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习惯案例反思

2024-07-30

行为习惯案例反思(共12篇)

1.行为习惯案例反思 篇一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马城镇中心小学 顾彩云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好的习惯,会终生受益;养成坏的习惯,吃一辈子的亏。因此,班主任首先应该重视养成教育。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一个良好的班风与学风的形成,是与班主任善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分不开的。

在养成教育中,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育人环境的建设。因为班级育人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我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美化班级,办好班级板报,设置图书角,搞好班级环境卫生,不断提高精神文明程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舒适、安静、优美的班级环境中学习,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使班级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良好的习惯是生活方式健康的表现,有利于自己形成良好的品德,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反之,不良的习惯、恶习是生活方式不健康的表现,是品德不好表现,这不仅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发展,也有害于社会的文明。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教师责无旁贻。

案例:王艺洁,女,十一岁,五年级一班学生,做事散漫,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主要表现在:爱丢三落四:如忘记带桌布,忘带红领巾。课堂作业,书写慢,而且难看,经常拖拉。家庭作业经常不完成,星期一检查作业时她总是左掏右找,然后说作业忘带了。甚至养成了欺骗老师和家长的毛病。

评析:王艺洁同学的主要特征表现为:1、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2、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3、对别人的讲话经常似听非听。4、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5、经常很难安排好日常学习和生活。6、经常不愿意或回避那些需要用脑的事情。

7、经常丢一些常用的东西。8、没有上进心。

9、经常忘事。

方法:首先对于她忘带作业的情况,我找来了家长,并告诉他们,孩子已经四年级了,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所以完全可以放开手让她自己去做。当她再次忘记自己收拾书包而在周一早上忘带作业时,我罚她将周末的家庭作业重写一遍,并提出严厉批评,这样连着两个星期,她思想上开始重视起来,忘带作业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从而增强了自理能力。今后我还可以从她的优点引导,就是肯定她的优点、长处、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张扬其优点,发挥其长处,突出优势,发扬特点,使她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在纠正她的行为习惯时要坚持正面鼓励,积极强化,当孩子有一些自制行为的时候,当孩子能持续一定时间稳定注意的时候……老师要及时肯定,并循序渐进对孩子提出要求。上课时,多注意她,时不时跟她进行眼神的交流,让她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只要她回答正确,就大力表扬,回答不对,也多鼓励,少批评。我会有耐心的帮助她的。

总之,小学生喜欢直观教育和形象教育,班主任本身就是小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在小学生心目中,班主任又是最可依懒的人,最应服从的人,班主任的示范教育对小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命令。因此,班主任应当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应自己首先做到,在养成教育中,班主任应成为小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淘气男孩的成长

关键词:培养习惯 缺乏温情 以人为本

内容摘要:家庭教育的缺陷,与缺乏温情缺乏教育的家庭有关系,这个男生的父母工作忙疏于管教,无暇关注孩子学习,同时发现孩子的问题不讲道理解决和多加引导,而是通过暴力来解决,这样的家庭环境造成了孩子缺乏温情,性格比较暴躁,没有礼貌,以攻击殴打学生来引起家长和老师学生的重视。

一、案例描述 今年我教一年级的攀登英语,同时还兼这个班的副班主任,所以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多,没想到这个班淘气的男孩子真挺多的,有一个男孩子的特点特别突出,他长相白白净净的,个头最高,站队永远站在最后一个,他的行为习惯不好,上课不专心,学习习惯非常的差,一下课就跑到操场上和其他男孩子打闹,等到打铃回教室的时候满头大汗,见了老师也不主动问好没有礼貌,可是从他学习成绩看来他很聪明,只要学很快就能学会,我觉得这个男孩子是很聪明可爱的,我决定帮助他。

有一天,上课打铃半天了,他和另一个男生才从操场上急急忙忙的跑回来,满头大汗不说,浑身上下都是土,一进门还互相告状说两人下课十分钟互相摔跤玩,这样的状态怎么好好上课,于是我严厉的批评了他们,并且让他俩保证下次下课十分钟左右意义的锻炼活动,不许再打闹了,可是过几天又发现他还是打闹,只是打闹的对象换了,换成别的班级的了,还老有孩子来告状,说他欺负别人,唉没办法,我只好询问他的家长,他的家长反映,平时工作忙疏于管教,一淘气就用打骂的方式教育他,孩子越来越沉默,也经常用暴力解决问题,家长看到这个问题也一再提醒他,可是他也改不掉了。我想,这和他家长平时的教育方式有关系,于是我决定慢慢的帮助他改正。

二、案例剖析

家庭教育的缺陷,与缺乏温情缺乏教育的家庭有关系,这个男生的父母工作忙疏于管教,无暇关注孩子学习,同时发现孩子的问题不讲道理解决和多加引导,而是通过暴力来解决,这样的家庭环境造成了孩子缺乏温情,性格比较暴躁,以攻击殴打学生来引起家长和老师

学生的重视。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要站在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式教育,要求以人为本,在与学生充满人情味的心灵沟通交融过程中,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终身的发展打好基础。

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尤其是小学初始阶段,对于小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良好习惯是大量良好行为积淀的结果,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没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习惯的形成是困难的。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严格要求。大多数习惯是行为达到自动化后才出现了。在行为向自动化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和按要求行为是必要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细节着手。习惯培养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必然也要求对细节的重视。习惯培养必须融入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注重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尤其是那些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的方面。

三、应对策略

课堂教学对学生良好品德和文明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是培养良好习惯的主要途径,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知之深、受之切、行必果”的过程,我们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发挥学科优势,始终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在课堂中捕捉每一个可利用的环节,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用实践来填平认知与行为之间的鸿沟。

上攀登英语课的时候,我请他上台表演,“how are you? Fina,thank you.and you.”然后我们一起夸奖他:good good verygood!看着他的小脸兴奋的花儿一样灿烂,我的心里十分欣慰,快下课的时候,我就找他过来帮助我给攀登英语记录本盖小印章,提高他的积极性,同时和他谈谈心,不知不觉的这个男孩子下课就不喜欢出去打架了,而且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每天主动向老师问好,还特别愿意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课格外认真听讲,本来他就很聪明,这样一努力,英语学习成绩越来越good,每次上攀登英语表演环节的时候,他都主动要求表演,表演小品和歌曲的时候,吐字发音都格外准确,为了他的进步我内心真是格外高兴。

四、实施效果

经过这段时间的引导,这个小男孩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首先情绪状态有了明显的变化,对老师特别有礼貌,在学校不打架了,上课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学习成绩有很大的进步:家长反映在家也不沉默了,经常给爸爸妈妈表演英语小品,家长也多采用鼓励的方式方法来引导教育,出现问题也不一味的打骂,而是通过讲道理来解

决。

五、个案感悟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必须弄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小学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小行为入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

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小超,男,小学四年级学生,主要表现: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头总往后转,手脚很少闲着,经常惹周围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做作业时,经常拖拉,字迹潦草,多数时候是应付了事。

评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每一健康的小学生都应该养成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品德,也有利于社会的文明的进步。反之,不良的习惯、恶习不仅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发展,也有害于社会的文明。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采取措施:

1、对于好动、经常违犯纪律的孩子,老师最需要的是爱心、关心和耐心,所以我从培养他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耐心纠正他好动行为。抓住他的优点引导,就是肯定他的优点、长处、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张扬其优点,发挥其长处,突出优势,发扬特点,使该生看到自己身上也有闪光点,也有潜在的能力,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2、纠正中要坚持及时鼓励,积极强化,上课时,多注意他,时不时跟他进行眼神的交流,让他感觉到自己一动老师就看见了。并且让他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只要回答正确,就大力表扬,回答不对,也多鼓励,少批评。在这样的教育下,发现他一听到表扬,精力就集中起来,学习起来也带劲了。

3、引导他逐步扩大与人和睦相处的范围。要在孩子的意识中养成

“别人的事,也是自己的事”的观念,在与同学玩耍时要友好相待,要关心同学,体验与人和睦相处的喜悦。

效果

经过半年的努力,许永超现在进步很大,作业很少不完成,好动不听讲的习惯也改了很多,同学们也不在排斥他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偶尔无意中还是会做一些小动作,相信再经过一个学期他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着良好习惯的好孩子。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

先民小学 陈香

案例:

学生徐承龙,一天到晚总是忙忙乱乱的,做事毛手毛脚,慌慌张张,丢三落四的,上课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几分钟就动桌凳、摇头晃脑,经常惹周围的同学,影响别人上课;注意力特别不集中,东张西望;上课回答问题要么答非所问,要么连问题都没听清楚;有时在教室里大喊大叫。平时挺聪明的,一到考试总因为马虎,错好多题。分析:

该同学虽然好动、精力不集中、做事马虎、毛躁、丢三落四的。但往往待人热情外向,爱交朋友、爱帮助别人,可总是由于自己的毛病不能把事情办好,随意性太强。久而久之,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措施:

1、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多关心他的学习与生活,拉近与教师的距离,要耐心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急于求成,要时时关心、时时指点,有进步就表扬鼓励。引导学生养成在做任何事时,都应认真细致,思考在前,就会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自己做事的成功率,由于事前的思考和重视结果,就会调动孩子自身的内在潜能,克服他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2、做到老师的关心与学生的帮助相结合。我安排班上的优秀生和他同座,当他有不良行为老师和同学及时提醒他,当他有难题时及时帮助辅导他,使他真正体验到融入班集体的乐趣。比如,他的作业稍有进步,我会及时的用激励性评语来鼓励他。看到老师的鼓励,课堂上他也会骄傲的仰起头,并且坐的端端正正,不再东张西望,这时,我便会借机在全班表扬他。慢慢的我发现他上课东张西望的时候少了,认真听讲的时候多了,我从心里为他感到高兴。

3、耐心说服家长配合老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首先我和家长联系,针对孩子具有的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进行原因分析,让家长知道自己在接下来一段时间该如何做,然后和家长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方案。让家长多关心一下学生的学习和表现,多问一下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并抽时间帮助他把问题解决。如有家长无法解决的问题告诉老师,老师给予解决。

通过几个月的努力,现在徐承龙在老师和同学眼里都觉得像变了个人似的,上课听讲认真了,坐得住了,精力集中了,同学们也都愿意和他交流合作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劳动也非常积极。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班主任必须弄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年龄尚幼的小学生正值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好习惯终身受益,作为一名学校教育者,通过实践与学习,我认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细节做起。只要我们教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高度重视,从小行为入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汉阴县酒店九年制学校 李锦凯

良好的习惯是生活方式健康的表现,有利于自己形成良好的品德,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反之,则是不健康的表现,是品德不好表现,这不仅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发展,也有害于社会的文明。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从小就有好习惯是成功的第一步。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而且是积极发展的一个群体,所以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要肩负起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任,怎样培养,这显然是要花时间、精力,耐心、细心的去观察、去实践。

案例:付倩,女,12岁,父母外出打工,随爷爷奶奶居住,爷爷奶奶不识字,根本就不会辅导其作业,只是在家负责她及弟弟的饮食起居,沟通交流时间也很少。主要表现:开始经常不交作业或不按时交作业,有时甚至不做作业;谎称作业做了落在家里忘带了;课堂作业拖拉,十次九次来不及完成;他的课桌和书包常是杂乱无章;书和本子也是邋邋遢遢的;常与老人撒谎“作业做了交了”“我把作业丢了”;轮到他值日时还经常不见踪影,早早地溜走;有时还有其他学生反应有乱拿其他小东西的现象,是什么造成这个孩子有如此多的不良行为习惯呢?这是我要找到正确的教育转化方法中很关键的一点,因此通过平时的观察和家长的沟通及与孩子的倾心交谈中我初步归纳出如下的原因:

分析原因:这孩子由于先前是由爷爷奶奶在家照看,所以就存在这样的问题,两位老人因为不识字,孩子的作业有没有完成或完成地怎么样都无法去管,只是每天负责他们的吃、住、穿等生活最基本的问题,加上父母长年在外地务工,和父母沟通交流的时间不是很多,长期以往就造成了孩子在注意力和自控力方面存在问题,而存在注意力和自控力有问题的孩子往往行为随意、思维活跃,口头表达能力差,常容易把作业放错地方、把铅笔和其它学习用品丢弃,在家里和学校都不能有条不紊地学习。对于常撒谎现象后来经过和家长沟通知道原来家长曾说过如果发现作业未完成情况要体罚,所以为了免受批评、推诿责任、逃避惩罚而说谎。由于是小女孩,而且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扫地值日习惯还没能养成。针对这个孩子上述现象,从上学期到这学期我从各个方面着手进行以点带面的教育慢慢改变其不良行为,对于已转化好的行为给予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一、方法指导,同学互助结对子。首先针对经常漏做、不做作业或忘带作业等现象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自备一个作业记录本,记下各科作业,同桌间互相检查签名。其次,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榜样作用。因为孩子都是处于同一个年龄层次的,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长期在一些好的行为习惯的学生影响下,他也能从中学到一些好的行为习惯,改掉自身的陋习。因此,我安排她与附近的小伙伴一起做作业或加入一个学习小组,这样学习小组成员可以及时提醒孩子做作业,在他需要时还可以给他帮助。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地了解他的作业情况。这个方法很好,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她基本能及时地交作业,拖拉作业现象也明显减少,因为每当她控制不住自己要出去玩时,就有其他朋友来提醒她还有哪些作业还没有完成。

二、及时与家长沟通孩子的行为习惯。学生很多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都和家庭的教育密切相关,所以及时与家长沟通是整个养成教育的重要一环。首先我和家长联系,针对孩子具有的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进行愿因分析,让家长知道自己在接下来一段时间该如何做。

三、以人为本,付出师爱,做好榜样。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即便这个学生现在让你很头疼,我们在教育时也应该“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她,用情去感化她,用理去说服她,从而促使她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同时作为班主任,要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行为中去,即要求学生做到自己首先做到。对于课堂上,讲错的知识,在同学面前要勇于承认;答应同学们的事,一定办到,做个诚实守信的好老师。如果老师以身作则,学生就会模仿,并下定决心去做好,同时还能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融洽师生关系,增强老师的威信。

四、教育效果

1、她逐渐改掉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基本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虽然有时因为种种原因有作业拖拉现象或漏做现象,但是也能主动到老师这里承认错误。而不是像之前一样靠撒谎来欺骗老师。

2、按时值日,其中有几次还发现他在操场捡垃圾,这件事我也给予了及时地表扬。

3、班级里没有再出现过学生反应有失窃的事情。

4、在她的努力和学生的帮助、家长的关心下,学习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尤其在数学方面提高很明显。

五、教育启示

学生不管是好的行为习惯还是不良的行为习惯都不是天生就具有的,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对于好的我们要给予表扬,并发扬光大,让其作为其他学生的榜样,同时还要从她的身上借鉴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那肯定要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去观察,找到原因后,根据不同孩子的气质特点、性格、家庭教育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帮助,让他逐步形成好的行为习惯。

2.行为习惯案例反思 篇二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今年我给六年级当班主任,但是我从四年级就开始教他们英语了。所以,对于他们的一些陋习我还是一清二楚的,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

比如,早上去上第一节课,值日生从来不会准时上课,总是在卫生区打扫不完。下午去上课,教室地上总是有纸屑。英语作业总是有人不按时完成。

要想学生有好的习惯,老师首先要做榜样。开始的时候,我早上7:00以前必须到校,然后看着同学们打扫卫生。虽然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但是有些同学连扫帚都不会用。于是我就接过扫帚,手把手地亲自教他们使用,好几个男生就是在我的指导下学会使用扫帚的。学会了使用工具,我又教给他们节约时间的方法,前边几个同学打扫,后边几个同学倒垃圾,这样在扫完的同时,垃圾也倒掉,既不会浪费人力,也不会浪费时间,而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卫生打扫干净。现在再去上第一节课,再也不用担心值日生不回来而人员不齐了。而我在看到教室或者是院子里有纸屑,都会主动捡起来。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主动捡纸屑,现在教室里总是干干净净的。

二、用爱心感动,与家长沟通,在自觉中养成良好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放大孩子的缺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班有个学生叫王××,以前经常不完成作业,成绩经常是D。而且不管是早上还是下午总是在预备铃以后才来。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与他沟通,了解晚到的原因,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也了解孩子,以更好地关心孩子,与家长一起改掉这一坏习惯。而我又借助于学校组织的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家长来听课,同时对他提问,增强了其学习的自信心,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行为习惯案例反思 篇三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未来的成长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道德的集合,让人的资本价值不断的增加。这不仅仅是一个人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需要,还是思维习惯的养成的主要方式。基于此,作者根据自身的班主任经验并结合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清怡小学的德育管理工作实例,通过本文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用教育案例的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某小学养成教育的目标分析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清怡小学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更加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只有严肃的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以常规的行为训练作为关键点,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实现该小学养成教育的目标。小学生的行为重点在于严肃的规范,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进行价值探析,另外,小学生的情感体验还非常浅,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更好的展现出来。一般,通过学校的训练以及学生的主体性体验,规范学生的养成教育。我国的教育主要强调了素质教育,关键点在于把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不断的参与到锻炼之中,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遇到问题自己解决。可以说,该学校的养成教育方面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让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教育内化,成为规范学生的一种需要,这样才能再以后的发展中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二、某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理能力不强,依赖心理非常严重

在笔者担任班主任实际工作中和在该小学的实际调查中都可以看到,学生不仅仅活泼好动,并且才思敏捷,有一定的荣誉感能够给班级或者学校争得更多的冗余。学生有着非常广泛的兴趣,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是所呈现的问题是,在这个学校中,一般独生子女非常多,家长对于独生子女的宠爱程度非常强,因此学生都成为小公主或者小王子在所难免,校园生活对于家庭生活教育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在行为上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学生自己对于自己的物品没有看管好,所以经常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例如,学生不仅仅会丢文具用品,甚至自己的衣服也可能丢失,在作业完成方面的主动性非常差,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出现了过分依赖家长的情况,处于养尊处优的状态下,缺失自理的能力。

2.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时间不长

学生的关键任务就是学习,认真学习也是学生的基本职责,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才能领会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但是在该校学学生行为习惯调查中可以看到,学生的注意力非常分散,在课上能够专心听讲的时间并不是很长,笔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就发现了很多此类实例,一节课以40分钟为例,学生可能在前半部分时间能够积极的相应教师的教导和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但是在后来的时间却一直在盼望下课、东张西望或者搞小动作,这样的习惯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阻碍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分析和研究。

三、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对策的探讨

1.行为养成教育在该小学课堂上的应用

无论是语文教育还是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师需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进行行为养成教育的渗透。例如,在语文课教学上,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演讲内容,学生在进行演讲时,可以针对于本校的教育行为方案进行演讲内容的落实。例如,学生的练字行为能够让学生清楚自己在写字过程中要有哪些正确的书写知识,强化学生的书写能力,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这些活动进行积极的点评。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教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学生也善于听从教师的教导,这样教师就需要无时无刻的对学生的行为加以注意,联合学生的家长,做好学生行为的养成教育。例如,学生在放学以后或者上学以前要树立起清点自己物品的习惯,知道哪些物品是上课需要的,这样的行为一旦养成习惯,就能够让学生减少丢失物品的次数,使学生的自理能力不断加强。落实教师的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生行为的纠正者,也是学生习惯的培养者,因此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中,还需要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该小学在这方面,强化了班主任的队伍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全面的落实养成教育,让实践教育更具有指导性。例如,可以举行所有班主任的学习和交流活动,集中全校的教师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进行探讨,结合理论实际,鼓励教师提升自己,深造自己。

2.发挥少年先锋模范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的注意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提升

少年先锋队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和基本框架,在学生活动中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因此要发挥好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教育作用就需要进行学生的养成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无论是起点还是最后的目标都是自我价值以及自我能力的实现,因此只有先对学生进行基础培养才能实现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例如,某小学的少先队志愿者在校园内部组织起了一些列活动,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参与少先队的服务活动对行为习惯有了全新的认识,每个学生都有自我价值实现的基本方式,那么在课堂上,很多学校的课间管理都不是十分严格,学生在课间上的行为就有了很大的差别,要引领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的行为,很多行为习惯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或者错,需要看这个行为在学生中引起的反响,影响好则是正确的行为习惯,不好需要积极的改正。学生也需要认识到自己行为价值的实现路径,不能单纯的主观的从自己的喜好来判断行为的价值。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中间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楷模,有成为学习上的楷模的、有成为行为上的楷模的还有成为学生行为习惯监督的楷模,因此这对于学生摒弃坏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在某小学的教育目标进行了分析,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并且随之提出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一些不良的行为以及在行为养成中所面临的问题,最后阐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教育养成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每一个教育者积极的投入其中,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让学生可以掌握更多更好的行为,培养成今后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陆水红.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60秒养成一个好习惯[J].新课程·上旬,2014,12(6):70-70.

[2]魏永松.小议小学数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J].速读(中旬),2014,17(4):280-280.

[3]赵昌波.优化班级管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25(6):146-146.

[4]徐维维.浅析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18(35):334-334,335.

[5]邰振兴.谈体育与健康课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J].华章,2014,22(6):283-283.

4.行为习惯案例反思 篇四

1、让他与附近的同学一起做作业,家长和同学可以提醒孩子做作业,在他需要时还可以给他帮助。还可以按照交作业的及时程度给予他鼓励或奖励。

2、使用积极而及时的强化,定一个书面协议来规定具体的做法。也可以用老师、家长相互签字当天的作业,或简短的便条概括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

3、在家里规定一个位置做作业,并把学习用品摆放好。

4、善于处理注意力不集中学生问题的教师在一天的学习时间中能把有趣的和比较枯燥的学习任务合理地分散开来。而不是让学生重复一项又一项枯燥的学习任务。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5.行为习惯案例反思 篇五

主题班会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内化、升华学生情感的综合性活动。

一、确立主题,以小见大

要上好一节班会课必须选好主题。主题是一节班会的核心,要有针对性,应紧扣学校德育工作,抓住当前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所存在问题。现在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基本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在家有父母的关爱,在学校有老师的悉心教导,很多学生就渐渐形成这样一个观点: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他们忽略了自己成长中很多人的默默付出,因此,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默默为他们付出的人,让他们渐渐学会去感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知道自己被别人关爱着,也学会去关爱别人,于是我选定了“感恩”这个主题。但是感恩这一话题涉及面很广,我认为这一主题不能大而空,应找准切入点,尽量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在一个侧面或一个点上具体深化,达到以一点反映全面的教育效果。所以,这节班会课主要着眼于感恩父母,让学生有生活体验,有生活素材,真正使学生有情可感,有情可议。

二、做好准备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师对主题班会的准备要充分。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特别是思想状况,占有大量的资料,精心的组织,对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应予以考虑。在素材的准备上,选取了两个不同角度的小品,引起学生心灵的触动,在学生心中掀起千层浪,达到自我醒悟的效果。课前还要求学生做好准备,查找好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2、要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题班会主要是让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如果能让他们参与整个过程,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讲出一件件感人的事情,通过故事,名人名言,游戏,小品,评选等形式,同学们又一次深刻体会到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谈如何改正缺点,养成好习惯。整个班会过程由始至终都有学生的参与,学生在活动中接受了教育。

三、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对学生的教育首先要“晓之以理”,而不是“施之以威”。把道理跟学生讲清楚讲透彻,要让他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要让他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先让他明理,这样他才能做到知行统一。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班会课更应该注重情感教育,以情感人。在触及亲情这样的主题,我们就应该从“情”字入手,做好文章。运用各种手段,激起大家的情感体验,不少老师和学生热泪盈眶,有的学生在发言过程中泣不成声。在这样的氛围中,同学们的心灵受到了洗礼,情感得到了升华。

四、深化主题,延续教学效果

要使主题班会真正起到教育教学作用,决不能忽略主题的深化和延续。我的这节“诚实 礼貌 培养好习惯”主题班会中,不少学生深受教育,但是要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持之以恒,不断的完善自己。

五、引入多媒体工具,加强直观效果

在班会中,如果我们只用干巴巴的说教来进行教育,则很难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使用多媒体工具,通过录像能带领学生重温过往的历史;通过计算机能让学生快速地获得大量信息;通过音乐能渲染气氛,带动活动的高潮。

6.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篇六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则终生受益。“积丝成寸,积寸成尺,寸尺不已,逐成丈匹。”这句话虽然朴实,却也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深奥的道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我们的教育中,尤其是小学初始阶段,对于小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同样,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要从小抓起,从小就有好习惯是成功的第一步。所以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要肩负起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任,怎样培养,这显然是要花时间、精力,耐心、细心地去观察、去实践。

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才此,班主任往往十分重视养成教育。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案例一

案例描述:

阿迪力.吐尔洪、4年级的学生、今年11岁,一天到晚总是马马虎虎,做事毛手毛脚,丢三落四的,每天上学总要把一些学习用具遗落在家里,作业有时也忘了做,要不就是遗漏题目;平时挺聪明的,一到考试总因为马虎,错好多题;在家做些事也是磕磕碰碰,父母、老师怎么提醒也没有明显的成效。

案例评析:

孩子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是行为习惯较差的表现,主要是注意力和自控力存在问题,口头表达能力差,在家里和学校都不能有条不紊的学习。在加上父母忙,也管不着他。因而,使得父母和他缺乏沟通,父母对他的关爱也就非常少,他整天放学回家后,就和小伙伴在家随便玩耍,有时父母回家看见他在玩,或未完成作业(其实是不会做)就指责他,因而久而久之使得他的性格内向,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采取了以下几点措略。

教育措略。

1.方法指导,同学互助结对子

首先,针对经常漏做、不做作业或忘带作业等现象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自备一个作业记录本,记下各科作业,同桌间互相检查签名。还指导做完每一项作业后及时打钩并将作业放在一个专门的袋子中。其次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榜样作用,因为孩子都是处于同一个年龄层次的,他们之间有着一种同龄人之间互相影响的巨大力量,充分利用好同学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帮助,而且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长期在一些好的行为习惯的学生影响下,他也能从中学到一些好的行为习惯,改掉自身的陋习,因此我安排了这学生与附近的小伙伴一起做作业或加入一个学习小组,这样学习小组成员可以及时提醒该生做作业,在他需要时还可以给他帮助。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地了解他的作业情况,这样可以按照交作业的及时程度给予他鼓励或奖励。这个方法很好,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基本能及时地交作业,拖拉作业现象也明显减少,因为每当他控制不住自己要出去玩时,就有其他小朋友来提醒他还有哪些作业还没有完成。

2.及时与家长沟通

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家校联系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学生的很多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都和家庭的教育密切相关,所以及时与家长沟通是整个养成教育的重要一环,首先我和家长联系,针对孩学生具有的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进行原因分析,让家长知道自己在接下来一段时间该如何做,然后和家长制定了一些方案:如1.让家长每天花一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有关学校或生活中的小事,增加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和信任度。2.对孩子的作业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指导,如果碰到孩子和家长都不会的问题要及时地与任课老师或班主任沟通,这样提高孩子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如果碰到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情况,要先沟通,再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教育,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以武力解决。3.在家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对孩子在金钱方面的观念进行教育,通过父母的榜样作用或言行让孩子明白,只有勤劳、诚实的孩子才受人喜欢。在学校中碰到孩子有没完成作业情况,及时和家长沟通,确定是否真的是忘在家里或是其他原因没有完成,不让他的撒谎形成空间。

3.以人为本,付出师爱,做好榜样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即便这个学生现在让你很头疼,我们在教育时也应该“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同时作为班主任,要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行为中去,即要求学生做到自己首先做到。对于课堂上,讲错的知识,在同学面前要勇于承认;答应同学们的事,一定办到,做个诚实守信的好老师。如果老师以身作则,学生就会模仿,并下定决心去做好,同时还能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融洽师生关系,增强老师的威信,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教育效果:

经过辅导,我发现该学生比以前开朗多了,现在和我在一起也活泼多了,特别是通过与同龄伙伴交住,进步非常明显,他在平等,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见解的伙伴交往中,他的交往能力,自我理解,评价能力和集体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和伙伴游戏中他学会和同伴相处,合作,而且他的一些不良的习惯也得到小同伴的制约,帮助而自觉改正,这使得他的个性得到完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其次是家长和老师的积极配合,通过家长和老师对他表扬,不约束他,现在作业能自觉完成,课堂上也能遵守纪律了。他有进步就给予肯定,这样他的性格就相应的外向起来。使他变得自信,变得灵活多了,而且成绩也有了进步。

案例二 案例描述:

学生塔依尔.居买、11岁、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好动,反应诀,但自身有很多坏毛病,如:上学经常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注意听讲,捣乱别的学生等.老师、家长都反映地是一个“调皮大王”.学习成绩一直很差,每次测验都不及格.上课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几分钟就动兵凳、摇头晃脑,甚至有时还把桌子弄翻了.影向别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课余时间爱欺负其他同学;书写不认真;在家任性、冲动,稍有不如意就大喊大叫,母亲根本管不了他.案例分析:

该同学虽然好动、精力不集中、任性、学习成绩很差.这主要是由于家长没有时间管他,在学校里也是“人见人恨”的学生,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甚至不再管他.但该同学头脑聪.明、精力充沛,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欲望.如有时他表现好了或是认真做对了一道题,只要老师及时表扬鼓励,他就会保持比较长的时间表现良好.采取的措施:

对这样的学生老师需要倾注爱心、关心和耐心.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多关心他的学习与生活,拉近地与教师的距离,要耐心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急于求成,要时时关心、时时指点,有进步就表扬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及时鼓励他的每一次良好表现有进步时就给予肯定,让他尝到学习成功的甜头.多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你进步了,很好”、“你做得很好很认真,同学们都应向你学习.”、“你的回答太好了”等等.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训练就使他变“ 你能行 ”为“ 我能行”

教育效果:

通过几个月的努力,现在同学们都觉得他乡变了个人似的,上课听课认真了,坐得住了,精力集中了,同学愿意与他一起学习了,学习成绩 基本上达到合格了,并且劳动也非常积极。在家也变成一个好孩子了.这是老师和家长都期盼的.面对该生教有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塔依尔.居买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教育启示

学生不管是好的行为习惯还是不良的行为习惯都不是天生就具有的,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对于好的我们要给予表扬,并发扬光大,让其作为其他小朋友的榜样,同时还要从他的身上借鉴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那肯定要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去观察,找到原因后,根据不同孩子的气质特点、性格、家庭教育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帮助,让他逐步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具有很好的可塑性的。

7.小学新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七

一、新生的主要心理特点

1. 一般心理特点

刚入学的孩子情绪大都多变且冲动, 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他们不善于掩饰, 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刚入学的孩子意志力也比较差, 缺乏必要的耐心和毅力。他们不善于对自己的活动提出明确要求, 总是需要教师或家长向他们提出行动的具体目标, 并且只有在师长的监督和帮助下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他们不善于仔细而全面地考虑问题, 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优柔寡断或草率冒失的特征, 在遇到难度较大的活动时多持放弃或否定的态度。

2. 学习心理特点

刚入学的孩子还不能完全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在学习活动中, 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 爱做小动作。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 但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 比较笼统, 不够精确, 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 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的思维初步发展。学习活动本身是否有趣, 老师态度是否亲切和气, 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只要老师对自己比较关心, 他们就很愿意接近老师, 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并且由此而喜爱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

3. 交往心理特点

刚入学的孩子大多喜欢跟同伴交往, 但他们对友谊的认识还是相当肤浅的, 他们认为朋友就是能够一起玩耍、能够满足自己愿望的伙伴, 他们还在探索与谁交朋友是比较合适的, 但他们的择友标准又是自我为中心的, 因此他们的同伴关系并不很稳定。他们对父母怀有深厚的感情, 有一种明显的依恋感, 对教师充满了敬重和信赖, 并在感情和行为上极为依赖老师。

4. 生活心理特点

刚入学孩子处于适应学校生活的过渡时期, 他们虽有自立意识, 但因年幼而显得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依赖性强, 他们在学习用品的整理、学习作息时间的安排等方面常常需要得到家长和老师的督促和帮助, 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新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

众所周知,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好还是坏, 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也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教育专家认为行为教育的“最佳期”是小学阶段, 尤其是低年级。所以当学生迈入小学校门的那一刻起, 就必须对他们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抓好养成教育对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刚入学儿童年龄小, 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所以在低年级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最容易见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长远的教育计划, 需要全体教师及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 班主任老师起着关键作用, 作为一名低年级的班主任, 有责任也有义务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 抓住年龄特征开展养成教育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而言, 小学阶段是他们生活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上小学之前儿童主要在家庭或幼儿园里受教育, 他们的活动形式是游戏, 而进入小学以后, 他们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学习。小学的环境和对儿童的要求与入学以前相比大不相同, 在小学, 儿童要坚持课堂学习, 遵守学校纪律, 学会过集体生活。为了让儿童很快地适应小学, 我主动和家长联系, 告诉他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心理上的准备, 有意识地给学生讲述优秀小学生的故事, 让孩子向高年级同学学习, 激发他们过学校生活的兴趣和愿望, 使他们对上小学不感到紧张和害怕。 (2) 生活方面, 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 减少对父母的依赖性, 如收拾文具、穿衣扣纽扣等。 (3) 注意学生在家作息时间安排。另外,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学习中还要注意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衔接, 注意学习的趣味性, 一堂课中随时加入游戏, 使他们逐渐地适应学习,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2. 立足课堂, 面向全体, 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堂40分钟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宝贵时间,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实际, 文道有机结合,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 知道一点做一点, 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 各方面都养成习惯, 而且都是好习惯, 就差不多了。”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 指导学生,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习惯, 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这不仅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更重要的是学生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将使其受益终身。

3. 严格要求, 反复训练

养成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培养孩子任何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都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 单凭热心和干劲是不行的。实践也证明, 真正的教育不是说教, 而在于训练, 可以说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训练法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因为他们的品德形成往往不是先从概念开始, 而是从实践中体验和训练出来的。一些大道理一时半会儿很难被他们理解, 但是, 在训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会体会到好习惯的益处, 慢慢就理解了。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转化需要训练, 由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转化更需要训练, 由不良习惯向正确行为转化尤其需要训练, 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严格要求, 反复训练, 不断强化, 是实现转化的关键。 (1) 训练必须持之以恒。训练要持之以恒强调“反复”二字, 不反复训练就形不成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 养成一个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的事, 需要长期抓, 持之以恒。 (2) 训练必须严而又严。训练还要强调严格二字。训练就要有个“狠劲”, 不见实效不收兵。练习的过程是个痛苦的过程, 得咬着牙坚持下去。只有经过痛苦的磨练, 才能养成好习惯。 (3) 训练必须要求具体。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通过反复的分解操作练习, 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有些操作过程较复杂的行为要求, 可采用分解操作示范。 (4) 训练必须要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相结合。要克服不良习惯既需要内部的意志力, 也需要外部的强制力, 不能高估我们的自觉性, 良好习惯的养成完全靠自觉是不行的, 必要的纪律制约是很重要的。要争取家长、老师、同学的真诚监督和帮助, 把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结合起来。

4. 在养成教育中教师注意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学生的习惯都是在不断的模仿中逐渐形成的。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 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 他们的模仿力强, 可塑性大, 在他们眼里老师就是道德概念的具体化身,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我们要想有文明学生, 就得先有文明老师。”因此, 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我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 坚持做好学生的榜样, 这样我的一言一行学生都会看在眼里, 记在心上, 慢慢地他们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 在自觉不自觉中逐步规范自己的言行。例如:平时上课, 我每次走进教室后只要看到纸片, 就会立即弯腰捡起来, 孩子们看到后也会马上检查自己座位附近是否有纸屑等废弃物;讲桌乱了, 我就轻轻地整理一下, 孩子们也马上动手整理自己的课桌和学习物品;课间我有意识地拿本书坐在讲桌上看书, 学生就会自觉地读起课本来……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我们只有时刻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 才能用自己的行为来指导学生, 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

5. 开展评价活动, 强化养成教育

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它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 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 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 做到知行统一。因此, 在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中, 我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其进行表扬和暗示。鼓励学生自己对照要求找出优点和不足, 然后利用晨会、班会课, 对他们进行专题指导, 给予评判, 树立典型并在全班予以表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每周我都进行“明星”的评比, 树立典型;每周确立“纪律星”、“文明星”、“卫生星”, 以点带面。这样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 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学生养成教育的评价就具有强烈的激励性。

6. 重视家校结合, 构建养成教育体系

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 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 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熔炉。在养成教育工作中, 我们要“三教和一”, 形成养成教育“三结合网络”。

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不出现大问题班主任就不告知家长, 只有当其“屡教不改”时, 我们才会通知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对策。这时候家长多半接受不了孩子“变坏”的现实, 会质问班主任, 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不早通知我们?现在你们管不了、想推卸责任了才想起我们家长, 没那么容易。这样不仅有违我们的教育初衷, 而且还使教育环境更加恶劣, 不利于问题学生的转化。所以,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 我理解家长的不易, 因此总是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把家长工作做在前面:每周向家长汇报一次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方法是否得当、作业是否及时上交、成绩是进步还是有所下降、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等) 和在校表现 (是否迟到、是否早退、是否尊敬师长与团结同学、上课是否遵守纪律等) , 以便家长能及时、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并积极地参与教育和问题的处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教育是最初打开学生智慧心灵的重要一环。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 按照教育大纲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教育。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 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了如指掌, 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家里的情况。班主任每周与家长沟通一次, 能够加深对每个学生的了解, 摸清学生在校外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之后班主任可以根据掌握的情况, 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案, 采用顺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模式, 净化学生的思想, 矫正学生的行为。

8.行为习惯主题班会 篇八

一、活动引入

主持人:A:我不是你的影子,但我和你最亲密。B:我不是你的手脚,但我最听你的话。A:对成功的人来说,我是功臣。

B:我到底是谁?

全班齐:我就是好习惯。二年级《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活动过程

1、A:好的习惯受益终生,首先,让我们把这首《好习惯》送给大家。

好习惯

小学生,爱学习,养成习惯终受益; 早晨起,不懒睡,背着书包上学去; 见同学,问声好,团结友爱讲礼貌; 见老师,行个礼,尊师重教讲礼仪; 课堂上,专心听,基础打牢成绩好; 勤思考,善动脑,积极发言才聪明; 写作业,用心记,炼就本领比高低; 课堂外,多阅读,博览群书知识广; 好习惯,早养成,自强奋进有活力。好学生,爱学习,天天向上争第一。

B:今天我们班队会的主题是“好习惯伴我成长”,那大家都有哪些好习惯呢?

2、学生活动:

小组同学讨论后汇报。

例如:①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这就是一种好习惯。②我每天放学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这也是一种好习惯。③老师告诉我们要做好课前准备,所以每节课前我都自觉地这样做。④我做完作业就帮妈妈做家务。(爱劳动)⑤我一有空就看课外书。(爱学习)⑥我每天早晨起来都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爱锻炼)

⑦我从来不乱花钱,爸爸、妈妈给我零用钱我都把它存起来,然后买学习用品。(勤俭节约)

3、主持人

A:习惯不是祉一天、两天养成的。一个好习惯大约需要20天70次行动才能养成。

B: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的力量就越强。

A:习惯不是一成不变的,坏习惯也可以改变。B:只要有恒心,坏习惯就会和你说再见。

A: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像鲜花一样美好。B:那我们快种下一个好习惯吧!

A: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也是一种好习惯。可有些同学却做不到这一点,你们瞧,这里就有一位,请看小品《小刚的早晨》。

4、小品:《小刚的早晨》

(小刚正躺在床上睡觉,时针指着六点半。这时闹钟响了。)

小刚揉揉眼睛喊:“奶奶,我醒了。” 奶奶:“这孩子,天天让奶奶帮着穿衣服。”(奶奶帮小刚穿上衣服,小刚自己扣扣子)

奶奶:“瞧你,扣子位置都扣错了。” 小刚边扣扣子边喊:“奶奶,我的鞋子哪去了?” 奶奶:“鞋和袜子都乱扔到床下,瞧瞧多乱。” 小刚:“奶奶,我系不上鞋带了。” 奶奶:“你呀,天天看都学不会了。”(奶奶给小刚系好鞋带,又把洗脸水打来)

奶奶:“小刚啊,快把脸洗干净。” 小刚:“奶奶,我会洗脸。”(洗后自己擦干净)奶奶:“哟,都七点了,快吃饭吧。” 小刚:“奶奶,你喂我吃。” 奶奶:“你呀,都二年级了,连一年级的孩子都不如。” 小刚:“哎呀,奶奶你又说我。”(奶奶喂小刚吃完饭,小刚背上书包)小刚:“奶奶,再见。” 奶奶:“哎,快去吧。”(小刚又跑回来)小刚:“奶奶,我的红领巾。”(小刚和奶奶一起找,奶奶在床下找到了红领巾,给小刚系好)

小刚:“奶奶,再见!” 奶奶:“真拿你没办法!”

5、分析小刚的行为

A:小刚的行为对吗?

B:那他该怎么做呢?(让同学发表一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三、活动小结

A:就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B:孔子曾经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我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来的竞争是激烈的,要迎接未来的挑战,我们必须要有良好的习惯。

A: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起,好好学规范守规范,让好习惯伴我们一路成长。

四、班主任讲话

9.行为习惯 篇九

-----------第十周国旗下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养成良好习惯,做优秀小学生》。

每天早晨,当我看到同学们和老师相互问候时那充满真诚热情的笑脸时,我的心里总感到有一股暖流在涌动。一句热情的问候语,一张真诚的笑脸,让人感到阳光是多么灿烂,世界是多么美好,生活是多么美丽啊!但是与此不相协调的是,我也看到了在我们一些同学的身上还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比如:早晨进校,有的同学衣冠不整;有同学乱扔垃圾;有的同学把饮料瓶当足球踢等等。这些恶习如不认真整改,势必影响到这些同学的健康成长,以致后悔莫及。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记者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同学们,良好习惯是通过每一天、每一步良好行为的积累和沉淀而实现的。下面总结了一段顺口溜,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衣服整洁讲仪表,红领巾要佩戴好。

学习用品全带齐,按时到校不迟到。

进门进校讲礼貌,看见师生问声好。

因病因事不到校,坚持请假要做到。

课前准备要充分,提前预习效果好。

坐姿端正专心听,积极思考勤动手。

下课先让老师行,有始有终堂堂好。

出操整队上操场,队列做到快静齐。

课间休息出教室,远望蓝天或绿色。

有益活动利身心,说笑玩耍讲文明。

放学之后被放松,独立作业勤复习。

找出重点和难点,查缺补漏忘不了。

同学们,这些行为规范看上去都很细小,对于你来说只要事事用心,就能养成良好习惯。

生活是一方沃土,你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同学们,四月是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季节,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播种季节。让我们将好习惯的种子埋下,用恒心去浇灌,用良好的习惯,奠基美好的人生,成就生命的精彩!

10.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十

学校是教育场所,学生则是这个教育场所的核心组成。一所学校的学生能否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他能否拥有好的学习成绩,班级能否拥有好的学习环境秩序,以及学校能否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的关键。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便成了作为施教主体的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怎样才能使来自不同家庭,拥有不同经历,受过不同教育的学生在同一个教育环境下各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经过多年的教育探索和实践发现,要想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身作则示榜样

不同的家庭环境教育出来的孩子是千差万别的。然而,一个班级组成之后,这些性格千差万别的孩子及老师就共同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而此时的老师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学生们的“家长”,于是,“新家长”的一举一动就自然而然地会影响到他的一个又一个学生。因此我认为,作为老师,我们必须以丰富的知识陶冶学生,以良好的师德感染学生,时时刻刻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因此,我们要比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信息,要比学生拥有更严谨的学风,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比如,组织一次活动,要求学生几点集合,老师就绝对不能迟到;老师要求学生衣着整洁,首先自己要注重形象,衣着得体大方而不是奇装异服;要求学生进教室不带手机,老师绝对也不带,等等,即执行的规定自己首先不能违反。还记得已故著名教师孙维刚的学生在回忆孙老师时谈到,孙老师因病上课迟到,没有为自己做任何解释却自己罚自己的站的事,对他整个学生时代影响很大,甚至使他一生受益匪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给自己提要求的人的要求是很高的。因此作为提要求的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一个示范,真正做到“身正为范”,让榜样的力量在无形当中给学生以充分的影响。

二、循循善诱明标准

每个人做事都有一个衡量好坏的标准,学生也如此。然而,由于学生家教、个人素质及明辨是非的能力的不同,导致了对于事物的理解及评判的尺度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衡量事物的尺度,让学生在能够正确评判自我及他人行为举止合理与否的前提下,出现在人群当中,与人接触,和人交往,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客观、公正的面对自我及他人优缺点的能力,理性地面对发生在身边的一切。当然,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很难做到。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首先有这样一个意识———我们的标准不一定会被每一个人所接受,但我们一定要把这种思想慢慢渗透给每一个学生,让它对尽可能多的学生产生影响,这样,集体的尺度确立下来以后,在一个良好的氛围的影响下,个别人的尺度也自然就会规范起来。

三、转换思维找优点

“态度决定一切”。要想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单纯的说教是起不了作用的,就像“看皮看不了瓤”一样。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让学生从内因上发生变化———给学生一个意识———集体意识,在这个意识的形成过程当中,我认为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对集体的意义,因此,老师要尽可能地发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结合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感受,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当中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成就感,从而充分调动其为集体服务的积极性和处处为集体着想的意识,从而在无形当中养成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此,发自内心的自我行为约束,也自然成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

四、恰当施压晓责任

我们这里所说的“压力”并不是给学生多大的心理负担,而是让学生有一种责任感。现在的孩子,多数是从小娇生惯养、惟我独尊的小皇帝。因此,他们做事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我行我素,根本不明确自身的存在对于他人的意义与价值,这也是导致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一个主要原因。高中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这些学生明确自己身上肩负的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责任,让他们明确个人与社会、学校、家庭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让他们负责任地给自己的人生明确定位,让学生在这种责任感的驱动下产生一种内在压力,从而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一个能够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的学生,他的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自然就逐渐形成了。

五、千方百计讲民主

一个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他所生活的集体,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一定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创设民主的环境,使他们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下接受教育,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最大的发展,同时使学生心情愉悦地进行行为举止的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这一教育中来,把学校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管理,由“老师要我怎么样”变成“我要变成怎么样”,以求达到我们预期的学生自治、自律的效果,也为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法国大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有了比天空更广阔的胸怀,才能装得下事,拿得起,放得下,不斤斤计较,不满腹牢骚,不悲观失望,才能把自己的脑力用在有价值的大事上。从对别人的尊重、理解、帮助和爱护中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理解、帮助和爱护。从对别人的尊重帮助中获得快乐,从与别人的和谐相处中感受幸福。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教师在工作中,一方面要高标准、高要求,另一方面要盯得紧,管得上。抓反复、反复抓,时刻提醒,落实到位,坚持不懈。教学生是为了将来不教,管学生是为了将来不管。当学生的良好习惯都成为自然时,我们的工作也就达到了最高境界。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是作为施教主体的教师的工作的重要内容, 因此, 教师应做到:身教胜于言教, 传递给学生榜样的力量;结合实践, 教给学生明辨是非的标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培养他们主人翁的意识;恰当地给学生施加压力, 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给学生创造充分的民主环境, 培养学生轻松自主地成长。

11.学生行为习惯要求 篇十一

一、统筹安排,逐一养成,在一段时间内抓住一种习惯重点修炼。

二、坚持不懈,反复修炼,强化已养成的良好习惯。

一、学习习惯

1、上课:上课预备铃响后,准备好教材和相关学习用品在教室静候老师。上课时,起立向老师致敬。课堂上,不做与该课无关的事,不看与该课无关的书籍、报章、杂志、信件等;紧随教师思维积极思考问题,认真笔记,踊跃发言。尊重他人,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言之前要举手,得到任课老师允许后方可发言,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养成双手捧书,坐姿端正的读书习惯。因故迟到从后门进入教室时,应举手向老师示意,得到老师许可后进入自己的座位。下课时,请老师先行。

2、做作业:养成认真审题,独立作答的习惯。按时完成各科老师布置课内、课外作业,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不抄袭别人作业。对作业中的错误及时更正,并将错误进行登记以便重点复习。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做事不半途而废,对难题有耐心。学会思考质疑,并找出问题的症结,主动寻求解决的办法。习题做完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怎样做出来的?(解题采用的方法)为什么这样做?(解题依据的原理)为什么想到用这种方法?(解题基本思路)有无其它方法?(对比归纳,思维求异)哪种方法更好?能否把题目变通一下?变成另一类题目?(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实现做作业的真正目的)

3、自习:保持安静,遵守课堂纪律,不随意走动、喧哗,不从事其它非学习活动。养成放声晨读的习惯。养成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养成专时专用、追求效率的习惯。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善于查阅工具书和资料、善于请教。回家自习时,先将当天的学习内容复习后,再做作业。第二天到校时交清头天应完成的作业。班级要利用自习课开展活动时,提前报政教处批准。

4、考试:善于调节自我心态,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参加各类考试。严格遵守考试纪律,不违纪作弊。考试中,要读懂试卷要求,看清题意,先易后难作答,注意掌握时间,正确使用草稿纸。交卷时,按试卷页码顺序整理好。交卷后,迅速远离考场,不在考场周围逗留议论。

5、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努力培养和发展健康的兴趣、爱好。自觉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能力。

6、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仔细观察、勇于实践、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养成独立解决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思维发散、善于联想、大胆想象的习惯。逻辑思维要因果分明、论据充分、善于批判。同时注意形象思维的培养。

7、养成每天对自己的言行总结、反思的习惯,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二、文明习惯

(一)着装和风纪

8、着装整洁,俭朴文明,不穿奇装异服。校园内,女生不穿无袖衫、露肩装、露脐装、超短裙、高跟鞋;男生不穿背心、短裤。男、女生均不穿拖鞋。

9、仪表端庄、大方得体,不化妆,不佩戴首饰,头发干净整齐,不烫发染发。男生不留长发(前不过眉、旁不过耳、后不过颈),不留胡须。

10、自觉、规范佩戴学生标志牌。保持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形象。

(二)待人接物

11、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一诺千金,说真话、讲信用。

12、维护学校利益,爱护学校荣誉,不做任何有损学校名誉的事。对来宾要以礼相待,热情问好。

13、平等待人,与人为善,虚心学习他人长处。同学之间,要真诚相处、理解宽容、,正常交往、不闹纠纷、不叫绰号。给人提意见时,态度要诚恳。发生矛盾时,不莽撞冲动,多做自我批评,多换位思考。

14、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 等,接受或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用 1

双手。

15、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公共秩序。乘车时,主动购票,不抢座位,主动为老弱病残者让座。

16、爱护公物,不乱涂乱写,不摘花折枝。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教室内桌凳摆放整齐。开关门窗轻重有度,离校时关好门窗、水电。

17、养成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未经许可不动用他人的钱财物品。不私拆他人信件,不翻阅他人日记,进入他人房间要先敲门。

18、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体贴长辈,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经常向父母汇报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尊重父母劳动,勤俭节约,不攀比,不乱花钱。

19、热爱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国旗、奏国歌时,要面向国旗,原地肃立,初

一、初二行队礼,初三脱帽行注目礼。唱国歌时声音洪亮。观看演出和比赛时,做文明观众,遵守会场秩序,不吹口哨,不喝倒彩,不鼓倒掌。

20、举止文明,不讲粗话、脏话。尊敬师长,遇见老师要主动问好。进入领导、教师办公室时,先报告或敲门,经允许后方可进入;师长进学生宿舍时,学生应起立以示欢迎。

21、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谦虚礼让,敬老爱幼,尊重女性,关爱残疾人。

三、卫生习惯

22、生活有规律,遵守学校作息制度。养成按时就寝,不睡懒觉,中午午休习惯。

23、爱护学习用具、生活用品,不乱放乱摆,做到整齐有序。

24、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勤晒衣被。主动洗涮餐具、收拾房间、洗晾个人贴身衣物。

25、爱护校园环境,讲究集体卫生。不乱丢乱扔、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发现垃圾主动捡拾。课堂上的废弃纸张要放入课桌内的垃圾袋里,课后放入垃圾桶。

26、讲究科学饮食,注意卫生,不吃“三无”食品,少吃零食。早餐尽量在家里吃。

27、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我的身体素质。

28、坚持参加早操或晨跑。课间操集合时,做到静、齐、快,做操时动作到位,整齐有力。

四、安全习惯

29、拒绝不良诱惑,不吸烟、不喝酒。不涉足网吧、游戏厅等对自己身心健康极为不利的场所。远离毒品,不滥用药物。

30、加强品德修养,维护自己身心健康,远离色情、凶杀、暴力、迷信等书刊和音像制品。

31、学习青春期健康知识,理性对待初中阶段生理、心理变化。男女之间正常交往,友爱大方。

32、行课期间,因故不能到校时,要及时告知班主任,并在返校时由监护人出具证明。中途离校,要向老师书面请假,得到老师的签字同意后,到政教处报告备案方能离校。

33、不与社会不良人员来往。放学后径直回家,尽量结伴而行,尽量不走僻静小巷。一人单独在家时,不接待陌生人来访。不轻信网友,不轻信垃圾短信、中奖短信等。

34、遵守交通规则,预防交通事故。步行时,必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右边行走。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时,必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时,须注意车辆、不猛跑追逐。没有人行横道的公路,须直行通过,不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坐车时,头手不要伸出窗外,不与驾驶员交谈,不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乘车。骑车时,须双手握把,转弯前须减速慢行,注意身后来车,不突然猛拐;通过陡坡时,须下车推行,不牵引车辆或被其他车辆牵引。

35、注意游泳安全,不私自在江河湖泊游泳。

36、安全用电。不触摸电源,不用湿手、湿布触摸或擦拭电器。发现绝缘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关、插座等要及时报告老师,请电工检修。不在配电房、变压器周围逗留,不攀爬变压器,不乱动电气设备。

37、课间休息不疯耍打闹。上下楼梯轻声右行,集体活动时按班级分楼梯缓行。

38、体育课时,准备充分,穿着要适合运动。身体不适时,须向老师说明;高危险活动时,应有老师保护。

39、懂法守法,主持正义,见义巧为。对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和行为要敢于劝阻。熟悉报警电话,懂得报警方法,对违法犯罪行为要敢于举报。

五.请假习惯

40.未经班主任允许不得私自出校,一经发现严惩。有事迟到或需出校先写请假条,班主任老师开具请

2假条后方可出校,不得私自篡改假条。

关于学生行为习惯要求告家长书 尊敬的学生家长:

您好!学校决定,本学期学校工作重点是以提升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是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而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的个人素养和精神状态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礼仪教育、卫生教育、纪律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学生行为规范的有关要求,学校现特将近期要整顿的各项工作告知家长,请家长予以配合。

一、发型要求:

学生不留长发,不烫发、不染发,不用发胶,头发干净整齐。

具体要求:男生头发前不过眉,旁不过耳,后不过颈,不留胡须。

女生头发干净整齐,长发必须扎成马尾辫,不佩戴其他发饰。

二、着装要求:

1、着装整洁,简朴文明,不穿奇装异服。校园内女生不穿无袖衫、露肩装、露脐装、超短

3裙、高跟鞋;男生不穿背心、短裤。男女生均不穿拖鞋。

2、仪表端庄、大方得体,不化妆,不佩戴耳环、项链、手脚链等首饰。

三、其他要求:

1、由于学生使用手机上网、聊天、互发短信等违规违纪现象特别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学校规定: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带手机到学校,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到教学区。若因特殊情况需带手机到校者,需要家长写出书面申请,征得班主任同意方可。凡发现有学生在教学区违规使用手机,一律没收。先交还家长,若属屡犯,将按校规严肃处理。学生在校期间不使用MP3、MP4等电子娱乐用品。

2、在校期间不阅读小说等与学习无关的书籍。

3、学校将严格整顿学生迟到、旷课现象,对迟到两次以上和旷课的学生将听课整顿,请家长务必督促孩子按时上学。

为正校风,学校将对不合规范的学按校规生进行严肃处理。请各位家长按照学校要求,配合学校做好对子女的教育管理工作,监督并纠正学生不合规范之处,共同培养语言文明、行为规范、学习勤奋、意志坚定的高素质中学生。

12.关于行为习惯名言 篇十二

2.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人的习惯。爱比克泰德

3.坏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奥维德

4.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乌申斯基

5.所有的时间管理的背后,是良好的习惯,而良好习惯养成的背后,是惊人的意志力。

6.好习惯的养成,在于不受坏习惯的诱惑。

7.骄傲的人必然嫉妒,他对于那最以德性受人称赞的人便最怀忌恨。斯宾诺莎

8.习惯比天性更顽固。昆图斯

9.培养些小小的好习惯,比如早睡,比如饭后漱口,比如喝清茶,比如工间操好习惯如同零钱罐,每天放一点,年终会惊喜。

10.讨饭三年懒做官。

11.良好的习惯能改变我们的人生,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佚名

12.对我们的习惯不加节制,在我们年轻精力旺盛的时候不会立即显出它的影响。但是它逐渐消耗这种精力,到衰老时期我们不得不结算帐目,并且偿还导致我们破产的债务。泰戈尔

13.受益一生的好习惯:①不要轻易剥夺别人的希望;②不要指望生活会是完全公平的;③生气的时候不要作出什么决定;④保守秘密;⑤定期存钱;⑥及时承认自己的错误;⑦用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别人;⑧凡事先作计划,尽量将目标视觉化;⑨写下来,不要太依靠脑袋记忆;⑩每天提前分钟上班。

14.显而易见,骄傲与谦卑是恰恰相反的,可是它们有同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是自我。

15.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但丁

16.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陶行知

17.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西寒罗

18.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

19.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坏习惯是我们打不开的心锁;坏习惯是我们转不过的弯;坏习惯是我们看不见的障碍好习惯要保持,坏习惯要改正,永远别让坏习惯左右我们的未来。

20.终止一个坏习惯和培养一个好习惯,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21.良好习惯成就美丽人生。

22.在日常的对话中渗透说英语的良好习惯,让学员不知不觉中习惯英文表达方式,出口即成句,下笔即成章。

23.起先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王尔德

24.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洛克

25.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26.我们做事不要拖拖拉拉的,这样养成不了好习惯。

27.好运气不如好习惯。--王思岩

28.有时候,自言自语不是一种好习惯。

29.以为一个曾以某种方式完成某种行为的人不会再作出相同的举动,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种误解。只要干过,就一定会再干,实际上他早已干过了。 切萨雷帕韦泽

上一篇:优秀班主任教育理念下一篇:音乐新课程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