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诗词经典语录

2024-08-17

纳兰性德诗词经典语录(精选10篇)

1.纳兰性德诗词经典语录 篇一

泪咽却无声 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

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 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

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纳兰容若《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在忘记你的样子之前,在我老去之前,要为他写一首诗、画一幅画,热情和冰冷相间,恰好与黎明相似。

这应该是纳兰此刻的心境。这么多年过去,该给亡妻绘一副肖像了,这样就可以永远与她相会相伴,只可惜丹青未染,已泪眼盈盈,心中又生出无数感慨。最终却是“一片伤心画不成”。

真是人鬼殊途啊,此生再也不复再见,那就让我回到梦幻中,想象着再次与你相会。只是,天还没亮,与你双栖双飞的美梦就醒了。只有屋檐前的风铃陪着我,念着你。

2.纳兰性德经典诗词爱情 篇二

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

1、“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性德 《浣溪沙》”

2、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 ——纳兰性德 《鬓云松令》

3、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 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 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纳兰性德 《采桑子》

4、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着分携泪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别自有人桃花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纳兰容若 《南乡子》

5、散帙坐凝尘,吹气幽兰屏。 茶名龙凤团,香字鸳鸯饼。 玉局类弹棋,点到双气影。 花月不曾闲,莫放相思醒。 ——纳兰容若 《生查子》

6、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纳兰性德 《画堂春》

7、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纳兰容若 《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8、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纳兰容若 《虞美人》

9、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容若 《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

10、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 《长相思》

11、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催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干。 最是繁枝摇落处,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纳兰容若 《临江仙》

12、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 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 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纳兰性德 《采桑子》

13、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纳兰容若 《采桑子》

14、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 《浣溪沙》

15、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纳兰容若 《虞美人》

16、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纳兰容若 《南乡子》

17、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兰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 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纳兰容若 《清平乐》

18、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容若 《浣溪沙》

19、“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纳兰性德 《采桑子》”

20、减字木兰花 新月 晚牧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准待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 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纳兰容若

21、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 ——纳兰容若 《饮水词》

22、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纳兰容若 《忆江南 宿双林禅院有感》

23、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唯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纳兰容若 《金缕衣 赠梁汾》

24、然诺重,君须记。 ——纳兰容若

25、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筏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纳兰容若 《虞美人 秋夕信步》

26、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苹洲。西风听彻采菱讴。 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归来无语晚妆楼。 ——纳兰容若 《浣溪沙》

27、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 ——纳兰容若 《风流子》

28、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纳兰容若 《采桑子》

29、“泪咽更无声,止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 更更,泣尽风前夜雨铃. ——纳兰容若 《南乡子 为忘妇题照》”

30、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纳兰性德 《木兰花》

31、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纳兰容若

32、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纳兰性德 《采桑子》

33、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纳兰性德

34、“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纳兰容若 《如梦令》”

35、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 ——纳兰容若

36、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粱。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纳兰容若 《采桑子》

37、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 判叫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纳兰性德 《虞美人》

38、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阑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 ——纳兰性德 《浣溪沙》

39、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花开堪折则须折,莫道无花空折枝。 ——纳兰容若

40、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性德 《浣溪沙》

41、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 ——纳兰性德 《浣溪沙》

42、春浅,红怨。掩双环,微雨花间画闲。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销轻梦还。 斜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 ——纳兰性德 《河传》

43、嗜书消得浓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容若

44、若似月轮终皎洁 不辞冰雪为卿热 ——纳兰性德

45、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别有心情怎说。未是诉愁时节。谯鼓已三更,梦须成。 ——纳兰容若 《昭君怨》

46、读《离骚》。洗尽秋江日夜潮。 ——纳兰容若 《忆王孙》

47、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缘尘容易艳,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纳兰容若 《蝶恋花》

48、人生何如不相逢,君老江南我雁北。 何如相逢不相识,更无别恨横胸臆。 芙蓉江上芙蓉花,秋风未落如朝霞。 君如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 ——纳兰容若 《送荪友》

49、枕函香,花径漏。 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 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 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 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纳兰容若 《鬓云松令》

3.纳兰性德诗词 篇三

1、《百字令・宿汉儿村》

无情野火,趁西风烧遍、天涯芳草。

榆塞重来冰雪里,冷入鬓丝吹老。

牧马长嘶,征笳乱动,并入愁怀抱。

定知今夕,庾郎瘦损多少。

便是脑满肠肥,尚难消受,此荒烟落照。

何况文园憔悴后,非复酒垆风调。

回乐峰寒,受降城远,梦向家山绕。

茫茫百感,凭高唯有清啸。

2、《浣溪沙》

欲寄愁心朔雁边,西风浊酒惨离颜。

黄花时节碧云天,古戍烽烟迷斥堠。

夕阳村落解鞍鞯,不知征战几人还。

3、《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

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4、《浣溪沙》

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

漫因睡起又登楼,伴我萧萧惟代马。

笑人寂寂有牵牛,劳人只合一生休。

5、《浣溪沙》

万里阴山万里沙,谁将绿鬓斗霜华。

年来强半在天涯,魂梦不离金屈戍。

画图亲展玉鸦叉,生怜瘦减一分花。

6、《浣溪沙》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

客中谁与换春衣,终古闲情归落照。

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

7、《相见欢》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

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

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8、《南歌子・古戍》

古戍饥乌集,荒城野雉飞。

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

玉帐空分垒,金笳已罢吹。

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9、《浪淘沙・望海》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

任将蠡测笑江湖。

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钓得六鳖无?竿拂珊瑚。

桑田清浅问麻姑。

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10、《好事近》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

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

休寻折戟话当年,只洒悲秋泪。

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

11、《采桑子・九日》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12、《南楼令・塞外重九》

古木向人秋,惊蓬掠鬓稠。

是重阳、何处堪愁。

记得当年惆怅事,正风雨,下南楼。

断梦几能留,香魂一哭休。

怪凉蝉、空满衾n。

霜落乌啼浑不睡,偏想出,旧风流。

13、《点绛唇・黄花城早望》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

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

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14、《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5、《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6、《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17、《菩萨蛮》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

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18、《清平乐》

烟轻雨小,望里青难了。

一缕断虹垂树杪,又是乱山残照。

凭高目断征途,暮云千里平芜。

日夜河流东下,锦书应托双鱼。

19、《于中好》

雁贴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

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

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朝照别离。

20、《生查子》

短焰剔残花,夜久边声寂。

倦舞却闻鸡,暗觉青绫湿。

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

4.纳兰性德爱情诗词 篇四

1.《浣溪沙》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2.《清平乐·风鬟雨鬓》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风鬟雨鬓,

偏是来无准。

倦倚玉阑看月晕,

容易语低香近。

软风吹过窗纱,

心期便隔天涯。

从此伤春伤别,

黄昏只对梨花。

3.《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

4.《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倖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5.《采桑子·海天谁放冰轮满》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莫说离情,但值良宵总泪零。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6.《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7.《浣溪沙》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苹洲。西风听彻采菱讴。

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归来无语晚妆楼。

8.《琵琶仙 中秋》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9.《梅花落》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春色凤城来,寒梅逼岁开。

条风初入树,缥雪渐侵苔。

粉逐莺衣散,香黏蝶翅回。

陇头人未返,急管莫频催。

10.《蝶恋花·眼底风光留不住》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眼底风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倩烟丝遮别路,垂杨那是相思树。

5.菩萨蛮纳兰性德诗词精选5首 篇五

清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

倩魂犹恋桃花月

梦好莫催醒

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

枕畔红冰薄

塞马一声嘶

残星拂大旗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

清 纳兰性德

雾窗寒对遥天暮,

暮天遥对寒窗雾。

花落正啼鸦,

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

瘦影垂罗袖。

风翦一丝红,

红丝一翦风。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清 纳兰性德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K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朝,啼鹃恨未消。

《菩萨蛮・隔花才歇帘纤雨》

清 纳兰性德

隔花才歇帘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

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

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

清 纳兰性德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

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欲别,空剩当时月。

6.纳兰性德诗词经典语录 篇六

康熙十七年(1678年)前后,随着政权的渐趋稳固,词坛重心转移到了清王朝的政治中心北京,南北词人汇集皇都,其时,陈子龙、龚鼎孳等由明入清的词界宿老相继去世,以陈维崧为领袖的阳羡词派已呈衰势,而朱彝尊倡导的浙西词风又方兴未艾,尚未笼及全局,于是京华词坛涌现了为时甚短,却是群雄纷起的新景观。其中以满洲的纳兰性德和寓居京师的江南文人顾贞观最为杰出,而且他们相知莫逆,交情深如异性兄弟。其中成就最高的当属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为“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的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4-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讳改性德,字容若,别号楞伽山人,先世为叶赫部贝勒,曾祖父金台石为明室外藩,为抗拒努尔哈赤死于战火,曾祖姑嫁努尔哈赤为大妃,生清太宗皇太极,后来叶赫部族归附后金,其父明珠仕清朝,累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太傅,为康熙朝权相之一,性德17岁补诸生贡入太学,次年(康熙10年,1671年)举顺天乡试,康熙十五年应殿试,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出入扈从,贵要莫比,深得康熙隆遇。

纳兰性德著有《通志堂集》二十卷,收录其所有诗、词、文,并有《通志堂经解》传世,成就最高的是词,初名《侧帽》,后增补为《饮水词》,总数达350首左右。这三百首词在清词史中地位重要,影响深远,清末名家胡微元在其《岁寒居词话》中道“倚声之学,国朝为盛,竹垞、其年、容若鼎足词坛,容若《饮水》一卷、《侧帽》数章为词家正声,散壁零玑,字字可宝,每逢凄风暗雨凉月三星,曼声长吟,时恨不与纳兰同时而。“可见纳兰性德在词坛中的地位。

纳兰性德的生平行径颇多奇特的矛盾现象,如生长华阀,位居清要,但情思抑郁、倦于仕禄;又如清初满汉之防甚严,成见最深,纳兰性德却与世称落落难合的“一时俊逸”顾贞观、严绳孙、姜宸英等交游契厚。性德曾说,“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做诗欲以言情耳。”,诗词的创作本发乎于情,没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感情积累必然无法写出动人心魄的诗词

身份高贵而志在山林使其诗词风格抑郁

纳兰性德生长在裘马轻肥的钟鸣鼎食之家,有位居宰辅显要当朝的父亲明珠做靠山,自己进士出身,身为皇帝近侍的一等侍卫,而且“密迩天子左右,人以为贵近臣无如容若者”,性德自己也在给顾贞观的信中说“日睹龙颜之近,时亲天语之温,臣子光荣,于斯至矣”,过的完全是功名冠冕无所不有,尊荣享乐无所不备的锦衣纨裤的贵族生活,可是我们看纳兰词感受的却又是另外一番情景,情调凄凉哀婉,气氛抑郁悲凉,仿佛有说不完的忧伤焦虑,诉不完的烦恼辛酸,从他的诗词中尽可以体味到深含其中的悲戚苦涩之音和无法摆脱的沉重压力及难以排遣的忧伤哀愁之情。一个作家反复吟咏那些催人断肠的词句是他创作心态的直接反映,这种身世地位与其作品风格的强烈反差更加突出了纳兰性德的生平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的重要性。

1、出仕前的心理状态和作品

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9日)纳兰性德出生于明珠府,性德之父明珠是被努尔哈赤吞并的叶赫部贝勒的后裔,其曾祖姑又是努尔哈赤的“孝慈高皇后”,纳兰性德的母亲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嫡亲孙女,叶赫那拉氏与爱新觉罗氏先世的夙怨早已被时间冲淡,因此明珠在康熙前期备受重用官居要职。

满人入关后为了统治的需要便极力提倡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八旗官员上行下效,出现了八旗子弟竞相攻读经书,参加科举考试的局面,纳兰性德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明珠一向重视团结汉族文士,注重吸收汉族传统文化,深知人才的成长除立志苦读之外,师友之间的影响也极其重要,因此他教导纳兰性德隆师亲友之道。

丁腹松是纳兰性德的第一位老师,通州人,通学能文而性情拘介,不随时俗,三十岁考中举人后屡试不第,明珠特请他做家庭教师。他不顾纳兰性德贵族公子的身份,在戒其贪玩、勉其立志的同时在学业上严格要求、督责不殆。纳兰性德自幼聪敏,读书一再即不忘,在丁腹松考中进士辞馆时,纳兰性德在儒学上已有了相当高的文化修养了。

康熙十年(1671年)朝廷议准“八旗新旧生员内,通行选拔文行皆优者,满洲、蒙古起送二名,汉军起送二名入监肄业” ③。纳兰性德贡入太学正是此年,从千万人之中只选6名,而纳兰是其一,可见当时纳兰确实是品行出类拔萃,文采超凡脱俗非同一般了。

当时在国子监里纳兰性德深得祭酒徐文元的器重,徐乾学后来回忆道“舍弟立斋为祭酒,深器重之,谓余曰:„司马公贤子非常人也‟”。至康熙十一年(1672),十八岁的纳兰性德一举考中顺天乡试的举人,此事对纳兰性德对其家族的影响相当大。当时满人推崇骑射之术,初入中原还不适应汉人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纳兰性德能以满洲贵族的身份考中举人,几乎可以算是满汉融合的一个标志。在他随着同科举人以其面见座师徐乾学时,非常庆幸自己得了个好老师“入而告其亲曰:„吾幸得师矣‟,出而告其友曰:„吾幸得师矣‟梦寐之间,欣欣私喜曰:„吾真得师矣‟。” ④徐乾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顾炎武的外甥,曾得顾炎武的亲自教导,是清初大儒,兄弟三个都为当时朝廷中的要员,且文采卓著,纳兰性德之所以如此高兴,逢人便说“吾真得师矣”是因为对徐乾学学识的由衷佩服。也是从认识徐乾学开始,纳兰性德开始接触宋元经学,以至于后来编著了《通志堂经解》流传世间。

康熙十二年(1673年)纳兰性德怀着欣喜与自信参加了由礼部主持的全国性的科举考试,即会试,被录取为贡生,正当他准备参加最高级的科考——殿试时,突然身患“寒疾”,不能参加“庭对”,只能等下一科的科举了。此事对他的打击非常大,心里包袱沉重。并写了《幸举礼部闱以病未与庭试》一诗说到:“晓榻茶烟揽翠丝,万花园里误春期。谁知江上题名日,虚拟兰成射策时。紫陌天游非隔面,玉阶有梦镇眉愁。滓滨强对新红杏,一夜东风感旧知。”⑤在此诗中,纳兰一是抒发了未能参加殿试失去了扬声名显父母光宗耀祖的机会的遗憾和愁闷。二是自信自己未能获得功名不是自己学识浅陋,而是由于生病耽误了时机。三是表达对徐乾学指导自己的感激之情,对下科殿试充满了信心。

纳兰性德在错过殿试之后,更加严格自律刻苦学习汉族文化,徐乾学说:“容若以豪迈挺特之才,勤勤学问,生长华阀,淡于荣利,自癸丑五月始,逢三、六、九日黎明时骑马过余邸舍,讲论书史,日暮乃去”,在此期间开始编著的《渌水亭杂识》,是满人学习汉文化的历史记录,具有巨大的认识和借鉴价值。至于纳兰性德在诗词中的沉郁凄婉之音及如何看待这些诗词,就要探讨她出仕后的思想动态了。

2、出仕后的思想经历

自康熙十二年因病没能参加殿试后,经过三年的笃意学习,纳兰性德终于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考中二甲第七名进士。儒家倡导学而优则仕,科举考试是儒生步入仕途的第一步然而当时明珠正当权势炽手之时,康熙又是个少有的善于御下的雄才明主,正因为这个原因,纳兰性德不仅无法偿自己征战沙场之志,甚至连入翰林院修史也不能得,只能在闲置在家一年多后入宫当了侍卫。

在同年纳兰性德送落第好友马云翎回江南时,赋诗相赠,诗曰:“弃捐世所悲,予独为君喜。君归葺屋南山里,燕麦青青缠覆雉。新莺啼过眠未起,笑看我辈红尘死” 从诗中可以看出纳兰性德绝不是纯粹的在安慰马云翎,而是真心的厌恶所谓的“红尘”,羡慕马云翎可以不用为功名家世所牵累自由自在的生活,年纪轻轻已有了“葺屋南山”的念头。

纳兰性德是不得志的,他是一位弓马娴熟又文采翩翩的贵族少年,当时南方的三藩之乱战争进行的如火如荼,他希望的是“一骑红尘来,传有双羽书。慷慨欲请缨,沉吟且踟蹰”这样的戎马生涯,一等侍卫虽然高贵却不是纳兰性德的向往。在给好友顾贞观的书信中说道:“人各有志,不能相强,使得为清时之贺监,放浪江湖,亦何必为汉室之东方,沉浮金马,倘异日脱履宦途,拂衣委巷,鱼庄蟹舍,足我生涯,药臼茶铛,消兹岁月,皋桥做客,石屋称农,怀抱影于林泉,遂忘情于轩冕,是吾愿也”。

侍卫的生涯高贵而平淡,平淡的生活更易消磨人的志向,何况伴君如伴虎,侍卫不过是高一级的家奴,只不过主人是皇上而已。对于像纳兰性德这样“吾本忧时人,志欲吞鲸鲵”的胸有大志之人,无异于束缚在金笼中的雄鹰,无法振翅高翔。心情抑郁不得志是纳兰性德主要的思想写照,因此在他的众多诗文中,处处可见这种块垒抑郁之气,可见仕途不得意,而欲归隐却无门路的生活经历严重影响了纳兰性德的诗词创作。

二、情感的坎坷波折加深了其诗词的“哀感顽艳”

从纳兰性德生平的诗词中足可看出他情感的丰富,正是由于他情场的失意,才使得他的感情更加细腻,因为深受汉族文化的熏陶,所以他厌苦鞍马扈从,鄙视宦海倾轧,转而“甚慕魏公子之饮醇酒近妇人”(手简 寄张纯修)的轻狂脱俗生涯。史载纳兰性德妻卢氏,妾颜氏,康熙十六年(1677年)卢氏病亡,复娶官氏。,除原配夫人外,与纳兰性德有婚恋关系的还有一位扑朔迷离的早期恋人和一位婚外恋人沈宛。他们与纳兰性德的关系影影绰绰,若明若暗,但很明显,他们对纳兰性德的创作的影响不可小觑。

1、扑朔迷离的早期恋人

关于纳兰性德那位青梅竹马的恋人的传说,始于无名氏的《赁庑笔记》,“纳兰容若眷一女,绝色也,有婚姻之约,旋此女入宫,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誓必一见,了此宿因,会遭国丧,喇嘛每日应入宫唪经,容若贿通喇嘛,披袈裟,居然入宫,果得一见彼姝,而宫禁森严,竟如汉武帝见李夫人故事,始终无由通一词,怅然而去”讲的便是所谓的纳兰性德混入宫里会见恋人之事,只是宫禁森严无法语言交流,只得以玉钗相叩来传递情意,在纳兰词中隐约可以找到此事的痕迹,如《减字木兰花》中写道“相逢不语,一片晕红疑著雨。小晕潮红,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疑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廊叩玉钗。”⑥等,似乎真如《赁庑笔记》中所记载相符。在近代关于纳兰性德的研究中也有人论及此事,如高亢教授在《一砖一石》中阐释纳兰性德的《咏絮诗》“怜他借得东风力,飞去为萍入御沟”的意蕴时说道,纳兰性德有相爱女子,后被选入宫,他还想见面,这种感情在他的诗词中依稀可以看到一些痕迹。马乃骝先生在《饮水诗词研究拾零》中论述《眼儿媚》一词时也说“据清人笔记称,成德婚前曾有一中表妹被选入宫,二人情爱至深,成德思与会面,遂乘皇后丧礼之机化装成喇嘛入宫探望”⑦。与入宫说不同的另一种说法源于刘徳鸿先生的《清初学人第一——纳兰性德研究》一书,“不赞成纳兰性德所恋女子入宫之说,但并不否认性德生前有过恋人,恰恰相反,从性德对异性情意绸缪、一往情深的性格特征和他所写的爱情诗词来看,他是个自由婚恋的热烈追求者,可以肯定他生前有过甜蜜的初恋,并且这个恋人不是后来的发妻卢氏,而是纳兰家一个后来出家的侍女,使他饱尝了失恋的痛苦”。不过,这种说法也是从纳兰词中归纳而来。当然,由于关于纳兰性德的史料记载并不全面,所以我们要了解他的家世、他的感情就只有从他的诗词中去管窥蠡测。

不论哪种说法都无法否认初恋情人对纳兰性德的影响,以至于他在诗词中才会时时有“十一年前梦一场”这样的佳句,就是因为这一份牵挂化在了词中才更显得韵味十足。

2、为正妻卢氏所做的“悼亡词”

中国古代的悼亡词从内容的确认来说,最早可以推溯到《诗经》中的绿衣篇,但明确标明是悼亡并能流传于世的当属西晋潘岳的三首了,南北朝的沈约、唐末的元稹都有此类作品,其中南宋陆游的“沈园”诸题虽系忆旧实乃悼亡,为这些作品中的上乘之作。悼亡题材最早出现于词里最出名的当属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阕,悼念前妻王氏的情思真挚、哀戚形象若在眼前。

“纳兰的悼亡词不仅拓开了风格,更主要的是赤忱醇厚、情真意切将其哀恸追怀、无尽依恋的思绪赋之于词。现存《饮水词》中题目标明悼亡的有七阙,此外,虽未标明但其词意实是悼亡的尚有三、四十篇,占纳兰词中总体比重相当大,也是历来词人中悼亡作品最多的” ⑧,难怪顾贞观要感叹“容若词一种凄婉处,另人不忍卒读”。

其师徐乾学在《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中道“配卢氏,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兴祖之女,赠淑人,先君卒”,据考证卢氏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嫁给纳兰性德,三年间二人感情和谐美满,娶卢氏时纳兰正当科场失意之时,至康熙十五年(1676年)纳兰已中进士,就在此年5月,卢氏产一子海亮,一月后因疾而殁。

吴江词人叶舒崇在《皇清纳腊室卢氏墓志铭》中写道“抗情尘表,则视若浮云。抚操闺中,则志存留水。于其殁也,悼亡之吟不少,而知己是恨尤多”,足见纳兰性德与其亡妻琴瑟和谐的情谊,也就能理解他的悼亡之篇何以如此哀恸了。纳兰初赋悼亡词应是自度曲《青衫湿遍》,“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缸。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分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凄清苦语辅以促节短拍,呜呜哽咽犹如对面夜话,真如一幅生者与亡魂相将神伤的画面。

卢氏的死对纳兰性德的打击异常沉重,甚至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卢氏过世三周年祭日时还不相信爱妻真的已经不在人间,以为只是一场梦罢了,词中写道“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纳兰的卓绝处正在于能将追求与失落相交杂的痛切之感毫不掩饰的表达出来,“料也觉、人间无味”这一情绪是在纳兰词中中经常流露的,因此引起了不少的揣测,其实他的厌弃尘俗世间的情绪正是从悼亡中触发或加剧的。

正值纳兰性德进士及第春风得意的时候爱妻逝去,严重创伤了词人的内心,心境发生巨变。其原词集名曰《侧帽词》颇有风流潇洒之意,至此改为《饮水词》,便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凄咽哀感,词风也随之变迁,不仅如此“人间何处问多情”(《浣溪沙》)的失落感和“只因碧落重相见”(《减字木兰花》)的断肠痛,显然是促使纳兰早逝的重要原因,所以悼亡之赋实在是纳兰性德一生及其创作的最大关键。

3、与沈宛的爱情悲剧

纳兰性德的妻子卢氏亡故后,明珠又给他娶了继室官氏,或许是因为婚姻生活的不圆满,后来他又认识了江南的才女沈宛,并有了一段传奇般的婚外恋,不过,他们的恋爱是以相互爱慕为基础,不在于容貌色相,主要在于品性才情。沈宛,表字御蝉,江南乌程人,著有《选梦词》,是清初著名的女词人,由于封建社会妇女一般不参加政治活动,所以关于其身世的记载很少,康熙二十九年刊印的《众香词》中选刊了沈宛的五首词,并附作者介绍说,“沈宛,字御蝉,乌程人,适长白进士容若,甫一年有子,得母教《选梦词》”。此书出版距纳兰性德逝世仅五年,当不致有大的错误。

但是,纳兰性德与沈宛二人族属不同,结合的可能极小,因为清初满汉矛盾尖锐,顺治年间颁令禁止满汉通婚,在康熙年间更是严厉推行,违者治罪,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朝廷才下旨,撤销不许满汉通婚的禁令。纳兰性德和沈宛相恋的时候正是严厉禁止满汉通婚的时候,可见他们的相恋要冲破民族畛域的偏见和流俗的约束要承载多大的压力。《康熙起居注》载,纳兰性德随圣驾南巡是在康熙二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离京,十一月二十九日回京的,而纳兰词中关于江南的诗歌多有描写春末夏初景色的句子,如“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梦江南》)、“五月江南麦已稀,黄梅时节雨霏微”(《浣溪沙》)等等,都证明纳兰性德在五月去过江南,至于他去江南干什么还不清楚,但他在江南肯定认识了沈宛,且中间牵线之人必是顾贞观无疑。康熙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1682—1684年)顾贞观做客吴兴(即乌程),这期间和纳兰性德书信交流频繁,大概是这时,纳兰性德在京师阅读到了沈宛的诗词作品,欣赏其文采风流和委婉的情致,遂萌发好逑之意。于是在写给顾贞观的信中说道“顷闻峰仰之间颇饶佳丽,吾哥能泛舟一往乎,有闻琴川沈姓有女颇佳,亦望吾哥略为留意”以纳兰性德和顾贞观之间的交情,顾贞观是不会不牵这红线的,并且纳兰性德后来去了江南,而且很快和沈宛开始了同居生活,纳兰性德在词中说“惜春春去惊新懊,粉隔轻汗红绵扑,妆罢只思眠,江南四月天。”这无疑是纳兰性德在江南与沈宛相会的写照,而沈宛在纳兰过世后写了忆旧词,“雁书蝶梦皆成杳,月户云窗人悄悄,记得画楼东,归骢系月中。醒来灯未灭,心事和谁说。只有旧罗裳,偷沾泪两行”,也说明他们已经同居,纳兰性德和沈宛虽然因共同的爱好情趣而结合,在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的条件下也并不稀奇,但是为当时满汉不通婚的禁令所束缚,不能把沈宛带回北京的明珠府,使性德陷入了深深地矛盾中。

纳兰性德有公务在身,无法久留江南,分道扬镳后,在《临江仙》中写道“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意思是自己和情人的约会被打断不是自己的负情变心,这无穷的幽怨一时难以说清楚,沈宛也有一首《临江仙》道“难驻青皇归去驾,飘零粉白脂红”、“闻吟佳句,怪东风兼雨”,可知沈宛是理解纳兰性德的,虽然分手了,但彼此眷念追怀之情却常常溢于言表。相爱而不能相见,成了彼此心中最大的块垒。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二十七日,纳兰性德刚接到要他扈驾南巡的通知后即抑制不住激动地心情,立即给顾贞观写信说“吾哥所识天海风涛之人未审可以晤对否?弟胸中块垒,非酒可浇,庶几得会心人暖言消之而已,沦落之余,方欲葬身柔乡,不知得如鄙人之愿否?”,从手简中可以看出他说的正是已经分别的沈宛,当然关于纳兰见沈宛的愿望实现了没有已不可知,但他胸中块垒,似乎并没有消减,他也终究未能“葬身柔乡”。“多情和软弱,正是性德之所以为性德的特点,是他的局限性,也是他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养和面对的现实的使然”⑧。而这也是纳兰性德一直郁郁不得志的主要原因。

三、与江南文士相互唱和,赠友诗词情深意切

在纳兰性德的诗词中总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来吸引人去反复阅读,从而在自己心灵深处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这种印象与纳兰性德不平凡的写作才能、与纳兰性德诗词的自然流畅、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所产生的力量有关,更主要的是纳兰性德有比较先进的思想,这种先进的思想主要表现在清初民族压迫的尖锐矛盾中,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情况下,能摆脱民族偏见,不论门第的高低贵贱,追求人与人之间袒露胸襟以诚相待,向往理解信任的真挚友谊,富有同情心而能拯救友人于危难中,同时,他获得了许多的理解与友谊,最重要的当属与顾贞观的生死之交了,与顾的相识对其诗词风格的拓宽影响颇大。

人生天地如过客

顾贞观,江苏无锡人,字平远,号梁汾,只做过从七品的小官中书舍人,由于对高层统治者之间争权夺利的寒心,便采取明哲保身、知难而退的态度,毅然辞职,过上了寄情诗词、以酒浇愁的失意士人生活。

康熙十五年(1676年)年已四十的顾贞观与新科进士、已授三等侍卫之职年方二十余的纳兰性德相识,他们一见如故,顿成知己。顾贞观回忆说“岁丙辰,容若年二十二,乃一见即恨识余之晚也,阅数日,填此曲,为余题照,极感其意”,纳兰性德送给顾贞观的词就是《金缕曲•赠梁汾》,“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竟逢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生缘,恐结在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这首词是纳兰性德乍逢知己的感慨之作,他对顾贞观敞开了胸怀,袒露了心里的曲折,说自己虽然生于权贵之家、乌衣门第,在京城里过着庸俗污浊的生活,但不同于世俗之人,不受流俗之见的束缚,接着表明自己愿向战国的赵公子平原君那样结交贤人和才俊之士,向往真挚的友谊,直到认识了顾贞观,表示要“后生缘,恐结他生里”即使下一辈子也要结为知己。

从这首感人至深的词中我们可以看到纳兰性德对蝇营狗苟的社会现实的激愤和感慨,顾贞观在《酬容若见赠次原韵》中说“不是世人皆欲杀,争显怜才真意?容易得,一人知己。惭愧王孙图薄报,只千金,当洒平生泪”,从答词中可见纳、顾二人心灵的沟通和默契。康熙十五年,顾贞观向纳兰性德提出拯救难友吴兆骞的要求,纳兰性德也知道吴兆骞是受“科场案”的牵连而被流放宁古塔,但当时官场形势微妙、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使纳兰性德没有立刻应允,直到纳兰性德看到顾贞观写给吴兆骞的两首《金缕曲》,词中有“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旧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薄命,古今还有。”这样催人断肠的句子,容若看到后深受感动虽然他与吴兆骞未谋一面,又素来“不与外庭一事”依然禁不住泣下数行,一反常态的表示“河梁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矣,此事三千六百日中,弟当以身任之,不待兄之再嘱也”,五年后吴兆骞还京,明珠和纳兰性德因此事“一时贤名大著”。而纳兰性德与顾贞观之间的友情也更进一步的升华。

顾贞观和纳兰性德同是诗词高手,才华横溢,却丝毫没有沾染到历来文人相轻的恶习。史载“成容若风雅好友,坐客常满,与无锡顾梁汾舍人贞观犹契,旬日不见则不欢,梁汾诣容若,恒登楼去梯,不令去,一谈则数日夕”顾贞观也在回忆里说道“而汝忘形,晨夕必数”、“或子衾而我覆,或我觞而子举”,彼此对对方的才华及艺术成就更是心悦诚服并倾心的赞赏,“君赏余《弹指》之词,我服君《饮水》之句,吾哥即引我为一人,我亦望吾哥于千古,十年之中,聚而散,散而复聚,无一日不相忆,无一事不相体,无一念不相注”。

纳兰性德逝世后,顾贞观悲痛不已,还发誓“伯牙之琴,盖自是终身不复鼓也”,一年之后就带着家眷回到了故里,过上了足不出户,日夜拥读的隐居生活。纳兰性德与顾贞观之间的亦师亦友的感情,加上二人之间互相唱和,对于彼此诗词风格的影响是巨大的,严迪昌先生在《清词史》里说到“《饮水词》以小令最佳,曾有清词冠冕之称,长调慢词则间有不协律的随意性。但纳兰奇情壮采而特以灵性胜,故长调仍颇多动人处,尤以康熙十五年结识顾贞观以后,他的与顾氏酬答诸词以及为姜宸英送行等篇,均情词兼备,超迈有神”在纳兰短暂的生命中结识顾贞观是件对他个人交际,诗词修养均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顾贞观年长性德18岁,对他创作的影响非常之大,顾贞观曾说“余受知香严而词尤服膺倦圃。容若尝从容问余两先生意旨云何?余为述倦圃之言曰:学步古人,以数见不鲜为恨,变而谋新又虑有伤大雅。自能免此二者,欧秦辛陆何多让焉?容若盖自是益进。可知顾贞观曾经指导过纳兰性德作词,不可“学步古人”,于是容若才“自是益进”终于成为清词三大家之一。

四、扈驾出巡开阔了眼界使其诗词摆脱香艳桎梏 自康熙十六年纳兰性德做了三等侍卫起,至康熙二十四年卒于家,纳兰性德的心情一直是愤懑与失望在伴随。他虽然是贵族出身的公子哥,但具有满族“性耐劳苦,类非绮襦纨绔者所能堪也”、“遇事劳苦,必以身先,不避艰险退缩” [26]的品格。又自幼聪敏读书过目不忘,少年时已出句惊人,能“据鞍占诗,应诏立就” [27]的才能,且自幼练习骑射“上马驰猎,拓弓做霹雳声,无不中” [28]。这样的文武双全,又进士出身,应付宿卫扈从执事当差是绰绰有余的,侍卫的职务使纳兰性德被紧紧的束缚在了京城,这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无异于黄金打造的囚笼,所以纳兰性德只要有机会走出去便写了大量的边塞行吟的诗篇和词章。不论江南还是塞北,而这些苍凉凄怨的边塞行吟篇和咏景怀古诗都是纳兰性德诗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苍凉清怨的边塞行吟篇

塞外词自北宋范仲淹手边思乡的几首后,代不多见,清人词中颇有佳构,而纳兰性德尤为可观。纳兰性德的塞外行吟篇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哭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的浩叹。他是以贵介公子的身份扈从边地,而又厌弃仕宦生涯的情感体现,《清词史》中写道“一次次的栉风沐雨,触目皆是荒寒苍茫的景色,思绪无端,凄清苍凉,于是笔下除了收于眼底的黄沙白茅、寒山恶水外,还有发于心底的羁栖良苦的郁闷”。康熙二十一年八月奉命“觇唆龙羌”,“其地去京师重五六十驿,间行或累日无水草,持之干粮食之,取道松花江上,人马行冰上竟日,危得渡,仅抵其界,卒得要领以还报,上大喜。君虽跋涉艰险,归时从奚囊倾方寸札出之,叠数十纸,细行书,皆填词若诗,略记其风土方物。虽形色枯槁不自知,反遍示客,资笑乐” [29]就是好友姜宸英在纳兰性德墓志铭中记载的出使塞外之事。对纳兰性德来说,虽然差使辛苦异常,但自己却非常乐意。立功绝域,且行且吟,一路上大漠风沙,天高地迥使他写出了大量的诗词,面对轻扬的雪花,会触目伤怀,耳听雪夜风声,更是夜不成眠,有“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这样意场辽阔的句子,他的一首《如梦令》“万丈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写塞外无眠思乡之情,一举突破以往婉约哀艳的词风,此词镂景刻情,表面写景,实是叹息人生际遇之多舛,仕途之蹭蹬,表达了强烈的时空感和一个觉醒者的孤独意识。在纳兰诗词中还有不少这样的作品,边塞诗词和悼亡词一样都是其中最精粹的组成部分。2、扈驾出巡的咏史怀古篇

康熙皇帝一生酷喜出巡,光江南就去了六次,其他的近郊巡游自不必多说,纳兰性德作为一等侍卫,扈驾随行是其职责,徐乾学后来回忆说“其扈陛时,雕弓书卷,错杂左右,日则较猎,夜必读书,书声与他人鼾声相和”[30]纳兰性德喜欢趁同僚们睡觉时读书,把一日间见景抒情的诗词拿出来整理、润色,随驾出巡时总会路过许多名胜古迹,当他面临名山大川时,或怀古兴亡,或思乡念人,所写的诗词又是另一种风格。

第一次扈驾出关,那时卢氏还在人间,才一开始就已经不耐征旅生涯了。在《台城路•塞外七夕》中写道“两眉愁聚,待归踏榆花,那时才诉,只恐重逢,明明相视更无语。”把对妻子的牵挂悬于笔端,又有《长相思》写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夜深千帐灯下照着的万颗难言的乡心,又是怎样的情怀。

1864 年,康熙一路南下,经泰山、扬州、苏州、无锡、镇江直至江宁,路上见闻颇多,纳兰性德逢景必歌、逢事必颂,过长江时做《圣驾临江恭赋》“黄幄临大江,山川借颜色,鲸鲵久已尽,不待天弧射”,路上遇到汉朝樊会的墓地,又道“樊侯鼓刀人,时来遂挥喝。斯人在层泉,尤胜懦夫活” [31],到了六朝古都南京,写下了《秣陵怀古》“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明显是写关于南明朝廷之事,在那个文网严密的时代,纳兰性德又身在帝王侧畔,对前朝的兴衰直言不讳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的。

正是在这些旅途中纳兰性德见到了很多的美景,抒发了无数感慨,使他的咏景怀古诗词有了内涵,不再只是一层空壳。总 结

7.《长相思》纳兰性德 教案 篇七

一、教材分析

《长相思》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是一首情意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忆江南》等诗词,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也有了基本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

2、明白词句大意,体会词的意境。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词。理解词句大意。

难点:感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缕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在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的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清代第一大才子的眼中乡愁又成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一看。

(二)、解诗题

齐读。(板书课题)

长相思——词牌名,一种词的格律

(三)、知作者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康熙皇帝的一品带刀侍卫。是清代词坛上一个标志性人物,被当时人称为“清代第一词人”。

(四)、抓字眼,明诗意

(跟着范文朗读画出节奏和着重号,在全班齐读听一听,做纠正。)

抓字眼,(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问:“山一程,水一程。”程什么意思?生答。“风一更,雪一更。”“聒”“此声” 程:路程、行程。千帐灯:帐篷点的灯。更:古时候的记时时刻。聒:嘈杂的声音。此声:代指风雪声。

(现在我明白了这些词语的意思了,我们再一起来跟着范文朗读读一读,试着说一说词句的意思。)抽生答。再整理。【跋山涉水,向关外走去,晚上很晚的时候帐篷都点起来了灯;风雪交加,战士们都被风雪声吵醒了,(想做梦梦到家园都不行。)京城是没有这样的风雪声的。】

(五)、多诵读,悟诗情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这首词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抽同学范读,问:(你读完这首词,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句词或者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

七、板书设计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

风一更,雪一更

故园无此声

思乡之情,保大国思小家

八、作业布置

阅读纳兰性德的其他词作,如《菩萨蛮》。

九、教后反思

1、朗读指导不到位。

2、在学生划分节奏与重点后,未展示。

8.浣溪沙(纳兰性德) 篇八

记绾长条欲别难。盈盈自此隔银湾。便无风雪也摧残。青雀几时裁锦字。玉虫连夜剪春幡。不禁辛苦况5相关。

注释:

1、绾:缠绕打结。长条:柔长的柳条。古代有折柳送别的风俗。柳又谐“留”音,有挽留、不舍之意。

2、盈盈:清澈的样子。银湾:银河。

3、青雀:青鸟。古人认为青鸟为传递书信的使者。锦字:书信,尤指女子寄给爱人的书。

4、玉虫:灯花。春幡:古代有立春日裁剪缯娟为小旗,簪在家人头上或缀在花枝下,称为春幡。

5、况:正,适。

赏析:

9.纳兰性德读后感 篇九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纳兰容若

最开始就是被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吸引,“初见”有那么美好么?为何他愿一生都只如初见,能吟出此诗的人,是否也有说不尽的悲伤?于是我开始走进他的世界,才发现公子只重21克(西方人通过精密仪器测量出人在死后体重会立即减少21克,于是认为这21克是灵魂的重量)。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容若,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公子,他本应该过着令人羡慕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但现实却并不那么如意。他不慕名利,只醉心于诗词,对政治的不感兴趣也颇让他的父亲烦恼。所以说公子适合做一名隐士,隐在一个世外桃源,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时望天上云卷云舒。容若自己不也说他不是一朵富贵花吗,或许他更想做一朵蒲公英,逃离了这金丝笼的束缚,自由的在天空飞翔。

“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无为谁春。”焰火为什么美丽,因为那是多样的粉末交会在一起,燃烧,困顿,而终于爆发于一刹那;词章为什么绚烂,因为那是词人的万千心事纠结于眉,郁结于心,而终于脱口而出于一瞬。我手写我心。每一个美男子似乎都拥有一段美丽的爱情,但这与容若无关。人们说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容若呢,上帝似乎发现为他开的门太多,所以在他成年后关上了那么多的门,给了他那么多的磨难。“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这是容若伤怀亡妻卢氏的词。当他沉浸在要做父亲的喜悦中时卢氏却因难产而死,()这无疑给了他重重一击。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怀恋着他和卢氏那一段短暂而甜蜜的婚后生活。曾以为永恒的生活如同一道惊雷,断得彻彻底底,生生撕裂了容若的灵魂。从那以后容若的词作中便时常带着一丝哀伤,即便有了沈婉的出现,但没有谁能代替谁,沈婉代替不了卢氏正如容若代替不了元稹。或许是纳兰容若的一切都太绚丽了,所以爱情磕磕绊绊,上帝总会向人们证实他的公正。

“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康熙二十四年乙丑,那年容若31岁,仕途,情感已让他疲惫。他累了,一病不起,夜合花谢,在如此年轻的时候,纳兰容若带着他的绝世才华告别了人世。

渌水亭荒,夜合花可无恙么?是忧是暝,是迷离是惆怅,记得公子当时讲过:

一出桃源梦便休,浮生忍时旧风流。

月从今夜圆还缺,心在他乡放即收。

丁令威来无故识,杜兰香去有新愁。

于今怕对清秋节,莫趁轻寒上小楼。

——纳兰容若《无题》

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初识纳兰是从街头泛滥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本以为是一个受伤的女子有感而发的词句。是的,容若,这个名字无非在向人们展示了一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妙龄少女,后来才知道,容若,“容”取自《荀子。不苟》‘恭敬谨慎而荣‘,并由“成德”之名的由来——《易经》里惯用的文法加上“若”字。在此不禁为自己的知识面狭隘而感到汗颜。纳兰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后因皇子保成被立为太子,“成”字成了忌讳,成德从此改为性德,第二年,由于太子改名胤 礽,纳兰恢复其成德之名,实际上容若更中意自己将“成”作为姓,叫自己“成容若”。这样使他更有汉人的感觉。《纳兰容若词传》的作者用了《采桑子》中的一句“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来总结了纳兰的身世,的确,容若的一生,给人的感觉很不真实,接近于虚幻。

是否感情脆弱的人都经历过一段悲惨的故事呢?纳兰从儿时小表妹的进宫,到卢氏的难产而死,再到沈宛的离开。纳兰是那么的无能为力,他只能把对她们的缅怀和眷恋化为一首首的词。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这首词是容若负着欺君之罪的危险去见表妹的结果,当嫔妃们穿过宫门的一刹那,我相信容若的心脏一定停止了跳动,在那场纠结于梦幻与现实的重逢中,容若真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吗?这个可能连他自己都不清楚,只是过去了就淡忘吧,只留存浅浅的哀伤与叹息。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请寄阿谁边。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好一个“相看好处却无言”,时间就这样在两人中默默地流淌,沉淀了世上所有的声音。这应该就是容若和卢氏的生活最完美的诠释吧。

在容若的几段感情中,我最喜欢的也就是这段与卢氏的短暂快乐,它没有了少年容若与表妹之间的那种懵懂,也没有之后容若与沈宛之间的身不由己。一直都很奇怪,为什么外国人在说“幸福”的时候用的词仅仅是“happiness ”,在我看来,幸福包含了很多,至少是物质和生活上的基本保证才有资格说幸福,可看了容若和卢氏的婚姻之后,我觉得我才是那个没有资格说“幸福”的人,而恰恰一个“happiness ”已完全说明了他们结合的意义。卢氏和容若有着相似的个性:温柔、纯真、孩子气。他们在一起的每个日子都值得纪念,卢氏问过容若在他认识的这么多字里面,最悲伤的是哪个?容若思考之后说是“情”字,卢氏笑着摇了头,轻声道“若”。因为凡“若”字出现,皆是因为某人对某事无篇二: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2013200435 法学院 许鑫怡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初识容若,便是从这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开始的。仅仅这短短七个字,便足以让人在心底细细揣摩,回味再三。而后,容若令我惊为天人,深深为他的才华所折服。这位天人最为人熟知的名字叫做纳兰性德,他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是清初重要词家之一,王国维称赞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词被代代传诵;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情被人人钦佩;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梦被辈辈重温。而《纳兰容若词传》,就是这样将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有才有识的纳兰容若呈现在我们面前。不仅仅是诗化了纳兰容若的传奇人生,不仅仅是提炼了纳兰容若缠绵情感,不仅仅是凸显了纳兰容若的高尚品德,更是向我们敞开了纳兰容若那颗火热的、痴迷的、惆怅的心。

德的时代,拥有他那样的家世并且又有他这些优异条件的满洲贵族公子,准备通往的是一条荣华富贵的通衙大道,是一条宽阔平稳的锦绣前程。对这样一个近在身边的既能武又擅文,更通经的满洲青年才俊,自许要励精图治的康熙帝当然是眷顾青睐, 宠信有加。但这位出身替缨世家、少年得意的相门公子, 偏说自己是“偶然间、绷尘京国,乌衣门第”;对自己的显赫身世“冷笑置之而已”;生长在相府花园瑶台上的金枝玉叶,偏说自己“不是人间富贵花”而是“ 别有根芽”;身佩貂洱玉带却向往“布袜青衫约”,“何日得投替”;这些似乎是无法解释的矛盾在纳兰性德身上都确实存在,这是研究纳兰其人其作时无法回避的问题。他寄情并涉足于文学这条坎坷崎岖的蹊径,并且在诗词,尤其是词的方面有了自己的成就。

纳兰性德流传下来的诗词共有三百四十八首。这些作品,与他各个时期的环境、生活、际遇、思想感情的变化密切相关,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纳兰性德不同时期的思想、性格和风貌。他写了许多以爱情为题材的词,那种低何幽怨的意境,近似宋代的晏儿道,其中有许多是表现夫妇爱情的诗篇。少年夫妻的美满生活,使他如饮醉酒,神怡心醉,他曾写过《四时无题诗》十六首, 记下了一年四季夫妻甜蜜幸福之情状。在多妻制的年代里,特别是就家世和地位而言,他可以享受三妻四妾的生活,然而,经常在外的纳兰性德,他心目中只有妻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他对妻子之爱,可以说达到了圣洁的程度。但同时他的爱情生活亦是十分不幸的,他少时曾“眷一女”,但此女被选为宫女,两人无缘。二十二岁娶妻卢氏,夫妻恩爱、伉俪深情。但婚后仅三年,爱妻去世。正当韶华恩爱之时,却经历生离死别。使得纳兰性德留下了大量悼亡之作。和所爱的人不能结合,是诗人终生憾事,这个心灵创伤,较之亡妻之痛,更为难以弥合,并且长期折磨着他,在词章中屡有流露。这也许是纳兰词中用“愁”、“恨”二字频繁的原因之一吧。后来,纳兰性德又爱上了江南才女沈宛,却因满汉不能通婚而受到很大压力。纳兰性德在爱情词中所表现的思想,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了封建时代对爱情专一的美好愿望。

同时,他在处世交友方面也颇有为人们传诵的异胆卓识。忠于爱情的纳兰性德,也是一个忠于友情的人。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真诚性情,一首《金缕曲·赠顾粱汾》无异于纳兰性德的交友宣言。作为一个满洲贵族公子,按常规,他的朋友圈子应该建立在京城贵族青年群体,但根据他人评价和其诗词来看,他几乎没有真正同等级的朋友。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想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使得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也就是在渌水亭里,纳兰容若结识了天下词坛高人,更交到了天下性情中人,从顾贞观、徐乾学、严绳孙、姜宸英、朱彝尊,到吴兆骞。更为难得的是,纳兰容若为搭救当时并未相识的吴兆骞走出宁古塔所做的种种努力,以及对顾贞观所作出的郑重承诺。这就是纳兰容若,一位富家公子,一代词坛盟主,一个性情中人。顾贞观称赞纳兰性德“于道谊也甚真,特以风雅为性命,朋友为肺腑”。他关于友谊的诗词,尤其与汉族文士之友谊,在客观上十分符合康熙当时的政治需要,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

正如他的朋友顾贞观所言:“所欲建之业,百无一副;所欲遂之愿,百无一酬;所欲言之情,百无一吐”。现实生活的冷酷,如牢笼一般禁锢着纳兰性德的思想和情感,满腔的怨恨和牢骚只能倾注于笔端。因而,他的词作,无论是爱情悼亡词、离愁别恨还是行役劳顿,都充满了哀感顽艳的情调。在中国多彩的词苑中,纳兰性德一颗耀眼的明珠,用那不朽的名篇和独特动人的人格魅力,如暖风 下的清池之水,至今仍在人们心中依涸。纳兰性德词风上承后主李煜,但也有了新的发展。他在继承李后主的真切哀伤的同时也融人了自己的灵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词坛上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线。纳兰容若的前世,是一朵在佛前修炼过的金莲,贪恋了人间烟火的颜色和气味,注定今生这场红尘游历。所以他有冰洁的情怀,有如水的禅心,有悲悯的爱恋。纳兰容若的一生,沿着宿命的轨迹行走,不偏不倚,不长不短,整整三十一载。在佛前,他素淡如莲,却可以度化苍生;在人间,他繁华似锦,却终究不如一株草木。篇三:人生自是有情痴-纳兰性德词读后感

人生自是有情痴-纳兰性德词读后感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代一位重要的词人。他的词风缠绵婉约,虽题材比较狭窄,只是反映其个人的感情和经历,但是,读起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爱情,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有许多作家都歌颂过它,纳兰性德的爱情词更是风格独立,正如一首写初遇时的小词《如梦令》: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募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罩纹灯影。

这首词把男女暮然相遇,一见钟情的情景,通过暮春时节石阶上的片片落花,喻示了爱情只不过是一场虚梦。在封建社会中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词人希望得到幸福的生活,渴望能和真心相爱的人双宿双飞,但是很无奈,在他们之间横亘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词人只好在内心感叹道: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想望不想亲,天为谁春?浆成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其中下阙引用的典故有裴航蓝桥遇云英,常娥偷药奔月宫,由此可以理解为心灵相通,两情相知虽易,若要有情人相聚,在当时是很难的。于是在的三个典故中,纳兰性德想到要能象牛郎和织女一样在天上相见,得遂所愿,甘心舍弃功名利禄,清贫相守。在我们现在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何况是位当时的高干子弟和“太子党”成员,他这种对爱情的真挚态度,又怎能不令感动?

人生的季节本应是绚丽多彩的,可纳兰性德在他短暂的三十一年里,过多的表现了灰色的情调: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有些东西拥有时并不在意,好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因为习惯了它的气味,淡漠了它的存在,不珍惜它带给你的每一缕温馨,只有当你失去了的时候,才感到它的重要和美好。人往往重复着许多汪洋补牢的事情,感慨着许多曾经拥有的遗憾。

岁月如风,生命之树常青。王国维对他的评价是“直追后主(李煜)”纳兰性德把内心的生活真切地展现出来,使人能通过琦丽的衣装,感受词人“自然之情,赤子之心”,通过他细腻的笔触,感觉词人“柔情一缕,感人回肠”。正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篇四: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化工1302 汤阳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纳兰容若

最开始就是被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吸引,“初见”有那么美好么?为何他愿一生都只如初见,能吟出此诗的人,是否也有说不尽的悲伤?于是我开始走进他的世界,才发现公子只重21克(西方人通过精密仪器测量出人在死后体重会立即减少21克,于是认为这21克是灵魂的重量)。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容若,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公子,他本应该过着令人羡慕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但现实却并不那么如意。他不慕名利,只醉心于诗词,对政治的不感兴趣也颇让他的父亲烦恼。所以说公子适合做一名隐士,隐在一个世外桃源,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时望天上云卷云舒。容若自己不也说他不是一朵富贵花吗,或许他更想做一朵蒲公英,逃离了这金丝笼的束缚,自由的在天空飞翔。

“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无为谁春。”焰火为什么美丽,因为那是多样的粉末交会在一起,燃烧,困顿,而终于爆发于一刹那;词章为什么绚烂,因为那是词人的万千心事纠结于眉,郁结于心,而终于脱口而出于一瞬。我手写我心。每一个美男子似乎都拥有一段美丽的爱情,但这与容若无关。人们说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容若呢,上帝似乎发现为他开的门太多,所以在他成年后关上了那么多的门,给了他那么多的磨难。“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这是容若伤怀亡妻卢氏的词。当他沉浸在要做父亲的喜悦中时卢氏却因难产而死,这无疑给了他重重一击。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怀恋着他和卢氏那一段短暂而甜蜜的婚后生活。曾以为永恒的生活如同一道惊雷,断得彻彻底底,生生撕裂了容若的灵魂。从那以后容若的词作中便时常带着一丝哀伤,即便有了沈婉的出现,但没有谁能代替谁,沈婉代替不了卢氏正如容若代替不了元稹。或许是纳兰容若的一切都太绚丽了,所以爱情磕磕绊绊,上帝总会向人们证实他的公正。“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康熙二十四年乙丑,那年容若31岁,仕途,情感已让他疲惫。他累了,一病不起,夜合花谢,在如此年轻的时候,纳兰容若带着他的绝世才华告别了人世。

渌水亭荒,夜合花可无恙么?是忧是暝,是迷离是惆怅,记得公子当时讲过:

一出桃源梦便休,浮生忍时旧风流。

月从今夜圆还缺,心在他乡放即收。

丁令威来无故识,杜兰香去有新愁。

于今怕对清秋节,莫趁轻寒上小楼。

——纳兰容若《无题》

拓展阅读: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初识纳兰是从街头泛滥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本以为是一个受伤的女子有感而发的词句。是的,容若,这个名字无非在向人们展示了一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妙龄少女,后来才知道,容若,“容”取自《荀子。不苟》‘恭敬谨慎而荣‘,并由“成德”之名的由来——《易经》里惯用的文法加上“若”字。在此不禁为自己的知识面狭隘而感到汗颜。《纳兰容若词传》开篇的楔子先写了在容若生命中至关重要的3 个人,顾贞观是避免不了的,第二位就是他于三十岁所纳的江南才女,沈宛,第三位是严绳孙,一个大容若三十岁的“忘年交”。这三个人无疑在容若的诗词创作以及儒学汇编上,起了无法取代的作用,可是那又如何呢,容若在后人的眼里,总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一个用尽了自己的纯真去爱生活的孩子。

纳兰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后因皇子保成被立为太子,“成”字成了忌讳,成德从此改为性德,第二年,由于太子改名胤 礽,纳兰恢复其成德之名,实际上容若更中意自己将“成”作为姓,叫自己“成容若”。这样使他更有汉人的感觉。《纳兰容若词传》的作者用了《采桑子》中的一句“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来总结了纳兰的身世,的确,容若的一生,给人的感觉很不真实,接近于虚幻。

是否感情脆弱的人都经历过一段悲惨的>故事呢?纳兰从儿时小表妹的进宫,到卢氏的难产而死,再到沈宛的离开。纳兰是那么的无能为力,他只能把对她们的缅怀和眷恋化为一首首的词。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这首词是容若负着欺君之罪的危险去见表妹的结果,当嫔妃们穿过宫门的一刹那,我相信容若的心脏一定停止了跳动,在那场纠结于梦幻与现实的重逢中,容若真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吗?这个可能连他自己都不清楚,只是过去了就淡忘吧,只留存浅浅的哀伤与叹息。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请寄阿谁边。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好一个“相看好处却无言”,时间就这样在两人中默默地流淌,沉淀了世上所有的声音。这应该就是容若和卢氏的生活最完美的诠释吧。

在容若的几段感情中,我最喜欢的也就是这段与卢氏的短暂快乐,它没有了少年容若与表妹之间的那种懵懂,也没有之后容若与沈宛之间的身不由己。一直都很奇怪,为什么外国人在说“>幸福”的时候用的词仅仅是“happiness ”,在我看来,幸福包含了很多,至少是物质和生活上的基本保证才有资格说幸福,可看了容若和卢氏的婚姻之后,我觉得我才是那个没有资格说“幸福”的人,而恰恰一个“happiness ”已完全说明了他们结合的意义。卢氏和容若有着相似的个性:温柔、纯真、孩子气。他们在一起的每个日子都值得纪念,卢氏问过容若在他认识的这么多字里面,最悲伤的是哪个?容若思考之后说是“情”字,卢氏笑着摇了头,轻声道“若”。因为凡“若”字出现,皆是因为某人对某事无篇五: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提起容若,我最先想到的是那首“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雨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是因为喜欢这首词,故而喜欢容若的。但读了《纳兰容若词传》后,渐渐发现容若本身就是一首最美丽的词。不曾了解便不曾惦念!容若短暂的一生就像是一场烟火,绚烂迷人而又无限伤感。做为当时社会的一个贵族公子,他有着不该有的天真、善良和优郁。他对汉文化的推崇深入骨髓,仿佛自己就是一个汉人。可身为旗人,为人子、为人臣又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到最后魂归于烟的那一刻,我想他是最开心的吧!可以摆脱世俗的枷锁,更可以与深爱的妻子相会,从此又回到了那个记忆深处的那些个风花雪月、如痴如梦的岁月。

一直感动于容若的爱,那样真挚、那样刻骨、那样铭久于心。而被他所爱着的那个女子又是何其有幸,得此一心人!哪怕是再美好的女子都不及他妻子的一颦一笑吧!得此情郎,让人艳羡!

10.纳兰性德的诗词《台城路》注释 篇十

六宫佳丽谁曾见,层台尚临芳渚。露脚斜飞,虹腰欲断,荷叶未收残雨。添妆何处。试问取雕笼,雪衣分付。一镜空蒙,鸳鸯拂破白萍去。

相传内家结束,有帕装孤稳,靴缝女古。冷艳全消,苍苔玉匣,翻出十眉遗谱。人间朝暮。看胭粉亭西、几堆尘土。只有花铃,绾风深夜语。

注释

①洗妆台:指金章宗为季妃所建之梳妆楼,地址在今北京市北海(即太液池之北部)琼华岛上,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称之为“广寒之殿”,今已不存。晚明王圻《稗史汇编·地理门·郡邑》谓:“琼花岛梳妆台皆金故物也。……妆台则章宗所营,以备李妃行园而添妆者。”其自注云:“都人讹为萧太后梳妆楼。”本篇作者即误以为是辽太后之梳妆楼。

②六宫二句:六宫,相传古代天子有六宫,即正宫一,燕宫五。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层台,高台,谓高大的宫殿。芳渚,长有芳菲花卉之水边。此二句是说,往日那六宫中的美丽的皇后妃缤早已消逝,谁又见到过呢,而今只有这太液池畔高高的楼台依稀尚存。

③露脚二句:露脚,雨脚。李贺《李凭箜篌引》:“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虹腰,即虹桥,拱桥,指今北海太液池之永安桥。上官仪《德山池宴集》:“雨雾虹桥晚,花落凤台春。”此二句说眼前是一片迷蒙的景象,雨脚斜飞,水漫拱桥,河叶田田,残雨潇潇。

④添妆:指向宫中后妃赠送财礼。这里借指洗妆台。

⑤试问二句:雕笼,饰有雕花的鸟笼子,代指笼中之鸟。弥衡《鹦鹉赋》:“闭以雕笼,剪其翅羽。”雪衣,即雪衣娘,白色鹦鹉。古代宫中多养之,此鸟聪慧,洞晓人言,唐玄宗曾呼贵妃为“雪衣女”,左右呼之“雪衣娘”。杨维祯《无题》:“金埒近收青海骏,锦笼初放雪衣娘。”分付。有表示出来之义。吕本中《蝶恋花》:“睡起小仓香一缕。玉篆回纹,等个人分付。”此二句意思是说只有笼中的鹦鹉能够回答了。

⑥相传三句:内家,指皇宫(或代指宫女)。唐王建《宫词》:“尽送春球出内家,记巡传把一枝花。”薛能《吴姬》:“身是三子第一名,内家丛里独分明。”胡浩然《万年欢·上元》:“有多少、佳人如玉。春衫袂.,整整齐齐,内家新样妆束。”内家装,即汉家宫廷中的妆束。帕装,即帕服,谓女子施粉黛花钿,穿艳丽眼装。孤稳,即玉。古代契丹语音译。《辽史?国语解》:“孤稳,玉也。”女古,金、黄金。亦为古代契丹语音译。《辽史·营卫志上》:“女古斡鲁朵,圣宗置。是为兴圣宫。金曰‘女古’。”又,辽王鼎《焚椒录》:“宫中为〔懿德皇后〕语曰:‘孤稳压帕女古靴,菩萨唤作耨斡磨。’盖言以玉饰首,以金饰足,以观音作皇后也。”这里是说,辽代宫中以玉饰首,以金饰足,不再采用汉家宫中的妆束样式了。

⑦冷艳三句:冷艳,形容耐寒之花。刘克庄《念奴娇·菊花》:“冷艳幽香,轻红淡白,占断西风里。”玉匣,玉制之匣,用以贮藏珍贵之物。李白《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宝刀隐玉匣,锈涩空莓苔。”又,谓玉匣为帝王之葬饰,汉代以之赐大臣,以示优礼,即所谓“金缕玉匣”。《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十眉遗谱,即《十眉图》,唐玄宗令画工作。为十样眉妆鸳鸯(又名八字)、山水(又名远山)、五岳、三蜂、垂珠、月棱(又名却月)、分稍,(左氵右亟)眼、拂云(又名横烟)、倒晕等。苏轼《十二眉子砚歌》:“君不见成都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

⑧胭粉亭:未详何指。或为洗妆台附近之亭。

⑨花铃:护花之铃挡,置于花梢或花丛附近,用以惊吓鸟雀。参见《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注③。

扩展阅读:纳兰性德的简介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词人。父亲是康熙朝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病逝,年仅三十岁。代表作品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纳兰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这一时期的纳兰性德发奋苦读,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指导下,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

扩展阅读:纳兰性德的文学成就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纵观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上一篇:保和镇剖析下一篇:2024年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考试会计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