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修养培训总结

2024-10-01

职业道德修养培训总结(精选4篇)

1.职业道德修养培训总结 篇一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总结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自身修养,弘扬高尚师德,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深入开展青年学生“大学梦、中国梦”教育,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当代高等教育宏观教育价值取向要求高校教师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20世纪50年代科技取向思潮兴起,科技治国的功能被强调和充分重视,英、法、日本和联邦德国以及亚洲“四小龙”都抢抓机遇掀起教育科技取向的高潮,科技教育的确带来了经济水平的大幅提升。然而,这也是把双刃剑,70年代后期这种教育取向的弊端开始展现,教育的经济化取向——培养“经济动物”开始受到指责,青少年犯罪不断攀升、道德水准和文化素质跌落。因而,全面教育发展重新成为热点,教育必须寻求同社会、同人的精神道德层面协调发展。而高校教师就是通过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为人类培养合格人才,为社会提供科学服务,引领社会向正确方向发展的一个职业,所以,高等教育宏观教育价值取向成为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根本要求。

通过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作为高校教师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作为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这次的学习主要体会如下:

一、认识到老师必须要有爱心、耐心,要关爱学生,用自身的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有人格魅力就会对学生会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学生中就会有威信。因此,我们要不断地修炼,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利用这种因素使自己的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通过学习积累了一些对教学方面的认识和经验为自己今后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素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了高校教师要有知识传授和良好品德塑造的能力,既要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又要有科学研究的责任,而且还要有服务社会的责任。

三、深刻理解了教师这一高尚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一定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尊得和爱护学生的人文精神、为人师表和严以律己的风范以及关心集体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重要桥梁,作为高等教育的实施和参与者,高校教师对职业道德认识如何,对职业关系把握如何,将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成败和育人的效果。

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新形势、新问题下,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首先,树立教师职业道德的信念,通过职业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其次,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实践完善和巩固职业道德信念。最后,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和考核评价体系,为增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教师对教育事业热爱的情感。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是高校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是教师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的原动力。只有教师心中有爱,对学生百般呵护,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为培养教育学生打下坚实的感情基础。所以促成教师对教育事业热爱的情感是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前提。

二、加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保障。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新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任,把学生培养成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一位高校教师的责任和神圣使命。为此,加强当代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就要求教师有对社会、对历史的负责任的态度,这样才可能内化为教育工作的内在动力。

三、加强教师业务和专业学习,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终生学习”,面对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的迅速发展变化,面对新事物、新问题的层出不穷,面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只有不断加强高校教师的业务和专业学习,才能更好适应工作的要求,进而内化为职业道德修养,实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不断提升。

四、在教学科研的实践中完善职业道德修养。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是一个“内化-外展”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就直接体现在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所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实践能力是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最主要的途径和方法。这一途径和方法就是要求高校教师一方面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以学生为本”,关心教育学生,另一方面要给学生作表率和榜样,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用教研活动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

高校教师自身行为的道德规范,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和社会,对于学校工作的和谐开展、社会新人的培养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不断推进,对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2.职业道德修养培训总结 篇二

——新师德规范的解读与践行

学习时间:2012年1月25日

学习地点:会议室

持:吴庆文

时:8学时

“师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更高的道德品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业崇高而神圣,教师的劳动同社会进步、国 家兴衰与人类文明紧密联系;教师是学生效仿的楷模,举止言行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首先应模范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公德,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把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实、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在长期的 教学实践中,我校形成了良好的师德传统,主要表现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 岗敬业精神;坚持教学改革,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精神。但是,我们中确实存在着有违教辅原则,有违师德规定的事情,给我们学校抹黑。教师师德建设需要提到日程上来,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教师如何正确认识和衡量师德

(一)要有渊博的学识或专业知识

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并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德高为范”固然重要,但学高才能为师。面对着“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教师的学问、业务技能要求更高了。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特别是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也应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既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将其有效地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主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加强进修,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学生。

(二)要身正为范,要引导学生做人

教师要具备热爱学生的心理素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就是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给他们信心,与他们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哪怕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尊重学生个性,相信学生潜力,师生互相尊重和互相沟通。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用爱去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当学生在认识和行为上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进行说服教育,不要动辄就对学生进行斥责、讽刺、挖苦、甚至侮辱体罚。目前,一些老师对中小学生进行体罚并非个别现象,这不仅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违 法行为,刚刚公布不久的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教师应 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 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而且也是错误地理解了“严师出 高徒”这一古老的教育思想。只有怀着一颗爱学生的心,进行循循诱导,亲切教 诲,才能带来学生持久的、心服口服的遵从。

(三)要严格律己,维护教师崇高职业形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就要模范地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道德追求,要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感,要有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道德准则,要有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道德形象。教师的形象就是学生的榜样。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做理想远大、品德高尚、廉洁从教、无私奉献的榜样,要做爱岗敬业、勇挑重担、任劳任怨、知难而进的榜样,要做坚忍不拔、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榜样,要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勤于探索、不断进取的榜样。

二、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七大关系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职业是专业化的职业,但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必须以交往为基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由于角色定位上存在主从性,这在客观上导致教师在交往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教师与学生交往,必须遵循尊重、理解、平等的原则。尊重是一种爱,只有老师对学生付出真挚的、深沉的爱,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才能完成教育的任务,达到育人的目的。理解是取得胜任的基础。教师与学生由于在观念、信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价值取向等反面的差异,因此,师生交往必须以理解学生为前提,要了解学生,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本标尺。教师与学生虽然在角色上处于不平等的位置,但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师生交往中,实现了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才能实现真正的师生沟通。特殊教育的教育对象为各类残疾学生,这些学生由于身体和心智上的障碍,特殊学校老师与残疾学生交往中,虽然在沟通上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但我们绝对不能歧视、嫌弃。残疾学生应该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尊重、更多的理解和更多的帮助。在与学生交往中,怎样才能取得学生的理解与尊重?首先,必须熟练掌握各类残疾学生特殊的语言、情感表达形式,如,对于从事特教教育的老师,必须熟练运用手语。其次,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里话,学生的话可能很天真、很幼稚,也可能很难表达完整的意思,但是我们必须耐心地倾听,因为,这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是赢得学生尊重和信任的基础。对与残疾学生,还要善于观察,通过情绪、行为上的细微变化,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需要。再次,要学会角色互换,多从学生的角度、残疾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维,对学生一些不能控制的行为,要宽容,要尊重学生人格,要维护学生自尊心。此外,还要重视发挥期待的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要通过自己特定的方式,将各种期待,有远的,有近的,有具体的,有抽象的,有意识地传递给学生,这一点对于树立残疾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品格,尤为重要。教师具有热爱学生的感情,是教育好学生的基础,没有爱并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尊重学生

尔连柯说:我最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尊重 一个人,要求和尊重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只有教师在尽量多的要求学生的同 时,也尽可能地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感到教师的温暖,对教师产生由衷的尊敬与 爱戴,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提出的严格要求。

2、发扬民主

生到了青少年时期,随着独立性的增大,心灵深处迸发出一种想说想干 的意愿。对教学,他们要进行评论,对各项活动他们要谈设想,提意见,对于不 正确的批评,他们要辩驳。教师千万不要因为学生的观点幼稚,想法简单而粗暴 地制止他们。相反,而是应该相信学生,充分发扬民主,培养他们自己管理自己 的能力。

3、一视同仁

每个教师都要面对人数众多,情性各异的学生进行工作。自尊心很强的青 少年,对教师所给的评价是极其敏感的。教师在表扬和批评学生时,一定要耐心、真诚,决不要亲疏不一。对学生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处理要恰如其分,公平而又正确。教师如果留下偏爱的印象,既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又降低教师 本人的威信

(二)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

教师之间的关系,较之于师生关系更为稳定,但由于潜在利益分配等因素,所以,这种关系更为微妙、复杂。处理得好,不仅有助于教学的成功,有助于学 校事业的发展,也有助于个人自身的发展。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互相尊重。尊重他人,既要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要对他人全面、客观的评价,既要尊重与自己感情较好、观点相近的同事,也要尊重与自己联系 较少、观点相左的同事,要注意克服自傲、妒忌的心态。当发生矛盾冲突时,要 宽容大度,虚怀若谷。二是优势互补,学校工作是整体,必须靠全体教职员工同 心协力,互相配合和支持,每一个教师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因此,教师之间的交 往应充分挖掘互补功能,使教师在互相交往中实现思想上的互助、信息上的互换、情感上的融合和知识上的整合,以提高整个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三是情感互动,通过互动,促进交往的动态平衡发展,达到每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从而在这个 教师群体中,形成互相欣赏、互相促进、互相竞争的交往机制。与同事交往,要 主动开发、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使你有更多的渠道和机会与更多的同事接近和 交往;要善于设身置地,换位思维;要善于表现友好相处的愿望;要相互理解,要学会“雪中送炭”,在关键时刻送上温暖,要及时、妥善地处理矛盾,对待矛 盾要学会退让、等待、迂回。同事之间的争辩要掌握好分寸,要避免使用过激和 尖刻的语言,以不伤害对方为尺度,对于不是原则问题,要适可而止,给对方一 个台阶,让对方“顺坡下马”。

(三)教师与领导的关系

这里说的领导是指学校内部的各级负责人,如校长、主任、组长等。作为领导者,必须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平等待人,绝不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要一身正气,公正处事,绝不可双重标准;要敢于负责,对下属的过错自己也要主动承担,绝不可以推过揽功。作为被领导者,必须正确地对待领导,服从和支持领导的工作,打破“完人”观念,对领导要有适度、合理的期望值,对领导在工作中出现的缺点和失误,要真心实意地帮助,抱着对工作负责、与人为善的态度予以指正。遇到困难和挫折,应从大局着眼,放宽气量,发牢骚要注意场合,讲究分寸,不要故意为难领导。要学会说服领导。

(四)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教师与家长,因为共同的教育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同学校 的历史一样久远,从学校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产生了求学者,就有了教师这一职 业,也就自然地有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师与家长的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是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关系的一般特点,它遵循社会关系的一般原则,如相互 尊重、平等互助等。但作为以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毕 竟属于一个特殊领域的人际关系,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社会关系,其特点 如下:以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轴心。教师与家长,作为关系的双方,可以说,没有孩子的受教育,就没有这一层关系的存在。在孩子未接受教育之前,在孩子 没有接受特定的“这一个”教师的教育之前,这种关系根本就不存在。所以,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也是一种缘分。就教师而言,其从事 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就家长来说,其送子女上学,目的也 只有一个: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在这一点上,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离不开孩子 的健康成长,没有这一核心,关系就不存在。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只有教 师与家长紧密配合,才能教育好学生

首先,必须积极主动地

与家长建立联系,要通过家访、家长会、联系手册、电话、通信、网络等多种形 式,与家长互通情况共同商讨、协调教育方法、步骤。其次,要树立服务意识,尊重家长,不要伤害家长的感情,要全面、客观地介绍小孩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热情、耐心地与家长进行沟通,要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经常向家长征 求意见。再次,要及时地通报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的动态,特别是出现异常 情况或突发事件时,要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及时分析原因,商讨对策,共同实 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五)教师除了要正确处理好以上四种关系外,还要正确处理和理解好教师 职业与学校的关系,教师职业与对外交往的关系,教师职业与自身言行的关系。良好的师德对学生教育的影响表现在:

1、良好的师德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并且可以通过这种表现 形成对他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健全的人格是实现了人格在生理、心理、社会道 德等等方面的统一、平衡。高校教师如果具备了健全的人格,可以通过自己高尚 的师德释放出无限的人格魅力,形成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引导学生追求具 备朝气蓬勃、胸怀大志、情操高尚、宽容大量、团结协作等精神的健全人格。正 是由于良好师德的作用,高校教师身上体现出一种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精神,他们为国家、为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必定会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对学生产 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像一些身患重病的高校教师,他们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他们所散射出的人格魅力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鼓励学生们培养爱岗敬业的高 尚品德。

2、好的师德可以鼓励学生丰富知识积累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传承。大学时代是一生中最宝贵积累知识的阶段。教师应以自身渊博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把人生的哲理寓于教育的过程中,使自己成为一本内容丰富的教科书。鼓励学生运用好在校的学习时间,为将来的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提倡厚积薄发。尤其是对应试教育中“考”出来的学生,更引导他们博览群书,积累广博的知识,增强知识积累的底蕴。具备良好师德的高校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他们会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现实,在教育的过程中大量引进新的信息,有意识地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动态,促进学生发现、选择、批判、吸收,树立起现代的教育理念。同时,他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还会体现出勤奋学习锐意进取的精神,,不断研究、探索、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观念,进而提高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3、良好的师德是与学生真情交流的钥匙

教师手中的权力是社会赋予的一种影响力,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听从教师的安排,教师有奖勤罚懒的权力等等。恰当地运用这些权力,可以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反之则会产生极大的副作用。良好的师德在教师合理运用这些权力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尊重学生的人格,虚心听取学生对自己工作中的意见。师生之间的交流必然存在感情的力量,高校教师应把握运用好这种感情力量对学生的影响。高校教师对工作不断投入的热情,就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热情与期望,同样他们对学生的热爱更会给学生以最大的支持。特别是对一些特殊学生群体如后进生、贫困生、单亲生,关怀帮助更能点燃他们心底的奋进精神,产生无比的亲和力。此外,高校教师的风度、个性、服饰仪表、特长、身体状况等等,都是教师外在直观的师德表现,给学生以最为直接的影响。

三、把握教师的六种角色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扮演许多角色,如妻子、母亲、姐妹等,但职业角色是相对单一的。而教师则不同,它具有多种角色特点。这是由教师职业特点造成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师是教育者,他们要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年轻一代抟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范学生的行为品格,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因为教师具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正统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以,教师有了“传道者角色”。因为教师是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在给学生一杯水时,自己先要成为一条流淌的河,所以有了“授业解惑者角色”。因为教师要对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并要组织班集体、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于是又有了“管理者角色”。因为世界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于是教师有了“示范者角色”,从此教师要牢记八个字: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因为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教师传授的知识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教育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所以“没有变化、千篇一律”是教师的死穴,于是求新、求变,决定了教师要充当“研究者”的角色。因为十字路口需要有人指引、遇到困惑需要有人启发、心情沮丧时需有谈心的朋友,于是和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得天独厚地拥有了“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第一章: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学习时间:2012年7月14日 学习地点:二小会议室 主 讲:吴庆文 学

时:8学时

第一节

职业的概述

一、职业的含义与特征

(一)职业是社会中人的劳动角色定位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要从事一定的生产劳动或工作,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在维持自身生活的同时促进社会发展。而且每个社会成员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都天然地负有各种各样的责任,在广阔而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工作领域中都处于特定的社会位置,从事社会某个特定领域的某种具体工作,有的做工,有的务农,有的经商,有的行医,有的执教„„这就在社会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劳动岗位和形形色色的工作总类以及与之相应的千差万别的劳动角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职业。关于职业的内涵,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从词义角度看,“职业”一词由“职”与“业”,包含着业务、事业、事情、某种工作的意思(有的学者用“职是责任,业是业务”来反映“职业”一词的内涵)。所谓“职业”,就是劳动者能够稳定地从事某项有酬工作而获得的劳动角色。这样是一种社会劳动岗位,是人们所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是一个人社会地位得一般性表现,也是一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职责。

(二)职业特性 现代社会职业种类及其繁多,不同职业具有自身的不同特点,但由于各种职业都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以各种职业之间相互联系,并且存在着一些共同特性。社会性——职业的首要特性。专业性——职业的内在要求。经济性——职业的基本保障。技术性——职业的必备条件。

二、职业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职业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反映。

三、职业队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职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职业的作用:一是维持生存即通过职业劳动去的生活来源;二是参与社会劳动,承担社会义务,即通过职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承担社会义务,为他人提供服务;三是发展个性,在职业劳动上发挥才能,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从社会整体来看,职业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是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和精神产品生产总体系中的行业

第二节

教师职业的特征与社会意义

一、教师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

(一)职业是社会中人的劳动角色定位

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教师逐步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登上历史舞台。

一、教师职业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教师职业是艺术教书育人为中心的一种职业。

二、教师是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教师的劳动,同国家的兴衰与人类文明紧密联系。

(一)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第一、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

第二、教师是人类智慧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第三、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一代及全体社会成 员

的 思

道德

要的 作

用。

(二)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

(三)教师的劳动对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第三节 教师职业现代视野

一、人类面临的挑战

人类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就教育而言,要面对一系列挑战首先,信息化社会将导致新的教育技术革命。其次,国际化社会将产生新的国际理解教育景观。再次,成熟华社会将构筑终身教育的新体系。最后,科技化社会将呼唤“学会关心”的主题教育。总之,21的世纪的发展为教育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新世纪教育面临的挑战

首先,它要面对的是一场即将到来的知识的革命。其次,要确立它还将面临一场学习的革命。另外,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同样面临着挑战。教育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就要确立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教育理念。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次,要确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再次,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新世纪教师面临的挑战

要成为行使时代需要的创新型教师,必须树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思想、新观念。

第一、现代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

新世纪的教师必须在“以人为本”的根本教育观指导下确立以下观念:确立新教育功能观确立生活教育观确立生命教育观

第二、现代教师要树立新的知识观。首先,要求教师不再墨守传统的知识观,将知识仅仅看成不变的、结构化的东西。其次,教师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要努力把传递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发展的过程。再次,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教会学生学习。最后,教师还要有科学精神,理解知识所负载的价值及意义。

第三、现代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首先,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其次,教师要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根据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再次,教师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第二章 职业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

学习时间:2013年7月9日

学习地点:会议室

主 讲:吴庆文

学 时:8学时

第一节 道德与职业道德

一、道德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职业道德是职业生活中道德关系的反映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就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职业道德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范围上的有限性;

2、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形式上的多样性

三、职业道德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职业道德在原始社会萌芽

职业道德在奴隶社会形成 职业道德在封建社会发展

职业道德在资本主义社会大大发展

四、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人类历史上职业道德发展的最高成果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特点与社会功能

一、师德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一)职业是社会中人的劳动角色定位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调节着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教师与自我的相互关系,既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个体实现人生价值,追求幸福生活的德性基础。

二、师德蕴涵着无尽的价值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第一、师德纯化社会风气

第二、师德影响、塑造人的心灵

第三、师德影响人的终身

三、师德是教师心中精神的太阳

良好的师德能促进教师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神圣与崇高性的不断理解,引导和推动教师不断追求个体职业人生的完善,使教师职业人生不断焕发出道德的魅力。

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八个因素构成。

一、教师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就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 的向往和追求,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师职业责任

教师的职业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

第二、对学生家长负责。

第三、对教师集体负责。

第四、对社会负责。

三、教师职业态度

教师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就是指教育劳动态度或者是要劳动态度,说到底,体现为对学生、对工作、对教育带来的态度。对学生要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向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事业,教师必须有主人翁的责任感,从事劳动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对具体的工作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教师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经律就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上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应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

第二、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

第三、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

第四、从一点一滴做起。

第五、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

第六、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决心。

五、教师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应当具备的技术和能力,它是从事职业工作的重要条件,是职业工作者实现职业理想,追求高尚职业道德的具体行动内容。教师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刻苦钻石业务,不断更新知识。

第二、懂教育规律

第三、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

第四、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六、教师职业良心

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的评价能力。教师职业良心在教师职业道德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首先,人民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良心的重要地位。

其次,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建功立业的精神支柱。

七、教师职业作风

教师职业作风,就是老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实事求是,坚持真理。

第二、工作积极,认真负责。

第三、忠诚坦白,平等待人。

第四、发扬民主,团结互助。

八、教师职业荣誉

教师职业荣誉,就是教师履行职业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教师荣誉有着巨大的作用,主要表面在两个方面:

一是推动教师更好地履行职业供义务,为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尽职尽责。二是教育和鼓励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尊师重教,为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荣誉观,正确荣誉观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一、教师既要关心、维护国家和民族的荣誉,也要关心、维护教师集体、学校的荣誉,教师个体荣誉要服从于集体荣誉。

第二、荣誉的取得,必须凭借自己的实力,凭借自己的成绩和贡献,绝不允许弄虚作假,沽名钓誉。

第三、珍惜荣誉。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上)

学习时间:2014年1月25日

学习地点:会议室

主 讲:吴庆文

学 时:8学时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

一、道德规范是个人与社会关系和谐的保证

规范的实质就来自社会的客观限制和引导而形成的各种各样的规矩,规范具有以下几个本质特征:规范的客观性。规范的标准性。

二、道德规范是一种特殊的规范

道德是指人们由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偷习惯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表现为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三、师德规范是调节教育关系,完善教师自身的手段。

师德规范,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由国家或教育行业行政部门颁布的,教师在从事教育专业工作时所应遵循的价值取向、基本原则和行为规则。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充分认识师德规范的价值意义。

第二、努力把师德规范变为一种内化于心灵的德性。

第三、师德规范最终要形成一种完善自身的精神力量。

第二节 爱国守法是师德修养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一、热爱祖国是教师献身教育的思想基础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思想品德,是对社会主义的一种深厚感情和为社会主义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1、教师首先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2、教师要树立为祖国教育而献身的崇高理想。

二、热爱祖国使教师获得无穷的内驱力和创造力

三、教师热爱祖国要具体体现在热爱教育、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

四、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底线要求 1、遵纪守法是社会向人们提出的基本要求 2、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现实要求

3、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模范教师要讲法律。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教育教学要遵循教育法律法规。当前,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也出台了不少,有《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等。从某种意识上来说,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在 “ 执法 ”。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一定要合法、规范、严谨,要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做到知法、守法和不违法。第一,知法。教师首先要模范的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国家、社会组织和公民一切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教育法律法规是规范教育行为的专门法律。第二,守法。依法执教要把法定的职业规范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以法律为尺度,严格依照法律进行教师职业行为选择。从某种意识上来说,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在 执法 ”。第三,不违法。我国教育法和教师法规定,教师的行为选择如果不符合法律,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之,每一位教师都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自觉遵守宪法法律,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法执教,履行教书育人的职

责,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节 敬业奉献是教师必备的品质

一、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是师德的首要标准是师德规范第二条,爱岗敬业中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一)、敬业是教师的一种境界和使命

爱岗敬业是教师对待本质工作的基本品质,是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职业的神圣使命,从而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且愿意为自己从事的职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出贡献。爱岗敬业是从事教师职业、做好教师职业的前提与基础。教师如何才能敬业?它的前提是爱岗,热爱自己的教书育人的岗位。

1、教师首先要培养起热爱本职工作的情感 2、勤恳敬业培养责任意识

(二)教师在事业的奉献中成长和发展 1、爱岗敬业就意味着奉献、教师在奉献中不仅仅是付出,从中获得发展和成长

(三)、在敬业中感悟教师的幸福

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或者幸福地做一个教师呢?

第一,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奉献。

第二,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创造。

第三,教师的幸福来源与学生的成长。

教师之道,也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在“下海”的人大把数钱时不眼红,在歌星影星大受追捧时不发烧,也就是做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事业。把教师当作一种事业,就是实干加巧干,既踏踏实实地工作,为学生倾尽心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又做一个有心人,时刻动脑子,探索规律,发现真理,追求成功。

第三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艺术。把教师当作一种艺术,就是要晓古通今,博采众长,信手拈来最恰当的事例,将其融入课堂,天衣无缝,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汲取知识的芬芳,不再有学习之苦,不再觉背书之累。这种境界,是每一位教师都要追求的,但是,要经过长期的磨炼和坚持,才能体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乐趣。这是师德境界的最高层次。

二、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是教师的一种使命和境界

第一、教师要正确地认识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第二、教师要正确地对待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第三、教师在奉献中享受生命的欢乐与幸福,对一件事情由衷地热爱,从做好这件事情中得到无限的乐趣,这种乐趣能驱动其努力学习,把事情做好。

三、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是教师敬业奉献的根本体现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下)

学习时间:2014年7月13日

学习地点:会议室

主 讲:吴庆文

学 时:8学时

第一节 热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热爱学生,是指教师能从高度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关心爱护学生,严格要求教育学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呢?

一、关心爱护学生

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关心爱护学生要做到:

第一、了解和信任学生。

第二、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第三、爱护每一名学生。

二、平等地对待和尊重、理解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一方面,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懂得送来的人来对待,对他们以诚相见,以朋友相知,与他们建议真正的师生感情。另一方面,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在先进生与后进生之间要一视同仁,绝不能对学习好的高看一眼,对学习差的就不理不睬,漠不关心。

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学生,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第二、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

第三、宽容和信任学生。

三、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四、严格要求,宽严相济

第一、要严而有理。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切要求都要行使党的教育方针,都要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二、要严而有度。是指教师爱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都符合他们的身份、年龄和特点。

第三、要严而有方。

第四、要严而求恒。

第五、要严中求细

五、保护学生的安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护学生的安全,是教师群体所应具有的职业精神,也是检验教师的一个职业道德标准。保护学生安全正是“爱生”的一个重要表现,我们不能把“爱生”当成口号,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要寻找合 理的依据和形式。要把对学生的爱融入点点滴滴的教育教学和一切活动中。

1、保护学生安全 2、关心学生健康

关心学生健康,首次被写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生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 理健康两个方面,在身体健康方面,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严重下滑,近视 率持续走高,已经引起整个社会的担忧。教师要负起责任来,引导督促学生加强 锻炼,不得随意侵占学生的休息、娱乐、体育锻炼的时间。、维护学生的权益

学生的权益是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享有的各种权利。学生的权利是与其身份 和法律地位紧密相连的。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有双重身份:其一,他们是国家公民;其二,他们是未成年人,正在接受教育。

第二节 教书育人是教师道德的根本道德责任

教书育人涵义,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 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四有”新人。

具体地说,教书是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育人是指教师通过课上课下教学活动和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的一些显性的或潜在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教书和育人的紧密结合,其结果必然是学生的德才兼备。

一、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

素质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尤其

是教育改革深化和发展的需要在教育理论和思想认识上的产物,是一个具有鲜明 时代特征和重要理论价值的命题。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在、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以往的应试教育过程中,认识上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 养,只对少数人服务。客观现实决定了只有少数人能够通过考试进入大学,片面强调和追求升学率,必将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而使基础教育成为面向少数人的教育。二是在教育内容上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追求的是片面发展,而不是全面发展。甚至把学生当做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根本违背人才培养规律。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首先,它具有主体性。素质教育要求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把每一名学生都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加以影响,使学生整体得到发展。

其次,它具有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并非只重视所谓“尖子”学生,而忽视一般学生。

再次,它具有全面性。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 特征的教育。

第四,它具有长效性。

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地自主发展。

二、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是否能够掌握较高的教学技巧,是创造一流教育的重要条件。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刻苦钻研业务,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钻研业务,应当从根本上找到理论基点,这就是说要求把探索、研究和掌握教育作为首要责任。创新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把教学作为一个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其次,摆脱“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按照学生的需要和能力实施学科教学,充分开发具有不同禀赋学生能潜能,让具有不同和潜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

再次,一个要在课堂中营造自由探讨、标新立异的氛围和环境,既要提倡想相互学习,相互有助,又要公平单键,激励进取和拔尖。

三、培养良好品德、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良好品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影响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是教 师的天职所在。一位教师说过: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 开发出来,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的积极人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而奋斗的高远志向,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也是教师这一特殊 职业真正的生命价值所在。

四、终身学习是教师身躯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

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老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 路,教师必须认清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对教师的道德要求:

一是要尊重领导,服从领导,足球职守。

二是要为学校的发展出力献策。

第三节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色

一、严于律已,以身作则

第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第二、以身作则,起榜样示范作用。

第三、坚持“身教重于言教”。

二、谦虚谨慎,团结协作

三、教师语言、仪表、仪态中的道德规范、语言文雅,亲切自然。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而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的语言。教师语言品质的优劣,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加强语言修养,锤炼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艺术。

第一,语言要规范。教师的语言必须符合普通话的要求,教师专业授课必 须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第二,语言要精练。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做到言简意赅,提起兴趣,激起灵感,启迪智慧。

第三,语言要准确。教师使用语言时要确切清楚,不含混。教师要准确地 表达概念、规则、原理等内容,清晰地传达思想感情、愿望等教育要求,不能含 混不清,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互相矛盾。第四,语言要生动。教师的语言除了做到规范、精练、准确之外,还必须 进一步做到优美生动。要使语言有美感,做到音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和鼓动 性,音色甜润优美,话语流畅自然,速度快慢适中,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 生的疲劳感,使学生时刻处于最佳思维状态。还要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 道理形象化,使其比较鲜明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教师的语言不能呆 板单调,枯燥乏味,使人听来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

第五,语言要纯洁。教师的育人职责要求教师的语言文明纯洁,切忌一切 低级、庸俗、下流的污言秽语,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说话都要讲究文明礼貌,都要自爱自重,尊重别人,保持自己良好的风范形象。3、仪表端庄,格调高雅

教师的仪表最直接地反映了教师的道德面貌和审美情趣,对学生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和审美价值。良好的仪表能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敬重,糟糕的仪表能引起学生反感,破坏师生间应有的亲和力,从而给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一,教师的仪容要整洁。仪容在社会交往中表现了一个人的文化档次和意 识修养,它是在社交礼仪中最基本的起点。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尤其应注重视 觉形象塑造,比如不能蓬头垢面,不能浓妆艳抹,发式奇异,不能精神萎靡,愁 眉苦脸;而要情绪饱满,朝气蓬勃,光彩焕发,成熟向上。如果一位教师不注意口腔卫生,带着满口的烟味、葱味、蒜味等异味走进课堂辅导学生,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交流。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无论是对学生,或是对教育机关中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都必须要求衣服整洁,头发和胡须都要弄得像样,鞋袜洁净,修好指甲和经常备有手帕。”“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

第二,教师的服饰要朴素美观。服饰包括着装和饰物。对教师来说,着装、首饰必须符合教师的道德要求。

首先,做到衣着整齐清洁,饰物典雅大方。教师的整个穿着打扮要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道德要求和审美标准,不要与教学、教育气氛相冲突。

其次,教师的衣着要朴素美观,不要奇特古怪,艳丽花哨。教师的衣着仪表要符合民族特点、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职业特点,不能搞什么标新立异,穿着奇装异服,有辱斯文,有失体统。因此,教师的衣着打扮一定要考虑自身的职业特点及环境要求,要和教师的职业身份相适应,考虑它们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第三,教师的举止适度端庄。风度从容,彰显个性。风度是人的全部生活姿态所提供给他人的一种综合形象,人们通常所说的风姿、风采、风格、风韵,都是风度的具体表现。一个人的风度与这个人的个性气质、品德、情趣、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相关。一句话,风度离不开一定的外在表现,也离不开特定的精神内涵。

教师要体现以下的风度:

(1)、教师要稳重。

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遇事必须冷静沉着,泰然处之。教师应该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其是一个可以信赖、值得尊敬的师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论什么时候,面对什么情况,都表现出博大高深的知识涵养,沉着冷静的性格气质,成熟稳定的思想情绪,进取自强的人生态度,勇谋兼备的才干本领;不能因为自己的心境不佳,身体不好就发脾气,耍态度,也不能因为自己心情愉快就手舞足蹈,举止轻浮。这既有失教师的风度,也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2)、教师要可亲。因为没有可亲,教师的稳重很可能变成学生心中的凝重或沉重。就不可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教育学生时要表现出师长的爱抚和关切,目光要充满热情和希望,面容要慈祥,态度要诚恳,表情要温和,情绪要稳定,使学生产生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教师是做育人工作的,他要面对面地通过言传身教去教育、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态度。如果一位教师待人接物时谦恭有礼,坦然自若,面对成功和誉不骄傲自大,面对失败和挫折不悲观气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就会消除学生对其的畏惧和对其水平的怀疑之感,学生就会主动地接近教师,钦佩教师,学习教师。

(3)、教师要有识。教师之所以是教师,在于他是职业的知识传播者。要向别人传播知识,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有一个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有三个特征:一是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二是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三是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教师只有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才可能为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提供机会,才可能及时发现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才可能把所教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只有掌握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才可能使学生在重要的学科领域中达到较高的水平,掌握今后从事工作的真才实学。教师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才能正确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各种潜能充 分发挥出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论什么时候,面对什么情况,都要表现出博大高深的知识涵养,沉着冷静的性格气质,成熟稳定的思想情绪,进取自强的人生态度,勇谋兼备的才干本领。这位老师,面对学生的无理取闹,竟然在课堂上与学生互殴,这种现象是不应该的,也是不容许的。也反映这位教师的师德修养不够。4、文明礼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教师是教育者,首先必须是文明人。在社会交往中,教师要处处为人师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为他人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做出道德表率。这不仅对在全社会树立教师威信,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教师光荣”的风气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推动社会道德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综合指标,是社会风尚最基本、最起码的 标志,也是一切社会道德的基石。因此,教师遵守社会公德,不但对于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廉洁从教,洁身自好

3.职业道德修养培训总结 篇三

学习心得体会

瓢井镇中洞小学 曾加林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在教师职业范围内调整教师与社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内部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将师德建设作为教风建设和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不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曾言:“人的行为总是一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正如华人首富——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习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意义更大,因为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

一、是完善制度,最新修订的《新课程:德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考核的步骤、方法,评价老师、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家长、社会评价老师、学校师德考核责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二、是创新机制,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独具特色的师德建设系列活动,以党员为主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统一教育思想,坚定职业理想,提高认识水平,以学科组为单位在教师中开展才艺展示、“夸夸我身边的好同事”征文活动、师德建设先进个人评选活动、教学赛教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思想认识。以传统节日、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政治学习、教育培训合、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

三、是公正——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对“教师必须学会宽容”和“爱是一种公正”这两点深有同感。

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除尘滤布、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作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着经济的发展,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逐渐凸显出来,这可以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进步。

四、是践行“标准”以学习促进提高。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值很高。年初,综合学校实际、家长、社会需求修订形成《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充分体现了全体教师适应社会发展,不断自我加压,争做新时期合格教师的愿望。《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中的评价内容是教师检查自身教育教学行为是否适合岗位要求的“标准”。同时,学校大力宣传学习优秀教师代表霍懋征老师的高尚情操和典型事迹,学习本校“师德先进个人”的事迹,以此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主观自律,提高师德修养。当然,师德建设要从思想教育、道德规范、岗位实践、榜样示范到行为养成结合而成还需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建设完整的师德建设系统才能不断把师德水准提高到新的水平,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并进一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让我们教师的好习惯——来营造一种有益于师生工作学习的校园文化吧!

4.职业道德修养培训总结 篇四

一、名词解释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职业道德: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3、教师职业道德

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4、教师职业作风

教师职业作风是教师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

5、教育人道主义:所谓教育人道主义,就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学生。

6、教书育人:所谓教书育人就是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要自觉地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区塑造学生的灵魂,并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7、教师职业义务 :是教师对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教师集体所承担的责任,所应履行的职责。

8、教师职业良心 :是教师在教育劳动中对教师责任的自觉意识,是教师在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 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9、教师职业荣誉

所谓教师职业荣誉,就是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作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主观意向。

10、教师职业幸福

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实践中,以自己出色的劳动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和理想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11、教师道德行为: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有利于或有害于学生、学校、社会及他人的行为。

1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道德行为主体根据自己的道德观念自主地决定按照某一种方案行动,以实现自己的道德意图的道德活动。

13、教师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根据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范畴的要求,在道德方面所进行的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锻炼改造而形成的教师道德品质和达到的师德境界。

14、教师道德品质:是指以教师为职业的道德主体所特有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征,是教师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和一贯表现。

二、选择、填空及判断

1、内化的规范称为(良心)。

2、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因而是一种精神,它又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精神。

3、共同利益高于一切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原则。

4、自由平等也是原始社会最重要的生活准则和道德规范。

5、维护和反对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的对立和斗争,是奴隶制社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

6、人们从事的各种职业活动是各种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7、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内容: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8、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

9、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也是它的最基本的原则。

10、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的主要道德规范。

11、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条件。

12、职业道德的正式形成是在(奴隶社会)。

13、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

14、社会分工是道德形成的关键。

15、平等是原始社会最重要的生活准则和道德规范。

16、维护封建的宗教等级关系,是封建道德最基本的社会内容。

17、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18、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为下述两种对立的观点:“道德决定论”和“非道德主义”道德无用论。

19、职业:就是人们由于特定的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20、在调节范围方面,职业道德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职业的人员。适用范围的有限性。

21、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历史前提。

22、原始社会教育活动的承担者主要是部落的一些首领、以及老人、能人和妇女。他们的从教活动是教师职业的萌芽。

23、春秋时期的孔丘为了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在中国第一个办起了“私学”。

24、孔丘提出的最重要的教育主张是有教无类。

25、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学校教育开始出现,教师职业随之产生。

26、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私学是儒墨两大学派创立的。儒家私学以孔子为最盛,墨家私学以墨子为首。

27、法国第一个建立了巴黎师范学校,首开人类师范教育的先河。

28、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向师性,即喜欢模仿教师。

29、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30、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是育人。

31、调节教师的行为,从而实现对教育过程的协调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

32、学生的“向师性”心理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33、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统摄教师职业道德全局和贯穿教师职业道德始终的准则,是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指导和依据。

34、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统领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

35、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总纲是教师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总方针。

36、人道主义的发源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37、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的社会职责。是对教师这一称谓的最简洁、最准确的解释。能否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的最重要的标志。

38、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教育方针的核心和教育的目的。

39、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社会发展所要最终达到的目标。

40、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

41、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是指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充分发展,个人素质能力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能力的统一发展。

4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概括为:(1)人的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起点。(2)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3)、集体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43、全面教育也称通识教育。

44、爱岗敬业、依法执教是教师正确对待职业的行为规范。

45、热爱学生、教学相长是教师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行为规范。

46、严谨治学、博学多才是教师正确对待自身业务的基本规范。

47、关心集体、团结协作是教师正确处理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

48、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行为规范。

49、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要热爱教育工作,一要畏业,二要爱业,三要乐业,四要创业。

50、师爱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一是目的性;二是广范性;三是科学性。

51、“罗森塔尔效应”实质上是师爱效应。

52、人们对教学相长的理解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相互促进;二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53、治学: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治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专业知识的研究;二是对教育规律、教育方法的研究。

54、智德:是指教师在对待科学知识的态度上,在追求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

55、教师之间的关系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教师之间的关系具有协调性;另一方面,教师之间的关系具有矛盾性。

56、在中国教育部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思想的人。他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7、风度仪表是人的精神气质及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教师的风度仪表是其内心世界的表露,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

58、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1)教学能力;(2)思想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3)教育科研能力。

59、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全体教师团结一致是教育工作成功的保证。”

60、良心作为一种道德意识,它的社会的心理特征有四个方面:一是内在性,二是综合性。三是稳定性四是广泛性。61、教师职业荣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社会用以评价教师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尺度,也就是对教师履行职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赞扬);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对自己职业活动所具有的社会价值的自我认识,也就是职业良心中包括的(自尊、自爱)。

62、对幸福范畴的解释,归结起来有两类:一类是禁欲主义,一类是纵欲主义。63、教师职业义务:(1)自然义务,(2)社会义务。

64、荣誉:包括两方面;客观评价和主观感受。65、许多教师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自己最高的人生价值观和最大的人生幸福。

66、教师职业幸福范畴:指教师在教育工作实践中,以自己出色的劳动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和理想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67、教师的职业幸福观,应强调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应强调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的统一,应强调创造与享乐的统一。

68、道德行为是道德行为主体自知的行为。

69、道德行为是道德行为主体自身自觉的自我选择的行为。

70、道德行为是行为主体有利于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在经创优道德意识支配下自愿选择的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叫做恶行,也叫做不道德的行为。

71、道德容许行为是一种过渡性质的行为,属道德行为。

72、道德行为的选择是教师在面对两个以上的道德行为方案时,在一定道德意识的支配下,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自愿自觉的判断取舍和决定一种道德行为方案的过程。

73、社会自由是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外在可能性。

74、内心信念:是指人们对某种观点、原则、理想等所形成的真挚信仰。75、教师的意志自由:是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内在自由。

76、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表现了人的能动性和主动性。77、道德行为按性质分为:善行和恶行。78、教师道德的修养的特点:一是要有自觉性。二是具有持久性。三是具有实践性。

79、教师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不断地解决道德必然性与个人道德选择能力之间的矛盾。80、慎独:是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他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又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境界。

81、师德重在慎独,必须在“隐”“恒”“微”上下功夫。

82、教师道德内化的三个阶段:服从阶段、同化阶段、内化阶段。

83、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有六个基本的要素:是教师道德认识、教师道德情感、教师道德意志、教师道德信念、教师道德行为、教师道德习惯。

84、道德习惯是构成道德品质的最终环节。

85、教师道德内化的意义 :(1)完成教师道德由他律到自律的升华。(2)实现了教师道德的规范作用。(3)达到了培养新一代教师的道德目的。86、非道德行为:是一个不涉及他人和社会利益的行为。不是不道德行为。87、社会越不发达,社会关系越落后,教师活动的限制就越多,选择的自由也就越小。

88、教师的意志自由是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内在自由。

89、道德选择的自由,不是毫无制约的绝对自由,而是通过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把握之后获得的一定条件下的自由。90、教师所获得的自由度与对必然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成正比。

91、教师道德评价依据其主体不同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

三、简答及论述

1、道德规范的特殊性是什么?第一,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第二,道德规范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第三,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2、职业道德的特点:第一,在内容方面,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和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带有强烈的具体职业特征。第二,在形式方面,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的表达方式,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第三,在调节范围方面,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本职业的人员。第四,在功能和效果方面,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成熟性。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第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第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第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第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实处。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积极作用是什么?第一,提高竞争意识。第二,开拓创新观念。第三,增强平等观念。

5、如何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第一,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首先要求我们加强集体主义,反对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第二,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师职业道德,作为对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基本道德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有效补充。第三,要引导人们超越个人权利,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6、为什么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首先,从自身来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道德修养是每个教师的事,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例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不仅重视自身道德修养,还要求他领导的育才学校的师生,每天问一下自己:“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他要求大家重视“公德”和“私德”的修养,“修筑人格长城”。

其次,从学生角度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学生在心理上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向师性”即喜欢模仿教师。

再次,从未来的角度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7、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教师的劳动,作为一个培养人、塑造人和改造人的伟大工程,具有鲜明的特点。①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②教师职业的复杂性。③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

8、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教师道德同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道德意识的自觉性。②道德行为的示范性。③影响结果的深远性。

9、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①对学生的教育作用。②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③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19、教师职业良心的作用。第一,教师行为前的选择作用。第二,教师行为中的监督作用。第三,教师行为后的自我评价作用。总之教师职业道德良心是教师行为的隐蔽的却最有力量的调节器。20、简述教师道德行为选择中的价值冲突。①由于社会或他人对教师的期待或要求不一致所引起的教师内心的矛盾。②由于教师改变角色而形成的新旧角色所承担的义务之间的冲突。③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一个教师往往身兼几种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往往赋予其不同的义务,从而形成义务间的冲突。

21、简述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作用。①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中介作用。②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教育作用。③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裁决作用。④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维护作用。

18、教师职业义务的特点。第一,履行教师道德义务是教师自愿选择的结果。第二,教师出于道德义务选择的行为,不企求相应的报酬。第三,教师道德义务的内容必须付诸行动才具有现实意义。

10、联系实际,谈一谈教师职业道德的调节作用。

调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调节教师的行为,从而实现对教育过程的协调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

教师的职业道德调节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作用。教师可以运用其专长力量使学生敬佩自己、信赖自己;运用其吸引力量团结学生;运用其权威力量对学生施加特定的影响;运用其奖赏力量扶植学生良好的表现和正气;运用其强制力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二,调节教师与教师关系的作用。每个教师要做到:正确对待持不同教育观点的同事;正确对待优秀的教师;正确对待新老教师;所有教师要为教育好学生这一共同目标通力合作,求同存异相互配合,共同提高。

第三:调节教师与领导关系的作用。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具有一定领导职权的学校领导,有应遵循教师道德的要求,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处理好双方的关系为共同的教育目标服务。

11、简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主要内容。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12、为什么说教书育人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①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②教书育人体现了集体主义原则的要求。③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中的根本原则。

13、教师应如何贯彻全面发展原则?

(一)把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来认识

a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可分解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具体说来,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理想,教育的远期目标。而全体学生全面地得到基本发展,在此基础上各自得到不同的个性发展,就应该成为我们的现实理想和近期目标

b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C 把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二)开展面向全体的全面教育

全面教育的内容是由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来决定的,主要包括:体质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智力教育、情感教育、社会劳动教育和人际交往教育六个方面。

(三)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

在充分发挥教育教学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应注意:A,并非德、智、体、美、劳的面面俱到的发展。B,要突出本学科的特点。C,发展学生的特长。

(四)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A、业务能力;B、思想品德;C、审美能力。

15、简述教师在风度仪表方面的要求。风度仪表是人的精神气质及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教师的风度仪表是其内心世界的表露,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首先在腐蚀服饰上,要做到整洁高雅。其次,在神态上,要做到愉快亲切。第三,在言谈上,要做到谦逊文雅。第四,在举止上要做到稳重端庄。第五,在待人处事上,要做到真诚热情。

16、简述教师教育能力的主要内容。(次简答题)教师的教育能力是多方面的,它主要包括:教学能力、思想工作与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教育科研能力。

17、教师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爱人民、爱祖国和人道主义的道德准则在教育工作中的直接贯彻和具体要求。

要做到热爱学生,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一是了解每一个学生。二是全面地了解学生,三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灵。

其次,要热爱所有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公平的,不是爱个别或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例如 在教育实践中,有的教师只爱学习上的“尖子”学生,爱听话守规矩的学生,还有的教师对亲朋好友的子女格外关心,不爱那些存在着各种缺点的后进生。

再次,要严格要求学生。一是要严而有爱,二是要严而有格,三是要严而有方,四是要严而有恒。

22、教师道德行为的特征:(1)是道德行为主体自知的行为。

(2)是道德行为主体自身自觉的自我选择的行为。

(3)是行为主体有利于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23、依据动机和效果辩证关系原理,试论如何进行教师道德行为善恶的考察与判断。(次论述题)

一个完整的道德行为,是从一定动机出发到一定效果的过程,动机和效果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动机和效果在行为总体上是统一的。首先: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其次,动机和效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再次,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过程。正是由于实践,才将动机和效果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从动机到效果的转化。

另一方面,动机和效果之间存在差异和矛盾。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是充满了差异和矛盾。第一,善的动机引出同等程度善的效果,恶的动机引出同等程度恶的效果。第二,善的动机引出恶的效果,恶的动机引了善的效果。第三,善或恶的动机引出大于或小于预想的善或恶的效果。第四,善或恶的动机引出善恶相间的效果。

24、教师道德内化的意义:(1)完成教师道德由他律到自律的升华。(2)实现了教师道德的规范作用。(3)达到了培养新一代教师的道德目的。

25、述教师道德修养的方法:(1)理论学习的方法(2)实践锻炼的方法(3)慎独的方法

26、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次)

(一)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第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要求教师进行道德修养。

第二,为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需要进行道德修养。第三、德品质的后天形成和可变性的特点,要求教师进行道德修养。

(二)教师道德修养的可能性 第一,每一个教师都有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力。

第二,社会或阶级为教师进行道德修养提供了条件。

第三,人性的后天性和可塑性是道德修养的先决条件。

上一篇:如何撰写个人自荐信?下一篇:拼音王国之旅