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增值税综合讲义

2024-07-17

土地增值税综合讲义(共8篇)(共8篇)

1.土地增值税综合讲义 篇一

第一节 增值税法律制度

一、增值税的概念

增值税是指对从事销售货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2009年起我国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增值税”。

二、增值税的征收范围

(一)、销售货物,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偿转让货物的所有权。包括电力、热力、气体在内。

举例∶甲为卷烟厂,生产卷烟批发给A批发商,甲是生产者要交纳消费税,销售卷烟交增值税,A批发商将烟批发给B零售商,A向B销售时需要交增值税,不需要缴纳消费税。B零售商将卷烟零售给消费者时,需要缴纳增值税。

(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又称销售应税劳务,是指在中国境内有偿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举例:A企业委托B加工烟丝,委托方A为消费税纳税义务人,受托方B提供加工劳务,为增值税纳税义务人。

(三)、进口货物,是指进入中国关境的货物。对于进口货物,除依法征收关税外,还应在进口环节征收增值税。

提示:消费税的征收范围:

1、生产货物;

2、进口货物;

3、委托加工劳务。

(四)、视同销售

(1)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

(2)销售代销货物(手续费缴纳营业税);

案例: 甲是一家服装厂,如果生产的服装直接销售乙,则直接按照销售额缴纳增值税,如果双方签订代销协议,协议规定按照零售额10%收代销手续费,甲服装厂于4月30日上午将一批服装交给乙商场代销,乙于4月30日下午全部销售给消费者,取得零销售额为117万元(含税)。在5月8日甲收到乙的代销清单,甲给乙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甲购进原材料的增值税发票上的金额为80万。

乙商场缴纳的增值税:117/(1+17%)x17%-117/(1+17%)x17%=0

甲服装厂缴纳的增值税: 117/(1+17%)x17%-80 x17%

(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举例:A店将货物转移到本市的B店,不视同销售。

(4)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举例:甲企业是刚材生产企业,将生产的钢材盖楼房,则自产的产品用于非应税项目,视同销售,需要缴纳增值税。

(5)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

(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7)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解释1】视同销售行为发生时,应计算销项税额,其销售额的确定按照下列顺序:(1)当月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2)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3)组成计税价格。

举例:甲卷烟厂生产的同一种型号卷烟每包10元,将这种型号的卷烟无偿赠送给消费者。则卷烟厂的销项税额:销项税=销售额×17%=10/(1+17%)x17%

如果卷烟厂将特制卷烟无偿赠送消费者,则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缴纳增值税。

销售额(组成的计税价格)=成本×(1+10%)

【解释2】如果将“外购”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4)和集体福利、个人消费(7),不作视同销售处理;如果将外购的货物用于投资(5)、分配(6)、赠送(8),视同销售。

【例题1】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下列外购的各项货物中,不属于视同销售的有()。

A、用于个人消费

B、用于投资

C、用于集体福利

D、用于建造厂房

答案:ACD

【例题2】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下列各项中,视同销售货物计算缴纳增值税的有()。

A、销售代销货物

B、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

C、将自产货物分配给股东

D、将自产货物用于集体福利

答案:ABCD

【例题3】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应缴纳增值税的有()。

A、将自产的货物用于投资

B、将自产的货物分配给股东

C、将自产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

D、将自建的厂房对外转让

答案:ABC

解析:1)选项ABC视同销售,应缴纳增值税;(2)选项D应缴纳营业税

【例题4】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将自产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不征收增值税。()

答案:X

(五)混合销售

混合销售是指在同一销售行为中,“同时”涉及到“增值税”(货物销售)和“营业税”(非增值税应税劳务),但并非同时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而是根据纳税人的主营业务,一并征收增值税“或者”营业税。

举例1:甲商场向A销售2000元的空调同时向A收取100元安装费,销售空调缴纳增值税,安装劳务缴纳营业税,这项混合销售缴纳增值税。

举例2:乙是一家装修公司,给B提供装修服务时同时销售涂料,装修服务缴纳营业税,销售涂料缴纳增值税,因为装修公司的主营业务缴纳营业税,因此,这项混合销售行为缴纳营业税。

解释:(1)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主营业务缴纳增值税)的混合销售行为,视同销售,征收增值税。

(2)其他单位和个人(主营业务缴纳营业税)的混合销售行为,不增收增值税,征收营业税。

(3)从事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发生销售货物并负责运输所售货物的混合行为,一并征收增值税。

(六)兼营应税劳务与非应税劳务

纳税人的“多元化经营”既涉及到“增值税”(应税货物销售、应税劳务),又涉及到“营业税”(增值税非应税劳务):

(1)分别核算的:分别缴纳增值税、营业税;

(2)不分别核算:一并征收增值税。

举例:某酒店既提供客房服务,又开设小卖部销售啤酒。其中,提供客房服务缴纳营业税,销售啤酒缴纳增值税。如果酒店分别核算啤酒的销售额和客房的营业额,则分别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如果不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核算的,一并征收增值税。

混合销售兼营

是否同时发生同时发生不一定

是否针对同一销售对象针对同一对象:①同一销售行为;②价款来自同一买方不一定:①同一纳税人;②价款来自不同消费者

税务处理根据纳税人的主营业务,合并征收一种税(1)分别核算的:分别缴纳增值税、营业税

(2)部分别核算:一并征收增值税

【例题1】营业税纳税人兼营增值税应税劳务,不能分别核算的,其应税劳务应一并征收营业税。()(2006年)

答案:×

【例题2】从事运输业务的纳税人,发生销售货物并负责运输所售货物的混合销售行为,应缴纳营业税。()

答案:×

【例题3】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应当征收增值税的混合销售行为有()。

A、邮局提供邮政服务并销售集邮商品

B、商店销售空调并负责安装

C、汽车制造厂销售汽车,又开设门市部修理汽车

D、汽车修理厂修车并提供洗车服务

答案:BD

解析:(1)选项A:邮局提供邮政服务、邮局销售集邮商品二者均征收营业税,不属于混合销售行为;(2)选项B:属于混合销售行为,根据商店的主营业务征收增值税;(3)选项C:销售汽车、修理汽车二者均征收增值税,不属于混合销售行为;(4)选项D:属于混合销售行为,根据修理厂的主营业务征收增值税。

(七)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的其他项目

(1)货物期货,包括商品期货和贵金属期货,在期货的实物交割环节纳税;

(2)银行销售金银的业务;

(3)典当业的死当物品销售业务和寄售业代委托人销售寄售物品的业务;

(4)集邮商品的生产、调拨以及邮政部门以外的其他单位与个人销售集邮商品;

(5)邮政部门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发行报刊;

(6)单独销售移动电话,不提供有关的电信劳务服务的;

(7)缝纫业务。

(八)不征收增值税的项目

(1)供应或开采未经加工的天然水:

(2)邮政部门销售集邮商品;

(3)邮政部门发行报刊;

(4)电信局销售移动电话并为客户提供有关的电信服务;

(5)融资租赁业务:

(6)体育彩票的发行收入。

(九)免征增值税的项目(直接免税)(P125)

(1)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

(2)避孕药品和用具;

(3)古旧图书;

(4)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设备;

(5)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的进口物资和设备;

(6)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所需进口的设备;

(7)由残疾人组织直接进口供残疾人专用得物品。

【例题1】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业务中,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有()。(2008年)

A、银行销售金银业务

B、邮政部门发行报刊

C、商店销售集邮商品

D、纳税人从事商品期货和贵重金属期货业务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核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要注意区分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划分。邮政部门以外其他单位和个人发行报刊征收增值税,邮政部门发行报刊缴纳营业税。

【例题2】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的有()。(2005年)

A、邮政部门销售集邮商品

B、邮票厂印制邮票

C、银行销售金银

D、商场销售金银饰品

答案:B CD

【例题3】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应缴纳增值税的有()。(2006 年)

A、销售机器设备

B、邮政部门发行报刊

C、进口货物

D、银行销售金银业务

答案:ACD

【例题4】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缴纳增值税的是()。

A、电力公司销售电力

B、银行销售金银

C、邮局销售邮票

D、典当行销售死当物品

答案:C

2.土地增值税综合讲义 篇二

土地是珍贵的经济资源, 更是房地产市场的重要供给要素之一, 土地政策的变动会引起土地交易价格的波动, 进而对房地产市场有较大的影响。2004年3月, 中国政府首次将土地制度调控作为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之后的第三大宏观政策调控工具。通过合理的土地储备, 可有效的规范土地市场, 进而稳定房价, 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均衡运行;同时, 也有利于稳定民心, 保证社会安定和国民经济的长期、稳步发展。

另外, 城市土地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活动载体, 城市土地收益是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土地收益在某方面代表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程度。而在城市土地出让过程中, 一般涉及的资金密集且技术难度较大, 每一项微小的分析判断都将直接影响土地收益的大小, 关系到国家的切身利益。因此, 对其正确评价至关重要。

一、指标选取

城市土地收益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1], 涉及多方面的因素, 难以简单地用单个或几个指标进行评价, 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进行全面反映, 综合评价。构建城市土地收益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建立应立足于城市土地出让收益评价的理论框架, 科学地体现城市土地出让收益的内涵。 (2) 主导因素原则:主要考虑对土地出让收益影响大的因素, 即主导因素, 剔除影响较小的因素。这样, 既减少工作量, 也可保证工作精度。 (3) 代表性与独立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尽可能地排除相关性较强的指标, 选择具有代表性和独立性较强的指标参与评价过程, 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 全面性与可操作性原则:即指标体系应能从不同角度反映被评价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况;指标的数据应易于收集;其准确性、可靠性容易保证;指标数量不宜过多;此外, 应避免过于复杂的计算, 易于掌握。

一般来说, 影响土地出让收益的不确定因素应该从宏观影响因素和微观影响因素两个方面来考察[2], 评价指标 (见下页表1) :

二、土地出让收益的模糊综合评价

影响土地出让收益的各主要不确定因素中, 都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严密的经典数学推理难于计量和预测土地效益风险潜伏性及风险度。运用模糊数学 (Fuzzy mathematics) 能描述一些含混模糊的客观现象, 它突破二值逻辑, 描述多值逻辑, 能将以上的影响土地收益的不确定因素, 作为一个内部模糊关系涵盖入一个评价模型之中, 以实现综合性的评判[3]。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一般步骤如下:

1. 确定识别评价指标集。根据上面的评价体系, 我们可以得出两级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Y= (Y1, Y2)

二级指标:Y1= (Y11, Y12, Y13, Y14)

2.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所谓权重系数是表示某一指标在上级或整体指标体系中具有的重要程度。某种指标越重要, 则该指标的权重系数越大, 反之, 权重系数越小。可通过德尔菲法 (Delphi technique) 、相关系数法和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设Yi对Y的权重分别为k1、k2, 则对应的权重矩阵为K= (K1, K2) , 同样设Yij对Yi的权重矩阵分别为:W1= (W11, W12, W13, W14) , W2= (W21, W22, W23) 。

3. 确定判定评语集合。评语集是对各种指标作出可能结果的集合, 可请专家进行评估定级。根据土地出让收益评价的目的, 建立评语集U= (U1, U2, U3, U4, U5) = (极大正收益, 正收益, 无收益, 负收益, 极大负收益) 。

4. 计算综合评价值。计算综合评价值涉及到模糊矩阵的复合运算。对于多层次的指标体系, 从最低层次开始, 按不同因素子集进行模糊评价, 其结果作为所隶属的上一层次指标的单因素评价, 得到上一层次的模糊评价矩阵。根据权重得到上一层次的评价结果。以此类推, 直到得到最高一层次的评价集A。

(1) 用专家评分法或德尔菲法得到二级指标隶属于评语的矩阵如下:

(2) 求一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判集合:

Ai=Wi×Ri= (ai1, ai2, ai3, ai4, ai5) , 其中i=1, 2。即:

同理:A2=W2×R2= (W21, W22, W23, W24, W25)

(3) 求最终评价对象的模糊评价矩阵E:

(4) 对模糊评价矩阵E归一化处理:

由于∑ei (i=1, 2, 3, 4, 5) 可能不等于1, 故需要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

, 得到E′= (e'1, e'2, e'3, e'4, e'5)

(5) 求综合评价指标:

将评语集U= (U1, U2, U3, U4, U5) 量化, 根据加法法则在相互交叉的同类指标间采用加法合成, 可以给出一个反映土地利用效益状况的综合指标。根据这个指标的数值可以判断土地出让收益的高低。

三、土地出让收益的模糊综合评价实例

以某市距市中心较近的某地块为例。

1. 对该地块的基本情况进行考察, 以确定其出让收益的大小, 经分析, 得出影响该地块投资收益的基本资料如下:宏观影响因素:国家政策稳定;经济呈上升趋势态势;社会稳定, 城市化进程快;人文底蕴厚重。微观影响因素:离中心地带较近;基础、公共设施完善;地势、地质状况良好, 较适于高层建筑。

2. 对该地块做进一步的分析, 运用模糊数学的评判模型对其进行综合考评, 建立土地出让收益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步骤如下:

(1) 选取评价指标集。一级指标:Y= (宏观因素Y1, 微观因素Y2) ;二级指标:Y1= (国家行政因素指标Y11, 经济因素指标Y12, 社会因素指标Y13, 区域特征Y14) , Y2= (地理位置Y21, 基础和公共设施状况Y22, 自然因素Y23) 。

(2) 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经汇总, 得出Yi对Y的权重矩阵为K= (k1, k2) = (0.36, 0.64) ;Yij对Yi的权重矩阵分别为:W1= (W11, W12, W13, W14) = (0.2, 0.3, 0.2, 0.3) , W2= (W21, W22, W23) = (0.5, 0.25, 0.25) 。

(3) 根据未来收益的大小确定相应的评价集U= (U1, U2, U3, U4, U5) = (极大正收益, 正收益, 无收益, 负收益, 极大负收益) 。

(4) 应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隶属值。选择十位专家对该地区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整理 (见表2) :

(5) 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 计算如下:

, 无须修正, 即E’=E。

(6) 将评价集U= (U1, U2, U3, U4, U5) 量化, 如令U= (U1, U2, U3, U4, U5) = (5, 4, 3, 2, 1) , 则评价结果得以量化。则:, 该值接近于5, 说明此地块出让收益较高。这样, 在综合考虑了各个不确定因素的基础上, 得到了该地块的总体评价。政府可以再结合土地供应水平、供应结构、供应时点等其他因素来进行出让底价的确定以及相关决策的制定。

四、土地出让收益模型综合评价分析

土地出让实际操作过程中, 需要考虑许多因素, 而且许多因素具有较大的模糊性。模型综合评判法就是通过专家群体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模糊评判, 充分利用专家的智慧, 由定性分析转变为定量表述, 综合分析各个主要的不确定因素, 解决在土地市场尚不发育、市场资料不太齐备的情况下, 土地出让收益评价问题, 为城市政府土地出让运作过程中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许学强, 张俊军.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J].地理学报, 2001, (1) .

[2]刘兆云, 刘文赫, 吴琼.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中的模糊评判研究[J].经济研究, 2006, (2) .

3.土地综合整治效益应如何评价 篇三

武冈市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头堂乡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能大大提高项目区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项目通过武冈市头堂乡托坪等五个村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农村居民点建设、产业发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水利工程建设、公益设施建设、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整合,统筹安排规划范围内生产、生活、居住、建设、生态用地,合理布局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村庄建设,促进项目区新农村建设,实现项目区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位于武冈市东北部,离市区5km,国道武马路从项目区南边穿过,交通便利;北接青山村和大井村,西邻石头坪村和金明村,南临郝水河,东接二堂村和曹旗村;范围辖头堂乡托坪、小山、地母庵、双峰、江口五个村,其中托坪村为头堂乡乡政府驻地,总面积11.63平方公里。区域“山、水、田”特色分明,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区位优势明显。

项目区位于武冈市郝水河下游,属低山丘陵地区,相对高差小,地形平缓,地面坡度小。项目区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温多变、盛夏酷热、秋季长旱、无霜期长等季风性气候特征。年均气温16.6℃,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96.0毫米。

项目区土壤类型多样,共有水稻土、潮土、红壤、山地黄壤、黄棕壤、山地山甸土和黑色石灰土等7个土类、12个亚类、38个土属、120个土种。以红壤为主,质地粘重,山地黄壤次之,再次为黄棕壤。

项目区共有56个村民小组,村民2361户,人口8381人。耕地面积438.96公顷,人均耕地0.93亩,低于我国人均耕地1.4亩的平均水平。第一产业以种植为主,生猪等养殖业为辅。 第二产业主要为村办企业,共有20多家,以林木初加工为主。第三产业主要为饭店、超市等服务业,规模小。2009年人均产值3800元,人均农业产值2400元,人均纯收入1650元。

项目区共有各类水利工程设施374(处、台),其中拦河坝一座、50千瓦电灌站一处,小型水库两座,山塘20余口,各类排灌主支渠37公里。以上各类水利工程设施年久失修,淤积、渗漏、塌垮十分严重。现有的土质渠道大多为灌溉渠道,没有专用的排水沟,暴雨季节串排现象严重,农田排水不畅。

项目区有武马公路从边缘通过,乡级道路宽度为4米,村级道路宽度为3米,路面为砂石,机耕道、田间道路较差。项目区内村道和省道周边均有低压电网,电力设施比较齐全。约20%-30%的村民装有有线电话,无线网络覆盖整个项目区,通讯方便。项目区内主要为农业用地,无化工企业,无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少,主要是农业生产污水及雨水的排放,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项目区土地利用的问题

一是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较为散乱,“空心村”较多。项目区农民新建房多为自发性、自由式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布局散乱,扩张无序,基础设施不完善,形成有新房无新村的局面,也导致了“空心村”的形成。

二是耕地后备资源相对不足。项目区山地、丘陵、水面比重较大,难以利用的未利用土地较多,耕地后备资源相对不足,开发这些后备土地资源,投资较多,难度较大。

三是土地产出率不高。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土地产出率不高。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原则

一是综合性原则:所选取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必须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项目预期的效益。涵盖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内容。

二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应从定性分析入手,揭示其本质和内在联系,同时尽量将各类影响因素量化,避免随意性。

三是差异性原则:所选取的指标对当地的土地综合整治效益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能敏感地反映事物变化,无差别或差别不大的指标不能列入评价指标体系。

四是可操作性原则:涉及土地综合整治的评价方法和指标要简单明确,资料要易于收集,统计口径要统一,要尽量采用现有的统计数据。

指标体系的构建

层次分析法能合理地将定性与定量的决策结合起来,按照思维、心理的规律把决策过程层次化、数量化。其基本原理,是把所研究的复杂问题看作一个大系统,通过对系统的多个因素的分析,划分出各个因素间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再对每一层次的各个因素进行客观的判断后,相应地给出相对重要性的定量表示,进而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每一层全部因素的相对重要的权值,并进行排序。在效益评价指标建立的基础上,通过专家综合评判各个指标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及专家打分,得到土地综合整治前后单项指标原始数据,按照上述量化标准,得出土地综合整治前后单项指标的分值,依据评价模型,计算头堂乡土地综合整治前后效益评价值。

武冈市头堂乡土地综合整治前后效益评价值分别为52.7940和78.8840,土地综合整治后各单项指标值普遍高于土地综合整治前,说明该项目实施效果将会比较好。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别为41.8070和20.2025分,说明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尤其对农田水利、交通的改善效果明显,说明在本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方案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突出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提高。

(作者单位: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

4.土地增值税综合讲义 篇四

2013年土地管理基础精讲班第六讲课件讲义

土地管理基础精讲班第6讲课件讲义

(八)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

1、土地法规与政策的制定

在土地管理中,组织立法和制定综合性政策是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包括:

1)组织开展土地管理中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调查研究;

2)组织编制土地立法规划,组织拟定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

3)负责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中的使用解释工作,研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草案与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协调问题;

4)办理依法由国土资源部受理的行政复议工作;

5)组织开展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2、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其主要内容有:

1)开展初始土地登记,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租赁、授权经营及划拨等各类土地权属变更登记,土地使用权出租、抵押登记,土地用途变更登记及其他变更土地登记工作;负责土地证书监管。

2)研究解决历史遗留和新出现的土地权属问题的政策界限,负责确定土地权属,承担调处重大土地权属纠纷;开展土地确权、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

3.开展全国土地资源调查、变更调查及土地条件调查等专项调查工作,负责对土地资源状况进行评价。

4)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及时提供建设用地规模扩展等监测数据及分析成果;开展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土地权属状况及其变更情况的统计工作,及时开展统计分析,提供耕地变化为主的土地资源利用统计数据。

5)建立地籍信息资料公开查询制度及土地登记查证制度;掌握地籍管理工作动态,开展调查研究。例题:()是土地管理的基础。(2002年土地管理基础试题)

A.地籍管理

B.地价管理

C.土地执法监察

D.农地用途管制

答案:A

解析: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

3、土地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

在土地管理中,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计划是土地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计划的具体内容是:研究全国和重点地区国土综合开发的政策措施,编制全国性及区域性的国土观划和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拟定土地供应政策;指导、审查和编制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未利用土地开发规划等专项规划。

4、耕地保护

国土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土地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保护耕地。耕地保护的内容包括:

1)拟定实施耕地特殊保护、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理和复垦的政策;分析耕地增减动态,研究制定宏观调控和加强的措施。

2)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推进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监督等于作。

3)拟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技术和方法,制定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制度和措施。

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4)对已批准的各类建设项目涉及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措施的审核和监督检查工作

5)依据耕地数量变化情况的监测结果,对耕地总量减少的地区,提出限期采取补足措施的建议,并监督实施和组织验收。

5、农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征用

农用地转用是现状的农用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报批后转变为建设用地的行为。又称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1)拟定农地转用管理办法,拟定农地转用审查报批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拟定征地管理的有关政策和办法;拟定建设项目征用土地的审查报批管理办法。

2)承办需报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农用地转用、征地和土地开发的审查、汇总、报批工作。

3)指导征地制度改革,依法推行统一征地制度,规范征地程序和办法拟定征地补偿费用计算、使用和管理办法。

6、土地供应和市场管理

土地供应和市场管理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内容有;

1)制定地价体系和地价管理制度,开展土地分等定级、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和地价指数的评定与监测。

2)制定建设用地供地标准和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指导和规范国有建设用地的供应。

3)制定并组织实施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出资等管理办法和地产交易规则,规范土地市场,完善市场体系。

4)负责公布土地市场运行动态,预测土地市场发展趋势,研究和提出调控土地市场的措施。

5)制定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目录并组织实施,制定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及改变用途的政策和管理办法。

6)制定乡(镇)村用地管理办法,指导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管理及审批工作,指导各地制定乡镇各类建设用地标准、占地补偿办法及补偿标准,制定和组织实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办法,制定鼓励城乡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的政策和管理办法。

7、土地执法与监察

土地执法监察是实现国家土地管理职能,保证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全面实施的基本途径,其具体内容包括:

1)监督检查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2)受理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检举、控告;

3)调查土地违法案件;

4)受理不服土地行政处罚决定申请复议的案件;

5)指导、监督检查下级土地管理部门的土地监察工作;

6)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土地行政管理人员在依法执行职务时遭受打击报复的案件。

例题:土地执法与监察的具体内容包括()等。

A.监督检查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B.受理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枪举、控告

C.调查土地违法案件

D.受理不服土地行政处罚决定申请复议的案件

答案:ABCD

(九)我国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了解)

我国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采取垂直统一管理的方式,在中央成立国土资源部,下设国土资源部、局等等,由上至下统一管理。

现行土地管理体制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1986年国家土地管理局成立之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后,由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所确定实行的全国土地统一管理的体制。

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为了加强对全国土地的统一管理,决定成立国家土地管理局,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五条也明确规定:“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1998年,国务院组建了国土资源部,实行陆地与海洋,土地与矿产的统一管理,更体现全国土地统一管理的力度。

全国城乡土地统一管理的体制,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一是我国人地矛盾的内在需求。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土地管理首先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保证有限的土地养活众多的人口,切实保护耕地。耕地的保护实质就是协调好吃饭与建设,做到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吃饭与建设的关系协调,就要求对全国土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筹兼顾、合理配置。二是维持我国土地公有制的客观需要。土地公有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要维持和巩固土地公有制,就必须坚持土地统一管理,分散或分割管理会导致公有制的名存实亡,统一管理有利于土地的合理配置和土地利益的合理分配,兼顾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与发展,从而发挥土地公有制的优越性。

历史的实践也证明,土地由各部门分管,或统管与分管相结合体制,不但不能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反而造成政出多门、相互扯皮和土地管理的无序状态。过去,由于国家和各级政府未设置统一的土地管理机构,各部门自己管地,各自为政,自立条例、规定。凡涉及征地、批地的部门,都插手地政工作,要管都管,要不管都不管。所以,土地分散多头管理,不能有力地贯彻、执行国家制订的土地法规、条例和政策,不能强有力地制止乱占耕地和滥用土地的行为发生,致使国家土地资源不断遭到浪费和破坏,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也不断受到侵犯。

根据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土资源部代表国务院负责全国土地管理工作。全国地方各级政府从1986年开始已按《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成立了具有统管职能的土地管理机构。一般各省、自治区级的土地管理机关为厅级;地、市级土地管理机构为处级单位;县级土地管理机构为科级单位。根据国土资源部的“三定”方案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土资源部各司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国土资源部设14个职能司(厅、局)。其中有6个职能司(厅、局)与土地管理直接相关,承担着相应的土地管理职责。

l.政策法规司。组织起草有关土地资源的法律法规草案;组织协调部内有关立法工作;组织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办理有关行政复议事宜;调研和起草综合性的土地资源政策。

2.规划司。组织研究全国和重点地区国土综合开发整治的政策措施,起草编制全国性及区域性的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拟定土地供应政策;指导和审核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未利用土地开发规划等专项规划和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参与报国务院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核工作。

3.耕地保护司。拟定耕地特殊保护和鼓励耕地开发政策、农地保护和土地整治政策、农地转用管理办法,拟定未利用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开发耕地规定;指导农地用途管制、组织基本农田保护。

4.地籍管理司。拟定地籍管理办法,拟定土地调查、动态监测、地籍调查和统计的技术规范、标准并组织这些千作;拟定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和权属纠纷调处规则和权属管理办法,承担调处重大土地权属纠纷。

5.土地利用管理司。拟定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办法,指导基准地价、标定地价评测。

6.执法监察司。组织对执行和遵守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拟定土地执法监督和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的规定,组织开展对土地利用规划、农地转用、土地征用、土地资产处置、土地使用权交易行为的监督监察,依法组织查处重大土地违法案件。

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例题:根据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代表国务院负责全国土地管理工作。

A.建设部

B.国土资源部

C.土地管理局

D.土地管理部

答案:B

解析:根据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土资源部代表国务院负责全国土地管理工作。

(十)土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了解)

1、土地管理是协调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

伴随着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日益突现,人地矛盾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人地矛盾不仅表现在各部门各产业之间对土地需求的矛盾上,也表现引人与人之间对土地需求的矛盾上。人地矛盾是社会其它具体矛盾的一个主要根源。

土地管理通过协调人地矛盾,从而成为协调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

2、土地管理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随着人口的剧增,各项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耕地的锐减,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人口、土地、粮食、环境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可持续发展也日益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而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必须依赖土地的科学管理。

3、土地管理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

人类历史上发上的动荡和战争,主要源于自然资源的争夺和饥荒,这两点都与土地管理密切相关。土地管理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

例题:下列土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正确的是()。

A.土地管理是协调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

B.土地管理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C.土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没有任何关系

D.土地管理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

答案:ABD

解析:土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有密切关系。

(十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土地管理的演变历程(了解)

1.1949一1978年,重要法律《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1949年7月,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下设内务部。内务部下设地政司,作为全国土地管理机关,主要负责地籍测量、地籍管理、城市房地产管理、土地征用和房地产交易管理、土地租税、城市管理规划及考核等。之后,土地管理逐步向各部门分散。1952年,城市营建规划及考核移交新成立的建筑工程部;1954年,撤销了地政司,在农业部设土地利用总局;1956年,在土地利用总局的基础上成立农垦部,主管全国所有荒地和国营农场建设工作;城市房地产管理下作移交新成立的城市服务部,内务部仅保留土地遗留问题处理和部分征地划拨等于作。

1962年颁发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案草案》,明确了农村集体土地的范围,基本形成了适应计划经济需要的土地管理体制。

2.1979一1986年,重要法律《土地管理法》

文革时期,许多地方的土地管理机构被解散,土地管理工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1979年,国务院设立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下设土地资源组,由农业部牵头起草土地利用分类标准、调查规程,并开展土地详查试点,在试点实践基础上修改并颁布土地调查的技术标准,提出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调查的报告。1984年,国务院批准部署在全国开展土地调查工作。1982年修订了《国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同年,改革土地管理体制,1982—1986年国家实行所谓城乡分管的体制,地方的农业部门建立了土地管理部门,而城市内部则保留了房地产管理局,部分恢复了地政管理职能。1986年,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要求强化土地管理,刹住乱占耕地之风。同年,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了全国地政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的原则。

3.1987一1990年,重要法律《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直属国务院的国家土地管理局正式成立,接着地方各级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也相继成立。1988年,修改《土地管理法》,确定了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土地使用权可依法转让的原则;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1990年,颁布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城镇土地有偿使用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4.1990年以后

1990年以来,我国土地管理千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为主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土地市场秩序逐步规范,土地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健全,耕地保护制度逐步完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进一步规范,土地利用规划和用途管制得到落实。

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有限期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权可以出让、转让、出租、抵押。从1997年起,党中央国务院决心用世界上最严格的措施来管理土地、保护耕地。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进一步明确规定: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包括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应该说,宪法的修改和几部重要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总的来看,这一时期土地使用制度变革的主要内容是变无偿、无限期、无流转的行政划拨供地,为有偿、有限期、有流转的出让供地。但基于我国的现实,大量的建设用地仍然实行划拨供地。因此,这一阶段的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突出特点在于,制度格局上的划拨制度与有偿使用制度并存,且划拨制度作用的覆盖面大于有偿制度。

2004年,中央政府决定在全国实行省以下土地垂直管理体制,以进一步加强国家对国土资源的宏观调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近年来,中央把国土资源部门作为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参与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从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实施管理,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健全土地节约利用和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完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土地管理思路,为下阶段中国土地管理明确了方向。

例题:()年,中央政府决定在全国实行省以下土地垂直管理体制,以进一步加强国家对国土资源的宏观调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A.2001

B.2002

C.2003

D.2004

答案D

解析:2004年,中央政府决定在全国实行省以下土地垂直管理体制,以进一步加强国家对国土资源的宏观调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5.职称英语综合类完形填空讲义7 篇五

The central problem of economics is to satisfy the people#39;s and nation#39;s wants.

The problem we are faced with is that our resources, here identified as money, are __1__. The only way we can resolve our problem is to make choices. After looking at our resources, we must examine our list of __2__ and identify the things we need immediately, those we can postpone, and __3__ we cannot afford. As individuals, we face the central problem involved in economics-deciding just how to allocate our limited our limited resources to provide __4__ with the greatest satisfaction of our wants.

Nations face the same problem. As a country#39;s population ___5__, the need for more goods and services grows correspondingly. Resources necessary to production may increase, but there __6__ are enough resources to satisfy the total desires of a nation. Whether the budget meeting is taking place in the family living room, in the conference room of the corporation __7__ of directors, or in the chamber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in Washington, the basic problem still exists. We need to find __8__ of allocating limited resources in order to satisfy unlimited wants.

A short time ago economists divided goods into two categories, free and economic. The former, like air and water, were in __9__ abundance that economists had no concern for them. After all, economics is the __10__ of scarcity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Today many of these “free goods” are __11__ very expensive to use. Pollution has made clean air and water expensive for producers#39; extra costs, and __12__ taxpayers who pay for the government#39;s involvement in cleaning the environment.

In the 1990s, almost all goods are __13__. Only by effort and money __14__ obtained in the form people wish.

Meeting needs of people and the demands from resource available __15__ the basic activity of production. In trying to meet unlimited wants from limited economic goods, production leads to new problems in economics.

EXERCISE:

1. A) limited B) unlimited C) scarcity D) abundant

2. A) want B) problem C) wants D) resources

3. A) those B) some C) others D) many

4. A) them B) themselves C) ourselves D) ours

5. A) expand B) extends C) grows D) increase

6. A) always B) sometimes C) often D) never

7. A) management B) function C) board D) group

8. A) people B) economists C ) way D) methods

9. A) so B) great C) such D) such an

10. A) form B) study C) means D) source

11. A) practically B) in practice C)in reality D) practicably

12. A) the B) / C) for D) with

13. A) plentiful B) scarce C) abundant D) in full supply

14. A) they can be B) can they be C) they must be D) must they be

15. A) are led to B) leads C) lead to D) leads to

KEY:

A C A C C D C D C B C C B B D

PASSAGE 14

Newspaper Reports

There are many type of reports. A report is simply __1__ of something that has happened. The commonest are __2__. We get them in newspapers, over radio and __3__ television. Sometimes cinemas also show us newsreels.

The main purpose of a newspaper __4__ provide news. If you __5__ a newspaper closely, you will find that there are all types of news: accidents, floods, fires, wars, sports, books, etc. The news __6__ everything that happens to people and their surroundings. Sometimes there are news items which are very __7__.

The big __8__ bold words above the news items are called headlines. Their purpose is to __9__ attention so that people will buy the newspaper because they want to read __10__ of the news.

A news report is usually very short, __11__ when it is about something very important, but it __12__ a lot of information. It is also written in short paragraphs. The first paragraph is in __13__ a summary of the news item. It gives all the necessary information: what, when, where, how, why. The other paragraphs give __14__ of the subject. There may also be interviews __15__ people. The words actually spoken by them are within inverted commas.

Often there are photographs to go with the news to make it more interesting.

1. A) a count B) an account C) an accident D) an incident

2. A) news reports B) new reports C) news report D) new report

3. A) over B) by C) on D) through

4. A) is to B) is C) is to have D) is to be

5. A) examine B) watch C) look D) see

6. A) concludes B) covers C) conclude D) cover

7. A) amuse B) amused C) amusing D) to amuse

8. A) or B) as well C) both D) also

9. A) give B) attain C) pay D) attract

10. A) the rest B) rest C) other D) the other

11. A) besides B) apart from C) except D) except for

12. A) composes B) concludes C) confirms D) contains

13. A) details B) reply C) all D) fact

14. A) fully details B) full details C) details fully D) details full

15. A) with B) between C) to D) among

6.土地增值税综合讲义 篇六

一、选择题

1.(2017·成都三模,33)1543年《天体运行论》出版,针对“日心说”,路德讥讽哥白尼是“自命不凡的占星术士”“愚蠢到公然与圣经相违背”,加尔文也回应道“有谁胆敢将哥白尼的依据置于圣灵之上呢?”这表明()A.自然科学仍待突破神学的束缚 B.宗教改革阻碍科学革命的推进 C.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背道而驰 D.新教与旧教教义主张基本一致 答案 A 解析 针对“日心说”,路德和加尔文持反对意见,说明自然科学仍待突破神学的束缚,故A项正确;路德和加尔文反对“日心说”,但不是反对科学革命,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神权统治,有利于科学革命的兴起,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而不是与文艺复兴背道而驰,故C项错误;新教主张因信称义,而旧教主张因行称义,因此二者基本主张不一致,故D项错误。

2.(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33)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对支配天体运动的若干定律的发现,推动了启蒙运动,并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牛顿的发现推动启蒙思想家()A.相信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B.发现了支配人类的永远不变的法则 C.提出了自由放任主义理论的一般原则 D.宣扬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的基本原则 答案 A 解析 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使得启蒙思想家相信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故A项正确;牛顿经典力学只是启发思想家探索人类社会的规律,“发现了支配人类的永远不变的法则”夸大其影响力,故B项错误;C项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一,故C项错误;D项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之一,故D项错误。

3.(2017·黑龙江哈三中三模,32)科学家胡克在听了某著作的提纲后说:“亲爱的先生,我真为您高兴,不过我也暗暗地为您捏一把汗啊。如果您不是生在维多利亚女王的英国,而是生在16世纪的西班牙,那您可能就会被当作异教徒而被处以火刑了!”据此推断“这位先生和他的著作”是()A.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 B.达尔文和《生物进化论》 C.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 D.牛顿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答案 B 解析 马克思是德国人,故A项错误;达尔文生活在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时代,故B项正确;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故C项错误;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是在1687年,故D项错误。

4.(2017·桂林、崇左、百色一模,35)爱因斯坦曾言:“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爱因斯坦的理论()A.建立的信息网络大大缩小时空距离 B.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C.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D.主要论证时间和空间可以单独变化 答案 C 解析 爱因斯坦的理论是相对论,没有建立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了信息网络,故A项错误;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研究的是普朗克的量子论,故B项错误;爱因斯坦的理论改变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也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故C项正确;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空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时间和空间无法单独变化,故D项错误。

5.(2017·韶关一模,35)某种文学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重视情感的抒发,“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由此判断,其文学风格是()A.浪漫主义

C.自由主义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绝对自由,重视情感的抒发”是浪漫主义的体现,故A项正确;现实主义的B.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特征是关注社会问题,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故B项错误;自由主义不是一种文学风格流派,故C项错误;现代主义主要体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有悖于传统,故D项错误。

6.(2018·江西师大附中高三月考,35)西方某著名话剧在布景和道具的选择上,做了这样一种令人感到衰败而没有生气的设计:荒郊外一棵仅有几个叶片的树、衣衫褴褛的流浪汉,绳索和沉重的背囊无不透出压抑的沉重和挣扎的无奈。据此判断,该剧为()A.雨果《巴黎圣母院》

B.易卜生《玩偶之家》 C.贝克特《等待戈多》

D.萧伯纳《苹果车》 答案 C 解析 根据“令人感到衰败而没有生气的设计”可知该话剧反映了苦闷、迷茫、无奈的心态,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A项错误;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B项错误;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代表作,故C项正确;萧伯纳《苹果车》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D项错误。7.(2018·湖南十校协作体高三调研,48)读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幅图,该过程实质上()

世界名画《公牛》的诞生过程

A.反映了美术领域的多元一体 B.说明了印象派绘画影响甚微 C.强调了美术领域的复杂多变 D.体现了立体画派绘画的特点 答案 D 解析 立体画派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形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而材料由一个实物最终抽象成一个碎片,符合立体画派的特点,故D项正确。

8.(2017·青岛高三期末,24)2006年,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几位意大利影评专家最后这样评述冯小刚的《夜宴》:“无论从情节还是从结构而言,《夜宴》都过于西方化……如果抽掉背景的时代设置,根本就看不出这是一部中国电影。”由此推断,这些影评专家认为()A.艺术应该做到内涵与形式统一 B.世界文化出现多元化的发展 C.中国影视情节符合西方人口味 D.艺术价值源于对现实的演绎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夜宴》都过于西方化……如果抽掉背景的时代设置,根本就看不出这是一部中国电影”说明《夜宴》形式和内容的不协调,意在强调艺术应该做到内涵和形式的统一,故A项正确。

9.2016年11月17号,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施分离,昭示了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再创新高。下列对航天技术空间科技领域发展进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1967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B.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C.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D.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 答案 A 解析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我国首次承揽商业卫星发射业务是在1990年,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是在1984年4月发射成功的,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0.(2017·山西五校高三第五次联考,31)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由张梓吕领衔研制的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 500次;1959年,由张效祥教授领衔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万次。这反映出()A.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突破 B.当时中国科研出现“左”倾冒进现象 C.当时中国科技人才大量涌现

D.新中国计算机技术落后于欧美等国家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中国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大幅增加,说明我国在计算机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故A项正确;材料中电子计算机运行速度是实际存在的,不是“左”倾冒进的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涉及两位科学家,不能说是大量人才涌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中国与欧美国家计算机水平的比较,故D项错误。

11.(2017·洛阳三模,30)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然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一变化表明()A.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政策转变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 C.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得以纠正 D.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基本确立 答案 B 解析 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然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可以得出政策转变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B项正确。

12.(2018·北京海淀高三查缺补漏,22)新中国历史上曾掀起过一场“读书热”,年轻人奋发读书、立志成才、改变命运,年长者也勤奋学习、不甘落后,誓言“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人们都处于饥渴阅读状态之中。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华民族面临复兴的重任 B.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D.世纪之交,中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年轻人奋发读书、立志成才、改变命运,年长者也勤奋学习、不甘落后”“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可知,此现象出现的背景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8·宁夏高考模拟一,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草纲目》所包含的科学知识极为丰富。书中所表达的初步的生物进化论思想,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创造。李时珍在参阅八百多种书籍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观察,建立起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系统。他将1 892种药物分为十六部,六十大类,以部为纲,以类为目,依次排序。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等动物、植物,到高级动物、植物,反映了自然进化的规律。这些,向近代科学分类法前进了一大步,对生物分类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书中还记载了一些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注意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材料二 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是一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书中首次提出进化论的观点。达尔文考察和对比各地的物种性状,将同一变种或亚变种中的个体进行比较来研究变异的原因,得到了物种渐变的结论。在长期考察和大量事实论证的基础上,得出了生物演化发生的机制:演化是生存竞争中自由淘汰的结果,食物与空间等资源有限,只有最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而后又提出科学证据,证明所有生物物种是由少数共同祖先,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过程后演化而成的。

材料三 《本草纲目》问世后,被中国医学界奉为至宝,一定程度上被神圣化了,但它最大的作用,只在于中医领域的治病用药,中国的中医家、读书人,没有人对它分析、验证、质疑,没有人问,为什么此草药对病人有用?原理何在?也许《本草纲目》犹如丰富的矿藏,可挖掘的太多了,为后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经验。而他初步的生物进化论思想当时没有人意识到它有特别的意义。……《物种起源》在百余年来的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1859年在英国伦敦出版以来,受到学界及市民的热捧,被争相购买。这本书的第一版印刷了1 250册,在出版之日就全部售罄。它发表传播后,生物普遍进化的思想以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为学术界、思想界公认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在它的思想影响下,1865年奥地利植物学家孟德尔从豌豆的杂交实验中得出了颗粒遗传的正确结论,20世纪初遗传学建立,20世纪40年代“现代进化论”创立。可以说,这本书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是最伟大、最辉煌、划时代的里程碑。——以上材料均引自《世界科学技术史》(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本草纲目》和《物种起源》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差异。

(2)依据材料三,分别指出当时人们对两部著作的关注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答案(1)差异:《本草纲目》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是感性经验,缺乏理论探究。《物种起源》重视证据,通过论证得出结论,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

(2)不同:人们关注《本草纲目》重在治病用药,它的生物进化思想没有得到重视。《物种起源》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受到广泛关注,对人类思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原因:《本草纲目》成书时代:封建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封建统治实行思想专制;近代自然科学没有兴起。《物种起源》成书时代:工业革命广泛开展;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

14.(2017·玉林、贵港、梧州二模,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霍布斯鲍姆在其《革命的年代》一书中着重表现了19世纪的历史。他认为,19世纪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

——《英国工业革命的思想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有益启迪》

材料二 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生活的时代(1812~1870年)正好也是英国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他以其艺术家特有的敏感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并在其小说中真实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时代。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研究英国的工业文明,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意义。研究狄更斯作为一个作家对于现代化的经验与感受,可以深化我们对我国现代化的认识和思考。——《狄更斯小说中的工业文明》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这一时期科学理论和技术进步的代表性成果。(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借助狄更斯小说作品用以研究英国工业文明的合理性。综合材料一、二,谈谈英国工业化给我们的认识与思考。

答案(1)成果:理论上,1859年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或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实现了电磁学的重大突破;技术上,以发电机为标志的电气技术发明出现并开始进入生活。

(2)合理性:狄更斯作为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通过对下层生活的描述,相对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而狄更斯所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时期,借助其作品,对侧面研究英国工业革命文明是有其合理性的。

7.走进黑土地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篇七

1 主题选择指导

利用综合实践课与假前讲座等形式, 对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研究专题与活动主题选择的指导。

1.1 在讲座指导中, 注意激发学生参与社会

实践活动的兴趣和欲望, 使学生了解走进自然, 亲密接触自然, 走进社会, 体验生活, 亲身经历是一种快乐;关爱他人, 帮助他人, 承担社会责任, 服务于社会, 实践于社会,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是人生的一种最大的幸福。

1.2 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 学校的各活动中, 家庭生活中, 社区服务中细心观察, 用心体会, 仔细分析。从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和活动主题。

1.3 各学科教师合作, 集中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指导。

使研究专题、活动方案, 主题设计的内容、实验方法更丰富、更有操作性。体现全员参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1.4 选择研究专题与活动主题易小不易大, 精选细筛。

要选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 贴近自然, 贴近社会活动的主题。

1.5 还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 要让学生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1.6 选择有创新性的研究专题与活动主题,

要有创造性思维和联想, 在实践活动中善于去发现新的问题, 分析新问题, 解决新问题。使主题具有再生能力。

1.7 选择养育我们的家乡, 黑土地文化专题和北大荒发展建设的活动主题。

了解我们的家乡, 建设我们的家乡, 弘扬北大荒精神。

1.8 在指导中教师也要向学生提供一些专题研究方法, 活动主题设计方案和案例供学生参考学习。

1.9 指导学生撰写实践活动报告和调查报

告, 既要写出实践调查的结果, 又要写出参加活动的亲身感受和体验过程, 既要写出事物的发生发展原因影响因素和提出问题, 又要写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既要写出参与实践活动的体会和感悟, 又要提出合理化建议。要思路清晰, 观点鲜明, 论据充分, 结论正确;合理化建议要有实效性和创新性, 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指导, 使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做到活动有主题, 研究有方向, 参与有计划, 调查有项目, 合作有小组, 做到有效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2 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实践活动

我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于垦区的各个农场, 来自于黑土地, 农场是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最好的实验基地, 农场各部门的专家和职工就是最好的老师。学校与各农场建立起了长期的联系并且设有固定的实验基地。根据假前同学们自己所选择的课题和同一农场或住地较近原则、不分学年、不分班级地形成实践活动合作小组。让学生回到各自的家乡农场, 走出课堂, 去拥抱自然, 拥抱黑土地, 去体验农场生活, 去了解家乡的变化, 去感受黑土地文化和北大荒精神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如:农业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去调查了解农场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情况, 北大荒农业对国家粮食生产供献。到农田去劳动, 欣赏金色的麦浪和一望无边的豆田, 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的艰辛与金秋收获的快乐, 去考察农业机械化使用程度和利用率。去观察大马力拖拉机作业与飞机低空施肥喷药的壮观场面。去调查病虫害的防治, 了解大豆、小麦、水稻优良品种的培育与发展。去了解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流程与农垦企业文化。

经济实践活动专题小组:了解农场经济的发展, 了解农场是怎样从以消耗资源与污染环境为代价的陈旧农业经济模式转变成新型环保绿色农业深加工经济模式的。调查经济危机对粮食和牛奶价格的影响, 调查农场职工年平均收入是否提高, 生活是否改善, 职工的养老方式, 居住环境的改善, 农场小城镇建设进展与长远规划等。

文化教育实践活动课题小组:去了解农场社区文化建设, 去感受具有地方特色的黑土地文化广场是如何弘扬北大荒精神以及北大荒精神对新一代北大荒人的影响等。通过走访, 收集农场的发展历史, 了解老一辈垦荒人为农垦的发展和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当义工与志愿者参加环保日、世界水日、植树节活动, 为农场建设添砖加瓦, 体验社区服务的快乐。

环境保护专题实验活动小组:通过调查、访问来了解农场的环保情况, 调查水污染、水土流失情况、农作物农药残留对健康的危害等。了解农场的绿化情况, 写出调查报告, 提出合理化建议等。

体育与文艺实践活动小组:参加农场文化广场的文艺活动与健身活动。虚心地向行家学习与请教, 参加文化广场的歌唱祖国, 弘扬北大荒精神演唱会, 体验, 欣赏具有浓厚黑土地文化和有地方特色文化大餐。同职工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辅导老年人学习太极拳, 向农场职工宣传我国8月8日首个全民健身日, 天天健身, 天天快乐;好体魄, 好生活;全民健身, 你我同行的体育理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 活动成果的展示与评价

假期后用多种形式的总结, 成果展示与评价的方法, 来展示走出校门, 走进农场, 走进黑土地实践活动的成果。如以班级、实践活动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进行活动实验总结, 宣读调查报告, 论文答辩和进行劳动成果小制作、小革新、小发明的展示。评价采用教师随机点评、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 让学生认识自我, 发现别人的长处, 取长补短, 不断完善自我。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以鼓励和激励为主, 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为目的。重视过程评价, 特别是学生在农场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的热情和独特创新方法, 用图片、录像、实物展示劳动成果、设计、制作、小革新, 小发明等, 都应得到应有的鼓励、认可和肯定。对在实践活动中表现不够热心、不够积极主动的、设计制作与实践报告不完善的同学也不要横加指责。在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的同时, 真挚的给他们介绍其他同学好的活动方法和设计方案与创新思路, 点拨今后实践的路子和研究方向。使他们树立参加实践活动的信心, 激发参与实践活动热情。

教师也融入了学生之中, 领着学生走到农场实践活动中去, 亲身体验黑土地文化的深厚底蕴, 去指导学生怎样收集资料、查阅文献, 去帮助在调查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在社区服务中去诱发学生的新的发现, 新的开掘与创新。在劳动实践中亲自体验、直接感受, 引导学生去革新去创造。在师生合作、互动交流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师生相互沟通, 相互影响, 相互补充, 形成一个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团队。

我校开设综合实践课的目的就是带领同学们走出校园, 走进大自然, 走进黑土地, 拥抱自然, 拥抱黑土地, 拥抱社会, 体验农场生活, 感受北大荒精神,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使假期的生活丰富多彩。

8.土地增值税综合讲义 篇八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利用

1.土地资源利用要科学规划和加强管理

(1)坚持规划先行,保障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规划先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提升土地价值作用巨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生态旅游及文化产业快速走向新阶段的题中之义。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举措。通过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同时,我们还要合理统筹规划建设用地。切实的利用好乡镇土地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科学布局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结构和分配。以超前的科学规划意识为指导编制规划,以保护耕地为出发点,落实各项事业,着力于保护耕地、整洁村容、方便居民生活,规划城乡和区域的综合发展、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超前规划好新农村以后用地。规划要满足乡镇和村庄建设的共同、和谐发展。在保障耕地质量和总数量的基础上,完好的衔接乡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与工业布局。统筹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规划,实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机衔接。

(2)加强管理。首先,实行规划管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选址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城市建设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地上建筑物建设必须按批准的规划要求实施。农民建房应当与旧村改造、土地整理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用地。各乡镇要采取严格有效的措施,积极引导农民建房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其次,实行耕地保护责任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耕地保护责任,每年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各乡镇人民政府必须对本行政区域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以及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负总责。

2.要牢固树立节约集约用地理念

(1)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特别是建设用地为核心,切实转变粗放用地方式。要破除节约集约用地无关紧要的思想,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要深刻认识国情、省情、市情和县情,要从“地大物博”误区中走出来。就我们国家而言,用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养育着占世界22%的人口。因此,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新增建设用地增长的规模和速度,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严格划定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控制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科学合理有序推进可以充分利用的土地,因地制宜地拓展建设用地空间。提高单位建设用地产出效益,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要加大用地保障推动跨越发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盘活利用存量土地相结合。在挖掘建设用地内部潜力、盘活存量土地方面,做到了与新一轮城乡地籍调查结果结合、与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结合、与企业改制结合、与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结合。通过将闲置土地盘活使用,有效地减轻了用地压力。同时,要注重土地规划的有机衔接,做到“想远、看近、抓当前”。想远,就是要围绕“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总体战略,及早谋划土地利用长远规划;看近,就是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道路及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规划的衔接,确保“多规合一”;抓当前,就是要在现有可利用土地规划的前提下,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方案,优先保障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

(3)严控新增建设用地供应:一是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用地准入门槛,对用地标准以及投资强度、容积率强化按相关规定达标;二是把好供地环节用地面积、项目的审查关,重点支持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和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合理用地,重点保障“三农”、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建设。三是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流转,积极引导农居向小城镇、中心村集聚。严格执行法规政策,增加工业用地容积率、建筑密度、投资强度,盘活存量土地,避免土地闲置和浪费,鼓励用地单位建造多层厂房等,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主方向

(1)要加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宣传,引导各级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城镇扩张与生态和谐的关系,把用地观念统一到国家的政策要求上来。要加大节约集约用地政策的宣传,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发展质量的社会实践中去,切实转变传统用地观念,把用地观念统一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上来。同时,积极落实高水平节约集约用地措施。城乡所有工业用地坚持高容积率、高密度的原则。加强工业用地、物流用地等建设标准的研究和制定,适度提高容积率,控制绿地率,集中布局配套设施。将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使用调整相结合,把土地供应给用地集约化程度高、效益好的项目。凡适合进多层标准厂房的行业或企业,全部入驻多层标准厂房。引导企业推进“零增地”技改。

(2)加大土地监测力度,实现土地管理科学化。加大土地监测力度,建立土地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土地动态监测和信息管理,随时了解土地利用变化,为制定土地管理政策提供可靠依据。将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技术、数字测量与成图技术等应用于:土地资源管理,加大土地动态监测和信息管理力度,建立土地信息管理系统,随时了解土地利用变化,为制定土地管理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3)积极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首先,加强农用地结构调整和农业区域布局优化的引导。鼓励利用非耕地和在不改变耕地种植业用途的前提下,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确保不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面积。通过经济补偿机制和市场手段,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向有利于增加耕地的方向进行。其次,稳步推进土地整理。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整理。加大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大农村居民点整理力度,稳妥推进迁村并点和空心村治理。组织实施土地整理重大工程,土地整理资金重点向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土地整理重大工程倾斜。

4.结束语

上一篇:甘南草原骑马记作文下一篇:安全社区建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