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公开课日记(精选18篇)
1.小学生数学公开课日记 篇一
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
――数学教研大练兵活动总结
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整体提升教师素质,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务处的组织和领导下,我们数学组校内公开课于10月13日拉开帷幕,至11月2日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共21人参加(四十岁以下教师),由王巧玲、肖善佳、刘世波、闵英姿、冶琴老师担任评委,并组织所有听课老师评课。整个活动安排的有条不紊。活动中各位教师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团结协作,精心准备,为全校教师提供了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全部同科教师以及其他科部分教师都参与了听课,并对每一堂课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当场点评,无论讲课人还是听课人,都受益匪浅。所有的课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现对教师授课情况总结如下:
1、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能深入理解数学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能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处理教材并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3、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注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气氛浓厚。如宋方老师在《圆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做铺垫,运用转化的思想,使学生在剪,拼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交流,发现圆在剪拼前后的联系,从而自行推导出圆的面积,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能够把生活知识引入数学教学,使数学学习生动有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益友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如李惊晶老师在《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熟知的英文字母歌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车牌号码,扑克牌等,了解生活中既可以 用字母来表示区域,也可以表示一个特定的数,将现实的生活知识带入课堂,使学生轻松的掌握了知识。
5、重视预习习惯的培养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变成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乐于探究,思维活跃,会质疑、交流、合作,主动获取知识。如陈鑫老师在《垂直与平行》一课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小棒自由坠落呈现的不同形式,同过交流、汇报并进行分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乐于探究、学习。在课堂中让学生有合作交流、操作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主人翁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6、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体现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提高。如刘世博老师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发现得出观察到的平面形状是不同的,并充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学生的求知欲旺盛,课堂气氛活跃。
7、转变了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向小红老师在教学《扇形统计图》时,通过组织学生观察主题情景图,运用已有的统计知识和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自然的引出新授内容,指导学生应用旧知掌握新知,顺其自然的总结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学生在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自行获取知识,不知不觉就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自信心,培养学生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8、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认真设计、制作实用的课件,有利于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增加课堂练习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在总结亮点的同时也应看到存在的许多不足,在教学中如下问题不容忽视:
1、练习设计要做到适量,以免走过场。
2、练习设计尽量体现层次分明,努力实施分层教学。习题要有层次、有坡度,适合不同层面学生的需要。3、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用激情唤起互动
没有激情和互动课堂只能是死水一潭。作为一名教师,上课时应该是最兴奋的时候,上公开课应该比平时更富有激情,这种兴奋和激情会传染给学生,在激情中师生思维才能碰撞出火花,这样的课堂才能成为令人愉悦、乐于倾听和感受的场所。4、教学中不能缺少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获得一些必备的知识,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捕捉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5、要合理的应用课件
数学因其学科特点不能完全依赖教学课件,要做到课件和板书合理结合,发挥课件的优势,扩大课堂容量,让数学课堂生动形象,同时也要注重教学板书,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印象深刻,稳固扎实。特别是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板书与黑板上,不能用课件放一下就了事,这样水过地皮湿,起不到任何作用,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1、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出问题要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问题设置要科学,我们主张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在学生思维受阻时要给予必要的启示、点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课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老师说得多,自然学生动得就少。有的老师可能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急盼学生快点说出正确答案,因而提出问题后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甚至于自己忙着把答案说出来;有的老师不敢相信学生,提出问题后总怕学生想不到自己设置的“正确答案”上来,于是在那啰啰嗦嗦,不断解释,结果是打乱学生思路,得不偿失。
2、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点评要到位。多鼓励是对的,但鼓励要用到当处,要有利于激励、鼓舞学生和鞭策其他学生。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的学生,如果启发后仍然不能答出来,既要鼓励他不要气馁,也要告诉他存在的问题以及改正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对学生点评不到位。对于回答好的学生喜形于色,也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表扬;在学生回答问题“卡”住时,缺少必要的启示、点拨。对于回答差的同学基本上简单化处理,让其坐下了事,缺少激励与鞭策。
3、备课注意细节,提高应变能力
我们认为,一方面备课要充分,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预见,并做好应对准备。另一方面,要提高应变能力,而应变能力只能来自丰富的知识、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而这一切都只能来自我们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4、教学语言、板书设计要合理、规范。毫无疑问,老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简洁、准确的,老师的板书应该是规范的,老师的这些教学行为无疑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因为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身教重于言教”。
我们的公开课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过程,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的学会过程。我们的公开课更是老师们相互学习的平台,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在这样实实在在的公开课中,才能实实在在的提高我们的有效教学。这次活动的开展,既锻炼了教师的队伍,又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既反映出了教师较高的基本素养和业务水平,同时也暴露出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课堂组织常规、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设计问题、如何更好地与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问题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不断改进!
叶城县第二小学
数学教研组
2010年11月4日
2.小学生数学公开课日记 篇二
一、成功之处
(一)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 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并揭示知识的本质。能让学生先说、先做、先想的尽可能让学生去说、去做、去想。我则尽量为学生的说、想、做营造恰当的氛围, 创设必要的情境, 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增长才干, 提高素质。
(二) 体现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教学中强化数学意识的培养, 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应用于生活。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 通过应用既可以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 产生兴趣。在学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前, 我用生活中买菜时用四舍五入来去零头的现象导入, 练习时设计了一些求近似的光速、人口数问题, 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三) 体验成功的乐趣
首先,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 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识和力量。能“作为成功的学习者”是每个学生都有的愿望。可见, 学习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 也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因此, 在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中, 我努力创设教学环境, 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 当学生成功地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 个个兴奋。我感受得到成功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乐趣。其次, 对学生采取激励为主的评价方式。例如, 当学生的想法有道理, 但表述得不够清楚时, 我就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 老师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 如果说得更明确些, 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 试试看。”如果学生的想法完全错误, 也尽量用委婉的口气说:“看得出, 你正在积极思考, 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 没关系, 再想想。”有时, 学生的想法出乎老师的意料, 但很有道理, 我会欣喜地说:“真了不起, 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长了见识。”等等。第三, 精心设计有层次的练习,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对中下学生降低要求, 对中上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儿童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 而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他们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 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另外, 课前常虚心向同事请教, 与同事一起探讨教学方案。课后及时反思, 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及时弥补, 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如何改善新课程下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教学中同样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困惑需要我们去弥补和改善。
(一) 协调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时间与空间
新课标要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讲的机会、做的过程交给学生, 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调控教学进程, 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操作、去解决问题。因此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我虽有这一理念, 但大多数情况下不能这样做, 这与现行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产生矛盾。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抢夺了学生的自主时间。如何更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 进一步加强对中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这一学期, 虽在中下学生身上花了许多心思, 学生学习的态度、习惯有所好转, 但还有个别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彻底养成。有部分同学审题不够仔细、严密, 审题能力还须培养。有个别同学仍旧字迹潦草。
(三) 积累资料,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创设更多情境
很多时候我也想把教学设计得不落俗套, 也想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但又苦于没有合适的素材。所以, 要想使教学得心应手, 就要有意识地多收集资料, 多看报刊杂志, 有意识地摘抄, 多与同事交流等。
(四) 积累经验, 提高驾御教材能力, 调控课堂教学的智慧和能力
3.小学生数学公开课日记 篇三
问题一:片面追求活动的热闹场面,忽略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某位教师执教“儿童乐园”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并提问:同学们,老师领你们到儿童乐园玩,开心吗?生齐答:开心。师接着问:“你们发现了哪些信息?”
生1:我发现有蓝天、白云。
师鼓励:真聪明。
生2:我发现有小桥流水。
生3:小兔在跳动。
生4:小鸡在啄米。
师接着鼓励: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生5:老师,小鸡不是啄米,它在吃虫子。
生6:两个小兔要过桥,不,不过桥……
10多分钟过去了。老师不断地鼓励,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离本节课教学内容——乘法越来越远。
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然而,这位老师却没能把握住教学目标,把它上成了“看图说话”。学生为何漫无边际地发散开去,迟迟切入不到正题呢?是老师留给学生空间太大的缘故吗?不是。主要是教师创设的情境缺少了“教学价值”。笔者认为,要让学生提出有关乘法的问题,所创情境必须蕴含甚至强烈蕴含着乘法的数学思想。
反思:这堂课最根本的问题不是教师缺乏先进的理念,而是教师没有把握好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呼唤:数学课堂应该是有趣的,但更应该是有效的。这样为动而动,为了追求表面的热闹而动,而不是为了目标而动,是对课程标准的曲解。一堂好课不是活动的堆积,热闹不是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关注教学目标,一步步引导学生达到这一目标。
问题二:曲解学科间的整合,把数学课上成美术课
在一节示范课上,某教师执教《面积和面积单位》,这样创设情境:
同学们,喜欢春天吗?
生:喜欢。
师:让我们把春天带进教室来,用你们的巧手装扮一下春天好吗?
孩子们纷纷画开了春天。过了10多分钟,师问:有没有画树叶的?教室里稀稀落落的举了几双手。师问最先举起手来的同学:你为什么画这么快?又问后举手的同学:你怎么画得慢呢?
为了节省时间,不等学生回答,师又开始展示比较先画的树叶和后画的树叶:“先前那个同学画的树叶小,是柳叶;后面这个同学画的是杨树叶,大。叶子的面有大有小,就可以说它们的什么有大有小呢?学习了这节课后就可以知道了。”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总算切入正题了,用时足足15分钟。
“装扮春天”犹如一节美术课,倒也无可厚非,但由“树叶”引到面积便过于牵强附会了。再加上绕口令般的语言诱导,非但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展开,而且延误了教学内容的学习。假如有学生提出“那片树叶的面积是多少啊”,不知道老师又该“从何创起”了。
反思: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不断拓宽数学学习运用的领域,注重学科间的整合。但不是说数学课可以脱离语言情境的支持而上成美术课、音乐课、手工课等。教师应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画一画、玩一玩、做一做等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
问题三:评价缺乏公正性、层次性和交互性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每当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后,不管难易程度,在老师的倡导下教室里就会响起整齐划一的“嘿!嘿!嘿!你真棒!”等激励性的语言。有时候一节课这样的评价形式多达十来次。仔细观察,教师的评价语言也很单一,往往只要学生答对就说“很好”,甚至有些老师把它当成了口头禅。有些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频繁地使用实物进行奖励。一节课中很少看到有同学之间、小组间和师生的互评。
4.小学数学公开课总结 篇四
一年级数学教研组这次公开课是由陆婷老师执教的《找规律》。在这次公开课的研究中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广泛性,我组这次全体上阵,全员参与,本组老师都是安排好教学积极参加试讲和听课观摩学习,批评指教,壮威助兴。
二是困难性。陆婷老师刚参加工作,非常年轻,上课这周,她即要筹备家长会,每天还要参加青年教师书法练习,又要上课又要听课还要开课,每天仍要照常上早晚自习,忙得常常加班加点。但她从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公开课的要求,而是虚心向同组老师请教,多次试讲,教案也改了一遍又一遍。特别是在课的结尾开始不满意的情况下,陆婷老师多次思考、查资料,最后修改的非常完美。得到本组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是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这次上课的陆婷老师也采用了电脑辅助手段,在幻灯片的制作过程中,本组的老师们积极出谋划策,有的建议通过借助电脑引入课题,有的则建议利用学生熟悉的情景进行内容分析,有的建议帮助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陆婷老师很虚心接受了老师们的意见,不厌其烦的一次又一次的重做和修改幻灯片,使得幻灯片的设计也成了这节课的亮点。
通过这节公开课有二点收获:
1.精神面貌上的变化。大家都以积极饱满的热情互相帮助,精心准备。如果说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要求,那么每位老师都有渴望成功的欲望,可以说这次本组陆婷老师的公开课是成功的。
2.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的提高。上公开课就要逼着你专研教材,要看教材的前后连贯,这样对教材的理解就深刻了,上公开课就要逼着你设计最佳教学教法,这个过程就是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其次,通过组内互相听课互相取长补短,借鉴学习他人,对自己教学提高有帮助。一个是自己上公开课,一个是听别人的课收获是大的。其三,大大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5.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五
教学课题:8加几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难点、关键
1、重点:8加几的进位加法
2、难点:运用“凑十法”来进行8加几的进位加法。
3、关键: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运用“凑十法”来进行9加几的计算。
2、复习数的组成,特别是十的组成。
101010
∕ \∕ \∕ \
192837
二、新授课程
1、教学例1:有8个孩子在玩飞镖,又跑来了5个。
逐一提问:
(1)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2)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板书:8+5)
(3)8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8加5表示什么?
(4)一共有13个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如果没有图,看着算式直接算8加5,你会吗?请思考一下。(这里可以提示用凑十法)方法一:
把8看做10,10+5=15,15-2=13
方法二:
想:8和2凑成10
分:5
∕ \3
算:8+2=1010+3=13
练习题:8+38+48+62、教学例2:
(1)你看见什么?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板书4+8)
(2)集体讨论:怎样算4+8?
方法一:想8+4=12算4+8=12
方法二:4+8=12
∕ \|——|
(3)出示算一算:8+8=6+8=
3、教学例3:
(1)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现在这里有几盆花?(8盆)小明已经拿走了几盆?(7盆)求原来有多少盆花怎么列式?(8+7)
(2)学生计算8+7
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课堂活动
课时作业设计
8+2=8+3=8+3=8+6=8+8=8+9=
6.小学数学公开课心得体会 篇六
这次公开课,让我深刻意识到要将时间留给孩子安静思考,留给孩子大胆创造。数学知识,往往就是一种人为规定,思考规定背后的道理,才是最重要的。
在不断地研课打磨及试讲评课的`过程中让我对《平行与垂直》这一课有了新的认识把握,同时对自我今后的教学有了很多感悟。针对本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备课,把学生的自主探索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把知识清晰地展此刻学生的面前,使得教学过程零而不散,教学活动絮而不乱,学生在简便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了学习本事,增强了学习信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有很多亮点,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
1、本节课安排资料较多,重难点处理速度较快,课堂节奏把握较快,后进生没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照顾后进生。
2、平行与垂直的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应当避免教师直接引入,由学生发明创造性提出。
3、对于概念的构建问题应当语言严谨,清晰准确,细节处理得当,过渡语的设计明确具体。
4、在具体操作垂线和平行线的过程中,学生对一组垂线和一组平行线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导致一些同学对利用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操作不当、不规范。
7.初中数学公开课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篇七
以下是笔者在工作和平时听课中的一些感悟,仅代表个人观点,和各位同行分享、交流,请大家批评指正。上好一堂公开课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基本功过硬
1. 上课要有激情。
比如讲课要大声,至少要洪亮,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动起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讲课语言有感染力、有煽动性、幽默风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堂中更要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出发,多打比方。另外讲到繁杂的地方,语言尽量要幽默风趣。数学的学习本来就枯燥乏味,我们尽量把每个难点重点都做出贴近生活的比喻,让学生加深记忆。
3. 有适当的肢体语言和丰富的脸部表情。
在我们的上课过程中不能只有一个面部表情——绷着脸,我们应面带微笑,时不时地跟学生互动。另外讲课的时候尽量考虑到每一位学生,讲课的语速和语调要尽量符合学生的思维定势,能让学生具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理解时间。
二、课堂内容的设计
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首先教师一定要清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重、难点突出(讲课过程中一定要突出重、难点,语调要有重轻之分,不能一直一个平缓的语调);环节齐全;过渡自然(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应用);练习合理有层次;导学案设计合理,实用性强;课堂小节除知识点总结外,还要有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总结;严防课堂前松后紧;课堂设计有预案。
三、课件、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制作和使用
总的来说,课件要合理、有用、有利于教学,不要为了使课堂花哨而制作课件,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在于认真听课而在于观看花哨的课件。
1. 常用的信息技术辅助手段:ppt课件,实物展台,交互式白板。
2. PPT特殊功能的利用。
例如:对象(文字、图像、图形等)动画的实现方法;对象从屏内一处移到另一处或屏外;旋转的制作;用幻灯片复制和对象移位法实现多个对象同时运动等等。
3. 交互式白板强大功能的应用。
比如屏幕批注,及时反馈;拖放组合,灵活互动;过程回放,呈现脉络;模式切换,方便演示;智能绘图,提升效率等等。其中智能绘图特别适用,教师可以直接借助白板中提供的诸如圆规、量角器、智能笔等画图工具直接在白板上画出准确的几何图形,这样一来给教师和学生都节省了不必要的时间。
4. 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作为教师我们还需注意语言文字的使用,避免出现错别字以及有病语的句子。
5. 常见误区:教师成了幻灯片放映员;课件做得花里胡哨(字色、不必要的动画、不小心弹出的屏保等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东西);幻灯片完全代替黑板(例如上数学课时,教师一直播放自己的幻灯片,黑板上一个字都不写,即所谓的只看不动手。但实际上数学的学习即需要我们的看、听、想,还有更重要的是练习,而这里所谓的练习就是需要我们教师亲自动手板书示范)。
6. 课件使用时要有停电、无法播放等情况出现时的预案。
四、学生活动的设计
原则:有用、有效、合理。
误区:为了突显学生活动的丰富,设计一些不合理、不必要、没有价值甚至扰乱课堂的活动。
五、分组讨论、探索问题的设计和组织
原则:分组讨论或探索的问题必需要有讨论或探索的价值。教师所提的问题表述要清晰、合理、准确。
误区:为了体现学生的参与,设计一些简单的、无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或探索,既浪费时间,又没有作用;教师提问不精准,产生歧义,误导学生。
六、板书设计
原则:整齐、美观、及时、必要。
误区:幻灯片代替板书;板书不规范,不及时。
七、驾驭课堂的能力(组织教学)
不管是自己熟悉的还是陌生的学生和环境,一定要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不能因为面对陌生学生而使组织教学缺失,使课堂失控。在课堂上,对课堂上学生生成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理要能够做到机敏应对,例如,上课过程中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教师讲错了,教师不能由于紧张而责骂学生。
八、课堂语言
要求:准确、精练、幽默、抑扬顿挫、具有感染力。
误区:方言浓重;吐字不清;口头禅过多;表扬、鼓励、启发性的语言过于低龄化等。
此外,公开课的表演成分不宜太浓,例如,提问只叫那些让提前准备好答案的学生来回答。同时,需要注意不能出现明显的错误,例如,课堂中出现明显的语言错误且没有及时发现或发现了之后由于害羞而没有及时改正等,
8.初中数学公开课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篇八
关键词:公开课;初中数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13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087
做为一名教师,公开课在从教生涯和日常工作中可谓是“家常便饭”,每个人可能会面对不同层次和不同级别的各种公开课。如果我们把平时的课叫做“家常课”的话,公开课可以叫做是“表演课”或“示范课”,它具有较强的表演性和示范作用。很多教师面对公开课时都比较纠结,比较害怕承担公开课。其实只要我们摆正心态,做好充分的准备,公开课就没有那么可怕,而且通过一节公开课的准备和实施过程,我们会在业务能力上得到很大的提高。
以下是笔者在工作和平时听课中的一些感悟,仅代表个人观点,和各位同行分享、交流,请大家批评指正。上好一堂公开课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基本功过硬
1.上课要有激情。比如讲课要大声,至少要洪亮,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动起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讲课语言有感染力、有煽动性、幽默风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堂中更要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出发,多打比方。另外讲到繁杂的地方,语言尽量要幽默风趣。数学的学习本来就枯燥乏味,我们尽量把每个难点重点都做出贴近生活的比喻,让学生加深记忆。
3.有适当的肢体语言和丰富的脸部表情。在我们的上课过程中不能只有一个面部表情——绷着脸,我们应面带微笑,时不时地跟学生互动。另外讲课的时候尽量考虑到每一位学生,讲课的语速和语调要尽量符合学生的思维定势,能让学生具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理解时间。
二、课堂内容的设计
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首先教师一定要清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重、难点突出(讲课过程中一定要突出重、难点,语调要有重轻之分,不能一直一个平缓的语调);环节齐全;过渡自然(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应用);练习合理有层次;导学案设计合理,实用性强;课堂小节除知识点总结外,还要有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总结;严防课堂前松后紧;课堂设计有预案。
三、课件、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制作和使用
总的来说,课件要合理、有用、有利于教学,不要为了使课堂花哨而制作课件,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在于认真听课而在于观看花哨的课件。
1.常用的信息技术辅助手段:ppt课件,实物展台,交互式白板。
2.PPT特殊功能的利用。例如:对象(文字、图像、图形等)动画的实现方法;对象从屏内一处移到另一处或屏外;旋转的制作;用幻灯片复制和对象移位法实现多个对象同时运动等等。
3.交互式白板强大功能的应用。比如屏幕批注,及时反馈;拖放组合,灵活互动;过程回放,呈现脉络;模式切换,方便演示;智能绘图,提升效率等等。其中智能绘图特别适用,教师可以直接借助白板中提供的诸如圆规、量角器、智能笔等画图工具直接在白板上画出准确的几何图形,这样一来给教师和学生都节省了不必要的时间。
4.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作为教师我们还需注意语言文字的使用,避免出现错别字以及有病语的句子。
5.常见误区:教师成了幻灯片放映员;课件做得花里胡哨(字色、不必要的动画、不小心弹出的屏保等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东西);幻灯片完全代替黑板(例如上数学课时,教师一直播放自己的幻灯片,黑板上一个字都不写,即所谓的只看不动手。但实际上数学的学习即需要我们的看、听、想,还有更重要的是练习,而这里所谓的练习就是需要我们教师亲自动手板书示范)。
6.课件使用时要有停电、无法播放等情况出现时的预案。
四、学生活动的设计
原则:有用、有效、合理。
误区:为了突显学生活动的丰富,设计一些不合理、不必要、没有价值甚至扰乱课堂的活动。
五、分组讨论、探索问题的设计和组织
原则:分组讨论或探索的问题必需要有讨论或探索的价值。教师所提的问题表述要清晰、合理、准确。
误区:为了体现学生的参与,设计一些简单的、无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或探索,既浪费时间,又没有作用;教师提问不精准,产生歧义,误导学生。
六、板书设计
原则:整齐、美观、及时、必要。
误区:幻灯片代替板书;板书不规范,不及时。
七、驾驭课堂的能力(组织教学)
不管是自己熟悉的还是陌生的学生和环境,一定要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不能因为面对陌生学生而使组织教学缺失,使课堂失控。在课堂上,对课堂上学生生成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理要能够做到机敏应对,例如,上课过程中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教师讲错了,教师不能由于紧张而责骂学生。
八、课堂语言
要求:准确、精练、幽默、抑扬顿挫、具有感染力。
误区:方言浓重;吐字不清;口头禅过多;表扬、鼓励、启发性的语言过于低龄化等。
此外,公开课的表演成分不宜太浓,例如,提问只叫那些让提前准备好答案的学生来回答。同时,需要注意不能出现明显的错误,例如,课堂中出现明显的语言错误且没有及时发现或发现了之后由于害羞而没有及时改正等,
总而言之,一堂好的公开课应该具有: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趣(引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活(教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学活),实(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美(语言美,教风美,板书美)。
9.小学数学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 篇九
听课心得体会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1年11月28日(周一)上午遵义县喇叭镇中心学校的领导组织听刘显亮老师的公开课,他上课的课题是复习圆的知识与应用,从中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我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这堂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用钟表的分针、时针旋转一周所成的图形来引入该节课,即从抽象的过渡到具体,让学生们多动手、多动脑,刘老师在课件里呈现了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是刘老师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刘老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
10.小学数学教研组公开课活动小结 篇十
榆次区五处小学 李梅
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整体提升教师素质,我校开展“人人一堂课‘三步导学’精致化研究课”的公开课活动。学校统一安排,校内公开课于10月12日拉开帷幕,至10月26日圆满结束。现将活动情况小结如下:
本学期数学组共有邹静、李梅、姚健、刘彦华、李雪萍、等五位老师参加了校内公开课。在学校的安排组织下有条不紊,活动中各位教师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认真研究,团结协作,为全校数学教师提供了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全体数学教师都参与了听课活动,并及时组织了评课活动,教者自评后,各年级组对每一堂课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析,提出了宝贵意见,无论讲课人还是听课人从中都得到了很大收获,现对本学期数学公开课情况小结如下:
一、教研组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教师的课进行了综合评价:
(一)教学基本功与技能:
1、教态亲切、自然大方,精神饱满有激情。语言简洁、流畅、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
2、板书字体工整,书写规范,设计合理、简要,有逻辑性。课件设计相当,有助教学实施、学生学习,操作熟练。
3、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驾驭教材能力强。
4、课堂教学组织有序,能灵活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变与调控能力强。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能从知识、能力思维品质、思想教育等方面体现。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并体现学科特点。
2、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准确,并能抓住关键,以简取繁。
(三)教学过程方法:
1、教学思路清晰,内容的安排组合、衔接过渡、详略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落实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乐于探究,思维活跃,会质疑、交流、合作,主动获取知识。
3、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
4、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体现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提高。
二、各位教师公开课的优点及建议:
邹静老师:在《循环小数》一课的教学中,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创设情景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最大激发。整节课结构清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循环小数的概念发展到循环节的认识,再到根据循环节进行分类,得到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概念,最后巩固提高深化对循环小数的认识。课堂教学时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适当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教师能够结合课例自制课件,在比较循环小数的大小时,能够应用课件教给学生比较的方法。注重学生作业书写格式的培养,设置作业的友情提醒恰到好处。
李雪萍老师:在《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在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中体会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气氛活跃,恰当运用学具教具,变抽象的知识为形象生动的数学活动,学生易于接受,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教学语言生动,引导特别耐心,教态亲切、自然大方。
建议:对部分学生没照顾到,小组讨论时间过短,过于形式化。
刘彦华老师:在《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课前指导学生准备了足够的学具,教具学具直观充分学生易于感知角,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这个环节做的好;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指导学生去学习,教育观念转变快。在有序的课堂教学中,教学重点突出,效果较好。整体教学流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动手为主线”的教学特点。
建议:要不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李梅老师:在《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一课的教学中,较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发挥现代教育设备的效能,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课前准备较充分,课堂结构完整;师生互动做的较好;注重学生独立解题能力的的训练;课堂问题预设和课堂细节做的好,基本做了精讲多练,通过大量的练习,从练中获取知识和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建议:练习形式单一,应该多样化,要有变化。
姚健老师:在《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教学设计可谓是做到了优化设计,实现了课堂高效。教学设计合理,环环相扣,做到了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出发,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由日常生活中关于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圆,关注学生,真正体现了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建议:有效的掌控课堂时间,不拖堂。
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几点不仅是这次公开课中出现的问题,而且是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一并说明。
1、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出问题要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问题设置要科学,我们主张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在学生思维受阻时要给予必要的启示、点拨。
2、加大课堂容量,加大思维训练的力度。“保质”也要“保量”,课堂效率不仅仅是“质”,应该包括“量”即课堂容量。再一个问题就是课堂思维密度。俗话说,熟能生巧。在课堂上,我们必须按照高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增大训练强度,尽可能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笔。
3、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点评要到位。多鼓励是对的,但鼓励要用到当处,要有利于激励、鼓舞学生和鞭策其他学生。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的学生,如果启发后仍然不能答出来,既要鼓励他不要气馁,也要告诉他存在的问题以及改正的方法。比如提问的是记忆的内容,老师可不可以提示两个关键字;如果是需要学生解释的内容,可不可以提示给学生一些观点或公式。
4、课堂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备课中,我们必须明确哪些是大纲要求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必须形成的能力,哪些是学生不易掌握或容易出错的地方;在课堂上要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研究教材,更要研究高考以便把握学生学习规律和方向。
5、备课注意细节,提高应变能力。在课堂上,有时会出现我们预料不到的问题,比如课件出了问题,或者学生提出了一个我们回答不了的问题,再或者我们讲错了一个问题,那么如何应对?我们认为,一方面备课要充分,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预见,并做好应对准备。有时候,我们顺着学生的错误思维推理下去,得出错误的结论,证明这样思考是错误的,这可能比正面给出结论的效果更好;另一方面,要提高应变能力,而应变能力只能来自丰富的知识、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而这一切都只能来自我们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6、重视学科思想的渗透。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科特点,我们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比如教给学生拆析概念的方法、相近易混知识点比较的方法、相关新旧知识联系的方法、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等。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构建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网络化、系统化。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
这次活动的开展,既锻炼了教师的队伍,又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既反映出了教师较高的基本素养和业务水平,同时也暴露出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课堂组织常规、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设计问题、如何更好地与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问题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不断改进!
以上不妥处请老师们批评。谢谢
11.体育公开课上学生迟到的反思 篇十一
正式开始上课了,我暗示自己要忘记前面的不愉快,接下来的教学才是重点:宣布上课内容和课堂常规、带领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用一个游戏作为本堂课的导入,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加之是公开课,听课的老师很多,学生也配合得较好。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流程环环紧扣、行如流水。在最后的课堂小结时,我在肯定学生成绩的同时,特意将部分学生迟到的事情进行了批评性的点评。
这堂课结束了,但是它留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不仅是因为它是我人生的第一堂体育公开课,而是因为这堂课给我的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尤其是体育课迟到的问题,这是每个体育老师几乎都会遇到的问题,只是我在公开课遇到了就具有了特殊性,并且还是我人生的第一堂课啊!对于体育课学生迟到了该如何解决,我觉得每个体育老师都有自己的解决方式,而且因为迟到的原因不同,解决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对于我这堂课,我基本上觉得我的解决方式还是可行的。
1、利用班级集体荣誉感 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上课了,学生还没有到齐,我问了体育委员原因,然后对同学们说你们班是一个集体,问他们愿不愿意等那些迟到的同学几分钟,这样把主动权交到了学生手里,培养他们的班级荣誉感,同时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良好的班集体,能促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健康成长,好的班风可以约束和熏陶每一个学生,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把无形的“尺子”。相反,不良班风则会助长歪风邪气,甚至影响到整个班级的进步。古人云:“近朱则赤,近墨则黑”。这也说明了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所在的班集体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体育课中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利用一切机会,注重班级荣誉感建设。
2、利用个别学生出现的错误 加强体育课堂常规教育
接着当迟到的学生来了,我又问了他们原因,因为情况特殊,我提醒他们下次不要再犯,原谅了他们,并且同时也提醒其他同学,要遵守课堂常规,上课不要迟到,迟到会影响其他同学,就算上课要晚点来,也要记得给提前给老师请假,并说明原因;假如我们抓住这几个迟到学生不放,惩罚他们,不但耽误其他同学的时间,也耽误我自己的时间。
3、充分利用这短暂的时间 提高学生对本堂课的积极性
在等迟到同学来的短暂时间里,我们可以讲解本课的作用,同学们学习本技术有什么好处;同时我们也可以讲讲体育方面的小故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一可以让课堂不冷场,第二可以调节课堂氛围,第三可以增加师生的交流等等。如我这堂课上的立定跳远课,首先,立定跳远是初三毕业会考必考的内容,跟同学们的切身利益相关;其次,假如学好了立定跳远,你遇到了一条小水沟什么的可以跳过去;最后立定跳远可以发展弹跳力,增进健康;或者我们还可以跟学生讲一个迟到的小故事的,这样就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特别是利用了迟到这件小事,让本堂课实现德育、体育与美育的完美结合,化不利为有利;或者是讲一个关于迟到的小笑话,调节下气氛;或者是在一开始问了学生们愿不愿等迟到的同学几分钟后,再问同学们对于迟到的同学,假如同学们是老师,你们会怎么处理呢,这样不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4、巧妙利用批评教育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批评通常是在事情发生后出现的,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实,调查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给予公正合理的批评,对缺点和错误,既不能夸大,也不缩小,不但要明确指出错在什么地方,还要帮助找出改进方法,使学生地教师指导下改正自己的错误。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批评、管教、甚至惩戒,应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的尊严。看过一篇文章《尊严可以再捡起来吗?》,写的是一个学生上课看课外书,教师当场把书给撕成了碎片。事后教师找学生道歉,但学生不接受教师的道歉,反问道:“一个人的尊严失去了,可以再捡起来吗?你一句道歉就可以弥补对我的伤害吗?你根本就不配当我的老师”!从中可以看出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顾及学生的尊严,否则批评就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就是说,批评学生的错误行为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被批评,需要改进什么,而且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这才是批评的目的。
12.小学生数学公开课日记 篇十二
1. 主要教学目标的对比
第一次授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会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第一次的目标更多的是从知识的学习方面来确定的, 着眼于让学生探索当节课的知识内容:掌握当节课的解题方法。但本节课是第2节最后一课时, 与前3课时共同完成了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系统研究。
所以第二次的目标除了完成对知识本身的学习外, 还增加了更高层次的目标:如何对一个数学对象 (二次函数) 进行较为系统地研究。显然这一目标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对数学对象的研究意识。事实证明, 第二次授课让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了更加清晰和全面的认识。
所以, 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数学味道”首先应具备的是“研究味道”。作为初中数学教师, 除了数学思维、解题能力以外, 也应忽视对学生的数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初中生已具备初步的数学研究能力, 因此, 在数学课堂上渗透研究意识, 其意义不仅在于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 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升和可持续性发展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2. 主要教学环节的对比
“探究新知”是本节课最重要和关键的教学环节, 第一次授课这一环节实施如下: (1) 教师直接提出问题:“你能研究二次函数y=2x2-4x+5的图象和性质吗?”; (2) 学生思考, 讨论, 得出方法:将表达式化为:y=a (x-h) 2+k的形式; (3) 教师讲解如何将表达式化为:y=a (x-h) 2+k的形式, 得出本节课的重要方法:配方法。
第一次授课发现这样的设计缺少了对一般形式与前面特殊形式的对比联系, 也不能体现
重要的思想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次授课这一环节改进如下: (1) 教师提问:我们已经掌握了哪些特殊类别的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二次函数y=2x2-16x+25的图象和性质如何? (2) 教师作如下提示: (1) 要研究哪些具体问题?采用怎样的方法来研究, 为什么? (3) 教师引导学生以独立研究再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完成研究;
从授课效果来看, 学生在研究y=2x2-16x+25这一具体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时, 部分学生根
据已有的学习经验, 利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来研究, 也有学生根据前面三节课的方法采用平移函数图象的方法来研究, 也有学生利用上一节课的知识, 将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的方法来研究, 多种思维火花的碰撞, 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良多!
对比两种不同的设计可知, 数学课堂的“数学味道”还应包含“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渗透。如本节课, 学生通过画y=2x2-16+25的图象发现:按原来方式取点, 所画图象无法发映出函数的性质, 于是能够进一步思考并找出问题的原因, 从而结合顶点式过渡到配方法, 体现了“化归”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而对比前3课时的教学又渗透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课堂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应摆脱重解题技巧轻知识原理的功利化的应试教学, 从而达到更优的教学效果。
3. 课堂小结的对比
第一次授课的小结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解题方法主要有哪些?第二次授课的小结则改为: (1) 回顾前三节课和本节课, 回忆二次函数y=ax2+bx+c (a≠0) 的图象和性质的整个研究过程是怎样的?用了哪些具体的方法? (2) 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解题方法主要有哪些? (3) 本节课所渗透和主要思想方法有哪些?
从课堂小结可以看出, 第二次授课, 教师将本节课的课堂小结与前三节课的内容相结合, 这样的小结让知识点不再孤立, 而是将对知识进行横向联系和整体性的归纳。而通过这样的课堂小结, 学生对于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也有了整体的更加系统完整的认识。
笔者认为, 数学课堂的“数学味道”还应具备知识的横向联系或纵向加深。数学知识不是单个而孤立的, 而是点、线、面相结合的, 数学课堂如果仅就知识讲知识的话, 整个课堂是枯燥而沉闷的, 也是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的提高的!
以上是笔者从一节公开课的两次授课得到的一些思考, 如何让数学课堂更加具有“数学味道”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当我们的课堂充满浓厚的“数学味道”时, 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必定会更加精彩和有效!
参考文献
[1]顾泠沅.主编.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上海教育出社.2009, 9
[2]曾大洋.主编.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0
13.小学生数学公开课日记 篇十三
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我校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水平,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9月22日,兴隆中心小学开展了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全体小学数学教师参加了本次公开课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由六年级(2)张芸老师承担,在教学过程中,张芸老师采用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先进教学理念和具体做法。课后,由张芸老师首先进行了说课,然后由教导主任王德江老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最后全体数学老师也对这节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14.公开课也要“以学生为本” 篇十四
公开课,毋庸置疑是给人看的,自然追求其“好看”,“好看”多在形式,多在热闹。而公开课更应追求其“好用”,所谓“好用”,应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显然,“好看”是针对听课者的,“好用”是就学生而言的。两者孰轻孰重呢?如果进行组合,就会有四种关系:既好看又好用,只好用不好看,只好看不好用,不好看也不好用。最好的效果应该是既好看又好用,只是两者不可兼得时,我们就牺牲了“好用”,重视“好看”。具体来说有如下表现。
“收”与“放”
给听课者印象深刻的公开课,一般都是教师把学生的兴趣“挑拨”得旺盛的时候,学生能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使课堂开放而民主、生机勃勃。一方面,我们惊喜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可爱和可贵,钦佩教师把课上得如此有趣味;但有时执教者不得不留下一些遗憾,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些“超出教案”的问题,囿于45分钟,教师一般急于“收”,采取“敷衍塞责”和“简单扼杀”。其实对教师而言,知识无涯,见识有限,有“未知”应很正常,而教师却缺少一种勇气去坦然面对,知之者答之,不知者说明之,这既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学识胸怀。尤其是当学生提出一些很有见地的问题时,正是学生智慧火花绽放之时,千万不能端起“冷水”去扑灭——即使拖延了课堂时间,影响了一堂课的完整也是值得的。我们应该打破“一节课”的概念,在教学中,一个“知识点”可在预设的时间内授完,而学生的理解、推理、想象却是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的。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才能下课的做法,建立起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也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
“图”与“文”
上公开课,现在有一种说法,“课堂公开,媒体皆在”。似乎上公开课必须用多媒体教学,否则就不是公开课。这样就导致“视图”主导课堂的现象。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位教师出示了一张“山回路转,雪满天山”的幻灯片,加上教师富有情感的配乐朗诵,给人一种艺术的感染力。但转念一想,如果通过画面去理解原诗,诗中“北风卷地百草折”的猛烈,“风掣红旗冻不翻”的奇寒,就全然不见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山回路转人不见,雪山空留马行处”的深情就索然无味了。这种“图解式”教学正在愈演愈烈,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欣赏力,削弱了文字作品的魅力和内涵。这自然使笔者想起现在是一个“读图时代”,人们干事情总是先考虑“功利”,电视、电影、动漫及多媒体以其音画、娱乐之优势,被接受的效果远比文字来得快,来得刺激。
语文课不是图解课,视图可以辅助文字,但绝不能代替文字。文字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视图却遏制学生想象的空间。著名红学研究家李白坚先生说:“电视剧《红楼梦》怎能和原著相比?看原著,一百个读者的大脑里就有一百个贾宝玉,而电视剧十亿人的大脑里只有一个贾宝玉。”这话说得太深刻了。
“满”与“空”
许多公开课,其实上的就是一节演练好了的表演课,执教者总是把一节课安排得满满的,才觉得内容丰富;一节课讲得多多的,才显示出自己的教学才华。尤其是教师刚一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看书或看完书,马上就能作答,且答得准确无误,这样的提问无异于“掩耳盗铃”,实在“高明”得让人不解。笔者想起齐白石老人画虾时的“留白”艺术。而语文课留出的空白太少了:教师讲得太多,学生读得太少。教师应该腾出时间留出“空”,给学生读书、思考、想象的机会。
15.小学生数学公开课日记 篇十五
关键词:公开课;关爱;全体学生;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2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148
一、现象
每年参加很多观摩和培训,参与展示的课堂精彩纷呈,教师都展现出高超的教学水平。尽管如此精美的课堂,也还会出现一些让不太和谐的音符。一次省级观摩课上,教师在执教《水》一文时,着重抓住词语来体现学生洗澡的痛快,在让学生齐读后,教师追问:“学生,你为什么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学生回答:“因为周围的人都脱得光溜溜的。”教师听后,赞扬了一番,进而又继续进行下面的教学环节。
但是细心一想,再联系课文一看,其实并非如此,因为文中说:“然后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所以那位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而作为在这样的讲台上的教师,对于文本的研究一定是深厚的,甚或说对于文章,也应该非常熟悉了,可是却没有发现学生的回答有误。
公开课上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某一个简单的词读错了,可是教师好像没听见似的,就直接请下一位同学;学生的某一句话出现了明显的逻辑错误,教师也充耳不闻,反倒是听课的教师觉得非常好笑。
二、反思
为什么公开课上,有些教师对待学生错误的回答视而不见呢?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对文本的解读不够透彻
教科书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心挑选的,涵盖的面也非常广,历史、科学、人文……但是作为教师,不一定都能精通,如果之前没有认真解读文本,查阅资料,就不一定能准确地知道教材背后的诸多知识。
(二)对学生的关注不够
公开课上,教师要关注很多,最重要的是自己预设的教学流程,这样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己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流畅,所以对学生的关注往往不足。
(三)教师的应变能力不足
尽管每个教师在上公开课之前都会细心地备课、备教材、备学生,但在真正上公开课时,往往还是会遇到在备课或试上时都没有出现过的特殊情况和问题。
(四)上课时过于紧张
公开课,教师往往承受了比平常教学更多的压力,参与听课的教师少则几人,多则几百人,这时,学生课堂上哪怕微小的一个动作都会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及发挥,因而对于学生的回答可能听的认真程度就不够了。
三、策略
(一)认真研读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1.研读课本深层的资源。对于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其实有很多深层次的资源可以挖掘,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和人物有很大的帮助。只要我们勤于、善于挖掘,对于课堂上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能引刃而解。
2.研读课本的意境。课本是教学的主要渠道,要反复研读。于永正老师认为备课应该备“朗读”,他提倡,在写教案前,先把课文读熟,读出感情,用心揣摩课文的意境、思想感情。如果我们在平时上课前,尤其是公开课前能像于老师一样备课,肯定可以更加沉着自信地走进课堂。
3.研究学情。公开课前要研究学情。学生对于已有知识掌握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应该要深入了解。这样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案,运用教案。在公开课的教学中,可能是借班上课,有时候区域的跨度还特别大。所以更需要花精力和时间去研究,再根据已有情况设计自己的教案,让教案适合该学情的学生,这样在公开课上才不会出现教师被教案牵着走的现象,避免学生的回答和教师预设的相差太远而导致参赛教师无所适从的现象。
(二)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1.阅读各类书籍,提升文学素养。书是人类精神的食粮,一个人不读书,就等于同世界隔绝,同自己的心灵隔绝了。不仅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读书,还应该读和自己的专业发展有关的书籍,这些书籍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方法的指导。博览群书,懂得的就越多。教育界强调教师要有教育机智,教育机智哪里来,那是要靠拥有更多的学识做基础的,多读书就是提高自己综合素养的一剂良方。
2.珍惜培训机会,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省市和学校举行的每一次培训都是难得的学习机会,这里凝聚着主办方智慧的结晶,更是先进教学理念的体现。要珍惜每一次的培训机会,认真听讲,不断反思,及时总结。
3.观赏视频,足不出户领略大家风范。学校外出培训的机会总是有限的,但是每一次大型的教育教学活动,都会有录像,主办方也会刻录成光盘,外出培训的教师回来后,可以主动借来观赏,让我们足不出户也能领略大家风范,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为公开课教学提供更好理论保障。
(三)关爱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主
1.师爱引领方向。
2.课标指引航标。在公开课上,也应该以学生为主,而不是以手里的教案为主。
(四)关注错误回答,动用教学机智生成教学资源
课堂上学生错误的回答并不可怕,拥有足够的教学机智,那么就可以生成很多新的教学资源。
四、期待
16.小学生数学公开课日记 篇十六
教学内容:《年月日的认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她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结合熟悉的事物和生活经验,经历认识年、月、日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体验年、月、日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自觉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大、小月的记忆 教学难点:平年、闰年的判断。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生:小时、分钟、秒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生活中发生过很多有意义和难忘的事情,我们要是想把这些事情记下来,光用小时、分钟、秒这些时间单位够吗? 生:不够 师:我们还要用到新的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时间单位,他们是年、月、日(板书标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师:认识年、月、日,我们要借助一个好帮手---年历,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整理了2004和2005年每个月的天数情况,请同学们观察你所填的表格,思考下面几个问题。① 一年有几个月?②哪几个月是31天? ③哪几个月是30天?④二月份有多少天?
汇报结果:一年有12个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都是31天;4月、6月、9月、11月都是30天。2004年二月份29天,2005年二月份28天(师板书)
2、认识大小月
习惯上我们把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板书),把30天的月份称为小月(板书),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特殊月份。
3、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师:一年中哪月是几个大月?几个小月?想一想有没有记住它的好方法?
儿歌记忆大小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三十整。带领学生读儿歌。
4、判断平年闰年的基本方法(1)熟知平年、闰年及相应天数
师:为何2004年和2005年的2月份的天数不同呢? 生:、、、、、、、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知识窗,从这里找找答案。学生读知识窗
介绍平年、闰年的知识,一年有365天的年份称为平年,2月份就28天。一年有366天的年份称为闰年,2月份有29天。(2)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师:怎么判断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呢?
理解刚才知识窗里的一句话“差不多每四年就多一天,这天加在2月份”,得出每四年有一闰年,得出闰年的判断方法。判断1996年是平年还是闰年?2009年呢? 1800年和2000年怎么判断呢?
三、巩固练习判断
1、每年都有365天()。
2、一年当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3、5月是小月,9月是大月。()4、2月份有29天这一年是平年()5、2050年有365天。()
四、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时间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每年都取得很大的进步。
教学反思:
17.小学数学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 篇十七
上午我参加了在实验小学举行的数学公开课活动。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深切感受到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下面我把个人听课的一点体会汇报如下:
一、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李老师上的二年级《1000以内数的认识》,李老师在课件里呈现了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是李老师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
二、创设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李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18.谈中小学公开课的弊端及其启示 篇十八
公开课,即在公开场合上课,进行教研的一种课型,它是我国中小学教师主要的教研方式之一。对于公开课执教者而言,显而易见的是为其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对于公开课的实践者来讲,公开课则为他们提供了精神诉求和精神相遇的机会,创设了“传播教育智慧,创生课堂文化”的情景。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名目繁多的公开课进行得越来越火热,但公开课越来越偏离其“初衷”,向着“畸形”的方向发展。
二、公开课的五大弊端
(一)过分注重形式包装。
1. 课件
近年来,公开课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课件名目繁多,花校百出。在公开课上,如不使用课件常被视为没有水平的“传统”教学。因此,教师们挖空心思地钻研课件,把别人想不到的新点子都用上,其目的就是吸引学生和评委的兴趣。其实,使用课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课堂导入和把讲课思路呈现出来,而不是为了展示制作课件的技术有多么高明,点子有多么新颖。这些画面绚丽的课件使学生眼花缭乱,不去关注课堂知识点,而去陶醉于课件上的背景和图片。同时,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时,过分依赖课件,没能把握适当的“量”与“度”。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只靠传统教学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硬要矫揉造作地用上课件。
2. 语言
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来教学的,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很大,但在公开课中教师过分注重语言的“包装”,让人感觉他们是在惺惺作态,哗众取宠。
镜头一:一节语文公开课。一个西装革履、精神饱满、充满信心的男教师,上课开始,抑扬顿挫地范读课文,声情并茂地讲解文义。评委们都觉得很满意,认为该教师的语言流露出的是对课文的欣赏。但学生表情麻木、无动于衷,眼光中流露出一种莫名奇妙的神情,似乎在告诉我们:“今天,老师怎么啦?好像有点不太正常!”
(二)过度的时间准备。
在通常情况下,公开课的时间安排在每个学校开学的工作日程安排上就是公开了的。因此,教师会提前知道公开课时间,并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据一项调查说,35%的教师坦言,在公开课之前要“试教一次”,19%的教师上课之前要到上课班级和学生打招呼,让学生配合自己上好课。前不久,一位评委老师提到,某老师准备一节公开课花了三个月时间。听到这样的消息很是令人吃惊,一节公开课就花了三个月时间,那么正常的教学进度还能保证吗?公开课究竟要不要做较长时间的准备?叶澜教授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大量的准备,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她还告诫执教公开课的教师:“不管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所以我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1]关于这一点,苏霍姆林斯基讲述过的一个案例,或许可以作为最好的印证:一位历史老师讲课讲得非常好,听课者竟忘了做记录。课下问这个老师这节课准备了多长时间,老师答曰:一辈子。[2]
(三)教学内容过于简单。
上公开课的老师为了迎合评委口味,打乱了正常教学进度,去选择一些内容简单的课上。这样可以安排大量的游戏,学生参与的活动,还美其名曰“为迎合新课改的精神”。
镜头二:在一节数学公开课上,一位老师就围绕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讲了一节课。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程序安排得井井有条。下课后,大家拍手叫好,一位历史专家说:“我从来没学过数学,居然都可以听懂。老师,你真是讲得太好了。”大家都很赞同他的说法。这时,一位数学专家站起来说:“历史专家都听得懂,就不能算是讲得好。一个这样简单的问题都讲了一节课,你不觉得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吗?”
(四)教学过程安排过于死板。
教师通常会把公开课视为不同于平常课的一种比较“高级”的课。在他们看来,平常课好比平淡的“家宴”,而公开课好比丰富多彩的“国宴”。因此,他们会对教学程序多加操练,“精打细算”地利用时间,把每个环节需用的时间严格标示出,教学程序过于死板,往往在学生参与讨论积极性高的时候,考虑时间问题匆匆结尾。并没有借机引用或提取学生讨论的观点,而仍沿用自己原已准备好的优美“台词”。很多教师没有灵活安排教学程序,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成了“听众”。
镜头三:一个美国科学教育代表团到上海访问,听了一位优秀的特级教师的物理公开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有理论,有实验,教学过程活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气氛热烈,教学时间安排精当,当教师说“这堂课就讲到这里”时,下课的铃声恰好响起。按照我们习惯的观念,这堂公开课可谓天衣无缝,下面听课的人也掌声雷动,可那几位美国客人脸上却没有什么表情。第二天当接待者请他们谈谈这节课的观感时,他们反问:这堂课老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既然老师所有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堂课还上它干什么?[3]
(五)评课者过分计较细节。
评委受教师公开课形式的影响,过于注重公开课上教师语音是否标准,语言是否优美,书写是否端正……而没有看到这节公开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思想、问题实质。其实,这些评课的细节只是公开课的形式包装而已,而课本身所要传达的教学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镜头四:在一节语文公开课上,执教教师从引发学生旅游的兴趣入手,把这节语文课上得十分完美。评课时,一位评委站起来说:“这节课是上得好,但有三个错误的地方。在板书时。把三个‘的’字的那一点写得不够用力,很容易让人以为是别字,扣掉3分。”其实,这样的疏忽不用说学生都是明白的,根本不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可就因为这三分那老师没获奖。
三、启示
(一)追求真实的公开课,去掉形式的外衣。
公开课本应是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其目的是为了教师们切磋教改技艺,好的经验大家共享,不足之处相互提醒和警示,取长补短。教师应该把公开课看作一个展示自己教学经验的真实的平台,而不是为了装模作样,在课件的制作和语言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因此,应该鼓励公开课去掉这些“华而不实”的形式包装,追求真实和诚信,体现公开课应有的价值。
(二)缩短公开课的告知时间。
如果公开课告知得过早,则教师必然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公开课的准备上,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为平常的课做准备。缩短公开课告知时间可以减少公开课中的作假行为,显现教师教学的功底,体现公开课的真实性。同时,缩短告知时间可以保证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不用为了准备公开课而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从而可以促使教师上好每一堂课。
(三)随机选择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公开课的教学内容应该随机安排。这样可以避免教师为了迎合评委口味,为了应付公开课,而去打乱正常教学进度,去选择一些内容简单的课上。同时,可以减少教师的紧张情绪,让教师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公开课,平时怎样上,公开课就应该怎样上。这样可以体现教师教学组织和安排的素质和功底。
(四)需要有科学眼光的评课专家。
评课是公开课之后的环节,却是公开课的目标指向。评课的主要承担者是各级的教研员。他们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与学校中技术领导一样,他们往往原为资深且优秀的教师,熟悉学校场域中的一切。对于教材教法,他们有着惊人的熟悉程度和驾驭能力。“知识”是与权力控制分不开的。换言之,任何种类的知识同时也代表了某种特定的权力机制。在公开课的评价中,权力赋予了评课的教研员。他们进入学校,成为具有发言权的专家,不仅受到很高的礼遇,其意见也会最大限度地被教师们听从。[4]因为在目前的评课机制中,个体教师是没有发言权的。在公开课上,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迎合评委的“口味”。
由此可见,评课专家是公开课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看重公开课形式、计较细节的评委,不仅会抑制真正优秀的教师教学的激情,而且会使这种注重形式的公开课不断地盛行。评委老师应该注重公开课的实质,把握教师通过公开课传达的教学思想,而不是注重公开课花哨的形式包装。因此,公开课需要具有真正懂得教育,具有科学眼光的评课专家。
摘要:公开课是一种常见的教研活动形式,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 名目繁多的公开课进行得越来越火热, 但公开课越来越偏离其“初衷”, 向着“畸形”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阐述公开课的弊端问题, 以期引起重视。
关键词:公开课,弊端,启示
参考文献
[1]叶澜.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什么样的课堂算一堂好课[J].基础教育, 2004, (4) .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3]倪节来.公开课到底追求了什么[J].教学与管理, 2005, (6) .
【小学生数学公开课日记】推荐阅读:
二郎中心小学数学公开课活动材料07-08
小学美术公开课10-31
苏教版小学语文公开课06-25
丁营小学,公开课活动总结07-20
小学生数学日记写作格式07-17
小学生寒假数学日记200字09-26
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试题(数学)10-06
抽奖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09-06
小学生数学优秀日记获奖作品:买书07-27
小学生四年级数学日记:家长会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