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协作

2024-09-30

团结协作(精选11篇)

1.团结协作 篇一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演说的题目是《团结协作,共创未来》!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同志们,当我们还是孩提时,老师就教我们唱这首《团结就是力量》的歌,而此时此刻,这首歌再次在我的耳边响起,因为我们互换团结,团结无处不在。

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抛弃到荒漠里不可能生存一样。”著名哲学家叔本华也曾说过:“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宾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还有好多的名人都对团结这个词作出不同的解释,面对这些名人名言,我们又怎能忽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到团结协作呢?首先,我们需要做到一个字——仁。“仁”又是什么呢?有人将“仁”分解成“人”和“二”,这便解释了“仁”由人而来,只有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爱护,才能称得上拥有一颗仁爱之心。不过,这里的“仁”,并不是指朋友之间的义气,也不是说不论黑白的帮助或是支持,而是与同事之间的相互协助,当同事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当同事彷徨时,我们要给予正确的分析,我们需要时刻树立仁爱的思想。

团结协作的广大寓意又何止仁爱,在工作中,我们要怎样才能把团结协作精神发扬得更好呢?

此时此刻,我斗胆发表我的愚见,首先,我们要建立和谐的信赖关系,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有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分析:如果我们能与同事、领导形成和谐的信赖关系,我们相处的气氛就会融洽,那么就会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工作氛围,也会打造出友好宽松的工作环境。再者,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增强团结协作精神。因为参加集体活动,不但可以增强我们的团结协作意识,还可以凝聚集体的力量。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营造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工作氛围,要充分的信任同事和周围的人。竞争是保持团队锐气的必要条件,是促使我们在学习上更刻苦、工作上更努力、作风上更顽强,从而加快完善自我的步伐。信任别人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一定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同事的一句话,有时可使你跳出原来框架的束缚而变得豁然开朗,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开创未来,需要一种克难攻坚的精神,更需要一种团结协作的合力。

2.团结协作 篇二

关键词:企业团队,协作精神,培养

我们所处的时代, 对团结协作精神的渴求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迫切和重要。

古人早就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荀子曾说过:每一个凡人, 其实都可以成为伟大的禹, 条件是具备团结协作精神。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 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 许多事例都证明, 无论是一个团体还是一个部门, 如果仅仅依靠领导的殚精竭虑而没有群众的参与和响应, 仅仅依靠某一个或几个所谓的精英孤军奋战, 而没有大军团的协作与支持, 这个团队是很难成功的, 甚至是要失败的。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每项工作的完成都离不开团结协作, 离不开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歌德说过:“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 不管他干什么, 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 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想法人们的最高需要”。在当今时代, 一个缺乏团结协作精神的人, 是不可能取得大的成功的, 甚至是难于在社会上立足的。只有在沟通中传递信息, 在交流中相互学习, 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完善, 才会做得更好。

一、团结协作精神是团队成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近年来, 一些单位在招聘和引进人才时, 把团结协作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 如果应聘人员缺乏团结协作精神, 不能融入崭新的团队, 就会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因为每一个团队就是一个团体, 五音全音乐才能和谐, 五味和才有美味醇香。由此可见, 团队合作是现代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也是成功的企业团队的重要经验。

团结协作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和保证, 团结协作精神不仅体现出团队战斗力的强弱, 而且展现出团队集体智慧的高低。西汉初年, 天下已定, 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的宴会时与大家讨论得到天下的原因, 并感叹道:“在大营内出谋划策, 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 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 安抚百姓, 供给军饷, 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 我不如萧何;率领百万士兵, 百战百胜, 我不如韩信, 朕能与这三个人杰合作, 所以能得到天下。而项羽有一位贤臣范增但不信任之, 所以失败。

提倡团队团结协作精神, 要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 同心同德, 合力前行, 取长补短,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避免恶性竞争, 消除同门相害, 力戒同美相妒, 防止互相拆台。将相和的佳话流传至今, 不是廉颇的骁勇善战, 也不是蔺相如的口若悬河, 而是两人为保江山社稷, 为安百姓同仇敌忾团结御敌的胸怀。这些典故说明只有依靠团结协作的力量, 才能把个人愿望和集体目标结合起来, 讲团结协作, 会团结协作, 能团结协作。

二、团结协作精神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

同心山成玉, 协力土变金。干事创业, 离不开攻坚克难的精神, 更需要团结协作的合力。据了解, 世界上现存200年历史的5000家规模较大的企业中, 日本就有3500家;日本企业具有强大竞争能力的根源, 不在于国民个人能力的卓越, 而在于员工整体团队力量的强大。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那种弥漫于日本企业间的无处不在的团队精神及员工对企业强烈的归属感。

良好的合作意识是在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基础上形成的, 是因为某一个项目或某一个任务、目标把大家聚集起来的, 因此在这样的团队里, 每一个人都会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生活中很多事情和工作都要团结协作才能完成。例如: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参加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达42万人, 参加的单位两万多个, 是大家发扬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才取得最后的成功。同样在一个企业里, 面对着企业的任务目标、发展愿景, 如果能与个人的职业生涯奋斗目标融合起来, 每当企业遇到困难和危机, 员工就能把企业困难作为自己的困难, 与企业同舟共济, 千方百计把应对危机作为已任, 与团队一起发挥智慧和力量, 共同努力克服困难, 使企业转危为安。

俗话说:不怕虎生两翼, 就怕人起二心。在一个组织工作涣散、人心浮动、自行其是、甚至搞“窝里斗”的企业里, 是没有生机与活力可言的, 又何谈干事创业?在一个缺乏凝聚力的环境里, 个人纵有雄心壮志, 再有聪明才智, 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只有懂得团结协作的人, 才能明白团结协作对自己、对别人及企业的意义, 才会把团结协作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三、如何培养团队团结协作精神

世界著名交响乐指挥家卡拉扬说:“我只强调三个音, 来使我的乐队变成团队。首先强调‘起音’, 起音不齐, 乐曲就乱。其次是个人的‘专业音’, 不管是吹喇叭的还是打鼓的, 要表现出自己在专业上认为是最好的、最高段的音。第三是‘团队音’, 当你打出你自己的专业音之后, 还要考虑到整体, 是不是会成为干扰别人的音。”个人以为培养团队团结协作精神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团队团结协作精神, 必须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

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 有助于员工的个人成长和团队建设, 在相互交流中协调问题, 在共同探讨中提高认识, 把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结合起来, 这样不仅能够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经常讲, 能在一起共事是缘分, 应该引导团队成员珍惜机缘, 搞好团结。同事之间, 上下级之间彼此之间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在日常工作中既要有团结协作的意识, 也要有克已容人的肚量, 对他人少一些求全责备, 多一些坦诚相待, 多一份理解, 少一份抱怨, 这样才能增强凝聚力。

2、培养团队团结协作精神, 必须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

打造一流的团结协作团队, 不同的利益诉求必须要有表达的渠道, 使各种信息得到交流, 从而促进各方面利益得到协调, 各种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在此基础上消除意见分歧形成工作合力。在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上, 能够容忍不同的意见观点和诉求。信息资源的共享及反馈, 有助于形成共识, 有助于发现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求同存异, 也有助于个人性格互补和团队配合意识的形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广开言路, 集思广益, 增加交流, 让团队成员通过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发挥其特长和个人优势, 只要人尽其能, 物尽其用, 企业团队才会更加优秀, 团队优势才能得以展现。

3、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培训, 不断提高团队整体素质和能力

培训学习的目的是将学习转化为团队意识和集体智慧, 并在实践中不断增长凝聚力和工作能力。共同学习能够在团队成员之间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 通过学习交流和讨论, 可以加大信息流通量, 从而拓展每个成员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团队团结协作精神。

学习是一个合作的过程, 个人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只是一个方面, 而把学习力转化为工作能力才是团队学习追求的更高境界。通过学习, 团队成员之间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进而产生协同效应。“能用众力, 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 则无畏于圣人。”它能使团队在学习上更努力, 工作上更用心, 作风上更顽强。

3.团结协作提高测试效率 篇三

每学年两次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由于学校班额多、学生人数多、任务重、时间紧,只凭一位体育教师单独测试不能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测试任务。基于此,笔者针对如何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效率谈一谈自己的观点与实践,愿与各位同仁分享。

如,50米跑是小学低年级的测试内容,但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性活泼调皮、对于教师的语言理解能力慢;教师在起点处每次的分组要亲自按排,首尾难顾;学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稍不注意就到处乱跑等问题消耗了大量了的时间。但当3位教师通力协作、相互配合测试时效果则截然不同。一位教师在起点负责分组,分配跑道;一位教师负责发令;一位教师在终点对7—8名同学进行秒表的简短操作培训。同时记录时间,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测试效率。一节课内可以完成几个班的测试工作,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如:800米中长跑测试,24位同学同时测试。几位教师相互协作(准备6块秒表进行1—6编号,24根编好数字的筷子2捆,选择3位同学进行协作,每人发放8根筷子)。起跑时前3块秒表同时计时,每块记录8名同学的成绩。在学生冲过终点的瞬间教师操作秒表并宣读名次,同时测试同学从发筷子同学手中接过和自己名次相符合的编号,随后进行编号排队,有一位教师带队到达记录成绩处。成绩记录教师根据姓名、秒表、编号进行成绩记录,在这组记录成绩的同时,下一组测试利用剩下的体育器材进行相互交替,这极大地提高了测试效率。在体育测试项目中还有许多项目都可以利用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方法提高测试效率。

4.团结协作 篇四

1、团结协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一个教师即便是知识再渊博,他也只能完成其教学的一部分,而不可能是全部。只有全体教师团结一致,相互协作,形成集体的智慧和教育的合力,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接班人和新型劳动者。可见,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

2、团结协作是教师人格的必备要素。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培育者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传授知识、传播文化、繁荣学术、弘扬科学、教书育人的神圣而光荣的任务,起着开启发智、哺育人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正是教师承担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以及社会对教师的特殊要求。使得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修养成品德高尚、智力和才能优秀的人,具有完美的人格特征。这种完美的人格形象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成为学生模仿、效法的的楷模和榜样。

3、团结协作是提高教师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一名教师,仅凭一腔热情来教书育人是不够的,或拥有一个文凭,甚至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而缺少教育经验是难以取得成就的。必须加强与同事间的教书和育人的交流,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地提高自己,才能进入优秀教师的行列之中。反之,一个教师如果缺乏谦述诚恳的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的态度,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的品质,仅靠井底青蛙的视力,单个人去闯、去拼,很难做出成绩,更难提高自身的能力。

4、团结协作是形成良好校风的重要保障。良好的校风是办好学校的精神力量,它能对全校师生员工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作用,并能长久地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良好校风的形成离不开教师团结协作精神,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团结协作、共同发展,人际关系必然和谐,教师集体的风气必然正,学校的校风也必然好。反之,教师间如果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就会出风头,拉帮派、闹矛盾、闹纠纷、人际关系紧张,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

5、团结协作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由于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具有突出的向师性特征,大学生们也很尊重、崇拜德才兼备的好教师。进入学校后,他们把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也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的团结协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搞好团结协作要掌握以下方式方法:

1、谦虚为怀自知之明。我们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的教师也有各自特点。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真正做到知已之不足,知人之所长,就会更多地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既有利于搞好团结协作,又能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2、严以律已,以诚待人。教师要做到善于与人团结协作,必须严以律已,以诚待人。教师不仅在学生面前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学生做出楷模。在教师群体里,在学校集体中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家庭生活和公共生活领域中更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为人师表。面对不如意,面对矛盾要以谅解、宽容的态度,多为别人着想,以心换心、换位考虑,笃信一个诚字,开诚布公,以诚相见,以诚立身,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诚待人。

3、相互帮助通力合作。教师们为了搞好教育和教学工作,应该做到相互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要提倡同行相亲,同行相助,追求教育教学的整体效果,在集体奋斗的成功中实现个人的价值。要反对同行是冤家、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和文人相轻的错误观念,反对有些教师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当成私有财产,对其他教师搞资料封锁、搞专题保密、自私保守、固步自封的不良倾向。

4、学习先进共同提高。教师群体中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和先进工作者,是教师的光荣和骄傲,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劳动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做出的成绩,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劳动态度和宝贵的经验,将这些精神财富发扬光大,使之成为集体的共同财富;学校群体中,还有不同学科的教师,不同年龄的教师,领导、管理和后勤工作人员,教师要做到见先进就学,见后进就帮,大家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这是做好团结协作的重要基础。

教师团结协作要牢记以下要求:

1、相互激励公平竞争。教师在做好团结协作规范要求的过程中,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拿出敢为天下先,争当第一流人才的气魄,敢于竞争,乐于进取,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实现团结协作的要求。否则,你不竞争,别人在竞争,在前进,你又产生了嫉忌之心,怎么能搞好团结协作呢?

2、关心集体忠于职守。良好集体的形成,离不开每个教师的心齐和努力,它就像一盆燃烧的炭火,只有每一块炭都燃烧发热,才能温暖自己,也温暖着别人。反之,大家都不关心集体,为集体出力,这盆炭火就会熄灭,谁也得不到温暖。为此,我们每个教师都要做到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用真情和行动去凝聚这个集体。关心集体,从我做起,每个教师都要用实际行动,忠于职守,为集体作贡献,才能达到团结协作的要求。

3、珍惜情谊利莫当头。这并不是要求教师不要利益,而是要求教师应该正确地对待工作、生活和与同事们交往中的利益问题。作为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在与同事的协作交往中,如果仅仅只强调物质利益,开口要钱,闭口言利,事事利当头,看不到这个集体当中还有很多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还有很多是金钱买不到的东西,这就是人与人的情谊和每个人做人的人格和尊严。

5.团结协作成就团队 篇五

任何一个人都想去一个好的企业工作,而任何一个企业也都想拥有一批优秀的人才,因为一个好的企业会促进员工的快速成长,拥有一批优秀的人才会促进企业更快的发展。员工是企业的一个元素、一个细胞,员工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相辅相成、息息相关,因而我认为作为企业每位员工都要不断的努力超越自己,相互之间紧密团结协作,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快速的健康发展,走在社会的前头,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这个团队的最大目标。

一个班组、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我们都可以把他看作一个团队,而组成这个团队的最小元素就是团队的员工,或者说是为了实现团队的目标而努力工作的任何一个人,或许是一名基层员工,或许是一名管理人员,也或许是一名中层干部、一名领导,因而可以说组成团队的最小元素就是员工。要实现团队的最大目标,就要组成这个团队的每位员工自觉地发挥自己的最大才能。那么,作为一名员工我们怎样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呢?那就是我们要不断的超越自我。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从我们工作角度来说,一个追求“自我”的人,只能说是一个可以完成本职岗位工作的人,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我想如果一个团队的员工都是追求“自我”的人,这个团队只能维持现状,甚至逐步被淘汰。因而我们要超越自我。超越自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

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表现出来的是尽其最大努力,使其能力得到最大提高,充分发挥其在团队中的作用,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超越自我的特点就是追求完美。我们想如果一个团队所有的人都在尽其所能的工作,努力把事情做得最完美,团队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大的突破。

那么如何超越自我呢?

首先,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告诫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企业在不断的进步,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新的管理模式在不断的应用,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工作能力才会更强,才能超越自我,人生价值才会得到更好的体现。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目标是人生的清醒剂,学习是人生的加速剂,相信是成功的起点,坚持是成功的终点,而整个过程就是学习。一天不学问题多,两天不学走下坡。我们要向基层学,向同事学,向领导学,从书本中学,从实践中学,因为学习可以使人进步,学习可以使人成长,学习可以使人睿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认知自己、超越自己。

其次,我们要想超越自我,就要敢于承担更大的责任,或者说不要自我设限。我们户外拓展训练中,有一个项目是空中断桥,站在8米的高空中,从一个踏板上跳到另一侧的踏板上。我想刚进入训练场地,不管任何人心中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顾虑,“8米呀,太高了,不行,我上不去。”“太危险,我年龄大了,跳不过去”等等诸如此类的想法,于是有些人放弃了,有些人在大家的鼓励下,在高空中的踏板上经过一番思想斗争,鼓足勇气跳了过去,但是跳过去后,再向回跳到时候,很快便轻松的跳了回来,心中胆怯的心理也少了许多。我想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会感悟出这样的一个道理,我们意识中会把我们的能力设定了一个圈,圈之外的我们干不了,不敢去干,如同跨越断桥,第一次跳总感觉能力不足,跳不过去,不敢去跳。但为什么上去以后就能跳过去了呢,而其跳回来时便能轻松跳过,因为爬上断桥,就有了超越自我的决心,敢于去挑战,第一次跳过去后,我们就超越了自我,我们就感觉自己的能力得到增强,我们自己给自己设的圈变大了,因而再跳回来时,便能轻松而过。跨越断桥和我们平时的工作又有什么不同呢?当领导交给我们一项新的任务,总会有人说:有难度,干不了,但当我们接受了任务,克服困难并完成了任务时,就会感觉到能力得到增强,实际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困难。因此我们要敢于承担更大的责任,这样才能超越自我。

有了敢于超越自我的员工队伍,要实现团队的最大目标,还需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因为一项工作多数不是由一个人来完成,而是要有多个人或多个部门完成,团结协作必不可少。联想总裁柳传志说: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好比一颗颗珍珠,需要一根线把它们连接起来,组成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而这根线就是团结协作的精神。成功需要克难攻坚的精神,更加需要团结协作的合力!只有懂得团结协作的人,才能明白团结协作对自己,对别人,对整个集体的意义。有两个童谣,我想我们都听过,“一个和尚挑水喝,二个和尚抬

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两首童谣,叙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三个和尚”之所以“没水喝”,是因为不负责任,互相推诿,不相互协作;“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能“轻轻抬着进洞里”,是团结合作的结果。从这“人不如蚁”中,我们也能充分体会到“团结协作”的必要性。再如一个足球队,一个足球队取得了胜利,是前锋的功劳吗?没有中场球员的助攻,前锋难以进球。是中场球员的功劳吗?前锋不进球,后卫防不好,也难取得胜利。是后卫的功劳吗?再好的防守,没有好的进攻,最多也只能是个平局。因此球队要想取得胜利,后卫要与中场球员配合好,中场球员要与前锋配合好,后卫与后卫要互相补位,中场球员之间要互相配合,所有场上的球员都要互相配合,使球队成为一个整体,才能使球队战胜对手。每四年一届的世界杯足球赛后,当届冠军队与明星队(最佳球员)比赛,统计显示,明星队历次胜少负多,这也充分说明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在我们的工作中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只顾埋头苦干,不肯与他人协作,势必会影响到整体工作的推进。所以说,团结协作是使团队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是使团队走向辉煌的最有力保证。

在工作中,我们如何把团结协作精神发扬得更好呢?首先,要建立和谐的信赖关系,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如果我们能与同事、领导形成和谐的信赖关系,搞好与其他单位的协作配合,多交流、多协调、多沟通,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就能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就能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把工作干好。其次,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强团结协作意识。参加集体活动,可以增强我们的团结协作意识,进而产生协同效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能共同想办法、出主意、凝聚集体的力量,做到“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内心彷徨、犹豫不决的时候,同事之间发自内心的鼓励和帮助,可使我们感受到团队的巨大力量。再次,要营造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工作氛围。没有流动的水就没有活力,缺少春风的大地就缺少生机。竞争是保持团队锐气的必要条件,它能促进我们在学习上更刻苦,工作上更努力,作风上更加顽强,从而加快完善自我的步伐。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一个单位,如果组织涣散、人心浮动,人人自行其是,集体一盘散沙,何来生机与活力?谈何干事与创业?那有形象与成绩?在一个缺乏凝聚力的环境里,个人再有雄心壮志,再有聪明才智,再有丰富的经验,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只有懂得团结协作的人,才能明白团结协作对自己,对别人,对整个集体的意义,才会把团结协作当成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要把团结协作当做自己的责任,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团队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才会有更大的成就。

6.团结协作 宽容和谐 篇六

当主持人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入我的视线.高亢激昂的进行开场白时,我料想这将是一堂不同寻常的课.果然,随着动感的音乐,“于大成”大师几乎是跳到的我们面前,六个多小时的课,大家却不见一点倦意,老师犀利的语言,生动地表情,洪亮的声音,一次次的把我的情绪提到了最高点,在这里我们没有往常的拘谨和顾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惬意!

讲课的主题是“打造高绩效团队”,对出校门才两年的我,这个问题应该是很职业、很深刻的,学生时代时老师经常在我们面前提的就是“团结”,大家之间要团结才能组建好的班级,好的校园环境。现在走入工作岗位“团结”尤其显得重要,因为这个团队更需要我们每一个成员通过协作共同去实现集体目标。

一个优秀的团队不但要有出色的员工还要有杰出的团队领导者,多数的我们都是被领导者,处在被领导的位置,不免有情绪出现,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在工作中还会出现很多矛盾,人与人的关系也很微妙,一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坏就有可能引起一场**,我们抱怨、厌恶,甚至报复。一直以来我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斤斤计较,是因为我们心胸不够宽广,目标不够远大!”,老师的这句话可谓是醍醐灌顶,点醒梦中人,我开始深思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想了很久我都没有明确的答案,一个人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那怎么会有激情来做事,没有方向没有目的只能在原地徘徊,只会为琐事烦心。是的,我们要有目标,要有远大的梦想,这样我们才会有干劲,生活才有乐趣!

有时候老是觉得自己知道的已经很多,可是听了这堂课,看到老师在讲台上激昂文字,侃侃而谈,实在让我叹为观止,惭愧无比,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无知和肤浅。知识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知道得越多就会发现自己知之甚少,在学习上我们不能满足,“所有的成功者都是阅读者”,要时刻为我们的大脑补充精神食粮,做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人。

有时候我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不行就索性不干,放弃,有的甚至没有勇气去尝试。最后看到别人做到了又后悔不已,“能力相差无几,态度决定一切”,其实我们最不应该怀疑的就是我们自己的能力,大家都是人,没有三头六臂的,你有的,我也有,为什么你能做的,我就不能做呢?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就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态度”,是的,就是态度在作祟,在做之前,我已经把自己否定了,自己都不给自己展示的机会,不战而败是最可耻的士兵!所以在现在开始做的每一件事都要相信自己,全力以赴,认真对待!我一直很喜欢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在我们奋斗过程中难免波折和苦难,或许这些挫折已经让我们开始迷茫,这些苦难也打磨了我们部分意志和希望,但是我们更应该坚信,也许我们只要再坚持一下,再向前迈一步,我们就能采摘到胜利的果实!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社会发展,科技发达,人才的竞争也

日趋激烈,局势已经告诉我们要强大自己,否则将退出舞台,走出校门,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远大的抱负,崇高的理想,渴望成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若想与狼共舞必须先变成狼”,不管环境如何,都要以最好的状态来迎接它,然后融入其中,这样我们就成功了一大半。发生一件事,如果你接受它,那么享受它;如果不喜欢,那么避开它;如果避不开,那么改变它。改变观念,你就能接受它。

作为团队的一分子,要时刻提高自己,要懂得感恩,感恩自己的领导、同事。组建优秀团队,有颗感恩的心尤为重要:大家有了默契彼此相信对方,体谅对方,在一起没有隔阂,像家人一样,那么我们工作就没有距离感,做事情也轻松自如。

通过这堂课,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也悟出了很多,很庆幸领导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在事业的起跑线上多了一份力量和信心!

7.团结协作 篇七

从未满17 岁就考入梦寐以求的天府名校, 到提前毕业留任校报记者、编辑;从积极参与母校新闻专业的筹建, 到历任专业副主任、主任、新闻学院院长;从当年东进复旦虚心取经的进修生, 到如今弟子云集、桃李天下的知名博导;从打通产、学、研、政, 成立新闻学咨询委员会, 探索“请进来, 走出去”的新闻教育模式, 到加强省内院系合作, 创立四川省新闻教育学会以及四川省老教授协会新闻与传播专业委员会……邱沛篁的名字始终与四川大学这座德渥群芳的巍巍学府紧密相连。 岷峨挺秀, 锦水含章, 这里既是他一生耕耘的事业乐土, 更是他起步追梦的精神家园。

“17 岁圆梦川大”

1939 年的初冬, 邱沛篁出生在重庆市海棠溪, “我的父亲最早做过药材生意, 书法很好, 小时候领了新书用白色厚纸把封面包起来就交给父亲, 让他帮我们写书名。 我上面有4 个姐姐, 我是家里年纪最小的。 我大姐在重庆, 今年已经91 岁了;二姐在山东东营的胜利油田当干部;三姐在军事科学院做医生;四姐比我大一岁, 后来去了新疆八一农学院学农”。因为与四姐年龄相近的缘故, 邱沛篁4 岁多时就被父母安排与四姐一同上小学。 “父母一是希望我早点上学, 二是跟姐姐一起上学可以方便照顾我。 我和姐姐一起上的小学和初中, 都是走读。 初中时从南岸三公里鲤鱼湾山坡上我的家, 走到位于罗家坝半山腰的十七中学, 大概需要一个小时, 每天来回走两趟, 虽然比较辛苦, 倒也十分愉快。 ”

1953 年7 月, 从重庆市南岸区第十七中学初中毕业后, 邱沛篁又顺利考取了重庆市第七中学。 “重庆七中是一所具有优良传统的著名中学, 我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三年高中生活。 能够从十七中考入重庆七中,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记得录取名单都是在当时重庆最大的报纸上公布的”, 这段过往令邱沛篁兴奋不已。 正是这所始建于1758 年的百年名校, 为邱沛篁奠定了扎实的人文基础, 打开了启蒙之门, 邱沛篁日后优异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文字表达天赋, 也是在这里初试锋芒、崭露头角。

“跨进七中, 我很快就感受到了这里的确名不虚传, 体会到了它优良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 学校坐落在沙坪坝嘉陵江畔, 有宽阔的操场、整洁的教学楼和幽静的校园。 同学们常在树下背英语生词、诵唐诗宋词, 琅琅书声回荡在花丛树间, 校园显得神圣、安宁。 ”重庆七中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 给了邱沛篁很深的印象:“记得当时每周举行一次全校学生的周会, 听校长陈祚璜、冯泽生作报告。 从国际国内形势、学校的任务与发展、学生品德修养, 到要爱护学校一草一木、不要随地吐痰等都讲到了。 虽然每次报告不到一个钟头, 却使学生开阔了视野, 明确了方向, 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 受益很大。 ”不仅如此, 邱沛篁的文学志趣也在这里得到了锻炼:“我所在的卅七级一班成立了一个文学兴趣小组, 几个人在一起办了名为《十月》的墙报, 不定期地出版, 张贴在教室外面的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 大家又是采写、又是画画、又是编排, 忙得很有乐趣。 高中毕业前, 我写了一篇将近5000 字的《黄山游记》, 描写了我在假期回到家后与朋友一起登重庆市南岸黄山时所领略到的雾重庆、雾黄山的美妙感受。 后来这篇文章刊载在墙报《十月》的显著位置上, 当时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高兴。 ”

作者与邱沛篁(右)合影

高中三年, 对邱沛篁影响颇深的, 还有重庆七中的老师们, 而这其中最令他感念不已的, 便是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许怀玉。 “许怀玉老师高瘦的身材, 净白的脸庞, 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他讲语文课声音高昂, 激情洋溢, 给学生极大的感染力, 我很喜欢。 ”正是在许老师的建议下, 邱沛篁为自己做了一个重要的人生抉择:“高中毕业前夕, 许老师在学校大操场上与同学们谈心, 亲切地问我打算考什么专业、什么学校。 他评价我善于讲演、爱好写作, 于是明确地建议我把四川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第一志愿。 我采纳了老师的意见, 并且夜以继日地积极准备高考。 不久, 我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四川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

就这样, 1956 年的秋天, 邱沛篁以第一志愿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四川大学中文系, 成为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 “我就是喜欢中文, 就是想上川大, 当我第一次坐上火车, 离开家乡, 奔向天府之国成都平原的时候, 真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激动和喜悦。 ”

在川大求学的几年中, 邱沛篁一如既往地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求学问教。 “我得到了许多老师的教诲和指点, 像张默生、曾君一、陈志宪、杨明照、华沈之、石璞、周菊吾, 等等, 受到了他们功底深厚的学识和严谨治学精神的熏陶。 我们几个同学还成立了课余文艺评论小组, 成了省、市报刊的积极作者。 母校四年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 师恩及同学间的友情永远美好而难忘。 ”

愉快、难忘、兴奋、高兴、激动、喜悦、美好, 这些形容词似乎与那个物质贫乏、生活拮据的20 世纪50年代相去甚远, 但正是它们成了邱沛篁回忆过往时闪现最频繁的词语。 家庭的精心呵护、 良好的教育基础、顺利的学业之路、常伴左右的良师益友, 邱沛篁潜藏却浓重的浪漫情怀在这些成长背景下逐渐化作了乐天达观的性格与主动热情的处世方式, 这位当年满怀憧憬走出山城的少年正一步步地朝着他的人生舞台越走越近。

“我在校报工作了19 年”

1960 年, 邱沛篁从四川大学中文系提前毕业, 被分配到了四川大学校报担任记者、编辑。 “我是提前毕业的, 我们那一届的本科学制改为五年, 因为上一届还是四年学制, 所以到我们四年级的时候就出现了没有毕业生的情况。 而学校那时候又需要干部, 所以就选择了一些优秀的本科生提前毕业。 这在我们那时被称为‘吃青’。 ”邱沛篁接着说, “我们当时不兴个人选择, 是学校决定把我留下来的。 当时提前毕业的包括我一共有三个学生, 我留在了学校党委宣传部, 另外一位同学到了成都日报, 还有一位同学去了省文联。 ”

就这样, 21 岁的邱沛篁开始了真正的职业采编人生, 从1960 年留任到1979 年调离, 校报工作的经历为他其后的学术生涯做了重要的铺垫。 “我在校报工作了19 年, 校报可以说成了我另一个更加丰富的大学校与课堂。 第一, 在校报编辑工作中, 我深刻地学习与体会到从事新闻工作坚持党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的重要性;第二, 在校报采访工作中, 我有幸采访了校内外许多著名学者、专家、教授和普通师生员工, 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第三, 在校报工作中, 我们还承担了对外报道和宣传川大的任务, 在校党委宣传部直接领导下, 成立了对外报道组, 先后在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四川日报》《成都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 从而得到了更多的新闻业务学习机会;第四, 校报工作使我与党委宣传部、 校报编辑部的同志们结下了深厚情谊;第五, 我们成立了学生通讯组、采访组、秘书组等, 让学生为办好校报做贡献的同时, 也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社会工作能力。 ”

实际上, 19 年的校报经历, 带给邱沛篁的还远远不止这些, 娴熟的采写经验与频繁的业界往来其实更深层次地打开了邱沛篁的工作理念与思路, 并对他日后的新闻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如他所言, “这19 年的采写经验对我搞新闻教育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为什么后来川大的新闻教育模式改革能够先后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这与我在这19 年的新闻实践中积累了经验, 跟业界、政界都建立了很自然、很友好的关系有关”。

不仅如此, 在调离校报转为一名新闻专业教师之后, 邱沛篁依旧保持着记者的本色。 “1981 年, 四川大学新闻专业正式开课, 我主讲新闻采访课, 当了老师我也不忘自己还是记者, 并把新闻实践看作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新闻教育工作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与途径。 ”邱沛篁继续说道, “1979 年7 月, 我有幸在北京采访了著名作家茅盾, 发表了通讯《手浇桃李千行绿》。 1980 年8 月至1981 年7 月, 我在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进修学习期间, 7 次登门到著名作家巴金家里采访, 发表了《金秋时节访巴金》《 巴金谈文明 》 《 三访巴金谈体会 》 等专访与文章。1981 年6 月, 我又受《文学报》委托专程到广州采访了著名作家秦牧, 发表了《花城访秦牧》的通讯。 ”不仅如此, 唐弢、牛群、魏明伦、倪萍、谢晋等文学艺术界的名人都曾接受过邱沛篁的专访, 在他的实践生涯中, 这些经历已然传为佳话。

同时, 在各种教学、科研活动中, 只要有机会, 邱沛篁就会把自己亲历的事情、见闻、故事采写并报道出来, 先后发表了《二进中南海》《聚会新华社》《眉山新貌》《莫斯科掠影》《澳大利亚见闻》等文章。 他说:“正是在这些难得的新闻实践活动中, 我从被采访者身上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知识和素材, 从许许多多的地方和事件中受到宝贵的文化熏陶与感染, 并得到终身受益的教育与鼓舞, 进一步尝到了新闻实践的甜头。 ”

对新闻工作的热爱, 让邱沛篁有着乐此不疲的劲头与动力, 在教师与记者的双重身份中游刃有余地行走。 丰厚的新闻采写经历, 又让邱沛篁充满了乐于分享的自信与激情, 在勤勉与钻研的工作风格中开拓探索, 不止步、不守旧。 毫无疑问, 这种积极实干的精神既受益于他的过去, 也将施益于他的未来。

“我乐意从事新闻教育工作”

谈起四川大学新闻专业的创建史, 邱沛篁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川大新闻专业的诞生, 要追溯到三十多年以前。 其实早在20 世纪60 年代初, 学校就曾有过创办新闻专业的考虑, 并在1960 年从复旦大学要来了两名新闻系本科毕业生作为师资的基础。 但由于当时客观情况的变化, 新闻专业没有办成。1979 年, 教育部正式发文 (79 教高字第044 号文) 批准成立四川大学新闻专业, 学校多年来的计划和愿望才变成了现实。 ”

1979 年, 为了支持新闻专业的筹建, 四川大学党委将邱沛篁从校报编辑部调回了中文系, “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同当时的系党总支副书记程述章同志一起, 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取经”。 就这样, 邱沛篁开始了一段全新的事业征程。

“从1980 年3 月9 日出发, 到4 月11 日返校, 历时一个多月, 我们由重庆坐船顺江而下, 先到南京访问了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学院以及新华日报社、南京日报社。 3 月23 日, 我们拜见了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王中教授, 又连续用了三个半天的时间, 分别到了复旦大学新闻编辑评论、新闻采写、新闻摄影、基础写作等几个教研室, 听取了叶春华、夏鼎铭、林帆等老师的介绍。 在上海, 我和述章同志还到文汇报社、解放日报社就新闻教育问题求教、取经。 4 月初, 我们又北上首都, 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请教, 受到了系主任罗列、副主任秦硅的热情接待和支持。 随后, 我们又去了北京东郊外的广播学院, 学习参观这里的广播电视教学, 新闻系主任康荫同我们就广播电视教学的特点和任务进行了探讨。 回到川大时, 我们手头已经初步形成了《新闻专业筹建计划》。 ”1980 年5月, 在学校专门召开的新闻专业筹建工作校长办公会议上, 邱沛篁与唐正序、吴梦楠三人由校方任命, 正式组成了四川大学新闻专业筹备组。

为了更好地参与川大新闻专业的筹建, 1980 年9 月2 日, 邱沛篁再次来到复旦大学, 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进修生活, 这段经历令他对复旦充满了感恩, 并称之为“心中的第二母校”。 在不懈努力之下, 四川大学新闻专业首届本科生和干部专科生100 多名学生于1981 年9 月正式入学, 邱沛篁陆续承担了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名记者研究、新闻采写研究等实务课程的主讲, 完成了从记者向教师的转变。

1985 年6 月, 四川大学新闻系正式成立, 系主任由中文系主任唐正序教授兼任, 邱沛篁任系副主任。1990 年2 月, 邱沛篁被正式任命为系主任。 1995 年, 学校成立新闻学院, 邱沛篁被任命为首任院长。 谈及当年从记者向教师的转变, 邱沛篁说:“我很高兴啊, 我乐意从事新闻教育工作。 因为搞了19 年实践工作, 我认为要从理论上梳理一下了。 而且, 我觉得新闻专业是很有发展潜力的, 就是缺少教育资源, 需要有善于搞教学的人去支持这项事业。 ”

实际上, 尽管邱沛篁满腹豪情, 但是在新闻专业的创建初期, 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依旧是不小的。“当时, 我们只有10 平方米的一间教研室用房, 办公条件急需改善,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省、市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下, 我们自力更生, 白手起家, 修建了新闻系办公楼。 ”从破土到竣工, 历时半年, 坐落在川大东风楼5 幢东面的新闻系办公楼最终于1986 年5月圆满落成。 这座四层高, 拥有400 多平方米空间的办公楼确实为新闻系当年的独立、 起步与发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这是第一步, 我们克服了一个很大的困难, 也就是办公环境的困难。 ”

“另外一个困难, 就是我们的师资力量不够。 ”邱沛篁说。 为此, 1995 年新闻学院建立后, 作为首任院长的邱沛篁就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加紧了工作。 “一方面, 从高校优秀毕业生中选留了李少军、姜英、夏泽友、李宜鹏、段弘等青年教师;另一方面, 又从兄弟院校教师队伍中引进了周啸天、董天策等优秀人才, 师资力量进一步增强。 ”

1998 年8 月, 川大新闻学院再次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决定成立文学与新闻学院, 根据干部年轻化原则, 我不再担任院长。 常言道:天下大势,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新闻学院在合并之后有利也有弊, 但现在看来, 我们合并后还是不断发展的”。 邱沛篁谈道, “和文学院合并以后, 有利的地方是我们在语言文学功底和师资方面大大加强了, 新闻传播学挂靠文艺学博士点, 新增了文化与传媒研究方向, 并开始招收了博士生。 不足的方面是, 新闻传播学科在管理机制上不再是直属学校领导的独立学院编制。 当然, 格局不会一成不变, 管理机制也不能说哪个绝对的好, 关键在于适合学科发展”。

2006 年, 蓬勃发展的四川大学获批新闻学博士授权点, 继而又在2011 年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 2012 年又再次获批设立新闻学博士后流动站, 使中国西部新闻传播教育在研究生培养层次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而早已从行政岗位上卸任的邱沛篁并没有解甲归田, 除了一直担任文化与传媒方向博导之外, 他还先后担任了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和报业发展中心研究主任, 在2007 年正式退休后又返聘兼任博导, 将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与研究工作中。

“川大新闻系的发展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而是大家努力的结果。 我们创建学院也是通过一批人的努力, 我只是他们中的代表。 ”回顾这段步履艰辛却充满激情的创业史, 邱沛篁强调, “没有学校的重视和领导, 没有自身的努力和团结, 没有兄弟院校的鼎力支持, 没有社会各界的关怀和帮助, 我们是不可能成功的”。

“请进来, 走出去, 我们是开门办学”

在邱沛篁三十余年的新闻教育生涯中, 最令他自豪的便是他们早在20 世纪80 年代就探索开展的横向社会联系办学模式———“请进来, 走出去”。

“一方面我们邀请新闻传媒单位的老总、 老编辑、老记者和社会各界名流来系讲学;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师生到新闻单位参与新闻实践、 社会调查和科研工作, 认真抓好新闻专业学生的新闻实习教学, 密切学校和社会, 尤其是和新闻传媒单位的联系。 ”不仅如此, 川大新闻专业“请进来, 走出去”的亮点还在于, 为了使这种办学模式定期化、制度化、组织化, 1986 年11 月15 日正式成立了四川大学新闻系咨询委员会, 由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川任主任委员, 省、市一些新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任委员, 并进一步建立四川大学新闻学社会实践指导委员会, 密切加强了新闻系与传媒业界的合作。

邱沛篁说道:“我们不是闭门办学, 而是广泛地开门办学。 我们带出来的学生都很成才, 许多人都当上了领导。 像1981 年我担任班主任的八一级新闻班的学生, 现在他们30 个人几乎都成了各个新闻单位的领导或骨干, 其中当年的班长吴健, 如今已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 想得到社会的认可, 需要用业绩来说话。 ”

为了进一步坚持和深化“请进来, 走出去”的办学模式, 1995 年新闻学院建立后, 于当年又成立了新闻学院咨询委员会, 四川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席义方任主任委员,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杜江任副主任委员, 省、市主要新闻单位负责人任委员。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 1993 年, 邱沛篁作为第三署名作者的《实行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探索文科教学改革新途径》 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 年, 邱沛篁作为第一署名作者的《开创密切社会联系新思路, 探索培养新闻人才新模式》荣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他本人也荣获了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四川省优秀新闻出版工作者称号, 以及国务院特殊津贴和全国首届韬奋园丁奖。

“请进来, 走出去”的办学模式不仅得到社会各界的不断认可与推广, 而且这种横向联系的工作思路再一次给邱沛篁带来了启发与推动。 为了加强省内高校新闻院系间的互动交流, 共商四川新闻教育发展的良策, 2002 年, 在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新闻学会和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大力支持下, 四川省新闻教育学会在四川大学成立, 邱沛篁被推选为会长。 在他的组织下, 学会每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 省内高校的新闻院系以学会为平台, 定期交流, 关系融洽。

邱沛篁说:“我们把新闻学的学科建设抓起来了, 但与此同时, 很多不足之处也表现出来了。 我们每一年都要沟通、讨论, 探索解决对策。 所以, 在新闻教育建立和初期发展的阶段, 我们这一代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这一代人的特点就是大家互相帮助, 团结竞争, 关系都很友好。 这一代人把事业发展起来了, 对下一代人的要求就是, 接下来该怎样提高质量, 怎样搞得更精、更好。 ”

实际上, 作为川大新闻教育几十年集体摸索奠定的传统, “请进来, 走出去”的开放办学模式也渗透了邱沛篁个人从实践到教学水到渠成的思想结晶。作为四川大学新闻教育的创始人之一, 邱沛篁的协作精神与整合意识为西部新闻教育事业在中国新闻教育版图中的异军突起、独树一帜立下了汗马功劳, “只有团结竞争才能共谋发展”, 这几乎成为四川高校新闻院系的共识。 而对于这一点, 热心豁达、勤勉实干的邱沛篁的确功不可没。

在谈到遗憾或反思的时候, 邱沛篁欣慰地说:“新闻专业的一路发展都是很好的, 尽管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但我相信这都是可以解决的。 发展是硬道理, 在发展中出现问题都是好现象。 新闻传媒事业在过去的时代中从未受到过这么大的重视, 正是新闻传媒地位的提升, 才带来了今天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们能有今天的整体局面, 还得益于这个时代。 ”

“只要生命不息, 就要为新闻事业贡献力量”

1981 年4 月25 日, 在邱沛篁五访巴金即将结束的时候, 巴金先生欣然为他题词留念。 “他在一本精美的笔记本扉页上写道:‘学到老! 赠沛篁同志, 巴金, 八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上海。 ’这的确是对我的一种十分珍贵的鞭策和鼓励。 ”时至今日, 三十多年已经过去了, 而巴金当年的那句“学到老”还依旧在勉励着年逾古稀的邱沛篁:“实践让我深刻地体会到, 一个人在职工作的时间是有限的, 一个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 但是他所从事和所热爱的事业是无限的。只要生命不息, 我们就要为新闻及新闻传播教育事业不懈奋斗, 不倦地学习, 不断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1998 年8 月, 刚刚从四川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岗位上退下来的第一个暑假, 邱沛篁就参加了成都驾校的学习, 而那个时候他已年近六旬。 这位一度被戏称为“汽车教授”的老先生说:“我喜欢开车, 这为我后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我也确实感受到了努力学习新事物、新技术的甜头。 ”

正如邱沛篁在学习驾驶技术过程中所流露出的学到老、不服老的精神, 退休后的他依旧热衷于不同的社会活动, 用他的话说, “我得以与新闻教育界许多老朋友重聚, 并结识全国高校新闻院系的许多新朋友, 从而学习和了解新闻传播教育方面的新情况、新经验和新问题, 增长了见识, 开阔了视野, 这对我进一步深入进行新闻教育和新闻学术研究都大有好处”。

邱沛篁继续说道:“1998 年以来, 我连续几届被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聘为四川省舆论研究小组和四川省阅评小组成员。 2008 年1 月, 中国高校新闻教育学会聘任我为该会特邀理事, 并邀请我先后出席了于2008 年11 月在湖南长沙、2009 年8 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2010 年12 月在重庆和2011 年11 月在山东青岛举行的学会理事会。 2008 年9 月22 日, 四川省老教授协会新闻与传播专业委员会在四川大学成立, 我和四川日报社原社长汪兴高共同担任专委会主任, 进一步发挥了老教授、老新闻工作者在培养新闻人才方面的优势与作用。 2010 年5 月, 我又应邀参加了《四川省报业志 (1994-2005) 》的编纂工作, 定期参加编辑工作会议, 具体负责其中一些章节的初稿撰写。 ”

不仅如此, 邱沛篁还继续为党政部门、事业单位承担着各类社会培训的授课任务, “四川省委党校、省新闻出版局、省公务员培训中心, 还有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四川大学基地, 这些单位前不久都邀请我去给他们讲课。 新闻采写的理论与实践, 新闻发言人的艺术, 党政干部应对新闻传媒的技巧等都是我讲授的内容”。 谈到此, 邱沛篁不无兴奋。 正是因为博洽多闻的学识与诲人不倦的精神, 邱沛篁在四川省新闻界拥有着极高的尊崇与赞誉。 2013 年8 月, 他的新作《新闻传播教育探索———邱沛篁自选图片集 》 问世, 在9 月召开的四川省新闻教育学会暨新书出版座谈会上, 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江对其做出了“倾注心血著书立说, 学术研究成就大师”以及“满腔热情解疑释惑, 教书育人树立标杆”的高度评价, 这代表了四川新闻界对这位德高望重却依旧活力充沛、乐于奉献的老先生虔诚的敬意。

值得一提的是, 邱沛篁与学生的感情同样融洽深厚。 他说:“我很赞同并且倡导‘学生是我师, 我是学生友’这句话, 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是联系我们师生长期友谊的纽带。 ”从2000 年至今, 邱沛篁亲自指导的二十余位博士生如今大都毕业成才, 在各自的岗位上正在发挥着重要的骨干带头作用。谈到弟子, 邱沛篁难掩骄傲, “操慧博士刚刚被评为教授、博导, 蔡尚伟博士已经担任博导几年, 蔡敏和严功军两位博士已被任命为重庆工商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可以说, 这些学生的成才也成了邱沛篁向新闻事业不断贡献力量的期许和寄托。

谈到最后, 邱沛篁神情庄重, “我觉得最重要的, 还是对新闻教育事业有发自内心的热爱, 对新闻事业能保持满腔的工作激情。 同时, 我们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做事, 还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与媒体多打交道、加强联系。 另外, 要注意教学和研究的同步, 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要善于研究, 研究中解决的问题要回归到教学”。 “最后一点”, 邱沛篁特别强调, “我觉得所有新闻人都应该团结协作、宽容大量。根据我三十多年的亲身感受, 我们川大新闻学之所以能够不断地稳步发展, 就是因为我们一直坚持着团结协作, 不搞内讧, 与人为善。 团结协作不仅是一个团队不断胜利的法宝, 也是个人不断前进的法宝。我们川大新闻学的发展就是因为保持了这种精神。 ”

邱沛篁在回忆自己的学术人生时, 几乎如影随形着川大新闻专业发展建设的车辙。 他将一生的智慧与才干都献给了这里, 这里浇铸了他的心血, 自然也凝聚了他无法分割的自豪与热爱。 这位生于旧社会、长于红旗下的七旬老人, 让漫长而艰辛的过往岁月保留了激情与色彩, 他的回忆里没有不堪回首的怨憾与不满, 只有真诚恻达的奋斗与感恩。 他在不辞辛劳的探索中, 将自己的姓名与四川新闻教育的历史无意圈连在了一起, 而他呼朋引伴共同筑造的学科殿堂也必将怀着对他的敬重迎来他所坚信并且期待的更大辉煌。

【邱沛篁简介】

邱沛篁, 1939 年12 月25 日出生, 重庆市人, 新闻传播学专家。 1956 年考入四川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1960 年毕业留校工作。 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曾任四川大学新闻系主任、 新闻学院院长, 1996 年获全国韬奋园丁奖, 2003 年获全国宝钢教育奖。 曾任教育部全国高校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 现任四川省新闻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新闻教育学会会长、 四川省老教授协会新闻与传播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

邱沛篁教授是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 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采写业务及传媒与文化, 提出并实践了“请进来, 走出去”的教育新模式。 同时, 他主持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社科及教育部专项科研课题, 先后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 项 (署名第三) 和二等奖1 项 (署名第一)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 项 (署名第一) , 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 项。 代表性专著有:《新闻传播教育探索———邱沛篁自选图片集》《郭沫若与报刊宣传工作》《新闻采访艺术》《新闻写作艺术》《新闻采写与研究》《邱沛篁自选集》《邱沛篁文集》等。

参考文献

[1]邱沛篁.邱沛篁文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0.

8.培养小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研究 篇八

关键词:团结协作能力 小学生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033-01

团结协作能力以是21世纪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无论哪个行业,从事什么工作,都离不开团队的合作;个人的团结协作能力将是一个团队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团结协作能力以在未来人才素质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 研究目标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200名4至6年级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等网站、图书馆以及最近的报刊杂志,查阅了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滑雪的通知和文件,并搜集相关的期刊文章作为论文撰写时的参考。

1.2.2 观察法

在观察中将到的印象加以分析,从中提取事物的特征;通过这样的初步加工,达到对客观事物及其简单规律进行正确描述,并形成简单判断的目的。将其归纳整理并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新的观念和认识。

1.2.3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是一种从整体上对一个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考察,以了解其详细状况及发展过程的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对学生的一段时间的跟踪教学,通过各种的研究方法,得出了以下的几个问题,加以分析。

2.1 团结意识不够

一些孩子因为一点小事而吵架甚至动手打架,缺乏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根本不关心团结协作能力带来的好处,自私是大多数孩子的一个致命伤。

2.2 性格发展不良

受到家庭、社会等各种环境的影响,孩子们的性格发展有不良的倾向,家庭过多的溺爱,对孩子的发展极其不利。因此,社会和家庭环境对孩子就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诱导性,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能力是与家庭分不开的。

2.3 功利物质观念严重偏失

现社会物质精神生活不断提升和改变,家长们对孩子无意间种种的不良引导,导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很小的时候形成畸形,对孩子一生及其不利的发展。

2.4 对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方向

(1)培养了表达与沟通的能力。

表达与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团队协作中只有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愿才能与他人形成共识,做到团结、帮助,是团队协作能力的一个基础。

(2)培养了做事主动的品格。

没个人都有成功的渴望,但是成功不是等来的,而是靠努力做出来的。现在的孩子都习惯的依赖家长和老师,不愿意自己完成一定的困难,应该培养学生“想了就做、边做边想”的实践论,锻炼孩子任何事都大胆地尝试、体验,养成主动创造实践的好习惯。

(3)培养了敬业的品质。

几乎所有的团队都要求成员具有敬业的品质。有了敬业精神,才能把团队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有责任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实现团队的目标而努力。

(4)培养了宽容与合作的品质。

学生的宽容是合作的品质更是团结协作的一个基础,培养孩子的宽容、不斤斤计较、大度等等,对学生的今生发展都非常的重要。

(5)培养了全局观念。

团队精神不反对个性张扬,但个性必须与团队的行动一致,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考虑团队的需要。它要求团队成员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互相配合,为集体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6)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指自觉地把份内的事做好的心情,也叫责任感。人是生活在集体里的,只有集体成员分工协作,自觉做好份内的事,才能维护集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这一点在学生的团结协作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3 建议

(1)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祖国今后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个人要求越来越高,在技术和发展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快的条件下,应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为祖国的未来作出更大的贡献。

(2)在教育方面,提高老师的的专业修养,不单单让学生学习好,要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9.团结协作 努力拼搏 篇九

为邮政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

你的报纸卖完了吗?你的贺卡还有多少没有卖完?这样的问题这样的开端对于我们基层好多职工来讲其实就是闲暇间互相安慰互相打问最多的话题。

在日常工作中有不少问题在困扰着我们,最常见的:我们的大客户引进和维护做的不好;邮政和银行之间业务协作配合问题;员工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都不高,甚至连最起码的四声服务都做不到;部门之间扯皮推委,形式和口号多于求实创新!事实上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也已经认识到了,但是改进和落实起来很迟缓,甚至有时候基本的业务设备配备都满足不了基本需求。看着同业银行金融机构不断扩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们也很困惑,我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会辉煌?会很美好吗?

再看看速递业务,一个小县城好几家民营快递公司日益壮大,我们的市场在不断萎缩我们也困惑!

我们的强势在哪里?我们的亮点何在?

既然是畅销报刊为什么那么难推销出去?市场和包销是什么关系?

参加工作20年了,像我这样父一代子一代都为邮政奉献的员工还很多,邮政企业养育了我们,对这份工作对这份事业我们充满着感情,心里总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我们的邮政企业能强大,我们的邮政事业能辉煌,我们的社会地位能有较大的提高,我们的收入我们的福利待遇能改善,腰包鼓起来,腰杆挺起来,脑袋抬起来!说到这里感觉我是不很悲观呢?我相信有理想有信念,就有实现目标的那一天。

随着改革的纵深推进,邮政政企分开,企业运行方式的改变,我们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紧迫感,这个世界竞争无处不在,挑战也无处不在。总观我们的业务项目种类:速递。物流。商函广告。报刊发行。投递。礼仪。分销。集邮。金融。电子商务。等等。每一项还有很多种类,可以说我们的业务种类繁多,有我们固有的业务,还有我们抢别人饭碗的业务,这么多业务业务要搞好就要做好营销搞好服务,由于我们没有系统性规范完整的运营管理模式,而很多时候为了完成上面下达的指标,只能靠全员营销,或者更恰当的说是全员包销才能完成,营销方式主要是关系营销,杂乱无序,狂轰乱炸,死缠硬磨,报刊订阅和贺卡销售尤其突出,一到了四季度员工就头疼,客户见了我们也发愁,每年必须过这一关,由于是包销,这里面就有许多不合理不人性化的事物,卖出去你好我好,卖不出去怨声一片,既损害职工利益,又伤害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的感情,对外面也一定程度上影响邮政企业社会形象。

事实上我们邮政企业有着自己独有的其他同行业无法可比的优势,我们有庞大完整的网络优势,网点遍布城乡,这些优势注定我们企业发展的无限潜力!然而实际工作中我们缺少的是全网协调,全程配合意识,缺乏长久发展长久竞争意识,我们在工作中口号喊的多,落实来的少来的慢,协作奋战做的不够,我们缺少企业文化企业思想,我们的这些方面很多时候只是喊口号!

就我所从事的金融业务发展和服务情况来讲,我们不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和其他同业银行比起来还是有差距,而且感觉永远比人家慢一步,很多基本设施都配备不足。对员工的教育不到位,同时由于待遇等其他方面的原因。员工队伍不稳定,很多时候我们招聘的员工只是关系员工,真正优秀的我们需要的招不到,留不住!新员工思想不稳定,缺少主人翁意识和奉献精神。缺少教育缺少培训就导致服务意识淡漠,业务能力不理想,从客户维护来讲。没有个好的客户管理模式和完善的管理系统,我们的大客户引不进来。维护起来能力不足,难以维系,制约我们业务的发展。另外系统内部不通畅,互相拆台扯皮也损害企业外部形象,比如邮政储蓄和邮政银行之间的关系就很微妙,由于没有统一的思想认识统一的目标,在业务发展过程中也有互挖墙角甚至互相诋毁的情况。这更需要上级领导引起重视。

企业要发展,员工要收入福利,这是最现实的问题。企业发展了,职工收入就会提高也应该提高。合理的收入分配既能体现职工的价值更能调动员工为企业奉献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员工思想教育,培养企业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员工有身份感,地位感,提高主人翁意识。再加上领导真正重视,相信我们的企业会有辉煌的明天,腾飞的未来!人心齐泰山移!

10.团结协作 篇十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对团结现协作精神的渴求比任何时代都显得迫切和重要。

我们同在一个公司,每个人的工作,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又都与公司全局经营业务相关联,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肯与他人协作,势必会影响团队的整体效率。

公司作为一个合作团队,它的健康运转有赖于员工的良好协作、部门的协调配合。随着社会化大生产时代的到来,团队的规模越来越大,内部分工越来越细,为了保证部门和员工都能围绕团队的目标和意愿进行,就必须要求部门与员工具有强烈的协调意识。

“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广阔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一个土地,欧洲就少了一点;如果一个海岬,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

部门与部门之见是否协调,员工与员工之见的关系是否融洽,反映着一个团队运转是否有序,管理是否高效。很难想象,一个在利益前面就争,在功劳面前就抢,在困难面前就躲,在过时面前就推的团队,是一个管理精良、作风优良的团队。

在一个缺乏凝聚力的环境里,个人再有雄心壮志,再有聪明才智,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只有懂得团结协作的人,才能明白团结协作对自己、对别人、对整个单位的意义,才会把团结协作当成自己的一份责任。

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个人和集体只有依靠团结的力量,才能把个人的愿望和团队的目标结合起来,超越个体的局限,发挥集体的协作作用。一个缺乏合作精神的人,不仅事业上难有建树,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越是现代社会,孤家寡人,单枪匹马越验证取得成功,越需要团结协作,形成合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合则共存,分则俱损。如果因为心胸狭窄,单枪匹马去干事,放着身边的人力资源不去利用,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更糟。

一个优秀的团队,他所有成员要必须信任,彼此之间要开诚布公,互相交心,做到心心相印,毫无保留; 只有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彼此之间的紧密合作,才能真正做到整个团体的紧密合作。真正的团队合作必须以别人“心甘情愿与你合作”作为基础,而你也应该表现出你的合作动机,并对合作关系的任何变化抱着警觉的态度。团队合作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过程,因为合作的成败取决于各成员的态度,所以,维系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是每个人责无旁贷的工作。

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共同面对困难,一起分享成功,时刻记住团队的利益与自己息息相关。在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对于失败我们应坦然面对,向狼学习,在困境中绝不放弃,面对失败,从来不退缩、屈服,想尽一切办法达成目标。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精神,因此,我们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改变、去争取,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众所周知,木桶原理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水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但是,如果各块木板之间结合得不够紧密,那么,这个水桶将无法装水,这就不是能盛多少水的问题了。同样,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一个团队,如果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没有团结协作精神,那么,将会严重影响工作任务的实现,甚至会导致企业分崩离析。如果说水桶原理强调一种内部平衡,那么,漏水桶原理则强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是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团结协作不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一种道德品质。它体现了人们的集体智慧,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不怕虎生两翼,就怕人起二心。如果在一个组织涣散、人心浮动、人人自行其是,甚至搞“窝里斗”的企业里,是没有生机与活力可言的,又何谈干事创业?在一个缺乏凝聚力的环境里,个人再有雄心壮志,再有聪明才智,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只有懂得团结协作的人,才能明白团结协作对自己、对别人、对整个企业团队的意义,才会把团结协作当成自己的一份责任。

1、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必须以营造积极向上、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为前提。

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积极宽松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员工的个人成长和团队建设,在相互交流中协调问题,在共同探讨中提高认识,把工作的主动性与前瞻性结合起来,把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统一起来。这样不仅能够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经常讲,能在一起共事是缘份,应该珍惜机缘,搞好团结。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彼此间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在日常工作中既要有团结协作的意识,也要有克己容人的处世态度,对他人一味地求全责备,就没有人能和你共事,让良好的人际关系渗透在日常工作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里,使人人都坦诚相见、彼此理解、相互信任,这样才能增强凝聚力。

2、领导的率先垂范以及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上行下效,对于团队建设的推动作用。

团结,是一个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象征,是一个领导班子良好的整体形象的标志。“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员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高层的表率作用胜于耳提面命式的说教。领导班子的团结和统一,中高层、各级管理层的齐心协力,有利于推动公司工作作风的良性发展,有利于核心力量和中坚力量的形成,有利于带领全体员工步调一致的完成各项工作,因此各级管理人员进一步提高领导艺术,大事有原则,小事显风格。原则、感情与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是维系一个企业团队的纽带,少了那一条都不行。放弃原则,迁就个别,虽然满足了个别人的利益需要,但却起到误导作用,由此必然导致人心涣散,从而失去了凝聚力。

3、营造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工作氛围。必要的竞赛活动是保持团队锐气的必要条件,它能促使我们在学习上更努力、工作上更用心、作风上更顽强,从而加快前进的步伐。我们提倡团队的协作精神和互补精神,就是要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团结起来,携手协作,力争出一流的成绩。同时,我们要避免恶性竞争,力戒同贵相害,同美相妒,同行成冤家。

4、充分信任同事和周围的人。信任别人是一种良好的美德。在与同事相处时,一定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同时自己要谦虚一点、微笑一点、宽容一点、主动一点。当前,要克服单位人员少任务重的困难,圆满完成既定的各项任务,就是要搞好团结协作,把工作做得更好。

在追求个人成功的过程中,我们离不开团队合作。因为,没有一个人是万能的,即使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无法独自完成取经大任。然而,我们却能通过建立人际互赖关系,通过别人的帮助,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对于团队而言,伙伴之间的友好相处和相互协作至关重要。无论力量型的人、完美型的人、活泼型的人还是和平型的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性格魅力,来赢得团队伙伴的支持。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功。

11.团结协作年(改后) 篇十一

为了认真贯彻合经海管【2012】10号文件,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紧围绕开发区“三大主旋律”,牢固树立“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理念,将责任、文化建设与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有机结合,使社区上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切实在民生工程建设、优化投资环境、维护社区稳定、创新社区管理、加强队伍建设上有新作为,3月2号下午海恒社区南艳湾居委会召开了“2012企事业单位计生工作联席会”,会议有社区委计生办孙慧莲主任、何维同科长及我们辖区各企业单位负责人参与。

南艳湾居委会王书记主持了这次会议,首先介绍了我们居委会的概况,辖区面积4.6平方公里,辖区内涉及全国500强企业、合肥40强的单位以及大中小学等,住户共计6850户,六普时人口数为24500人。

居委会中的全体人员在为辖区居民的服务同时,也在服务中找到乐趣,大家在工作中也其乐融融!

我们现在的居委会也有自己的党支部,目前在册人数共有63人。

书记介绍了我们辖区的计划生育状况,他用几个字来概括:“面积大,人口多,海纳百川”,计划生育在我们的工作中占10%的份额,虽然量小但是分量很重!我们各工作人员还要接受更多任务,如;文明创建,治安维稳,安全生产等等。

通过这样一个企事业单位计生工作联席会,让我们各自都有了新的认识,也让各个企业里面的负责人了解了我们办公的具体程序,让他们把工作带回企业直接服务员工,可以为职工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真正把居委会和企业之间提倡的“使企业满意、居民满意”落实到行动中。

南艳湾居委会此次和企事业单位欢聚一堂目的是:立足自身,着力提升团队意识。把此次活动与抓班子,带队伍有机结合 起来,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效能建设等方面入手,深入查找在日常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如有居民办理独生子女光荣证需要哪些程序和条件,办理二孩证的必备条件以及办理政策外怀孕处理办法等,这些都与企业密切相关,单位可以定期向我们通报人口信息以便我们及时做好这方面的宣传并将整改完善工作贯穿活动始终。把此次活动与致力培育团队荣誉感,责任感结合起来,努力营造既相互尊重,和谐宽松,又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工作局面。

社区计生孙慧莲主任感谢在座的各位企业领导在自己本身工作繁忙的情况下能来参加这个会议,感谢各企业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提到了现在大家基本都认同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感觉计划生育现在似乎很少有人来干涉了。孙主任表示其实事实并非如此,随着国家计生人口政策的调整,计划生育并没有放松,只是从一些制度上有了变化,这就需要我们企业和居委会的同志们下去做

好宣传,如:再婚家庭未超两个小孩的现在就可再生一孩等,希望居委会和企业之间可以共建共祝,互帮互助,资源共享!

上一篇:明礼诚信小学生作文下一篇: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