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描写微课教学设计(精选8篇)
1.细节描写微课教学设计 篇一
于细微处见精彩
——刻画人物之细节法
花荄镇初级中学校
易晓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去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文的回顾,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范文中细节描写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雕琢语言的写作习惯,感受生活中的美。教学重难点:1.分析课文中细节描写的经典语段,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2.掌握运用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的方法,并用于写作实践。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看图片【或视频】思考: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看到的材料?
(创设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图片,师抓学生语言细节切入课题)
展示课题(ppt第1页)
二、回顾课文(6分钟)
1、师:如何从细微处刻画人物?
2、师生共同归纳:
方法一:细化动作、细写过程(ppt第2页)方法二:细描外貌,刻画神韵(ppt第3页)
三、迁移拓展。(6分钟)
1、师引导学生把握外貌描写的方法。(PPT第4页)
2、观察图片,认识细节(PPT第5、6页)
四、课堂片段练习,师指导学生写作。(8分钟)
生活中,你身边的人一定有令你难忘的一幕,试着选取一个生活细节,写一个片段。要求:
1、题目自拟,约100字。
2、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ppt第7页)
五、展示交流,师生互评。(10分钟)
六、总结课堂(5分钟内)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细节描写的方法:【板书】
细化动作、细写过程(ppt第2页)细描外貌,刻画神韵(ppt第3页)
2、教师寄语——结束语。
2.细节描写微课教学设计 篇二
1.感悟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记录的习惯;
3.学习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 并能运用这些方法描写细节。
[学习重点]感悟细节并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学习难点]学会运用细节描写。
[学习预设流程]
一、走近细节———感悟细节及其细节描写。
1. 回忆旧知:
《社戏》给你印象最深的情节是哪一个?《散步》最有感染力的是哪一个画面?《最后一课》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环节?《故乡》中最能反映主人公变化之大的是哪一个场面?为什么这些地方具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
(学习参考:社戏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如下两个情节: (1) “我”和小朋友们到平桥村看社戏途中所见所闻; (2) 回家途中偷摘蚕豆。《散步》最感人的画面莫过于“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的画面。《最后一课》最震撼人心的是最后一课结束这一环节。《故乡》中最能表现主人公变化之大的是闰土出场这一场面。这些地方描写细腻、生动, 用细小的情节、画面、场景凸现人物、表达情感, 所以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
2. 阅读下面几节文字, 自我感悟:
什么是细节?什么是细节描写?
(A)
扫开一块雪, 露出地面, 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下面撒些秕谷, 棒上系一条长绳, 人远远地牵着, 看鸟雀下来啄食, 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 将绳子一拉, 便罩住了。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 脸色惨白,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 ”他说, “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 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 拿起一支粉笔, 使出全身的力量, 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 头靠着墙壁, 话也不说, 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都德:《最后一课》)
(C)
我看着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D)
海燕叫喊着, 飞翔着, 像黑色的闪电, 箭一般地穿过乌云, 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 它飞舞着, 像个精灵, ——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 ———它在大笑, 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 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高尔基:《海燕》)
(学习参考:细节即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场景, 是构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环境特征的最小的组成单位。也就是表现事物各种感性特征的具体而细小的材料。而细节描写就是对这些细枝末节的描绘, 是记叙性文章的最小的描写单位。)
3. 阅读下面几处细节描写, 分组讨论:
这些细节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从这几个细节描写中你能不能概括一下细节描写的作用?
(A)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1) 你看,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 (2) 山尖全白了, 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3) 山坡上, 有的地方雪厚点, 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 一道儿白, 一道儿暗黄,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4)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点小雪吧, 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那些小山太秀气。 (老舍:《济南的冬天》)
(B)
左拉中等身材, 微微发胖, 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 虽然不漂亮, 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 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 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 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 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 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莫泊桑:《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C)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 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 已经变作灰黄, 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 周围都肿得通红, 这我知道, 在海边种地的人, 终日吹着海风, 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 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 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 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 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 像是松树皮了。 (鲁迅:《故乡》)
(D)
这样, 我们在阳光下, 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 我蹲下来, 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 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 然而很瘦, 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 毕竟幼小, 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 稳稳地, 走得很仔细,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 (莫怀戚:《散步》)
(E)
“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 两个骗子说, “好让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皇帝把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 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 扭了扭腰。“上帝, 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 “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大家都在外面等待, 准备好了华盖, 以便举在皇帝头顶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对, 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 “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 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学习参考:A段文字通过四个细小的细节, 写出薄雪覆盖下小山的秀美。具体可感, 形象生动, 表现了作者对雪后济南的喜爱之情。B段文字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法国作家左拉的肖像, 透过他的外貌特征, 我们可以窥见他坚毅、聪慧、温和等性格特征。C段文字通过闰土肖像变化如此之大这一细节, 深刻地表现了现实的“故乡”在生活的重压下, 失去了生机与活力。D段通过写“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这一个细节, 勾画了一幅和谐、美满、敬老爱幼的家庭伦理图, 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含义丰富, 意义深远。E段文字通过皇帝穿新装准备参加游行大典这一细节, 把皇帝的愚蠢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自欺欺人的丑态暴露无遗。同时, 官员们的阿谀奉承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良好的讽喻效果。
细节描写的作用大致有如下几点: (1) 形象生动, 具有吸引力; (2) 客观具体, 具有说服力; (3) 感性、独特, 具有感染力; (4) 典型、深刻, 具有表现力。)
4. 根据上面的实例, 你认为细节描写有几类?试着写下来。
(学习参考:根据描写的内容可分为如下几类:环境细节描写, 包括景物细节描写和场面细节描写;人物细节描写, 包括肖像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神态变化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细节描写;事物细节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 包括景物的变化。如《看云识天气》中描写云彩的变化。)
二、运用细节———感悟写法, 自主训练。
1. 认真体会上面的实例, 揣摩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
(学习参考: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有:细致观察事物是前提;选用典型细节是关键;锤炼词句以一当十;妙用修辞增添神韵。)
2. 自主训练:
从记忆的海洋中搜寻你生活中所见的一个景物、一个场景、一个人物独特的外貌或动作或神态或服饰或语言的一个细节进行描写, 不超过100字。并把你描写的这个细节与同学、老师分享。
三、课外拓展———积累细节, 尝试运用。
1. 把课文和课外阅读到的精彩细节摘抄下来, 并经常揣摩, 看看它们精彩在什么地方。
2. 在作文中自觉地运用细节描写, 增强作文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四、参考阅读———深入领会, 学会运用。
1、晓苏《文学描写系统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版。
2、朱世英、张耀辉等《文学描写知识》, 湖北教育出版社1 984年9月版。
3、刘励操编著《写作方法1 00例》, 武汉大学出版社1 985年9月版。
4、李光连《散文技巧》,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
5、刘庆瑞《一个作家与一个细节》, 《青岛日报》2008年2月23日。
6、远方的朋友《细节描写的艺术魅力》, ht t p://t ieba.baidu.com/f?kz=404430702)
参考文献
[1]、晓苏《文学描写系统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版。
[2]、朱世英、张耀辉等《文学描写知识》, 湖北教育出版社1984年9月版。
[3]、刘励操编著《写作方法100例》, 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年9月版。
[4]、李光连《散文技巧》,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
[5]、刘庆瑞《一个作家与一个细节》, 《青岛日报》2008年2月23日。
3.细节描写与写作教学 篇三
1.肖像细节描写
肖像细节描写主要出现在记人的散文或小说中用来刻画人物的形象,例如,小说《孔乙己》对孔乙己进行描述时,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2.语言细节描写
人物的语言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式,对塑造人物的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功的语言细节描写一方面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也能很好的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能迅速鲜明起来。
例如《荷花淀》中几个女人想去看丈夫时候的对话:“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语言平常,但把女人欲去还羞的心态表现得很真实很自然。
3.动作细节描写
动作细节描写是描写人物个性化的动作,是塑造人物形象和丰富情节的重要手段。
例如《荆轲刺秦王》一文中“廷刺秦王”这一部分中连用奉、把、持、逐、提等一系列的动词,将行刺秦王的惊险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使得荆轲这一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4.心理细节描写
心理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心理活动进行具体描述,展现人物性格。如《阿Q正传)中写到阿Q喝了一点酒,便飘飘然起来,回到土谷祠,开始了他的“革命”:杀人、搬东西、拿钱、娶妻子……其中想到娶妻子:“……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哪里……可惜脚太大。”在这里阿Q此时的心理细节描写就凸显出了人物的性格。
5.环境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主要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环境主要是对特定的时空背景的描写。自然环境是指对自然界的景物和自然现象描写。主要起为行文提供相关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从侧面烘托人物的性格等作用。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雪的描写,林冲去草料场的路上,写风起雪下:“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出门沽酒时,写雪势:“那雪正下得紧。”沽酒返回时,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三处直接对雪的细节描写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使读者心理上越来越紧张,作者极尽回环交错、扣人心弦之能事,实现了对人物性格的真实可信而又十分完美的塑造。
细节描写有以下几个文学功能。
1.刻画人物形象。细节描写中的语言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和肖像细节描写正是抓住人物性格特征的主要表现的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生动而细致的描绘。《孔雀东南飞》中“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一槌一怒骂将一个封建专制的家长形象瞬间凸显出来。所以在写作中我们应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2.创设环境氛围。写作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作品中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浸润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优美的自然景物描绘能勾画出深邃的意境,激发读者想象,给人以美的熏陶。细节描写中的环境细节描写,往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的描写,有时这些所写景物的选择或是作者为了渲染某种气氛,或者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投射,这些所选景物进入到文学作品中就成了意象,这一系列优美的意象就是构成文章深邃意境的重要组成元素。郁达夫《故都的秋》对牵牛花、槐树等的景物进行细节描写,形成了深邃优美的意境。
3.推进情节发展。细节是构成情节的最小单位,但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合理运用细节描写可以起到推动情节的曲折发展,丰富故事的作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的细节描写对情节推动作用最为典型。“那雪正下得紧”这一处环境细节描写历来为读者赞赏。正因为雪下得大,所以林冲才会去买酒驱寒,躲在破庙后面听到了陆虞侯他们几个的谈话,得知阴谋,才会愤起反抗杀了仇敌,上梁山落草。
4.深化文章主题。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相关环境的描写也可以起到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祝福》中三次细节描写,通过对祥林嫂的脸颊、眼睛进行了重点的刻画,将其外貌变化展现给读者,用以说明她的身份、性格、精神状况和每况愈下的不幸的人生遭际,写出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历程,从而有力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封建社会吃人的宗教制度。
下面谈谈细节描写教学的策略。
1.引导学生仿写细节。
写作必须从阅读中摄取材料,尤其是写作的技巧。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都是具备着丰富的细节描写的素材,都是值得我们进行模仿写作的范例。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细节描写鉴赏,从细节描写的内容、形式和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在阅读鉴赏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实践,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对刘和珍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作者就对其语言、神态和平常事迹进行了细节描写,使得刘和珍这一人物形象立即就丰满起来了。在教学中分析完这一部分课文之后,我们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记人的小文章,要求运用课文这部分所采用的写作技巧。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写作的内容大部分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注意到其他人所没注意到的是大多数优秀作家的共同特征。运用细节描写的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和进行创作。文学源于生活,细节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培养学生的细节描写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其他语文能力一样,都得建立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之上。在教学中对细节描写进行分析时,应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他们具备观察的意识。
《囚绿记》一文的作者陆蠡所写的景物是很常见的常春藤,我想旅馆中的那个房间肯定在作者之前也有过不少的住客,但是只有陆蠡对他放了注意力并因此写成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这就得益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
3.把握细节,以小见大。
以小写大,就是指小处落笔,大处着眼,写小的事情,表现大的主题。这种手法,往往借助具体平凡的小事、小物或生动的细节描写,加以适当的议论、抒情,来表达深刻的道理,反映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本质。细节描写所写都是极小的事物,但是从小处着笔更容易写出优秀作品来。
《祝福》一文中鲁迅先生抓住祥林嫂三次肖像细节描写中外貌的变化来展现她的生存境况的变化,用以说明她的身份、性格、精神状况和每况愈下的不幸的人生遭际,写出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历程,从而有力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封建社会吃人的宗教制度。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细节描写的学习,逐渐培养学生以小见大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中学语文课本中选取课文的细节描写都是较为成功的范例。这些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内涵以及表现某种主题的重要手段。通过细节描写进行写作教学,是我们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最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4.人物动作细节描写教学 篇四
一、游戏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游戏------看动作猜动词。推,举,压,摸,拍,捏
二、什么是动作细节描写
动作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细小的动作的描写。
描写人物行动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更要写出他在怎样做,特别是他“怎样做”时常常被人忽略的细枝末节,即看似无关紧要的“小动作”,以此来凸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思想的、品格的、性格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等等,这就是“于细微处见精神”。
三、给材料分析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材料: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爸爸打我了》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的流了下来。----《爸爸给我买橘子》 学生活动:由文中的动作细节描写分析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即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教师总结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多媒体显示)
1、表现人物心理方面的作用。
2、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
五、教师点拨动作描写的要求(多媒体显示)1.要写出人物行动,富有个性化,能突出人物特点,能体现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2.要表露思想感情。3.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要写出动作的连贯性。
六、教师表演,学生写作《吃月饼》
刘老师右手把月饼送进嘴巴,左手接着。吃完月饼,把左手上的月饼屑也吃掉了。(学生自由写作,并与范文进行对比.)
范文示例:刘老师右手捏起一块月饼,送到嘴边,小心而又狠力地咬下一口,几乎同时,他伸出左手摊开巴掌,在下巴颏下接着。一个月饼吃完,月饼屑也就铺满了一巴掌。他不慌不忙,将左手的五指向掌心一拢,月饼屑便拢在一起,然后,忽地往张开的大嘴巴里一拍,便香香地嚼起来。他又搓了搓手掌,左右开弓抹了两把嘴,整理好衣服走到电脑桌前。
七、课堂小结
5.关于细节描写(九年级教案设计) 篇五
例如:
(1)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都德《最后一课》)
(2)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3)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以上句(1)对社会环境的描述,真实、简单地交代自己的国土已被敌人占领。在法兰西绿草如茵的土地上,敌人在这里操练和践踏,大煞了这个法国东北部小镇幽美的风景。这个细节,向读者揭示“最后一课”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句(2)和句(3)景色描写形成鲜明的对照,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在见到了于勒前后的不同心境,并用环境描写进行烘托。句(2)较明快,表现他们快活而骄傲的欢愉心情。句(3)较灰暗,显示了他们满怀失望与沮丧的心情。
服饰细节描写
例如:
(1)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
(2)这藤野先生,据说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鲁迅《藤野先生》)
6.谈人物的细节描写教学方案 篇六
范文展示一
就在那时,祈祷好像都无济于事了,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席卷而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终于,试卷静静地反躺到我的课桌上了。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7”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78,可怜的“7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B、对细节进行放大
7.初中记叙文细节描写教学探索 篇七
一、准备阶段,善于捕捉细节
相信很多语文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就是在布置记叙文任务时,会听到学生抱怨不知道该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去写,以至于在批阅学生的作文时会发现通篇都是流水账。面对当前初中生时常出现的“落笔无物可写”和“细节描写一笔带过”等问题,提高初中生对记叙文细节描写的能力无疑是最佳手段。在指导期间,可以将记叙文写作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便是准备阶段。首先,就是提高学生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但何为细节捕捉呢?就好比照相机拍出的照片,让细节定格在某个瞬间,并放大在众人的眼前。所以,语文教师要擅长利用这个比喻方法让初中生明白,再单调的生活,只要肯于认真观察某个瞬间,捕捉其中的亮点和精彩,还是有许多内容可写的。其次,在练习阶段,语文教师可以随机选择一些生活中的景象图片供学生观察,捕捉其中的趣事和亮点,然后再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文字描述。如此一来,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便可以建立良好的细节捕捉意识,从而提高他们对记叙文细节的把控能力。
二、分析阶段,善于掌控细节
在捕捉细节的基础上,也要培养学生分析细节的能力。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可以围绕以下两点着手:第一,对外部形象的描述。外部形象包括事物的具体形象,例如形状、颜色等。以描述“雪人”的颜色细节为例,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可以这样刻画:“雪人的白空灵而又无瑕疵,它就像是一团棉絮,轻荡荡地‘飘’在那里。清风拂过,让人担忧,仿佛空中的灰尘会玷污这份难得的纯净。”这段话适当地运用了夸张的描述手法,一阵清风都能将雪人的洁白玷污,可想而知这里所交代的“白”是完全无瑕疵的。第二,围绕事件所能带来的结果、影响进行细节上的分析。在这期间,学生首先要思考自己所要描述的细节会给作文中的某个人物,甚至整个文章的走向带来哪些影响。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利用适当夸张的语言将细节事件表达出来。例如在某名学生撰写的《乞丐》中,他如此描述:“他将仅有的五元钱交了过去,但是,我发现他并未因为晚饭还没着落而担忧。”众所周知,乞丐时刻要为填饱肚子而乞讨,哪怕是一元钱,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活着的保障。但是在这段话中,作者利用“仅有”进一步体现了文中乞丐的困境,在下一句话中,作者却将话锋转变,表示乞丐并没有因为送出去仅有的五元钱而担心自己晚饭的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事能让一个乞丐下如此大的决心,哪怕是面对即将到来的饥饿呢?可见,不论是哪一种细节描述方法,对于学生而言最有效、便捷的描述方法就是将事件、形象夸张地表达出来,让夸张的描述和原本的事物之间形成“摩擦”,而使读者更进一步对描述的事物获得更多认知。
三、下笔阶段,善于突出细节
众所周知,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人物的性格、语言、动作和外貌,以及周边的环境、场面氛围的描写。如果可以把这些细节描写得淋漓尽致、精彩纷呈,凸显其中的神韵,那么文章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在学生下笔阶段,语文教师要围绕之前的教学内容进行引导,鼓励学生突出细节色彩。例如短篇小说《变色龙》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在这段话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穿”和“脱”两个字,详细地表达出了奥楚蔑洛夫为了掩饰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和凌弱畏强的丑态。这时,教师可以顺势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为何这两个字在这段话中可以发挥如此大的作用,随后再回顾全文,带领学生了解小说内容。这时,学生便可以发现这两个字在文章中发挥的作用。而在学生练习期间,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仿写,利用相同的手法来表达出一个人的心理、情绪等细节。当然,在一开始练习的过程里,学生难免会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但是通过长期的练习,他们对字、词的运用必然会更加巧妙,从而提高他们对细节的把握能力。另外,还有一个相对较笨,但是效果显著的练习方法,即用比喻和借代的描写手法。例如将鸡冠花描述为倒置的女裙,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用比喻来突出细节的描写手法。所以在平日的练习中,教师要合理点拨学生在观察细节的同时,分析哪些事物与其存在形象上的关联,再利用比喻和借代的手法将其表现出来。
总之,根据当前初中生在记叙文细节描写方面存在的问题,合理总结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此提高初中生对记叙文细节描写的掌控能力,这需要语文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和备课中给予深入的研究与高度的重视。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初中记叙文细节描写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初中生对记叙文细节的把握,以此增强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能力,提高他们笔下记叙文的可读性和文学性。
8.初中记叙文细节描写教学探索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记叙文细节描写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13
記叙文是文章的一种体裁,也是初中生最常接触的作文形式。目前,通过对初中生写作能力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初中生在撰写记叙文的时候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缺乏对细节把握的能力。本次论述将从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和下笔阶段三个层面展开,继而总结提高初中语文记叙文细节描写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准备阶段,善于捕捉细节
相信很多语文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就是在布置记叙文任务时,会听到学生抱怨不知道该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去写,以至于在批阅学生的作文时会发现通篇都是流水账。面对当前初中生时常出现的“落笔无物可写”和“细节描写一笔带过”等问题,提高初中生对记叙文细节描写的能力无疑是最佳手段。在指导期间,可以将记叙文写作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便是准备阶段。首先,就是提高学生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但何为细节捕捉呢?就好比照相机拍出的照片,让细节定格在某个瞬间,并放大在众人的眼前。所以,语文教师要擅长利用这个比喻方法让初中生明白,再单调的生活,只要肯于认真观察某个瞬间,捕捉其中的亮点和精彩,还是有许多内容可写的。其次,在练习阶段,语文教师可以随机选择一些生活中的景象图片供学生观察,捕捉其中的趣事和亮点,然后再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文字描述。如此一来,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便可以建立良好的细节捕捉意识,从而提高他们对记叙文细节的把控能力。
二、分析阶段,善于掌控细节
在捕捉细节的基础上,也要培养学生分析细节的能力。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可以围绕以下两点着手:第一,对外部形象的描述。外部形象包括事物的具体形象,例如形状、颜色等。以描述“雪人”的颜色细节为例,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可以这样刻画:“雪人的白空灵而又无瑕疵,它就像是一团棉絮,轻荡荡地‘飘在那里。清风拂过,让人担忧,仿佛空中的灰尘会玷污这份难得的纯净。”这段话适当地运用了夸张的描述手法,一阵清风都能将雪人的洁白玷污,可想而知这里所交代的“白”是完全无瑕疵的。第二,围绕事件所能带来的结果、影响进行细节上的分析。在这期间,学生首先要思考自己所要描述的细节会给作文中的某个人物,甚至整个文章的走向带来哪些影响。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利用适当夸张的语言将细节事件表达出来。例如在某名学生撰写的《乞丐》中,他如此描述:“他将仅有的五元钱交了过去,但是,我发现他并未因为晚饭还没着落而担忧。”众所周知,乞丐时刻要为填饱肚子而乞讨,哪怕是一元钱,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活着的保障。但是在这段话中,作者利用“仅有”进一步体现了文中乞丐的困境,在下一句话中,作者却将话锋转变,表示乞丐并没有因为送出去仅有的五元钱而担心自己晚饭的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事能让一个乞丐下如此大的决心,哪怕是面对即将到来的饥饿呢?可见,不论是哪一种细节描述方法,对于学生而言最有效、便捷的描述方法就是将事件、形象夸张地表达出来,让夸张的描述和原本的事物之间形成“摩擦”,而使读者更进一步对描述的事物获得更多认知。
三、下笔阶段,善于突出细节
众所周知,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人物的性格、语言、动作和外貌,以及周边的环境、场面氛围的描写。如果可以把这些细节描写得淋漓尽致、精彩纷呈,凸显其中的神韵,那么文章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在学生下笔阶段,语文教师要围绕之前的教学内容进行引导,鼓励学生突出细节色彩。例如短篇小说《变色龙》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在这段话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穿”和“脱”两个字,详细地表达出了奥楚蔑洛夫为了掩饰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和凌弱畏强的丑态。这时,教师可以顺势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为何这两个字在这段话中可以发挥如此大的作用,随后再回顾全文,带领学生了解小说内容。这时,学生便可以发现这两个字在文章中发挥的作用。而在学生练习期间,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仿写,利用相同的手法来表达出一个人的心理、情绪等细节。当然,在一开始练习的过程里,学生难免会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但是通过长期的练习,他们对字、词的运用必然会更加巧妙,从而提高他们对细节的把握能力。另外,还有一个相对较笨,但是效果显著的练习方法,即用比喻和借代的描写手法。例如将鸡冠花描述为倒置的女裙,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用比喻来突出细节的描写手法。所以在平日的练习中,教师要合理点拨学生在观察细节的同时,分析哪些事物与其存在形象上的关联,再利用比喻和借代的手法将其表现出来。
总之,根据当前初中生在记叙文细节描写方面存在的问题,合理总结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此提高初中生对记叙文细节描写的掌控能力,这需要语文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和备课中给予深入的研究与高度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