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10篇)
1.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 篇一
二年级数学上册《1-4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体会到关于乘法计算和解决问题的教学,乘法的意义是关键。只有学生对乘法意义有了明确深层次的认识,乘法口诀中积的推导,乘法应用题的正确解答才能迎刃而解。
教学时,不光要让学生知道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乘法算,更要理解加法和乘法的关系,采用改写算式(加法改乘法、乘法改加法)、看图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加强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有些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之前已经能背诵,而有的学生对乘法口诀却毫无所知,这样的两极分化现象在课堂教学时较难控制。教学时,我把教师讲解的重点放在乘法的意义,编制口诀的方法,记忆方法的引导上。把口诀的记忆放手让给学生,让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帮助同桌、小组成员记熟口诀。
这样,因为教师讲解的是他们不熟悉的知识,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听得也比较专心,而竞赛、互助等形式又使已经会背口诀的学生觉得自己的知识有用武之地,不会背的学生在同学的帮助激励下也能迅速提高。
2.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 篇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
2、使学生能够正确、比较熟练地应用6的乘法口诀。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探索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思维能力(顺向思维、逆向思维等)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地应用6的乘法口诀(如: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题等)。教学难点:
探究和记忆6的乘法口诀。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看算式说口诀。
2×2= 4×2= 3×1= 4×4= 3×3= 5×3= 5×2= 4×1= 1×2= 1×1= 4×3= 2×3= 2.根据口诀说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二四得八 四五二十 三五十五 二三得六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索新的乘法口诀,比一比谁编的最好。
2、多媒体出示教材第60页情景图。
师:瞧,老师这里有一些豆荚,请大家仔细观察,一共有几个豆荚?每个豆荚中有几颗豆子?一共有多少颗豆子?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书60页表格。
(先指导学生看懂表格,再填写)
2、交流反馈,说说为什么1下面填6,2下面填12......3、小组活动,探究口诀。
根据上面的表格,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写乘法口诀吗? 学生自主探究,编出口诀。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1×6=6 一六得六 6×1=6 2×6=12 二六十二 6×2=12 3×6=18 三六十八 6×3=18 4×6=24 四六二十四 6×4=24 5×6=30 五六三十 6×5=30 6×6=36 六六三十六 ④让学生说一说每句口诀的含义。
⑤多种形式读口诀(全班齐读、男女生读、拍手读)。⑥读记口诀,哪句口诀最容易记?哪句口诀最难记住?你有什么
好方法来记住它?
⑦想一想,相邻的两句口诀相差几? ⑧熟记口诀(点名背、师生对令)
三、练习巩固
1、完成教材60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指出:下次我们计算这些题目时就可以用口诀直接进行计算。
2、算一算:出示教材60页做一做第2题。
师:一共有多少个杯子?你能用几天所学习的知识算出来吗?
四、课堂小结
3.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掌握2、3、4的乘法口诀。应用2、3、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学习、自主探究,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亲自经历2、3、4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三、教学难点预设
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熟练运用2、3、4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任务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说口诀算得数。
2、填空。3.揭示课题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5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2、3、4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学习2的乘法口诀
(1)课件出示一副乒乓球拍:一副乒乓球拍有几个?(2个)有几个2相加?(1个2)1个2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1×2=2 2×1=2)你会编一句乘法口诀吗?(一二得二)(2)出示两副乒乓球拍:两副乒乓球拍有多少个?(4个)几个2相加?(2个2)2个2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2×2=4)你会编口诀吗?(二二得四)
(3)为什么“二二得四”这句乘法口诀只有一道乘法算式?(4)2的乘法口诀有几句?他们是怎样排列的?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几?(教师相机板书)(5)读一读,背一背。2.学习3的乘法口诀
(1)课件出示一束气球:一束气球有几个?有几个3相加?1个3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1×3=3 3×1=3)你会编一句乘法口诀吗?(一三得三)
(2)出示两束气球:两束气球有几个?有几个3相加?2个3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2×3=6 3×2=6)你会编一句乘法口诀吗?(二三得六)(3)出示三束气球:三束气球呢?(4)同桌合作列算式,编口诀。(5)学生汇报。(3×3=9 三三得九)(6)从3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里,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7)读记口诀。(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3.自主探究4的乘法口诀(1)交流:(课件出示汤圆图)说说盒子里的汤圆是怎样排列的?(2)填空:
(3)4人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卡,编出4的乘法口诀。
(4)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5)从4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里,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6)学生拍手读4的乘法口诀。
4.推演出1的乘法口诀。
思考1×1=?可以怎样编乘法口诀?(板书:1×1=1 一一得一)5.以读促背,深化理解。
学生熟读1-5的乘法口诀。(齐读、分组读、对读等。)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连出小动物过河路线。2.读口诀写算式。3.看图填空。4.填一填。
(四)课堂小结 1.小朋友们,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六、课后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回家后,把1-5的乘法口诀背给爸爸、妈妈听!
4.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 篇四
第一,钻研教材要研究透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如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的关系,前面已经讲了1~6的口诀,按照教材呈现的方式教学后发现虽然学生已经熟记了口诀,但在计算的时候还是不够熟练或者出错,可见学生对于口诀是为了方便计算的作用还没有清楚的认识,但是我们老师要一步步引导学生由生到熟逐步发现口诀的妙处,以此为动力和兴趣来自主探究和学习口诀。
第二,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材的关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今天做课的一位老师很巧妙的整合了身边的各种资源引导学生发现口诀的作用,将摆七巧板、填统计表、列式、编口诀设计在一起以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学习经验自己经历口诀的形成的完整过程,再利用口诀解决问题。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浑然一体,可见教材研究之透彻,不得不让我敬佩。
第三,对教材的灵活运用要联系学情。如在老师第一次问书上表格中的2个图案用几块七巧板的时候,我们班的孩子就已经列出2乘7、7乘2,表示2个7相加等于14了,就说明他们能一次完成根据乘法含义列式的过程,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不用把填表和列式当做2个教学环节来设计反复的说,显得有些重复了。
5.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 篇五
教学内容
教材51-52页 8-12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学准备
挂图、小棒、图片等
一、引入课题 :
1、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来进行有关乘法的复习。
2、揭示课题:
二、综合练习:
1、完成7题
引导学生看图,明白图意是算几个几相加?
学生独立立式并计算
2、8题填表
教师创设情景,购买东西,帮妈妈算帐
激发学生的兴趣。
3、9题
通过解决此类问题,让孩子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体会爸爸妈妈的辛苦。
4、学生独立完成10、11、12题,教师个别辅导
三、拓展延伸
完成思考题
四、作业
P50 6
板书设计
教学四 测量长度
测量长度
白腊九校:陶启杰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挂图、米尺、直尺、。
一、联系生活,引发探究需要
1.设疑激趣谈话: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爱心木器厂准备送给我们小学一批新的课桌,课桌的大小就跟你们现在用的课桌一样大,你能想办法告诉木器厂的经理课桌应做多长吗?你准备用你身边的什么东西来量课桌的长度?请2~3个小朋友说出自己选用的工具,有的用文具盒量、有的用铅笔量、有的用数学书量、有的用直尺量、有的用作业本量……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试着量一量,提醒小朋友互相帮忙,注意记录结果。学生自由量后汇报,教师板书记录:课桌大约有3支铅笔长,大约有3本数学书长,大约有2个作业本那么长,大约54厘米长……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奇怪,教室里的课桌都是按一样的尺寸做的,可你们量出的结果却为什么不一样呢?师生讨论得出结论:因为我们测量的工具不同,所以测出的结果不同。把哪个结果告诉经理,能使经理清楚地知道桌子有多长?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吗?
2.导入课题:通过小组讨论认为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一样。我们通常用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谈话:除了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还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不一样,很多东西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因此,我们的古人在很早就统一了计量单位。请仔细观察这些商品上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挂图出示:冰箱高165厘米,牙膏盒长22厘米,文具盒长20厘米。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这些商品常常用什么做单位来度量长度,引出并板书课题。(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探究一:认识直尺学生拿出直尺,看一看,摸一摸,交流发现的结果。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明确:尺子上有刻度,有很多数(随学生的汇报,课件显示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 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有表示厘米的字母“cm”,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
探究二:建立1厘米的概念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教师:尽管同学们的身高不同,但1厘米却是一样长的,结合你或同学的身高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学生自己用手比出1 cm的长度)刚才有的同学比1厘米有这样长,有的比的这样长(师边说边比),1 cm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有多长。你是怎样看的?引导学生汇报:从0到1是1 cm长,从2到3也是1 cm长……挂图演示1 cm的长度。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 cm。(如果学生问到1小格,教师指出: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再学习。)学生找身边长度大约是1 cm的物体。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小纸条的短边长是1 cm。图钉的长是1 cm。小方块每条边的长是1 cm (全体验证小方块每条边是1 cm长) 。 手指的宽约是1 cm (全体学生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最接近1 cm,之后汇报) 。请孩子们再用手比画一下,1 cm是多长呢? (学生比画出1 cm的长度) 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 cm有多长?刚才有的同学在观察尺子时发现尺子上有字母“cm”,它表示厘米,我们今后在写厘米时,就可以直接用这个字母“cm”表示。(教师板书:1 cm)
探究三:认识几厘米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几厘米又是多长呢?里面分别有几个1厘米?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画一下2 cm大约有多长。
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6 cm长?从哪儿到哪儿是8 cm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 cm长?
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板书设计
测量长度
1厘米=1cm
挂图
测量长度
白腊九校:陶启杰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米尺、直尺、吸管。
一、实践体验,掌握方法
1.估一估
(出示喝牛奶的吸管)让学生估一估,有多长?
2.量吸管的长度
刚才大家估的只是一个大概数,要知道吸管的准确长度究竟是几厘米长,应怎么办?学生试着用尺子测量吸管的长度,量好了可相互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指名学生上台边演示边介绍量法,其他学生评价他量得怎么样。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用直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把零刻度对准要量的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对的是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3.量课桌
现在我们要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你有办法了吗?量一量吧。学生同桌测量,量后交流,注意对误差的说明。师生共同确定把哪一个数据告诉木器厂的经理。
二、巩固练习,实践运用
1.填空教科书第56页例1,让学生填一填。
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小黑板出示)
(1)数学书的长大约为20 cm。
(2)家里门的高度大约为2 cm。
(3)爸爸的身高是170 cm。
(4)黑板宽约3 cm。
3.断头尺量橡皮的长度
出示没有零刻度的直尺,让学生小组讨论怎样用这块断尺子量出橡皮的长度,再用挂图动态显示量的方法。
4.介绍数学文化
教师:同学们,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尺子的时候,人们是用什么进行测量的呢?你们想知道吗? (挂图展示古时人们如何测量,介绍数学文化。)
5.实践活动小组合作测量自己一庹、一拃的长度及肩宽等人体身上的数据
三、总结
反思,拓展延伸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回家后,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作单位的?
6.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 篇六
从设计上,本节课还是基本符合练习课的基本框架,内容也比较充实,学生能积极参与,但还是存在不足之处:
1、学生参与形式比较单一。很多都是采取开火车、个人自由发言等形式,这样显得音调调些,有些差生没有表现的机会。其实对于计算那一块,可以设计比赛,看谁哪那一小组说得又快又准,或者多设计些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
2、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不是每道题老师都要对答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之间有时就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呢,对于一些难度小的,应该多交给学生,让他们相互间进行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并不是每道题都要交给学生,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组织者。
7.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 篇七
盱眙县旧铺实验小学:陈海涛
一、教学内容:
8的乘法口诀
二、教材分析:
“8的乘法口诀”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初步掌握了乘法口诀的意义,会运用1-7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这部分知识为学生学习8的乘法口诀打下了基础。教材处理“8的乘法口诀”的开放程度比以往更大,在提出实际问题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在小组里相互协作、合作学习,独立编制口诀。并安排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学生易于掌握和接受。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学生在有了1-7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学生已有基础,学生学习并不抽象,比较容易理解。我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思维特点和启发性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感知操作、讨论尝试等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和探索新知,帮助学生逐步悟出8的乘法口诀的由来。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过程中穿插一些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2.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编制口诀,培养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8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掌握8的乘法口诀
六、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模型、口算卡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口算练习。
4×77×23×65×6
6×43×35×27×3
7×4+75×7+56×6+63×5-3
7×4-46×3+64×4+45×6-6
2.背1-7的乘法口诀
3.开火车。(1-7的表内乘法的口算卡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标。]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
师:1-7的乘法口诀小朋友们学得很好。今天我们将学习--8的乘法口诀。相信小朋友们能自己编出8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这些口诀进行计算。
板书:8的乘法口诀(齐读)
2.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每排站了多少人?有几个这样的一排?(先让学生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
过渡:听说我们要学习8的乘法口诀,有一只快乐的小狗一蹦一跳地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课件出示:
3.它是怎样跳的呀?咱们一起观察一下。提出要求:请你观察小狗第一次从0跳到了几?接下来它要顺着数轴继续跳,每次跳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第二次跳到(),第三次呢?为什么?(课件演示一只小狗在数轴上跳动的情况。)
[设计意图:借助小动物跳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探究新知。]
4.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思考教材的要求,四人小组讨论尝试完成书上自己能够完成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编8的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长了智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推理的力。]
5.抽两位学生上台板书。
6.对于他们编的口诀,你有什么意见吗?有没有问题要问他们?
7.观察8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回答)
8.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口诀记住。
9.检查口诀记忆情况:对口令,同桌接背,正着背,倒着背。
过渡:同学们可真棒!不但自己编出了8的乘法口诀,还能用这么快的速度把口诀记住,老师真佩服你们!同学们,你们有见过螃蟹吗?它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8条腿)
电脑显示:螃蟹图和儿歌
1只螃蟹(8)条腿。2只螃蟹()条腿。
3只螃蟹()条腿。4只螃蟹()条腿。
5只螃蟹()条腿。6只螃蟹()条腿。
7只螃蟹()条腿。8只螃蟹()条腿。
同桌对答,同桌拍手念儿歌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熟记8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强化知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基本训练
1.根据一句口诀写两个乘法算式。(多媒体示)
2.(拿出做好的口算模型)请小朋友拿8和小圆外面的一个数相乘,很快说出得数,并说出你所用的口诀。(指名几个学生操作并口算)
3.完成书上P812、3、4题的练习。
学生先在书上练习,然后抽生回答。说出运用的口诀。
发展性练习:
1.请你试一试,填出适当的数。
3×8=246×6=3616=□×□ ()×8=48
24=□×□36=□×□ □×□=167×8=6×8+()
2.校门两边各放8盆花,一共放了多少盆花?
()○()=()()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应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课堂小结
1.师:同学们,能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吗?(指名学生回答)
看来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你们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2.齐背、同桌互背1-8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再次重现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强化对应掌握的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1×8=8一八得八
2×8=(16)二八十六
3×8=(24)三八二十四
4×8=(32)四八三十二
5×8=(40)五八四十
6×8=(48)六八四十八
7×8=(56)七八五十六
8.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 篇八
即墨市蓝村一小姜丽丽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72-75页,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教学目标设计:
1、掌握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会使用相关的信息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名称的意义,感知除法与其他运算之间的联系,初步掌握用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
3、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中提出问题,进一步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领略数学简捷的思维方法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重点,这个内容要求学生摆脱以前直观操作求商的方法,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学难点:加深对“除法算式”的理解、用竖式计算除法;
四、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大部分的学生是在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年龄以及知识面的关系,对于“用乘法口诀求商”会有一些陌生,为此要让学生从乘法算式中根据用同一句口诀求出除法算式的商。
四、课件设计:
1、复习乘法口诀;
2、动手分一分
3、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练习巩固--闯关花果山(共三关)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和数字捉迷藏。大家很善于学习,会用乘法口诀给自己帮忙,有一群小朋友非要和大家比一比,找信息、提问题。
(二)解决问题:
对于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表扬,提出以下问题:
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采了几种花?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
(1)解决第一个问题
怎么列式?谁有问题要问?
为什么用除法
你是怎么算的?
你是怎么想到用乘法口诀的?
看来这种方法非常简便,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们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用乘法口诀求商。
(2)解决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需要什么信息呢?
怎样列式?你为什么用除法呢?你是怎么算的?
(三)实践应用
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除法竖式的写法,独立完成问题三并请学生讲解。
(四)熟练巩固
闯关花果山(共三关)
(五)、课堂总结
1.你有什么收获
2.你对自己表现满意呢
七、板书设计:
1、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
15÷3=5(只)想:三(五)十五,商是5
2、采了几种花?
8÷2=4(种)
3、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
八、教学反思:
《用乘法口诀求商》这一节,这是第七单元的开始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除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对除法横式的各部分意义和名称已经学会了,应用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还没有掌握好。
这节课一开始我用复习导入信息窗,在提出问题时有点难,学生举手的不是很多,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先交流一下再说提出的问题.在提出问题后,列算式学生列的很正确,在求商时,有的同学用了上一单元的方法,很快说出了商,有的同学还不认真想,我用分小棒的方法从除法的意义出发,引导学生找出算式的商,在提第二个问题时,学生已经熟悉,提得很好,列式求商也比较顺利.在学习除法竖式时,学生能够明白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在做竖式练习时,个别学生一开始还是不会写,在老师巡视指导后,能够自己写对了.
9.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 篇九
本节课的不足在于没有做到新旧知识间的衔接,没有复习两位数的竖式加法,高估了学生,导致计算时学生出错较多,有个位加错的,有进位没加上的,个别还有照位出错的等。以后要吸取教训,真正的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为新知的学习扫除障碍。
《秋游》
一、创设生活情境能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数学情境,把那些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欲望。本课我以秋游图片欣赏为引子引出情景图,让学生发现信息,解决问题,激起孩子们的求知欲。
二、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星星合唱队》
《星星合唱队》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本节课我从教师节活动导入:教师节时,我们每个年级都准备了一首歌送给老师,看看我们的淘气和笑笑他们也正在排练歌曲准备送给他们老师呢?大家顿时兴趣黯然,把目光都集中到了情境图上。接着,请大家说一说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之后,我抛出问题: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
还是少了?其实这对学生估算意识和数感的培养相当重要,因此我尽量让更多的学生说一说。紧接着提出数学问题,从中筛选: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大部分学生都会列式,我重点引导为什么加,为什么减,让学生明白毕业了就是离开了要减掉,加入了就要加进去。由于前面已经计算了连加连减,大部分学生都懂得分两步计算,但个别学生前面喜欢三个数摞在一起加或减,这时就出现三个数摞在一起又加又减,我重点拿出来与大家交流,让学生清楚加减混合不能三个数摞在一起算。
本节课主要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针对题目中有关键字如毕业,加入,借出,还回,卖出,运进„„大家都能轻松写出加减混合算式,但针对叔叔:我比你大29岁,阿姨:我比叔叔小5岁,淘气今年8岁,阿姨今年几岁呢?这类型学生就有点糊涂了。我主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要计算阿姨的年龄,需要知道叔叔的年龄,要计算叔叔的年龄,需要知道淘气的年龄,一步一步推算出我们的问题。
一堂课下来,我发现孩子们读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都还比较差,这也是我接下来需要不断渗透、加强的。
《买文具》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体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实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因为这是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大部分学生都有过随家长或单独购物的经历。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
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买衣服》
教材解读要深入,我们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第六单元“购物”是一节全新的教学单元,而“购物”是本单元的第二课,上节课认识小面额人民币以认钱——付钱——换钱为线索,而这节课也是以此为线索,难道两节课是完全一样的复制?那区别在哪里?
第一 生活经验不同
对于小面额人民币孩子们接触得多一些,特别是几元的,而大面额人民币孩子们接触得少一些,使用大额人民币少,生活经验本节内容相对少。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第二 认钱难度不同
在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的基础上,来认识大额的人民币,已有了一定的方法,第二节课更容易。
第三 换钱计算量不同
第一节课学了换钱的方法,这一节课换钱面额大一些。
可 见,本节课不可能复制,更多了一些自主性和探索性,本节课可作如下的调整:
1、在认钱这一环节,过快一点,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2、小额换钱可复习一下,再进行这一节课大面额的换钱。换钱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一定要先思考,重方法的感悟与提炼,重动手操作。
3、付钱也是先思考怎么拿,再操作,多合作,重方法的感悟与提炼。
4、动手、动笔的练习要设计好,与生活紧密结合,循序渐进。
《小小商店》
在本课堂中还有一些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如:(1)本课中“售货员”的收获最大,“售货员”一个太少,“顾客”太多,会忙不过来,多一个既可起监督作用,又可帮助点钱、结帐。(2)让“顾客”学会讨价还价,不够钱时该怎么办?要做到合理采购,优化用钱。(3)要注意情境的创设,对校本进行开发。(4)对环保、献爱心两方面点得还不够。(5)作为“售货员”的学生要会引导“顾客”购买,如:请问你要什么?等等。
10.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 篇十
教材第22-23页 练习六1--4题
教学目标
1、熟记5的乘法口诀。
2、会用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3、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准备
小棒
一、基本练习
1、 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摆5根,摆5次。
每次摆5根,摆7次。……
2、对口令。师--生 生--生
① 五七--- 三十五
② 5×6--- 五六三十
③五八四十 --- 5× 8 8×5
二、巩固练习
1、填空。读一句口诀,写两个乘法算式。
练习六第1题 ①学生独立填空
②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填>,<或=
练习六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反馈。说说你 是怎样想的?
3、过河。 谁先回家?
练习六第3题。①竞赛活动。小组开火车,教师记时。
4、计算。 练习六第4题。
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三、课堂作业
5×3= 7×5= 5×8= 7×2=
5×6= 6×5= 8×3= 5×9=
板书设计
5 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页 练习六5--7题
教学目标
1、 会整理1--5的乘法口诀,并熟记1--5的乘法口诀。
2、会用1--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3、能用1--5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1--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1--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准备
一、归纳整理1--5的乘法口诀。
1.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反馈情况。
2、读口诀。①横着读 。 ②竖着读。
3、观察:这些口诀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4、背一背。①横着背 。 ②竖着背。
二、综合练习
1、填写符号。练习六第6题 。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反馈。说说你是怎样填写的的?
2、解决 练习六第6题。帮奶奶找药。
①同桌说一说图意。
②说一说解决这个问题 的办法?怎样想的?
3、解决问题 练习六第7题。
①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②说一说解决这个问题 的办法?怎样想的?
③完成书上的空。
三、课堂作业
5×3= 7×5= 5×8= 7×3=
3×4= 6×5= 8×3= 4×9=
四、自由熟记口诀。
板书设计
6.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29页整理与复习内容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情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熟悉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熟读乘法算式。2、通过归纳整理1-5的乘法的乘法口诀,使学生理解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并利用口诀口算。3、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以及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归纳整理1-5的乘法的乘法口诀,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并利用口诀口算。
教学准备
口诀表,乘法口算卡片。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
二、指导复习
1.出示课本29页的乘法口诀表。
(1)引导学生观察乘法口诀表,找出表中的规律。并在小组里交流。反馈时让生说说乘法口诀表是怎样排列的。
(2)全班反馈。
竖着看
横着看
(3)指导学生根据以上发现的排列规律背诵口诀。
全班或小组背诵 竖着背诵
全班或小组背诵 横着背诵
2. 让学生把准备的乘法口算卡片,按一定的规律排成一个表。
(1)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交流。
(2) 全班反馈。在反馈时,只要学生按一定的规律,且其所说规律合理,教师都应肯定。
3. 指导学生完成算一算:三种颜色的圈各有多少个?
(1) 先让学生看图,弄清图意。
(2) 分析图中所给的信息。
(3) 学生独立完成。
(4) 全班反馈。
四、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31页练习七的第1-7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熟练掌握1-5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计算。
2. 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密切联系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1-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口算。
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一、 谈话导入,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
二、 指导练习
1. 练习七第1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说说得数是由哪句口诀得到的,并评出优胜的小组,予以表扬。
2. 练习七第2题。
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反馈时候说出连线的依据。
3. 练习七第3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反馈时,对于乘加、乘减的题目要让生说说运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 练习七第4题。
看图,弄清题意。
同桌交流解决的办法。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
5. 练习七第5题。
看图,弄清图意
解决情景中的(1)题。
同桌交流讨论,全班反馈。
解决情景中的(2)题。
四人为小组,根据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在纸上。
集中小组的问题,以竞赛的方式来解决。
教师对竞赛的结果进行小结。
6. 练习七第6题。
看图,弄清图意。
同桌交流解决。
全班反馈。
7. 练习七第7题。
读题,弄清题意。
同桌交流解决。
全班反馈。
三、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二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一)
汪群 叙永县白腊乡白腊九校
教学内容
教材第4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练习十1--2题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辩认角。
3、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三角尺、纸、活动角等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1、 你知道角吗?你能说一说吗?
2、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角。
出示例1图,观察这些物体,指出那里是角。
二、动手操作,建立角的概念
1、折角
⑴你们能用这张纸折出角吗?
⑵你们用手摸一摸角的这儿(顶点)有什么感觉?再摸一摸角的这两边,有什么感觉?
学生摸一摸后,说一说感觉。(尖尖的;直直的光滑……)
⑶在学生折的角中选几个大小不同的角,贴在黑板上。你能说出这几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吗?
⑷小结:角是有大小的。
2、做活动角
⑴如果给你一颗图钉,两条硬纸条,你能做出一个活动角吗?
①学生试做
②操作:听口令,变大变小。
3、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⑴抽象出角的图形
演示:由活动角抽象成几何图形角。
教师演示,学生想象:用小圆点代替图钉,用两条直直的线代替硬纸条。会是什么图形?
⑵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
你们想知道这个小圆点叫什么,两条线又叫什么吗?
①看书第43页
②反馈。板书:顶点 、边、边
4、小结:这节我们认识了什么?三、课堂活动
1、说一说生活中所见到的角。全班交流
2、课堂活动,第2题。数一数,共有几个角?
⑴小组活动
教 学 过 程
⑵反馈。全班交流
3、练习十第1题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全班交流
4、练习十第2题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二年级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8-24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11-21
二年级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12-04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教学反思10-29
七年级数学上册 4.2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