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宝》观后感(信息)

2024-11-11

《吴仁宝》观后感(信息)(共9篇)

1.《吴仁宝》观后感(信息) 篇一

《吴仁宝》影片观后感

《吴仁宝》这不电影我已经看了4遍,但每一次都会给我不一样的体会。记得第一次是在我预备党员培训会上看的。当时由于是党课培训所以在看之前就觉得没什么好看,但慢慢地觉得这电影还行,也慢慢地被吸引进去了。第一次没有想的很多只是觉得好看,许多地方比较感人,当时看时眼眶也湿润了。第一次也更多的把他当成是一部电影来观赏没有太多的想法。第二次是作为党课工作人员陪同观看的,感觉最大的一点就是电影很好的体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三次是替你们找观影素材是又看了一遍,那时更多的想法就是这部影片对你们会产生的效果反响,能不能很好的切合我们支部要开展的群众路线的教育活动主题。那么最近一次,就是和你们一起欣赏的,这一次也是我感受颇多的一次,具体的体会我下面一一讲一下。

第一点,也是大家都能体会到的,党员要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电影

中,盖模仿,整改土地,修建工厂等等都是党员牵头群众跟进的模式。而且在带头的过程中党员不怕苦坚持不懈,坚信通过行动

能感化他人,最终也达到了效果。当然,电影有其艺术手法,可

能其中不会因为是一两件事而改变的大家看法,比如说先开始规

整土地没人去,有福家孩子出事了,最后因为党员的帮忙得救了

从而大家齐心协力了。这是一方面原因,但我觉得这只是坚持不

懈的一种体现,现实中我想也正是因为华西村老百姓们真正体会

到了党员们是在起带头作用,才最终被感化的。所以这也使我们

了解到了另外的一点,模范带头作用不是说说的,是要靠无数次的实践去证明的,只有你证明了,群众认可了你党员的先锋模范

作用,那才是有效的,并不是我们靠几篇文章,几张照片自吹自

擂所能体现的。

第二点,敢于担责任。电影中每次遇到意见分歧,遇到改革时,吴仁宝都

主动承担责任。现实的工作中也是一样,有些活动的举办,我们

是有很好的想法,有很好的计划,但碍于实施的困难,后果的难

以估计而止步不前,包括我在内也是一样,之前带社团,有很好的想法,但做起来困难后果不敢承担,就怕把社团在我手里搞垮

了,所以按部就班毫无创新。做为我们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就要

敢想、敢做、敢当。我们干嘛要用20几岁的身体想着40几岁的问题,做着60几岁的事情,有时还不敢做。那大家没有没有考虑

过除了这个不敢冒险不敢担责任以外还有什么原因吗?我觉得还

以一点,我们缺乏可行性预估。我们不缺想法甚至有时候会天马

行空,我们缺的是对这个想法的可行性预估。这也是阻碍我们做

事的一大原因。所以我们以后在策划活动时,有想法之后不妨先

别想着具体的活动细节,先投入尽力去做一份可行性报告,具体

怎么做我们可以去学,但一定要有这想法。

第三点,党员做的事一定要以群众的利益为前提。俗话说好得人心者得天

下,我们党员做的事一定要是为群众考虑的。以后我们办的一些

活动也主要是围绕服务大众所展开的。可能会有同学不明白我们

有些活动的意义是什么,更甚者以为我们是在作秀,但只要我们

始终坚持着为群众谋福利这个理念。那么大家肯定会正确的理解的。可能大家会觉得我说的很大,觉得我学生怎么去为群众谋福

利啊。但其实这一点不大,一点不难,党员的服务态度应该是根

植于心的,贯穿于大小事务中的。比如主动打扫宿舍卫生、帮同

学带个饭、朋友难过时安慰安慰、需要帮助时毫不吝啬等等,笼

统的说就是要做一个好人,要有一颗热肠心。

第四点,决策要有预见性,要多想、细想。“当干部的只有想着吃不下睡不

着,老百姓才能有盼头。”作为学生支部书记可能不会说同学们真的要你去想着美好的未来带领着大家过上好日子,但在工作中这

种预见性的想法是要有的。不管是办活动也好开会也好还是学习

生活,一定要有预见性,要准备好自己的Plan B。也只有这才做

事才有退后的余地,不至于因为自己的疏忽没有预料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那么,最后呢,在党中央校党委强调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之际,我们支部观看的这次《吴仁宝》影片,收获颇丰。我觉得我们党员要走好群众路线就必须以身作则,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工作中要有预见性要多从同学群众的角度去考虑,也只有这样,我们学生党员才能得到同学们的认可。

2.吴仁宝观后感 篇二

这天下午,区委组织部组织全区村居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观看了电影《吴仁宝》,回来的路上,脑海里不断闪现老书记本人以及电影中经过艺术化处理的老书记的形象闪,想了一路给自己一句忠告——适当的“比较”会让内心闪耀光明。

过自己刚参加工作、一步一步走到此刻的每个关键瞬间,心头不由生出一丝酸楚、甘甜。刚开通博客那时,很喜欢写一些工作感悟,内情绪感的片段似乎不敢向任何人倾诉,久而久之觉得博客似乎成了我们向领导、同事、朋友介绍自己工作的平台,慢慢的发现自己好像不是很喜欢这样与人交流,所写东西日渐稀少。很多朋友说我很低调,我也自认为是低调的人,工作时就应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如果每做一件事情都要用文字表达出来,我似乎不太适应,也不太情愿。

回想起6个年头里,自己走过的每一步,都伴随着领导、同事、家人、朋友、爱人的关心与呵护,个性是担任村里支部书记以后,家似乎成了我的旅馆,结婚4个年头没有要孩子的计划,有时会想自己是不是太“固执”了、太“自我”、太“自私”,两位母亲经常会在我们跟前念叨这些事,但都没有半点责怪之意,但比起老书记“夺走”家人口粮、断亲送子的事情,我所舍弃的又算得了什么,比起老书记的妻子,两位母亲似乎又没有责怪我的理由。

26岁担任支部书记那年,“一个刚出校门的女孩子,是否能担负起这个职责?”无疑成了群众、领导、同事、家人的最大困惑,为了证明自己,无数次的挑战、冲闯身心的底线,但跟老书记的底线比起来我的不明白被甩了多远,跟老书记冲劲、闯劲相比我的不明白被是否能用“劲”的字眼。

3.电影吴仁宝观后感 篇三

电影《吴仁宝》观后感

5月20日晚,镇委、镇府组织干部职工在五楼会议室观看了电影《吴仁宝》,影片讲述了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带领一代华西人经过数十年的风风雨雨后脱贫致富的故事。作为一部很好的教育片,影片截取了几个很感人的事例,生动刻画了一个忠于职守的村书记形象.影片以时间为主线,围绕吴仁宝将华西村的发家史娓娓道来,成功的塑造了一个良好的村书记形象,同时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那些久违的闪光点,比如集体农业时代人与人之间互相扶助,淳朴真诚的关系。影片给我的触动除了吴仁宝一心一意为老百姓谋福利的精神外,还有吴仁宝强大的号召力和卓越的远见,他总是冒出各种超前的想法,比如在大饥荒年代毅然决定买大磨盘,在70年代提出要建小五金厂,这些都与当时的时代主流相违背,然而真理有时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历史证明了吴仁宝的远见是完全正确的,也再次说明了随大流、盲目跟风难有大成就。华西村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勤劳聪慧的华西人一点点创造出的,无论在改革开放之前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华西村都走在了时代的前列,紧紧地把握住了时代发展大势。

华西村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应对挑战的根本法宝只有四个字:实事求是!作为基层干部,吴仁宝对实事求是的理解很朴素,叫做“吃透两头”、“两头一致”。吴仁宝的所谓“吃透两头”,指的是吃透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吃透本地工作实际。“两头一致”,则是一头与中央保持一致,一头与老百姓保持一致。因此,不管政治风云如何变幻、国家方针政策怎样调整,他与华西村都能够启动自己的“响应机制”,一次次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超前发展、科学发展。吴仁宝的人生经历深深吸引着众多的人,带领华西村民走出了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之路。

2011年正值华西50大庆,乘着龙希大厦的竣工华西召开了堪比春晚的村庆。随着而来的是各路媒体的深入调查报道,有正面的宣传,也有客观的剖析,当然负面的抨击绝不会见于网络报刊。综合各方消息,大致可以知晓吴仁宝对于华西的财务控制地非常严格,官方报道村民个个都是百万富翁,但是这百万是不能变现的,只能以股金的形式存入华西村财务,且自己没有支配权。据当地村民介绍,婚丧喜事需要用钱时,村里会拨付一笔钱,一场婚礼只能在一定的金额内完成,即使存款上有千万也没有权限提取使用。关于华西村民的住宅别墅,有人做过深入调查,一套三层别墅价值200万,华西为每位村民进行了配置,但住别墅的代价是一家三口每年需向村里还款20万,意味着一家三口为华西工作的所有工作都要上缴,而且这别墅没有产权。村约还规定,当村民搬离华西村或不在华西工作时,所有的房子车子都要收回,存在村里的股金也不能支付。这样的一种共同富裕把华西村民的财务全部集体化了,虽有所有权,却没有支配权,每一位村民都要为配置的别墅和汽车贡献自己的全部劳动价值。

吴仁宝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作为基层干部的我们也许难以做的像他那么好,但我们要和他一样把满腔的热情用到学习和学生活动中去,努力培养自己开阔的眼界和坚持不懈的品格,为我们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观看吴仁宝观后感 篇四

吴仁宝说:“一个共产党员就是为民利益的一面旗帜。无论任何时候,我坚信一点,共产党是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幸福的。共产党员就应该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见到荣誉就让,见到困难就上,只要明富,不要暗富;明的少拿,暗的不拿。我始终做到‘三不’: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

吴书记这一段话,普通、朴素、平实、无华。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能够说得出,而且有许多人能够说得更漂亮,更动听,甚至倒背如流,甚至在台上信誓旦旦大说特说过。无足为奇。作为一把手的吴书记,始终做到“三不”,实在是了不起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有几人能做到?我们不难见到,面对实际利益,我们耳闻目睹的一些基层一把手很少不得第一的:福利分房,一把手排名第一,优先挑选;分发奖金,一把手排名第一,数额最多;工资晋级,一把手排名第一,捷足先登(大多情况下,同等硬条件,官者在前,兵者在后);就是一个捐款公布名单,一把手也排在第一,不是捐款第一,而是书写其名字得排在第一,否则就有意见。也就是说,荣誉也得第一,不能拉后!吴仁宝书记的“三不”有几个一把手能够做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孔子《论语・季氏》云:“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的“九思”,强调的是君子行为特征,也是如何成为君子的重要途径。我们党员干部经常与群众打交道,肩负着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责任。“见得思义”,见到可以得到的东西时,要考虑是否合乎道义,自己是否应该得到。应当恪守法纪和道德的底线,不为金钱所困,不为名利所惑,不为美色所迷,不为权欲所制。吴仁宝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见到荣誉就让,见到困难就上”,“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毫不含糊,毫不遮掩,观点明确,立场坚定,斩钉切铁,掷地有声,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干部的伟大胸怀。

5.《吴仁宝》电影观后感 篇五

因此,不管政治风云如何变幻、国家方针政策怎样调整,他与华西村都能够启动自己的“响应机制”,一次次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超前发展、科学发展。吴仁宝的人生经历深深吸引着众多的人,带领华西村民走出了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之路。

电影里还有个小插曲,一个父亲的不舍和无私深深地打动了我,他把他的小儿子阿四送给一位刚刚失去儿子的人家,嘱咐阿四为那户人家养老送终,阿四由起初的哭闹、不原意到最后的接受,他的懂事、理解也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6.大学村官《吴仁宝》观后感 篇六

故事从上世纪60年代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揭开序幕。在书记吴仁宝的带领下,华西村人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华西特色的社会主义致富道路。从开始的“15年规划”平整田地,到下狠心购买大磨盘,再到“顶风”开办小五金工厂,以及后来的分田到户、农副产业两手抓等等,时代的节点为华西人带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和机遇,他们凭着自己的劳动和不怕吃苦的精神, 在党员老书记吴仁宝的带领下,始终走在时代的前端,最终走出了这条华西道路。

这部影片给我的最大影响就是吴仁宝身上那种不同于常人的“智慧”,有勇有谋,又不缺少温情。他勇敢,敢想敢做;他坚持,十年如一日;他创新,最爱折腾。可以说,没有吴仁宝就没有华西。当然,华西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最重要的就是华西人民团结一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精神。民众的觉悟较高。

这部影片启示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扎根基层,善于创新,实事求是,团结民众,尽心尽力为百姓服务。

7.《吴仁宝》观后感(信息) 篇七

观看电影《吴仁宝》后,我被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作为一个中国新农村的基层领导的楷模、一个农村的村党委书记,位不高,权不重,可吴仁宝一样在这个岗位上对“人民公仆”这四个字作出了最好的解释。在他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40多年的生涯中,用他一生的智慧和心血,率领华西群众开拓发展,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化致富农人、以城镇化发展屯子、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特色发展之路,使华西村从贫穷落后走向率先发展、科学发生、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天下第一村,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首先,要为群众着想,发挥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和克己奉公的精神。华西村的成功,得益于吴仁宝的敢为人先,也得益于全体华西人的共同努力,可见一切发展都和人民群众密不可分,而要团结群众,就必须首先为群众着想,一切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在华西村发展的过程中,也曾出现过一些反对的声音,但正是因为吴仁宝的带头示范、克己奉公,才使得群众消除顾虑,团结一致。例如在买磨盘时,在开发荒地时,吴仁宝都“身先士卒”,最先拿出自家的米、带着党员为公家背石块建磨坊,因为他一切行动的出发点都是群体华西人的利益,才最终感动了人民群众,大家才会自发团结起来,在即将过年的飘雪天里仍热火朝天的开发荒地。而对照自身工作,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们也要发挥这样的精神,在工作和生活中多为大局着想、为观众着想、为他人着想,促进集体凝聚力的形成,带动所处的部门形成更好的向心力。

第二,夯实能力、敢于担当,以实力树立威信。改革是一件充满风险的事情,但正如吴仁宝所说,他给华西人描述的蓝图,什么时候落空过?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他敏锐的观察力和过硬的实力。吴仁宝在华西村的发展过程中,有几次决定其实是与群众的想法“背道而驰”:例如电影开篇买磨盘时,以及华西村拒绝分田到户、乃至开办小五金厂、喷雾器厂时,对于当时的普通百姓来说都是极大的冒险。但正是吴仁宝超人一步的决断力和敢于担当的精神给了华西人很大的信心,才使华西村把握住了每一次发展的机会,吴仁宝也逐步树立了自己的威信。类比而言,作为一名研发岗位的电视工作者,我们也需要这样扎实的业务能力、敏锐的观察力,从而作为创新力的支撑,让实力成为权威的最好注解。

结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铲除“四风”孽气的要求和我们的实际工作来看,作为一个基层党员,在工作中,必须时刻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弘扬正气,做群众的表率,要立足本职,干一行,爱一行,爱岗敬业、甘于奉献,高标准严要求,努力树立先锋战士的形象。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立足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创造一流业绩。工作中应该处处为先,想的比别人远、做的比别人快,想在前,做在前。60年代的吴仁宝,他想的是如何节约生产力,搞农副业生产、搞多种经营。70年代,他想的是如何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建起小五金加工厂。80年代,他想建学校、盖医院,让全村的老百姓不再跑到100多里外去看病„„。要坚持埋头苦干,不事张扬,重实际,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来体现。

8.观《吴仁宝》有感 篇八

电影《吴仁宝》把我带到了中国第一村——华西村。

吴仁宝,华西村前党支部书记,创造了中国第一村的奇迹,自己也更当之无愧的被称为“中国第一书记”。

华西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还叫做华西大队的时候,吴仁宝开始当任华西大队的党支部书记,那时,村里土地沟壑贫瘠,人口越来越多,粮食也越来越不够吃,吴仁宝毅然的给自己下决心,一定要让村民吃饱饭!

40多年来,华西村在吴书记的带领下,不断由小变大,由穷变富,早在90年代初,就率先在全国先后成为“别墅村”、“轿车村”、“彩电村”、“电脑村”等,现已拥有40多项“全国第一”。

为什么他能够带领一个贫穷的村庄变成今天这样一个中国最富裕村庄呢?原因很多,但不能不说的是:“吴仁宝是一位真实的好领导!”

他的成功,他所创造的奇迹,绝不仅仅是偶然,也不仅仅是紧跟了政策!

为什么华西村有今天的成就?为什么时至今日华西人还铭记着这位“老书记”?原因就在于,吴仁宝他所干的事情、所做的事业都是为了华西人“能过上好日子”,都是为了华西村的发展。他以“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坦荡胸怀、以坚持“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以“廉政不做贪官,勤政不当懒官,仕政不为庸官”的实际行动,感动了全体华西人,也激发了大家建设华西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从而实现了华西村由上世纪60年代的穷乡僻壤到如今现代化城市的伟大奇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你把百姓放在心中,百姓才能把你放在心中;只有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能把你当亲人。我想这是吴仁宝虽年逾耄耋,而所有华西人感谢他、尊敬他,还愿意深情的叫他一声“老书记”的原因所在。

他是一位真心为民着想的领导!

吴仁宝身上有太多太多的优点,总结概述起来主要有以下七点:

1、真心实意为民谋福利。

2、身先士卒带好头。

3、艰苦奋斗享福在后

4、每天社会新闻,国家政策新闻都会坚持看,用心思考!

5、信心强大,一旦决定目标,就再苦再累也要完成!

6、有着独立的思维模式,从不会跟风模仿,只会实事求是!

7、紧跟形势,与时俱进,从不会僵化模式!

9.吴仁宝电影观后感 篇九

电影《吴仁宝》通过一段段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创业不易 创新更难”,从抢买磨盘,顶着压力开办五金加工厂,再到创办华西的一个个现代化企业,无不体现着这位华西当家人的精明和胆识。

“有福民享 有难我当”。影片中最动情之处在于吴仁宝那种始终不渝的忘我的爱民情怀,为了华西村的需要,吴仁宝可以置家中四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于不顾,而捐出米缸中仅剩的大米。为安抚一位失去孩子的村民,他毅然将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送到那位村民的家中……

影片虽不催人泪下,但给人的信心和力量是无限的,一位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带领一帮普普通通的基层党员却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每一个场面,每一次举措,每一句话语,无不闪耀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芒。

他常说:“共产党员就应该实事求是,吃苦耐劳。当干部的就得想到吃不下睡不着,老百姓才有盼头。”有着眼未来的胸怀,才有全村社员同志们的挥手高呼:“你们共产党员在前面走,我们在后面一步都不落下”的场面。

最后,85岁高龄的吴仁宝,也对自己做了这样的评价:“骂我不生气、夸奖不足喜、挫折不泄气,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所以我要为党为国争一口气。”

上一篇:自我介绍考核要求下一篇:广告,如何才能让农民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