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服务活动信息

2024-10-21

志愿者服务活动信息(精选15篇)

1.志愿者服务活动信息 篇一

“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像春天一样美丽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51周年、中国青年志愿行动21周年。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使雷锋精神进一步深化、升华,##县##以自治区第##个“公民道德建设月”为契机,积极牵头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3月3日下午,##县团委响应县文明委号召,联合中国石化塔河炼化公司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20余人赴##镇##村小学开展“企地共建〃情暖童心”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据悉,此次活动为该小学家庭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学习优秀儿童购置了新的书包、铅笔盒、铅笔、橡皮以及足球、乒乓球、篮球等体育文化用品,共计6000余元。

3月5日开始,教育系统和各街道也迅速展开行动,掀起了“学雷锋”热潮。“学雷锋纪念日”当天,第#小学各中队召开了“学雷锋、见行动”的主题队会,通过唱雷锋的歌、讲雷锋的故事、演雷锋的小品、说身边的“雷锋”等形式,让雷锋精神触动人心,感召行动。当天下午,##学校维语小学的学生们也化身“小雷锋”,举着“雷锋精神永远放光芒”的横幅,来到街区,从##到##国道路口开展了全方位的爱国卫生活动,过往的行人们都在津津乐道;“这是一群小雷锋。”

各街道也在“学雷锋纪念日”前后迅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街道以“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为契机,每天组织街道干部唱响“公民道德歌”,书写“雷锋日记”,号召与雷锋精神同行。3月5日当天,##街道组织各社区300余名志愿者为孤寡老人送去了“雷锋”的温暖。

雷锋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一座精神丰碑。此次“学雷锋”志愿活动,丰富了“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激发了人民中间蕴藏的道德热情,焕发了人们参与道德建设的积极性,使志愿服务活动更加长效化、习惯化。

2.志愿者服务活动信息 篇二

为了使急救知识技能的宣传培训更加深入浅出, 提高宣传培训效果, 服务队员们群策群力创新宣传形式, 将急救知识技能与日常工作生活相结合, 与情景剧、小品等艺术表演形式相结合, 精心编排了以油田生产现场为背景的情景剧《生命一线》, 以灾难救援为主要内容的情景剧《紧急救援》, 以幼儿园、学校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白雪公主》等一批宣传演出节目, 这些节目深受观众喜爱, 宣传形式新颖, 效果好。严格的训练提升了服务队每一名队员的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让他们得到了锤炼, 收获了成功。志愿者服务队曾3次组队参加省级应急救护技能大赛, 其中, 在2012年举行的山东省第二届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大赛中, 团结拼搏, 默契配合, 出色地发挥了水平, 战胜省武警消防、齐鲁医院、省立医院、滨州医学院等高水平医疗及专业救援机构代表队, 一举夺得全省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为学院争光添彩, 为志愿者服务队夺取荣誉, 为参赛队员们的大学生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爱心天使”志愿者服务队已成功走过5年的历程, 总结起来, 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体会。

一、健全机制, 规范管理

“爱心天使”应急救护志愿者服务队从成立初期开始即本着“强基础、创特色、重实效”的工作思路, 以医学专业特色活动为抓手, 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对组织机构、会员发展、管理规范、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救护培训、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均做出了明确要求。成立了以系主任、急救课教师为指导教师、优秀学生干部为队长的应急救护服务队, 有计划、有步骤地以严格程序吸纳新会员, 壮大会员队伍, 从组织上保证了学院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者活动开展的持续性和发展性。参加应急救护志愿者活动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目前会员已达100余人。

二、将急救宣传教育服务活动作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活动中立足特定载体, 扩大影响。志愿者服务队利用“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等, 深入社区家庭、公安消防、学校园所, 演示传播现场紧急救护的处理办法, 受到广大干部员工和居民欢迎。开辟红十字宣传栏、卫生健康宣传栏、分发宣传单等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宣传活动。为深化爱心天使服务队员的思想理念, 我们利用多方阵地深化教育。如在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 渗透红十字宣传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 渗透对学生进行敬老助残、人道奉献等方面的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做到“润物细无声”;在体育与健康课中, 开展对学生进行救护常识、无偿献血等方面的教育;在主题班会课、团课和团日活动中, 渗透对学生进行红十字运动起源和发展的知识教育;在军训逃生演练、消防演练活动中, 引导青年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三、加强团队建设, 提升服务理念

服务队把团队建设和队员服务能力提升视为队伍生命力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灵活的运行模式。服务队目前设队长、副队长、秘书长等组成的服务队最高决策层, 把握服务队的发展方向, 监督志愿服务活动效果。服务队设有考勤制度、管理办法、志愿者评比制度、通过制度化的规范管理, 使服务队的志愿服务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也为服务队迈向高绩效团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服务队一直注重成员的内部融合, 力求打造欢乐一家亲的家文化。为此, 服务队通过集训、素质拓展、小组讨论、趣味联谊等活动, 为做好志愿服务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服务队定期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防灾避险培训、自救互救培训、家庭小药箱管理知识培训、合理使用抗生素知识培训和调研问卷设计及调研方法培训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团队管理培训等项目培训。服务队在实施项目前, 会按照活动策划方案进行项目预演, 提升项目实施效果。

3.志愿者服务活动信息 篇三

兰州石化总院团委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是主要开展医疗服务为主题的队伍,分设了11个志愿者服务分队,基层团干部担任了分队长职责,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经过填写志愿者申请表及经过志愿服务培训后,多年来,跟随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与兰州石化公司“宝石花”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各种志愿者活动,积极展示了医院青年服务医院,奉献社会的良好形象。通过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对医院文化建设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医院文化建设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关系

1.医院文化是医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医院职工的共同理想、信念追求、思想情操、价值观念、行为取向、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内容。

2.青年人是医院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青年人的思想是医院文化的活力之源,是医院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动力所在。因此,青年人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的优势。

3.共青团作为医院先进青年的组织,其工作模式更要紧紧围绕医院工作的中心,把服务病人、培养优秀专业人才、提高医疗质量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向,发挥青年团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培养青年团员在医院工作中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共青团更好的担负起团结青年、带动青年的重任。

4.共青团组织以各种活动和特色工作为载体,可以很好的推动医院文化建设。鼓励医院青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医院的社会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青年志愿者系列活动是有效的载体之一。

二、开展志愿者服务的背景

1.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能够发挥共青团员的先进性,树立志愿者服务理念,弘扬志愿者精神,创造良好的医院环境和培育丰富的医院文化内涵,凸显石化总医院“青”字号特色,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始终坚持“统一领导、条块结合、全面发动、广泛参与、着眼长纪、循序渐进”的工作原则,加强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建立与管理,提高青年志愿者相关知识和技能,发挥青年志愿者的积极作用。扩大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影响力,展现石化总医院共青团青年良好的精神风貌。

2.志愿者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性。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同样,每个人都有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义务和责任。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是表达这种权利和义务的有效形式。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也得到了满足。

3.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即是“助人”也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是“乐己”。参与志愿服务,在帮住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通过青年志愿者服务,可以有效的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并对缓解矛盾、促进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医院志愿者活动具体实施情况

医院共青团组织抓住青年志愿者特色工作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种青年志愿者活动,努力成为“青”字工作中一大亮点。

1.积极开展“走进社区、走进医院”系列志愿者活动。石化总医院团委先后组织青年志愿者在兰州石化南山小区、幸福小区、晨光小区、22街区、临洮街小区、十二街区等小区多次持续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医院团委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根据志愿者对象的需要,不断地对志愿项目进行更改,从最初的血压测定志愿者活动内容先后发展到血糖测试、血型测定、健康咨询、用药咨询、健康知识普及、常见病、多发病预防宣传单印发及医院简介介绍等便民需求的志愿者活动内容。从一线护士发展到一线医师、一线检验师、一线药剂师共同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进行着更广,更有价值的志愿者活动。石化总医院门急诊党支部与兰州石化技术学院开展了青年志愿者互相帮助系列活动,通过将兰州石化技术学院在校学生纳入到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队伍中来,完善了医院团委开展的“走进医院、走进社区”的志愿者系列活动。

2.定期开展“医疗服务进家庭”志愿者活动。石化总医院共青团组织定期前往受助老人家中进行血压测量、血量测量、用药知识指导等青年志愿者活动,每个月为患慢性病的受助老人在医院门诊通过挂号、开药、审批特殊门诊药物、交钱、取药等环节后,为老人购买好每天必须服用的药物后,送上家门,解决老人困难。在老人生活每次有实际困难时,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会及时的为老人解决困难,在2016年1月份,石化总医院接收到了团委受助老人送来的表扬信,这是对医院青年志愿者活动是一种肯定。在每年中秋节、国庆节期间利用自己休息时间前往老人家中送去了慰问品与祝福,拉近医院青年人与受帮助老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医院的青年志愿者一直以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原则,从小事积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3.持续开展“医疗服务进厂区”志愿者活动。石化总医院的青年志愿者根据兰州石化公司不同分厂、不同职工的需求分别在质检部、炼油厂、幼教中心、客运分公司等单位开展了关于急救、创伤、骨科、儿科、妇科、产科等专业的青年志愿者健康普及内容。使得青年志愿者受助人群更广,通过青年志愿者服务,可以有效的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不同的人群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对缓解矛盾、促进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4.不断开展“医疗服务”为主题外志愿者活动。石化总医院东西区临床科室搬家工作中,医院团委多次组织青年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力所能及做一些志愿者事情,参加活动的青年志愿者秉承了“服务医院,帮助他人,完善自己,弘扬新风”的志愿宗旨。石化总医院的青年志愿者以“学雷锋日”为契机对西固区石头坪地区进行过清除杂物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活动得到了上级团组织的肯定与市民的赞扬。

四、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对医院文化建设进一步思考

广义的医院文化泛指医院主体和客体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创造的特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医院硬文化和医院软文化两大方面。医院硬文化主要是指医院内的物质状态:医疗设备、医院建筑、医院环境、医疗技术水平和医院效益等有形的东西,其主体是物。医院软文化是指医院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医院特色的思想、意识、观念等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其主体是人。

青年人是医院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青年人的精神风貌对医院的发展很重要,也会影响到医院的文化建设。青年人对医院文化建设有着很深的责任,青年医务工作者通过各种“青”字活动提升锻炼自我能力,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其中一种,该活动会对青年有很深的影响。青年志愿者活动是新形势下学雷锋活动的深化与延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当代青年的特点,更容易激发青年的参与热情。

4.志愿者服务活动总结 篇四

2014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总结

——冬季招聘会有感

从大一懵懂接触志愿者,一路跌跌撞撞,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这一年,我收获的不是他人的赞扬,而是大家的肯定;这一年,我得到的不是志愿者称号荣誉,而是从中我获得的经验。

志愿者的管理其实是一门科学。其实现实的情况也不一定和想象的那样单纯。不知道我是不是该说,其实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所谓的志愿者人群有大部分是来凑热闹的,甚至有些人是带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来的。但是我一直觉得不管是带着什么目的加入进来。只要做的事情是对志愿服务有帮助,可以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不对志愿工作大方向有影响,我们就应该学会包容。

2014年11月份我经历了两场大型校招聘会志愿者活动。这次校冬季招聘会活动不同于往年的招聘会活动,由于报名企业太多,学校分成两场招聘会活动,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和更多的精力来对待它。对于一个年级只有两百多人来说的中小型学院来说,承办连续两场招聘会实属不易。从刚开始的志愿者报名到后来的志愿者培训我们都尽力做到最好。

11月8日下午,我们穿着红马甲开始布置招聘会场地。第一件事就是我们需要将XX楼下的桌椅搬到大小体育馆和XX楼大厅。大家将桌椅从车库里搬到卡车上,然后有卡车运到指定位置,再进行搬运。说说就这么简单的一个过程,却花费了我们很大的精力。有一定重量的桌椅,还有大数量的桌椅无一不为我们增加了难度。但是大家都很尽力,平时柔弱的女生们也丝毫不逊于男生。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提前完成了任务,并对桌椅进行摆放和调整。原本计划一个下午加晚上完成的工作,我们一个下午就搞定了。

11月9日下午招聘会开始了。我又穿着红马甲做起了招聘会引导志愿者。这个引导工作相对于昨天来说的搬桌椅已经是轻松多了。我做的工作就是将在大本营报道的企业代表引领到其指定的面试场所;给前来应聘的人们指引方向,指引他们想去的招聘位置,告诉他们进口和出口。招聘会进行的过程中,大厅和教室里人数众多,但经过我们尽职尽责地指引与管理,招聘过程秩序井然。人们拿着简历有序地排队进行面试,时常有人寻找志愿者询问,志愿者们耐心地为他们解答。为企业人员领路的志愿者冒着小雨,一趟又一趟将他们带到自己的招聘位置,大大提高了效率。在路口维持秩序的志愿者们也丝毫不松懈,他们忠于职守,严格把关,在通道里为人们指引方向。

忙忙碌碌一下午后,我们又要开始场地的收拾和桌椅搬回理C车库的志愿活动。经过昨天的搬运后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这重量,搬运桌椅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三小时不到的时间第一场招聘会志愿者活动就结束了。我们在健行楼用合照拍下来我们辛苦结晶的瞬间。

11月15日、16日我们又重复了上一周的志愿者工作。过程中有些人会喊累,有些人会稍作休息,但是大家还是尽全力将自己的工作做好。我们用行动证明了XX学院虽然小,但是我们是个有凝聚力的集体,招聘会志愿者活动我们可以承办的很好很出色!

在这一年中,我参与了15次志愿者活动:依次为2014.03.28招聘会志愿者(搬运);2014.03.30春季招聘会志愿者;2014.03.30春季招聘会(引导);2014.04.19浙江省图书馆志愿者;2014.04.17无偿献血志愿活动;2014.05.17夏季风晚会安保志愿者活动;2014.05.18教师资格证;2014.09.10迎新助班;2014.11.08招聘会志愿者;2014.11.09招聘会引导;2014.11.09冬季招聘会;2014.11.16 招聘会引导志愿者;2014.11.15招聘会(下午);2014.12.24圣诞节志愿者;2015.01.14批改军训理论考卷。

5.志愿者服务活动体会 篇五

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没错,每个人都需要快乐与幸福,我们就怀着这样的信念来开始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了!

3月份是学雷锋月,我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组织志愿者服务,对学校周边的村庄进行了义教、关爱孤寡老人的、老人院服务等志愿者活动。作为一名志愿者的我,当然也积极参与到其中。

在义教活动中,志愿者们态度积极,以一个当代大学生的热情与智慧,指导、监督祖国新一代花朵学习,感染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每次义教都会认真教学,督促小朋友完成作业,同时用自身的良好品质感染他们。

另外还有关爱孤寡老人的落户活动,志愿者们细心地询问孤寡老人的生活情况,关爱充溢在他们的言语里,微笑始终挂在他们脸上。每到一户人家,志愿者们主动地提出要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我们这些青年志愿者的到来,她们很感动,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休息。但我们却一刻不肯停息,我们与老人拉家常,在房间打扫卫生。

在志愿者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知道了还有很多人需要帮助,学会了知足和奉献,我学会了如何去教导小朋友、照顾老人,同时不仅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而且也是我人生中精彩的一段回忆。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大学生志愿者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从志愿者团队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我们团长的带领下,志愿者们同心协力,使每次志愿者服务能有条有理的进行,并取得成功。从其他志愿者身上,学到了应该怎样处理好队伍中存在的缺点,相互间还应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家都是为社会服务的,我们要团结起来才能把事情办好。

6.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 篇六

为了进一步将大走访调研、大承诺评议、大整改提升、大教育整顿、大晋位升级“五大组合接力”活动引向深入,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党建惠民年”建设中坚持群众工作路线、践行党的宗旨,经研究决定,“七一”期间在全市开展“党员志愿者七一服务周”活动。

一、 目标任务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和服务转型综改、扩权强县“双试点市”建设为主线,健全党员志愿者组织机构,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围绕服务大局、推进工作、改进作风、解决突出问题,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努力实现党员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本领进一步提升,作风形象进一步务实和服务群众进一步高效。

二、 活动时间

20xx年6月24日至6月30日。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适当延长,保证效果。

三、 活动安排

“党员志愿者七一服务周”活动分三个阶段开展。

(一)宣传动员阶段。各级党组织召开动员会议,制定活动方案,组建领导机构,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上述情况于6月25日前报回市委组织部。通过机关企事业单位led显示屏、党务公开栏、党建网站等有效途径,扩大对活动的宣传引导,营造活动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各级党组织要明确活动主题与具体载体。主题与载体设置,要紧密结合中心工作、社会所需、群众所求,以促进发展、维护稳定、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生活困难群众和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为服务重点,结合工作职能因地制宜地开展便民利民、扶贫帮困、科普宣传、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健康教育、信息咨询、就业指导等各类志愿者活动。与此同时,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党内文化、机关文化建设需要,组织开展主题突出、载体明确、特色鲜明、群众公认的自选性质志愿者服务活动。

(三)总结提升阶段。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党员志愿者七一服务周”活动台账,注重收集汇总活动的图文资料,作为今后加强党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依据。要向市委组织部推荐主题好、效果好、反映好的活动图文信息,并主动扩大宣传。要在自身总结、市委组织部反馈的基础上,提炼典型做法,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持之以恒实施下去,巩固活动成果。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级党组织要把深入开展“党员志愿者七一服务周”活动作为当前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工作重心,作为以实际行动庆祝建党92周年的主要抓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要在成立活动领导组的基础上,组建具体的工作组别,增强活动协调性;要落实活动组织责任,明确具体的责任人与承办人,负责党员志愿者的组织指导工作,保证活动实效。要做好与市委组织部的对接工作,活动台账一日一报。

(二)贴近基层,大胆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有服务大局、推动发展的自觉意识,广泛参与“党员志愿者七一服务周”活动。要注重将活动的中心向一线倾斜,活动的主题为解决发展瓶颈与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服务,争取活动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中取得实效。各级党组织要积极发掘与培育活动典型,发挥榜样示范带头作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7.大学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研究 篇七

关键词:社区志愿服务,大学生

社区志愿服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社会和谐和稳定的动力, 更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必须依靠政府的倡导、社区志愿组织的推动、政策法规的规范与促进、社区全体公民的参与、社会工作的引领。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

(一) 用心灵和行动传递关爱,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致力于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 倡导团结友爱、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 净化了社会风气。通过参加“社区建设、扶贫开发、支教扫盲、抢险救灾”等公益活动, 让困难群众减少忧虑;通过帮助孤寡老幼、残疾人、军烈属、五保户等需要帮助的人, 让孤寡老人身边有儿女, 军烈属身边有亲人, 伤残者身边有兄弟姐妹, 特困户得到关怀和照顾, 让祖国大家庭更加富有凝聚力, 促进了社会保障及和谐社会建设。

(二) 满足心理需求。

大学生是作为特殊的青年群体, 总体素质较高, 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参与志愿服务是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并希望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回报社会的培育, 积极推动社会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符合广大大学生的特点, 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这也是许多大学生加入志愿者行列的最直接原因。

(三) 提高个人素质, 促进自身发展。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工作, 在帮助他人中得到锻炼, 从他人的微笑中得到满足, 人生的价值在活动中得到体现, 渐渐地喜欢上帮助他人, 把帮助别人当作一种习惯, 提高了自身素质, 弘扬了新风气新风尚, 对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 在开展各项活动过程中, 通过对比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身的不足, 取长补短, 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

(四) 充实业余生活, 丰富人生阅历。

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 通过参与公益劳动、美化环境、抢险救灾、社会服务、社区建设等活动, 走出狭窄的生活圈子, 了解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和人生。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 也接触到很多陌生的东西, 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 这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提高有很大帮助。

二、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起步较晚, 但发展迅速。

我国的志愿服务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 其最早的志愿者就产生于社区服务领域。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渐转型, 我国社区政策不断演进, 社区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社区志愿服务在国家民政部门的主导下逐步丰富、发展。自1993年12月共青团中央推出“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 大学生一直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力量。截至2013年11月底, 已有2, 000多所高校建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 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多, 扶贫济困、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抢险救灾, 大学生志愿活动项目在不断地拓展。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项目的其中一项。

(二)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氛围不浓, 参与积极性随着入校时间的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在成立之初, 报名参加的人数比较多, 队员的积极性也很高,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队员的积极性逐渐消退。许多队员由于种种原因主动退出团队, 或虽未退出团队但已经不再参与各种活动。到大二、大三时, 除留下为数极少的骨干成员外, 几乎所有的社员均需从大学一年级新同学中补充与吸收, 这一情况在高校较为普遍。且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频率较低, 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许多学生不清楚学校有哪些具体的部门与社团组织为社区志愿服务开展活动, 更不用说知道哪些具体的活动类型了。可见, 在大学校园中, 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积极性不高, 没有形成深厚的氛围。

(三) 社区志愿服务内容形式单一, 节假日参与活动居多。

当代大学生参加到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中, 主要以探访老年人、关怀残障人士和关爱儿童成长为主, 在志愿时间的选择上, 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如雷锋节、植树节、劳动节等具有重要意义的节假日或者周末投身于社区志愿服务中。由此可见, 大学生的社区志愿服务的领域较窄, 内容多集中在针对老弱病残的帮扶服务, 对于社区建设、社区发展、社区文化等领域较少涉及。时间安排方面往往会导致社区服务活动流于形式, 无法形成一种常态化, 这种偶然为之的志愿服务活动许多时候是出于老师或者组织号召的临时性参与, 志愿服务的无持续性无法激起学生对社区的归属感。

(四) 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校参加的志愿服务基本上都是属于自愿而无物质回报的。在调查中, 当被调查者被问到“何种激励方式最能让志愿者满意”时, 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希望得到相关证书, 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希望给予一定的公开表扬, 相当部分调查者表示什么都不需要。在物质补贴上, 过半数被调查者认为只要报销与志愿行为相关的开支, 比如车费与餐费等。这说明当代大学生以助人为己任, 注重的是精神上的奖励, 并不看重物质奖励。尽管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目的并不是求得某种回报, 但激励机制作为对志愿者的褒奖, 体现了社会对志愿者工作的支持和认可, 一定程度的奖励制度可以大大提高志愿者的热情, 并且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

(五) 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时机较成熟, “利己”和“利他”的因素相互结合。

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 自身也得到了提高、完善和发展, 精神得到了满足, 自身价值得到了提升, 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也是“乐己”。被调查者中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都表示, 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可以结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除了能帮到需要帮助的人, 体现个人价值和体会到助人的快乐是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后最大的感受。因此,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动机已经成熟, “利己”和“利他”的因素相结合。

三、促进大学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对策建议

(一) 加强社区志愿服务宣传力度, 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

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宣传和倡导, 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 和其他社会资源进行立体宣传, 在全社会倡导志愿精神, 让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使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要把大学生志愿活动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认识, 要把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对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 纳入高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

(二) 创新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组织机制, 拓展社区志愿服务领域。

目前,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主要是在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下由青年志愿者中心组织开展活动, 由于受到物力、财力及信息不畅等因素的影响, 所组织的活动形式、内容比较单一, 因此, 高校共青团组织一方面应加强与所在市、区级青年志愿者组织的联系, 起到促进大学生和志愿者组织之间相互沟通的作用, 并鼓励大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民间志愿服务;另一方面应着重思考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如何更好地立足校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比如开创具有互联网金融特色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创新社区志愿服务内容。

(三) 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区的联系, 整合力量。

其一,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应注意加强横向联系, 结合专业, 互相补充, 走专业化、专门化道路;其二, 加强与社区志愿者的联系, 及时了解社会所需、居民所急, 充分利用高校人才、技术优势,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四) 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技能培训。

第一, 各高校团委可以根据不同的社团, 确定不同的服务形式和内容。每个志愿者组织掌握一至两门专业服务, 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服务的质量;第二, 开展相应的培训。首先是基础性的培训, 是志愿者懂得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其次是专业性的培训。一些大型活动, 不进行培训, 志愿者不能有效承担志愿服务工作。另外,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组织应有专门的指导老师, 定期开设讲座, 开展服务, 不同社团间可以定期召开工作研讨会, 交流工作经验。

(五)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激励章程, 完善志愿服务表彰制度。

激励机制的核心是激发主体的内在需求。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应该以诱发大学生遵循服务社会、关爱他人、和谐共生的价值道德为主体。

1、加强正面引导, 激发大学生志愿者的精神需求。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 有着强烈的上进心和荣誉感, 我们要加强正面宣传, 通过表彰大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树立典型、弘扬先进。同时, 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正确的行为导向, 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意识, 使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得到有机的统一。

2、加强规范管理, 落实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实施条例。

在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组织管理中, 各高校团委和学生工作部门要制定符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的实施条例和意见。在制定时应将大学生志愿者的进入条件、服务项目、基地设立、经费落实和管理、奖惩条例、评价机制等作详尽的规定。在执行实施意见或条例时要做到公开、公正, 统一标准, 保证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3、加强实践研究, 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 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力平台。要加强跟踪调查, 深入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实践基地进行走访, 采集第一手资料, 总结有效的经验和方法, 同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制定出切实长效的激励机制, 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日常行为, 是志愿者精神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 内化为他们的核心价值观, 从而激发起为国家和民族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 建立社区志愿服务资金会, 保障活动资金支持。

大学生志愿活动的资金缺口相对较大, 活动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 这就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成长和活动的开展。因此, 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十分必要。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的来源可以采取政府补贴、社会赞助、学校支持等多种途径。

参考文献

[1]董海军, 倪赤仁.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参与动机分析[J].理论界 (双月刊) , 2003.6.

[2]常春梅.从青年发展看青年志愿者行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4.2.

[3]颜吾佴, 赵岚.创建有特色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 2002.9.

[4]陈瑛.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机制的几点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06.40.

8.志愿者服务活动信息 篇八

【摘 要】在调研分析志愿服务信息交换平台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志愿服务信息交换平台建设思路,包括平台的功能、受众、组织架构、内容版块设置等方面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 志愿者 服务信息 交换平台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87-02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各高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热情越来越高,志愿服务活动开始走向系统化、规范化。但是,综观当前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在多种可能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笔者认为,从加强志愿服务信息交换这一关键问题入手,构建志愿服务信息网络交换平台,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方、参与方和需求方提供一个信息交换空间,将对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志愿服务信息交换平台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通过网络搜索可知,除西藏和山西外,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可以查找到建有名称不一的志愿活动管理平台。这说明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志愿活动组织方已经充分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二)各地对志愿信息交换平台建设重视程度不一,水平参差不齐。调研结果表明,各地志愿信息交换平台的建设水平差距较大,有的网站设计合理清晰,更新速度快,访问量高,对加强志愿信息交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网站设计比较粗糙,内容陈旧单一;有些地区的志愿管理网站甚至无法打开。这主要是因为各地对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够重视,投入不足,仅靠某个机构或者某些志愿者牵头组织建设,力量过于单薄,无法实现信息平台的可持续建设和发展。

(三)志愿信息交换平台功能作用单一,无法满足现实需求。目前,大部分志愿者活动管理网站的功能作用比较单一,一般仅局限于发布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信息,无法满足现实需求。事实上,信息交换平台起到的作用不应仅是发布志愿服务活动信息,而且还应该是一个对志愿者实施有效管理和开展必要培训、对志愿活动进行有效宣传、对志愿者权益进行保障以及可供志愿者相互分享和交流的平台。但到目前为止,许多志愿者活动管理网站还远远没有实现这一效果。

(四)普遍缺少专门针对大学生设立的志愿服务信息交换平台。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各地虽然纷纷建立了志愿服务信息交换平台,但尚无针对大学生志愿者设立的信息交换平台。有些高校虽然也有相应的网络平台可供大学生志愿者交流分享信息,但大多处于“各自为战”的局面,影响力不大,覆盖面不广,更无法有效整合整个地区的大学生志愿者资源。应该看到,大学生志愿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更加高涨的服务热情,且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易于管理和组织。与此同时,他们也具有个性鲜明、流动性强、社会阅历不深、自身权益容易受侵害等难以组织和管理的特点。因此,根据大学生志愿者的特点,由地方政府牵头建设,下拨一定的经费支持,由地方具有影响力的高校负责主导,结合地区实际,建设专门针对大学生志愿者的信息交换平台是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实现大学生志愿者“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必然要求。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信息交换平台的建设思路

(一)平台的功能。一方面,通过网络的助力,拓展志愿服务信息交换的渠道,使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及志愿者服务受众均能高效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而促成有意义的志愿者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平台建设与社会各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组织大学生为服务机构和服务对象提供更为持续、更有深度的服务,以更好地帮助需求方,进而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开展。

(二)平台的受众。志愿服务信息交换平台向社会公众开放,大学生志愿者、志愿者组织以及志愿服务受众群体均可以通过注册加入。平台则在审核后,将各种信息汇总录入数据库,定期进行匹配,促成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同时,注册用户也可在平台中通过关键字进行检索,选择自己有兴趣的活动,并根据平台提供的联系方式与对方直接取得联系。此外,大学生志愿者还可以利用平台进行志愿服务知识的学习以及和其他志愿者进行交流。

(三)平台建设的组织架构。大学生志愿服务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工作应由地方政府牵头建设,下拨一定的经费支持,由地方具有影响力的高校负责主导构建。只有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权责明确的工作局面,才能促进该平台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平台建设设置以下岗位和部门,见图1。

其中,主任由主持建设的高校派专职干部负责,负责大学生志愿者全面管理工作;执行主任由地区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派员轮流担任,或民主竞争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为一年,负责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的联络、协调及工作安排;秘书处负责整理、保存会议记录以及各部门例会记录,通知、公告文件的起草以及发布工作,汇报及请示工作,以及负责会场的联系工作、活动策划书的组织工作;策划部负责具体策划志愿服务活动;外联部负责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对外联系和沟通协调,以及活动赞助的建立和联系工作;宣传部负责网站形象设计以及所有活动对外宣传策划的具体操作;人事部负责注册会员的审核、管理等工作;技术部负责服务站网站建设,及Internet信息维护、咨询及培训等工作;培训部负责注册会员的培训等工作。

(四)平台的内容版块设置。按注册、使用和反馈三个阶段设立相应内容版块,见图2。

1.注册阶段。就个人及团队来说,愿意提供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个人及团队可登陆平台,提供姓名、联系电话、特殊技能、参与时间、感兴趣的活动内容等基本信息进行注册。就组织来说,志愿者组织可登陆平台,提供组织名称、联系人、联系方式、活动类型、活动时长、活动地点、是否提供活动补贴及志愿者服务证明等基本信息进行注册。平台将对志愿者组织进行初步的筛选,尽可能保护大学生志愿者的利益。就受众来说,需要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社会各机构(如社区服务站、养老院、孤儿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学校附近小区等)可登陆平台,提供机构名称、联系方式、机构所在地、所需志愿者服务类型等基本信息进行注册。平台与这些机构取得联系并进行实地调研,对活动可行性进行评估,确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2. 使用阶段。新闻版块提供环境保护、人文关怀等方面的最新评论,使志愿活动主办方的活动更有目的性,也帮助大学生志愿者扩大视野、参加更有意义的活动。培训版块联系专业志愿者组织,向广大志愿者提供各类培训信息,接受平台内部注册成员的报名。志愿者组织版块介绍在本平台注册的志愿者组织的基本情况,定期发布最新活动及志愿者招募信息。公告版块采用线上公告形式进行,公告系统分为活动公告、招募公告、新闻公告、审核公告和其他公告。讨论版块鼓励大学生志愿者将身边的活动记录下来,交换信息,结成友谊。

3.反馈阶段。首先,平台设专门版块收集反馈信息。志愿者参加服务之后可再次登陆平台对活动情况及具体志愿者服务内容进行评论,监督志愿者组织提供周到的安排,防止将志愿者作为廉价劳动力的情况产生。现实中,有些别有用心的组织者利用大学生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安排他们从事一些非公益性的活动,或者工作量过于繁重的活动,极大地打击了一部分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志愿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当然需要组织者的自觉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但是,平台运行过程中会员的注册及审核、信息的证实及发布、人员的培训及管理等方面也很重要。因此,平台的建设不仅应该考到社会的需求,而且也应当最大程度地考虑到广大大学生志愿者的共性需求。其次,志愿者组织及受众群体可将当次活动的后续情况上传到平台上,让大学生志愿者们感受到自身的意义,同时吸引更多志愿者加入进来。信息交换平台应当鼓励大学生志愿者多发一些有关自己作为志愿者的体会的帖子,无论是骄傲还是烦恼。如果整个平台充斥的内容除了救助就是求援,那么给人的感觉将会很压抑。平台建设应当提倡快乐慈善的理念,即快乐公益,做志愿者本身就是快乐的。

现阶段,我国的志愿者服务事业尚未成熟,大学生志愿服务也正处在兴起阶段,但是展望未来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必定会克服困难,并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全面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谭秋云.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2(5)

[2]顾志勇.高校志愿服务:构建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体系[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3)

[3]许人冰.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3)

【作者简介】韦 波(1983- ),男,广西柳江人,壮族,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处科研科科长,讲师,工程师;黄振宣(1979- ),男,广西钦州人,壮族,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副主任,副教授。

9.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篇九

为进一步扩大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服务黎平县春运工作,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服务在春运工作中的重大作用,大力营造“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青年志愿者的存在、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有青年志愿者的身影”的浓烈氛围。

2月26日,共青团黎平县委联合贵州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黎平机场分公司团委在黎平机场开展暖冬行动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设立引导咨询、重点帮扶、便民利民等服务项目,为进、出港旅客提供航班信息、乘车引导、热水供应、失物招领、行李寄存等服务,着重围绕重点人群开展“三心”服务工作,为老幼孕病残重点旅客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热心、细心、耐心帮助。此次活动,共接待服务旅客100余人,有效化解重点旅客因行动不便给他们出行带来的困扰,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便捷、温馨舒适的节后出行方式。

10.志愿者服务活动简报 篇十

马湖乡敬老院于20xx年1月投入用,是合肥市“515”工程项目,座落在肥东县马湖乡三官社区三官组,占地面积15200平方米,公寓宿舍楼5栋,可利用房间110间,目前马湖乡敬老院已入住老人174人。单位或者集体组团可报名参与此次huod

活动安排主要为:提前购买一些食品(面包、蛋糕等较软的食品),到现场分发给孤寡老人;有才艺特长的志愿者可以现场为老人表演文娱节目;清扫敬老院卫生;肥东团县委将安排医护人员为老人免费体检;亲情陪伴,与老人聊家常,让他们感受到志愿服务的温暖。

11.志愿者服务活动信息 篇十一

袁贵仁指出,教师志愿服务是一项光荣而崇高的事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是引导教师在实践中提升师德水平和专业素质的重要载体,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要求的重要举措。他强调,要按照广泛参与、长期坚持、注重实效的要求,大力推进教师志愿服务制度化,把弘扬志愿精神融入到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加强依法治教、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各方面。他表示,教育部将积极支持联盟发挥引领、协调和组织作用,完善教师志愿服务的队伍建设机制、活动运行机制、激励回馈机制、政策保障机制,广泛宣传优秀教师志愿者的感人事迹,促进教师志愿服务活动更加务实有效、永葆生机活力。

启动仪式上,还向专家和教师志愿者代表颁发了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联盟特聘专家证书及教师志愿服务工作证书。

12.志愿者服务活动信息 篇十二

所谓跨文化交际, 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近几十年, 跨文化交际以及在这种跨文化交际中需要具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引起了各国学者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他们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和组成部分有着各种各样的表述。

根据Chen (1990) 的理论,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特定环境中能有效地和适当地通过实施沟通行为来得到所需的对方的回应。他指出, 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包括四个主要部分:人格魅力、沟通技巧、心理适应和文化意识。其中“文化意识”被他解释为对目的语文化中的差异性的理解, 而这种目的语文化是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Chen还指出, 这种文化意识是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先决因素。从这里可以看到, 意识已经被列为跨文化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在文化意识的这个定义中, 只是局限在了对目的语文化的认识而没有指出对本国文化的认识也应该在意识之内。

然而, Chen (1997) 则进一步对其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阐述进行了完善。他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个主要部分为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能力。他这个提法是从跨文化交流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来阐述的。这里, 他用“跨文化意识”取代了原来的“文化意识” (1990) 的提法, 并且强调说可以通过学习相互之间的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增强这种跨文化意识。与他1990 年所提出的“文化意识”相比, 他在这里补充了相似性进这个意识的内容中。这就意味着, “跨文化意识”应当包括同时对本国文化和对目的语文化的意识。

Byram作为当今欧洲权威的跨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之一, 在1997 年也曾提出跨文化能力的概念和组成部分。根据Byram (1997) 的理论, 跨文化能力属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部分。跨文化能力的组成部分包括:知识, 即对自己和他人文化以及与其交流过程所需的知识;态度, 指好奇和开放地看待自己的文化和评价其他文化的态度;技能, 指诠释另一种文化并将它与自己的文化相关联的技能、发现另一文化的新知识以及和这个文化的人进行交流的技能;意识, 这里指的是批评性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文化的能力。这个意识, Byram强调的是对文化的批判的意识。根据Byram (2009) 的阐述, 他指出这种意识的地位应该在跨文化能力中处于中心地位, 并直接指出这种意识是衡量跨文化能力的一个关键性内容。

Fantini在跨文化研究领域也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根据Fantini (2005) 的研究, 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 这种能力能够使得来自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时能有效地和正确地表现自己。它包括四个组成部分:知识、 态度、 技能和意识, 早在Fantini (2000) 的研究中, 他就已经明确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里, 意识占据着最中心的位置。这个观点与Byram (2009) 提出的观点一致。

综上对跨文化能力组成部分的发展研究可见, 跨文化能力应该包括四个基本部分:知识, 态度, 意识和技能。其中意识作为跨文化能力的认知层面, 被赋予了重要的中心位置 (Byram, 1997, 2009;Chen, 1990; Fantini, 2000, 2005) 。综合各学者的研究, “跨文化意识”应该指能够通过比较本国和他国的文化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从而理解和批判地评价本国的和他国的文化的一种能力。这应该才是跨文化意识所包括的内容。

二、国内大学生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现状

李翠英、孙倚娜 (2006) 通过对2004 年在苏州举行的第28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访谈, 观察, 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要素:基本交际能力系统、策略能力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来分析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状况, 并结合现代英语学习改革的发展方向, 探寻提高中国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该研究是从大学生志愿者入手, 主要探讨对英语学习的启示, 而并不是从对志愿者培训这块提出相应对策。此外, 该研究选择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要素相比较当今国外对跨文化组成部分的理论来说, 不是那么具体。

王媛媛 (2011) 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的形式对第16 届广州亚运会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的英语跨文化能力进行调查。其问卷主要是围绕大学生对跨文化能力的自我评价, 对跨文化交际包括词汇、语用、文化常识、交际策略等的掌握展开调查, 从而探讨改善大学生英语跨文化能力的方法。可见, 该研究主要是从大学生志愿者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对英语语言 (如词汇、语用等) 和英语文化的掌握来调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最后针对问卷显示的问题对高校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升提出了不少建议, 但是对于志愿者培训方面也暂时没有给出对策。

在柳青等 (2015) 对大学生涉外志愿者的跨文化素养的研究中, 他们同样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来分析大学生涉外志愿者在跨文化活动中常见、突出的几个问题。他们在该研究中, 是基于跨文化的最基本的三个要素知识、态度和技能来探讨, 这与国外的对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研究十分接近。但柳青等提出的这些问题和王媛媛 (2011) 提出的问题相似, 也都是指出志愿者们在语言交际和文化知识上的不足, 因此所提出的对策同样是针对外语学习指出而不是从志愿者的培训上提出来。

李冬梅、张方良 (2011) 以中国—东盟博览会志愿者为调查对象, 500 名来自广西南宁市的在校本科生与大专高职生, 对他们定量测评其跨文化敏感度水平及影响因素, 并最后提出了对志愿者招聘及培训工作的建议。该研究是从Chen (1990) 提出的跨文化交际的三个基本要素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能力中的第二个要素——跨文化敏感度来研究, 着重的是志愿者的情感层面。

综上所述, 国内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跨文化能力研究多数采用的是问卷调查、访谈和测试的方法, 这也是目前比较可行的研究方法。在这些研究中, 各学者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跨文化能力研究主要是为了探讨如何在英语学习中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能力。

三、探索外事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能力的新思路

通过以上对目前国内外关于跨文化交际和意识的研究现状的探索发现, 虽然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 但是对于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意识却没有过多的专门的论述, 即使有相关的对跨文化意识的论述, 也并没有与涉外活动中的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训相结合。因此, 从跨文化意识这个重要要素作为一个切入口, 来探索大学生志愿者的跨文化意识的现状, 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具有其独到的学术价值, 将这一理论运用到涉外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的实际培训中去, 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为涉外活动服务的质量将有着独到的重要的应用价值。

摘要:随着我国频繁地举办国际性活动, 大学生在外事活动的志愿者服务中已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外先进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和组成要素的理论进行论述, 然后结合我国关于大学生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探索, 最后提出从增强志愿者的跨文化意识这一中心能力来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跨文化能力的新思路, 以期待这些大学生能更好地为我国外事活动服务。

关键词:外事活动,大学生志愿者,跨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Chen, G.M.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Some Perspectives of Research[J].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Eastern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1990.

[2]Chen, G.M.A Review of the Concept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J].The Biennial Convention of Pacific and Asian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Honolulu, 1997.

[3]Byram, M.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Clevedon, UK:Multilingual Matters, 1997.

[4]Byram, M.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 Foreign Languages-The Intercultural Speaker and the Pedagogy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In Deardorff, D.K., (ed.) The SAGE handbook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C].SAGE Publications, 2009:321-332.

[5]Fantini, A.E.Abou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 construct[J].SIT Occasional Paper Series, 2005 (04) .

[6]Fantini, A.E.A central concern:Develop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J].SIT Occasional Papers Series, 2000.

[7]李翠英, 孙倚娜.大型国际会议中学生志愿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 2006 (05) .

[8]王媛媛.中国大学生英语跨文化能力的现状及启示——基于广州亚运会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的调查分析[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1, 25 (85) .

[9]柳青, 杨愫愫, 朱宝松, 夏丽云.大学生涉外志愿者跨文化素质研究——以南京亚青会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 (05) .

13.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总结 篇十三

志愿者服务活动总结

今年以来,二七区疾控中心按照“发挥特长、志愿参与”的原则,结合我中心工作特点和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展以“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社会、服务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以创先争优为价值取向,创新志愿者服务方式,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加强党与群众之间的纽带作用,为构建和谐美好家园做出新贡献。

一、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情况

1.开展劳务市场环境卫生清洁整治活动。为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身体健康,还大家一个清洁的环境,3月16日下午,二七区疾控中心与铭功路街道办事处全体工作人员在解放路劳务市场开展了环境卫生集中清理整治活动。我中心专业消杀人员首先对铭功路办事处的同志进行了消毒知识和个人防护的现场培训,同时为这次清洁整治活动提供了2个背负式喷雾器,20瓶消杀药片,4瓶灭蚊蝇消毒剂,以及40套防护衣,20包口罩、帽子、手套,300余份传染病宣传册。工作人员对市场路面、便道、果皮箱等卫生死角进行了清理,对护栏、座椅等公共设施进行清洗、擦拭,对整个市场进行了消杀处理。经过2个多小时的集中清理,劳务市场及其周边道路焕然一新。

2.开展“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今年3月24日是第17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参与,消除结核危害”。我中心根据市卫生局统一部署,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结核病防治宣传活动。

此次宣传活动全区共发放结核病宣传材料16000多份,出动专业人员500余人次,设立咨询台60个,制作宣传横幅80条,宣传版面200余块。通过活动,宣传了我国政府在结核病防治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国家实行免费治疗肺结核病的优惠政策,提高了公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增强了全民的防病意识,共建结核病防控新局面。

3.开展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是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手段,及时掌握农村饮水水质及其动态变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我中心于4月9日—12日,对辖区农村水质开展集中监测,以掌握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情况,确保农村安全饮水。

本次监测共随机抽取两个乡15个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通过了解农村饮用水供水井的管理和影响因素,以及随机采集监测点末梢水样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及时掌握水质安全情况。本次监测主要检测指标包括微生物、一般项目和金属指标,覆盖了水质监测的主要项目。

4.为一线的女职工进行免费“两癌”筛查。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二七区疾控中心邀请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专家为黄河饭店150多名工作在一线的女职工进行免费“两癌”筛查活动。

这次筛查活动是我中心“学雷锋 树新风”系列活动之一,也

是市委、市政府民生“十大实事”的具体体现,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对一线职工身心健康的关心和爱护。我中心不仅对广大女职工进行免费体检,还发放了300份女性健康指导手册,对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进行普及和宣传,使女职工掌握了一些预防疾病的知识,对提高女职工健康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真正做到“关爱女性,关注健康”。

5.开展“全国碘缺乏病宣传日”宣传活动。今年5月15日是我国第十九个“全国碘缺乏病宣传日”,主题是“科学补碘健康一生”。我中心根据郑州市统一部署,开展了相关的宣传活动。我中心在门诊大厅设立了咨询台,摆放了宣传展板,悬挂了宣传条幅,派出专业人员在大厅接待咨询群众并发放宣传手册,向群众讲解如何识别合格碘盐,如何正确使用碘盐、以及碘缺乏会造成哪些危害。我中心充分利用碘缺乏病防治日宣传活动这一契机,加强对重点人群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有效地提高了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加强了对“碘缺乏病”危害的认识,促进了群众身体健康。

二、取得的成效

1.增强了党员的身份意识。作为一名党员,首先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坚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塑造和维护党员的良好形象。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了组织纪律观念,增强了党员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

2.提高了服务意识。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增强工作人员服务基层的意识,牢固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实际行动树立了疾控中心的良好形象,发挥志愿者在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促进

和谐方面的作用。

三、展望未来,制定三个安排

1.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让服务内容更加贴近群众。健全志愿者服务机制,力促志愿者工作规范化。建立志愿者服务队活动登记制度,规定活动开展周期。针对群众的需求,定期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服务群众的活动,使志愿者服务活动经常化。在服务活动中注重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让志愿者服务活动尽量在内容、时间以及空间的安排上贴近广大群众的需求。

2.进一步优化志愿者队伍结构。一方面,继续加大志愿者教育力度,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极身服务基层、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工作的积极性,更多地投身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另一方面,动员和吸纳各类专业志愿者的参与,不断壮大服务力量,改善队伍结构。

3.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各种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助推志愿者服务活动家喻户晓。充分运用街道、社区板报、手机短信、微博等各种载体,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志愿服务理念;积极宣传志愿者服务活动一线的典型事例,并定期评选和表彰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先进典型,在全中心掀起学先进、塑典型比奉献的服务热潮,吸纳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来。

14.志愿者服务月活动总结 篇十四

活动总结

一、活动主题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二、活动背景

共青团中央确定3月5日为中国志愿者服务日,组织青年集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为了响应上级的号召,我校组织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月系列活动,社科系也积极参与其中,投身到志愿者服务的队伍中。

三、活动目的通过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倡导同学们发扬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在活动中锻炼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吃苦耐劳,奉献社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使自己学到的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做一个合格而又优秀的大学生。将来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活动时间、地点及内容

(1)2011年3月6日“清扫垃圾 美化校园”活动

(2)2011年3月9日“清除宿舍楼道内小广告”活动

(3)2011年3月10日“清洗路标路牌与标志物”活动

(4)2011年3月16日“组织社科系学生爱心献血”活动

(5)2011年3月16日“为特校孩子送温暖”活动

(6)2011年3月20日“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五、活动意义

大学阶段,是我们人生重要的里程碑,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书

本知识,更要做好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志愿者积极参加社会服务,提高自我,锻炼自我。

青年志愿者活动提倡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努力做好这项事业,有利于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社会新风尚。这是当代大学生的行动指南,是当代志愿者肩负的使命,也是我们学习“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一)美化校园活动让每一个同学参与其中,同学们亲自参加到保护环境活动当中。通过美化校园活动有助于为同学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再者,也锻炼了同学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同学们‘为他人服务,为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决心。同学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培养了一种团队合作的精神,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圆满完成了这次志愿服务活动,同学们为自己能够美化学校的环境而感到高兴和自豪,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二)社科系学生爱心献血活动更是反映了同学们助人为乐和真情奉献社会的精神,同学们在献血的时候没有感到一丝畏惧,相反他们的脸上露出的却是灿烂的笑容。因为同学们为能够帮助那些需要的人而感到自豪。爱心献血活动我系同学几乎每年都参加。大家认为无偿献血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有的同学已经是第二次献血了,同学们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得到了医护人员的高度赞赏。同学们纷纷表示以后还要继续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关怀和温暖。

(三)为聋哑学校孩子送温暖活动我们同学帮助特校的学生打扫卫生,有的扫地,有的擦窗户,有的摆放桌椅。经过仔细的打扫,教室内外干净整洁。在打扫教室的过程中同学们和特殊教育的孩子们互相认识,拍照合影。同学们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有的和孩子们用纸和笔交流,有的在打羽毛球。一些孩子拉着同学们在学校参观。这次活动培养了同学们的爱心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加强同学们与家庭、与社会、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时代使命感。

(四)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同学们与儿童们亲密接触,与孩子 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歙县徽城镇的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同学们受到了老师与小朋友们的热烈欢迎。同学们与各自负责的孩子一起展开了各种各样精彩有趣的活动。这其中包括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与留守儿童谈心、玩耍。在当地老师的建议下同学们与小朋友们手拉手围成了一个大圈,彼此互相表演文艺节目。动的最后,志愿者们为孩子们送上了他们精心准备的纪念品并和留守儿童活动室里所有的小朋友们、老师合影留念。随后活动室的老师和孩子们把同学们送到了火车站,在最后的时刻里,同学们与孩子们互送祝福并依依惜别。

此次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奉献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幸福与快乐,关爱留守儿童不仅可以使留守儿童切身感受到社会给予他们的关爱与温暖,也为我们同学创造了一次服务社会的机会,让同学们学会怎样去关心和爱护别人,此次活动让同学们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以后还会继续举办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社科系团总支学生会

15.志愿者服务活动信息 篇十五

一、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志愿者队伍流动性大。高校志愿服务组织没有太多的约束性, 学生参与主要靠自觉、自愿, 一般低年级同学占大多数, 成员退出志愿者社团或隐性退出社团随年级的增长而显著上升, 这在一定方面造成了志愿组织成员流动性大的特点, 阻碍了组织的长效运行。同时, 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精神理解不够、参与志愿服务动机不纯、功利性太强, 再加上志愿服务历来重使用轻培养和管理, 导致了大学生志愿者对工作职责、服务技巧、服务程序、服务经验的了解欠缺, 服务效果不佳。

2.志愿服务项目没有创新。如今高校志愿服务项目大多集中于文明创卫、文明交通、生态环保、敬老助幼、扶弱助残、支教助学等几项志愿服务活动, 且同一高校的各院系在当地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也较相近, 会出现一个服务基地会有好几个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因而志愿服务活动大多相近、相同, 没有创新性。

3.志愿服务没有激励机制。志愿服务活动的无偿性, 是指志愿者不为物质报酬参与服务工作, 也就是说志愿者提供自己的时间、精力、技能等个人资源为社会或需要帮助的人群服务不是为了盈利, 而是表达自己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利义务。因为志愿服务活动的无偿性, 又因为学校没有固定的奖励措施, 因而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 没有激励机制。

4.志愿服务培训体系不完善, 工作开展不够规范。志愿者的招募主要是通过学长介绍, 缺少对志愿者的相关服务技能、服务程序、服务经验、服务标准等培训, 导致开展活动时多是简单的模仿和重复, 导致志愿服务效果不佳。

二、建议与对策

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微公益”, 强调的是全民参与并创造价值, 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献一次血可积累公益积分30分, 见义勇为一次可积累600分, 而积满300分能成为“一星志愿者”, 这就是所谓的“公益积分”。作为一种激励方式, 笔者将其应用到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利用这一机制来提高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并在过程中积少成多, 汇滴成流, 将志愿服务活动落到实处、落到细微处, 切实培养学生志愿服务的精神和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情感。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 笔者制定了《志愿服务管理规定》:

(一) 主要内容

院系非毕业班学生每学期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情况, 将与该学期学生的各种综合素质表彰 (包括院三好学生、院系优秀学生干部、院系优秀共青团员、院系优秀共青团干部、院系先进班级、院系红旗团支部等表彰) 和组织发展等直接挂钩。

(二) 具体要求

1. 每位同学在志愿服务组织登记注册, 并领取志愿者服务证。

在每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后, 需在服务证上登记并由团总支核实后盖章。

2. 非毕业班学生每学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三次以上者

(包括三次) 才有资格申请该学期的各种综合素质表彰和组织发展等。

3. 不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或参与活动未达三次者, 各种综合素质表彰和组织发展予以一票否决;

对院系活动有突出贡献者可视情况再做协调。

4. 团总支、学生会、社联、心协以及各班自主开展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情况, 以考勤记录为准。

考勤记录一律在活动后两个工作日之内报系团总支秘书部备案、公示。

(三) 考勤记录要求

1. 活动参与名单 (名单需各组织负责人签字核实) 。

2. 活动集体合影 (电子文档形式需有服务地标志和服务旗帜、横幅、绶带标志等) 。

3. 考勤记录逾期报送一律视为过期作废, 后果自负。

4. 参与其他志愿服务组织举办的志愿活动, 需出示志

愿服务组织的证明和活动时照片 (证明需有该志愿服务组织的签章) 。

5. 考勤记录和志愿服务证明如出现弄虚作假情况, 一

旦查实, 将直接取消该学期的各种综合素质表彰和组织发展资格。

(四) 操作方法

系团总支在每学期的各种综合素质表彰和组织发展等前期将该学期学生个人志愿服务参与情况公示并发至各班级辅导员手中。院系先进班集体、红旗团支部等先进集体的评选, 也会将班级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整体情况 (包括班级志愿活动举办规模、次数、媒体报道、班级个人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情况) 作为评选资格和评选项目。

(五) 奖励

按照志愿服务证上的活动登记次数, 并参考志愿活动质量评选系每学期的优秀志愿者, 作为院级以上优秀志愿者推荐的必备指标。这一制度的实施和执行, 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解决志愿服务活动无人参加的问题, 解决志愿者流动性大的问题, 延缓了志愿者更换的周期。志愿服务贵在坚持, 这一做法也为志愿服务的长久性打下了基础, 进而也提升了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结语

高校志愿者服务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象征, 志愿者服务的开展无论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还是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保证高校与社区、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协调性的同时, 也要树立起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形象, 并保持志愿者队伍的健康、持久性发展。

摘要:志愿服务活动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为了改善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志愿者流动性强、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笔者提出将“公益积分”运用到志愿服务活动中, 与“综合素质”测评、评优评奖相挂钩等形式, 从而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并培养学生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情感。

关键词:公益积分,志愿服务,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媛媛.浅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J].商业经济, 2010, (2) .

[2]庄国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探讨[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1) .

[3]王艳.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与激励的制度分析[J].社会, 2003, (1) .

[4]张喜红.当代中国社会团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 2004, (06) .

[5]谭建光, 余冰, 王小玲.青年志愿服务转型与发展——关于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的调查分析[J].青年研究, 2000, (11) .

[6]谢泽宪.行政化倾向, 发展社会志愿服务的主要障碍——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志愿服务的调查与思考[J].社会, 2003, (1) .

[7]张建华, 高嵘, 毛振明.大型国际性运动会志愿者招募与培训经验的研究[J].体育科学, 2006, (11) .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荣辱观教育心得体会下一篇:投标=承诺书、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