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边三角形教案(精选15篇)
1.等边三角形教案 篇一
12.3.2等边三角形(2)
一、教学目标
①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理解含30°锐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②学会应用含30°锐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线段之间倍半关系的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含30°锐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 难点:含30°锐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验证.
三、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两块含30°锐角直角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一)板书标题,呈现教学目标:
1、会应用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过程,掌握其应用方法。
(二)引导学生自学:
看教材:课本第55页------第56页,把你认为重要部分打上记号。完成第56页的练习。想一想:
1、你能用别的办法证明55页的定理的吗?
2、定理的应用要具备什么条件?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查自学效果:
提出问题将两个含30°角的三角尺摆放在一起,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出Rt△ABC的直角边BD与斜边AB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探索分析,解决问题
由题意可判别△ABC是等边三角形,且AD为边BC上的高,可得BD=CD=
1AB. 2即: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设问:你能用所学的知识验证以上结论吗? 如学生有困难,可设计以下填空题帮助探寻思路:
1.如图1,△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于D,则∠BAD=__°,BD=__BC=__AB.
2.如图2,△ABC中,若AC⊥BC,∠A=30°,则∠B=__°,延长BC到D使BD=AB,连结AD,则△ABD是__三角形,BC=
11____=____. 22教师小结:以上结论是直角三角形很重要的性质,以后经常要用到,一定要记准条件和结论,不要误记为“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另一直角边的一半”或者“在一个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长边的一半”. 检测练习,反馈调控
1. 如下图,在△ABC中,∠ACB=90°,∠A=30°,CD⊥AB,AB=4.
则BC=____()∠BCD=_____()BD=____.()2.小明沿倾斜角为30°的山坡从山脚步行到山顶,共走了200m,求山的高度. 例题讲解:出示教科书第55页例5.
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是斜梁AB的中点,立柱BC、DE垂直于横梁AC,AB=7.4m,∠A=30°,立 柱BC、DE要多长?
学生仔细读题,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 教师提示要准确选择直角三角形.
请个别学生板演详细过程,强调解题格式要规范. 备选题:
(1)如图,已知Rt△ABC中,∠A=30°,∠ACB=90°,BD平分∠ABC,求证:AD=2DC
(2)如图,已知△ABC中,AB=AC,∠C=30°,AB⊥AD,AD=2cm.求BC的长.
(五)当堂训练
课本P56 练习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哪些知识?(学生思考、讨论、整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七)布置作业:备选题:
1、2 教学反思:
2.等边三角形教案 篇二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家看又一栋楼房正在建设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举例生活中的三角形,直观感知三角形的形状。】
二、探究新知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画好后想一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课件出示:探究一: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师:为了表达方便可以分别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经验动手画三角形,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发现三角形的特征,体现民主、探究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动手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大家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适机插入冷笑话,老师想起了一个笑话,大家想听吗?笑话内容,有位生物老师组织了一个讨论,什么样的动物是人?于是同学们讨论后回答,“有两只眼睛的动物是人。”这时有一位同学“噗嗤”笑了起来,老师走到他的身边问他:“你为什么笑?”这位同学回答说:“按他说的,那我家的小狗狗也是人了,因为它也有两只眼睛。”生物老师又问:“那什么样的动物才是人呢?”又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没有尾巴的动物是人。”又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说:“不对,那按他说的,青蛙也是人了。”)
师:同学们,之所以给大家讲这个笑话,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回答问题要全面思考,不能以面概全,很显然同学们刚才给三角形下的概念是不全面的。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呢?
师:引导学生对照板书的关键词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再课件出示三角形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自学、对比、争辩、判断、概括一系列的活动,由学生自己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培养了学生自学、概括的能力。】
3.三角形的特性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和它的定义。三角形有这么广泛的应用,那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呢?
(师边说边出示课件:探究二:三角形的特性)
(实验操作:教师出具教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适机插入与上台操作的学生的幽默对话)
师:想一想这说明三角形具备什么特性?(课件出示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文字)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图中哪儿有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
师:你能再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吗?
(课件出示一些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的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两次拉动,亲自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又通过说出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我们完成了两个探究活动,下面进入活动三,请大家看黑板。
(课件出示:探究三:三角形的底和高,然后出示房屋的画面)
师:我们只要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就知道了房顶的高度,那么这条线段叫什么,如何画呢?
(课件出示屋顶三角形的高的作图的画面)
(课件出示高和底的概念的画面)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请你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
有三组底和高。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顶点都可以到对边引一条垂线,所以有三组底和高。
【设计意图:复习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的想法,接着让学生自己画高并标出相应的底,教师有针对性地板演指导,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高和底的认识并掌握了高的规范画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任何一条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底来画高,最后思考得出三角形有几组底和高。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并理解了三角形的高,较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教师完成板书)
小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相信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知识的道理。希望大家能用智慧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四、作业
1.回家观察家里哪儿有三角形?有什么作用?
2.画出第三类三角形的三条高。
3.三角形分类教案 篇三
朱腾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概念,知道这两类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掌握三角形按边分后的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各个概念。教学过程:
一、简要复习
出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说说你认识哪些图形?他们分别有什么特征?
二、教学新内容
1、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三角形的知识。在老师讲之前,有两个要求:(1)请同学们先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请你边看边划出你认为重点的地方。(2)不理解的地方作出记号,等一下提出来。
2、学生自学P76-77
3、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在检查的过程中,教师一边小结,一边演示(如用折纸的方式说明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并板书,得出有关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知识:
顶角
腰
腰
底角
底角
底
(1)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边上的两个角叫做底角。
(2)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底边上的高就是它的对称轴。(演示:对折后变成了什么三角形?说明了什么)(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意思,并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问:它有几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1)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正三角形。(2)
等边三角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演示)每一条边上的高都是它的对称轴。
4、请你试着用一个图来表示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并说出这样画的理由。(如果生不会,则由师引导画出。)
小结: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而等边三角形又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三、练习
1、P78
第1、2、4、5题 2、填空。
(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三角形。
(2)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三角形,又叫()三角形。(3)等腰三角形有()条对轴称,等边三角形有()条对轴称。(4)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而等边三角形又是特殊的()。3、判断
(1)
等腰三角形肯定是等边三角形。(2)
等边三角形肯定是等腰三角形。
4、思考题:请你任意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等边三角形,并说出你的画法。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三角形家族中你认识了哪些?
4.等腰三角形判定教案 篇四
祁东成章实验中学
八年级组管飞
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本定理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它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此定理为证明线段相等提供了又一种方法,这是本节的重点.本节内容的难点是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在定理运用时注意前提条件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题设与结论正好相反.学生在应用它们的时候,经常混淆,帮助学生认识判定与性质的区别,这是本节的难点.在定理使用时的前提条件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是容易忽略的,也是难点之一.另外本节的文字叙述题也是难点之一,和上节结合让学生逐步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由于知识点的增加,题目的复杂程度也提高,一定要学生真正理解定理和推论,才能在解题时从条件得到用哪个定理及如何用.教法建议:
本节课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在数学教学中要避免过多告诉学生现成结论。提倡教师鼓励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探索数学的内在规律。具体说明如下:
(1)参与探索发现,领略知识形成过程
学生学习过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概念,首先提出问题: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逆命题的什么?找一名学生口述完了,接下来问:此命题是否为真命?等同学们证明完了,找一名学生代表发言.最后找一名学生用文字口述定理的内容。这样很自然就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这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积极参与发现,满打满算了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克服思维和探求的惰性,获得锻炼机会,对定理的产生过程,真正做到心领神会。
(2)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
由性质定理的学习,我们得到了几个推论,自然想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我们能得到哪些特殊的结论或者说哪些推论呢?这里先让学生发表意见,然后大家共同分析讨论,把一些有价值的、甚至就是教材中的推论板书出来。如果学生提到的不完整,教师可以做适当的点拨引导。
(3)总结,形成知识结构
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便于今后的应用,教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哪些定理依据?(2)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推论;
2.掌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运用;
3.通过例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5.通过知识的纵横迁移感受数学的辩证特征.二.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三.教学难点: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四.教学用具:直尺,电脑
五.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
六.教学过程:
1、新课背景知识复习
(1)请同学们说出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概念
估计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里重点复习怎样分清题设和结论。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并检验它的逆命题是否为真命题?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上述结论,教师稍加整理后给出规范叙述: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由学生说出已知、求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文字转化为数学语言的方法.已知:如图,△ABC中,∠B=∠C.
求证:AB=AC.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
联想证有关线段相等的知识知道,先需构成以AB、AC为对应边的全等三角形.因为已知∠B=∠C,没有对应相等边,所以需添辅助线为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因此辅助线应从A点引起.再让学生回想等腰三角形中常添的辅助线,学生可找出作∠BAC的平分线AD或作BC边上的高AD等证三角形全等的不同方法,从而推出AB=AC.
注意:(1)要弄清判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不要与性质定理混淆.
(2)不能说“一个三角形两底角相等,那么两腰边相等”,因为还未判定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3)判定定理得到的结论是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是已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得到边边和角角关系.小结:证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①等腰三角形定义;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3,典型例题,练习,(见课件)4.应用举例
上午8时,一条船从海岛A出发,以每小时20海里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0时到达海岛B处,从A、B望灯塔C,测得∠NAC=42,0 ∠NBC=84,求从海岛B到灯塔C的距离。0
解:学生上台解答 小结:
(1)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及应用.
(2)等腰三角形的证法.
七.练习
教材 P.91中1、2.
八.作业
教材 P.94习题第3题
5.《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篇五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探究目标】 1.目的与要求能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与边角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角角关系、边边关系、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激励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并熟悉一些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事物. 【探究指导】 教学宫殿 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是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之间的一些相等关系,如图19―46: 角角关系:两锐角互余,即∠A+∠B=90°; 边边关系:勾股定理,即 ; 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即 解直角三角形,可能出现的情况归纳起来只有下列两种情形:(1)已知两条边(一直角边和一斜边;两直角边);(2)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一直角边和一锐角;斜边和一锐角).这两种情形的共同之处:有一条边.因此,直角三角形可解的条件是:至少已知一条边. 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解直角三角形),就是要舍去实际事物的具体内容,把事物及它们的联系转化为图形(点、线、角等)以及图形之间的大小或位置关系. 借助生活常识以及课本中一些概念(如俯角、仰角、倾斜角、坡度、坡角等)的意义,也有助于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当需要求解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时,应恰当地作高,化斜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再求解. 在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常会遇到近似计算,如没有特殊要求外,边长保留四个有效数字,角度精确到1′.
6.我数三角形 篇六
我们也想比大人还厉害呢,所以大家都认真地数了起来。不一会儿,好多同学都有答案了。有的说有10个,有的说有20个,还有的说有25个,也有的说有30个,胡老师都摇摇头。我的答案是35个,胡老师高兴地点了点头。
我是这样数的:先数单个的三角形,它们都在中间小小的五边形的周围(要是把中间的小五边形涂上颜色,数起来就更方便了),共有10个;接着数由两个三角形组合成的三角形,它们也在小五边形的周围,共有10个;再数由三个小三角形组成的大三角形有5个;然后数由两个小三角形与中间的小五边形组成的大三角形,也有5个;最后数由四个小三角形与中间小五边形组成的更大的三角形也是5个。全部加起来一共有35个三角形。
胡老师说,只有像我这样有规律地数才不会漏掉或重数。同学们都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高兴极了!
(指导教师 胡宏伟)
7.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篇七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能灵活运用.(2)继续学习几何证明的分析方法,懂得推理过程中的因果关系.知道数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规律.【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体会研究图形性质的方法.(2)培养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构建知识的能力.(3)培养识图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
使学生对逻辑思维产生兴趣,在积极参与定理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增强主体意识、综合意识.【教学重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教学难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复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除了具备三角形的性质外,还具备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1)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
(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除了刚才同学们回答的性质外,直角三角形还具备哪些特殊性质?现在我们一起探索!
.实验操作: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的纸片.(1)量一量边AB的长度;
(2)找到斜边的中点,用字母D表示,画出斜边上的中线;
(3)量一量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让学生猜想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长度之间的关系.2.提出命题: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证明命题:
你能否用演绎推理证明这一猜想?
已知,如图,在Rt△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求证:cD=AB.【分析】可“倍长中线”,延长cD至点E,使DE=cD,易证四边形AcBE是矩形,所以
cE=AB=2cD.思考还有其他方法来证明吗?还可作如下的辅助线.4.应用:
例如图,在Rt△AcB中,∠AcB=90°,∠A=30°.求证:Bc=AB
【分析】构造斜边上的中线,作斜边上的中线cD,易证△BDc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c=BD=AB.【归纳结论】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如图,cD是Rt△ABc斜边上的中线,cD=4,则AB=______.2.三角形三个角度度数比为1∶2∶3,它的最大边长是4cm,那么它的最小边长为______cm.3.如图,在△ABc中,AD是高,cE是中线,Dc=BE,DG⊥cE,G为垂足.求证:(1)G是cE的中点;
(2)∠B=2∠BcE.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图,△ABc中,AB=Ac,∠c=30°,AB⊥AD,AD=2cm,求Bc的长.【答案】
.8
2.2
3.证明:(1)连接DE.∵在Rt△ADB中,DE=AB,又∵BE=AB,Dc=BE,∴Dc=DE.∵DG⊥cE,∴G为cE的中点.(2)∵BE=ED=Dc,∴∠B=∠EDB,∠EDB=2∠BcE,∴∠B=2∠BcE.4.6cm
【教学说明】可由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教师归纳.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8.全等三角形 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能正确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能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拼图以及三角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等活动,来感知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学习,认识和熟悉生活中的全等图形,认识生活和数学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在通过观察、实际操作来感知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理解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教学难点 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教学关键 通过拼图、对三角形进行平移、旋转、翻折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全等三角形图形变换中的对应元素的变化规律,以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点、对应边、对应角。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三角板、一对全等三角形硬纸版
学生------白纸一张 硬纸三角形一个
教学过程设计
一、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9.拐杖和三角形 篇九
我和爸爸一边走,一边聊天,海滩上留下了两串脚印,大的是爸爸的,小的是我的,真像两串长长的省略号。
我考了爸爸一个问题:“有一个人在海滩上走,走了很久,可是回头一看,都没有留下脚印,这是为什么呢?”
爸爸想了想,问我:“他是用手倒立着走的?”
“不对,用手能走很久吗?”
“他是在沙滩上滚的?”
“瞎猜,我明明说是走的!”
“我猜不出来了……”爸爸老实承认。
“哈哈,被我考倒了吧?”我得意地说,“因为这个人是倒退着走的,回头看身后当然没有脚印了。”
“真狡猾!”爸爸不服气地说。他眼珠一转,也想出个问题来:“我也考你个问题,有胆量吗?”“没问题,手下败将,放马过来吧!”
“呵呵,这个问题就在面前,你看那串脚印。”爸爸往右前方一指。
我仔细看了看,咦,这串脚印还真有些奇怪,在一串不大的脚印旁边,紧紧伴随着一串圆圆的“脚印”,而且看起来很均匀,似乎是有一个长了“三条腿”的人刚刚从这里走过。
“我的问题是:这是个什么样的人留下的脚印?”爸爸早已想好了。
我认真地考虑起来:“这应该是个人,随身还带着东西,如果是小狗,那应该绕着主人跑来跑去,而且小狗也不会是一条腿。”我蹲下来看了看,“这个多出来的脚印比较深,那应该是个细长的东西,啊!我想到了,是一个老爷爷或老奶奶拄着拐杖在散步!”
“你确定吗?”爸爸考验我。
“确定肯定以及一定!你看。”我用手指头把两个脚印和旁边的“拐杖脚印”连起来,画出了一个三角形,“这就是一个老人家的两只脚和一根拐杖,正好是一个三角形。”
“那为什么会有一个三角形?”
“这还用问吗?三个点、三条线段围起来的图形,当然就是三角形了。”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弱智。
“嗯,我问的是为什么老人家要拄着拐杖,然后会正好形成一个三角形?”爸爸修改了他的问题。
“这可难不倒我,正好我学过,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哎呀对了,我们班上的同学说到三角形的稳定性,举的例子都是自行车、小凳子、空调架什么的,我要是说出这个拐杖三角形来,那就帅呆了!”我叫起来。
“对,是有稳定性,你还可以结合重心来解释一下……”爸爸又继续问。
“不是说一个问题吗?”我不高兴了。
“呃,那就算买一送二!不正好也构成个三角形吗?”爸爸笑嘻嘻地说。
原来爸爸是看我学了三角形的知识,故意考我的。
(关丹秋写)
日志评论:
张知阳4月22日19:14:53
我觉得拄了拐杖就像多了一条腿,当然稳定了,腿越多越稳定!
陶斯炜4月22日19:38:05
那这么说蜈蚣最稳定,不如让老爷爷拄上几十条拐杖,变成蜈蚣好了。
高原峰4月22日20:09:22
别吵了,我还是出个谜语考考你们吧:“什么动物,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到了傍晚又变成三条腿?”
程星灵4月23日12:15:34
这不就是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吗?我先不说谜底,想知道的同学可以去查查资料。
10.科学教案—认识三角形 篇十
—向日葵
组员:唐新华 孙晨 王遐 罗杰 张玉龙 张鹏程 吴章俊
设计意图:认识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学习一些几何形体的简单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别和区分。《指南》中也指出3-4岁的幼儿要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量的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活动目标;1.知道三角形的主要特征,即三角形由三条边三个角组成。
2.能从多种图形中找出三角形。3.产生对三角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三角形若干个;小白兔、森林、房屋剪纸、一支画笔。
活动过程:1.老师给小朋友讲故事,今天是小白兔外婆的生日,她要去给外婆送生日蛋糕;小白兔经过森林把蛋糕送给外婆后,和外婆一起吃了蛋糕,然后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老师请小朋友上来将小白兔的路线画出来,刚好是一个三角形。
2.引入三角形,给小朋友每人发一个白色的三角形;询问小朋友手中的三角形有什么?为什么它叫三角形?进而引出三角形的特征:三条边、三个角。
3.在多种图形中放入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三角形,指导幼儿正确的找出三角形,巩固对三角形的认识。
11.《全等三角形》教案 篇十一
【学习目标】
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会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和对应顶点。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难点:寻找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元素规律,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习过程】
过程一:导入新课
右图是用七巧板拼成的帆船,找出全等的图形。
过程二:学生自学,个人展示
问题一:下图是一对三条边不相等的三角形,其中△ABC 和△XYZ能够完全重合,它们是全等的,其中
(1)顶点A和顶点X重合,它们是找对应顶点。
请找出其它的对应顶点。
(2)AB边和XY边重合,它们是对应边。
请找出其它的对应边。
AB
=
XY
=
=
(3)A和X能够重合,它们是对应角。请找出其它的对应角。
A
=
X
=
=
结论:(1)全等三角形的()相等,()相等。
(2)△ABC 和△XYZ是全等的,我们把它记“△ABC△XYZ”(3)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问题二:若△ABC≌△DEF,∠A的对应角是∠D,∠B的对应角∠E,则∠C与 是对应角;AB与 是对应边,BC与 是对应边,AC与 是对应边。
过程三:分组学习,交流展示
问题三:如图△ABC≌△AEC,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问题四:如图:△AOD≌△BOC,写出其中相等的角
问题五:如图,△ABC≌△ABC,∠C=25°,BC=6cm,AC=4cm ,你能得出△ABC中哪些角的大小,哪些边的长度?
问题六:如图,一栅栏顶部是由全等三角形组成的,其中AC=0.2m,BC=2AC,求BD的长。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题? 【自我检测】
如图△ABC≌△AEC,∠B=30,ACB85,求出△AEC个内角的度数。
【学后反思】
12.“解三角形”单元测试 篇十二
1.(A)在△ABC中,若a2=b2+c2+3bc,则A的度数为.
2.(A)在△ABC中,已知cosAa=cosBb=cosCc,则∠A等于.
3.(A)在△ABC中,若acosA=bcosB,则△ABC是.(填序号)
①等腰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等腰直角三角形;④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4.(B)在△ABC中,若cb=cosCcosB,则此三角形为.
①直角三角形;②等腰三角形;③等腰直角三角形;④正三角形.
第5题图
5.(B)如图,为了测定河的宽度,在一岸边选定两点A,B,望对岸标记物C,测得∠CAB=30°,∠CBA=75°,
AB=120m,则河的宽度为.
6.(B)在△ABC中,已知sinA∶sinB∶sinC=7∶8∶13,则此三角形中最大内角的度数是.
7.(B)在△ABC中,AB=5,BC=7,AC=8,则AB•BC的值为.
8.(B)已知锐角三角形边长分别为2,3,x,则x的取值范围是.
9.(C)在△ABC中,∠A=60°,b=1,面积为3,则
a+b+csinA+sinB+sinC=.
10.(C)在△ABC中,若∠B=30°,AB=23,AC=2,则△ABC的面积为.
11.(C)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sin2A=sin2B,则△ABC是等腰三角形;②若sinA=cosB,则△ABC是直角三角形;③若a2-b2-c2>0,则△ABC是钝角三角形;④若cos(A-B)cos(B-C)cos(C-A)=1,则△ABC是等边三角形.
以上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12.(C)若△ABC中,∠C=60°,a+b=1,则此三角形的面积S△ABC的取值范围是.
二、解答题
13.(A)在△ABC中,BC=a,AC=b,a,b是方程x2-23x+2=0的两个根,且2cos(A+B)=1,求:
(1)角C的度数;
(2)线段AB的长度;
(3)△ABC的面积.
14.(B)在△ABC中,lga-lgc=lg(sinB)=-lg2,且B为锐角,试判断此三角形的形状.
第15题图
15.(C)如图,半圆O的半径为1,A为直径延长线上一点,OA=2.B为半圆上任意一点(端点除外),
以AB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设∠AOB=α,将四边形OACB的面积表示为α的函数,并判定四边形OACB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与最小值?若存在,求出具体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3.认识三角形小班教案 篇十三
1、引导幼儿在探索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三角形,知道其名称和形状特征;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初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活动准备:
1、长短不同的小棒若干,总数是幼儿人数的6倍;
2、三角形卡片若干;
3、红领巾、小房子、小旗子等三角形实物若干;
4、彩纸、铅笔、橡皮、剪刀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探索操作
1、在正方形拼图的基础上,请幼儿任意拿3根小棒拼摆图形。幼儿探索活动,教师指导。
2、请个幼儿说一说,摆得什么样的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有几个角;
3、师生共同拼图,并点数图形的边、角;
小结:有3条边、3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丰富词汇:三角形。
二、探索感知
1、请幼儿任意取出一个三角形卡片,点数它有几个条边、几个角?
2、出示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引导幼儿观察其不同点,相同点。
不同点: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角尖、有的角大……
相同点:都有3个角、3条边。
3、小结:不管图形大小,不管角尖,只要有3条边、3 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三、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
1、引导幼儿在环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物体(小彩旗、红领巾)。
2、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见过的象三角形的物体
四、做一做、试一试剪裁三角形并拼图
1、教师引导幼儿用各种方法剪裁出任意三角形(剪、撕、画等),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2、鼓励幼儿用剪出的三角形拼出自己喜爱的动物或物品的形象。
五、自我评价,展览幼儿作品。
14.三角形面积公式教案 篇十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进一步解决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简单推导和应用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补充了三角形新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证明,同时总结出该公式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具体运用于相关的题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定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研究和发现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愉悦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解决简单的相关题目。
教学难点:
三角形面积公式与正弦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师:以前我们就已经接触过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今天我们来学习它的另一个表达公式。
121推导出下面的三角形面积公式,S=absinC,大家能推出其它的几个公式吗?
211生:同理可得,S=bcsinA, S=acsinB 22根据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面积公式S=ah,应用以上求出的高的公式如ha=bsinC代入,可以Ⅱ.讲授新课
[范例讲解] 例
1、在ABC中,根据下列条件,求三角形的面积S(1)已知a=5cm,c=7cm,B=60;(2)已知B=30,C=45,b=2cm;(3)已知三边的长分别为a=3cm,b=5cm,c=7cm
分析:这是一道在不同已知条件下求三角形的面积的问题,与解三角形问题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应用解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观察已知什么,尚缺什么?求出需要的元素,就可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例
2、(1)锐角ABC中,S=33,BC=4,CA=3,求角C 与c边。
变式:ABC中,S=33,BC=4,CA=3,求角C与c边。(2)ABC中a=2,B=练习:课本P18练习2
3,S=,解三角形。
例3.如图,在某市进行城市环境建设中,要把一个三角形的区域改造成室内公园,经过测量得到这个三角形区域的三条边长分别为60m,100m,140m,这个区域的面积是多少?
Ⅲ.课时小结
(1)三角形面积公式正用和逆用。
15.三角形的内角和 篇十五
知识与能力:
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有科学实验态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这一规律的过程,并归纳总结出规律。
教学难点: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生准备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各一个,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同学们,这几天我们都在研究什么知识?(三角形)能说说你们都认识了哪些三角形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出示三角形并汇报各类三角形及特点)
2、数学中把三角形的这三个角称为三角形的内角,三个内角加起来就叫内角和。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
二、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心理
"咦,不好,直角三角形里面的三兄弟怎么吵起来了?快听听它们为什么吵起来了?"
"哦,它们为了争大小而吵起来。"
我们来帮帮它们好吗?看能不能让老二和老大一样大。
师:请同学们帮老师画一个三角形,能做到吗?(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
生:能。师:请听要求,画一个有两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开始。(设置矛盾,使学生在矛盾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师:有谁画出来啦?生1:不能画。生2:只能画两个直角。生3:……
师:问题出现在哪儿呢?这一定有什么奥秘?想不想知道?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揭示矛盾,巧妙引入新知的探究)
三、动手操作,探究三角形内角和、
(一)猜一猜。师: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生1:180°。生2:不一定。……
(二)操作、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1、量一量三角形的内角
动手量一量自己手中的三角形的内角度数。
师: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不是180°,你能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使别人相信呢?
生:可以先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再加起来。师:哦,也就是测量计算,是吗?猜想验证,探究规律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先听合作要求:拿出准备的一大一小的两个三角形,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量一量它们的内角,注意分工:最好一个人量,一人记录并计算,看哪一小组完成的好?
(1)学生听合作要求后分组合作,将各种三角形的内角和计算出来并填在小组活动记录表中。(观察哪组配合好)。
(2)指名汇报各组度量和计算内角和的结果。学生汇报结果。生1:180°。生2:175°。生3:182°。
(3)观察:从大家量、算的结果中,你发现什么?
归纳:大家算出的三角形内角和都等于或接近180°。
师:没有得到统一的结果。这个办法不能使人很信服,怎么办?还有其它办法吗?生1:有。生2:用拼合的办法,就是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放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师:怎样才能把三个内角放在一起呢?生:把它们剪下来放在一起。(学生操作)
师:很好。现在各小组就行动起来吧,看哪些小组的方法巧妙。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看同学们拼得这样开心,老师也想拼拼,行吗?演示课件。看老师最终把三个角拼成了一个什么角?平角。是多少度?180°如果拼成一个180 度的平角就可以验证这个结论,对吗?现在,我们可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那么对任意三角形都是这个结
论吗?
演示锐角三角形折角。 (三个顶点重合后是一个平角,折好后是一个长方形。)你们想不想去试一试。
1、小组探究活動,师巡视过程中加入探究、指导(如生有困难,师可引导、有可能出现折不到一起的情况,可演示以帮助学生)
2、你通过哪种三角形验证(钝角、锐角、直角逐一汇报),生边出示三角形边汇报。(如有实物投影,直接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最好,也可用大三角形示范,可随机改变顺序)
a.验证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折法1中三个角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什么角?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引导生归纳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折法2 我们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引导生归纳出: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即:不必三个角都折,锐角向直角方向折,两个锐角拼成直角与直角重合即可)
b.验证锐角、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归纳:锐角、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
放手发动学生独立完成 ,逐一种类汇报? 师给予鼓励
三、总结规律
刚才,我们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量、剪、撕,能不能给三角形内角下一个结论呢?(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对!不论是哪种三角形,不论大小!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师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生齐读一遍。)
为什么用测量计算的方法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呢?
(量的不准。有的量角器有误差。)
四、应用新知,知识升华。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它又能帮助我们解决那些问题呢?
1.解决直角三角形内角三兄弟之争
师:现在谁能说说不能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一个三角形的原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生: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直角,它的内角和就大于180°。
师:那老师还有疑问,在一个三角形中,有没有可能有两个钝角呢?
生:不可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两个锐角和已经超过了180°。
师:那有没有可能有两个锐角呢?
生:有,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
2.任何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是( )度。
3.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和是( )度。
4.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0,
∠3=250, 求∠2的度数。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0度,他的顶角是多少度?
6.考考你:你知道下面的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吗?
7.家里镜框上的一块三角形玻璃碎了(如图)。聪明的明明,只带了其中的一块去玻璃店,就配到了和原来一模一样的。你知道他带的是哪一块吗?
五.拓展延伸
【等边三角形教案】推荐阅读:
《全等三角形》教案10-23
小学五年级三角形面积教案06-29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三角形分类06-16
七年级数学下册4.1认识三角形教案08-27
[初中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4 湘教版08-25
解三角形总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