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未来发展之我见

2024-09-01

学校未来发展之我见(14篇)

1.学校未来发展之我见 篇一

学校发展之我见

学校要发展,离不开一个好校长,更离不开一支真抓实干,敢于创新进取的教师队伍,因此,要立足本职,科学发展。现针对多年的一线工作的所见所闻,把自己对学校发展的想法进行梳理与阐述如下: 一.规范四点半课堂:

责任到看班的老师,辅导老师的安排不应安排班主任老师,比如:在4:30到7:00时段,辅导的老师对学生的纪律安全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不允许学生在操场溜达,也制定其稳定率,并定期与家长联系,把孩子的作业情况及时汇报给家长,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重视和责任,为今后的稳定打下基础。

二、重视老师们的身心健康:

多找专家与老师们进行减压心里知识讲座,一周可以适当安排2-3天的时间在放学后组织老师们集中锻炼身体,可以交由音乐组或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一学期末对活动的组织进行考核。三. 行政领导多巡视:

每周值日的领导能否保证每天至少3次巡视,分为早读、用餐(午休)、放学后的路队组织等,这样有会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和对工作更负责任的态度。

四. 注重教师的思想:

领导应定期从年级了解每位老师的工作状态,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课堂教学、教学常规等,对每月常规做到不太好的要进行总结和整改,不要检查完后无任何整改措施或口头表扬完事。用不同形式和方法来 提高老师的积极性和进取心。想各种办法把教学质量提上去。

五、集思广益、闯出学校自己的路子:

多找机会、提升老师们的专业水平,让老师们走出去,多学习、多取经、形成自己的特色,不要看到别人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我们可以吸取人家好的做法和经验,比如要以传统文化为特色1-2年级一个主题,3-4一个主题,5-6年级一个主题,还有我们可以把淡忘了的传统文化重新拾起,当作校本课来学习,坚持下来,不要做什么活动,一打一阵风,流于形式,这样既没有效果,学生也没有从中受益和受教,我们可以长期坚持下来,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和规定,定期进行考核与总结,这样传统文化的特色就自然会形成。如:软笔字可以从二年级或三年级开始,可以安排珠算学习,这个过程虽然艰辛,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克服困难,坚持把这种学校特色文化传播到社会,深入到各位家长内心,学校的品牌就会家喻户晓。学校就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路子。

6、精细化管理要常态化

学校内务做到精细、从上级到下级都应做细,领导要从管理上细,比如:从老师的出勤,穿工服,教师的思想、对下级和老师的生活工作的关心,领导的一言一行都要起到引领和表率的作用。

7、领导办事要果断:

领导要明察秋毫,对那些斤斤计较,做事拈轻怕重,不服从安排,无视领导,工作态度不端正,做事整天抱怨,在团队起负面影响的教师]不能姑息,应果断处理。应在培养思想境界高,责任心强、工作兢兢 业业、一心扑在工作上的老师上多下功夫。

8、多让家长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

民办学校的生源能由家长进行推广和传播是最有说服力的,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多让学生家长参与其中,让其感受到学校的育人氛围和文化气息,比如:让家长走进课堂,让家长参与考试监考,让家长参与学校的志愿活动等等。从而让家长从内心体会到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多么健康,放心的把孩子交给学校和老师。

9、各部门分工要明确,加大协调配合的力度。

平时学校工作比较多而杂,有时不同部门之间由于没有协调好,导致下面工作出现重复或脱节现象,各部门之间有事要及时通气,及时沟通,这样工作才会有条不紊。

10、多给老师培训一些沟通技巧方面的知识。

学校可以安排特定的时间,举一些管理上的实际案例来进行学习,比如:班主任工作上遇到一些很难缠的家长如何应对与沟通,遇到学生早恋或学生之间打架等事情如何妥善处理等,教老师们这方面的能力与技巧,开展专门的专业知识讲座。也可以开展案例解答竞赛形式,这样既提高了老师的应变能力,也提高 了老师们的专业水平。

11、加大 工作的执行力度,多比较、多评价,多激励、多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安排比较多,考核比较多,但有时落实不到位,不及时,其根由是,领导应多督查,对安排下来的工作做到不定期的进行抽查,要把督查的结果 以文字形式公布,用数据说话,做得好的要大力表扬或奖励,对做得不好的要直言不讳的指出,对那些经过多次整改后 仍然没有进步的老师,学校要拟定相应 的处罚措施。这样奖惩分明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越来越高涨,各项工作定能顺畅开展。

二、工作设想

1、在“细”上做文章,在“内化”上找动力,在“自觉”上求实效。

关注细节,强化过程,善于总结,注重实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完成各项指标,引导教师做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让读书、写作,反思成为教师工作的一种常态,让教师在学习中学会勤奋、学会做人,学会尊重学生,学会实现自我价值。

2、拓展教师的视野,为教育教学增添活力。

在教学管理上既要大胆创新,又要坚守底线追求实效。

2.学校未来发展之我见 篇二

民生科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所谓民生科技, 就是与民生直接相关的科技, 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文化、教育、医疗、就业等关系最密切的科技。民生科技相对产业科技而言, 最大的区别是直接服务民生, 造福老百姓。食品安全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疾病防治技术、减灾防灾技术等都是典型的民生科技。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而民生科技的内涵是满足人民生活需求, 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因此, 发展民生科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践执政为民理念的需要。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以老百姓为本, 发展民生科技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问题, 大力发展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科技, 全力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民生科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与人们的生活基本需求密切联系。民生科技随社会进步和人民的需求而发展, 它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实用性, 是人民体验科技进步改善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 科技工作者要研究人民生活与科学技术的关联性, 把科技的成果转化到与民众生活紧密相关的产品之中, 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实现民众穿衣舒适漂亮, 饮食卫生健康, 住所温暖适宜, 出行方便快捷, 文化生活丰富。

关注民生科技加强民生科技

民生科技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长期以来, 民生科技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改革开放30年来, 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生科技, 但单一的靠市场经济刺激和牵引的模式已不能满足民生科技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因此, 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 加大对民生科技的关注和支持。

民生科技往往被理解为生活中的“小事”, 被认为科技含量不高, 效益不大, 导致被关注不足, 受重视不够。这些认识是平面的和不确切的。民生科技同样具有技术含量, 民生科技同样需要高技术、新技术。许多人将抽水马桶与登月工程相比, 这种比法是不恰当的, 登月工程同样涉及宇航员吃喝拉撒睡的科技问题。目前, 有许多航天科技已走入民生, 我们日常用到的照明光源, 从普通灯泡、日光灯发展到如今的节能灯、LED灯照明等, 节能灯与LED灯同样体现了高科技和新技术, 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用高科技和新技术改善人民生活。民生科技同样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人民生活的消费市场是最大的、最经久不衰的市场, 只要能够开发出广大人民需要的、价廉物美的民生产

品, 同样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民生科技源于生活, 源于生活的灵感。人们往往将科学研究神秘化, 科学技术推广和科技知识的普及滞后, 导致民生科学研究的氛围缺乏, 从事民生科技研究的力量薄弱;科研工作者关注民生科技的主动性不足;政策导向与科学技术研究的价值取向以及对民生科技的关注不足等都是制约民生科技发展的因素。

为推动民生科技与产业科技的同步发展, 首先要重视民生科技, 调整科技工作价值取向, 加强民生科技政策研究, 把民生科技放到与产业科技同等重要的位置, 制定有利于促进民生科技发展与进步的政策。统筹兼顾, 根据我国国情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 按照轻重缓急、难易程度、资金支持能力等, 制定民生科技发展规划和项目支持规划。营造科技工作者和民众参与民生科技的氛围, 以民众需求为牵引, 科技为支撑, 分阶段筛选资助的民生科技项目, 持之以恒, 将民生科技研究与成果快速转化相结合。加强科普工作, 鼓励小科技、小发明和小产业发展。

发挥高等学校作用推动民生科技发展

高等学校承担着传授知识、科学研究、创造知识、服务社会的职责和培育各类科技人才的重任, 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科研资源, 要充分发挥高校的优

首先, 学校要高度重视民生科技方面的研究。在加强高新技术与重大课题研究的同时, 加强民生科技研究和高新技术在民生领域的推广应用, 不断完善产学研平台, 加强对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资助和推广, 为民生科技转化应用提供信息渠道。

其次, 建立合理的民生科技成果评价体系, 激发高校教师投身民生科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民生科技在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 对于在民生科技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要予以重奖, 鼓励、引导更多的教师, 投身民生科技研究。

第三, 加强对大学生民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注民生科技, 鼓励一部分大学毕业生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为他们建立科技创业孵化器等公共科技平台。

第四, 加强与政府、企业的联系, 积极承担民生科技项目, 建立以民生需求为牵引, 政府政策、规划为指导, 学校科研与企业转化为支撑的民生科技研究机制与体制, 促进民生科技的快速发展。

发展民生科技是践行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建立政策机制, 引导价值取向是促进民生科技快速发展的保障。高校应主动发挥在促进民生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积极与政府、企业沟通信息, 促进民生科技成果转化, 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3.薄弱学校发展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薄弱学校;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

薄弱学校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某一特定区域内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教育质量相对偏低、社会信誉不高的学校。一般而言存在以下现状:

1.在办学条件上,校舍简陋、设施陈旧,办学资金短缺,师资生源质量较差,教师待遇偏低

2.内部管理上,教师队伍思想涣散,中干人浮于事,学校的管理制度执行力低

3.在教学质量上,无法达到各类学校相应的合格标准,造成辍学、厌学以及师资生源严重流失的现象

4.在社会声誉上,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关注程度偏低,无法得到学生家长、社区对学校教育的信任,由此造成“薄弱—无助—薄弱”的恶性循环

如何打破此类学校面临的现状,怎样助推学校的良性发展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转变观念,重塑形象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管理者,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而校长教育思想的高度和广度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走向,应促进教师团队实现专业化成长,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打造富有教育个性的特色学校,为学校拓展广阔的发展空间。古人云:“穷则思变。”薄弱学校要想去掉“薄弱”二字,也要大胆创新求变。薄弱学校的校长,不能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而应卧薪尝胆,吐故纳新,勇于开拓进取,善于学习借鉴。首先校长得有反省精神,吸納新理念,剖析校情,深思熟虑,结合现状,寻找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道路。然后将办学思想灌输给全校职工,寻求全体员工认同和支持。学校上下齐心,群策群力,以校长的办学思想引领教师团队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经受破茧化蝶之痛、凤凰涅槃之苦后,突破发展的“瓶颈”,借助多种宣传方式向外界彰显新变化,扭转上级、社会对学校的评价,重塑学校新形象,相信终会苦尽甘来,迎来新生曙光。

二、科研兴校,强化内功

质量是立校之本。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抓好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因为抓好教科研工作,是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条捷径。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上必须建立健全教科研的考评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在学校内部,高举科研大旗,搞好校本教研工作,各教研组定期召开教研会,学习新理论、新观念,组内积极探讨交流,培养骨干、名师,“老中青”三结合,建立帮扶互助制度,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队伍素养,“以研提质”,让家长满意,上级放心,走上科研兴校之路。

三、营造特色,主动发展

办学不能千篇一律,应该创办出自己的特色,这样学校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那怎样确立自己的办学特色呢?德国哲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各校办学的硬、软件设施不相同,人文内涵发展不同,校园文化积淀不同,不能生搬硬套,照搬模式。确立办学特色应依据校情、教情、学情,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变”,相信精品不能复制,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薄弱学校更应主动谋求特色,变上级要我创特色为学校渴求有特色,力争走一条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与众不同的育人之路。

四、挖掘资源,多方拓展

薄弱学校的发展除了搞好内部的管理以外,还需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借用校友、专家、领导等各种人脉关系,搭建交往平台,多方筹措资金,完成校舍改造,改善办学条件,为学校拓展生存空间。经过多年的办学,一所学校虽称不上桃李满天下,但或多或少,都会有几个“成功人士”。学校应主动与之加强联系,念及母校之情,这些成功人士往往会对母校慷慨相助,这会给一所薄弱学校带来莫大的帮助,从而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还可加强与专家的联系,获得专家的悉心指导,多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汇报工作,积极争取多方资助。

薄弱学校应该主动谋求发展,抢抓机遇,不能怨天尤人,要明白时不待我的道理,千方百计开创有利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千帆激进,百舸争流,只有未雨绸缪者才能实现由“弱”到“强”的华丽转身。

4.学校简介之我见 篇四

郭启远制作认真,照片收集详实,整理仔细,编辑清晰。不论整体设计,还是音乐选择,都花了不少心思和汗水,让人敬佩。下面有些新思路,不知可行否?

指导思想:

格调:昂扬向上,奋发进取;主题:全新办学理念——砺山仰登 兰水不息。背景音乐:校歌旋律。图片内容:彰显办学特色,弘扬时代精神。标题文字:新颖响亮,富有时代感。编辑思路:

分四大块:悠久历史篇、崛起发展篇、精致管理篇、全新战略篇。

开场白:秉承一份操守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凝聚一种精神

追求卓越的职业态度

守望一个理想

让我们的学校蒸蒸日上

郑纪故里砺山仰登兰水不息

莆田市仙游县度尾中学

一、悠久历史篇——沧海桑田,源远流长。收集一些校园旧貌照片、人物老照片、光荣传统资料等,突出办学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优势)

二、崛起发展篇。将原有校园风光与校园设施照片融合提炼,分出四个系列:校园景致、人文环境、基础设施、荣誉证书(将学校管理栏目中的管理成效照片移到此处),其中要凸显亮点之处。(现实优势)

三、精致管理篇——求真务实,和谐成长。分五个系列:班子建设、严格管理、民主监督、教学管理、教师管理。(管理优势)

四、德育特色篇——立足实际,突显特色。分四个系列:队伍建设、行为养成、载体丰富、方法创新。(德育优势)

三、四两块照片安排:

将原有学校管理、德育工作以及教学常规这三栏照片重新整合,按两大块分出系列。突出亮点:学校管理栏目中,要求校务成员做到“四个一”;教学常规的有效管理中提到的“四个转变”; 一考三会制度;教师成长“六个一活动”;开展校际教科研活动;德育中“方法创新”这一系列内容等。

5.学校文化建设之我见 篇五

近年来,学校文化成为学校管理者开口必提的话题。书店里,关于这方面的著作也渐渐多了起来。我们要来谈论什么是学校文化,就要从什么是学校和什么是文化谈起。

什么是学校,学校是一种充满精神感召力的学习型和发展型的文化组织。学校是物质环境与心理、精神和谐统一的优质生活空间。

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指出:“什么样的学校是一所好学校?首先,看一所学校能不能让所有的学生获得成功。其次,看一所学校能否成为社会大家庭中富有建设性的成员。第三,就是看一所学校能不能让所有的教师体验到作为生活者的幸福感和职业的内在尊严。”所以说:学校不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存在。

什么是文化,有人问钱钟书:“你研究文化,那什么叫文化?”他望着天花板,想了半天,说:“你不说我倒还知道,你一问我倒说不出来。”

人们常说,某人有知识,没文化。我们怎样来理解这句话呢?

知识主要是指具体学科的知识,如物理知识、医学知识、文史知识,是偏重于记忆性、技术性、职业性的知识。

文化不然,文化是要深入到认知者的个体中去的,是要成为生命体中的灵魂的东西。文化具有超越具体职业、学科的特点,但又能影响到一切职业的行为。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留学美国的博士,在美国谈了个女朋友,有一次开着摩托车,车上带着他的女友,到了十字路口遇上红灯,他开着车冲了过去,他的美国女友因此跟他分手了,因为他不守规则。后来他回到国内,找了个中国女朋友,开着摩托车见了红灯,这次他吸取教训了,停在那儿直到绿灯放行,那个中国女友也和他分手了,认为他太守规则了。

大家看,同样的交通规则,全世界一样的“红灯停绿灯行”,可是在不同国家执行起来效果是不同的,那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文化不同,这个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是价值观。在美国人看来,法律是至高无上的,守法就是有诚信的表现;而在中国人看来,法律是人制定的,法律是死的,人是活的,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文化不同,价值观不同,人的行为也就不同。

有人把学校管理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人管人,即人治,人管人只能管一个点;第二层次是用制度管理,即我们常说的依法治校,制度管人管一片;第三层次是用文化管理学校,即用文化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这是最高层次。接近于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指出:“实现发展的动力实际上存在于文化之中,……文化是实现发展的摇篮。”

那么,什么是学校文化?哈佛大学校长研究中心主任说:在学校里,没有什么比文化更重要了!学校文化是关乎学校组织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组织内部活力和焕发成员生命活力的关键因素。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指出:“学校文化是整个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学校文化可以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这里面包含了物质层面(校园建设)、制度层面(各种规章制度)、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师生的行为举止),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

《追求卓越》作者彼得斯在书中写到: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期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或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精神力量。真正让企业长盛不衰的,是深深植根于员工心中的核心价值观。

借用这句话,我们这样说:真正让一所学校长盛不衰的,是深深植根于教师心中的核心价值观。

教师要知道职业的使命,思考我们为什么存在?

教师要建立共同的愿景,思考我们要到哪里去?

教师要确立核心价值观,思考我们要如何做?

说到,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如何做,让我想到了两个故事。

青岛原德国租借区的下水道在高效率地使用了百余年后,一些零件需要更换,但当年的公司早已不复存在。城建公司的员工四处寻觅配件公司,后来一家德国公司给他们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应该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城建公司根据这个提示,在下水道里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

光亮如新。

文化是一种品质,体现的是一种社会的责任,体现的是一种历史的沉淀。第二个故事:上海外白渡桥是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是1907年由英国设计建造的。2007年年底,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收到了一封英国一家设计公司的来信,信中说,外白渡桥的“桥梁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现已到期,请对该桥注意维修”。2008年4月,外白渡桥除桥墩以外部分被从原处拆下,送往上海船厂进行大修,2009年3月大桥又以原貌回到原地。英国设计单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免除桥梁发生意外后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但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设计方专业严谨的态度。感叹!这就是为什么老外没有N年一遇这个说法。

文化是一种品味,体现的是发展的高度和深度,体现的是一种魅力和魔力,体现的是给人一种依赖和信任。

到这里我们可以概括的说:

现代学校的发展需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以学校文化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关注学生发展和关注教师发展。

我们说:

改变一个学生要改变他的人生目标;

改变一个教师要改变他的价值追求;

改变一个学校要改变学校的文化精神.十二年前,我在龙潭四小任教,与学校隔墙相除的是十六中学。在我们两校对面有一个食杂店,那个小店主对我说,你们这些老师到我这买东西,虽然我一个都不认识,但我一看就知道哪个是四小教师,哪个是十六中教师。我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他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后来我仔细观察,发现两个学校的教师果然在神情气质、待人接物都各不相同,差别非常明显。这与学校的概况,学校的历史渊源、学校的精神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学校文化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乃至于性格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再如北大的学生和清华大学的学生有着明显的不同。北大学生:热情奔放、个性张扬、喜欢交际、善于交流沟通,怪才、奇才较多。清华学生:含

蓄稳重、勤奋严谨,团结协作精神强,不达目标不罢休。北大、清华的学生可以说原本都是我国中学生中的佼佼者,为什么经过几年的大学培养,学生的个性却出现了这么大的差异?这不仅与学校的概况、学校的历史有关,还与学校的精神、文化有关。北大的校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文化是一种品牌。学校要成为名校有多种实现路径。但是最厉害的名校,其名气应该是源自该校独树一帜的文化。

在我们谈到学校文化建设时,有一句话非常流行:

让学校的每一处墙壁和草坪都会“说话”。这句话非常感性地集中表现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一种朴素的追求。

在90年代,当时,确实有一批优秀的校长引领教师、学生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很多学校一阵风似的让学校的墙壁整洁、美化起来了,让学校的草坪增多并整齐起来了。墙壁上张贴领袖画像、介绍先进事迹的图片,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宣传语,以及名人名言,还有将各种各样的奖牌、证书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学校墙壁比较醒目的位置上。

草坪呢,几乎无一例外地插满了牌子。牌子上有一些精心设计的标语口号或诗文名句,目的是警醒或告诫师生及行人爱护花草,保护环境。一句很朴实平常的口号一下子给无数学校带来了环境面貌的改变,人们不得不惊叹于教育行政和教育文化的影响力。但是,千篇一律的墙壁、草坪“文化”看多了,也许就会审美疲劳,我不禁对这种“文化”产生了疑惑:这就是学校文化吗?如果是,它是不是太缺乏层次、太缺少内涵了呢?怎么把我们的老师和同学都当成时刻需要管教和警告的对象了呢?这是有文化还是没文化呢?

这些年参观了一些一流学校,查看了一些一流学校的图片资料,我终于知道最会“说话”的墙壁和草坪恰恰是不说话的。它们用自身的洁净、典雅实现着其内涵的价值。雪白的墙壁上艺术地展示着同学们参与各种活动的成果,草坪内一尘不染,可以想见孩子们自觉地约束了自己的行为。正是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之中,孩子们的情绪才能获得陶冶,心智才能受到锻炼。

6.研修日志-学校安全之我见 篇六

学校安全之我见

今天学习了《校园生命安全》这门课程,我明白了安全工作对学校的重要性,也知道了安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学校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1996年3月,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通知,确定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日。

如何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呢?我认为作为老师,每个人都应该负责,不要认为自己不是班主任、不是学校领导,就置之身外或置之不理。那样做,最起码是失去了做老师的基本的原则。因为教师教书育人是为了塑造一个无论在知识储备、身体健康还是心里健康都齐备的人,所以,安全也是我们教师工作职责的一部分。

其次,从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更加知道了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安全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实,从另一方面讲,我们老师在做好学生安全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不能一心一意为了学生,结果却吃了官司。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观念。

7.学校管理之我见 篇七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奠基人生, 服务社会”这一办学理念, 西藏办学要清楚“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为谁培养人才”等层面的深层次思考, 直接影响和决定办学主体的教育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也直接影响和决定人才培养的基本走向。办学理念涉及学校办学宗旨和教育目的确立, 培养目标及其实现方式的战略取向, 以及学校功能的定位等诸多重要问题, 我们首先规范学校管理, 然后再去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规范制度群策群力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 力图通过切实、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来重构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的基础。边远学校还没有一套可实施管理制度, 我校在近几年的探索中基本实现了“以人为本”治理学校, 制定人性的制度来管理学校。

1、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 学校的校级班子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确定工作思路, 年度目标, 各处室根据教师反馈的信息和建议, 在学校的行政会议中进行讨论, 然后再制定详细制度。

2、以制度促管理, 以管理促教育:各处室制定详细的可操作的细则, 人人量化考核, 奖惩分明, 各类管理制度健全;实行责任制 (学校与老师签订责任书, 老师与学生签订责任书, 学校与家长签订责任书) 规定学校、教师、学生在年度或周内的任务。

二、规范师生行为

我校“以人为本”加强服务意识, 就是把教师和学生作为学校办学的主体,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充分尊重教师、爱惜学生, 并以此为出发点, 根据本校发展的实际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期目标, 一周重点。比如:本学期教师行为目标 (言行、仪表、教态、等) 教学目标 (思想道德、学生学风建设、教学内容及过程等) , 学生目标 (学生仪表、精神面貌、学生礼貌、作业完成情况等) 。一周重点, 一周进行一个范规检查和保持情况以及处理方案, 树立“全员服务”、“全面服务”和“全面规范”的观念。在学校, 校长及其他管理者是模范带头人, 教师是学生的示范者, 学生被引领和熏陶者。学校提供教师和学生规范和发展的环境, 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和学生发展了, 学校也就得到了发展。

三、规范校园布局

校园是师生们共同生活的环境, 是一所学校的窗口, 有的乡镇学校没有合理的规划校园, 布局显得混乱, 卫生差, 环境差, 这些都影响了学生或教师的生活习惯。西藏最后一片净土, 要打造政治稳定, 社会和谐, 生态安全, 环境优美的新西藏, 学校既是前沿阵地, 也是今后的发展保障。因为学校影响学生, 学生影响家庭, 家庭影响村庄, 最后达到社会进步民族兴旺。因此, 学校校园要规划科学, 没有卫生死角, 要美化, 赏心悦目。为村落做样板, 为局部区域做景点。这样以点带面, 为西藏的旅游发展贡献力量。

四、规范管理项目

抓大擒小——搞好大局工作的同时, 抓好各个细节工作, 做到关键工作不失误, 大小工作不错误。抓好学校德育工作, 明确培养方向。抓好常规教学工作, 培养养成习惯。增强学校与社会的亲和力, 树立社会口碑。协调好学校领导、教职员工和学校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财务账目管理规范化, 杜绝财务漏洞以释教职工的猜疑。档案管理规范化, 明白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历程。

五、规范制度实施检查

制度定得好, 不执行也是一纸空文, 学校一切照旧, 不会有进步的。所以制度的执行是关键, 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发现漏洞及时补救, 讲制度不讲随意, 讲原则不讲关系, 谁没执行好就谁接受处理, 当然制度好不如领导带头好, 校级班子要带好头, 一心一意为学校, 一心一意为师生, 那么学校在各方面肯定会越来越好。

8.学校管理之我见 篇八

一、以人为本,善于沟通

教师是办好学校的基本力量。校长平时要以普通教师的身份置身于教师之中,与教师平等相处;利用课余时间与教师倾心交谈,了解教师的思想、工作、家庭、兴趣,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校长应尊重教师的心理需求。人的行为是在需求引起的动机支配下指向一定目标的。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应尊重教师合理的心理需求,尽量给予满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同一个教师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心理需求,校长对此要能及时准确地把握。为此,我在工作中,尽可能地了解每一位教师的知识、能力、爱好、情感、个性、特长等方面的特点,尽量满足教师合理的心理需求,有效地发挥教师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管理者,我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把“五心三情”贯穿于日常管理工作中,即:对教师要“真心呵护,诚心关怀,耐心扶助,细心体察,全心依靠”,做到“思想工作灌注情,物质激励赋予情,精神鼓励满含情”。

二、知人善任,扬长容短

用人,是校长的主要职责之一。作为一个成熟的校长,如何履行好这一职责?我认为,除了要有举才之德、容才之量,一个明智的学校领导还要对每个教师的情况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善于用人。要发挥群体智慧,对于重用那些个性鲜明、直言不讳但确有真才实学、以工作为重的人,从不犹豫。用人要用其所长。作为校长,要懂得教师中的人才多是专才,用人不能求全责备,不能用一种所长去代替或否定另一种所长;要给确有所长的教师一个能发挥自己所长的空间、时间和身心状态,以确保其所长能形成长远效应。例如:我校的田强行老师是音专毕业。在集体舞等大型活动中,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舞蹈排练好,我把权力全下放给他,在排练上、时间上和音响等准备活动上,只要他需要,所有领导和老师尽全力配合。这让他一个教音乐的老师深切体会到了领导的关怀和重视,极大地调动了其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信任,他每天一个班一个班地教,体型较胖的他常常汗流满面,但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他说:“请领导放心,我决不会给领导丢面子!”这真诚而朴实的话语让我从心底感受到:被人欣赏,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对于一个在一线平平凡凡工作和奉献的人来说是多么宝贵,多么重要!这种精神的鼓励远比批评和惩罚要有效果。两周后的验收,在田老师的努力和全校师生的配合下,我校的大型集体舞蹈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

如果我们能在自己的周围发掘许多这样的人,并能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那我们的工作就会处处顺利。教育人的力量有两种,一种是真理的力量,一种是人格的力量。我们都是凡人,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我们每个人发挥所长,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团结合作,就一定能做好工作,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作为一名合格的校长,不论其年龄如何,理应是学生的师长、教师的益友,要以身作则,重视言传身教。这就对校长在教育教学、学校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育人以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要求来讲,校长是学生学习和敬仰的楷模。因此,校长在学校的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之中,乃至一言一行,都必须严于律己,注意给学生以良好的教育和影响。凡是要求学生和老师做到的,校长必须率先做到。学生可塑性很强,先进的榜样就是无声的力量。因此,校长率先垂范,树立榜样,就是寓教育于行动之中,这样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巨大作用,才能把教师凝聚在自己学校这块育人的园地里,形成强有力的教师集体。

四、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1.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务公开工作应与教代会的职权落实有机结合,坚持重大事项向教代会报告的制度。重大事项的处理我们从不搞校长一言堂,要让所有的教师知情,并集中大家的意见形成切实可行的办法,校长只是大家意见的执行者。如学校的财经我们每月定期向全体教师作详细的公开,评职按大家的意见制定制度,等等。因为大家是按自己的想法办事,所以心气顺,干劲高。

2.采取家长联系会等形式公开校务。通过这些形式加强家长对学校的监督力度。学生向学校交的每一分钱最后都有家长的签字收条,使家长对学校的收费知情度达到完全透明,增加了学校的威信。在学校内部和外部设置校务公开栏目,公布有关项目,接受监督;设立意见箱,收集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公布监督电话,畅通联系渠道。利用每周一次政治学习时间,在全体教师会上及时通报有关情况,以表扬鼓励为主。

五、师资建设,确保质量

教学是灵魂,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科学管理是前提。名校的三要素就是:硬件、师资、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是核心因素,名校必须有名师。随着学校发展规模的稳定,教师队伍的数量也将相对稳定下来,师资力量的培养与成熟日益紧迫地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任务。我校年轻教师占绝大多数,他们充满活力与激情,是学校发展的不竭源泉。在向老教师虚心求教、拜师学艺的同时,如何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学水平,树立现代教育理念,需要从解放教师个性和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入手,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展示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激发创新热情,更好地因材施教。开展各种教学竞赛和教学实践研究,以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师资培训。这样,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我们就能逐步建立起一支新老结合,富有团队精神,团结协作、创新进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促使骨干教师、名师脱颖而出。

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校长要有创新意识,敢于跳出旧模式,积极探索,大胆改革,改进管理方法和教法,努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校长在其位谋其政,与时俱进,勤奋工作,无私奉献,不断学习,提高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具有蜡烛精神,努力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为一方教育的发展和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9.学校精细化管理之我见 篇九

---学习精细化管理体会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以制度建设和民主管理为主要的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

海尔集团凭借高效的精细化管理,打开了国内国际市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被誉为“海尔现象”。它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精”和“细”。

学校精细化管理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果”。要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这就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到职,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培养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有好与坏之分。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学校实施精细化的管理,强调做事要求“精”求“细”就是说在做任何事情上都要在“精”和“细”做文章,尤其是师生的行为习惯必须摒弃陋习,要让好的行为内化为潜在的意识,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良好习惯。

精细化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我们在教育教学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上都表现出业务素质精、教学手段精,课堂环节细、耐心辅导细,教学必将产生质的飞跃。“玉不琢不成器”,这“琢”就是精雕细刻之意。要具备这种本领除了刻苦学习、锤炼素质、积极工作之外,只有在精细上下功夫。

精细化管理是提升学校品位的必由之路。学校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教育、教学、后勤等方位的全面配合,工作才能协调、和谐、提高。综观省内外,乃至国内外众多名校,无一不是在精细的管理上做出的成就。

学校精细化管理必须做到:

第一、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把好思想关。

全校师生要确立“精细化”的理念,认识到精细化管理既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又有利于个人改变做人做事的不良习气,从而树立良好的学校声誉、师资形象。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必须全员参与,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展开以“摒弃落后、追求卓越,实现教学新突破”为主题的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全体教师要通过排查教学上粗放、盲目的现象,认识到高耗低能的危

害;改变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细节抓“死”,将人管“严”以及“只要考试好,不要拘小节”等的错误观点。班级要利用班会、晨会课对学生宣讲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站、图书角等阵地,营造精细化管理的氛围,建设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

第二、成立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的领导小组,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工作。

教育工作精细化管理,由分管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及负责教育工作的校长、团队负责人、班主任、班级队干部、学生监督岗组成管理网络,具体负责师生思想政治教育、行为习惯教育、遵章守纪教育、清洁卫生教育等;教学工作精细化管理由负责教学工作的校长、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长组成管理网络,具体负责教学常规执行、检查、评比,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执行课程设臵等方面组织实施;后勤工作精细化管理由校长室、总务处、会计室、食堂组成网络,具体负责安全工作、校园美化、后勤服务等的管理。

第三、完善规章,严格管理,强化考核机制。

学校要在教育、教学、后勤三大块制定精细化管理制度,讨论、修订和完善各类考核细则。严格流程管理。实行领导干部轮流值日制度,每天安排校风校纪检查、教学常规及后勤工作检查,做好详

细记录,及时表扬先进,鞭策落后。在执行制度和考核考绩上严格按照各类考核细则执行,杜绝人情分、原因分。绝不容许打擦边球,也不容心存侥幸。

第四、强化学生管理,认真抓好落实。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无一不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要组织学生讨论制定班级创争规划、个人创争规划,塑造和培养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对照《小学生守则》的学习,使小学生人人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开展“班级小标兵”、“我是啄木鸟医生”、“班级争章台”等活动,营造人人争先的氛围。建立满分专栏、张贴优秀学生照片、宣传优秀学生事迹、佩带光荣花,以调动学生学优争先的积极性。精细化管理还必须特别指向待进步生,要认真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动力、基本素质,为他们设计学习成功的方案。要让“不让每一位学生掉队成为校长、教师的自觉行动、成为教育的理念”

第五、认真总结,不断反思。

为了使各项工作做得更细更好,尽可能更完美精致,就必须及时对每一项工作认真总结,提炼经验;寻找不足,作出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涉及诸多层面,师资队伍、学生管理、教学流程、后勤保障、基础建设等方面无不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和实践。精细管理是一种境界,它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高不可攀,它就存在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我们必须不断改变粗放的工作方式,事事力求“精细”,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长期坚持就会形成习惯,良好习惯就会成为品质,这种品质最终将决定个人、单位和事业的命运。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当“精细化”成为每一个教育者内在的一种品行时,它将不只是一种管理体制,也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它必将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绿园区正阳小学

孙桂荣

学校精细化管理之我见---学习精细化管理体会

绿园区正阳小学

10.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之我见 篇十

钟山县红花镇铜盆完小 苏昌荣

[内容提要] 坚持依法治校,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以人为本,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校长要“沉”下去,走近教师,走近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教材。要经常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指导性评课必须一课一评,要有指导性意见,经常翻阅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作业,在备课上提倡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与自身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实际相结合。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讲究科学,要按照规律办学,掌握和遵循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相适应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 依法治校 以人为本 中心地位 创学校特色

一、坚持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1、坚持依法治校,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领导的工作就是服务的工作。要真心实意地把教职工当做学校的主人,有事要多与教师商量,听取民意,以便正确决策。充分发挥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依法行使审议建设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对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凡是学校内与教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方案,规章制度,教职工奖惩办法等,都经教代会审议并通过。发扬民主,激发教职工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校长将学校的良好意图转化为教职工的意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协同力。

2、以人为本,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对此,针对不同年龄,提出分层要求。如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加大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抓住青年教师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学校的未来,抓住了教育的未来,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成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以致成为名师,必须通过三条渠道,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为此,我在工作中,尽可能多地了解每一位教师的知识、能力、爱好、情感、个性特长等方面的特点,满足教师合理的心理需求,有效地发挥教师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管理者,我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把“五心三情”贯穿于日常管理工作中,即对教师要真心呵护,诚心关怀,耐心扶助,细心体察,全心依靠,做到思想工作灌注情,物质激励富于情,精神鼓励满含情。郭老师是一位从 教多年的教师,去年在市内买房后来回通勤很不方便,又没有直达的车,常常不能按时到校上早自习,影响了学生,同时也影响了自己工作的热情,为了解决老教师的这个难题,我们特意在二楼的一间空房内准备了沙发床,这样,她平时就可以住校,不用早晚辛苦通勤。为了感谢领导的关怀,她每天提前半小时到一小时进班辅导早到的学生,干劲十足,在期末质量调研中,果然不负重望,取得了喜人的成绩。领导的关怀就如点点甘霖滋润教师心田,“真心换来诚心,热情换来激情”,教职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忘我工作。

2.正确评价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作为校长,在评价一个教师的工作时,首先要发掘其创造价值,肯定其付出的劳动。对其成绩与经验予以表扬、推广,使教师感到他们的劳动是有价值的,工作是有成效的。教师一旦得到学校和领导的承认,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满足,他们就会有更高的理想和重大的抱负,更加积极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3.建立校长与教师间的心理协调校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重视言传身教;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带头做到。规定教师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这样,才能促使学校整个教师队伍令行禁止,形成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学校管理是一项“凝聚力工程”,学校管理者只有建设好这个工程,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才能把教师凝聚在自己学校这块育人的园地里,形成强有力的教师集体。在管理工作中,我一直坚持多一点人情味,例如我校的杨佩伸老师平实性格内向又加上即将退休,但工作踏实,“五认真”工作难以跟随,有一次,我通过了解知道原来是他的家中有事,才把“五认真”工作落下的。我没有批评他,而是问家里的事办妥否?使杨老师倍受感动。类似这样的事情我们学校有很多,因为彼此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使我们全校教师之间的关系亲如一家人。

4、抓好学校的制度建设,以制度管理学校。我校的制度建设是个不断更新的动态的管理体系,学校的制度建立不是我校长说了算的,主要是由全体师、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不违反国家法令法规的前提下,自已制定的管理制度,对每一样全体老师所关心的,大家认为有必要做出规定的,我们都制定出制度,使学校的每一个人切身的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管理者。并定期开会,按照新出现的问题定新规定,把一些认为没有必要存在的制度消除。

二、抓好基础教育,创学校特色

基础和特色好比两个翅膀,只有两个翅膀都硬了,学校才会腾飞。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提出高大远的要求,必定会拔苗助长。目前,成人写字水平不高就是因为小时基础没打好。夯实基础,就是围绕“身体锻炼好,行为习惯好,文化基础好”这三个方面,分解出许多具体要求进行训练。如果在小学阶段,应该读的没有读,应该看的没有看,应该做的没有做,那将是学生终身的缺失,终身的遗憾。我们要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唱歌、学会做操、学会扫地、学会负责、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讲究科学,要按照规律办学,掌握和遵循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相适应的基本规律。从本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人云亦云,不赶时髦,扎扎实实做好基础,为学校特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艺术教学是学校的特色,要认真上好规范课,组织好大型活动,加强梯队建设,训练要坚持不懈,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为我校争得荣誉。

三、深入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

学校工作要切切实实以教学为中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课堂教学都是学校育人工作中一项最经常、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活动。课堂教学犹如一日之餐,实施素质教育,正餐要吃好,不能只吃零食补。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排除干扰,咬定青山,自始至终,突出教学工作的地位。课堂教学时,坚决反对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形式化,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漫无边际,使教学抓不住教材重难点,要求教师平时课堂教学要有新意,不要总是老一套。在课堂教学上,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彼此相互讨论交流,重视合作方式的学习。为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教学授课水平和教学效率,我们对教学常规检查、质量检测、校本研究、骨干及课改典型教师的培养、教师的基本功、各种教学活动及竞赛活动等常规性的内容进行有效实施。

如何评价一所好的学校,家长普遍认为,好的学校,必须有好的声誉,而好的声誉,首要的是孩子在学校里学得好,学得有出息,毕业时能较容易地进入声誉同样较好的高一级学校。老百姓评价一所好学校的标准,无疑是一条比铁还硬的定则。教育家们认为,好的学校,起码有三条:○

1、学生上课聚精会神,气氛活跃;○

2、课外活动龙腾虎跃;○

3、学校管理井井有条。

平时校长要“沉”下去,走近教师,走近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教材。要经常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指导性评课必须一课一评,要有指导性意见,经常翻阅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作业,在备课上提倡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与自身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实际相结合,教案设计与讲课要尽最大努力相符,经常召开不同形式的师生座谈会,利用适当场合与教师个别谈话,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要倾听教师对教学管理的意见或建议以及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要经常参加学校里的教研活动,一起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商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是自然的 自发的过程,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学习就能完成,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来实现。我认为校长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通过典型事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同时,校长要保持教师的角色,教好一门课。要经常带头上示范课,自加压力,努力做到学有专长,教有特色,这样,更有利于指导教学工作。

四、要善于发挥民主的心理,努力营造团结氛围

“团结就有凝聚力、团结就有战斗力、团结就有新的生产力”。这就有要求校长,善于维护班子团结在学校重大工作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涉及学校较大的政务,重在工作部署,中层干部的任免调动和处理老师利益等方面的问题都要坚持集体研究决定,不搞个人专断。对于领导成员之间有分歧暂时不宜决定的问题,不要急于拍板可以采取“等”的办法。等到情况明了,大家基本一致时再作决定。当校长要有度量,能够容人、让人、谅人。并且要心胸坦荡,从容大度,不能一听到不同意见就认为不尊重自己,不听“我”的话,一听到反面意见就咆哮如雷,一听到人说自己的坏话就寻根究底。第一把手不与中层干部争名、争早、争功。新岗位领导如果一上任就急于抓人、抓权、捞财,那过不了多久的时间,矛盾的焦点就会移到领导身上,领导的形象就会损坏,威信就会降低,工作就会滑坡。对于荣誉和功劳,明智的校长应将此作为激励德才兼备的中层领导,作为一种动力。对副职和中层要尊重,要坦诚相见,不要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这样人们表服心不服,终将会酿成大矛盾。

总之做为校长的我,只是学校制度执行者,是大家集中意志的体现者。是大家的工作在推着我向前走。这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管理经验,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请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证。

[参考文献]

1、《知识管理与创新》

2、《现代学校管理对象新论》

11.学校团队建设之我见 篇十一

规章制度是优秀团队的保障

记得以前网上非常流行这样一个理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这就是“破窗理论”。从这个理论中笔者受到的启发是:

这扇窗户就好比是一所学校的规章制度,需要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共同去维系和遵守。如果个别教师出现违背规章制度的行为,就应该及时制止,否则长期下来,一些不良风气、违规行为就会滋生、蔓延,这个团队就会弥漫着不正之风,形成恶性循环。当然了,制度的建立也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是一个人说了算。通过教代会等形式来征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大家都参与进来了,更体现了一种主人翁意识,在制度的执行上大家就会更容易接受和形成自律。好的制度在团队建设中能起到辅助的约束作用。

形成自下而上的“服务”管理模式

以前的学校都习惯于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一级管一级,一级听命于一级,更多的是听命于上级直管部门,被动接受,缺少一种主动参与性,更别说创造性了。如果能够调整一下,把这个金字塔倒过来,例如:教师服务于幼儿和家长,中层干部服务于教师,园长服务于中层干部和教师,使幼儿园的工作最终落实在服务于孩子和家长这一目标上,在这一管理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体会到园长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而是尊重、服务于她们,这种平等、互助、关爱的新型人际关系将会让团队成员工作更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建立一支协同互助的战斗梯队

从大雁效应中不难看出:大雁在风行时,总是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型,人字顶端有一只大雁领飞。当领飞的大雁疲劳时,另一只大雁会来替它领飞,如此周而复始。它并不需要什么人在背后发号施令。团队每一位成员都知道掌控达成目标的过程,彼此尊重,不拖后腿,互相鼓励,彼此协作,共同完成集体的任务。

同样的道理,在学校团队管理中,学校管理者要加各级各部门的管理和培训,既不可让领头雁带偏了方向,也不可以出现当领头雁疲劳时,无人替换的断层。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根据每个团队成员的不同情况,为她们量身定制个人发展规划并为她们搭建锻炼的平台。同时作为成员也要分析自身的优劣,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也就是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全部都是将军,谁来打仗?反过来,如果全部都是士兵,谁又来指挥?所以说,对教师进行分层培养,保持良好的梯队发展是团队建设的重要砝码。

营造相互欣赏、包容的团队氛围

团队建设就是士气的经营,在工作中,如果把同事变成拉拉队,快乐、阳光的工作则是成功的最好助手,同事的激励更容易在心与心之间产生共鸣、达成默契,从而形成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

幼儿园的教师其实也是一群孩子,她们单纯直率,很容易受情绪的左右,有时一句不经意间的话语或是一个眼神,都容易引起她们好多好多的想法。加上基本都是女人,很容易家长里短,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纠纷。团队领导人在面对这样一个队伍的时候,更应具有一个宽容的胸怀,去接纳她们的不足、去包容她们的不理解或是怨愤,同时也要主动去分享她们成功的喜悦、去引导她们走出困惑。和她们之间的相处,就要善于采用一些精神上的激励方法,当发现她们一有点滴的进步,就要把它放大,让大家为之骄傲;当她可能在工作中出现不足时,也要善于发现她的其他优点,再引导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出原因、提出努力的方向。反之,作为管理者同样也需要得到老师们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信任。一个种良好的氛围是保证大家并肩作战,快乐同行的“动力源”。

雁阵之优,在于目标一致、前后响应、强势超达,团队建设也是如此。一盘散沙难成大业,团体协作才能无往不胜。

12.美国学校体育之我见 篇十二

给笔者最直观的一个感受是:美国无论大中小学校, 一定有体育场和体育馆。这可能和美国地广人稀的现状有关, 不过也是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视。笔者居住在紧靠特区的弗吉尼亚州, 周围有乔治敦大学、西伍德中学等多个学校和学院。这些学校有的是独立区域, 有的则建在居民区附近, 但无论位置如何, 无一例外的是都有优美的环境。参天大树环绕设施齐全的体育场 (一般用来进行棒球和田径运动项目) , 稍微富裕一点的学校还建设并拥有至少一个篮球场地的体育馆, 周围是网球场、足球场等。

美国大部分社区内都有自行建造的篮球、网球和橄榄球场地, 有的还有体育馆, 这些社区设施与学校设施共同构造了一个体育设施网络。这个网络可以保证任何一个孩子在自己生活区方圆5公里范围内至少可以找到一个篮球场、2-3个网球场。这些场地几乎全部是免费的, 包括室内场馆 (学校场馆对外开放得少, 但对本校学生免费) , 有专人清理打扫, 报修维修, 开门关灯等。

设施的完备是青少年喜欢运动的前提。在美国校园里, 不参加运动的学生会被同学们嘲笑, 无论男生还是女生。男生以参加校橄榄球队为第一目标, 女生则以进入橄榄球拉拉队为最高奖赏。不过, 虽然橄榄球是美国学校的第一运动, 但实际上美国学生可以进行任何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 从各种球类运动、田径、游泳到一些我们国内学校很少见的曲棍球和跆拳道等。橄榄球、篮球和棒球自然是最受欢迎的, 但喜欢乒乓球、体操、柔道、武术等项目的也大有人在。笔者在特区期间就经常遇到附近小学校举办乒乓球比赛, 有一次笔者去凑热闹, 看到参赛的小运动员有几十人。虽然水平没法和中国同年龄段的选手相比, 但热情还是蛮高的。

从小学开始, 美国孩子就可以参加各种级别的比赛, 甚至是全国联赛。这样的赛事一直持续到初中、高中和大学阶段。每年美国各级别的全国比赛都有很多, 其中像大学和高中的全国和地区比赛已经成为媒体的日常报道之一。过去笔者在国内只知道NCAA (美国大学联赛) 是非常出名的, 到了以后才发现NCAA不是一般的出名, 而是比NBA还受欢迎。同时高中联赛也非常重要, 这类赛事有常年跟踪比赛的专职记者, 这实在是太出乎笔者意料了。一次, 笔者遇到一位跑大学联赛的50多岁老记者, 他对笔者说:“美国最受欢迎的联赛是大学橄榄球联赛, 其次是职业橄榄球和棒球联赛, 最后才是大学篮球和棒球, 而NBA则排在这些联赛之后。”当时笔者在美国的工作职责几乎是全职的NBA报道, 这位记者的一番话真是让笔者有点难以接受。大老远跑到美国, 采访的竟然是人家关注度排在5-6名的联赛, 觉得自己真是没有眼光。但又能怎么样呢?大学橄榄球在中国根本不可能有人关心, 既然NBA是中国人最认同的美国联赛, 那就当这个排名是这个美国记者自己臆断的吧。

美国学校体育不仅仅是项目多, 场地多, 而且内容非常丰富。我们大家都看过NBA拉拉队的表演, 目前我们国内的各种职业联赛也陆续都有了拉拉队, 而拉拉队的前身是美国学校球队里的舞蹈表演队。每年美国都有全国学校拉拉队比赛, 选手们表演的都是有体操难度的托举和跳跃等, 已经形成了一个单独的体系, 并且存在于体育运动体系中。同时, 由体育运动衍生的学校体育社团、体育网站等也非常发达, 很多大学也都有自己独立的体育网站。

在美国, 当学校运动队的教练是非常受人尊重的, 而且收入也是不菲的。最近还传出某高中棒球队在挑选教练时没有征求足够人的意见, 结果造成很多人质疑, 这在美国是很大的新闻。现在美国男篮主教练克尔泽维斯基就是杜克大学的前教练, 而他曾经拒绝洛杉矶湖人队的邀请, 其中很大原因在于他在杜克大学里拿的工资比在NBA高的缘故。很多优秀的职业运动员在退役后都会选择到学校里当教练, 包括美国小学里都有很多退役运动员选择当教练。

大批的运动员和由此发展起来的大量活动和组织, 需要更加强大的管理机制。美国学校体育始终坚持不赢利的原则, 无论一个球队或者一个球员多么有名气, 都不允许在校期间接受任何来自外界的赞助、馈赠和奖金等。作为一名学生, 就只能以为校队服务为宗旨, 并严守自己作为一名学生的原则。这一原则保证了美国学校体育始终成为一个培养人才的基地, 而不至于变质成金钱的机器。

每个学校都将体育管理当做仅次于文化课教学的第二大工作, 并有专门的校长分管体育。每年各学校都会对体育工作的资金进行单独立项, 其中包括运动队的维护和相关人员的任免。美国学校大部分都会以纯商业模式来管理体育工作, 这是与学校其他部分的工作最大不同的地方。从事学校体育的人士可以是社会招聘的专业人才, 而不必非得是师范学院的毕业生。从某种程度上说, 学校体育与文化课教育共同组成的美国学校教育, 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体系。

13.新时期小学学校管理之我见 篇十三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呼唤教育改革,学校管理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人才和知识、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强学校管理,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新的挑战的必然趋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现实基础,本人就新时期如何加强小学学校管理提出浅显的见解,仅供参考。

一、建立完善的约束、激励制度

建立和制定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序、科学,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是学校管理应该追求的境界之一。因此学校管理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各种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是建立完善业绩考核办法,使工作量化、细化、目标化;二是将考核内容全面化、办法科学化、过程公开化,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三是建立合理的内部分配机制,加大奖惩力度,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激励有效劳动。

这种用制度管理人、约束人、教育人的管理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约束能使人按要求去做,不放纵自己,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我们在约束的同时要从激励着手,争取人心,寓约束于激励中,教师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时,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总之,学校管理工作要重视人本管理。这样,对教师的管理才能获得成功。也只有对教师的成功管理,才能发挥、调动起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立足专业发展,提升团队素养

(一)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一是请进来,我们定期邀请市区街道教研员和名师到校,举行专题讲座,与老师们同课异构,介绍经验,借助他们的教学智慧,提升老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

二是走出去,外派干部、教师到名校挂职学习,参加培训学习、观摩,拓宽视野,回校后当好“二传手”,除交流心得体会外,还要出示汇报课,产生一人学习,全员受益的效应。

三是定期与联谊学校青岛市实验小学、胶州第二试验小学、流亭小学等区内外十多处学校开展互动教研活动,共同研究教材和教法,相互送课,共同举办教学论坛,在不断的互动、研讨中,我校的老师学到了联谊学校很多成功的做法,丰富了老师们的专业素养。

(二)不断学习,苦练内功。

一是坚持每周一下午两节课后的教师例会学习,学习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区域名校的最新做法等,将适合我校的,转化,为我所用。

二是让读书成为习惯,引领老师们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做智慧教师,为让老师们涉猎广泛,学校为教师们订阅了七十多种报刊和杂志,我们不仅提倡老师们读“有字之书”,同时,还读“无字之书”和“实践之书”。

三是以“四个一”,提升教研组建设,即:每周一次教学课例研究;每月一次网上主题研讨;每学期参与一门校本课程实施;每组至少有一个学科研究课题在引领运作。

四是用“六个结合”,提升每个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结合教学实践,每周写一则教学札记;结合研究课题,每学期上一节研究课;结合研究专题,每学期写一篇论文或案例故事;结合学习需求,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并写好笔记;结合自己关注话题,每学期主持一次组内主题研讨;结合学科特点,每学年做好一份特殊学生的成长跟踪记录。

五是“大练教学基本功”,落实老师们的“三字一画”,每天坚持练习,定期检查;对老师们自制的教具、课件定期组织评比,表彰、奖励。

(三)让互助成就共赢

学校要把中老年教师的教学经验视为宝贵的校本培训资源,组织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鼓励他们为青年教师介绍经验、交流心得,发挥“传、帮、带”作用,指导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老师们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四)微型研究,放大成果。

对课堂提问、作业设置、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导入、课前训练以及课堂上发现的问题等,作为每周各教研组的微型课题研究内容,每学期末,把微型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在全校推广,共同受益。

三、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立足常规,注重过程

一是依据青岛市《小学教学工作指导意见》和学校的《教学常规要求》,对教师日常教学工作每双周进行例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二是通过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教的情况反馈表,了解教师打磨“高效课堂”运行情况。

三是通过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反馈表,了解学生“有效学习”落实情况。

四是通过领导推门听课,亲身了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情况。

五是通过家校联系卡,将学生各科学习成绩以及学习变化等信息提供给家长,同时,让家长把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学校,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

六是通过家长开放周和教学开放周,让家长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反馈。

七是建立教学质量检测体系,搞好各学科阶段质量检测、抽测和教学质量调研,每次检测后,做好质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情况。

(二)立体备课,统分结合

一是转变备课理念,由起初的“教案”,改为“课案”,到现在的“导学案”;

二是倡导老师们花大量的时间备课,因为,只有精彩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课堂的精彩在课外;

各教研组集备时,先将本册教材的内容,画出知识树;其次,分解在各单元,每个单元确立一个主备人;第三,每个老师将自己的导学案拿到组里研讨,主备人主讲,经全员讨论、修改后,形成完整的导学案电子稿;第四,在共享的基础上,根据学情,设计出个性化的导学案,演练后,走进课堂,下课后,在留白处,写出批注与反思;

经过多轮的设计,教材如同“煮”过一般,导学案成为教材浓缩的精华,整个过程,挂靠领导全程参加,并留有详细记录。

(三)高效课堂,有效学习

一是把每节“常态课”打磨成高效课堂,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中,体验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做到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

二是在课堂上做到三分之一时间精讲、三分之一时间精练、三分之一时间有效讨论和活动,每节课在要结束的时候,加上盘点收获和达标测试。

三是请专家规范个别老师的课堂教学,采取“粉碎、重建、打磨”的方式,让他们的课堂教学每天发生变化,把专家的点拨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四是“磨课”活动在我校已形成制度,开学第一个月为“一人一课”活动、第二个月为“优秀课”展示活动、第三个月为“示范课”活动、第四个月为“名师工作室”和骨干教师的“挂牌课”活动、第五个月为研磨“高效复习课”活动,活动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扎实有效。

五是实施有效学习,一是在设计导学案上,分层次设计学法;二是在课堂上,实施差异教学,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三是在辅导上,提供最优的学习方法;四是对“学困生”,探讨最适合的方法,做到一个都不放弃,不仅解决方法,还要解决思想,通过谈心和温暖,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内心强大起来。

六是学生之间互帮互学,按照一优、一困搭配学习小组;其次发挥四人共同体学习小组的作用,在四人共同体学习小组里,安排一个学习优秀的、领雁式的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先在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再由全班讨论解决,全班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提交给老师,进行点拨和讲解。七是加强预习与作业的研究,减轻学生负担,设置高效的预习作业和反馈环节,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扫清学习障碍,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环节。

“高效课堂、有效学习”的深入实施,教学过程的严、精、细、实,学校的教学质量在不断地提升。

四、建立与外界的联系,努力办好学校

由于学校主要是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示,与外界的交流特别少。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教育形势下,学校应该是一个开放系统,校长应从外界带来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的新观念及研究成果,要不断与外界交流信息特别从兄弟学校中借鉴成功的改革经验。加强与上级领导的联系,取得上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更多的支持和配合。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的教育和培养目标,校长必须明确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并要与家长建立一种亲切、友好的关系。并能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学校教育资源,组织家长教育活动,支持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使各项活动在时间上保持连续性,在效果上相互强化和促进。

五、实施多元化评价,激励师生可持续发展

对教师的评价,完善各种考核档案;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让事实说话、让数据说话;让学生、家长、社区参与评价;重点注重师德和业绩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除纸笔测验外,采用日常观察法、表现性任务、成长记录袋、二次评价、评语、家校合作;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让每个孩子跳起来摘到桃子,都能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实际上,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

我们给领导班子成员明确定位:除了周一上午的办公例会以外,班子成员全部“扎进”课堂和教研组,扎进老师和学生的心灵深处,蹲下身来与他们进行交流,掌握第一手材料,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与他们同呼吸同共命运;校长要把握方向、给思想、出思路,进行战略性和前瞻性思考,要跳出学校看学校;副校长做系统;中层做项目;老师们履行一岗三责:即安全、育人、教书;工作中提倡协作,发扬团队精神,注重抓落实。

14.如何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之我见 篇十四

落圈希望小学 宁顺友

在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今天,如果我们大家都还死守着教学质量,肯定会被其他的教师甚至是教育行政领导和教育专家说成是冥顽不化的教师,但是我们是不是思考过一个问题呢,如果我们的应试教育都还没有过关的话,那我们的素质教育又如何谈起呢?我们大家都知道,素质教育不是说让学生唱唱歌跳跳舞就是素质教育,不是让学生明白电视机明白手机是什么东西就是素质教育,而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是指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指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能有不同的发挥,让他们自身的潜能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让他们能对应对以后的生活,等等。那么试问,如果没有良好的知识来作基础的话,那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无异于天方夜谈,镜花水月,空中楼阁而已。那么,我们究竟从什么地方入手呢?

当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当然有许多的方法,比如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转变教育教学的方法,不一而足,这些,在教育界,前辈们都已经阐述得清楚了。但据我这几年微不足道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前辈们所阐述的,都是在立足学生的基础上来谈的,而今天我就冒天下之大不韪,来

说一下我们的教师。当今教育我们所有的教育理论都指向于我们的学生,说想方设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教师的积极性。试想,一个没有积极性的教师如何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个没有积极性的教师如何能深入地钻研教育教学呢,一个没有积极性的教师如何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法中去呢?如此林林总总的问题我们是否考虑到了呢?那么,教师的积极性又如何去激发呢?

一、丢掉给老师盖了多年的大帽子,多给教师一点实际的考虑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诚然,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教师的职业是伟大的,但是我们如果放眼社会,其实教师的地位并不如这些“名言”所说的那么高,甚至有时跟本就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而且,教师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们一样的是人,一样的上有老下有小,一样的有许多的事务需要他去处理,也因此他们也有他们的烦恼。这时的他们同样需要有政府和上级的关怀和照顾,因此,给教师扣大帽子还不如多给教师一些实际的考虑,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那他们就能够安心地扑在教学工作上了。

二、少一些管束,多一些交流。

现在的新课程改革给新的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新课程要求要有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让学生在自身的水平上得到最大的发挥,那么,为什么就不能让教师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呢?新课程已经实施了好几年了,但有的教育行政领导还是抱着原来的教育理论来管理教师,请问:这如何能够让教师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得到充分的发挥呢?有这样的一个笑话,某学校要求教师写论文,当然这无可厚非,但教师交上论文了以后,接到某领导的通知,这里面有一些词语是不是用错了,比如说“理念”是不是应该改为“理论”、“语文素养”是不是应该改为“语文素质”,这位教师当是真是弄得哭笑不得,要解释吧,这样对领导不尊敬,要不解释吧,这样才是对的,最后迫于“面子”不得不改过来。我想但愿这只是一个笑话吧!但这从侧面来说,我们的行政领导应该加强学习,以便能够更好地领导基层教师。而且行政领导应该少给教师一些管束,少提一些“检查”,多多下到教育的

在很多的地方,到现在为止仍然存在着用普通班学生进行评比的现象,当然,评比不是错,评比也是一种激励措施,但是很多的地方仍然存在着用学生的考试分数来对教师来进行评价,而且金额高得吓人,有的奖惩金额甚至达到数千元之上,这样,难道也不是给教师心里上的负担吗?那好,我们就拿学生来开刀吧,什么题海战术了,什么的都搞得出来,这样就扰乱了教师原来的教学方法,适得其反了。

上一篇:一年级学生家长寄语下一篇:音乐教研春季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