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创新

2024-10-02

文化的创新(9篇)

1.文化的创新 篇一

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源泉

从现代企业的角度看,企业文化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创新才能发展。企业文化包含了企业的形象、行为和理念系统,涵盖了企业的方方面面,企业的任何一种创新,都可以归纳到企业文化中来。因此,企业创新从本源上说,来自于企业文化创新。

一、为什么要创新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从管理角度看,强调的是人本管理。现代企业管理发展到企业文化阶段,是一种极大的进步,可以说是目前的最高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企业文化要不要继续发展了呢?答案是肯定的。要发展就要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适应形势和发展的需要。

创新作为企业的一项基本功能,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根本特征,也是企业得以发展的一种能力资源。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对‚创新‛一词作了解释:‚创新是赋予资源创造财富的新能力,使资源成为真正的资源‛。在这里,杜拉克不仅把创新当作现代企业文化一个重要支柱,而且把创新看成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结合企业实际,中隧集团企业文化是通过员工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来体现的,创新是企业行为,也是员工行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隧集团紧紧把握知识,努力进行创新,使创新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的关键,并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形势在变化,任何有效的举措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暴露出它的弊端,唯有用发展观来认识问题,不断进行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文化创新的内涵

企业文化创新的内涵包括观念创新、行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企业知识创新等许多方面,这些创新共同作用于企业,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观念创新。理论是行为的指南,对理论的认知形成人的观念。正确且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能够指导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陈旧的观念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企文化创新也是如此,企业文化创新应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与时俱进,不断追求开拓、变革、高效和卓越的文化。它要求的是人的观念的适时转变,这种转变就是不断接受新事物,不断进行超前探索,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有效推进企业的发展。行为规范创新。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文化创新在行为规范方面表现为社会和企业、企业家和员工、组织和个人对创新活动的重视、理解、参与和支持。开拓精神、创业精神、团队精神等几乎都是创新的同义词。中隧集团‚国

内领先,世界著名‛的战略目标,‚至精、至诚,更优、更新‛的企业精神和 ‚大产业、大学校、大家庭、大舞台‛的企业理念,都包含着创新的深刻内涵。科技创新诸如以TBM、盾构领域的先进施工技术同样体现着创新思想和创新行为。行为创新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支持,为企业提高效率和效益提供了条件。

企业知识创新。第一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知识创新的前提,具有完善的企业制度创新机制,来保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有效进行。制度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整体创新的前提,同时是实现一个企业不断创新的保证。一是适时的制度创新能够使企业站在发展的前沿;二是制度创新是搞好企业各种管理的基础;三是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的基础;四是知识经济时代,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而发挥人才积极性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第二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企业进行文化创新的重要保障。管理创新要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外部和内部环境,还需要领导者有开阔视野、超前意识、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第三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和成功商业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事件。简单地说技术创新就是技术变为商品并在市场上以销售实现其价值,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和行为。技术优势必须常改永新,才能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三、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源泉

企业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企业文化建设突破计划经济条件下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脱节的僵化文化理念和建设方式的束缚,实现向贯彻于企业价值创新、制度创新、决策创新、管理创新、知识创新等全部创新过程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的时代性转变,企业管理模式实现了由物的管理和人的管理为主导向知识管理为主导的时代性飞跃。企业文化创新就要不断更新企业知识,包括科研、技术、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

西方传统创新理论,过分偏重高科技的作用而忽视新人文精神的作用。实际上科技革命和人文精神的更新总是相伴而行的,高科技与新人文精神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企业创新过程离开了哪个方面都难以达到最佳效果,企业的竞争力也以得到实质性提升。正如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所说:‚高科技可以在一个阶段成为企业制胜的法宝,但更深层次的竞争最终在高思维方面(指新人文精神),‘高科技以人为本’这句话大致包括了这层意思。‛奈斯比特的这一见解,反映了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人性意义的更高追求,也

体现了现代人对生产和消费日趋强烈的人性化要求。在这种新的需求背景下,企业创新只有把高科技与新人文精神密切结合起来,才能生产出既有高科技含量又充满人性关怀的新产品,才能开拓新的市场空间。那种只注重高科技而忽

视新人文精神的企业,很难生产出满足人性需求的充满温情的新产品,即使兴盛一时,终究会因受到消费者的冷落而退出竞争舞台。

四、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创新

(一)从战略的高度看待企业文化。对企业来说,企业文化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一种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的经济受到日本的全面挑战,美国人在深入研究日本企业的成功原因之后,得出结论:美国与日本相比,不在于资金、设备、技术的落后,而在于企业文化的落后。要创新企业文化,必须先从战略的高度看待企业文化。

(二)铸造企业精神,创新企业价值观体系。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价值观体系,使企业形成统一的价值观,使员工团结一致,凝聚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合力。

(三)创新企业的经营之道。经营之道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经营之道创新,会使企业文化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创新企业文化的作用。

(四)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素质建设,仍然停步不前或进步缓慢,便不能形成人力资源的优势。企业要在日益严峻的挑战面前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职工素质创新,打造富有主动性、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企业创新主体。面对当前知识急剧

膨胀、更新周期日趋缩短的态势,一方面要激励员工及时掌握国内外相关行业和领域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另一方面又要向员工灌输创新精神,使广大员工成为企业创新的源头活水。

(五)增强高层管理者的创新意识。高层管理者掌握企业运作的主要资源,因此,能否获得其对创新活动的认可及承担风险的意愿显得格外重要。高层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创新的态度显得至关重要,他若能激励与支持创新活动,企业必将充满活力,兴旺发达,否则,对于企业的损失不可估量。那些没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当初在特殊政策的保护伞下,红红火火,可现在一旦进入真正意义上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却溃不成军。总之,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源泉。企业文化创新要结合现代办企业的八字观念,即:‚感恩、善念、包容、快乐‛。感恩,就是企业通过一系列地、不断地文化创新,使企业的经济发展、人才队伍发展、制度机制、留人机制、激励机制等等都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符合市场竞争规则的要求,不但能满足顾客方的需要和投资方的需要,而且满足企业员工和企业本身持续发展的需要。让企业各层次的员工及其投资人都对企业致以良好的祝愿,并自愿为所在的企业奋斗一生。善念是对待上级也好对待下级也好都要有一个善良、平静、公正的心态。包容要容忍别人的失误和过错,人无完人。快乐,当前时髦的说法是快乐工作法,就

是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2.文化的创新 篇二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 北京的文化底蕴深厚, 文化机构汇聚, 文化企业众多, 文化人才荟萃。在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之际, 北京应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带动作用, 打造全国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文化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新兴文化业态的领航者。北京市宣传部长、副市长鲁炜曾在讲话中表示“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 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也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2]

一、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融合下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首都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仅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 在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方面也有了较大提升。北京市文资办主任周茂非在报告中提到:2011年, 北京文化创意总收入突破9000亿, 实现增加值已达到1989.9亿元, 占GDP的12.2%。在北京市的服务业当中, 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仅次于金融产业的第二大产业。然而, 从城市功能和产业发展需求来看, 北京市的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传统的优势行业还面临着转型升级, 特别是需要提高文化产业中的科技含量。同时, 像设计创意、动漫网游、数字新媒体等新型的业态总体规模也偏小。这就要求必须加快推进文化、科技融合的步伐, 以先进科技为支撑促进文化产业的顺利转型。北京科技资源最丰富、科研能力最强、科研人才最集中、科研成果最丰硕, 具有明显的科技资源和创新能力优势。其中, 各级科研机构213所, 两院院士人数在全国的比例为36%, 各类高校北京有80余家, 申请专利、授权总量都居全国省市前列, 特别是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已经达到了5.8%, 这个数字已超过发达国家水平。充分利用北京优势, 促进科技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新形势下北京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融合, 北京着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 以数字出版引领未来阅读方式的变革, 用创意驱动特色文化城市的建设, 构建文化创新战略, 提升文化影响力。同时, 科学创新还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复兴、文化的跨界融合等提供了新路径。具体来说, 这些年北京十分注重研发与文化的密切结合,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徐徐展开的画卷, 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清明上河图》, 再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独家数字内容供应商, 这些重大科技项目是北京文化创新与科技团队的完美体现。

“十一五”期间, 北京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0%。“2010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692.2亿元, 比上年增加近200亿元, 占全市GDP比重的12.3%。2011年,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收入突破9000亿元, 实现增加值1938.6亿元, 现价增速14.2%。”[1]具体来说, 在出版领域, 具有零污染、低成本的纳米绿色制版技术研发获得重大突破, 纳米绿色制版技术已在怀柔产业化、报刊等领域应用。在数字电视发展上, 率先攻克了交互式多媒体服务软硬件系统和基于有线线缆回传的双向机顶盒。此外, 喷墨数字印刷技术、三网融合关键技术、文物保护监测技术等一大批项目, 展现着北京科技与文化融合的繁荣景象。

“十二五”时期, 北京将全面推进“双轮驱动”战略, 力促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发展。2012年5月, 在第八届文博会上, 科技部、中宣部、文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首批16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北京市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海淀园为核心, 联合石景山区石景山园、东城区雍和园、西城区德胜园共同建设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012年1月至8月, 示范基地所在的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超过2200亿元, 占整个北京的42.8%。

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成以来,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 坚持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融合发展、辐射带动、开放交流原则, 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 努力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按照规划, “到2015年, 示范基地力争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2100亿元, 年均增速15%。”[3]2020年, 基地将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4000亿元, 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7000家以上, 力争在20年内将北京建设成为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著名文化中心城市。

二、北京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融合主要特点与不足

文化产业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不断改变着文化的业态。一方面, 文化和科技互相驱动, 促进产业升级驱动经济发展。文化因素提升科技产品的文化内涵与商业价值, 技术手段变革改变了文化内容制造与传播的方式与途径。另一方面, 科技与文化融合带来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

(一) 主要特点

目前, 北京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融合主要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知识产权是科技与文化融合新业态的核心;二是中关村是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阵地;三是创意产业是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四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由单项突破走向协同创新。

1. 知识产权是科技与文化融合新业态的核心

文化产业领域的科技与文化融合以数字化技术为主, 即以知识产权为核心创新产品形态, 掌握关键专利技术, 以内容为制胜的根本。例如, 北京市中关村石景山近年来的发展非常迅速, 主要得益于一批文化创意企业以及其技术创新和版权内容为主的运营模式。2012年石景山区的文化创意企业实现收入超过240亿美元, 同比增长了将近20%。

2. 中关村是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阵地

2009年3月以来, 国务院批准建立中关村国家示范园区, 并相继出台“1+6”系列先行先试政策, 推荐人才特区建设和服务业综合改革等系列创新试点工作, 并取得显著效果。使得中关村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发挥了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促进了科技与文化的融合。2011年, 示范区文化创意企业6201家, 总收入4600亿元, 示范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34.4%。2012年上半年, 示范区文化创意产业延续良好发展势头, 总收入、利润、实缴税费和出口总额等指标均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

3. 创意产业是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

对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而言, 融合高新技术, 已经成为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10年,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为12%, 居全国第一 (详见表1) 。2011年,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约1989.9亿元, 同比增长14.2%,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2%;全年文化创意产业收入达到9012.2亿元, 增速超过21.1%。2012年仅前8个月, 北京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单位收入达5203.5亿元, 同比增长12.9%。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首都的支柱性产业。与此同时, 一些由科技直接推动的高端的文化业态, 比如动漫网游、数字出版等, 这些新兴业态代表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已逐渐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来源:北京统计年鉴 (2003-2011) .http://www.bjstats.gov.cn/sjfb/bssj/ndsj/

4.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由单项突破走向协同创新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由单项突破走向协同创新, 由单纯注重研发走向产学研结合这是北京文化与科技融合所呈现出的重要特点。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引导以及市场需求的强力带动下, 融合发展、协同创新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并已经转换成为许多地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企业推动自身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而主管部门的引导、地方政府与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 也使得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层次与水平不断提升。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也由单项突破走向协同创新, 由单纯注重研发走向产学研结合。比如, 《文化资源数字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文化演出网络化协同服务及应用示范》两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研发团队, 就整合了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国家图书馆、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广州大剧院、中国传媒大学等相关产、学、研机构的研究力量, 针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科技问题, 展开协同攻关, 并在第一时间将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而在2011年度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和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申报中, 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 他们联合相关的科技研究机构, 组成产学研结合的团队, 以联合申报的方式承担了项目。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正在初步形成。

2011年初, 中央歌剧院就与多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共同成立了数字化舞台工程联合实验室, 承担了文化部“数字化舞美科技应用研究”项目, 2012年中央歌剧院又承担了国家科技提升计划项目《模块化舞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该研究实现高新技术和文化艺术完美结合, 突破学科、领域、行业的壁垒, 充分利用国防现代化的技术优势, 融合军用高端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内容, 从智能创意、虚拟世界、高效实时交互等技术体系入手, 整合、提升传统人工操作、人力生产的文化产业发展能力。将数字化高新技术在舞美领域大胆运用, 并加快与大企业的全面合作, 构建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为核心特征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是中央歌剧院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目标。

(二) 不足之处

当前, 北京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1. 科技对文化发展支撑不够, 仍需建立和完善支撑、引领文化发展的科技体系

特别是在文化产品的创作力、表现力、竞争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还有待进一步借助科技的引领和支撑, 实现整体提升。科技与文化融合意识有待加强, 融合深度和广度有所欠缺。目前, 文化创意与科技成果结合的方式和途径越来越丰富,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空间更为广阔。文化与科技融合也必须化传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寻求结合点。同时,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方式应当更加丰富多元, 要有基础技术推动文化发展的一面, 更要有文化创意促进技术研发的一面。

2.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基本工作机制不完善、驱动力不足

目前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基本工作机制无论是市场机制还是政策机制都存在问题。

(1) 就市场层面而言,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市场机制还未完全建立, 在当前文化与科技融合条件下, 亟需构建适合自身要求的自主创新市场激励机制和体系;发挥政府主导功能,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和需求导向相结合的动力机制;综合现有的自主创新具体模式, 在文化内容、文化传达、文化演化等领域, 从技术层面分类培育和形成多元化的自主创新模式。

(2) 就政策层面而言, 形成文化与科技融合自主创新发展的有效激励, 需要加强具体政策措施的支持和引导作用, 为我国文化科技融合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提供动态、多元的政策体系, 不断完善和优化政策供给体系, 实施重点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战略。建立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政策机制, 需要在以下方面给予足够的注意:有效结合自主创新生产力与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的疏通和引导作用;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保障和激励作用;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转化平台建设;针对重大创新领域提供专有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文化创新人才队伍的政策激励。

(3) 就体制层面而言, 文化系统和科技系统长期以来鸡犬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 文化体系的科技意识不强、科技体系对文化不精通, 导致多年来我国科技与文化各自发展、互不往来。因此, 需要在体制改革上做足文章, 打破两个系统长期分隔的局面, 尤其是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上, 要实施柔性人才政策, 以智力服务为核心, 突破工作地、工作单位和工作方式的限制, 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打破体制性障碍。

3.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效率不高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效率低下的状况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导致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缺创意”, 文化科技难融合。用现代科技传承文化, 技术在其中并非最重要的因素, 传承正确与否才是关键。而传承文化这座摩天大厦的地基则是创意。创意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是文化产业的经济魔方。科技与文化的融合, 创意则是中间的媒介。创意为媒的根本是人才, 而人才的匮乏成为了直接的制约因素。

(2) “少资金”, 自发对接有难度。除了缺少创意, 资金不足也成为了令不少文化企业头疼的难题。成立于2008年的北京前门文化有限公司, 设计的所有产品都带有浓厚的前门地域文化符号, 目前开发了40余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商品。由于缺少资金, 企业的研发投入小, 产品的开发深度不够, 反而影响到市场。

(3) 科技环境存在不足。关键技术支撑作用尚待挖掘, 科技应用仍显不足。以动漫行业为例, 由于电脑绘图技术、渲染技术等关键技术长期被国外厂商垄断, 国内应用水平不高, 使得我国动漫行业活动始终处于产业链低端, 即使有好的创意, 但无法通过先进科技手段成为优质的可视化产品, 故无法与DISNEY等国外力量竞争。2009年全国原创电视动画片, 北京市为9357分钟, 杭州市为27409分钟,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应用明显不足。

(4) 创意产业人才不足, 人才结构失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急需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层次、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人才, 一批兼具创意与技术背景、实现创意内容产业化的高级经理人。以动漫游戏产业为例, 2009年, 我国仅影视动画和影视特效人才缺口就达15万人。2010年以来, 平均每月的动漫招聘岗位约1000个, 这其中, “动漫美工、程序开发”相关岗位占到85%。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优势资源应该向企业流动, 而现在的优秀毕业生都去考公务员进入政府部门了。如何形成优势资源的企业化流动机制也值得我们思考。[5]

(5) 品牌意识缺乏,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有待增强。缺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 难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国际化整体水平的提升。就北京影视行业而言, 规模较小, 目前仅有歌华等少数具有影响力的传媒集团, 还没有形成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传媒集团。

三、北京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融合双轮驱动战略核心与具体措施

为了适应当前北京文化发展形势, 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需要进一步推动科技和文化的融合, 加快形成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模式, 这“符合首都作为国家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发展定位, 是对过去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化和拓展。”[6]

(一) 战略核心

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双轮驱动战略核心在于多层面、全方位实现北京科技与文化的协同创新与深度融合。主要体现在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一方面, 科技对文化有着重要的支撑与推动作用。在物质层面主要表现为科技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在制度层面主要表现为科技对文化制度变迁的驱动作用;在精神层面主要表现为科技实践对文化内涵的丰富以及文化价值观的演变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 文化对科技的发展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在物质层面主要表现为文化引领下科技形态的演变;在制度层面主要表现为文化制约下科技制度及科学管理的完善;在精神层面主要表现为文化驱动下科技文化的繁荣与渗透。

北京科技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不是简单的科技加文化, 而是通过科技来实现支撑文化和生产力发展, 通过文化的创新发展来引领科技的进步和应用, 将科技创新渗透于经济发展的各个产业和环节, 文化创新致力于探索发展精神动力和提升软实力, 从而形成了双向互动、协同创新的过程。

(二) 具体措施

北京深入实施“双轮驱动”战略, 需要在战略和实践两个层面具体落实。

1. 从战略层面, 要加强顶层设计, 着重打造4个平台

把文化与科技融合与协同创新作为首都文化和科技发展的整体战略, 着重打造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4个平台。

(1) 科技文化创新项目研发平台。以中关村海淀园等科技园为龙头, 联合科技共同成立研发公关团队, 对当前文化企业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科技难题进行研发。抓好重大项目, 紧紧围绕文化需求, 加大数字电视、数字出版、三网融合、物联网等关键技术的攻关, 推动科技成果运用。

(2) 科技文化创新企业融资平台。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成立北京市文资办, 统筹协调全市文化资源整合、重大项目投资等推动金融产品创新, 放大政府资金的杠杆效应, 吸引社会资本的全面加入, 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3) 科技文化创新产品交易和中介平台。促进资本、人才、技术等各要素的优化配制, 培育和发展面向社会从事文化科技咨询、技术评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文化科技中介服务, 让科技与文化创新成果快速进入市场的同时有效降低文化科技创新风险。

(4) 科技文化创新知识产权平台。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 加强文化科技融合的知识产权管理、创新、保护和运用。凡进入北京市场的文化与科技的制度创新产品, 一定要事先确立知识产权, 唯有如此, 才能切实保护科技与文化创新的智力成果, 为二者的融合和可持续创新提供保障。

2. 从实践层面, 加强成果转化应用, 着力打造4 大体系

要加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科技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着力打造以科技创新支撑文化创新与发展的4大体系。

(1) 文化科技资源整合体系。通过建立多层面、立体的网状联系, 促进文化与科技全方位交融, 通过高科技含量的文化制作、包装、传播及成果应用催生出全新的文化业态和文化产品, 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发展的新兴文化产业, 如移动多媒体电视、手机广播电视、数字出版、数字广告等。

(2) 文化科技成果应用体系。北京将继续坚持研发与转化并重的宗旨, 加强文化科技成果的中介服务, 完善交易市场, 为成果转化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支撑, 将先进成果应用到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新兴业态、保护文化名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 不断提高技术成果应用和转化。

(3) 文化科技融合的承载体系。近年来北京市重点实施高清数字电视交换推广工程、数字文化社区、云计算和云服务平台等一大批重点项目, 北京将充分利用首都在区位、文化、科技和资本方面的优势, 着力建设中关村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支持文化科技园与文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推进一批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科技含量高的重大文化科技项目, 实现文化科技创新成果的项目化、市场化和产业化。

(4) 文化科技融合的支撑体系。在体制机制上要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建立和完善都市合作机制, 整合各方力量, 推动首都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政策上要完善认定标准, 在项目、用地、资金等方面先行先试。在人才培养上建好人才发展平台, 引进和培养文化科技领军人才, 把首都建成文化、科技的人才高地。

参考文献

[1]蔡灵, 沈哲彦.2013-2017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M].中投顾问, 2012.

[2]石丹.2012中国文化产业30人高端峰会举行[N].朝阳报, 2012-9-24.

[3]李苑, 韩业庭.首批16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N].光明日报, 2012-5-21.

[4]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队.北京统计年鉴 (2003-2011) [EB/OL].[2013-2-1.[http://www.bjstats.gov.cn/sjfb/bssj/ndsj/.

[5]王一鸣.201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盘点及调整策略[J].中国市场, 2012, (50) .

3.文化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智慧源泉 篇三

产品质量怎么解决?首先要从技术下手,一手抓技术,一手抓管理。我们只有对得起用户,才能谈得上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才能对得起用户的眷顾。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才能为国家、社会的发展做出能够经受住时间和历史考验的贡献。科技创新团队的贡献和成果是要经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的。亲近自然关爱绿色、创造美好未来是创新团队的共同心声。不能是创新完了以后弄了一大堆污染,民不安生。无私奉献是我们军工人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在目前的泛市场化、快餐化文化氛围当中以及浮躁的社会环境下,作为军民结合型企业的科技创新团队,更要有屏心静气的定力,甘于寂寞的坚韧,一往无前的勇气,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奉献出有份量的成果。创新首先要有勇气,懦夫勿谈创新。创新是每个创新团队成员自身价值的最好体现,创新更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无限快乐。创新必须建立在责任、感激、回报、奉献等凝重色彩之上,但是,面对着日益变化的、日新月异的、丰富多彩的世界环境,我们更要有无限的创新的快乐,才能实现创新的目标。

这些方面不是空谈,它是真正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夺取优势、实现发展的实践体验。大家都知道GOOGLE——世界第一大网络搜索引擎,去年股价的市值已经超过了迪斯尼、福特、通用汽车和亚马逊书店四家市值的总和。这家企业有多长的历史呢?1999年才建立。为什么能这样呢?作为一个科技创新型企业,它的秘诀是快乐的员工。GOOGLE的工作制度每星期五天工作日当中有一天员工不工作——到单位不干具体活,干什么?每个人都有一个“宠物计划”,当然这并非指什么养猫狗的宠物计划,而是自己弄一个感兴趣的项目,当然是要与GOOGLE这个领域有关联的东西了,自己在那鼓捣,没有人给下任务,“玩”出心得之后,GOOGLE主管科技的副总裁办公室的门你可以随时推开跟他交流。所以人家那个副总裁也有个头衔叫“聊天”副总裁,主要的任务就是和这些“玩”得有心得的创新员工聊天。其实那不仅仅是聊天,而是智慧的源泉。所以我想成立车辆工程研究院作为一个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科技体制创新的一个重大创新,除了有制度、机制之外,更要有文化的活力,在包括内部运行的制度上,我感到应该抓住这样良好的机遇,和集团公司全力推进并形成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形成一个人人向上、人人投入、人人快乐创新的研究院文化。

中国兵器第一机械车辆工程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公司科技创新进入了全新的阶段。车辆研究院为创新而生,必将因创新而荣。我深信,有全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关心和支持,有车辆工程研究院全体员工的奋勇拼搏,大家一定会不辱使命,开拓创新,在公司相关多元专业化战略的指引下,为公司加快实现建设现代化重型车辆制造集团的宏伟目标,实现公司新阶段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突出的贡献。

4.企业文化的创新案例 篇四

获奖理由:云创业理论引领中国双创最佳落地模式

作为一家中国科创第一品牌公司,科创始终站在创新创业领域最前沿,用平等、开放、分享、服务的精神助力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云创业提出的“公司小型化、平台大型化,走出小圈子、迎接大时代,提供大资源、分享小利益”理念,让云创业模式快速向全国输出,百城智谷成为中国双创最佳落地模式,助力中国双创大业的蓬勃发展。

厦门基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获奖理由:健康文化成就健康企业

爱基因、爱健康,专注基因科技,服务人类健康。投身基因领域7年,得到财政部直属创投银河投资的3000万元A轮投资,迅猛发展到今,估值已达八亿。首创“基因小屋”模式,有效解决用户基因健康,疾病预防等健康管理难题。不仅如此,整个团队平均年龄29岁,青春活力。培养健康员工,奉献健康产品,传播健康文化成就健康企业,正是基科生物科技企业文化建设的独到之处。

厦门蝌蚪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获奖理由:蝌蚪文化营造环保生命伟大工程

蝌蚪生态空间把“营造环保生命工程”定位成企业文化的主旋律,绿色蝌蚪,充分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作为蝌蚪生态空间创始人庄洁女士是民主党派的优秀代表,九三学社湖里区委主委、湖里区政协常委以及云创侨联主席,首创提出红色蝌蚪,以党建引领双创,不遗余力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实践工作紧密结合,投身公益事业、生态环保事业。蝌蚪文化在当下是不可多得的参考案例。

厦门高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获奖理由:科技创新、持续创新企业文化的研发精神

在厦门,作为一家“双百计划”高科技企业,在锂离子电池研发研发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容成长的速度、成功的高度令人赞叹。在鲜花和光环的背后,高容一如既往的把科技创新、持续创新当做企业的立足之根本。对科技创新、持续创新的全身心的投入,在内部,形成了浓厚的创新研发氛围。也让高容在高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永不止步追求创新,才能走向新未来。

智能互联(厦门)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获奖理由:以读书会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企业

智能互联丨柔性电子引进厦门外图集团形成战略合作,联合厦门大学EMBA读书会,建立流动读书角,定时更新书籍,构建了全民阅读生态闭环,切切实实地培养着团队及群体阅读习惯,提高知识内化率,打造深度社交圈。以“读书分享会推动全民阅读文化”让我们体会到智能互联丨柔性电子企业文化强大的凝聚力与辐射力,对内凝聚员工的智慧,对外辐射社会大众。为推行全民阅读活动,提升企业员工知识结构,智能互联丨柔性电子值得我们学习。

朋茂食品(厦门)有限公司

获奖理由:感恩成为员工与企业的精神信仰

感恩,是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得到眷顾。扈尾壹号创始人老台商王江明先生带领新台青到大陆创业,验证了两岸创业创新的融合,同时将感恩精神赋予了这家企业与员工。从企业的创立以及一系列产品的打造,感恩一路随行:感恩互助,感恩社会,感恩健康生活……更可贵的是,扈尾壹号不仅在企业内部推行感恩文化,对外发起不间断的感恩活动,参与众多公益事业,传播企业的感恩文化。

鼎睿(厦门)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获奖理由:以品牌运营方式塑造企业文化

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集团创始人,结合自身经历,投资近亿元创建自主男装品牌“将起”,推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企业文化理念。依托企业文化理念的建设,将企业文化塑造成自主男装品牌“将起”的创新手法。也正是其独特的品牌运营方式引领着企业在男装品牌走出了一条非凡之路,“创意、分享”的企业文化主旋律,让团队感受到“成长在此、成功在此”的文化魅力。

厦门健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获奖理由:成功企业家“二次创业”创业创新新典范

健为生物创始人结合的探索和实践经验,打造全领域健康美味饮食生态圈,秉承“宁可药物架上沉,但愿世间无病人”十四字真言,专注产品研发创新,建立起了多渠道互联网营销体系,不断优化产品及服务,坚持变革与创新。一个人的成功是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成功企业家的再创业,带领企业在风起云涌的生物科技市场中乘风破浪,健为生物科技是企业创业创新典范案例。

厦门天下大美文创科技有限公司

获奖理由:从“字善字美”到“至善至美”传统文化内涵延展的典范

天下大美借助文字的力量,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最为悠久灿烂、最引以为豪的文化瑰宝――活字印刷。以传统文化为内核,智趣体验为形式,开展亲子体验活动;举办助力金砖会晤夏令营,服务园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试点工作的同时,让祖国花朵感受传统文化无穷魅力,喜欢上汉字,从感官的体验发展为心灵的触动,,诠释了天下大美从“字善字美”到“至善至美”传统文化内涵延展深刻内涵。

上糖网电子商务(厦门)有限公司

获奖理由:“糖僧” 西游文化产业互联网寻“真”者

上糖网的“糖僧”西游文化在食品行业塑造了企业不雷同、不跟风的文化个性。“糖僧”西游文化与企业经营的核心产业互为呼应,也体现了其行业特征,在对内宣导中让员工倍感亲切,由西游文化延伸出的产业互联网寻“真”者更令人叫绝。基于深厚的产业积淀以及多年来丰富的供应链管理经验,上糖网依托线下强有力的全国物流配送网络,通过“互联网+供应链整合”方式,协同全体系要素为用糖企业提供专业的线上线下采购管家服务。

1.企业文化创新的案例

2.企业文化真实创新案例

3.企业文化活动创新案例

4.企业文化战略案例

5.企业文化管理经典案例

6.腾讯企业文化案例精选评析

7.阿里的企业文化建设案例

8.企业文化建设案例分析

9.浅谈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

5.某企业文化创新的论文 篇五

某企业文化创新的论文

摘 要 企业文化在中国企业的发展一直未受到重视,但企业文化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必须以文化创新为基础。阐述了文化创新的价值以及文化创新的基本思路,旨在促进企业文化创新,并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关键词 企业文化 文化创新1 企业文化创新的内涵面对日益深化、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且逐步深入地把创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2 企业文化创新的价值2.1 21世纪企业竞争的核心将在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其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能够激发员工的士气,充分发掘企业的潜能。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这就相当于在企业核心装上了一台大功率的发动机,可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2.2 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创新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一个重要指标和鲜明特征。它与以往在企业内部广泛开展的企业文化活动的一个明显区别是,现代企业文化更紧密地把企业文化活动与企业的实际收益联系在一起,或者说直接挂钩。因此,它在企业的地位就愈见重要和突出。当企业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时,企业文化也相应地进行调整、更新、丰富、发展。成功的企业不仅需要认识目前的环境状态,而且还要了解其发展方向,并能够有意识地加以调整,选择合适的企业文化以适应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靠文化带动生产力,从而提高竞争力。因此,坚持企业文化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它可以摒弃原有的不合理的思维和行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思维来创造新的成果。文化创新会直接作用于人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人的行为。一个企业无论实力多么雄厚,它的企业文化建设一旦停步不前,失去了创新的动力,这个企业必将会成为强弩之末。2.3 企业文化创新与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关系管理的方式与文化总是密切相关的,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必须先推行文化创新。企业要进行管理创新,必须变革约束创新的思维、观点,打破现有文化模式,从当前国有企业的情况来看,当务之急是必须转变粗放式管理的思路,建立科学管理的观念。为了在新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企业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彻底地管理变革,这就涉及到深层次的方面,企业管理理念化,企业精神等诸多方面根源于企业经营者的思想深处,要求企业必须创新建立健全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制度创新是企业文化创新的主要现实表征。其中两类制度创新比较重要:一是对内部员工的激励导向制度的创新,3 企业文化创新的基本思路企业文化创新要以对传统企业文化的批判为前提,对构成企业文化诸要素包括经营理念、企业宗旨、管理制度、经营流程、仪式、语言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弘扬、重建或重新表述,使之与企业的生产力发展步伐和外部环境变化相适应。3.1 企业领导者应当加强自身修养,担当企业文化创新的领头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文化,是企业家的人格化,是其事业心和责任感、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创新精神等的综合反映。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这正如我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在分析他个人在海尔公司充当的角色时所说的,“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3.2 企业文化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人力资源开发在企业文化的推广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推动作用得以实现,关键在于全体员工的理解认同与身体力行。为此,在企业文化变革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培训计划的设计和实施,督促全体员工接受培训、学习。通过专门培训,可以增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员工的参与积极性,使新的企业文化能够在员工接受的基础上顺利推进。即采取诱致性变迁的方式,就是指基于员工自愿支持的观念更新与行为模式的转变。除了正式或非正式的培训活动外,还可以利用会议以及其他各种舆论工具,如企业内部刊物、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时刻都处于充满企业价值观的氛围之中。参考文献1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M]. 上海: 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2 王海之.浅析企业文化对管理创新的价值[J].商业研究,2001(10)3 徐沛林. 论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创新[J].现代管理科学,2003(12)4 斯蒂芬.P.罗宾斯. 管理学(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反思 篇六

①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资源、媒体的.“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师不应以“领导者”“权威”自居来支配课堂教学,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与指导者,学生才能成为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主体。本框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中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有适时、针对性的点拔、引导,真正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伙伴。

②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的匠心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教学知识和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进步的需要。本课堂教学设计如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7.文化的创新 篇七

1 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所谓企业管理指的是企业通过对其内部的各种生产经营要素进行高效的整合而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的过程, 是每一个企业的必修课和必需品。合理科学的企业管理可以使企业内部的每一个生产要素得到最优化的组合, 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能力, 推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现代企业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亦称组织文化, 是对企业在自身的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自觉形成的并且为广大的企业员工所恪守的价值观念、道德行为准则和经营理念等的综合反映, 是为企业成员所认可的能够有效地解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并且能够在企业的成员之间进行有效的共享和传播的成员认知和基本理念。企业文化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行为的一种集中体现, 总而言之, 由某一个组织的信念、符号、处事方式、价值观和仪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式就是企业的文化。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企业文化能够科学有效地推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当今社会, 先进的企业文化俨然已经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源泉, 是企业的一份宝贵的、无形的财产, 更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关键和核心所在。在企业的正常经营过程中, 先进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励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热情,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还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目前, 我国的一些发展较为成功的大中型企业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以著名的海尔集团为例, 在海尔集团的内部, 员工和上级领导之间、员工和员工之间都有着很好的交流, 所有的员工都将企业的发展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 一起为企业的做大做强而努力工作, 这无疑大大地提升了海尔集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即使海尔集团曾经在1984年面临过亏损147万元的艰难困境, 但它依然成功地走了出来并且发展成为了一个有着几百亿年销售额的龙头集团。由此可见, 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其自身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 独特、良好、先进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2 企业文化的特征

2.1 具体性

作为企业的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在任何细节上都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因此, 企业文化一定会具体到每个员工的价值理念、每一个企业的符号等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到公司形象的细节上去。

2.2 系统性

企业文化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企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 企业文化必然会引导企业的职工将其自身的奋斗目标和企业的整体目标相融合, 以实现企业的整体意旨和综合优势。

2.3 隐形性

作为一种企业管理和发展的思想, 企业文化一定要借助于企业符号、企业理念和企业的处事方式等载体来进行展现, 其具有一定的隐形性, 而不是某种客观存在的实体。

2.4 人本性

企业文化强调要通过对人的理解和尊重来对员工进行激励, 通过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来激励员工在其自身的工作岗位上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和整体效益。

2.5 科学性

作为企业的灵魂, 只有科学的企业文化才能更好地引领企业的整体发展。

2.6 时代性

当代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因此, 每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必须紧随时代的发展脚步, 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3 企业文化创新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力

3.1 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创新理念的形成基础

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企业的经营理念, 即企业的整体成员共同追求和认可的一种价值观。只有创造平等、和谐和公正的发展环境, 营造出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的企业文化, 才能使企业的领导和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统一的核心价值观。

3.2 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企业的创新有赖于两个“轮子”:一个是无形的企业文化的精神推动, 另一个就是有形的、经济的、物质的手段。要想让企业赶上企业发展的快速列车, 就必须让这两个“轮子”同时转动, 两种燃料一起烧, 双轨并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生产的动力之一, 是企业的“软件”, 因此, 一个企业想要显著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 就必须选择和培养有着先进的企业文化精神的成员, 并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4 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意义

4.1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同时使用物质和精神两种手段, 才能打造先进良好的企业文化, 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当前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很多像联想、海尔等知名的企业均开始意识到要推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不仅要有物质的、有形的激励机制, 更要借助于无形的手段如企业文化作为新时期企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正因为这样, 这些龙头企业才会不断强化企业的管理创新工作, 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从而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4.2 推动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进步

目前, 我国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 新的企业管理体制不仅有助于企业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更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进入良性的循环, 从而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而企业顺利完成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就在于企业制度的改进, 只有摈弃落后、传统的企业制度, 才能提高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 进行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方法

5.1 立足企业自身实际

尽管管理科学本身的双重属性 (既有社会属性又有自然属性) 为我们在进行企业管理创新时引进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提供了可能,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 很多国外的企业管理理论中的人性假设和制度前提和我国的国情、社情都是不相符合的。如果我们不加选择地完全照搬、照抄国外的企业管理理论, 一定会引起企业管理上的“水土不服”。因此, 我国企业要进行管理创新就必须立足于自身的实际, 开创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创新之路来。

5.2 重视企业创新的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关系着企业的发展方向, 而战略谋划则是企业的灵魂。当今社会,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知识经济兴起带来了巨大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并且,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跨国公司等全世界的竞争和挑战也愈演愈烈。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国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在战略创新上下苦功, 而企业的战略创新首先要从制定优秀的企业战略和着眼于实施全球化的竞争做起。

5.3 加强企业之间的创新合作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单凭某个人或者某个企业的努力是难以实现企业的创新的。在企业创新发展的主导模式上, 必须坚持开展创新合作、构建创新网络, 尤其是在当今知识经济主导的时代, 竞争者应当携手建立战略联盟, 进行合作, 共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只有这样, 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新时代的激烈竞争。共同的语言、文化或者是文化背景、文化渊源能够减少创新思想交流的阻碍和错误, 从而加速创新知识的效能和传播, 及时沟通企业、市场和科研机构等的联系和交流, 可以说, 其在企业的创新发展中将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今世界, 科技、经济和文化在发展上不断综合、相互渗透和学习吸收, 而国际市场也不断趋向于一体化, 因此, 当今市场竞争的新思维必然是谋求合作, 将竞争和合作相统一。

6 结束语

在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中, 企业要想保持自身发展的优势, 就必须致力于打造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增强自身软实力, 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创新的管理, 为企业管理创新指引正确的方向、开辟新的途径和提供充足的动力。总之, 就是要利用所有以人为本的文化创新理念以及一切有利的条件来为企业的管理创新而服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企业管理理念也逐渐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和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作为企业精神支柱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 企业要保持自身发展的活力就必须积极地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本论述将研究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的概念、意义以及必要性。

关键词:企业文化,创新分析,企业管理,内涵,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杨荔铭.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力探讨[J].中国化工贸易, 2013, 2 (6) :113-114.

[2]杜艳艳.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力[J].改革与开放, 2009, 3 (14) :115-116.

8.协作创新的企业文化 篇八

CEO们曾说过协作是至关重要的,也说过无论在圈内还是在圈外的协作都是“理论简单,执行困难”的。这一点不足为奇。要跟不同的团队合作去追求共同的目标,通常需要大多数团队改变现有的文化,而文化的改变是最难的。如果想切实地推行协作的文化,个人、团体和公司就要一定程度上放下架子,接受自己能力有限的事实,在合作中从容高效地工作。

当讨论市场竞争时,我们喜欢用体育来打比方—商业词汇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体育和军事词汇,陈述观点时也常用“赢家”和“败将”来开头。即便我们知道真实世界要比体育竞赛所处的人工环境复杂得多,也知道用来证明商业成功的时间要比体育赛季长得多,但我们依然在使用这类词汇。

协作与谦虚对IBM这类公司来说尤为重要。它们要处理商业、政府、医疗、科技等诸多复杂的问题,也在极尽所能地创新。除非你已经与客户、商业伙伴甚至竞争对手的经销商建立了非常密切的联系,否则你是无法对付诸如整合供应链或者改进工业设计等问题的。在这样的境况下,声称自己是“最好的”则会被看作一种愚蠢的行为,表明领导缺乏自信,公司缺乏安全感。与其号称你是最富创新精神的公司,还不如告诉别人,你可以帮助你的合作伙伴获得更强的创新能力。

总之,只有当所有人的力量都聚集起来的时候,一个公司才有可能具备创新能力,这也就要求顶尖人才的加盟。在如今高度竞争的商业环境中,很难吸引并留住公司所必需的人才,除非让他们感到作为个体和职业者受到了尊重。这也就意味着除了已有的工作,他们也作为团队的一部分去参与各种活动。创新往往是由热情激发出来的,为了共同的兴趣、目标和价值观而全力以赴。正在蓬勃发展的开源社区、社交网络(SNS)、在线论坛都可以作为很好的例子。人们还在学术领域进行着协作,无论你的专业是物理、医学、历史还是法律。

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不仅需要笼络顶尖人才,也必须相信他们,鼓励其跟公司内外的同行协作和创新,用成就感和忠诚感鞭策他们。而那些等级森严、习惯自上而下实施战略的公司则很难实现这种风格的管理。因为这要求公司和高层管理者必须接受这样的事实:他们并不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如今的世界日新月异,错综复杂,最佳的答案往往是由公司员工、商业伙伴、客户、高校和政府实验室里的科研人员发现的。人们通常会在跟公司内外的同行交流时获得灵感,冒出新点子。所以谦虚而睿智的公司应该尽可能地创造这样的交流氛围。

协作创新正逐渐成为每家公司DNA的一部分。企业文化也将随之包容进一些看似矛盾的精神:既强势又内敛,既骄傲又谦虚,既自信又谨慎。各家公司不要摒弃而是应强化竞争的精神,并真正接受这样的观点,即公司的进步和问题的解决都要依靠团队的协作及其共有的智慧。明智的公司认识到,21世纪最重要的战略要素是在于如何在专利与协作之间取得平衡。

这虽然难做,但依然可行。比如,我们一边加速知识产权的创造—13年来,IBM一直都是美国领先的专利拥有者—一边拥抱开源运动和开放标准。也就是说,我们同时抱有两种想法,既要从专利上盈利,也要从协作上赚钱。我相信,那些进行着相似变革的公司将会吸引更多有天赋的人才、最合拍的搭档,并赢得最忠诚的客户。

9.【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篇九

www.5y

kj.co

m

〖教学内容〗【文化创新的途径】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思想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培养青年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对“守旧主义”,而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但看问题往往比较偏激、片面,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另外,文化不仅是人的精神砥柱和智慧之光,而且也是社会走向文明和发达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标志与源泉。文化要涵负这样的功能和承载这样的责任,它本身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并真正实现了创新的文化,才是有价值、有意义、有魅力的文化。这样就促使他们对文化的创新途径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设计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案为载体,以多媒体为教学辅助形式,以问题设计为主要表现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完成确定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初步运用辩证观点说明文化的传承,文化发展中应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展示文字材料、视频、音乐、图片、漫画等,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运用探究式、合作法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文化发展的问题上既要克服那种一味固守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倾向,又要克服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坚持正确方向,推动文化发展。〖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教学难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在XX年9月雅典残疾人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21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以其优美的韵律与造型,征服了海内外观众。

1、展示:舞蹈《千手观音》(视频)精彩片段(4分8秒)引导学生边观赏边思考,提出两个问题:①舞蹈的表演者是谁?②对《千手观音》了解吗?

2、教师点拔:对我国传统古典文化的优秀艺术技能进行大胆创新,用现代舞的技法加以表现;音乐上独帜一树,同时用现代交响乐的手法,把我国古典音乐与舞蹈的丰富内涵表现的栩栩如生。学生边观赏《千手观音》舞蹈,边思考两个问题用《千手观音》视频作引子,创设生动直观教学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的热情,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千手观音》的创作说明了文化创新的问题,导入新课。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1、多媒体展示(图片①与材料②)①雕塑艺术作品:(石雕、木雕、沙雕等)。②文学艺术(2张诗经)边展示边简要说明。

2、教师提出:从上述文学艺术发展过程的事例看,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什么?

3、引导学生思考认真思考、分析、归纳得出结论通过两组材料展示,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问题能力,使学生从文学艺术发展过程事例中得出:文化创新的两条途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的过程。②着眼于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途径。·

1、引用上述两组材料,教师提出:从上述文学艺术发展过程的事例看,引导学生思考;①、文化创新是个怎样的过程。②如何理解这一过程。

2、显示:①②这个过程,教师适当加以点拔。积极思考、分析后查找教材内容作出①②结论通过两组材料展示,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感受文化创新是个推陈出新,不断发展过程的道理。③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显示(孝顺故事)(漫画与文字材料)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2、讨论探究能否从道德继承中看出文化的创新?自学教材知识,自主思考问题,找出答案。利用教材可读性特点,通过自学,学生必然开动脑筋,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避免思维单一性。从“孝”这一中国传统道德内涵的变化,帮助学生体会到文化创新既不能离开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欣赏徐悲鸿名人作品

1、展示:名人作品图片①徐悲鸿2张照片(生平)②徐悲鸿3幅作品展示(奔马)教师简要说明。

2、设问:①你了解徐悲鸿吗?②从徐悲鸿的作品中你想到什么?思考、分析,深受教育,净化心灵。通过对徐悲鸿的代表油画展示,加强德育教育,激发他们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内化品质、外化行为;尤其是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这些作品展示让学生唤起文化创新,还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1、展示(XX年奥运会会徽)图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会徽图案并讨论探究:从奥运会会徽图案设计上,对于文化来说我们感悟到什么?

2、教师在学生讨论作答上述问题的情况下加以补充说明。认真观察会徽图案,经过讨论,各小组之间各抒己见,相互质疑、相互补充。通过讨论学生就会产生思想的火花,加之教师适时点评,让学生感受到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只有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1、展示:图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于文化来说也是如此,这说明什么?

2、教师提示:在处理文化差异、文化竞争与文化合作的关系上,能否全盘否定外国文化?自主思考、分析、表态,发展、创新文化要博采众长。运用图片创设生动,直观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使学生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显示(链接):结合教材第54页探究问题,组织讨论并要求学生回答:你能提供一个事例加以说明吗?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时候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呢?学生思考举例分析说明。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优秀成果时,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创新。实例分析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实现中华文化创新要善于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长处,综合创新。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赏析音乐:《梁祝》主题精彩片段(1分11秒)。

1、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1、显示(链接):边展示优美动听的音乐:《梁祝》主题精彩片段(1分11秒),一边进行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讨论。

2、引导学生共同探讨:①、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器演奏对效果有何影响?②、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

3、教师对①予以点拔;1:突出音乐个性,使中国传统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分展现出西洋乐曲的丰富表现力。2:中华民族戏曲曲调运用西洋交响乐曲的演奏形式,把《梁祝》主题旋律加以创新,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成为通过文化交融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认真赏析音乐:《梁祝》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交流讨论

1、通过悦耳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2、经过学生交流讨论,进一步说明本民族文化可以与其他民族文化寻找共鸣点,人们在优秀文化唤起美好情感的方面是可以达成共识的。

(2)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

A、“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B、“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1、展示:(材料)对待外来文化有不同的观点。观点一:观点二:观点三:

2、组织学生讨论:上述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

3、在学生讨论、质疑过程中,教师适时、针对性点拔,让学生认识上得到升华,才能保证学生在将来文化创新的道路上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

1、积极思考,分析、归纳形成正确观点。

2、全班分三组,每组派代表阐述观点,其余成员补充。

1、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交流、讨论提高认识。

2、经过课堂讨论疑难问题,一方面能使疑难问题更加明朗化,这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另一方面使基础知识得到巩固,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条件。

课堂练习:目前,延平区有部分中、小学校已着手组织在校学生开展“诵读书经活动”,对这一活动有人认为是复古,有人认为是创新.1、设问:从文化传统的角度请谈谈你对开展学生“诵经”活动的看法。

2、教师点评:①现代文明不能割裂传统。②

继承传统不可全盘吸收。③

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不可搞一刀切。④

创新和继承一样是文化发展必须面对的的问题。思考,从文化传统的知识角度,分析目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这项活动的现象,并作出评价。巩固教学,反馈教学效果,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实现知识的运用。

〖教学小结与反思〗

1、本课小结:通过本节课教学,我们认识到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创新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教学反思:①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资源、媒体的“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师不应以“领导者”“权威”自居来支配课堂教学,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与指导者,学生才能成为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主体。本框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中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有适时、针对性的点拔、引导,真正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伙伴。②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的匠心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教学知识和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进步的需要。本课堂教学设计如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第二课时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南平市高级中学

邹义福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初步运用辩证观点说明文化的传承,文化发展中应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展示材料:(视频、音乐、图片、漫画)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运用探究式、合作法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文化发展的问题上既要克服那种一味固守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倾向,又要克服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坚持正确方向,推动文化发展。教学重点: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教学难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教学过程[走进新课]师:同学们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舞蹈。多媒体展示:舞蹈《千手观音》(视频)精彩片段(4分8秒)师:大家边看边思考两个问题:

1、舞蹈的表演者是谁?

2、对《千手观音》了解吗?生1:舞蹈《千手观音》是由21名聋哑员表演。生2:舞蹈《千手观音》是由21名聋哑员表演。千手观音的千手以扇面排列数层,如孔雀开屏。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表示遍观世界,千手观音表达度一切众生,广大圆满无碍之意。生3:丰富的手姿变幻来诉说内心的语言,特别适合聋哑人表演,手语应用在舞蹈之中变成了舞蹈语言,变幻的动作表达了我们的心声,更富有艺术美和感染力。师:关于舞蹈《千手观音》,我们同学们知道得很多,对我国传统古典文化的优秀艺术技能进行大胆创新,用现代舞的技法加以表现;音乐上独帜一树,同时用现代交响乐的手法,把我国古典音乐与舞蹈的丰富内涵表现的栩栩如生,舞蹈《千手观音》的创作说明了文化创新的问题。[推进新课]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师:[多媒体展示图片]探究思考问题。雕塑艺术在创新的过程中发展,不仅表现为雕塑技艺更加纯熟、表现力日益突出,而且体现在用于雕塑的材质范围日益扩大,有石雕、玉雕、木雕、牙雕、沙雕、果核雕刻······甚至还有在头发丝上进行的雕刻。从我国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从古希腊神话、罗马史诗到欧洲中世纪的十四行诗、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作,以及18、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作品,都体现了一种不断创新精神。思考:从上述雕塑艺术、文学艺术发展的事例看,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师:我们如何认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呢?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的过程。生:从上述文学艺术发展的事例看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②着眼于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途径。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这一过程呢?请大家结合课本P53页,思考一下。(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多媒体展示:(孝顺故事)“孝”,至今仍被我们视为稳定家庭、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你能否根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从中看到道德继承中的文化创新?生:能够根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从中看到道德继承中的文化创新。百善孝为先,孝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和传统文化品牌。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进行,那种具有毒害性质的“孝”已经被基本消除,而其中的优秀部分、精华部分不但被继承下来,而且还注入了新的内容,给予了重新诠释。体现了批判中有继承,在继承中又得到了发展。③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师:我们如何正确认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呢?[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生1:创新不能离开传统,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生2: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④注意: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合作探究]

我们共同欣赏名人作品。你了解徐悲鸿吗?通过欣赏他的作品,思考:从徐悲鸿的作品你想到了什么?生1: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屺亭桥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生2: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溪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的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生3:徐悲鸿的作品使我们想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师:大家对徐悲鸿的作品有了大致的认识和了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创新,我们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师:文化创新的第二基本途径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请大家讨论)生1:因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生2: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多媒体展示(XX年奥运会会徽)师:思考:从奥运会会徽设计上,对于文化来说我们感悟到什么?生: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1)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多媒体展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图片师: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于文化来说也是如此,这说明什么?生: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请大家结合教材第54页探究问题,讨论回答:多媒体展示:不同特色的文化好似各种不同的美食,以过人们的调制,最终带有新的风味、新的特质。为种创新的方式,不仅表现在思想、理论的发展上,也表现在文学艺术形式的变迁中。对此,你能提供一个事例加以说明吗?生:能。比如,我国唐朝时,日本派了大批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长安街头常常可以见到日本留学生的身影.这些人学成以后回到日本,把大唐文化带到日本.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日本的“和服”起源于唐装.特别是日本文字,使用中国汉字或汉字偏旁部首作为片假名,记录日本语言.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又向西欧国家学习,引进外国文化,使日本经济日益强盛.但这里,日本对外国文化不是全盘吸收,是取长补短,把外国文化融汇到自己的文化中.师:同学们分析很好,那么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时候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呢?(结合教材)生: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对待外来文化的基本原则

[合作探究]师:下面我们一起赏析音乐:《梁祝》主题精彩片段(1分11秒),1、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器演奏对效果有何影响?

2、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师: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器演奏对效果有何影响?生1:突出音乐个性,使中国传统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分展现出西洋乐曲的丰富表现力。生2:中华民族戏曲曲调运用西洋交响乐曲的演奏形式,把《梁祝》主题旋律加以创新,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成为通过文化交融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师: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生1:首先,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以此为基础,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也就失去了根基;又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面果。生2: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社会实战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生3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开展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以发展本民族文化。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要求我们“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师:文化发展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要使这条大河水道畅通,水清质美,就必须清理和维护好它的源与流。[合作探究]师: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结合教材第55页,共同讨论探究问题。多媒体展示:在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对待外来文化有不同的观点。观点一:观点二:观点三:上面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讨论)生1:观点三是正确的,观点一、二都是错误的。生2:因为,观点一是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旨“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观点二是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是一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表现。观点三是我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生3:文化的多样性体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各种民族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各有其长处,各族人民都曾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过贡献。文明的多样性使世界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所以,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要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所长,特别要善于吸收发达国家中那些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文明成果。同时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文化的侵蚀。师:以上三个观点实际上都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即要求我们外来文化有一个正确的态度。(1)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生1: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首先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我们把那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称为“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生2:我们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我们把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倾向,称为“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些都是不利于文化创新的错误倾向,必须予以克服,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2)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

A、“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B、“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3)树立正确的文化创新方向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纵览古今,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悠久的文明进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更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教育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师:接下来就本节课内容我们共同小结多媒体展示生:学生一边回答一展示相应内容。师: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创新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延伸新课]目前,延平区有部分中、小学校已着手组织在校学生开展“诵读书经活动”,对这一活动有人认为是复古,有人认为是创新。请从文化传统的角度谈谈你对开展学生“诵经”活动的看法。

www.5y

kj.co

上一篇:班级建设目标与思路下一篇:中班科学新年礼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