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育观后感

2024-08-27

美育教育观后感(18篇)

1.美育教育观后感 篇一

5月23日,“美育云端课堂”暨第二届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艺术节在网上开幕。在当晚的开幕式中,由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担任指挥,全国百余所院校近万名师生共同合唱、合奏抗“疫”音乐作品《我们》,国际钢琴大师郎朗、著名音乐家吕思清等和国内各大乐团首席等近百人参与演奏。

本届艺术节举办日期为5月23-28日,为期6天,共40余场艺术活动,将经过网上艺术展演、名家讲堂、音乐党课等形式,面向全国学生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教育。

本届艺术节是我国重点艺术院校、国家级艺术院团的一次集结展演,艺术节吸引了上海音乐学院等10所音乐学院以及中央美术学院等280余所艺术院校的参与,同时邀请到中国交响乐团等10家著名艺术院团,共同带来“云”展演和美育大讲堂等活动。

在活动中,包括诗人贺敬之,老一辈歌唱家郭淑珍、郭兰英,演播家瞿弦和,作曲家叶小钢、关峡,画家范迪安,舞蹈家冯英等在内的我国几代著名艺术家将团体亮相。活动将集中展示近现代和当代的中外音乐精品力作,用艺术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传承红色文化。

2.美育教育观后感 篇二

美育教育又称为审美教育, 它是施教者按照一定时代的审美意识 (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 , 借助各种各样的审美媒介 (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 , 对受教者施加审美影响, 使他们从中获得愉悦, 并培养鉴别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从而达到对思想情操、生活趣味、性情与心灵的陶冶与塑造的目的, 在成长的道路上得以健康发展, 形成健全的人格, 以服务于社会与人类。就个体而言, 这种能力只有通过美育教育才能获得和提高。一般说来, 人们美育能力的获取途径是多方面的, 并不仅仅限于学校的美育教育, 学校以外的家庭、社会、大自然与个人生活经验, 等等。因此, 本文以家庭教育为核心, 对学生美育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研究。

一、父母的自我教育

家庭教育的经验说明, 一个人审美能力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和家庭中年长者审美兴趣、审美意识、审美修养和父母的文化水平。对于一个家庭来讲, 文明行为和审美修养首先是父母本人所需要和具备的。如果家庭生活充盈着文化乐趣、知识兴趣与知识趣味, 那么家庭中的孩子将很自然, 很容易地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观念。对于父母来说, 家庭美育教育首先是他们的自我教育, 这对学生的美育观念、美育意识、美育兴趣的形成至关重要。

二、家庭环境的作用

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 他们对家庭的日常事物, 家庭的陈设与布置表现出最初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反应。因此, 合理的组织与布置家庭环境的清洁、整齐、舒适美观, 使家庭环境, 家庭陈设、布置在形状选择, 颜色搭配、尺寸大小上的协调是很关键和必要的。

孩子对颜色的感觉是其最初审美感的形成和发展, 对颜色的知觉伴随着感情的波动, 引起他们对审美的强烈情感。鲜明艳丽的色彩对孩子们来说是美丽的, 常常引起他们的喜爱, 但是对艳丽的色彩也不能滥加使用。因为色彩过于艳丽会刺激引起孩子视觉神经的疲劳, 降低孩子的审美体验。经常变换家庭周围环境和室内布置的陈设、物品, 对发展孩子的审美知觉是十分重要的。印象的新颖和鲜明性有利于发展和丰富他们的视觉表象, 培养他们的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求定期的变换家庭周围环境的事物, 重新摆放室内的家具, 物品等等。另外, 父母要教导孩子设计布置家庭环境的陈设。根据孩子自己的想象与幻想, 通过努力, 学习运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世界, 懂得美是由人类自己来创造的, 逐渐培养孩子崇高的审美观念。

三、家庭教育模式的培养

家庭中的审美教育有它自己的特点, 父母不应该把学校教育的方式、方法照搬到家庭环境中来, 每一个家庭都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模式, 通过家庭独特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美育能力, 形成他们正确的美育习惯。

首先, 孩子的艺术特征的早期发现是十分重要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他们美育意识、美育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对孩子美育创作兴趣的培养和发展若不能发现和培养, 这种能力就可能凋萎和毁灭。如果对他们从开始审美体验、审美想象开始加以发展, 孩子就对创造美好事物的需要逐年得到巩固和完善。其次, 对孩子的审美意识、审美体验的培养要以一种不易察觉的方式来进行引导和逐渐加强, 要教导孩子对美好事物的理解和思考, 让其自觉地去体验和观察, 逐渐的形成自己对美好事物的鉴赏和领悟, 形成正确的美育能力。

四、家庭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美是自然的存在, 人类生存于大自然的环境中, 一切有利于生命的健康和精神的阳光, 有利于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的事物, 都是美好的。艺术家以其独到的观察力和天才的创造能力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 以非现实的意象世界, 达到了比自然美更美的境界, 从而更为充分地传达了人类的审美经验[3]。自然界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审美价值的无穷无尽。自然风光的日新月异, 这其中没有刻板的重复, 自然界的美充满着原始性、新颖性和独特性。在自然界里找不到完全一样的山峰, 两朵相同的花朵, 没有两片相同的晚霞。甚至每次到一个相同的地方去都会有新的感觉和新的诱惑力。所以大自然是美的永恒的源泉。

为了培养学生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父母要尽可能多的安排孩子到自然环境中去散步和旅游, 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鉴赏美, 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在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体验和感受中, 应该注意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不必去寻求什么特别的, 童话中的美, 也不必舍近求远, 翻山越海去探寻美。美就在孩子们出生、成长的地方。

五、结论

3.美育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篇三

[关键词]:美育教育 情感教育 学生

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历史性变革。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門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加之我国中小学美术课程受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比较深,使课程目标的定位产生了偏差。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能有效地传承文化,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而艺术美是一个美术作品本身最吸引人的地方,感受美的过程本身是愉快的,这种愉快仅仅是高级感官(视觉)的感受,而对美术作品由“感”发展到“悟”之后,这种愉快满足了一种精神的追求,两者合一便是我们所谓的审美快乐。

课程标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性是人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具有指向性、协调性和绩效性。它包括认识的活跃、情感的兴奋和意志的努力等多种心理成分。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需要—动机—目标的推动、引导下产生的。当人的需要具有确实的目标并呈现出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目标期望时,需要便转变成动机推动人积极行动。在这一过程中,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起着不可忽视的控制和调节作用。所以,学生个体积极性结构的心理分析,包括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方面。美术课国家课程标准基于这几个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使之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了有力的调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但是,相当一部分社会人士,甚至是美术教师,在重视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过于强调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以此来衡量目标的达成程度,衡量学生成绩的好坏,结果使得一部分学生对此丧失信心,失去兴趣,老师辛苦教了,学生却无心听,美术教育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在几年的美术教育工作中,笔者发现审美快乐的获得与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达成同样重要。美术教育是一种艺术活动,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情感入手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使充满美感的视觉形象与洋溢着美感的课堂教学艺术浑然一体,让学生醉心于美的殿堂,使美术教育从技能型转向审美型。美术教育正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而乐观使人充满朝气、生机勃勃,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态。作为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乐观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

一、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常常碰到有的孩子对活动不感兴趣,有的却过于兴奋,如何寻找到学生的最佳唤醒状态呢?我认为除了老师的爱,还需要老师善于控制把握学生的情绪,以自身的情绪感染学生。教与学是双边活动,情感是联系双边的纽带,我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满腔热爱关心爱护,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样,老师提出的要求易转化为学生学习需要的动力。我还通过表情、动作、语言的作用把课进行得有声有色,以牵动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感知和理解。如在教学创作“刷牙”为题材的画时,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刷牙的姿态,笔者就用动作加以提示,让学生在讲讲做做中,不仅获得有关刷牙的知识,也体会到美术创作

的乐趣。

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获得审美的心理体验

在美术教学中,欣赏和感受应该放在第一位,由于学生的经验贫乏,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丰富学生的生活,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笔者不厌其烦地协助学生,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美好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辅助手段制造一种引人入胜的氛围。比如,一首激昂的诗、一段悦耳的音乐,都能创造出与美术内容相关的特定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如诗如画的境地,与教学内容及教者产生共鸣,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比如,可创设与美术活动相关的场景,在充满“诱惑力”的气氛之中,学生自然产生审美快乐,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

美术教师是传授美的,美的东西总让人愉快,而传授者本身也应该是美的,这里指的是美的语言,美的仪态,这都影响着学生接受美的愉悦程度。语言美,即要求教师平时注意修炼语言,使之动听而富有磁性,同时注意前后逻辑关系,使话语中充满着生气和感召力,让学生听着教师的声音,便觉得很开心。仪表美,表现在老师的衣饰和体态上,美术教师的衣饰应该有一种特殊的美,走进教室便让人为之一振,而仪态的优雅不凡,风度的超然不俗,也需要平日里去改进,这样,会给学生以信任感和偶像感,面对这样一位教师,学生自然会很愉快。

三、运用爱的语言创设情境,加强情感熏陶

如何让学生在缺少相关的情感经验的前提下,体会作品的各种情感,笔者的体会是老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实际,运用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真切体验各种情感。根据美术学科特点,教师可以与学生形成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彼此不是老式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彼此尊重,互教互学,自由、民主,形成“学习共同体”。如学生在欣赏一个美术作品时,教师变强制欣赏为自主欣赏,再师生交流看法,共同分享,学生可以驳倒老师,老师也可多听听学生的见解,美术作品本身给人的感觉因人而异,其魅力也在于此。

四、构建开放的美术课堂,让学生的情感充分展现

美的情境本身蕴涵着吸引力,使学生能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一定的活动中去。曾经问过学生:什么样的美术课觉得比较开心?有的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说:“多看看录像,做做相关游戏”;有的说:“可以自己决定怎么上”隐隐约约中,透出对开放的美术课堂的渴望。开放的美术课堂是宽松的、和谐的、自由的。这种课堂完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整节课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本身要经历“为什么学”、“学什么”、“应学到什么程度”、“应怎样学”、“学得怎样”、“学后怎样”、“怎样更好”的过程。

4.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 篇四

今天,从中国交响乐团到宁波交响乐团等十个乐团,呈现了一次国内优秀演出乐团的集体盛放,高规格的艺术饕餮盛宴轮番上演,很多优秀的美德以音乐的形式呈现出来。长江后浪推前浪,他们热爱音乐的感情愈加强烈。当看到严良堃指挥《黄河大合唱》,情绪顿时高亢,我也随着合唱团唱了起来。时而汹涌澎湃,时而风恬浪静。还有人专门请严良堃到台湾指挥合唱,指挥棒一挥,歌声响起。在外流落多年的老兵潸然泪下,海外工作者猛然一惊,华侨也……听到这歌声我们的反应竟惊人相似,可能因为我们体内流动着相同的红色基因!

一代代文艺工作者不畏战争的艰险,都陆续来到延安。在这里,鲁艺创作了诸如《白毛女》、《南泥湾》、《黄河大合唱》等极富影响力的作品,活跃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文化生活。这些作品流传至今,正如鲁艺精神、延安精神:文艺为人民,文艺为大众。若丧失了“为人民大众“的立场,那么作家创作再多再好的作品都是徒有其表。

5.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 篇五

首先是中央音乐学院李小兵教授创作的抗击疫情大合唱《我们》,由吕思清、朗朗等多位音乐家和全国一百多所音乐学院的师生上万人组成了云合唱团。一时间,激昂的演奏,深情的合唱,穿透人心的感染力让这首歌经过各种网络媒体传遍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让电视机前的我跟随着歌声内心激荡不已,感受到伟大的祖国日月星辰、河山万里都如此多娇!感受到伟大的祖国人民在灾难疫情面前团结友爱,万众一心,不折腰,不低头的民族情怀和精神!这使得我更加坚定的热爱我的祖国!

接下来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教授详细讲解了红色经典音乐《黄河大合唱》在延安的诞生和演出等情景。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礼貌的摇篮。气势礴发的音乐声响起,那奔腾不息的母亲河好似流进了我的心里,相信此时此刻也流进了每个华夏儿女的心里!那翻腾的浪花,澎湃的激流,仿佛不停地诉说着:坚强、勇敢、前进……

最终,著名歌唱家雷佳介绍了民族歌剧《白毛女》的艰难创作过程,这部来自红色革命根据地延安鲁艺的作品,为日后中国歌剧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明白了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音乐家们经过艺术,经过音乐让红色文化永远传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仅有铭记历史,才能展望未来,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立正!少先队礼)!

6.渗透美育教育,优化课堂结构 篇六

关键词:美育,课堂结构,传播者,实践者

美育既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还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基础年级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地、有计划地进行美育教学,特别要抓住主阵地———优化课堂结构,渗透美育。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一、教师是美的传播者

1. 教师的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英语语音语调。教师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功夫,坚持用英语教学,从而让学生用英语想英语。

语言要风趣,有幽默感。英语教师若总板着面孔上课,学生就会如芒刺在背。笑是感情激流的浪花,课堂里常有笑的细流在流动。要使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必须善于用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讲究幽默,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

2. 教师的教态美

要实现美育教学,首先要增强英语教师的审美意识,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修养。教师教态要亲切自然,态度端庄大方、热情活泼,衣着美观得体,既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又为教学活动创造美的氛围。教态美包括仪容、风度、神情、目光、姿势和举手投足等。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

法的影响,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思维方式刻板,对案例教学法一时难以适应,学生在案例讨论中有时会出现冷场的局面。同时,因受思维方式的局限,学生分析问题较为肤浅,难以写出理想的案例分析报告。教师选择案例应尽量是贴近生活的热门话题,应符合社会实际,学生才能感兴趣。教师应熟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一些背景资料与认知水平,这样在讨论中,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把握不同的时间,请适当的同学来回答,因势利导,使学生得到锻炼。

3. 教师的板书美

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思路的高度浓缩,是教师的微型教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对教材的一种艺术再创造。板书设计要文字精练,一目了然,色彩要和谐,图形、表格等要构图清晰。创造板书的形式美可以强化课堂教学效应,顺应学生喜新、好奇的心理,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知,生发美的思索。

二、学生是美的实践者

1. 在音乐中欣赏美

音乐是最能直接感动人的艺术。音乐活动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锻炼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陶冶儿童的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应该把音乐引入课堂。与音乐课堂教学相比较,可以发现这两门学科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如:听音、模仿、歌曲训练等。

2. 在环境中鉴赏美

一个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环境能让学生愉快地享受学习。所以,我一直认为英语教师应该有一个固定教室,有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让自己的教室变成美丽的“大花园”,用一些非常漂亮的图画配上简单易懂的英文说明来装饰教室,让学生有意无意地看或者读,在美丽的图片的吸引下把英语单词和图画结合起来记忆,从而不仅提高记忆效果,而且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

3. 在教材中感悟美

走进英语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但这美丽远远抵挡不住教材灵魂的魅力。

4. 在情景中感受美

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育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迅速排除难点,把握重点,掌握英语知识,这种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中学英语教学中。

5. 在活动中体验美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各种活动能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教师在课堂里可引导学生动手创作,把单调的语言个体转化为具有生动形象的艺术个体,边听边做,边说边做,在发展听力、训练口语、培养创造性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

美育的实施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备浓厚的美育意识,创设多姿多彩的美育情境,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语言中的美、教材教法中的美化作阳光,变成雨露,深深地渗透到学生心里,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美、赏析美、体验美,进而创造出美,寓教于乐,寓教于美。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勒玉乐.案例教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侯胜田.医药营销案例点评[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7.浅谈初中美育教育 篇七

关键词:初中;语文;美育教育

语文的特点是人文性强,它对培养人的完美健全人格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其他任何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实施美育以相关的美学原理(理论)为依据。初中语文课文涉及的基本美学原理主要有:自然美、社会美、崇高美、形式美、艺术美。很多课文对许多自然景物做了直接而生动形象的描述,体现了自然美的观念。自然美有时表现为环境美。崇高美即反映人类的本质力量的美,无论是自然崇高美、社会崇高美、艺术崇高美都有具体表现。形式美在课文中很多时候表现为自然美,有时表现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美。社会美在课文中往往表现为行为美、心灵美、语言美。艺术美表现为文学作品的典型艺术美、表演艺术美、语言艺术美,它们组成了教学中美育的主要内容。有专家指出:对自然美、社会美的欣赏,尤其是对各种艺术品的鉴赏,越来越成为美育和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不仅要求具有“审美”和美感的能力,更应该具有创造美的能力。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美的事物,人们便会主动去承认它、接受它。初中課文都是典型的优美篇章,这里所说的美育就是启迪学生发现、领悟课文中的美,用文中的美来感化、熏陶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去承认它、学习它。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到知识,提高认识水平,提高思想素质,达到辨别假丑恶、宏扬真善美的高层境界。

初中课文贴近生活,基本是抒发生活中的情感,叙述、描写生活中的事件、事物,表达生活中的感触。表达是颂扬生活的真善美,贬斥假丑恶,教人识别它们,提高思想修养,这就是课文中的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领悟、感受它,就是美育。

美育要求教师首先要发现美,然后,才有教学中的美育。这里首先谈的是课文中的美。具体来说,初中课文中的美大致分为几大类:哲理、辩证思想之美,如:《生命的意义》《愚公移山》《曹刿论战》等;批判丑恶,使人明辨是非之美,如:《在烈日和暴雨下》《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歌颂真、善、正义之美,如:《小橘灯》《记一辆纺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最后一次演讲》等;爱国情怀之美,

如:《花木兰》《假使我们不再打仗》等;人间真情之美(社会美),如:《明月几时有》《出师表》《回延安》等;景物之美,如:《岳阳楼记》《桃花源记》等。当然,许多篇目的美是相互贯穿兼而有之的,如:《桃花源记》就是景美和情美的统一。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美育的作用还体现在对学生作文的帮助上。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思索、体味生活,养成细心观察、勤动脑子的习惯。美育还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专家指出:“美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是教学中德育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要求。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呢?

按文章体裁的不同分类,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学习文章;教师的语言美是创造愉快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催化剂;描述法要求教师能活灵活现地描摹任何事物、事件,让人如沐春风,有身临其境之感,迅速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去;要注意形象美、教态美、人格美。老师的人格美的示范作用最为巨大,要注意板书美、诵读美,应赏心悦目,体会作者情感,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采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美妙的情境;应组织学生“投身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去,广泛培养他们的兴趣”。

美育在诗歌教学中尤其重要。诗歌内容比较简洁,文字少,含义深刻。如果老师没有创设一定的意境去熏陶学生,那么学生肯定不知所云。我们通过语言的生动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意境中,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

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教师要具备美育的素质,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美育,把它正确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美育素养。

8.收看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 篇八

司、中央音乐学院等单位于5月23日至28日共同举办“美育云端课堂”活动,通过网上演唱演出、名家讲堂、音乐党课等系列艺术形式,组织一次别开生面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助推文明校园建设。

5月22日,宁夏文明办下发通知,要求五市文明办、自治区教育厅及时组织本地大中小学校学生在网上观看学习。通过此次活动,用红色文化艺术加强全区广大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文明风尚,不断满足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据了解,本次活动全部场次都以广播、电视台、互联网直播平台全覆盖的方式呈现。新华社、央视频、人民视频、学习强国、中央文明网、央音视频将同步播放网上展播和讲座活动,新华社抖音号、快手号、哔哩哔哩视频弹幕网官方账号、虎牙直播新华社直播间等网络视频平台将同步播放系列展演活动。

9.2020观看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 篇九

2020观看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1

此次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艺术节,携手近三百余家艺术院校,十几家著名央地艺术院团,近万名海内外艺术家,八大艺术门类,在六天里通过网络云传播推出四十余场、上百小时的精彩节目,彰显艺术为人民,用艺术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传承红色经典的主题。

“美育云端课堂”开幕式主要通过对交响合唱《我们》《黄河大合唱》、歌剧《白毛女》三部音乐精品的讲解、欣赏,拉开5.23艺术节美育盛宴的帷幕。

《我们》

首先俞峰院长介绍了合唱艺术的特点,请出了《我们》的词曲作者、中央音乐学院李小兵教授介绍《我们》的创作情况,随后播放了这部当前抗疫音乐力作——云合唱、云合奏《我们》,俞峰院长执棒,集合全国100多所音乐院校共万人师生组成的云合唱团演唱,朗朗、秦立巍、吕思清等著名音乐家,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国内著名演奏家和乐团首席及国外著名校友等二百人组成的云乐团演奏。深情的旋律、激情的演奏、宏大的音响,极具感染力,收获满屏点赞。

《黄河大合唱》

开幕式主体部分是俞峰教授讲解诞生在延安鲁艺的、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红色音乐经典《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演出情况,著名歌唱家雷佳讲解同样诞生在延安鲁艺的红色经典、我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表演、复排等情况。

俞峰教授在讲解《黄河大合唱》时播放了新华社制作的国家相册《黄河大合唱》,通过珍贵图片再现《黄河大合唱》创作、演出情况,播放欣赏了著名指挥家严良堃指挥中央乐团的《黄河大合唱》经典版本视频片段——《黄河船夫曲》。

《白毛女》

开幕式下半场俞峰教授请出解放军文工团副团长、著名歌唱家雷佳,由她讲解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排演、传承。

雷佳通过连线场外专家、访谈场内嘉宾的方式,介绍歌剧《白毛女》与延安鲁艺的深厚渊源,它对中华民族歌剧产生的重要影响。这部作品是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直接指导下创作的,它继承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基础上,适度借鉴西方戏剧特别是歌剧艺术的成功经验,融会贯通的艺术创造,为日后中华民族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2020观看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2

“美育云端课堂”中欣赏到了多所音乐院校师生及陕西延安、山西吕梁青海化隆等地中小学生在网上共同合唱的抗疫作品《我们》;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10所音乐学院以“音有爱、乐先行”为主题的线上展播。作品歌唱祖国山河、传递团结友爱、增强战疫信心,同时,又以《黃河大合唱》和《白毛女》为主题,连线音乐名家,讲解“黄河”故事,传红色文化,弘扬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一种可以振奋人心的力量。在这片我们热爱的土地上,曾经,有多少革命战士,有多少人文烈士,有多少充满热血激情的汉子,为了生活为了共产党,为了新中国,奉献出他们的生命!中国人的血,不是白流,中国人的努力,不是白费,中国人的梦想,不是白色的梦!中国,一个具有坚忍不拔,顽强意志的少年,在灾难与挑战面前威武不屈,在激烈与炙热的竞争中所向披靡!

延安精神,靠的是人民,延安精神,依的是政府,延安精神,讲的是实际!

延安精神,在我们心中,延安精神,在我们身边,延安精神,在我们的点点滴滴中就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延安精神!

如果没有延安精神,那中国还是一条没有醒来的龙,如果没有延安精神,现代化还是一个遥远的梦,如果没有延安精神,我们,还是止步不前,还是人心散乱,还是东方的小矮子!

延安精神,一个令人向前奋斗的令牌,一种令人发奋图强的力量!

2020观看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3

看完2020美育云端课堂之后心中有对当时社会的感慨,印象最深的就是《白毛女》,观看时有对喜儿的同情,也有对黄世仁的愤慨!

我很庆幸我没有生活在哪个地主和雇农矛盾尖锐的时代,我也无法对喜儿这样的命运感同身受,我也无法理解他们对地主的愤恨和无奈,但当我看到杨白劳被生生的按上了卖女儿的手印,当我看到杨白劳因无奈而服毒自杀,当我看到红军来时,群众们手拿棍棒向着黄世仁的时候,我可以想象他们对地主已经恨之入骨。

喜儿,这样一个单纯,漂亮,勤劳,善良的好姑娘,命运却如此曲折。在家时,苦命干活儿,没有好日子,还好父亲很疼爱她,记得杨白劳在掏出送给喜儿的红头绳时的唱词:“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爹爹钱少不能买,扯下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哎!扎起来!”;()被黄世仁糟蹋后,怀孕了却被赶了出去,还差点被卖了,经历丧父之痛之后又经历了丧子之痛,在山里一夜青丝变白发,过上了野人的生活,我真的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柔弱的姑娘,是如何承受的这么多苦难!还好,八路军来了,打到了地主,报了仇,和大春哥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还让人有点欣慰。

庆幸如今世界太平!深感我很幸福!

2020观看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4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熟悉的旋律荡漾在耳边,我不经跟着轻轻合唱。

为提高青少年审美素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5月23-24日,职教中心全体学生线上参加了由中央文明办三局、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央音乐学院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美育云端课堂”活动。

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堪称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她的深沉、悲壮、激昂、宏伟、雄浑,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从我们民族的灵魂中迸发出的心声,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音乐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永远感谢冼星海,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黄河大合唱是我们民族的音乐丰碑,听黄河大合唱,我的心灵受到洗礼,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艺术点亮生命,美育丰盈人生。通过本次活动,用红色文化艺术加强全体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文明风尚,不断满足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020观看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5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以直观形象感人,寓情于理,以情动人,陶治人的高尚情操,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以至完美人格。自从上了美育,我觉得这世界满满的都是艺术,这也更加肯定了‘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个观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欣赏、感知美育的必要前提,智育为美育提供了必要的审美知识,知识面越广,越能辨别真伪和美丑,越有利于美育的实施和创新。老师通过美图和播放视频锻炼我们的观察与认知,她要求我们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感知艺术美,当我们对艺术美有了一定的认知之后,便开始要学会去评价一些优秀的作品,这就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和不错的审美能力。

美育是诉诸于人的情感活动的,以感情的激发和陶治的方式进行,这也是美育的根本特点。对此蔡元培先生说到:“哲学之理想,概念也,理想也,皆毗于抽象者也。而美学观念,以具体者济之,使吾人意识中,有宁静之人生观。而不至于疲于奔命,是为美学观念惟一之价值。”在这里,蔡先生为审美教育寻找了一个情感上的落脚点和依据。审美教育不能用抽象的枯稿简单的说教,必须通过感情活动的陶治作用才能达到。只有真正关于心灵的学问、诉诸情感的学问,才会完善人格、美化人生。审美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通过在在审美过程中情感的激发和自由活动来适情悦性,产生高尚的精神,从而进一步培养审美主体的健全人格,所以进行高尚的审美活动,有助于减少、冲淡私有欲和狭隘的自私观念,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提高人的情趣和精神境界,达到“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绝洁之人格”,实现美育之目的。


10.高中化学美育教育刍议 篇十

关键词:美育 化学教学 情感

1、挖掘化学的内容美。

在备课中,教师应当从教材中挖掘出美的东西,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帮助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激励学生不断学习的精神,最后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长处,享受认知,才能让其带来快感,牢固地掌握知识。元素周期律给人以节律和秩序美;CO:,CH.,P等分子结构给人以对称美;同主族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给人以整齐美;NaCl,KAI(S04):等晶体结构给人以均衡美。S在0:中燃烧的火焰、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给人以色彩美;Fe在0:中燃烧、铝热反应给人以壮观美;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给人以静态美;化学平衡的有规律移动给人以动态美;氧化还原反应又给人以辩证统一美;等等。事实上,化学的实际应用,正表明人类有关无限丰富的想象与智慧,我们在化学教学中挖掘美的内容,能够起到“以美激情”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发动自己的动力系统,增强学生探索自然、寻求美的兴趣与信心。

2、掌握化学的语言美。

课堂语言,一要清楚明白,详略得当,要给学生一个严谨而活泼的语言影响,让学生在老师的语言严谨中学会思之有序、言之有理、论之有章。二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鲜明、有针对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诱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热情。三是语言要优美动听、富有节奏感,使学生随教师的思路而学习,在不知不觉之中,已学会课文知识。在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时,这样描述了物质世界的图景:日升月沉,斗转星移,星河灿烂,天外有天,这是天体大自然,即宇观物质世界;山岳合流,沧海桑田,百草丰茂,燕舞莺歌,这是地球小自然,即宏观物质世界;借助电子显微境,洞察物质构造,小小微粒,历历在目,运动不止,瞬息万变,这是粒子小世界,即微观世界。字美,句美,意更美。它不仅使深奥的理论变得形象,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而且使学生如亲临自然界美的境地,产生了美的情感。再如,学生在解答“为什么误服氯化钡等可溶性盐之后,可服用硫酸钠解毒?”时,常会这样回答:“硫酸钠可能和氯化钡等可溶性钡盐反应,生成不溶性硫酸钡。”我们先引导学生分析引起中毒的是钡离子,再分析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的本质,最后启发学生精练为“硫酸根离子可沉淀钡离子。”这样,学生体会到语言的准确和精练,有一种简明的美感。

3、探析化学的社会美。

社会美是现实美的主要方面,它是现实生活的美和社会事物的美。如果说雷利发现氩气、拉瓦锡测出空气成分的故事包含了严谨美,那么凯库勒“梦”到苯的环状结构则包含了神奇美,如果说侯德榜痛斥德国化肥商表现出了民族气节的崇高美,那么玻尔在法西斯眼皮底下保存诺贝尔奖牌,则表现出了大智大勇的美,如果说海边、湖边盐田给人的壮阔中充满了勤劳美,那么小猫立在2200C火焰(绝热板)上给人的神奇中充满智慧美。所有这些,又构成了一幅幅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追求真理、不屈斗争的壮丽景象,这其中既有波澜壮阔、慷慨悲歌的斗争,也有富于诗情画意、优美典雅的生活。发掘社会美,能够起到“以情喻礼”、“以情喻德”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4、鉴赏化学的艺术美。

艺术美作为美的反映形态,它是艺术家们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和现实美相比较,它具有“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和更理想”的特点。艺术美不仅加深人们对现实中美的感受和体会,而且更能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进行“碳酸钙”教学,向学生展示出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的大理石柱照片,那栩栩如生、穿云破雾的飞龙,集中体现了一种庄严、向上的美,巨龙腾飞的民族精神强烈地感染着学生;把学生曾学过的《石灰吟》巧妙地与教学结合起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全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教师吟来抑扬顿挫、情调激昂,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韵律美,并且领悟了诗人经受考验,坚强不屈,廉洁奉公、胸怀坦荡的崇高品德的美。“铁和铜”及“合金”教学,可以联系青铜器艺术;商代的司母戌大方鼎突出地表现了威严、神秘、活泼的崭新面貌,成为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始的艺术标志。鉴赏艺术美,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得到心灵的净化、性情的陶冶。

5、揭示化学的真、善、美。

只有当人在实践中掌握了客观规律,并运用于实践达到了改造世界的目的,实现了善,才可能有美的存在。我们在教学当中就应当以大量的美的事物,如居里夫人不受利诱、侯德榜公开联合制碱工艺、许多化学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投身于祖国建设等,使学生懂得只有现在勇于探索,严谨治学,将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积极投身社會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才算是真正的美。

11.美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篇十一

首先,美育能以美辅德,提高人的思想素质。

人的思想素质的提高,是通过德育来实现的,以德育人是根本。但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干巴巴地说教,应该通过渐进的方式把德育寓于美育之中,使人在效法榜样的潜移默化之中实现思想道德教育,这实际上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动之以情,以美引善的工作。也就是说,通过美育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受到教育。通过美育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以“善”为美,以“有德”为美,以树立崇高的理想为美。例如,健康的、激奋人心、催人积极向上的歌曲,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融为一体,点燃了学生的生命火花,净化了青少年的心灵,激发了青少年对于美的热爱和追求,从而提高做一个真正有益于人民的人的自觉性,把人推向高尚的境界。

其次,美育能以美益智,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美育能够促进智育,有助于开发智力。美的诱惑力是无穷的,美育可借此来培养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智育的效果。只要我们把美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不仅音乐、美术、体育、文学可以给学生以美感,其他学科也可以给学生以美感,进而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性格、胸襟等,并引发人的创造潜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在审美过程中掌握知识,而且美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去掌握、探究更多的知识,并感到乐在其中。

第三,美育能以美健身,提高人的身心素质。

体育是重在人的“身”的锻炼,美育是重在人的“心”的调节。通过美育活动,可以使人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始终处于一种心情愉快、情绪饱满、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保持身心健康。同时,规范的美育训练,在强身之外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人的肢体行为协调美观,增强求胜的信心。美育可以把健康的身体带进精神自由活动之中,把人体的生理、心理内在发展规律的要求贯穿于一切体育训练活动中,使人的身心俱美。

第四,美育能以美促劳,提高人的劳技素质。

12.美育大讲堂直播观后感 篇十二

“默然无语我奔向你一起面对风和雨……”在抗疫音乐作品《我们》的歌声中,“美育云端课堂”拉开帷幕。这首由中央音乐学院李小兵教授作曲的作品,由俞峰指挥全国百余所院校近万人云合唱、合奏,国际钢琴大师郎朗、著名音乐家吕思清、秦立巍等和国内各大乐团首席、中央音乐学院部分教师和国外著名校友等近百人参与演奏。

“提起延安,心里就有一种敬意……”在与俞峰的连线中,93岁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满怀深情地说。直播中,俞峰先后连线对话郭淑珍、郑小瑛、瞿弦和、张国勇、李心草、廖昌永等音乐家,畅谈延安时期的音乐活动和《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演出情况。著名歌唱家雷佳也连线了贺敬之、郭兰英等老一辈音乐家,畅谈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的创作和版《白毛女》复排演出的经历。开幕式在雄壮的《延安颂》中结束。

13.美育云课堂展播活动观后感 篇十三

“无论你走得多远,都走不出我的心,就像黄昏时分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的根。”正如我们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热忱而骄傲的感情。马克思曾经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美育不只是掌握一种艺术技能、获得一张荣誉证书,更能塑造人的美好心灵、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乐行而志清”是体悟艺术之美,“清晖能娱人”是关照自然之美,“有无相生”体现着思辨学理之美。让我们拥抱艺术,与传统文化共饮,以中华之魂为荣。

14.素质教育中如何渗透美育 篇十四

第一, 要在引导学生欣赏美上下功夫。美育的过程, 实际上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这种自我教育取决于学生是否发生情感。美感不能强加于人, 却可以引导。引导学生发生美感是学校美育工作的重点。首先, 帮助学生感知对象的美。例如, 帮助学生欣赏《红楼梦》, 就需要介绍有关的社会历史知识和文学艺术知识, 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进步的道德观念和历史观念, 否则, 学生是不可能真正进入《红楼梦》的艺术境界和欣赏心理的。又如, 欣赏齐白石的国画, 也需要让学生了解齐白石以及他生活的时代。了解国画的有关知识, 包括流派和技巧, 否则, 他们也很难感受到作品的艺术美。其次, 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于美的观察力、感悟力、理解力、理解力和想象力。这里也涉及某些知识的传授。例如, 美术中关于色彩的知识, 水墨画以墨代色的知识等。但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运用这些知识去实践, 在实践中提高这些能力。再次, 要从多方面帮助学生进入欣赏心理。例如, 根据美的对象的特点, 创造适当的环境等, 引领学生进入美感心理。

第二, 注意创新精神的弘扬。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 学生时代多一分创造思维, 多一分创新的活力将会影响他们一生分析、综合、探索的习惯。美术教学要突出发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体验学习美术家、美术作品的创新精神, 学生在美育过程中得到审美陶冶和人格完善, 重视教学贴近学生对生活情趣的要求和现实要求, 使他们得到主动的发展。对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欣赏学生最能够感悟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 引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第三,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实施美育。美育的对象应当是美的, 才可能产生美感。同时, 还要注意美的对象情况复杂。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因材施教, 做出适当的计划。学生的特点, 依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第四, 要把美育融入整个教育活动之中, 实施多种多样多层次的美育。把美育与德育、智育和体育很好地结合起来, 是学校美育的重要形式。寓美育于学科教学中, 是教书育人教学原则的高度体现。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 多方位、多层次, 有效地实施美育。美育可以发展人们的观察力、感悟力、理解力, 特别是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但是美育的实施, 想象力的发挥, 都必须凭借一定的知识, 而知识的把握与发展, 也都需要各学科的帮助。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浸入学生心灵的美育, 要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美育功能。学校的环境、校风建设等, 也是实施美育的具体途径。

教育者必须强化美感功能, 怀着对事业、对学生的挚爱, 调动强烈的感情, 努力使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以美的独有魅力和感染力, 有效地作用于受教育者。人类的社会实践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的, 通过美育, 使我们认识和把握美的规律, 以便更有效地去改造客观世界。只有加强美育, 培养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才能推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推进社会的进步, 促进人类的全面和谐发展。

摘要:美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重要方面, 需要引导学生欣赏美;注意创新精神的弘扬;根据学生的特点, 实施美育;把美育融入整个教育活动之中, 实施多种多样多层次的美育。加强美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5.论舞蹈美育与学校教育 篇十五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剧场、戏院、音乐厅、美术馆,而是更广泛地进入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和学习不可分割的部分。越来越多的人文学者、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尝试从艺术中吸取灵感,将艺术的思维方式渗透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艺术的感受、想象、创造等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我们对舞蹈美育课的迫切需要,并不是新的课题。有文字记载的舞蹈教育始于中国,孔子关于“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以及“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的精辟阐述,被认为是最早的关于乐舞教育方面的思想,而中国近现代舞蹈美育的开展是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教育,它在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世纪末形成的资产阶级的改良教育运动,是新时代教育的推动力量。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们掀起的改良教育运动的理论基点就是:以教育为救亡图存、兴国富民的根本前提与主要手段。在这个以强国富民为目标的教育运动中,体育与歌乐教育都受到了高度的重视,被纳入教学的主要课程。

时至今日,我国的“应试教育”一边倒地开发左脑,从而忽视了右脑的开发。有研究表明,开发右脑能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创新欲望,容易激发灵感,能够使人心平气和,做事专注。钢琴被许多家长视为很好的开发儿童右脑的乐器,然而一些学生并不喜欢家长强加于自己身上的课外课程。舞蹈美育课同样能够开发右脑,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我国的教育者也逐渐地注意到了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意识到了大力开展舞蹈美育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把欣赏舞蹈、实践舞蹈、解读舞蹈与人类的自我认识、自我开掘、自我完善紧密联系起来。

现如今经济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脑,诸如购物、学习、看电影、聊天等活动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人们足不出户也能正常生活。与此同时,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起来,正如小悦悦事件一冷漠的八分钟,由此很多人开始呼吁不要让世界因为科技而冷漠。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冷漠,唤起人们心灵深处的爱呢?我们首先会想到艺术、想到音乐、想到舞蹈。在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的历史责任。”文艺作品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要想推动整个社会文明进步,从而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必将从教育着手,从孩子抓起,舞蹈美育作为新兴学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启真、导善、益智的作用。

学校教育不能只简单地进行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进行人格教育。舞蹈美育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具有显著作用,学生接触舞蹈的方式可以是观赏,也可以是参与实践。在欣赏的过程中,优秀的舞蹈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如果参与实践,舞蹈不仅能够让参与者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还能塑造形体,促进生长发育。据调查,同性别同年龄的少年儿童,参加舞蹈训练的比不参加舞蹈训练的,身高平均要高4~8厘米。由此说明长期系统地进行舞蹈训练对人的身高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16.美育教育观后感 篇十六

“美育云端课堂”直播小学观后感【1】

音乐好像有着神奇的魅力,从小到现在,一直吸引着我。

我从小就被音乐吸引住了。据说,我小时候只要听见音乐就会不由自主地跳舞,当然了,在现在看来,绝对跳得很烂!原来,我们家装修的时候,大街上放着一曲流行歌曲,我呢,也就开始不由自主的开始跳了。结果,一下子,就跟爸爸妈妈拉下了好长一段距离呢!听爸爸妈妈说,路上,还有好多人看着我跳舞,幸好我没有在意,要不然,脸不知红到哪里去了呢!

回家后,爸爸妈妈说我的节奏感比较强,就让我学电子琴,于是,一个小疯丫头走上了音乐的道路,终于粘上了音乐。

我开始学琴的时候那,心情,那是相当的激动呀!可是,学了几个星期,我就有一点厌烦弹琴了,有一点想放弃了。但是,每当看到那些钢琴家在舞台上表演钢琴的时候,我就特别羡慕。于是,我又重新开始学弹琴了。

在我学世界名曲的时候,我知道,世界名曲是很难的,但是,我为了放松自己,于是,就把自己弹的琴录下来,有时候随便听一听,算是一种享受吧!我就是在弹琴中享受音乐的乐趣,在听音乐中想象弹琴的感觉。

现在,我已经没有学电子琴了,而是改学钢琴了。虽然我不能像以前那样乱弹,但是,我照样热爱音乐,照样爱享受音乐……

“美育云端课堂”直播小学观后感【2】

我生活在音乐的世界,每时每刻都被音乐包围。于是我注入了音乐的世界,音乐也便注入了我的灵魂。

“岁月流去我欠你一句:妈妈我爱你。”道出了这世界最伟大的母爱;“别等到一千年以后,世上早已没了我。”唱出了时间如同金钱一样宝贵;“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吟出了童年的美好纯洁。

这一曲曲动人的歌在我的灵魂中交织出完美的乐章。

正如王力宏的《我们的歌》中唱的一样:如果世界太危险,只有音乐最安全,带着我进梦里面,让心愿都实现。当你对生活失去信心时,闭上眼睛,进入音乐的天堂,它会让你心中几乎所有情感全部化为乌有,只剩下快乐。

当心情很好时,放一些激情舞曲的CD,在洋溢着欢快高昂气氛的音乐中尽情放松。

当心灵受到创伤时,一曲“孤单心事”让我找到了共鸣:恋你是孤单的心事,不懂你微笑的意思,只能像一朵向日葵在夜里默默地坚持。

不过在所有歌曲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启示录》:你我跟着这节拍,为自己喝彩,只要我主宰,让音乐把所有悲伤都替代。每当听到这首歌,所有悲伤便被抽出,取而代之的是音乐,是快乐,是爱!

让音乐走进心灵吧,去弥补那伤痕累累的心;让音乐走进心灵吧,去主宰快乐的方向盘;让音乐走进心灵吧,去把那所有的黑暗全部挤出,换上一片灿烂的光明……

“美育云端课堂”直播小学观后感【3】

音乐是一种艺术,艺术是一首诗,艺术是一幅画。我非常高兴能老师能够引领我们步入一个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音乐世界是一个广袤的天地,蕴藏着丰富的情感,传递着心灵的语言,包含了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和是非恩怨。音乐是人间的精神财富,是人类独有的一份艺术享受,音乐如阳光雨露滋润人们的心灵,又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音乐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情感、思想,向人们显示着音符的魅力。

在音乐的世界里,生产出许许多多的音乐人物,比如说,20世纪90年代初香港歌坛“四大天王”,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华人最伟大的歌手”------邓丽君,“亚洲流行天王”周杰伦,绰号“周董”或“杰伦”等。他(她)有自己的专辑和无与伦比的成就。他们将音乐看成是生命的。这在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里,音乐才是他们所需要的。

“美育云端课堂”直播小学观后感【4】

有一种语言,它的载体不是文字;有一种语言,它的理解不靠眼睛;有一种语言,它的品悟不仅仅借助大脑。它便是音乐,敲动人的心弦的音乐。婴儿总会在母亲的摇篮曲中安然入睡,中国红军又在战斗的歌曲中夺回属于自己的国土,蒙古牧民在豪放的民歌中赶着牛羊在草原上奔跑……每当耳边响起了那美妙的音乐,那样充满节奏,那样悦耳的旋律,总会使我陶醉其中,我一直羡慕那些音乐大师,音乐骤起,乐声如汹涌的大海,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响彻了整个会场。乐曲磅礴而又潇洒,充满排山倒海之势。我的心仿佛也被这乐声控制了,一样的澎湃,一样的激昂。幻想着自己也要奏出这婉转动听的歌曲。

“美育云端课堂”直播小学观后感【5】

看完2020美育云端课堂之后心中有对当时社会的感慨,印象最深的就是《白毛女》,观看时有对喜儿的同情,也有对黄世仁的愤慨!

我很庆幸我没有生活在哪个地主和雇农矛盾尖锐的时代,我也无法对喜儿这样的命运感同身受,我也无法理解他们对地主的愤恨和无奈,但当我看到杨白劳被生生的按上了卖女儿的手印,当我看到杨白劳因无奈而服毒自杀,当我看到红军来时,群众们手拿棍棒向着黄世仁的时候,我可以想象他们对地主已经恨之入骨。

喜儿,这样一个单纯,漂亮,勤劳,善良的好姑娘,命运却如此曲折。在家时,苦命干活儿,没有好日子,还好父亲很疼爱她,记得杨白劳在掏出送给喜儿的红头绳时的唱词:“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爹爹钱少不能买,扯下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哎!扎起来!”;()被黄世仁糟蹋后,怀孕了却被赶了出去,还差点被卖了,经历丧父之痛之后又经历了丧子之痛,在山里一夜青丝变白发,过上了野人的生活,我真的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柔弱的姑娘,是如何承受的这么多苦难!还好,八路军来了,打到了地主,报了仇,和大春哥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还让人有点欣慰。

在音乐的殿堂里,我非常快乐!


17.大学美育观后感3000字 篇十七

《大学美育》是根据我国高校的特点、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编写的。通过大学美育,可以使读者了解并掌握大学美育的基本理论,懂一点文学艺术的基础知识,提高对各类文学艺术样式(如小说、散文、诗歌以及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摄影、戏剧、电影、电视等)的鉴赏能力,扩大知识视野,陶冶思想情操,从而使读者在德、智、体、美的美育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大学美育是一门为了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而设置的新课;与美学原理课、美育原理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教学目的、要求,到教学内容、方法,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等问题,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探索。开好这门课,对于大学生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全方位地加强大学美育课的课程建设,是摆在我国高校美育工作面前的任务。

自古以来人们对美的追求从未停止过,不管是自然风光、还是建筑、或者是艺术,它们都属于美的范畴。在人类对美好事物追寻是不分国界、不分种族的,更是其他外界因素无法阻挡的。美存在于生活,在于人们不断去寻找、去发现,一个很细微的画面也许就存在着美。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所面临的压力也成倍增长,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追求美活动也随之减少了。时间、地域、经济能力的限制让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很少能够深入自然,寻求那原始的美丽,只能将自身对美的追求局限在很小的范围之内。

在科技进步巨大的今天,电脑特技与数字技术日渐成熟,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娱乐方式——电影,在电影中我们不仅可以得到放松,还可以在其中需找到

别样的美丽。我们可以坐在家中、电影院里就可以欣赏的那些人迹罕至却异常秀丽的风景、建筑,甚至不毛之地的别样景致。

下面我就例举自己看过的电影,和大家共同分享那不同的美丽绚烂。

21世纪的中国电影走出了一个新的开端,用电影这个平台让世界人民知道了中国,了解到中国5000年的文化积累与华夏文明中丰富多彩的美之意境。

如果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让世界沉浸在中华武术的神秘中,那么电影《英雄》则是把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的意境之美呈现给了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们。

90分钟的电影是短暂的,它所向人们的想象空间却是无限的,影片先后出现了红、蓝、白、绿、黑五种色彩,每种画面色调都有不同的喻意,这不仅对推动故事发展,刻画人物性格都起到了烘托作用,还在丰富画面的同时表现了中国式审美的要求和刻画。”

从红色的狭隘、蓝色的忧郁、绿色的激荡到最后白色的殊途同归,一点点的把中国人所特有的含蓄,沉默,静止,优雅之美加入其中。中国人崇尚侠义,因为侠是中国文化中无私、伟大、不羁的象征,侠之大者以天下先正是说明这点。

整个影片里包含了三个故事,每一个故事中导演所用的颜色也各不相同,这不仅起到烘托剧情与起到暗示主角心理反映的作用,还能使影片各个阶段表现的意境和审美观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影片中应对故事情节也只有三种主色调。

第一种色调的色彩:红,这种颜色给人以热情、兴奋、嫉妒、怒火等多种感情色彩。这是无名给秦王编造的残剑飞雪的故事,因为这根本是编造的,红色的基调反映出无名心中的躁动;如月心中的愤怒与嫉妒,还有赵国破城不降的惨烈。这一段开头部分是秦军攻打邯郸,土黄色的大背景中,穿着红衫的赵人在孤城中显得那般壮烈,宁死不屈、不降的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章子怡饰演的如月是侍仆身份,使她对主人残剑之情了无着落,然而残剑心中只有飞雪,这正是如月人生之陷,最后只有以身殉情殉义。飞雪与如月在胡杨林中的对打,剑风刀浪,卷起黄叶满天。我们听到了苍老的琴声,鼓童的声响,还有女高音抒情的咏叹,三种声音交融荡气回肠,流泻出爱的柔情、怨的委婉及恨的感伤。那低咽的琴音把人带进了历史的梦乡,对国家、大地、民族的怀想,诉说着英雄念天地之悠悠的无尽衷肠!

第二种色调的色彩:蓝,蓝色一直是忧郁的代名词。片中,梁朝伟饰演的残剑更是将这种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以翠绿色的山峦作底衬,乳白色的淡淡薄雾随风飘荡,在淡蓝色的湖面之上,无名与残剑决斗,两人以轻功踏水而行飘飘欲仙,剑光纵横激斗不休,湖面波纹轻荡,如同轻灵的蝴蝶在巨大宝石之上翩翩起舞。打斗正酣时,一滴飞射的水珠落到了残剑死去爱人的尸体上,正在决斗的残剑立即转身去擦,对身后利剑来袭毫不在意。而将要得胜的无名看到此处更是强转其剑也不伤人。这正显示了,中国人所崇尚的爱情与道义。让观众在蓝色中了解属于中国人平静、爱情、牺牲,和英雄惜英雄时所表现出的无私品质。

第三种色调的色彩:绿,这种色彩给人以生机、博爱、超脱、浪漫之感。在影片中导演用这种颜色阐述中国式的大爱无疆。残剑与飞雪冲破三千铁甲围困杀入秦宫,二人怀着对秦国破赵的国恨家仇刺杀秦王,以将生死置之度外。但残剑却在即将手刃仇人时放弃了。我们在此时可以看出他眼中的那份挣扎,因为在他心中,国破家亡的仇恨比不上天下的归一与百姓的安生。这是一个侠客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宁愿自己去独自承担那份失败和质疑。一袭绿衣的残剑与秦王在绿幔间仗剑飞翔,生死相搏,天下的命运,国家的恨仇,都在这绿色迷宫中团团转转,纠缠不清。秦宫无尽的绿纱缓缓落下,残剑收剑而立,剑上还带着一丝亲王的鲜血,在这一刻残剑心态已经返朴归真,柔和的绿色更为他这一刻的放弃添上一些祥和,与宁静。

但白色和黑色呢,这分明也出现在影片里。其实这就是最大的一个故事,也这是张艺谋给我们讲的故事:整个影片。

黑色从影片的开始、秦宫的面对、无名长空的决战一直到无名的结局几乎贯穿影片。而秦军百万雄师的盔甲也是黑色,这有什么寓意呢?我认为张艺谋这样设定是将黑色当成了一种历史进步的必然,黑甲的秦军很扫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局面。虽然在这过程之中充满了血腥的战争与可歌可泣的无数英雄,但我们并不能否认秦的统一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新的机遇。

而白色出现在无名真实的叙述中和残剑飞雪的结局上,我想这是片中无名、残剑、飞雪三个赵国刺客心中矛盾的写照。国恨家仇不共戴天,但天下分离致使百姓流离失所,中国需要统一,需要一个贤主治理破碎的山

河,所以三人选择了以死的方式报效祖国,并给予天下苍生一个脱离苦难的机会。这是一种放弃,一种信任,一种责任,是中国侠客以天下为先道义的抒发,更是中华对侠客正义行为审美意境的最深诠释。

记得《英雄》首映式上,台下记者问影片主演们一个问题:《英“雄》之中谁才是真的英雄?”主演们回答的各不相同。最后导演张艺谋说:“ 我所导演的这部电影之中没有固定的“英雄”,需要观众自己去寻找,我所认为的英雄不是一个人,而是片中所展现的精神。”

我认为张艺谋导演说的对,因为中华民族千年间所崇尚的:“仁、和、孝、宁静、高远、谦逊、平和”等意境才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以一种唯美的风格把一部《英雄》的传奇演绎得绚丽缤纷,揭示出侠之大义、侠之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部将中国审美之意境展现的淋漓尽致的佳作。

18.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支点 篇十八

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是相对于传统教育只重视智力教育不重视学生全面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教育观念。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整体的发展, 使学生‘既具有改变外部世界之智能, 又具有自我唤醒能力’, 形成‘集真善美为一体的人格’”。因此, 素质教育不是对教育的分类, 而是一种指导思想, 一种教育观念。素质教育不仅是我国目前教育观念性革命的主要思路, 更是我国未来教育的取向和趋势。

一百多年前, 马克思曾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对劳动者的素质“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的客观要求, 指出了必须“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生活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 来代替只承认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人”。如果教育是一种制造“局部人”的教育, 那么就肯定是一种应当被摒弃的教育, 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曾很长时间地充当了制造“局部人”的机器, 我们提出的素质教育面临的任务应当是“使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发展”。

国际社会对素质教育的内涵有多种理解。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要让学生“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 这四个方面是教育的四根支柱。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曾提出建议, 确定7个领域的主题, 即语言 (最基本的联系工具) 、艺术 (美学素养) 、渊源 (生动的历史) 、制度 (社会结构) 、自然 (行星生态) 、工作 (职业价值) 、认同 (发现自身的存在及其意义) 。

尽管学者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见仁见智, 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 那就是“素质教育”是“让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要让“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美育”是实现这一教育理想的最佳途径。

二、美育

所谓美育, 是指在学校中, 通过各种美的事物, 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力、审美表现力和审美创造力, 同时促进其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国家教委1988年9月职教司第20号文件指出:“美育, 即审美教育, 它是人类完善自身、造就完善人格, 实现‘优美的灵魂’的人类工程学, 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专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既是必不可少的, 又是不可替代的。”爱因斯坦也曾说过, 仅靠专业知识培养人, 他可以成为合格的生产机器, 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 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劳动者, 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培养劳动者的学校开展系统的审美教育。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明确指出:“有促进健康的教育, 有促进认识的教育, 有促进道德的教育, 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 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的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

完整、科学的美育可以完成对学生这样的塑造:

1.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有美好的心灵和行为规范, 有美好的人生理想和人生设计。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使他们具有认识美、感受美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正确的审美观是指学生对各种美的事物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美等具有正确健康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态度。美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在正确的审美态度和审美情感下培养敏锐的审美感受力和较好的审美表现力。

3.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创造力。审美创造力就是利用美的规律塑造自身和塑造事物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审美创造力, 包括各种形式的艺术美的创造和生活美的设计与创造、技术美与工艺美的设计与创造、美好人生的设计与创造, 这是美育的高级目标, 同时, 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点。

4.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我们对美育的界定就含有“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这层意思, 这既是美育的功能, 又是美育的目标;全面和谐发展, 本身就是一种完美, 不仅是美育目标的完美, 而且是美育过程的完美, 更是接受美育的学生的人生完美。

三、素质教育与美育的联系

从上述论述不难看出, “素质教育”的目标实现与实施“美育”之间的逻辑关系。1999年, 教育部召集在京艺术界、哲学界、美学界的美育专家开会, 就美育如何表述与实施的问题进行了研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美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实施和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内容;美育具有塑造健全人格、丰富情感想象、提高生活质量等个体性功能, 这基本肯定了“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支撑作用。有了这个支撑点, “素质教育”就会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其理想就能够顺利实现, 而其关键在于如何实施“美育”, 这就要求我们建构完整的美育内容系统和美育课程系统。

四、美育的实施途径

美育内容系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构思:一是要让学生对“美的存在领域和构成因素、美的范畴和美的风格”有较为敏锐的感受力 (包括对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美等美的领域内各种形态的美的敏锐感受力) ;二是要让学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身”, 即培养学生“美”的创造力。

蔡元培在《美育实施的方法》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 没有与美育无关的”, “无论什么学校, 建筑式、陈列品都要合乎美育的条件”。如可以通过举办辩论会、音乐会、成绩展览会、各种纪念会等, 实行普及的美育。美育课程系统可以作如下设想:

1.美育综合课。有人说, 现实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马克思也说过, 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 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因此, 要让学生“成为审美的人”, 必先让他们有能发现美、辨别美、认识美的耳朵和眼睛, 也就是“审美能力”。因为, “美育的实现, 必须有美的对象和与之相适的审美能力。这种对象与主体的紧密结合, 构成一个和谐的审美境界, 对人的培养、熏陶也就自然而然地进行着”。美育综合课就是要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审美能力, 而审美能力的形成有两个要素:一是美学理论的学习和修养, 二是审美实践的积极参与。聂振斌在《关于美育》中认为:“从美育完成的全过程来看, 对于审美主体来说, 美学理论的学习、修养和积极参加审美实践活动是同等重要的, 这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所必须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审美个体只有审美实践活动的经验、体会而缺少对美学理论的学习、修养, 审美能力的提高总是缓慢的、不自觉的, 对于真假善恶美丑的分辩能力也是迟钝的。”刘兆吉教授在《美育心理学》中指出:“感觉力、想象力、理解力、和情感力相互交叉渗透有机组合为人的审美力。就其功能来看, 感觉力是前提, 是基础;想象力是关键, 是审美活动发生质变的临界;理解力是核心而情感力是催化剂, 并成为主线贯穿于整个审美活动之中。”“感觉力”需要“观千剑而后识器”的积累;“想象力”需要大量信息的触发和激活;“情感力”需要较多实践过程的陶冶;“理解力”需要相当的修养作保障。因此, 我们可以对美育综合课作这样的构思:积累感性认识, 培养审美敏感和直觉能力;灌输美学理论, 提高审美修养;参与实践活动, 强化审美体会和经验。

2.艺术、体育课程。狭义的美育常常就是“艺术教育”, 由此可见艺术教育之于美育的重要。有关论述艺术教育的巨大美育作用的文章已经很多, 在此不作赘述。总之, 在高等职教开展艺术教育含括音乐艺术、美术、书法艺术、文学艺术等, 对于实施理想的美育过程以实现美育的理想, 是不可或缺的。同样, 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课程, 也有其无可替代的美育功能, 它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和竞技活动等形式, 培养学生矫健的形体美、高尚的心灵美和运动的艺术美, 使学生在身体练习和竞技活动的过程中,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逐渐形成健美的概念和标准, 形成对人体美、体育竞技美的感受、鉴赏和表现、创造的能力。只有形成了艺术和体育审美能力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 因此, 只有包含了艺术体育课程的美育实施系统, 才是完善的美育系统。

3.学科课程审美化。运用美学原理和各学科课程的审美规律, 挖掘各学科课程的审美内容, 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研究兴趣, 在完善学生审美素质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过程。按照我们对蔡元培先生“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 没有与美育无关的”这句话的狭义理解, 所有的教学课程应该含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学科课程审美化就是要在把本学科“真”与“必然”的内涵展示给学生的同时, 将本学科丰富的审美价值也展示给学生。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都含有极其丰富的审美内容, 如果我们的教师将这些课程“化”成令学生赏心悦目的“审美场”, 我们的学生所获得的就不仅仅是知识了。

4.学生活动课程审美化。一是专门的美育活动, 着重围绕美育综合课的练习设计开展;二是校园内各类课外活动如各类兴趣小组、团体、协会等。通过活动课程的审美化, 进一步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审美表现欲和审美创造欲, 并由此巩固学生的审美欣赏力、审美表现力和审美创造力。丰富的校园活动, 是学生形成审美表现力和审美创造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活动育人”的内涵就在于此。

5.学校管理、学校环境及学校其它层面的全方位美育意识。这是所谓潜在课程的美育参与。刘兆吉教授认为, 学校管理存在许多审美的因素, 比如, 管理中目标链的美、管理职能的美、管理结果的美、人际关系的美、管理者的形象美、环境美。有了审美因素, 也就有了美育功能。我们认为, 学校管理的美育功能在于:它能使所有的教育资源达到合理和谐的配置以形成一个巨大的美育场, 而且能够使整个学校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程度的绩效, “对美育效果产生放大作用, 体现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特征”。

而学校环境的美育功能则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 优美的环境可以使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 充满情趣, 并能使学生从学习的疲乏中解脱出来达到充分的调节, 以促进身心健康, 这就是所谓“望秋云, 神飞扬”, 承“茂林之幽趣”, 享“杂草之芳情”的“畅神”作用;其次, 桃红柳绿、碧池叠石、楼台亭阁、苑林建筑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直观教具, 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 培养和提高学生敏锐的审美感受力;最后, 优美的环境可以陶冶学生性情, 开阔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文化, 砥砺学生品行, 培养学生崇高美好的情操。即让校园栽种的各种名花、香草发挥“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的“比德”的作用, 诱发学生心灵深处潜藏的美好品德, 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和培养。

总之, 在这样的“课程系统”中培养出来的学生, 正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世纪新人”, 而这样的“世纪新人”就是“素质教育”的理想, 有了这样的理想, 则民族复兴有望, 中华腾飞可期。我们应努力让“美育”实现“素质教育”的理想。

参考文献

[1]刘兆吉.美育心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赵伶俐.人生价值的弘扬[M].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1.12.

[3]瞿葆奎主编.教育学论文集——美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上一篇:最新新人培训计划下一篇:陈列部职能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