的讨论来完成,通过网络上查找到的相关资源完整的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师生间是交互协作的关系。

网络教学模式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教师,学生,网络,课件(ppt)。

它的创建完全随机的,不拘泥于任何地点,也不拘泥于任何时间,学生可以选择在任意的地点,任意的时间,通过网络学习任意的内容,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向同学或是教师请教,或是直接发贴向网上的朋友或专家请教。

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的主体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学生或是某几个学生,可以是一个教师跟一个学生,也可以是一个教师跟多个学生,或是一个学生跟另一个学生,多个学生跟多个学生,在网上互动,在网上讨论,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5.结束语

如今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服务日臻完善的时代,面临的是一个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开展网络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学校教学的必然选择。

面对庞大的信息资源和各种多媒体功能,我们要以校园网为依托,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利用各种教学方式,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4.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篇十四

(北师大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分桃子》 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小猴分桃子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平均分,体会到平均分的结果,是每份得到的同样多。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积累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分桃子》是北师大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学习内容。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二年级学生首次接触除法的准备课,让学生明确“平均分”究竟是怎么回事是关键。因此,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着重设计了多个活动,让每个学生充分经历活动的过程,动手动脑,积累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学习除法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学生思维活跃,肯积极开动脑筋,遇到问题善于思考。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使用电脑,懂得电脑的简单操作,能在老师的指导,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练习。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打√)

(1)Web教室(√)

(2)局域网

(3)城域网

(4)校园网(√)

(5)Internet

(6)其它(√)

2、学习资源类型(打√)

(1)课件(网络课件)(√)

(2)工具

(3)专题学习网站

(4)多媒体资源库

(5)案例库

(6)题库

(7)网络课程

(8)其它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课件名称:分桃子 主要内容有“分桃子”、“作业素材”、“试一试”、“分一分”,四个环节。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提供教学软件给予辅导。遇到问题,可以寻求帮助。其中的“分桃子”的“练习”为学生的探索发现提供了开放的舞台,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规律,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作业素材”是课本P32、33的练习,学生在完成书本练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此寻求答案。“试一试”设计了开发逆向思维的练习,便于学生拓展知识。“分一分”环节让学生在课后自由进行平均分的练习。

四、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打√)

(1)真实情境

(2)问题性情境(√)

(3)虚拟情境(√)

(4)其它

2、学习情境设计

沿用了课本上设计的“小猴子分桃子”的情境,组织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思考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探索学习的能力。

五.学习活动组织

1.自主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抛锚式(√)

学习习近平均分

网络课件

自主小组活动

示范引导

(2)支架式(√)

理解、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网络课件的“分桃子(练习)”、完成课本练习

学生根据“例题”中的探索进行进行探索发现式学习

个别辅导

(3)随机进入式

(4)其它

2.协作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分组情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竞争 √

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学习习近平均分的方法

网络课件中的“分桃子”环节

自由组合

最快完成练习的同学受到表扬

指导检查

(2)伙伴 √

进一步掌握平均分

完成课本练习、在网络课件中找答案

自由组合

单独完成 指导、评论

(3)协同

(4)辩论

(5)角色扮演

(6)其它

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分桃子》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图符说明

六、学习评价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

(1)堂上提问

(√)

(2)书面练习(√)

(3)达标测试

(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

(√)

(5)合作完成作品

(6)其它

2.测试内容

15.小学教学论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篇十五

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丰富了教学资源, 拓展了教学模式。它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 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 更富感染力,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 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小学科学课作为科学启蒙教育, 重视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在合作中发展。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利用现代化多媒体, 恰好能弥补小学生知识点上的不足, 打破地域限制, 以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学生在双向甚至多向的知识探讨、辩论及总结的过程中, 主动追求信息, 主动合作学习, 学习与创新得到同步进行, 为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提供了崭新的改革途径。

1. 巧用电教, 化难为易

“大山挡不住信息, 网络连接着未来”、“实施远程教育, 实现资源共享”……这是国家花巨资为我国所有中小学投入远程教育工程时的一句句佳话。随着这项工程的落实, 农村的孩子也可以享用各地优质的教育资源, 也可以把图片、音频、文字材料及板书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给每个学生。让学生看到也许从未见过的事物;让学生体验一些不易或者无法操作的实验;让学生看到一些平时无法观察到的现象;使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扩展。现代化多媒体为我们的教与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起到其他教学课型无法起到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科学课时, 应当力争做到由多媒体与活生生的新鲜事物及学生亲身经历相结合的原则, 进行巧妙的教学构思。

例如小学三年级《我们身边的动物》是《寻访小动物》一课的拓展, 我将之设计为一节网络环境下的科学课, 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进一步认识我们身边的动物, 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本课我选用了学生常见的几种动物, 有猫、狗、鸡、鱼、蚂蚁和青蛙, 它们分别代表着鸟类、鱼类、昆虫类、哺乳类和两栖类动物。教学中, 通过引导学生对动物的观察, 让他们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通过认真倾听、欣赏同学对动物基本特征的描述, 学会博采众长、灵活运用这些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中角色的分配与转换, 学会信息的搜集、整理和运用;通过交流、表达与探索, 能发现和观察我们身边更多动物的特征。

2. 提高兴趣, 增强感知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 学生兴趣不大, 而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生动、形象、直观, 学生兴趣浓厚。

例如教学《昆虫》一课, 在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 训练学生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哪些是昆虫。这时可以在电脑上出示“送昆虫回家”的题目, 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拖拽”昆虫到相应的栏里, 既引发了学生兴趣, 又强化了知识。

3. 丰富资源, 深化探究

传统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教师几乎成了除课本外的唯一信息来源。现在在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 其拥有的大量信息成为新的知识来源, 成了源源不绝的学习财富, 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例如《保护大自然》一课,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指导他们登陆相关环保网站, 进行在线收集资料, 大量的资料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学生再将这些信息整理、筛选、归纳, 得出规律性的知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既让学生收集到许多有用的信息, 更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老师的指引下, 学生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学生不再是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成为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 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这一点是传统课堂所难以实现的。

但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如果仅停留在搜集信息加工信息、交流信息这一层面, 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为学生创造机会, 展示学习成果。如学完了《保护大自然》这一课后, 让学生利用网上搜集的资料出手抄报, 写倡议书等, 深化探究学习, 延伸探究成果。

4. 虚实互补, 优势互补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难以胜任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科学课堂教学, 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则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 显示了更大程度的自由性和开放性, 将学生带入无比辽阔的世界。如讲雨的形成、行星等知识, 就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形象生动地再现给学生观看, 这样虚实互补, 学生对这类知识就不会只知理论却茫茫然了。

16.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篇十六

关键词:网络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网络环境是以多媒体电脑、校园网为基础,通过数据专线联结国际互联网为延伸的教学资源环境,这是社会发展的第五次信息革命,它不仅深刻地冲击着人类的观念和思想,更无情地改变着教育的手段与方法。因此,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就越发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它必将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等系列问题带来强有力的冲击。怎样使教学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时代需求,怎样面对信息网络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的数学教学,这些问题都应是我们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必要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讲授型”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其基本程序是:学生只能被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处于被灌输的状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发展。这种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当前信息技术已在教育领域日益普及,尝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方式,发挥多媒体、网络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处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交互关系,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运用网络处理相关信息,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出一条优化课堂教学的新途径,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

二、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也就是说,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强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使学生真正进入教学的真实情境。通过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索与分析探究,提出问题、提出设想和进行验证、发现规律以及对某些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强调组织学生运用语言和文字向他人进行表述,让每人的思维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从而实现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小学生独立的思维活动正是在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因此感知和实际操作是学生认识的源泉,也是教学的重要过程。”由此可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小学生发展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

三、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验

笔者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教学中让学生明白获取知识的来源不仅仅是课本,丰富的网络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要求学生联系生活环境,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借助网络解决实际问题;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在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笔者主要的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1.让学生上网自学

学会上网自学是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具备的条件,要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自学,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辅导学生写好自学提纲。根据提纲在网上收集相关的信息。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认识”一课时,笔者不再是通过观察一年的挂历让学生了解年月日,而是让学生自己利用网上万年历查询1998年~2008年各年的日历,通过大量数字统计,学生们知道一年有12个月,每月有31天或30天,二月份的天数有28天或者29天,每隔四年二月份的天数变化一次。学生知道了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知道了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了这节课的基本知识。接着,新的问题出现了:“为什么每四年会有一个闰年?”“为什么二月的天数最少?”“为什么小明今年已经九岁了,但只过了两次生日?”……学生通过分组上网,在多媒体的展示中,了解到了太阳历、公历的来历,知道了地球自转、公转与年月日之间的关系,通过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学生对年月日的知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认识,也就能解答这些问题了。

又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笔者安排学生上网调查人体身上的有趣的比: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的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的用处:到商店买袜子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变成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可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

2.让学生整理分析

学会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资料的共性和特点,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发现身边数学问题,这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有力途径。网络给予我们丰富的知识,教会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去开阔视野,去查询收集整理资料,是教师应重视的工作。笔者在执教“统计”一课时,课前要求学生去收集调查各种统计数字,同学们上网收集调查了国内几大主要城市近几年阴霾天气情况,通过整理发现了阴霾天气近几年呈较快上升趋势,分析原因后认为主要是由于工业污染和大量汽车尾气排放所造成的,并提出了多项防范措施;同学们还收集调查了中国山地、平原和高原分布情况,统计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课堂上同学们兴趣盎然,抢着发言,提出的建议充满了想象力,教学效果非常好。

3.让学生研究猜想

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猜想等研究手段是获取新的知识、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学习活动。这种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课前探索性地查找相关的图片资料,上传到学校网站中教师指定的文件夹中,尽管有些图片并不是轴对称图形,还有中心对称图形,但是经过教师上课前的稍加整理,在课堂教学上通过投影就能很好引用了。学生看到自己采集到的信息资源被老师采用了,都感到很自豪。课堂上最后一个环节,笔者请学生利用电脑的画图板来设计轴对称图形,学生情绪高涨,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图案设计中。课后,学生们还评出了“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等,并把自己作品上传到网上博客区,老师、家长和同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使学生愿学、乐学并享受着学习的乐趣,可见合理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得好坏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4.让学生合作交流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由传递完成的,知识只能在综合的学习环境中交流。通过交流、碰撞,激活思维,促进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等良好品质的培养。另外交流可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团结、协调的群体协作精神。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利用网络的多功能特性可以为学生创设活动的平台,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在合作中体验交往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5.让知识课外延伸

课堂教学基本立足点是教材知识,学生在学习了课堂知识后,如何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任务就要落实在课外作业上,因此课外作业要善于挖掘教材知识的潜在功能,恰当地对题目进行延伸、演变、拓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在迷惑、好奇的情境中,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激起思维的波澜,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教师让学生统计一下城市居民使用塑料垃圾袋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将很多数学知识运用其中,分析收集的资料,完成调查报告。

6.让学生总结汇报反思

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和学生进行数学日记的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与数学教师的沟通,加深学生与数学教师的感情,能减轻学生学数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跨学科学习,写作能力也能得到提高;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有利于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

总之,网络教学超越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规范,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不断提高,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网络教育将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我们要利用它的优势,更好地为教书育人服务。◆(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华新小学)

17.小学教学论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篇十七

6月,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部颁布了以《基础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思想所编写的《全日制义务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这预示着中学历史教学的转变,这些转变是以当代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近些年来,建构主义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理论在我国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界逐渐盛行,促使教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技术研究所何克抗先生将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①

上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当属计算机,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涉足各行各业各领域,现代教学领域也不例外,这一切对建构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等,都将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1986年,拉塞克和维迪努在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撰写的《从现在到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一书中,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的应用做出过这样的估计:“信息技术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的使用,其前景似乎更充满希望,这种节省能源的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起来便会使学习方法产生革命性的变法。”②

的确,随着中小学校园网的建成,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成为可能,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网络信息资源之丰富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得相关的知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今后在课堂上教什么,怎么教,才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历史学科其特性在于内容丰富,涉猎领域广泛,而网络资源的丰富快捷和多样性的特点非常适合学生的学习的思维方式,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尝试着根据本校的教学环境和软硬件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策略研究,与所从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以及探究合作式学习的指导相结合,开设了《古代埃及》一堂教学课,对现代教学作了一些探究。本堂课正是把“以学生为本”的现代化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理念与我们推进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相一致的。打破了传统的

18.小学教学论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篇十八

堂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语文论文】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网络环境下的中高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网络环境下的中高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今年我校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正进入第二阶段——实践探索阶段,再读新课程标准、再学新课改理念,再次审视梳理践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历程。恰逢我校被列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重点扶持对象这一机遇,依托现代网络环境、交互式电子白板,探索出立足本校、立足学生、立足课堂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着力研究将高效课堂的先进理念与现代技术嫁接,实现新技术、新理念与新文化的高度融合。按照我校高效课堂建设总体考虑分步实施、分层实施、分块实施的原则,考虑到我校中高年级学生已具备必要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等素养,并掌握了必要的计算机应运基础知识,最终形成适合中高年级实际的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高效课堂模式。

关键词:农村;信息技术;网络环境 ;高效课堂

一、肥沃的信息化教学土壤——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启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余年来,学校相继受益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

教育工程、中小学“校校通”“班班通”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城乡中小学校之间的数字差距逐渐缩小。加之国家初步建成了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全国范围内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开始成为现实。今年十八大再次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真可谓教育信息化的春风已吹遍了祖国大地,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教育信息化已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

近年我县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一直处于中下水平,学生流失严重,优秀教师也想方设法往外走。我校尽管成绩较好,但成绩的取得多来自“教师苦教,学生苦学”、教学方法多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讲完,学生记住”,虽然学校有班班通,但资源有限实际利用率并不高;虽然教师都很敬业,但学生普遍感到学习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由于学生学习被动课堂教学课耗时低效,教学计划难以完成,课后不得不借课,占用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这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南辕北辙。然而在举国上下共商教育公平,同创高效课堂的呼声下,我校教师再读新课程标准、再学新课改理念,再次审视梳理效课堂教学模式,课改的积极性颇高。因为硬件不足只能让我们感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今年我学校被列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之一,这对我校师生来说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用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留住优秀教师、用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构建高校课堂、用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稳定生源。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的部署,我们正处在教学信息化从基础建设、应用普及转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1〕基于这样的沃土,网络环境下的高效课堂模式研究自然是水到渠成。我们更要抓住机遇,探索研究使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步入良好的循环轨道。

二、信息技术与课改一路相伴走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起步早 消耗大 发展慢

早在我县大力提倡打造高效课堂之前,我校关注课改的年轻教师就紧跟全国课改新形开始尝试“有效教学”,并引入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学理念开展课改探索。

刚开始时,只是远教配置的“班班通”电视,教师课前下载制作课件,鼠标一点,生动、形象的图片、音像大大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提前预设信息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可是课件所有的东西都是预设好的,老师对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不能给与及时恰当的处理,或一旦有问题生成精心制作的课件也就形同虚设,即使播放也没有多大的效果。尝试有效教学,需要“学生先学”教师布置前置性作业(课前热身),一课一布置,一布置一张纸,一个班40名学生,凭空增加教学负担且农村换墨粉不方便办公用的打印机也无力负担这样大的工作量。

(二)有理论 有实践 有思路

高效课堂是一种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开发的课堂需要满足学生对空间的要求。农村学校图书借阅量本身就小,且图书的更新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社会环境单一接受信息的渠道窄,父辈基本上

都是农民,对其他行业、职业所知甚少。寄宿制学校或寄宿的学生就更加信息闭塞了。即使教师提供再多的平台,学生无从展示也是缘木求鱼。

学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教学后,为实验班配置了交互式电子后来白板和实物展示台。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虽然课堂灵活了,展示方便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不少,可是学生的新鲜劲儿一过。说到底还是被教师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快速地牵着鼻子走,老师依然要辛苦地为学生“配菜”提供菜单,学生也只有点菜的份,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地探究地学习。高效课堂仅仅实现高效率课堂,并没有真正走向开放和发展。更何况种“高效”收益的也只局限于某个班或某节课,无法推广普及。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从一次次受阻中也让我们发现了问题,慢慢又从问题中理出了的新门道。课改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行动。〔2〕有了积极的课改理念,没必要全盘照搬。找一种适合自己学校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才是真正高效的模式。

三、网络环境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唯有课堂高效,才有条件谈教学的高效。在践行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山丹县高效教学模式,立足本校、立足教材、立足学生、立足课堂。然而不管是什么模式,只要开始尝试着去遵循本质和规律,那就一定会在路上“遭遇”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借网络

化的东风。最终形成适合本校中高年级学生的网络环境下的高效课堂模式。

课堂教学。课堂划分为三个模块:展示、测评、质疑(拓展)。课堂三模块大致按照时间划分为:10(分钟)+20(分钟)+10(分钟)。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合作单位,主要采用小组自学,班级交流。每间教室分为7-9个小组,每个小组依据好、较好、一般三个层次组合,每组4到6人,设立小组长和大组长(3小组为1大组)。

当堂测评。小练笔、课外资料展示更能拓展提升。先学后教语文教学倡导的是从独立自主地大量识字到积极主动地广泛阅读,再到轻松自如地发表见解,最后情不自禁地执笔写作的美好过程。

这样走过来,学生也约定俗成:学一篇课文,首先自学整体感知,了解内容,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接着是重点品味,体会思想;然后是阅读扩展的尽情交流、灵活运用与无限延伸。教师抓住主线,适时加以点拨,可以让课堂牵一发而动全身,教与学产生共鸣,游刃有余、挥洒自如。长此以往,不难发现语文教学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网络让“无”变“有”、让“优”插上翅膀——先学后教、拓展提升“人人通”

中高年级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能够尝试先学后教。低年级,语文课的重要内容是识字,尤其重在激趣。结合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让儿童自主自觉地与文字打交道,鼓励想象、联想、编创、表述,培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鼓励他们遨游书海,泛舟拾贝。在中年级,讲究以读引读,重在积累。

高年级,更多的是读有所悟、读写相辅,力求全面的提升。从小广泛地读书,是儿童丰富思想的重要保证。思想丰富了,发表见解时就呼之欲出、滔滔不绝了。

有了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全国范围内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开始成为现实,城乡学校之间的数字差距逐渐缩小。在优质资源“校校通”“班班通”的基础上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学生成了自主寻食的鸟儿,在这个海量知识库里查资料、找素材,让“没见过”“不知道”“想不到”从他们的意识中消失。知识的传授也不再是从老师到学生单向流动,而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就这样从积极主动地广泛阅读,再到轻松自如地发表见解、展示自我。四通八达的网络环境既弥补亲身经历的不足,又互通了不同环境中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的花样生活。让个性的、优秀的特色的东西插上翅膀飞向远方的远方。

在网络环境中,学生除了能实现开阔视野、知识内容的高水平理解,还有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机会,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综合素质也得到提升。学生有了相同的起跑线,展示出的就只能是个人的渊博知识、个性优点、人格魅力。课前自学有的放矢不再是简单的读课文,展示激励、先学后教、拓展提升“人人通”不再是缘木求鱼。

(二)白板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课堂展示、课后查漏 “课课通”

交互式电子白板进入课堂,解决了传统的黑板与信息技术的不兼容性,显示出以往任何教育信息技术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使教师回

归学生中间。教师在白板上操作,使教师离开了计算机操作台,回到学生集体当中,在无意识中达成了更多的与学生的情感上的交流沟通。学生学习兴趣也随之提高。

同时,电子白板除了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和概念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白板操作工具中独有的回放功能、拖放功能、拉幕功能、涂色功能、即时反馈功能等这些“白板”特殊功能让新世纪的少年特有的信息素养成为课堂的优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现实。学生把预习好的导学案及课堂展示的内容课前上传,上课时就不用忙着记笔记和在黑板上临时书写了,挤出的大量时间可以用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多元智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师生的交互合作成为一种常态和现实。人机互动、师生互动成为现实。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完全实现,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学中,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网络与实物展台的展示的联合功能,每一节课后,包括老师的课件,学生的解答过程、修改过程,教师的讲解圈注等都可以储存下来,自动上传至校园网络,供全体师生调阅、反馈、总结、互动。这样“课课通”,使课堂更加开放,活跃,受欢迎。真正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三)第二课堂让老师成为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桥梁——校内课外校外课外“事事通”

“校讯通”免费通话,网络更是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渠道。许

多父母多抱怨孩子不体谅父母,缺乏感恩之心。我知道,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一开春农村家长纷纷外出打工,学校留守儿童居多。爷爷奶奶对孩子过于溺爱,事事都顺着他们,使他们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对此我专门在网上转载了大型现场感恩教育专题片,供大家与父母同看,并结合主题班会开展了感恩教育。孩子们了深受启发,思想行为也有了较大的改观,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同样,家长常年在外,孩子们总有想的时候,有的家长很长时间都不给孩子打个电话有的甚至夫妻不和,有些孩子受影响经常闷闷不乐上课思想抛锚。我了解到,就给为家长群发了个短信又把其中的利害关系在班级群上细细聊了一番:“我非常理解做父母的心情和难处。你们家长一年四季在外奔波,非常辛苦。好多白天工作,晚上还要担负起抚育其他教育孩子的责任。但是,大家再怎么忙,也不会忘记对孩子的教育和关心,每周至少与孩子沟通一次„„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创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起码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做到假期跟孩子同读一本书。控制孩子的零用钱,要求孩子花钱有帐目有计划,不挑吃穿,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有规律;注重礼貌礼节;出门要求孩子先征求家长同意。父母双方,最好留一个在家里管孩子。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来管,与父母自己管,完全不一样。赚钱为孩子,但我认为管孩子比赚钱更重要,赚钱只不过是富裕与贫穷的问题,而管孩子是到家庭的大事„„” 这样经常与老师取得联系,与老师密切配合。及时了解学生每周在

校的学习、纪律等情况,有特殊情况家长通过“校讯通”或到学校等不同形式与老师联系,使得老师与家长的教育取得一致,形成了一股合力。

网络也成了开展教育的第二大课堂。高年级学生有了自己的心事,有时他们不愿意与父母或同龄人提起怕他们不理解,而他们愿意与喜欢的老说一说。有一个男孩子在QQ上告诉我他喜欢我们班的一个女生,不知道他是不是已经无可救药了?该怎么办?我告诉他这很正常,并鼓励他应该多了解一下姑娘。他按我说的话做了,没几天他就告诉我她果然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我说看着挺合适呀怎么有这么大的转变。他才说他悄悄地观察了她几天,发现她老说脏话而且最不能容忍的是她尽然向水池吐唾沫。尽管后来我一再说那也很正常毕竟都还是孩子,可他自己已经表示不再胡思乱想了。

最近,好几个学生上课老是走神,我就到班级QQ群中去寻找答案。结果在同学们的日志发现了不少问题:有的孩子因为好朋友转到城里上学,而感到寂寞;有的孩子因为自己是小组长要检查批阅同学的作业,又得不到同孩子的理解和尊重而感到不平衡;有的孩子因为老师关注少了,而感到失落;还有的孩子羡慕转到城里上学的同学、抱怨爸爸妈妈不打电话关心自己、怀念以前的日子„„小小的心眼里满是烦恼,这怎么能安心学习呢?我在空间里给他们转载了张晓风的《我喜欢》,然后问大家:“你喜欢什么呢?”孩子们你一言他一语争相交流,道出了自己的”喜欢”。紧接着我又问:“孩子们,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孩子们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说得头头是道。我又发了云门禅师那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孩子们似乎屏息凝神若有所思一语不发。我见时机已经成熟是该点破了:既然我们心中都有各自的喜欢,为什么要因为别人而烦恼,让自己原本快乐的日子一天天溜走呢?

网络成了一个校外课外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广阔平台。

(四)信息化让“苦教”变“乐教”“苦学”变“乐学”——资源共享一劳多逸“时时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已经证明有了读书的兴趣不用督促学生也会自己找书读,有了学习的兴趣不用检查也会自己学习,同样有了教学的兴趣那自然对教育甘之如饴。学校本着“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教师幸福地育人”的办学宗旨,将环境教育观,学生成长观、教师专业发展观和学校和谐发展观融入到学校的具体工作实践中,不单要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更要叫老师感受到育人的幸福。

信息技术的逐渐渗透,教师对计算机应用已相当娴熟,一般的文件接收、信息传递、资源共享自不必说。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居多,家长多在外地打工,“校讯通 ”布置作业也起不到多大实效,但我们把“校讯通 ” 这一功能转嫁到网络,作业从导学案中剪切上传到校园网作业布置栏,遇到手写时用实物展台通知学生在离校前就可以悉数查看,不会遗漏,省工省时。

学校在校园网建设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用于接收、存储优质教育资

源信息,真正实现教材资源、名师资源、校本资源等进入每一个教学班。比如一份优秀的导学案含盖教法、学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花费老师们很大的精力。以前既能满足教师个人的需要,上传到校园网,供其他老师借鉴使用。这样网络教学办公常态化,老师们不光愿意把导学案写的更完美,最大的好处是节省了老师们大量的重复机械工作的时间,让他们把时间放到备课、上课和课后辅导上。真可谓一举三得,一劳多逸。

这种一劳多逸还体现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更让语文学习生活化——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反过来促进了语文的学习。各个学科网上资料查找、QQ日志等,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谓时时处处不在提高,这是单纯的传统语文课所不能企及的。

例如,在学习了《嗟来之食》以后,开展关于“尊严”专题的综合性学习时,将学习内容化为若个问题,进行探索。1.你掌握了多少含有“尊严”的格言,你理解他们? 2.你会讲一、二个有关尊严的故事吗?你是从哪里看(听)来的故事?你认为故事中的人有尊严吗? 3.请你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说说《嗟来之食》中的齐国人做的对吗?你是赞成他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还是赞成“大丈夫能屈能伸”“尊重生命”的权益之计。要有充足的证据,证明你的观点。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设置,极大地引发了学习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热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尊严这一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唤醒少年维护尊严,互相尊重,珍爱生命意识的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文学的魅力所在。这样的学习学生甘之如饴,效果自

然事半功倍。如果脱离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是决达不到这种效果的。用信息技术为支撑点,将语文学习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3〕真正实现课堂以教师为本变为以学生为本。

四、直面问题 众志成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校网络环境下的高效课堂教学主要依托“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交互式电子白板海量存储课课通”,“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科科通”,是新课程理念下新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效果固然明显,成绩固然喜人,问题也不能避免。所以这样的高效课堂对老师的要求更高,焕然一新的教学理念、丰富多彩的课堂结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富于实效的教学手段、简洁平实的教学过程以及立足发展的教学效果,还有对学生网络学习的正确引导。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当一个效果被指标刻画的时候,这个效果就是不完整的。最终的指标不是短期指标累计的结果,指标与指标之间,每个课堂的绩效之间,并不具备可加性。每个课堂的指标是高效的,并不意味着到了终端也是高效的,我们要从短期指标回到人的发展。〔4〕课改的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摸清,更不是一马平川,我们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相信用心去做就一定会有收获。

上一篇:放学上学安全保证书下一篇:初中九年级作文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