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人才生活工作环境(精选12篇)
1.改善人才生活工作环境 篇一
2012年是经济发展快速稳增长时期,国家对环保的重视早已提上日程。据环保部门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各省市还将逐步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不断促进农村环境质量的整体提高。
科学规划农村环保项目切实解决“脏、乱、差”现象
全国各地农村生活条件良莠不齐,部分部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落后,养殖区和生活区交
叉,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尿基本是无处理或直接排放农田,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近村、屯耕地受生活垃圾污染严重,既影响了环境质量又不利于畜牧业发展。还有一些村屯集中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饮用水有污染现象。
为切实解决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各环保部门都应该着力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科学规划环保蓝图,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管和项目建设及效果的跟踪考核,使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得到根本保证,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水平有较大提高,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有实质性改善,农村养殖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近年来,许多村民为了提高种植物产量,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不但影响通气透水及农作物根系生长发育,而且使部分粮食和蔬菜含有残留毒害物。
为解决这一问题,各省市应该对土壤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建立污染土壤风险评估、环境现场评估和土壤污染修复制度。建立土地使用土壤环境质量评估与样品备案制度。初步构建土壤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体系。在土壤污染调查的基础上,对重要敏感区和浓度高值区进行加密监测、跟踪监测。对土壤污染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建立农村地区污染场地清单,严格控制污染场地再开发利用的环境风险。加强土地保护,开展土地修复试点,初步形成土地修复机制。
推广清洁能源新技术保护农村空气质量
由于地理位置和农村经济发展等因素,有些农村居民向来以燃烧秸秆、树枝等原始燃料做饭、取暖。不但污染环境,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十二五”期间,各省市应该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逐步推广不同类型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大力提高农村清洁能源普及率。推广应用太阳能、小型风能、秸秆气化、秸秆压块成型制炭等新能源技术,在开发新型清洁能源时,要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逐步改变农村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此外,还要建立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强化农村和农业环境监管。因为农村的环保监管一直
是农村环保工作的薄弱环节,农村的环保监管网络需要得到完善,农民的环保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
2.改善人才生活工作环境 篇二
一、南通大学基本概况
南通大学于2004年由南通师范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医学院三所本科院校合并而成, 是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地方性综合性大学。学校办学历史源远流长, 可追溯到1912年由清末状元、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和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南通大学现占地面积3700余亩, 有4个校区25个学院和1所大型综合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5万余人。
二、南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分析
(一) 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历史机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 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同时结合南通实际来看, 南通面临着两大国家规划———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全面实施阶段, 南通市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条件日益成熟。南通市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 力争实现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这要求必须加快教育发展, 依靠教育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南通大学是南通地区唯一的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 理应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通过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 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技创新中做出贡献, 更好地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
(二) 南通大学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
(1) 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南通大学现有94个本科专业, 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等10个学科门类, 是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2013年正式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是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同时具有2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5个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 26个江苏省重点学科, 5个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 1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2) 师资队伍日益壮大。学校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 截至2012年, 全校1808名专任教师中, 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有1489人, 占师资总数的82.36%。教师的职称结构更趋合理, 高级职称比例逐年提高, 2012年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比例占47.62%, 其中博士、硕士生导师700余人。学校先后有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3人获得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3人当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3人获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1人获南通市“首届江海杰出英才奖”。
(3) 经费投入不断加大。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投入的增加, 学校不断加大人才培养经费的投入, 确保各项经费能够满足需要;同时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管理与监督, 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2010-2012年,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本科实验经费、本科实习经费等均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
(4) 配套设施逐步健全。在图书资料方面, 截至2012年, 图书馆馆藏文献总数228万余册, 生均90册, 中外文期刊8033种, 中外文数据库50个, 电子图书139万册, 中外文博硕士论文432万篇;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上, 截至2012年,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3911.45万元, 其中2012年新增6534.07万元, 生均1.44万元, 满足了本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实验室建设上, 整合实验教学资源, 积极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平台, 很好地满足了实验教学、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毕业设计等需要;在信息资源及其应用, 目前校园网出口为4300M, 校内骨干带宽为10G, 有线网络信息点数为5.5万, 校内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800余门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全部上网。引进校外精品课程、校外精品视频公开课162门。
三、南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就
(1) 取得丰硕的创新成果。南通大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利用各种途径, 为学生搭建创新实践活动平台。同时设立专项基金, 扶持学生自主创建科技社团, 组织学生参加创新训练和学科竞赛, 有力推动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每年有近7000名学生参加各级创新类项目, 400多位教师参与竞赛的指导工作,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2010-2012年, 在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1193项, 优秀组织奖20项;获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492项, 其中国家级项目45项, 省级项目152项。
(2) 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学校始终坚持走科技强校与自主创新之路, 创建了一批高端创新载体和多层次的科技创新基地。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点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 有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工程中心、临床医学中心各1个, 有3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拥有市级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工程中心共17个, 建有校级科技创新平台 (研究中心14个) ;同时积极推进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模式, 2012年, 续签或新建实践基地389个, 南通大学-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3) 服务地方能力明显加强。南通大学服务地方的机制已初步形成, 已与南通六县 (市) 、三区党委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 形成了稳定的合作机制, 并探索与南通市周边地区党委政府和一批重点乡镇、工业园区管委会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制定了《科技人员挂职工作管理办法》, 引导鼓励全校师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知识贡献。初步形成校企之间网络化的工作平台, 由单纯的项目合作向联合研发、建设平台、成果转化、人才交流等多方位服务转变。截至2012年年底, 有163名专家担任企业科技顾问, 与58家重点企业建立了“校企联盟”, 共建了114家产学研基地, 共建了16个研发机构, 在企业建立了13家研究生工作站。
南通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部分师生在创新教育理念上还存在误区等,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仅包含创新教育环境的建设还包括从理念到能力等多个子系统的建设, 需要全体师生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以培养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而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本文通过对南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分析, 总结出南通大学通过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来培育良好的育人环境, 从而在创新人才建设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以期能为地方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创新人才,教育环境,南通大学
参考文献
[1]金心红.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制约及其破解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12, (12) .
[2]包瑜.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论文, 2009.
[3]陈华杰.地方普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环境的构造[J].黑龙江教育, 2011, (7) .
[4]刘颖, 孙诚.改善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环境的若干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 2011, (6) .
3.改善人才生活工作环境 篇三
我们已经建立的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校工会,德育处,校团委,教务处,总务处,教科室的负责人以及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自然组的教研组长为成员的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工作计划的制订,实施,检查,研讨与考评。
管理制度
1、讲究卫生,服装整洁。
2、爱劳动,爱护公物。
3、美化环境,义务植树。领养树木的学生要爱护、保护自己所领养的树木。
4、保管好各自清洁区的花草树木,常给花草浇水年。(每个班可以分一个绿化区,每天要负责自己区域内的清洁和绿化工作。)
5、每周在广播中宣传一篇学生所学关于绿色校园所做的事及在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
6、禁止在草坪,花台中打闹,玩耍。
7、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
8、不乱写乱画,乱倒垃圾。
4.领导积极改善员工工作环境 篇四
为了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刘总亲自抓环境管理,在刘总的安排下,公司领导组织人力精心核算,以俭为本,积极改善员工工作、休息环境,为传达室增添新桌椅、电视等设备,并对原有办公设备进行了更换和维修。
擦亮公司的对外窗口
5.上半年改善经济环境工作 篇五
情 况 汇 报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改善办的精心指导下,青川乡结合实际,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深入推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现将半年来所做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明确任务
乡党委、政府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非常重视,年初召开专题会议,按照县级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责任状要求,明确目标、任务及完成时限。结合实际,成立青川乡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确立分管领导和部门同志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为青川乡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每月均安排一定时间到各行政村了解情况,积极与村、企事业单位加强沟通,班子成员和基层干部一道出谋划策,解决问题,钝化矛盾,攻克困难,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扎实开展“政风建设年”工作
乡党委、政府将“政风建设年”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并认真组织实施。一是召开党委会议。3月份,乡党委组织召开了专题党委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乡党委会议研究决 1
定成立工作组织,由政府乡长担任组长,人事监察和纪检委员等工作人员担任成员,同时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二是召开机关干部大会。党委副书记宣读了青川乡“政风建设年”工作实施方案,乡党委书记对此项工作做细致安排,并提出相关要求。三是制定整改措施。乡“政风建设年”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单位上报的自检自查材料进行汇总,共计三个大方面、七个小方面的问题。随后,领导小组组长组织相关人员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四是听取汇报。6月29日乡主要领导听取了班子成员及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各汇报人员针对自身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叙述,主要领导结合检查情况和个人汇报情况,对相关站所办进行了点评。
三、深入落实两个《办法》、规范权力运行
1、把贯彻落实两个《办法》与“政风建设年”活动、反腐倡廉分层分岗教育相结合。深化分层分岗教育,把两个《办法》作为廉洁从政教育的基本教材,作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把贯彻落实把两个《办法》与开展反腐倡廉“党务公开”“制度执行年”活动相结合。进一步健全“三必谈、三必做”制度、民主理财制度、党务、政务公开制度,把贯彻落实两个《办法》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检查,通过深化党务、政务公开、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权力制约
等制度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监督,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
3、把贯彻落实两个《办法》与深入开展“讲党性、树新风、优环境、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作风建设活动相结合。切实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4、把贯彻落实两个《办法》与监督重要岗位、重要事项相结合。加强对行政审批、执法处罚、治理公路“三乱”、、财务人事等重要职能的监督。加强了对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要事项的监督。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在纪委的帮助指导下,乡党委、政府制定《财务审核》等21项审核制度。
5、把贯彻落实两个《办法》与整章建制相结合,对现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规定、制度和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做到该坚持的继续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废止的废止。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党员干部问责、廉政承诺制度、干部选拔任用追究、党员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
6、把两个《办法》纳入基层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党员干部要认真对照两个《办法》进行检查,通过远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党的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做遵纪守法和勤政
廉洁的模范,实事求是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接受广大群众评议。
四、强化服务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为进一步完善服务环境,我乡全面推行党务、政务公开,改进服务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质量和办事效率,各单位坚持每日12小时值班制,保证各类证件、审批事项及时办理;坚持以人为本,对各类涉农收费项目进行公示,增加收费透明度;建立事前咨询,实行免费咨询,保证服务质量,提供让服务对象满意的咨询服务。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我们在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这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个别人员主观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重要意识;二是个别单位或个人服务意识不强,执行上级有关规定打折扣,依法行政不能身体力行,自控能力有待加强;三是少数农民出现缠访和乱访现象,法律意识淡薄,对于自己的权力和义务认识不清。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进一步加强党性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二是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活动,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三是进一步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促进工作落实;四是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新途径,完善制度建设;五是加大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执行
用制度管人、有规章约束人。六是倡导文明新风尚,创建“人人是发展环境、处处是发展环境”的新理念,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
6.改善人才生活工作环境 篇六
1 屏边县农村能源结构现状分析
屏边苗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 红河州东南部, E103°24′~103°58′, N22°49′~23°23′, 东面与文山州的文山县、马关县相连, 西南和个旧市相望, 南同河口县接壤, 北与蒙自县毗邻, 滇越铁路和昆河公路纵贯全境。东西宽55.5km, 南北长63km, 总面积1906km2。境内90%以上属山区, 日照长, 太阳能利用潜力大。
历史以来, 屏边县广大农村主要以燃烧薪柴来获取生活、生产所需的能源。解放后, 虽然电、油也逐步进入农村, 但屏边县广大农村的能源供给依然是薪柴为主体, 以薪柴燃烧获取生活、生产所需能源的现状依然十分普遍。随着近些年传统能源价格上涨势头迅猛, 结构性能源价格的上涨使得国际能源经济状况不佳, 更增加了屏边县农村群众对化石能源 (天然气等) 使用的压力。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还将造成能耗的持续增加, 针对这种情况, 能源结构调整十分必要。从宏观上看, 加快脚步开发新型能源是改变这种局面的关键所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等利用太阳能作为生活用能产品在屏边县农村的逐步推广使用, 将是屏边县改变广大农村生活用能及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2 农村使用太阳能的必要性分析
根据走访了解, 屏边县1个普通农村家庭年烧柴不低于1.5~2t。尤其是冬季烧柴取暖、热水能耗较高, 占总能耗比重很大一部分, 传统的烧柴使用对农村环境影响十分很大。
(1) 煤炭、煤气在屏边县广大农村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 使用的农户较少。清洁能源电的使用也主要是用于照明、音响、电视及辗米机、猪饲料粉碎机, 用于烧水沐浴、炊事方面还较少。
(2) 烧柴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提高, 进而对空气环境造成污染, 影响空气质量和环境。另外烧柴烧水时间长, 浪费了农户大量的时间, 增加了烧柴成本及时间损耗。
(3) 在针对农村进行能源使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 应当充分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能源结构中, 电以及燃气能源的价格相对较贵, 群众接受范围小或一时难以接受。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 具有清洁、干净的特点, 是一种优势十分明显的新型能源。屏边县日照条件好, 太阳能资源丰富, 太阳能转化为供热的条件只需要相对较低温度即可。因此屏边县广大农村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对水进行加热, 采用太阳能路灯进行照明, 加强太阳能资源利用与开发是当前社会发展尤其是农村发展的关键所在。
3 太阳能使用优越性及推广条件
首先, 从能源资源角度上看, 屏边县具有日照条件良好、晴天较多、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特征。太阳能资源收集方式简单, 而且能量总量巨大, 符合可开发的能源种类要求, 更是屏边县农村实现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
其次, 太阳能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 其能源利用的技术相对成熟, 集热效果相对较高, 完全可满足农村家庭沐浴及其它部分热水需求。
最后, 从经济技术角度上看, 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 针对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已经经历了数十年。我国在太阳能集热技术方面的研究有了质的飞跃。例如针对太阳能的高效集热元件真空集热管生产技术相当成熟, 且其相对价格 (相对人民的收入水平) 同比更加降低了几十倍, 甚至几百倍。过去1根真空管的价格相当于普通职工1月的工资 (四五十元) 。现在同样的1根真空管不足10元, 相当于普通职工月工资 (几百元, 几千元) 的几十分之一, 甚至几百分之一。这为屏边县农村群众利用太阳能提供了技术保证和现实的经济物质基础。由此可见, 采用太阳能资源作为未来农村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屏边县农村能源结构优化, 更是促进社会环境综合发展的关键所在。
4 农村使用太阳能对群众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改善的影响
(1) 太阳能利用, 可以避免农村群众忙碌一天回家还要生火烧水沐浴, 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 不用生火烧水, 促使烧柴的减少, 也就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为备柴火而劳碌, 释放了劳动力, 以更好地进行生产, 农户切实得到减负。
(2) 太阳能的使用, 将有效降低使用烧柴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排量, 进而改善空气环境质量。1台1.5m2的太阳能热水器在寿命期内可分别减排二氧化硫52.4kg、氮氧化物23.8kg、减排烟尘40.5kg和二氧化碳1730kg, 环保贡献大。
(3) 长期以来, 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 广大农户洗澡、早晚洗漱习惯于用柴禾烧水。以洗澡为例。每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每年可提供465 (人、次) 洗澡次数, 推广农村太阳能热水器每平方米年节约薪柴0.5t。屏边县向农村推广的太阳能热水器每台为2.5m2。屏边县共有乡村农户30668户, 按每户1台, 按每667m2中幼林地薪柴量4t计, 年可节约薪柴38335t, 相当于保护了638.9hm2林地, 将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 减少水土流失, 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降低森林资源的低价值消耗起到积极的作用。
(4) 屏边县近年开始实施美丽家园工程, 在农户建房的同时配备太阳能热水器, 这将改变以前农村烟熏火燎、整屋子黑糊糊的状况, 既保持了农户居住房屋的清洁、美观, 同时也提高了农户居住环境质量。
(5) 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的推广使用, 对群众的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太阳能热水器热水不需烧柴, 这样使用过程中, 农户不会因顾虑烧更多的柴火而人为减少沐浴次数, 农户卫生条件得到改善, 身体必然会更健康。
(6) 太阳能路灯在屏边县农村也进行了少量的示范推广, 效果也明显, 若得到大量推广, 这也是农村群众减轻生活成本的重要途径。
5 结语
综上所述,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 针对能源使用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的工作势在必行。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 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充分开发其能源优势是能源改革中的重要任务, 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与发展空间。尤其是太阳能在屏边县农村的推广, 必将成为屏边县广大农村又一用能及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给能源供应造成了巨大压力, 能源结构改变对能源消耗环境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是农村群众追求清洁能源使用的重要途径。随着广大农村群众对居住环境及高生活质量要求逐渐提高, 对清洁、高效、价廉的能源需求随之越来越大。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顺应农村群众使用清洁能源要求。本文针对太阳能 (主要是热水器及太阳能路灯) 在屏边县农村的使用对改善群众生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的意义与影响进行简要阐述, 探讨优化农村社会生活环境与能源结构调整问题。
关键词:太阳能,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农村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侃宏, 刘少亮, 白华夏等.太阳能光伏——燃料电池联合发电系统的模拟研究能源与节能.2011
[2] 王侃宏, 白华夏, 刘少亮等.太阳能相变蓄热复合土壤源热泵系统的研究能源与节能.2011
[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0
[4] 刘凤枝.农业环境监测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5] 胡向军.云南农村能源技术推广与实践.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8.ISBN 978~7~5416~3011~8
[6] 屏边县农村能源工作站工作总结
[7] 屏边县农村能源工作站统计资料
7.改善环境的工作总结怎么写 篇七
为进一步美化环境,深入推进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精神,近日,和静县第二幼儿园组织20余名教职工前往302国道旁开展垃圾、杂草全面清除行动。
清理中,大家分工协作,有的拔除绿化带杂草,将隐藏在绿化带、灌木丛内的零星垃圾清除;有的捡拾干树枝;有的搬运乱堆放的石头等,教职工们不忽视每一个细节,不放过每一个死角,并及时将清理的杂草和垃圾进行清运。
通过大家的.辛勤努力,杂草、垃圾被全部清理干净,该区域面貌焕然一新,也为和静县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8.改善人才生活工作环境 篇八
为深入贯彻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部署安排,切实解决农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村庄环境问题,有力有序科学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大精神,以*思想为指导,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突出“补短板、强弱项、抓重点”,从群众反映和需求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持续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提升村容村貌,努力建设生态宜居文明的新乡村。
二、主要目标
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总目标,以及*年完成*%整治任务的进度要求,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八大任务”,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重点围绕乡村振兴“一号线”,在充分体现沿线乡镇地方特色基础上,选点示范,统筹整治、梯次推开。
到*年底,全区所有规划保留村庄全面实现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日常保洁机制全面建立、村容村貌显著提升、主要道路基本硬化、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和集镇区、项目区“无乱堆乱放、无裸露垃圾、无生活污水、无违章乱建、无零散坟头”的整治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农村厕所粪污治理
对农村户厕改造进行全面回头看,查漏补缺,对破损厕所进行修复,对农村旱厕进行拆除,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全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新建无害化卫生户厕*座、农村公共厕所*座。
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爱卫办)、区城市管理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顺河街道、*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宿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村庄日常保洁及垃圾转运实行市场化运营,构建村庄长效保洁机制,确保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均达*%以上。探索实施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在*个特色田园乡村试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牵头单位:区城市管理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顺河街道、*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宿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三)农业废弃物治理
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秸秆还田率达*%,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农膜回收率达*%,规模养殖场提档升级治理率达*%,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实现农药用量减量*%以上,有机肥使用面积达*%,每个乡镇及顺河街道全年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吨以上。
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生态环境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顺河街道、*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宿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展村庄水体清理,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年,新建村级污水处理设施*个,疏浚*条区级河道和*条镇村级河道,疏浚农村河道土方*万立方米。
牵头单位:区环保局、区水利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顺河街道、*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宿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五)村容村貌提升
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个绿化示范村、*个“三化”示范村,开展杆线迁移、私搭乱接整治,清除迷信、低俗、虚假墙体广告,普及宣扬新时代精神的正能量广告标语。对全区范围内城乡结合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主要交通干道沿线、集镇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周边范围内零散坟墓,集中进行清理整治。
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农业农村局、发改局、民政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顺河街道、*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宿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六)镇村建设“*+*”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提档升级
各乡镇、顺河街道镇村建设“*+*”工程全部按要求建设到位,正常投入使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年全区农村公路功能提升*公里,创建“四好农村路”*公里,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完成*公里,覆盖率达*%,特色田园乡村等级公路通达率达*%,完成村庄公共亮化*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实现亮化全覆盖,更新改造供水管网*公里,村庄无线(*G网络)覆盖面积达*%以上,村庄宽带通达率达*%以上。村级文化体育设施提档升级,*个村居建成“两室一场一路径”,提升居家养老和残疾人服务水平,新增*个社会化运营村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城市管理局、水利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卫生健康局(爱卫办)、教育局(体育局)、民政局、环保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顺河街道、*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宿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七)落实长效管护机制
建立一体化长效管护机制,明确各方职能和责任,加强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公厕保洁等队伍建设,细化奖惩措施,强化日常管理维护,建立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机构、有经费、有考核”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
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顺河街道、*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宿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八)村庄规划保护提档升级
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完成率达*%。推进*个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组织申报*个市级传统村落,*个省级传统村落。启动建设农村新型社区项目*个,镇区幸福家园项目*个。建成“美丽宜居村庄”*个,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个。
牵头单位:区规划分局、住建局、农房办
责任单位:各乡镇、顺河街道
四、保障措施
(一)落实主体责任。
各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亲自动员、亲自推动,切实抓好组织实施工作。村居党组织书记要担任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指挥长”,负责辖区内的环境整治行动。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确保各项整治任务落地见效。(二)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下设“一办八组”,统一思想,明确责任,集中精力,全力抓好工作落实。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基层群团组织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宣传一批示范村、示范户,发挥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作用。(三)严格督查考核。
各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要定期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加强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即查即改,实行销号管理,及时推动解决,每季度将工作进展情况报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9.改善人才生活工作环境 篇九
不同的人对工作环境一词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本文所指的工作环境, 采用的是英国教育家Elizabeth Holmes在《教师的幸福感——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及职业发展》 (《Teacher Well-being——Looking after Yourself and Your Caree in the Classroom》) 一书中所作的定义。在这本书中, 作者对教师的幸福感和教师压力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将其分为隐性因素和显性因素, 最后指出, 在教师们的眼中, 一个理想的工作环境应该具有这样的特征: (1) 有共同的目标和期望; (2) 作为专业人士, 得到上级、家长和学生的尊敬和认可; (3) 有权参与决定影响教师工作的事务; (4) 与同事有平等的升职机会; (5) 对于努力和成就给予重视和奖励; (6) 可以为专业提供发展机会; (7) 像样的工作条件。
已有研究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症, 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状态, 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随后Maslach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一般认为, 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个体伴随长时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有关专家表示, 教师、医护工作者等相关从业人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在这类助人的职业中, 当助人者将个体的内部资源耗尽而缺乏补充时, 就会引发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指教师难以应付职业对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 是个体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反应。
新教育改革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在《回到教育的原点》一书中指出:“谈到教师的职业倦怠, 一般无外乎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工作压力大;二是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三是社会期望与教师实际素养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四是教师成就感过低。”他重点从两个方面对教师职业倦怠进行了分析, 一是教师的工作压力问题, 二是教师的孤独感问题。最后, 他指出, 管理上的整齐划一、同事关系上的日渐疏离, 职业与生命的割裂相悖, 最终造成了教师生活的碎片化与平面化, 使教师心理承受着来自外在的 (学校认同与同事认同) 和内在的 (自我认同) 重重压力并不堪重负, 这是职业倦怠最根本的原因。
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教授在《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文中将造成职业倦怠的原因分为四个方面, 即社会因素、组织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 并提出解决对策———在职业发展中体验幸福:第一, 社会支援、合理期望;第二, 学校支持、施展才能, 包括实行民主化的管理方式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以及引导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第三, 自身努力, 构筑信念。教师要了解自我, 确立积极的自我认同, 养成专业心态中的良好心态, 接受现实, 悦纳自我, 心存感激, 追求卓越, 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
在金忠明、林炊利编著的《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一书中, 将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得更为具体, 分为内外矛盾, 包括赞誉与现实的背离, 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反差, 理念先进与评价体系落后的矛盾, 新课程对教师的高要求与教师个人素质偏低的矛盾, 教育变革的“好教师”标准与传统标准的矛盾, 圣人标准与常人心态的矛盾, 自我抱负水平高与工作准备不足的矛盾, 角色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矛盾, 工作负担过重与教师承受能力有限的矛盾, 高精力投入与低成就感的矛盾。该书提出了克服倦怠的具体行动, 包括体育锻炼, 让生理“机器”协调运转;合理饮食, 给身体健康提供“燃料”, 为自己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确立合理的专业期望;投身教育变革实践;明确角色责任;提高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另寻工作。克服倦怠的心理调适方法有:学习“水”的智慧;正确认识和驾驭压力;将问题视为朋友;学会情绪疏导;寄情教学工作;心里要有“时间表”, 反躬自省, 善待自己。克服倦怠的要素组合是:树立对教师角色的合理期望;有效疏通教师的消极情绪;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尊重和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形成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氛围;践行“行政为教学服务”的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幸福感——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及职业发展》研究了教师援助网的一些研究资料和案例, 将教学中的幸福感和压力分为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两大类。显性因素包括:工作量、管理、家———工作分界、控制点、责任与检查、人际交往的数量、行为和违纪、工作环境、职场欺凌、无助感、信息时代、技能利用不足等。隐性因素包括:教育的灵魂, 教学的情绪依附、教师的公共印象、对“发现的忧虑”、限制反映的机会、勉强寻找帮助、隔绝、要求完美、遇到攻击性强的家长、同事或学生等。
一般的解决方案, 也大多从内外两方面来进行, 从外部而言, 多是要求给教师减压并提高教师待遇;从内部而言, 往往是期望教师能够通过情绪管理等策略自我减压。
教师职业倦怠的三种理论关照
目前, 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三种解释理论。
一是资源守恒理论 (Conservation o Resource Theory, 简称COR) , 是用于解释人如何因为环境需求、资源供需之间的调节关系而产生压力的一种理论, 它由Stevan E.Hobfoll提出。基本原理是:人具有努力保护和获得资源的倾向, 最有价值资源的损失会使人产生不安。心理压力产生的来源之一是损失, 而职业枯竭是工作所需的资源耗尽率大于补充率时所产生的现象。具体到教育教学情境, 就是当教师失去了特定的资源 (比如晋升、进修机会少) , 或珍贵资源 (指教师的能力、知识、时间、精力等) 受到威胁, 不足以应付需求 (比如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全新要求使教师不足以应付) , 或投入珍贵资源却无法得到预期回报 (比如教师每天起早贪黑, 忙忙碌碌, 却不见学生学业有明显进步, 甚至受到学生、家长和同事的误解等) 。
二是社会胜任模式 (Social Competence Model) , 由Harrison W.D.提出, 主要揭示职业倦怠与自我对工作之胜任能力的知觉有关。所谓胜任能力是指个人与社会环境互动, 且影响环境的能力。具体到教师职业, 就是指教师对该职业的胜任能力的预计。最初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往往具有强烈的助人动机, 希望能够以一己之力教书育人, 培养未来的栋梁之才。但是, 是否能够达到目标, 并不仅仅取决于教师个人的主观意愿, 还需要众多因素的支持:如学校的工作环境、文化氛围, 学生的资质潜能、学习的意愿, 教师个人专业知识和各种技能的准备情况等。
三是生态学模式 (Ecological framework) , 代表人物是Carrol J.和White W., 该理论模式强调的是有机体及其环境 (生态系统) 之间的相互关系。该分析模式最大的优点是强调任何因素都不是造成职业倦怠的唯一因素, 研究职业倦怠不能从单一环境或个人因素入手, 必须从环境与个人交互作用这一动态的视角去把握, 从生态学的观点来解释教师职业倦怠, 就必须探究教师个体与周围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这个角度看, 教师职业倦怠乃是一种生态学上的功能失常现象。具体的影响因素包括: (1) 个人因素, 如身心健康, 职前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情况, 个人遇事的应对方式、对挫折的容忍度, 对目标、需求、兴趣和价值观等的态度。 (2) 环境系统, 包括教师所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具体有四个系统:一是微观系统, 是教师最小、最直接的环境系统, 如自身所任教的班级, 所处的备课组、年级组和办公室等部门。二是中间系统, 是一个较高层次的工作组织, 是由多个微观系统所组成的较大的整体, 教师所在的学校就是一个中间系统。三是外环系统, 是一个没有直接对教师工作产生作用的生态系统, 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种种措施、种种教育改革, 简言之, 就是整个中小学教育圈子。四是宏观系统, 这是一个超越且囊括外环系统的系统, 就是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大圈子。这四个系统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程度依次是由大到小、由直接到间接。
如何改善教师工作环境
结合以上论述和分析, 减轻教师职业倦怠应该多管齐下, 工作环境的改善无疑应成为重中之重。这里的工作环境是指教师眼中的工作环境, 而不仅仅指地理空间意义上的工作环境。
(一) 社会和学校应该重视教师教育现代化
教师教育的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条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教育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 要求各个国家实现教师教育现代化。教师教育现代化要求教师教育体制形成多元化格局, 要求高质量的合格教师人力资源, 要求教师资源的合理布局。教师教育现代化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师教育专业化。朱永新教授认为, 事实上, 从心理学上讲, 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并没有绝对的关联, 工作压力大的人不一定产生职业倦怠。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与其说是工作压力所致, 不如说是没有充分专业化的必然结果。世界许多国家都把改革师资培养体制, 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 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来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如果一个人手头拿的是空钱包, 没有人能从他那里得到什么。对于知识的投资, 永远都是最值得的投资。”当今世界专业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从政府部门到专业协会, 从地方教育当局到基层学校, 都强烈感受到教师的渴望需要被倾听、更需要予以支持。从国际教师教育的趋势来看, 教师教育专业化已经成为各国教师教育改革普遍追求的目标。教师专业化应该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教师职业专业化, 二是教师培养和培训专业化。教师职业应与社会其他职业一样, 如建筑师、工程师、医师和律师等, 具有专业化特征。
二是教师教育从注重学历向注重资格转变。确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规范教师教育的资格观念, 是发达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无论从教育现代化的需求来看, 还是从未来教师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来看, 都必须强调教师教育的资格观念, 而不仅仅是学历观念。只有在资格上达到标准, 才可以说达到了教师教育现代化。
三是建立教师教育的认可制度。教师教育需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从国外教师教育的发展来看, 教师资格证书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必要条件, 也就是说, 要想从事教师职业, 必须通过教师资格认证并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因此, 教师教育的认可制度, 要按照四个步骤, 即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建立教师资格认证、制定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及确立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制度。
四是教师教育的培养者和培训者也应该实行资格认证制度。事实上, 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组织的管理等方面都是不同的, 而目前教师教育的培养者和培训者往往是一体的。从质量观角度来看, 建立教师教育者的认可制度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 教师要与同事合作, 重视集体的作用
教师的孤独感也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现代教育是一种集体协调性很强的职业劳动, 它需要包括各专业学科教师、德育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在内的全体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地工作。一个教师能力再大, 也只能完成教学的一部分工作, 而不可能是全部。只有整个教师集体团结协作, 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集体团结一致、关系融洽, 是搞好教育事业、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保证, 教师集体的团结一致也能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要使自己的教育活动真正有益于学生, 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之间就要团结合作, 互相配合。”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指出:“教师集体的统一是最有决定性的一件事情。就是最年轻、最没有经验的, 如果在统一的、精诚团结的集体里, 有很好的有才能的领导者来领导, 那么跟任何一个教师集体分道扬镳的有经验、有才能的教师比较起来, 也要做出更多的事情来。”因此, 每名教师都要与同事做到知识共享、团结合作, 在同伴互助中做一名有幸福感的教师。
(三) 学校应该给教师一个参与学校管理的平台, 践行行政为教学服务的理念
金忠明等人的研究表明, 学校管理者领导方式不当是直接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现实情境中, 许多学校管理者仅把教师当作教学工具, 忽视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心理需求和高层次需要, 采用专制的领导方式对待教师。在这种管理体制下, 教师对组织发展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充分的、真正意义上的尊重, 更没有机会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这种状况可能导致教师对组织发展缺乏认同, 进而产生职业倦怠。我们在认识层面上不能简单地将职业倦怠视为教师个人问题, 预防和矫治工作在组织管理层面同等重要。
学校管理者应该从根本上转变思维, 主动树立行政为教学服务的实践意识, 将行政视为教学的后勤保证, 将教师作为自己的依靠对象和服务对象。只有这样, 教师才会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学校的兴衰荣辱结合起来, 心甘情愿地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 努力工作。
摘要: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影响着教师和教育的发展。本文在参考已有职业倦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英国教育家Elizabeth Holmes在《教师的幸福感——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及职业发展》一书中所作的对工作环境的定义, 提出减轻教师职业倦怠应该重视工作环境的改善。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工作环境,教师幸福感
参考文献
[1]Elizabeth Holmes.教师的幸福感——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及职业发展[M].闫慧敏,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76.
[2]朱永新.回到教育的原点[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9.
[3]肖川.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8:34-49.
[4]金忠明, 林炊利.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49-85, 130-133.
[5]王文东.心灵的教化——变革社会中的中国师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412-414.
[6]叶圣陶.听叶圣陶谈师德[J].上海教育, 1983. (11) .
[7]马卡连柯.马卡连柯全集 (第五卷)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6:29.
[8]李迎春.学校管理视角: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资源补充[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9) .
[9]王大胜.职业倦怠理论及干预方法[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1, (2) .
[10]余娟.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证分析[D].长沙:中南大学, 2011.
10.改善人才生活工作环境 篇十
年上半年,县交通局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创新思路、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围绕年初工作目标,抓重点、攻难点,讲大局、讲奉献,强化措施落实,明确责任分工,务求工作实效,努力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上半年完成投资2735万元。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交通环境。
1、扎曲油路建设工程。
扎曲油路路线全长29.5公里。起点扎子洛,经扎子洛垭口,改线绕美洛村、皆菊村,过攀天阁乡政府,出攀天阁坝子接德维路,止点曲子洛,改造里程全长26.3公里,计划投资1885万元。
扎曲公路是攀天阁乡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而攀天阁乡又属我省特少民族——普米族聚居地。扎曲油路改造后将有效解决攀天阁乡1.5万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为当地群众提供一条快速、便捷的通道,逐步改变攀天阁乡信息闭塞、交通不畅的现状,加强该地区与外界的交流沟通,提高该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缩短城乡差距,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
扎曲油路改造工程初步计划投资控制为60万元/公里,主要实施路面工程,沥青路面铺筑宽度为4.5米,两边培土路肩宽0.5米,困难地段在保证路肩宽度的前提下至少铺3.5米,平面加宽采用半加宽,错车道设置采用路肩培土的形式;取消粘层乳化沥青;除必要路段外不做路缘石。工程于年5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于年4月完工,完成投资1722.235996万元。工程于6月16日-17日进行了初验。
2、永春乡兰永村花落坝公路建设(计划及资金未下达)
年3月27日县委农布七林书记率县委办、政府办、发改委、县农牧局、水电局、财政局、交通局、永春乡党委、政府到省财政厅扶贫挂钩点永春乡兰永村花乐坝村民小组进行了实地调研。为切实改善兰永村花乐坝群众出行难问题,加快兰永村花落坝村民小组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组要求由县交通局负责,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尽快完成花乐坝公路路面硬化工程。根据调研组指示精神,年3月30日我局召开局务会进行了专题研究,为确保该项目按质如期完成,按照项目基本建设程序项目采取邀请了三家具备相应公路施工资质、技术力量、机械设备的施工企业进行邀请招标。
花乐坝公路路线全长4.3公里,其中k0 000—k2 800段,长2800米,原路面宽3.0米,k2 800—k4 300段,原路面宽4.5米。因该路段不具备沥青摊铺设备进场条件,路面设计为混凝土路面,局部设错车道,设计荷载为汽-20t,工程概算总投资244.142939万元。
该工程于4月8日正式动工,于6月底工程完工,完成投资257.3603万元。
(二)农村客运站(点)建设顺利推进
叶枝、维登客运站点已建设完成,完成投资60万元。康普、白济汛农村客运站点经报州局批准,待德维二级公路路基完成时选点建设。
(三)农村公路建设进展顺利
州局下达我县年农村通达公路建设计划7个,123公里,年上半年完成投资47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675万元。
(四)公路桥梁新建、危桥维护取得实效
1、县中路乡中路汽车吊桥建设(计划及资金未下)
中路乡中路汽车吊桥跨径130米,宽4.2米,桥全长213.25米,塔柱高14米。为钢索柔性无加劲梁吊桥,钢结构桥面。设计荷载为汽-15级。为方便当地群众出行,加快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路乡中路汽车吊桥于5月10日开工,至6月底完成投资110万元。
2、白济汛干坝子吊桥建设(计划及资金未下达)
干坝子吊桥跨径95米,宽3.2米,桥全长142.5米,塔柱高11米。为钢索柔性无加劲梁吊桥,钢结构桥面。设计荷载为:车货总重5吨,单车通行。至目前工程已完工,完成投资198万元。
3、沧迪桥维修
沧迪桥位于巴迪乡弄独村,距巴迪乡政府2公里,横跨澜沧江,西岸位于真扑村委会。沧迪桥始建于1986年,钢索柔性无加劲梁吊桥,设计货载为车货总重3.5吨,塔架中距95米,刚结构支座中距90米。
年由于里底电站开工建设,沧迪桥的行车密度加大,特别是运输车辆严重超载,致使该桥面严重变形,大部分夹板、吊杆位移,栏杆多处断裂,索鞍位移。为消除安全隐患,我局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对该桥进行及时维修,维修资金34910元。
4、梓里江桥维修
梓里江桥位于德维路k116 100处,距叶枝镇11.9公里,横跨澜沧江,东岸位于梓里村委会,西岸位于叶枝镇倮那村和巴迪乡巴迪村委会交界处。该桥始建于1995年,钢索柔性无加劲梁吊桥,设计货载为车
中国论文联盟 货总重15吨,塔架中距154米。
由于里底电站开工建设,电站大型机械设备(挖机、压路机等),频繁通过该桥,致使梓里桥桥面变形,甲板位移,横梁脱落。我局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对该桥进行及时维修,维修资金36046.9元。
(五)前期工作项目
1、维福公路
迪庆州县白济汛乡洛吉古至怒江州福贡县石月亮乡石月亮公路,简称维福公路。
维福公路起点迪庆州县白济汛乡洛吉古,经白济汛乡老厂河、王比民村、托巴洛河、过碧洛雪,达福贡县利沙底河、石门登上村,止点福贡县石月亮(省道228线)。路线全长63.2公里,估算投资61786万元,其中段长29公里,估算投资28500万元。拟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计算行车速度30公里/小时,路基宽7.5米,圆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30米,最大纵坡8,汽车荷载公路—ⅱ级,路面为沥青混泥土。
该项目建成后,将打破迪庆特别是西面的无公路的封闭状态,打通西面的出口通道,缩短与福贡和周边国家的距离,促进与毗邻州及国家的商品流通和贸易往来,打破县在全省公路网络“口袋底”的被动局面,使的交通状况真正做到四通八达,交通面貌彻底改观。为当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和出行难创造优越的条件,为开发我省西北部“三江并流”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交通通道,为发展迪庆旅游事业创造有利条件。
中国
至现在,维福公路初步设计已基本完成。
2、香维公路
香维公路是我县连接州府的重要通道,随着澜沧江里底电站的开发和全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现有的香维油路已难以群众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运输要求,根据香维公路在我州政治、经济中的重大作用,州人民政府要求要尽快完成香维油路升级改造(升级为二级油路),根据要求,我局抽调精干技术力量协助西南林勘院完成了项目实地踏勘及测设,现正在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六)路政管理
公路、公路用地、公路设施是国家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路政管理,是维护公路路产路权不受侵犯,确保公路完好畅通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由于我县矿产资源的大力开发,大量矿石载重车超限超载运输,我县公路路基、路面损毁严重,公路安全、畅通难于保障,公路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超限治理成为我县公路管理重点、难点问题。对此,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上半年,我局在州政府、州治超办、州交通局和县政府的领导下,根据治超的有关法律、法规,坚持治超从源头治理的工作方针,治超办和我局路政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深入到各矿山、私车协会,私人货运部等有关单位和群众中广泛宣传和教育,超限超载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上半年,共发放有关治超的宣传材料285份,共查处超限运输车辆5028次辆,收取公路赔(补)偿费185085元。收回侵占公路路面245㎡。
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路政管理人员加大对公路、桥梁的安全隐患排查。对管辖范围内的公路、桥梁进行了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路段、桥梁全部设立了安全警示红线和警示标志。
(七)地方公路养护
按照“修养并重,协调发展,强化管理,提高质量,保障畅通”原则。我县农村公路养护采取招收养路工人常住道班,进行日常养护;白维线、丽维线实行承包给当地有经验的农户进行日常养护。要求所有养护工每天上路,认真养护好公路,努力提高公路路况质量,提高公路通行能力,提高公路好路率,保障公路安全、畅通,为我县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八)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年上半年,根据县委安排部署,按步骤、按时间认真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学习活动要求,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倾听群众需求和愿望,深入查找交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虚心采纳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
自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来,机关作风和工作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明显得到增强,为实现我县交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牢固基础。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公路建设需要资金的不保障。这几年实施的交通项目,国家都是以补助性的支持建设,不足资金需地方配套,由于我县财政困难,地方配套资金难于及时解决,历年工程项目资金拖欠、缺口大,给工程建设带来影响;
2、在前期项目筹备工作中,由于需要大量的前期费支出,前期费难以及落实到位,前期项目进展缓慢;
3、地方财政困难,建设资金及时不到位,农村公路建设进度缓慢;
4、地方财政困难,自筹资金难以解决,征用客运站(点)地块难度大,客运站(点)建设工作进展缓慢。
5、解放思想意识、加快发展意识、争先创优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中国
11.改善人才生活工作环境 篇十一
切实改善四个环境
县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县政府十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就进一步深化“工业立县”战略、明确工业发展新五年目标、推进工业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进行了专题部署。联系工作实际,根据近期对有关问题的思考,着重谈谈抓好“三项工作”和改善“四个环境”的问题:
第一,抓好三项工作,就是:平台、产业、招商。平台是基础,产业是方向,招商是措施,围绕四百亿目标,最重要的就这三项工作。
先讲平台。县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今年超百亿、五年翻两番”,2012年工业总量超400亿的战略目标。
一是要多少的平台作为支撑?据统计,2007年我县的工业平台开发总面积大约是12.5平方公里,包括乡镇工业功能区,投入产出每亩地不到30万元人民币。要达到总量400亿目标,按照每亩地产出提高到100万元(市本级确定的标准),需要26.7平方公里的工业平台,扣除12.5平方公里的已开发面积,需新开发面积为14.2平方公里。若平摊到今后5年开发,平均每年要新建2.8平方公里;若按提前一年完成14.2平方公里的开发任务(企业建设期至少要一年),则平均每年要新开发3.55平方公里。400亿产值就要建立在这个平台上,脱离了这个基础,完成既定目标就无从谈起,所以,确保完成4-5千亩/年的开发建设任 务是完成400亿总量目标的前提。
二是如何完成平台建设任务?关键是用地指标和资金保障。如果没有4-5千亩/年的用地指标,那么工业平台就无地可落,就用地指标怎么落实问题,要从三个方面着手,①要通过政策引导,推进集约节约用地;②要通过政策来盘活现有土地;③要加快土地资源开发,向上争取用地指标。集约节约用地就是要采取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实行有弹性的土地使用税政策,对圈地的或者效益差的企业要收足土地使用税,逼迫他们赶紧寻求合作利用。运用法律手段,依法对闲臵土地加收20%的地价款,对闲臵两年以上的要予以收回。同时,对今后的入园企业要实行一企一协议的入园制度,每个要供地的企业都要签订入园协议,协议要明确供地面积和供地时间,明确投入数量和投入时间,明确产出数量和产出时间,把此与企业所享受的地价和享受的政策结合起来,作为规范双方行为、追究违约责任和享受优惠政策的先决条件。加大土地资源开发力度,抓手在低丘缓坡开发和建设用地复垦,今后要停止项目包干制,推行项目预算制。建设用地复垦要推行农民自建制度,项目复垦资金直接补助给农民,调动农民积极性,并给乡镇下达任务。建立土地资源开发台账管理制度,将各乡镇土地开发争取的指标情况计入台账,乡镇用地只能从台帐余额中安排使用。要推进建设用地复垦和低丘缓坡项目开发进度与财政预算拨款进度挂钩制度。今后要调整思路,采取先征地调查,再根据客商需要,及时给予上报审批。说到资金问题,关键要解决 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园区的开发资金最主要来自三个渠道:一是财政的投入,这是园区开发初期的普遍做法;二是安排一定的商住用地,这是园区进入发展中期的普遍做法;三是园区自己的财政收入,这是园区进入发展后期资金的主要来源。从现阶段来看,我们还是要三个措施共同使用,重点是要发挥造血功能,要增加商住用地的比重(现占比还不到5%)。
再讲产业。产业是方向,是发展途径的选择。多年来,我县产业调整步伐相对较慢,到了积重难返、摇摆不定的尴尬境地:①资源性产业优势不在;②优势产业规模不大;③传统产业面临诸多困难;④新兴产业尚未定型。从大的方向来看,加快主导产业培育,重点要做好七个方面。一是要找准产业定位,把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壮大产业集群作为县域经济起飞的引擎。二是要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注重引导产业内部专业化分工和横向配套协作,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抓紧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四是寻找合作伙伴,有针对性地加强与国内外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和企业的合作,迅速构筑产业的外部支撑。五是要打破体制和机制障碍,积极研究完善要素保障机制,促进各种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业集聚,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六是要完善产业研发体系,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产品技术攻关,不断形成内生动力。七是要加强品牌和行业协会建设,努力形成区域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规范行业行为,实现有序竞争与和谐发展。县委、县 政府经过调研论证,确定了“2221”的主导产业培育总体思路,并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不论主导产业思路怎么变,必须明确“2221”主导产业的定位是经过深思熟虑,符合我县实际的,全县上下必须按照这个总体思路去培育扶持和发展我们的主导产业。同时,还要随机应变,继续大力引进新兴产业。
后讲招商。招商是措施,是强县的出路,要真正实现400亿目标,必须依靠招大商。俗话说“一万个手榴弹,不如一个原子弹”,要牢牢把握产业招商和以商招商这两条路,坚持把培育产业集群作为发展方向。
1、组建产业发展办公室。要根据产业发展导向,成立轴承产业、特色石产业、“三新”产业、金属制品和汽配产业等四个产业发展办公室。从社会上聘请高水平的专业人员,组建一支既精又专的招商员队伍。产业发展办公室主要任务是:研究国家相关产业类政策和行业发展动向;研究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本产业发展对策建议;研究制定本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性政策措施;分析本产业现状、推进产业集群和企业集团培育;有针对性地包装产业招商项目,并负责产业招商的信息收集、对接和有关活动的组织、协调,负责产业招商、项目实施的服务推进工作。
2、建立园区和乡镇招商办公室。在乡镇设立招商引资办公室,由乡镇党委书记直接分管招商引资办公室工作,办公室负责所在乡镇的招商引资日常工作,并确保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做好新项目的引进和开发,并针对乡镇工业分布 特点,对已确定落户项目,配合相关部门提出落地意见;负责全程办理投资企业的各类证件,对已建项目搞好跟踪服务,为投资企业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加强与上级招商主管部门联系,及时准确地做好招商引资方面的统计和上报工作。
3、完善招商引资管理办法。要完善招商引资管理办法,加大工业项目考核力度,进一步明确各单位工业项目招商任务。要按照“合同约定、分期发奖”的原则,制定以商招商奖励办法。要调整乡镇部门招商引资项目的认定考核办法,即按照是否取得土地、是否完成工商注册、是否具备规划许可和开工许可等为前提,决定能否确定为招商引资项目。有关部门要在如何取得规划许可和开工许可等方面加强研究,进一步放宽发放条件。
第二,切实改善四个环境,就是:工作环境、服务环境、创业环境、政策环境。
一是工作环境。主要是对领导班子讲的。实施“工业立县”战略首先要“从心开始”,真正确立工业的首要地位,做到用真心、下决心、有恒心。所谓用真心,就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为抢抓机遇,赢得先机,我们从内心出发,真心想发展工业,是历史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所致。所谓下决心,就是在工作中不论遇到多大困难和问题,要真正下决心去做。所谓有恒心,干工业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过程,因果报应关系短期内不是很明显,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持之以恒,一以贯之。
二是服务环境。主要是对广大干部来讲的。要从建立健全和 完善工作机制入手,营造一个良好的服务环境。要完善项目决策咨询制度,统筹决定工业项目落地;加强审批服务环境建设,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审批项目,精简审批环节,缩短流转周期,探索实行项目审批“一费制”、“一站式”、“并联制”办法。深入实施“工业发展提升年”活动,完善工业问题联合调处机制,集中力量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继续深化完善企业“三评”机制,建立企业负担定期排查和减负机制,实行企业赞助、入企检查及企业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和许可制度,加强对行政性收费、行政执法环境的检查整治。要建立和完善工业经济运行监管和要素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研究,采取积极有为措施,保证企业在用地、资金、用工和生产原料等方面的正常供给,确保企业在当前特殊时期能够健康较快的发展。
三是创业环境。主要是对全民来讲的。重点是营造创业发展的氛围和良好的民风。积极向上的创业精神和勤劳朴实的民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有助于吸引各种经济要素,形成万商云集、竞相创业的社会氛围。如果一个地方偷盗成风或赌博成风,那么这个地方就世风日下,所以和谐向上的民风根本上讲就是全民创业环境。要培育创业文化,形成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社会意识,大力宣传创业典型,激发各方面的创业热情。要大兴创业之风,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各类主体创业潜能,大力发展家庭工业,鼓励发展来料加工业,形成区域加工特色。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树立一批“立得住、叫得响、值得学”的榜样,以榜样的力量引 领良好的社会风气,激发群众的热爱家乡、创业实干的精神。
12.改善人才生活工作环境 篇十二
1 原材料
中东地区使用的水泥为遵循欧洲标准EN197-1的CEM I 42.5N波特兰水泥和CEM Ⅱ/B-V 32.5N粉煤灰波特兰水泥。本试验使用的CEM I 42.5N波特兰水泥的部分组成参数如表1所示,物理性能如表2所示。可见水泥的早期强度很高,但后期强度并不高,强度富裕系数只有111%,比国内的某些水泥还低。
中东地区的磨细高炉矿渣粉(GGBS)供应稳定,价格低廉,是主要的矿物掺合料。磨细高炉矿渣粉的比表面积大约为450 m2/kg。性能满足BS 6699:1992标准的要求。用70%的磨细矿渣粉+30%CEM I 42.5N波
特兰水泥混合,复合胶凝材料胶砂28 d强度大于32.5 MPa。硅灰由中国等地进口,也是一种常用的矿物掺合料。本试验所用硅灰的化学组成符合ASTM C 1240:05的规定,密度为1 970 kg/m3,堆积密度为703 kg/m3,有效当量Na2O含量为0.31%。粉煤灰在当地使用不多。粉煤灰由印度、南非等地进口,品质稳定,但价格高于磨细矿渣粉,使用不多,主要用于生产粉煤灰波特兰水泥。粉煤灰的比表面积为349 m2/kg,有效当量Na2O含量为0.69%。
中东地区主要使用破碎石灰石粗骨料、人工砂和沙漠砂。粗骨料分为10~20 mm、5~10 mm两个单粒级,不含针片状颗粒,含泥量接近于0,无碱活性。最大粒径5 mm的人工砂的细度模数为3.54,属于粗砂,另外还使用细度模数仅为0.64的沙漠砂。各粒级的骨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符合要求的骨料组合,形成较为理想的级配曲线。
中东地区目前主要使用聚羧酸减水剂。
本试验所用SAP为法国一公司生产的FLOSETTM 129 XS高效内养护剂。
2 混凝土配合比
本试验所采用混凝土配合比如表3所示,根据中东地区当地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设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40,A组掺加15%粉煤灰,B组掺加65%矿渣和5%硅灰。在A、B两组中,每组第一个配比加入相对少量的减水剂,第二个配比增加减水剂用量,第三个配合在第一个配合基础上掺入SAP。掺SAP配比的混凝土拌制时,按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由SAP引入5 kg水的标准使用,SAP预先吸收25倍的水。
由于当地混凝土骨料颗粒级配和国内的差异性,按照实际工程项目上所采用的混凝土配合比中粗细骨料的百分比含量将骨料总量进行分配,得到本次试验各粒径骨料的用量如表4所示。
3 试验方法
按照表3混凝土配合比拌制混凝土。预先使SAP吸水均匀,然后与水泥、砂、石及掺合料等一同加入搅拌机中,加水搅拌,搅拌时间可适当延长,使SAP分散均匀。各种混凝土原材料均在室内存放,温度为27 ℃,混凝土搅拌也在室内进行。
混凝土搅拌均匀后,根据《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8]中要求测试混凝土的坍落度。分别测试新拌混凝土、拌和后30 min、60 min和90 min时的坍落度。当地规范要求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温度不能超过30 ℃,为了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本试验混凝土拌制后的放置环境温度为30 ℃。
同时成型100 mm×100 mm×100 mm的立方体试块,1 d后拆模,27 ℃水中养护。至7 d、28 d龄期时测试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4 试验结果与讨论
各配比混凝土7 d、28 d龄期时的抗压强度如表5所示。对比表中各组中编号1和编号2强度可以看出,混凝土中减水剂用量增加,7 d和28 d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略有降低。其原因主要是减水剂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增加减水剂用量,相当于增加搅拌水的用量,
即增加了水胶比,所以混凝土的强度会有所降低。对比各组中编号1和编号3抗压强度可以看出,混凝土中掺入预先吸水的SAP,对掺粉煤灰的A3强度有所降低,而对掺矿渣和硅灰的B3没有降低。在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进程中,随着自由水的消耗,内部湿度降低,孔溶液碱度升高,SAP会释放出一部分预先吸收的水,促进水泥的进一步水化。粉煤灰和矿渣的反应机理不同,粉煤灰与水泥水化生成的Ca(OH)2发生火山灰反应,活性发挥较晚;而矿渣是潜在活性胶凝材料,受激发后表现出活性,又会与Ca(OH)2发生火山灰反应,活性更高,矿渣比粉煤灰更早的发挥其活性。在较早期,由于混凝土中孔溶液碱度的提高,促使SAP释放部分水分,促进水泥和矿渣水化,对强度有利,而粉煤灰在此时尚未表现出活性,SAP释放的水分提高了水胶比,对强度不利。
各配比新拌混凝土、经时30 min、60 min和90 min时混凝土的坍落度如图1所示,混凝土的经时损失率如表6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各组配比中减水剂用量较少的编号1混凝土,初始坍落度在200 mm左右。从表6可以看出,至30 min时,掺合料掺量最少而水泥用量最大的A1组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率最大,为15%,而掺合料用量高达70%的B1组混凝土坍落度
损失率最小,为4.5%。到60 min时,A1组混凝土的坍落度仅为100 mm,坍落度损失率达50%。可见,水泥用量越大,掺合料越少,由于水泥的水化速率快,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较快。90 min时,各组配比中编号1混凝土的坍落度均在100 mm左右,很难达到泵送混凝土的流动性要求。可见,在较高的温度下,由于混凝土中水泥水化速率较快,能够保持混凝土流动性的自由水转化成胶凝材料的结合水,使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过快。
每组中编号2配比,因为减水剂用量较大,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增大,达到240 mm左右,但仍能保证混凝土不产生泌水现象。30 min后,混凝土的坍落度有所降低,但损失不大,仅为20 mm左右,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到10%。至60 min时,混凝土的坍落度保持在200 mm,甚至到90 min时,混凝土的坍落度仍然不低于190 mm,坍落度损失仅为50 mm,坍落度经时损失率不到20%,能够满足混凝土的可泵性。可见,提高混凝土中减水剂的用量,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初始坍落度,而且还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起到缓凝的作用。
每组的编号3混凝土中掺加SAP,从图1中可以看出,掺入SAP后,混凝土的初始坍落度与未掺SAP的同配比的混凝土相当并稍有增加。至30 min时,A3、B3混凝土的坍落度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因为随着时间的延长,初期水泥快速溶解、水化,混凝土中孔溶液pH值快速升高。溶液pH值升高后,混凝土中掺入的预先吸水的SAP饱和度大大下降,会逐渐释放出其吸收的部分水,所以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减反而有所增加。随着时间的延长,因为水泥的水化等因素,混凝土的坍落度有所减少,但坍落度损失不大,60 min时的经时损失率不到5%,90 min时的经时损失率10%左右,坍落度仍保持在185 mm以上,其流动性满足混凝土的泵送性要求。
5 结 语
在中东地区燥热环境下,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较快,60 min时坍落度经时损失率高达50%。在保证混凝土不发生泌水现象情况下,适当增加混凝土中减水剂的用量,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初始坍落度,并降低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起到一定的缓凝作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预先吸水的SAP,可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显著降低坍落度经时损失。
参考文献
[1]安夫宾,彭新成,董明.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机理、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J].中国建材科技,2010(4):29-32.
[2]夏春,王玲芬,匡桂娟,等.商品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控制方法[C].2009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与管理交流大会论文集,2009:108-113.
[3]程娟,郭向阳.预拌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与控制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5(1):64-66,68.
[4]于华东,李兆肇,徐雪峰,等.谈降低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几项措施[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5(4):65-66.
[5]杨志.泵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原因及对策[J].水泥工程,2010(6):63-67.
[6]伍勇华,何廷树,梁国正,等.萘系高效减水剂坍落度损失机理及控制措施探讨[J].建筑技术,2010,41(5):459-461.
[7]王伟,王中华,罗云龙.超吸水聚合物对混凝土渗透性及耐久性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10):229-234.
【改善人才生活工作环境】推荐阅读:
转变作风改善环境心得07-07
改善中小企业投创业环境08-19
关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的思考09-04
(上传)着力改善发展环境个人自查报告10-28
关于改善校园环境建议书通用11-07
双语美文欣赏:改善你的生活08-17
改善工作计划08-18
社区改善服务工作措施06-25
工作的不足与改善计划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