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本技能教学的几点体会

2024-09-08

电工基本技能教学的几点体会(精选15篇)

1.电工基本技能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一

《电工基础》教学的几点体会

宁波电子职业中学

摘要:《电工基础》理论课程是电专业如电工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厂企业电气化专业的一门最基础、最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主干课。由于《电工基础》的讲授以基本原理、基本分析和建立数学模型为主,并且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数学、物理知识,这让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普遍感到枯燥、深奥、难学。为改善这一教学现象,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针对实际教学现象,结合具体教学经验,从学生情况、教学内容、新课导入、教学手段等方面阐述了如何进一步改进《电工基础》的教育教学,这对于该课程的讲授有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也为其它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关键词:《电工基础 》、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导入、教学手段

《电工基础 》是电气类、电子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研究电路理论的入门课程,是学习后续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它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并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其它技术课和专业课打下基础,奠定专业工作的基础。然而由于《电工基础》课程具有概念多、实践性强的特点,初中阶段学生相关知识积累少,学习能力不强,学生在学习中往往觉得该课程难学、难记、难理解。本人在从事《电工基础》课程的几年教学过程中,从该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教育心理学规律.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学生情况分析

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出作为现阶段的中职教学,在普高扩招的大背景下,中职生的素质能力有一定的下降。而对于《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需要有良好的物理知识与数学知识作为基础,但大部分的中职学生由于在这方面基础相对较弱,如在教学中偏重理论分析与解题能力的训练,对于许多基础欠佳的学生则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对所学课程有所抵触,进而怕学、厌学。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强调学习的过程,激发学习的兴趣。做出分层次的、有针对性的要求。

二、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优化可从以下4方面着手:

1、熟悉教材

教材是教师讲课和学生学习的依据。钻研教材,要有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精神。物理学家严济慈曾说过 :“教师对他所教的课程懂得越透彻、越深刻,就能讲得越简单、越清楚。”“以其昏昏”是不可能“使人昭昭”的。

2、处理教材

教学中教师如果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学生接受不了,教师的课也讲不好。如果完全按照学生的基础上课,则可能会变成初中知识补习课。教学既要适当降低起点,又要紧扣教学大纲,所以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取舍、加工创造,而不是单纯地讲教材。对于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学生难以掌握的内容,要删繁就简,分解难点。对于学生容易理解又比较熟悉的内容,可作为学生的自学内容。有的甚至可以适当变化讲课顺序。例如,关于电位的教学,可先让学生基本理解电位的概念,在讲完复杂电路后再加深对电位的理解,进行电位的计算。

3、丰富教材

教材一般比较集中、概括,有的内容抽象、平淡无味,完全是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必须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对某些问题有所发挥和补充。例如.讲交流电的产生原理时,结合当前国家电能比较紧张的状况,搜集讲一些有关发电机如何工作,发电机生产厂家的经营赢利情况,再结合前面讲到的蓄电池指导学生制作应急灯,并展示部分样品,这样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联系实际

教师要具备现代化的教材观,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学生的专业需要,把握教材,促使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联系。例如,在学习电阻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可提出如何测量仪表内阻,如何从等效角度来研究并联,以引入工程上很有用的等效概念与等效原理等。

三、注重新课导入

1、习题式导入法。施教之功贵于引导。如果将要讲解布置的习题,在上课开始时作为问题提出来制造悬念,就能将学生的思维导人新课。例如:讲授“基尔霍夫定律”时,先画出两个电路,再提出问题:“为了求解流过负载电阻R支路的电流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用欧姆定律和电阻串并联方法求解可以吗?”显然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这是一个复杂电路,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不能求解,必须用基尔霍夫定律求解,这就引出了当堂要讲的内容。运用这种方法导人新课,课题明晰,悬念寓于其中,学生欲知答案,只有认真听讲,静心思索,对新知识就潜移默化地接受了。

2、复习式导入法。《电工基础》课内容抽象难学,使学生望而生畏。如果围绕着本课题,用已学过的知识循序提问,逐渐展开,启迪学生,就能顺其自然地导人新课。

3、演示式导入法。“实验是教师语言的一部分。”采用新颖生动的电工演示实验导人新课,可形象直观地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4、事例式导入法。现实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电工学问题。如果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可以讲解分析引人新课,则更加形象生动有趣,同时也极大限度地吸引了学生听课注意力。例如,在讲授“安全用电常识”这节时,提出:“人们为什么会触电呢?”然后列举适当的事例,如:单线触电、双线触电、跨步触电、电火灾等实际事例,说明若不具备应有的安全用电常识,将会给人们带来严重的危害。随后导人新课,提出安全用电常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

四、教学手段多样

1、演示实验

《电工基础》是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或是起源于实验,或是可以用实验加以验证或说明。在讲授这些知识内容时,运用演示实验这一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直接感知客观现象,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理解,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括泼,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归纳出规律性东西,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比如讲述电容器的充电放电过程时,利用实验电路中灯泡亮度或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说明电路中充电、放电电流的变化,利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说明电容器两端电压的变化,进而分析得出电容的充放电原理和规律,并与电阻电路中的电流相比较.得出其规律显然不同;分析RC电路暂态过程中电压、电流的变化规律时也可利用充放电实验得出电容器两端电压不能突变这一重要结论;改变实验电路中R与C的数值,观察哲态过程时间长短,得出R与C的大小是影响充放电时间长短的因素。

2、采用类比法

采用类比法,将陌生的问题熟悉化,类比法就是由已知现象的规律去推导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规律,或解决另一种现象中的问题的思维方法。在《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类比法,可以使一些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概念和规律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路径上电压、电动势的正、负号的确定,我采用了将电位计算与高度计算类比的方法。

3、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学生之所以感觉电工基础课难学,是因为其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用语言描述的看不到摸不着的电现象和过程难以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完整清晰的图像。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清晰的图像,成为教师的一项主要任务。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图像收效甚微,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却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完成这一任务,它可以利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手段将抽象的电现象和过程形象地展示出来,将短暂的过程人为的拉长。如在讲“电容器的充放电”和“RC电路的暂态过程”两节内容时,用Flash动画将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中电流、电容电压、电容带电量、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场强度等物理量的强弱变化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暂态过程和电容器的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能够很容易掌握电容器的充放电和暂态过程的特点。

4、“挑刺”质疑驱动创新意向

世间万事万物并非都尽善尽美,人们要不断认识它、研究它、改造它,使之趋于完善。创新能力也就得以体现,这就有利于在教学中,用身边事实,让学生发现“毛病”,并研究和改造它,以发掘和表现学生的革新潜能。比如,我在讲授RL串联正弦交流电路时,先用胶片投影出日光灯电路图,并作简单的介绍:它也由R和L串联而成的。再演示实际的日光灯电路,并用万用表分别测量灯管两端电压与镇流器两端电压,测出的电压数值分别为130V和168V。此时设问:灯管两端电压与镇流器两端电压之和为何大于总电压220V?如何提高灯管两端的电压值?要求学生展开讨论,提出建议,并利用实验进行改进探究,完善改进措施。

对《电工基础》课程,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共同努力,会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心,激发他们努力去牢固的掌握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技能,这符合和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精神和要求,对于该课程的讲授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完全可以推广到其他理论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的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林高峰.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第6期

[2]杨凤丽.以学生为本 优化电工基础教学过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第170期

[3]阚振坤.《电工基础》教学方法的探讨.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4]何爱英.对比性实验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230期

发表于《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第20期,刊物主办单位或评奖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文献出版社

2.电工基本技能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二

1 要扎实掌握电工基本理论知识

电工技能培训, 首先要掌握有关电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电工基本知识, 包括电路与磁路、仪器仪表知识;二是电工专业知识, 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及拖动、自动控制、微机的一般原理与应用、电气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三是相关知识, 包括机械传动、液压传动、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等。如在电气设备操作为例, 应对检修设备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 完成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高压设备停电后也应验电、装设接地线后, 方可进行检修工作。部分停电的工作应该注意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正常活动范围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 不应该在两相上同时进行工作。不应该在只断开开关、未拉开刀闸的设备上和线路上进行工作。这些都是在任何形式的电工职业培训中必须掌握的基本常识和基础知识, 只有掌握这些最基本的电工理论知识, 才能避免培训的盲目性, 才能从事电工岗位的基本实际操作。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从而强化动手能力

电工培训必须时刻深化电工电子理论与工艺实践知识的结合, 及时强化手动能力的训练。在培训过程中采用生产实用的课题, 让学员针对设计题目提出的任务与要求, 自己动手设计, 写出设计报告, 画出布线图和接线图, 由指导教师进行审查, 合格后让学员动手制作和调试。在指导教师场的情况下, 学员自主的试电 (要求不许他人代替) , 并且自己动手排除故障。这样做既可以让学员得到独立分析、操作、解决实用的问题和排解故障的能力, 也防止学员不动大脑, 避免抄袭的现象的发生。电工培训技能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操作技能, 包括安装调试技能、用可编程序控制器改造继电器控制系统、电气设备故障分析与排除、检修工艺编制、仪器仪表的使用;二是仪表、仪器的使用与维护等。通过这种模式经过实习与培训的学员, 在各方面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 特别是对电器设备的设计、制作、安装、检修等方面能力提高的十分明显。

3 不断完善师资配置与队伍素质建设

师资作为培训机构的重要的“软实力”, 加强队伍建设应放在首位。即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优秀人才, 因此要在师资配置方面, 应拓宽渠道, 通过各种渠道, 不断更新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与智能结构。培训中要选拔专业水准高、表达能力强、热爱从事专业教育工作的技术人员任教, 逐渐建构一支学历水平均衡, 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相对稳定、具备高素质专业技能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 通过开展教研活动,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参与授课竞赛、课件比赛、教学进修等各项教研活动, 加强一线教师的讲授能力, 提高实际综合业务水平, 从而进一步提高培训教学质量。

4 时刻树立“安全”意识

通过培训要让每一名培训者都要自觉地增强安全意识, 要脚踏实地的落实“安全措施”和“技能措施”。电工职业的安全培训包括诸多方面, 如电工安全操作规程、电子设备安全维修操作规程、电工日常检修安全规程等, 处处树立和提倡“安全第一”的培训理念。这是因为电工安全是权利, 是义务, 是一种人文道德, 更是经济效益。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求安全, 这是劳动者的基本生存需要和权利。人人都应把安全放在首位, 不能因为贪图自己一时方便和省力而忽视安全。当自身的安全与集体安全或他人安全发生矛盾时, 应该把自己的安全需要服从于集体的或他人的安全需要。安全需要投入, 需要经济基础。因此有人把安全培训、加强安全监管、增设安全设施等所需要的费用都纳入消耗资金, 有人则把它作为生产投资, 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安全意识。人们习惯于计算一次事故造成的损失, 却不太认真计算事故率下降带来的财富。“安全就是效益”被看作是一句口号, 似乎只是说说而已。有人把安全管理人员看成是非生产人员, 认为他们不创造效益, 这也反映出安全意识上存在的缺陷。培训者一定要尊重每个受训者的安全权利, 同时保证安全也是每个受训者的义务, 因此受训者自身要树立安全培训意识, 把过去传统的“要我安全生产”, 转变为“我要安全生产”的安全生存意识。

5 规范电工培训管理的内容与目标

目前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 各种电工培训应运而生, 其中也不乏各种投机行为与只求经济利益的培训方式。为此急需整顿和规范化电工职业培训的实际需要。如应该有培训计划, 本着“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使教育培训工作真正服务于生产第一线;同时, 要不断完善“上岗要竞争, 报酬靠技能”的激励机制, 坚持培训、育人、使用和待遇相结合, 促使相关人才脱颖而出, 尤其是适合各种困境与难题的高级电工电子人才。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工培训的有效性, 在电工培训的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的更新, 教材开发与使用等各方面不断完善和补充, 通过教育教学管理与培训课程, 教材, 题库等方面的规范化匹配, 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可见, 促进规范化是当前电工培训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需要各方面达成共识, 群策群力, 采取有力措施, 抓好培训质量, 从而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成效性。

综上所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地进步和教学改革的深化, 电工技能培训将在改革中不断地完善和充实, 在开拓中求发展, 为培养更多人才而适应市场, 从而满足社会的需要, 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企业对高技能技术工人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技能培训的任务将是任重而道远。如何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 使更多素质优秀的高技能技术工人上岗将显得非常重要, 现以电工技能培训为例, 谈一谈电工技能培训方面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3.电工实习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三

[关键词]兴趣 教法 教学目标

近年来,针对职业高中学生的实际,我们在实习教学中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求教法,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目前,我校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电工考工占99%以上。

(一)激发兴趣

由于多种因素,职业中学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重文轻技”思想严重,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尤其是电工专业,因为学生本来对电就有害怕心理,不敢轻易动手,而对学习电工专业的职高学生来说,如果对电没有感情,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实习训练的效果。作为一个电工实习指导老师,设法让学生对电工实习产生兴趣,是搞好技能教学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以实例激起兴趣,上好绪言课。着重讲清电的产生、发展和应用。例如讲电的应用时,突出电在家庭电气化及电化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使我们的教学贴近生活。通过讲解,许多同学不仅克服了对电的畏惧心理,而且产生了好奇心。

2.将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以保持兴趣。学生往往对简单重复的操作不感兴趣。我们便在实习课中先进行课题分解,针对具体课题,列举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电路故障现象,并说明故障原因和维修要点,这样把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3.重竞赛以激活兴趣。青年好胜心强,渴望成功,利用这一特点,我们组织小组之间,班级之间的竞赛。在竞赛

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二)讲求教法

在技能教学中,一般都是将实验、实习安排在新授课后进行,作为对课本有关内容的验证、实习。这样不但浪费了时间,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打破常规教学方法,采取二个结合,即一是将实验、实习与讲授相结合;二是将单纯操作与图上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实验、实习与讲授相结合。在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电路的安装及故障排除的实习中,学生对线路的构成及功能原理很难理解。实验、实习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阵地。上好实验课不但可以验证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一些复杂的线路,我们先让学生在实验室用软导线亲自动手接线,并进行检测验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验有机结合。然而,仅仅在实验室中操作验证还达不到电工工艺操作要求。为此,在电工实习工位,配有一块木制板和一件实习器材,让学生进行集中强化训练,在实习操作中所有导线全部采用独股塑料硬铜墙线,狠抓基本功的训练,并要求走线趋于合理,定时定量进行考核,使学生逐步掌握专业和技巧。

2.单纯操作与纸上练习相结合。对一些元器件较多、线路安装复杂的电路我们采用“纸上练兵”法。所谓“纸上练兵”是指学生在理解电路原理和掌握电路接法的基础上,在作业纸上练习布线的做法。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消化和理解,逐步熟悉其原理对安装工艺做到心中有数。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节约了大量时间,而且节省了材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y-Δ自动降压启动控制电路安装实习中,过去学生需要求24学时才基本达到工艺要求,而现在采用纸上练习后,学生仅需要不得16小时就可以达到工艺要求。

(三)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

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实习教学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要求教者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阶段实施。我们对电工二年级的实习课提出了三个阶段目标:二年级第一学期的目标为单相照明电路,内容是各种照明电路配线、安装及检修。二年级第二学期目标为三相动力线路和电子线路。内容是电动机的拆卸、装配、电力拖动基本电路的安装接线以及故障排除,电子线路的焊接。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所确定的两个目标把握好每一个环节。从教案的准备、实物准备、示范指导、巡视指导到结束指导等环节,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这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1.基本操作练习和反复练习相结合。如在登杆练习时,就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来说,安全防护工作要求很高,所使用的工具和如何登杆,是工艺教学和实习教学的有机结合点。在学生练习的初期,我们先讲要求,然后按演示的姿势让学生模仿练习,强调操作姿势和操作方法的准确性。一开始,大部分学生比较害怕,只能局部做1~2个动作,而不能连续登高。习惯动作干扰了正确动作,造成动作忙乱紧张,呆板而不协调,甚至产生了多余动作,而学生却觉察不出自己动作的全部情况和错误。为了不使学生在操作时养成坏习惯,我们就启发学生分析图解,反复演示,直到同学了解到个别动作对整体技术的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练习,学生逐步掌握了一系列局部动作,并开始将这些动作连续起来,协调得比较合理自如,这时紧张情绪有所松懈,动作的相互干扰也有所减少,多作动作趋向消灭,最后终于掌握了这一单项操作技能。

4.电工基本技能实训大纲 篇四

电工基本技能实训大纲

第1章 安全用电 1.1 安全用电常识 1.1.1 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1.1.2 触电与急救的基本知识 1.1.3 电气防火、防爆、防雷的基本知识 1.2 电气安全技术知识 1.2.1 接地与接零 1.2.2 对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思考题和习题1 第2章 常用工具及仪表的使用 2.1 常用电工工具 2.1.1 验电器 2.1.2 钢丝钳 2.1.3 尖嘴钳和断线钳 2.1.4 螺钉旋具 2.1.5 电工刀 2.1.6 剥线钳 2.1.7 活动扳手 2.1.8 电烙铁 2.1.9 冲击钻技能实训2.1 低压验电笔的使用 2.2 电流表、电压表 2.3 万用表 2.3.1 模拟式万用表 2.3.2 数字万用表 2.4 钳形表与兆欧表 2.4.1 钳形表 2.4.2 兆欧表 2.5 功率表和电能表 2.5.1 功率的测量 2.5.2 电能的测量技能实训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绝缘测试思考题和习题2 第3章 电工基本技能训练 3.1 电气识图训练 3.1.1 电气原理图的识读 3.1.2 电气安装图的识读 3.1.3 低压配电电路图的识读 3.2 电子元件的识别与焊接 3.2.1 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及简易测试技能实训3.1 晶体管的测试技能实训3.2 电阻及电容的测试 3.2.2 焊接的基本操作技能实训3.3 焊接技能训练 3.3 导线选型及连接训练 3.3.1 导线选择 3.3.2 导线连接的要求 3.3.3 导线连接的方法技能实训3.4 导线的连接训练 3.3.4 导线与设备元件的连接方法技能实训3.5 导线与接线端子的连接 3.3.5 电缆的连接技能实训3.6 电缆连接训练 3.3.6 电缆头的制作实训 3.4 常用电气设备元件的安装和接线 3.4.1 电气接线通则 3.4.2 开关柜进出回路的接线 3.4.3 异步电动机接线技能实训3.7 三相异步电动机接线实训思考题和习题3 第4章 变、配电所的运行维护及故障处理 4.1 供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 4.1.1 架空线路的运行维护 4.1.2 电缆线路的运行维护 4.1.3 车间配电线路的维护 4.2 维护检修低压配电装置 4.2.1 低压配电装置运行的一般要求 4.2.2 低压配电装置巡视检查、清扫检修和试验的周期及项目内容 4.2.3 低压配电系统异常运行和故障缺陷的处理方法 4.2.4 低压电器运行维修中的注意事项 4.2.5 电力变压器运行中的注意事项 4.3 故障判断方法 4.3.1 观察法判断电气故障 4.3.2 常见故障的分析诊断 4.4 线路故障判断 4.4.1 明装电气线路 4.4.2 暗装电气线路 4.4.3 处理线路故障的注意事项 4.5 低压电气设备常见故障 4.5.1 刀闸 4.5.2 熔断器 4.5.3 断路器 4.5.4 漏电保护器思考题和习题4 第5章 电动机的安装维护与故障处理 5.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安装、维护与故障处理 5.1.1 电动机的安装与运行技能实训5.1 电动机及开关设备的安装训练技能实训5.2 三相异步电动机接线和空载电流的测量训练技能实训5.3 电动机开关的安装及操作训练 5.1.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与维护 5.1.3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拆装技能实训5.4 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训练技能实训5.5 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直流电阻值的测量训练 5.1.4 绕组故障检查与维护技能实训5.6 定子绕组接地故障的检查和修理训练技能实训5.7 定子绕组端部断路检修训练 5.1.5 转子故障的检查与维修 5.1.6 常见故障及其处理 5.2 直流电动机的运行维护与故障处理 5.2.1 直流电动机运行与维护 5.2.2 直流电动机故障检查 5.2.3 直流电动机常见故障及处理技能实训5.8 火花等级的鉴定和电刷中性线位置的调整训练技能实训5.9 直流电动机的拆装训练技能实训5.10 直流电动机的检修训练思考题和习题5 第6章 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与维修 6.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转控制线路 6.1.1 手动正转控制线路技能实训6.1 手动正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训练 6.1.2 点动正转控制线路技能实训6.2 点动正转控制线路的安装训练 6.1.3 具有过载保护的正转控制线路 6.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 6.2.1 倒顺开关正反转控制线路技能实训6.3 倒顺开关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训练 6.2.2 接触器连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技能实训6.4 接触器连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 6.2.3 双重连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技能实训6.5 双重连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训练技能实训6.6 双重连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检修训练 6.3 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6.3.1 定子绕组串接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线路技能实训6.7 定子绕组串接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线路的安装 6.3.2 星形-三角形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6.4 三相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线路 6.4.1 机械制动控制线路技能实训6.8 电磁抱闸制动器通电制动控制线路的安装训练 6.4.2 反接制动控制线路技能实训6.9 单向启动反接制动控制线路的安装训练 6.4.3 能耗制动控制线路思考题和习题6 第7章 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分析与处理 7.1 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查方法 7.1.1 故障查询法 7.1.2 通电检查法 7.1.3 断电检查法 7.1.4 电压检查法 7.1.5 电阻检查法 7.1.6 短接检查法 7.2 车床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7.2.1 车床的运行 7.2.2 车床电气控制系统图 7.2.3 车床控制线路的故障与处理技能实训7.1 CD6145B型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检修训练 7.3 钻床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7.3.1 摇臂钻床的运行 7.3.2 钻床控制线路的故障分析与处理技能实训7.2 Z3050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检修训练 7.4 铣床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7.4.1 铣床的运行 7.4.2 铣床控制线路的故障判断与处理技能实训7.3 X6132型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检修训练 7.5 磨床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7.5.1 磨床的运行 7.5.2 磨床控制线路的故障判断与处理技能实训7.4 M7130型平面磨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检修训练 7.6 天车安装、故障判断与处理 7.6.1 天车安装 7.6.2 运行与维修 7.6.3 故障判断与处理技能实训7.5 10 t交流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线路的检修训练思考题和习题7

附录 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参考文献

5.电工基本技能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五

摘要:本文立足美术课程改革的全球发展趋势,从人文性质的角度分析了美术学科的人文功能、人文内涵和新的课程标准下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学观念、完善教师的生态型知识结构,摒弃一味追求专业技能的精练,而应该全面加强自身修养,建构教师全面、平衡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美术新课程;教育观念;人文性;知识结构

课程改革是世界学校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我国在迈入21世纪时加快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从而保持了中国的教育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持续发展。新课程的实施犹如劈波斩浪乘风扬帆的大船,与之同行的教师只有尽快调整行为,转变角色,才能跟上时代潮流。美术新课程同样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式等),作为课程改革中的美术教师基本素质面临新课程的挑战。

一、转变旧观念,发展新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强调转变教育观念,新的教育理念将更重视人的发展,是追求人的价值和完善的发展。重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重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平衡,是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大家对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的“硫酸泼熊”事件记忆犹新,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还有各地许多在校中学生因不堪教学压力纷纷离家出走已屡见不鲜,这些事例深刻反映出人文教育缺失的严重后果,现在的教育体制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导向仍以分数至上,甚至好分数可以掩盖这个学生的其他一切问题,情感、审美、自理能力、社会合作等人文训练时常被忽视。所以,刘海洋事件是各个教育机制中人文教育缺失的综合性结果。同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见到学生感受力下降,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艺术的美;对事物缺乏兴趣、缺少好奇心和探究欲;缺乏对成就感、自尊心的体验、缺乏对亲情、人性的体验等等,这些都与教育缺乏人文性有关。

教育人文性的缺失,对美术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出新的要求,“教”应该向“学”转移,纠正那种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程序化行为,真正地从实际出发,使学生能够学有所获。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

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和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强调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胜任自如。美术新课程却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些要求促使我们美术教师要紧随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它新技术、新知识,形成开放形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美育是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与其他学科相互迁移,结合本人教学经验,有以下几点建议。

1、把音乐带进美术课堂

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绪反映。在美术课中相应地引用音乐教育,将更好地辅助教学。如在欣赏课中,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古典名画,如痴如醉的乐曲无形牵引我们的思想进入画境,感染画中的精神,画中的韵律,更强烈地激发感情,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2、与文学相结合

美术通过造型视觉艺术去传播文化思想,文学则利用文字,两者目的相同,只是表现手法不相符而已。在美术课中,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故事、诗歌、散文等)优美的语言与画结合,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仿佛身临其境,带着作品意境的整体印象,再联想,再遐想,由此培养想象力、创新意识。

3、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美术来源于生活,形象地反映生活,具有强烈的思想性。美术课应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操相结合。与此同时,美育要针对教材本身美的因素,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例如:观察校园四季风景的变化,培养学生爱校如爱家的情操,树立热爱生活的热情;在描绘家乡一草一木中培养起爱国主义情感;在欣赏优秀的革命历史雕塑、绘画中,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

综合上述,深刻地体会到美术教学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通过艺术形象的陶冶,使人感情丰富,心灵美好,品格高尚,使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因此,每一名美术教师都孜孜以求,勤奋钻研,虚心以学,在实践中探索更新更科学的教育途径。

三、熟练操作和运用多媒体技能在美术教学中的交互使用

《美术课程标准》把美术课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这样也就有不同的美术课业类型,其中“设计、应用”课业类型在多媒体运用方面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迫使美术教师知识结构不能单一,如果一味追求绘画技能的提高,忽视多媒体操作能力,忽视全面文化技能的平衡,在这个网络新时代,无疑这种缺失是落伍的,尤其对于那些中、老年美术教育工作者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我们的学生是在这个网络时代中成长起来的,而且在学校的课业安排都不同程度的开设了计算机课,也就是说在同步接受新知识的前提下,学生掌握的多媒体技能的速度和能力都较之我们教师快,如果我们不及时“充电”和补充“营养”就难以胜任这些专业性强的内容,例如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二册的《现代工业设计》《现代商业美术》《网页设计》等内容可体现出这种设计理念的加强,相对于纯欣赏类型的内容,学生则更感兴趣这种时代感很强的知识,因此我们不得不提高这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美术教师要敢于面对这种现状,及时进行“亡羊补牢”,从现在开始“正视自我”、“总结自我”、“发展自我”。从思想上彻底纠正一个观念一一能画几笔的就可以当好美术教师。

6.谈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六

“文章是想出来的”“写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立意、取材。对于这一块,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训练的重点。”老师要求自己的学生对一个作文题目进行很多方面的联想。

在作文的立意方面,尽量要“求新”。立意是文章的中心,只有与众不同了,才会吸引人往下看。

一篇作文,光有骨架是不行的,而丰富的想象就是一篇好作文的“血与肉”。联想、想象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诸多优秀作家的名篇佳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语言的魅力往往得益于他们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对各种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而其中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无不凭借作者丰富的联想、想象来完成。“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色彩之中给人更生动的美感;“神姿仙态”“如情似梦”,虚幻之中给桂林山水以更美妙的情致。因此,作文教学的过程,也应是不断引导学生感悟语言,不断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的过程--通过语言去驾御思想,通过想象和联想来丰富语言的内涵。这样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学生的语言才能不仅有自然平实的淳朴,更有生动鲜活的灵性。

联想、想象可以使作文的题材更丰富,形式更多种多样学生正处于富于幻想、憧憬的年华,质朴的童话、神奇的科幻、梦中的未来都是他们最亲近、最向往的内容。作文教学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创造自己心目中的神话世界,让们通过想象和联想的桥梁去放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让他们在思想的遨游和情感的游历中,用自己的心更自由地去体验和感悟身边的世界和未来的生活。

作文应该是写的是自己的情感。对写作文不用抱有一种做作业解题的心态,而是把写作文当成是宣泄情感、抒发心声的机会,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情感写出来。

对自己感受最深的、最有价值的内容要充分展开。无论是往事再现还是想象虚构,都要投入进去感受它;一遍又一遍,仿佛将那往事重新经历了一次,或者将虚构的事实真实地经历了一次;直到把许多细节看清了,再用文字描写出脑中的画面,这样就是在跟着感觉写作文了。

7.电工基本技能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七

一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 在做中学

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项目总体要求, 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 把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 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一般分“明确任务——讨论分析——任务实施——交流评价”四个环节。

明确任务是教学的关键, 任务要涵盖某一阶段的教学目标, 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操作性要强。在“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电路”的教学中, 笔者从应用和任务出发, 把本章内容分解成“电动机正反转电路”、“Y-Δ降压启动”等四个实训项目来组织教学。

任务实施是教学的核心, 学生经过讨论分析、查阅资料, 在老师必要的指导下自行设计电路图, 选择元器件进行安装调试, 最后完成实训项目。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 通过看书、与同学讨论和教师指导, 在操作中摸索, 在做中学, 不断提高自身理论和操作水平。实践出真知, 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 只想不做等于零。

二创设情境, 示范教学, 在做中教

在做中教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做的过程中教师教学生, 二是老师示范教学生怎么做。在任务驱动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理论与实践合一的教学环境, 创设情景, 设计教学任务, 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 通过示范教学和现场指导传授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电工基本技能是以实践操作为主的课程, 教师的示范操作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布线不规范、接线较零乱的现象, 通过示范操作, 挂板展示, 使学生对如何布线、如何接线有更清晰更直观的认识, 从而更快地掌握操作要领。另外在设计教学任务时, 设置若干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如在实习时将一些坏的元器件发给学生或在电路中设置故障让学生查找, 从而更加贴近生产实际。

三以做为中心, 理论联系实践, 学以致用

“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是做, 做是学的中心, 也是教的中心。通过做, 把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操作中, 把学生学习的过程融入做的过程中, 同时也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

1. 做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电工基本技能中有的知识比较抽象, 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缺乏兴趣, 如变压器、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在教学中, 要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提供观察和做的机会, 引导学生通过做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做中, 把抽象的知识变为活生生的知识, 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识。如“照明电路”中可以“两室一厅家居照明电路设计”为项目, 使实训项目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做要能反映课程实质的教学内容

教学实践证明, 内容的选择并非越全面、越真实、越复杂, 效果就越好。选取内容应注意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内容的简洁程度要与学生的心理简化水平相适应, 要做到典型恰当, 有时可指导学生根据需要自行制作。从做的难度上讲, 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水平有所取舍;从做的内容上讲, 要注意与教材的教学要求相吻合, 要能恰当地反映教学内容的本质及特点。

3. 做要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做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做, 真正地放手让学生做。做要到位, 不能流于形式, 让做与思维联系起来, 让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从学生做中产生, 创新意识在做中萌发。通过学生的做, 你会发现学生也是一个创造者。

4. 做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知规律及教学内容, 积极创造条件, 让学生多做, 引导学生通过做巩固知识, 并在巩固知识的同时, 培养思维能力。做是学生由抽象逻辑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 并能以最佳方式使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通过动手做引导学生从动作中发现、探索、领悟、抽象、概括, 获得直观的知识, 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5. 做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在不断的观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 认识到做有助于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有利于从多角度全面地认识事物, 同时合作交流也能取长补短并获得快乐。从做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 培养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能力, 正是做的真正目的。

电工基本技能以任务驱动模式开展教学, 完全实现了“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仅仅透彻地把握单学科的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熟悉机电专业的其他专业基础课程, 甚至更多学科的知识, 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理论知识, 更要有过硬的技能操作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也从课堂的主体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做好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施、学生能力、教师能力等方面的充分准备;在教学过程中, 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 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 发挥他们的优势, 体现“教学做合一”理念, 学生就会有热情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进而人人都学到一技之长。由此, 实现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 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 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8.电工基本技能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八

关键词:中药化学;化学实验;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1-0094-02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中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对学生掌握中药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至关重要。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促进中药研发和生产的现代化,增强中药的国际竞争力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然之路。随着我国中药现代化的逐步实施,对中药专业的学生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中药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前由于主观上不够重视或客观上的条件限制,中药化学实验一直是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规范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浅谈几点体会。

1中药化学实验存在的问题

实验课教学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更是一个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过程。实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实验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将来的工作能力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学生是否具备基本实验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实验课计入期末总成绩的比例小,学生主观上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验的错误观念,对实验课预习不够,对于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也不积极思考,因此要强化学生对实验教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认识到实验是课堂理论的延伸和应用,是培养和提高实验技能的最佳方式,只有亲自实践才能领会和掌握,才能形成实验技能。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中药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重视实验教学,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上好每一节实验课。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多观察勤思考,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

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目前还是薄弱环节。多年来,许多学生因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依赖思想严重。具体表现在实验准备依赖教师,实验操作依赖同组同学,实验结果依赖课本和教师,实验报告抄袭共享。为了方便和节省时间,以往的实验教学都是老师预先准备好仪器试剂,学生只需按照实验讲义一步步操作即可,这种模式减少了学生的动手机会。而实验教学的精髓在于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才能产生实验体验,而且每一个细小的实验操作都有其要领,只有亲自实践才能领会和掌握,才能形成实验技能。实验中可将一些简单的准备工作交给学生,例如,制备硅胶薄层板时CMC溶液的配制,酸水解时稀酸溶液的配制,展开剂、洗脱

剂和显色剂的配制等。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中药化学实验既要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 如薄层层析和柱层析的操作、旋转蒸发仪的使用、重结晶的操作等,也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自行设计实验也是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设计性实验,可以考察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具体办法是由教师选取实验题目,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列出所需仪器、试剂。教师组织学生将各种设计方案进行讨论,选择可行性实验方案,并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对自己所选的工艺路线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如“黄连中小檗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实验”,学生结合文献资料可以设计出以不同溶剂(乙醇或酸水)、不同方法(回流或超声波)的提取分离流程。根据不同方案,让学生分组实验,得出产品,计算收率,比较产品纯度,最后综合比较几种方法优缺点,在实验报告中进行分析讨论。这种设计性实验是对平时学习的一个检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整体科研素质,为学生今后开展中药新药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4改革实验考核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前的实验考核方式简单,内容单一,基本上是以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作为主要评分指标,这种实验考核方法往往会导致一些学生不重视实验操作过程,最后为了应付作业而抄袭他人的实验报告,甚至虚造实验结果,达不到提高动手能力的目的,更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考试改革后,要求每一个学生完成一个设计性实验:即从仪器的选择、试剂的配制,提取分离路线的设计,到实验报告均要独立完成。教师根据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实验操作的准确性与熟练程度、实验态度和实验记录进行综合评定。这样既全面考察了学生的基本操作,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素质,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发展的中药学人才。

5实验教学改革取得的效果

其激发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热情和创新精神,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大多数学生预习报告书写认真,在实验课中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由于实验课增加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参与力度,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学生的实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满元、邹海艳、李莉娅等.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药学教育,2008.24(1):50~51

2 余晓晖、郭 玫、赵 磊等.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和考核探索[J].中医教育,2007.14(3):107~108

Several Understandings About to Enhance Students’ Experimental

Ability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hemical Experiments

Li Guangxi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novative ways of chemistry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from five aspects through obtained experience.

9.一体化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九

随着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学院对实训车间的投资,教学一体化正在逐渐走进每一个教室,每一位学生。

书本上的知识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亦由于一些知识太过于抽象,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对于一些同学来说已经能够不再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此时,我们的“一体化教学便成功的登上了教学的舞台。

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不可能随随便便取得成功。学院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逐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新建的实训车间,新引进的先进设备,更加专业的实训老师,为同学们创建了良好的学习以及操作环境。

一个合格的学生,不仅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熟练的操纵能力,我们的学生在老师的培训下,在我们机电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中,更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过去连续的几次比赛中,亦是取得了令我们骄傲的成绩。在即将到来的今年的比赛中,我们更是对学院选手的未来表现拭目以待。

10.小学美术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十

小学美术教学的几点体会

美术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给人以美的情趣和艺术的熏陶。美术课对于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评价各种美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美术作品是造型艺术,它创造美的形状和色彩,可以观瞻、触摸,给人以美的感受,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美术作品为儿童所喜闻乐见,其艺术形象也容易被儿童接受。所以,我们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对美术课高度重视。要想使每个学生都学好美术这门课程,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首先,教师要有丰富的美术知识和艺术修养人们常说:“教师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个人认为,教师只有一桶水,虽然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教师如果能像小溪、像河流、像海洋那样就更好了。让无穷无尽的知识流进孩子们的心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学习,学习,再学习。如果教师知识贫乏,缺少艺术修养,甚至是外行。那么,指导学生就难以指在点子上。方法再新颖,再讲究也难以得到理想的效果。因此,美术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美术知识和艺术修养。其次,教学美术课要有充分的美术材料过去,我们学校对美术课不太重视,教师缺少美术材料,学生缺少学习美术的用具。许多爱好美术的学生难以发挥他们的特长。前几年,曾经有一位美术老师,一个学期只教给每个班的学生临摹几种常见的蔬菜和写生几种简单的物品。教学内容太单调,花样也太少。这怎么能引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呢?。怎么能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手工制作技巧呢?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不断改革,我们农村小学也有极大的变化,特别是最近两年来,新课改不断深入,领导和教师以及学生对美术特别重视,教师有了许多美术材料,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如:绘画课的内容,有写生画、命题画、装饰画、记忆画和创造画等,手工课的内容有泥塑、雕刻、折纸、剪贴和编织等。学生也有了美术书、图画本和水彩笔、蜡笔等。有了这些材料,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艺术形式以及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美的熏陶,受艺术形象的感染和艺术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都得到培养和提高。只有这样,教者才能有劲头,学者才能有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教好美术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前准备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绘画情况,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和接受能力,从教材内容,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考虑,运用多种有效手段,使课前准备内容在课堂上具有实用价值,使全体学生各有所得。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讲课才能有条不紊、生动有趣,才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备课是课前准备的重点之一。备课内容要既有各知识点的陈述,又有教学步骤及其实施过程的设计;既有教学计划和目标,又有教法设计。备课还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能够从实际出发。只有通过课前充分的准备,教师才能更好的讲课,感到美术课有兴趣。使学生更加爱好美术,学习美术这门课程。

11.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几点感想 篇十一

1 多媒体技术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教学方式手段单一。大多仅用粉笔和黑板, 学生听起来看起来枯燥乏味, 注意力常常不集中, 讲课效率低下。特别是在介绍使用各种仪器设备使用方法的时候, 借助多媒体学生就能直观, 形象地了解而不是听得一头雾水却找不到正确的使用方法。同时, 也可以现场演示一下仪器设备的使用, 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但是, 我们也不需要把所有的实验教学内容都做成课件, 原来很简单的一个知识或者学生很熟悉的东西, 就没有必要非得在屏幕上展示出来了。我们不能过分地依赖多媒体, 也不能简单地认为“用了多媒体就是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 或使用多媒体的课一定就是好课”。多媒体效果如何, 关键要看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是否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我们应该恰当地使用多媒体, 让它画龙点睛, 更好地为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服务。

2 想让学生动, 又怕学生动不好

学生独立进行或者合作进行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合作精神, 使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成为学生质疑、搜集信息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但是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过程中, 我们却十分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在强电实验中, 尽管我们一直强调关电源接电路等各种安全措施, 但是, 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还是会出现短路的现象。比如在日光灯管实验和电动机正反转实验中, 短路现象和实验台的报警声常常出现, 以至于实验不能顺利进行下去, 个别学生甚至于不敢打开电源, 运行电路。针对此类现象, 在漏电保护器和实验台保险装置的保护下, 我们要求学生大胆动手, 尽量完成实验任务。高校的学生毕竟已经成年了, 我们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环境, 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多操作, 而不是老师怎么说, 他们就怎么做, 这样才能锻炼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3 允许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错误和缺陷

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 学生来上实验课是希望能从实验过程中学到一些他想学, 或者学了对他很有帮助的知识。那么在他来学习的时候, 他在某些方面的知识肯定还有很大的不完整性。因此, 我们在平时的实验教学过程中, 在不违反实验室安全条例和规章制度的情况下, 允许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某些错误码和缺陷。同时, 当错误和缺陷出现时, 往往能促使学生继续思考或探讨, 让学生自己去评价或全面思考自己的实验。当然, 我们要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提醒。问题出来了, 我们才能去解决才能去克服, 相对于能顺顺利利地完成实验, 达到实验的要求, 那么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错误和缺陷的学生, 则更有机会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解决问题

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强化共产主义教育

曾强涂立杨格兰

(湖南城市学院计算机系, 湖南益阳413000)

当今世界Internet飞速发展, 人们把它叫做信息高速公路, 它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高等院校的计算机教育开展, 无不如火如荼。然而网络的作用为不是绝对的, 它有两面性, 它在给人们带来新鲜和刺激的同时, 也带来了网络上瘾等危害, 容易引起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对有些人来说, 网络的作用是巨大的, 积极的, 非常有价值的, 而对有些人来说却会给自己带来反面作用的, 或是有影响的, 那就要看是'谁'去看待这个问题。

邓小平早在1980年就把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作为一个问题严肃的提了出来, 他认为共产主义的思想就是具体表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个人服从组织”, “大公无私”,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上。我们必定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 我们信仰的是共产主义, 要信仰共产主义, 就要对全民进行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 对高校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则更为迫切。

然而, 互联网以其开放、自由的特点深刻地影响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对共产主义教育的内容形成强大的冲击, 在互联网出现以前的教育模式下, 政府可以较轻易地封锁那些不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信息, 通过发布统一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舆论, 强化公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达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互联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传媒具有传统传媒所不具备的优势, 它可以低成本、大范围地进行信息传递。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阅读到他人制作的、可不经有关政府部门批准的信息, 并且可以进行自由传播, 使得对不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的控制和筛选更加困难,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随着网络的普及, 人类的组合标准呈多样化, 不单是按国家、民族去细分人群, 而网络人类以兴趣爱好、意识形态取向等为聚合标准, 人们可以在网络虚拟社区中进行跨越国界和地域即时交流, 打破了现有国家概念中特有的”地域的方法。而有的实验指导老师, 在这个问题上的做法恰恰相反, 他不太愿意接受学生的不足, 一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就会马上提醒学生急刹车, 或者阻止学生进一步动手。而这种情况, 会失去很多真正挖掘学生才能的机会, 也会慢慢养成学生懒惰的习惯, 让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

“和”国家“界限, 但在全球网络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 英语信息占90%, 法语占5%, 其它信息占5%, 而其中中文信息还不到1%。相形之下, 中文并不是一种强势语言, 互联网上的中文信息也很少, 而被戏称为互联网中的吉卜赛语。西方国家正是借助这种网络强权削弱了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同已经发展了几百年的资本主义社会相比, 新生的社会主义还不显得那么成熟, 处于弱势的国家或民族常常会在这种强权或霸权面前产生怀疑和否定。丧失网络教育的制高点, 使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安全受到极大伤害。让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肆无忌惮。他们支持的民运组织, 台独, 藏独, 东突组织, 都是以颠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目标的。这些反共和反华组织之所以在海外猖獗, 跟我们在共产主义思想上失去制高点有很多关系。而且中国被西方国家丑化成不民主, 无人权的化身。

另外, 网络”垃圾文化“对大学生的民族振兴意识的弱化作用、网络文化的多元化对大学生民族价值观造成的迷茫, 对高等学校的共产主义教育也造成了相当大的危害。

面对西方对我们在网络上的和平演变, 我们相应的对策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有必要建立、完善教育网络系统, 占领网上新空间, 更为具体的做法是利用校园网, 构建共产主义教育平台, 运用网络形象化的特点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由于网络的多元化, 使网络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等特点, 能够为人们提供逼真、形象的表现效果, 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因此, 运用网络的这一特点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不但可以极大地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而且对于增进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十分有效。网络是一块自由的空间, 它联接不同国度的人们, 西方可以用它来传播资本主义的价值观, 我们应该也完全可以用它来宣传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中华民族精神, 所以建立网络教育体系的意义不言而喻。

其次是运用网络的即时性加强共产主义教在提高功率因素的实验过程中现场提问, 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也可以在扩音机电路的实验中, 在教室的讲台上放上音箱, 让完成实验的学生直接能够听到从音箱里放出来的音乐, 这对学生是一个激励, 也是对完成此实验学生的一个肯定, 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在抢答器或者计数器的实验中, 可以安排完成实验的学生进行抢答比赛, 让学生体会到实验的实用性。这样, 就激发了学生浓厚兴趣, 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使他们对所学的理论课也更有兴趣。

育的时效性。教育的一大原则就是要注意时间和空间的有机结合。如果说网络的形象化特点体现了网络的空间优势的话, 那么, 网络的即时性就体现了网络的时间优势。大学生是不断成长的一代新人, 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一般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关注度。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快速传递的特点, 把国内、国外, 校内、校外发生的有意义的共产主义教育内容及时地传输给学生, 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最后, 有必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掌握, 堵防有害信息。面对鱼龙混杂、汹涌而来的信息潮流, 有必要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 控制信息来源, 以达到正本清源, 给信息空间一片”蓝天“的目的。在这个方面, 我们要同时做到采用先进技术手段, 严密监控和检测国际互联网入口, 对所有国家的信息进行严格的”过滤“;加强对国内所有的网络的管理, 并且完善规章制度, 规范网络运作, 进一步防止有害信息进入校园;以强大的法律武器打击信息网络犯罪活动, 积极推进加强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立法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首先必须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制定并实施正确的文化建设方针、原则和政策, 用马克思主义牢固占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抓好对高等院校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一定要用共产主义思想占领整个思想阵地, 全民都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要特别教育我们的后代, 一定不能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共产主义思想,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 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 都是鼓舞人民和推动革命与建设事业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我国目前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就是坚持共产主义理想, 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的实验报告中, 我们发现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 所以最主要的平时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记录就成为考核的主要环节了。如果实验课上的表现不好, 实验报告写得再好也不能得到高分, 所以每堂实验课中, 我们都需要记录每个学生的实验情况、对待实验的态度、实际的操作水平包括实验完成后仪器设备的整理。平时成绩占到了实验总成绩的70%, 其余的30%用最后的一次考核来评定。考核命题目的范围是本学期学生已完成的实验及相关知识, 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动手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命题内容能反应学生运用知识、技能及应变能力, 主要测试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动手能力。

摘要:在网络信息时代, 整个世界范围内文化的冲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互渗、价值的并行, 高校共产主义教育必须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脉搏, 以一种全新的观念和策略去处理好共产主义信念与和平演变的关系问题, 并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从自身提高共产主义教育者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 建立、健全教育网络系统,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搭建共产主义教育平台。

关键词:共产主义教育;网络;信息高速公路

4 让电工电子实验激发并提高学生学习理论课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 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 是思维的动力。因此, 如何在电工电子实验过程中运用手段, 结合学科特点, 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是我们积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比如, 我们可以在日光灯管的实验中, 联系生活现象, 简单地介绍判断灯管好坏的方法, 联系环保节能,

5 比较准确地评定实验成绩

学生完成了电工电子学这门实验课程, 那我们也相应地要给予学生成绩。现在我们的考核方式一般主要依据预习和实验报告。但由于这两项都是在课余时间完成, 只能做参考, 而且在课余时间完成

以上是我各人对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一些看法, 不足之处, 希望大家能够指出。

摘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过程中, 既注重通过基本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也注重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增强学生主动意识, 不断满足他们自主实验的要求, 并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 自主研究探索, 独立思考创新.学生在实验活动中, 不仅需要动手操作、感官观测, 还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去想象、思考、推测结论, 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并利用所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解决问题。

12.优化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十二

姓名:薛太锋

工作单位:灵宝市五亩乡第一初级中学

联系电话:159398761

54电子邮箱:xuetaifeng@163.com

2011年6月

新课程要求“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不断探究和寻找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精心创设物理学习的良好情境,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课题

我们的教学活动主要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精心创设物理学习的良好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每节课的教学应从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将要学习什么”开始,使学生明确学习课题的方法通常有三种。

(1)通过实验,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知识几乎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若从学生身边的物理事实和现象创设情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物理的现象很容易产生探究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知所要进行的学习是很有意义及有用的。

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最重要的是教师在创

设问题情境时,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学习的效果。优质的物理课堂无不时时处处闪烁着思维的火花,抓住了思维训练就能极大地提高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例如:在《气体的压强》一节教学开始时,演示实验创设情境:向易拉罐中倒入一些水,用酒精灯加热,在罐口出现“白雾”时,迅速用橡皮泥封住罐口,让易拉罐冷却,学生观察发现易拉罐变形且发出声音。实验有声有形,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期待,本节课要学什么自然也就明确了。这个实验的价值不仅在于很好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为什么在易拉罐罐口出现“白雾”时,迅速封住罐口”?“罐口出现“白雾”说明了什么”?“这种排除空气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还有哪些应用”?一系列的问题的设置教学过程中,不断把问题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发展。

(2)源于生活,提出疑问,引入课题

学生对某些与课题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而这些现象又不便在课堂演示或观察,教师可以从列举这些学生熟悉的现象开始引入课题。通过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情景,运用所学知识来描述《走进分子世界》中的气体扩散知识和防止有害气体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3)勤于思考,理论实践,引入课题

创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的物理教学情境,注意挖掘物理教材中蕴涵的思维素材,注重学生思维的层次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维活动逐步掌握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方法,教会学生有序地思考与解决物理问题,促进学习过程的优化。从理论或实践的角度,提出一个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以师生讨论的方式引入课题。例如: 教授“电磁感应”时,可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知道电可以产生磁,那么磁是否也可以产生电呢?”由此引起思考和讨论,引入课题。

二、运用实验手段拓清误解,明晰概念和规律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也必然要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明晰概念和规律,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很有意义。

1、由于惯性思维的局限,学生在理解某些物理概念或规律时,对这些概念或规律有一些错误的认识,通过一些与学生的预期结果相左的实验,引发思维冲突,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得出科学结论,学生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不仅纠正了原来的错误认识,而且能使相关概念或规律的记忆保持更久的时间。运用实验手段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物理学“十分有趣”,引起和保持“学”的注意。

2、满足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多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进而引起和保持“学”的注意。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与任务应该是:通过实验的操作、观察和结果分析手段,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能孤立地把大脑当作“知识的容器”而忽略在手脑并用的实验活动中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才能、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学习《透镜》这一节时,学生知道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那么将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正对着太阳,在光屏上你将观察到什么?用你身边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试一试。这个实验的简单易操作性注定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当他们认真实验并且有所发现时,“凸透镜的焦距的测量”问题就迎刃而解,而“凹透镜的焦距的测量”这个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问题也并不像

想象中的那么难了。一方面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了成功的喜悦,学习兴趣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三、规范优化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因素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形成质量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流畅的教学语言,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讲课的逻辑(包括语言逻辑和科学逻辑)性强,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榜样的长期的熏陶,能提高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规范性。“教学语言”除声音语言外,还包含身体语言。上课时教师表情,手势、动作、站位、运动等,都会对教学对象产生影响,知识丰富、姿态优雅,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象,这样才能实现如古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四、调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体现学习情感的和谐性

13.化学新教材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十三

高中化学新课改已经进行了三年的时间,教材到目前为止已经大部分讲解完毕,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越来越领会了新课改的精神,教学中有几点体会和感想与大家交流。

一、教材内容的变化

新旧教材对比从教学内容上有了显著的变化,一是以物质结构为中心和化学热力学为基础的有关理论的引入,使大学普通化学和高中化学融合于教材之中,元素化合物篇幅则进行了压缩,这是对经典中学化学教育的又一次优化的过程,体现了少而精的原则。二是化学教材中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插图,可以分以下几类,实验现象图(隐含着原理、方法);化学仪器图(可以分为原型图和衍变图,如试管作为原型图“一端封口”,可变化为平底烧瓶、圆底烧瓶、锥形瓶、广口瓶、烧杯等,应注意衍变图和原型图之间的个性与共性,来激活思维,使学生可信手来选取合适的仪器进行化学实验);物质微粒图(以模型方式进行展示,体现物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化学家肖像图(实施人文教学,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教材中插图的作用都有一定的隐蔽性,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插图的内涵,使插图中静态的化学信息动态化,最终转化为多视角、多层次的输出状态,储存在学生的头脑中,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创造性生开展教学双边活动。

二、教学内容处理出现了该不该讲和讲到什么程度的困或

新教材进行的是模块教学,同一个知识点在化学1 中讲到了,到了必修1 中又讲到了,等到了选修模块中还继续学习,教师在处理这样的内容时态度各不一样,有的教师按新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没有扩展很多的知识,主要在年轻教师身上体现比较明显,而有的教师则一步到位,习惯于深挖洞式的教学,一直挖到高考要求为止,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有经验的教师身上,而造成结果是课时严重不够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学校都在增加课时,学生负担加重,尤其是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爱到了极大的伤害,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为高考而教的思想在做怪,这与新教材、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在目前的教学形势下,由于应试教育根 深蒂固,必然形成高中化学教学迁就高考的局面,虽然高考有促进高中化学教学和高校选拔新生的两大功能,但是事实上后者功能远超过前者,造成了高考题很快地变成练习题进入高中化学教学之中。如果从教育的本质说就是教师对是教化学还是从事化学教育事业两种观点认识不清。教化学是把化学教学仅理解为在课堂上讲解化学知识,突出的是智能的开发,看重的是书面考试结果,解题方法和技巧占据特殊的地位,对试题练习这一单一的教学模式十分青睐。而从事化学教育则是把化学教学做为高中教育的一部分,是为实现整个高中教育目标中一门学科教育,为达到学科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注重是各类目标的落实,注重情感教育,用敬业精神及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健全的人格得到完善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更加具体切从合实际

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要的环节,明确的目标可以减少课堂生成的盲目性、随意性,而制定的目标能够有效的完成,更是教学的精彩之一。在新旧教材中对教学目标的描述可以发现,以前的教学目标在制定时容易出现内容泛化、动词不当等问题,如在教学目标中经常出现“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性质,培养学生的„„品质,开发学生的„„能力”等字词。这类目标隐含着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主要的,要求教师应做什么,而不是学生能做什么,再有目标动词使用不当,掌握、理解等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的规定性,含义模糊,不容易达标。在新课标中对学习目标构建了三维融合的目标体系,对于认知性目标使用了“知道、认出、区分、归纳、检验”等行为动词;技能性目标用“模仿、独立操作、学会”等规定程度的动词;而对于体验性目标用“感受、经历、尊重、珍惜、体会”等表达感受的动词。这样的行为动词对目标的描述非常明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容易达标。例如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时,以往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二氧化硫性质的学习,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这样的描述笼统、模糊、空洞,无法体现本节教材意图,而新课标下的学习目标则描述为“通过二氧化硫性质的学习,认识二氧化硫既对环境有污染不利的一面,又有化学工业中有用的一面,养成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观点”,这样的目标更符合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要求,且给人一种非常实用具体的感觉。

四、新教材教学中出现的误区

1、不同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千差万别:新教材中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原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不同,原大纲规定了教师教学的上限,即哪些不要讲,学生不要求掌握,而新教材中则规定了教材内容必须要讲,即教学的底线要求,而教学的上限则没有硬性要求,这说明教学内容的可塑性增强了,但是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教师在把握教材难度时,出现差别太大,教学目标制定有很大出入,目标制定的太容易,学生感到很容易达标,缺少了新鲜感,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教学目标制定的太高,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困难,易出现急躁情绪,造成教师怨学生学习能力差,学生怨教师教学能力弱,讲解不到位的局面。

2、学生的活动无限地增多:随着新教材的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注入式的教学越来越少,这说明教师已转变了教学观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向新课标迈进,但也发现另外一种问题,即学生活动急剧增加,甚至变着法的增加,教师的讲解越来越少,尤其是当前进行的一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引入,课堂上全部变成了学生在发言,教师只作最后的评价的局面。有的人认为只有这样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不会让别人说成注入式教学。通过学习新课标我们不难发现,讲授与学生的活动二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不能没有,我个人认为讲授法依然是课堂教学中要运用的主要且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魅力,引导学生挖掘化学知识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但是与学生活动之间一定要把握好,哪些是必须教师讲透的,而哪些一定要让学生去活动,这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掌握程度。

3、提问是教师的任务:问题的发现是开启学生思维和激发学实践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研究的重点,在课堂提问的提出者是谁的问题上,很多人都认为是教师,研究新课标后我们会发现,能否提出问题是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创新意识的重要标志。提问不仅是教师的事,更主要的是学生的事,学生提出的问题更代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障碍,更有研究价值。针对化学教学而 言,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新教材中学生实验也逐渐由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在探险究过程中药品的选择、方案的设计、操作的先后顺序都不是唯一的,而出现的现象也不可能千篇一律,如果在每次实验中出现的细小的、异常小问题都提出来,并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问题,甚至是错误的问题只要提出来,就应受到肯定,因为所有的问题都是学生在思考了之后才提出来的,教师不能随意的不负责任的去应咐,否则学生的灵感之光有可能就被扼杀,相信只要同学们坚持提出自己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使提出的问题质量越来越高,学习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14.小学一年级写字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十四

吕东艳

对学生的强化写字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通过写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等。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对于低年级的写字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之一就是: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师具有示范性的特点,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引导。教师既要教会学生写字,又要充分站在学生的立场角度去思考,他们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不会写字或者写不好是非常正常的事。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都应该注意书写的姿势、握笔姿势。安排好字的结构,注意字的笔顺,展示给学生的应该是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汉字。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心理特征,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个别辅导时,放下老师的架子,走到学生中去,握着学生的手写一写,让学生看着老师写一写,无形之中老师把自己变成了一面镜子。不但可以注意自身的写字姿势,提高写字水平,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更使他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写字“标本”,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

二、兴趣是走向成功的金钥匙

写字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练成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凡是他们喜爱的,学习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效果也较好。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兴趣培养。

(一)走近学生

对一年级的孩子,彼此是陌生的世界,与孩子们走得近点,会对写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1、对蒙童兴趣的激发语

对于一个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对于一些大的道理不太能听懂,在教学写字时,多用儿童乐于接受的言语,如在学写“大”,儿童对于这个字可能都认识了,但对于想写好它,或者怎样写好它还没有兴趣,那么老师就要挖掘出孩子潜意识的乐于书写的兴趣,可以用上“老师有个大字不太会写,有哪位宝宝愿意来帮帮老师把这个字写好”,孩子们一听老师遇到困难啦,都非常愿意帮忙,都一个个争先恐后举起小手帮忙。

2、对于学生作品的欣赏

对于一个初次学习写字的小朋友,精神可嘉,不管他写成什么样,都应该给予鼓励性的语言,面带微笑指出其不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鼓励他怎么样做会写得更好。学生无论写成什么样,都要进行真诚的评价,评出优点,指出改进的地方。以评助写,评中有识。评字,深化了学生对写字规律的认识,是写字指导的延续和提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了写好字的自觉性;在评字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提高了观察分析能力,开发了智力;在评字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美,欣赏美,陶冶了审美的情趣。

3、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励

小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他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

(1)古人习字学书的故事。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三国时钟繇抱犊入山学书的故事,让他们学到了勤奋;岳飞在沙上练字的故事,使他们学到了自强不息„„古人勤学苦练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是练字的生动教材。

(2)能激发民族自豪感的故事。为了让学生明白中国书法是我国几千年来灿烂文化的结晶与瑰宝。在写字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把国际友人对中国书法的赞美,把知名人士对中国书法的论述讲给孩子们听,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让孩子们明白书法是我们民族独有的艺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责无旁贷的。

(3)解字说意,编写小故事。为了引发学生认字、爱字的兴趣,在分析字形结构的时候,根据字的各部分编写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特别是一些象形、会意的汉字,让学生能够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对汉字产生好奇的探究之情。

(三)形式多样的评比激励。

评比不但能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同学之间互相合作的集体意识。

(1)作业星级制度。每次作业面批时,我都让学生把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与上次作业进行比较,并给出相应红星。一个单元进行一次小结性评比,8颗红星以上的学生拿到一朵小红花,学期末评出星级作业,并给予奖励。注意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笔下的五角星。(2)小组竞赛。每节写字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字比赛(包括写字的姿势)。获胜的小组每人得到一个“小动物”。

(3)个人竞赛。每个单元都一次写字比赛,前三名的同学在学习园地展出,获得进步奖的学生得到一个“小动物”。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书法竞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

(四)定期办作业展览。

定期举办作业展览,将写得好的学生作品和报刊杂志上的优秀书法作品放进学习园地。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写字的兴趣。整个班级也因此形成良好的写字氛围。

三、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 1.基本笔画。

每一个字都由基本笔画构成。因此,写好一个字,就要写好它的每一个基本笔画。而每一个笔画都须经历起笔、运笔、收笔几个过程。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在认识基本笔画的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笔画指导,如写捺,向左推两下,再向右下行笔。写ノ,找到用力的部位,在快撇出的地方,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的写字教学开一个好头。

2.字的偏旁。

大部分的汉字都有自己的偏旁,而这些偏旁的书写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这个偏旁的书写,就可以运用到带有这些偏旁的字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字的结构安排更为合理。

五、家校合作,严格要求

15.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十五

察右中旗第二中学 武文胜

初中物理总复习是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整个初中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认识过程。总复习所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短,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深入研究与探索。在认真分析近几年物理中考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浅谈自己的一些复习策略及方法。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我不断进步的基础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在去年的一年中,我把学生当成了我的朋友,在生活上给与他们关心,在学习上给与他们鼓励,我与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荣辱,同患难。

二、注重“双基”教学,夯实基础是我不断进步的保证

针对物理考试的命题特点,我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前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新课标和考试说明,归纳、总结出物理考试的命题特点:点多、面广、难度适中、深度不大。我在备课、授课、辅导、监测、纠偏和编制补救练习等诸环节中,都体现出这一主题:

(1)、紧扣课本——在讲授新课中我以课本为“本”,强化基本名词、基本概念、的记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识记,做到“遍地挖坑”——人人懂、个个会。

(2)、紧扣大纲——凡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逐个过关、一个不漏,分别针对大纲要求的层次“A”级的要求每位同学必须掌握,“B”级的要求每位同学能根据平时的配套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刨析、肢解、综合、分析和重组,切忌好高骛远、片面追求偏、难、怪,即不得“打井”。(3)、扎扎实实搞“三基”教学,切忌假、大、空。

三、科学的练习、讲评是我不断成长的关键。

物理教学中主要是练习和讲评,所以上好讲评课,做好习题是我们物理教学的关键。在实际中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既不能“以讲代练”,也不能“以练代讲”,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1)精讲。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精讲。二是针对命题的重点、难点、热点与学生困惑易错的地方详讲,其他知识略讲。(2)精练。重点内容重复练,热点突出练,解题规范严格练。也就是根据高考的能力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练习,不搞撒大网捕小鱼,不搞题海战术,浪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重点知识要多练,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形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对常考的热点知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并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精选。老师要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对众多的复习资料不要照搬照抄全盘接受,更不能被资料牵着鼻子走,不要做资料的奴隶,而要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结合学生的实际,去粗取精,增删修改,取我所需,为我所用,这样才能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有效性。

(4)精评。教师讲评应突出重点,重在指导。不是重复、重演一遍,不能以题论题。在讲课中,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加大覆盖面的教材组织,努力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要突出规范表达的训练指导。讲评并非老师唱独角戏,形式以多样化为好,可以老师评,也可以学生评,还可以师生一起评、相互评。

四、把握命题方向,关注热点问题,调整复习对策。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分析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试卷,在复习中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通过观察、实验和计算等让学生来体验一些具体的东西,如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多少,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为多少,把物理课本从地面上匀速捡到课桌上做功约多少等,建立基本的事实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热情和能力,应对基本事实的考查。二要在梳理知识时,要注重对知识的理解、知道结论的得出方法和过程,通过对部分实验的设计或探究,应对物理思想方法和实验方法的考查。三要关注题目的改装和嫁接,关注课本的插图,联系生活实例来深化知识,提高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应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四要关注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拓宽知识面,来应对学科交叉问题。五要设计适度开放性试题,用好“能力训练”上便于学生发表见解的主观性训练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来应对开放性试题。六要在复习中渗透课改精神,要重视物理与社会热点事件、科学前沿问题、现代文化的交融,来应对创新的素质型新题。

五、重点知识、薄弱环节专题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纵观近几年来的中考综合题,多数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因此要通过重点知识的专题复习,如如何测密度、如何测电阻、解题方法等,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复习中普遍存在的难理解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复习,释疑解难,补缺补漏,如电路故障专题、实验专题、数据处理题专题等,通过专题复习,活化深化课本知识,注重思路、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将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素质。当然,特别在复习的后阶段,还要注重各种信息的收集、筛选、整理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要不断调整学生的心理和应试状态,使学生的实际更切合于中考。

上一篇:社会保障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一年级语文下册 荷叶伞教案 冀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